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9 16:56: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化学重点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化学重点概念

篇1

化学概念是用极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相互反应及变化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经过了认真推敲,尤其特定的含义,保证了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化学的本质,在整个化学学习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准确的理解化学概念,对于学好化学尤其重要。然而,因为初中生抽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差,所以老师讲清概念,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化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俗语言,掌握概念

某些概念的表达字数多,不易记忆,对这些概念可通过分析找出它的实质部分,用通俗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使概念形象化、生动化,变难为易。如:“化合反应”用“多变一”概括;“分解反应”用“一变多”概括;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与表现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

二、关键字词,把握概念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单质。(因为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看成化合物(因为由氮气、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不同种元素)。

又如:酸、碱的概念是建立在电解质的基础上的。“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其中的“全部”就是概念的关键词语了。因为硫酸氢钠电离产生的阳离子有氢离子、钠离子两种,阳离子不是“全部”是氢离子,不符合酸的定义,硫酸氢钠不属于酸,属于酸式盐。因此在讲酸、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指电离产生离子的种类)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转贴于

三、重点剖析,理解概念

对于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重点剖析,深入理解,才能提高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溶液”概念要抓住“均一”(指溶液各部分性质一样,溶质质量分数一样)。“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就无沉淀出现,溶液也不会分层,即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和“混合物”(指组成溶液的各部分都保持本身的化学性质)三个关键词语才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又如:“质量守恒定律”,则要抓住“参加”(指已经发生了反应的部分,未反应的部分如过量的,不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在此例),“化学反应”(指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对象,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若物质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其质量关系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生成”(指化学反应生成的所有物质)和“质量总和”,几个词语,深入剖析。同时抓住“两个不变”(1)元素(或原子)种类不变,反应前有几种,反应后仍有几种。(2)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为多少个,反应后仍为多少个,就能使“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自如了。

四、正反列举,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如在讲“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就叫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那么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吗?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由此可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模糊不清。

五、变式理解,“活化”概念

抓好概念的变式理解,是指从不同角度对概念加以变式,使概念“活化”,就能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上升一级台阶。如:“固体溶解度”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变式理解:①在t℃时,A物质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Sg;②在t℃ 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为Sg;③在t℃时,有SgA物质要制成饱和溶液,需水质量为100g;④在t℃时,在100g水里要配制成A物质的饱和溶液,最少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Sg等,通过变式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总之,在进行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关键词语,及相关特性,因势利导,克服不利因素,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使化学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中更好的发挥指导作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傅尔羽,《东莞教研》[J] ,东莞教育局教研室,2008

[2] 何彩霞,《化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09

篇2

为了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并为学生指明在运用这个概念时有几个必需的要点。

例如,在讲“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与“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中心词“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提炼出两个要点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否是单质的要点必须满足:①一种元素;②纯净物。要判断某物质是否是化合物的要点必须满足:①多种元素;②纯净物。否则学生就容易将概念运用错。例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错误的原因就是不满足以上选项要求点中的第二点(因为它们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但不是纯净物)。

二、多角度剖析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教学准确到位尤其重要,对于一个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新概念,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展开,学生才能读透概念精要,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讲解时注意强调其中的四个关键: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否则毫无意义;其二,强调溶剂的量为100克,如果题目提供的溶剂不是100克,要换算过来;其三,强调溶质在溶液中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强调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通过这样多角度的分析,学生对该定义的理解肯定会准确到位,在完成相关问题时肯定能应付自如。

三、利用句子形式结构,分段讲清概念

如初中化学中反应基本类型的概念与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可利用句子形式结构,分段讲清概念。可用分成反应物与生成物(两段)来定义。

也可给学生诙谐地说成“左眼要看反应物,右眼要看生成物”。不讲清学生就容易只看半截概念而出错。如有这样的判断题“生成物只有一种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学生很容易认为是对的。但笔者用上了上述方法教学――“左眼要看反应物,右眼要看生成物”,学生是不会出错的。因为按上述方法教学时,学生对概念已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四、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避免混淆

初中化学课本中有部分概念比较相近,往往会造成混淆不清,在教学中要教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真区分,找出它们的联系点和区分点。

篇3

实验的本质就是为概念的正确性带来实据,学生学习化学首先接触的就是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急于求成,首先要让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由抽象思维上升到概念思维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时,关键在于做好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三个对照试验,让学生观察到不同的现象,从而感知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最后,水到渠成地总结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这样,本来很抽象化的概念通过学生亲自观察与总结,变得很容易理解与掌握了。

二、运用通俗形象的比喻讲解概念

形象的比喻有利于对概念思维的形成和对要领知识的巩固。有些化学概念很难通过实验来建立,这就得借助于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然后再综合分析引出准确的概念。如学习“元素”这一概念时,许多学生对“总称”难以理解,更难理解元素只有种类之分而无个数之分的意义。因此,常有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说法,而这种说法又恰恰是错误的。如运用比喻:元素比喻为人类,而原子就如一个个的人,问题就简化多了。学生对白人、黑人、黄人……都是人是能认识的,对于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都属于人类也是能够理解的,因此,对于“人类”只有种类之分而没有个数的意义联系到“元素”概念,而一个个具体的人:白人、黑人、黄人等,既有种类又有个数的意义,这和原子的意义又是相似的。这样,学生的求知兴趣不但增强了,而且对概念的理解也更加形象深刻。

三、讲清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外延则是概念的范围与对象。

讲清楚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方法,应该是启发学生抓住概念表述中的关键字词。如在讲解“分子”这一概念时教师应该强调“化学性质”和“一种”等关键字词,分子的概念才具特色。如将分子概念要领中的“化学性质”简化为“性质”或删去“一种”两字,分子的概念不是面目全非就是范围大了。又如,对于“溶液”的概念中关于“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这里的“物质”并没有指明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更没有指明是“水”等,也就是说“物质”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或气体,其实溶液是广泛的,如“空气”和“各种合金”等也是溶液,只不过我们通常所指的是在液体中所形成的溶液,而概念要求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属溶液。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引导到位,以免学生对概念造成误解。

四、注意概念的发展变化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客观事物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避免教学上的前后矛盾,防止绝对化,教师必须注意概念的阶段性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例如,对于“燃烧”的定义,初中化学教材指出:可燃物与空气里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热发光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教材后面的章节里有这样一例:“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据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明确“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不至于使学生误认为只有在氧气参加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五、运用比较法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一些学生对概念的模糊认识,可举例进行分析,对概念的理解会更深一步。如在讲述“氧化物”时,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含氧的物质就是氧化物”的错误认识,教师可有意列出之类物质的化学式:O2、P2O5、KMnO4、MnO2、KClO3、Fe3O4、P2O5等,要求学生判断谁是单质,谁是氧化物,谁是化合物,进一步加以区别,加深对具体概念的理解。

六、突出概念的要点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如在讲解溶解度的概念时,教师应强调溶解度有“四要素”:一是温度一定,二是100克溶剂里,三是达到饱和状态,四是溶解度的单位是克。这样,学生在实际运用溶解度定义时才能深入浅出地领会其实际含义。如在讲解初中化学里四大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时,教师更应注意强调它们的要点,并进行比较区别对待。

七、利用恰当的非文字语言讲清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如在讲解初中化学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时,化合反应表示为:A+B=C;分解反应表示为:A=B+C;置换反应表示为: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BC。并且对每个反应类型举例探讨,让学生搞清楚为止。又如在讲解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时,教材里面采用的是微观示意图让学生理解接受的,学生对于宏观的物质是很容易理解的,可对于在溶液里面成为离子的形式不太好接受,所以,课堂上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给他们,帮助他们理解与掌握。所以,有时候我们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达清晰的东西,变换一下方式会有很好效果。

八、注意加强新旧概念的联系

如九年级化学上册内容里学到“氧化反应”的概念时,是通过木炭、硫、磷、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的燃烧试验,让学生讨论和总结得出这一概念。其中有不少学生理解为:“氧化反应就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及时更正学生的误解。而在下册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要注意与旧概念的联系,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使新旧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篇4

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二、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 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所溶解溶质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

篇5

一、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常见问题

化学基本概念是通过大量实验,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抽象概括出的化学原理、定义和反应规律等内容。常见的有:化学变化、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等。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记忆和对实验内容、过程和结果的学习理解。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语言过于概括简练,学生的理解掌握难度大。例如,置换反应的概念: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虽然用了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反应过程进行了概括,但对反应的具体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学习。(2)内容较多,学生的记忆工作繁重,容易产生厌学现象。基本每一节课,都要接触学习新的基本概念内容,学生很容易因为背诵任务量过大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课堂教学中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较为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上的示范性实验、模具等向学生具体地展示整个化学反应的过程,通过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的基本概念。

2.对比教学法。不同化学概念之间既有区别,也存在着联系。将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区分概念内容,关联记忆相似知识。例如,对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教学,可以把分子、元素、原子进行对比教学。

三、如何帮助学生优化对化学基本概念的记忆

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优化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记忆,在教学当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教学:

篇6

1.1 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化学概念中的字和词都是很严密的,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电离时生产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全都”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硫酸氢钠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氢离子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钠离子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氢离子,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解酸的定义时,要突出“全部”二字。

1.2 剖析词语含义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字数不多,但含义深刻。起码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即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二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分子是其中一种。三是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不讲情这三层意思,就显得抽象、不透彻。

又如溶解度的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是在一定温度下;其二是指在100克溶剂中;其三是指达到饱和状态时;其四指在上述情况下溶解溶质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这样对概念进行剖析讲解,既容易理解,又便于记忆。

2 从内涵和外延入手揭示概念

化学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说都具有特定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全部对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方面给学生交代清楚,并且从这两个方面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明确概念。所谓化学概念明确,就是既明确了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本质属性,又明确了概念所反映的是哪些事物。

例如元素的概念: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这个定义仅仅局限于原子,但钠原子和钠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就不同,可它们是同一元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紧紧把握“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和“一类原子”两个关键要素,实质上“质子数”才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然后必须明确两点:1、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2、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中性原子和带电原子(离子),这就掌握了元素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3 从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入手理解概念

3.1 弄清概念间的关系

化学变化不是孤立的,化学概念也不是孤立的,总是处于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之中。在教学中,不但要了解每一个概念,而且也要弄清概念间的关系。例如同一关系、并列关系、主从关系。

同一关系:即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反映同一事物。如乙醇和酒精是两个概念,但表示的是同一物质。

并列关系:即在同一属概念下的几个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盐酸、硫酸和硝酸,它们都是酸这个属概念下的三个种概念,它们有属概念的共性,也有各物种不同的个性。

主从关系:即一个外延大的概念包含一个外延小的概念及其它全部外延。如酸类和硫酸,前者为主后者为从。

研究概念间的关系,还要从外延间的各种不同关系弄清概念,防止把外延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如元素与原子,从外延分辨,元素的外延大是宏观概念,原子的外延小,是微观概念,这样就不会混淆了。

3.2 从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从练习与复习入手巩固运用概念

概念形成以后,还必须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来掌握它,运用概念是检验学生对所学概念是否掌握的方法,又是促使学生对概念深化理解的必须途径。

4.1 组织练习,巩固概念

学生运用概念的主要形式是做习题,在学过有关概念后,在复习课中布置练习题,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概念,教师在布置习题时要有目的,适量精选,由浅显的简单题入手最后到复杂的综合练习,特别是对概念的综合运用,老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带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对概念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的目的。在解题中引导学生对习题涉及的功能进行回忆、复习、辨别和相互比较,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概念,而且可以强化对概念的辨析能力,把一些相近或相似的概念辨别得更加清楚。

4.2 分析错误,反复纠错

学生理解了概念并不等于真正掌握,老师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提出问题,分析讲解,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纠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运用。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95-01

进入高中以后,虽然学生们在身份上完美转化,但其思想指针还停留在初中学段,心理还没有调整到作为高中生应有的状态。作为高中化学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尽快调整好心态,对初中化学知识能系统进行回顾,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从而顺利开始高中化学学习之旅,在新知识讲授前,有必要安排一定的课时在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环节发力。笔者在高一年级选定了一批人作为实验范围,开展必要的问卷调查和教学创新式实践,时隔一个学期,我对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细心做了记录,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分享探讨。

高一新生在初步入新的学校后,对知识的渴求很强烈,迫不及待的想尽快开始新课程的学习。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保持头脑清醒,沉稳应对,待学生的激情减退,再道出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内容,即对初中化学内容的复习,讲清复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接受并主动配合教师布局教学。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切不可将新课前的旧知识复习变成走过场,要对初中化学教材近年来的变化有所掌握,保障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的说来,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复习,其重要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课教材内容的驱使。反观初中化学,其中定性分析的内容较多,强调对现象或结论的记忆,而高中化学除了继续夯实这一点外,对现象原因和参数多少的求知增多。同时,初中化学的形象思维是其最大亮点,一般是从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熟悉的自然现象为切入点,孵化出特定的概念或规律形式,而高中化学在进一步强化形象思维的前提下,还从抽象的化学模型入手,学会建构化学概念和规律。此外,初中教材的生动性、直观性表现在大量插图的运用上,表达形式易于学生接受,而高中教材就显得严谨充实而形象不足,给人刻板难以理解的感觉。

第二,学生学习特征的需要。初中化学强调对概念或结论的记忆,学生死记硬背学化学几乎成为常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高中学段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幅提升,先理解后记忆逐步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初中阶段的“消化不良”现象大大减少,学习过程变得顺畅多了。这说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在逐渐降低,自主探索意识在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渐趋凸显,自学能力的发展变得强劲迅猛,从被动依赖向独立主动转变。

第三,新生适应环境的心理需要。学生走进新的校园,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新的教师、同学对个体影响较大,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波动,因此,给学生一个心理缓冲期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学生从初中学校步入高中校园后,对新环境的适应大概需要二三周的的时间,其间他们不但要学着迎合教师的教法、特点,还要尽快的熟悉学校情况和周围同学的情况,新环境给他们带来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会有短暂的无所适从,教师要从学生的基本需要出发, 帮助其做好过渡期的心理缓冲。

当我们对过渡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后,下面就要着手找寻适当的方法实战推行了,要想立竿见影,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计划、分步骤的扎实推进,逐步扫清过渡过程中的障碍。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做好前期调查分析,尽可能的全面了解学生实际

万事开头难,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谓“知己”,就是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这是基于对教材的吃透。据我所知,很多高中学校采用三年轮回制,教师从高一跟班走,一直到高三,然后再轮回,周而复始。一些化学教师由于长期在高中学校任教,对初中化学教材的屡次更迭竟浑然不知,在带领高一新生进行旧知识复习时,常常会出现教师回顾的内容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脱节的情况,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因为教师对初三化学教材变化的不了解而导致严重滞后。

第二,以重点问题为牛绳,采取多元化的复习方式

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不是简单的过程性回顾,而是要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步调进行。教师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或手段,对于学生普遍掌握好的知识点,在复习时可一带而过,对存在问题较多,不易学生消化的问题要安排更多的课时,下大力气解决。如,在复习前的调查分析后,发现多数新生对电解质概念及导电性能等方面存在概念上的混淆不清,溶解度的计算方式模棱两可的情况,对于这类问题,化学教师在安排过渡阶段的课程设计时,要侧重这方面的解析答疑,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瓶颈。

第三,强化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外延

既要对初中知识进行系统的全程梳理,还要对薄弱或细节问题进行深挖弥补。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我总结罗列出普遍反映强烈的三个方面亟待“修补”:

首先,初、高中教材的罅隙不断加深。经过笔者对初中化学教材和高中教材的对比发现,这两种教材按理来说应该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可事实胜于雄辩,两者间存在严重的脱节。初中新版的化学教材删去的某些知识正是高一新生开始新教材学习的“软梯”,这在学生头脑中是以空白的形式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化学教材向高中教材的转变难度就加大了,当化学教师讲到这部分知识时,很多学生就会觉得突然,甚至匪夷所思、晦涩难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过渡时,应注意盘点这方面的知识,将其合理的安插到过渡复习的环节中。

其次,关于溶液方面的计算,初中学段安排较少,一般不作为重点研究,但到了高中学段后,这却成了常规题,对此内容,教师在过渡复习时应适当加深。

再次,对一些选学内容,最好采用分层教学法,这样既符合优秀生胃口,又照顾了学困生。此外,还要巧妙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对一些概念和规律进行适度的延伸,比如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

总之,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时学生有效调整学习状态的必由之路,只有学生对教师、教材、学法及环境适应了,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才会快速消失,从而激发其强劲的学习动力,爱上化学这门学科。

篇8

进行高中化学新课前初中化学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如下: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是多少”。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事半功倍。下面我就个人对于高一进行初中知识复习的想法说一下:

一、了解学生基础,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对于我们职高类的学校,学生的成绩是可想而知的了,特别是数理化这些科目,学生底子普遍较差。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我在学生刚入学不久就进行了一次化学摸底考试。这次考试试题囊括初中化学知识的几大模块的基础知识,满分100分,难度偏低,综合性不强,比中考难度小,题量大。考试结果显示:60分以上的10%;50―60分的20%;50―30分的30%;其余的低于30分。面对这样的成绩,如果你无视他们,直接进入高一化学,会有学生和你共鸣吗?或许会有,但那是极个别。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复习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如1―20号元素符号,金属活泼型顺序表,酸碱盐的溶解性,课本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酸的通性,碱的通性,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等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要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我们常采用9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和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2.分散渗透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地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复习课要上出新意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课前进行练习。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了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会考到,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

三、高一新课中穿插初中化学的复习

高一化学一开始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有这样的一道计算题很是典型:2.3克的金属钠投入到97.7克的水中,最后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对于这一题要解决它首先得对溶液有个概念,由于我校的学生化学基础很差,他们大部分根本不知道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的区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所以在学到这部分知识时,我就自然地引入了初中溶液知识的复习。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就会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积极引导,最后还有找学生上黑板板演、作业反馈,发现学习效果较好。

复习初中知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通过测试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物质的分类方法)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只有学好初中化学,才可能进一步学好高中化学。

参考文献

篇9

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将复杂的文字描述以简短的视频方式进行剪辑制作,生动地展示了初中化学的知识内容,将复杂、抽象的化学知识难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1.使用微课展现初中化学中讲述性强的知识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化学知识概念以及需要学生理解的文字性内容非常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初中化学教师仅仅采用语言讲述的方式无法使学生理解,为此,借助微课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视频,利用化学实验的方式向学生证实化学概念以及原理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提高的同时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

2.利用微课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初中化学课本中描述了许多不好理解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现象,对于想象力差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为此,利用微课方式将化学知识转化成图片或者是动画的形式,有助于将抽象的化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在学习水分子变化这一化学反应的时候,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化学反应的动画制作,在微课中演示水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以及新物体的形成,在动画播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水分子的运动以及演变这一抽象的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便于理解,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形式。

3.利用微课演示化学方法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

初中化学阶段学习到的化学反应以及相应的化学方法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使初中生对于化学反应的过程有全新的认识,化学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的方式进行展示和讲解,将化学实验过程制作成简单、方便的微课,并使用文字或者是声音进行辅助讲解,向学生演示化学方法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化学中的粉尘爆炸知识的时候,学生无法参与到这类危害性较大的实验之中,使用微课的方式给学生演示粉尘爆炸的实验,从听觉以及视觉的角度丰富学生对于粉尘爆炸实验的认识,不仅给学生安全的化学学习环境,还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形式更丰富,提升化学学习的趣味性。

二、优化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用直观、生动的微课进行初中化学知识难点的讲解

化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且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结构,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来具体化抽象的化学知识,将许多严谨的化学知识理论与活泼的微课教学形式联系在一起,将化学实验与微课的形式结合在一起,通过微课实验来优化化学知识概念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化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知识点,拓展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更帮助学生避开了危险的化学实验。并且,利用微课帮助化学教师节省了语言讲述,不仅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对于所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也有更深刻的认识。

2.在制作微课的时候重点演示化学实验以及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注意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在进行一些化学实验的时候会用到一些高危险性以及高腐蚀性的药品,不仅对学生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还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化学试验对于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借助微课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讲解空气中涉及的化学知识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展示五氧化二磷的燃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避开了氧化燃烧过程中出现的强腐蚀性酸性气体,还使学生不会受到难闻气体的侵害。用微课视频进行实验过程的演示,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多次观看以及学习,优化化学实验学习的质量,也方便了学生日后化学知识的复习。

3.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学习,强化师生间的沟通

微课是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不仅可以在课堂讲解时使用,还可以为学生分享一些复习资料或者是一些重点的习题练习,在任何的地点以及时间,学生都可以对微课的视频内容进行学习与深度分析,了解到其中构建的化学知识结构。不仅如此,在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学生还可以在互动的网络平台上向化学教师提问,师生互动增强,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后续教学计划的安排,优化日后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

总之,化学是一门知识结构复杂的学科,为了夯实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教师应当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微课向学生展示难以理解以及十分抽象的化学知识,活跃初中化学课堂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10

当前教学科研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微课,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又叫做微课程,其一般是比较短小的教学视频,其特点是短小精简。不管是进行移动观看,还是进行在线观看,都非常适宜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微课能够创设多种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优化和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对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应用的意义

在进一步推进新课改的影响下,很多学校都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微课就是翻转课程的一个关键性组成部分。基于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学的核心环节都是教师,课堂教学都是灌输式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进而难以提高教学效率。而微课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内外时间的调整,学生的学习动从被动型转化为积极主动型,教师和学生间的角色也出现了改变,如此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减轻。并且,在初中化学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但可以在教学课堂上讲解化学知识,师生共同解答问题,有效地整合课件、案例、素材等为学习资源库,而且学生在家中也能够观看有关的视频学习资料和讲座等,以及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解答或者是分享学习的经验等。总之,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拓展了教学知识的融容量,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大大提升。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通过微课转化抽象的概念知识为形象化、生动化,从而化解教学的难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抽象性的概念不少,针对初中学生而言,常常难以学习和把握。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仅仅可以凭借自身的生活感受来理解抽象的概念知识,如果缺少了有关的实际生活经验,那么就仅仅依靠教师的言语解释,而教师常常难以系统和形象地讲解明白抽象的概念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过程中,因为学生根本看不见和摸不到离子、原子、分子,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难以迅速地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也难以有效地把握这几种微粒的结构。这种情况下,通过微课的图片和视频内容无限地放大这几种微粒,且呈现它们的结构特点,就可以形象、直观地演示该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初中化学的很多内容并非深奥和复杂,而是过于抽象化,学生难以结合自身的把握真正地然这些知识。而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微课能够形象直观地演示概念,从而全面地激发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进一步、快速地学习,进而化解教学的难点知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与实现教学目标。

(二)通过微课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确保安全性和实现理想的实验效果

一般来讲,初中化学实验都具备比较大的危险性,可能要求在特殊的环境中才可以进行实验,一些实验生成物或者是反应物具备比较强的腐蚀性、毒性等,这都不利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初中化学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强的实验性,可以说化学的灵魂就是实验,实验是学生学部分知识的源头。为了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缺陷,可以借助微课链接一些微型实验视频,从而实现理想的效果。例如,对于通过酸碱指示剂验证物质酸碱性的实验,由于浓硫酸的腐蚀性非常强,非常容易腐蚀到人的皮肤。这样,教师能够制作微课《酸碱指示剂对大家说》,从而模仿各种酸碱发出不同的声音,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快乐。除此之外,错误的实验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而学生又需要学习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例如,稀释浓硫酸的过程中,在浓硫酸中倒入水十分危险;制取氧气的过程中首先将酒精灯熄灭,然后将导管移出,会存在水倒流回试管而出现爆炸的现象;在加热碱式碳酸铜试管的过程中,如果试管口朝上倾斜,那么生成的水会倒流回试管,从而炸裂试管等等。而教师借助微课加以呈现,能够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

(三)通过微课让学生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微课具备非常强大的点状功能,其能够是章节的某一个知识点,也能够是突破经典题、讲解专题、考试链接等等。尽管微课的教学知识点言简意赅,可是讲解的知识新颖独特、独到精确,其可以连接复杂的初中化学内容为网络,以使学生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都能够变得游刃有余,以及建构属于自身的知识系统。并且,能够循环地播放微课,以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具备深化与理解的时间。所有的学生在教学课堂上都可以明确自身的位置,学有收获。教师能够在难点和重点处减慢速度,加以点拨,激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发表自身的观点、看法,以及激励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地思考,从而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激发。总之,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满足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实现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也使那一部分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害怕学习化学知识的学生具备探究和思考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化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在学习和巩固化学知识的同时,有助于自身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满足,最终让学生在知识的浩瀚天空中无尽地徜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来讲,需要开发与设计高质量的微课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地发挥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沈玉红.化学教学之“微力量”――浅谈“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