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优缺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9 16:56: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交媒体的优缺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社交媒体的优缺点

篇1

最常见企业招聘广告投放方式就是报纸招聘,各大报纸周六、周日都会推出整版的招聘广告,所以在大城市里,从周一到周三,拿着报纸找工作的人也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招聘广告的费用视报纸在当地的地位和发行量而有所不同,按照省会城市八开版面的主流报纸的四分之一版面来计算,费用大概在5000-15000元不等。其他的媒体公开招聘还包括电视、电台广告,不过这些方式用的都比较少。

优点:

利用媒体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的招聘,可以获得大量的人才信息,企业可选的余地较大。媒体公开招聘也会吸引到平均素质较高的人才前来。同时在媒体上公开人才招聘信息时,出色的表现形式也无疑为企业本身打了一次广告。

缺点:

由于媒介费用日益提高,所以通过媒体的公开招聘费用相对较大。不管是招聘的形式是投递简历,还是应聘者本人前来面试,都会在短时间内给企业的招聘者们在短时间内带来很大的工作量,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如果这个招聘是在企业本部进行,这种招聘形式还容易给现在的团队形成一定压力,造成团队情绪波动,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

二、招聘会现场招聘

现场招聘会是一个最现实、最直接的招聘方式,现在每逢周末举行的大型招聘会更是吸引着大批求职者。参加的方式也很简单,招聘的企业只需要将提供企业的相关证件,交纳各项费用,然后将自己招聘的要求提供给招聘会的主办方,就可以在招聘的时间里坐等求职者上门了,看着他们的简历,对他们本人现场进行审查和评测。

优点:

现场招聘会比较直观,可以见到应聘者本人,通过交流也可以了解应聘者本人的一些相关的信息,现场进行选拔。由于参加的招聘会的人员较多,可选择的余地也较大。

缺点:

现场招聘由于时间较短,不能当场对应聘者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测,还需要进行下一个面试或者笔试的环节。由于现场招聘者个人的因素(现场招聘人员往往是秘书或者助理),也容易造成对应聘人员的把握不准,造成真正优秀人员的流失。现场应聘人员一般以刚刚毕业的学生居多,从业经验缺乏,平均素质也不会太高。

三、商务社交网站招聘平台

通过金融圈网等商务社交网站进行招聘,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最新选择。商务社交网站是实现用户分享资源和实现职业寻求的平台,每个人的档案主页都是展示自己才华和技能的平台。在金融圈网,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加入不同的群组,结识不同的好友,和所有邻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也能够分享所有邻友的信息和观点。通过相互交流对自己有更加准确的了解和定位,从而在职场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用人需求,帮助企业更快的实现高质量的招聘。

优点:在商务社交网站平台上,企业可以展示企业基本信息、企业文化、最近动态、招聘信息等,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企业可以有机会了解到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最近动态,发现更多的商机;可以有效地和求职者产生互动,并且可以得到可信赖人士的人才推荐,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成功招聘。

缺点: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解答应聘者的疑问,企业必须有专人对商务社交网站企业专区进行日常更新或互动,由于一般的商务社交网站招聘多是中高端人才,因此,对于小企业来说可能不大合适。

四、传统网络招聘平台

在传统网络招聘平台,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三位“大佬”成为了招聘的主力军。另外,很多大的网站和专业的人力资源网站上都提供免费的刊登个人求职信息的服务,这为大批的求职者提供了一个良机。而招聘的企业,只需要支付较低的费用,甚至不需要支付费用,就可以上网浏览成千上万求职者的信息。

优点:

利用互联网人才库选拔人才,获得的信息量较大,可选择的面也很广,由于网络的发达,对求职者按照行业、职位、专业进行了有机的分类,所以招聘的企业也能对号入座,寻求自己需求的人才。

缺点:

信息量大的同时也意味着招聘者的工作量大,招聘者想要从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信息中搜索出合适的人选,需要大量的时间。每个求职者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都想通过网上的简历尽量把自己包装得尽量完美一些,这样难免就有夸张得成分包含在其中,这就给招聘者全面认识应聘者造成了一定得困难,有时从网上简历上看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得人,面试时说不定漏洞百出,造成招聘企业资源的浪费。

五、内部推荐

这里的推荐指的是经过企业内部的人员或者和企业存在联系的外部人员推荐的合适的人员。

优点:

通过企业内部或者外部推荐这种方式的招聘形式是小规模招聘常见的一种形式,它的好处在于成本较低,节奏较快,推荐者一般比较熟悉招聘企业的产品和文化,所以在推荐人员时也会有的放矢,所推荐的人员基本具有同业的操作经验,所服务过的企业和招聘企业在文化方面也存在大同小异,经推荐招聘到的人员工作上手较快,由于和推荐人本身存在一定关系,融入团队的速度也会较快。

篇2

大多数公司都用这些网站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在上面更新、提供折扣优惠码等等,梦想着哪天时某条状态能够让公司一夜成名。公司们用这些网站创造的“查看、赞、关注者”等指标来判断活动成功与否(其实每项指标都能人工操纵,比如著名的《68美元制造不存在的名人Santiago Swallow》案例)。

这么做是不对的,社交媒体并不是用于广播的扩音器,它更像是适于私人聊天的咖啡厅。

企业们在没有让社交媒体成为一个好的扩音器,根据Interbrand调查研究,可口可乐这个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Twitter帐号粉丝数处于排行榜第1088位,实际上这与可口可乐无关,前100位最有价值的品牌都没有进入Twitter粉丝数排行榜的前100位。

而且并没有实例能证明,在同等成本下,Twitter上的广告效果要好于电视广告。可口可乐官方账户@CocaCola有120万个关注者,是A&E频道《Duck Dynasty》节目观看者的10倍,不包括制作费在内,这个节目播出成本大约几十万美元,然而它的广告效果是Twitter无法比拟的。

有句老话叫做,“我们都知道有些广告是有效的,但我们不知道是哪些。”

这话是错误的:大公司们可以在广告前对影响力进行预估。我在宝洁(Procter & Gamble)做品牌经理时候,参与了团队对肥皂剧开始前那些电视广告的研究,多年的这类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尚可的电视广告便能形成不错的促销效果。

行业讨论中常有“运营Twitter账户能提升品牌形象”的论调,不过这些论调不具说服力,毕竟品牌价值基于其业务,而对相当一部分品牌来说,销量才是王道。

作为全球价值第二的品牌,苹果的广告出现在电视、印刷品(杂志报纸等)和广告牌上,唯独没有Twitter账户。苹果认为没有必要通过社交媒体来“提升”品牌形象,很难说这个缺失对于销量或品牌声誉有任何影响。

综上所述,社交媒体作为扩音器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而作为咖啡厅,社交媒体就截然不同了。

UGC网站是获取用户对产品看法的最佳来源,在贝尔金公司(Belkin),我们团队推出了一些简单的节能项目,用于深入了解节能建筑和家庭自动化市场。除了大众商品外,所有在商品上市后进行的研究成本都非常高昂,因为很难获取样本,而且就算找到了志愿参与研究的人,他们也不会太多,无法提供多元化意见。但网上就不一样了,网购消费者的评价通常有成百上千条,我们几乎不耗费任何成本,就获得了比市场研究更好的反馈。

比如说,有许多评价中提到想要“自动化的克罗克电锅”:

非常棒,这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有计时器的克罗克电锅,设置6小时高火什么的,就可以不用管它了。就算我出去工作也不用担心,回到家时里面的东西正好处于可食用的温度。

我从没用过克罗克电锅,我们团队也没人用过,它的自动化是社交媒体的成果:我们发现这些评论后迅速改变了开发策略,贝尔金及时与一家开发商达成了合作协议,生产自动化的克罗克电锅。

受到这种社交媒体上常见的“上班族心态”启发,我们还开发了WeMo产品系列,用于家庭自动化。

这是当时写有WeMo开发思路的那块白板

我们不仅赞同社交媒体上用户反馈对于产品的重要性,还将这些信息用于分析竞争对手的优缺点,以及寻找消费者需求所在。

贝尔金进入家庭自动化市场,很大一部分是被一个YouTube视频所启发,视频讲了消费者回到家时被各式各样的电器困扰的情景。

社交媒体——尤其是视频类的网站——有一个额外好处:来自消费者的第一手感受和资料,能够终结行业开发商所有饱受争议的假设,让开发商能够迅速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正是这些视频,让我们公司内部对于推动家庭自动化达成了高度一致。

很多时候负面评论都远比好评有价值,它们能暴露出产品问题所在,反应设计中哪些取舍不符合需求,以及产品缺乏哪些功能。然而在社交媒体刚出现时,我司对于负面评论采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我们试图消除这些评论造成的影响。

正确的做法是,解决他们反应的问题。有一回我的产品在Amazon上受到了差评,我就也发了个评论,附上自己邮箱地址,希望能与对产品不满意的客户聊聊天,理解他们不满所在,然后着手解决。这样做使得产品评分从最低的一星,慢慢回升到了四星左右。

仔细阅读用户评价和他们在Twitter、Facebook上的吐槽,还能帮助开发者发现产品最重要的功能。正是这个做法,带来了至今团队制作的最简约的产品:一个有开关的三角插座。社交媒体给我们的工业设计师迈克尔·维克(Michael Wick)带来了自信,尽管公司内部对这个设计并不看好,它却获得了巨大成功。

人们会怎么使用这个插座呢?在看到评论之前,我们也不知道是这样的——

“我从宜家买了个没开关的吊灯,原先每回想用都得把它墙上的插座里,现在有这个插座,只用控制开关就行了!好样的!”

“这个开关的好处在于,插上去的设备不用,那些悬挂式的设备不再无处可放了。”

如果你想知道人们怎么使用你的产品,不仅要看社交媒体的评论,还可以去YouTube搜索开箱视频,到博客平台查看评测,以及到UGC网站看讨论帖子。看着客户从开箱到配置,最后开始使用产品的过程,对于设计者们极有帮助。

《Barnacules' Nerdgasm》就是“开箱视频”之一,巴纳克尔(Barnacules)真名是杰里·伯格(Jerry Berg),他为观众展示了永不断网的特殊技巧:IFTTT。(注:If This Then That,网络自动化服务,参考阅读《IFTTTiOS应用》《IFTTT完成700万美元融资,计划进军物联网》)

所以我们就和IFTTT达成了合作,客户能把我们的产品和社交媒体(Foursquar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整合,自行创造自动化程序并进行分享,一个较为有名的产品是:自动化猫砂。

篇3

现代公共关系中主要研究对象是公众,同时公共关系研究的内容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研究公共外部关系,另一类是研究公共内部关系[1]。在企业中的现代公共关系研究的内部关系内容,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员工关系分析,使用研究内容在企业内部需构建和谐员工关系,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现代公共关系中研究的外部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企业和公共媒体之间关系,企业公共外部关系同样影响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需有效处理公共外部关系。

二、现代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运用企业现代公共关系缓解企业内外部矛盾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种体制下要求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能力[2]。企业开展管理工作时,可以利用好现代公共关系,把以前只对企业局部重视扩展到全局关注上,这种关注能促使企业对消费者关注,对政府关注和对新闻媒体关注。企业增加关注量,减少企业闭门造车的情况出现,比如使用现代公共关系对消费者关注,企业会更加注重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从而促使企业销售模式的改变,这种改变由传统的销售型改变为服务型,服务型销售更能够获得市场满意度,以此来获得市场竞争力。企业同样可以运用好现代公共关系,缓解企业内部矛盾。企业利用现代公共关系对员工关注,缓解企业内部矛盾。首先企业可以采用公众使用的QQ平台、微信社交平台等,了解员工的真实需要,积极解决员工在工作或者是生活中遇见的问题,以此来增进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凝聚力。其次企业可以利用社交平台对员工的了解,合理分配员工岗位,充分挖掘员工的个人潜力,促使员工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最后企业可以利用公众社交平台,对员工提供技能培训,特别是新一代员工,喜欢企业采用社交平台对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

(二)利用现代公共关系为企业解决危机

企业管理时会出现管理危机,造成该种危机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企业在遇见管理危机时,企业需要使用现代公共关系来化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危机事件[3]。比如在某酒店管理时,出现某位旅客在网上爆料,该酒店的卫生条件不达标。该处事件经互联网媒体传播以后,对酒店造成很大影响。而该酒店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是采用寻找爆料人资料,并且把爆料人资料公布在互联网上,还拒绝爆料人员再次入住酒店。采用这样的公共关系处理方式,造成酒店在社会的形象是一个不诚信,卫生不合格的酒店,使其酒店在社会上的口碑瞬间土崩瓦解。对于该种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酒店采用正确的做法是,利用公共网络,首先开展问题的自查,并且把实际情况公布到网络中,让大众有知情权;然后是对爆料人资料审查,怀疑爆料人的真实目的,并且和质量检测机构取得联系,在公众的监督下认真检测自身的不足之处。只有开展这样的公共关系维护,才能够挽回酒店的社会形象,有效化解管理中出现的危机事件。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现代公共关系,比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企业产品信息,质量检测报告信息等,以此来树立良好的企业质量形象,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企业使用现代公共关系不仅能够解决管理危机,还可以利用公共关系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比如企业通过现代公共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中来,为企业提升知名度,塑造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

(三)现代公共关系使用在企业决策参谋

企业运用现代公共关系,可获得产品在市场上的形象信息,企业需和消费者主动沟通,了解企业产品在消费者使用后发现的优缺点,当然优点企业可以继续使用,如果产品在消费者使用后发现缺点,可以根据消费者实际需要,对产品的性能提升,以此来优化产品,实现产品的物美价廉,这样的企业在市场上才会获得较好的发展。而且在企业使用公共关系获取企业社会形象信息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社会公众对于企业自身经营决策、管理水平、决策决议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真实评价,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工作予以全面评估,进而根据运用现代公共关系获得的各项企业形象信息,为企业领导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决议发挥至关重要的参谋作用,以便可以切实保障企业各项决策决议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时使用好现代公共关系,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具体企业运用现代公共关系中,可以使用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运用企业现代公共关系缓解企业内外部矛盾、利用现代公共关系为企业解决危机、现代公共关系使用在企业决策参谋。使用好这三个方面的运用,保证企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前言

随着web2.0的兴起,公众通信网络的信息生成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网络产生模式逐步向由用户创造方式转变,兴趣和爱好不同的用户产生了多种中不同种类的信息,包括政治舆论、娱乐资讯和个人感情等;而信息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经历了从信息匮乏到泛滥的剧变,发现从海量互联网信息中获取所需内容却成为了一件复杂的事情――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传统的搜索引擎只能被动提供无差别的搜索服务,而推荐系统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主动帮助人们过滤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二、推荐算法相关概念

推荐算法在商业上的应用主要是进行商品和服务的推荐,在社交网络上还有好友推荐。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是目前最为火热的研究领域,因为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据集合用于科学研究。

推荐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预测用户的研究领域和兴趣点,然后主动把相关领域内权威专家/实验室的主页、引用频率较高的论文推送给用户。此外,推荐算法还可以进行专利、代码模块等的推荐。

推荐算法是推荐系统的核心部分,推荐算法的优劣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最后推荐结果的好坏。目前推荐算法分类主要与可以使用数据来源相关,同时对推荐的认识方式也决定了不同的分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通过用户的历史项目为其建立用户偏好档案,将新项目与档案相比较而进行的推荐属于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其它用户的数据,采用启发式或者基于模型的推荐方法来过滤掉多余的推荐称为协同过滤推荐;结合基于项目和协同过滤的优点,克服互相的缺点进行的推荐为组合推荐。

三、协同过滤在推荐算法中的应用

协同过滤推荐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目前已经是推荐系统中应用最广泛,最为成功的技术之一。协同过滤的思想基于这样的假设:为用户找到他真正感兴趣内容的好方法是首先找到与此用户有相似兴趣的其他用户,然后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给此用户。

基于协同过滤的算法在推荐系统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该思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算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基于内存的推荐算法和基于模型的推荐算法。

首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者进行小结,总结和对比各推荐算法的优缺点。由于社会网络和各传感器的应用,为推荐算法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更多的数据信息,同时在新环境下也给推荐算法带来了新的挑战,最后对推荐算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目前的推荐算法主要基于用户对项目评分这一数据,各推荐算法将其转化为相适应的模型,如学习过程,评分矩阵或者是参数最大化的估计。推荐算法的领域不同,采用思路也不尽相同,上述研究现状中已经说明各种推荐算法的优缺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传统的推荐算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推荐算法属于交叉学科,各领域对推荐算法的改进都做了积极的贡献。无论是机器学习中的贝叶斯推理方法、各矩阵分解方法还是基于物理学习的能量扩散方法都为推荐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发展提供较好的解决思路。

同时,各推荐算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模型和数据的限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难题。

四、认识临界逆转误差

推荐系统计算出用户对一个项目的评分,很可能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这就产生了情感逆转误差(reversal)。

定义:临界逆转误差(critical reversal error, CRE)是指发生在均值附近的逆转误差。

现实中评分取值往往限于一个较小的整数范围,传统推荐系统的处理方法是将得到的预测结果四舍五入后作为评分的预测。这种粗糙的处理方法很容易导致逆转误差。

以五分制的评价体系为例:一分表示非常糟糕,两分表示糟糕,三分表示一般,四分表示好,五分表示非常好。

第一类临界逆转误差:错误舍去导致的逆转误差。假设用户U的评分均值为3.05分,预测用户对项目的评分为3.45分。四舍五入后得到预测结果为3分,用户对该项目的情感由比较满意变成了不满意。

第二类临界逆转误差:错误进位导致的情感逆转误差。假设用户U的均值为2.95分,预测用户U对项目的评分为2.55分。四舍五入得到预测结果为3分,用户对该项目的情感由略微不满意变成比较满意了。

五、结束语

传统的推荐算法逐步走向成熟,以矩阵分解为代表的基于模型的推荐方法已经在准确率等指标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传统的推荐算法以用户对项目评分的矩阵模型为基础,抽象出来模型较为简单,省去了许多条件。虽然使用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可以依据使用者过去的偏好,推荐出符合用户喜好习惯的项目,但是此方法有以下限制:所能分析的项目内容仅限于能够用一系列的特征集合来表示的信息,而无法有效处理声音、图片、艺术品、影像等多媒体信息;用户仅仅能够接收到与过去喜好类似的推荐项目,而无法找出与过去体验有所不同,同时又具有潜在意义的新颖性推荐;无法处理品质、风格或观点,以文章为例,若两篇文章的主题相同,但其内容品质有所差别的时候,此方法无法有效分辨。所以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对推荐算法及协同过滤方法进行研究,以便更好的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众所周知,报纸、广播、电视是传统的三大媒体,然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作为传媒中的后起之秀,对信息传播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的链接诞生,互联网的诞生初期只是作为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工作和交流之用。当时计算机还只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并未普及到办公和家庭。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人机交流界面都是字符的,使用者必须掌握非常复杂的系统操作命令,才能使用计算机。1980年代初,美国IBM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5150”,1990年代初,微软推出“windows”操作系统,1994年万维网的发明,2004年web2.0的诞生,这些事件在互联网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海量的资讯,而且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对信息实现互动的交流和即时评论。近几年出现的网络微博客,满足了人们在互联网上拥有私人空间的需求,人们通过微博客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方便与自己关注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和分享。虚拟社区和社交网络,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打破地域界限实现社交需求,轻易实现互动交流。连不经常接触电脑的大妈级人物都在街头巷尾热议,如何聊天、偷菜,如何在网上买东西。近两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的应用更加便捷,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可分割。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正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渠道,客观上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受众面。

1 网络媒体的优缺点

概括来讲网络媒体存在时效性强、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等主要优势特点。同传统的新闻传媒相比,互联网在近20-30年来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其自身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点,笔者认为其最大特色为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互联网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可以把各类信息包括商业宣传不间断地传播到地球的任何角落。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几乎不可能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传播。网络媒体有别于其他传统媒体另一个优势在于它的参与性,可以让每个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引导事件朝向公众期待的、好的方向发展,传统媒体虽然部分具备参与的功能,但是都不如网络互动、交流来的更加广泛、及时和便捷。互联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主要表现在传播的方式是双向和实时的,这就使网络媒体的传播主体和作为网络媒体受众的客体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网友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并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件阐明自己的看法,表达内心感受,媒体同时把受众的意见、建议和看法进行有效的归纳和处理,这有助于事件朝向有利于社会公众利益的方向发展。网络媒体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深入到人们生活和社会活动,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受众大都是具有很高教育程度、思维敏捷、活力充沛、学习和领悟能力强的年轻人,正因为这部分受众群体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理解、适应和接受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对某些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加以评价和发表感受。网络媒体作为广告的载体,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把商业活动的诉求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很容易让不同兴趣偏好的受众产生亲近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推广效果,并且能够很轻易地根据商业主体的经营策略改变传播方式和内容,还不必付出高额的宣传成本,这也是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

正因为互联网媒体具有以上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使它具有了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同时,它也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一是权威性不足。网络媒体在提供了一个平等参与平台的同时,因为其没有准入和身份验证的限制,其可信度和准确性就大打折扣,从而缺乏权威性。每个网络使用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消息,交流信息,使网络成为新闻的“集散地”也成为了谣言的“ 传播源”。特别是近一年来,通过网络传播的谣言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影响。比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全球性恐慌。由于这种恐慌导致人们过度关注可以消除这种恐慌的方法,网络谣言“吃碘盐可以预防核污染”得以迅速传播。形成全国性的碘盐抢购浪潮,给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做出回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公开辟谣,并普及相关防护知识,才未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网络媒体因此日渐缺乏新闻媒体应有的公信力,人们往往习惯了通过传统媒体来印证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所以,媒体人只有充分了解了网络媒体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在日常新闻实践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实现新闻传播的最佳社会效果。

篇6

一、微博发展综述

微博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不仅在社会各界广受关注,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显著影响。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以“碎片化”传播方式满足了现代社会的信息话需求,符合大众生活的碎片化时间消费习惯,迎合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弥补了传统媒体时效性、即时性、反馈性弱的不足。与此同时,微博也改变了现代社会人们关注信息的方式和习惯,对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产生了冲击。通过微博,人们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给自己的听众,在形式上新颖、传播方法上迅速、影响力上明显。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微博,促进了当今时代的发展,未来也将会迈向一个更大的舞台。

近几年微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关于微博的研究现状,国内学者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学者的研究则相对比较成熟,定量研究较多。

在国外,关于微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微博功能的延伸。美国很早就将微博运用于教育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学者提出微博的群体沟通和项目协调功能需要得到重视,提出可以将微博与电视紧密结合,提供一种社会化的视频体验。由于微博在西方社会的应用十分广泛且功能多样,微博的个人表达功能和社交功能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从国内来看,从2007年微博传入中国之后的两年内,微博处于初始、缓慢发展阶段,只能效仿国外微博产品,且用户相对较少,关注度相对偏低,微博的实际价值并未得到体现。但在2009年,微博的发展出现了显著变化,一批新的微博网站相继出现,使微博的发展快速崛起,在国内也形成了竞争的态势。从此微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微博在国内的发展从缓慢到迅速,定会在未来走向成熟。

同时,微博在我国各大高校也迅速普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自由言论等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博已成为大家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成为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其次,在微博上发泄情绪、言论、释放压力已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微博加强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微博这样的虚拟空间来拓展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缓解了社交、人际压力。

二、相关研究综述

尽管微博是兴起时间不长的事物,但其影响力却已超乎我们的想象,将微博运用于教育、营销、新闻传播等方面早已成为习惯,其中将微博运用于高校学生工作方面的影响力也显而易见。通过微博这个方便快捷的工具,大学生可以快速分享身边的所见所闻,同时也可以看见自己关注的人的动态;微博的信息量强大,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好奇心;作为一种网络交流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参与到微博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将微博运用于学生工作中主要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微博是连接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桥梁。老师可以利用微博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微博的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加强了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多形式交流,同时也使学生更自由的表达自己。

其次,微博是全方位表达和展示个人的舞台。作为多媒体平台,结合互联网的特点,个人在微博上的表达方式多元,可以以文字、图片、照片、动画、音乐、文章、链接等方式表达自我,形式多样,能够充分展现个人的性格特点。

再次,微博可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同学价值观、班级风气的重要体现,建设班级文化可以通过微博平台来实现。在开展一个重要班级活动前期,可以将初步计划和方案提前放在微博上,充分征求同学们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通过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弥补不足。活动方案确定后,正式到微博上,起到活动宣传的作用,提高班级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最后,微博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微博具有即时、开放、互动、共享的优势,学生工作管理者可以利用此优势各类相关信息以及重要通知,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水平。

国内不少学者都对该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文以微博的崛起为立论基点,围绕微博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基础理论,以大学生思想行为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受的影响为主线,以提出将微博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具体对策为目的,结合微博的技术特点展开研究和讨论。文章将微博与BBS论坛、E-mail、网上即时通讯系统(IM)、博客、SNS社交网站、短信等互联网络应用及通讯技术作出全面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微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独有优势和利弊影响。

微博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在《微博中大学生的自我表露及其影响研究》一文中,作者阐述了微博中自我表露对大学生的影响。文章指出微博传播是一个自我表露的过程,通过深度访谈并对访谈者微博进行文本研究,分析了微博中自我表露的动机、对象、方式等,并对自我表露进行心理研究,最后分析了微博导致的碎片化和媒介依赖失语化现象。文章在最后指出,在微博环境下成长与生存的大学生,可能面临现实社交功能退化与萎缩的危险,这是值得深思并提高警惕的。

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微博的使用为辅导员管理学生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陈洁在《辅导员如何利用微博开展学生工作》的研究中提到,辅导员利用微博,可以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信息,搭建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四方沟通的平台。研究中还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在使用微博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首先是简明扼要,其次是深思熟虑,再次是及时互动,最后是科学规划。高校辅导员应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借助微博这一新媒介,为高校学生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将微博运用于学生工作实验及分析

(一)实验总体概述

本研究项目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云南农业大学2012级公管事业管理班为研究对象,进行将微博运用于学生团队建设中的案例实验和分析。基本思路是:选择合适基于微博进行的学生工作主题。首先带领学生将微博运用于活动的准备阶段,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分别以小组及个人的方式充分见解和建议,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其次将微博运用于活动的实施阶段,利用微博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微博交流平台,对活动进程进行交流、反馈和监督等。最后在活动结束后,在学生中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方法,收集反馈,纪录学生对于利用微博开展活动的感受,并找出工作过程中的优缺点,分析其深入原因。

本次实验内容为本班级特色活动――班级生日聚会。第一步,提前在微博上创建生日聚会的讨论话题,消息和初步方案,在微博互动中鼓励学生自由提出想法,充分发表见解,最终确定方案;第二步,按照集体讨论的方案开展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对聚会的实时内容讨论话题,鼓励学生以文字、照片、链接等形式参与话题讨论,使活动现场气氛及微博互动气氛同时活跃。第三步,通过问卷及采访方式在学生中开展调研,收集反馈意见,总结微博运用于生日聚会的优缺点,使微博在学生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实验准备阶段

以新浪微博作为平台,提前通知全班66名学生申请微博账号并互相关注,选择班级生日聚会作为本次学生活动的主题,在新浪微博上建立该主题的话题讨论,班级成员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迅速告知每一位学生。选取男、女各一名学生作为记录员,将其余64名学生随机分为8组,第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对生日聚会时间、地点、环节、奖品等具体方案内容进行研究和讨论,提出三点以上建议,并以小组名义将建议到话题讨论中,两名记录员纪录学生所提建议。第二周前三天时间,64名学生以个人名义在话题讨论中对各小组提出的建议进行自由讨论,发表建议。两名记录员记录修改意见,并整理后在话题讨论中。第四天和第五天,64名学生对整理出来的修改建议进行投票,投票结束后,两名记录员整理投票结果,最终确定活动方案。该过程充分汲取了头脑风暴的优势,在小组内及全班范围内的讨论中,激励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更多更好的想法。基于微博即时性的特点,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和反馈,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所提出的想法和建议也在互动讨论中不断得以补充和完善。同时,微博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班级成员在互动和讨论的过程中,将话题转发并@学校或其他学院的相关社团及老师等,提高了此次活动的影响力。

(三)实验实施阶段

本次活动按照最终确定的活动方案进行,地点为多媒体教室。活动开始前,由主持人说明活动中微博使用方法及后续奖励原则。微博的使用贯穿于活动全过程。第一,学生可在任何时间自由发起聚会相关话题,并互相转发和评论,多媒体屏幕全程转播微博。第二,学生可在微博中现场照片,以激发更热烈的互动和讨论。第三,当所有环节完成后,64名学生对活动环节进行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活动结束后,两名记录员整理投票,后续对最受欢迎的环节进行奖励。第四,活动结束后,两名记录员对班级所有同学的微博数量进行统计,微博数量包括发起话题数量、转发次数、评论次数,统计微博数量最多的三名同学,并在班级微博上公布,后续将进行相应的奖励。该阶段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微博互动当中,微博不再只是学生了解社会、发表言论、释放压力的平台,在本次活动中微博与学生密切联系,使学生意识到将微博运用于学生工作中、运用到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也非常显著。

(四)收集数据阶段

为了解本次实验的效果,针对全班除两名记录员外的64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中随机选取班级人数的10%进行深入访谈。在活动结束后的一天,组织全班学生统一进行问卷填写,保证问卷的时效性和真实性。问卷内容根据本次活动展开,包括学生的使用感受,认为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学生现场答题,现场收回问卷,在问卷填写完成后,由两位记录员进行问卷统计。在活动结束的第二天,对问卷中随机抽取的7名学生分别进行深入访谈,探索构成不同使用体验的深入原因。

四、实验结果及发现

此次实验中,将微博运用于学生工作的探索并不是十全十美,但微博的使用对于管理和组织学生工作具有促进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本次实验发现将微博运用于学生工作中具有以下值得肯定的优点:

1.微博上的互动推动了班级问题进入议事日程,从而有效推动了班级决策的过程;

2.班级微博的讨论促进了参与者理性的提升;

3.微博对大学生的社交心理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其学业、交友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4.可以在微博上通知、课程表、班级制度、班级活动等,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多公开交流,也可以进行一对一私下交流,为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5.班级微博的出现,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超越地域界线和时间限制的“在线空间”,每个人都能在这里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效促进了班级决策民主的良好运作。在微博中,个人可自由表达意见,形成网络意见,当有足够多的人被吸引到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中来的时候,通过大量的转发与评论,就形成了网络民意。

在承认其优点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本次活动总结出的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寻求改善方法,加强微博使用效力。主要总结出以下不足之处:

1.微博的使用影响了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五花八门的信息和观点太多,像潮水一样涌向学生,容易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空间;

2.由于微博具有传播快捷、使用人群广的特点,因此极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且微博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他任何媒体;

3.微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炒作平台,有的学生可能会在不经过同学允许的情况下将一些个人隐私共享到微博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矛盾;

4.微博可能会助长浮躁的风气。借助微博这一平台,有的学生可能会发表一些带有主观性极强的言论,这可能会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及班级的凝聚力。

五、建议

在本次实验中,微博运用于学生工作的实验呈现出一定的优缺点,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在实施每次活动时要注意实施的基础条件,要对受众学生媒介物质及素养基础做出系统了解,必须确定学生具备微博使用设施以及相应的使用能力,这是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前提;其次,要找出不同的活动与所适应的微博形式,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每一次活动前要认真分析与微博技术特征结合的可行性方案,寻找适合的方式;最后,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从而达到保持学生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活动的目的。

将微博运用于高校学生工作中面广线长点多,不仅仅是班级活动,针对全校性的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如学校大型晚会、社团特色晚会、学院主题晚会等。此外,微博还可以运用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入课堂促进教学等领域中。我国关于微博应用与教育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更重要的是用于实践,研究者应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进行实践方面的研究,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不断检验与修正,以便于微博更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耘耕 徐颖.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传播,20110.04.

[2] 汝艳红.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青年记者,2012年中.

[3] 殷俊.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第51卷,第三期.

[4] 戴晓晴.微博环境中高校学生工作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第3卷,第五期.

篇7

【关键词】社交礼仪 教学 考核 革新

社交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自觉形成并遵守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当今社会,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他的素质和礼仪。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自觉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培养四有公民,所以社交礼仪课便顺势而出,不少高校还把它设为必修的基础课程。

一、社交礼仪课内容的变动

高校中的学生学习素养和文化礼仪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可以在社交礼仪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清楚了教学目标后,就可以将所要交给学生的东西进行归纳整理成礼仪概论、穿衣礼仪、见面礼仪、交往礼仪、交谈礼仪、吃饭礼仪等。并且要将儒家文化中的“礼”贯穿于传授社交礼仪的整个过程中。礼不光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精神支柱。然而,我们目前的礼仪教学内容逐渐向国际靠拢,以国际礼仪通则为准,在课堂上也主要讲述西方的礼仪规范,对于中国礼仪的讲解较少,学生能学到的也不多,更谈不上继承、创新和传承了。因此在传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礼仪的历史起源等有关的书籍,如《周礼》、《礼记》等,更方便学生的理解。除去对理论的教学,还要重视在实践上的应用,社交礼仪并不是通过理论就能理解透彻的,更多的还要学生们自身的实践,在任何场合都能处变不惊,举止得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课程开展方式的革新

(一)严格挑选授课老师

老师的严格挑选对于保证社交礼仪的高效性十分关键。虽然现在有很多高校都有这门课程,但是在老师的挑选上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就以笔者在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社交礼仪一直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然而授课的老师却因为专业的不同而有了差异,有新闻专业、中文专业、法学专业、政治专业等;老师的来源也比较广泛,既有本校的老师,也有外聘的老师,还有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来源复杂反而让人觉得不够专业。在笔者看来,要想社交礼仪课程能有一个好的发展,首先要在老师的筛选上面下功夫。在现今社会,考取证书是一个既普遍又能得到认可的方式。学校可以规定,教授社交礼仪课的老师,除了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以外,还需要考取国际礼仪培训师资格证。虽然过分的提高要求可能会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但是,总有这个证书,就说明老师经过了严格的礼仪授课培训。

(二)老师集中备课

站在授课老师的角度来看,如果要保证课程的高质量,就需要老师们集中在一起备课。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引发所有参与教师思维的碰撞,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尤其是目前还有专门的社交礼仪专业研究,从事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老师正如笔者所说,专业涉及面很广,术业有专攻,大家聚在一起备课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取精去粕。前段时间,有老师问我对于自己目前从事的教学职业的看法,对于工作是否有倦怠期。我仔细思考并且回想我的日常,我发现并没有这种感觉并且很难产生这样的感觉。正好借题发挥一下,在我看来集体备课能减小老师对于工作的倦怠感。如今,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并且是一桶能给人补充最新营养的水。集中备课的条件下,任何有上进心的老师都不愿在同行面前出丑,不想说陈旧的知识,不愿意被人拖着走,就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追随时代的步伐。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以非常快的速度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例如,在讲社交礼仪课的形态部分,要讲述站姿,一般老师都会把基本的动作进行分开教学,然后再深入的讲一些不良站姿,通过老师自己来讲述和示范,一节课45分钟,大概只能讲这一个知识点。然而通过多媒体来教学,直观的讲解配上图片或者视频里专家的示范,图文并茂,可以极大程度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信息量大并且简单易懂的演示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然而,在许多大专院校,因为没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老师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教学,就有点像给病人看病开药只靠看片子的医生一样,并不会传统的望闻问切,肯定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笔者提议,在社交礼仪课程中,尽量多的利用多媒体为课堂增色,而少的去依赖它减少教学负担。

(四)点面结合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因为实践才是z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社交礼仪课培养学生们的社交能力,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每堂课的内容中都要点面结合,涉及到实践与理论,并且贯穿整个课堂。比如接待礼仪,点的训练可以有模拟电话、互换名片等,面的训练可以有办公室接待或者用餐接待等情景练习。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维去实践,完成点和面的结合。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授课来评价学生们的行为,做的好与不好,是否标准等等。这种微互动的教学方式比死板的老师单方面讲课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把礼仪规范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礼仪喜欢,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除了课堂实践之外,还可以把上课地点延伸至会展中心、签约仪式、接待宾客等。利用与企业的合作来带领学生去企业的具体岗位实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三、考试方法的变革

社交礼仪课程主要是以实践为重,考试不仅是为了检测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检验学生们的基本人文素养与礼貌修养,考验他们是否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了,考验他们是否具备现代高校学生应当拥有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修养。很明显,传统的纸质试卷的考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检验的目的了,所以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变革。下面三种考核方式是笔者研究并且实践后,发现的效果较好的考核方式。

(一)场景测试题

场景测试题是一种笔试考试。题目是用文字进行的场景描述,整个场景要包含无数个礼仪类型,比如个人礼仪、接待礼仪等等。学生要通过卷面上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场景,并且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答题。整个考试过程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随机抽取题目,给一定的时间审题、理解、探讨后,再进行单独的答题。

(二)情景面试题

情景面试题是从场景测试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情景式的教学是指编造一些包含真实事件或是真是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在情景面试题环节,笔者认为可以设置多个环境,供学生随机挑选。比如:餐桌礼仪、接待礼仪等,学生自觉将场景布置好,方便考生在考试中真情实感,身心投入的表现出来。在考试期间要注意自己的礼仪规范。老师在考核过程中,仔细的观察,并且记录学生的优缺点,严格的评分,在考试后一并反馈给学生。

(三)礼仪小品表演

这里的小品就是指简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形式,小品要求表演者语言清晰、体态自然、尽可能的理解和表现所表演的角色。因此,礼仪小品就是要求表演内容与礼仪相关联。学生可以由2到6人自由结合,在考试前的一周进行准备,小组统一意见后以礼仪的若干章节为基础,自己创作小品,自编自演,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内。老师可以根据小品所表现的内容,学生的表演情况来给学生评分,最后的分数便是考核成绩。这样小型的表演,能够让学生们清楚的知道正确与错误的礼仪规范之间的区别,已经错误的礼仪产生的不良后果,不仅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的热情度,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的使用正确的社交礼仪。

总之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人们在交往中十分看中礼仪,好的礼仪规范和修养能够让刚毕业的高校生在初入社会时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去公司面试时的良好表现,与人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等。我国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主,传承我国文化中的精髓,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变革礼仪鞒械男问剑让礼仪课程在我国更加广泛且高效的开展,将礼仪课程能够产生的好的影响带给全国高等院校的学生,让整个社会更加文明与规范。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66—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向国际化方向转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通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熏陶模式便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新课题。由于以往大学英语教学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的输入学习,而忽视了对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形式的输入,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应注重中西方文化输入的双向性和平衡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熏陶模式的设计与运用

目前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和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中,各单元都是以特定的主题为学习材料,主要选取英美等西方语言文化中的素材。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各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教师备课时会查阅与单元主题和内容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并在课堂上以适当的形式向学生输入。如果在向学生传授西方文化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意关注同一主题下的中国文化精髓的英文表达,并要求他们欣赏或比较同一主题下的中西方文化的蕴含,就可以实现中西方文化输入的双向性和平衡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把每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单元主题下的中西方文化导入阶段;单元语言材料学习阶段;单元语言点运用阶段。下面主要就“单元主题下的中西方文化导入阶段”所采用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熏陶模式的设计与运用。

(一)主题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模式的整合

1、主题教学模式

SusanKovilik等美国学者在1982年开发了整合性主题教学模式,主张围绕主题去组织并整合课程;认为主题在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科的中心组织者,能将学科内纷繁复杂的、片断化的零散知识组织起来;恰当的主题能创设知识间的网络连接,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参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开拓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主题能在一定程度上跨越本学科的界限,使学习者从多重的视野和多维的层面接触知识,理解知识,使大脑中的知识地图更趋丰富和牢固[1]。后来Pappasetal(1990),Lipsonetal(1993)等学者直接用主题教学来表达相同的理念。BerniceGelman(2001)指出主题教学能把教学材料进行创设,使之成为有意义的联接,为学习者建立真实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2]。

英语主题教学模式是以现代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主题作为学习内容,以“主题——话题——细节”为主要教学步骤,逐步学习并建立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及社会交际需求的、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3]。主题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有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主题读书、主题调研等;主题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有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首先按“主题——话题——细节”建立某一主题的认知结构,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主题的拓展与深化阶段(即学生自主地扩展某一主题的认知结构)。

2、合作学习模式

Johnson&Johnson(1994)认为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使其最大化地实现人物目标和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并归纳了合作学习模式的五个基本要素:积极的相互依存;个人责任感;面对面的交互影响;社交技能;小组的自我评估[4]。Slavin(1995)的研究发现合作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社交技能,改善他们对学校和同伴的态度[5]。

合作学习以动机激发论、认知发展论和知识建构论等理论为依据[6],它包含三个基本模式:正式合作学习、非正式合作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正式合作学习是指由老师设计并督促或监督学生在一节课或几个星期内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并达到学习目标。本文主要以正式合作学习为例来分析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7]。

(二)主题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模式整合的设计与运用

1、课前准备

每学期开始,教师根据合作学习模式的要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成员轮流当组长。组长负责组织一次课的“单元主题下的中西方文化导入阶段”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工作。

篇9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156-02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同时随着我国网络基础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移动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得信息和资源的方式越来越自由。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慢慢的从传统的客厅电视休闲变得更为多种多样,人们获得信息、新闻、娱乐、广告等媒体资料的渠道也变得更为多种多样。因此各种网络媒体纷纷发力,抢占原本属于电视的关注时间,于是不可避免的对传统电视传媒产生巨大冲击,但是同时,必须看到,在互联网冲击电视的同时,电视媒体也要冲破自身的思维限制,发挥自身的媒体资源和优势抓住机会走集团化战略,立足电视媒体发力网络媒体,以资源和规模反过来抢占互联网资源,将触角从电视延伸至用户的电脑、手机等互联网接收终端,同时注意结合国家三网融合、物联网战略进一步强化电视的网络功能。多渠道多媒体化以内容为主打发挥集团优势是网络时代电视传媒的发展挑战和机遇。本文就网络媒体的特征和电视传媒的优缺点比较分析,试图找到适合网络时代的电视传媒发展战略。

一、网络媒体相对电视媒体的优势

(一)移动性

网络媒体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无线宽带技术和移动网络普及的今天,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等移动上网终端的普及,消费者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接入网络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传统电视传媒最明显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看到想看的信息,而电视传媒受电视终端的限制只能在固定的场合观看。

(二)自由性

电视媒体的电视节目播出时间是固定的,同时电视广告的投放也是固定的。这种固定的模式需要消费者和广告投放商的时间配合,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播出的节目一旦错过不能重新观看,而有消费者有闲暇时间却看不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网络媒体相对电视的核心优势就是内容的自由性,消费者可以随时随意的观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而不受电视台时间表的限制。电视固定时间且不可回播的特性明显不适合紧张的现代生活节奏。

(三)零散时间的利用

网络媒体,特别是以无线终端为主体的无线媒体能够很好的利用起消费者的零散闲散时间,例如等车、如厕、等人、排队等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这对消费者媒体品牌忠诚度和消费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当信息消费习惯形成后很难再回到传统的电视媒体。

(四)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网络媒体的传播产生就是以个性化为宗旨的服务,例如报纸有其固定的定向客户群,电视台和电台有其不同的服务对象和节目。单一传统媒体很难在所有时间所有节目中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但是网络媒体不同、网络媒体和内容浩如烟海。同时搜索和免费的内容服务使得内容的获得方便简单,因此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在网上找到自己喜欢的媒体内容,实现媒体的个性化,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网络媒体还是个全球化的平台,不存在发行或者覆盖问题,同时互联网媒体的即时性非常强,可以在事件反生的最短时间内广泛传播而避免了电视媒体的节目制作等带来的滞后性

(五)信息形式的多元性和互动性

网络媒体相对电视媒体还具有信息传播形式的多元化的特点,这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可以说是同时结合了电台、报纸、电视台三者的传播模式。同时网络媒体还具有传统媒体很难做到的特点――互动性,例如网络聊天室、社交网站等节目内容的互动性使得每一个信息消费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近年来火热的微博微信等社交手段更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自己的媒体发言人,“自媒体”的概念已经给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

二、电视媒体相对网络媒体的优势

结合上述网络媒体优势来看,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其传播方式的自由性、个性化和便捷性,但是它相对传统媒体只是更先进的传播方式而已,网络媒体只是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方式而不是信息本身。电视媒体具有几十年发展的积淀,电视媒体相对网络媒体具有以下优点:

(一)品牌性、集团化和财力

电视媒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具有很高的观众忠诚性,长期积累的信任和品牌效应具有深刻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这点是新兴媒体无法具有的效应。同时长期的运营积累下来的财力和集团化规模,尤其是国家广电改革后各省级广电集团具有十分庞大的规模和雄厚的财力,能够支配庞大的资源。但是当前的问题是没有合理利用手上的庞大资源。

(二)内容原创性和权威性

网上信息丰富而多样,但是传播内容多依附于传统媒体,传播的内容也大都停留在抄来抄去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网络媒体缺少适合的审核机制,因此存在大量的低劣错误,且新闻真实性无法确认。

三、网络时代电视传媒的发展策略

综上所述,比较可得网络媒体具有电视媒体所没有的多样的传播方式,而电视媒体相对网络媒体具有内容的原创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因此结合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优势能够更好的发展,以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为形式,以电视媒体的内容和核心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综合化传媒集团才能够更好的在新形势下脱颖而出。

(一)发展网络电视

中央电视台的CNTV战略即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以中央电视台的内容核心加以网络电视的传播方式,使观众可以在网上随时随地的看到已播出的内容,很好的解决了电视播出时间固定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问题。

(二)发展电视网站

国外大型电视台如CNN、BBC等大多具有功能全面内容充实的网站、其网站自身就是一个大型新闻门户网站,以本台实际编辑新闻内容为基础同时广泛采集网络内容,这样既有实际原创权威新闻和评论又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闻的便利性和时效性、多样性的要求,以图片、文字、视频、音频混合利用的形式提高了新闻的可读性和表达性。同时可以建立以在线投票、在线论坛、在线订阅、定制新闻推送等一系列的互动性内容,完美的补充了电视的短板,使电视媒体能够更快的获得观众的反馈以更好的改进用户体验。

(三)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内容创新

在新旧传媒的竞争过程中,不论是新媒体压缩了旧媒体的市场,还是旧媒体进化获得了新的形态,其真正核心是不断满足受众需求,不断提供真实原创的内容,才是经久不衰的本质所在。电视媒体可以在自身强势的视听内容和长期积累的新闻采编实力的优势下通过搭建网站,建立起良好的用户反馈机制,注意网络热点开发出具有更高关注度的节目内容,在节目播出的同时以网站为依托实施互动,依照反馈改进节目实现良性互动,及时把握观众需要。

(四)集团化经营

网络时代的电视传媒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单一的电视传媒不足以抗衡新的传媒竞争,这种竞争有来自网络媒体的竞争也有来自于别的电视台网络化经营带来的同行竞争,因此走集团化路线建立以内容为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传播的途径的大型传媒集团才是未来传媒界的发展方向。因此电视台须走出“电视”的思想禁锢,建立起以内容为核心的多元化传播模式。可以通过自身雄厚财力和强势渠道资源并购和收购各种特色的小型网络传媒公司,收购并发展多元化的媒体内容。开发针对移动网络客户端的产品,利用电视台的知名度、品牌和权威性做辐射状多元化发展。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传媒集团,即可盘活手上电视资源也可进一步的扩展市场。

参考文献:

[1] 高钢,彭兰.三极力量作用下的网络新闻传播――中国网

络媒体结构特征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7(06).

[2] 谢耘耕,倪握瑜.重蹈覆辙还是自我突破――新媒体时代

篇10

一、渠道经销商亏损严重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经销商销量和收入均同比增加的情况下,连续两年入围百强的84家汽车经销商2015年毛利与2014年相比大幅下滑至25.79%。2015年,汽车经销商盈利面继续缩小,据统计,48.5%的经销商盈利状况持平,只有21.8%的经销商盈利,剩余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当前,汽车产品已远远超出市场能够消化的程度,库存在不断地增加,目前全国共有20000多家经销商,按照当前的产销规模和经销商数量,经销商的压力可想而知。大面积的亏损,严重打击了经销商的信心,很多经销商纷纷退出汽车行业,转而寻找新的盈利机会,这种局面对于厂家来说也是无能为力,以“4S”店为主的营销渠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渠道“短板”

一直以来,以“4S”店为主体的汽车品牌专营模式一直是汽车营销渠道的主流模式。不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成为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网络购物的商品也从小件商品延伸到了汽车产品领域。据J.D.Power调查,有80%的经销商认为在线购车将成为未来趋势,并且认为这将影响到传统汽车销售业务。这样一来,传统“4S”店作为目前较大的营销渠道而言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比新兴互联网汽车业务来说,传统“4S”店营销模式的“短板”很突出。

(一)消费者满意度差

“4S”店的背后是相对独立的经销商,作为经销商而言,追逐利润是第一位的。在市场火爆的情况下,会出现某款车型“加价提车”的现象,消费者甚至加价都提不到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消费者对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已见怪不怪。虽心有怨言却也是无奈接受。在市场遇冷的情况下,经销商常常会以低于厂家指导价很多的促销价来博得销量,以得到厂家的年终返点,但是在这个促销价格中,包含着强制购买店内装饰和强制购买保险的捆绑销售行为,很让消费者反感。

(二)售后维修价格虚高

“4S”店总是着眼于销售业绩,对售后服务的管理和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怎样加强售后服务、提高技术水平的动力不足,“前店后厂”式的售后服务体系并未健全。在具体的售后服务中,由于技术水平高低不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济利益诱导等现实因素,“4S”店习惯在工时费、零配件价格上做手脚,售后维修价格虚高。这也是“4S”店遭到消费者普遍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运营成本过高一家

“4S”店要达到标准化

经营需要经历选址、征地(租地)、建店、招聘店员、培训、试运营等诸多环节,期间发生的征地或租地费用、建店工程款、各种税费、人员工资等所有费用都要摊薄到利润里面,这样一来,“4S”店的初始经营就要面临巨大的压力。小规模的“4S”店一般占地几千平方米,大规模的则达到上万平方米,每年的租地成本就要几百万元。如果土地不是租用的,“4S”店第一年购买土地的成本投入还会高出更多。一家“4S”店平均有大约100名员工,每年的人工支出通常要400万至500万元。仅就人员工资来说,对“4S”店而言就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如果再加上其他开销,一家“4S”店的年运营成本往往接近千万元人民币。

三、“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实现营销渠道变革

据统计,目前全国近40家汽车经销商已签署了汽车经销商电商平台战略合作协议,依托现有的经销商线下渠道与线上资源相结合运营,40家经销商几乎涉及中国过半数经销商集团,规模可覆盖全国成千上万家汽车“4S”店及上亿汽车用户。同时,二手车业务以及汽车租赁业务的扩大,都将成为经销商利润提升的主要途径。在这种趋势下,传统“4S”店必须要做出变革。

(一)提升自身竞争力

商务部于2016年1月了《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将在今年内正式实施。新《办法》鼓励汽车销售模式多样化。新《办法》明确提到推动汽车流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这意味着“4S”店模式作为唯一授权销售渠道的时代彻底结束,新兴销售渠道和传统销售体系的共生融合成为趋势。在这种情况下,“4S”店一方面要做好接受市场的冲击,不能再固步自封,必须提升服务水平,注重差异化服务,降低运营成本,从自身挖掘盈利点,另一方面,要及时跟上市场步伐,要提高对市场的信息灵敏度,在实体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只有逐步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下生存。

(二)注重“线上线下”业务融合

对于未来的互联网汽车营销,将不再是“4S”店来全部承担满足客户需求的重任,配套的有大量的城市展厅、体验中心甚至提供定制化服务的互联网平台。我们要建立一个在线上有智能终端,在线下以“4S”店为载体,能够实现线上和线下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销售体系,让用户能够在线上和线下之间自由选择。最终呈现给客户的是以汽车消费为主的“一站式”服务体验场景。汽车销售渠道的互联网化,一开始就是一个整体性的变化,不仅仅是新车、二手车,还包括后汽车市场,都在互联网化。未来有可能汽车电商和线下营销渠道是平行的,来让用户选择。目前来说,消费者最担心的是线上产品的质量和线下服务的承接能力,这就涉及到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可以说,只有实现线上营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业务融合,汽车营销渠道“互联网+”的时代才算真正来临。

(三)重点打造智能终端APP软件

目前来看,在国内只有两种APP营销方式,一是利用现有社交媒体APP,比如微信、QQ等,另一种是自己开发APP。利用现有的社交媒体APP的好处是能够迅速将营销内容推广给客户,传播效率高;缺点是目标客户群不明确,客户体验感差,缺乏互动。而企业自己开发的APP的优势是能够独立掌控APP资源,拥有自主运营权,内容灵活,客户体验感强;缺点是开发成本高,推广率低,下载安装注册认证程序繁琐,一般需要从企业官方网站下载,而且无附加功能,客户粘性差。如果我们将社交媒体APP和企业自己开发的APP的优点相结合,打造基于社交媒体APP的,这样一来用户的体验感更强,互动效果更好,客户粘度会更高。

四、结语

互联网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在汽车消费领域,用户对整车电商的接受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据尼尔森近期数据显示,有92%的客户在购买汽车时,都希望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产品及相关信息。该机构数据显示,在中国,有86%的客户愿意通过互联网来购买汽车。互联网已经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购买终端。与以往不同,如今的消费者对决定购买的车型已越来越熟悉,汽车销售顾问已不用费劲介绍车型信息。此外,消费者在购车之前都会在汽车网站上对各款车的配置、优缺点、和各地区的成交价格进行反复对比。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展了对互联网汽车业务的探索,无论是汽车企业、综合类传统电商还是汽车媒体,都纷纷开始布局汽车电商平台。总之,对于传统的汽车经销商而言,互联网时代危险与机遇并存。现阶段传统“4S”店只有加快用互联网的思维武装自己、改造自己,才能在互联网时代的渠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成为“渠道之王”。

参考文献:

[1]甘伟,周卫华.我国汽车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经济师,2009(02).

[2]鲍玮.汽车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

[3]张向阳.我国汽车网络营销创新模式探析[J].电子商务,2011(10).

[4]周锐.国内汽车经销模式发展与走向[J].汽车与配件,2012(31).

[5]李震.汽车行业的网络营销现状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3(01).

[6]谢岩.论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现状及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

[7]李燕.我国汽车网络营销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14(04).

[8]金灏.汽车4S店营销模式的创新改革[J].现代商业,2015(21).

[9]郭海玲.基于O2O平台的汽车行业网络营销模式构建与应用[J].企业经济,2015(08).

[10]梅玉颖.“互联网+”下的汽车营销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