时间:2023-07-18 16:26: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司经济纠纷,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构成企业宏观环境的要素是指对企业经营与企业前途具有重要性影响的变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共同空间。宏观环境主要为四类: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简称PEST。
1.政治法律环境
第一,我国政治、经济和教育环境为民办教育,包括考研培训行业,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1987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有关社会力量办学的法规性文件《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这是促进非学历教育行业发展的重要扶持措施。第二,宁夏回族自治区结合实际情况和本地教育特点,积极鼓励和规范管理民办教育,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理顺民办教育属地管理的通知》。自治区还成立了宁夏民办教育协会,强化了对民办教育工作的日常管理。
2.经济环境
经济形势影响到了考研大军的人数,进而影响到考研培训行业。中国的社会经济正在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时期,同时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影响着中国的经济走势。经济发展程度越高,高级人才需求量也越大,现阶段中国的高级人才培养大多数还是通过更高的学历教育,因此研究生教育还会随着经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人数不断增加
3.社会文化环境
第一,中国的家庭和父母固有价值观念为考研培训行业奠定了文化基础。中国父母向来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价值观念,父母为孩子在教育上不惜花费巨大成本。中国家庭和父母的价值观念为考研培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上深层次条件。且宁夏地区宗教因素和生活方式对考研培训行业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某些回族考研学员会享受“双少”计划或“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回族学生报考人数。
4.技术环境
对于考研培训行业,信息技术发展必然使考研行业的发展步入了现代化的信息时代。远程教育使用电视或者互联网等传播媒体教学,突破了时空界限。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的限制,使传统的考研培训方式成为了可以向更广泛的地区发散的开放式教育;远程教育可以让考研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进度学习任何培训课程。
(二)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的竞争状况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它们分别是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这就是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
1.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第一,电子商务“入侵”的威胁。W银川分公司的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主要是电子商务对考研行业的“入侵”,当然这也是对全国考研培训行业的威胁。但是,教育培训行业的传统授课模式也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思维方式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二,尚未进入银川市场的其他考研机构。在银川的考研培训市场,市场份额非常有限,其他尚未进入银川市场的考研机构的威胁显得尤其大。
2.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
根据调查和分析,W银川分公司的替代品的威胁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网络免费教材、课程、辅导资料。对于部分考研学生,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取得大量关于考研的信息,同时也会下载一些考研辅导视频、讲义之类的辅导资料。第二,公务员、事业编等辅导机构的威胁。很多学生除了找工作之外,他们往往会选择报考公务员、事业编之类的考试,这类考试的辅导资料或者是辅导机构就成为了W银川分公司的替代品的威胁。
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考研人员对考研机构信息了解的充分情况是影响购买者议价能力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在报名的时候并不能详细了解到各个考研机构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现实中很多人因为W银川分公司的报名价格较高而转向其他价格较低的考研机构。在这过程中涉及到了转换成本问题,也正是由于购买者的转换成本几乎为零,他们很轻易地就可以转向其他考研辅导机构。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W银川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的产品主要是授课教师的面授或视频授课。W公司的知名授课教师并不是公司单独拥有的,公司和这些授课教师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这些教师在学员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备前向一体化的资源和能力。如果失去这些名师,必然造成师资力量的减弱和品牌影响力的下降,从而导致生源流失、利润下降。同时,名师们是各大考研机构竞相争夺的对象,这些因素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议价能力。
5.现有竞争者的对抗
W银川分公司在银川考研市场上的现有竞争者主要有三类。一是网络授课的主要竞争者――D在线考研,其线上产品大大降低了其运营成本,页节约了时间成本;其劣势在于,没有实体课堂和办公地点,客户忠诚度相对较低。二是价格战占优势的竞争者――X考研。X考研主打价格战,以更低的价格来博得学生的青睐。三是市场的其他竞争者也不同程度的瓜分着银川的考研市场。
根据上述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分析,我们可以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图来进行更加直观的表述,如图1所示。
二、内部条件分析
(一)企业概况
W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获得了各大投资基金的投资,开创了先进的考研辅导技术体系,整合了大量备考资源。考研业务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 “钻石卡”高级辅导系统和公共课标准课程体系两部分,两种服务产品的2016年价格分别是15800元和1380元。W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银川分公司2009年入驻银川,主要经营考研业务,银川分公司在银川考研培训市场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二)价值链分析
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可以划分为价值活动和边际利润两部分,而价值活动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见图2。
1.基本活动
企业的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包括输入物流、生产作业、输出物流、营销与销售和服务五项内容。
第一,输入物流,是指与接收存储和分配相关联的各种活动。在总部给学员发放教学资料通过物流进行配送,往往会耽误一些时间,从而导致银川学员进度和距离总部较近的地区的学员产生差距,导致地域性不公平。
第二,W银川分公司的生产作业是对考研学员的培训服务和组织管理工作。但在服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学员监管不严,很多学生不能按时出勤上课;服务中也受到资源提供者――授课教师的限制,授课教师临时有事取消安排好的课程,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复习进度;服务过程中“钻石卡”学员的全程跟踪的辅导教师(由总部专门配备),不属银川分公司管理,也缺乏总部的监督,因此会出现管理脱节、学员受多头管理等问题。
第三,输出物流是与集中、存储和将产品发送给用户的各种活动,如库存、订单处理等。银川分公司没有独自配备车辆,发放资料时要么租车发放、要么学生到办公室领取,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的混乱。
第四,W公司的营销与销售是向准备考研的学生进行产品和服务宣传,进行品牌运作,其主要方式有巡讲、咨询会、考研全程策划班、精确邀约等几种形式。这些宣传方式问题出现在中间的一环――校园,校园甄选过程不严格,很多校园能力不足或者责任心太差,导致W银川分公司的营销能力不足、资源流失。
第五,W公司银川分公司从宣传阶段到授课阶段是一种全程式服务。在宣传阶段,考研业务还有预报名时赠送教材的服务,这种服务形式有利于留住潜在顾客。另外,有意报名“钻石卡”培训班的同学还有精确邀约的服务,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一对一介绍。其次,在授课阶段,除了正常的授课之外,如果学员因事耽误了集体授课外,W公司银川分公司会为落下课程的同学单独视频授课。
2.辅助活动
辅助活动主要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四项内容。
第一,在W银川分公司中和企业价值链中相关的采购活动主要包括办公用品的购买、办公及授课地点的选择或租赁等等。办公用品和办公地点均是一次性购买或长期租赁的,但是授课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银川分公司经常会出现公共课上课不固定、“钻石卡”学员上课环境不安静等问题。
第二,在考研培训行业中进行线上平台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成分,W公司在钻石卡高端辅导系统的基础之上,研发了完全超越传统教育的超级智能云学习系统,将考研所需的学习资源全部整合集成于云数据库,帮助考生实现完全超越常态的学习成果。
第三,银川分公司的业务琐碎繁杂,人力资源配置并不到位;兼职人员工作时间不能够确定,且对考研招生工作不熟悉、上手慢。W银川分公司还出现了人员流失的状况,一度给正常工作带来麻烦。另外,校园的招聘、培训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影响正常招生的因素。
第四,W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组织结构,W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主要是事业部制,银川分公司属于其分公司。二是W公司产业链,考研成为其主运营业务之后,又将产业链向公务员辅导、职业规划等横向延伸。三是业务布局,对于银川分公司的业务布局包含考研一个业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银川市内五所高校的学员。
三、竞争战略的确定
迈克尔?波特将竞争战略分为成本领先战略、集中化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钻石卡高级辅导系统”的高成本以及打造中国遥遥领先考研品牌的目标不能保证成本领先;其次W银川分公司并没有将其市场具体规划到某个细分市场,不能制定集中化战略。因此W银川分公司应服从集团公司的总体战略并结合银川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依据主要是其拥有独创的“钻石卡高级辅导系统”和强大的、难以超越的师资力量,以及来自风投基金的大量投资。
受强烈地震灾害影响,中国移动巴中分公司基站大面积停电,大量光缆受损,线杆倒损,*光缆中断,断电断线导致87个基站退出服务。大量用户为尽快知晓亲朋的安危,不停地拨打手机,造成瞬间话务量较平时高出近10倍,交换机负荷达到100%,导致网络严重拥塞,极度繁忙。移动通信是否通畅关系到抗震救灾工作的信息畅通,巴中移动分公司迅速启动应急保障预案,总经理冉玉昌紧急调集人员、物资全力投入抢险,安排维护人员对受损移动通信基站进行紧急巡检,安排专人对重点基站进行24小时值班,以保障移动通信网络安全。公司出动精兵强将组成抢险突击队,出动车辆45台次,运送了30台发电机、10千米光缆和部分传输设备,接续中断的传输线路,组织发电机为停电的基站发电,组织人员抢修基站故障。同时,为市政府应急办立即提供移动电话三部。中国移动巴中分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在冉玉昌总经理的带领下,坚守岗位,争分夺秒抢修维护通讯设施,竭心尽力为用户服务。经公司全力组织抢修,截止5月15日凌晨,巴中移动核心网元正常,传输网络正常,移动通信全面恢复畅通。
组织突击队支援重灾区
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当明确评价什么内容,进而确定内容对应的指标。当然因为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如何将这些指标体系化需要有个指导思路,即形成一种价值取向。需要指出的是因为在保险公司内部集团、总公司、分公司等不同层级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便于文章阐述,本文将以前述逻辑对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1、保险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及涉及指标
保监发〔2010〕78号制定了《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管理办法》。其第四条规定“保险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审计对象在特定期间及职权范围内对以下事项所承担的责任:(一)经营成果真实性;(二)经营行为合规性;(三)内部控制有效性。鼓励保险公司在完成以上审计内容的同时,对审计对象进行经营决策科学性和经营绩效评价。”
在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营成果真实性体现在财务信息真实性,涉及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整体财务状况和经济指标,具体为资产、负债、净利润、保费收入、赔款支出、费用支出等。
在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营行为合规性体现在合规管理组织架构中有关审计对象应承担职责的领域内合规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和追责工作,同时关注审计对象任职期间监管机构对公司的常规及专项检查中所发现问题及后续处罚、整改情况。
在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内部控制有效性体现在制度的健全性、制度的合理性和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以及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对公司内审及其他内部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和经营管理中发现的风险问题的整改和追责情况。
在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营绩效评价体现在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评价内容重点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等方面,以能准确反映上述内容的各项定量和定性指标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并将各项指标与同行业或规模以上的平均水平对比。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指导思路
2.1、全面评价积极和消极的经济责任,积极经济责任是指责任人应当履行的岗位经济职责;消极经济责任是指责任人没有履行好自己的经济职责而按规定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单方面评价积极经济责任则成了绩效考评;单方面评价消极经济责任则成了经济问题监察。
2.2、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涉及的因素有主观也有客观、有集体意识也有个人主导,所以应尽量采用公允、可划分的指标进行界定,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2.3、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是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间,往往不止一个会计年度,这种跨期性也需要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被考虑。
2.4、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即要体现全面性,又不能为了全面而散,使得经济责任不明确。所以需要提炼核心指标,并与一个企业或行业的价值导向相吻合。
3、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3.1、指标体系
根据前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逻辑,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两级目标和两级指标:一级目标分为四大评价角度,分别为经营成果真实性、经营行为合规性、内部控制有效性和经营绩效评价。二级目标是将部分一级目标涉及的主要因素进行分解,例如将经营成果真实性分解为任职期间公司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经营增长状况、盈利能力状况和非数据性评价事项。指标是对目标分类的具象化,根据保险公司分公司层级经济责任审计常用指标和实际运用情况,共选择了23个一级指标,并对其中7个一级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形成了23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具体的指标体系构成如表1所示。
3.2、指标说明
3.2.1、任职期间公司资产质量。通过“资产”指标来反映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资产的变化情况,具体细分为“银行存款”、“现金”、“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及“应收”科目等5类资产种类。
3.2.2、任职期间公司债务风险状况。通过“负债”指标来反映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债务的变化情况,具体细分为“预收保费”、“应付”科目、“未决赔款准备金占已赚保费比例”、“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占已赚保费比例”、“未决赔款准备金与赔款支出比例”等5类。
⑴未决赔款准备金占已赚保费比例=(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已赚保费
(已赚保费=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分出保费-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⑵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占已赚保费比例=(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已赚保费
⑶未决赔款准备金与赔款支出比例=(未决赔款准备金-摊回未决赔款准备金)/(赔付支出-摊回赔付支出)
3.2.3、任职期间公司经营增长状况。通过“保费收入”、“赔款支出”、“费用支出”3个指标反映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的经营状况,具体细分为“核心业务占比”、“保费收入增长率”、“核心业务保费增长率”、“赔款支出变化率”、“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支出变化率”、“手续费及佣金”、“手续费及佣金比率”、“业务及管理费”。
⑴核心业务占比=核心业务保费/整体业务保费收入
⑵保费收入增长率=(本期累计保费收入-上年同期累计保费收入)/上年同期累计保费收入
⑶核心业务保费增长率=(核心业务本期累计保费收入-核心业务上年同期累计保费收入)/核心业务上年同期累计保费收入
⑷赔款支出变化率=(本期累计赔款支出-上年同期累计赔款支出)/上年同期累计赔款支出
⑸综合赔付率=(赔款支出-摊回赔付支出+分保赔款支出+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摊回未决赔款准备金)/已赚保费
⑹综合费用支出变化率=(本期累计综合费用支出-上年同期累计综合费用支出)/上年同期累计综合费用支出
(综合费用支出=业务及管理费+手续费及佣金+保险业务营业税金及附加)
⑺手续费及佣金比率=手续费及佣金/保费收入
3.2.4、任职期间公司盈利能力状况。通过“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指标来评价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公司的盈利能力。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年同期净利润)/上年同期净利润
3.2.5、非数据性评价事项。该部分并非数据指标类,而是通过对事实的陈述来说明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任职期间重大关联交易情况”、“任职期间是否存在影响经营成果真实性的事项(若有)及后续处理方法”。
3.2.6、任职期间公司处罚、投诉情况。通过“外部监管处罚笔数”、“外部监管处罚金额”、“外部监管最高级别处罚形式”、“内部监管处罚笔数”、“内部监管处罚金额”、“内部监管最高级别处罚形式”、“投诉笔数”等7个指标来说明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内公司经营行为合规性。
3.2.7、内部控制有效性。通过“任职期间审计发现的内控缺陷情况”、“缺陷整改率”两个方面来评价被审计对象任职期内公司内部控制的情况。“任职期间审计发现的内控缺陷情况”非数据指标,而是从制度健全性、制度合理性、执行有效性三个方面描述内控情况。
本文依据上市公司自身披露的各种信息资料,使用管理记分法,获取了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前存在的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通过量化赋值,构建了Y记分模型,测试样本验证检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测效果,并为今后研究进行了趋势分析。
二、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02~2010年间因“最近两年连续亏损(包括追溯调整)”而首次被*ST的A股上市公司167家(原有*ST公司256家,剔除了金融类公司1家、上市不足3年就被*ST的公司9家,以及不能有效获取信息的公司79家)。其中,120家公司用于构建“管理记分法”财务危机预警模型,47家公司用于检验模型的效用。研究期间为危机前三年,即(t-3)年,数据取自“国泰安数据库”,建立的“管理记分法”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以下简称“Y记分模型”。
三、实证研究
(一)财务危机引发因素归集 以构造样本的120家公司危机前3年的年报为依据,结合其特别处理公告和其他相关会计资料,采用归纳法总结出可能导致这些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5项内部风险因素(以下简称“内因S”)和3项外部风险因素(以下简称“外因Q”),详见表1。
表1中,将“新投资产业或产品或子公司需要大量资金;或新领域经验不足,管理、经营费用高,但无利润或基本无效”作为公司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的公司有2家,次要问题的有5家,总共有10家公司认为该因素会影响公司的经济状况。在归纳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上市公司披露的经营过程中的问题,一般不超过5项,而且问题普遍且集中,如市场因素中的“资源不足;产品部件或原料能源成本过高或价格波动”问题被120家公司中的59家披露,约占到1/2。
(2)上市公司披露的问题中,外因和内因出现的总频数均为139次,各占总频数278的50%。说明上市公司均重视会引起公司财务状况变化的内、外因素。
(3)内因中,经营管理因素和资金因素占52.52%,表明这是财务危机公司在危机爆发前,内部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即上市公司还是普遍认为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以及经营资金不足会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因素,多数涉及到公司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产业的优化;资金因素显示公司多受现金净流的影响,公司资金紧张导致短期偿债能力虚弱。
(4)外因中,市场因素占64.03%。这是财务危机公司在危机爆发前,面临的最严重的外界影响。无序的、不完全的市场竞争,产品成本上升,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了不可测的影响。
(二)财务危机影响度量化赋值 表1中,具体内容(第2列)中有一项原因出现,则对应的定性因素(第1列)设为1,否则设为0,从而到得表2。
(三)Y记分模型构建 具体如下:
(1)基本模型框架。Y记分模型的因变量取值为0或1,赋值是权数的加权平均。设计的模型为:
Y=0.5S+0.5Q(1)
其中:
Y为加权平均得分;
S是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内因的加权平均得分,权数0.5=139 /(139+139),即内因中的所有风险因素出现的频数在全部因素出现的总频数中占的比重;
Q是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外因的加权平均得分,权数0.5=139/(139+139),即外因中的所有风险因素出现的频数在全部因素出现的总频数中占的比重。
(2)内因权重的确定。S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ai为对第i项内因进行加权的权数,Si为第i项内因的取值。
ai值的大小反映了第i项内因对财务危机形成的影响程度。ai值越大,说明第i项内因对财务危机形成的影响大。表3中,百分比反映了各项内因对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影响程度,各项百分比就是对该项内因进行加权的权数ai。
根据表3,可以得出内因的加权平均得分S的公式:
S=0.1727S1+0.2446S2+0.1222S3+0.1799S4+0.2806S5(3)
(3)外因权重确定。Q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bt为对第t项外因进行加权的权数,Qt为第t项外因的取值。同样方式确定各项bt值。
根据表4,可以得出外因的加权平均得分Q的公式:
Q=0.6403Q1+0.2590Q2+0.1007Q3 (5)
(4)构建Y记分模型。由公式1,得到:
Y=0.5(0. 1727S1+0. 2446S2+0. 1222S3+0. 1799S4+0. 2806S5)+0.5(0.6403Q1+0.2590Q2+0.1007Q3)(6)
即,Y记分模型为:
Y=0.0864S1+0.1223S2+0.0612S3+0.0900S4+0.1403S5+0.3201Q1
+0.1295Q2+0.0504Q3(7)
其中:
Si为第i项内因的取值,危机公司存在i项内因时取值为1,否则为0,i=1,2,…,5;
Qt为第t项外因的取值,危机公司存在t项内因时取值为1,否则为0,t=1,2,3。
(四)标准值确定 根据归纳的各项风险因素,可以确定各家构造样本财务危机公司的Si和Qt值,再根据公式7,可以得出各家公司的Y值。例如,ST昆百大(000560)的Y值为:
Y=0.0864×1+0.1223×1+0.0612×0+0.0900×0+0.1403×0
+0.3201×0+0.1295×0+0.0504×0=0.2087
120家公司的Y值见表5。
将构造样本中120家财务危机公司的Y值划分为6个区间。根据表5计算出的Y值,各区间分布的财务危机公司数见表6。表中,“公司数”这一行表示在某一区间分布的财务危机公司数,“累计数”这一行表示在某一区间的上限以下区间分布的财务危机公司数,“百分比”这一行表示累计数的百分比。
有关学者的研究发现,选择不同的Y临界值,决策人员出现第Ⅰ类错误的概率不同。Y临界值越大,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越大,但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越小;Y临界值越小,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越小,但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越大。对一般决策者来说,由于犯第Ⅰ类错误的代价要高于第Ⅱ类错误,因此在建立模型时,应该主要考虑控制第Ⅰ类错误发生的概率。
由此,若将Y临界值确定为0.2,可以将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控制在7.50%以下,即回代预测准确率为92.50%。根据一般分析惯例,这样的错误概率是大部分决策人员可以接受的。因此,将Y临界判别值确定为0.2,确立的Y记分预测分析判断方法为:
(五)Y记分模型预测效果测试 测试样本中47家财务危机公司的Y值区间如表8所示。
可以看出,在以0.2为分割点的情况下,测试样本中47家财务危机公司有42家的Y值大于0.2,占总数的89.36%,即测试样本的验证预测准确率为89.36%。
四、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一是内因和外因均会导致财务危机,即不仅公司内部财务方面和非财务方面的原因是公司财务危机的“导火索”,而且公司外部的多项因素也会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而且这些因素多是公司的不可控因素。要在财务危机预警方面取得进一步成果,必须结合公司外的各项因素进行研究。
二是财务危机形成的内因中,经济管理因素和资金因素是其中两项最重要的因素。这说明企业想要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必须有充足的可自由支配的资金,重视短期偿债能力,搞好主导产品或产业,加强、完善内部经营管理。
三是财务危机形成的外因中,市场因素,尤其是市场竞争激烈、资源不足、产品部件或原料能源成本过高或价格波动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这说明企业想要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必须压缩生产成本、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以备不测之需。
二、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法就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相关阵或协方差阵),探求观测数据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这几个假想变量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在保证信息损失尽可能少的前提下,经线性变换对指标进行聚集,并舍弃一部分信息,从而使高维的指标数据得到最佳的简化,并可以根据因子得分对样本进行评价和分类。原始变量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而假想变量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称为因子。
三、私营工业企业在各行业中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
1.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为了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统计局已于1998年制定颁布了一套新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即: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该体系全面考核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生产效率等方面,标志着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进步。
2.私营工业企业行业经济效益的因子分析
如果仅从单项指标来多侧面地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无法确定行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另一方面若引入的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时,也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所以应该综合各单项指标的信息,合成一个综合指标,以此反映各行业的经济效益状况。
下面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私营工业企业的行业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并将各行业的经济效益排序。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如下:
(1)对私营工业企业(按行业分)的经济效益水平采取上述7个主要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由于多个指标量纲不同,数据缺少可比性,因此必须首先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使得各个指标具有可比性。一般SPSS软件能自动完成数据的标准化。然后建立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阵R。
(2)检验变量组是否适合因子分析。在进行因子分析时,需要对原有变量做相关分析。如果原有变量之间不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那么就无法从中综合出共同特性的少数因子来。SPSS提供的方法是进行KOM及Bartlett's球形检验,检验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若KOM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认为,KOM如果值小于0.5时,较不宜进行因子分析,根据SPSS软件计算结果(见表1),本研究的KOM值为0.505,表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1%,也说明该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
表1 KOM测度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
(3)提取因子。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这里参考各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方差贡献率表示该特征值反映原指标的信息量,累积贡献率表示相应几个特征值累积反映原指标的信息量。如表2所示,前3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3.29%,基本上保留了原来观测变量的信息,所以因子个数的选取为3个,这样由原来的7个指标转化为3个新的综合指标(按累积贡献率达80%以上提取的特征值认为有效),起到了降维的作用。
表2 相关系数阵R的特征值
取前3个特征值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目的在于使载荷矩阵结构简化,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突出,从而使因子的意义清晰,便于对因子进行解释。
由SPSS软件计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可以看出,总资产贡献率(X1)、资产负债率(X3)和流动资产周转率(X4)在因子F1上的载荷值比较大,而这三个指标都反映了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故因子F1可以解释为衡量企业资本运作能力的因子;资本保值增值率(X2)和成本费用利润率(X5)在因子F2上的载荷值比较大,而这两个指标都反映了企业的盈利水平,故因子F2可以解释为衡量企业盈利水平的因子;全员劳动生产率(X6)和产品销售率(X7)在因子F3上的载荷值比较大,而这两个指标都反映了企业的产出效率,故因子F3可以解释为衡量企业产出效率的因子。
表3 因子载荷阵的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4)计算因子得分。建立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每个观测量的各因子的得分数,因子得分函数为:
F1=0.395X1-0.099X2-0.224X3+0.463X4-0.086X5+ 0.144X6-0.105X7
F2=0.015X1+0.473X2-0.171X3-0.186X4+0.466X5- 0.023X6+0.082X7
F3=0.02X1+0.102X2+0.229X3+0.087X4+0.013X5+ 0.581X6+0.569X7
表4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最后根据各行业每个因子得分值,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各行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得分Y,并据此进行排序(见表5)。Y的表达式为:Y=0.41228F1+0.22694F2+0.19368F3
表5 私营工业企业各行业因子得分及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排序表
诉人(原审原告)北京吉安斯科贸中心,住所地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7号。
法定代表人李盛章,经理。
委托人郑瑞,北京市新开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人冯建平,北京市新开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北京市大发畜产公司,住所地本市海淀区祁家豁子华严北里2号院民建大楼5层。
法定代表人董济世,总经理。
委托人周以龙,男,北京市泼发工贸公司副经理,住本市丰台区北大地2里11楼。
委托人阎如玉,北京市吴栾赵阎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北京吉安斯科贸中心因土地转让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1999)海民初字第377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北京吉安斯科贸中心(以下简称吉安斯中心)之委托人郑瑞、冯建平,被上诉人北京市大发畜产公司(以下简称大发公司)之委托人周以龙、阎如玉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1999年4月,吉安斯中心以大发公司隐瞒事实与其签订土地转让合同,使其遭受巨大损失为由起诉至原审法院要求确认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效,大发公司赔偿设计费100万元,为履行合同支付的房租、电话费、工资154547元及孽息。原审法院经审理确认双方签订的合同有效,吉安斯中心要求确认合同无效,赔偿经济损失及孽息的诉讼请求,无事实依据,不予支持。据此判决:驳回北京吉安斯科贸中心要求确认合同无效,要求北京市大发畜产公司赔偿设计费100万元、房租、电话费、工资154547元及孽息的诉讼请求。判决后,吉安斯中心不服,以大发公司在与其签订合同时隐瞒实情,且没有土地使用权为由上诉至本院,大发公司同意原判。
经审理查明,1997年10月6日,大发公司与吉安斯中心签订合同书,根据合同约定,大发公司(甲方)将其所属位于本市海淀区肖家河东村甲1号75亩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转让给吉安斯中心(乙方),计价人民币600万元,甲方负责提供土地使用权现有的有关文件、土地规划所需文字材料,为乙方提供办公用房2间、电话1部;乙方负责筹建敬老院,支付费用600万元及交纳土地过户相关费用,办理土地工程规划要点、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负担为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及规划要点前的前期公关费用。乙方如推迟付款期截止到1999年3月20日,甲方有权终止合作,乙方费用自负。若前期工作到位,甲方不与乙方合作,乙方有权不交出批示文本,甲方每推迟搬迁一日,扣罚已付款的千分之一交乙方。同日,双方又签订合同附件一、附件二,关于合同有关问题的约定和协作型联营合同(松散型)。在协作联营合同中约定双方联合组成北京吉大联合公司,同时约定了联营项目及双方分工等。在关于合同有关问题的约定中,明确甲方将75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所有权一次性全部转让给乙方,转让金额为2505万元(即合同书中的600万元和协作型联营合同中的1905万元)。乙方保证按双方约定于1998年9月30日首次拨款1500元,并同时签订办理过户手续。合同签订后,吉安斯中心于同年9月19日,以大发公司名义向规划部门申报敬老院建设项目。1997年10月10日,吉安斯中心与中城咨询部签订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其委托中城咨询部对北京市碧盛园敬老中心进行工程设计,约定设计费为1的万元,吉安斯中已支付设计费95万元。1997年11月20日,北京市城市规划局向大发公司发出规划要点通知书。吉安斯中心向市规划局交纳预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执照费12000元。1998年8月8日,吉安斯中心与大发公司又签订“关于合同有关问题的约定”对原合同书有关问题约定的第三条、第五条的修订约定。1998年11月26日,北京市规划管理局向大发公司发出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对1998年9月17日申报的“北京中咨四方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敬老院工程的设计方法同意在海淀区肖家河按审定事项绘制施工图,在合同履行期间,吉安斯中心未给付大发公司转让费,大发公司亦未将土地使用权和地上物所有权交予吉安斯中心。吉安斯中心法定代表人李盛章曾于1997年11月5日,从大发公司借走农林办京政农发(1997)057号文件。又于1998年7月26日,从大发公司取走金鹏公司于1995年7月给大发公司函的复印件、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文批办单(94年2月3日)一张并写有收据。诉讼期间,吉安斯中心提交了1997年至19 98年其单位租房交付水电费、工资表、餐费发票。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房地权属管理处出具证明:“北京市大发畜产公司位于海淀区肖家河东村甲1号的土地为1990年依法征用的土地,权属来源清楚,现正在申办国有土地使用权。
另查,大发公司曾于1994年9月26日与北京市金鹏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金鹏公司)签订协议,大发公司(甲方)交给市政府海淀区肖家河75亩地由金鹏公司(乙方)开发建设,为此,市财政局已拨款10 0 0 万元给甲方,其余1000万元待办完全部产权划转及土地变更手续后再拨付。在协议签订前后,金鹏公司先后以土地转让费的名义,向大发公司支付人民币2000万元,金鹏公司付款后双方未履行土地移交手续。1995年7月18日,金鹏公司致函大发公司,要求将75亩土地退还大发公司,同时要求大发公司全部退还2000万元。大发公司未作答复,1997年7月23日,金鹏公司之上级单位北京经济发展投资公司与大发公司就归还2000万元进行了洽谈,会谈纪要称,大发公司将于同年8月底作出还款计划。会谈后大发公司未做还款计划,亦未归还欠款。1999年3月3日,金鹏公司对大发公司提起诉讼,经本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大发公司归还金鹏公司2000万元。
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合同书、合同附件一、二、联营协议、京政发(1997)057号文件、批办单、收条、建设工程设计合同、规划要点通知书、发票、(1999)一中民初字第1089号民事调解书等证据材料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根据查明事实,大发公司在本币海淀区肖家河东村甲1号的土地系1990年依法征用的土地,现虽尚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但其已实际享有该土地的使用权。其公司与吉安斯中心签订的上述土地使用权和地上物所有权转让合同系双方自愿签订,应属有效合同,现吉安斯中心以大发公司没有取得土地使用证,故不享有土地使用权,无权与其签订上述合同的上诉主张,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关于吉安斯中心提出的大发公司隐瞒原与金鹏公司之间的土地转让事实一节,根据吉安斯中心法定代表人从大发公司借走和取走的有关文件、函件以及吉安斯中心与大发公司在1998年8月仍在继续修订合同的情况,不存在大发公司隐瞒该事实的情况,且大发公司与金鹏公司未实际履行土地移交手续,双方债务纠纷已经本院调解解决,该土地使用权仍归大发公司享有。故吉安斯中心的此项主张缺乏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综上所述,原判正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二审案件受理费各15783元,均由北京吉安斯科贸中心负担(已交纳)。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赵 斌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00年至今成功分拆子公司境外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最终确定研究样本为6家,研究期限定为分拆上市前3年至后3年。样本包括同仁堂、托普软件、友谊股份、TCL集团、海王生物和新疆天业。本文的财务数据来源主要为国泰安数据库和金融界网站,以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报为补充。
(二)变量衡量
本文采用的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为财务指标法。分别从产出能力、成本控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产运营能力五个方面选取了九个财务指标来评价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前后的经营绩效变化。选用的财务指标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润、主营业务成本率、管理费用率、销售毛利率、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二、实证结果
(一)分拆上市前后经营绩效变化分析
为了对比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前后经营绩效的变化,分别统计了样本公司上市前后各三年的经行业中位数调整的指标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并分别进行了均值的T检验和中位数的Wilcoxon检验。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分拆上市导致样本产出能力有所上升,营业收入的中位数变动在5%的水平上显著。体现成本控制的主营业务成本率指标的均值和中位数均上升显著,管理费用率则不显著。显示盈利能力的销售毛利率和资产报酬率这两个指标均值和中位数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没通过显著性检验。流动比率体现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资产负债率代表的长期偿债能力变化不明显。资产运营能力有所提升,变化也不明显。
结果证明,A股上市公司在分拆上市前后,产出和成本均上升,而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有所下降,说明分拆上市并不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经营绩效的提升。
(二)分拆上市前后经营绩效的时间序列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样本分拆上市前后经营绩效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我们将样本数据根据时间序列进行分类,观察从上市前3年到后3年[-3,3]的变动,对绩效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
1、产出能力
同仁堂和友谊股份的营业收入在研究期间一直上升;托普软件在-2到0年上升,分拆后下降;其余3家的上升一直持续到分拆后1年。说明分拆上市对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会有短期的积极作用,长期来看营业收入下降。
同仁堂和友谊股份的息税前利润一直上升;海王生物从-2年开始下降,-1年到0年降幅剧烈,分拆后迅速回升,据公司年报,分拆当年产生巨额亏损是因为清理退货损失、坏账准备金增加;托普软件分拆后由上升转为下降;新疆天业同样在平稳上升中分拆后1年开始下降;分拆上市没有改变TCL集团从-2年到2年一直下降的趋势。总体来讲,分拆上市对于样本产出能力短期有些积极影响,但长期来看影响为负。
2、成本控制
同仁堂在研究期间波动较大;TCL集团在分拆之前一直上升,之后有波动;新疆天业在-2到1年持续下滑,第2年大幅上升;友谊股份分拆前后均有波动;海王生物从-3年到0年持续上升,之后趋于平缓;托普软件也有较大波动。整体来看,样本的主营业务成本率在分拆前不断上升,分拆后上升趋势有所缓和,但仍在较高的水平。
同仁堂的管理费用率除了在-1年有小幅上升,历年一直下降;海王生物的波动较大;TCL集团除了在-1年有小幅下降外一直上升;新疆天业在分拆前一直下降,分拆后上升;友谊股份一直下降,分拆后第3年有微幅上升,-2年的大幅下降是由于营业收入大幅上升;托普软件则从-3年到后1年不断下降。
总体来看,样本在分拆后成本水平上升,管理费用保持平稳。
3、盈利能力
同仁堂销售毛利率不断下降的趋势在分拆1年后回升,其中0到1年降幅很大,原因是主营业务成本大幅增长;TCL集团在分拆前一直下降,分拆后波幅较大;新疆天业上升至分拆1年后开始大幅下降;友谊股份在-3到-2年大幅下滑,-1年快速上升,分拆后转为下降并一直持续到分拆后2年,第3年有大幅回升;海王生物在分拆前逐年下降,分拆后回升趋于平稳;托普软件分拆前2年开始下降,分拆1年后有小幅上升,之后大幅下降。多家样本公司在分拆前销售毛利率不断下降,分拆上市对其状况的改善不明显。
资产报酬率的变动趋势和销售毛利率大体类似。样本在分拆上市后的盈利能力下降,在研究期间多个样本出现较大波动。
4、偿债能力
同仁堂的流动比率除了从-3到-2以及1到2年有小幅下降,整体有大幅上升;海王生物在-2到-1以及1到2年有小幅上升,整体有大幅下降;TCL集团在分拆后1年下滑,但后两年升幅明显;新疆天业分拆打断了分拆前一年上升的势头连年下降;友谊股份从分拆前一年稳步小幅上升;托普软件在分拆后1年有小幅上升,之后两年大幅下降。
样本的偿债能力在分拆前后出现较大波动,无论是短期偿债能力还是长期偿债能力都经历分拆前逐渐变好在分拆后又下降的过程。
5、资产运营能力
同仁堂的总资产周转率除了分拆前一年有小幅下降外一直上升;海王生物逐年上升,渐趋平稳;TCL集团从-2年开始不断下降,至分拆后2年有所回升;托普软件在-3年到-1年持续上升,-1年后不断下降;新疆天业在-2年到0年大幅下降,分拆后大幅下降;友谊股份分拆前不断上升,分拆后1年有所下降,第2年有小幅上升,之后回落。
总体来看,样本分拆后资产运营能力变差。
三、结论和建议
首先,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后经营业绩整体变差。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后的盈利能力下降。同时,偿债能力和资产运营能力均为分拆前逐渐变好而分拆后变差。
其次,分拆上市对于A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不明显。经过样本均值T检验以及中位数的Wilcoxon检验,只有营业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率的中位数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分拆上市并不能起到提高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作用。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热炒分拆上市概念股,上市公司的高管应该谨慎进行管理决策。
第三,我国A股企业创业板分拆上市存在“圈钱”风险。托普软件和其子公司双双退市,因为作为“托普系”的两家上市公司,集团公司利用子公司为母公司频繁担保贷款和抵押,套取银行资金,最后被担保拖垮。此案例说明中国A股上市公司在进行分拆上市的实践中,有些公司是以圈钱为目的。监管机构应当注意防范这种圈钱风险,加强事前审批和事后监控。
参考文献:
①关于规范境内上市公司所属企业到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http://
②王化成,程小可. 分拆上市与母公司股权价值研究——“同仁堂”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 2003(4):112—121
③李青原,王永海,韩晖.分拆上市与股东价值创造——“同仁堂”案例的再分析[J]. 经济管理. 2004(8):51—59
④袁晓燕.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分拆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开发研究.2010年(3):121—124
一、引言
随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对于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废水、工业固体废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多,而这些污染物绝大部分产生于企业的生产。所以,环境污染既然是由企业造成的,那么,治理污染和恢复环境质量的责任就应当由企业所承担。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与企业自身有关,而且有关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也特别侧重于关注企业披露的相关环境会计信息,在做出理性的决策之前,利益相关者需要参考企业如实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鉴于社会责任、外部压力以及市场动机的强烈要求,企业披露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任务成为必然的要求。环境会计成为会计新兴的领域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环保的来临,由此,国外学者对企业环境信息的专门研究幵始出现。Buhr和Freedman(2001)选取美国及加拿大的部分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照分析了自1988年至1994年六年期间这部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渠道(单独的环境报告、年报与按照证交所要求制订的报告)之后,发现通过单独的环境报告来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日益增多;随后,对于在企业网上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情况,Isenmann等(2002)和 Patten等(2003)都展开了相关研究。有关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定性披露、定量非货币性披露、货币性披露三种。早期的研究,如Ness和Mirza(1991)对英国企业的研究表明,定性的环境信息披露占绝大比重;类似的研究还有Niskala和Pretes(1995)关于芬兰企业1987与1992年环境信息披露的比较研究。一些学者(如Petroni、 Inclan和AUFekrat,1996)将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具体有关内容总结为4个方面,分别是财务和会计、环境诉讼、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方面;G. Kreuze等(1996)将企业环境信息分为十二项,包括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企业"三废"回收与利用及节能情况、企业现在与未来环境义务、企业的环境成本与构成、有关法规、与环境相关的诉讼、企业有关的环保节能计划与策略、环境事故的信息以及相应的保险赔偿、企业的环境责任与影响、企业获得的环境奖励、管理层制订的有关环境监控的制度与实施情况;企业环保负责人员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等。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是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根据现有研究,有关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所受影响因素大致可划分为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两大方面。内部因素包括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特征(如企业绩效、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企业股权性质、财务杠杆)等因素,外部因素涉及到公众的环保意识、政府监管部门的政策法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有关企业治理结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较多使用的变量包括企业董事会的规模、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以及企业CEO两职合一的状况等变量。Y.T.Mak等 (2003)的研究发现,大规模的企业,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水平也比较高。企业所存在的行业类型对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着较大的影响,企业规模与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如公用事业行业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就会更多一些。Lacina和Karim等(2006)选取了美国五年内有关上市公司的10-K报告和年报附注里所披露出来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及企业的规模大小等因素对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程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力,但是企业绩效对于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水平的影响中,其不确定性比较大。在公司治理方面,ShunWong,Simon等(2001)研究发现,企业独立董事占据的比例与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水平之间,二者的相关程度并不明显,对于那些已经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机构的企业,则更加侧重于如实反映和披露更多更透明的相关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程辉、沈洪涛(2011)对2007年至2009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渠道,主要是通过在年报中进行披露,而企业编制的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或者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虽然近年来日益增多,但是其所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却不高;肖淑芳、胡伟等(2005)认为我国目前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是定性的描述,而且信息披露的大部分是历史信息,而非面向未来的信息,而环境会计信息所要求的可比性、全面性以及连续性却较差;王珍义等(2008)研究表明:非货币性计量仍然是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
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一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将冶金,化工,煤炭,石化,电力,造纸,酿造等7个行业列为重污染行业。截至2012年底,这7个行业共有上市公司502家,笔者随机抽取样本数264家。因行业性质不同与环境的相关程度也不尽相同,导致重污染行业中不同类别的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占比例大为不同。表(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重污染企业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状况。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重污染行业披露会计信息的有203家,与2010年和2011年相比,有较小的增加。行业内披露比例也从2011年的71.21%上升到2012年的76.90%。在重污染行业中,化工行业的披露比例比其他行业的比例高,说明化工行业在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较为理想。重污染行业的总体披露比例都在5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环保局的强制力,政策要求重污染行业企业必须对其有关的环境事项进行披露。由此可见,强制性披露(而非自愿性披露)是我国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特征。
( 二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 统计结果显示:上述264家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涵盖有关环保投资、绿化费等。由此可见:我国重污染行业中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够全面、不够完整,用于揭示环境会计的全貌还不够全面,也达不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及标准。表(2)中可以看出,国家给予企业的环保拨款与补贴在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占了较大的比例,这表明国家对环保问题非常重视,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并且协助企业处理好环境问题。
( 三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价值形式 环境会计信息可以以货币形式或者非货币形式。目前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形式,主要采取货币形式来披露资源费、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环保投资、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绿化费等内容;与以上内容相比较很难用量化指标定位的环境会计信息、环境相关认证、政策影响等内容用非货币形式披露;排污费、资源费、资源补偿费、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等信息则是由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形式披露。从以上描述中可看出我国重污染行业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披露价值形式。
( 四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如表(3)所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采用董事会报告和报表附注的形式,重要事项中反映的主要涉及公司当期发生的重大环境事项,此外,其他方式几乎很少采用。采用“独立报告”方式披露的只有一家公司,原因在于这家公司同时在香港上市,所以其年报按香港会计准则编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一个文字说明形式的定性分析,无法提供实用性的定量信息。
三、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一 )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大多数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集中在一项或几项内容上,并没有按照有关《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企业缺少自愿披露的公开环境会计信息,这就导致披露内容不全面。此外,具体细节不够完善,如环境相关的资产、成本、负债等内容,我国上市公司还没有建立独立并相应的会计账户进行反映,部分公司仅限于在会计科目中反映的环境会计信息做简单说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还不够完整和全面,对于信息使用者没有实质性意义。(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如表(3)所示,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因有的公司披露内容较多,有的披露较少,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就会不同,这些披露方式很难对不同性质公司的环保情况进行正确比较,并且很难根据这些信息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决策。披露方式多以报表附注和董事会报告对外披露,缺乏固定且规范的形式,企业很难找到适合的披露方式进行披露,行业间可比性较低。(3)自愿性披露的企业少。主观因素决定公司自愿与非自愿的披露模式。因此,判断公司是否出于真正的自愿披露很难下定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能是因国家环保要求较大的压力,也可能出于社会公众对环保较高的关注,还可能出于自身环保责任的考虑。在环保法规中,除了对重污染行业的强制性披露,国家仅仅是鼓励普通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而我国其他法律法规中更加没有提及。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公司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所以,大部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公司都是非自愿性披露。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所占比例很小,而自愿性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公司只是其中一部分,可见,其所占比例就更加小了。
( 二 )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少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强制性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和会计法规方面,对重污染行业的强制性披露界定较模糊,只有环境保护法规对相应的公司与行业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其只是对环境信息的规定,对于环境会计信息并不适用。会计法规中对环境信息的规定比较零散,无规律可循。环境会计是是一个比较冷门性的学科,简单的环境法律法规或者是会计方面的法规不能达到强制性规范的效果,因而必须建立专门对重污染行业进行强制性披露的法律法规。(2)会计规范方面缺少有关环境会计的规定信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既需要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方面的规定,还需要有相应的会计规范。环境会计信息也属于会计信息,它的披露需要标的形式,而要使信息使用者方便并快速找到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需要统一的披露形式,所以必然要建立相应的会计规范。目前在我国很难找到会计规范对环境信息的要求,公司根本没有规范可以参考,是否披露、怎样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只能由公司自己来选择。因此,我国必须要建立环境会计信息相应的会计规范。(3)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愿望。公司通常以营利为目的,很多公司只关注短期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因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资源的有限性,严重忽视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忽视公司和环境保护的长远利益,从而也丧失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愿望,自愿披露的公司随之越来越少。(4)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监管制度。环境会计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环境会计缺少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环境审计还没有得到较为完善地开展,缺少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政府的管理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多个部门参与管理一个事件,但是出现环境相关事故需要负责时,各个部门之间急于相互推托,无人愿意负责。这样,往往使局面变得更加糟糕,到最后会变成谁都不想管,谁都管不好的局面。
四、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完善的对策
( 一 )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法规体系 政府应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把焦点放到实务操作中,促进更多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与2006年财政部的会计准则一样,应当考虑适时制定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形式制定环境会计的相应地位和作用,使公司披露行为有法可依,并为以后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规范统一的标准。
( 二 )构建环境数据报告资源库 借助各种新闻媒体或者网络对外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加强相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对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而言,对其环境会计信息的管理效果影响尤为重大。因此,相关部门应重点要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就有关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加大力度加强管理,明确规定该行业应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标准指标数据。同时,为了满足外部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降低决策风险的需要,在当今电子商务时代,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改善企业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个性化,从而实现有效地披露重污染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使得众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
( 三 )设立相关审计监督机构 加大力度设立相关的审计监督机构,针对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准确性、有效性与完整性进行积极有效的鉴定和监督。作为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它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审计鉴证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公告于社会公众面前的必要条件,经过审计的企业会计报告如果有造假现象的发生,就会挫伤广大投资者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信心,并且使其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把牢这个关卡是必须的。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的认识不够全面、处理环境会计相关业务的水平不够标准,造成披露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状况不甚理想。为此,政府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其熟练掌握环境会计理论知识及实务操作技能。
( 四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在披露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整个过程中,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对于企业各级管理层以及事务所的违规行为影响颇大。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体系和证券监管机制,从而降低管理层违法违规的可能性,正确披露企业有关的环境会计信息。重污染行业中,披露企业非财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指标、企业各个内部管理部门对于非财务信息的详细分析等,这些信息逐渐成为投资者在制定决策时必须关注的因素。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可以在招股说明书或者年报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也可以在公司网站或在各地政府官网。由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产生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比较多,可以先作为试用点,等积累到一定经验后,再推广到一般的行业。
参考文献:
[1]殷晓红、陈世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略探》,《财会通讯》2009年第1期。
[2]许家林:《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12年第4期。
[3]肖淑芳、胡伟:《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
[4]何少娟:《环境会计的确认与报告初探》,《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5]:《企业环境报告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全集》2001年。
[6]李建发、:《论改进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报告》,《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7]焦若静、耿建新:《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会计研究》2002年第1期。
[8]张白玲:《环境核算体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9]许家林、孟凡利等:《环境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法制不健全。我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物业管理业务随之蓬勃兴起,而在这一方面的立法却相对滞后,原有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很难找到与此有关的法律规定,这就造成该行业内很多纠纷到底怎么处理无法找到法律依据。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的权责利益不清楚,极易造成侵权和其他纠纷的发生。
2、物业管理公司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发纠纷。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物业管理公司把自己当作小区的主人。比较典型的有北京金华园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它宣称除了业主的住房,其余的包括小区内的马路都是自家的。为了管理好自家各种设施,2003年2月15日元宵佳节当天,小区的保安肆意地殴打了一位业主,紧接着,16~18日这些保卫者们又出手教训了据说是“不听话”的业主。这样的物业公司极易引起小区内业主的公愤,业主大会便会以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务不到位为由提前解除物业服务合同,而物业管理公司往往以种种理由不同意解除合同,也不办理交接,由此导致纠纷。
3、在物业管理公司的确立上没有按照市场的竞争机制办事,导致业主不满意。我国有关由业主大会公开选聘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对本物业区域进行管理的制度还不完善,目前大多数的物业区域都由开发商确定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业主只能被动接受,很多物业管理公司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也不主动与业主进行沟通,双方缺乏良性互动。在《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赋予业主大会公开选聘、解聘物业管理公司的权利后,很多小区的业主大会积极行使这一权利,以服务不到位为由解聘原物业管理公司。当前产生的物业管理交接纠纷大部分属于这一类。
4、原物业公司不甘退出产生纠纷。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或者前期物业管理结束,业主大会选聘新的物业管理公司进驻管理,而原物业管理公司不甘退出,继续占据小区,拒绝与新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交接,因而产生纠纷。
二、物业公司交接纠纷解决途径
物业管理交接纷纷,不仅影响物业区域内全体业主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必将对物业管理公司的企业形象产生很大负面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以,寻求合法途径,及时、有效、经济地解决物业交接纷纷,无论对业主还是对物业公司都是极为有利的。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物业管理交接纠纷,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方式进行解决:
1、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由被解聘的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可能还包括新聘的物业管理公司)双方在自愿、平等、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就物业管理交接有关事项如拖欠物管费的支付、物管公司代收代缴水电费的结算、物管公司对小区公共建设额外投入的回收等进行协商,以解决双方之间的争议。由于这种协商解决的方式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有利于化解纠纷、平息争议,最大程度的避免双方的经济损失,维护双方的社会声誉,避免给小区全体业主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影响。因此这种方式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最有利的,一旦发生物业管理交接纠纷,双方应尽量通过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
2、由物业管理协会、居委会或者其他第三方调解解决。调解制度是指经过第三者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物业管理协会组织建设的不断完善,其在物业管理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物业管理交接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请求物业管理协会进行调解,双方在物业管理协会代表的主持下解决各项争议并形成书面协议。此外,发生纠纷后,当事人也可以请求居委会或者其他中立第三方进行调解。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47-01
1 引言
从1998年4月起,沪深交易所对“财务状况异常或者其它异常情况”的上市公司实行股票交易特别处理。异常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从2003年5月起,证券交易所开始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制度。所谓退市风险警示制度,是指由证券交易所对存在股票终止上市风险的公司股票交易实行“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是在原有“特别处理”基础上增加的一种类别的特别处理。自制度实施以来,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屡见不鲜。据统计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为家,1998年为27家,1999年最31多,2003达到57家。制度的实行,提醒投资者高度关注戴帽公司的投资风险,同时警示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关注公司面临的退市风险,促使他们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实现盈利,以避免股票被终止上市。
我国学者多以上市公司是否以被ST作为界定财务困境的标准,所谓财务困境一般是指公司不能履行到期义务的情况,最严重的财务困境就是破产。陷入了财务困境的公司比正常公司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一旦公司被认为是陷入了财务困境,就可能要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供应商对财务困境企业的持续经营持怀疑态度将损害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关系,供货减少,交易费用上升。客户对财务困境企业的持续经营持怀疑态度将损害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关系,企业的销售、盈利和商誉受损。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使雇员感觉工作不稳定,更不谈升迁和加薪,优秀雇员流向竞争对手等。其他企业债权人出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债权人往往不愿意向财务困境企业提供新的财务支持,贷款利率提高,融资成本上升财务困境企业被迫低价出售资产以偿债;为了保持流动性,不得不削减R&D和管理者培训支出,收紧信用政策,降低存货水平;财务重组使得管理者身陷各种重组事务之中,持续经营价值受损中,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率。更重要的是,银行可能会更加严苛,尤其制度对困境公司的监管严厉,融资渠道更为狭小,出现进一步的营运困难,大大影响到公司的筹资行为。而筹资是公司增加资产以获得进一步收益的重要手段。
因此财务困境下公司的筹资行为可能出现和正常情况下不一样的特征。而在财务困境下,公司的筹资决策可能受到更大的压力,即财务状况越糟,筹集到的资金就越困难。因此对管理层和公司来说,财务困境都可能导致高昂的成本或不好的结局,管理层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这种困境,包括债务重组,大规模的资产置换,调整市场行为,甚至更换主营业务,更换主要股东,大规模调整管理层,并购等,才能摆脱困境,摘掉被特别处理的帽子。而在公司这一系列的应对财务困境的行为中,本文关注企业有哪些财务筹资方面的行为,以及何种筹资行为更有利于公司走出困境。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后融资约束程度的变化、筹资方式的调整及其效果,为未来的财务困境公司走出困境提供经验支持。
2 文献回顾
John等(1992)和Ofek(1993)都曾发现陷入财务困境公司会大幅度的削减股利来提升经营业绩。Berger和Ofek(1999)的研究都发现这些的管理人员会进行资产重组或缩减资产规模。Denis和Kruse(2000),Denishe 和Shome(2004) 发现企业通过收缩重组,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和调整战略目标、甩掉经营亏损业务的包袱、盘活存量资产,从而获得现金收入。廖理和朱正芹(2004)则发现资产重组是公司常用的经营业绩改善措施。关于筹资行为的效用,研究人员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洪金珠(2004)发现,在发生重大资产重组后,企业盈利能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财务稳健性,现金流量的改善却不明显。曹葵,金桩(2003)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类重组只在短期内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而长期内却没有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3 实证分析
(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以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被特别处理(ST)作为进入财务困境的标志,选取沪深2003-2005年间亏损的的上市公司在剔出数据不全的公司和金融类公司后作为研究样本。文中定义财务困境开始年度(t)为ST前一年。用行业调整总资产报酬率来计量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业绩。引用的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万德数据库,CAMAR数据库,全部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均在Excel2003和统计分析软件Eview3.0中完成。
(2)困境公司常用的筹资措施。
这类措施包括:削减现金股利,进行债务重组,资产置换,盘活现有资产,调整现有资产,出售或装让生产线,投资项目,土地等实物资产,出售或转让业务分部,子公司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停业清算子公司,业务分部或终止某投资项目, 处置固定资产等。我们这里列示的筹资措施与课本上的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不同,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我们认为通过出售或装让生产线,投资项目,土地等实物资产,出售或转让业务分部,子公司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停业清算子公司,业务分部或终止某投资项目, 处置固定资产等行为,可以减少支出,或获得必要的资金。进行债务重组可以改善企业的业绩,从重组方获取必要的资金,以改善财务困境。
(3)筹资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从前面可以知道,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后会采取各种措施设法筹资。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具体使用Wilcoxon检验, 来检验这些措施是否能有效地改善公司的业绩。 表一列示了样本公司第0年之后的3年中,行业调整总资产报酬率中位数的变动情况及W检验的结果。
从表一可知,研究的各种措施在随后各年内均显著的改善了公司的业绩。具体表现为,在随后的3年内,各年的行业调整总资产报酬率中位数与地0年的行业调整总资产报酬率中位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W值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其中,采取债务重组的公司在随后的几年中业绩的改善程度是最高的。后面依次是其它类型的资产重组,停业清算子公司,业务分部或终止某投资项目,出售或转让业务分部,子公司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这一趋势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债务重组相较其它的措施在我国更为的有效。
参考文献
[1]邵建云.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务[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1).
[2]毛蕴诗,施卓敏.公司重构与竞争优势[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