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企业经济实力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9 16:56: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经济实力,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经济实力

篇1

关键词:

市场经济环境;经济管理模式;规范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设置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目前,我国很少有企业设置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企业中没有专门管理经济运行的部门,一旦企业的日常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企业一般都是临时派一些非专业的人员去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就聘请外部专家。一方面,非专业的人员很难解决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即使能够解决,其方式方法也缺乏科学性;另一方面,聘请外部专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扩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专家很难再短时间内对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深入了解,而长时间的了解企业情况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

(二)经济管理理念落后目前我国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其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影响了企业进一步的规范经济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进一步扩大。

(三)企业组织结构缺乏灵活性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因此,很多企业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的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就没有对经济管理模式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从人力上还是物力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导致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企业内部对经济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管企业内部对于经济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管。一方面,企业内部工作岗位职责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工作人员相互推脱责任,使得企业的监管人员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无从下手。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预算机制,工作人员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执行标准,不利于企业对经济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导致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不断规范经济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设置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派专人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负责,随时随地的发现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企业日常经营的正常运转。对于经济管理机构的相关人员,鼓励其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准,去社会上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知识,强化企业经济管理机构的经济管理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引进社会中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通过优秀的人才把最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来,不断提供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二)创新经济管理理念企业只有不断的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永远一成不变的,企业想要永远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就必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不断的前进。首先应该转变自身的经济管理理念,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通过先进思想理念的引导来充实企业的创新意识。其次,企业应该完善创新机制,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创新机制,在企业制定总体发展策略的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让企业可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三)提高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企业的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应该提供对组织机构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企业组织结构建设。其次,企业应该摒弃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制定符合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形式,增加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灵活的企业组织结构来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既定的经济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建立监管机制,强化企业管理企业想要拥有规范的经济管理模式就必须拥有与之配套的监管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充分的发挥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对于企业自身来讲,提供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强化企业内部成本预算和核算职能,企业的成本预算与核算能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非常的重要,应该不断提高企业成本预算的水平,加大对成本预算的投入。其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智能还能有效的防范企业的各种经营风险,避免企业由于经营风险而出现的各种经济损失。再次,企业应该建立明确的职责体系,明确企业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责任到人,企业经营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能把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提供企业员工责任感的同时还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经济管理。

三、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规范经济管理模式,由内向外的壮大企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一个企业如果拥有强大的内部控制力度那么企业将会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的前行。经济管理模式对于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对其不断的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1]文细光.当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21):95~96

篇2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将企业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对经济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

1.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特征

1.1综合性

企业经济管理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指挥、计划以及监督等一系列行为。所以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与价值形式为基础,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1.2统一性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数据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真实反映,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1.3全面性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销售过程都与企业的经济管理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经济管理涉及企业中所有部门的人员和业务,各种资金收支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要不断加强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2.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经济管理观念落后

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发展中来看,企业的经济管理观念还远远落后于其发展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对新的经济管理观念没有足够的重视,一些企业的领导虽然重视战略管理观念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辅助行动,经济管理观念的落后是阻碍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提高的最主要的因素。

2.2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主要是因为,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即使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执行力较差,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不能为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服务。

2.3没有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企业领导者的危机意识不强,在进行经济管理监督的时候没有对企业的当前形势进行分析,也没有对未来企业发展中经济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预测,在经济管理中,尤其是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往往使用审计手段进行经济管理监督,这样财务部门在进行企业经济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足够的权利,导致企业经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造成企业各种资源的浪费,降低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

3.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3.1树立企业经济管理新观念

观念创新是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基础,企业的领导者在管理中应该树立新的经济管理观念,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有深入的了解,对战略管理和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在制定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能够站在全局角度进行考虑。还要在经济管理中树立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强经济管理,通过这样不断的经济管理理念创新,使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能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保持一致,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3.2不断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在制定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要保证员工在整个经济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制定相应的条款,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联系。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要根据当前社会形势,对经济管理制度不断优化,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还要对企业激励制度不断创新,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尊重,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通过人性化的激励,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3.3创新企业把内部控制

企业要进行经济管理创新就需要改变以往的内部控制防止,不仅要创新财务内部控制,而且要对企业其他各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从而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督和管理,帮助企业建立适应当前发展目标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经济活动中的不合理现象及时发现,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

3.4创新企业人才管理机制

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就需要对企业人才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创新,制定严格的企业人力资源使用计划,完善企业的用人制度,在经济管理中尽量选择一些有专业知识、并且有相应的工作经验的人员,在后续的工作中企业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利用新的管理知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控制。

3.5经济管理方式创新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不仅要根据相关的管理计划和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工作,而且还要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因为在企业的发展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状况,这就需要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有应变能力,选择灵活的管理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4.结论

目前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进行企业经济管理是当前企业发展中急需考虑的问题。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经济管理创新,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采用合适的经济管理办法,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肇霞.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2(01)

[2]毛伟.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04)

篇3

二、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意义

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方式,展示本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形象。企业在开展日常活动的时候,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的具体情况,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配置,并关注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以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增强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策略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企业除了采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之外,还要考虑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推动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提高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并在经营方式,目标能力方面形成自身鲜明的特点,树立品牌形象,不断将业务做大做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三、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面临的挑战

(一)观念陈旧

一些企业领导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企业效益方面,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

(二)制度不健全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难以对经济管理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缺乏完善的监督制度,一些企业建立的经济管理制度不符合自身情况,照搬其它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一些企业尽管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

(三)内控制度不完善

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意识淡薄,企业的全面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内部财务审计不到位,对管理层的约束和控制不到位,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对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管理,工作人员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对优秀人员的引进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和培训机制,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

在日常工作中,企业不仅要关注生产经营,还要转变思想观念,关注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发展,明确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坚持全面、精细管理理念,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企业领导也应该重视经济管理,改变过去只重视企业效益的理念,为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实效性创造有利条件。

(二)健全企业经济管理各项制度,有效规范与约束各项工作

为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实效性,应该完善规章制度,使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具体措施为: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将员工平时表现、业绩水平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促进员工更好的完成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要健全企业经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制度得以落实,更好规范员工日常行为,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要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体制,重视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赢得更多业主的认可,扩大市场影响力;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实现对经济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与约束,促进他们为企业作出更大贡献;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以规避市场风险,使得企业经济活动更好的运作,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

(三)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重视企业经济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做好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核和稽查,实现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监控及管理。企业领导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意识,将其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企业则需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加强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仅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此外,还应该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约束,包括经济活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票据审批与管理制度等,使企业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经济活动的核对与稽查,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账务核对,做好稽查工作,明确经济管理人员职能,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及控制工作,对企业收入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增强约束和监督水平,避免出现贪污腐化情况。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应该定期接受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审计及监督,从而保证经济管理各项制度得到落实,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篇4

一、探究商业管理经济方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经济方法就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需求,通过各种经济杠杆、组织等方式对于企业的商品流通相关经济体以及商业经济活动成果的方式进行商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基于经济方式开展的现代化企业,是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

商业工作就是主要就是相关企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活动的开展,就是各种商品流通活动的开展,其与生产与消费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商业是相关经营管理活动的实现的有效方式,在开展各种商业活动的时候,要对其具体的经济成果、经济利益、经济效率以及经济责任进行系统的分析,要严格的基于各种客观经济规律开展工作。相关商业管理部门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有效的经济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实践通过经济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可以推动企业商业活动的精细化、科学化发展,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其整体管理质量与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对此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做好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活动,在根本上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就要通过经济的方式开展。

基于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商业管理活动的本质问题就是相关物质的利益问题,其主要内容就是基于经济利益开展的,在??用经济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探究可以协调企业发展相关经济利益的方式与手段,也就是说在企业的相关管理活动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开展经济管理

第一,要明确其出发点就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其经济效益的角度对于其实际的成绩进行衡量,并且将其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第二,要根据国家宏观发展需求对于市场的境系统进行调节分析,在宏观上建立基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调节体系,在微观上有效的实现实企业的自主经营以及自负盈亏,进而提升其的整体经济效益;

第三,要灵活的应用各种经济杠杆,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中介与分配、调节与动力以及控制等相关功能与作用,在宏观上要灵活的应用价格、税收以及信贷等经济杠杆,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完善工资待遇、福利以及奖惩等经济模式,充分的提升企业的工作质量与效果;

第四,要提升经济组织内在的作用,基于专业化的原则以及需求,基于经济区域组织的商品流通规律,整合经济,不断的优化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

二、分析商业管理行政方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管理的行政方法主要就是通过相关行政机构自身的职权开展,通过对其管理受众的指示与决议以及各种命令的下达,利用各种具有强制性性质的方式进行企业管理的方式与手段。

行政方式是充分实现企业管理功能的有效方式与途径,是一种商业管理的有效措施。此种方式主要就是基于集中原则基础之上开展的,通过权威性以及服从性为基础前提开展的,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无偿性以及直接性的特征。相关国家部门的具体指示、决议以及命令,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是阶级意志的统一办事的有效凸显。

在管理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商业管理活动作为社会化生产的客观需求以及组织工作关系的内在体现,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凭借着权威性才可以充分的凸显其内在的管理职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企业发展中单纯的应用行政方式进行管理,其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是不契合的,容易导致企业出现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工作手续繁琐、企业公文泛滥等不良影响,这样会在根本上降低企业的经济工作效率。同时,行政方式在企业中不利于部门的协调与资源的调动,容易造成企业生产以及业务往来的混乱性,容易出现各种衙门化色彩,对此在现代企业的商业管理活动中,要灵活的应用行政方式与手段,要科学的应用此种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职能,提升其整体经济效益。

三、企业管理的社会心理学以及社会学方法

(一)管理的社会心理学方法,就是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于人们在社会组织中的相关心理过程以及心理特征等因素进行探究分析,基于其内在的规律制度的管理方式与手段,此种模式中爱实践中可以对于人们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动机进行了解分析,进而进程环境的创作,加强控制与引导;对此在实践中可以基于具体的状况,全面的应用企业管理的社会心理学方式,在根本上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以及精神需求。

篇5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在对其内部进行整合和优化时就需要借助企业经济管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高度集中,经济压力和竞争逐渐变大的背景下,让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步伐更为急切。然而针对不同的企业,他们的管理体系不尽相同,所以在实行经济管理创新之前,需要对企业本身存在的情况充分掌握和了解,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改革。另外,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且经济的发展也其密切相关,这种情况造成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够达到现代化发展标准,并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必须应对全球的经济竞争压力。企业通过借用国际经济发展形式实施经济管理创新,一方面可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可以在竞争压力下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1]。

(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式一直在发生变化,导致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企业想要在这种环境下长期发展,不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创新和改革其内部管理,使其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形式。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弊端,例如管理观念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过来,管理组织和人员意识较为薄弱等等,这些都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同时,许多企业在管理内部时都太注重形式,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作用都微乎其微,从而导致成本控制的管理效果不太明显,所以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创新措施势在必行。

三、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

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还让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缓慢,所以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现状,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方法,让企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发展。

(一)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企业在前期发展中一直运用得是传统的管理理念,但是在新形势下,企业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无法让企业的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进一步让企业的长期发展受到限制。但是通过创新管理理念,不仅能够让企业经济管理更有创新性,还能有效解决传统管理理念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增大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应用创新经济管理理念,还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逐渐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2]。

(二)创新经济管理体制

企业所有员工都知道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主要受到管理制度的约束,企业如果想要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时能够有不错的效果,创新管理制度迫在眉睫。首先,企业在创新管理制度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具有约束性质的条款让企业成为高效运行的经营团体。例如企业在知晓自身经济效益亏损和盈利的前提下,在市场中建立一个团体结构,且在内部层次上,让企业的产品在开发效率和质量上都有一个提升。另外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体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取得一定的成效,企业的发展不会受到过多因素限制和遇到太大的风险。最后是在创新时,应该有效控制和协调,通过有效控制和协调才能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才能让企业管理制度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管理局面。

(三)创新内控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体系

由于目前市场环境极不稳定,所以企业在实行经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就是需要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较为优越的环境。然而在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下,创新控制企业内部的手段也非常重要,并且让监督内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企业在创新监督和管理体系时,应该突破财务方面的管理,进而以财务内部控制为踏板,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经济监督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让企业的发展更为持久,特别是在新形势的环境下,企业需要让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强化,才能对其经济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才能让企业发展更为长久[3]。

(四)创新人才资源管理理念

篇6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电力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力企业不仅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行业间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对管理工作进行重视。

一、创新电力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虽然不直接面对市场,但它却是电力市场发展的源头。所以电力企业要树立起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和管理理念。克服“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只抓电力建设、抓安全生产、抓设备维护,而忽视机制的改革和经营模式的提升,以此来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而只有把握好管理工作,创新管理理念,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准确定位企业发展的规划,是一切生产活动从企业发展及管理需要出发。电力企业的管理必须要树立“大管理、大服务”的理念,实现全局一盘棋,以市场为导向,对内规范管理流程。完善激励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从而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电力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1、完善落实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权责利”统一问题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也得以不断的完善,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则需要加强对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利用“权责”一致的管理模式来实现电力的生产和配送任务。所以电力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需要加强各级领导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明确各级生产责任制度,并实现权力的具体落实,从而加快电力企业生产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电力企业在具体落实现代企业中的“权责利”统一问题时,需要明确股东应该享有的投资权益、决策权利和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权利,对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将各项领导制度及企业法人代表应该行使的权利进行贯彻落实。对于企业出资者需要加强管理,利用相关法律制度来对其干预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现象进行避免,同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对其进行企业财产的分配,避免其对法人财产进行私自支配。另外企业管理者在行使特有权利时,除了要按照相关组织规定来进行外,还要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重要前提。

2、完善各项激励体制,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1 打破垄断局面、引入竞争机制。电力企业发展的趋势逐步是打破垄断,加强电力行业的市场化。在电力企业面临大范围重组的现状下,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笔者建议按照产权清晰、债券明确、政企分开的原则予以改革,同时研究适合我国电力企业尤其是大型公有制企业的管理体制,这也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2.2 注重战略管理模式创新

电力企业都在制定和优化发展战略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证战略发展目标实现,企业应在管理模式上力求创新和突破。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有的电力企业坚持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同时推进公司股权多元化、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以精细化管理促进集团化运作和集约化发展。有的电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深化企业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节约型和创新型企业、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

3、建立完善的业绩管理指标

电力体制改革给中国电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诸多电力企业开始对高效性、安全可靠性、经济效益等综合业绩予以极大关注,良好的业绩管理体系可促使电力企业改善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收益,帮助电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的业绩管理指标是帮助电力企业提升综合业绩、释放巨大价值潜力的金钥匙。

建立完善的业绩管理指标包括三大步骤:第一步,建立企业的价值链,形成价值树,深入了解达到企业总体业绩目标的深层驱动因素。第二步,确定对业绩最具影响潜力的关键业绩指标和价值杠杆并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之能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个人的努力与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第三

步,建立具体的考核和奖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考核频率、决策支持系统的要求、业绩审核会制度,明确各部门领导在业绩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将员工的业绩指标完成水平与奖惩机制密切挂钩,否则,再好的业绩指标体系和犯规机制,如果缺乏后果管理作为约束,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不能建立起真正的业绩管理体系和文化。

4、加强电力企业运行机制的监督和法治管理

电力企业在建立健全各项现代化运行机制的同时,为了有效的规避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上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则需要加强对各项监督机制的完善,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在进行重大经济活动时,需要由监事会或是财务总监来对其进行监管,确保各项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确保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企业的监事机构和财务总监则需要加强对企业重要经济决策的有效监督,同时在进行具体投资时也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针对具体风险制定预防性的措施,以便使企业的运行机制能够进一步完善。

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维护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潜在法律风险,因此,要做好各种风险预防准备工作,坚持以风险管理为主的模式来进行电力生产。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还要注重加强相关合同制度及内容的管理,对其进行分类式、科学式的管理,严格按照签订、依法执行和依法维权来进行操作,从根源上解决企业合同纠纷问题;在面对企业发生的相关法律纠纷或讼诉案件进行管理时,要严格按照电力企业的法律事务特点来进行,正确分析相关案件,使法律机构报告制度更加公开化,从而有效维护企业的经济和政治权益。

5、推行股份制,实现多元化生产模式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要推动股份制改革,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加快电力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带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可以对电力企业的内部改革进行不断的优化配置,正确规划资源和存量资产,提高电力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所以,电力企业在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时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来进行具体分析,大中型的企业可将其改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是有限责任公司,对于部分规模小的企业要进行必要的兼并重组,通过股份合作来增加企业的经济实力,充分发挥市场优势。

6、加强营销管理创新和市场服务意识

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地走向市场,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成果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深度和广度上,都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差距。从现代企业的营销观出发,电力企业在改革中将走向市场,对“顾客忠诚”并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已经成为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与加强营销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加强营销管理创新需关注以下几点:(1)重视营销管理,加强营销管理研究,提高服务意识。(2)学习借鉴其它优秀企业的经营理念。(3)研究并建立新型的电力营销体系。(4)加强公关管理,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5)加强对市

场信息的研究与管理。(6)注意培养电力品牌与形象。

结束语

电力企业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这就需要其在发展过程中要要与市场经济的基木特征和具体要求相符合,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并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股份制经营模式进行不断完善,确保电力企业的生产能够顺利的进行,加快电力企业与国际化接轨的进程,确保其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就是要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和实力,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正推动着国家竞争力的飞升。在这个全球竞技场中,为了迎接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各个国家纷纷完善和加强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通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营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中,国内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发现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才能抢占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一、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基本理论解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译作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来的,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在竞争中获取、配置关键资源,能使企业形成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及稳定的超额利润的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表现形式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元和复杂的系统,表现为一定的层次结构,包括核心业务(主营领域)、核心制造(主导产品)、核心技术能力(优势技术与专长)、核心管理能力(成长能力)、核心营销服务网络、以及战略管理与创新能力等。

核心竞争力按其具有相对垄断性,在企业中占有核心地位,且能独立运作的竞争优势分类,有六种表现形式:

1、技术型企业。其竞争优势是拥有生产核心产品的技术设备、核心专利技术、垄断性原材料和技术、知识、技能领先的人才。

2、文化型企业。其优势体现在富有不断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及其带领的团队形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3、渠道型企业。其优势是拥有遍布销售区域的网络渠道。

4、品牌型企业。其优势是基于信誉基础上的强势品牌。

5、资金型企业。其优势是拥有可供运作的雄厚资金。

6、规则型企业。优势体现在拥有门槛很高的技术标准、市场运作规则、独占的生产、经营许可。

(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同时也应给企业的目标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

2、积累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以特定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由小到大,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合成逐步积累整合形成,往往要通过较长时间实现和培育。

3、独特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组织结构高度融合,是相关管理理念的复合体,是建立在企业内部长期学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专长,稳定性较强,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性。

4、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难以与企业分离,它所包括独特的技术技能、生产技巧、操作诀窍等技术特性,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的特殊的组织组成、经历经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市场营销的烙印,是企业技术特性与组织特性的复合体,难以轻易被当前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了解、冒牌、仿制或获取。

5、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可为人们所感知,但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来描述或表征,更无法象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进行买卖或交易。

6、延展性。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体、是核心,有溢出效应,可使企业在原有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

7、动态性。从客观上看,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资源、产业、组织管理模式及环境动态等因素高度关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和时间形势的变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会发生动态发展演变。

8、整体性。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单一的基本要素,不管它多么重要,都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构成核心竞争力所有基本要素协同动作,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核心竞争力决定其产业发展的深度。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免于为求短期利益而导致陷入战略性误区。

2、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长远持久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3、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立是在企业内部长期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专长,因此,它不象某项具体技术或产品那样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仿冒,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持久性,而且会对其它企业造成较高的进入壁垒或门槛。

4、核心竞争力对目前全球持续的企业再造、兼并、合并浪潮及动态联盟(包括虚拟企业)具有特殊、关键意义。企业只有在重组、联盟过程中积极优化组合各自的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并将其综合集成为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双方或多方盈利,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5、核心竞争力是21世纪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武器。企业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建立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可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WTO背景下培育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

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名优产品的大量涌入,国内企业市场流失相当严重,造成了对整个企业群体巨大的冲击和压力。积极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处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

(一)国内企业要做大做强形成竞争优势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入世后,我国企业将改变以往国内单一的不同类别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在国内市场上同国外企业展开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会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直接与国外企业合作,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相比而言,众多企业特别是传统的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会遇到国外名优产品和国外资本进入的冲击,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将会在“内销不利、外销不能”的逆境中承受不住国外同类企业的重撞而出现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倒闭。

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不仅在技术水平上落后,在经营理念和管理创新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特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尚未培育起来。为此,积极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目前我国企业界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国内企业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经济效益一直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造成的。加入WTO后企业要想继续保持在一定领域内生产、经营的特色和优势,拥有相当数量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从现在做起,经过一个阶段的不懈努力,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企业将会在今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显示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在较量中迅速衰败下来。[论文 ]

(三)国内企业要想有效地应对我国“入世”后新的环境,必须下大气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入世”后国外跨国公司及相关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企业不仅面临与国内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还要同国外企业进行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依托原有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显得十分微弱,自身在产品质量、功能、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缺陷表现得相当突出。为此,要想使国内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强化产品的质量、技术、服务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有些企业虽然是世界500强,但名次比较靠后而且有些是在政府的保护之下,还有的是我国历史形成的垄断行业。一旦我国向国际完全打开市场,关税减到零,这些企业恐怕就难以与世界真正的强手较量,小企业所表现出的弱点就更加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严重不足。

(一)企业小而弱、大而散

由于地方宏观调控缺位,我国一些企业对新的项目形成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其恶果是企业规模小而多,政府又无力注资,这些小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拿不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在竞争中各方面暴露出薄弱环节,一些在我国可以称之为大的企业,有些是政府保护的企业,长期受旧体制的影响管理流程相对显得比较散;有些是近几年新崛起的企业,由于急于并购一些企业、在管理流程方面显得也比较散。

(二)企业产品质量相对较差

我国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比质量差、科技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上不去,出口数量大、创汇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竟争主要靠低价格策略。随着市场由价格竞争转向产品质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竞争,我国产品面临着新一轮竞争的挑战。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国家投资为主的科研开发投资体制,科研经费大部分投向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企业投入很少,影响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而企业自身由于受传统的科研开发投资体制的影响,尚未成为真正的科研开发投资主体,对科研开发投入很少,有的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投入。

(四)企业管理水平低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时期,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仍在起作用。至今许多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仅凭经验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方法陈旧,对市场环境适应性差。另外,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知识、能力贫乏,企业不能按照市场规则运作,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与国外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五)企业人员素质偏低

小企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文化氛围基本没有形成。大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较高,虽然形成了企业文化氛围但创新力度不够。人们学习的技术和知识固守几年甚至十几年,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实了一些知识,但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需要。

(六)企业战略定位不够准确

对企业未来几年、几十年发展方向把握不准;对市场竞争的变化准备不足;对潜在市场的预测不到位;围绕战略目标即满足顾客的需求设计有偏差等。

四、积极培育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提高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加快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强企业竞争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需要不断地重塑微观动力机制。

(一)积极打造人才资本

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人才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企业家直接参与企业的最高管理,制定企业战略,领导企业的未来发展,因而培养、塑造合格的企业家,健全企业家的独立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2)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特别是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由于技术和管理知识与企业其他资源相结合可转化为具有平均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知识成为企业的利润源泉,人才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二)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

核心技术是企业克敌制胜的杀手锏,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尤其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通过自主研究,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发和技术引进等方式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三)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培育适宜的核心能力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把企业体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企业不断发展和基业常青。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因此管理方式也有些差别,关键是要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模式。

(四)打造品牌,实施名牌战略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品牌已超越纯经济的范畴,成为企业竞争力、增值力、后续力的体现。品牌一般有可靠的质量、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市场占有率,使企业保持繁荣。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形式主要是市场占有率,这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即建立品牌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完善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重视知识管理、知识决策以及实施与品牌理念相配套的系统教育培训等。

(五)建立学习型组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其持续性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学习中增加企业专用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积极进行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不仅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更要重视团队学习和群体智力开发。

(六)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战略能产生核心能力。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化”。所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培养、挖掘、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和服务企业所要面对的顾客群。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

五、结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的企业在加入WTO后能否最终获益,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提高应对能力。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Prahlad,C.K and Gary 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 June 1990.

[2]王方华,吕魏主编.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西林.核心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N].中国企业报.2002,02.

[4]和炳全.企业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高[J].经济问题探索,2001,(3)

[5]马璐,黎志成.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0,(7).

[6]郑传锋.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经济师,2002,(9)

[7]张凤巧.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企业研究,2003,(4).

[8]李兴旺.核心能力的培育模式[J].企业经济,2003,(4).

[9]赵顺成.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1,(6).

篇8

施工企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企业的内部任务较为繁杂,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对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加强经济核算的准确率,成为财务部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1.施工企业的货币运动

货币运动指的是,企业中的流动货币从投入生产到产出效益的全过程。它是一个可重复的循环性周期,也叫做货币周转。在建筑施工企业货币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其状态经常发生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的全过程里都有货币的出现,它经常处在产出建筑实物状态,只有一小部分呈流动货币状态,随着工程的不断进行,企业中的货币不断流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企业经济活动,这就是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想要了解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的全部流程,就要对企业货币的运转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

(1)货币的筹备。货币的筹备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货币的获取途径一般为: 投资者进行投资,也就是企业的本金;或是向有关机构借货币,也就是企业的负债。

(2)货币的运转。货币的运转指的是将筹备好的货币科学、合理的运用到企业施工的各项环节。企业利用筹备好的货币购买施工时所需要的运输设备、机械设备以及建筑材料,这样使货币的形态由流动转为固定形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借助建筑设备作用在建筑材料上,使固定货币与储备货币发生消耗。这样,所消耗的固定货币与储备货币以及支付各施工人员的货币都将转换成生产货币形态。伴随施工的继续进行,没有竣工的工程转变成已经完工的工程,生产货币又变成实物货币。工程竣工后,施工企业将工程交付给承建单位,进行工程尾款结算并获得收入,此时的货币从实物货币又变成流动货币形态。这说明,在企业生产的全过程里,既是货币运转的过程,又是货币消耗和增值的过程。

(3)货币的调配。货币的调配指的是,将施工企业获得的收入进行分配。首先将所得到的收入补充成本,确保企业施工的正常进行。然后将调配后所剩的余额,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依率缴纳所得税,缴税前所获得的利润减去缴税后的余额等于施工企业的净利润。净利润再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调配。

2.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1)对资金进行合理筹措,保证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能正常进行。企业在生产与运行过程中,一定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所以,企业要先做好资金筹备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与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与经营中所需要的资金实施相应的筹措方案。

(2)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方案进行认真研究,以便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做的每个投资决定都将产生风险,因此,企业在做投资决定时,要对投资中产生的任何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其方案的可行性。

(3)在施工前参与经营决定,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对企业中各个经营决定都要积极参与并从旁协助,以便随时修改方案中的不足。根据相关经济检测数据,进行事前分析,制定符合企业经济实力的经营决定,以便在最少的消耗中获得最大的施工成果,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管理财务工作的方法

(1)财务预测法。财务的预测方法是在掌握企业施工的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对企业财务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评估。财务的预测步骤为: 设定预测对象,收集有关资料,并使用一定的计算方法进行预测,通过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从而采用最优方案。

(2)财务规划法。财务规划法指的是,根据财务的经营决策,在一定时间内对财务状况的总体目标进行具体落实。以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对施工企业的财务规划的内容进行确定。其规划内容有: 流动的货币的规划、固定资金的投资规划、工程投资成本规划、实物成本规划、利润规划等。财务规划是施工企业经济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财务规划对象应和其他规划对象相一致。

(3)财务管理的控制方法。

a.控制财务平衡法。主要有控制财务收支平衡法、控制财务平衡法、控制生产和财务整体平衡法等。

b.控制财务限额法。可以采用此方法的有: 财务收入与支出的总额、管理费用的支出等。

二、施工企业的经济核算

1.经济核算所包含的内容

(1)对产品进行核算。在企业的施工过程中,对实际施工量、建筑施工面积、建筑安装量、产品质量以及合同的完成状况等对象进行分析、对比、记录。并对建筑产品的价值、工期等因素展开细致考核,检查企业施工计划的完成量,并分析社会对产品的满意程度。

(2)对资金进行核算。企业资金的核算指的是,对生产任务的完成时所占用的资金情况进行监督、记录、考核,它是根据企业施工周期长的特性,为提高资金运转速度和利用率而设置的。

2.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

(1)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指的是,根据企业资金和物资的收支变化及经济活动状况客观的反映经济的价值形态。它以钱币为基本运算单位,经过计算,综合、全面、系统的算出各种经济活动,并以此作为会计报表编制的根据。施工企业的成本、资金、利润是经过会计核算产生的。会计核算的基本任务是对施工合同的产品销售执行情况、减少成本的执行情况、施工人员对规章制度遵循的执行情况等内容的反馈,并将日常会计报表呈报给相关机构。

(2)统计核算。统计核算指的是,利用会计核算的统计资料客观的展现,现阶段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相关数据。并按统计方式进行归类、整理、研究,真实的体现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及综合结果,还能从统计核算数据中分析出现今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分析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

(1)分析经济活动的内容。对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综合分析,既可以针对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又可以针对个体单位进行。a. 根据生产状况进行分析: 主要包含: 对产品的完成状况进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状况进行分析、对材料供给和损耗进行分析、对机械设备的施工过程状况进行分析等。b. 根据工程造价进行分析: 主要包含: 对工程造价的整体分析、对单位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费进行分析等。c. 根据产出利润进行分析: 主要包含: 对利润的形成状况进行分析、对利润的分配状况进行分析、对利润的综合水平进行分析等。

(2)经济核算活动中的主要分析方法。a.比较法。它是经济核算活动中最基本的核算方法,它根据数字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一般是将实际数据和计划数据相比较,从中指出计划完成的进度,并说明分析的进一步方向。现阶段完成的实际数量和之前完成的数量相比较,指出企业未来的发展速度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b.平衡法。平衡法指的是,利用“四柱平衡”的理论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篇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表现为规模简单、方式多样的特点,其主要效益产生于组织生产,在经济发展及解决就业问题上,中小企业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另外,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与支持,也是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备因素。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大,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若是不能做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认识,企业自身便难以得到发展。特别是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如果存在战略目标不清、投资盲目性严重等问题的出现,便会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大环境中难以占据其应有的地位。因此,在此背景下,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只有做好对经济管理的优化工作,才能够获得生存及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经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严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普遍存在着资金缺乏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仍是大型的国有企业。由于受到政策上的优惠及经济方面取得优势,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很容易便可向企业获得贷款。虽然,今年来,中小企业的取得迅速的发展,然而很多企业所涉及到的领域并不是国民经济的关键部分,因此其所获得国家政策支持较少,从银行所获得的贷款额度也十分有限。另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中小企业自身长期缺乏融资平台,因此对其信用,通常很难做到追踪,信用担保机制的无法有效建立,使得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致使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存在较大的风险,最终造成中小企业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2.中小企业应变能力较弱。企业的应变能力,是企业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到有效适应的能力。随着当前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有做到对外界环境的有效使用,并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有效快速的判断,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身在管理上的不到位,从而使得企业在管理时,应变能力不强,无法做到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有效适应。当前很多中小企业还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如结构层次不高、增长方式较为粗放,总体素质较为低下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结构性问题以及应变能力较弱的展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若是其产业结构得不到深化,一直维持单一的状态,假设一旦市场环境出现变动,企业的经济效益便会遭受较大的影响。最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还会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若是不具有很好的应变能力,便极大可能会造成破产等问题的出现。

3.中小企业管理观念较为落后。我国当前很多中小企业都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在一个企业当中,其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家族人员担当。这样的企业在经营当中,对技能的需求较少,而对关系的重视较多。在对企业人才进行选拔时,也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流程,通常都是对照着人来进行任命。这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通常拥有的学历都不高,因此在经营与管理时,管理者往往对眼前利益较为重视,而没有从问题的长远性来进行看待,同时管理者也会受到思维观念所造成的影响,中小企业领导者在决策时,很多根据理论与数据来进行说话,大多数都是凭心想,临时决策。这些单一形式的管理方式,很容易会把一家企业带入到困境当中,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中小企业优化经济管理的措施研究

1.对中小企业的经济管理观念做到改革。对于企业来说,好的管理观念,能够让企业的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其所具备的新型观念较多。创新发展理念、危机管理理念及资本经营管理理念等,都会是企业管理理念的一种。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应当做到对经济管理环境的营造,从而让每位员工的脑海里,都能够产生经济管理思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创造战略观念的形成,需要企业构建好良好的企业制度及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做到全面而有效的监督。资本经营理念的形成,能够做到对企业资金渠道的有效拓宽,使企业的资本得到增值,实现动态运营。

2.对中小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中小企业在经济管理当中,通过对生产过程的优化,能够做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对于企业生产过程来说,不论是在前期采购环节,还是在后期的生产环节中,都有可能会造成一些难以预料事情的出现。首先,在前期采购过程中,中小企业要能够在对产品质量有所保障的前提下,使得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对于采购得来的产品需要对其做到严格的审查。审核工作不仅是对产品的审核,同时还需要对对方经济实力、信用情况及经济管理状况做到考察与调节。在生产时,企业还需要做到对生产计划进行有效的制定,做到对每一条生产线产品质量的保证,对不合格的产品,需要果断舍弃,并做好记录情况,防止再次不合格情况的出现。

3.对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在未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归纳起来还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竞争环境中,取得胜利,就必须要做好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中小企业在人才选拔上,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使员工能够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及晋升制度有所认可。另外,对于一些技能不足、素质较低的员工,企业需对其进行培养,从而做到对其工作技能的提升从而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同时,为了能够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企业还需要做好对员工日常生活的处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使员工能在企业找到家的感觉,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企业环境。而针对企业的管理层来说,经营者应该主动学习,将各种用人决策立足于长远。

4.中小企业社会资金筹措渠道进行扩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需通过对社会融资等多方面合作的开展,保障企业资金渠道能够多元化发展,从而使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得到解决。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中小企一是要淘汰原先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实行现代化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二是要与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便于贷款的获得。三是企业间可以尝试企业间的相互投资入股及合作,让企业闲置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四是中小企业要加强对自身信用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做好披露工作,从而能够在贷款时,建立一定的商业信用。

三、结语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优势,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在对自身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对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改革及完成,对其生产过程做到不断优化及完善,对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做到不断改进,对社会资金筹措渠道实现有效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并能够在对自身发展进行调整的前提下,满足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魏厚红.探讨财务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J].中国城市经济.2012(02).

篇10

0.背景介绍:

经济适用房工程关系着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何在工程建设中做好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三控”工作在工程中的科学应用,浅谈企业经济适用住房工程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一、主动作为,事前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1.施工准备阶段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1)选择优秀施工队伍,建立切实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招标切实选择一支项目经理实际能力强、项目部人员素质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技术装备精良的施工企业,审核企业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总包单位对拟选用分包单位资质证书及能力的审查,审查委托实验单位资质证书及业务和诚信能力,审核施工企业进入现场组织机构人员技术资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招标选择一支综合素质水平高、认真负责的监理队伍,按规定建立、健全有效的现场工作制度,形成一种高效、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2)严格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审查施工企业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对施工程序的安排、机械设备的选择、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进行优化。如对重点部位和重要的分项工程,要求施工企业单独编报相应的专项方案和措施,尤其对于地下混凝土工程、防水工程、脚手架以及较为复杂的装饰做法,如厨房、卫生间地面垫层、防水和给排水管道高度留设等均要求绘制详细示意图。本工程为剪力墙结构,施工企业采用整体大钢模板,其有优点是施工速度快,观感效果好,但在楼梯间处却出现了无法同步施工的问题。经专题分析研究,对施工缝留设位置和留设方式统一了各方意见,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3)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

严格采购质量的控制,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主要材料加工和主要设备采购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严格新材料、新型设备的应用,要求施工企业事先提交可靠地技术鉴定及相关试验和实际使用的记录报告;凡运到现场的工程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设备,经审查并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退货。对防水材料、外墙保温材料等,在原已委托检测单位的基础上,再委托其他专业实验室进行复检,确保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严格对商品混凝土进场的各项测试和交货检验,在不通知厂家的情况下,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砂石料质量、水泥用量和水灰比等进行随机检查。

二、施工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严格检查技术交底落实情况。例如:在基础底板大体积防水混凝土浇筑前,在外墙保温施工前,派专人参加并监督施工企业集中召开的现场交底会议,确保工序施工技术与相关制度的落实,从源头上增强工程质量的意识。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除按照规范、规程要求进行常规验收检查外,尤其对钢筋分项、防水施工的构造要求、新材料、新工艺施工规程制定以及在平面设计规范03G101等存有相应模糊的方面,及时与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在确保科学合理的情况下重点进行交底。

装饰阶段坚持“样板引路”的工作方针。早确定样板户、样板间的位置,尤其是对于住宅项目的厨房、卫生间等。通过样板间的施工,直观地体现出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暴露出个别安装工序的冲突以及将来使用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在大面积展开施工时整体质量水平的一致和所有房间的统一,避免个别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方便的后遗症。

三、统一规划、整体协调,实现工期目标

(1)重现场实际,规划保障措施

按照合同规定的竣工日期,对施工企业提出的工程总施工进度计划及相应网络图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总进度计划确定后,要求施工企业编制年度、月度进度计划和周进度计划,审查其能否满足进度计划的要求和可行性。根据实际工程形象进度和统计资料与施工企业提交的计划相比较,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好现场各施工单位的交叉作业,注重工序之间、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可能影响、制约施工的重大问题解决在施工前。

(2)抓过程控制,实行动态管理

在工程进度控制上,加强同设计及各参建单位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延伸并强化对工程的“事前、事中控制”环节,对巡检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即时指令整改。针对冬季施工前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目标,施工单位排出详细的进度计划并明确工程量和必须投入现场劳动力保障基线。通过项目部全员共同努力和灵活实效的验收方式,保证了施工质量,实现了主体施工工期目标。

(3)工程装饰施工阶段,制定详细的双代号网络计划,体现安装和土建交叉配合,尤其是卫生间 和厨房施工详细致每一步工作,时间的划分详细致每天,使施工人员了解各工种之间的先后逻辑关系及在装饰工作中的关键线路;在工作的安排、人员的配备和资金的使用上有目的性,分清主次,对于外窗封闭、安装调试、消防检验和验收等工作尤其重视,确保了工序间的合理搭配和穿插,确保了工期如期交工。

四、贯彻合同文件,实施比照管理,保证投资目标

将质量合格作为工程计量和支付的先决条件,工程量清单、说明、设计图纸、技术规范,计量支付程序、方法作为工程计量与支付的必要和充要条件。对于图纸以外发生的经济签证,坚持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及时发生即时实测实量会签的原则。

针对本工程为固定总价合同的特点,确定破解和调整目前市场常规弊端的工作重点和往往影藏着诸多实际可能发生,但却未说明的时间和费用。鉴于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通常会依据招标和答疑文件,采用各种报价技巧以达到中标的目的,为此,我们组织监理人员认真学习招投标、答疑文件,对涉及造价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图纸明确界定费用划分标准,加强图纸会审的工作深度,尤其是涉及到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方面的问题,认真查实,避免后期索赔时件的发生。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和不可预见因素及早预防,如对招标答疑中给水设备、消防设备等安装和管道施工的界限及时做了明确界定,对基础土方施工中的边坡围护、降排水以及土方开挖深度等在调查研究后做了详细的界限划分。总之,时刻保持强烈的经济意识、合同意识,从而确保了投资总目标的实现。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坚持调查研究,多次组织专家会议,认真分析研究,正确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使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地进行。例如:

(1)在基础施工阶段,1#、2#楼超深部分土质为粘性土且沉积较深,根据地质报告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后将原设计的毛石混凝土垫层改为级配砂石垫层,节省经费55万元,缩短工期15天。

(2)按照地质勘探报告,基础深、地下水位高,需要打40眼井降水。为此,我们连夜召集地质、监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专题研究,取消了原方案,选择最佳井位打了5眼水井,节约经费30余万元。

(3)外墙保温方案,对当地和其他地区的同类竣工和在建工程输入调查研究,询问使用情况和施工人员的操作感受,对反馈信息认真进行分析并咨询规程编制单位,在不改变原设计性能的情况下,确定将原设计的挤塑聚苯板改为模塑聚苯板,取得了良好效果,节约经费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