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开发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8 16:27: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子产品开发,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电子产品开发

篇1

1《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背景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面向电子制造业、电子服务业、电子开发业等行业领域,其对应的产业链和主要岗位分析如图1所示。在高职教育中,《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面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其对应的岗位有工艺工程师、产线作业员、材料工程师等。课程的作用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技能和能力,即,①电子产品制作工艺的相关知识;②常用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工具、装配准备工艺、焊接技术与工艺、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整机设计与装配工艺、调试工艺等;③基本职业道德和素质。

2《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

2.1《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开发步骤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内容与实施与电子信息类产业发展联系紧密,因此,课程开发主要围绕新技术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实际的岗位需求来进行,分为以下五个步骤。①深入电子信息类企业调研,收集相关的信息;②分析本课程面对的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③提取与《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的培养目标信息;④设置本课程相关的工作任务;⑤依据工作任务,分析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单元。

2.2《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实践性分析

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如图2所示。

2.3《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的职业性分析

本课程内容以职业标准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需要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和设计参照企业调研中收集到的实际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基本信息,并且综合考量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中与本课程相关的要求。

3《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分析

3.1《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选择

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守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电子产品制作实际岗位的需求,选取了以下的学习内容,如表1所示。

3.2《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整合课程内容,达到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然后,根据学生能力形成的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优化课程内容。最后,结合校内外实训室优化课程内容,如表2所示。

篇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62-03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风起云涌,方兴未艾。高校普遍以此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即以大创视角看问题,并不断选择、利用和创造新形式,实现课程体系向大创转型。笔者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从2015年开始进行的“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建设,就是其中一例。“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指的是以“电子产品开发”课程为主,“电子产品制作实践”“PCB板图设计及制作实践”“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3门课程为辅,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以下称一主三辅),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功能。下面具体加以介绍。

1 根据

1.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高技术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目前该产业在用人需求上形成反差:能力不强的人不需要,有能力的人招不进来。这既反映出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滞后,又向它提出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该把满足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自己的本职任务和首要目的,课程改革应为突破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其最主要、明显的特征就是会进行电子产品开发。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

1.2 国务院的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第二章(主要任务和措施)第三节(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要求,“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1]这是我们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的法律依据之一。

1.3 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手段和评价的基本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策略的基本凭借,是“融合”工作的基本依托。同时,课程又是社会进步的反映与促进,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中介。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一直在不断进行之中,只是内容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罢了。

过去,我们的有关课程或缺少东西,或分散无序,学生学习后,不得要领,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不大,教师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在,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将课程体系向大创转型,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为其做法之一。

1.4 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广大师生员工迫切希望搞好创新创业教育,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献力,为本校振兴出力,为自身发展助力。特别是学生,连续多年的“就业难”使他们倍感压力,非常希望成为创新创业人才。以课程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成为他们的由衷的愿望之一。

2 条件

2.1 学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前面讲过,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首先包括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他们既然要求你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也必然会大力支持,进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可以说,领导一重视,问题就解决。各有关部门的情况,也是如此。

2.1 有关课程的教学经验

(1)直接经验。我们在组建“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之前,一主三辅4门课程都讲过,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由此产生的真知,既是以往教师认识的结晶,又为他们应对新形势增添把握。

(2)间接经验。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开阔我们的视野,广泛地占有材料,我们还必须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为此,我们从网上下载许多资料,并到兄弟单位实地取经。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消化和再创造,突破了生命、精力、实践条件等限制、提高了教学效率。

(3)学生的支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希望自己成为创新创业人才,怎能不支持“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建设呢!如果教师讲授得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3 内容

3.1 方法

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是系统思维的运用,是在教育目标的召唤下,把相关专业课程组建成一个系统并加以对待。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的要求,做到向大创转型。

仅有一门专业课是不成系统的,几门课程俱备就成系统了么?也不尽然。机械凑合、无序运行也不行。比如说,一主三辅4门课程都有了,但不分先后,随便安排,也不能称为系统,效果也不会很好。例如,先学“电子产品开发”,再去学“PCB板图设计及制作实践”,该打的基础没有打,使“电子产品开发”课成为“夹生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会得到提高。因此,必须把它们加以整合,组建成一个系统(课程群)。

这个系统,从结构上看,是各M成要素联系而成的整体;从功能上看,“系统整体具有一种新的东西、新的质。它是各个要素分别存在时所没有的,也是构成系统的全部要素机械凑合起来所形成不了的”。[2]它不是靠各要素单打独斗,而是用集体的力量实现教育目标。如果要素联系得当,必收1+1>2之效。

3.1.1 结构与功能

(1)结构:首先,做到要素充足完好。要素充足:根据这个原理,学校增设了“电子产品制作实践”课程,为学生对电工电子焊接工艺等技能的掌握创造条件。这样,要素共有“电子产品制作实践”“PCB板图设计及制作实践”“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和“电子产品开发”4门课程。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后,知识更加全面,基础更加牢固,能力更加提高。这种组合,优点在对比中体现,详见表1。

其次,使要素联系方式合理,形成合力。主要是要素的时间安排,即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循序渐进,直奔主题:第1学期,学习“电子产品制作实践”,解决入门与兴趣问题,奠定了今后课程学习与实践的基础;第4学期,学习“PCB板图设计及制作实践”解决工具问题,为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提供帮助;第5学期,学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学会软件设计仿真与调试,解决控制问题,具备了驾驭电子产品设计的能力;第6学期,学习“电子产品开发”,解决“综合”问题,直接设计出电子产品,完成创新创业人才形成的最后冲刺。

(2)功能:通过“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的建设并向大创转型,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设计的能力,在动口、动脑、动笔、动手中,闪现创新的火花;引导学生将成果目标化、作品化、市场化,完成创业的预演。一句话,实现了既定的教育目标,在出成果的同时出人才。

3.1.2 整体性和层次性

(1)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课程体系整体上向大创转型,各要素也必须协同跟进,步调一致,不可有动有静,文齐武不齐。

(2)从部分之间的关系看,各要素的排列像国务院文件要求的那样“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不可排列无序,本末倒置。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顾名思义,是讲如何设计电子产品的,学好了便可进行电子产品开发及相关工作,可以说是本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形成的最后一关。但万丈高楼平地起,必须在学好其他课程后,才能涉足于此。

3.2 步E

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从步骤上看,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3步,是系统开放性的具体体现。

第一步:事前,做好计划安排,为课程群建设做好准备。特别要注意将课程安排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使“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建设,一开始便有了合法性和可行性。这时,还要做好诸如教材选定等其他准备工作。

第二步:事中,即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复习、考试等教学环节的运行。在其中,备课和讲课、批改作业是主要环节,所以予以重点研究。

(1)备课,就是写好教案讲稿,搞好教学设计。教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计划,是在一系列充分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只有在教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恰当地确定要求,灵活地选择教法,认真地备课,熟悉教案,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案不仅要指明教什么,教给谁,还要指出为什么教和怎样教,而课文里是没有的。教案能起备忘录的作用,它可以作为检查教学的依据,也可以为总结经验提供材料[3]。

①在“备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抓住关键。同时,对教材进行扬弃和加工创造。即便是自己编写的教材,也是如此。电子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应用各行各业,备教材时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贴学生的实际,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纳入教学案例之中,让学生感到先进、真实、生动、有用,更加愿意学习,更加喜欢设计。备课时,还要注意课程群的完整性,相关性,互相照应,协调一致。并且,课程之间的主辅关系,也不是绝对的,上一个矛盾解决之后,下一个就为主了。

②在“备学生”上做文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我们的学生缺点是自由散漫,习惯不好,不善自学,但优点是独立性强,思想活跃,爱好动手。那就得对症下药,扬长避短,多在实践类课上精心安排。

③在“备教法”上显特色,将在“讲课”中详谈。

(2)讲课。

①不拘一格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哪一种或哪几种管用,就用哪一种或哪几种。

②时刻用创新创业教育的观点审视一切,将学科竞赛、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载体,融入创新创业的要求。

③做好课件,不断更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④多让学生自己提出选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看其有创意后辅导他们解决问题。

⑤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搞好实践教学。结合投影仪、机房、实验室等,采取创设教学情境和让学生动口、动脑、动笔、动手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将创造性的选题变为现实,把独立性强、思想活跃、爱好动手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3)及时批改作业,重视反馈。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及时收、及时批、及时讲,保护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要根据作业暴露的信息,及时调整下一步工作。

第三步:事后,总结经验,做出评价。总结经验,使经验上升为理论,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正确的得以坚持,错误的不致重犯,收事半功倍之效;做出评价,以教育目标为准绳,以教学效果为依据,衡量“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的建设与教育目标的差距。与目标相符的,制定下一步打算。有距离的,找出原因,制定解决办法。问题解决之后,才能进入下一步。

4 效果

学生在经过课程群的学习后,创新创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见表2)

教学效果典型例证是,所设计制作的“多功能仰卧起坐计数器”“开水速冷机”“智能药盒”等,先后获批实用新型专利。毕业生持此求职,障碍较少,也能将其成果与所在单位的技术融合,实现转化。

5 结语

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属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还不是全部质变,而后者恰恰是我们所追求的。因此,应该在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拿出更为有力的措施,如巩固“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条件具备后再建立几个课程群,最后使整个专业课程都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型。

参考文献

篇3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现有的认知体系为基础,以培养具备技术指导、研发助理所具备的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时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组织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活动,精讲多练、务求实效。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围绕电子产品设计研发助理、电子产品生产一线技术支持等岗位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定;根据企业需要以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将实际研发项目、典型产品案例及学生创新项目作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建立过程化、标准化、开放式的教学评价。

二、《电子产品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来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框架,用从而构建教学内容。要根据电子从业人员的典型岗位,提炼出其典型工作任务有硬件电路设计、测试方案制定、文件整理以及产品故障分析,结合校企合作,本课程中以典型、真实的电子产品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根据电子产品的结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硬件电路、软硬件结合、软硬件结合,本课程选取了直流稳压电源、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方波信号合成器三个电子产品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其中直流稳压电源为校企合作单位康舒电子的主要产品之一,通过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制作,加强学生电子产品系统设计的能力以及;智能LED照明控制系统为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培训项目,根据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流程将项目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在子任务的完成中,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特别是程序读写能力以及系统调试能力得到加强,并且学生按照大赛要求进行分组以及分工,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加强;方波合成电路的制作来自电子设计竞赛,这个项目主要以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为主,强化学生模电、数电等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序化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负责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项目间按照由简单到复杂进行编排,我们的学生普遍程序设计能力较弱,项目1为纯硬件电路,电路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成功率通常较高,提高学习积极性;项目2偏软件,注重程序编写和调试能力的培养;项目3是软硬件结合电路,偏硬件,注重软硬件的联合调试。按照电子产品设计与与制作过程对项目内的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即由方案分析、总体方案设计、各单元电路设计以及制作,系统统调。

三、《电子产品系统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设计

本课程以学生主题,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按照电子产品设计的工作过程进行产品开发,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系统能力达到预定目标。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中,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融小组讨论法、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教学过程如下:首先展示成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过程,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在计划阶段,主要任务为资料搜集整理以及方案分析;第二阶段为设计阶段,根据成员分工分别进行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文档整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第三阶段阶段为实施阶段,即系统联合调试阶段,主要任务是测试方案的制定、测试数据以及故障排除,旨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个阶段评价、总结以及现场清理,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分享设计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四、《电子产品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条件

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较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专业领域的新思想、新成果,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较早地接触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国家级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为依托,从理实一体化实训场所、校内生产性实训场所以及校外定岗实习三个层次保障课程的教学。

篇4

开发方:(以下称乙方)

甲乙双方就甲方委托乙方设计开发项目事宜达成以下协:

一、乙方同意按甲方委托的技术要求为甲方项目开发_______向乙方订项目数量套_______本项目名称型号板卡每块价格_______

二、项目项目经费付款方式______协议签定后甲方须向乙______万元,确认样机后付余款______万元如果甲方在确认样机后;

三、协议签定后,甲方需将相应样品电子产品项目委托开发协议书

委托方:_ (以下称甲方)

开发方: (以下称乙方)

甲乙双方就甲方委托乙方设计开发 项目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 乙方同意按甲方委托的技术要求为甲方项目开发,甲方保证在所委托项目功能符合协议要求后 个月

内向乙方订 项目数量 套,本项目名称型号板卡每块价格如下:名称: 型号: 价格 人民币;(备注:以上价格不含任何税费,在每次定单数量大于 套另行协商)

二、 项目项目经费付款方式;;协议签定后甲方须向乙方支付保证金人民币 万元,(注;签订合同时预付

万元,确认样机后付余款 万元)如果甲方在确认样机后 月内向乙方订购此项目板卡低于 套,否则乙方不退还保证金;在 个月内定单数量达到 套,乙方退还甲方所付全额保证金;

三、 协议签定后,甲方需将相应样品提供给乙方或提品外壳尺寸及内部空间尺寸以及相关资料,本项目需

要甲方提供的资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并支付保证金人民币 万元汇到乙方指定帐户内;乙方在确定款项到帐后在 天内快递保证金收据给甲方。

四、乙方在收到甲方提供本项目需要的样机或相关资料后,开始进行该项目的电路硬件设计以及软件设计,并

在 天内提供按甲方要求设计的样品 套给甲方测试确认;制作样机测试;(注:如果甲方不能及时提供该项目乙方需要的资料,请及时通知并协商处理)

五、乙方可为甲方提供整套成品方案修改,并按具体情况协商酌情收取一定费用。

六、 责任条款

(一)甲方责任

1、甲方应按合同约定分批拨付经费,协调检查研究进展,组织验收项目成果。

2、甲方根据乙方研究需要,应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及研发经费。

3、随项目进展情况,应及时安排现场实验等配合工作,保证项目研究计划的进行。

4、因甲方责任未履行合同时,应根据责任与损失大小,确定经济责任及善后处理办法,由双方协调并签订协议书确定。

(二)乙方责任

乙方应全面履行合同内容,接受甲方对乙方研究工作的检查和协调,并按时向甲方提供项目相关书面报告:

七、样机经甲方测试认可后,甲方可向乙方定货。甲方定货需先付订单 订金,余款按订单生产完结交付甲方后付清。乙方根据甲方传真订购单开始生产,未量产 天内交货。量产 天内交货。

八、本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方为有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九、以上未尽事宜,可经双方协商后签定补充协议,该补充协议连同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定效律。

篇5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18日

自驾游是自驾车旅游的简称,是指旅游者自行驾驶汽车完成部分或全部的旅游行程。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它始于上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由人们最初的周末驾车出游“Sunday-drive”发展到后来的“Drive Travel”。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自驾游以其“自由”、“灵活”、“个性”、“时尚”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近年来,由于私家汽车的普及,自驾游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对于4s店来说,如何抓住现有的市场机遇发挥行业优势,实现企业跨越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我国自驾游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势头强劲,潜在商机巨大。自驾游作为一种全新的、个性化的旅游出行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特别是在道路交通建设日趋完善、驾照持有人数快速增长、有车族群愈加壮大的背景下,已成为继组团游、自由行之后全新的旅游出行方式之一。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国庆节期间,旅行社团队游客占旅游总人数的26%,而自驾游已占到60%。随着自驾游的盛行,沿途的汽车保养、餐饮、住宿、纪念品商店,以及新兴的自驾游旅游服务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一条产业。

以山东临沂为例,2009年开始,临沂市成为全国私家车增长最快的城市,游客自驾车游览活动因此火暴。2010年这个市自驾车旅游人数达1,004.2万人,占一日游游客总人数的54.58%;全年一日游人数1,839.97万人,占总旅游人数的60.59%,同比增长26.89%。由此可见,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前景极具诱惑力。

(二)政策与基础条件滞后。与私家车急剧增多的现状不相配套的是,目前没有对自驾车运营商的资质认证制定具体的标准和规范,对自驾车运营商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做出相关规定。同时,目前也没有部门来审查运营商的资质。游客的利益、旅游质量以及出行安全没有明确的保障。

1、组织机构和市场运作不规范。自驾游市场火暴,参与人众多,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很多没有旅游从业资格的车商、俱乐部等都在搞自驾车旅游,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自驾游的旅游合同,游客辨别能力弱,导致游客和组织机构在责任和义务的划分上存在纠纷。与美国相比,我国汽车俱乐部虽会员多于美国,但并未发展到会员可在几乎每一个城镇找到其服务机构。

2、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滞后。自驾游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同时,过渡地带尤其是目的地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缺乏,远不能满足自驾游游客的基本需求,无法有效提高游客体验的质量,主要表现为:

(1)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公路主干线和景区内道路标识系统建设不足,旅游咨询服务点缺少,景区内缺乏专用的自驾车游道,交通信息滞后导致许多自驾车旅游走错路或者找不到旅游目的地。公路主干线和主要景区周边还没有适合自驾车旅游住宿要求的旅馆等等。

(2)停车场、加油站及车辆检修和维护等补给设施难以满足需求。消费者在景区景点难以找到一个安全宽敞的停车场所,且加油站服务不能满足多元化需求,而车辆检修和维护部门在我国景区更是少见;高速公路沿线普遍缺乏专门的休息区和安全的临时停车位,长途开车的疲劳得不到缓解。

(3)自驾游相关的旅游信息不全面,信息网络化滞后。各景区旅游手册局限于本景区,不能有效满足自驾游旅游者对综合旅游信息的需求。同时,酒店网络预订、在线咨询服务和地区的综合交通、路况、气象等自驾游信息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对自己设计线路的自驾游者的需求及旅游期望值。

3、安全保障体系薄弱。国内公共安全救援组织与能力都不足,无法适应自驾车旅游发展对安全上的需要,加上旅游地居民素质低造成的劫车敲诈行为和露营被盗、被伤事件也不在少数。目前,国内的景区安全救援能力与相关建设也十分薄弱,自驾车旅游者在景区内如遇到异常天气、突发疾病、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时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救助。

(三)行业经营长期缺乏产业引导和规范。由于对自驾游“随走随玩”理解上的局限性,自驾游不需要事先安排和周密策划,从而使市场进入壁垒低,自驾车旅游运营主体混乱,造成了整个市场处于诸侯割据的混乱状态,导致产品价格不统一,营销机制不健全,销售系统和信息系统不完善,沿途服务网点匮乏,运营商的连锁服务也没有建立。

二、基于4s店平台的自驾游经营优势

(一)经营车辆,具备组织自驾游资质。4s店作为一个集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主的企业,拥有大量经营车辆,便于自驾游者租用,同时在相关专业人才的指导下自驾游者能有效取得驾驶资格,避免了大多旅行社只能为自驾游者提供订房、订餐及汽车维修等基本服务不能提供车辆让游客自己驾驶的服务弊端。

(二)掌握自驾游客源,易于宣传组织。自驾游参与者多为有车族,4s店作为专业性汽车服务机构掌握较为丰富的车主信息,在分析客户消费习性的基础上,便于针对性宣传、组织自驾游。

(三)汽车专业知识丰富,服务范围广。自驾游活动是对驾车技能的一种考验,参加者驾驶水平参差不齐,危险系数很高,路上突发事件难以预料,如交通事故、车辆故障等,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行程,同时也有很大的安全责任风险。4s店作为专业性汽车服务机构以其广泛的服务半径和丰富的汽车专业知识,能够很好地满足自驾游者的需求,提高自驾游的安全感。

(四)组织成本低,自驾游者易于接受。4s店组织的自驾游是其营销上的扩展,其目的在于增加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宣传自己、树立企业形象。组织自驾游的费用以买车的利润足以支付,其组织成本低,有车族易于接受。

三、4s店开发自驾游市场的意义

(一)宣传企业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4s店通过组织自驾游活动,大力宣传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在有限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为现有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水准使其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提高老客户带新客户的积极性,同时增加潜在客户对该企业品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其购买并形成口碑传播,增强市场的渗透力和竞争力。

(二)开拓汽车后市场,促进4s店发展。自驾游中涉及的汽车租赁、保险、维修、道路救援等服务属于汽车后市场业务方面的拓展,从而进一步构建汽车后市场服务价值链,实现4s店可持续发展。

(三)方便自驾游者,完善自驾游市场。使许多无车族也有机会参与自驾游,满足客户对自驾游中高层次的需求,引导自驾游消费,进一步规范自驾游市场管理,丰富自驾游组织形式。

四、关于4s店自驾游市场开发与产品设计的几点建议

4s店的汽车销售呈现良性增长势头,但国内自驾游仍处于初级阶段,表现为规模小、随机性大、自驾游线路不成熟、服务不配套等。旅游专家指出,目前自驾游还基本处于自发的集散型出行方式,但这恰好蕴涵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商业前景。4s店在有车族信息上抢占先锋,如能把握先机,将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建立相关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1、4s店之间业务上相互合作。由于区域间限制,服务水平,标准不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驾游的发展,跨区域4s之间开展合作,可实现自驾游服务方面优势互补。如,在汽车租赁、维修、保养等方面进行区域间合作,对自驾游车辆进行优惠,满足客户自驾游需求提高对汽车服务的满意率。

2、积极与汽车俱乐部、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在旅游资源上占优势,对自驾游线路设计与活动策划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汽车俱乐部在汽车组织上占有优势,4s店与其合作有利于提高自驾游的参与率和提高服务质量。

3、车友会之家,常规会员网络联谊活动。车友会是当前最常见的自驾游组织,大多由汽车商组织,一般同一车型成立一个车友会,其真正目的是为销售汽车服务、扩大汽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巩固汽车的品牌价值。而4s店本着双赢互利的原则,与广大车友会开展自驾游合作,将其自驾游业务收入囊中。

4、同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确保自驾游安全。重点检查自驾游沿线的道路标示标牌、加油站、休息站、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设备,同时对可能引发重大旅游投诉的,要及时上报政府督促相关部门采取补救措施或做好应急预案,保障自驾游客的安全出行。

(二)抢占先机,迅速组建自驾游经营机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4s店已经经营自驾车旅游项目的几乎没有。面对日益膨胀的自驾游市场需求,4s店在做好简单的市场调研以及项目启动前期准备工作以后,要抢占先机、果断组建自驾游俱乐部,俱乐部级别可为4s店的一级部门。确定部门的分期经营目标,配备管理人员,可以从产品开发、宣传与市场推广、活动策划与执行等几个方面组建俱乐部二级机构。

(三)多渠道宣传、市场推广和会员招募

1、以报纸合作为核心,充分结合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活动之前通过与报纸合作,以专题形式进行重点宣传,再结合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等进一步扩大传播覆盖面,增加活动曝光率,吸引客户参与。活动中通过“汽车之家”专业网站和法制晚报等平面媒体进行现场报道,引发公众更多关注。

2、成立俱乐部,建立会员制。俱乐部在开发产品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宣传广告投入,利用网络、当地电视台、报刊适时宣传。制作俱乐部宣传册,针对目标市场发放。尤其以网络宣传为重点,组建自驾游俱乐部网站,全方位宣传推介俱乐部和网上销售公司产品。开辟“自驾游论坛”、“自驾游活动回顾”、“汽车养护论坛”等与消费者互动的网络平台。

(四)多元化、全方位的自驾游产品设计

1、汽车租赁与游客搭配。自驾游目标市场为所有自驾游爱好者,包括有车爱好者与无车爱好者。采取汽车租赁和与有车客人自愿搭配两种办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并吸纳无车自驾游爱好者。汽车租赁业务也包含在4s店的服务范围之中,这为高质量的汽车租赁服务提供了保障。

2、汽车的保养、装潢及维修。与有实力的汽车保养公司合作,提供各种优惠、便捷的优质服务,服务贯穿自驾游前后的车况检测、维修、零部件更换等跟踪服务以及自驾游之外的保养、装潢并对会员实行价格优惠。

3、汽车保险、年检服务。本着一切为会员服务的原则,对于自驾游俱乐部会员,可以单个也可以团体交由俱乐部办理各种汽车保险的购买以及汽车年检服务。汽车年检服务可作为俱乐部的一种劳务服务行为,第一,需要俱乐部与主管车辆年检的交警部门保持紧密联系;第二,本着一切为会员服务的原则优惠收取服务费。

4、汽车知识、自驾游知识宣传教育。通过两个渠道为会员宣讲汽车知识、自驾游知识,一是利用俱乐部网站的汽车论坛和自驾游论坛;二是在自驾游过程中或会员常规活动中以书面小宣传册、举办讲座的形式为会员知识充电。以优质服务取得客户的信任,不断保持和扩大俱乐部会员队伍。

五、结语

自驾游在我国的发展尚未达到成熟,4s店作为专业性汽车服务机构在自驾游市场开发及产品设计上以其独到的优势进行了一些探索,在促进企业本身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自驾游市场的完善,但由于自驾游涉及交通、通信、住宿、保险、旅游等众多部门,需要政府及相关企业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自驾游市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全球化发展至今,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日益深入,为农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提供着无限多的便利。近些年,应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农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即便如此,农民的增收依然是“三农”问题所关注的重点。城乡二元差距在国务长期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全球迈进了电子商务时代,当代农村基于新农村建设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成为了必由之路。因此,应当深入挖掘新农业经济当中电子商务的地位和作用,以更好地于当代农产品企业当中提升电子商务的价值,促使其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亦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整合作用而实现,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虽然伴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新格局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城市的服务业和工业化水平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不具备,如何从新农村建设视角出发探寻到可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商路径也就成为了摆在农村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新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概述

农产品电子商务,从定义上来看就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特点同一般情况下的电子商务相一致,亦是需要互联网的作用而实现电子化交易的一种商业活动。主要用途覆盖了农产品的推广及销售,服务于于农产品的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践的过程主要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辅助作用下通过对农产品的广泛宣传提升农产品的影响力,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为详尽的农产品信息供消费者了解并选择,进而通过互联网营销同农产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以便于提升农产品的销售效率。由此可见,农产品电子商务全程均需要依靠网络系统,对于帮助农产品企业信息传播的广泛性拓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全面提升农产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农村建设理念自2005年被提出以来,农村的建设便开始调整方向,集中地致力于打造更多渠道以为农业经济的增长提供更大的空间。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承担起了拉动农村经济的重要责任使命,只有不断提升新农村对发展电子商务必要性的认识程度,才能有效推动电子商务在新农村建设中价值的提升。

二、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必要性

(一)有利于通过信息对称性的提高降低市场风险

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落后加之地域条件等限制,致使农村市场很难与经济市场对接,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极为普遍。农村地区是农产品的发源地,保证农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对称性实为保障农户效益的必要前提。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期,互联网的应用也普及到了新农村的建设中,对于农户来说,传播农产品信息的渠道被全面拓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技术也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被更新,帮助农户提升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技术水平。同时还有利于使农户充分了解市场行情,从而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诸多风险。

(二)有利于通过营销渠道的拓展打破传统营销模式的固有界限

农产品有别于其他产品的最主要特点在于本身的生鲜性,不仅保质期限更短,对存储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的销售也具有范围限制,远销并不可行。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关乎着农户的利益,而长期以来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始终混乱无序,营销模式被束缚。电子商务的应用,直接拓展了农产品的信息传播渠道和销售渠道,传统的受时空影响的营销界限被打破,为农户的增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

(三)有利于通过流通环节的压缩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新农村建设的宗旨在于保障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产品销售作为农户赖以生存的饭碗,营销的实效性也就至关重要。传统方式的农产品营销因中间商过多而提升了农产品的升本,导致农产品价格长期高居不下,影响着农民的收入。电子商务则借互联网平台拉近了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流通成本的降低不仅能节省消费者的经济,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有利于通过农产品营销竞争力的提升打造国际化营销模式

电子商务的应用优势并不仅仅在于满足农户经济效益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营销供应链的整合,农产品信息的在更有力地支撑自身技术水平增长的同时还能有效夯实农产品于市场当中的经济地位,进而借电子商务平台的逐步完善追随国际化营销的发展态势。

三、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面临的挑战

(一)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不足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直接推动了电子商务的扩张趋势,虽然我国在新时期也同时强调着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城乡二元差距依然存在,农村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很多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就明显受限,加之长期封闭造成的农民信息意识淡薄,对于新生事物的排斥感较强,电子商务的推广无疑困难重重,对电子商务重视程度的不足也就可想而知,成为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的主要因素。

(二)政策体系不健全,缺乏标准化保障

我国农产品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农产品流通规范性的缺失。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领域当中的应用起步相对较晚,属于一种新型营销模式,对于政府政策扶持的依赖性较高。然而事实是,相关部门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识并不到位,因此也就难以形成对此的重视,政策受冷导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发难以为继,对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开展起到的阻碍作用不容忽视。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农产品企业的商务信誉

农产品电子商务属于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其亦需要面临其他行业电子商务均普遍需要面临的问题,即互联网的风险问题。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中,交易的主体之间并无现实交集,商业活动的实现也仅仅是基于互联网虚拟平台当中,相互之间的信任是商业合作开展的必要前提。然而农户受到规模、技术水平以及交易量等影响,很难在电子商务平台当中提升商业信誉,由此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除此之外还会涉及受农村经济和地域条件等限制而造成的网络病毒等隐患,均会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不良影响。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是农产品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传统物流也开始趋向于现代物流方向发展,然而这种喜人的现代物流成果往往仅在大城市之间共享,在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则很难配备完整的物流体系。如此,即便是新农村的建设再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再好也会因缺乏物流体系的支撑而逐渐衰亡。加之农产品本身对物流水平要求较高,而很多农村地区并具备这种物流能力,比如冷链物流等。

四、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路径

电子商务在我国历经了十余年发展历程,凭借着诸多的优势性,电子商务得以在全社会普及,并且发展成为了全球一体化时代国际经济贸易开展的重要平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而农产品营销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最直接举措,与时俱进强化电子商务的应用实为必由之路。

(一)提升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并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依靠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发必须要以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前提。社会的发展已步入现代化正轨,新农村建设目标已经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势在必行。对此,政府应起到积极的作用引领农村地区正确认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现实重要性,并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秉着“送科技下乡”理念致力于更好地推动新农村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建设,并重点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同步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以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完善相关政策以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标准化保障

政策法规凭借其硬性的制度约束得以成为所有活动开展的规则保障。电子商务平台本身具有虚拟性特点,因此决定了风险的难以控制性。对于风险的防范,需要相关政策的完善来构筑坚实的壁垒,进而创设出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关于电子商务的应用,国际当中已有《电子商务示范法》,但我国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政策却依然停留在探索阶段,尤其是农产品领域的电子商务,因此应当进一步将相关政策系统化,以保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保证农产品质量以提升电子商务企业信誉

尽管电子商务仅作为农产品销售的一个手段,但内涵上其又是一种思维方式,电子商务的销售状态完全取决于农产品的质量。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想立足于新农村建设实现长效发展,则必须要从强化农产品质量入手。在城市化进程和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当前,农产品竞争态势已经愈演愈烈,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直接关乎着食品安全,因此只有好的农产品质量才能确保农产品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并有效提升企业的信誉,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树立起的高度信任。

(四)建立并完善良好的交易环境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环节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流入到消费者手中的最终环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质量。而碍于当前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只有加强对此问题的整改,才能力推新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对此,需要地方政府予以高度的重视,在给予农产品企业以必要的扶持基础之上,联合地方的各项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由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顺利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结论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在于带动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农产品作为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依然面临着诸多发展障碍,只有农产品经营企业切实立足于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充分提升对电子商务开发的重视程度,才能全力推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发展之路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贾惠霞.电子商务技术在新农村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9):2270-2271.

[2]雷玉梅.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在阜新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研究[J].福建农业,2015(02):2-3.

[3]杨扬,吕丝屏,方芳.新农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8):156.

[4]赵苹,骆毅.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案例分析与启示——以“菜管家”和Freshdirect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07):19-23.

篇7

一、岗位需求及行动领域分析

1.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对本地区电子技术人才需求的调研,目前电子行业岗位需求有电子产品装配与焊接、产品调试与维修、质量检验与管理、生产管理等岗位。

2.学生就业岗位行动领域分析

多年来辽宁省绥中县职业教育中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为:电子产品操作工、电子产品质检员占65%,电子产品生产销售员、电子产品维修员、电子产品售后服务员占25%,其他占10%。

二、课程设计

1.载体选择

根据岗位需求及行动领域分析,我们对本地区电子行业企业进行了调研,需要有基于工作过程的载体承载这些学习内容,因此我们选择了小型电子企业的产品闪烁灯、跑马灯、交通灯等为学习载体,承载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2.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一:万用表使用。典型教学任务:常见电子元器件及其检测。学习内容:①万用表;②常用电子元件;③STM技术。训练项目:①万用表的使用;②原件的识别与检测。教学载体是万用表和各种元器件。学时建议为16学时。考核评价:①项目考核;②小组互评;③自评。

学习情境二:闪烁灯制作。典型教学任务:掌握装配前的准备工艺。学习内容:①掌握使用工具;②导线及引脚的加工。训练项目:导线端头处理排除。教学载体是闪烁灯。学时建议8学时。考核评价:①项目考核;②小组互评;③自评。

学习情境三:跑马灯制作。典型教学任务:掌握常用的焊接技术。学习内容:①手工焊接;②焊点质量分析;③自动焊接;④SMT技术;⑤无铅焊接。训练项目:手工焊接。教学载体是跑马灯。学时建议为8学时。考核评价:①笔试;②项目考核;③小组互评;④自评。

学习情境四:交通灯制作。典型教学任务:掌握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学习内容:①电子产品装配工艺流程;②连接工艺;③电子产品总装。训练项目:PCB制作。教学载体是交通灯。学时建议为12学时。考核评价:①笔试;②项目考核;③小组互评;④自评。

学习情境五:LED电子钟制作。典型教学任务:掌握调试工艺与故障处理。学习内容:①调试基础;②故障查找及处理。训练项目:①元件的成型与安装;②故障处理的方法。教学载体是LED电子钟。学时建议16学时。考核评价:①笔试;②项目考核;③小组互评;④自评。

学习情境六:收音机的制作。典型教学任务:掌握电子产品的检验与防护。学习内容:①电子产品的检验;②电子产品的防护。训练项目:①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②电子产品检验方法。教学载体是收音机。学时建议为12学时。考核评价:①笔试;②项目考核;③小组互评;④自评。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

(1)组织形式:采用车间教学的组织形式,将整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作为班组长,教师是车间主任,同时又是技术主管,主要负责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提供技术支持。整个教学过程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来组织实施。

(2)实施过程:在实训车间中,按照老师布置任务―学生熟悉任务―学生制订具体计划―按计划实施―师生共同检测―师生共同考核评价来实施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实行行动导向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

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应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范围包括组织纪律、团队意识、操作技能、规范意识等。评价的方式有口试、笔试、考查、现场实战、团队合作等。评价形式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通过多方面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建立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篇8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251-03

机载电子产品研发过程涉及多个学科、专业领域,有多个体系贯穿其中。以机载计算机研制过程为例,其研制过程涉及的学科包括计算机学科、微电子学科、结构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涉及的设计专业包括机载计算机总体和模块、机载总线与交换网络、机电控制、机载专用软件、机载专用集成电路、PCB、机箱结构等;涉及的体系包括机载计算机设计技术体系、项目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适航认证体系等。其中,产品设计的技术体系又可以分出若干分支,除了产品功能设计的技术方法体系外,产品的五性设计、需求管理、配置管理、仿真验证和试验管理等也具有一定的逻辑完整性,构成设计体系的一些分支体系。

多个学科/专业和多重体系的叠加作用,使得机载电子产品研发过程的相对复杂。只有对这个复杂过程进行多体系、多视角的梳理与解构,才能实现机载电子产品研发过程复杂工作流的结构表达。

1 复杂工作流

1.1 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

通用机载电子产品开发过程模型将机载电子产品开发过程要求,包括设计方法和技术体系要求、设计保证技术要求、项目(型号)管理要求、质量保证体系要求、适航支持过程要求等落实在产品开发生命周期活动中。该模型将机载电子产品开发生命周期划分为项目启动、产品需求定义、产品初步设计、产品详细设计、产品实现、产品验证与确认(最终产品验证及确认)和项目结项等若干阶段。

其中,产品开发的计划过程在项目启动阶段和产品需求定义阶段实施;产品的设计、验证和确认过程,以及安全性评估、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分析与评估、质量保证过程、适航支持过程等过程在产品需求定义、产品初步设计、产品详细设计、产品实现、产品验证与确认各阶段分布实施;构型管理过程贯穿产品开发生命周期,如图1所示。

1.2 复杂性分析

一个流程的复杂性通常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流程的体量庞大,节点众多;流程节点间的关系复杂;流程的控制类型复杂。由图1的模型可以看出,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的流程复杂性,多体现在流程体量庞大和流程节点间的复杂关系方面。

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组织方式主要是逐层分解、顺序执行、问题返回,工作流形式基本是串行,以及在串行基础上的一些简单条件分支;但由于研制过程的试探性,使得产品研制的工作流节点之间存在反复迭代关系;而除了简单的顺序、分支和迭代关系外,研制过程中还涉及多部门协同和资源约束关系,因此,产品研制的工作流节点之间还存在着并行触发和资源等待关系;此外,产品研制过程中,一部分流程节点会构成相对独立的子流程,如一些辅助任务流程等,这些子流程与主流程之间存在流程嵌套调用关系。上述种种表明,机载电子产品研制流程节点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1.3 工作流分析

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过程的计算机化模型[1],是为了在先进计算机支持下实现业务过程集成与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在复杂性分析中,明确了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主要由一系列的研制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之间的顺序、分支、递归、协同、排斥和制约等关系组成,因此,使用工作流模型[2]来梳理机载电子产品的开发过程,进而建立该过程的可执行模型是合适的。

机载电子产品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多体系流程的协同过程,有主任务流程、辅任务流程和临时指派任务;有强制性流程、提示性流程和条件触发性流程。其中,所谓主任务流程,是指能够被严格规范的研发流程,以研制阶段的里程碑和重要结果文件作为规范要点;所谓辅任务流程,是指那些以主流程的节点到达或流出为触发条件的流程,如部分质量监督流程、协同工作流程、试验检验流程、仿真验证流程、适航认证流程等。

因此,分析机载电子产品开发过程的工作流结构,将复杂流程通过结构分解化繁为简,是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的多体系复杂工作流建模与实现的关键所在。

2多体系复杂工作流的分解

机载电子产品的研发流程是复杂的,但是,通过对流程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这种复杂性可以被分解,从而被简化。

2.1 复杂流程的结构分解

处理复杂流程的有效方法就是“分解”――对复杂流程进行分层分块分解。将整个流程分解为若干子流程块,这些子流程块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层次的流程表述;而每个子流程块,又可分解为若干更低层次的子流程块,最终实现复杂流程的层次分解。

首先,引入流程块的概念,一个流程块可定义为一组流程节点和子流程块的集合,这些流程块之间,以及流程块对流程节点(单向)的流程关系限制为简单的顺序和分支关系。一个流程块,如果仅由流程节点组成,则称该流程块为末级流程块。

这种分层分块、逐层细化的分解方法简化了流程块之间的流程关系,但限制了复杂流程关系的表达。因此,除了简单的顺序、分支关系外,需补充建立流程节点对流程块的调用、触发关系,以及流程节点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如表1所述。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流程块概念的引入和流程块之间的流程关系的简化,建立了复杂流程分层分块的结构化方法,将“大”流程分解为“小”流程,每层每块都是“小”流程,但组合起来是“大”流程。同时,通过流程节点的调用、触发关系的补充定义,以及流程节点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建立,使得这种复杂流程的解构不会破坏流程内容的表达。

2.2 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的流程分解

运用多体系复杂工作流的结构化方法分析机载电子产品的研制过程,可以得到支持复杂流程分解的所谓“不变量”。

流程分解中,识别子流程块的标准是“业务完整性”和“稳定性”。所谓完整性,是指该子流程块应完成一个有明确意义的业务或业务过程;所谓稳定性,是指该子流程块所反映的业务或业务过程整体上相对稳定,内容也许会有演变,但整个业务是“不变量”。

以机载计算机研制过程为例,研制阶段划分(产品研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或军机K/F/C/S/D/P阶段)、专业划分(计算机总体设计、机箱结构设计等)、交付物定义(需求规范、设计说明等)应识别为研制过程的“不变量”。

根据“不变量”的划分,机载计算机研制过程的分解策略为:

1)根据产品研发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进行流程第1个层次的分解;

2)根据专业划分进行流程的第2个层次的分解;

3)围绕项目交付物进行流程第3个层次的分解;

4)经过三个层次分解后,得到的子流程块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是可指派任务,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个层次的流程块是否需要进一步分解(该流程块的业务是否可由一个角色完成;该流程块的业务是否产生一个项目交付物或一个明确定义的中间结果;该流程块的业务是否依赖一个明确定义的信息化支撑环境)。WBS分解的末节点,应该是不可再分的原子任务项,通常对应一个直接的输出物。

经过上述方法对业务流程进行分解后,就形成了业务流程的WBS分解结果。一般的业务流程经过WBS分解后,会形成3-4级的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这只是流程梳理的基础,流程梳理还包括其他的组成要素。

3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的工作流梳理

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的流程梳理内容包括承担研制任务的人员组织/角色分工、研制流程、数据流转、操作规程、设计辅助工具以及设计过程所应遵循的规范、参考的知识、可重用的实例等。所以应基于流程分解产生的WBS分解结构从角色、工具、知识、数据、流程图五个方面阐述流程梳理方案。

3.1 角色

经过WBS分解后,最低层中的每一个流程块的业务都应该是可指派给某个角色来完成的,所以梳理角色信息十分重要。内容包括:角色编号、角色名称、所属机构代码、能力要求、工作范围等。

3.2 工具

机载电子产品研制的管理和设计生产过程已离不开信息化工具的支持。因此,流程梳理的内容也应包括相关工具的梳理。建立工具列表,说明每一项工具的专业属性、用途、供应商、版本、部署方式、系统集成需求等相关信息。

3.3 知识

流程梳理的内容应包括每个WBS流程节点相关知识[2]的梳理。内容包括:知识名称、知识来源、被引用工作项(即在WBS中哪一个节点中)等信息。

3.4 数据

数据流[3]是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需梳理任务流中每一个任务节点的输入/输出数据,说明这些数据的类型/格式、数据来源、需要用到的系统或工具。

3.5 流程图

依据WBS分解结果及角色、工具、知识、数据的梳理结果,可绘制对应的流程图。

流程图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节点、顺序和控制。其中,节点是一个个可执行的、具体的任务单元,若将一个项目的执行过程视为复杂任务[4],则WBS分解的最低层的任务就是整个项目过程的任务节点;顺序,就是节点的执行顺序,受一个节点的入口/出口条件、节点任务的触发条件及任务节点间转换规则影响;而控制,就是根据控制条件进行的任务节点间的转移和切换。

除了节点、顺序和控制外,添加每个任务节点承担者的角色、所需的系统或工具、涉及的参考知识以及该节点的输出输入数据,即可形成包含每个流程要素的完整流程图。所以,绘制流程图时,包含的对象如图7所示。

经过各要素的梳理,就形成了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的工作流梳理结果。WBS分解将整个研发过程按层次分解,最终分解为若干可执行任务项;角色、工具、知识、数据四个要素的流程描述则说明了任务的责任方/参与角色、所使用的工具名称、支撑知识/实例和标准/规范、入口/出口条件和输入/输出数据;最后,形成各个层次任务的流程图,将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体现在流程图中。这样一来,就完成了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工作流全方位的流程梳理。

4 结束语

一个体量庞大的复杂工作流建模,如果没有很好地识别其内在结构,通过层次化、结构化将流程化繁为简,对于工作流模型的表达和测试来说,是灾难性的。本文通过复杂流程的结构、不变量、层次分解形式等的讨论,建立了复杂流程的结构化方法。进而,探讨了机载电子产品研制过程的多体系复杂工作流梳理和表达,为机载电子产品开发过程模型的实现探寻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海波. 工作流模型复杂控制结构构造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2,39(11).

篇9

科技的发展让电子设备越来越小型化、低成本化,而受益于电子设备的方便和便携,电子设备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电子设备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外观越来越追求极致,这也就带了电子产品设计缺陷的风险的提高。而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厂家不得不缩短电子设备的更新间隔,也就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电子产品设计缺陷出现的几率。

1设计缺陷概述

综合权威机构对于设计缺陷的概述,设计缺陷的定义如下:

(1)设计缺陷是产品在设计的时候出现的缺陷,而在制造过程中没有发现,或者是发现的却加以隐瞒。

(2)设计缺陷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影响用户的使用,导致产品达不到用户的预期要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对用户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损失。

(3)设计缺陷并不单独出现,往往是一个批次的产品都存在问题,可能会给消费者其生产厂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造成设计缺陷的原因很多,对于电子产品的要求过高,可能会导致只能满足一部分的要求,从而形成了设计缺陷。

在对电子产品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可以下结论说,电子产品设计的缺陷是无法避免的,厂家能做的只是把电子产品设计的缺陷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不对消费者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于电子产品的设计缺陷,从产品的功能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软件设计上的缺陷。软件和硬件是电子产品的两大要组成要素之一,软件缺陷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原因,其具体表现是,影响用户对于电子产品的操作,甚至可能造成硬件的损坏。

(2)硬件设计缺陷。受设计水平的影响,或者受预期功能的影响,不同的电子产品使用的不同的硬件,但是不同的硬件之间并不能随意组合,不科学的硬件搭配,也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甚至对用户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3)结构设计缺陷。这里的结构设计缺陷,主要是指电子产品的结构不能够抵抗外部干扰。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身处电磁干扰之中,而如果不能屏蔽电磁干扰,电子产品的运行就难以保证。

2电子产品设计缺陷的形成机理

电子产品设计缺陷的形成机理可以如下图所示:

一般来说,电子产品的设计缺陷都出现在设计阶段,设计的最初目的是满足预期功能,而对于电子产品来说,预期功能一般都不存在问题,而在设计方面对于预期功能的实现却很容易产生问题。

3. 缺陷跟踪系统概述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保证自己的电子产品是绝对完美的,而为了控制电子产品的缺陷程度,进而提高后续产品的质量,许多公司都建立了缺陷跟踪系统,用于记录和跟踪设计缺陷的发现、解决、审核等过程,为下一阶段的生产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缺陷跟踪系统是企业用于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的软件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的一部分。在电子产品开发企业中,应用缺陷跟踪系统的意义有:

(1) 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由于产品缺陷而带来的影响。产品的开发过程必然伴随着缺陷,即便是苹果公司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产品完全没有缺陷。对于产品缺陷进行跟踪,能够帮助厂家了解缺陷发生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弥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由于产品缺陷对消费者带来的不好的影响,为公司将来的发展奠定声誉。

(2)缺陷信息得到有效记录和共享。缺陷跟踪系统对于缺陷的采集和记录,能够让电子产品这生产厂家及时意识到缺陷,并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而一个缺陷的发现,则能够为下一代电子产品的设计提供建设性的意见,避免在下一代的电子产品中继续出现同样类型的缺陷,这对于电子产品的生产厂家是很有意义的。

(3)产品质量能够进行定量分析。项目经理可以根据缺陷跟踪系统中的缺陷记录提交、解决的情况,分析当前项目的设计开况,评估设计质量,为下一阶段设计开发工作的安排提供事实依据。

(4)促进人员交流,降低研发成本。缺陷跟踪系统本身包含了企业对缺陷问题的处理流程,并将这一流程电子化、自动化,极大的提高了开发人员之间的交流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基于上述理由,一家企业如要想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产品开发质量,必须有完善的缺陷管理制度和缺陷跟踪信息系统,随着项目规模和产品开发团队的扩大,缺陷跟踪系统必然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基于缺陷跟踪系统的贝叶斯网络

为了解决不定性和不完整性的问题,以计算电子产品设计缺陷出现的概率,这里引用贝叶斯网络。贝叶斯网络对于解决复杂是不是不确定性和关联性引起的故障有很大的优势,其可以从不完全、不精确的产品信息中作出推理,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受篇幅的影响,本文不对于贝叶斯网络的定义和用法作出详细的解释,只是简介基于缺陷跟踪系统的贝叶斯网络的应用。

缺陷跟踪系统的应用,让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对于设计缺陷的定位由定性变成了定量,而利用贝叶斯网络推理模型,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可以利用缺陷跟踪系统采集的数据,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分析,就可以知道在以往的设计产品中有哪些缺陷,哪些部位容易存在缺陷,甚至可以具体算出设计缺陷在某个部位发生的概率的大小,从而在新产品的设计之初就能够想办法避免这些缺陷,以得到优良的产品。

5小结

科技的发展让电子产品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产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新兴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于电子产品生产厂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取得长远的发展,相关电子企业就必须严格控制电子产品的设计缺陷。

【参考文献】

[1]朱敏,刘卫东.基于粗糙集贝叶斯网络的电子产品设计缺陷评估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3):706-711.

篇10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34-02

一、老年人现状与产品理解

(一)老年人口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相对较低,就国家相比而言,中国仍然是“年轻”的国家之一。到1999年,60岁及以上年龄的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0%,2009年,这一人口比例上升至12.5%,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年龄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与此同时也为我国老年电子市场提供了客观基础。

(二)老年电子产品的理解

所谓“老年电子产品”,就是指适合于老年人使用的电子产品。老年电子产品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其便利性涉及交流、外出、娱乐、锻炼等方方面面,为老年人消除生活中的障碍,满足生理需求,且在心理方面满足他们独立、受尊重等精神需求,使老年人体会到科技的便利和生活的乐趣。例如红外电子手杖是一种借助于远红外传感器的新型电子技术的导盲辅助工具,采用远红外光反射接收的原理,通过手杖内的震动装置和蜂鸣器从而进行震动报警和电机讯响报警,从而帮助老人在并不触及障碍物而达到判断方向的目的[1]。

二、老年电子产品发展现状

(一)我国老年电子产品发展现状

电子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老年人出行交流提供了方便,老年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而当今老年电子产品市场单调,仅有个别产品能服务于老年人生活,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市场上老年电子产品功能混乱,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需求,缺乏创意,且开发的产品操作界面复杂,忽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往往造成老年人对新的产品望而却步。

(二)发展老年电子产品的常见问题

当今老年电子市场产品单一,且质量得不到保证,产品设计往往忽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在色彩设计上过于沉闷,单调,缺乏生机;在造型手法上过于僵硬,缺乏亲和力;在使用材料上忽视舒适程度,缺乏安全保证。老年电子产品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对于老年人来说使用方便这一点很重要。老年人反应比较迟缓,对事物的理解力也就比较缓慢,如果产品的操作晦涩难懂,往往使得产品的功能达不到最佳效果[2]。

三、老年电子产品的设计定位

(一)老年电子产品设计的理想目标

老年人电子产品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即设计出简洁易用的电子产品来消除老年人生活中的障碍。因此可以说,设计是人的思考过程,是一种构想、计划,并通过实施,最终满足人类的需求为终止目标[3]。这就要求设计师能理解老年电子产品的设计要素,关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全面收集老年人的行为信息和产品数据,设计出简洁易于操作而又富有趣味的电子产品,来辅助老年人消除日常生活中的障碍,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切身感受到社会和家人的人文关怀,从而满足老年人生理与心理上的需求,体现产品人性化设计。

(二)老年电子产品发展趋势

目前市场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电子产品,主要有手机、电子升降台、电子导盲手杖等。但是,这类产品大多忽略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如手机的操作按键复杂,老年人由于不会使用,经常会按错,从而让使用者心理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当今“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于设计领域,设计成为联系人与物的载体,设计的目的在于人而不是物[4]。这种思想的定位为老年电子产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设计出老年人满意的电子产品,成为衡量电子产品适用的天秤。老年电子产品设计基本原则为以下四个方面:

1.安全性原则。老年人的电子产品设计,首先要强调产品的安全性,消除产品安全隐患,保证老年人在使用电子产品过程中的安全;其次由于老年人身体协调下降,伸展动作也会受到限制,所以,在电子产品开发时能考虑到怎样避免老年人做出危险的动作,从而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再次,老年电子产品还要关注保护老年人安全方面的开发,从而在事故发生时减少对老年人的伤害。例如日本道具公司开发一款老年人穿戴式空气囊,当电子传感器探测到老年人失衡滑倒或撞到等事故发生时,气囊会在0.1秒之内充气膨胀,来保护老年人的后脑勺和臀部等人体易受伤的部位。

2.功能性原则。功能是设计所考虑的核心原则。优秀的设计能把产品的功能、使用时的舒适和外观的美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的设计[5]。一般的产品都能满足功能要求,而老年电子产品在满足老年人必要的使用要求时,提供舒适的产品也是老年电子产品的功能要求。这时就要结合老年人的人体工学来开发合适的角度、重量、材料等方面的产品。例如Amulyte这种类似纽扣的电子产品,能够通过电子发射器及时地通知他们的家人或者看护人,家庭成员或者医护人员可以从移动网络获取相关数据,从而避免事故恶化的发生。

3.简明性原则。所有的设计词汇中最需要受者的理解并作出反馈,所以,设计对被选择的元素中都必须保持清晰的策略[6]。老年电子产品的简明性还体现在产品的使用操作上,针对老年人使用的电子产品,操作界面应尽可能减少操作的复杂性,通过简明的操作界面,使老年人一目了然。

4.易用性原则。即老年人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通过参考简单的操作说明,稍加适应便能熟练使用的原则。电子产品都有具体的操作要求,简易的操作愈来愈受到老年消费者的青睐,而老年人阅读使用说明不便,且记忆力明显下降,老年电子产品则更需注重易用原则,对于老年人来说,电子产品是新鲜事物,如果操作的步骤复杂难以学习,或学习后也不会使用,往往会造成老年人精神上的挫败感。

四、人文关怀在老年人电子产品中的表达

(一)人文关怀设计与人体工学的紧密联系

人体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老年人的身高会逐步缩减,且身体伸展程度明显减弱。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骨骼运动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通过对老年人的身体研究、收集数据,以此开发舒适的老年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产品开发的必要步骤。通过调研、普查中国老年人的相关数据,梳理出科学的体系,制定出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工程学,进而开发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电子产品。通过对老年人的人机工学的研究,让科学数据应用于实际,对于老年电子产品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例如老年人的运动机能逐步衰退,上下楼成为老年的一大生活障碍,该轮椅通过人体工学的应用,加之以功能的开发,极大程度上方便老年人出行。

(二)满足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1.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益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也随之退步,老年人需要别人的认同与关心。对于缺乏关怀和交流的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容易产生忧郁、孤独等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被遗弃的感受,从而不愿接触新鲜事物。对老人而言,新的改变就意味着新的尝试、认知,老年人会逐渐安逸现有的生活,不愿做出太多的改变。因此,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对于产品设计师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2.电子产品在老年人心理需求中的表达

老年人会随着身体能力的限制逐渐缩小生活圈,交际群体也逐渐减少,生活会变得单调、乏味。这时老年人更需要生活富有趣味、温馨,来消除孤独的生活时间。趣味化的设计能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情趣,调动老年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优秀的电子产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能为老年人单调的生活增添一道和煦的阳光,而且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使老年人体会到社会的关爱和人性化的设计,充满趣味而又贴心的设计能够为老年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例如专门为生活单调又渴望享受天伦之乐的祖父母设计的“孙儿洋娃娃”,根据老人提交的孙儿的照片,即设计出与照片上的孩子相貌无异的洋娃娃来。其心脏部位装有微型数码芯片,芯片具有录制孩子语音的功能,从而提供孩子的问候声和欢笑声[7]。

记忆力逐渐衰退在老年人中常见的现象,简易的操作是老年电子产品开发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设计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优秀的电子产品设计更是如此。人文关怀的体现还需要设计师运用敏锐的洞察力发现老年人的生活细节,为老年人设计出富有情趣或唤起他们情感的电子产品,来提高老年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性,也是体现社会对老年人关怀的方面。设计师只有了解了设计物的施予对象??“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出能够满足使用者和受众心理感受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物”,才能真正产生“以人为本”的设计[8]。

五、结 语

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老年人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电子产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已经成为老年电子产品的出发点。在设计准则的指引下,更准确的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行为习惯,是设计师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产品服务对象的心理研究,开发老年人满意的电子产品,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并进一步减少老年人的生活障碍,已经成为老年电子产品的发展前景,也是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段炳义.残疾人无障碍电子小产品设计[D].攀枝花学院,2013.

[2] 邓欣然.基于易用性的老年人产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

[3] 张绮曼,郑曙.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出版社,1991.

[4] 赵志芳.从无形的障碍到有形的设计――浅析现代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J].北方美术,2007(5).

[5] 凌继尧,许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