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8 16:26: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篇1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纸的诞生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哪一项发明创造不都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分析,通过研究性的学习,通过创造性的思维而得到的呢?而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家长普遍“望子成龙”,而衡量子女能否成“龙”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考上大学。于是,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以应付将来的高考。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鉴于此,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接受老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2、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

2.1 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概念和内涵:所谓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地理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地理信息,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联系,并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与建议。当然,“地理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仍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一种“像地理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形是“研究”,但实是“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学生研究的地理问题要与当地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即通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

2.2 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主要是体验性目标,它强调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

(1)通过开展对“身边问题”的研究,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开展的。要求学生从书本中,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许多实实在在而又复杂纷繁的各类现实问题,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并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这样,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传统的地理教学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往往对“书本的地理知识”熟悉而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陌生,因而学生通常对学习地理缺乏兴趣或兴趣不大。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研究目标与课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课本以及课外的知识。

(3)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随之出现的环境问题构成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加深对地理学习的认识,同事了解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社会点差,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学会人与人之间合作,学会与人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2.3 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实施

(1)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指导老师应从当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存在的问题中找出与地理相关性的突出问题,拟出供学生参考选择的题目。大体而言,大多应该是有关农业和工业区位选择、环境保护与工业污染、城市规划与交通,旅游发展与第三产业等问题

(2)向学生传授进行调查、获取资料的途径与方法。指导老师必须向学生指出调查的方向,如到交通部门了解交通情况,到工业局了解当地的工业状况,到劳动局了解当地就业情况,至于可以从报刊或在互联网上查到的信息,则为学生事先提供报刊名称及相关网址。

(3)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表格及资料分析方法。指导老师可以搜集相关或类似的调查问卷以及统计分析图表的样张给学生参考与模仿之用。这样避免学生出现“老鼠拉龟”的情况,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协助学生做好具体调查的组织工作。指导老师要认真审阅学生的调查计划,协助学生做好设计方案、查阅资料、外出调查、资料整理等具体分工。同时要尽可能设计学生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告诉学生在出现问题求助时的联系方式,以便在学生碰到问题请求协助时能及时予以指导,同时要提醒学生在执行调查计划要注意人身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调查过程的时效性与安全性。

3、组织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深层思考

3.1 思想重视,合理分配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

篇2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并广泛地联系相关信息,从中筛选、处理信息,以便实现阅读目的。因此,明确阅读目的,为阅读活动定向是研究性阅读的首要任务。

二、初读感知

这是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熟悉内容,为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做准备,为深人探究教材打下基础。

三、提出问题

在阅读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初步感知课文,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研究性阅读,是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提倡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当然,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收集处理信息

研究性阅读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因此,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也就是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所收集的信息,既包括已学习过的课文,又要注意向课外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指导探究的途径,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研读。阅读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要关注的是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等等。教师的这些指导是帮助学生了解进一步收集信息的大方向,通过宽泛收集信息与初步的加工,帮助各学习小组明确进一步的学习视角与主题,这个主题的选择源自于学生的特定兴趣与感受。

五、归纳整理,阅读理解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各自收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提取素材本质属性的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学习者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可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境,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通过对各类素材本质属性的提取,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人地理解拓展原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这一过程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

六、切磋分析,解决问题

研究性阅读的最佳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问题。小组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互相切磋,讨论启发,促进发现,从而提高了阅读效能。学生正是在切磋、研讨中发现规则、定义,明白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研读发现可以是师生在交流中促成的点滴积累的发现,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独立学习后的系统总结。

篇3

        开展研究性阅读,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某些不足,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阅读呢?笔者认为,其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基本教学过程如下。

        一、归纳整理,阅读理解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各自收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提取素材本质属性的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学习者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可能。例如,在《马背上的小》一文阅读教学后,我们开展以“二万五千里”为方向的拓展阅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有的依据二万五千里的起因、发展和结束这一时间线索进行整理,也有的从人物、事物、自然地貌等角度进行归类。师生最后得出这样的看法:就社会事件的资料进行整理,至少可以依据以上两个线索进行归类。通过归类,学生学会了从图片、数据等具体资料中对《马背上的小》这篇课文所包含的意义加以印证。

        二、提出问题

        在阅读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初步感知课文,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研究性阅读,是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提倡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的问题。

        开始时可以由教师提问,由学生阅读、研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研读《称象》一课时,开始先出示大象图,指导学生观察,并简要介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为提出称象问题作铺垫。随后引出问题:象到底有多重?这么大的象该怎样称?官员们和曹冲分别想出了怎样的称象的办法?两种办法哪一种好?为什么?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个称象的办法?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称象?前面的几个问题是引导学生阅读、研究课文,后面的两个问题则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而把学生带人了一个新的思考空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教学要逐渐过渡到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阶段。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标志。例如,在教学生学习《葡萄沟》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提出问题:(l)紧扣课题提问;(2)紧扣中心提问;(3)紧扣课文重点内容提问;(4)紧扣文章写作思路提问。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葡萄沟在哪里?课文中说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葡萄沟的葡萄多?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等等。有了问题就可以促使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这就会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人研究。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204-01

一 合作学习的概念及提出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组成特定的学习小组,有明确的责任分配,彼此间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推广开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群体认识到合作在当今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更能启发我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有助于我们在将来的研究、学习中,拓宽视野、拓展知识窗口和思维窗口。

在外语学科上,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应当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进行切实有效的英语课程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许多新课题之一。英语教学工作者要树立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独特的优越性。

二 从认识的角度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性

1.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我国的教育体制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变化发展,不仅体现在学习教育的性质和内容上,也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过去的教育总是特别强调个人主义,对个人成绩的重视和个人成就的关注尤为突出。这种模式下极容易出现一种极端,那就是知识的单一性、统一性与学生多样化、丰富化的个性需求之间的矛盾。而时代越是进步,教育改革越是深入,这一矛盾就显得越为突出和明显。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英语教学中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智慧和才智得到不同区分,并优化组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都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除旧布新,并且在每一次互动的过程中,及时补充他们在知识上的漏洞,激发他们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思考,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整体的凝聚力和集体的聪明才智,此外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丰富化的个性需求,有助于创造出良好的整体效率。

2.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使得教育教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正确的教育途径,使学生能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素质教育自然是十分强调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自由,但在教育教学和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极大的发挥,还需要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和合作。合作在个体乃至整体发展中的重要性,已是毋庸置疑的。针对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倡导小组合作研究理念,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他们从小生长的环境、英语基础、英语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普遍的差异,往往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现这些差异,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够及时地取长补短,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在小组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作用,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并且,这也能够使得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极大的发挥和展示,从而为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三 从实践角度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育中的可行性

在认识上看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那么,在实践中应当如何落实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和过程进行:

1.划分合作小组的成员。

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人员的分类。教师首先要在心中根据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成绩,可以是能力,可以是考试,可以是考核,把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类。分清了本班级同学在英语方面的层次水平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分配学习任务时,就要格外注意,兼顾到各小组中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同一标准的学生应当尽量分散开来,将他们与不同标准的学生融合在一起,形成合作小组,这样有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和发挥自己的本领,让英语能力相对较好的同学带动英语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让有英语特长的同学激发起对英语本身兴趣不够浓厚的同学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传递知识、相互汲取精华,相互发现缺点、找出不足和差距的有益过程。

2.找准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英语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找准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合作学习的方法,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1)在英语教学中,对小组教学的目标的划分,要有一个有层次、讲梯度的标准,保证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找准他们各自的位置,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取,克服缺点,发挥优点。

(2)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学习,并且各有所学、各有所得,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比如对单词掌握的生疏程度,对句子的把握和对话题的理解等,同时组织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尽量避免让学生处于分割的状态。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72

笔者从事中职数学教学工作10余年,对中职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的摸索,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进一步重视,学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着彻底的改革。那么数学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研究性学习显得十分必要。

1 目前中职学校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

1.1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以上饶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学校大力发展订单教育,与国内80多个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如与杭州贵义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联合开设有高铁、银行定向、移动电信定向培养班,与北京中航天使教育集团联盟,校企合作共同成立了以航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航空服务类特色专业为主导的二级学院,学校以“学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企业化实训成长”的培养模式交叉定向培养,入学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毕业生按专业培养方向安置就业。

1.2 把企业引进学校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公司”)有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2012年末,这种合作进入了一个深度融合的新层次。双方确定,在“云计算”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战略合作。他们共同制订了“云计算”专业的人才标准和课程标准,共同开发了国内第一本“云计算”中职教材;第一职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了“云计算”选修课程,长城公司派出一线工程师来校授课。双方共建了“云计算”实验室,由学校提供场地、长城公司优惠提供云计算平台软、硬件产品,以及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满足“云计算”课程教学、学生实验(工学结合)和教师科研的需要。

1.3 把课堂搬到企业

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把学校搬到企业,把课堂设在车间”、“建设企业校区,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园”的构想,率先启动了“企业校区”建设工作,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宝安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三层融合,三双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中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中职学校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指中职学校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本,结合他们的专业以及研究特点,以书本上的内容和学生原本具有的知识量作为基础,在课堂中设计问题情境,指引学生采用像科学研究一样的那种方法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提升学生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简单地说,中职数学研究性学习终极目标一般可以定位为下面几方面:一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得以促进,二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三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得以发展,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

中职数学研究性学习一般可以分以下几步骤:一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几个问题,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分析所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已积累的知识并可查阅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三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把问题展开讨论,四老师立马做出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并总结这种掌握知识的方法。

3 中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必要

我们在上面已经介绍了目前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从整体上看,学校对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跟传统的这些方面相比那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学校明文规定,学生在学校实践课时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好多中职学校的好多专业都想把数学课直接拿掉,但是中职学校毕竟不是技工学校,数学课仍是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所以,各个中职学校的各个专业给出的数学周课时最多也就两节,这么少的课时的情况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去给学生上数学课,那么学生能掌握多少知识?少的可怜。前面我们又介绍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因此这种学习模式显得十分重要。中职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与中学生不同,中学学校虽然目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目前毕竟还是最终看分数来决定一个学生的升学情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能数学能做多少题,能考多少分,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十分重要,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3.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一种学习模式,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好不好,就看老师主导得怎样了,所以老师的作用仍然十分重要。

3.2 提升学生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知识,还要主动去查阅大量资料掌握大量信息,最终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分析、动手、思考、总结的综合能力很明显地得到提升。

篇6

按照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性的程度不同,可以把学习的形式分为传习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传习性学习指以接受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堂讨论及自主程度较高的实验和实习,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具体讲,研究性学习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以主动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选题,也可以在教师指定的课题范围内自由选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几个人自由组合;为完成课题,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搜集资料并加以实验论证。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研究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学习的资料也不局限于教材,学生可以通过多方式、多渠道获得知识,学生变课堂定势思维为创造性的开放式思维,这种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二、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二是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学习中,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析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心理发展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其心理特点表现为:精力充沛、热情高涨;想象力较丰富,开始有独立思考能力;求知欲强,具有质疑思想;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迫切希望能有证明自己价值的途径;自我意识觉醒,主动性、自尊心增强,渴望与人交往;有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由于高中生身体正开始走向成熟,而心智发展明显滞后,所以容易表现出消极的一面:如滥用精力与蛮干,急于求成、缺乏耐心,过分凭借想象力或凭空想象,不善于将精力集中,容易气馁。

2.中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职业的不确定性,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初步具备分析能力,兴趣容易转移,希望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3.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积极主动思考,而教师也很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试验操作也是学生按照课本事先写好的实验步骤直接操作。这种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习性学习方式过分追求将教师讲解的知识完整而系统地接受,只重灌溉、疏于引导,只重接受、忽视探索,只重理论、忽视实践;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及盲目崇拜性,作为潜能存在的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不到尊重和发展,学生"奴性"严重,很少有批判和质疑精神。另外,传统学习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与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即学生学习仅限于课堂及课后完成作业、学习内容局限于教材、教学内容必修,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对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也十分有限。

4、中学物理的特点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外,还包含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科研方法,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严密的理论科学和定量的精密科学。中学物理又有以下几个特征:

基础性:中学物理不但是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是一切技术科学的理论基础,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其他自然科学进行科学研究普遍使用的方法。

实践性:中学物理特别重视与实践相联系,重视用实验去验证相关理论,重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前沿性:新版中学物理现在也要求扣紧物理前沿知识,如激光、超导、电磁流、反物质等,这在近几年高考中亦有充分体现。

篇7

摘要:

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我们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哪里?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成为我们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浅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的思维品质,以适应新课改以来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思维;课堂;习惯;解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目前中学对数学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从整体上推进了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充分尊重与满足师生及学校环境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有助于学校形成支持和激励的氛围,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为目标。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体教育品质的提升。下面浅谈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

1不拘形式,让课堂成为培养研究性思维的主阵地

如果对研究性学习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确实很难。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理念,而且还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就是要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思想,有选择,有创新。但不一定需要某种固定的形式体现。而是根据需要,适时切入。而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他们的学习主要还是在课堂上,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让课堂成为培养研究性思维的主阵地。

2以教材为中心,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让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

研究性学习能够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也是提升学生的用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条件下,用现实情境结合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对话。这样学生才会学到富有实感、活力的知识,他们的思维才会得到真正的打开。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社会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3注重创新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我们的教学活动不应是知识的灌输和移植的过程。而应是师生的一种交互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要体现问题的发现过程,而且还要体现问题的形成、解决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在给定的数学情境中可以从哪些角度发现数学问题。因此观察力和推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也是形成研究性思维的重要过程。

3.1让研究成为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是为适应新课改而空喊的一句口号。在教学中要利用适当的时机随时渗透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更要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学生养成研究的习惯。

3.2培养利用研究思维解题的能力。

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直接表现形式其实还是解题能力。这也是作为学生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培养学生研究式的解题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些教师让学生记现成的结论、培养解题的思维定式,以题海战术提升学生成绩。这些做法从长远看,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无多大益处。而如果在研究中去探索解题的策略,不仅会得到很多成功的乐趣,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会大有提升。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主张学生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为此,我们要向学生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情景性、社会性以及问题定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性的思维品质。

篇8

随着各种先进仪器的使用,目前,在临床上,医生对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结果并不是很看重,一般只是根据“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然而,由于今年来广泛应用抗生素,致使患者的血细胞在数量上变化不是很明显,不能真实的反应患者的病情。故而,作为一名临床工作者,血细胞形态的改变所反应的病情是值得我们了解并熟悉。本研究旨在让临床工作者重新认识血细胞形态改变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更好的知道临床工作。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6日~2014年1月6日期间在我院门诊因腹泻、发热、乏力等检查血常规提示有显著异常值而住院治疗的患者,并从中随机选取236例作为研究组;与此同时,选取2013年1月6日~2014年1月6日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23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首先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并制成相应的标本,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每组的细胞形态,并记录下每组中每个标本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形态”是否发生改变,若一个标本中只有一种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本类细胞记为“阳性”,若此标本中有2种、3种细胞或都发生改变,根据患者病情,选取此标本中的最能说明病情的细胞类型记为“阳性”。而对照组的“阳性”计算,如果一个标本中只有一种类型细胞形态的改变,直接将此细胞记为“阳性”;如果遇到一个标本有几种细胞形态的改变,则根据患者综合体检的结果酌情选取最接近本人的细胞改变类型记为“阳性”。然后计算细胞形态改变的阳性概率,并应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细胞形态改变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1.3 形态改变判定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镜下血细胞形态的改变,以下是不同血细胞改变的方式。中性粒细胞形态改变的方式:(1)核左移;(2)核右移;(3)是否有中毒颗粒及空泡形成;(4)细胞肿大退行性改变等。 淋巴细胞形态改变的方式:(1)空泡型、不规则型、幼稚型;(2)大颗粒淋巴细胞;(3)核固缩、核碎裂、微核等。 红细胞形态改变的方式: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明显扩大。 血小板形态改变的方式:(1)成堆出现;(2)血小板粘附聚集减少;(3)血小板无聚集现象,呈分散状。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形态改变阳性率比较研究组的细胞形态改变阳性率为78.0%,对照组的细胞形态改变阳性率为26.8%。研究组的细胞形态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形态改变阳性率比较

组别 例数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阳性概率率(%)

研究组 236 65 43 40 36 78.0

对照组 236 20 16 15 10 26.8

3 讨论

血液细胞学的检查主要是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检测血细胞的仪器应运而生,也为现代医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许多传统的细胞检查手段也相继淘汰。但是,由于血细胞分析仪尚不具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形态的能力,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对血细胞的识别和分类检查[1]。 在临床工作中,如果我们医生一味根据各血细胞的数量来判断病情,很容易导致误诊,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如白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1)用以肯定或基本肯定诊断(可检测出白血病细胞,可确立白血病的诊断等);(2)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白细胞增多更支持心肌梗死的诊断,白细胞正常支持心绞痛的可能);揭示疾病的严重性或监测治疗效果(通过白细胞增高的程度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急性细菌性炎症感染时白细胞的增高更为明显)[2]。显然,这些血细胞形态改变的检验结果是我们临床医生单从血细胞数量上而无法获取的。

本临床观察实验研究显示:研究组的血细胞形态阳性概率为78.0%,对照组的血细胞形态阳性概率为26.8%;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P

篇9

在化学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课中不断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如:硝酸与锅反应只生成NO的最大浓度是多少?怎样才能制出N207N20助燃吗?怎样验证?为什么NAN02会致癌?白磷为什么会有毒?有感于患者输液时看护之苦,他们想设计自动止液,自动退针的装置。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有数不清的问题在激励他们,都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任何理由去制止、扼杀、伤害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篇10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信息领域的探究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成熟,可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却始终不够重视,所以教学内容也单调、枯燥。这样,就抑制了学生在科技方面的了解,对整体学生学习信息方面的认知水平都是无益的。想要利用有限的课时训练对高中生信息方面的学习成绩与了解得到最大的提升,就需要用一种新颖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一、改善学生学习热情低落现状

由于高中的信息技术不列入影响高考成绩的课程,很多学校、教师、学生都不是很在意,因此教师也就是按照课程进度讲解内容,没必要也没机会了解学生的偏好和问题,学生也往往因课程枯燥无用而放弃在这门课程上的钻研。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讲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一起进行讨论和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的枯燥、乏味,还让学生在研究的同时可以互相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容易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学习的兴趣。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对兴趣培养的好处

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能应用到的也就是简单的文档操作,不清楚自己在信息技术这方面的爱好,也没有什么机会做什么研究或者了解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学生在一起学习、研究时,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和知识,有的人对硬件方面感兴趣,有的人适合做编程方面的工作,有的人更愿意学一些制作网页方面的知识……这样,通过大家的研究性学习,分享了自己擅长方面的知识,学到更广泛的知识内容,也让一些对信息技术接触较少的学生找到了自己擅长的方向。

三、以特长分组研究性学习更有效率

在了解了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偏好之后,可以先选出几个在不同方面比较有特长或者兴趣较大、学习较快的学生作为代表,分出几个不同学习方向的分组,再根据爱好特长自主分组。这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在一起研究学习,互帮互助,讨论都不理解或有争论的问题,再提问给老师解答,既减轻了学习压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研究性学习方式就是把教师灌输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转换成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形式,为了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水平得到有效、快速的提升,可以将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在信息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晓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