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8 16:27: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

篇1

民营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特征,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是它们共同面临的难题。为了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为此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 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2003年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 137.6亿元,同比增长70.3%;出口创汇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3.2%,综合实力跃升为全国第八位。虽然民营科技企业取得巨大发展,提高了河南省的科技水平和技术水平,但是企业在发展中不时的被融资问题所困扰,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不外有经营人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政府资金支持等。

(1)经营人自筹资金。这种融资方式在民营科技企业成立之初,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在创建初期很少能够得到政府的投资,银行贷款也比较困难,所以只有靠自筹资金,或是自己的积蓄,或是向亲朋好友筹集。

(2)获取银行贷款。银行的贷款是民营科技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银行发放贷款的考虑因素之—是资金的安全性,而不是企业的经济性质或企业的规模。众所周知,河南省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除拥有技术成果外,没有什么可抵押的固定资产,规模比较小,抗风险能力小,一旦技术开发失败,投资就会血本无归。对于企业化运做的银行,利润最大化、最大可能降低资金的风险是他的追逐目标。可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导致了银行贷款不是民科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尤其对于中小科技企业来说更难。

(3)发行债券和股票。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在资金、技术上给与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特殊的优惠。但是,由于我国对企业发行债券有着严格的控制,而且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对于向内部员工发行内部债券与股票也热情不高,此渠道融资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向公开发行股票,或者以私募方式向特定募集人筹集资本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但是前提是民营科技企业是股份制模式,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采取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尤其是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他们的资本还没有实现社会化。

(4)融资租赁。租赁是市场经济企业融资的一种方式。当企业缺乏资金而需要昂贵的机器设备的时候,可现由租赁公司采购,再出租给企业使用,名义上是租赁,实际是一种融资方式。目前河南省的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占62%。第二产业的最大特点是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区的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利用租赁方式解决了购置机器设备的资金困难问题。但是河南省的租赁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租赁过程中的问题。

(5)获取风险投资的支持。根据国际经验以及北京中关村的实际经验,风险投资主要选择处在创建期的企业。但由于河南对于风险投资引入刚开始,民营科技企业从此获取的资金相当有限。

(6)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每年省政府以及各地市政府都从财政中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郑东新区的建设)、科技企业的贷款贴息、科研资助、各种担保等,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民营科技企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2 融资难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的对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以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难看出加入WTO以后的民营科技企业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在“非国民待遇”背景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进行的是不平等竞争。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四个成长阶段来分析其不同阶段的资金供求状况。

(1)种子期。新发明和新技术已经产生,需要少量的资金对产品和市场进行可行性。研究难度大,商业目的不明确,风险巨大,难以吸收银行、政府等外部资金。这个阶段主要依靠民营科技企业的自筹资金,因为企业尚未投入生产,所以一般自筹资金可以满足需求。

(2)创建期。这一时期需要风险投资介入民营科技企业,但是河南省乃至全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对于像资金规模普遍较小的民营科技企业,都不愿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此类公司。

(3)成长期。这一时期,新产品已经投入市场,企业开始获得销售收入,风险相对降低,但是仍然需要大量资金扩大生产和销售。此时,资金来源由三个渠道:①风险投资基金的后续投资。这一点在前面已谈及到,民营科技企业很难获得资金;②商业银行的贷款。我们知道,从目前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来看,银行的贷款方式和战略发生了改变,主要向国有大型企业倾斜;③利用二板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由于资产规模、效益指标等民营科技企业很难上市,对于处在这个阶段的河南省的民营科技企业来说,资金缺口依然非常大。

(4)成熟期。此阶段资金主要用于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贷款。但是对于河南省并不是很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不是很乐观的银行业来说,民营科技企业如果想从中获取资金也是相当困难的。

此外,由于多数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素质不是很高、信用不是很好,没有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没有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

3 河南省民营融资道路选择

3.1 从政府层面上,积极引导、扶植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的

应该一视同仁的看待民营科技企业与国有企业,给民营科技企业“国民待遇”。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占高科技企业总数的80%以上,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从思想上应该重视它,特别当前经济处于转轨,政府手中仍然掌握得相当大的权利和资金,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利用经济的手段、的手段帮助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直接的资金支持,使一些有着长远发展前景的民营科技获取足够的资金来发展,并且支持企业做好、做大,使之成为该地区乃至全国的龙头老大。在这一方面,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成功的,已经成为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生产工艺最为先进的大中客车生产企业。

3.2 从企业层面上,完善民营科技企业的信用体系

首先,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水平,为外来的融资提供符合要求的条件,同时加强内部审计,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其次,企业应该想方设法节约内部成本,尤其在目前融资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节约资金本身就是一种融资的方式。

3.3 层面上,构建专门的民营科技企业服务体系

3.3.1 成立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基金

其宗旨是监督成员企业的发展,向成员企业提供政策建议。向有资金困难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或者融资平台,向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实现河南民营科技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基金资金的构成:每年由省财政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另外由于实行“会员制”,会员企业在加入时,认缴一部分资金,类似IMF中的认缴份额。同时吸引其他民间资本,股份制银行的资金以及外资。对企业实行贴息或者无偿贷款。在基金的组织结构中(见附图),其中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下设项目评估委员会,负责项目计划的可行性,以评估一个创新项目在和技术上的优势,决定能否获得资金支持;政策与发展委员会负责民营科技企业的咨询服务,为其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服务;资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基金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项目评估委员会的建议和对“河南民营科技企业的信用资质评级”对企业进行资金援助。

3.3.2 建立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投资银行

民营科技企业银行是基于股份制的银行,以民间资本为主,可以包括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外国资本,政府也可以参股,形成特殊的股份制银行。随着加入WTO,外资银行进入,民营科技企业银行的成立也是理所应当。建立民营科技企业投资银行的可行性在于:首先,资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资金来自于当地民间,也用于当地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发展。其次,民间游离资本很多,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投资者对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状况、前景不很了解;民营科技企业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却四处寻找资金。民营科技企业银行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资金的供求双方及时了解彼此信息,使资本收益最大化。

政府在民营科技企业银行中的作用。一方面不应该过多干预银行内部事务,减少对民营科技企业体制上的约束,使其规范办事,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包括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退出机制,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协调建立同行业的竞争规则等。最后,对民营科技企业给与“国民待遇”,并且对产权予以保护,这样可以解决民营科技企业银行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其建立和发展。

4 结束语

根据国外发展的经验,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不重视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要想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要苦练“内功”,提高信誉,另一方面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

篇2

一、传统创业融资契约理论回顾

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研究的先驱Modigliani和Miller(1958)在《资本成本、公司融资与投资理论》(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ory of investment)中提出,在资本市场充分竞争且无摩擦的条件下,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然而这种财务结构不相关理论依赖于完全信息和完全竞争的理论,并不能完美的揭示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的规律。之后,MM引入“破产成本”(bankruptcy)以及“利息扣税”(tax subsidies)来解释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外源性融资偏好作出理论探索。20世纪70至80年代,随着企业理论,尤其是与之相关的委托理论、信息经济学和机制设计理论的发展,企业融资理论研究逐渐认识到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与市场交易费用、成本以及当事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存在密切的联系。

Jensen & Meckling(1976)提出了成本的观点,认为企业家在寻求外部融资手段时要在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之间进行权衡,强调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都会产生各自特有的成本,并且这些成本的组合成为企业家做出融资决策所面临成本的约束集。Leland & Pyle(1977)、Rose(1977)、Diamond(1989)等人从信息不对称和信号传递的观点出发,认为融资结构的选择是掌握着信息优势的内部人(企业家以及职业经理人)想外部投资者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出于企业长期战略和获得后续投资能力的战略选择。Myers(1984)、Myers & Majluf (1984)强调内部人在进行融资决策和融资手段的选择时,为了避免将过多的投资收益让渡给外部投资者,会优先考虑采取内源性融资(留存收益和折旧),而不是外源融资;同时,企业家在寻求外源性融资时,出于同样的考虑,也会优先采取债务融资,最后才会考虑股权融资方式,即按融资成本由低到高的次序依次采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成为西方(以英美为主)企业的资本结构融资次序的“啄食次序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

关于融资结构选择和融资次序的上述理论,极大地深化了金融研究领域对融资契约安排的规律的认识,并且随着Aghion & Bolton等人经典文献的发表,集中关注于融资契约设计中的价格变量(如利率、股价等)的融资契约研究逐渐向着融资契约中的其他变量(如控制权等)的研究方向转变,包括最优股权,最优赎回权等(剩余)控制权的安排成为企业融资契约设计的重要内容。

二、经典创业融资契约设计模型

最优证券设计理论(Aghion & Bolton 1992)从货币收益出发,通过货币收益和总收益的关系,研究控制权的最优安排,其中也包含了相机处置思想,引入“控制权相机转移”安排债权融资契约,企业家承诺给投资者固定报酬,而投资者只有当企业家不能履行契约时才获得以清算权为主的控制权(Hart,Moore&Fluck)。此外Dewatripont & Tirole(1994)认为,引入外部股权投资者在企业经营状态良好的状态下行使控制权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这就意味着实现对企业经营者的最佳控制,企业的最佳融资结构应该是股权与债权,短期债权与长期债权并用。

Tirole的精炼模型,通过引入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效用函数,得到投资参与条件,并且通过控制权变量的引入,得出企业家将控制权让渡给投资者可以弱化投资者的参与条件的结论,证明掌握控制权使得投资者更易于参与企业的投资。

Myers的企业家融资模型,以企业家为中心契约人研究融资契约安排,在关于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具有永存性、通用性和不贬值性的假设前提在,通过合伙制模型(投资者通过撤回投资的方式行使控制权)和公司制模型(投资者通过投票权和多数原则的方式行使控制权)得到结论,企业家必须投入足够多的自有资金才能吸引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并且,企业家必须将自有资本所形成的股权的一部分,以折扣或者其他优惠的方式让渡给外部投资者,或者说企业家获得的股权比例要小于其自由资本在全部投资中的比例。

三、民营科技企业创业融资的国际经验

1.美国经验。美国风险投资活动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美国与欧洲的财团以铁路、钢铁、石油以及玻璃工业为投资对象,产生了风险投资的雏形。而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经历了三大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是从1958年到70年代末,以1958年《中小企业投资法案》(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Act)的出台与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成立为标志。5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为了加速发展先进技术,要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进行有关调查,美国联邦储备局的调查表明,资金短缺是发展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最大障碍。为此,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企业投资法案》(Abia),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和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S)。从1958年到1963年,美国约有692个公司注册为小企业投资公司,共募集私人权益资金4.64亿美元,并形成了直到60年代末为止的美国第一次风险投资浪潮,这极大的推动了美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也有利地推进了美国以半导体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产业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风险投资进入第二个阶段,此期间以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进行风险投资的扶持政策为标志,政府和民间携手共进,促进了风险投资事业的繁荣。1973年美国成立风险投资协会,为美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诚然,1969年美国资本收益税从29%上升到49.5%,以及70年代初经济危机的发生给风险投资的发展造成了一次致命的打击,但1978年美国劳工部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允许养老基金有条件的介入风险投资业,1978年和1981年美国国会又两次下调长期资本收益税,税率从49.5%下降到28%后又下调到20%,同时美国劳工部和国会在法律上确认了有限合伙制企业的合法性,为专业管理人员与风险资本的结合创造了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再加上纳斯达克(NASDAQ)小型资本市场的建立,使风险资本能够顺利的退出企业,从而实现了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可以这么说,80年以来美国风险投资的蓬勃发展与支持创新的NASDAQ市场是紧密相关的。

第三阶段是从1991年至今的第三次风险投资浪潮。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资本市场的日趋活跃,1991年以后风险投资亦日渐繁荣,1993年新流入的风险投资资金较1992年增加了48%,达到了37.6亿美元,1995年已达47亿美元,1996年全年新增95亿美元,1997年头9个月新增的风险投资就达90亿美元。美国1996年由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数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261家,共融资198亿美元。2001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风险投资额持续减缓,平均回报率降低。2002年投向未上市创业公司的投资总额下降了46%,降至203亿美元,明显低于2001年的377亿美元。2003年第四季度风险投资额达到49亿美元,比第三季度增长12%,创最近18个月来的新高。仅2003年第四季度,生物技术领域吸收的风险投资额就达到11亿美元,超过软件行业与网络行业的投入,成为美国吸引风险投资最多的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是美国第二与第三阶段风险投资的主要内容与利润空间。目前,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已达4000多家,风险投资总额达1000亿美元,资金主要投向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产业,为确立美国在信息产业方面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信息网络、生物工程、金融工程、医疗保健等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产业,每年约有10000个高科技项目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美国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经验表现在:

(1)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创业企业,重点资助一般投资者或银行不愿提供资金的高科技、产品新、成长快的风险投资企业;

(2)创业投资以获取股利与资本利得为目的,而不是以控制被投资公司所有权为目的,创业投资者甘愿承担创业投资的风险,以追求较大的投资回报;

(3)创业投资股权参与形式广泛,包括直接购买股票、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方式,上世纪70和80年代美国的金融工具创新为创业投资走向多元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4)创业投资者并不直接参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R&D)、生产与销售等经营活动,而是间接地扶持创业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务监督与咨询,使创业企业能够健全经营、价值增值;

(5)创业投资属于长期性的投资,流动性较差,一般需要5~10年方能有显著的投资回报;

(6)创业投资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有力地发挥了加速度的作用,美国DEC、苹果、微软、太阳微系统、AOL、思科、甲骨文等公司的创业融资范例为高新技术产业创业融资提供了强大的示范与激励效用。

(7)创业投资的资金主体为机构投资者,私人股权投资次之,政府介入较少。政府主要通过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政府采购等形式引导金融资本走向,部分财政资金拨款主要用于种子投入。

(8)形成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美国创业投资一般是合伙制,按照资金的2%~3%来交管理费,按20%~30%的收益分成。它属于专业性的投资,有健全的内部分配机制分配,而国内目前没有,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行。

2.英国经验。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国内经济萎缩,传统产业停滞不前,新兴产业竞争力削弱。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较低,金融资本回避高新技术产业风险,外逃情况严重。当时撒切尔夫人执政的政府为改变经济颓势,通过扶持私人创业资本的建立,大力倡导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国内创业资本连续15年实现年均增长30%,97年创业投资额占欧洲地区一半,成为欧洲高新技术产业创业融资量最大的国家。英国现有高新技术产业超过90%依赖创业投资建成。至2000年,英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比1984年增长9倍,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00万。主要做法如下:

(1)利用英国国际市场渠道,吸引世界资本市场的私人资本投资外向型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目前英国用于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超过总量30%;

(2)利用税收政策激励创业投资者、风险资本与战略投资资本投身高新技术产业;

(3)利用财政政策以拨款形式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的技术设施;

(4)利用英国金融业发展优势,通过政府担保、会展经济、社会中介等手段,不断密切私人投资者、创业资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业企业的关系,其中“信贷担保计划”规定银行向创业投资企业提供贷款,若企业不能偿还,贸工部以2.5%的年息偿还债务的70%;

(5)利用官办技术集团贷款,帮助公营部门取得发明专利和许可证,资助大学师生研究项目,支持企业的产品和工艺开发,甚至帮助开办新的技术公司。贷款期限长达20年,贷款以分享产品许可证的收入为报酬;

(6)鼓励智力资本进入创业资本体系,通过完善各种薪酬激励机制,刺激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积极性。

四、小结

对照英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创业融资的发展,主要启示如下:

1.高新技术产业创业融资必须体现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创业投资者要有主动承担风险的精神,投资应当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而不是财务报表为依据。

2.高新技术产业创业融资必须形成一批典范,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示范,减少风险投资就是“烧钱”的负面影响。

3.高新技术产业创业融资必须培育一批专业创业投资人才。

4.高新技术产业创业融资必须注重种子期与扩张期的投入,而目前我国民间与战略投资者的创业投资大多处于企业创业后期。

5.不应把创业投资的成功与否仅仅寄托于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在美国也只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有创业板,但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处就有创业投资。真正通过创业板退出的只是部分,在在欧洲这一比例只占5%,他们主要通过股权转让、战略并购、MBO、股权回购等方式来退出。

参考文献:

[1]Aghion, P., and P. Bolton. 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2, 59, 473~494

篇3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131-03

青岛市民营科技企业对我市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活跃在信息技术、电子、医药生物等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更是得到长足发展。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新三板的出现,融资拓宽了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融资渠道,增加了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途径。在当前,民营科技企业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难度依然很大的情况下,新三板融资为民营科技企业打开了新的一条直接融资的方式。

1青岛民营科技企业新三板融资的状况的调查

1.1青岛区域性三板市场的构建与发展

青岛地区三板市场的构建始于2008年。2008年国务院发文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提供服务”。同年, 青岛市政府曾下文《关于支持青岛高新区开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推动青岛高新区开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青岛高新区自2008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培训辅导企业高管人员,迅速推进新三板试点准备工作。

2010年5月7日,青岛市股权交易中心将揭牌,这标志着青岛版“新三板”正式启动。青岛市中小企业股权投融资平台,以市产权交易所为运行载体,主要立足促进中小企业股权流动和创新融资功能,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建立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项目定期机制(初期每月一次),搭建网上信息平台(青岛股权投资网),结合产交所中小企业股权质押托管、股权挂牌转让功能,逐步健全股权交易流转通道,从而全面构建面向全市中小企业的直接投融资的综合服务平台,逐渐打造成半岛地区中小企业股权投融资中心,在国内北方同类城市中实现率先突破。

1.2青岛民营科技企业新三板融资的现状

2010年6月18日,青岛区域的首次新三板扩容,青岛浩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首批11家“新三板”试点企业与国内券商集中签约,正式启动“新三板”股改挂牌程序,项目涉及网络技术、新能源设备、工业自动化、精密仪器、动漫游戏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2011年5月10日,青岛高新区19家第二批新三板试点企业集中与券商签订了合作协议,至此,青岛高新区新三板试点企业达到33家。随着试点企业股改、尽职调查、内核程序的正式启动,园区内将形成特有的金融政策优势,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平台,为新三板试点企业进入主板或创业板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33家试点企业中,有6家企业通过券商内核推荐,2家通过预内核,后备企业资源储备达110家,备案资格券商达到21家。在首批签约的14家企业中,已有9家完成股份制改造,12家企业股权融资额合计超过1.7亿元;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超过1.2亿元,平均增幅达到45%;净利润增加合计1841万元,平均增幅达到65%;新增新产品研发投入2600万元,新增知识产权35项,9家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正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家完成双软企业认定,1家完成动漫企业认定。

2青岛民营科技企业新三板融资中的主要问题

2.1基于新三板市场要求的民营科技企业自身问题

民营企业若到新三板市场融资,其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财务管理是否规范,内控制度是否完善都是重要的先决条件。 但纵观目前多数民营企业的状况 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民营科技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多数民营科技企业都是小型企业,在青岛市的民营科技企业中属于小型企业的占 70%左右,这些企业的成立时间较短,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经理人与核心科技人员持股比例平均不足 10%,股权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出资者就是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信用意识不强。

(2)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由于多数的民营科技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所有者手中,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在这样的关系结构内,不是依据明确的规章制度及合理完善的机制来运作企业, 不能把内部控制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体现为治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经营决策制度缺乏,人力资源政策不合理,内部活动控制效果不尽如意,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等。

(3)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竞争力不强,信誉度不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难度。在青岛市股权交易中心交易的这些公司往往规模不大,业务单一 ,受特定行业影响大。如果一旦某个重要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公司经营形势可能立即扭转直下 ,不给投资者留下反应时间。比如,这些公司往往过度依赖一个或者几个创始人,一旦公司主要创始人或者团队出现了问题,公司业绩和行业地位可能发生急剧变化。因此,投资者买卖中小企业股权的风险很高,投资者购买中小企业股权后,不能当甩手掌柜,要随时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行业情况,及时规避风险。显然,这会提高投资者的门槛,减少公众投资者的数量,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

(4)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小企业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差,缺少精通会计业务的专业人员,财务信息缺乏完整性和披露的规范性,无法满足新三板融资的信息的需求。很多民营科技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会计教育,学历水平较低,没有专业职称,在未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前提下,财务管理很不规范。对新出台的会计法律法规,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了解很少,实际操作技术落后,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由于未透彻理解会计规则以及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2基于新三板市场制度性缺陷

(1)新三板市场成交不足,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目前,青岛高新区新三板试点企业达到33家,其中挂牌交易的只有14家。“新三板”的挂牌企业成交情况与“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估值水平也相对较低,普遍市盈率约为20倍左右,而“创业板”普遍在70倍以上。成交量和估值水平的差距,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对“新三板”兴趣锐减。

(2)融资主体范围有限。目前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必须是国家高新科技园区的企业,而大量的园区之外的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根本无法通过新三板来融资。另外青岛高新区的区域性限制也只能将符合入园资格的本地区企业推荐挂牌,使大量的青岛周边以及外地其他科技园区的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无法入园。

(3)投资主体中的机构投资者比例过低。目前新三板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仍不容乐观,笔者调研了在新三板挂牌的民营科技有限公司,经统计,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金额仅占总投资额的10%左右。对于新三板的不熟悉,对于交易机制烦琐的抱怨,对于市场未来走向的疑虑,阻止了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进入。

(4)中介机构的参与热情不高。目前青岛新三板市场的备案券商已有21家,他们主要承担着推荐挂牌、信息披露督导、投资者进行股份报价转让、投资者风险提示、终止挂牌等等重要职能,人力投入成本非常大,但各家券商的经营利润水平却不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券商的收入来源于挂牌企业每年交的监管费,在新三板市场上没有其他收益,这与券商的期待值差距很大,导致主办券商在代办股份转让业务中热情不高。

(5)“新三板”缺乏到“创业板”或“主板”的捷径。从“新三板”到“创业板”这一转板的过程,目前政策层面并没有明确的优惠,已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如果想实现转板,仍然需要进行和直接IPO登陆“创业板”同样的程序。这样,对很多企业来说,通过“新三板”曲线救国不如直接到“创业板”上市。

3完善青岛民营科技企业新三板融资的对策建议

3.1对民营科技企业制度的完善

(1)要通过新三板规范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新三板推出以后,按照新三板的操作规则,中小企业一旦准备登陆新三板,就必须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先进行股权改革,明晰公司的股权结构和管理层职责,因此挂牌后的中小企业一般都经过了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企业发展的后劲更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降低了投资者对中小企业进行选择和辅导的成本。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通过内部治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在寻求外部融资时也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2)通过新三板完善激励机制。挂牌后的园区公司,能够更好地实现员工激励。因为公司的经营状况将直接体现在挂牌股份上,形成固定的公众效应,对普通员工形成激励。而对于持股的公司高级经理人员,将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捆绑后,他们将更加关注公司业绩,这种公众化的员工激励,实际上是员工股权激励的更高形式,将为公司和员工带来双重利益。

(3)要通过新三板严格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新三板挂牌以后,由于受到较为完备的披露制度的制约,企业的经营状况时刻都处于外界的关注中,公司的经营状况、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信息都需要定期公开披露。严格的会计审核制度,也将公司真实的业绩反映出来,这就要求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必须有严格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做保障。

(4)要合理定位新三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预备加入新三板的中小企业本身效益很好,在所在的行业领域中亦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缺少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未能构建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是想通过加入新三板,借助新三板的 “信号效应” 方便融资,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产量,而缺少对市场需求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 因此,合理定位新三板非常重要,必须对企业自身的优劣加以分析,借加入新三板的契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自身发展道路。

3.2青岛区域性新三板市场现有制度的改革

(1)要打破对融资主体的封闭性,吸引其他科技园区的优质项目到青岛高科技园区的新三板市场来资本运作。可以尝试吸引让青岛高科技园区周边的民营科技企业到园区挂牌。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3月31日, 青岛市政府提出打造青岛区域性蓝色经济,开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模式实验,2012年3月26日,青岛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备受关注的《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规划的主要目的是集聚海洋高端人才,建成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产业化基地,打造自主品牌。蓝色硅谷的建立,无疑会给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为打破青岛高科技园区的封闭提供了条件,利用青岛的新三板市场,吸引具有蓝色概念的民营科技企业入驻园区,以青岛为核心,把整个山东半岛作为蓝色辐射区域,大量引进青岛区域外的具有蓝色概念的民营科技企业到青岛市新三板市场融资的条件已经成熟。

(2)要放宽新三板企业的挂牌标准,实行企业备案制。进入新三板市场的公司都是创新类公司,对于创新企业不应看重过去业绩、看重财务指标,而是更应看重未来前景、看重创新能力。因此只有让大量的创新型公司进入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检验,用股票价格去评估企业的价值,才能达到优选的功效,而不是主管部门通过设置准入标准,由主管部门审核进入市场。企业实行备案制后,对发行公司没有任何资格限制,手续简便,申请条件低,没有财务上的要求,只要有做市商愿意为该证券做市即可,因此吸引了大量企业挂牌,活跃了市场。

(3)要推行主办报价券商做市商制度,提高市场交易的活跃度。要解决券商的收益问题,发挥券商中介的积极作用,必须实行做市商制度,让券商通过自营自己所代办的股份公司的股票来获得收益。只有实行做市商制度,才能为创新型高科技公司准确估值定价,从而从根本上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活跃新三板市场。 做市商拥有大量的专业人员,长期跟踪挂牌公司,能对挂牌公司进行相对准确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做市商以自有资金对挂牌公司的股票进行买卖,这就相当于以中立第三方的立场为挂牌公司的股票价值进行一定程度的担保,这必将极大的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激活新三板市场,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4)要建立科学的转板机制,增强市场的流通性。转板机制的重要作用是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只有建立科学的转板机制,才能够给企业提供合理的退出渠道。一方面企业能够实现到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目标,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也通过转板机制,出售新三板挂牌企业而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这样才能最终会激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兴趣。但是,转板制度涉及较多的法律法规,包括各个层次市场的上市规则、发行条件、监管规则、信息披露、惩戒制度等,这些都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4

1 引言

党的十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民营高新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为主要内容,实行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经营规模一般较小的知识密集型民营类企业。该类企业一般具有技术创新性、高投入性、高风险高收益性、高成长性等特点。如今,我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愈发显示出重要性,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民营高科技企业对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不相对称的是,企业在获得正规金融支持方面,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制约了其正常经营和发展。本文就民营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影响因素予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 对民营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的深度剖析

2.1 公司治理相对不完善

民营高科技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善,致使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组织体制僵化,企业活力不足,企业的领导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导致企业缺乏凝聚力,职工缺乏信任感和责任心,人才流失;企业决策水平低下,大多数企业的决策和规划都依靠企业经营者的主观意识进行,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计算,最终易导致决策的失误率大大增加。

2.2 单纯追求企业规模,忽视增长质量

创办企业并做大做强是每个创业者的梦想。许多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为了尽快扩大市场份额,采取低价销售等方式,最终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但企业的利润水平并未提高,甚至还下降了。因此企业规模看似做大了,但企业的增长质量反而下降了,最终导致企业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2.3 财务制度不健全,融资行为中信用缺失

民营高科技企业生产规模小,实力弱,其信息如财务、产品供销、客户情况、经营者的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等信息都不会在公开媒体披露,因此缺少外部监控,导致大多数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特别是在财务核算方面信息透明度较差,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导致由于缺乏普遍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仅有的信息金融机构之间又不共享,企业违约的信息得不到传递,失信的惩罚机制很难建立。

2.4 与金融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民营高科技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不确定性大,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少,会计制度透明度差等,能够提供给银行的贷款信息大都是“软信息”,银行难以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前景做出判断,信息不对称的加剧使得企业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此银行出于收益与成本的衡量自然选择对其“惜贷”。另外,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私有化的,许多信息只由民营高科技企业自身掌握,企业签订的合同一般不为公众所了解,企业有关的供给、客户、财务、经理者的经营能力等都是完全的私人信息,通过一般渠道很难获得。加上经营不善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具有隐藏自身真实信息的倾向,银行难以在众多民营高科技企业中分辨孰优孰劣,因此发放贷款往往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采取信贷配给方式。

2.5 国内主板市场门槛高,风险投资不成熟

我国主板市场的功能定位于服务产业化、市场化的成熟企业,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本总额大都在4亿元以上,基本都是大型或中等偏大的企业。另外,国家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对债券的发行也实行计划额度管理和严格的审批制。到目前为止,只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家重点项目才可以发行企业债券,广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发行债券获得融资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另外,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起步晚,各种政策扶持尚不健全,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2.6 政府科技型民营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力度不够

在金融体制和融资制度尚不完善的环境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着手解决民营高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数量有限的资金支持对我国拥有的14万家左右高科技产业中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大量的处于种子期的高科技产业中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无法得到政府的资金资助。而且创新基金申报手续繁琐,无法立即为企业所用。

3 解决民营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的若干思考

首先,我国应建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诚信系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群体信用较差,是阻碍银行信贷资金向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可借鉴国外经验,逐步建立民营高科技企业诚信信息库体系。任何企业只要从该体系内任何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融资,该企业的资产、经营、诚信记录等重要信息会及时登记入库。

其次,应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民营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着信用等级不高的问题,使得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其过于苛刻。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通过构建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建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与银行之间良好的关系,提高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程度。

另外,我国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快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发达的风险投资业和充足的风险资本是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和催化剂。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是改善我国中小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当务之急。

再者,政府制定相应法规,保护投资方的合法利益。我国应制定有利于风险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措施,另外尽快制定风险投资的相关法规,保护风险投资机构在资金筹集、知识产权和所有者权益等方面的利益。

参考文献:

篇5

1.推动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①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发展。2012年,省科技厅启动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强化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以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并配套出台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实施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建立以基层科技部门为主、省市民营科技企业协会负责、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的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工作体系,力争到2015年,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突破10万家。②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良好氛围。为进一步营造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在省科技厅指导下,省民营科技企业协会围绕江苏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选取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了百强民营科技企业评选表彰活动。最终,省民营科技企业协会从13个省辖市科技主管部门推荐申报的244家企业中,择优选取了100家作为第二届江苏省百强民营科技企业。③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条件。江苏省各级科技主管部门把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作为推动、扶持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截止2012年底,江苏省已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431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7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1家;国家级软件园7家。孵化总面积达2150万平方米,江苏省孵化器总数、省级和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孵化器场地面积等多项指标均连续数年居全国第一。④强化科技和金融结合,破解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题。2012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意见》,省科技厅启动实施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行动计划,积极运用多种金融手段,不断拓展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按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开展“投贷结合”新模式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实现了省辖市和省级以上高新区两个“全覆盖”。

2.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进一步完善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由地方科技部门牵头,所在地民营科技企业协会负责日常管理的民营科技企业工作体制。将省民营科技企业的资质确认工作下沉,由各省辖市民营科技企业协会负责本区域内的资质审核工作,报省民营科技企业协会备案,强化地方协会的工作手段。②进一步加大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力度。由各省辖市科技主管部门牵头,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协会作用,整合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等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建立覆盖江苏省的民营科技企业培育体系,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培训、产学研合作、中介咨询、投融资等服务。③进一步提升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民营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坚持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重点、市级为基础,力争明年率先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提高到85%以上。④进一步加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等人才计划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支持,实行科技计划和人才计划联动配套,加快载体、项目、金融和服务的“四位一体”联动。

作者:张玮单位: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篇6

1 贵州省民营科技企业的现状分析

所谓民营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创办的,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或实行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智力、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可见,民营科技企业是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而言的新型科技企业。贵州省的民营科技企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十多年来,民营科技企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生力军。

当前,贵州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发展状况:

(1)企业数量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2)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技工贸收入不断增加,逐渐成为本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

(3)研究开发支出总体呈上升态势,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已成为本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

2 贵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2.1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人才匮乏

据调查,贵州省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是经营者经营管理理念陈旧,在管理上仍旧停留在凭过去经验进行市场判断、凭主观愿望进行经营决策、凭个人威信进行内部管理的初级阶段,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转效率,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成本,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家族化经营。家族化经营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初期确实起到了迅速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的重大作用。但是,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家族化经营由于缺乏有效规范的制度化管理,容易造成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之间的不和与冲突,致使企业内部沟通困难,影响企业工作效率。

此外,贵州省民营科技企业的人才情况也不乐观。一是科技人员所占总的工作人员比例较低。二是企业中高学历职工比较少。可见,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约贵州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资金来源不足,融资渠道狭窄

贵州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大多数企业实现资金来源主要通过自我积累实现,资金缺乏问题已经成为贵州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贵州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基金和有关贷款担保机构大部分地区没有成立;其次,适应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中介机构还欠发达;再次,缺乏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融资难与民营科技企业主导产品的市场前景、资产状况、管理水平、领导集体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但是,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失灵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贷和投资的最大障碍。

2.3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较差

民营科技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进行创新,但是目前贵州省大多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以模仿型创新为主,原质性的、独创性的自主性创新比例不高,这就成为贵州省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难以同国内外大企业竞争与抗衡。

2.4 产权制度不规范,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集体科技企业大多产生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这就会导致其与母体的产权关系比较模糊,难以理清。近年来,集体科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产权模糊问题。产权关系难以理清直接影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导致企业无法按照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运作,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此外,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国家和西部各省区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其发展的政策法规,在贵州民营科技企业的投资软环境中,当前的主要矛盾已不是没有优惠政策和政策力度不够的问题,也不是发文件的问题,而是执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并且越到基层,执行落实中的问题越严重。

3 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企业家素质,规范管理机制

(1)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专门的职业企业家培训体制,对在岗的民营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职业经理人培训。重点培养科技创新型企业家,即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鼓励高层次人士创业,尤其是要鼓励大学生、研究生或专业人士创办科技企业,并在政策服务上给予支持。

3.2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多元的投融资体系

(1)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

政府可以通过推行行之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政策和信用担保体系,突出政府积极发展科技事业的导向,给予企业直接的资金支持,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热情,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扩大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降低金融机构对民营科技企业贷款的经营风险,支持其发展。

(2)商业性金融支持体系。

首先,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进行创新。在现存的银行体制下,通过激励机制、融资工具、贷款技术等方面的优化改造与合理运用,解决民营科技企业的贷款难问题。

篇7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6-0056-02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力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08年年底,私营经济完成税收总额5873.68亿元,在全部税收中占到了10.2%,个体私营经济则为1988.68亿元,在全部税收中比重达到3.4%,而在吸纳就业方面,私营企业人员达到7904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到5776.4万人。由此可见,民营经济的发展将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河北省的民营经济力量也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08年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单位192.9万个,从业人员达1450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2/3以上,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606亿元,同比增长18%,约占全省GDP的54.1%,上缴税金1019.6亿元,比去年增长34.5%,约占全省财政收入的56%。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在人才、资本和技术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本文提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1 多层面拓宽民营企业融资的途径

(1)规范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由于民企的家族式管理体制,产权结构不清晰,大多数民企的业绩往往跟随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变数很大,这就造成被市场的参与者不看好,不敢对其投资。此外,民企中家族式管理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不真实,不被银行等投资机构看好,影响其信用等级的评估。银行对其进行评估时,往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同时,民企的贷款数额一般较小,时间很短,这种成本使得银行赢利很小,银行往往不支持对其进行贷款。所以企业中应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财务制度,聘用优秀的会计人员,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化,提高其信用等级,消除银行的忧虑,解决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

(2)提高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的能力。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很高。例如,企业发行A股,企业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经营状况要求连续三年赢利,发行B股、H股的条件更高。这些条件对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几乎就是不可能的。虽然现在股票市场开通了创业板块,可是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财务状况、信用状况阻碍了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民营企业应加强改制,使企业符合现代企业的规范,完善企业内部信用体系,使企业信用透明,积极准备上市。还可以通过兼并,购买一些严重亏损的上市公司,通过借壳上市,但要注意其风险。同时,民营企业应不把眼光仅放在国内的股票市场,还可通过海外融资,如纽约、新加坡、中国香港的融资市场。北京的新东方就通过在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完成融资。

(3)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法制建设是市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础,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在学习西方市场经济建设的方面,并没有学到家,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并没有与市场经济相配套,政府的行政手段往往代替法律手段直接调控市场经济,而且,在法律实行中,政府执法人员往往也是有法不依。因此,河北省应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明确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直接规定一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具体措施。

第一,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拓宽客户范围,在注重大企业,大客户的同时,对小企业也要进行重视。第二,降低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件,由于民营企业资产能力有限,银行在对其进行放贷时,应充分评估企业的价值和前景,企业家的信用和素质,以及对企业进行实时的资产数据监控。同时建立长期的信用等级建设,对信用好的企业,可考虑降低其贷款抵押条件。第三,积极引进民有商业银行,推动华夏银行和招商银行这类以中小企业贷款为基础的银行在河北省各省市的发展,为其提供便利。

(4)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的比重。河北省的信用担保机构资本较低,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与覆盖面有限,所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的资金应在担保基金上占绝对优势,必要时直接干涉担保体系,以国家信用为商业信用服务。但是不能扰乱市场经济,不遵循市场规律的发展,建立多种所有制的担保体系。在直接支持方面,可以考虑对遇到发展困难的民营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降低税率的优惠。对于一些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的企业、大量出口创汇的企业和科技型的民营企业,分别提供就业,研究与开发,出口补贴,促进其发展。

2 民营企业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构建促进发展的人才体系 (1)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往往是一个人的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各个重要部门大多是任人唯亲,排斥和不信任外来人才,造成人才很难对企业形成认同感,这就造成了在民企中难以人尽其才,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在民企中的中高层人才在企业中工作年限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长的也不超过5年。因此,民营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思想,将以人为本贯彻到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从人才招聘、培训、工作设计到激励体系,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需要。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家族内部成员还是家族外部成员,在工作岗位的提拔和降职上一律按工作能力和业绩选择,由于家族式管理的特殊性,对于能力不够的家族成员,可以保留其股权利益,再从关键岗位上撤下。企业形成科学的工作机制,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董事会制度,也可引进职业经理人,各个部门分工明确,互相制约。建立和企业相配套的人力资源体系,包括人才资源机制、绩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人才培训与开发机制等。

(2)培育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感,注重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能对员工产生凝聚引导的作用,使其有强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民营企业要重视文化建设,坚持创造独特的文化氛围。民营企业家往往不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其具有很高的市场灵敏度和拼搏精神。但是现代经济证明,一个没有文化、不能跟上时代思想的企业家是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民营企业家应加强学习,接触新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思想知识,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3 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民企自主创新。政府的财政支持最能直接鼓励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根据河北省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现状:首先,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对其进行资金投入。其次,针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好发明者的知识产权。最后,政府加大对民企自主品牌的采购力度,扩大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规模。

(2)建立为民企自主创新的服务体系。技术中介组织是指通过建立面向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诊断、咨询、培训、项目评估、科技人才、项目投资、技术转让、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业务的中介组织。政府应培养各种技术中介组织,使企业自主创新时节省资源,同时改变其单打独斗的局面,降低其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3)为民营经济发展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舆论宣传,积极表彰奖励自主创新能力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使其得到认同感,鼓励其开发研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企业的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进行法律规范,为民企的自主创新创造法律基础。

(4)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创办民营科技产业园区。民营科技产业园区的建立,有利于吸引资金和人才,并节约成本,易形成集聚优势,利于科技开发,同时由于各个地方的特点和环境不同,这种科技优势往往具有地方特色。如清河国际羊绒民营科技园区,依靠科技进步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特色,2003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0.8亿元,税金3219万元,出口创汇3219万美元,被科技部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评为中国十佳民营科技园区。

4 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民营经济中的作用

篇8

省级民营科技园的效应已经凸显,要使民营科技园科学和谐地发展,我们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拓宽渠道,培育壮大民营科技企业。

一是科学发展,加强科技园区统筹规划。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交通环保、消防治安等规划配套起来。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资源,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效益最高、污染物排放最少,构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发展环境。二是落实政策,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环境。要落实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切实落实好省级民营科技园的优惠政策;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和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的宣传,扩大民营科技企业的知名度。三是创新服务,完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投入,对红金稀土、永源稀土、菊隆高科等企业予以重点扶持,积极为企业提供科技政策咨询、科技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化建设、销售和技术信息等全方位服务。四是抓点带面,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每年要有重点地选择10家民营科技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力争在年内有1家至2家成长为促进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柱企业。

严格把关,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

科技园区是工业兴县和招商引资的主窗口、主战场、主平台,不仅要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配置,更要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一是开展招商选资工作。在注重外资引进的同时,更要看重项目的投资规模、产出强度、财力贡献、就业机会和产业带动效应,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量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广的龙头型项目。二是打造特色产业。加快培育矿产品精深加工、轻纺化工、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积极培育知名品牌和区域品牌,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

加强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篇9

1.江苏中小民营企业情况综述

1.1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或者一些小企业的资金实力越加雄厚,中小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江苏个私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已由1998年的1593.1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545.3亿元,所占比重由22.1%提高到35.0%。2001年至2010年,江苏个私经济增加值以年均18.6%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5.4个百分点。

1.2 民营税收贡献份额稳步攀升,为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以往,税收收入主要是来自于一些大型的国企或者外企。但是近年来,江苏民营经济的贡献份额持续增大,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点。2010年,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总额为1413.38亿元,增长23.4%,高于同期国地税税收总额增速3.6个百分点;占国地税税收总额的比重为43.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1.3 吸纳就业成效显著,有效缓解全社会就业压力

由于民营企业多投资于较为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许多中小民营企业都是位于比较偏僻的城郊,因此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

2.江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和问题

江苏位于长三角的中心地带,特别是苏州无锡连两地更有毗邻上海的地理优势,因而中小民营企业的数量较之其地区更多。江苏中小民营企业与中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面对的难题总体来说是一样的,也都是主要通过内部融资来实现的,外部融资的途径较为缺乏。但是江苏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也有着自己特有的融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

2.1 苏南苏北贷款投放差距大

2010年末,苏北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仅仅相当于苏南的七分之一,苏州、无锡两个城市全年净投放现金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6.5%。苏北地区金融机构贷款非常有限,县域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严重不足。

2.2 行业分布不平衡

相对于苏南地区而言,苏北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仍旧主要停留于一些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初加工和加工制造业方面,如我所知道的一些品牌服饰的制造地就设在苏北地区,如艾格等。

苏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发达,苏南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已经逐步向高科技方向转变。如无锡的新区,现在大多数是电子研究所,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集中地了。

2.3 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南地区又主要集中在南京,无锡,苏州三个城市,地区分布集中明显。苏北地区相对于苏南地区来说,民营企业经济总量低,外向度低,知名企业少,高新技术少。总体来说,苏北地区融资的难度要大于苏南地区。

3.江苏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内部因素

3.1.1 企业信用问题

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着较多弱点,如很多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做假账或者搞两套账,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无从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因而无法对其放心的发放贷款。相对于苏南地区来说,苏北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数量更少,监管更为不严格,因而这种财务漏洞的现象也就更为常见。

3.1.2 中小民营企业的不稳定性

中小民营企业的场地不稳定,通常没有固定的经营地点,多采用租房租地的行为。许多民营企业都是直接在偏僻的农村租用一块厂房,或者借用一片场地,因而难以管理。另外中小民营企业人员也不稳定,没有组织,没有约束。

3.2 外部因素

3.2.1 政府及政策因素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其天生的弱势地位,需要政府在法规与政策性金融方面的扶持。但事实上,我国政府未建立起健全的保障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还是避而远之,怕出问题受牵连。

3.2.2 银行信贷体制因素

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贷款管理模式,全面上收基层行的信贷权限,县支行除小额抵押贷款、100%保证金承兑以及消费信贷(50万元以下)实行报备制以外,其它贷款必须实行单笔报批,这种严格的授信授权政策,无法满足民营企业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

4.解决江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4.1 内部因素的解决建议

4.1.1 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及财务体系

中小企业应迅速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注重管理,注重品牌价值,企业价值,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盈利。企业应该注意从外部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使得企业进一步发展。江苏处于长三角的中间地带,江苏的民营企业更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地理优势,迅速发展。

4.1.2 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还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较大,如果这些企业破产而一走了之,那么便会增加银行的坏账。因而中小企业要想更加顺利的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便要首先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

4.2 外部因素的解决建议

4.2.1 政府政策导向

江苏民营企业融资地区差异明显,政府应该多多关注苏北等地的民营企业,对它们实行有利的政策导向,如降低苏北地区贷款的利率,放低门槛。同时税收政策一向是政府用来调节经济的一个手段,所以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公平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可以考虑对其实行较为优惠的税率。

4.2.2 强化农村信用社支持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作用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位于农村或者城郊,因而农信社是支持民营经济的主力之一。要增强信用社资金供给能力,为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提高民营企业信用水平,为农村信用社信贷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2.3 加大民间融资的力度

民间融资是江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比如说合法地向个人进行一定数量的借款,中小民营相互之间提供资金援助等。

参考文献

[1]张文萍.试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J].太原大学学报,2007.

[2]叶倩.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融资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

篇10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20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46-02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中小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借贷,企业相互间拖欠货款。国有四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主要扶持国有企业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几乎没有为中小企业贷款,就是偶尔有一笔,贷款利率也上浮,高于平均利率。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成为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的主要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最多,其比例也最大,但其总贷款规模占借出全部短期贷款比例2006年还不到22%;农村信用社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占其总贷款比例的18%;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与农业银行的比例分别为8%、9%和8%,这和私营经济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完全不成比例。

1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1 金融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 金融机构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的经营成本较高

金融机构向民营中小企业放贷所涉及的经营成本大大高于大型企业。由于金融机构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等大致相同,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特点是“小、频、急”,每户中小民营企业平均获得的贷款大大低于大企业,因而中小民营企业每笔贷款的经营成本对金融机构来说相对较高。据不完全调查,大额贷款的运作费用为贷款总额的0.3%~0.5%,而向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尽管金额较少,运作费用却高达2.6%~2.7%。贷款成本管理的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1.1.2 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机制

由于政府对金融机构向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缺乏实效性的鼓励措施,使金融机构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缺乏积极性。关键的是目前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贷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如果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竞争,企业就能以自己的条件来选择金融机构。按照经济学原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只要接受市场价格(利率)的人都可以得到贷款;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金融机构不是提高利率,而是减少放贷,不管企业愿意付出多高代价,也不向你发放贷款,这就是所谓的“信贷配给”,从而导致符合信贷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受阻。

1.2 中小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2.1 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难

抵押和担保是金融机构对信息不透明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时保护自己利益的主要工具。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没有房产、土地等固定资产,再加上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对称,如果不能提供抵押和担保,在申请贷款时,要么面临“信贷配给”,要么面临着不利的贷款条件,获得贷款的机会大大降低。

1.2.2 民营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自身竞争力弱

民营企业的从业者大都既是企业的创业者,又是守业者和管理者,大都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对企业管理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委托关系的多层化,迫切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家族式的任人唯亲的管理制度,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个公司的士气,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企业的人才战略、科学决策和严格管理,最终将使企业陷入困境。

1.3 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诚信度问题,解决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沟通问题、增加各方透明度问题等都需要中介机构的协助。而目前市场上缺乏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服务提供信息、咨询、管理等方面服务的财务会计管理中心、资产评估中心、资信评估中心、民间融资担保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1.4 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与民营企业兴衰息息相关的非国有银行

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目前,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总量的限制,浦发行、广发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尚未发挥作用,除了农村信用社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外,没有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肩负支农重任,主要支持“三农”以及乡镇一级的民营企业,显然,地方性商业银行难以满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

2 破解经济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2.1 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

2.1.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建立与民营企业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

当前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要从3方面着手:①要改革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和信息获取渠道,形成适合民营企业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尝试着设立民营企业贷款的专门部门,专项负责解决民营企业的信贷问题;②要逐步改革和完善国有银行的授信办法,要给分支机构一定的贷款权限,充分调动基层机构的积极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在完善第一责任人基础上,将责任分摊到各级负责人并逐步量化,充分调动信贷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③可以尝试在管好对大型企业贷款利率的同时,适当放开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形成一种类似双轨价格的利率体系,这可能会对我们的利率自由化起到相当的推动作用。

2.1.2 积极发展民营银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必须通过引入民营产权和加强竞争来强化银行的利润动机

随着中国的金融领域不断对外国金融机构开放,政府应该允许国内的民营金融机构介入金融领域。民营金融机构将不大会受到国家政治因素所左右,其经营将更多地服从于利润导向,这样,新的民营银行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尚未开发的市场领域,特别是那些小型公司和刚成立的企业身上。为了减少在管制方面的疑虑,在开始阶段,政府应该对民营金融机构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进入和谨慎的资格审查。

2.1.3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促使其资金更多地投向中小民营企业

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和政府、国有企业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制衡关系。只有打破这种制衡关系,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市场化改造,才能使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股份制能明晰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促使其真正实行企业化经营,按资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按所有制形式选择贷款对象。只有这样,中小民营企业才能在贷款方面享受“国民待遇”,与国有企业处于公平的资金竞争地位,才能获得广泛的银行金融支持。

2.2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

2.2.1 降低民营企业上市的门槛,鼓励其在三板市场上筹资

目前的上市工作流程为:企业聘请中介机构制订上市方案,符合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条件后向中国证监会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公开发行股票并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按照以上条件,经济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符合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寥寥无几,上市融资成为空谈。只有降低民营企业上市的门槛,积极在三板市场上寻找出路,分层次设立产权交易市场,才能为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

2.2.2 利用二板市场,为民营科技企业开辟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的二板市场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它借鉴了西方国家繁荣的资本市场多年的经验,并结合国内的经济发展,完全具有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经济。二板市场的上市条件不是很高,这也就为许多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融资平台。

2.3 提高民营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民营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三权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重视规范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力争使民营企业做到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财务规章制度完善,报表数据真实,经营运作规范。另一方面,要遵守市场规则,恪守诚实、信用的原则,提高自身资信状况,打造企业信用形象和信用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4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民营企业没有合适的贷款担保,是其难以取得贷款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保证民营企业的融资顺利进行,可尝试由政府牵头、企业为核心、金融机构为后盾联合成立担保机构,并设立担保基金,对民营企业融资进行担保。也可考虑尝试数户联保,促成企业联合,成立民间担保机构。使企业融资有强大的后盾,使融资变得较为容易。

主要参考文献

[1]雷仕风.化解民营经济融资难五策[J].企业政策与管理,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