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6:27: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交媒体的基本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方式,适用于社会的任何群体,但目前远程开放教育的普及度并不高,大部分学员对远程开放教育的形式和操作实施仍不了解,不知道远程开放教育给教育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在社会大力宣传推广远程开放教育是必要的。
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络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渠道,因此采用网络社交媒体对远程开放教育进行宣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试图立足于对企业社交媒体经营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远程开放教育的社交媒体推广经营方案。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交媒体是一种社会化的沟通方式,本质上是把传统的以物理为媒介的互联网转化成以个人为媒体的互联网,过去耳口相传的信息传递形式被转移到了网络上,媒体与受众者之间的界限愈加区别,媒体与个人实现了有机合一。
最先研究社交媒体的是一家名为“spannerworks”的新媒体研究机构,其在《什么是社交媒体》中提出,社交媒体是一种赋予用户极大程度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该类媒体具有参与、公开、对话、交流、社区化、连通性的特点。
刘蔚,胡昌龙(2012)提出社交媒体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产生的一种区别于传统主流媒体,给予用户参与的空间,以用户创造内容和信息传播为主要特点的新型交互式在线媒体。目前对社交媒体的界定基本包括: 博客(Blog)、微型博客(Twitter)、论坛(BBS)、社交网络(SNS)、播客(Podcast)、维基(wiki)、内容社区(content-community)等7种形式。社交媒体以其互动的特性在现代商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我国企业的社交媒体经营现状
1.企业对社交媒体的应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应用社交媒体树立品牌口碑,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亲密关系,增强客户黏度。近两年国内企业应用社交媒体取得较好效果的案例较多,下面挑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携程网的企业博客Ctripper,用于社会化媒体来吸引入境旅游者, 选择以微博、视频、邮件、手机为社会化媒体工具进行营销。
优衣库2010年优衣库在国内开展社交媒体营销创意活动:LUCKY LINE,网络排队有奖活动。优衣库通过一些轻量级的社交小游戏,实现了线上社交网站与网店和线下人群的拉动和实体店的成功营销,通过游戏充分调动用户的社交积极性,接近与客户关系,在客户的真实社交圈子中产生联动效应,形成了人人相传的口碑效应,其核心在于体验营销和关系营销。
2012年创立的黄太吉煎饼店应用社交媒体平台营销,包括新浪微博、大众点评,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陌陌),通过这些途径来订餐和推送促销信息,达到提升产品知名度的作用。
2.企业社交媒体的经营模式
通过研究企业应用社交媒体的案例,可以归纳出企业使用社交媒体的基本模式:
(1)成立相应的社交媒体营销组织。企业进行社交媒体营销,成立相应的组织是关键。随着互联网技能和数字化信息的日益发达,企业迫切需要成立专门社交媒体营销部门,合理灵活的运用各种社交媒体为企业的品牌和产品服务。未来,人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加大,企业建立专门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组织将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社交关系的作用。
(2)配置对应的社交媒体营销人员。大部分企业认识到组建一支高效率团队对项目的开展非常有帮助。社交和数字媒体的崛起改变了往常营销团队的构成,传统的营销人员都是通才,现在挑选社交媒体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到营销能力和技术性相结合。
(3)选择合适的社交媒体, 用心经营。不同类型的企业会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社交媒体组合,使之产生最佳的推广效果。例如有的食品类企业的产品合适线上支付,线下交易,即O2O模式,该类企业则采用微信平台进行营销。有的企业只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则可采用博客、微博等组合媒体。不同的社交媒体组合,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的推广目标能发送到受众面前,产生影响力。
(4)运用关系营销。关系营销的核心是与顾客保持长期的关系基础上开展营销活动,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互联网把人与人构建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企业合理地运用关系营销则可以扩大宣传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远程开放教育的社交媒体推广经营方案
基于对企业社交媒体经营模式的分析,结合学校的特点,本人认为学校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社交媒体推广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建设学校网络推广工作室
学校社交媒体的经营模式可以参考企业社交媒体的宣传模式,在学校建立自己的网络推广团队,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对远程开放教育进行网络推广和宣传。网络推广团队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由教师负责进行管理和监督。团队以学校社团的形式开展活动,设置社长和副社长,负责各项网络推广任务的安排和实施管理。社团中设置活动策划部、业务部、文案设计部、客服互动部,其中文案设计部和客服互动部按推广媒体的不同进行文案的设计和推广工作,如图1。文案设计人员负责为推广信息设计合适的图片和宣传海报,撰写推广信息内容。客服专员负责把推广文案在各推广渠道上进行,并记录推广信息的转发数量、回复数量等,同时监控记录网络舆论。
社团成员由社团的教导教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招聘,主要招聘热衷于电子商务实践的青年学生,重点招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生可以将学习的技能在网络推广社团的活动中加以运用。
招聘工作先让学生进行报名,再对报名的学生进行面试。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志愿。要求学生有从事网络营销相关工作的志愿,从而通过该次工作实践,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图1 网络推广工作室组织架构
社交媒体团队根据团队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如网络广告文案制作,论坛、微博、贴吧等的推广,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活动。
2.明确推广的目标群体
学校社交媒体团队在开展网络推广之前,必须先了解哪些群体是推广目标,这部分群体有哪些兴趣和爱好,通过社会化媒体找到他们并主动建立联系。了解网络推广的受众目标喜欢倾听什么,想了解远程开放教育哪些方面的内容。
远程开放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继续化和教育中终身化,满足更多求学者的愿望。它建立在对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是实现教育的平等化和大众化的教育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市场潜力巨大。
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的目标服务对象为例,主要有在校学生、准备报读大专、本科的学生、想进修的工作者。由于远程开放教育主要通过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学员必须具备上网操作能力,熟悉网络媒体的操作,接受网络教学、网络答疑等教学形式。因此把网络推广受众定位于青少年,包括学生及刚参加工作有进修需求的人员,这部分人群熟悉网络操作及各种网络社交媒体,能与之在网络上互动,能取得更好地推广效果。
3.选择合适的社交媒体
在互联网上开展营销推广之前,需要选择一些合适的工具,例如网站、电子邮件系统和社交媒体账户。根据确定的目标受众,选择目前国内的主流社交媒体,建立账户。选择的主流媒体包括新浪微博、新浪博客、论坛、百度等。
4.制定网络推广执行详情
根据选择的社交媒体,制定推广的执行详情,并安排主负责的学生,为该渠道的推广工作进行安排和管理,如表1。
表1 网络推广执行详情表
5.设计推广工作记录表格
为了记录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推广效果,本人结合企业的工作记录和社交媒体特征,设计了远程开放教育网络信息推广记录工作表格,分别有博客推广工作记录表格、微博推广工作记录表格、论坛推广工作记录表格、百度经验推广工作记录表格(如表2、表3、表4、表5),工作记录表有助于记录工作情况,评价工作效果,其中的阅读量、查看量、转发量等反映了网络推广的影响程度。
表2 博客推广工作记录表
表3 微博推广工作记录表
表4 论坛推广工作记录表
表5 百度经验推广记录表
综上所述,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合理完善的社交媒体推广经营方案,对远程开放教育进行网络推广。开展社交媒体的推广时,需要结合企业的社交媒体营销方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本人总结得出以下几个要点:
1.开展推广前,分析目标受众的特征
实施推广工作之前,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受众的特征,年龄段及兴趣点,他们对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了解目标受众的特征,才有助于寻找目标受众在哪些社会化媒体平台上,方便推广信息。
2.寻找存在目标受众的社交媒体平台
目标受众会活跃在很多社交媒体平台,因此需要推广者选择目标受众较集中且操作方便、经济的平台,洞悉他们怎样相互对话和分享。选择社交媒体平台后,则需要了解网络社区的规范和禁忌。
3.制定完善的工作执行方案
由于社交媒体的使用是关系到团队的每一个人,因此必须制定完善的工作执行方案,确定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的负责人,规定每个平台的具体操作,使每个部门的教师和学生都能按执行详情设计信息的内容,与受众互动。明确每个时间段的工作情况及负责人,当发现问题时应如何处理。通过详细的规定使团队的每个人都能分工合作,最后达到同一个目标。
4.有推广的目标和衡量标准
关键词 社交媒体医学伦理医生微博
一、医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医学伦理学伴随着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活动的出现而产生,反过来,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活动又推动医学伦理学的进步。伍天章认为,医学伦理学是以医学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形成,并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指导的,用以调整卫生事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以及卫生事业人员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①
医德,是医学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自古名医重医德,唐代名医孙思邈的思想被后世封为悬壶济世的典范,认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②在西方,医德理论的创始者“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写到,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是为病家谋幸福。把恢复病人的健康视为医生的最高职责。③《希波克拉底誓言》被视为首部专门的医生职业道德准则。
二、医生的社交媒体行为现状
医学伦理学的精神实质延续至今,但形式和内容却随着医务人员面对的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在国外,除Facebook、Twitter 等大众化的社交媒体外,还出现了专供医生使用的社交媒体网站,如doctors.net.uk 和the BMJ’s doc2doc。目前国内医生使用的社交媒体主要为微博、论坛、贴吧,其中以微博为主要阵地。
1、医生使用社交媒体的总体情况随着医生微博用户数量猛增,针对医生如何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的研究应运而生。截至4 月14 日,在“中国知网”上,以“医生社交媒体”为“主题”搜索到相关文献1005 篇;以“医生微博”为“主题”搜索到相关文献56 篇。这些文献论及医生的职业道德、医院与医生的微博宣传与营销、医院与医生的微博动态、医改等,但从伦理、职业道德角度研究医生的社交媒体行为的文献数量不多。
在新浪微博搜索中输入“医生大夫”搜索有关用户名,可得到377 条结果。其中,名列前位的医生微博,粉丝人数高达几百万。由于医生在注册使用微博时并不一定采用实名制或标注其医生身份,所以医生微博用户的数量不止于此。现以微博粉丝量超过20万的5个医生的新浪微博为样本(见图1),通过对这些微博内容的分类,了解目前医生微博内容的共性。
以上五个微博主要涵盖医学知识科普、个人生活及观点、工作及业界信息三部分,其中前两者占主要内容。虽然业界一直对“微博可否问诊”争议较大,但是从以上微博的整体情况来看,“微博问诊”的情况并不多见。更有医生直接在微博上对“微博问诊”表明态度,如“协和章蓉娅”就在微博上明确标注“微博科普不看病”。
2、医生使用社交媒体的失范行为
(1)缺乏仁爱之心,漠视生命。广东某女医生在微博上先后“等我下班再死”、“……宣布临床死亡,今晚可以睡个好觉,明天可以出游了!”等博文。言辞间充满对病患生命的漠视,被网友称为“冷血医生”。随后,该医生被主管单位暂停行医资格并调换工作岗位。事后,有观点认为女医生的行为仅是众多医生出现职业性倦怠的个案,不至于上纲上线和行政处罚。但公众普遍批判女医生行为有违医德,这种肆意的情感宣泄是没有真正秉承医德的表现。
(2)言辞调侃,图文血腥。认证为“鹰眼医生”的佛山外科医生曾多条微博,以亲历的各种血腥手术场景、病患器官为配图,附上调侃性、恐吓性文字。例如,他在为患者进行胸部肿瘤切除手术后写到:“无奈,美女要求美观,特别交代切口必须尽量小,而肿瘤又特别大,没办法,只有使劲挤了。”同时配发了正在为这名患者取出胸部肿瘤的特写照片。文字略带调侃,图片直现隐私器官,毫无对患者的尊重可言。
3、社交媒体对医生的影响
社交媒体给医生、医疗机构带来的利弊并存。微博上寻医问药方便快捷,提高了医生服务的水平和效率。第一,传播医疗资讯与医学知识,进行医学科普;第二,使公众加入到公共卫生和政策的讨论之中,惠及病人护理。廖新波在微博上与公众探讨医改就是一例;第三,方便与患者家属分享最新的治疗进展。例如,位于圣卢克的锡达拉皮兹的克利医院在为70 岁的Monna Cleary 进行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脱垂手术时,在社交媒体上了超过300 条的信息,跟家属及大众实时分享手术进展;④第四,微博是卫生系统防范职务风险的平台,⑤公众可通过在微博中针对卫生系统的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然而,微博的虚拟性、草根性、传播的广泛性也会对医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第一,医生在开通微博时并不需要审核个人信息或身份验证,错误虚假的医疗、健康信息一旦散布开来,危害严重。第二,微博上的调侃、讽刺、报复性的图文有损医疗的严肃性。《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发表研究指出,超过60%的美国医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非专业内容,例如醉酒或非法用药的照片,或使用粗俗的语言,这种行为会降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⑥第三,受微博字数的限制,140 字“微空间”虽然横向上可以承载大量医疗信息,但难以纵深地将医疗问题分析透彻,这就决定了医生微博适“科普不问诊”的特性;第四,泄露隐私。
三、医学伦理视野下社交媒体行为的规范与发展
医生使用社交媒体,应如何保证所传播的医学信息的科学与准确,如何处理普及基础医疗知识与回答患者问诊的关系,以及处理公共利益与推广营销的关系等,还需要从医学伦理的立场出发,掌握一些尺度和原则。
1、医生使用社交媒体应遵守的伦理原则
1981 年“全国第一届医德学术讨论会”,首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即“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具体而言,医生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1)仁爱原则。医生微博具有个体性、及时性的特点,承载的内容丰富,所传递的内容及思想应该是弘扬仁爱之心的正能量。无论是医院官方微博的解疑释惑,还是医生个人的一对一回复,都要让患者感受到医务工作者对个体的呵护、对生命的尊重。⑦
(2)保护病人隐私原则。同事间在网上探讨病患、临床经历等行为虽然可以为教学以及工作带来便利,却是一种高危行为,谈及特定医疗案例的具体细节务必谨慎。未经同意在社交媒体上披露有关病人的可识别信息,就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并引发官司。英国医学总会(General MedicalCouncil)强调,很多不当的披露是无意而为之的。那么需要提醒医务人员的是,不要在网络论坛等可能公开出入的场所有关病患的可识别信息。⑧
(3)分清界限原则。第一,社交媒体时常模糊个人与职业生活的界限。很多人意在与朋友分享信息,但这些内容一旦上传到网上就一发不可收拾。好在一些社交媒体网站有隐私设置,允许用户控制或限制他人访问。提高身份界限的意识并进行严格的隐私设置就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谨慎添加好友。医患之间理应
存在一条专业界限,这种界限既可以维持双方信任,也可以使患者免遭被出于不正当目的的医务人员所利用。而在社交媒体上,就很容易建立一种非正式的医患关系,这就极易引发越轨行为。因此,英国医学总会建议,医生以及医学生在收到过去或现在接收的病患发出的邀请时,应该礼貌地表示拒绝,同时向他们解释接受申请为何不妥的原因。
2、医生使用社交媒体的规范路径
(1)坚持科普咨询不问诊。医生开微博可以做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工作,但医务人员绝不能利用微博开方,因为老百姓真的会按医生所说的办法去做,一旦效果不好或者出现不良反应,医患间就会产生纠纷,但如何界定这种纠纷,法律目前还没有明文规定。⑨(2)慎重对待“匿名性”。在社交媒体上,以医生身份信息往往容易取信于众,而且会被认为是专业、正确、合理的观点而得到广泛传播。所以,医生可以选择隐匿医生身份,以个人身份微博,但一旦医生在社交媒体亮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应立即注明真实姓名。因为即使医生以匿名了某些信息,一旦引起恶劣影响,网络高效的搜索能力也会在第一时间追溯到信源的真实身份。
(3)扩大“微空间”。如果网友针对某个复杂的问题在微博上进行咨询,医生就需要尽力扩大“微空间”,如在微博文字的后面,附上图片或者链接相关网址。首都儿科研究所办公人员池杨曾介绍:“微博受字数的限制,只能是快餐,对于寻医问药的问题,我们会请患者发送到首儿官方网站的‘专家咨询’栏目中,会有相应专家为他们解答。”
(4)声明利益冲突。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医生虽然没有直白的言论为自己谋取商业利益,但却口口声声在推广某些保健产品。根据英国医学协会(BritishMedical Association)的要求,医务人员应根据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声明所获得的商业利益。⑩因为匿名微博如果呈现出了“医生”的身份特点,也会赢得公众的信任。如果没有这类声明,就可能破坏公众信任,减损作者威信,甚至把所在单位置于不利境地。
(5)诚信推广与宣传。微博向来被视为宣传营销的平台,但医院、医生利用微博开展宣传工作时也应秉持医学伦理,即要恪守诚信原则,不能违背科学,吹嘘自己的医疗效果和服务水平,在字里行间为医疗产品做“代言”;不能一味追求粉丝量和点击率,跟风炒作热点话题或者发表轰动性言论;更不能造谣诽谤,明知是虚假的伪科学信息而故意和传播。
“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医疗机构的传统运行模式,构建新型的医患关系,传统的医学伦理秩序也因此出现了短暂的混乱。社交媒体时代的医生,不仅需要掌握好社交媒体的基本传播技能,还应坚守基本的伦理道德底线,将传统的医学伦理应用到这一新媒体之上,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管理好个人的社交媒体,提高个人和医疗机构的信誉,全心全意为人们的健康服务,从而建立起和谐有序的社交媒体医学伦理秩序,为传统的医学伦理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①伍天章主编:《医学伦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②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
③张树峰、刘云章、张卫东主编:《医学伦理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41
④《社交媒体将会怎样影响中国医生?》,http://haodf.com/zhuanjiaguandian/xiaocl_1085205046.htm
⑤韩璐,《微博江湖里的医者身影》[N]《. 健康报》,2011-12-23
⑥张文燕,《在社交媒体时代做医生》[J]《. 中国医院院长》,2010(19)
⑦蒋盛云、任学丽,《关于“医微博”的伦理道德思考》[J]《. 中国医学伦理》,2013(4)
⑧ General Medical Council(2009)Guidance for Doctors - Confidentiality.London: GMC.
中图分类号: G25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090-03
理念源于哈佛大学Stanley Milgram教授的“六度空间理论”的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自1995年被认为是现代意义的第一个社交网站的Classmates.com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特别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萌发、壮大了一批明星社交网站,以至于现在人们谈论网络应用公司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微软、谷歌等IT巨头,而是以脸谱、推特等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工具。从国外的Facebook、twitter、MySpace、Pinterest等到国内的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QQ空间等,倍增的用户量和访问量显示了社交网络的魅力。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在2012年3月的《世界社交网络使用: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期》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社交网络用户将达到14.3亿人,比2011年增长19.2%。预测在2012年63.2%的互联网用户每月将至少登陆一次社交网站,2013年升至67.6%,2014年升至70.7%[1]。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也显示,社交网站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了46.6%,即接近一半的网民通过社交网站进行信息的获取、、共享与利用。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为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提供了新的途径,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甚至产生了社交媒体(Social-media)这一概念,作为以向所在院校师生、科研人员进行信息服务为主要职责的高校图书馆,如何在社交网络占据越来越大互联网入口的市场用户争夺中占住固有位置,掌握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与社交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特点,对他们的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在具体的服务工作中改变方式、模式及途径,从而达到图书馆社会地位的提升与图书馆事业的向前发展值得研究。
1 社交网络模式成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
在英国,图书馆应用社交网络相当普遍,并创立了“图书馆之声”微博平台,该平台已经常规化,成为闻名全国的图书馆员之间以及与读者之间的交流通道。美国社交网络发展更快,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调查,美国较大的公共图书馆中有11%在Facebook上开设站点[3]。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更是将图书馆搬进了Second Life等虚拟社交空间。在国内,进驻Second Life等空间的图书馆为数不多,但利用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络进行读者服务的图书馆数量也非常客观。如笔者于2012年7月28日在新浪微博以“图书馆”进行检索,结果含有图书馆的URL超过五百个,大学图书馆有近两百个,由此可见国内图书馆在微博的应用规模,何况其余图书馆有可能是在其他微博平台如腾讯、网易等开的微博。同时,在人人网、开心网等一些社交网站,一些图书馆也开始尝试进驻,如2009年11月,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人人网创建“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书友会受到很多读者的关注与支持,目前其好友总数已突破5000人;2009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开心网创建 “涂书寮”开心图书馆,读者可将开心网账号与一卡通卡号进行绑定,建立开心积分账户,依据《图书馆开心号积分奖励办法》可享受各种积分奖励。
2 社交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式与用户行为特点
2.1 社交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式
理念起源于“六度空间理论”的社交网络,其信息传播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在传统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中,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都需通过网站、互联网进行信息的和获取,以实现自由、交互、即时、多元、虚拟的信息传播。信息的流通与传播主要是在媒体与传播者/受众之间、媒体与媒体之间流通的,传播者/受众之间的信息不能通过有效的机制进行传播与互动,但社交网络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提供了一种基于关系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在该信息传播模式中,传播网络以真实的社会关系为基础,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在不断的扩大,最后形成一个大型的社会化网络,构建起一个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信息不但可以在社交网络平台与一般传播者/受众之间通过媒体(包括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还可以在传播者/受众之间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使得传播的媒介多元而丰富,且由于网络社交中的好友互相进行信息传播,使得信息的可信度大大提高,用户与社交网络平台的粘连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使得用户对社交网络平台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
2.2 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行为特点
由于社交网络的互动性、移动性等特点,使得社交网络的用户行为有着其特有的规律。笔者认为,社交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行为特点主要有:①互动性。由于社交网络是建立在人与人的互动基础上,互动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因此,互动性也是用户行为的基本特性。②现实性。社交网络平台身份的现实性及信息的准确性,使得用户不管是其身份、信息行为,还是信息行为目的,都具有明显的现实性特征。③移动性。社交网络平台在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的广泛移动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移动电子设备(如手机、IPAD)来利用社交平台,移动性也因此成为了社交网络用户的一大新特点。
3 社交网络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
从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社交网络提供的服务内容可以看出,已经有高校图书馆利用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介提供基本的如信息公告、书目推荐等服务,有的图书馆也在Facebook等社交平台建立了读者服务网络结点,除供读者互相交流外,还方便读者进行诸如图书搜索、学科咨询等服务。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人人网平台上建立了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不仅可以进行信息,还分享了“人人网校内-图书搜索”[4]。但很显然,这些简单的基本服务已满足不了用户的基本需求,向服务虚拟化、集成化、专业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用户的潜在需求。
3.1 基于社交网络虚拟化服务需求
以Second Life(第二人生,简称SL)为代表的社交虚拟空间创造以来,人们的生活、娱乐、休闲环境彻底进入了有网络虚拟参与并发挥重要角色的时代,虚拟空间也为人们的创造性学习、生活提供了条件和平台空间,实现了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可以像现实中的自然人一样进行家园的构建、个体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地位的体现,利用虚拟的馆藏与服务进行学习成为了虚拟个体的一大主要提升素养途径。众多的高校图书馆也看到了虚拟空间的图书馆服务需求,先后在虚拟空间中建立了图书馆服务社区,从2006年开始,哈佛大学图书馆等先后进驻Second Life,向用户提供诸如信息资源检索与传递、参考咨询、网络会议、展览中心、用户沙龙、用户培训、游戏与娱乐、青年特殊服务等服务内容。但在虚拟空间的图书馆社区构建中,尽管少数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如香港理工大学的校园和图书馆也搬进了Second Life,但国内大多高校图书馆还并未认识或实践到相关的意义和价值,随着基于虚拟社交网络应用的越来越普及、用户越来越多及社交内容越来越丰富,用户要求基于社交网络的图书馆虚拟化服务也将更加迫切。
3.2 基于社交网络的集成化服务需求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基于社交网络的服务内容中,信息的、读者互动、图书馆介绍等基本的信息服务占据了主要的内容,书目的查询、馆藏的检索、信息的组织、学科的咨询、专业展览、在线讲座等服务还并不被较大范围内的高校图书馆提供,图书馆用户在社交服务模式下并不能够享受到通过图书馆网站、24小时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实体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将更多的图书馆服务集成到社交网络服务模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中,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图书馆也将是用户的另一大需求。
3.3 基于社交网络的专业化服务需求
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主要是以本校的科研院所师生为主,由于工作、学习的诸多原因,获取专业化的资源与服务是他们利用图书馆的主要动因,因而他们在社交网络服务模式下的需求相比较公共图书馆的主要群体用户更为专业化和学科化。图书馆应借鉴如纽约大学图书馆Facebook提供东亚研究服务[5]、上海交通大学利用博客提供学科服务[6]等案例,用基于丰富的资源进行深度信息组织、分析的专业化服务,去吸引他们利用图书馆、喜欢图书馆甚至离不开图书馆。
3.4 进行法制化的个人隐私数据保存需求
用户在访问和利用社交网络中,通常需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在社交网络的应用中,也会产生大量的诸如日志文件、个人收藏、访问痕迹之类的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尽管产生这些数据的服务器大多是社交网络公司,但在利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也会被图书馆所掌握,如何安全的保存这些隐私信息成为用户的一项隐忧,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数据泄露案件也使得用户总是担心这些数据的安全保护程度不够。引进法制化的保障环境去安全保存用户的隐私数据成为用户的一大需求。但鉴于图书馆的职能和条件所限,目前单纯的依靠图书馆进行法制化规范并不现实,但进行必要的一些风险规避能容易实现,如告知用户图书馆的用户隐私保护政策、图书馆的用户信息保存办法、图书馆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3.5 基于社交网络的常规化服务需求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图书馆对技术工具的应用更新换代的步伐逐渐加快,对于新兴技术工具的应用固然代表了图书馆紧跟时展步伐、以用户服务为宗旨的职业精神,但在工具、平台的应用中,图书馆总是会容易在一个新型的技术工具实践应用后,对原有的工具应用的信息新颖度、更新频率等并不保证,从论坛到博客,再到微博无不如是。但作为社交网络的用户,他们总是希望在稳定的网络结点中获取常规的服务与资源,图书馆既然在该服务模式下进行用户的扩展与服务的提供,那么就应该提供常规化的服务去满足可能出现的用户。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在Facebook、Twitter、Second Life、Youtube等社交网络上的出现,有助于改变许多传统的认识观念、教育模式与思维方式,并给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提升、读者信息技能培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社交网络中的图书馆不但实现了在多个空间进行资源的组织、开发与利用,发挥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而且还通过网络空间、虚拟空间的服务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促使更多的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利用中了解了真正的高校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与服务价值。对用户而言,尽管实体的物理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等不一定是他们的信息获取首选,但在社交网络中,当接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成为一种常态并割舍不开时,或在虚拟的社交环境中提升了虚拟个体的社会地位与自身素养时,他们会发现图书馆的价值与影响之大已超乎自己的原有想象,此时,用户收获的可能不仅仅是对图书馆的认可与对知识学习的渴望,也不仅仅是虚拟游戏世界带给自己的满足感,还肯定有如何获取知识、利用信息的信息技能。当然,随着高校图书馆价值的愈加提升和用户对其功能的愈加认可,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也将更为复杂多样,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图书馆人“用户为上”的服务理念,也将会促使高校图书馆更为便捷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浪科技.eMarketer预计今年全球社交网络用户达14.3亿[EB/OL].[2012-06-25].http://tech.sina.com.cn/i/2012-03-16/02386842507.shtml.
[2]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
[2012-06-25].http://tech.163.com/special/cnnic30/#full. [3]社交网络在图书馆的应用[EB/OL].[2012-06-25].http:
//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0yyc7.html.
[4]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EB/OL].[2012-07-14].http://page.renren.com/600002731?checked=true.
#1:因为没有时间去了解社交媒体的影响而完全忽略它
“有些企业主会找借口,以其它更重要的事情为理由,把社交媒体排除在外;或者误认为社交媒体是一种干扰性、年轻人才用的无聊网络。而另一方面,有些个企业主常则是在没有思考行为的重要性之前,就一头栽进各种最热门的社交网站中。
我们要暂时停止谈论“社交媒体”这个名词,转而讨论如何让客连结、学习、和分享。花点时间认真地思考你可以如何利用社交(和行动装置),为客户带来价值,以及强化你的品牌所作的承诺。” ~Brian Solis, Altimeter Group
#2:未经思考就投入进去
“我看到在社交媒体上最大的错误是,以为“每个人”都必须做社交媒体,然后在没有策略、不知道自己的市场适用于哪个平台的情况下,就一头栽进去。” ~Ilise Benun, Marketing-Mentor.com
#3:投入后却不坚持下去
“如果你打算投入社交媒体,那你就必须维持一致的临场感,持续与粉丝互动、参与对话、成为社交的成员之一。社交媒体不是一个”做一次就搞定”的工具,它是一个你必须投入其中的活生生的存在体。” ~Jim Joseph, Cohn & Wolfe
#4:在没有弄清楚群众在哪里前就全速投入各种社交管道
“必须承认的是,我们处于一个喜爱新鲜事物的社会。但是,如果纯粹是因为新鲜而把你的鸡蛋放在最新的篮子里的话,那很可能就会失败。你必须出现在你的受众出现的地方。
著名的棒球教练Casey Stengel被问及如何赢得多次比赛时,曾经说过:“我们只是攻击对方没有人的地方”。在社交媒体的领域,这正好相反。你必须指导你的受众在哪里,然后攻击他们出没的地方。如果做到这点,你将获得全垒打,或起码一个二垒安打。” ~Peter Shankman, Shankman|Honig
#5:以为社交媒体是免费的
“有太多客户以为他们只要建立一个Facebook和Twitter专页,就可以不用在营销上花钱了。那是错的。社交媒体需要策略性的规划和专用的资源才可以看到成效。如果你只是想随便交差,那还不如不做。你必须知道你想达到甚么目的、要用哪些管道、要如何使用它们、由谁来负责操作。如果你是一个热爱Twitter的企业主,那很好;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须确定在你的团队中有这样的人。” ~Kleinberg, Traction
#6:盲目跟风使用最新的平台
“每一个新面世的平台就像是一个铃声或口哨一样。迷失在新奇好玩的事物中是很容易的事。而要比竞争对手早一步尝试新事物,并赢得客户的心和注意也的确有它的价值。但是我们似乎都有点想太多了。
微博只是社交媒体中的一种而已,就像你读懂了中国5000年历史,再去理解北京丶上海丶西安等不同城市人民就容易多。而不是说你仅仅只了解上海人,而对于西安丶北京一无所知,即使你知道的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只要你懂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就会更方便的理解北京人民。如果你理解了社交网络而不仅限于微博那么不管未来是微博还是微信还是其它,你都没有问题。
第二步,选好一个切入点钻研。
例如我们岗位分工中涉及到微博运营丶文案编辑丶活动策划和互动执行。这4类工作需要的能力不尽相同,但是每一类都可以在未来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中获得长久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微博。例如,微博运营实际上放大一点就是社会化媒体运营,通过在微博上的历练他应该具备把握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丶用户特征丶知晓其中热点和传播关键点,能够把控整个运营的环节和流程以及风险的管控。一旦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再去运营微信或者其他都没有问题,只是工具本身的区别而已。
那么其他的文案编辑也是如此,这个岗位需要掌握的是抓住社交媒体热点的能力,能够网感化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理解网民的心理和习惯,这些才是核心的能力。活动策划实际上要求的是对于互联网上设计活动的能力,需要对网民有洞察丶创新思考丶结合社交媒体属性设计属于这个平台用户的活动。要深刻掌握这个平台上用户的特点。
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新媒体社交平台对社交行为的影响及趋势研究”(湘教通:2016-283)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分析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6日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成熟,传统的人际交往正在发生改变,新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社交媒介,而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调查问卷和现阶段国民社交情况,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间的相互影响,就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进行价值取向、正确且包容多元文化的社交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规范人们的价值观培养阵地和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价值取向
(一)价值衡量的一般标准。价值观就是人们由心中发出对世界上存在万事万物的认识以及所持有的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个社会阶段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是社会行为模式。
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一个人的价值,不仅要体现在金钱或财富的创造上,也要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上;不仅要看他创造的经济效益,也要看他创造的社会效益;不仅要看他对经济的贡献,也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价值观可分为理性价值观、美的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经济性价值观、宗教性价值观等。
(二)价值取向差异分析。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影响着价值取向。主流文化价值观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受其影响的人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现实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自我实现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受其影响的人注重和谐,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
(三)新媒体对价值取向的影响。新媒体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网络成为现实的延伸、虚拟与现实并存互融、共生互补的发展趋势。新媒体不再只是处在虚拟的层面,它已经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交往关系,重构社会的话语体系、组织模式,产生出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理解认知系统,改变了人们价值意识构建的方式和强度。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社会上的各种信息,思想得到解放,随着视野的扩展,人们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身边事物,价值取向也开始发生转变,加上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人们对物欲的需求更加强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人们往往用过度的物质消费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功利主义观念渗透到精神生产当中。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交流
(一)多元文化与文化认知。随着人类社会日益复杂、信息流通发达、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多元文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特定时代下社会的巨大变化。在信息高速流通的当今社会,人们之间交流的距离日渐缩短,这就导致了移民文化的产生,某个国家或民族的新移民的到来往往会对原有存在的社会产生冲击,导致社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原有平衡被打破,经过长期的冲突和融合,新的一轮又形成,如此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多元文化也相应产生。
人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研究得出体会、感知,记录下来变成了文明,同一思维模式下,文化通常体现出民族的、地域的或特定人群的特点。认知的本质即是人们对来自外在世界的刺激做出选择、评估与组织内在的过程,文化不仅提供了解释认知的基础,而且引导人们选择与归纳认知的对象,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即是对已有文明做出选择的过程。影响文化认知的因素有很多:年龄、社会角色、价值取向、、教育、地域环境等。
(二)文化传播中的冲突与包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各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相互接触会产生相互竞争和对抗状况,这便是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价值取向冲突、政治文化冲突、冲突。文化冲突的结果,或相互吸收或融化或替代对方,随之会产生新的文化模式或类型。俞思念的《文化与宽容》一文中指出“文化的本质与源流,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宽容性,文化的宽容是文化的跃迁”,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除了冲突,还会相互包容,文化的冲突与包容是相对的,这两个过程均带来了文化的变革与新文化的产生。
(三)新媒体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新媒体社交环境下,人类社会开启了全球交往的新篇章,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冲突的范围也被扩大,无论是在空间地域上还是内容上,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交往和联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文化的冲突也开始由地方上升到全球,由个别内容扩展到文化的各个领域。新媒体环境下,文化冲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被增加,随着世界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广泛接触和交流,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特征明显地凸现出来,激发了各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对民族文化特殊性的诉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发生着猛烈的碰撞,由此引起文化上的冲突,而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冲突的发生将更具有经常性和普遍性,在强度上也更加深刻和尖锐。全球化跨越了地域和国界界限,极大地扩展了各国文化交往的空间。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交行为
(一)社交心理及行为的具体表现。健全的社交心理可归纳为平等心理、真诚心理和认同心理。平等心理的人注重自身修养、谦虚待人、尊重他人、严格要求自己、待人宽容。真诚心理的人待人真诚,不因权利地位私欲而变得虚伪和残忍。认同心理的人在社交中利用彼此相似之,从而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这类人善于消除隔阂、融和气氛。然而,人在后天受诸种社会因素影响,容易铸成畸形的社交心理,称之为“妨碍社交的不健全的社交心理”。比如骄傲嫉妒心理、自卑冷漠心理、自私自利心理等。骄傲嫉妒心理的人非常自负且心胸狭窄,看不起别人,又不许别人超过他,唯我独尊,容不得别人说个不字。自卑冷漠心理的人不追求自身价值,时时看不起自己,对周围人事态度冷漠,他们适应能力差、悲观厌世、遭受挫折不易振作。自私自利心理的特点是一切从我出发,为一己之私可以牺牲他人和集体利益,这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会采用各种欺骗手段。
(二)社交行为策略。人们在社交过程中应该时刻本着真诚、善良的心,社交活动是一种互惠,任何交往都不能只为自己不顾他人,我们要坚决摈弃社交中的极端利己主义。在社交生活中,我们应该在朋友孤独时解除他们的寂寞,失志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被误会时给予理解和同情、成功时给予认同和肯定等等。社交双方在交往时应处于同一心态,对某人某事某物有共同的认识和情感倾向,那就很容易靠拢、融洽。如果情绪相互感染,达到比较强烈的程度,就会产生共鸣。因此,要想获得良好的社交结果,一定要找到能产生“共鸣”的话题来交谈。
(三)新媒体环境下社交行为特征。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交,经过高频次的互动交流,原本关系为弱连接型(现实社交中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好友发展成为了强连接型(联络频繁关系密切)的好友。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对象具有易得性,新媒体社交平台可以通过通讯录自主选择好友的添加或者不添加,也可以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和关注点,而结成好友关系。
四、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联动模型
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进行价值取向、正确且包容多元文化的社交,应当考察新媒体环境下社交过程的知识要素,而新媒体社交平台是人们进行社交的重要渠道,价值取向与文化交流是社交过程中会涉及的两个方面,为如何正确进行社交提供重要思路。本文考虑新媒体环境对人们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以及社交行为的影响所持的基本假设是:新媒体环境直接影响人们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同时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这三者之间也在相互影响,进而影响新媒体环境。具体来说,新媒体对三者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同时,三者也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新媒体环境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社交行为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一)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对社交行为的作用机理。新媒体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对社会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以及行为方式均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使人们交往的社会媒介系统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促使人们构建新的社交环境。新媒体利用新的平台把传统大众媒体的各种类型综合起来,实现复合型且无边界的传播。由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虚拟群体的多样化以及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点,社会各方面信息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得以全方面的传播,包括正负面信息的互动性传播,人们的思想心理、价值观念也因此发生改变。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性。而价值取向是介于价值观念和行为之间的中间环节,价值取向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价值取向对社交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交思想以及社交行为本身两个方面,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体现人的社交思想,一个人价值取向是否正面决定了他在社交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是否合理,人们将自己的社交思想传递给他人,影响他人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对价值的判断,实现价值取向的传递和交流,从而形成一个以社交行为为纽带的价值取向的传递链。
(二)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交流对社交行为的影响脉络。文化交流可以通过直接沟通、间接传递信息等多种方式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比较常见的有通过传统交流方式(如面对面式的交谈沟通、报纸、电视、书本等传统媒体工具)来快速直接地进行文化交流,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文化交流通过社交平台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人的社交行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大量的亚文化影响,比较显著的便是不假思索的“快餐文化”。“快餐文化”是一种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社会、文化现象,随着新媒体与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快餐文化”更是演变成一种时尚并且冲击着传统文化。在现代快节奏社会中,“快餐文化”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快餐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也是新媒体社交与传统社交的碰撞,通俗小说与流行音乐等的风行、正统文学作品的低落,人们的社交行为变得华而不实,归根结底,新媒体社交环境下的文化交流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了其社交行为。
(三)社交行为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与文化交流分析。社交行为、价值取向与文化交流是两两相互影响的,社交行为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在社交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语言文字等沟通交流的方式将信息传达给社交的另一方,其中信息的传达就是人价值观的表达。社交行为深受文化交流的影响,文化由于受各种地域等多种非人力因素和人为因素,如人本身的个性气质等所影响,以多元化形式呈现出来,文化可以通过人可触碰的任何物体赋予其特定的含义来影响人的认知,人的社交行为很多时候是人对事物认知的一种阐述和内心价值体系的表达,从而文化多元化的特质直接影响社交行为。
五、结论
本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可通过价值衡量一般标准以及价值取向差异,分析了解新媒体环境对价值取向的影响,通过将多元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在新媒体出现前后的情况对比,得出新媒体环境对文化交流的影响,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社交心理以及行为的变化得出社交行为的特征,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新媒体环境下价值取向、文化交流与社交行为分析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总结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进行价值取向正确且包容多元文化的社交。
二、对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交媒体建立的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服务理念将为促进档案馆拓展知识服务、改变档案馆未来的服务方式和途径提供良好的契机。图1从不同角度对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一)增加档案馆访问量
将社交媒体模式导入到档案馆系统,成立档案俱乐部,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起来,这将有利于形成多维互动的用户网络体系、构建用户互动平台、增强用户的粘黏度。利用朋友间的一传十、十传百的推荐方式,档案馆网络将迅速得到延伸,这种类似树状结构的“宗谱”和朋友间的关系脉络,有助于为档案馆的用户提供信息交流和分享的新途径。因此,社交媒体平台将带动档案馆网络用户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形成档案馆庞大的用户群,有助于档案馆构建稳定、可靠、长期的人气网络。
(二)提高公民参与度
倡导对档案感兴趣的社会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参与到馆藏档案的在线著录、在线抄录以及数字扫描和上传等数字化工作流程,通过集合社会公众的知识和力量加速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进程,使公众既能充分使用社交媒体的功能,又满足了公众自由行使公民档案员的权利。
(三)提升档案馆服务力
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信息推送功能,将新的开放目录和馆藏资源及时主动地告知可能需要的用户,实现其优先享受馆藏档案资源的使用权;利用档案馆微博、电子邮件、RSS源等多种方式将档案馆动态信息、主题展览、培训讲座通知用户;利用社交媒体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设置图文并茂、形式丰富的展示平台来吸引更多的读者点击浏览开放的档案资源。
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教育培训,基于社交媒体平台支持近距离的语音通话功能,携带即时聊天工具,支持音频、视频、幻灯片,支持实验演示和操作,以上这些社交媒体的独特功能能够满足教育培训的基本需要。相比传统的实地培训学习,社交媒体在学员地域分布较广、实验操作安全性较高、教育教学组织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更具有明显优势。
(四)扩大档案馆影响力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开展的数字记忆活动,鼓励公民捐赠私人照片并通过添加标签和描述上传到网站,使更多的公众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皇后区的历史。同样,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力开展捐赠档案的行动。为了使更多的公众能查阅到档案,捐赠档案可以发展成网络捐档的模式。通过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搭建社交关系网,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该善举中来。社交媒体的最大优势所在,就是通过行动做出榜样,并通过手机这种快捷的方式和途径,迅速影响身边的人和好友圈,这比单纯的口头号召更具有动员性,因此能够增强档案的影响力,提高档案的社会地位,同时还能提高民众的积极性。
三、社交媒体在国外档案界的应用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第一天发表的政府公开备忘录中就公开呼吁“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机构应该能够驾驭新技术,将业务工作与决策上网,随时准备向公众开放。”[1]还他组建了“新媒体工作站”,负责创新技术和应用推广的研究工作。2010年起,NARA正式实施“社交媒体计划”,其目标是促进联邦档案机构的透明、开放和合作。并在其内部新设立了创新办公室、国家文件解密中心等新的机构,以促进政府档案文件解密开放。
(一)NARA的社交媒体应用工具
如图2,NARA网站社交媒体的标签云,向我们展示了各种社交媒体工具与NARA信息服务战略之间的复杂关系。从2009年微博开始到现在,13个社交平台累计开创135个社交媒体项目。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工具作简要描述。Facebook是一种社交网络工具,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档案页,其中包括照片和个人兴趣,可以进行公开或私下留言,用户还可以加入其他小组,亚特兰大、波士顿、丹佛等城市的档案馆都已开通;Blog的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以能够简易迅速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地与他人交流,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为一体著称,美国档案工作者博客(Archivist of the United States)、“胡佛黑板”(Hooverblackboard)、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博客(Narations)、全国解密中心博客(National Declassifica? tion Center)都已开通此平台;Flickr是一种图片分享工具,提供图片的存放、交友、组群、邮件等功能,能够将照片标上标签(Tag)并且以此方式浏览,国家档案馆通过“照片流”(Photo Stream)的形式共享九大照片组;You? tube是一种视频分享工具,用户可以利用该平台观看视频,上传影片,国家档案馆、乔治布什总统图书与博物馆等九大频道都已开通。[3]NARA正是利用这些工具来创建和实现与公众的交流。
(二)NARA的社交媒体应用效果
NARA与社交媒体的有效结合,扩大了档案文化在美国公众之间的社会影响力,是收集公民对档案工作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NARA在社交媒体战略实施后,就进行了严格的效果监管,由专门人员统计分析,定期公布调查结果,收集反馈信息,通过对用户的信息需求、采用社交媒体的工具类型以及用户类型、特点的分析,有利于档案馆以用户为中心开展服务,落实到各个细节,使社交媒体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
作者依据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NARA网站的社交媒体应用数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这半年中社交媒体工具的月浏览人数制作成图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每种应用的浏览数量不等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尤以Facebook和Flickr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和图片形式传播的档案信息受欢迎程度更高。
(三)NARA中社交媒体应用的基本经验
一是充分挖掘公民力量。2011年NARA在其官网上正式开通“公民档案保管员”模块。任何人都可以给网站上的资料和图片添加标签和注释说明,以方便搜索和索引,公众还可以对某一历史事件上传资料、图片、拟写文章。由于“公民档案保管员”模块的设立,在网上填写“注释说明”功能开通后仅两周,就为一千多页的手稿档案添加了注释和标签。甚至对于非英语语种的档案,公民不仅为其添加了注释而且还标注了翻译。
二是借助“维基”专业技术。2011年5月,NARA首开先河,开创“维基”项目。截止到2012年8月,总计有九万余份数字档案的复制件上传到维基百科共享。据不完全统计,“维基”将一张图片上传至维基主页时,其访问量在8小时之内就可以达到400万次。该数字无疑是惊人的,这种速度足见维基百科强大的传播力量。
三是利用社交媒体与各部门协同进行交流合作。除了我们熟知的即时通讯、视频、交友等网站外, NARA还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手机服务网站“Four? square”等社会网络运行商签订了相关协议,在该社会网络中建立美国档案网相关栏目的站点。例如,NARA已经在Facebook网站上建立了18个网页群落,其中包括:“历史上的今天”、“联邦登记”、“美国国家档案保存”等。利用人气社交媒体改善沟通合作和创作团队,利用自身优势和社交媒体的人气优势进行互补,这是NARA的战略技术。
四是充分发挥国家档案馆的领跑作用。如何巧妙地运用社交媒体,成为NARA的关键任务之一。作为负责管理白宫文件和其他联邦机构并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NARA必须身先士卒,先行使用这些技术。在NARA之中,许多工作人员都率先使用社交媒体,通过创建博客或Twitter(微博)与用户交流互动。此外,总统图书馆也都运用社交媒体圈,此种尝试绝不是轻率的技术使用,而是代表着未来的趋势。更重要的是,通过融合社交媒体,也为改善外界公众对档案馆的认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馆中应用的现状
2013年10月5日,笔者在Alexa上查询的结果显示,国家档案局网站是我国档案网站中排名第一的网站,全球综合排名为609,978位,而NARA的综合排名为:13,686。[5]同为档案信息网站,差距之大一目了然。当然,这里有经济、历史等原因,但是信息服务的欠缺是造成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通过访问国家档案局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综合档案馆网站,笔者对运用社交媒体的情况进行了粗略的统计,见表2:
档案网站大多只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查询和开放,却忽视了用户与档案馆之间的交流互动。相比NARA的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我国档案馆在这方面显得较为贫乏,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国家档案局尚未使用社交媒体,而NARA的使用量超过20种,二者相差甚远。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网站调查与测评项目组的调查显示,我国省级档案馆网站的网上交互指标平均得分率仅为42.75%,其中最能体现交互功能的网上业务咨询、网上论坛得分普遍偏低,分别为0.21和0.23[6]。
我国档案网站应用现状的主要特点为:交互功能种类单一,缺乏个性化服务和活力。在国内许多领域,即时通讯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综合性档案馆网站中仍未推广使用。档案馆网站交互功能的种类单一,有的档案馆网站除了电话、地址和邮箱外,没有提供任何其他的交流方式。大部分只有“网上问答”、“网上咨询”、“留言”模块,有的虽然设置了即时咨询栏目,但是回复速度慢,难以满足访问者的及时需求。综上所述,我国档案网站的社交媒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建设粗糙、功能不配套、内容单一、形式以文本和图片为主、可利用率低、更新反馈慢、网站的管理人员不足、重展览轻服务现象严重、缺乏对档案利用的深化和改革以及用户与档案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难深入。
虽然中美国情不同、档情不同,但是两国档案馆具有类似的性质和功能,信息化发展趋势对两国档案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同样的更高要求。因此,NARA应用社交媒体工具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档案馆的宣传推广、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公民信息素质的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推广为社交媒体技术在档案馆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国内许多档案学者的个人博客,如“兰台家园”、“中国档案学研究”、“兰台天地”,以及“档案界网站”和“档案知网”等档案网站的社交媒体平台的成功建设也为我国档案馆引入社交媒体工具提供了经验。
五、社交媒体在我国档案馆中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宏观战略
宏观战略上,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推出战略,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作为现有网络手段的延伸。将社交媒体看作是档案馆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渠道来补充消息。但应避免社交媒体过多地被用于档案馆新闻稿件的和档案馆负责人的活动报道,避免留言板无专人管理而造成社会公众正常的评论受到阻碍等。
第二步是亲民战略,档案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开展一定程度的互动把受众吸引到档案信息全面的档案馆门户网站来。
第三步是细化战略,档案馆应该运用社交媒体对用户进行分类,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社交媒体策略的逐步实施,档案馆相关负责人应该清楚是哪些用户在关注他们并运用社交媒体工具向其他用户传递信息;各种类型的社交媒体在讨论哪些内容;这些讨论与档案馆的哪些部门、服务有关。不能将社交媒体仅仅看作是信息的工具,更多的应将社交媒体看作是一种战略性的分享信息和创造知识的工具。
(二)微观策略
一是提高思想重视。由于奥巴马政府对社交媒体的应用,NARA迅速做出反应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在社交媒体应用上NARA始终处于领跑地位。而我国在档案馆社交媒体利用方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领导应尽早意识到社交媒体是开展档案信息宣传和服务、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
二是创新服务理念。在服务方式上,实体档案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是被动的,而利用社交媒体的档案馆可以实现主动式的参考咨询服务;在服务内容上,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不仅可以提供本馆档案的查询目录,还要能够解答访问用户关于社交媒体工具和界面的使用以及操作上的疑问;在服务途径上,借助社交媒体的网络平台使得参考咨询服务更加丰富、多样化,甚至可以通过与好友的聊天获得及时帮助。笔者认为在档案馆网站的版面设计上,充分认识到手机是比电脑更具有优势的社交媒体实现工具,作为展示档案馆信息资源平台的核心组件,将多种功能进行结合,如“信息讨论+交友社区”,“档案馆业务服务+搜索相关的综合”,“即时通讯+手机信息交互”。
三是建立制度规范。目前我国档案网站所提供的社交媒体服务并无一个明确、详细的制度规范,至少在笔者查找的大量资料中,很少有机构公开自己的社交媒体政策或制度规范。这样不仅会造成管理权责的混乱,还会导致管理成本的上升。
四是重视全员投入。在整个社交媒体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社交媒体创建工作组,主要负责讨论档案馆web2.0技术的应用和社交媒体平台的设计,但是不能把使用社交媒体和内容编排的责任都压在信息技术人员的肩上,相反,要让社交媒体策略在组织内广为人知,在内部员工中积极寻找对社交媒体感兴趣的人员,并从一开始就将他们吸收进来。
第一,不能独撑品牌塑造,只是一个借助和辅助手段。
实际上,社交媒体营销是企业把权力赋予了消费者。消费者的在线交谈对于一个企业的品牌资产起着重要影响,无论是以正面还是负面的方式。但是如果有坏消息发生,情况就会很危险。总体而言,社交媒体营销存在以下缺点:
不易控,博客、微博、视频网站、Twitter,Myspace、SNS等工具最有价值的在于互动性,体现在影响力和口碑价值。既然互动就有两面性,正面、积极的互动能够提升品牌价值,但负面、消极的互动只能令品牌价值贬值。如何引导好积极的互动、控制好消极的互动是社交媒体营销永恒的话题,一般企业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就连知名企业也难免会有失误。王石因在汶川大地震时期博客里关于捐款的一番言论令其遭到媒体和网民的口诛笔伐,个人和万科品牌形象也跌至谷底。
难检测,任何的广告或者公关投放都是需要有一个结果数据提供给客户的,但是通过社交媒体影响提供的数据,往往只能是转载量、评论量、搜索量,但其质量如何?效果如何?美誉度如何?都是难以监测和定论的。
易做假,淘宝上买微博的粉丝只要5毛钱,雇水军发帖一个也不过1-2块而已。社交媒体营销的刷点击、顶贴的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即便是客户在看数据的时候也要不自觉的打些折扣。也就是说社交媒体营销的真实性和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因此,以上弊端的存在决定了企业不能将社交媒体作为品牌塑造的唯一渠道,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可以支撑起企业品牌塑造的渠道,只是一个借助和辅助手段。
第二,网络营销活动,简单易参与是王道。
在设计网络营销活动时,理念、内容和传播都必须是具有创造性,而且要简单易参与。而设计一个好的活动就需要对你的业务目标和目标受众行为事先有一个仔细的分析。而信息的传达方式必须具有简单、效率和有趣。VeeVVodka公司,他们办公室里面有许多剩余的帆布手提包,那怎么处理这些东西呢?他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们给每个包标上价格,用户要想获得这些包,需要在这个企业的Facebook上上传自己喝VeeV伏特加的照片,很快这些剩余的帆布手提包就赠送光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也增加了,成本呢?VeeV的办公室就显得更加宽阔了。
第三,品牌诉求越聚焦越强大。
品牌诉求越聚焦越能吸引“注意力”,实现眼球经济。树立一个高尚的目的来建立品牌资产,表达品牌诉求,品牌营销的效果才越好。讲讲TOMS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吧。他们有一个活动,就是每卖出一双鞋子,就给第三世界的孩子提供一双免费的鞋。而为了最大化自己的贡献,TOMS倡议消费者,如果他们买了双TOMS的鞋,请他们立即在FACEBOOK上传照片。当然TOMS的这一战略成功了。比如如果我在网上买了TOMS的鞋子,我不仅仅要告诉我的朋友我因此而做了件好事,我还会让我的朋友也去买,从而能为第三世界的孩子提供一双鞋子。
第四,内容为本,创意为先。
无论现今传播的内容是多么广泛、传播是多么便捷以及传播的形式(视频还是文字,图片还是游戏等)是多么多种多样,但内容的复制与传播的耗点终究还要回到内容本身。
从这点出发,我们发现,内容创造也许不在于内容制作上有多么的强大,而在于是否能够产生一个足够的创意点,也就是今天所形容的,草根时代的网络,一本正经的宣传自己的品牌已经是不能切合网民特点,往往出现方式是以恶搞,或者带有明显中国网民特点的形式出现。我们看到了“贾君鹏”事件背后,其实是整个网络营销团队在背后操作,也是魔兽世界游戏的最为得力的一次网络营销。背后隐藏着整套的中国版网络营销教程,从造势,点火,到传播,甚至延续到了线下,有了“你妈妈叫你回去充值动感地带”这样的延续方式出现。
第五,内容互动与真实。
一、新型媒介形态正基于IT新技术层出不穷
当互联网技术以“呼吸都觉得缓慢”的速度更新时,媒介也搭载新技术的高速列车,不断呈现出全新的样式。当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风头正劲,新的媒介应用也以更细分化的视角,融合多种感观体验全新出现。这些新的媒体应用发源地多为美国,并正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包括以Delicious(中文版为“美味书签”)为代表的信息收藏类、以Evernote(中文版为“印象笔记”)为代表的信息记录类、以Flipboard为代表的社交杂志类、以Foursquare为代表的地理位置服务类和以Pinterest为代表的图片集纳类等。
Delicious此前为雅虎旗下业务,2011年由Youtube 联合创始人 Chad Hurley及陈士骏收购,并重新。它的中文版“美味书签”口号为“互联网的精选辑”,用户可以通过标签分类,来收藏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网页、网站等,并通过再编辑将收藏变为方便阅读的集纳。用户可以回看浏览,并与好友分享。在互联网信息总量爆炸式增长时,每个人的信息接收能力却变化不大。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准确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变得比信息本身更为重要。Delicious提供的收藏功能,日后会成为个人寻找感兴趣内容的搜索引擎,变成“个人的知识管理工具”,这是此款应用迅速被接受的主要原因。
相比Delicious的收藏,Evernote是一款笔记应用,其中文版“印象笔记”的口号是“记录点点滴滴”,意在专注记录用户在网站和生活中看到的有价值的、新奇的东西,同时对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和保存。相对于互联网时代的迅捷与遗忘,Evernote借用美国谚语“大象永远不会忘记”,来表明成为个人生活记忆帮手的功能。用户可以创建文本和手写笔记,拍摄图片,录音,剪辑网页文章,这些操作可以在任何电脑、手机和平板上使用,并随时搜索,资料共享。
与上述两种应用不同,Flipboard在样式上更接近传统的大众媒介,它以电子杂志的样式来呈现集纳的其他媒介。它的内容基础是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将自己喜爱的任何内容,包括人物、话题、标签、博客、网站,以精美的杂志布局存储、更新和呈现。Flipboard的口号是“你的随身社交杂志”。这款媒介应用使用了创新的触摸技术,包括翻页的连续性,使用户的体验更为生动有趣。
美国社交定位网站Foursquare是一家基于LBS(Location Based System,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系统)的应用服务,用户界面主要针对手机而设计,它鼓励手机用户同他人分享自己当前所在地理位置等信息。利用Foursquare服务,用户可“检入”全球任何城市的一家饭店、好友家庭居住地或一家商店等,同时获得该地点附近的其他信息。用户检入后可以获得虚拟勋章、点数或头衔奖励。这个地理资讯服务的火红,背后是众所周知的社交关系和游戏元素。Foursquare因此定位自己50%是地理信息记录的工具,30%是社交分享的工具,20%是游戏工具。
美国热门图片分享社区Pinterest偏重于图像。Pin(图钉)+Interest(兴趣),就是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图钉钉在钉板(PinBoard)上,页面底端自动加载无需翻页功能,让用户不断发现新图片。这个媒介应用为用户提供在线收藏和分享视觉艺术图片的服务,目前已进入全球最热门社交网站前十名。与之有些相似的还有Flickr、Instgram等。
二、新型媒介应用的特点
基于IT新技术的媒介应用由于更为人性化并增加了更多感观体验,而为互联网用户所喜爱。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正占据近三分之一市场时,如何让在工作和归家间隙的人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想看的内容,不仅成为新媒体的市场空间,也成为最新的发展趋势。
1.愉悦地搜索、整理信息
互联网具有无限连接、信息海量、开放等优势,同时还具有无中心、不确定性、跨界等特点。在信息大爆炸时代,Twitter每天发贴350万条,新浪微博每天会上线1亿条微博,而整个互联网上充斥的信息总量已无法计量。此时,信息本身似乎变得并不重要,重要是如何寻找到有价值和需要的信息。这一问题成就了谷歌和百度,当互联网的视频、微博、社交网站都在赢利问题上举步维艰时,这两家公司早已赚钱不是问题,其中百度的年收入高达数十亿元。
新入主者在搜索霸主之下,于细分市场寻找新的商机。前文几种媒介应用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对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归纳、整理和储存,只是各项应用的重点不同。但无论哪家,都以“有意思”的搜索、集纳的使用体验,吸引了不少用户。目前,Flipboard的全球用户突破2000万,每月“Flip”30亿次。这个单词的本意是指手指轻划而过,用在这款应用则是指翻页的动作。[1]Foursquare到今年4月,用户数为2000万,签到信息超过20亿条。Evernote用户数在今年10月达到3400万,其中付费用户占4%。以中国的庞大人口看,这些数字似乎不高,但这几大网站有一半为美国本土之外的全球用户,就显得殊为不易。
2.基于社交关系的应用
上述几种媒介应用的另一个共同特点,即社交关系是应用的基本后台。Delicious的应用简化了用户分享和保存网页,同时将这些收藏与好友共享。Evernote在注重个人信息存储与保密的同时,专门设有“人脉”板块,管理用户的人际关系。Flipboard本身就是针对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上的内容进行整合,进入中国后,新增支持“新浪微博”与“人人网”功能。Foursquare除了表明自己在哪,由此获得勋章或优惠券之外,还告诉朋友“我在干什么”。Pinterest2010年才上线运营,现在已是美国第三大社交网站,你和好友之间可以将好的图片互相“pin”(图钉)和分享。创业团队将Pinterest描述为“新浪微博+豆瓣+大众点评”的混合。
早期互联网应用更多是散兵游勇,个人在互联网的大海中摸索,线上与线下基本是陌生的人际关系,接触信息也有真有假。因此,当Facebook和twitter出现时,虚拟的网络关系立即变为现实的亲切感和真实感,新型媒介应用也在这种相对可靠的现实人际关系中得到扩张。线上与线下的人际关系会彼此转化,并获得相对宽松的交往环境。在人际交往80%都属于非接触往中,新型媒介应用无疑提供了更便利和更现实的交往途径,同时也是投资者可行的商业模式。
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是主要呈现终端
Evernote的CEO Phil Libin今年公布了Evernote的一些重要数据:用户数量增长至3400万,其中新用户中有75%来自移动客户端,25%来自桌面客户端。移动用户对Evernote的增长贡献不少。[2]Flipboard的创办伊始也起源行途中的杂志翻阅,针对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应用,专门设计了九宫格式的布局,右侧的翻页按钮,封面故事等,使用起来更为愉悦和便利。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预测,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6.86亿部,占全球手机出货量总数的38.4%,其中中国大约有1.82亿部。[3]另外,基于全球对苹果iPad及亚马逊平板电脑Kindle Fire等产品的需求明显升温,2012年平板出货1.06亿台,同比增长54%。[4]这些数据都显示,未来互联网的最新发展热点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很多新型互联网技术和媒介应用,都会建立在这两个平台之上。
4.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广泛应用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时无刻不产生和上传着数据。与庞大数据同时出现的是数据的分析、存储和使用问题。这也就是云技术和大数据的出现及应用环境。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由最初的一种计算技术,演变为将庞大数据经过系统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结果回传给用户的商业应用。这项技术实践于新型媒介应用中,可使用户随时调取之前上传的数据,而无需存储问题。Evernote作为记录类应用,数据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其云笔记功能尤为突出,用户上传数据会永久保存,没有存储限制。Pinterest等也是基于云技术的移动应用典范。数据显示,与2009年相比,2014年基于云技术的移动应用将会增加90%。而现在的应用之所以将目光对准云技术,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原因:可以通过多个设备访问数据,成本更低,可加快业务进展速度。
早期提到大数据,通常是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现在这个概念已变为一种商业模式,即通过收集、整理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挖掘,获得有价值的用户信息,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企业销售率,增加利润。[5]可以想见,以上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无疑会在UGC的大潮中获得大数据的空间和广阔的商业前景。
三、新型媒介应用对传统媒体发展的启示
一面是新媒介应用的层出不穷,一面是传统媒体收益的持续走低,后者尤其在今年上半年表现明显。此时新媒介应用给传统媒体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发展之路。
Delicious所在的AVOS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江宏认为,传统媒体的优势,是专业的制度和流程、媒体的责任感和持续稳定地输出高质量的内容。互联网的优势则在强大渠道,掌握用户信息,依靠技术规模化解决问题。因此,传统媒体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开放和拥抱互联网,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提高自身价值,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同时对内容输出有所控制。目前,全球互联网已形成了六大生态系统(谷苹、微软、索尼、亚马逊和脸谱)和3大平台(微软、苹果、谷歌)。如何与其合作并获得发展是眼下最为紧要的课题。
从现实看,传统媒体目前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无力,原创内容无法得到支持,并由此带来传统媒体的生存困境。在西方国家,很少会出现网易、新浪这样大型的新闻门户网站,因为各家媒体不会无偿或以极低的价格将自己的产品交给第三方使用。但传统媒体也不必完全置疑自己的存在,特别是传统纸媒在中国仍有扩张空间的时期,仍应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实现新技术支撑下的电子化与网络化。在技术驱动的年代,麦克卢汉的“媒体即信息”展现无疑,技术不仅是技术而变成核心竞争力。或许我们应该学习《纽约时报》,在关键应用技术上不是购买而是自行研发,以获得IT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社交媒体扩展用户,是传统媒体应向新媒体学习的另一重要方面。目前传统纸媒与新媒体也有合作,但通常面临如何实现内容与品牌同步拓展的困惑,即新媒体使用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但传统媒体的品牌宣传似乎并未得以实现,同时新媒体在用户精准推送上的资源与数据优势,似乎也难以与传统媒体分享。因此,传统媒体要考虑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对用户群的精确了解与选择,并推送自己的内容。这些互联网新技术包括AL(augmented reality,虚拟增强现实技术)、LBS、QR技术(二维码的一种, “Quick Response” 的缩写,即快速反应)、HTML5等。据悉,德国的《柏林先锋报》因在报纸上嵌入芯片,成为“全球首份虚拟增强现实报纸”。国内一些报纸也已经采用了二维码技术,以实现平面新闻的多媒体呈现。
在大家认为互联网是个遗忘的时代时,传统媒体的记忆功能其实变成了优点。在前文几种新媒介应用中,帮助用户存储记忆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财新网总编辑张继伟认为,互联网时代的竞争策略,是专业媒体要成为“舆论平台”,不仅要报道事件,还要推进事件发展,通过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改变事件进程。在回顾与展望事件时,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就是为高速运转的时代存储信息,形成数据库,提供有独到见地的分析。
注释:
【中图分类号】F713.3【文献标识码】A
媒介平台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媒体的宣传和推广,在网络媒介尚不发达时,传统的营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进行广告宣传来完成的,营销的范围比较狭窄。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媒体行业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当前,媒体的形式越来越多,新媒体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媒体传播渠道,由于自主性较强、交互性强,使得新媒体在很多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酒店的营销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也意识到各种社交媒体发挥的重要作用,将各种社交媒体当做酒店营销管理的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交媒体的营销其实是一个品牌形象推广的过程,是让消费者对酒店品牌产生深刻印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交媒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不动声色地进行良好的宣传,而且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可以产生更加良好的宣传效果。
一、社交媒体与酒店营销管理的关系
信息时代背景下,媒体应该要具备社交化的属性,才能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搭建一个平台,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社交媒体应运而生,这是人们对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一种需求的反映,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要对社交媒体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当前很多传统的媒体都加入了很多社交化元素,也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社交媒体,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酒店的营销渠道得到了拓展,传统的平面广告营销和电视广告营销的范围有一定限制。新媒体营销成为酒店营销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新媒体营销是一种重要的营销行为,新媒体平台中的广告要求简洁、生动、便于记忆,在各种广告中,那种最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广告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能够即不引起人们的反感,又不露痕迹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就体现出了广告的魅力所在。将社交媒体当做一种营销工具,正好是借助了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而且社交媒体中的各种广告文案显得更加有趣和生动。比如,当前一些关注人数较多的公众账号,的一些酒店广告往往是一种隐性营销,在文案中巧妙地结合酒店的服务特色,毫不费力地向用户推送了相关的消息,使得用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产品信息,而且不会产生反感。加上当前社交媒体的使用人数较多,因此用户的转发,又为酒店的营销延伸了渠道。社交媒体营销的传播方式不是传统的媒体传播模式,是一种网状性质的传播,可以借助用户实现良好的营销效果,从而使得各种产品的营销范围可以得到有效的拓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社交媒体在酒店营销过程中发挥的不外乎就是传播载体的功能,是提升酒店的品牌形象以及品牌价值的一个重要过程,比如利用社交媒体,结合具有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名人或者事件,吸引媒体、消费者以及社会团体的眼球,以提高酒店的知名度,或者通过对酒店的一些活动的报道,加深大众对酒店的印象,帮助酒店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终促进酒店市场营销水平不断提升。社交媒体促使酒店的营销方式发生变革,使得酒店的营销模式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但是也为酒店营销带来了很多的挑战。比如,在传统的营销过程中,酒店主要会通过一些平面广告进行宣传,有的甚至会采用实际体验的方式,让消费者对酒店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服务有所了解。但是在社交媒体的营销模式中,由于社交媒体依赖的是互联网这个虚拟环境,所以人们对酒店营销的产品往往存在一些担忧,认为社交媒体营销中的各种信息很有可能存在虚假性,有的人认为社交媒体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有的人则认为社交媒体的发展易造成很大的信任危机,正是由于这种意识,所以导致社交媒体营销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社交媒体在酒店营销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加强对消费者需求的调研。社交媒体营销与传统的营销相比,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其目的也是为了推广酒店的形象以及品牌,因此市场仍旧是决定营销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交媒体营销的过程中,究竟要采用哪种方式进行营销,要与哪些活动进行结合,是否需要找明星进行代言、找哪个明星代言,都与市场需求有关。因此在进行社交媒体营销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市场调研。酒店提供的是服务,现代化的酒店企业也不再是单纯地为消费者提供休息住宿的地方,而是将服务多样化,比如承接会议、展会举办等,这些都是当前一些大型酒店企业的业务类型。酒店在转型发展的时候,必须做好市场调研,从而才能对自己的服务进行完善,才能找到自己的品牌建立的侧重点,从而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推广。前期的市场调研对于酒店的营销水平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市场调研的时候,社交媒体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酒店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从而对消费者的需求有更加详细的了解,从而在酒店的各项业务的设置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调整,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社交媒体营销的突破点。社交媒体参与酒店的营销管理,对应的是互联网经济。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经济的产生以及发展都是离不开网络的,酒店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营销,其经营和营销都必须要网络作为保证,因此网络成为社交媒体营销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社交媒体中加强对酒店品牌的推广,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要做好酒店形象与社交媒体的内容的有效结合,比如当前微信中有一些受欢迎的公众号,通过精心的文案策划,使得文案中根本体现不出来广告嫌疑,而且很多用户对文案人员的写作风格、策划风格十分喜欢,也并不反感在公众号中进行广告宣传,反而很乐意观看这些广告文案,从而实现了良好的社交媒体营销。那么如何实现社交媒体的内容与酒店品牌形象的结合,就成为酒店营销管理过程中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营销人员应该要有敏感的营销意识,比如可以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找到事件的突破点,从中挖掘出与酒店有关的内容,从而巧妙地植入广告。对于借助社交媒体和事件进行营销的手段,需要营销人员转变其观念,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各种事件营销的立足点首先应该是公众的诉求,其次才是利益。事件营销就是一种借势借力的营销手段,对于各种事件要抓住时机,并且也要结合受众的心理特点,切记不能将利益摆在首位,要将热点事件借用得及时,而且在整个事件的传播的过程中要倡导一种正能量,不要歪曲现实,也不要产生负面的舆论,在这些热点事件中可以使得酒店的品牌形象被广大消费者认知,并且加深对酒店的印象,达到营销的目的。此外,在借助各种热门事件进行营销的时候,应该把握社交媒体营销的禁忌。无论是哪种营销,都应该坚持一种道德操守,在营销的时候把握好各种社交事件的道德底线,坚持基本的人文关怀,从小的细节上体现出酒店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得大众对酒店的责任意识有所了解,能够建立起对酒店的信任,从而提高酒店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打造专业营销团队。
在社交媒体的营销过程中,互动是一个基本的准则,社交媒体本身就是一个交互平台,酒店应该借助社交媒体做好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从而使得酒店的品牌形象能够不断提升。对此,酒店应该打造一个专业化的营销团队,比如某品牌酒店在营销的时候设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运营社交平台,将酒店的各种情况、服务等及时地传送给消费者,而且这个酒店还在一些主流的社交平台上开设了自己的账户,投入了足够的资源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流,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对自己的服务进行改进,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该酒店还将市场拓展到国外,借助一些国际化的社交平台,对酒店进行推广,在很多国际社交软件中开设账户,使得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有机会了解到该酒店品牌,成功做好了酒店品牌从国内走向国外的这一步。酒店的社交媒体营销除了要能够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及时互动之外,还应该对社交媒体中的内容进行精心策划,酒店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成功营销与其团队的优秀文案功底是分不开的。比如某酒店的社交平台的内容策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户生成内容,二是在线上和线下渠道提供引人入胜的体验。消费者可以在酒店不定期举办的各种活动中进行互动,比如酒店在某个时间举行了婚礼筹划专题策划,开设专门的社交媒体账户,向消费者推送了一些在酒店举行的婚礼的新人分享的故事,利用这些温馨的故事充实了社交媒体的内容,使得社交媒体中的营销显得更加自然,消费者也能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酒店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