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设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1-29 21:12: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房屋建设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房屋建设论文

篇1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1.1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

一是一次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不可逆的,因此,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只能一次成功,不能失败。二是固定性与生产的流动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固定在指定地点的土地上,工程项目全部施工完后,由施工单位就地移交给使用单位。三是单件性。每一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和周围环境相结合。由于环境、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只能单独设计生产。四是体积庞大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大量的工程材料、制品和设备构成的实体,体积庞大,房屋占有很大的外部空间,因此只能露天进行生产,其质量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大。五是预约性。房屋工程产品不像一般的工业产品那样可先生产后交易,它只能是在现场根据预定的条件进行生产,即先交易后生产。

1.2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特点

一是影响因素多。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二是质量波动大。由于房屋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流动性,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固定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工程质量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大。三是质量隐蔽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四是终检局限大。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及环境(Environment)五大方面,简称4M1E。施工过程中对这五方面的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工作。

3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3.1“PDCA”循环

施工质量控制就是要注意抓工作质量。“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方式展开质量控制。

3.2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是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运用的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活动体系、手段和方法。

3.3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

一是统计调查表法。统计调查表法又称统计调查分析法,在质量控制活动中,利用统计调查表收集数据,简便灵活,便于整理,实用有效。二是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层的结果使数据各层间的差异突出地显示出来,层内的数据差异减少了。三是排列图。排列图是为了寻找主要质量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四是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五是控制图法。控制图是用来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带有控制界限的一种有效的图形工具。六是散布图法。散布图是分析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图形,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布形态判断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篇2

以防火林带为例,通过一定密度和宽度,造成林下蔽荫,抑制杂草生长,并使冠下增湿降温,从而降低了燃烧性。通过修枝、清林或林带下栽种耐阴灌木,就可阻止地表火和树冠火。

1.2节省土地兼得收益

与防火线、生土带相比,生物工程防火可节省大量土地。在这些土地上可生产出木材、药材、果品、蔬菜或其他农产品。如广西扶绥县光西林场,在防火线上营造了木荷林带,17年生时蓄积已达38.2m3!hm-2,防火效果显著。营造油茶,5年可收茶籽;营造棕榈,5年可采棕片,10年进入盛产期,可连采数十年。

1.3保持水土增加肥力

生物工程防火使的防火线覆盖上林木或其他绿色植物。这样就减弱了地表径流,肥水留在林地,达到保水肥土之目的。据光西林场调查,营造林带10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59.8%,全氮含量增加了48.7%,全磷含量增加了35.4%,速效磷增加了1倍,速效钾增加了85%。

1.4节省劳力和资金

防火线、生土带需年年铲草、翻土,花费大量劳力和资金。生物工程防火劳力和资金投入少,且只集中至前期,以后的经营期又能收益。全过程比较,生物工程防火明显节省劳力和资金。

1.5与营林同步结合

生物工程防火的设计、营造,应与造林设计、营造同步。如造林前没有考虑防火阻隔系统或在天然林中,生物工程防火就与抚育、更新、林分改造等营林措施同步。整个营林过程中,尤其间伐、卫生伐和更新过程中,均可考虑与生物工程防火相结合。防火生物工程本身同样需要旨在提高阻火性能的系统经营措施。因此,防火生物工程与被保护林分的经营可以同步结合。

1.6实现林农结合

生物防火工程往往少不了果、药、茶、菜等农业经营的内容,尤其散居在山区林区的居民,缺少耕地,难以制止他们的毁林开荒,在防火线上进行林农复合经营,实属益林利农一举多得。林区居民寻求耕地与生物工程防火结合起来,可实现林农结合,取得经济、生态、社会多种效益。

2生物防火措施

利用防火生物工程就是在落叶松林区或新造林地进行人为干预,主要办法:一是调节林地和林分结构,减少林分的易燃程度,增加其难燃性,提高林地和林分的抗火性;二是在大片针叶林区营造阔叶树种形成天然的防火林带,阻隔和控制林火发生及蔓延。

2.1调节林分结构

在已造樟子松林内,间植、条植、带植,具有防火性、含水性大,并与针叶树混交生长良好,又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阔叶树种,如:胡桃楸、椴树、榆树、水曲柳、黄檗、槭树等。

2.2营造生物防火隔离带

在造林的大片针叶林区,可根据地形、林龄、林权、行政区域,因地制宜规划设置,林带要尽量封闭成网络,宽以10~20m为宜。林带结构最好选择复层混交林,主要选择枝叶茂盛、生长迅速、郁闭大、含水率高、萌芽力强、含树脂和挥发性油类物质少的阔叶防火树种,如:水曲柳、胡桃楸、榆树、椴树等。通过营造设置生物防火带,可降低林分的燃烧性,提高林分自身抗火阻火能力,这种措施比开设防火隔离带省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大提高森林抗火阻火性能。

3生物防火工程特点

3.1有效性

通过林分结构调节及营造生物防火隔离带等森林培育措施,减少了林内易燃成分,保护地表水散失,提高了林分的抗火阻火能力,阔叶树种的引进,改变了森林环境,从而有效地减少林火的发生,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

3.2持久性

随生物防火树木的生长,郁密度逐渐增大,保水性能逐渐形式,结合科学的抚育措施,其防火作用明显提高,作用时间也可持续15~30年,是其他方法不可及的。

3.3经济性

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用材、药用的抗火、耐火树种。在保证防火作用的基础上,还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如:胡桃楸的果实可生产核桃乳,核桃乳对人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防癌,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黄波罗皮可以提取小檗碱,是制消炎药物不可少的成分。另外生物防火不仅能减少由森林火灾造成的破坏,而且减少用于防火、扑火所需要的巨大投资。

3.4生态性

我国资源紧缺,特别是近几年森林资源匮乏,各地相继开展造林工程,同时实施生物防火工程造林,这对资源保护尤为重要,不但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还可有效减少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对森林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作用。

4生物防火工程保障措施

生物防火措施在已造林地适用,在未造林地也适用,只要按规划进行森林培育,就可以起到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森林火灾的重大作用。

4.1通过广泛宣传,提高造林户对生物防火工程的认识,推进生物防火工程的实施;

篇3

2.创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性设计

在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性的掌握和巧妙的运用也是在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提升建筑物整体美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现代的建筑学当中,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规模的大小,建筑整体的形状特征以及建筑物设计所使用建筑材料的整体质感,建筑物设计的着色深浅以及建筑物在整体设计中相关建筑部分虚实的各种形影变化来营造建筑物在整体上的不同建筑的不同层次从而达到呈现出对于整个建筑物总体的建筑设计的美感和不同建筑的不同设计风格,经常展现出给人不同的轻重感。在现代社会的房屋建筑设计中通常是建筑设计师会通过不同因素的结合和不同因素的使用变化过程来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过程中实现对于不同建筑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营造出不同的建筑审美享受。在房屋建筑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他们通常都会经过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中进行创造性的搭配和建筑物在不同层次上的有效设计,来达到在所设计的房屋建筑设计中达到恰当的建筑物均衡稳定发展特色。但是,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房屋建筑物在设计过程当中的轻重感都是相同的。从一般的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体量大的、建筑物实体的、建筑过程所使用材料质感粗糙以及建筑物着色颜色暗的,感觉上较重些。但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体量小的、建筑物在设计的过程中并非实体的、建筑物在建筑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质感细腻以及建筑物着色颜色较为明亮的,感觉上就会轻一些。因此。在建筑师进行房屋建筑整体设计的过程当中通过均衡稳定显得平稳又安适。在房屋建筑设计师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房屋建筑设计过程的整体均衡性的把握程度上主要是通过房屋建筑物中所设计的每个部分的相应有轻重的关系来实现的。通过对房屋建筑设计总体稳定性的把握,对房屋建筑各部分的层次的设计和管理。在进行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再通过所设计出的建筑物的每个建筑组成部分的均衡性搭配关系来体现各地区各民族各风俗文化的不同艺术搭配形式,这样做同样也是对房屋建筑物相关于不同建筑部位、不同建筑风格以及不同建筑层次上的不同搭配风格的发展和延续。

3.创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比例控制

在建筑设计师对房屋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注意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关系也是在建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所谓建筑设计过程当中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是指建筑物不同部位不同物体之间的大小,以及建筑物不同设计部位的长宽高的对应情况关系。在设计师对于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之中不管是从房屋建筑设计的整体比例而言,还是从建筑设计中的一部分比例而言甚至是房屋建筑设计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在建筑都有联系。

4.创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韵律之美

韵律之美并不仅仅局限于在音乐中,在不同的物体之中韵律之美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对于房屋建筑而言自然也是不能例外的,好的建筑设计师会给人们设计出以舒适韵律的房屋建筑。韵律之美在房屋建筑中的体现形式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形成系统重复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已经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逐步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如此,韵律之美在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之中也是广泛存在这的,例如人和动物的的心跳呼吸、水纹、树叶等。

篇4

总体上来说,房屋建筑艺术设计需要满足相互统一协调性,也就是需要把各类形体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进而从整体上凸显建筑的艺术美。房屋建筑中的艺术的统一协调性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利用色彩的对比,来营造出具有戏剧化的效果;可以利用简单的几何形状的统一,使建筑物内外变成同一结构图中的完整整体;可以合理的设计建筑的主次因素,以次衬主,进而突出建筑形体上的统一协调的效果。总之,建筑设计需要具有统一协调性,以不同形式艺术上给人们带来不同美感。

1.2均衡稳定性

均衡稳定性是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房屋建筑设计将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进而实现房屋在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性。通常,这种均衡稳定性还可以突出突出建筑主题和特色,因此更能体现建筑上特有的设计形式。从而经过层次的变化展现出了房屋建筑的主题,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稳定性在建筑整体上有径重关系。从普遍的建筑设计规律上看,一般的建筑是由建筑的底部向上逐渐的变小,这样就使整个建筑稳定性变高,从而达到了稳定在建筑设计中的效果。

1.3序列性

将建筑学和美学结合起来,具有空间艺术美特性。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以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和自然性为基础,科学合理的将美学和建筑设计原理结合起来。每个序列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开始和结尾,房屋建筑的序列在入口处自然而然的开始,也自然而然的引向某种规定的结束。这一结束,必须是序列在艺术上和功能上的。一个贯穿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一个贯通于整个建筑的完整序列,还可以通过或越过,可能达到一个自然的出口,也可能达到一个自然的出口,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应有的次要部位。

1.4韵律之美

可以说各种物体都具有韵律美,房屋建筑同样如此。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韵律美集中体现在重复上。也就是说,建筑设计师为了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应用一些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而距离不同;或者,它们也可以是形状不同、距离之间相同的重复。

2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理论的运用的具体表现

美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只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在构图设计中的应用。建筑的安装和布局设计不仅仅会影响到建筑物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可以体现建筑的美观性的。美学理论在构图设计中的应用需要注意要结合房间的住户需求、形状、颜色以及居民生活习惯为基础进行全面推敲和研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组织处科学的空间构思图,并针对这些构思图形成合理的施工方案。(2)透视在建筑绘画上的应用。在目前的建筑绘画结构的应用中,通过将轮廓和线条色彩的有效结合,严格控制构图之中存在的各个环节,针对绘画措施和要求确定性及时分析,对个中大型的物体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建筑绘画的透视要求严格,确保画面主体形象不断的准确判定,使得绘画的过程中对各个基本环节控制严肃处理,形成系统的管理控制流程和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在色彩的处理之中尽量避免各种特殊色彩的应用,这样能够有助于它在处理的过程中保持人们心情的舒畅,避免由于特殊的色彩而造成人们心里和心情的变动。

3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理论运用的效果

3.1增加审美效果

美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协调人和自然环境、人和社会的关系上面,一方面,美学可以使建筑设计跟家具有特色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建筑设计中可以更好的凸显生态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美学。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理论的运用更加增强了建筑的审美效应,而且将建筑美和自然有机结合起来了。在不同的建筑形式设计中,其审美效果也不相同,可以更好的展现建筑的特色和风格。具体来说,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主要以下几点:(1)反映出建筑设计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形态,反映出社会的科技进步状况和创新能力。(2)体现出建筑设计的适用性,可以体现出建筑美,激发出建筑美感,可以让人感受到美,实现建筑的价值。(3)体现出建筑的鉴赏价值,只有设计出具备美感的建筑,才能把建筑融入所处的环境当中,形成美好的建筑景观,建筑才能具备较高的鉴赏价值。

3.2美化环境

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可以美化环境的作用。色彩与造型是建筑设计中的两大视觉要素,两者之间相互依存,这两种要素和谐统一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建筑的意义。美学色彩具有很强的敏感度,往往会使色彩本身的作用超越造型,它可以调整建筑造型的比例,还可以掩饰造型上的缺陷。另外还可以利用视觉效应使建筑中各部分的体积发生改变,从而让建筑的比例得以调整。不仅如此,美学元素还可以掩饰建筑中不理想之处,如落水管、通风口等设施,这时,合理的利用色彩可以达到美化的作用。

3.3凸显地域特色

文化具有地域差异性,建筑设计体现的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理论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和地域特色结合起来,例如独具地方特色的图案、图形、色彩等等。这个时候建筑师们除了不要自我设限以外,还要注意不要被外在条件的影响所限。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并将其中的特有元素融合到建筑设计理念之中,只有克服眼前面临的设计障碍,才有可能迎来了一片非常广阔的天地。因此,在设计过程总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篇5

2对创新能力的理解

中国的科技快速发展,知识经济兴起,创新成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条件。目前来看,中国的创新力度不够,在于学生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要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在教育中实现创新,这也是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1]。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而不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和既有的教学模式上。只有所培养的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不断地实现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体系的现实意义

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中,实验室都是重要的基地。构建实验室开放体系,就是打破传统的试验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试验设计和试验操作,目的在于将学生的试验积极性激发起来。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就是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2]。对于驾驭而言,这种实验室开放体系的构建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有所更新,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得以高效利用,而且生物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有所提高。

4构建分子生物实验室开放体系

中国的新课程改革中,其中需要强调的内容就是创新教学,以培养适合于时展的创新型人才。对于教育而言,只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在能力,随着创新精神体现出来,教学改革的步伐就会不断加快。

4.1分子生物的创新教育需要发挥开放体系的作用

分子生物的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将符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来是非常必要的。对年来的人才培养中,都是面对所有的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进行培养,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在对学生实施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以在人才培养获得成效。分子生物的创新教育,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是重要的环节。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实验室教学、生物试验竞赛等等,使得创新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的补充。基于开放式实验室的特点,生物教师可以设立研究课题,让学生参与研究,并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工作[3]。还可以根据需要进入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接受技术能力培训,针对课题从实践的角度进行研究,使得生物实验室教学实现了创新,为后续的生物学实验室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4.2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体系的构建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就是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以提高学生的生物试验素质。学生在进行分子生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还要提高各种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学生在实验室中可以运用科学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随着知识探索精神被激发起来,学生就会对各种分析生物问题积极地研究,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知识创新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当学生进入到职业领域中后,就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1)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之课程内容的开放,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启发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所不懂得知识进行探索、研究[4]。学生主要参与的是综合性试验,如果学生在试验中无法完成实验任务,就可以要求重新试验,并将实验的内容仅有必须可扩展,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2)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之课外实验室开放,就是通过开展课外试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学校的科技实验室活动项目可以让学生自主申请参与,主持研究项目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考察之后,就可以参与项目研究活动,并将所获得的成绩记入到学期考核成绩中。学校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创业空间,对于学生申请的项目审定之后,就可以提供必要的资助,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都给予必要的帮助。(3)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之大型仪器培训,就是对学生开展大型仪器培训工作。培养的内容是对各种实验仪器的操作技术能力进行培训,诸如聚合酶链式反应仪、凝胶成像系统等等,都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5]。经过培训之后,学生还要接受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学生要发放技能证明书。(4)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之实验报告的设计。分子生物学开放式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物知识学习平台。当学生完成实验之后,要制作实验报告,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操作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采用开放实验室教学法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使生物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但是,当这种教学方式落实到实践中,依然会存在诸多小完善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不断地调整,以使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王萃 单位:苏州大学医学部

参考文献:

[1]吕海英.植物生物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79~82.

[2]焦子伟,张维,努尔买买提•依力亚斯,吾尔恩.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开放创新生物实验室建设初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02):74~86.

篇6

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技术革命,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被迫放弃传统的情报工作模式,转而采取更先进的自主发展模式。因为只有发展模式正确,图书情报工作才会有生机,高校图书馆才能在市场竞争和数字信息网络环境下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应该看到的是,不少高校图书馆在这种定位和职能的转变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这种挑战有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也有来自图书馆自身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图书馆的定位问题

在信息技术尚未充分发展但也得到普遍应用的时代,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机构、组织甚至个人开始从事信息产业,信息行业的竞争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国家而是呈现出社会化、国际化的特点。人们可以直接从网上或者其他渠道轻易地获得信息,因此对图书馆的依赖大大降低。图书馆作为信息主要提供者的地位开始受到广泛质疑。不少人已开始放弃“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存储和服务机构,在知识的获取、信息的传播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观点,认为高校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在竞争中求得发展。但是如何发展,是否可以从事经营性信息产业活动?是否可以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竞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分歧。

2经费问题

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和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障碍。据《瞭望》杂志1996年第17期报导:连北京大学这样首屈一指的重点高校都感到经费紧张。该校一位副校长曾经无奈地说:“我们有一些从清朝时就订起的国外期刊,历经军阀、抗战、都没停。今天反而被迫停了。”北大如此,别的大学只会更糟。不少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仍然徘徊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扣除书价上涨因素和在校学生逐年增加的数量,实际人均购书经费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经费的制约,不能及时更新。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文献老化、文献利用率低下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投入不足。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和数字网络化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须知在数字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果没有数字技术软硬件的支持,将会在市场竞争中永远处于劣势,最终将影响到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质量和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3资源建设问题

不少高校图书馆在藏书建设问题上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缺乏创新和整体意识。只追求单个藏书体系的完整。不重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这种管理模式早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为文献资源设对于任何图书馆来说无论其有多大规模都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不仅做不到而且也没必要,图书馆所要做的是加快自己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化建设,完善自己的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4人员素质和服务方式问题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员”模式,而是“信息向导”和“网络交换”模式。管理员的职能应该由藏书建设和文献资源保障转变为信息专家,致力于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用户利用文献信息的教育和培养。作为信息专家管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如Pc机原理、DOS系统、网络与信息检索技术等。但是现实情况是高校图书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且多面临新老交替的断层危机。既懂专业又熟悉网络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此外图书馆部分员工思想陈旧、观念落后,缺乏主动服务和创新意识也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因素。

笔者认为面对上述挑战,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应对:

(1)强化公共职能,建设服务于社会、开放、先进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社会化是图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图书情报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和重要支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社会共享已成为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少专家呼吁:发挥高等学校的社会智囊作用,把高校办成社会的知识中心、信息中心、教育和科研中心。使高校图书馆不再是封闭式的“私家书斋”而成为向社会传递科学信息、智力交流和进行咨询服务的开放系统。怎样才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化开放程度呢?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3点:①彻底转变观念。强化高校图书馆的公共职能必须首先在观念上要社会化,要有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②高校图书馆要面向社会,要满足各方面的需求。②既要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一般性要求,又要在保证为教学科研提供好的服务的前提下逐步地面向社会,为部分社会读者提供系统化的专业书刊和情报咨询服务。③改变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主动面向社会开发新的资源。要加强图书馆间的社会化合作,建立统一规划、资源共享、有偿高效的图书情报服务网络。

(2)面向市场走向社会,实行开放服务和有偿服务。在信息和数字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想获得生存必须尽快把自己融入社会、融入市场。既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把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结合起来。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①扩大开放服务的范围。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趋势要求图书馆发展的视野要从校内走向校外。既要增加服务项目又要扩大服务的领域和范围,要立足于校内同时兼顾校外,根据自身条件可以向社会发放借阅证。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仅在30%左右,70%左右的文献资料因无人问津而成为“死书”,特别是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图书因为长期不被利用已失去了使用价值,这在目前图书经费十分紧张的条件下是非常可惜的,因此开发这些资源服务于社会就显得十分重要。②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偿服务。在目前图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开展适当的有偿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西方国家图书馆有偿服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最晚也有一百年历史。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虽然互联网已进入到千家万户,人们对一般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不仅不依赖图书馆,甚至也不依赖报纸和书刊,人们可以通过上网轻而易举地查询到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可以从网上直接获得。有的资料虽然也可以查阅但要向作者支付不菲的费用,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显然并不划算,他们把目光最终还是投向了图书馆——哪怕是支付适当的费用。当然对于单位和专业人员来说完成科研任务是最重要的。他们宁可花钱也要确保所需的信息资料准确完整和及时更新,这就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有偿服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现有资源,另一方面又筹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的资金。

篇7

(一)开始前的准备和要求

合理分组,任务到人,全班参与。在分组时依据校园建筑类型分6~7人为一组。素质较好的小组负责图书馆、餐厅等功能造型复杂的建筑,而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小组负责教学楼、宿舍楼等功能相对简单的建筑。从建筑测绘、记录数据、核实尺寸到收集资料、分析方案、绘制建筑图纸等工作,每组任务落实到人,安排好分工协作的具体细节。重温建筑测量、建筑制图与识图知识,强化建筑设计与构造知识。学生通过回顾以前课程的重点知识和自己动手测量建筑,加深、巩固测量、制图的应用技能,深入了解建筑设计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教师还可在课程设计期间讲解、播放一些优秀建筑和类似建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现场教学环境,加深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施工、构造过程和现场的理解,使学生不仅把设计、施工与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了解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多收集自己负责的相关建筑类型资料,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上课组织讨论其功能特性等,并与学校里的建筑进行比较分析,这也是学生间互相交流,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指导教师应提供设计时必需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醒学生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具体实施方法

1.建筑测绘。

每幢楼都没有原图纸,学生必须在测绘中确定建筑及细部尺寸,最后依据测出的尺寸绘制成平、立、剖面,因此,测绘是制图的基础。在测绘过程中学生发现比原本想象的要复杂和困难,不但要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测量知识测得又快又好,还要发挥空间想象力。他们碰到困难,一起动脑筋、想办法,通过细心琢磨,巧妙运用知识技巧,省时省力地解决了测绘中碰到的难题,形成了集体的凝聚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在确定立面尺寸时,学生先站在合适的位置纵观建筑,再利用相机或快速表现图记下全貌,掌握建筑整体形象,然后通过立面测绘确定建筑立面。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深入思考、讨论分析,或经教师指导,最终结合平面画出满意的立面。这些使学生深深地感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益处,不但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增添了就业的自信心。

2.绘制草图。

每个小组确定了建筑平、立、剖尺寸后结合校园建筑设计原理即可绘制建筑设计草图,教师指导时按照一个组一套图纸结合实物进行指导,并与学生交换意见。绘制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相互探讨中解决各种疑问,小组间的竞争也促使他们不断完善各自的设计,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在紧张活泼的氛围中得以充分激发。

3.鼓励创新,保留学生的个性化设计。

在建筑形式与平面保持一致的情况下保留每个学生对细节的个性化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于有些建筑尺寸条件限制不能准确测出,允许学生做合理的改动,但是一定要在满足平、立、剖对应的前提下正确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保证了有一定的自主创新的设计空间。

4.按照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图纸。

最后学生在汇总制图时,又会出现一些细小问题,此时学生再次找出建筑制图书和参照规范,重新温习,修改错误,正确绘图,最后再绘制成建筑CAD图。学生不但重复记忆和整理前面累积的内容,而且又把建筑CAD完整实战演习了一遍,也算是额外的收获。

(三)教师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在学生绘制草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图纸与实物进行对比中检查、完善图纸。在这个绘图阶段,教师应展示一套标准设计图样,并指明图纸绘制的要点,防止学生犯一些常规错误。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照标准及时找出各自图纸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学生因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图纸的正确性。教师不应为学生准备得过细,否则就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采用互动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教育启发的双重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评图形式。在设计中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出一个分数,而不帮学生分析图纸中的问题,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

二、新的课程设计改革的优点

第一,这样的课程设计避免了学生对建筑设计不甚了解下的盲目设计,加强了知识的直观性,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尺度概念有了较深的体会,形成了牢固的记忆,进而树立起正确的建筑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本次课程设计锻炼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制图能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会直接从事建筑工程领域的设计与施工工作,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设计与制图能力影响深远。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依然是工程实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本次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不但绘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建筑设计和细部构造设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第三,采用这样的课程设计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培养要求,提高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课本到实物,从细部到整体,从分部到分项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对待建筑与构造设计。学生把测绘的数据变成了图形乃至图纸,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第四,本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团队精神,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初步建立学生全面协调统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整体意识。第五,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熟练掌握了建筑识图、制图的能力,一般建筑的设计原理及应用,建筑构造设计能力和CAD制图能力,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第六,这样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建筑测量、制图、构造、建筑CAD等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对前后课程的链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七,本次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锻炼,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耐心乃至恒心。学生普遍反映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学习,专业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增添了今后就业的信心。

三、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的配套措施

在教学方面的配套措施:(1)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CAD等前序课程与后续课程衔接紧密,内容紧跟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2)学院硬件配套合理,确保学生观赏视频、测绘、制图、电脑绘图等工作顺利进行;(3)图书馆的书籍丰富翔实,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专业素材与资料。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课程设计改革提供便利条件和导向作用。学院与系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与管理,指导教师注意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内容。

篇8

二、制约武警院校营房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原因

分析武警院校营房建设问题的主要成因,主要存在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从客观条件上分析,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令我国在信息化、科技化学习借鉴上缺乏交流平台,在我国建国后,国家从长期的战争中走出,全民致力于经济建设。由于建国初期经济落后、经济实力不强,加上等因素,导致了国家在军事建设上缺乏资金投入,军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明显滞后。武警院校是随着武警部队建制后成立的武警部队人才培训机构,成立之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在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些力不从心。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院校营房建设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与高速发展的武警部队信息化科技化建设越来越不适应。从主观条件上分析,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武警院校基础设施建设上缺乏长远规划,将武警院校营房建设单独分割成独立的建设体系,没有将武警院校营房建设规划纳入到地方整体建设规划中来,这就直接导致了武警院校营房建设的发展不平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有些武警院校建设标准高于地方规划建设标准,而大部分武警院校营房建设标准远远低于地方规划建设标准。

三、关于新形势下武警院校营房现代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要切实解决新形势下武警院校营房建设的实际问题,使之完全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武警部队的人才培训需求,真正成为武警部队人才培训与输送的保障,就必须积极探索新经济形势下武警院校营房现代化建设的新模式。“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紧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和“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执勤处突和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目标,提出了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和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的总体要求,对于武警院校来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而如何实现后勤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武警军事人才,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切实推进武警院校营房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进程,为培养人才创设优质环境,搭建科学有效的平台。

(一)统筹规划,科学调度

切实解决武警院校营房建设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功能不配套等问题,按照集中部署、集成建设、集约保障的要求,推动武警院校营房建设发展的战略转型,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技术手段实现武警院校营房建设资源的优化整合,统筹规划主导资源配置,科学确定经费投向投量、严格规范房地产管理、提高现有资源整合效益,把握国家政策扶持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军地配合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二)坚持原则,把握重点

篇9

1前言

如果说纳米技术使新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革命性飞跃,那么也可以说性能化设计方法将开创消防科技的新局面。

消防设计目前有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其基于场所类型进行设计考虑;另一种是“性能化设计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灾假想,对于解决超越法规或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复杂建筑的消防设计具有很大意义。

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并将发展成为建筑防火技术领域里一个全球性发展潮流,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概念

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由设计者根据建筑的各个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它相关条件,自由选择为达到消防安全目的而应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该建筑物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然后用已开发出的工程学方法,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结构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与“处方式”设计相比较,性能化设计方案更关注是否能够实现“保证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不受火灾烟气影响”这一“目的”,而不是拘泥于满足规范要求的最低排烟量。性能化的消防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论证,能够提供比之处方式的消防规范更为安全的设计表现效果,比较起来,性能化设计方案具有设计成本有效性,设计选择多样性及设计效果更为优化性的特点。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两个关键点,第一是确认危害,第二是明确设计目标。具体来说,它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建筑物内人员特点,建筑物内部操作方式,建筑物外部特征,消防灭火组织特点等。从而针对每种危害或者每个设计区域选择设计方法及评估方法。这种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针对建筑物结构类型、相应的层高及面积的限制,同时提供了更加灵活而有效的设计选择性。

性能化消防设计包括确立消防安全目标,建立可量化的性能要求,分析建筑物及内部情况,设定性能设计指标,建立火灾场景和设计火灾,选择工程分析计算方法和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报告等步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典型火灾场景下火灾及烟气的发展蔓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因此计算的工作量以及各类基础数据的需要量非常大,往往需要采用计算机火灾模拟软件等分析和计算工具。

3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流程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4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二是保证建筑构件耐火的性能设计。

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是从建筑内人员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火灾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火灾安全性,从而防止人员伤亡。其性能化的设计准则是:烟层下降高度和烟气浓度达到人不能忍耐的时间大于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

构件耐火的性能化设计是从建筑物的稳定性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分析建筑构件在火灾中的反应,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火灾稳定性,从而防止建筑物的倒塌。其性能化设计准则是:火灾持续时间小于构件的耐火时间。

5国内外性能化设计应用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firesafety

design

method,以下简称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概念以来,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性能化设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工作。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英国于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包括防火规范的性能化修改,新规范规定“必须建造一座安全的建筑”,但不详细确定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新西兰1991年的建筑法案对建筑监督立法体系进了彻底调整,于1992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于1993年强制执行。1993~1998年,继续开展了“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制定了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框架;其中功能要求包括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疏散措施、防止倒塌、消防基础设施和通道要求以及防止火灾相互蔓延五部分。

瑞典于1994年了新的包含有性能化设计内容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澳大利亚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澳大利亚建筑设计规范》(《BuildingCodeof

Australia》,简称"BCA"),并自1997年7月1日起,在各州政府陆续推行。

巴西于1999年颁布了新的《钢结构防火设计》和《对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两部标准。这是南美首次制定的建筑标准,由SaoPaulo大学、Mi—nasGerais大学和OuroPreto大学编制。标准中引入了如时间计算方法与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其他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方法等性能化的新概念,允许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根据其火灾荷载、建筑物高度、建筑总面积以及灭火设备的安装与否等条件确定,而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做要求。

日本政府于1998年6月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了修订,引入了一些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内容,并于2000年6月施行;另外,还于2003年8月开始对《消防法》进行修订,计划于2005年施行。

加拿大于2001年了性能化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其要求将以不同层次的目标形式表述。

美国也于2001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

目前,已有不少于13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英国、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和美国)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规范和基于规范结构形式下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也正在加紧性能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和性能化设计规范的制定。公安部所属消防研究所承担了几项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如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承担的“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的研究和制定,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承担的“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安全评估技术研究”等。

6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是一个逐步过程

尽管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有很多优点,作为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基础一“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不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部门的人员都不太了解这种新的设计方法。

有人曾对美国、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的建筑管理人员在对待性能化设计和处方式设计在能否保证建筑消防安全,以及火灾模型是否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的态度进行了一个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半数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性能化设计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三分之二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处方式设计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认为火灾模型不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调查结果参见表1。

世界各国几乎都存在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对性能化设计技术还存在一个从初步认识、深入了解到最终肯定的意识转变过程。

另外,对于采用性能化方法设计的建筑,如何正确地评估其消防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有待解决。

7展望

性能化消防设计已成为世界性建筑消防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消防安全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并将产生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目前还有许多人不太理解和排斥使用它,但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肯定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行列中来。据日本方面的统计,采用性能化方法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也应该加快性能化规范及配套技术的研究步伐,充分发挥性能设计的优越性。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促进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发展:

(1)加强各种火灾预测模型和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拓展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空间。

(2)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究,规范材料性能参数,建立和完善消防数据库,提供准确的性能化指标,为性能化应用积累基础性数据。

(3)深入研究火灾规律、火灾情况下建筑内人员逃生规律和构件变化规律,为各种火灾模型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并拓展计算机技术在消防中的应用。

(4)积极向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介绍性能化设计方法,使他们从认识、理解并自觉接受性能化设计方法。

(5)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性能化设计指南,使建筑设计师能尽快地掌握性能化设计方法的使用。

(6)制定性能化消防设计规范,为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田玉敏.论“性能化”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7).

[2]肖学锋.发展性能化防火设计,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5).

[3]SFPE性能化消防分析和设计工程指南.

[4]倪照鹏.国外以性能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规范研究综述.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1,(10).

[5]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2001.

[6]T.Tanaka.性能化消防案例设计标准和用于评估的FSE工具.国外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研究译文集.消防安全工程工作组编.

篇10

2房屋竣工规划验收软件设计与实现

2.1总体框架

房屋规划验收软件总体框架主要可以分为项目管理、规划审批数据入库、规划验收数据入库、数据编辑(查询、删除)、报告、工具6个模块。

2.2软件设计及实现

(1)系统流程

该软件设计侧重于规划验收建筑物面积的提取以及规划验收指标的对比计算。首先在南方CASS软件中根据房屋存在多少种楼层平面布置依次分图层绘制相应的房屋建筑图,接着依次录入规划审批、规划检测数据,最终生成各栋房屋及规划总平面对比报表,如图2所示。(2)系统设计与实现①数据库表结构设计根据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共设计了4张数据表,分别为“DDGH”、“DDJC”、“DDJCZ”、“Building_sty”。“DDGH”数据表存储分栋房屋规划审批数据,包含(楼栋号-主键、建筑朝向、建筑面积、建筑性质、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北、东、南、西)10个字段;由于规划检测数据的特殊性———每栋房屋可能包含多种楼层平面布置,特设计两张数据表分别存放有关数据,“DDJCZ”包含(楼栋号、建筑朝向、建筑性质、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北、东、南、西)9个字段,而“DDJC”包含(ID-主键、建筑类型、建筑物面积、面积计算系数、数量、起止楼层、“是否基底?”、“是否参与容积率?”、合计建筑面积、所属楼栋号)10个字段,“DDGH”、“DDJCZ”与“DDJC”3张表通过“楼栋号”字段进行联系。为积累建筑物面积计算方式,系统还设计了“Building_sty”数据表,包含(X_Data,面积计算系数、“是否参与容积率?”、“是否基底?”、建筑类型)4个字段,X_Data为主键,通过获取南方Cass软件各类地物编码得到,关键代码如下:AcadLWPolylinereturnLine=(AcadLWPolyline)return-CADobject;ObjectpXDataType;ObjectpXDatavlaue;returnLine.GetXData("SOUTH",outpXDataType,outpXDat-avlaue);获取南方CASS软件地物编码②规划审批数据入库规划审批数据由单栋房屋和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数据组成:A单栋房屋审批数据包括建筑性质、层数、面积、朝向、高度、离界距离等基本信息;B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数据包括建筑所处位置的用地性质、用地面积、代征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重要指标。通过该模块可以自动获取封闭用地范围内的面积以及建筑的离界距离,同时将图3中数据存入上述“DDGH”数据表,图4所示的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数据存入项目日志文件中。图3单栋房屋规划审批数据图4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数据③规划验收数据入库通过该模块可以实现竣工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以及项目内绿地面积自动入库。根据《规范》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面积计算系数及计算方法也不一样[7],例如半封闭阳台面积计算一半,地下室不参与容积率的计算,只有建筑物的基底才能参与建筑密度的计算等。利用这个模块,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可以实现建筑朝向、性质、层数、高度、离界距离与建筑面积、绿地面积分别存入“DDJCZ”与“DDJC”数据表中。系统自动提取南方CASS中各类建筑的地物编码,例如砼房屋,CASS编码为141111,根据地物编码自动匹配“Building_sty”数据表中已有建筑物的计算方式,如计算系数,“是否基底?”,“是否参与容积率?”等,然后在图5右半栏显示系统现存的计算方式,如果与现状不相符,可以人工修改计算系数等数据。如果遇到新型疑难建筑,系统能将该类型建筑的CASS编码自动存入“Building_sty”数据表,便于下次遇到同类型建筑时,系统可以自动进行判别,积累数据。除此之外,该模块可以自动改变已入库图形的颜色,增大与未入库建筑物颜色的反差度,大大降低数据二次录入的错误几率,如图6所示,核心代码如下:AcadLWPolylinereturnLine=(AcadLWPolyline)return-CADobject;returnLine.ConstantWidth=0.1;//改变入库图形线宽returnLine.color=ACAD_COLOR.acCyan;;//改变入库图形颜色textBox6_Area.Text=returnLine.Area.ToString("0.00");//获取建筑面积图6改变已入库图形颜色④数据查询删除模块对于大型房屋建筑的规划竣工验收,数据录入错误难以避免,通过该模块可以实现规划审批与规划验收数据的查询与删除。图7建筑物规划验收数据查询⑤报表生成模块制作房屋规划验收的各类总结对比报表也较为繁琐,通过该模块可以实现项目内部目前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自动计算,同时实现各类规划验收数据与规划审批数据的自动对比且生成Word对比报表。对于单栋房屋,系统首先根据“楼栋号”字段读取“DDGH”中的审批数据(建筑朝向、建筑性质、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建筑面积、离界距离),同理从“DDJCZ”表中提取规划验收数据(建筑性质、层数、朝向、高度、离界距离),然后根据“DDJCZ”表中“楼栋号”字段从“DDJC”表中提取相同“楼栋号”对应的记录,同时计算出各分栋建筑的总建筑面积,最后分类比较规划审批与验收数据,生成如下表1的备注栏。

对于项目总体,首先从项目日志文件中提取该项目对应的规划审批数据(总片面布局、用地性质、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立面造型、配套设施)以及规划验收数据(总片面布局、用地性质、总用地面积、立面造型、配套设施),然后从“DDJC”表中读取所有建筑物的属性数据,根据每条记录的性质(是否基底?、是否参与容积率?,建筑面积),叠加得到该项目的总建筑面积,总绿地面积,总基底面积,根据式(1)计算得到目前该项目的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最后同规划审批数据比较,生成如下表2对应的备注栏。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代征用地面积建筑密度=总基底面积总用地面积-代征用地面积绿地率=总绿地面积总用地面积-代征用地面积(1)⑥工具模块微软的Excel软件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在工程应用中较为普遍。该模块可以将房屋规划验收数据输出成Excel表格形式。不仅如此,通过该模块可以自动实现建筑物角点坐标的自动标注,并将其输出成Word报表形式。

3实例验证

该规划验收项目内部建筑物包括半封闭阳台、地下室、通道、绿化设施等情况。根据该项目内E、F两栋建筑物的具体特点,首先在CASS软件中建立-1(地下室),1-2,2-3,3-6,6-7层5个图层,并在5个图层中绘制相应层数的建筑物。根据半封闭阳台的面积只计算1/2,地下室不参与建筑密度与容积率的计算等《规范》规定的准则,通过该“房屋竣工规划验收软件”计算,生成了项目内分栋房屋以及规划总平面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