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机遇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8 16:26: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业发展机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业发展机遇

篇1

(一)旅游根基稳固

旅游业不仅是云南的支柱产业更是优势产业。云南景观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旖旎,一些高端的旅游产品线路早已享誉海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在云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云南对外的一张名片。发展休闲农业不但可以弥补现有旅游业中景区分散、旅游产品需多元化、旅游资源的替代性不强等不足之处,还可以丰富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会展、教育、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业发展,同时打造各地的土特农产品,开拓更多的服务和产品市场。

(二)生物资源多样

云南地理位置特殊,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最高海拔6740m,最低海拔764m,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但由于盆地、河谷、丘陵,低山、中山、高山、山原、高原相间分布,各类地貌之间条件差异很大,类型多样复杂,造就了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成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繁衍栖息地。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药物宝库”的美称,多样化的生物资源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发展云南休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立体气候明显

云南地形为高原呈波涛状,纵横起伏,高山峡谷相间,断陷盆地(我国西南俗称“坝子”)星罗棋布,山川湖泊纵横。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三大峡谷气势磅礴,其中怒江峡谷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峡谷之一。云南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河谷渊深,湖泊棋布的特色。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云南特有的气候条件,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气候可以一省兼有,从西双版纳州的热带雨林,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的墨江,到滇藏交界的山岳冰川地貌,孕育了多样化的农业生态环境。农(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生产均能因地制宜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历史文化富有

“古滇文明”的发现不仅是滇文化起源的记录,古滇青铜器的存在更为现代人呈现了古代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和谐景象。除此之外云南历史文化中的爨文化(滇东高原既有盘江便利的水利,又有乌蒙丰盛的牧草,使其在文明发展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农、畜并存的地域文化特征)、南诏文化、大理文化,乃至今天丰富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无不伴随着人们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和各个历史时期国家农业经济演变和发展的内容。201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是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的代表作之一,是少数民族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旅游开发相得益彰的体现。除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特有的农耕文化、适宜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动植物资源库和自然景观资源、生态和农业资源以外,云南自古以来的茶文化、烟草文化、咖啡文化和中草药文化等形成了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层次的大幅提升和追求,促使休闲消费需求市场日渐增长,休闲农业亟待发展。

二、云南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休闲农业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尚处于观光农业向休闲农业转换的时期,存在许多问题。各地涌现出的休闲农业企业类型众多,其经营模式差别较大且未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研究。目前云南休闲农业的发展仍处于不够成熟的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从发展的模式看

以“小农经济”旅游经营模式为基本发展模式,只是简单地触及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边缘范畴。如近年来涌现了大量以家族式经营为主的农家乐模式,由于分散经营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二)从管理的程度看

云南休闲农业项目还存在着扩张盲目、规划滞后、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现有的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依然比较落后,由于盲目扩张等问题使景区内的规划不够合理,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服务水平不到位,然而休闲消费与旅游的差别就在于对休闲功能和服务的较高需求,一旦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将导致游客骤减甚至经营困难的局面。

(三)从投入的力度看

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人才队伍短缺、特色不突出等。一些处于偏远山区的农区保存着较好的“农”味,但这些地区的道路交通比较差,基础设施条件严重影响了这些农区资源优势的发挥;同时,财力、人力、物力的匮乏制约着休闲农业规模的发展。

(四)从品牌的培育看

农业旅游营销方式单一,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云南具有较多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和资源,但是由于品牌塑造和培育的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媒体等大数据时代下的传播渠道和手段进行宣传,在打响云南休闲农业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上还需做足大量的宣传和营销功课。

三、发展云南休闲农业的建议

(一)加强和重视政府的扶持作用

一方面通过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在休闲农业项目上给予贷款等优惠政策,以解决休闲农业建设和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严格管理农业旅游项目申请、规划设计以及可行性评估,以促进云南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制定标准限制和规范管理

一个行业是否可以健全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有其行业标准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十分注重休闲农业用地、服务设施、文化条件、公共基础设施、从业人员资格考核。通过订立标准和法规,休闲农业才会得以有序地发展。

四、对发展云南休闲农业的思考

(一)重视农业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倡导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我国农业旅游发展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等现象,以及舍本逐末、过分放大农业休闲旅游功能而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功能等现象。因此,云南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方面,进行农业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另一方面,综合考虑生态农业和林业建设问题,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破坏,同时降低农业旅游对农村地区的污染。

(二)发挥农业、旅游产业协同效应

农业、旅游业都是云南的支柱产业,农业旅游发展必须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做到“以农为本,以旅促农”,以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为核心,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加快耕作管理的科学化,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和特色作物生产,既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又为城市居民提供城市绿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从而提高现代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农业、旅游的双重效益。

(三)培育农业旅游地方特色、提升文化内涵

云南不仅拥有多样化的自然生物资源,还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民族文化,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注入厚重的文化内涵。个性化、特色化、民族化成为云南休闲农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篇2

沈阳沈北新区的水稻是新区种植业的特色名片之一,目前水稻种植面积为20万亩,主要有盐粳48、辽优7号等十几个种植品种。曾先后获得“沈北清水大米”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和“北霸”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2]。除此之外,新区还发展其它特色种植业,合计占地面积0.33万公顷,包括花卉、蔬菜、五味子、其中五味子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五味子种植基地。

2.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

沈北新区畜禽养殖业占农业比重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畜禽养殖业已逐渐成为新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沈北新区畜禽养殖业具有如下突出特征:一是规模化养殖比重逐年升高、养殖种类繁多。二是投资规模大、养殖面积广。四是建设标准高、辐射程度强。

3.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沈北新区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之一,目前沈北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聚集在辽宁辉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现已拥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300余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如中粮集团、百事可乐集团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辽宁禾丰牧业、雨润食品等——这些企业共同构筑了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果蔬(饮料)、(奶牛)乳品、生猪、肉鸡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2]。

4.休闲观光产业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产业是沈阳沈北新区的新兴产业,目前沈北新区休闲观光农业具体项目包括:爱琴谷庄园,占地700亩,其致力于打造阳光度假、花卉果园、观赏采摘、休闲运动等多层次观光园区;万亩辽河花海,依托辽河七星湿地公园,占地面积达6000亩,主要以种植油菜、芦苇、万寿菊、荷花等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带;薰衣草庄园,占地面积5000余亩,核心区域1600亩,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正式认定为沈阳市首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稻田艺术画,占地面积280亩,它是现如今中国拥有的最大的水稻田艺术画;水稻开心农场项目,占地面积300亩,是以绿色有机水稻为基础,集学习、观光、体验、远程监控于一体的水稻观光项目。

二、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潜力分析

波士顿矩阵四象限法是由三个指标构成:(1)横坐标:生态农业发展市场占有率;(2)纵坐标:生态农业发展市场增长率;(3)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即相对市场占有率同市场增长率形成一个四象限的矩阵图。其理想模式是要重点突出和发展明星类和金牛类的优势与机遇,引导问题类向明星类和金牛类方向发展,尽量规避瘦狗类中可能出现的劣势与威胁。通过波士顿矩阵图中的四象限法,将其延伸到生态农业发展的潜力研究中,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对本区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四大突出产业的潜力情况做出如下具体分析:

1.劣势与机遇并存型

此象限是问题类产品,其发展特点是市场占有率低,但市场增长率高。可以看出,其市场前景广阔,处于成长阶段,只是发展优势尚未突显,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有望成为明星类也有可能退化成为瘦狗型市场。因此发展方向取决于对问题类的正确引导。可以通过采取加强型发展战略来增强发展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分析,其休闲观光产业属于问题类产品。休闲观光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也是该区现代农业对外展示的窗口,但由于此类产业刚刚兴起,在管理体制和发展理念上仍存在不成熟之处,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及完善。因此针对此类情况,适合采用加强型战略逐步引导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明星类产品。

2.优势与机遇并存型

此象限是明星类产品,其发展特点是拥有较快的增长速度,由于增长势头良好,为了继续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需要增加投入和扶持力度,强化其主导地位。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分析,其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属于明星类产品。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是该区的主导产业,现已拥有完善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及数百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在增长势头和赢利水平上都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可以通过采用稳定型增长战略和创新型战略逐步成为金牛型,成为该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保持良好势头,充分发挥竞争优势特点,利用发展机遇使沈北新区的生态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3.优势与威胁并存型

此象限是金牛类产品,其现状特点是,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市场增长率已经饱和,因其具有市场成长率低的劣势特征却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及享有较好的规模经济优势特点,因此不必对其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该金牛类产品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发展理念,突出支柱产业优势,加强政策引导才能不断保持其优势地位,逐渐提高其市场增长率。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分析,其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属于金牛类产品。这两类产业是该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发展规模,发展模式也日趋成熟,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由于市场增长率逐年趋于稳定,因此可以通过采用创新型战略逐步向明星类转化,以提高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更好的发展本区的生态农业。

4.劣势与威胁并存型

此象限是瘦狗类产品,其发展特点是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都很低,因此没有发展前景,但此类产品,并不是盲目地采取全部放弃战略,而是尽可能规避发展此类产品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对有市场潜力的产品仍要不断开拓发展机会。因此针对瘦狗类产品,要采取减少和剔除战略,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威胁,要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合理的选择避开威胁,消除劣势。

三、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设计

1.生态型种植业发展战略

1.1发展壮大种植业优势产业战略。

优化水稻品质结构和生产布局,并从耕地保护,土壤改良等多方面着手,切实加强水稻生产综合能力,更在急需时,保障全区仍至全市的粮食供需平衡必要的生产能力;通过重点建设三大种植业基地,即集种植、展示、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蔬菜花卉产业基地、以五味子、沙参等种植、加工、销售为主体的特色中草药种植基地、以果品采摘观光、特色种植观光、农家院休闲为主线的生态林果产业基地,挖掘特色种植业潜力,大力营造各具产业优势的生态型农产品生产区域。

1.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战略。

采用工厂化育秧、全程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使农民更好的掌握优质良种及配套的种植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建立农业推广区域站及发展农业科研培训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以农业信息化技术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以适应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生态化进程。

1.3创新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战略。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养鱼、鱼养稻的一种高效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组合一体化的立体种养模式。技术上,通过在稻田中养鱼,水稻可以为鱼遮光蔽日,鱼可以为水稻除草、除虫、疏松土壤,提供养分。这种稻鱼共生模式,综合效益是单纯种稻的2~3倍。通过大力推广适合沈北新区的稻田养鱼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改变粗放型农业作业方式,以实现对各种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从而促进生态型种植业可持续发展[3]。

2.生态型畜禽养殖业发展战略

2.1提升政府职能战略。

在政策引导上,政府基于对畜禽养殖业市场的准确调控,需及时做出政策调整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养殖户的优惠政策;在政策落实上,要做到落实政策不打折,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良种补贴等各项财政扶持资金,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加强与招商局、国土局、农林局、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生态型畜禽养殖业项目选址、签约、落实和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2.2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战略。

按照沈北新区总体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狠抓三大养殖基地建设:即北部生猪养殖示范基地、中部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和东部肉鸡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打造万亩生态型畜禽养殖基地,不断完善畜禽养殖的产业链条,实现全区畜禽养殖业的经济良性循环,提高畜禽养殖产业化水平,推动生态型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3推行保障体系建设战略。

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测预警、检疫监督和应急体系;完善畜禽养殖业保障体系,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和应急能力,确实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卫生。

3.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战略

3.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战略。

发展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在选址与布局方面,要事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遵循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城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原则的同时,将旅游资源恰如其分地融入到生态农业生产中,从而实现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和谐发展。

3.2强农兴旅的发展战略。

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强调生态农业发展的同时,更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休闲娱乐意义,增强参与互动意义。未来,沈北新区应立足“大旅游”战略,其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应重点按以下三种类型发展:即林果基地采摘型、农业生态观光型、休闲旅游度假型,全力打造东北最大的“现代体验式旅游基地”。

3.3规范服务强化宣传战略。

相关管理部门应健全统一、全面的关于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使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有标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建立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各行业间的行业协会等自律型行业监督组织,增强行业间各企业的互相监督、互相约束,促进共同发展;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行业中各企业也要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农技知识、服务技能、诚信意识、生产及消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全面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展示沈北新区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的风采,扩大其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强农兴旅的战略意义。

4.生态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战略

4.1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就沈北新区现有的中小型加工企业分析,大部分的发展现状较为分散且规模尚小,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以至于在激烈的优胜劣汰中,难以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应通过中小型企业间的优化整合,加强分工与协作,最终实现产业间的集群化发展。在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媒介的前提下,利用沈北新区现有的一大批知名度高、加工水平先进、市场空间广阔、具有裂变扩张实力的优势龙头企业,通过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特定的生态型农产品加工环节分离出去,形成一批专业化的生态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帮助协作龙头企业做好相关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可以说,企业集群效应不仅可以降低加工成本,还能增强企业间的整体竞争优势。

篇3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71-01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一直是衡量我国农业是否现代化、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比较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变革给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提高对现代农业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认识和理解,不断采取科学的手段,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我国的农业产量,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一、阐述现代农业的内涵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更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不同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定义和理解不同,美国认为,现代农业包括食物以及纤维体系两大部分,并且可以划分为3个供销环节,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密不可分。第一个环节是产前环节,此环节主要负责供应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料;第二个环节是产中环节,该环节一直贯穿整个农业的始终,从播种、栽培一直到收获为止;第三个环节是产后环节,主要是对收割的农业进行后期的加工和处理,以便制成农产品运往世界各地进行销售。而日本则认为现代农业大致以农业和食物关联产业为定义。对于我国来说,现代农业包括产前、产中以及产后三个领域。总而言之,现代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继承和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只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一国农业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农村人均机械设备明显增多,并且在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基础之上,我国的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逐渐提高,极大的增加了我国农业的产量,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获得了大丰收,农业机械也逐步使用在了经济作物和牧草等新的领域,使得农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不断为农业提供越来越优质的服务,再加上不断建立和健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体制,使得我国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际竞争力也获得显著提高。然而近年来,尽管我国高度重视农业问题,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然而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和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首先,传统的机械化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的需求,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农机作业效率和质量低下,再加上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后难以适应,使得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难以获得真正的改善和提高。其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较低的机械化水平导致我国的农业现状难以获得改观,难以达到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延缓和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最后,水平较低的机械化水平使得我国的农业竞争力较小,难以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

三、提高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否获得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农业经济能否取得发展,我国国际竞争力能否提高等重大问题,因此,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不断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水平,需要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后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我国机械化发展体制,为农业机械化提供制度的支持和保障。第二,大力购买农业机械设备,加大补贴投入和力度。过去农业机械设备严重不足影响了对农业的正常投入和使用,为了避免设备不足的现象,在政府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同时相关部门可以采取贷款、设备基金等多种方式进行集资加大对机械设备的购买,以便其机械设备能够满足农业的生产需要。甚至可以对部分机械设备进行免税,从而减少设备成本,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第三,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农民对机械设备的认识并使得农民能够熟练操作机械设备进行农机作业,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才能提高农机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然而,在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对于广大农业相关人员来说,能否提高我国的机械化水平,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善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J],天津科技2004(03).

[2]李颖,杨慧敏,组建无公害农业产业化深化农村内部就业途径[J],甘肃农业.2003(10).

篇4

自从农业改革实行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取得了相当迅速的发展,后来国家多次减税免税,到现在开展新农村经济建设,使我国的农村经济达到一个新的台阶。从农业促进工业的发展阶段到现在的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拉动内需,政府实行家电下乡的政策,一方面为解决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受阻的现象;另一方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水平,但农村经济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业经济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经济逐步与世界经济相接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风险,国内农产品不断地进入国际市场,彻底转变了之前“闭关锁国”的农业现象。一方面,我国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农产品的需求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另一方面,还有剩余农产品投入国际市场。我国的市场农业经济要想真正的融入到国际市场农业经济的竞争中,就要不断分析农业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竞争力强的农产品,以在市场上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二)农产品依靠市场需求决定其产量

从农业市场来看,市场的需求往往决定农产品的价格,这就使得农产品的价格在农业市场上无法保持稳定,价格波动起伏比较大。与此同时,因市场的不确定性,往往会造成农产品生产过剩,给农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农产品的品种也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农户要针对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不同需求选种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总而言之,农产品的生产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也充分反映了农村经济是符合国际市场的经济走势的。

(三)农产品的质量受市场农业经济的影响,要求不断提高

农产品的产量、定价和品种严重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融入竞争不断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农产品也在要尽量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其质量。根据供求关系看,当产品供大于求的时候,产品的质量往往是其销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四)农产品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产品竞争必然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发展的方式更加科学化,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在应用科学技术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更加重视成本控制,销售渠道也更加多样化,这一切都是在为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服务的。

二、构筑市场农业经济体系,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进入新时期,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的增长方式正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由于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靠资本和技术投入,农业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更加国际化和专业化,农业市场竞争也逐渐从国内转向了国际市场,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加强构筑市场农业经济体系的步伐,使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加科学、协调、可持续。

(一)要不断更新思想,大力发展“适度”农业

传统的农业生产在没有满足温饱的时期所提出的“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家庭已经进入小康,农业市场经济也不断与国际市场接轨,要使中国农民依靠种植的农产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分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能有竞争优势,因此“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不符合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求。在新时期,在充分把握市场变化的规律,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把握农产品生产数量和质量的适度要求,根据两个市场的需求量制定种植计划,真正做到遵循市场,审时度势。

(二)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优良产品

我国疆域辽阔、气候类型多变,物产丰富。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的自然环境,发展特色农业,应地制宜的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培育优良产品。例如在我国的东北三省,拥有先天的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可以发展园林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杂粮杂豆和畜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可以以长白山的林业为依托,建设中药材的培育基地实现中药现代化生产,发展品牌中药材。在中部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其地理和温度优势种植玉米、水稻、大豆,并将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绿色产品种植业发展成为外向型经济的特色农业。在西部地区,可以依托经济作物优势把杂粮杂豆、牧草和淡水养殖业发展成主导型的产业经济。

(三)深化市场开发力度,建设培育市场农产品的种植基地

消费者都希望获得质量好、食用无害、价格便宜并且供货充足稳定的产品,根据这一市场需求,在优势地区建立一些优质产品的种植基地,专门对口国外市场培育优质绿色农作物产品。以吉林省为例,其松辽平原是最佳的玉米种植地带,可以充分利用该地区土质、水质和气候的优势条件建成玉米种植基地,在保证国内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入国际市场。在该地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并通过向国内外招商引资的方式筹集资金,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产品市场化的销售,给予产品出口关税、征地和产品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区尽可能的划入生产种植基地的范围之内,真正的建成国家粮仓,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

(四)使市场运行更加规范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体系

农产品要到国内外的消费者的餐桌上,这期间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市场流通。当前,影响我国市场流通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缺少精通外贸业务的人才骨干;农户获知市场信息的渠道不畅;检测农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秩序规范;保障市场健康运行的法制不健全,市场上不平等竞争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培训工作体制的建立,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尽快建立市场网络信息平台,增强农户获知市场信息的水平和能力;加快建成农产品检测的统一标准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完善市场监控体系,建设规范的市场竞争体系,将市场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农产品市场竞争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环境。

三、结语

在“地球村”时代,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断纳入到全球市场经济的竞争,交通越来越便利,信息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农业经济也必须抓住新时期的发展机遇,不断的将农村经济的发展纳入到全球经济的发展中,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观念,建设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加快建成通畅的产品流通线,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曹函.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群文天地,2010(16).

[2]高丽华.营销视角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探究[J].农业经济,2014(03).

[3]石见元.运用商标富农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绿色中国B版,2011(08).

[4]李艳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J].农业经济,2010(03).

篇5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以自然生态与淳朴人文资源为核心的旅游需求逐渐增强。休闲农业也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旅游需求,妥善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等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对休闲农业的研究主要在21世纪初期,以2006年研究成果最为显著。在休闲农业发展条件分析中,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葛深渭、王金龙、戚永欢、罗继春等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既为城市居民外出休闲旅游积累了大量的休闲资金,又为农村发展休闲农业接待游客奠定了物质基础。张建国、俞益武、朱志良等认为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是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与农村环境的大的反差,让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市场需求。曾玉荣、罗继春等认为我国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为人们出行旅游提供了必备条件。郭威认为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条件,交通运输的发达为城市居民出游提供了便利条件。刘莹莹、原梅生等认为发展休闲农业最核心的因素是农业资源的丰富。葛深渭、刘莹莹等认为一定的资金积累是休闲农业的动力血液。通过阅览文献,结合六安市的实际,在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影响因素与主要发展模式。

一、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SWOT分析

六安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且数量丰富,在发展休闲农业中具有优势也有劣势,既面临着挑战,又有战略机遇。就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需求,根据六安市实际情况及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SWOT分析,见表1。

(一)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

六安市在发展休闲农业有三方面的优势:农业资源与农耕文化丰富、市场区位优越、产业基础基本形成。农业资源及农耕文化丰富,六安市临近大别山,农业资源独具特色,植被覆盖率达90%,森林覆盖率达64%,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好。区域范围内大量的竹林、松林是负氧离子的高效释放源,是大别山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市场区位优越。六安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区腹地,东往合肥、南京市相连,南与九江、武汉接壤,西通古都西安,北接洛阳、郑州等市贯淮济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安徽省经济建设发展,合肥经济圈的建设,六安市在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尤其铁路建设,开通了六安至上海、武汉、南京与合肥的动车组,极大的缩短了与旅游地的距离。农业产业基本形成。六安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形成了优质粮油、蔬菜、茶叶、水产品、茧丝绸、油茶、六安大麻、中药材、草竹柳编等一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59家,市级266家。农业生态经济建设开始起步,全市现已建成3个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55处,4A级以上旅游景点19家。目前,已形成4条主要旅游线路。

(二)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劣势

六安市毗邻大别山,属于山区城市。与发达城市相比,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不健全,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旅游区景点分散、缺乏规划。由于缺乏专业性的规划设计和深度开发建设,旅游景点比较分散,成为阻碍六安市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有特色的景点分别在金寨、霍山、寿县、舒城。高水平建设队伍缺乏。村民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不利于农业产业机构的转变与休闲农业的发展。专业人才的缺乏,不利于休闲农业高效率与科学化发展。发展资金匮乏。2012年六安市国民生产总值为918.2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总值为296亿元,占全年GDP的32%,;第三产业的投资总额为329.6亿元,其投资产出比为1.1,其中旅游年收入为98.6亿元,占第三产业收入的33%,六安市旅游业投资比较小,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三)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机遇

在宏观层面,休闲农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有关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政策。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1年农业部印发《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08年六安市出台《六安市乡村旅游(示范点)管理办法》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产业机构优化等都为发展休闲农业带来发展机遇。在微观层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安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合肥经济圈的建设,人们对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及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客源丰富。因此,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市场潜力比较大。

(四)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威胁

随着国家对发展休闲农业的支持,各地区积极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全国、华东地区同质旅游目的地较多,高端客源市场竞争激烈。大量休闲农业点的出现,由于缺少科学合理规划,规模比较小,难以与大型综合的休闲农业竞争。另外,盲目建设休闲农业区,使得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不利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协调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也是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构造与分析层次模型

模型主要根据SWOT分析模型原理, 将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要素分为内部优势Si(i=1,2,3)、劣势Wi(i=1,2,3,4) 和外部机遇Oi(i=1,2,3)、威胁Ti(i=1,2,3)。用层次分析法对发展休闲农业因素进行分析,提取关键的环境因素。采用AHP方法,建立两两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建立判断矩阵前,咨询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并进行实际调查专家意见,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所有因素的CR

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农业资源及文化丰富、高素质高水平队伍的缺失、发展资金缺乏、市场潜力比较大、生态环境与环境污染。在SWOT分析时,由多位专家评判得出可供选择的总体战略―规模化休闲农庄发展战略、资源优化战略、可持续与循环发展战略、品牌战略。根据上述分析,构造最优战略选择模型, 如图1。

专家给上述关键因素进行两两成对打分,得出准则层因素对目标层因素的成对比较矩阵A (1)。

A(1)=1 3 2 3 51/3 1 1/2 1/3 21/2 2 1 1/2 11/3 3 2 1 21/5 1/ 2 1 1/5 1

计算矩阵A(1) 的最大特征根λ=5.283,对应的特征向量:X(1)=[0.403 0.12 0.144 0.24 0.092 ]T。一致性检验得:CI(1)=(λ-n)/(n-1)=0.071,当n=5时,RI=1.12,一致性比率:CR=CI(1)/RI=0.063

B1=1 31/2 31/3 1 1/5 1/32 5 1 21/5 3 1/2 1

B2=1 2 3 31/2 1 2 11/3 1/2 1 11/3 1 1 1

B3=1 2 3 21/2 1 2 1/21/3 1/2 1 1/31/3 2 3 1

B4=1 3 2 51/3 1 1/2 21/2 2 1 21/5 1/2 1/2 1

B5=1 3 2 1/41/3 1 1/3 1/51/2 3 1 1/34 5 3 1

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权向量, 做一次性检验, 结果如表3所示。

当n=4时,CRk(2)

得出组合权重为w=(0.904 0.335 0.558 0.653)T。因此第一种方案为最佳方案,通过一致性检验,即发展规模化农庄。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AHP方法对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进行SWOT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基础建设。资金来源一是政府财政拨款。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使得每一笔资金用到实处。二是民间投资,主要是指民间团体、企业、合作组织等。六安市位于大别山区,基础设施薄弱。政府部门应投资改进地区水、电、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快六安市休闲农业旅游网建设。

其次,休闲农业的规模化与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并不是说休闲农业区越大越好,而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发展规模建设,可以采用资源重组与小型企业兼备等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市场竞争力,减少盲目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标准化建设,就是休闲农业区的住宿、餐饮、购物等完全按照相关法律与法规进行规划,对不符合规定的休闲农业区严厉取缔。园区建设需要招揽人才,用提高待遇等方式留住人才。

再次,加大宣传,打造优质品牌。采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加大对休闲农业区的宣传,创造特色品牌。好的品牌由高质量的产品作为支撑,利用特色农业资源,采用最新的技术挖掘当地农业文化,通过加工润色,创造本地区的特色产品,利用严谨科学的营销策略,打造优质品牌。

最后,健全部门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分散化经营、重复建设等现象比较严重,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验收关。通过实地调查后,考虑是否允许办理营业执照。建设专门的休闲农业办公室,综合处理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译文,陈泰名,孙强.基于SWOT分析的日照市茶产业发展战略[J].山东农业科学 2010(09).

[2]王庭,于佳华.基于SWOT模型的六安市茶叶产业发展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3).

[3]万青.六安市农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6(03).

[4]六安市人民政府. 六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六安旅游网,2013-02-07.

篇6

1.农机产品质量差

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种不全,除少数机种外,普遍存在使用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与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农民对国产农机产品的评价是“能用、爱坏、常修”。我国农机企业多而散、规模小,大部分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和科研开发能力,农机产品处于低水平恶性竞争状态,制约了农机工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使用的牧草种植收获机械、饲草饲料青贮机械、设施农业机械、特色农产品采摘和加工包装机械等新型适用的高性能、多功能、高价值农业机械,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2.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体现了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有别于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特点,这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于我国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异,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且农村人均投入水平较低、存在着地域间的差别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下,将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区域,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数量较多,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相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慢,农机拥有量少,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3.农机化投入不足

农民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地区,享受补贴的农民只占申请补贴农民的几十分之一。同时,农村机耕道路和标准化农田建设滞后,农机化推广示范专项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农机化新技术难以大面积示范推广。

二、解决措施

1.加强农机化标准体系建设

尽快完善农业机械化的检测、鉴定、监控和标准化体系,提高国家对产品标准、作业质量标准的管理水平;强化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农机化标准实施单位的执行能力,建立有效的技术壁垒。一方面建立农机化标准体系,促进农机产品性能、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维护农机用户的合法权益,保护农机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的质量检测体系,提高农机化标准实施单位的执行能力。农机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特别是随着我国农机产品平均关税水平的进一步下调和国外农机产品的大量进入,如何保护农机工业发展,限制国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劣质产品冲击性涌入,消除对我国农机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应当依托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鉴定系统,增加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购置、更新检测仪器、设备,加强实验室建设。

篇7

农户自己经营自己的土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种植意愿和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户经营土地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解决温饱问题,当然解决温饱问题是基础,需要农业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适应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农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更受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粮食价格走低,而大多数农户的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个体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再加上近几年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以衡水为例,截至2017年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7%,农机合作社总量达到709家,种地需要的人工劳力越来越低,也导致大部分农村实际经营土地的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小麦联合收获机、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青饲机、植保飞机等等的高速发展,小的地块种植显然不能适应。为了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更好地适应农机化的高速发展,土地流转统一经营是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加快适度规模经营

篇8

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农业的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产生变化时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我们所说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概念是相同的,但是实际上,它们的重要区别在于经济增长并没有改变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并不会因为经济层面的数值增长而消失,经济结构并没有得到改变,一些问题仍旧十分严重,放在我国的农业经济来说,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数值上的增长,还要进行质量上的改变,农业的经济发展方式要从单纯地依靠生产要素的增长转变为效率更高的科学发展的增长,这种带有经济结构转变因素在内的经济增长才能被称为经济发展,这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农业机械化的简介。

农业机械化是指使用先进并且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来对农业进行优化和生产经营条件的改善,对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各种效益都有一定的提升,农业机械化是体现在农业的整个过程之中的,它通过机械的装备和技术和农业劳动力、农业特点的结合,对农业中的大部分作业都有提高效率优化效果的作用,所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农业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三)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之间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农业整体的发展,并且促进农业由生产力的推动模式转向科学技术的推动模式发展,而农业科学技术推动模式的发展又势必会为农业的机械化做出贡献,所以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与必然结果,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是农业机械化能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利用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农业产权的流转以促进农业活性的提高。

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是我国当前的农业土地制度,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之后,耕地较为分散、产权无法转让的限制让当前的土地制度限制了农业的活性,农民过度追求短期的经营利益使得农业发展处于一个长期的不健康的阶段,所以促进农业土地的产权优化和产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更加有效率的发展,也会带动农业的活性,从而实现农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将机械化农业生产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二)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在农业机械化的进行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否则农民不仅从心理上无法接受机械化农业的设备和思想,在行为上也没有办法对机械化的农业进行熟练的操作,所以在推行机械化农业的时候增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政府要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采取的措施比如将发展农村的教育女入政府部门的考核指标,在相关的教育政策方面进行一定的强化认识,国家在出台教育政策的时候也应该对此进行倾斜。另外还要注重对于该方面的宣传,对农村的科学文化教育要从最能打动农民的地方开始说起,和对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的使用方式培训等,但是使用方式培训知识临时增强农村机械化的手法,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加强对农村的科学文化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宣传和鼓励。

篇9

关键词:

农业科技资源;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

我国是传统型的农业大国,尤其是在工业和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后,又反哺于农业的发展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科技贡献率在50%左右,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加上技术与资源分布不平衡,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农业依然停留于弱势产业、靠天吃饭的困境之中。例如,陕西省北部地区、南方部分地区的土质变化等,均造成了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阻碍因素,因此,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合理进行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以下就该问题展开具体说明。

一、概述

在本次研究中,以时间序列分析相关理论、方法作为基础,从而展开对农业科技资源、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按照基本理论要求,所采取的属于定量分析,具体是通过计量的办法,以ADF对应研究农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各项投入,其要素包括设备、活动经费和技术人才等,重点是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加以检验。若通过以上分析证实了序列的同阶单整性,再通过E-G两步法对形成关系的两个对象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属于长期均衡关系。另外,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观察短期动态关系,利用Grange因果关系进行逻辑讨论。

二、实证分析

1.基本情况说明

首先,本次研究变量选取有两大方面:一是农业科技资源;二是农业经济增长(Y)。具体来看,第一,主要是H-农业技术人员、RD-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M-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二,则主要是指农业总产值。此次选择的数据资料取自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8-2014),若存在数据缺失,则选取当年的平均值进行补阙。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协整关系方面,对数变换并不对原始变量发生影响,所以,在农业科技资源方面主要是取自然对数,将新的变量分别标记为LNY、LNRD、LNH、LNM。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应用软件为Eviews5.1。

2.分析

首先,根据此次研究,在变量ADF单位根检验方面,变量总共得到12个,即上面的4个变量,加上LNY、LNRD、LNH、LNM(民各于一阶差序列),2LNY、2LNRD、2LNH、2LNM(二阶差分序列);具体根据检验类型,一一对应的对ADF统计量、临界值(1%、5%、10%)进行了细致分析,最终根据测算,得到了在不同的临界值方面的平稳或者不平稳性;结果为LNY、LNRD、LNH、LNM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其次,在协整检验、协整方程方面,应用E-G两步检验法、Johansen检验法。具体是先通过迹检验、最大特征根检验方面的统计量、5%临界值、Prob.(均选择零假设、特征根);结果是四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当解释变量为农业经济增长之时,就可以利用OLS,即普通最小二乘法实现回归方程,即LNY=-11.733+2.743*LNH-1.279*LNM+1.096*LNRDt=(-6.43)(5.41)(-2.89)(5.52)R2=0.9766F=209.2018DW=1.006因此,检验整体通过,证实了二者间的关系。第三,设E为回归模型残差,就可以得到残差序列,然后进行残差的稳定性检验,方法依然是ADF单位根检验,需要注意的是,在E序列中,ADF检验值为-3.011794,通过分析对应的1%、5%、10%三个临界值,得到滞后期为3,因此判定它属于平稳型。具体是根据上面所说的软件SIC准则自动计算得出。第四,透过对误差的分析,即机械利用不足,两个对象的关系是正相关,前者推动后者;但存在误差,所以,需要借助于误差修正模型加以解决。本次研究选择Grange表述定理,即若存在变量X、Y时,且存在协整关系,那么短期非均衡关系总能通过一个误差修正模型进行表述,从而可以对不同时间序列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修正情况进行正确反映,即短期关联性小,长期关联性显著。因果关系检验则主要是透过零假设、F-统计值、P值、滞后阶数四个要素,进行不是格兰杰原因的分析。

3.结果

农业科技资源序列、农业经济增长序列均为二阶单整序列;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动态关系存在误差,应该进行偏离均衡方面的调整,力度约为60%,重点是对农业机械方面的拉动经济的因果性加以有效评估,认识到它的利用率不足问题;农业经济类型为粗放,但处于向集约型过渡阶段。

三、建议

首先,建议在农业科技资源方面,做好资源的科学配置,即减少无实践应用价值的科技及相关资源配置,增加有用的科技成果应用实验;最好是通过建立实验田的方式,进行多种、重复性的实验,以提高应用实践的频率,缩短研究与实践间的时间间隔。其次,注重对土壤、环境、水、气和生态等各方面的资源的深入分析,将生态、科学发展相结合。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环境恶劣、生态破坏严重,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关注可持续发展,科学理性地促进农业、生态和谐发展。再次,短期增加设备投入,硬件配置;长期做好技术型投入、资金型投入;使其得到可持续性发展。第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在这方面,应该借鉴袁隆平的实践经验,开设当地的研究机构,利用老师带徒弟,共同研究的模式,真正抓住农业发展的软要素,将科技与农业本身的要素进行结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因地制宜。

四、结语

现代农业依靠的是科技及相关的资源配置,只有通过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不断投入,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地域分布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土地的分散性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的集中化、精细化发展。最好是通过目前正在建设的农村合作社形式不断扩大对农业的革新,让土地实现集约化,挖掘出土地本身所具有的真实产出价值,减少地方政府过度依靠土地开发拉动GDP的增长模式,使我国的经济整体上趋向于平衡、正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传喜,张俊飚,李树明,等.农业科技资源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基于农业生态区划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5,25(6):138-143.

[2]杨传喜.转型期引进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5,13(7):46-49.

[3]孟鹤,郭建强,张峻峰,等.北京地区农业科技资源供给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6,19(12):104-108.

[4]陈祺琪,张俊飚.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分析--基于种植业科研机构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6(13):90-96.

篇10

农业与工业是维持我国经济状况的两大支柱,农业也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农村人口,虽然城市化进程在开展过程中,但是农业生产仍旧不容忽视,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就是投入质量更佳的农业科技资源。在进行实证分析前,我们必须对农业科技资源的具体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才能对分析对象更加明确,使分析结果更加精确。

1.1农业科技资源概述

我国的农业科技资源主要包括科技信息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几种重要的资源。提升农业的科技信息资源的质量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对农业生产的机械动力不断进行提升与改造,更新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另外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是必须注意新型生产技术要切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否则会使技术的转化率偏低;另外还要注重人力资源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质量相对比较高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技术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推广人员、管理人员,现代农业体系的运转离不开他们三方力量的支持,但是我国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从事机械简单作业的农民,人力资源的缺乏状况是极其严重的;最后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资金支持,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人才培养都不能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对于农业生产中的经费管理也很重要。

1.2数据说明

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判定主要通过观测农业的总产值来进行,总产值包括农业、林业、牧业、以及其他农业相关的服务业几方面。研究中采用的相关数据均为全国数据资料。对于缺失数据均采用插值法来进行修补,对原始变量关系无影响。为消除数据的异方差,分别取机械总动力、技术人员、科技经费支出、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四个变量的自然对数,分别以LNM、LNH、LNRD和LNY来表示。

2分析实证

为了避免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产生较多的误差,因此在处理时间序列的农业数据时不直接采取向量自回归数学模型的方式,为了使实证分析更具有说服性,在开展协整分析之前,要先检测时间序列是否具有平稳性。

2.1单位根检验

对单位根的检验通常采用DF检验和ADF检验。本研究主要采用ADF法对变量的原始序列以及一阶、二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研究结果表明,LNM、LNH、LNRD和LNY四个变量的原始序列均比显著水平的10%小,均存在单位根,因此是非平稳的。这四个变量所对应的一阶分差序列比显著水平的10%小,因此也是非平稳的。而其二阶差分的变量均在1%的显著水平之下,因而拒绝单位根假设,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根据单位根检查结果显示,LNM、LNH、LNRD和LNY四个非平稳的序列在经过二阶差分之后变为平稳序列,因此这四个变量均为二阶单整的变量。

2.2协整检验及相关方程

通过单位根检验表示LNM、LNH、LNRD和LNY二阶差分后均无单位根,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对其进行协整分析,验证变量之间的单位关系是否为协整关系,验证办法常用Johansen法和E-G两步法。本研究中首先采用了Jo-hansen法进行协整检验,所选择的数据虽然具有线性趋势,但其协整方程中只含有截距项,且其滞后阶数等于1。然后,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解释,解释变量为农业科技资源,采用最小二乘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回归性分析,线性回归方程为:LNY=-1.733+2.743LNH-1.279LNH+1.096LNRD在所研究的样品期内,科技经费和技术人员每增加1%,相应的总农产值就增加1.09%和2.74%。由此可见,增加农业财力及人力资源的投入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而机械总动力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弹性是一个负值,为-1.28,这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利用率较低,对经济的发展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