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经营的概念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8 16:27: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银行数字化经营的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银行数字化经营的概念

篇1

中图分类号:TP311.13

银行是现代经济的标志,也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工具,从银行诞生应用以来,银行业就需要处理大量的经营数据,银行数据记录手段也经历了数个阶段,从白纸黑字的账本到计算机信息化时代的银行数据信息系统,银行数据业务可以在业务交易流程、数据库建设、金融风险评估和经营决策分析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从银行业本身的发展来看,商业银行的规模和类型都在逐年丰富,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银行业务模式也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运行模本;现代银行更加重视客户本位思考,通过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分析手段,可以为客户提供极具个性化的银行业务产品服务,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群;同时现代银行的风险管控意识更强,在市场经济节奏更快的当今社会,银行经营决策的风险评估效果决定了现代银行的经营走向;再者是网络终端服务和移动终端服务的迅猛发展,银行交易手段更加丰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证券交易等等电子支付交易方式的发展给现代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一切都需要现代银行在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上有新的应对措施。

1 数据挖掘和数据效用理论基础

数据挖掘的通用定义指的是从现有的大量存储数据中,采用数据撷取的方式,搜寻出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数据点或数据模块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挖掘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金融领域,基于既定的商业化分析目标,可以依托于企业内部的金融数据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最终获得需要的商业经营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并且能够在成熟的数据挖掘模型的支持下与其他分析工具和分析技术相结合,形成商业化的数据挖掘分析系统和分析软件。数据挖掘的功能需求决定了数据挖掘是一个典型的学科交叉项目,现代银行受到业务拓展发展的需求,在其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中广泛地的结合了数据库技术、智能学习技术、统计分析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数据挖掘常分为六个技术类别:聚类、分类、估值、预测、相关性分组和关联规则分析、描述和可视化分析。

对数据资料的重视性促使了现代银行对数据利用效率的不懈追求,现代化经营模式中,数据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无形商品,作为商品的数据资料,其资本性和营利性决定了信息数据的效益最大化,由于数据资料的复制成本低、附加值高且利润丰厚的特点,数据信息价值理论已经成为数据效用分析的主要理论模式。

2 银行数据挖掘的应用分析

2.1 数据挖掘在银行客户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现代银行针对客户资料和消费记录都建立了功能庞大的消费市场数据库系统,对银行客户的个人资料、账户信息、交易历史记录、业务服务历史记录、理财数据和个人理财风险评估等进行了数据库仓储式分析,基于成熟的数据仓库逻辑分析模型,可以对每一个银行客户进行多维度消费分析,以交易历史纪录为例,交易历史纪录作为该分析维度下的分析主键字段,在其下端进行次元维度分析,对交易类型、交易金额、消费地点、存贷款交易、电子银行消费、手机银行消费、证券消费等进行子健分析,但是也要考虑到不同主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此时可以考虑在客户数据仓库分析中建立星形数据模,在关联数据子健上进行数据溢出处理。在数据挖掘中主要采用的是聚类算法,在对客户数据进行详细的数据仓库建立之后,可以对客户进行数据特征值标定(如商业价值、交易类型、风险倾向等),以便于进行客户分类,在用户细分时,行为特征是主要的特征,自然属性是辅助的特性。

表1 聚类汇总表

业务类型 纸黄金 基金理财 外汇 个人金融 债券 贷款

业务渠道 柜台 电话银行 网上银汉 手机银行 自主服务 中间交易

由此可以得到详细的客户聚类,例如以年龄段为标准的20-30岁阶段用户(业务类型为纸黄金,业务渠道为网银和自助服务)、30-40岁阶段用户(业务类型为外汇和金融,业务渠道为柜台和自助)、40-50岁阶段(业务类型为基金债券,业务渠道为柜台服务)。

基于SQL Server Analysis Services分析工具,在银行原始交易数据库中进行聚类分析,选用Microsoft聚类算法对交易日志中的指定页进行类型搜索,在后处理模块中可以查看聚类分析结果。聚类算法进行数据挖掘时需要原始数据具有较强的分类性和数据关联性,才能在数据挖掘中针对特定数据属性和数据聚类进行分析,并且获得该属性在任意聚类中的数据分布情况,由此可以精确的知道特定类型客户的银行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有助于银行稳固现有客户群,吸引潜在客户群体。

2.2 数据挖掘在银行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银行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为其提供了基础业务操作平台和统一账务处理系统平台,能够帮助银行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和集中管理。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能够全面提升银行系统的内控管理和风险管控水平,为银行的内部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表2 数据挖掘与银行决策关系

数据源 数据处理 数据存储 决策分析

交易数据

客户信息

管理信息

外部信息 数据抽取

数据整合

数据加载 数据仓库 经营状况决策分析

数据监控 数据节点1 资产负债决策分析

数据刷新 数据节点2 风险管理决策分析

数据包装 数据节点3 客户需求决策分析

数据公布 数据节点4 银行财务决策分析

为了保障银行的经营效益、提升业务覆盖范围并预防经营风险,银行需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并且做出经营调整,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跟踪分析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各个基本要素环节,通过比对分析自身产品的营收现状、竞争对手的经营现状,以及对资产负债率、银行坏账率和金融产品的销量,可以及时为决策层提供参考数据。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是其保障经济效益的关键,数据挖掘系统的关键性作用体现在对银行业务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基于银行内部的风险模型参数,在成熟的模式识别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的辅助下,可以提前对经营风险进行预判,以减少成本损失为风险数据挖掘模型约束,以保障经营效益最大化为风险决策目标,以调控决策方式为风险决策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财务风险控制中数据挖掘的具体应用如下图所示:

图1 数据挖掘在银行财务决策分析中的应用分析

3 银行数据挖掘的效用分析

3.1 数据挖掘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效用

风险控制是银行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核心内容,通常来看可以分为定性控制和定量控制两种方式,定性控制的关键是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在多流程决策体系的协作下,构成风险管理知识,以非结构化数据的形式保存并流转使用;定量控制则更看重对经营实时数据的管理效率,建立一个基于客户需求和市场规律的量化风险控制体系统框架。银行信用评估体系要求银行用于信用评级的数据必须具备一定年限和质量标准,对数据样本量、样本时效性、业务覆盖范围、数据来源都有明确的要求。数据挖掘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关键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银行信用风险控制、银行市场风险评估和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上。

在信用风险控制上,数据挖掘主要是针对信用关键指标:违约率、违约损失率、违约暴露和违约期限进行针对性的数据挖掘分析,结合银行的信用评级动态变化和银行信用置信度的波动规律,在银行交易数据库中采用数据关联分析方法,对概念分层数据进行多层挖掘,提高数据挖掘的精准度;在对市场风险控制上,数据挖掘技术主要集中在市场风险识别和市场动态分析两方面,通过分析银行特征值数据在各种风险环境下的数据概率分布值,可以构建银行内部的市场风险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和智能分析,可以针对市场发展规律进行智能风险评估决策;对于市场的偶然和不确定行为,通常数据挖掘会采用预测(predication)、时序分析模式(time-series model),通过遍历历史交易数据,能够对偶然性市场行为进行概念排序,采用模糊分析(fuzzy method)、证据理论(Evidence theory)等方法进行决策分析。

3.2 数据挖掘在银行产品创新中的效用

产品创新是提升银行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手段,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则体现在数据分析准确性和有效性上,首先是对业务流程效率的数据分析,对于总行、分行、支行和营业网点的银行结构进行业务处理效能分析,通过实际交易数据和历史交易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以有效的找出实际业务模式中的最大风险点,设计或优化业务流程,明确录入、审核、授权各岗位的职责,从而运用创新手段控制流程风险;采用产品规划的方法指导新产品的设计流程工作,则需要在产品设计理念、产品市场定位、产品竞争优势分析和产品风险控制上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在银行内部历史数据、行业共享数据和商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特征属性挖掘,并最终为新产品的量化定型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并未新产品的市场价值进行定性和定量预测分析。

4 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金融业的供需地位发生巨大转变,金融数据也从经营资料开始向数据商业化发展。基于详尽的量化数据系统,现代银行可以在高效数据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银行数据进行二次开发,提供数据分析服务。本文通过阐述银行数据的数据结构,分析了对银行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和应用模式,并评估现行银行数据挖掘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益价值,为进一步提升银行数据挖掘的效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丁剑敏.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13(04).

[2]宓文斌.数据挖掘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篇2

在传统条件下,金融是指货币的制造、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在那种条件下,金融活动的监管易于操作,金融安全的表现比较直观,并且通过审计跟踪等手段,也能很好地实现金融安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网络的出现,使得整个世界成为“地球村”。与此同时,传统的金融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的金融营运体系的出现,给我们如何确保网络时代国家的金融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

20世纪90年代机构性和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和金融一体化趋势有重大关系。金融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国际贸易发展和生产一体化要求便利的跨国界服务,如资金融通和全球化资本自由流动;通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期权、期指等金融衍生工具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由于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缺乏对跨国界资本流动的有效约束和监督,特别是对金融科学管理工具和银行表外业务的管理,投机金融机构很容易利用保证金交易,集中大量资本蓄意攻击某个薄弱环节,从中攫取巨大利益。

一、网络时代的金融活动的基本特征

网络时代的金融电子化,能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与设备,提高金融活动的效率。新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可以大大降低融资成本,据美国有关部门测算:同样一笔交易通过银行柜台交易成本为1.02美元,通过电话交易成本为54美分,文传成本为26美分,而通过互联网只需13美分。可见,网络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总起来说其主要特征有:

1.虚拟性

网络时代的金融机构通常表现为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而只有网址,营业厅就是首页画面,所有交易都通过因特网进行,没有现实的纸币乃至金属货币,一切金融往来都是以数字化在网络上得以进行,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同时也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降低,提高金融服务的速度与质量。

2.直接性

网络使得客户与金融机构的相互作用更为直接,它解除了传统条件下双方活动的时间、空间制约。另外,网络为资本的国际流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储蓄和投资会划拨变得更有效。需要大量投资的穷国已不再受制于缺乏资本,存款已不限于本国市场,而能在世界各地寻求投资机会。“由于投资者能把自己的有价证券更广泛地分散到各地,风险也随之多样化,使得化解金融风险的难度更大”。[1]

3.电子化

国际金融体系由全球各地的数十万部电脑显示器组成,它是第一个国际电子市场。电子货币是建立在计算机空间而不是地理空间上的全球性经济的一种表现形态。电子货币造成的管理方面的根本问题源自电子市场与政治地理之间的脱节。例如,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个概念本身就假定地理能够提供确定市场范围的有关手段,它假定经济边界是有效的;货币的跨边界流动是可以监视和控制的;一个固定的地理区域内的货币总量是重要的。在数字化的世界经济中,所有这些假定都变得越来越成问题了。

4、风险性

电子货币和数字市场的日益重要性给中央政府对经济和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控制带来了难题。它们还会使国家市场和民族国家周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容易渗透。由于电子货币发行者的多元化(既有中央银行又有民间组织)使得对参与网络交易的行为具备潜在的更大的风险,必然使我们面临诸如在电子货币发行者破产、系统失灵或智能卡遗失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客户的权益问题。另外,在网络经济中,舞弊和犯罪活动将变得更加隐蔽。

二、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网络化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加上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了我国的金融业也必将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来。当前我国的证券交易基本实现了全国联网,网上炒股日益发展,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都建立了各地的局域网,其中中国银行已建立了以总行数据处理中心为核心辐射海内外的全辖网络化应用体系。这些新生事物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金融营运成本。但是,网络化的金融体系如其他一切事物一样是“方便往往与安全针锋相对”,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开放金融市场,但仅在当前的低级网络化进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不少关系到金融安全的问题。比如,非法入侵金融机构的网络系统,攻击金融组织的数据库,通过网络盗取他人股票、金钱的行为也开始出现,利用职权之便,改动网络数据为己谋利。凡此种种行为都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使得国家的金融安全受到很大威胁。从整个世界金融体系来说,我国所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依靠从美国IBM等公司进口,由于美国对其他国家实行技术上的歧视性政策,而我国目前自己的加密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相对落后于金融电子化发展的需要,加之不断有报道指出从国外进口的软件技术都有明显的秘密通道,所有这些都成为网络时代金融安全的隐患。

三、面对网络时代为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金融服务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乃至我国金融交流的国际化,金融安全问题必然成为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可以想象,在未来网络时代,任何人可以在网上自在漫游、查询、申请贷款,在实际交易中就有可能引来网络入侵者。不管是盗领还是更改电子资金资料,对于信用重于一切的银行都是极大的风险,而对于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

任何经济安全问题都能找到应对办法,但对现代金融市场的运转方式、运作技巧等,我国金融业还不太熟悉甚至不理解。亚洲金融危机充分显示了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的实力。应当说,这方面的较量是冷战后国家力量、国家意志博弈的重要体现,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后者最具有优势的领域进行的较量,这种较量将持续相当长时间,直至与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真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相始终。因此,现代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与经验的获得,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基本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准备之前,要把握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目前全球游资已达7万多亿美元,每天流动量达1万亿美元、每天金融交易中与实物经济有关的仅为2%,[2]在虚拟经济已大大脱离实物经济发展需要而存在的今天,我们应当在开放金融市场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对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金融商品、金融机构、金融经营方式说“不”的勇气和决心,在此基础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国家金融安全的意识

在未来网络时代,在我们与国外的金融交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差距势必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注意捍卫国家的金融安全。网络化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国家的概念,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不会因网络化而消失,恰恰相反,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推行新经济政策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我们在目前不利的情况下,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化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又要高度警惕它对我们不利的一面。

2.确保金融机构信息体系的安全

据美国能源部和航天局估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具备了发动信息战的能力,还有成千上万的电脑“黑客”可能对信息系统进行攻击。“1994年美国国防部特意组织一批‘黑客’对国防部的计算机系统攻击,结果在被‘黑客’攻击的8900台计算机中竟然有88%被‘黑客’掌握了控制权”[3]与美国相比,我国的信息系统显得脆弱得多。因此,在推进金融网络化的进程中,必须把确保我国金融系统的信息体系的安全尤其要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要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安全防御能力。具体地讲,必须建立完善的防护设备,这其中包括客户端的乱码处理技术、防火墙。以及保护交易中枢不被入侵的可信赖作业系统,使得从用户的电脑端开始,资料传送就受到层层保护。对所有金融数据进行加密传输,使用户经过多级认证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金融系统计算机设备要把防电脑病毒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建立严格的业务操作规程,尤其是要加强对金融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杜绝利用金融部门计算机系统进行与业务无关诸如玩电子游戏、修改相关数据等活动。定期彻底清除金融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在这个问题上更要强调开发研制我国自己的电子技术产品,在硬件设备上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金融网络化进程中掌握主动权。

3.提高摄取金融市场运行信息的准确度

在完善网络监管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对金融市场运行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掌握,从而更准确地化解金融活动的风险,平滑金融振荡,以实现减少金融波动的目的。因为,网络信息往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虚假信息经常充斥其间。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网络原始资料的判别整理,以尽可能地掌握更多、更准的信息,具体措施就是建立严格的网络金融的认证体系,扩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社会成员知道哪些网上银行符合网上金融经营的标准,从而保证网络金融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

篇3

2016年一项针对中国百万网友的调查显示,近四成网友认为一周不用现金很正常,“兜里没钱”也见怪不怪。经过两年多的场景覆盖,移动支付借由二维码这个介质出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消灭现金这一全球化的目标,已经从国外的经验实实在在地落地到了中国这个曾经闻名的现金大国,而且这一次,中国在无现金社会的发展上成了先锋队。

毕马威去年的《全球消费与融合调查报告》显示,66%的全球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移动钱包业务,而中国的比率更高_84%。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完成移动支付交易金额达38万亿元人民币,约为美国的50倍。

事实上,在无现金社会,货币不是会消失,而是将彻底信息化。无现金社会的本质是让世界的一切交易都快捷化、透明化。由此,未来的扶贫捐款会越来越迅速、精准,未来的腐败越来越难以遁形,而未来的小偷也越来越难当……

身边发生的事情正在验证这一点,有两兄弟从外地到杭州抢劫,但抢了三家便利店,却因为便利店现金支付的人少只抢到1800元,尤其是第三家店的收银台和保险箱总共才几十元。而作案之前,两人专门从市场上购置了刀具和电动车,再算上路费,这次冒险还赔本了。这无疑是无现金“惹的祸”。

同样来自杭州的支付宝3月宣布,计划用5年时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在随后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副市长谢双成提交提案,建议积极推进“无现金社会”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也表示,随着二维码支付业务的逐步规范,商业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清算组织等市场主体正摩拳擦掌,为老百姓带来更优质的支付体验,中国正全面迈向无现金社会。

蚂蚁金服副总裁袁雷鸣认为,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给了中国换道超车的机会,通过移动互联网、通过二维码能够用更低成本的方式,以更高的效率实现无现金社会。

全球化趋势下的机会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说:“支付宝的竞争对手不是VISA,不是银联,是现金,我们应一起消灭现金。”无独有偶,Visa大中华区总裁于雪莉也表示:“我们常常被问竞争对手是谁?每一次,我们都这样回答: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某个公司,而是现金。这不是近期才提出来的,而是早在1958年Visa刚刚创立的时候,Visa的创始人迪伊・霍克(Dee Hock)就提出了这个概念――数字化货币。我们60年来一直在走这条路。”

Visa在力推无现金支付方式的过程中完成转型,从传统金融服务公司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 支付方式从有卡到无卡,背后折射的是技术的变化,随着技术的变革,支付的介质无限可能,NFC、二维码、数字货币等。

Visa转型的一大体现是开放和平台化。“没有一家公司跟我们一样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跟1700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与4400多万商户连在一起。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我们不是独占,而是将其真正开放给合作伙伴。”于雪莉说。

去年2月,Visa启动开发者平台(Visa Developer Platform))计划,通过开放Visa的全球网络VisaNet,并把Visa的支付产品和能力转换为API提供给业界开发者,Visa希望帮助更多的企业接入到Visa的全球支付网路中,使他们轻松地获取安全的支付标准和开发工具,把Visa的支付能力嵌入到自身的产品中。它标志着Visa将不再仅仅是一个产品与服务的供应商,而将成为一个开放平台和安全支付模块的提供者。

今年2月,Visa与IBM展开基于物联网应用的战略合作,希望将支付和商业融入到任何设备中,从手表到指环、从家电到汽车,企业可以通过IBM的Watson物联网平台获得Visa的令牌服务 (Visa Token Service) ,从而将安全的支付功能嵌入到整个的产品线。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全球经济将迎来200亿台互联设备,物联网时代,“万物皆可支付”将成为现实,通往无现金社会的道路会更宽阔。

除了近场支付,在“万物皆可支付”的尝试上,Visa也在尝试二维码的应用。2015年,Visa就在印度开始推广Visa标准的二维码支付。

去年 11月,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宣布,将立即废除面额为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纸币,被废纸币必须在去年12月30日之前存入银行,并且取款受到限制。一夜之间占货币流通总量86%的现金退出市场,印度六个主要城市的银行柜台和ATM机前排起了换钞长龙,也令印度的电子支付产业迎来市场增长机会。

被看作是印度版支付宝的Paytm统计,在印度停止大额纸币流通的前三天内,公司的APP使用次数增长了约6倍,在之后的一个月左右, Paytm手机钱包用户新增了400万。

今年2月20日,印度国家支付公司(NPCI)联合三大国际卡组织Visa、万事达卡、美国运通,以及印度当地支付组织RuPay了一套可以通用的二维码支付方案BharatQR。

“这是我们跟万事达等几家一起合作的项目,我们不希望市场上各家都使用各自的二维码,而是应该大家使用一个可以互联互通的二维码。”于雪莉透露,作为印度的数字支付政府项目的牵头人之一,Visa已经把这个二维码的技术捐给了印度政府。

扫码背后的无现金日和无现金联盟

每个国家的无现金化会有所差异,于雪莉认为,中国这几年做的比很多其他国家要好。“虽然这两三年其实无现金化进程非常快,但仍旧还有50%左右的市场是我们可以去进步的。”于雪莉说。

“为了清点现金,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小额现金的清点尤为麻烦。” 兴业银行总行现金管理部相关人士透露,有时对接一些公交公司,甚至需要建立一个几十人的专职队伍。如果这些流程实现电子化,处理和支付几乎可以在瞬间完成。因为不用存取,也可以提升资金的流通效率。

无现金生活的进程需要靠全产业的参以及全民的实践,除了银行卡组织和银行之外,第三方支付公司也担负了重要的角色。“对于建设无现金社会,我们和微信都会成为主要的推动者,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银联的加入,政府也是主要的倡导者,甚至有一些政策的出台。”袁雷鸣说。

从2015年开始,8月8日被微信支付打造成“无现金日”,最初是希望号召网友一起使用移动支付、刷卡等方式做公益。当时腾讯公益、微信支付和10家银行、全国11个行业的8万门店一起投入,号召使用无现金的支付方式,推进无现金社会。“无现金日”背后其实是微信支付推动无现金生活的愿景――全社会效率的提升、推动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升级转型,以及让用户从尝试性的体验发展到在多场景多频次培养无现金的习惯。

2013年10月,支付宝就提出最大的敌人是现金的概念,并一直通过移动支付推进无现金社会进程。4月18日,无现金联盟在杭州成立,联合国环境署、蚂蚁金服作为理事,和首批15家联盟成员一起倡导低碳运营、提升商业效能,加速从现金到无现金支付的转化。有趣的是,首批加入无现金联盟的成员,也有便利店。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总代表张世刚表示,无现金社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纸张的节省,而在于金融在推动绿色和包容性经济上的作用。无现金联盟将能把相关业务变得更绿色、更电子化。根据推算,如果年账单15万元的商家全年全部采用无现金支付,本身就相当于为地球种了一棵20年的树。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发起方之一,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宣布未来两年将提供60亿元来帮助联盟成员推进无现金进程。专门用来支持联盟商户的无现金支付比率达到50%;同时,加入无现金联盟的商家,以后能在蚂蚁金服更便捷地获得贷款、会员管理等服务,优先参与支付宝各类营销活樱优先获得各类补贴。

“支付宝此前就表示希望用5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无现金联盟正是当中一项重要举措。”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表示,无现金联盟并非只是无现金支付而已,还有着更多的内涵,例如无现金支付沉淀的信用信息、会员信息,都是可以为商家提供可持续经营的价值。

根据预测,通过无现金支付、数据、信用等能力的共享,无现金联盟将有望提升商家收银效率60%以上,提升商家经营效率10%以上,节省小微商家交易成本超过1.05%(现金清点、存储运输、假钞等)。

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副总经理黄可恩说:“现在,越来越多的顾客都喜欢用手机付钱,有的门店几乎不再需要雇收银员,也不用担心收假钱,我希望全国所有黄焖鸡米饭都可以支持手机支付,一年后手机支付比例能达到一半。”

无现金这件事,一步先未必步步先,而扬长避短,后发先至犹未可知。“如果遵循发达国家的路径,差距还是很大,中国银行卡刷卡发展了25年,每天交易笔数5000万,扫码发展了三年,我们是两倍于银行卡的刷卡笔数,去年增长了10倍。我们非常有信心中国能够后来者居上,在主要国家中实现无现金社会。”袁雷鸣说。

无现金全球化渐近

早在2012年,丹麦84.2%的交易都通过银行卡完成。2014年开始,丹麦中央银行决定停止印刷纸币,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支付。2015年5月,丹麦政府公布了一系列方案,其中就包括废除法律要求商店接受物理现金的一项计划。2016年1月起,服装零售店、餐馆以及加油站都将进入无现金时代。而现在,该国基本已经实现了无纸币化交易。

2015年,英国超过一半的支出是非现金形式支付。2016年1月2日,英国央行表示在研究考虑是否由央行来发行数字货币,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安迪・霍尔丹表示,改用数字货币将是“伟大的技术”。

2016年11月18日,瑞典央行称将考虑在两年内作出是否发行“电子克朗”(ekrona)的决定。瑞典央行有信心经过两年的评估阶段后禁止流通实物现金,成为第一个完全使用“数字现金”的社会。有意思的是,在1661年,瑞典却是欧洲首个发行纸币的国家。从“纸币发行先驱”到“无纸币化”社会的过渡,瑞典又一次走在世界前列。

现今的瑞典,人们越来越不习惯使用现金,电子支付技术的不断革新令现金支付不断被边缘化,整个社会都在推动电子化交易,“无纸币化”发展迅速。据瑞典中央银行统计,瑞典十大银行在全国共有1400个营业网点,截至2016年,其中852个网点已全面取消现金业务服务。瑞典斯安银行(SEB)在全国有168个网点,其中136个已取消现金业务。

在芬兰,信用卡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支付方式。据芬兰旅游局长Paavo Virkkunen介绍,除了信用卡,芬兰当地用户也有多种移动APP的移动支付方式。目前,芬兰用卡支付超过了现金支付,包括卡和移动支付的占比达到75%。

放眼亚洲,作为一个中低收入国家,印度仍有巨量人口处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其对现金的依赖程度非常高。2016年11月8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宣布,将立即废除面额为500卢比和1000卢比的纸币。此举导致流通中现金减少了86%。此外,被废纸币必须在12月30日之前存入银行,并且取款受到限制。

篇4

《互联网周刊》评述:

网络零售位列互联网的前沿阵营,大量的上下游交易数据带来了上游供应商的高质量信用评估数据。银行,本质是经营信用的服务性机构。这两者的合作把“信息化”的真正内涵非常生动的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创新案例2

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的上海银行业动产质押信息平台主要提供基本的信息共享与动产权属登记、对仓单货物实时跟踪控制的规范化实物管理以及在经营数据信用评级基础上的融资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相较于基于不动产提供的金融服务,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金融产品远远落后,本项目的意义在于帮助银行业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创新案例3

四川电信eSRM 供应链协同与融资平台的核心是在信息化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引入金融银行,为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融资服务。自平台投入使用,截止到2013年底,四川电信年均降低采购成本达15%,减少库存资金占用达12%。

《互联网周刊》评述:

电信基础运营商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其市场化程度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甚至是诟病,在这个行业内开展供应链电子商务以及在线供应链金融的举措,已然把大型国有企业带入了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群体,其意义不仅仅在项目本身,更是国有大型企业在互联网新时代来临时的“亮剑”。

创新案例4

湖南全洲医药消费品供应链有限公司建设的全洲“网仓”金融供应链平台将在医药厂家、经销商与医院之间搭建敏捷供应链,在对于医药产品开展供应链电子商务的同时通过挖掘整理企业动态经营数据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周刊》评述:

医药行业的健康度一直为社会所关注,这个领域中供应链电子商务尤其是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是对整个行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一种积极探索与尝试。

创新案例5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招商银行智慧供应链金融,将招商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智能化的IT 系统、专业定制解决方案融为一体,在传统产品元素的基础上,重点聚焦贸易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实现“参数化”的产品创新、建立了全流程的在线金融服务渠道。已与近200 家核心企业(或平台、交易市场等)开展战略合作,联动上下游客户数千家,累计发放授信超过1000 亿元,业务增速保持在年均50%以上。

《互联网周刊》评述:

银行,作为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关键群体,在相关金融业务开发方面的进步速度似乎落后于被服务的实体企业。而招商银行对于在线供应链金融的战略定位、相关服务体系的建立向传统商业银行展示了在这个时代银行的积极进取的态度与胸怀。

创新案例6

吉林信托的“吉信通”供应链信托是在供应链中以链主为核心,将资金有效投入链条中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将信托支持融入上下游企业的经营与业务行为。

《互联网周刊》评述:

以信托为主体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富有激情和勇气的尝试。

创新案例7

中国建设银行在客户评价中引入“网络信用”概念、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展预警和监控,结合合作平台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电子商务客户开发不同类型的在线供应链金融产品,并建立网络银行信贷系统。

《互联网周刊》评述:

本项目能够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不易获取的金融服务,在扩大银行自身业务体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真正普惠了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大类群体,让世人看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价值的良性态势。

创新案例8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开展的基于信息化的工程机械供应链金融,以徐工集团主机制造企业为核心企业,包含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用户在内的供应链各环节为服务对象;以融资租赁业务解决方案及信用销售风险控制整体解决方案为服务方式;开发满足核心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配套提供如金融、资产运作、经营租赁等综合型支持服务;为制造企业、经销商、用户解决现金流并提供信用销售整体风险控制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链主自办金融企业,由这个金融企业为供应链的其他环节开展按需定制的从在线供应链金融到业务经营的综合服务体系,强化了链主主导性的同时也强化了所在供应链的一致性以及整体的竞争力。

创新案例9

由山东高速信联支付有限公司与金润保理(上海)公司合作建设的山东高速物流服务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在线商业保理服务,通过交易平台了解物流企业、发货方、收货方的交易情况,并根据平台交易信息对交易各方进行交易信用与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交易平台的上下游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提供商业保理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交易数据是交易平台的真正金矿,拥有数据就拥有了一把服务对象潘多拉盒子的钥匙,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更多的是效率与品质的提升,以及帮助第三方支付与商业保理行业在科学健康发展方面的进步。

创新案例10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金融物流信息化平台集成先进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旨在通过对与金融物流有重要关联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采集和集成,为供应链各方提供基础信息,满足各方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需求,真正实现“三流合一”。本平台目前已经支持了分布在全国的近万个监管项目,涉及钢铁、煤炭、矿石、油品、粮食、棉花等十余个大类产品;与50家银行合作,协助银行贷款授信5000多亿元;为超过上万家各行业客户提供了金融物流信息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物流行业在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中的受关注程度也迎来了历史高峰,无论是2C或是2B,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程度很大程度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水平,物流的进步带给社会经济的是基础性的重大影响。

创新案例11

中国农业银行的国内贸易融资产品, 涵盖了应收、存货及预付三大类产品,基本覆盖供应链全流程,拥有包括票据、国内信用证、国内保理、网络融资平台-电商融资系统等多项产品系统,向供应链“1+N”全体企业提供在线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数据集中管理是本项目的核心,与链主以及第三方物流等企业通过ERP系统直接对接进行数据共享,银行才能真正与企业的业务系统相融合,这是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关键。

创新案例12

北京中企融达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建设的融资通金融服务平台通过银企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在基于企业信息流、商流、物流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贸易环节植入金融机构提供的网上融资产品,从而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四流融合;围绕链主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上下游与交易双方的网上资信中心,借助链主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辐射给供应链上下游、交易双方提供应收类与预付类融资。

《互联网周刊》评述:

供应链信用是本项目的亮点和基础,也是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内在价值;供应链信用是对供应链电子商务的高等级理解与表达,更是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供应链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的支点。

创新案例13

中建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建设的外贸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易单网依托中建材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聚合外贸上、中、下游资源,为国内生产企业提供全新的一站式出口渠道。优质的国内生产企业免费进驻平台,通过嫁接中建材的平台、资源、品牌和海外营销网络,带动中国企业产品走向世界。易单网“E 点通在线融资”是中建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使用银企直连方式进行电子信息交互,通过受让上游供应商为中建材国际贸易供货或者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为中建材国际贸易遍布全国的上游供应商提供“一点接入,全国共享”的全流程网络保理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作为中国传统行业之一,建材行业一直在找寻自己的传统行业转型道路,易单网“E 点通在线融资”为传统建材行业开展供应链电子商务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创新案例14

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公司开展的在线供应链金融,通过“平台+基地”的全流程管理实现货物线上交易、支付、结算,再依托仓储管理公司静态的仓储管理和动态的联运管理,保证货物安全及时交割,是国内首个完成交易交割支付结算一体化集成的电子商务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安全成熟的系统化运转与全流程管理,引入银行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授信。

《互联网周刊》评述:

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均衡性都具备较高水准,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启示与样板作用。

创新案例15

苏宁在线供应链金融是苏宁上游供应商申请贷款的平台,是连接供应商和苏宁信贷核心系统的枢纽,苏宁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提供丰富的贷款产品,供应商可以通过系统,根据贷款金额、期限、还款方式等选择适合的贷款产品。

《互联网周刊》评述:

作为传统零售商业企业的代表,苏宁在互联网化的道路上从不缺乏勇气与真诚。苏宁的轨迹对于传统企业转型与O2O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参考价值。不仅仅由于体量与规模、更因为苏宁对于创新的内在渴望,让苏宁对社会带来了更为积极和广泛的影响。

创新案例16

唐山智远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骨质瓷产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项目为针对行业的产业链一体化智能平台,功能涵盖电子商务、在线投融资质押服务、智能物流解决方案三个部分。是具有供应链资源整合性质的、以B2B2C、C2B、O2O为特征的第三方公共电子商务平台。

《互联网周刊》评述:

陶瓷行业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行业,作为细分领域的骨瓷,也同样会有其他传统领域遇到的共同问题,骨瓷的行业整合以及开展的供应链电子商务与在线供应链金融,为传统行业的企业转型乃至供应链整合发展提供了开创性的示范。

创新案例17

天津物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的天津物产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系统与中国大宗商城在线融资系统,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施物流的全流程监控,改变银行传统的授信模式、对中国大宗商城用户融资的授信主要参照企业交易记录,实现银企直联、线上对接,设绿色通道,银行审批T+2h放款,商城用户(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天物大宗商城的融资服务可以迅速获取资金、组织销售、盘活库存、提高资金使用率。

《互联网周刊》评述:

大宗商品交易是B2B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在集成度、系统科学度完善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对于B2B领域的供应链电子商务以及在线供应链金融具有较强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创新案例18

五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的本项目为基于数码仓技术的面向钢铁流通全行业的集成化第三方大宗商品在线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平台以打造安全高效的数码仓体系为核心,以基于真实库存的现货交易为基础,开展金融协同业务和高端资讯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流通环节中,货物与仓单的数字化是B2B供应链电子商务的空间信息化基础,数码仓以及数字化货物与实体的实时对应为大宗商品的B2B供应链电子商务开辟了前行的路径。

创新案例19

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白酒金三角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包材采购、原酒生产―酒类销售―物流配送”的白酒供应链,以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为第三方平台,打造集融资、结算、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提供物流仓单融资、提货权融资、酒类价格评估融资等金融服务,并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提供的产品检测、商务信息分析、技术支持等增值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服务与相关商业要素的集成与服务创新。

《互联网周刊》评述:

白酒行业的供应链电子商务水平以及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情况,将对白酒乃至整个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创新案例20

篇5

(二)当前流量经营的价值困境

流量是当今数字世界运转的基础。“客观属性”是对“流量”这一认识客体固有属性的客观描述,不因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而异。流量属性包括以下方面:

1)流量的规模性,指流量可用同一量纲进行规模比较,比如联通单用户流量规模要高于移动,百度流量规模要高于google中国,基于中国移动网络发生的流量规模要高于基于百度服务发生的流量规模;

2)流量的层次性,指流量与用户真实行为(主体)的接近程度。流量蕴含着反映主体行为的信息,但程度有所不同。比如淘宝网所承载的流量直接反应用户的网购行为,而电信网所承载的流量只是经过IP协议封装的比特流,前者显然更接近用户真实行为因而被称为表层流量,后者则被称为底层流量;

3)流量的异质性,指流量对用户消费目的(客体)的涵盖范围。流量蕴含着反映客观世界的信息,但范围有所不同。比如文本、话音、图片、音乐、视频等不同类型之间,垂直应用与平台式应用等不同类型之间,社交类、娱乐类与生产类应用等不同业务类型之间,其流量映射客观世界的能力就各有差异和侧重;

4)流量的不可分性,虽然底层流量和表层流量在概念上区分了,但在实体上是紧密依赖的,是同一事物在不同经营层面上的不同投影。比如,淘宝的表层流量离不开运营商底层流量的依托,运营商底层流量也离不开淘宝等表层流量的呈现,同时,淘宝可推知用户使用了多少底层流量,运营商也可部分解析出用户的购物行为。

可见,流量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市场,而电信运营商似乎占据有利地位。综合流量的层次性和异质性,流量被赋予了主体行为和客体存在在信息层面上统一投影的属性,是信息社会不断流动的血液,具备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流量的不可分割性来看,上层服务提供商与基础运营商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将是长期的基本格局。从流量的规模性来看,至少在本地市场,由于基础设施市场集中度高,电信运营商很容易就可获得超过任何单一玩家(如apple和facebook)的规模优势。

但现实情况中,流量规模的暴涨对电信运营商是一把双刃剑,情况不容乐观。流量在呈现客观属性的同时,在特定的经营主体及经营方式下,还会表现出影响甚至决定经营绩效的经营特征。本文认为,固然客观属性有利于电信运营商开展新一轮价值创造,但在当前经营模式下,流量应有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挖掘,无法支撑电信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的流量经营模式是,通过提供同质化的、以M为价值衡量单位的流量产品来满足用户的接入需求,然后通过向用户收取按照使用量计算的费用来补偿网络成本、运维成本和营销成本。

在这种模式体现出三大属性:一是面向手段性需求。用户向运营商购买流量不是为了流量本身,而是为了流量所承载的个性化互联网应用。流量仅仅是服务于互联网消费的手段,因此,与面向目的性需求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争夺用户界面时,电信运营商天然地处于劣势;

二是无直接网络效应,电信运营商无法将网络效应内化从而无法实现业务的边际效应递增。流量用户之间并未像话音用户之间和短信用户之间那样构成彼此连接的网络,用户之间的网络是通过业务构成的,而业务网却控制在OTT手中。换言之,网络效应主要存在于OTT业务层,而非管道层。因此,随着使用OTT业务的用户越来越多,以及用户使用OTT的业务次数越来越多,OTT业务的边际效用递增,但电信运营商流量的边际效用基本持平;

三是边际成本下降有限,面对指数级增长的流量需求,运营商不断追加投资扩容、升级只能勉强跟上。上期投资刚进入边际成本下降阶段新的投资又追加进来,下降趋势被中止。在投资压力下,设备商又勾画了美妙的技术前景,许诺平均成本将极大地降低,勾引运营商全面投资新技术。这样多次循环和叠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运营商都处于初始成本投资阶段,流量边际成本下降的周期被压缩到很短。反观OTT,一旦业务上线,在运营成本增长与业务量增长相比可忽略不计的前提下,业务边际成本很快就会下降到接近于0。某种程度上,信息产品边际成本为0规则的成立,是建立在电信运营商的牺牲之上的。

电信业本是新经济的鼻祖,网络效应理论就是70年代从对话音网络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然而,在当前经营模式下,运营商的流量业务失去了网络效应、边际成本趋于0、边际效用递增等信息产品的新经济特征,用工业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去与新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争夺价值,注定是落于新型竞争对手的。这是仅在流量规模上做文章,没有深入挖掘流量价值形成的后果,运营商由此陷入流量价值困境。

(三)大数据经营破解价值困境

大数据的定义众说纷纭,从技术特征上它通常具备数据量大(volume)、数据类型多(variety)和数据处理和响应速度快(velocity)的特征,麦肯锡将大数据定义为超过了常规数据库软件所能搜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规模的数据集。大数据概念具有深刻的IT烙印,正如“流量”概念具有深刻的电信烙印。通信与计算是信息的不同处理环节,在ICT端到端融合的背景下,流量和大数据完全可以统一在“信息”概念下,是信息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称谓。流量有表层底层之分,数据也有信息、知识、智慧之谓,流量经营和大数据经营均可理解为信息经营。

然而,仅仅揭示大数据本身的属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脱离了正确的经营模式,一切价值都是虚妄。在这方面,电子科技大学周涛教授的观点很有价值。他认为,大数据1.0是利用内部数据解决内部问题,大数据2.0是利用内部数据去解决外部问题,或利用外部数据解决内部问题,大数据3.0意味着大数据进入了一个以共享交易为特征的时代,出现了大数据公共平台运营商(以下简称大数据运营商)。

从1.0到3.0,大数据的工具属性逐步减弱,目的属性逐步增强,直至“大数据”像货币一样在全社会范围被收集、交换、处理、传输和应用,使得大数据可以真正成为时代的标签。在这个意义上,大数据之“大”,就是不断增强数据的透明性、不断扩大数据的共享范围、不断提升数据的流动性,在更大范围内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否则,无论数据多丰富,技术多先进,都较过去无本质突破,大数据之“大”盛名难副。这个过程,是大数据经营环境不断完善和经营模式不断演进的过程。

大数据经营模式严格来说是指大数据运营商的经营模式。大数据运营商采取双边平台模式,一方面向消费者提供普遍服务,另一方面向企业客户提供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服务。可以形象地将这种经营模式比喻为“数据银行”。

1)大数据运营商自身掌握独特而雄厚的数据资产,这往往是一个通过提供消费者服务集腋成裘的过程,正如银行通过吸纳个人存款掌握雄厚的现金等资产;

2)这些数据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归大数据运营商但所有权属于消费者,正如银行可以自行决定吸纳的存款如何使用,但储户拥有随时要求提现的权力;

3)大数据运营商以免费或部分免费提供服务为代价,换取消费者在使用该服务时产生大数据的支配权,正如银行承诺利息收益换取现金存入或委托理财,并默认获得资金支配权;

4)这些大数据被用到千百万家企业的生产服务流程中,为大数据运营商的企业客户创造价值,为大数据运营商赚取收益,正如银行吸纳的存款被贷给各行各业的企业,融入经济生活的角角落落。为了进一步理解该模式,下面描述一些细节:

细节一:场景举例。

风险控制是保险公司商业模式的核心环节,如果能够更准确地获知投保客户的风险系数,保险公司就可能设计更有竞争力的保险险种和更丰厚的收益。比如车险,如果能对某潜在客户的出行和驾驶行为数据如车速、车程、违规记录等进行分析,保险公司就能更精确地推知该用户在投保期内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从而制定更为有利的保费和理赔政策,比如避免对高危客户(通过各种指标定义)保费过低或保额过高,而对“安全系数”较高的客户则可以在常规保费基础上打折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同样,对于疾病险,如果能够对潜在客户每天身体健康指标如血压、心跳、卡路里消耗、睡眠时间等,保险公司就能识别优质客户并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疾病险种。在这个简单的例子里,大数据产生于用户使用的车联网、移动健康等服务,大数据运营商需要向用户提供这些服务,并承诺他们的个人数据不会被滥用。对于保险公司或其他中小型企业客户,大数据运营商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数据,但更可提供大数据基础设施租用、承担大数据分析任务甚至基于分析结果的营销执行等附加服务。

细节二:如何规避隐私争议。

个人数据的隐私问题是大数据商业价值受到质疑的主因。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从理念上和模式上给予回答。理念上,隐私问题自人类社会形成之初就存在,用户心中总是存在一架权衡隐私顾虑和业务价值的天平。当前的隐私争议不在于隐私被使用了,而在于被滥用了,没为用户带来便利/效率/等正面价值甚至反而带来负面价值。因隐私顾虑而扼杀业务创新只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将注意力集中到利用个人数据创造更智能的业务,使用户心中的天平偏向业务价值,这才是解决之道。模式上,大数据运营商扮演的是银行角色,受消费者委托管理数据,基于数据所有者与数据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执行数据开放动作,具体由双边平台的双方自愿谈判商定。比如,保险公司若需要使用个人数据可向个人提供保费折扣,达成协议后大数据运营商则执行这一契约,按照协议开放指定数据,并全程监督数据使用。上述过程并不涉及隐私侵犯。对于那些无需识别个人身份的大数据应用,交易成本可以更低,正如银行没有必要向每个储户说明他/她的存款被用于哪一笔放贷或投资,而只需履行利息承诺即可。

细节三:如何获得网络效应。

在上述经营模式下,大数据运营商将获得网络效应,这种效应源于该平台上各行各业的企业。与话音业务类似,企业使用该平台提供的数据的同时,也在为该平台增加更多的数据资产。比如,“用户A在facebook上的Like行为记录”这一数据,若被WSJ网站使用,除了为WSJ产生“内容精准推荐”的价值外,用户A对该内容的浏览行为和评论(如果有)也会被平台记录,从而提升原数据质量(如置信度评价)、丰富了关于用户A的数据,其他企业将可从该平台获取更多价值。这样,企业围绕平台构成了大数据共享网络。大数据平台成为网络效应的受益者。于此同时,企业客户在使用大数据产品时也具有边际效用递增的特征,数据用得越多,数据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大数据经营完全符合新经济规则。数据不因使用而损耗,且随着使用次数增多价值反而变大,边际成本趋于0,边际效用递增,大数据的价值与数据节点及数据使用者节点的平方成正比。

细节四: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大数据资产。

针对流量业务,一方面优化现有面向消费客户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从流量中提取大数据资产,作为构建面向企业客户大数据经营模式的基础,两者交叉补贴,平摊成本。用户在消耗流量的同时,也在为大数据经营添砖加瓦。一个基础设施,两个经营模式,这是成本收益困境的基本解题思路。对流量经营而言,智能管道存在的价值是调控和配置管道资源,但智能调控和配置的前提是对调控对象的深度识别和解析,而这正好就是从流量提取大数据的过程。因此,智能管道将成为电信运营商获取大数据的重要来源。大数据的另外两个重要来源是BSS和各种信息类业务的后台数据。不同域数据之间的混搭会取得1+1>>2的效果。

(四)大数据平台运营商的演化

在未来实体世界与数字世界无缝整合的世界,高速流动的信息将充当不可或缺的纽带。谁能掌控两个世界相互耦合的界面,谁就将成为下一轮破坏性创新周期中最大的赢家,而大数据平台就是这样的关键环节。当前虽然总体上处于大数据1.0阶段,但基于数据重要性被不断认知、传统企业拥抱数字化商业模式热情高涨等事实,大数据领域正孕育着一个前景广阔、异彩纷呈的大市场。

未来的大数据运营商绝不仅仅包括现在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巨头如facebook、google和阿里巴巴等也将沿着这一方向演进。阿里巴巴提出的“电商、金融、数据”三步战略就是明证。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高德地图等之间的资本联姻,也是走在数据布局的路上。平台会扩张,生态会成长,当时代被烙上大数据的印记,围绕大数据公共平台运营商成长起来的大生态注定会成为信息文明的基石。从平台演进的角度,本文认为大数据经营的成熟将经历消费平台、垂直平台和公用平台三个阶段,简要描述如下:

第一阶段,竞争者们借助消费平台海量用户数据的原始积累取得了大数据平台之争的入场券。

比如阿里巴巴的淘宝、腾讯的微信、facebook以及电信运营商的流量,都是典型的消费平台。各类消费平台有层次和领域的区别,渗透争夺十分激烈,但就数据储备而言都具备了进阶的资格。同时,OTT玩家普遍发育了后向广告模式,与电信运营商的流量前向收费模式相比,收入规模小但利润率高。

第二阶段,基于用户积累向垂直行业扩张或者某个特定的环节延展。

这个阶段,消费平台依然非常重要,但随着数字世界与实体世界的整合,固守数字世界很快遇到增长极限,因而越来越多的资源将投入面向线下传统行业的拓展。垂直行业方面,包括金融业(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健康业(移动健康、移动医疗等)、汽车业(智能汽车、车联网等)。特定环节方面,包括营销(广告),CRM(如微信公众账号、淘宝卖家服务、FacebookConnect等)、产品设计(如天猫和华为定制手机合作等)。毫不意外,扩张的行业B2C特征较明显,延展的环节则以营销环节为出发点,而电信运营商通常以行业扩张为主,OTT以环节延展为主。总体而言,这些面向各垂直行业和特定环节的服务都以相对独立的小平台形式存在,每个垂直平台的经营模式各不相同,大数据资产进一步积累,但以信息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仍未确立。从进阶第三阶段的角度考虑,衡量第二阶段经营成败的标准有两个:其一是是否与政府和传统企业建立了全面的信任关系;其二是是否掌握了大部分行业都需要的20%的关键信息。

第三阶段,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出现。

大数据在企业生产和消费者生活各环节的价值被充分认识,垂直行业内部的信息链在第二阶段被打通之后,进入跨行业信息共享阶段,大数据时代来临。在前文提到车联网信息、个人健康信息和保险公司的共享是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而车联网、移动健康领域的数据布局和与保险公司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则已在第二阶段完成。值得强调的是,消费者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各行业间打破信息隔阂唯一动力就来自于它们具有共同的用户。这一阶段,数据透明/共享/流动的范围、网络效应的范围、创造价值的范围达到了新的高峰。

上述三个阶段所描述的经营模式是叠加而非替代关系。从大数据的角度看,第一阶段着眼于积累原始资本,第二阶段注重数据的垂直投资布局和精耕细作,第三阶段注重跨行业数据的共享运营。但从经营视角来看,最终大数据运营商将具有三种核心业务、三种盈利来源,比如阿里巴巴的三步走战略,并不是金融代替了电商,数据代替了金融,而是按照这个路径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多元共生业务组合。

(五)对电信运营商的建议

既不甘于管道的低利润率,又无法适应OTT基于速度和创意的竞争规则,电信运营商一直在寻找位于管道业务和OTT业务之间的黄金地带。本文给出的答案就是大数据经营。大数据经营与传统通信经营在业务属性和经营模式上具有内在延续性。

传统通信业务通过将个人连成通信网络解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数据经营通过将企业连成大数据网络解决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个方向符合信息社会的演进脉络。通过选择正确的模式,大数据经营完全可以和传统通信业务一样具备网络效应等新经济特征,从而带领运营商走出当前流量经营模式的价值困境。

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大数据的战略地位应从内部运营工具提升到“新大陆”,移动互联网业务则从“新大陆”降低到撬动新大陆的“杠杆”。如果目标和OTT一样都是大数据,而获取大数据的手段并非仅自身运营OTT业务一途,电信运营商何必一定要吊死在这棵树上呢?调整心态后再参与OTT竞争,也许更从容不迫。

因此,电信运营商无需过于纠结为何不具备互联网基因,而应立即与那些OTT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道发力培养大数据基因,构建大数据经营模式。大数据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大数据竞争最终将是资源密集型的,电信运营商在这个战场上的位势要比在OTT战场上好得多,至少暂时如此。比如,腾讯有微信和QQ,阿里有淘宝和支付宝,电信运营商有流量。关于下一步的布局,有如下几点建议:

1)信息基础设施的整合、开放与融合。

最宝贵的资源不是网络、不是IT,而是信息。用全局眼光建立统一的、公司级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和数据架构,将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包括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应用和内容资源甚至物理设施资源纳入资源池,在此基础上构建资源管理、业务执行与管理、客户和商务管理等应用平台。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应用平台必须共享一个中央用户数据库。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大的阻碍是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组织架构。Vodafone的做法是设立首席信息&技术官职位将CTO管理网络的职责和CIO管理IT的职责整合起来,BT的做法是成立Technology,Service&Operations事业部负责网络和IT的规划、部署和运营,事业部CEO亦为BT集团CIO,对各大前台业务单元的CIO具有直线职能权。

2)让数据流动起来。

在尚未硝烟弥漫但已暗流涌动的大数据竞争中,当前电信运营商最危险之处一是在于数据没有整合,二是在于数据缺乏流动。后者的解决之道是,尽可能多地使用它。因此,电信运营商必须在内部鼓励大胆使用数据创造价值的氛围。数据驱动的营销设计已经被广为使用,下一步值得重点推广的是数据驱动的产品设计和运营优化,这是属于大数据1.0的范畴。正如web2.0的互动性引爆互联网那样,探索大数据2.0迫在眉睫——利用大数据资产提升对合作伙伴的吸引力,改善平台式业务的竞争力。

比如,如果无线城市能与大数据结合,将电信运营商自身掌握的数据与政府的政务数据结合,共同打造一个开放数据平台和民生服务平台,或将开创全新的局面。当然,独立的大数据产品也在考虑中。Telefonica和Verizon已经成立了专业化公司来运作大数据生意。一些产品已经商用,但以简单的DataSeller模式为主,并未考虑使用数据的同时为提供数据的用户创造更多价值,因而在打消隐私顾虑方面还有所不足。

篇6

中国民营企业管理当前面对的突出挑战有三类:

市场挑战:十以来,行业和市场正在随着系列改革而变得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本身走市场化路线的企业而言可能是利好消息,对权力、政策等寻租的企业和投机性企业而言无疑是非常悲观的。市场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和白热化竞争,在微利和同质化竞争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如何管理以应对市场竞争?

人员挑战: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面临着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也面临着团队年轻化难以管理的问题,面临着股东与职业经理人的难题。如何安排接班人计划?如何管理职业团队?

资本挑战:从广义的资本定义上讲,无论是投资入股,合资合作,并购重组,还是上市、债权或股权融资,都成为企业追求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做的好就能让企业或老板上一个新的台阶,做的不好可能是把辛辛苦苦几十年打拼的事业全部葬送。对于国有企业也一样,过去的提法叫“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现在叫“国有资本管理”,从资产到资本就是从花钱到赚钱的转变,那么如何管理资本运作?

任何度过初创期的民营企业都有一个愿景:如何将公司做大做强而不是做大做垮?

站在这个愿景的时点,我们不禁要问:靠的是什么? 是过去几年的财务报表数字好看吗?是有一帮跟自己创业的团队吗?是服务或技术优势吗?是政府或金融机构对公司的支持吗?是公司现金充裕吗?是公司资产庞大吗?是有了一个或几个好的项目吗?是公司的商业模式独特吗?是公司不断投入的学习和培训吗?

答案是:是,也不是!

上面的每一项都可能成为不同行业的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然而纵观世界500强发展史,企业都是基于实业+资本的发展战略以及管理的系统优势获得长足的发展和长远的成功,过去不等于将来,短期利益不等于长期利益,做了不等于做好。部门优势或财务指标等部分优势都不代表整体的优势,今天的优势有可能成为明天的劣势,部门的“专业”意见可能会将公司带入深渊….

二、价值管理―迎接挑战实现愿景的有效管理方式

如何有效面对挑战,持续强大,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观点和学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打造核心竞争力,团队建设,数字管理,差异化,商业模式以及各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管理技巧。

就企业价值来说,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有从审计、评估角度谈企业价值的,有从企业管理角度谈企业价值的,有从投资人角度谈企业价值的,有从市场、财务等角度谈企业价值的。主流理论认为价值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笔者认为价值管理首先是从企业经营者角度看待企业价值,而后才是股东价值,这样企业价值会自动传递到股东价值,股东才能得到持续的投资价值。基于价值管理的系统优势才是公司价值的保证和根本,这里的价值管理的基础就是系统,以广角镜思维全视角地看待企业的问题,不能是望远镜思维的点对点解决问题。价值管理的核心是以企业和/或股东价值为导向的方案,制度和决策。

对于广大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实施价值管理更的第一步是优先选择公司价值,大股东利益,还是全体股东价值的问题,抑或在哪些问题上如何进行价值倾斜,其次才是立足现状建立价值管理系统的问题,否则价值管理的核心无法贯彻到落地实施当中去。当然,非上市民营公司大多被企业家实际控制并经营,价值管理会更多偏好企业价值;对于上市公司或投资人倾向股东财务表现的民营企业,更多的目标被股东价值优先所包围。

三、价值管理的核心要素

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到目前为止,在价值管理体系中,形成了经济增加值(EVA)、市场增加值(MVA)、折现现金流量(DCF)、托宾q值、价值派(piemodel)等价值管理模型与模式。这些财务标准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MVA法,对非上市企业无法评估资本市场价值;比如托宾q值,从市场角度界定的过去的企业价值与企业的真实内在价值大量不对等,而且衡量市场价值与资产重置成本相对比较主观;又如各种财务模型,实际上带有一定的假设且大部分要求数据较多,模型的导出过程又比较复杂,对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并不适用。所以,企业价值不是数字化的财务价值,主观的市场价值,抑或是按收益法或成本法评估出来的价值,而是多种要素综合的衡量标准。

笔者认为,对企业管理而言,这些价值管理模型仅仅是财务评价标准,并没有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判断并实现价值管理,也就是说,这些价值模型无法指导价值管理落地实施。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对价值管理体系的四项核心要素进行扼要阐述如下:

(一)数字管理

数字最简单、直观、有力,是国际化语言,因此价值表现的衡量因素离不开数字,但数字管理不等于价值管理,而且过分注重数字就会陷入数字陷阱。报表控制属于事后控制,而且财务管理无法表现报表外资源。所以,企业管理者都要有价值管理系统要求的财务意识和知识,用数字管理渗透到日常运营管理中去。对于企业高层来说,运用数字管理的要义在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于企业中层来说,数字管理主要是进行财务信息的提取、分析、跟踪与考核。

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运用数字管理忌讳采用较多的复杂管理,比如对房产的投资,通常的房产投资内部收益率公式为:累计总收益/累计总投入=月租金×投资期内的累计出租月数/(按揭首期房款+保险费+契税+大修基金+家具等其他投入+累计按揭款+累计物业管理费),但里面的数据很多要靠估算而导致数据不可靠之外,还浪费了大量精力。所以我们就采用一个相对简单而通行的测算方法:如果该物业的年收益×15年=房产购买价,则认为该物业物有所值。

笔者经过实践总结,具体来说,民营企业可采用的数字管理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资本管理

资本管理需要解决:钱从哪儿来的融资问题,钱到哪儿去投资问题,回报多少的投融资管理问题。作为股东首先应考虑的自身价值就是资本管理价值。这些价值无一例外都与数字相关,以价值驱动为目标的财务数字主要有:

A: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净资产),反映的是被投资企业的赚钱能力和运营水平,这也是最常用的数字之一;一个公司长期保持20%以上的ROE是不可能的,能长期保持在15%已经很好了。

B:投资报酬率(ROI)=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100%。反映了投资的获利能力,一般是用于特定年份的回报衡量,以及短期项目的投资决策,因为该指标并不反映整体或长期利益,而且职业经理人会因为该指标的绩效评价而做出短视的决策和行为,排斥具有战略意义或长期投资的项目;

C:经济增加值(EVA)=息前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调整后的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率(WACC)。

对于EVA,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你一定要赚到超过资本成本的钱才算有利润”。这里面对NOPAT和资本成本的调整主要是尽可能恢复企业实际经营真实财务面貌,然后对资本利用效果进行数字评价。

EVA既可以反映职业经理人总体经营情况,也适用于绩效、股权激励等方面。

D:对于上市企业还多用市净率(P/B=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盈率(P/E=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市场增加值(MVA=公司市值-累计资本投入)等指标。

数字之间也会有冲突,比如股东都想追求高ROI,但有时ROE与ROI并不一致,此时追求高投资回报(ROI)的同时要关注ROE,否则累积多年的利润有可能一瞬间就不见了,减少风险的办法就是既看ROI又看ROE。假设有多个项目选择投资一个,就是在高ROE项目中选择高ROI的项目。ROE较高时需要另外关注负债结构,看企业是否为超额负债经营。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超过60%,为经营风险较高,超过80%为经营风险过高。

2、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的数字管理需要解决资产利用效率的问题。笔者接触的不少民营企业有资产情节,即企业资产越大越好越有安全感,或者银行越容易给较高的额度贷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观察到这些盲目追求资产绝对数额的企业往往各项利润指标都很低,认真梳理资产后就会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资产效能低下的问题,比如大量承兑汇票留在手中而对外支付现金,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以致呆账、坏账,为评估品牌价值或对外申请各种证书而知识产权账面价值虚高,库存大量积压,预付账款庞大造成资产和现金利用率低,部分固定资产闲置很久而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资产管理的数字管理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A: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

B: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以及延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对资产使用效率的分析和改善需要数字管理配合程序管理、效能管理与风险管理进行。

3、人力资源管理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在讲人员的选育用留,即HR管理技术和流程,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也离不开数字管理。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需要让老板知道的是:公司的流程及岗位平台是否已经搭建完成并能有效对人才选育用留,员工的薪酬是否匹配绩效管理的目标,绩效管理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人力资源政策和执行是否能跟得上企业发展。

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靠主观性的“好坏优劣”来表达的,最具有说服力和看得见的效果的就是数字。比如营销总监的营业收入与营业利润等同比、环比升降比例是否在预设的绩效目标之内,接下来如何改进,达到考核期限时应如何根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又比如对财务总监的考核指标之一是EVA,那么财务总监就会想办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配比资金投融资,降低税收,这样财务总监就必须深入业务之中打通流程瓶颈,既要提高收入,又要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和预算;既要对日常经营负责,又要对投融资及其管理负责。

4、财税管理

对于财税管理,最重要的几个数字就是资产额,负债额,纳税额,营业额,利润额,净现金流量。这些数字很多时候不成比例,比如有资产收入少,有收入没利润,有利润没现金,有现金没利润,收入少税负高等等。当然这跟行业有一定关系,比如制造业是先投入再收入,预收费服务行业是先收费后服务,餐饮行业是现金充裕而利润被房东大量分取。

在笔者看来,企业的财税管理不单单是财税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公司的事情,不仅仅要进行制度和表格的完善优化来达到高效流程,又要搜取充分必要信息进行数字提取,分析工作,而后应用于企业决策和日常管理改善。

财务和税务是相联系又有很大差异的两门学科,很多民企让会计管理税务,业务简单还可以,稍微复杂一点需要税收筹划时,财务经理就不能胜任了。有些公司财务经理隶属于税务总监,有些公司是税务经理隶属于财务总监,不管谁进行管理,都要将财税体系打通,对日常各部门业务进行科学有效的财税管理以达到既有效能又能管控风险的结果。

5、产供销管理

产供销管理可能是与数字打交道最多的部门,“产”指制造业的生产或服务业的服务,“供”指产品或服务供应商,“销”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从数字管理上讲,销售是起点,产与供是过程。数字管理的重点是: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管理,产供销数字绩效考核,客户与市场数字分析,供应商分类考核等。

6、合同管理

很多民营企业倒闭是应付账款过多导致的,合同管理的数字管理在于要根据合同的约定,将应付账款时间按照合同进行档案整理,同时对后续数月的现金支出进行配比滚动预算,以免造成入不敷出而导致过大债务压力,当然对于业务部门要求的合同谈判和合同审核也是纳入到合同管理之中的。这样合同管理的数字管理一般是滚动更新当期及后期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营业外收支,对应的现金净流量等预算,控制,分析与决策。涉及的部门一般有财务部,法务部(合同管理部),销售部,采购部等部门。

笔者接触的企业大多之前接受了错误的合同管理模式,以为有个合同管理软件系统或ERP软件系统就把合同管理做好了,事实却截然相反,合同管理没做好的企业借助于管理软件会更加做不好,合同管理是多部门交叉的事情,而非某一个部门的事情,企业管理没做到位指望软件解决管理问题是不现实的。

(二)程序管理

管理的重点是各部门人的管理,管理的难点在部门之间的管理,互相扯皮是最管理最难的地方。所以横向的岗位职责固定岗位,纵向的流程打通部门壁垒,两者靠制度,表格的工具结合起来,以有效的绩效管理为手段,进行有效的程序管理。只有过程控制好,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我们所说的结果导向实际是以程序管理为必要控制手段的。

程序管理的难点其实对于价值管理来说将会迎刃而解,如果说矛盾的各方各自站在自己立场角度而发生争执的话,则价值管理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绑在一起,形成企业价值利益链条上的共同体,则企业通过一个个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企业牢不可破的价值管理。实施价值管理的程序管理难点在于用财务、税务、法律与管理的工具和内核作用于部门交叉的每个点以达到整体改善的目的。然而,笔者已经提炼出“四位一体”整体解决方案以达到这个目的。

(三)效能管理

从管理学角度而言,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即战术),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即战略)”。

从经济角度,效率(efficiency)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和投入量,而效能(effectiveness)是效率与效果的统一,既重质,又重量,有人总结为效能=效率*目标。

效能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在提出方案及进行决策时,从战略、战术、结果、投入与产出等各个角度进行平衡。

举例来讲,比如将要开发一款产品,在开发的前期,需要与市场部一道评估产品价值点,市场容量,客户接受度,预计的实验产品及批量产品的成本及定价,并确定关键技术是否已被解决,开发周期及结果;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就开发前期的预算和目标进行财税控制,绩效管理及市场动态管理,以确定开发按部就班地进行;开发末期要在内部与市场中进行产品及定价测试,与销售部门绩效相联系,以使收益尽量与预算、绩效相匹配。

又比如,公司要对上游某企业进行纵向并购,前期就要对并购战略及预期投入进行分析并与被收购方进行充分交流,中期要对被收购企业进行财税、法律与经营的尽职调查,安排交易方案,确认预期盈利的必备条件与人员计划,后期进行交割前要对并购后整合事项进行预先安排,以确认交割后能够完成整合达到预先设定的并购战略。

(四)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企业价值衡量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企业运营的效能与企业运营的风险共同构成了价值管理需要特别衡量的因素。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金融风险等共同构成了企业风险。然而,我们可以对财税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经营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与评价,确认风险的保留,规避,转移。当然这里的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是确认企业决策层的经营意识和战略是风险偏好型还是风险规避型。对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

目前所流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实际上靠某一个部门是不能完成的,与绩效管理等管理手段一样是企业从上到下全员的事,全面风险管理必须使用必要的法律技能,财税技能与管理技能进行科学而专业的风险评估。当然,在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眼里,处处都是风险显然无法经营,投资就是冒险,然而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关键风险必须可控,而且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关键风险必须予以管理,否则企业效能及其他价值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四、结束语

企业有制度和流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有效的系统化制度和流程;公司能聘请优秀人才还远远不够,关键是建设一个能让人才操作的优秀的管理平台,毕竟大部分人是企业平台的“操作手”而非“建设者”。管理和商业没有完美无瑕的,只有最接近企业目标的有效管理路径。问题和形势发生变化,管理也应当顺应而变,管理也在管理人的风险偏好与风险规避之间游走,管理中存在问题很正常,不断地以广角镜思维解决问题就会逐步趋近目标,如果以点对点的望远镜思维或孤立地看待问题很可能会导致解决一个问题又冒出来N个问题。

当管理者希望推动一项变革时,无论是建立一套新的价值管理系统还是修正现有的管理体系,最好在局部进行测试后再推广,这样不但能让参与各方在前期充分磨合不断调整方案和期望,而且使企业的变革成本最小化,毕竟大部分非患重症的企业是不能接受外科手术式的代价或不可控制的结果。

另外,笔者所接触的太多民营企业在错误的学习上走的太远,接受了大量形而上的培训,激励类的,灵修类的,营销技术类的,以及各种工商管理研修培训等,然而太多实践证明了大多这种培训仅仅是短期有效或回到公司便无法落地,问题还在那里,现实与理想不断博弈的场景不断上演,然而却支付了不菲的成本。同样,谈企业培训或学习本身是否有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学错比不学更可怕,把错的事情做的很好简直就是灾难,只有把企业的针对式培训和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从结果看清楚培训是否有益。那些空洞的,概念性或宏观性的培训只适合于基本理念、概念还不到位的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者。新型管理咨询则能够通过外部诊断-方案-培训-效能的过程为企业打造一套价值管理柔性平台。

作者简介:李涵:执业律师,英国威尔士大学MBA,国际会计师AAIA,注册税务师,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客座教授。

篇7

1网络财务的产生

所谓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网络计算的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替代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各种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下的财务管理是用电子信息技术将财务活动和网络联系起来,在网络上实现WEB记账、实时查帐、在线资金往来、动态报表,并通过财务和业务协同实现资金统筹使用、财务结算高效、业务处理一体化。网络财务还可以形成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内外协同运作的在线供应链,对供应商可以进行动态管理,企业全面掌握货源,减少企业的成本开支。在线的客户关系管理,将帮助企业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互动式的动态客户档案,实现网上的资金划拨、网上销售,建立服务电子商务的客户关系管理方式。网络财务和传统的财务管理在空间、时间和效率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在网络财务的概念下,企业的财务不但是对企业内部进行财务管理,而且这种财务管理还扩展到企业的外部和企业的周边,使得企业的管理能力大大提高。在时间上,从过去企业的财务管理都是事后反馈,对企业经济运作不能及时进行监控,发展到可以对企业实时地进行监控,使得财务管理从静态管理走向了动态管理,从而保证了能及时发现企业经济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地为决策部门提供正确的参考资料。这种时空改变下的网络财务使财务管理方式发生质的改变,必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网络财务的产生,是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论从客观环境还是技术条件上,都有其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管理企业,通过高效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可以说企业的信息化是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一个综合管理过程,通过电子技术等手段,使原来的成本管理从单一化、落后于经济业务的发生、发展成为全面的成本管理体系,做到综合性、实时化,从而科学、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济运作情况,使企业的决策者能进行科学、及时的决策,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改善企业的管理,就是要建立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降低采购、销售、管理各项费用开支。企业要以财务成本为核心,逐步建立起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等完整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过去企业的财务滞后于经济活动,如果要进行实时的成本监控,一个新的概念就被提出,那就是网络财务。网络财务概念的出现,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出台,为企业信息化真正走上实时、准确、科学的道路开启了大门。

1.2顺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需求

网络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兴起,一时间电子商务风靡了经济学界。许多企业开始探索实行电子商务,但一些企业仅仅将建立一个企业的网站,通过互联网收取电子订单视作开展电子商务的全部,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财务、业务系统的运作效率。与以Dell为代表的在电子商务领域获取巨大成功企业之间存在的根本差距——那就是大多数国内企业以进销存业务为代表的内部业务、财务管理还没有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内部“瓶颈”的存在是企业生命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血脉”不通畅的关键因素,即便有了方便快捷的电子订单,企业运作对市场反映的迟缓还是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再加上国内网络硬件设施的不足和网上金融认证的不成熟,都造成了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进度的缓慢。

因此,对企业来说,要建设和发展有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必须建立基于网络应用、有发展性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做好企业运营所必需的财务业务信息管理,这是电子商务的构建基础。那么,到哪里去寻找基于网络应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呢?网络财务软件的出现,为企业解决了所面临的管理难题,使企业可以从网络财务软件的应用逐步建立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

1.3入世企业需要网络财务

WTO对未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结构性的冲击和整体的挑战,其中对中国企业经营和运营方式的影响尤为巨大。WTO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将有助于消除歧视性贸易,增加经营的自由度和可预见性,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完善国内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如果不建立起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彻底改造原有低效率的财务和业务管理模式的话,就无法承受贸易壁垒消除后来自国内同行业的竞争压力而导致的悲剧。

企业要想更好地迎接WTO的挑战,在网络时代获取更大商机,可以从网络财务的应用开始。企业只有完成从桌面财务到网络财务的过渡,才能走向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新阶段:首先,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将向电子商务过渡;其次,企业将成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结点,实现企业管理的数字化;最后,出现网上企业、网际企业、虚拟企业等全新的企业系统,企业的生态环境将由原来的供应商——厂商——销售商——客户的层级化串行模式演变为基于网络的扁平化并行模式。这样,企业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实现国际化,符合网络经济、直接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的需求,并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1.4技术条件成熟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Web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和三层结构组织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网络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中大型数据库技术提供了高达TB(1TB=1000GB)级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但能海量存储数据,同时实现了对数据的高速安全处理;三层结构(即数据库层、中间层、客户层三个层次)这一先进成熟的数据应用结构,也为开发处理数据量庞大的财务软件提供了条件。

另外,杀毒软件、防火墙技术、WindowsNT用户安全机制等,也为财务软件的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2网络财务的特点

(1)网络财务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或光电介质载体,发展到网页形式,所有的物理距离变为鼠标距离,财务管理能力可以延伸到不同地域的任何一个结点,会计信息的传输不再受距离的限制。这种空间的扩展,使得财务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

(2)网络财务利用财务管理软件,大大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网络财务的应用不仅突破了空间观念,也将不受时间的限制。会计核算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集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因而能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在本质上极大地延伸了财务管理的质量。

(3)电子商务模式下,财务软件从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的逐步强化,使得财务信息与其他业务信息间也会逐步实现彼此连接,相互共享,管理,业务,采购,财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之一。

在公司内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同时,网络财务系统还可以实现供应商、企业、客户以及物流机构之间的协作,通过信息数据和财务数据在网络中的瞬时传递,实现网上采购、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等一系列网上服务的业务方式。

综上所述,财务工作网络化,降低了管理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顺应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次重大进步。

3网络财务的应用

传统财务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反映。网络财务的应用相当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集团可以利用网络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管理。实现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和远程审计等远距离的财务监控,也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同时通过网络可以对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大力强化主管单位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提高企业竞争力。

(2)推动电子货币的发展。众多网上银行的出现是电子货币实现的必要条件。网络财务环境是一个集生产商、供应商、经销商、用户、银行及国家结算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不存在资金的直接交易,资金一经存入银行就变为货币信息,以信息的方式与商家交流,实现货币功能。电子货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条件,也是网络财务的重要基础。电子货币极大地提高了结算效率,更重要的是加快了资金的结算速度,降低了资金成本。

(3)实现移动办公。网络财务使得财会工作方式改变,可以真正实现财务工作的动态处理。网络财务充分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与公司沟通信息,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种全新的办公理念,即使在不具备办公条件的偏远地区或旅途中都可以进行业务处理。

(4)实行网页数据。网络财务下财务信息提供方式也发生较大改变。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电算化初步的磁盘数据,到现在的网络页面数据。企业不论大小,其财务管理都采用页面形式,致使“大企业变小,小企业变大”,各个企业在更加平等的环境中竞争。网络页面数据具有超链接的功能,与传统财务信息提供方式的区别是信息的时效性显著增强,页面的可视化显著提高,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在线管理。利用动态会计信息,财务主管将能够即时地做出反映,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在线管理主要表现为在线反映、在线反馈、实时分析比较功能。利用在线反映,企业内外部信息需求者可以动态得到企业实时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利用在线反馈,可动态跟踪企业的每一项变动,予以必要揭示。实时分析比较即指财会人员依靠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资料,得到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相关财务动态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正确预测企业今后发展趋势。在线管理有别于传统管理模式,是新的网络管理方式,有助于企业在网络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虽然网络财务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我们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其弊端。将网络财务的概念成功引入企业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在当前情况下,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并且适合构建网络财务。与此同时,在开放的网络时代,企业的财务系统可能会遭受不法分子的攻击,使得整个系统瘫痪,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巨大影响,从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化利为弊,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8

三场论坛,场场爆满,论坛嘉宾各种观点和思想激烈交锋、不断碰撞,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创新”思想贯穿始终:传统媒体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等等,在媒体战国时代续写新的传媒神话;新兴媒体如何不断以创新理念推动自身走向成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如何在创新中相互融合……。各路传媒豪杰的新奇思想掷地有声,“剑”指创新。

业界高端人士创新思想和创新秘笈频频在三场论坛上“曝光”,这不仅让与会者收获颇丰,深信也会给实践中的传媒业界人士带来一次“洗脑”风暴。

创新是报业迎接挑战的内在动力

范以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

报业的发展问题有外部的环境影响,也有我们自身的问题。创新通常划分为技术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

技术创新我们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要是在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下功夫。

技术创新方面:第一是新闻采编流程的技术创新,我们应该重视现场发稿、滚动发稿;第二是新闻信息整合和处理技术的创新,将报纸新闻内容延伸为多种传播形态的新闻产品技术开发,构建统一的新闻信息数字化处理平台;第三是报纸生产和新闻印刷技术的创新,使我们的报刊在印刷方面提高质量、加快速度。产品创新方面我们有两个打算:一是和国内外一流的企业共同开发南方报业的新闻信息资源。二是跨媒体的合作,创新平面媒体内容的传播渠道。

同时,我们一直在探索最适合品牌媒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将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改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这是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的创新,过去我们是由南方日报来办的集团,所有的子报子刊都属南方日报管辖,现在我们将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改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之后,它们在集团党委会、管委会的领导下,都要面向市场。

把党报作为一个竞争王牌

乔平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

作为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我们的结论是,报业集团要有竞争力,集团的党报就必须有竞争力,否则政治上党报会边缘化。我们把党报作为参加竞争的一个王牌,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以开放性、多功能、两头满意为办报方针,以追求最新的新闻为理念,做深、做好新闻,在版面上做好新闻,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扩大版面。2005年《广州日报》发行量达到200万份,同时党报也给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年集团收入达到17亿元,连续12年在全国报业集团排名第一。

今天,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们仍然要在战略问题上把握关口,因此我们正在研究和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就是以报业为基础,以内容为纽带,以相关产业为平台,不断探索报业和有关媒体的结合,尽快占领新媒介的市场,换句话说,我们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要向传统媒体要存量,向新媒体要增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传媒业的发展亟待体制改革

齐勇锋国家发改委体改所文化产业中心主任

我国传媒业十几年的改革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几点共性的东西。第一,传媒业对国家发展举足轻重,影响很大;第二,新技术革命是推动传媒业发展的动力,对我们现有的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传媒业总体来看是一个融合的趋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四,各种所有制的融合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我们的媒体不适应主要在于有一系列遗留下来的传统体制,这种制度安排不利于媒体的融资,不利于媒体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因此事业机制不是规范的体制。事业体制应和企业运行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在媒体创新方面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要对这种事业体制产业化运行机制进行改造,使它能够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因此通过一系列特殊的制度安排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解决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通过整体的改制来完成。

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

崔保国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对于报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我提出一个“蓝海战略”的新概念,即把市场的天地比喻成红海和蓝海,红海就是显示存在和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当前还不存在的市场,是未知的产业。红海里面大家拼命地竞争,以攫取更大的份额,但是利润和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竞争也越来越惨淡。蓝海战略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加强创新”,蓝海代表创新和创造,代表新利润增长的机会。

那么报业的蓝海战略是什么?我认为,第一是数字化的平台,如果不迅速实现数字化的整合,可能只有走向消亡和消失。第二是媒体经营的方式,跨媒体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三是要创建自己的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要有新的业务,在市场上有自己的份额。同时不可忽视媒体的整合。

报业向互联网融合要知己知彼

郭凡生 慧聪国际总裁、慧聪网CEO

报人一定要了解互联网,成为互联网的专家你才能真正办好未来的平面媒体。目前,报业媒体和互联网的结合成功的不多。报刊自己办网站有几大问题:第一,内容怎么互动。如果一个报纸让自己的记者采访发到自己的网站就没有实际意义,今天区域性新闻网站完全可以取代你。你必须做到把这个城市报纸的内容和全国媒体关于这个城市的内容都拿到,让它不断在你的网站上更新,才可以跟互联网竞争。第二,传统媒体怎样做广告。平面媒体重要的一步是把自己的分类广告归类让别人来查,这需要一个重要的数据库和分类的基础,很难做到。而在分类广告上,互联网的优势就很明显。第三就是技术。没有流量的时候你想要流量,流量一来就死机。真正好的网站一定有优秀的技术。第四就是制度,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制度支持的。不管是搜狐上市还是百度上市,都创造了几百个百万富翁,但互联网成功在于是一种投资者占小头、运营者占大头的机制,所以报社对自己的网络媒体应该变成一个风险投资者,在这里不但要创造一个新业务,还试图创造一个你们梦寐以求但不敢触摸的一个展示和制度,进而产生极大的效应。

手机搜索:真正的自主创新

朱 波Cgogo首席执行官

无线互联网是真正的自主创新,Cgogo在这个行业中是世界领先的。今后的无线互联网就是个性化服务加上个性化搜索,它的魅力在于提供贴身的、个性化、24小时的智能化信息。

目前中国移动手机有4亿多,而且目前几乎所有的手机都可以上网。无线互联网跟互联网相对应业务的用户也非常多,已经达到7000多万,移动互联网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模式不断地发展壮大。移动互联网的优点:可以通过一个系统分析到每一个数据用户;传播方便;信息功能非常全面,有视频、有短信;传播的范围更广泛;新闻的准确率要远远高于互联网;“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使信息更能有效传播;移动互联网的信息避免互联网的同质化,查找信息时更速度化、人性化、个性化。

无线互联网带来的价值链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价值链,它整合了互联网、企业、无线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的业务。

上海东方卫视的创新:打新闻牌

徐威上海东方卫视总经理、总编辑

目前面临挑战的不仅仅是纸媒体,电视媒体更是如此。创新就是差异特征,东方卫视打的是新闻牌。打造新闻台困难很大,除了央视以外,地方台没有这样做的,因为成本很大。这就给了我们机会,每天5个多小时的新闻播出量,树立了我们的品牌效应。做新闻台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的,我们跟兄弟台、新华社以及国际机构合作,有效获取新闻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注重品牌的生产,如推出一些大型活动。

电视市场特征是垄断竞争,又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竞争,现在的电视改革进程太厉害了,大家看到所谓的资源,必然是国外的复制品,有一些人把它国产化、地域化,因为原创的成本很高。

对于创新的挑战,我们传统电视就在家里,而现在有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等。传统电视生产的内容一开始就充分利用新媒体。我们是在一个垄断的行业里面,我们的水平还很低,所以很多工作要一步一步地做,创新要从小事做起。

见证媒体变局

吴海民京华时报社社长

报业的拐点和互联网的临界点是同时发生的,这就使整个中国媒体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报纸将处于弱势,报纸蛋糕还会减少。报业自身的改革、转型以及市场的洗牌都势在必然。

在未来十几年中,报业的洗牌有四大趋势:第一,报纸的规模会持续缩小,但是报纸的增长点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第二,报业的竞争度会大大提高,强势的报纸也会脱颖而出,区域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会形成;第三,报业集中度不断加大,集团化建设不断加强,报纸并购时代必将到来;第四,这种集团化一定是向传媒集团的方向发展,而不单是一个报业集团。

这四大趋势给报业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要求我们在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上都要跟上形势,以往过度依赖广告的单一经营和粗放管理是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对治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博客带来传播模式的改变

方兴东博客网董事长兼CEO

博客是Web2.0时代唯一的杀手级应用,它不仅仅是一个出版物,更是一场互联网的革命。每个人在网上有自己的家,并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抒发创造力,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大众传播主要是传播大量的信息,是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而博客传播与此相反,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传播模式。

这两个模式之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思想模式,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它们会有冲突,但不是对立,而是相互的融合。很多人认为博客会影响新闻的传播,但我觉得博客最多能够成为大众传媒很好的一个新闻源,给每个人提供新闻,这个新闻源本身不可能有巨大的影响力,只有通过大众传播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大的社会力量。未来主流的传播模式会是两种模式的互补,这种传播模式的改变会影响互联网产业和传媒产业,甚至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各个方面。

报业竞争需要理性

黄芝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上海媒体的竞争是温和、理性和有序的竞争。一个是报纸和其他形态媒体的竞争,比如电视、广播、网络;一个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要是双方旗下各个相对应报纸的竞争;一个是上海的星期三、申江服务导报、青年报和一些都市报同类市场的竞争。

之所以理性,报业都是事业单位。在这么一种体制下,报业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竞争主体,它只是报社的经营者在现实的条件下,既要保证所有者的利益(主要是国家利益、政府利益和全局利益),但是也不能脱离媒体的经营者的物质利益。这就是媒体竞争当中的一个主体和社会其他企业竞争主体不同的地方。这样的特点,要求我们在竞争过程中必须坚持理性。

欧洲报业的创新:与手机联姻

郑伟民百讯达总裁

欧洲的报纸跟我国碰到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发行量下降了,年轻读者减少了,报纸的广告下跌了。面对这种情况,对于媒体来说,重要的是要知道你的读者需求是什么,否则你一定会被这个时代踢出去。

报纸和手机的结合是一条媒体创新之路。挪威的VG报纸利用不同的多媒体实现了比较成功的转型。VG报纸每天有一页是关于手机的内容,这个内容很实用,深受一些年轻读者的喜爱,报纸除了好看还要实用,这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办报模式。此外,报纸利用手机进行抽奖、广告宣传等多项互动活动也成为报业新的盈利点。一些报纸还鼓励读者在第一时间把看到的东西马上转给报社,增加了报纸的信息源,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编辑方面的合作。

电子纸可能会代替目前的报纸

姚林 CTR资深媒介研究顾问

当前的报业发展进入一个“拐点”时期,但这个拐点并不意味着媒体要完全彻底的消亡。我们讲互联网也好,IP电视也好,其他的新型媒体也好,他们最根本的优势是先进的技术,所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与新技术的融合,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对新技术只能应用,不能抵抗。

我个人认为,电子纸可能在未来会代替目前的报纸,但它依然是报纸,发生变化的是我们的介质由纸变化为电子纸。电子纸的发展除了技术问题和材料问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目前电子纸的成本是数万,请问哪一个老百姓会买一张电子纸来读报纸,只有降低到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才可以普及,到它普及的那一天,现在的纸质报纸真的可能就出现问题了。电子纸不会在三五年之内代替我们现在的报纸,研究机构预测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用创新摆脱报纸的生命周期率

郑志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总经理

我们如果理性地分析中国报业的话,还不能说新媒体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威胁,因为2005年报业广告额是240亿,而整个互联网只有30多亿,仅仅是报业广告的一个零头,但网络媒体广告额的增长速度,的确应该引起报业的警醒。默多克说,传媒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数字时代生存,如何面临下降的周期率,使报纸重新走向平稳向上的发展轨道。

未来的数字化时代我们大可不必悲观,如果能够和数字化技术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应该说我们平面媒体有非常大的优势,比如我们做内容的,质量是不用说的,肯定比其他媒体形式好,跟数字化结合后,内容的空间延展性、个性化、互动性都会得到优化,读者的把握度也解决了,每一个平面媒体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它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特质。

挖掘媒体市场潜力构建分众传播平台

陈岩分众传媒首席战略官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媒体行业是个潜力非常巨大的市场,整个亚洲人均的媒体花费是21美金,而中国只有5美金,同时,中国的广告行业发展迅速,平均增长速度大约为19%。然而,从2002年到2004年的数据来看,传统媒体的发展相对停滞,其广告增长额大幅下滑。只有创新才能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分众的创新在于使广告投放的目标受众更加精确,根据受众的出行地点、出行方式等来引导广告主投放广告,使广告的有效接触率提高,从而避免了传统广告模式中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楼宇广告对受众造成了一个强制的收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看广告好过无聊的等待。分众的创新还依赖于整个世界资本的支持,其实这不是分众传媒一家,整个中国广告行业都需要世界支持,分众创建了两年半左右,因为有资金的保障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今年又用3.24亿美元并购了我们第二大竞争对手聚众传媒,资本的保证是分众传媒成功的一个基点。

创业投资在媒体领域中的动向

毛丞宇IDG创业投资基金副总裁

创业投资通常偏好高科技传媒,如互联网或是一些新型的发展领域。这个投资跟银行贷款不一样,它是投资股权而不是债券。对传媒领域的投资可以细分为电视、广播、平面杂志、有线网络、内容制作、互联网等一些领域。其中因为像电视和广播等领域政府管制较严格,对国外一些媒体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往往在这些领域创业风险投资比较少,相反在户外广告和互联网政治限制较少的领域投资非常活跃,成功的案例就是新浪、百度,这些企业都不满十年,但是他们的股票市值都超过了10亿美金。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风险投资的支持,使自己成为一个强势媒体。

那么,作为投资机构会选择什么样的对象?第一,这个企业是能够在一个快速增长的潜力市场中,比如互联网、手机都是我们关注的热点;第二,它有独特的竞争力;第三,关注其团队的协调做战能力。

报业生产的产品是广告价值

崔斌 上海青年传媒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我认为广告价值的高低是由影响力决定的,影响力是指媒体在社会当中的影响程度,包括广告客户是受众者,通过传媒的途径传递给其他的途径,或是通过其他的媒体扩展影响力。影响力的发展环节是报纸内容形成的影响力以及发行量形成的影响力。一般报纸的内容越完备越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社会影响力越大。那么报纸的发行量越大,发行结构越合理,锁定的人群越明确就越有影响力。传媒自身的宣传做的越好也越有影响力。而有效性是指广告推动的媒体和服务对公众的影响力,主要是有效发行,它是广告客户广告受众所决定的。一份报纸的影响力和有效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广告价值的高低。报纸不能单纯追求影响力或营销的有效性,只有两者结合才可以生产出很好的产品。至于发行量多少为宜,我认为经济学上“边际效应”的原理在报业同样适用。

报业发行的创新思路与策略

谭军波 上海证券报社副总编辑

中国报业自办发行20年,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追求绝对发行量的阶段;第二个是影响力发行(或有效发行)的阶段;第三个是精确发行或是数据库营销的阶段,更准确地捕捉读者,更讲究营销质量。

现在快到第三个阶段了,有一些报纸已经在尝试精确发行或是数据库营销阶段,比如《第一财经日报》,他们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有一些都市报也注重这些数据库,但是它只是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没有充分利用。《上海证券报》正在尝试数据库营销。我们捕捉“三高”读者,比如我们在江南投资30万办了一个写字楼的网络,这就是影响力发行所带来的一个新的渠道和手段。

纸媒应正确对待发行量数据核查

胡小惟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主任助理

我们提供给广告客户的发行量数据不是订阅多少、零售多少、在市场上能够到达哪些人的问题,更多的是我们的发行量里面对广告客户的价值有哪些。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认识发行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9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57-02

随着电子信息的迅猛发展, 人类正疾步跨入信息社会,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传统的财务管理也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 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网络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商务已经走入人们的视野之时并对财务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电子商务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同时也对现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理论、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因而我们有必要就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及财务管理由此而发生的变化与发展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电子商务时代与网络财务经济的关系

1.电子商务时代下催生了网络财务经济

正是由于不断提升、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下技术催生了网络财务经济。电子时代下的交易方式体现出无纸化、直接化的特点,不仅可以进行远程交易,而且信息流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相应的物资、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管理成本也有所下降,于是网络财务经济应运而生。网络财务经济基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电子商务时代下的各项功能进行优化与整合,而相关的电子商务时代下技术也为网络财务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扩大网络财务经济工作领域,增强网络财务经济功能。

2.网络财务经济是电子商务时代下的发展基础

电子商务时代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一系列的贸易活动均是基于网络实现的,包括原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销售、储运及电子支付等等,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行政事业单位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来往均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因此就必须利用网络财务经济承担起联结网络各个终端之间的经济业务联系。网络财务经济具备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的功能,相应的财务数据也一改传统的纸质数据的形式,而转化为页面数据,有效解决了网络中电子商务时代下运行过程中相关财务问题。基于内部协同的角度而言,网络财务经济实现了财务部门预算控制、资金准备、网络支付、网络结算的协同进行;基于外部协同的角度而言,网络财务经济又实现了网上询价、网络催账、网络保险与网络报税等多个社会部门的协同进行,由此可见,网络财务经济是电子商务时代下的发展基础。

二、网络财务经济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网络财务经济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化的会计主体

所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的服务对象。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会计主体是一个实体单位,其以实物的形式实际存在。而在电子化时代下,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主体的空间特征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多对象的时代下服务,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流、电子时代下可以大大精简诸多中间环节。网上银行、电子单据,这些均使得交易对象体现出交易程序电子化、交易过程虚拟化的特点,在形成了一个电子时代下网络环境后,虚拟的会计主体将是网络财务经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现阶段,网络会计主体的虚拟化还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而这些虚拟的网络行政事业单位将成为网络经济的主体,网络财务经济的管理面临着辨认其虚拟性的问题。

2.财务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

网络财务经济是电子网络与财务管理互相结合的产物,而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科学分支,其不仅要求从业人员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要其具备相当的财务管理知识与娴熟的财务业务技能。此外,财务人员要保证相关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比如成本信息,就要深入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与生产工艺,掌握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此外,网络财务经济管理人员还会面临着其他的新课题,比如人力资源财务的构造、信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计价,因此网络财务经济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但是现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网络财务经济管理人员不仅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较低,而且对网络技术的了解也相对较少,所以无法较好的适应网络财务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3.安全问题

网络的开放性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网络财务经济具备通过数据化的形式运作、应用大量的电子单据等优势均要归功于网络技术开放性的特点,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财务信息所遭受到的威胁也更多。财务信息由电子符号来取代、利用网络传统财务数据、无形资产的转移等,均加大了识别安全隐患、实现内部控制的难度。数字化的原始凭证伪造更加容易,使得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牵制,内存数据不留痕迹、系统文件不可读、指定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等等,这些均会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此外,由于系统中各个职能环节的分工界线相对模糊,总账与明细账之间不再存在制约关系,一旦系统运行出现差错,则会引发一些连锁性、重复性的错误。

4.网络财务经济数据接口的标准化问题

网络财务经济的应用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管理系统之间存在多方联系,而网络财务经济与其经外部社会部门,比如银行、税务、保险以及海关等也会发生数据交流,因此网络财务经济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面临着标准化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市场上通用相关网络财务经济软件有多种,但是缺乏一个标准的、统一的数据输入与输出接口,所以软件之间无法实现自由的数据交换,从而对网络财务经济系统软件的应用、网络财务经济功能的发挥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着力点

1.从财务组织结构设计

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呈现出扁平化的变化趋势。有些学者针对财务组织提出了“网络型组织结构”、“虚拟组织”等概念,为财务组织结构的创新提供新的视野。

2.从财务处理流程重组

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哈默针对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思想,并在欧美等国企业掀起了“以流程再造”为核心的企业管理革命浪潮。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对组织结构和流程重新设计,合并重复的环节,尽可能减少无效或不增值的活动,从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

3.从财务处理控制方法改进

长期以来,很多财务处理控制方法在财务管理中得到应用。但是,还有许多先进的方法,如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业务线预算定额成本控制等方法,在我国应用程度非常低,很多企业财务软件与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是脱离的。究其原因,除了经济环境、思想观念等原因外,主要国内中小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将财务管理隔离在企业业务经营之外,认为财务只是事后经营成果核算部门,费用核算控制部门,成本核算组织部门,其老的传统管理思想模式无法转变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概念。

4.从财务制度的创新

财务组织、财务流程、财务处理方法、财务信息系统的创新都受到财务制度的制约,尤其是宏观财务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宏观财务制度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瓶颈。

5.从财务软件的开发

目前,国内财务软件大多数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传统业务的模拟,只是对传统会计处理改进基础上,增加了对其他业务的模拟,传统流程自动化的思想仍然存在。原因一方面宏观财务制度因素。另一方面、商品化软件开发商的因素。财务软件模块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高,使用难度越来越大,不同软件的模块难以兼容,很多企业陷于两难的困境。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财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融合才是企业财务创新管理思维的基础。

总之,电子商务时代下的发展为财务管理模式带来新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当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积极创新,将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去,以加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际化步伐,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财务管理必须紧抓电子商务时代下特征,及时对管理模式实施变革,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国.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33):347-348.

[2]吉云德.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08):170-171.

[3]马良.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现代营销: 学苑版.2011,(03):34-35.

篇10

3.网络商店应从以下五方面的进行定位,这样方能突出重围。

顾客定位――卖给谁,卖给网民以及网民周围的人

商品定位――卖什么,卖标准化的大件需须品和情感消费品

服务定位――怎么卖,适时服务和品位服务

价格定位――赚多少,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毛利率要高于超市,低于百货店

商域定位――卖哪里,物流配送能力所能达到的地方

4、金色世纪、携程等网络公司为何能迅猛发展?除5位定正确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绕过了制约电子商务企业最根本的问题――物流问题。 一问网络商店你错在哪里?

答:错在忘记了“商”字

陷入重围的网络商店:

如今的网络商店生意难做,有目共睹,倒闭兼并风潮云起,好象几乎所有的网络店都在亏损。就是盛名播四海的美国亚马逊网络书店都在亏损,亏损得难以支撑下去。2000年美国至少有130家因特网公司倒闭,2000年10月份有22家因特网公司倒闭,而2000年11月前半个月,就已经有21家公司宣布破产,倒闭的公司中有近100家是BtoC型公司,有人预测,在今后几年中,美国将有75%的网络零售公司破产倒闭。美国的etoys.com零售公司的股价曾于1999年10月份达到86美元的高峰,而近期却跌到了1美元。美国的网络商店可谓是步履危艰。

而在中国网站的倒闭兼并要远甚于美国,成都的第二大网上超市“立即送”,经营上万种商品,而每月的营业额仅有20多万元,利润2万多元,而每月的运营成本就是16万元,后续资金跟不上,实在亏不起了,投资人无奈之下愿意以200万元的成本价卖掉它。其实进入2000年以来,网络公司的兼并破产就没有停止过,而且兼并的动作越来越大,4月中旬,奇迹、打折啦被人人购并,手机新天地、虎嘉网、中原标局归属易趣旗下。目前我国的700多家网上超市几乎没有盈利的,网络商店成了亏损和风险的代名词,网络商店作为电子商务一种形态,似乎只有电子,而商务乃是镜子中的烧饼。

当然不仅仅是卖物理商品的网络商店日子难熬,就是卖非物理商品的网络零售店也并非阳光灿烂,真正能营造出阳春三月的还是少见,大多在亏损或盈亏平衡的边缘徘徊。

何以至此?怨天?怨地?怨人?还是怨自己?

电子商务优势哪里去了?是否转眼之间优势就不存在了?当然存在。网络商店本身拥有的信息无限性和超时空性的优势,发展迅速,省却了传统物理店面的诸多繁事等等。可这些网络店的优势为何显现不出来呢?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初来咋到的网络店的水土不服问题。于是有人总结出三流即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制约网络店的发展,这是从网络发展的硬环境角度来看问题的,叫怨天怨地。本人也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还有一流――意识流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电子技术商和传统的商家都自身的私利出发,限制对方的侵入自己的领地,商家和电子家都在开拓电子商务,结果很难合作到一块,不仅不能促使电子商务发展,而且形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就是陈旧意识观念的落后,所以提出了电子商务的第四大障碍――意识流。这叫怨人。怨人不与己合作。

《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方可求得全胜。作为网络商,“怨天怨地”可谓是知天地了,“怨人”可谓是知彼了,唯独不知己,没有从经营者经营本身来看问题。所以单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意识流的角度来解决问题,难免从根来解决。也有点不对症下药,就像得了心脏病的人,非把他当作胃病或皮肤病以及肠梗阻来治,岂能治好?

怨自己,自己的问题在哪里?那么网络商店究竟得了什么病呢?病因何在?

本人认为目前的网络店得的是特色缺乏综合症。

目前,我国商业网站中开展有BtoC业务的网上超市就有700余家,而且还呈加速增长的势头。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其中的网络商店,都离不开电子,都做商务,无论做BtoB业务,还是做BtoC业务,电子和网络只是工具,从语法上来讲,电子网络只是商务的定语,其主词还是商务,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商业。因此还是从商字上来做文章。

既然核心是在做商业,那么万变不离其宗,商业的密码是什么?本人认为,商业的密码就是“特色”二字。只有破解了商业特色的密码,做商业才能成功。网络店说穿了其实是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是有别于传统的超市、百货店的服务方式的一种新业态,其主要的服务顾客的方式就是顾客在商家提供的虚拟的卖场和虚拟的商品里进行数字化抽象化概念化的选购,末了,商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既然网络店是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那么这种业态的经营定位就应有别于超市、有别于百货店。而目前网络店给人的感觉除了电子技术的特色外,其经营方面毫无特色可言。事实也正是如此,许多网络店把自己的经营定位要么和超市混同起来,要么和百货店一样,拼命地从别人的嘴里掏东西吃,而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肉根本看不见,舍近求远,扬短避长,不败才怪。

特色是顾客认知商家的关键所在。所以特色是从顾客认同的角度考虑的。若从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才能让自己得到顾客的认同呢?那就是定位。作为传统商业,卖给谁、卖什么、怎么卖、卖多少、卖哪里是商家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网络店必须考虑顾客定位、商品定位、服务定位、价格定位、商域定位。目前网络店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围绕这五个定位正确定位。  二问网络商店你该卖给谁?

答:卖给四类目标顾客。

顾客定位是关键。网络商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顾客是谁,还做什么买卖?网络店的主要目标顾客顾有四:

1.网虫。只有整天上网的人才最有可能成为网店的顾客。如今上网的人从志趣上来讲是以追逐时尚的人为主;从职业来上来说,以从事计算机行业和计算机爱好者以及机关事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为主;从知识构成来说,以知识青年人士居多,而且在校大学生和城市中学生大多上网。这是目前网民队伍的主体,可惜这些网民不是社会消费群体中的主体,但他们是未来社会消费的主题,更是网络商店的常客。估计会在5到10年年以后。

2.忙人一族。只有忙得没时间逛商场购物者才最大可能选择网店购物,因为当传统的物理店开门营业时间,也正是他们最忙的时候,网店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的特点为他们购物提供了可能和方便。这些人是各级经理人、实业投资人(又称老板)、合资、外资、独资企业的上班族。忙人大多是有钱人,是这个社会的消费主体,他们不仅有能力置办上网工具,而且也是本身事业的需要,甚至上网就是他们的工作的一部分,这些人又是未来社会的中产阶层,不仅现实的消费能力强,而且潜在的消费能力也更强。

3.网客周围的人。网客周围的人,尽管不常上网,但见到网客从网上买东西,就可能搭便车,从网上购物。省时、省力、省事,花钱不见得多到哪里去,能承受得了。这些人主要是指网客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不过这些人以尝试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他们也是潜在的网民。

4.机关集团购买者。凡是集团消费,机关采购,少则千元,多则万元几十万元,甚至更多,对网络商店来说这是难得的买卖,而且集团购买、机关采购最适合选择网上进行,也能够进行。其实这就相当于BtoB业务。

随着网络工具的普及,尤其当网络的主要工具电脑成为社会必须品时,网民的规模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估计这会在3-5年后。网店的客人的结构也会发生质的转变。  三问网络商店你该卖什么?

答:卖标准化的大件必须品、情感消费品、有价证卡、以及不受物流制约的虚拟商品。

依据网络商店的顾客定位,网店应卖什么样的商品呢?是否目标顾客的所有需求都适合在网店卖呢?是否适合网店卖的商品只能卖给前面提到的目标顾客呢?非也!一种零售业态的商品定位既要考虑他的目标顾客的需求,又要考虑经营者的经营特征及必需盈利的商业运作需求,更要考虑与各种业态的优势比较后自身业态最适合经营什么样的商品。

网络商店适合卖什么样的商品呢?

1.卖标准化的大件必需品

网络商店有其自己独特的优势,选购商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谓是方便快捷,这是现实中任何物理店所不能做到的。但是,网络商店的缺陷就是不具备直观性,只能是平面的视觉形象,看不见具体的商品,听不到商品发出的声音,没有手感,完全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及概念,没有直接感觉,不能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所以网络店只能卖标准化商品。比如,200升冰箱,谁买回家都一样用,29寸彩电放谁家都一样看。而现实市场中诸如大家电之类的商品,超市经营不了,也不能经营,而百货店(含专业店)把它当成鸡肋经营。所以,这就为网络商店提供了经营之类商品的前提条件,而这些商品又都是标准化的必需商品,既然是必需品,那么此类商品市场已成熟,品牌化已形成,商品的品质、生产厂商的信誉都是优秀的,因此,正适合网络商店经营。所以网络商店应经营标准化的大件生活必需品。即使今天的汽车之类的主流商品,一旦未来退居为生活必需品时,也适合在网络商店经营。在当今的美国,汽车就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汽车在网络商店走俏。

为什么网络商店不能零售标准化的主流商品呢?因为它既然是主流商品,肯定占人们消费支出的比重较大,如汽车、电脑等,人们购买这些商品需要慎之又慎,而且人们对其不如必需品那样的熟悉,还有陌生感,对其认知程度较低,在购买过程中还有诸多疑问需要当面咨询解惑,所以,这些标准化的主流商品不适合在网络商店经营。

同样,扩张性市场商品因其市场的扩张,产品的不稳定,人们对其认知程度较低等因素,也不适合在网络商店经营,如IT产品、医药保健、家居商品等。我国最大的网上手机销售商――“手机新天地”在今年一季度被兼并了就是例证。

目前网络商店经营的商品品类有许多,如适合超市经营的标准化的小件商品,适合百货店经营的个性化商品和扩张性市场的商品,但单单就没有经营自身应该经营的标准化的大件必需品,这是经营方向的错误,岂有不亏之理。当今的网络商店以经营标准化小件商品为主,如经营图书、音带、光盘、小食品、卫生纸、洗涤用品、甚至是酱油、醋等人们日常居家过日子的零碎小商品。这种适合在超市经营的小件商品,也不是不能在网络商店上经营,只是因为网络零售店的服务成本高于超市,不仅是前期技术成本较高,而且送货等服务成本也太高,所以,网络店采用超市的低价位,甚至比超市的价位还低,岂能不亏。假若价位高于超市,人们又何必舍超市而选网络店呢?因为购买这些小件商品的人中无暇购物的忙人并不是占主流。所以美国亚马逊网络书店经营图书(图书是小件标准化商品)不亏损才怪呢?因为网络商店经营标准化的小件商品和经营大件商品一样都得送,送小件商品和大件商品一样都是送,但平均后送大件商品则成本低多了。试想,有谁买小件商品能像买大件商品那样一次花上数千元呢?买上数千元的酱油、醋、卫生纸、洗涤用品,且不说一时用不了,买回家后放哪儿?就是图书、光盘等学习用具,通常情况下,有几个人能一次买上数千元呢?也许有的网络商可能会辩解到,一个人买不了那么多,人多了额度不就达到了吗?这只是假设,即使是真的,你不还是得一家一家地分头送吗?几十位顾客也不会赶巧都住在一个单元房里,也住不下,而对花数千元购买一大件商品的顾客来说,商家却只送一家就行了。

所以说,目前的网络商店的顾客定位、商品定位、服务定位、价格定位都是错误的,其干得越是热火朝天越是赔得多,因为其经营方向就是错误的。如此说来,美国亚麻逊网络书店经营图书不亏才怪呢?这也正是号称“香港的亚马逊”的BtoC网站“苹果促销”于2000年12月12日宣布倒闭的原因。

若开展的是集团购买,因其购买量大,均在单位商品的服务成本就降低了,所以,若一定要经营日常消费必需品,就应针对集团购买和机关采购等批量大的业务,像麦德龙。

2. 卖以精神文化情感消费为主的商品

追逐时尚的网虫一族,为了尝试新鲜,他们会想在网店购买他们想要的任何商品,包括图书、音带、光盘,学习用具,贺卡、鲜花以及常用的其他所有的东西,甚至包括非常个性化的商品。但是买卖是双方的事,经营者还得考虑有些东西是否适合在网店卖,卖了有人买吗、卖了能赚钱吗等问题。

尽管网虫的主体不是社会的消费主流,但是他们对有些商品的价格是不太在意的。比如鲜花等,像鲜花之类的属于礼品性消费品,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不大,但情义无价,所以只要商家把礼品的购买者和受赠者服务好了,让购买者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其利润空间是巨大的。不仅是追求时尚族会选择在网上购买像鲜花之类的礼品性消费,就是其他网客以及边缘网客也会选择网上的途径。因为,选择网店消费,本身就带有浪漫的感觉,这也是礼品消费本身所追求的一大特征。再者像鲜花之类的礼品性消费,由于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不大,购买者只是买了个心愿,他要把这个心愿赠送给他人,受赠者属于真正的拥有者,得到的也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比如受赠者收到一束玫瑰花,在意的是这玫瑰花的这个概念,而并不太在意玫瑰花的具体质量如何。所以鲜花类礼品性消费不同于一般性的礼品性消费,其消费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情义,一种心理的感受,最适合在网店销售。因此,在众多的网络商店亏损破产的困境下,美国的一家鲜花网络商1999年的销售额达3亿美元,不仅增长速度惊人,利润之高也同样惊人。所以网络商店目前还可以经营像鲜花之类的以实用性不强的、精神文化情感消费为主的礼品性商品。

3.卖有价证卡(票、券)

现如今,由于各种的原因,市场上流行各种有价证卡,有价证卡的种类越来越多,社会的需求也越来越旺。比如,TP卡、移动通讯的充值卡、种类繁多的消费卡、礼品卡等等不一而述。这些卡大多都在百元以上,甚至上万元。而且,忙人一族又确确实实需要诸如之类的卡等,而他们又确实没有时间到物理的站点购买,因此,通过网上购买就成为他们的首选。例如金色世纪卡,是一种商务卡,售价是398元,持卡人可以凭卡预订机票、酒店客房以及享受其他诸多的商务服务,深受高级商务人士的青睐,但是需要卡的人谁有空去买呢?最好的途径就是网上购买。而且因卡的物理体积非常之小,面值又较高,所以服务成本相对很低,所以,金色世纪网络售卡是盈利的。同样的原因,火车票、飞机票等票券在网上销售有很好的市场。近期,许多门户网站也开始卖卡,以搜狐为例,卖的卡已有十多种,其他网站也大同小异,卖卡的经营思路是正确的,但卡的面值大多百元以下,甚至低至20元。当然,卖低值的卡比卖卫生纸、酱油、醋要好得多,然而面值若太小或低面值的卡占的比重过大,会使服务成本上升,导致亏损,所以卖卡应以卖百元左右的,最好是百元以上的。

4、卖绕过物流问题的商品

物流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障碍,所以网络商店要想飞速发展,只有两条办法,要么解决物流问题,要么绕过物流问题。但目前解决物流问题,不现实,绕过物流问题还是能办到的,如卖酒店的客房、飞机的舱位、电影剧院音乐厅的座位、高档餐饮娱乐场所的座位、某些著名的培训班的座位等等,这些商品都是虚拟商品不存在物流问题,是顾客自己跑上门的,所以目前,凡是经营此类虚拟商品的公司大多曙光出露,北京的金色世纪、上海的携程都是此类的网络零售公司,生意非常红火,尤其金色世纪公司,自99年起就开始盈利。携程、E龙等类似的公司近期也发展迅速。绕过物流问题是这些网络公司得益迅猛发展的关键所在。另外,金融产品、保险产品、平面媒体的版位、电视媒体的时段等都不存在物流问题,都可以在网络上销售,相信经营这些产品,生意会非常好。  四问网络商店你该怎么卖?

答:适时服务和品位服务

针对无暇到传统物理店购物的顾客,其主要购买的是名牌化标准化的大件必需品以及各种有价证卡(票)。对这样的顾客买这样的商品,其服务定位应是及时沟通,适时服务。免费送货上门、到家到位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一群体的顾客是比较忙的,及时沟通双方情况非常必要,以免浪费顾客的宝贵时间。适时服务,就是要按顾客所需要的时间服务,因为忙,顾客的购物时间和所要接受的服务时间是完全分离的,在顾客有时间接受服务时,适时上门服务。比如顾客可能在夜里12点购物,而接受服务的时间可能就是7天以后的下午3点到5点之间,因为晚上7点还要远飞。一星期时间内这位顾客就只有这2小时可以接受服务。对商家而言,能否让顾客满意则是关键之关键。因为无论对商家而言还是对顾客来说,所购物品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服务好。标准化的大件必需品肯定是质量好信誉好的名牌商品,就看服务好不好。因此说,网店这种业态的服务最讲究服务的附加。同理,各种有价证卡也是需要适时服务和品位服务。

对以精神文化情感消费为主的礼品性消费的网客的服务应本着及时、精确、细致、周到的服务精神,服务应体现出品位和时尚。因为,这类消费的特殊性就在于商品的购买者和拥有者是分离的,双方都是商家的顾客,都是你要服务的对象。商家的服务就是把购买者的初衷和意愿及情感及时准确完美地传送给接受者。因此,精确、细致、周到的服务是基本的要求,时尚化、品位化、艺术化的服务是成功的关键。比如一位先生在网店定购22朵玫瑰,要求商家在下午5点钟下班的时候准时送到某一指定位置(如在小姐上班的办公室门口)的某一位小姐的手中,并要求制作一封考究的信一同送到。这时,就是考验商家的服务水平了。首先玫瑰化数好了一定是22朵,多一欠一均大谬,最好在送到时,鲜艳的玫瑰花上能挂着晶亮剔透的露水珠儿,名字和人都要完全对上了,重名重姓的人不是没有。地点一定搞正确,可能蕴含着什么意义,信的字体、字号均要考究,即使信封以及信封上的装饰物都要精致讲究,最好准时送达,提前延后均可能出问题,而且送花的人本身素质要好,无论是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气质均要上乘,且忌随便找一位苦力,衣衫不整。形象不佳就去给人送如此重要的礼物。因为他(她)不但是送货的,更是一位公关能手。

虚拟商品应借助于成熟的媒体卖,如借助于名牌电视台、电台、报纸或者说名牌网站等,近两年来,借助第三方物流系统卖虚拟商品者日渐增多,如借助于金融系统、保险公司系统、邮电系统等成熟的信用好的物流系统卖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四大银行的金融卡所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的原因。此外保险卡中所含的其他商务服务也逐渐显现,保险卡已不是单一的保险功能。各种功能的综合其实就是这些虚拟商品分别借助对方的物流系统走进最终消费者,而对自己来说其实是绕过了物流问题,借助对方物流实质上就是自己不用解决物流。当然虚拟商品营销也存在着一个门当户对问题,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借用借力,不讲究品牌。一定是名牌要销名品、精品。什么类商品都销职能砸自己的牌子,就像新浪、搜狐等,应该也算是一个名牌商号,可他们网上所做的产品广告以及商城里经营的商品可谓是什么档次的都有,什么品牌的都有,根本没有名品、精品意识,时间久了只会倒自己的牌子,形成恶性循环。

五问网络商店你该赚多少钱?

答:物有所值,物超所值,高于超市,低于百货店。

价格定位是关键,因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价格定高了,就没有竞争优势了,价格定低了亏损的风险就产生了。究竟价格定位定多少合适,其标准就是让顾客感觉到物有所值,最好是物超所值。因此,价格定位包含着顾客感觉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市场平衡的结果,更不是自己主观的固定的单一的加价率所决定的,尤其是针对以精神文化情感消费为主的网客而言。就举前面讲到的22朵玫瑰的例子,该定多少价呢?这就看顾客需求需求的条件和严格程度以及时间的紧张度,22朵玫瑰本身进价也许就10元钱,商家的服务成本需50元钱。顾客感觉可能值300元钱,而当商家收180元钱时,顾客会觉得太便宜了,便宜了将近一倍,而商家却有2倍的利润。当小姐收到如此精美的礼物时,可能会觉得其情义无价。为什么60元的成本,各方会有如此差异的感觉呢?当然对鲜花的接受者,感觉情义无价,无章可寻,但对购花者,让他自己亲手做,也许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但他会估计到商家单完成这项服务工作,大约需要300元左右。作为商家,因是专业化服务,且不只服务这一位顾客,自然把服务成本降下来了。300元的顾客估测价格,60元的成本,240元的服务利润,双方各得120元,这是双赢的结局。

当然,对于标准化的大件必需品其价格定位也是寻找一个双赢的平衡点。这种标准化的大件必须品,其加价率应在12-15%之间比较合适。当然商家的利润同样来自于专业化的熟练服务和规模系列化的服务。一台230升冰箱,顾客会测算,假若自己找人找车拉回家安装到位,没有300元钱下不来,而且商家还要担负前期的储运、技术的费用,还要承担维修退换的风险,还得交税等。这一台冰箱怎么也得加价500元,假若进价是2500元,商家若减收送货上门的服务费用300元的一半,共收取顾客2850元。其实你真正稳赚的是收取的150元服务费用中减去30元的服务成本费用余下的120元。

这种定位也是各种零售业态竞争的结果,也是市场均衡的结果。超市因其低成本服务,市场价格定位毛利率在9-11%,百货店因其面对面的直接情感式服务,其服务成本最高,市场价格定位毛利率在18-23%,网络店的服务成本介于百货店和超市之间,市场定位毛利率应在12-15%。当然这只是讲的平均毛利率,对不同的商品,因起服务的附加量不一样,经营商品的风险度不同,毛利率自然也应有差异,一般情况下,服务附加量越大,加价率越高,经营商品的风险度越高毛利率应越高,像鲜花2倍的利润也是正常的。但原则就是让顾客感觉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零售业就是服务业,有效的服务附加得越多,利润自然越高。像网上卓越商城似乎找到了门道,极力开展的增值附加业务,能够保持15%的平均毛利率。可惜它的经营的商品定位不好。

目前超市若经营家电等大件生活必须品,但因其服务能力有限,形不成气候。百货店经营家电,因其服务成本太高,风险很大,许多百货店主动或被迫推出大家电的经营,没有退出者也感觉经营大家电已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于是出现了电器专业店,如国美等,他们只不过是百货店的延伸而已,靠形成连锁机制和规模优势从生产商哪里挤压出来点利润,因其加价率太低,日子并不好过。所以如果这些经营标准化大件必需品的专业店、专卖店面前只有两条路必须得选择其一,要么是放弃经营这些本该属于网络店经营的标准化大件必需品,回头经营百货店应该的三大类商品,要么更名改姓,更改为网络店,这样才有利润空间,进而有生存空间。因此说,百货店经营大家电是最后的晚餐,迟早要让出这块市场的,包括专卖店和专业店。

虚拟的网络商品因其绕过了物流问题,不存在或很少有有物流费用,其综合成本比较低,所以网络销售虚拟的商品其毛利率应比一般的物理商品订价要低,毛利率定在8-10%之间比较好,最低不能低于6%,尽管互联网的销售虚拟商品的物流成本低,但其服务成本和宣传成本相对来说较高,尤其是人工成本比较高。人工成本里面主要含技术人才的成本和维护技术所需要的人工成本。

六问网络商店你该卖向哪里?

答:卖向物流能力所能达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