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6:26: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传统文化意蕴,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J5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96-01
一、鄂州古~镜及其纹饰
(一)鄂州古铜镜的历史发展演变。鄂州古铜镜制作流传千年,历史悠久。可以不夸张地说,中国古铜镜的发展就是承载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内含生产力和文化艺术的历史印记。[1]从我国古代铜镜发展历程来看,铜镜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而铜镜纹饰的出现也较早,在汉代,神话题材已经出现在铜镜纹饰中,唐代铜镜形状以及纹饰内容更加丰富,直到明清,古铜镜才逐渐被玻璃所代替。鄂州作为古代吴国政权所在范围,并且其领地铜矿丰富,所以鄂州从商代开始就有了铜制作工艺,这也为鄂州古铜镜纹饰悠久的文化内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鄂州古铜镜的作用及其纹饰特点。鄂州古铜镜的纹饰与其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铜镜是有着实用价值,供人们梳妆打扮。此外,铜镜也有着镇宅以及辟邪的作用,鄂州古铜镜也是如此,这不仅体现在婚丧嫁娶过程中,还表现在日常家庭装饰中。最后,鄂州铜镜还有着功效,而这也就是借助纹饰来体现,通过刻画佛道人物形象,寄托的色彩。鄂州古铜镜的纹饰特点主要就是集中在其内容图案上面,神兽图案种类繁多,但是在瑞兽图案中,围绕凤的纹饰居多。
(一)的传承。鄂州古铜镜的纹饰发展也经历了前后发展变迁,从最早期的图腾纹饰,到之后纹饰内容逐渐丰富,而且随着铜镜的普及,民间大众的流传也使得其纹饰内容不断丰富。铜镜纹饰逐渐了有了人物画像,而这种人物画像也更多表现佛道神仙体裁,可以看出,鄂州古铜镜的纹饰的变迁过程就是反映了当地的传承,从早期的图腾崇拜发展到,鄂州的“飞凤”纹饰,更是代表了此地对凤凰的崇拜。可以说,鄂州古铜镜纹饰的宗教意味不言而喻。
(二)趋利避害的古代大众心理。趋利避害是古代每一个地区大众所追寻的美好愿望。而在鄂州地区,通过铜镜的纹饰将铜镜内含“趋利避害”的寓意,成为当地大众普遍的心理特征。早期的神兽纹饰本身就包含着“趋利避害”的意蕴,但是随着道教发展,更多的瑞兽以及神仙人物成为了鄂州铜镜纹饰的内容,并且开始在纹饰中加入铭文,使其“趋利避害”寓意变得更加明显。此外,此地纹饰出现道教八卦图案,作为镇宅之用。随着“趋利避害”的地区大众心理影响,鄂州古镜的文化意蕴不断延伸。[2]
(三)承载民俗文化、历史的元素。鄂州古铜镜的纹饰内容丰富多彩,除了动物以及神仙人物的刻画,还有比如人物故事,以及神话传说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承载着当地悠久的民俗文化,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像历史人物吴王夫差、伍子胥、伯牙都成为其纹饰的内容,更是凸显了鄂州吴楚文化的历史内涵。此外,鄂州嫁娶时铜镜的神兽纹饰也体现了当地百姓自古就有借铜镜纹饰祈福爱情、婚姻美满的民俗文化特征。最后,随着日月星辰以及自然风景引入鄂州铜镜纹饰,更是将鄂州的自然地貌和独特风景以纹饰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鄂州古铜镜纹饰内涵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
(一)迷信之说盛行。鄂州铜镜纹饰是古代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3]但是从其纹饰的内容来看,其中带有着浓浓的迷信之风。从最早的图腾崇拜,到之后的道教人物刻画,都是如此。而迷信信仰盛行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汉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谶纬之学盛行,人们普遍相信鬼神,而后道教盛行,更加剧了这种民间迷信色彩,正是在迎合了当地图腾崇拜和信仰,使得瑞兽、神仙成为了人们的偶像,从而体现在鄂州古铜镜的纹饰内容中。
(二)战乱、天灾之下的精神依托。纹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鄂州社会的动荡,体现了当地社会生产力不高,人无能为力,没有去改造大自然,改变自我的能力,只能通过铜镜纹饰的“祈福避祸”功能实现上天保佑,古代,鄂州战乱不断,社会统治不稳定,民众始终处于“动乱不太平”的心理之下,加上自然环境恶劣,生产能力相对较差,水灾频发,“朝不保夕”的思想在社会中流传,人们只能将美好寄托于铜镜纹饰之中,使其成为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精神寄托。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向珏贻,蒋临风.鄂州青铜古镜的特点及工艺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8.
吉祥图案是将中国历代能人的创作设计及智慧融合在一起,并不断完善其政治理论、道教和民情风俗,使其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设计体系。该吉祥图案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吉祥图案的产生和发展
人们对图腾的崇拜之情造就了吉祥图案,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图腾观念在雕塑中体现出来,用以寄托其美好的愿望,理论上这是最早的吉祥图案。自华夏民族产生后,龙凤便替代了原来的图案成为了华夏的图腾,在人们心中,龙凤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守护神,直至今日,人们仍然自豪的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与凤是封建社会最尊贵的吉祥图案,后来逐渐被寓意为尊贵身份的男女。至尧舜时期,先民开始以山河为神灵,崇拜天文,各类祭祀活动也由此演变而来。颇具代表性的有星辰、日、月、龙等吉祥图案,后来被帝王之家绣在朝服上,以示身份尊贵,该习俗一直延续至清朝末期。商周奴隶时期一直沿用的是自然崇拜,并不断被神化,在商朝的青铜器上开始流行龙纹、豹纹、鱼纹和鸟纹等,西周后,敬天保民的思想逐渐取代了侍奉神灵的观念,具体表现在青铜器上的豹纹等逐渐被夔凤纹所取代,同时,四瓣花纹、云雷纹等吉祥图案也应运而生。自秦汉时期,各类民间艺术,包括雕塑、建筑和绘画图案的出现逐渐被赋予确实的意义。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的发展,以宗教内容为主的吉祥图案逐渐演变出来,例如莲花纹。隋唐时期,吉祥图案逐渐被世俗化,各阶层的人民开始将美好愿望寄托在吉祥图案中。吉祥图案发展到鼎盛时期是在明清时期,加上各类绸缎样式的多样化,使得吉祥图案以各种不同的样式表现出来,其应用范围也逐渐趋于广泛。
2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
2.1信仰的意蕴
所谓意蕴,就是将社会意义和生活意义以艺术形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在思想上进行不断延伸。过去,吉祥图案就是信仰的代表物,不管是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还是自然崇拜,甚至包括宗教崇拜,都属于信仰,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趋吉避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龙凤图案,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赞美,更凝聚了各民族对祖先的崇拜之情。龙的文化意识渗透到中华民族的骨髓里。作为代表图腾和神话意象的动物,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凤也是一种神鸟,传闻中对于凤的描述是,只要凤凰出现了,世界就太平了。龙和凤的吉祥图案是自原始社会就开始沿用的,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延续至今,历经上千年历史,龙凤图案一直带着吉祥色彩和政治色彩,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图案。
2.2思想的意蕴
儒、道、佛三家造就了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社会的维护和运转主要以此为哲学思想,因此,这一思想观念也避免不了在传统吉祥图案中体现出来。儒家学派的基本观念讲究的是用伦理道德对伦理道德进行维护,讲究老幼尊卑。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五翎(燕子、鸳鸯、白头、白鹤、凤凰)就象征着儒家学派等级制度的朋友、夫妻、兄弟、父子、君臣。儒家学派比较重视修身养性,因此大多文人学士均将梅兰竹菊四君子或松竹梅三友作为高洁情操的礼赞。而道家思想倾向于追求长生,因此“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样的吉祥字眼也就衍生出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盛行佛家思想,并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文化思想。佛教的发展和盛行直接关系到吉祥图案的形成。例如佛堂中所供奉的菩萨,不仅仅局限于供佛教所用,还在日常生活中可见。吉祥图案反映了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并经久不衰,使人们更乐于接受该类艺术性的语言。
2.3民俗的意蕴
工艺美术主要来源于生活,对生活和社会的阐述,我国传统的工艺以装饰的吉祥图案将民俗意蕴充分的表现出来了。中国是个比较重视家庭延续的国家,比较看重对子嗣的传承,为了能够将这种美好的愿望表达出来,吉祥图案中就出现了象征“望子成龙”或“榴开百子”的图案,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我国劳动人民比较重视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劳动人民祈祷有美好的现实生活,并期望能够延续这种美好现实,这种观念在吉祥图案中的表现形式就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了,这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生活愿望的表达方式,将民族品德和性格直接的反映出来了,并自发的形成凝聚力。
3结语
吉祥图案是数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流。不仅凝聚着国人的审美情趣、伦理情感和宗教情怀,更多的是帮助人们更好的去生活,将人们追求吉祥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吉祥图案中体现出来,把人们的美好愿望艺术化、象征化、社会化,让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构建吉祥的美好画面。
参考文献
[1]段建华.中国吉祥装饰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卞宗舜,周旭,史玉琢.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一、中国吉祥图案的表现形式
(1)运用谐音。中国人逢遇喜庆吉祥,偏好谐音寓意。这其中就应用了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有许多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现象。利用汉语言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吉祥图案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鹤居落叶);鱼谐音“徐”,罄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案了。(2)寄物抒情,附会象征。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此喻志,附会象征。例如,狗的不侍二主喻为忠、羊羔跪而吃奶喻为孝,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等抽象的概念就有了具体的象征物。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即“鸳鸯戏水”,寓意夫妻恩爱。在植物方面,最常见是松、竹、梅、荷花等,是在中国吉祥图案中出现最多的。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碧竹,傲雪报春的冬梅,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松、竹、榭皮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3)用吉祥文字组成图案。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张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客体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中国文字结构合乎图案造型法则,笔画长短、疏密,既有变化又有韵律,加之文字本身又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特点,故吉祥语言文字在周代以来就作为吉祥图案存在了。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它们组成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可以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又化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二、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
(1)信仰的意蕴。意蕴,是艺术形态所表现的深刻的生活意义与社会意义,是思维内化的延伸。传统装饰吉祥图案的产生与古代先民对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有密切的关系。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认识非常有限,在困难、挫折中逐渐认为控制人类的力量是外在的世界,只有顺从它,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为了获得平安、丰收,便产生了一种祈求的思维观念。于是,趋吉避凶成了原始人类寻求生存环境的本能。人们在创造了器皿时就装饰以具有象征祥瑞寓意的纹样,以表达敬意,寄托祈福的愿望。如果说,早在六千多年前,半坡彩陶上出现的鱼纹、鹿纹、蛙纹,还是人们最初勾画出的对大自然理解的情绪符号及对大自然膜拜意识的话,那么1800多年前东汉时期,瓷器出现的蝶形纹样,和普遍盛行的用鱼纹装饰的器物,就是人们对大自然有意识的歌颂之辞了。(2)思想的意蕴。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文化心理结构是由以儒、佛、道三家为主而构建,社会的运转与维护以此“三合而一”的哲学思想为轴心,我国传统吉祥图案对此也有充分的体现。儒家学派中,孔子创立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宗法世袭制度,它从人际关系而约定人的上下尊卑,以伦理道德维护人际关系。传统装饰吉祥图案中,“五翎”(指“五伦”)的凤凰、白鹤、白头、鸳鸯、燕子组合的图案,就象征儒家严格而有等级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五种伦理关系;儒家强调“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的入世思想,以孔子“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之语为人格原型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吉祥图案,以及梅、兰、竹、菊四君子组合吉祥图案,都被文人学士用来作为坚贞、高洁情操的礼赞和自我表达。马因一生追随主人、任劳任怨而被赋予“忠”、“义”的含义,符合儒家道德规范而被广泛运用。伦理的意蕴,具有一种控制力,一种规范力,力求保持社会和人际的次序。符合儒家“天人合一”观点的花、鸟、虫、兽的吉祥纹样,体现着人与人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认为广大艺术,不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都要以“厚人伦,美教化”为职责,提倡人们在创造关好生活的同时,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高道德修养,发掘审美情趣。
伴随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商品化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商家希望获得较高的收益,就开始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商品包装设计中,因此大部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得以应用,如文字、国画等。商品包装艺术设计提升了商品的销量,也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
1关于商品包装设计的相关概述
1.1商品包装设计的原则
第一,必须与国情相符。产品的包装设计必须从宏观上与我国的国情相符合。例如,必须符合我国资源条件与政治制约,即避免过度包装,节约资源。同时还应符合我国国民的文化水平,即应与国民的文化接受水平相符合。第二,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此项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经济。在进行商品包装设计时,必须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而并非是针对某个小群体。第三,必须符合经济效益。商品包装设计必须与商品自身的价值相符合,以此才能提高商品的销量,才能为企业赢得较高的经济利润。
1.2商品包装设计的特点
第一,具有商品性。商品包装设计主要以商品为载体,通过包装设计将产品的本身特色进行展现,并最终以特定的面貌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为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从而促使其进行购买。第二,具有广告性。商品市场的竞争较为激烈,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只有通过提升商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才能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运用群体智慧进行商品包装设计,才能使商品包装设计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真正提升商品的广告传播影响力。
2传统文化在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商品的包装设计已与商品合二为一。商品的包装是对商品及企业文化的反应,若商品的包装平淡无奇意,则消费者必然无法体现商品的独有特色。只有具有优秀的包装理念与样式,才能提升商品及企业文化的内涵,并提升商品的销量。商品的精美包装是一种无声的广告宣传,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与方向都有较大的影响。若要想真正实现上述目标,则必须将中国的传统元素融入商品包装设计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中运用汉字书法艺术。对现代的商品包装设计中的文字而言,其不仅可以准确地向消费者传达商品的主要信息,同时还能对商品起到宣传与美化的作用,从而提升商品的品位。[2]文字的书写形式与排列组合对整体包装设计效果能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内容:其一,汉字的书法艺术表现出一种含蓄的、朦胧的美感;其二,书法具有音乐的旋律美感,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讲究“琴、棋、书、画”的共同发展,而汉字书法是“琴、棋、书、画”发展的共同体,虽然无声,但仍充满了欢快的节奏感;其三,书法是一种无声的舞蹈艺术,在静止无声中展现跳跃生神的动态;其四,书法是还一种有章法的文学,具备文学的诸多美感特征;其五,书法还具有绘画的美感,在包装设计中将绘画的神情韵致与浓淡照应,通过书法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其六,书法还具有诗歌的韵律,在商品包装艺术设计中,通过运用书法艺术,将商品的特色与内涵与诗歌的韵律相结合表达出来,使其特色与内涵得到极大的提升。近年来,随着书法艺术愈来愈深入地被广泛应用于商品包装设计中,使商品包装不仅被广大的消费者所认同,同时也使商品包装更具价值。例如,对于一些茗茶的包装,在给人赏心悦目之感的青绿色背景下,运用古代的书法艺术描写“茶”字,其旁边再配上一支具有浓厚底蕴的茶壶,使人仿佛置身于奇妙的品茶环境中,增添了无限的意境之美,最为重要的是增添了商品包装设计的美感;再如,某些书籍的封面,作家运用汉字书法艺术将书的整体意境进行展现,使人在未读之前便能感受到书籍强大的艺术魅力,为书籍增添了无限的意蕴之美,提升了书籍的销量。通过上述实例可看出,汉字书法艺术的应用在商品包装艺术设计中能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视觉感受,能在不知不觉中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倾向。第二,传统纹饰在商品包装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对于少数民族的传统纹饰而言,其具有复杂重复的纹案样式,若能将其运用在商品的包装艺术设计中,就能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呈现出来,为商品增添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时也能提升商品的销量。[3]然而,这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设计手法,并且需要将由原有的传统纹饰图案进行改变,以此才能达到运用的目的。主要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运用:首先,直接使用的文案装饰手法,所谓的直接使用即是将少数民族传统的纹饰图案进行直接的运用,无需加以修改,采取直接使用的手法不仅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更增添了商品包装的艺术效果,提升商品的销量,在进行商品包装艺术设计时,商家所选用的纹饰图案与商品具有紧密的关联,不仅能够展现出商品的内涵,同时也能使商品具有平衡性与对称性;其次,变形归纳的文案装饰手法,所谓的变形归纳即是将传统的少数民族的文案图饰进行修改,使其与商品更加匹配,此种方式通常比较隐晦含蓄,重点在于对色彩与意蕴的提取,变形归纳方式包含多种方式,主要有对颜色、图形、符号的提炼,通过这些方式,使得消费者通过包装设计更加对少数民族的地域特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第三,中国画在商品包装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中国画讲求物我两忘的境界,运用此种境界,可以将超凡脱俗的商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商品在低调、内敛的基础之上又不失韵味。[4]合理地使用中国画能使商品包装艺术设计既含蓄又不张扬,能使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购买兴趣。
3中国传统文化对商品包装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对于包装设计的发展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正是由于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传统文化,使得不同地区的包装设计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陕西传统小吃店面的包装,将书法艺术运用其中,使其更具独特性质,同时也提升了店铺的文化内涵。若想使我国的商品包装艺术设计弘扬于国际,就必须将传统文化引用其中,使其发挥传统文化的光彩。
4结语
商品包装艺术设计在不断地发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有效提升商品的独特韵味,更能提升商品的知名度。对于商家而言,只有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才能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飞.商品包装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8):120-121.
[2]牛星越.商品包装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运用探讨[J].中国包装工业,2015(22):86.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广告创意的营养,不仅能激起本民族受众的爱国热情,使广告深入人心,更能有力地向世界展现魅力无穷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广告创意融合,已成为中国广告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广告业中争取一席之地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弘扬中国五千年文化精髓的有力举措。
但是,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创意,决不是将京剧脸谱、阴阳八卦、龙凤祥云等元素简单地堆砌,而应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通过挖掘中国符号的普适价值,让人们真正体味其意蕴和风采。
下面以民族品牌李宁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
李宁“天羽”透气跑鞋的视频广告,采用了水墨画场景:路边的杨柳依依,空中的燕子翩翩,湖上的莲花清清,水里的鱼儿幽幽,穿着“天羽”的两人,身轻如燕,踏水无痕,只惊动了荷叶底的小鱼,生动而准确地突出了产品卖点——轻。整个广告画面淡雅恬静,音乐轻灵舒畅,充分体现了“天羽” 透气跑鞋带给人们的清新感受。广告的最后,男女主人公穿着“天羽”奔跑在都市中,所经之处却变成了田园风光、荷塘春色,进一步贴合了当今社会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
中国人崇尚自然,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向往远离喧嚣、回归自然,而李宁作为一个运动品牌,本身就代表着与喧嚣对立的自然天性——运动。李宁的这则广告,创新地将水墨画与跑鞋联系在一起,不仅将中国古典之美表现得淋漓紧致,更是触动消费者内心,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给消费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李宁“飞甲”篮球鞋是按照NBA赛场要求专门研发的,具有高水准的专业属性,并且在保证功能结构平衡的基础上,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铠甲和钟鼎结构,在外观设计上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一向具有超然的特点,讲究“天人合一”,李宁便在“飞甲”的视频广告中以太极招法的刚柔并济,展现穿上“飞甲”对篮球的控制达到“物我合一”的奇幻境界,强调其性能的专业。另外,中国人自古有“皇室想象”,向往尊贵无比、气度非凡的境界,“飞甲”篮球鞋的铠甲和钟鼎设计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是王侯将相的象征,而广告语“做别人不如做自己”,更是突显了“飞甲”带给人们的卓尔不群之感。
李宁RUNFREE等系列减震跑鞋的视频广告中,介绍李宁研制出新型减震设计“李宁弓”时,大量运用了古代弓箭的画面,并以古代建筑设计图的形式,表现其设计与赵州桥的拱形受压能有效缓解压力的原理相同,再配以具有古诗神韵的四字句文案“弦弓暗藏,落地无震”、“东方智慧,现代演绎”,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国特色。中国人除了有“皇室想象”,还有“江湖想象”,即远离朝堂的束缚,在江湖中行侠仗义。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被冠以“弓”的名字,不仅表现“李宁弓”是堪与弓箭相比的“神兵利器”,更切合了中国人的“江湖想象”,广告画面古香古色,透着古典侠义的精神气韵。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据统计现存明、清古民居总计有7000栋,古村落100多处,形式多样,包括古城、古村镇、祠庙、书院、牌坊、园圃、戏台、桥梁、塔、亭、堤坝、井泉等,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徽州人大部分以从商为主,而经商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聚财,中国人认为“财”的根源就是“水”,因此在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中以天井为水之归属。徽州人建造天井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天降洪福,确保财源滚滚,而且民居的理水、采光、通风等都是在天井的基础上完成的。将天井的厅堂作为中心,以轴线为主,按照中轴对称的形式营建民居,四周通过建筑高墙来确保安全、私密。民居建筑如果是三间屋,那么天井就设置在厅前,如果是四合屋,那么天井就设置在厅中,这种设计方式会确保室内光线的充足,保证空气流通。在晴天时,阳光会通过天井渗入到堂前,被称为“洒金”;雨天时会有雨水落入,被称为“流银”。民居建筑中四周的屋顶都是向天井方向倾斜的,下雨时雨水会从四面八方流入到天井的堂屋前面,称之为“四水归堂”。明清时期,徽州商业鼎盛繁茂,“肥水不流外人田”、“财不外漏”等吉祥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徽州传统民居大部分仍然采用铜钱形的地砖、门洞以及商子门,这不仅显示出了乡民的身份财力,也表达了逢凶化吉、招财进宝的美好愿望。厅堂和厢房之间设计成为明暗对比的方式,明亮厅堂主要作为接待客人、供奉的场所,而厢房则作为暗室聚财,这些都是利用民间美术元素来祈求吉祥的体现[1]。作为东方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风水观念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及自然本身的和谐,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观念与民间艺术文化表征大致相同。儒商结合,官商结合的徽州乡民,特别重视风水。从汉代起,就有流传商家门不宜向南的说法,再加上五行学说影响,认为西属金,南属火,火克金,可见南向是不吉利的。所以,徽州传统民居建筑大部分都是依山傍水,顺着自然地形建设,房门基本没有南朝向,都是坐东南、朝西北,或者是在祠堂、街道的长短、水口的方位以及流水方向等进行民居建筑的构建,使其看上去更具整体感,充分彰显出天人合一的理念。徽州传统民居以黑白二色,极少彩画,充分借鉴民间艺术中八卦鱼的形象,也称为阴阳鱼,即一条白鱼、一条黑鱼(也可以其他动物图案)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圆形。乡民的观念中,只有阴阳双鱼相交在一起,才能实现多子多孙,繁衍后代,而旋转则代表着生生不息,无穷无尽。
2徽州传统民居中的民间艺术文化认同
对于民间艺术而言,其根本核心在于文化特色的认同,一旦失去特色,艺术也就失去了价值。徽州传统民居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主要取决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其保存的完整性,形式的多样性,风格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在于徽州传统民居建筑的设计具有较强的民间艺术文化内涵。明清时期,徽商名声大振,致富之后,尊儒兴学,修建祠堂、民居、园林,铺路架桥,不仅造福桑梓,也是从商为官之士退休之后精神的寄托之地。因此,在进行民居建筑的设计时,一定要加入主人对住宅布局、内部装饰、厅堂布置以及结构的审美追求,使其不仅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还要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而形成一个独具风格的建筑体系。比如,“五岳朝天”的马头墙是徽州民居建筑文化的根本特征之一,体现出了徽州建筑设计的民间美术理念。山墙要高出屋顶、超出屋脊,以马头翘角阶梯形叠落在地面上,正对着高墙,通常以对称均衡的形式而存在,中间天井处较低,左右两侧高,因为尺度看上去非常合适,外型好似五座山峰,因此被称为“五岳朝天”。与家族建筑群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凌驾于住宅之上,从远处望去,有如青霭缭绕,近看则好比骏马仰首长嘶,有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态感,暗喻商人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表示徽州地区兴旺发达、生机勃勃。对于多进房屋来说,基本上采用逐渐抬高地坪的方法,使后进房屋高于前进房屋,一堂一升,比喻“步步高升”、“节节高声”,这样不仅充分符合民居建筑对通风、采光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徽州人在民间美术元素的影响下,希望能够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另外,在徽州民居建筑中,冰裂纹是窗格、隔门中最常见的装饰图案,这种装置图案具体为将一个等边六角形作为中心,周围用两根木条拼接成一个又一个的“人”字三角形,中间的等边六角形在其中被称为“玄机”,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个图案不仅展示了“六面和通,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理念,其中也蕴涵着只有经历磨难才能取得成功的深意,鼓励后人要不断努力,从而出人头地[2]。
3徽州传统民居中的民间艺术文化混融
徽州民居建筑位于青山绿水、街巷交错、庭院深深的环境中,人们都过着其乐融融、小桥流水人家的太平日子。从外型上看,一层一层的马头墙比屋脊还要高,只能微微看见屋脊坡顶,而且黑白分明。翘角飞檐,将民居墙头和天空之间的轮廓线勾勒的非常明显,增添了空间中所包含的层次感和韵律感。从远处望去,徽州民居则是绿丛中的一片灰白,干干净净,既体现了和谐统一,又具有鲜明对比。通过上面的论述,民间艺术常用的五种“正色”(红、黄、黑、白、青)已经用到了三种,由于红、黄为官方规定的皇家专用的色彩,所以在民居建筑中不敢轻易使用。将黑、白、青搭配在一起,不仅能够暗示可贵的含义,还能起到教育后人黑白分明、清清白白做人的作用。徽州传统民居中森茂的祠堂、肃穆的牌坊及坐落有序的厅堂院落,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都体现出了民间艺术文化混融,流淌于徽州乡民的血液中。不管是民居建筑规划,还是平面结构布局,徽州传统民居建筑所体现出的建筑雕刻艺术被建筑界所重点关注。徽州传统民居已经不仅仅作为避风挡雨、御寒消暑寓所,它能够将徽州民间艺术最本质的魅力展示出来,并且在当下生态旅游开发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当今村镇规划建设有重要借鉴作用。在徽州传统民居中,集中体现了徽州民间艺术文化的精髓,在彰显传统民居特色的同时,也突显了民间艺术文化的生命力。
4结语
民间艺术文化在徽州传统民居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体现出建筑的特点,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使其能够在现代民居建筑设计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作者:瞿朝祯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在艺术活动的设计中,没有什么元素是能够做到稳定不变的,每一种艺术元素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在设计活动中忽视了对传统艺术的表现,将会让设计成果显得格格不入。同时,在对传统艺术进行借鉴与运用的时候,又需要做到创新发展,即是将传统与创新进行结合,它们二者应当是设计活动两个进行方面,是共生,共存。传统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所结的果,创新是设计师自身的个人经历与这样的经验之果碰撞之后所产生的火花,二者为新生事物的产生而服务,而结合。在本文中,笔者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篆刻、书法以及建筑装饰四个带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在平面设计活动的体现出发,来进行阐述与探究:
一、绘画元素的表现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水墨画是其主要的表现类型之一。所以,在对艺术美学进行表现的时候,中国文化往往会使用现墨来进行表现,这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是创作活动的艺术特征体现,这也是我国绘画艺术其民族性的独特所在。水墨画的创作需要使用毛笔、砚台以及宣纸这些工具。同时,具有丰富笔墨变化的趣味特征,也是东方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在画家韩美林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艺术品,都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民族艺术进行表现,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地对西方美学进行表现,以此来实现现代艺术设计活动地进一步开展。在这个设计与创造过程,将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中所需的写实、写意、工笔、抽象等创作方式进行结合,促使整个作品的内在意蕴能够得以体现。比如,在为2008年北京申奥所设计的会徽来说,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所实现的现代创造活动,其通过对“盘长”这一技术,将中国传统绘画特征进行表现,进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表现,这些绘画表现组成了中国元素(中国结),它的寓意在于表现中国人民的友好以及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就会徽的结构特征来说,它仿若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带着动感的动作,几笔简单的线条,显得和谐且富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书法元素的表现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最为得到外国人的认可的艺术表现,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交流信息时所使用的工具,其本身具备着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发展的痕迹。从汉字的结构来看,可以看出它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其在字形上不断地追求着对字义的直接表现。因此,汉字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在对汉字进行创新表现的时候,书法活动的重要性也就得以表现出来了。在书法活动中,,借助于对字的笔画与结构,可以让同一个汉字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进而实现对个人、对民族精神的特殊化表现,做到视觉效果的加强。靳埭强在对他的书法作品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十分注重于对传统书法的表现,进而在现代设计活动中将其着重地进行突出。具体来说,靳埭强会使用带有浓浅特征的墨迹来完成对汉字的创作,当淡墨与浓墨富有特色的在留有空白的底色之中得以体现的时候,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显得是格外动人。由此可以说,这是作者对传统艺术的借鉴,亦是现代平面设计活动的新型表现形式。
三、篆刻元素的表现
就视觉效果来说,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是一门形象语言的表现,它的外部特征是其所要表达的文化底蕴,因此,篆刻元素有着较为鲜明的传统特色,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在现代,篆刻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指的即是印章,这是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所在,可以是印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篆刻艺术中,印章的色彩、材质。造型以及结构在经过多样化的岁月发展之后,已经有着较为成熟的表现形式,所以,现代平面设计活动通过对篆刻的借鉴,将其传统元素信息运用能够实现现代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结合表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标准中的印章艺术在平面设计活动中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在这整个结构中,印章文化作为其体现的重要形式,文字的符号、鲜红的颜色以及书法的结构体现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体现,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精神表达。就其结构来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选择了汉代的竹简文字最为表现享受,让整个会徽的底蕴显得是浓重而深厚。同时,在对整个会徽的结构比例进行设计的时候,它的布局完美,结构统一进而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称赞。再者,印章本身的特性是对诚信的追求,而这又与奥运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虽然,这个标志只是简单地使用了寥寥几笔,但是,它的洗练、准确是有目共睹的,它巧妙地做到了以小见大,将中国举办奥运会所追求的人文精神深刻而强烈地机械了表达,这是平面设计的创新发展,也是篆刻元素的完美表现。
四、建筑装饰元素的表现
因为,我国有着广阔的地域,数量众多的民族,因此,我国的建筑装饰文化受到地域与民族文化的影响较为明显,久而久之,中国的建筑装饰艺术也就独立地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是原始时代的洞窟建筑岩画,还是封建时期的砖瓦建筑特征,它们都带有强烈的东方特色,正因如此,它不仅仅得到了东方民族对其的认可,也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不小的影响。在对传统的装饰元素进行运用的时候,现代艺术家做的不再是简单地借用,而是对完整性与创新性的结合运用,将传统的图形进行解剖,就其的文化内涵与组成形式进行探究,再将这些内容与现代的设计活动进行结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对于吉祥图案的偏爱是极为明显的,所以,在装饰元素中对其这些传统元素的借鉴是十分有价值的。其具体内容,可以是:方胜、如意纹、祥云纹、回纹、水纹等。这些装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比如,在靳埭强为自己公司所设计的标志就是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充分的利用。即:借助于对方式这一元素进行运用,将吉祥如意这一的文化底蕴进行表现。同时,方胜也是对美好意愿的表达,将其用框架结构进行表达,使得整个设计的整体性得以保障。再者,这也是对现代平面设计原理的运用,是对现代设计理论与传统艺术的有效结合。靳埭强先生的设计意图由此可见,设计公司的设计活动,一方面,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与表现,实现传统文化的新时展;另一方面,设计活动的开展也要遵守现代设计准则,将二者紧密结合,紧跟时展的潮流,让现代的审美趋向得以在传统艺术中得以体现,这是靳埭强现实独具匠心的设计结晶,也是方胜元素,甚至是传统文化的丰富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经典标志。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f”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体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这些颜色,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髓,黑与青谓之献,五彩备谓之绣”。此外,将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相结合,与五行等相对应,构成了所谓“五方正色”的图式,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将之与生命道德联系在一起,如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红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先秦之后,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等级差别的标志性象征,而黄色和龙纹则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色彩的应用已脱离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可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出干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崇拜以及对等级标识的刻意表述而呈现出明快的色彩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整体效果既赏心悦目又简单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
人类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王国,文化伴随着人类生命的进程而发展,并在社会的进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一方面,服饰是文化重要的构成要素,文化的发展刺激着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又丰富了文化的内涵,把文化对自然的改造与人的自身培养及生命审美联系在了一起,最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著名人类学家佛朗慈·波阿斯在《原始艺术》中指出:“追求艺术表现和优雅的外观,是人类的共性。可以说,在古代社会中,许多人已经感觉到美化生活的必要,他们的意识,要比文明了的后代敏锐得多,强烈得多。在人类历史的演变进程中,服装对于人类已不仅仅限于遮体御寒,还能满足人们在其他方面的心理需要和生命体认,如中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猎手用猎物的牙齿、蹄爪、羽毛或尾巴装饰在自己衣物上,以显示其英勇无敌或地位崇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衣服的质料、颜色、式样及附属装饰越来越与整个社会心态和个性心理相呼应,服饰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能够传达时代风尚、文化特色以及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角色方面的信息。衣服被视为人的“第二皮肤”,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尤其是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美国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在(世界服装史》中写道:“将一种鲜花戴在头上,或者以酸梅果汁把双唇染上红色的第一位姑娘,必定有她自己的审美观点……女性服装的质料、色彩、缝制以及与服装相匹配的佩饰能够加强女性自身身份及在特定场合的自信心、风度、竞争力量。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蕴
1.适中、和谐的“情理美”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服饰是人类生活要素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并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设计、面料选用、颜色组合等,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创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统一之美来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f”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体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这些颜色,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髓,黑与青谓之献,五彩备谓之绣”。此外,将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相结合,与五行等相对应,构成了所谓“五方正色”的图式,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将之与生命道德联系在一起,如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红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先秦之后,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等级差别的标志性象征,而黄色和龙纹则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色彩的应用已脱离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可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出干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崇拜以及对等级标识的刻意表述而呈现出明快的色彩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整体效果既赏心悦目又简单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
人类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王国,文化伴随着人类生命的进程而发展,并在社会的进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一方面,服饰是文化重要的构成要素,文化的发展刺激着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们对服饰的需求又丰富了文化的内涵,把文化对自然的改造与人的自身培养及生命审美联系在了一起,最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著名人类学家佛朗慈·波阿斯在《原始艺术》中指出:“追求艺术表现和优雅的外观,是人类的共性。可以说,在古代社会中,许多人已经感觉到美化生活的必要,他们的意识,要比文明了的后代敏锐得多,强烈得多。在人类历史的演变进程中,服装对于人类已不仅仅限于遮体御寒,还能满足人们在其他方面的心理需要和生命体认,如中国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猎手用猎物的牙齿、蹄爪、羽毛或尾巴装饰在自己衣物上,以显示其英勇无敌或地位崇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衣服的质料、颜色、式样及附属装饰越来越与整个社会心态和个性心理相呼应,服饰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能够传达时代风尚、文化特色以及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角色方面的信息。衣服被视为人的“第二皮肤”,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尤其是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美国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在(世界服装史》中写道:“将一种鲜花戴在头上,或者以酸梅果汁把双唇染上红色的第一位姑娘,必定有她自己的审美观点……女性服装的质料、色彩、缝制以及与服装相匹配的佩饰能够加强女性自身身份及在特定场合的自信心、风度、竞争力量。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蕴
1.适中、和谐的“情理美”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生长在具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中国,首先要汲取传统元素的精髓,继而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对其进行再创造,达到传统元素的创新。设计是一种永无止境的创造性活动,永远踩着时代潮流的节拍,创造性是它存在的根基,创造必须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传统,传统与创新是同一个生命的两种存在形式,传统是前人智慧经验与成就的积淀,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创新,创新是后人在前人的智慧经验与成就的基础上创造出更新的东西,它经过历史的考验,又将汇入传统,成为后人继承的传统。
一 传统绘画元素的应用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墨元素作为中国绘画的语言对艺术美的创作起了显著作用,表现了我们民族绘画语言独有的审美特征。中国绘画的线条充分发挥了中国毛笔、水墨及宣纸的特性,具有非常丰富的笔墨变化趣味,给人具有东方审美特质的艺术美感。通过韩美林的作品使我们感受到:不论是他的艺术作品还是他的设计作品,在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艺术的形式,把写实、夸张、抽象、写意、工笔、印象等诸多手法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作品达到高、深、新、远的境界。例如他与陈绍华一起为中国北京申奥设计的会徽,就是一个传统绘画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思想完美结合的经典设计。会徽中将奥运五环的典型颜色蓝、黑、红、黄、绿组成五角星形状,以中国手工艺品的“盘长”方式相互环扣在一起,在表现元素上采用了中国绘画的笔迹,暗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用绘画笔迹组成的“同心结”或“中国结”,寓意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其图案又仿佛是一个人打太极拳的动感姿态,其简洁的动作线条蕴涵着优美、和谐及力量,体现了中国古老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现代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的文化招贴,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他主张把中国传统的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的设计理念中去, 他的许多招贴设计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如陈幼坚设计的作品“前卫新形象设计公司”标志中上部的“一”运用了中国画的线墨表现符号,下部的圆也是通过电脑处理后的几何图像,两种不同的形式符号在一起并置,画面的对比让观者展开想象的空间: 红色的圆是使人想起冉冉升起的太阳,上部的“一”就是太阳上空的云彩。笔触的效果产生动感美,圆形具有静态美,动静结合,虚实相对,升华了中国画中线墨的深意。
中国绘画画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丰富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传统视觉艺术中的元素正在平面设计领域中进一步的得到拓展,开拓了平面设计的创作思维。
二 书法艺术元素的应用
书法之所以被称为东方人的一种艺术,其重要原因与它运用了汉字、基于汉字之造型基础上有密切关系。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象形文字,从造字原则看,字形多体现了字义,汉字可以直接用来做标志,当然这个汉字是要个性化的,要把一个汉字创新,书法是很好的手段,字的点划、结构都可以重组,打破原来的方式扩大字的图形意义,区别于平常的汉字增强视觉上的识别力。靳埭强设计的招贴《山》《云》《风》就是中国书法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应用与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作者用浓、淡墨变化的字迹来组成整个画面的形式,采用空白的底色,精心安排了水墨的浓淡变化,而且匠心独运将其字迹融合了甲骨文、如意纹、书法这些中国民族源远流长的艺术文化。这组招贴设计,让观众强烈感到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魅力。书法能使简约的线条生成繁复丰富的气韵之美,气韵之美一直被看作书法形式美的灵魂,书法线条的抽象之美使它包含的含义更广,通过线条的走向、走速、用笔的顿挫,产生音乐般的律动,这相同于平面构成基本原则中的节奏韵律。书法除去一切绚丽的色彩当然它的墨色要更加具有表现力,在平面设计中,我们追求着一个同样的目标,使设计作品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是不容置疑的。书法元素本身具备了此等优势并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把它应用于设计,设计的民族个性就突现。平面设计中有不少成功的作品正是借鉴了这种用笔和书体形态,才增添了设计作品诗一般的意境、深厚的文化品味与民族特色,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
三 篆刻艺术元素的应用
篆刻艺术,并作为中国传统的视觉形象语言,其外部特征与内在意蕴完美结合,显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当今的时代中,印章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已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种类。可以说,印章本身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中华艺术的精髓。
篆刻的艺术形式以其自身显著的特征,如:色彩、式样、造型、结构等各元素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之后,成为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和宝贵财富,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志就是印章艺术在平面设计中运用较为成功的范列之一。整个标志以印章的形式、文字的符号化、中国红的色彩以及用汉简书法艺术写就的“Beijing2008”等形态,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暗含了中国的地域性、传统性、哲学性。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部分采用中国汉字书法艺术,特别是汉代竹简文字的笔意与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画和韵味有机的融入到“Being2008”字体之中,其总体结构、布局以及比例关系近乎完美,受到了国内外设计界的一致称赞。这个设计之所以成功,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它体现了中国特色,寓现代于传统之中,“中国印”代表浓重、深厚的中国意味。印章的本身的特性也成为设计的一部分,它是一种诚信的象征与表现,与奥运的精神相结合,体现了中国的独特文化。
四 结语
中国传统艺术元素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流传久远, 其中对空间的运用,虚实相生的关系,阴阳的关系,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因素。中国的设计师用中国传统视觉艺术元素做为平面设计的符号,表明中国的设计在往民族性化的方向上发展。但这不应是一种表面上的搬用与模仿,而是要对传统艺术元素加以改造提炼运用与创新,形成特有的、民族化的设计艺术,变成我们自己的语言,使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