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6:56: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辩论入门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Keywords】legalprofessionalability;legaldebate;practice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3-0099-02
1法律辩论训练计划提出的背景
1.1我国法律工作人员的法律职业能力现状
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使得我国的法律从业人员具备了法律专业基础知识,相比于20世纪的确有所进步,但专业知识的累积并不意味着法律职业能力的提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法律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1.2法律辩论训练与法律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
辩论始于分歧,是持不同意见者围绕争议点所进行的寻找证据、阐述理由、进行推理、辩驳论证等活动[1]。在现代辩论学看来,辩论是以逻辑为命脉、以语言为艺术,是通过逻辑与语言的思想交锋活动。法律辩论是主要围绕法律上事实、规则、程序中出现的争议所展开的运用法律基本原理与规范进行辩驳的一种辩论形式。本文所指的法律辩论训练是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普通辩论的规则为规则,以法律领域内出现的争议问题为主要内容所进行的定期训练。
2法律辩论训练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国家对法律职业能力强的法律人才的需要与我国现如今法律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的现状之间的差距,以及法律辩论训练对法律职业能力的提高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启发了本文作者将具体的法律辩论训练计划应用于对法学生的教育中。
2.1制作训练计划
法律辩论赛在我国许多大学特别是法律专业学校开展得有声有色,不过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培养法律辩论赛的辩手,而在于利用法律辩论培养未来从事法律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毕竟法律辩论与一般的辩论不同,其专业性、可操作性、时效性都是一般辩论赛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法学辩论是以法律能力为核心辩论能力为辅助的活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就如减肥健身一样,短期内对受训者能力提升有限。这也造成法律辩论成为少部分人的活动,所以制定一个可以吸引受训者并能促使其长期坚持的训练计划尤为重要,也是本项目能付诸实践的最重要一环。
2.2入门阶段训练
对于法律辩论而言,兴趣是首位,本项目针对的对象为未来将要从事法律行业的在校大学生,所以培养兴趣是初始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能够有意向参加法学辩论活动的大部分人而言,其对法律和法律相关的事物有着最基础的兴趣或者对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期望,针对以上两种心态,在入门阶段中,采取模拟法庭和观看高水平辩论赛视频这两种方式最为有效。采用模拟法庭的方式可以让受训者提前了解未来的努力方向和梦想,让受训者了解法律相关职业以及辩论在未来工作中的作用,并应用和了解所学及将来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在现实中使受训者产生兴趣。
2.3初级阶段训练
初级阶段中,受训人员在对法学辩论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加深受训者对于法学辩论的理解程度,主要包括赛制、法律辩论的特点、辩论对法律的意义等。本阶段中采用模拟辩论的方式最为有效,根据一般法学赛制将受训人员分正反两组。一组四到六人,双方在场下组织讨论后进行模拟辩论。一般以一周一场的频率进行模拟辩论为宜,并保证受训人员在模拟辩论前有至少五次的组内讨论。采取一周一场,每场至少五次讨论这种节奏,主要是为了保证受训人员的压力不能超出其以其兴趣为基础的承受能力所能承担的范围。在受训人员适应这种频率后,可以缩短模拟辩论每个场次之间的时间差距,提高组内讨论频率,提高辩题难度并向法律专业辩题靠拢,逐渐使受训人员理解法律辩论,加深其对法律辩论的印象。2.4高级阶段训练
本阶段中,由于法律是一门终身学习的学科,对专业能力的提升不能操之过急,所以在受训人员已经有一定法学辩论能力和法律专业能力后,本阶段要在正规法律辩论比赛中着重提升受训人员的法律辩论能力,为将来更好地提升专业能力打下基础。本阶段中,组内辩论已经对受训人员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参加正规法律辩论赛是提高能力的最好方法,越专业的比赛对受训人员能力的提高也越显著。因我国各地比赛频率和方式不同,本文作者建议多多益善,尽量为受训者提供机会参加法律辩论赛,如在黑龙江省的“孟凡旭杯”法律辩论赛、在江西省有“双惟杯”,在江苏省有“蒲公英杯”“漫修杯”,在福建省有“法制杯”,在新疆有“知识产权杯”,在山东有“烟台众合杯”“鑫士杯”,在四川有“乐山市公诉人、律师、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四川省大學生模拟法庭竞赛”,在全国有“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受训人员必须保持每天最少一次,每次最少3个小时的集体讨论,并在赛后认真做好总结,形成体系化的总结制度。本阶段中受训人员必须独立进行辩题的准备,不能依赖培训人员,否则将导致提高辩论能力的训练目的不能完成。
2.5辅助训练内容
将法律辩论设置为本科及以上法学社的一项常规课程,与此同时,指导教师的指导对于辩论训练起到很大作用,建议最少有一名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训练场地需要固定和安静的环境,这对于受训人员对团体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有非常大的作用。各高校应当为法律辩论训练配置模拟法庭。为实现法律辩论训练及比赛的高效进行,辩论赛所需要的数字化设备,各高校也应为其配备。辩论是一种集体活动,每个受训人员的性格特点会对团体中其他成员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避免部分人准备辩题,部分人无所事事,各方所持的观点应由小组全体成员讨论一致通过,所以团体中的成员要形成日常沟通的习惯,可以依照社团的组织方式管理日常事务。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意志坚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反之,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果。认为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态度、动机、个性、自尊与自信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外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是师生有目的、积极主动参加的双边活动。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可见,外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对教与学的影响也是值得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师生关系”的定义
“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皮连生,2002:326)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是教育和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媒介。
二、良好师生关系在中学外语教学中的地位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认识速度和质量与其认识密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老师的关系。当今的外语教学是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它不象历史、地理知识那样靠背诵语言知识就能掌握,也不象数、理、化那样靠透彻的理解、周密的分析。外语课堂教学比起其它学科来,在教学方法上、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在教学设备的运用上都应更加先进。
外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相互交往是学生获得有效输入和内化课内外输入并逐步转化成输出的最理想的途径,外语教学只有通过相互交往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实际运用能力)。因此,为了保证交往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更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
1.提高自身的素质,形成个性风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个文件中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5个因素和1个公式”。这5个因素是:(1)国家对外语教学的政策;(2)学生的来源与素质;(3)教材的质量;(4)教学环境与条件;(5)教师的素质。这5个因素中,前4个是可变因素,而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因素。1个公式是:教学质量=[学生(1分)十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X教师。这个公式中括号内4者相加是10分,而教师的素质分值越大,乘积越大,即教学质量越高。由此可见,外语教师的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建立一直合格的、新型的中学外语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是提高中学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2.真诚地理解、接纳全体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它教育因素所不能代替的。教师可通过了解、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学习的爱好、困难,实现应有的“移情”,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外语的交往活动,时刻注意学生那段时间中的使用外语能力的进步。师生之间只有在相互理解、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才能对教师所教学科采取合作的态度,乐于为他们所喜爱的教师而努力学习。3.给予学生期望与成功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而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教师的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如此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让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融洽师生关系、改善英语学习环境的途径。
4.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随着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外语教学也就更显得日趋重要。作为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汲取某一方法的优点,筛除其不足之处以创造有效的方法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学习对象。正如Robinet说的:“优秀的教师总是充分利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最好的教学材料。”①方法一:创设适当的情景,在活动中学习。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交际氛围,引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相联系,模拟真实生活情景,将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力求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活泼。
②方法二:采用开放式或讨论式教学。复述、表演、辩论、演讲、口头作文等训练方法,均使学生通过实践来锻炼实践英语的胆量和英语口语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表现自我。
③方法三: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随着多媒体、影碟机、网络的广泛运用,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媒体,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制作直观易懂的课件,使课文中角色鲜活起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先进的媒体还可以增加课文知识的信息量,加大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提高单位课时的效率,使英语教学实现“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先进教学模式。
④方法四: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最好辅助形式,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事业,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课外活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办英语小报,出英语墙报,组织课外阅读,开展英语歌曲、话剧表演等竞赛,办英语广播、英语讲座等活动。
另外,教育部新颁发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选修可作了初步的设想,也利于英语教师的借鉴,如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语言应用类(文秘英语、科技英语、信息技术英语、初级旅游英语、初级经贸英语);欣赏类(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戏剧与表演入门、英语歌曲欣赏)等。这些活动均能开阔学生视野,清除心理疲劳,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情感,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鑫英语教学中师生情感协调与缩小两极分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3(3).
许多汉字有象形表意功能,无论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它们都有其独特的形之美或意之趣,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文字资源,培养学生对文字理解的兴趣。
如《核舟记》中,学生对“其两膝相比者”中的“比”的理解有难度。教师只要分析“比”的字形是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学生就知道“比”可理解为并列、靠近,是会意字,运用了“比”的本意。
再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中对“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炙”的理解。教师只要讲清“炙”的字形为上“肉”下“火”,学生一下就明白是烤肉的意思。若能与形声字“灸”做字形和字义上的比较,教学效果就更好了。
文言文中大部分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用本意理解的情况较多,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文字资源,适当展示文字之形,尤其是大篆和小篆字体,进行字义辨析,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意之美。
二、读文悟调,提高情感表达之“韵”趣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诗文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并把语言艺术运用到很高的境界,汉字的音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南宋教育家陆象山说过“涵咏工夫兴味长”。教师善于设计形式多样的诵读,才能使学生读出情趣,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古汉语语感,使他们感悟到文言文的美好意境。
如教授《岳阳楼记》时,教师在学生读准字音之后,就要引导他们注意文言文的韵律美。第二段中的部分韵脚为江、汤、涯、千、观、峡、湘,朗读语句时就要读出“a”的韵味。文中多处运用了叠词:浩浩汤汤、霏霏、郁郁青青、喜洋洋者矣。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做到先快后慢,先重后轻,先连后拖,音韵悠远,在轻重缓急中读出画面的意境。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节奏音韵之抑扬顿挫和语气语调之痛快沉着,体会了文句内在的音韵之美。
再如《曹刿论战》中“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用“……也”表示判断,中间用排比短句论证,最后用因果复句得出结论。朗读时要读出短促连贯、坚定有力的语气。
文言文中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语调,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其中的变化,领会原作的基本精神和独特风貌,积累丰富的朗读经验,使原本困难的文言文诵读变得妙趣横生。
三、品言赏文,提升文言感悟之“情”趣
这里的品言赏文,就是说文本解读必须“文言并重”。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语文教学提倡教师“披文人情”,就是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将文言词句和思想内容的理解巧妙结合,努力挖掘语言感悟之“情”趣。
如在《小石潭记》第四段写潭境的“凄神寒骨”的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用使动用法理解了“凄神寒骨”的含义后,就引导学生理解主旨。教师设问:小石潭环境如此洁净幽美,为什么作者却说“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其境过清”呢?学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于是教师先安排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看柳宗元写《柳州八记》的背景,使学生逐渐领悟:作者因仕途上的失意而心情悲凉、抑郁,导致他看潭境时产生清幽冷僻、凄神寒骨的感觉,这一层只要结合时代背景不难理解。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何细致描写洁净雅致、充满情趣的幽美潭境?为何补充同游随从?讨论得出:作者的抑郁悲伤该是何等的深沉厚重。同时在积极的思索讨论之中穿插着教师或学生那充满抑郁悲凉感情的朗读,从而成功唤起学生的审美联想,使他们与作者、文本对话,做到文言并重,情趣相生。
再如《咏雪》中有两句名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先让学生讨论“拟”、“因”的词义和译注时语序的调整,进而探讨比喻的美妙之处。让学生体会描写的不同角度后,再继续想象谢朗、谢道韫说话时的心理与神态,讨论说话人的内心情感。这样,谢安一家其乐融融赏雪时的欣喜、满足之情就呼之欲出了。这样的“文”“言”结合,引导学生把握文意、体悟生活情趣,感悟过程显得“情”趣横生。
四、辨事析人,发挥思维碰撞之“辩”趣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要选择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论点,创设激烈紧张的辩论氛围,借助学生的求胜心理,去激发辩论之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如教师在上《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引导学生质疑:元方入门不顾,元方的为人处世是否合情合理?学生进行激烈的正、反辩论,逐渐引出“汉代名士的由来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元方入门不顾的真正原因:元方所敬仰的是“信”与“礼”,而来客失去了名士的风度,所以元方会对无信无礼的来客做出那样的举动来。元方的行为,是良好的“五常”教育的结果,是符合他的年龄特点的,也是真实的记录。这不仅不是无礼,而恰恰是最知信崇礼的表现。学生的辩论发展了存同求异的思维,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更深刻了。
再如《爱莲说》一文,教师采用比较式提问,自然界中的牡丹、、莲花各有什么突出的特征?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惯例,爱牡丹、爱、爱莲花的人各自会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对这个问题,不同个性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选择。学生在比较中不仅了解了不同花的特点,体验到丰富的象征意味,更感受到莲花之高洁情操。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课堂呈现浓浓的思辨之趣,个性张扬,情趣盎然。
五、引经据典,增添文本解读之“乐”趣
在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在学生多元解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尊重和还原作者的创作旨意(一元解读)。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时,可能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时,教师要选择相关的背景、故事、名言、逸事等,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学习之乐。
在学习《论语十则》一课中,教师组织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适当展开对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一“仁”的讨论,并补充“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补充韩非子的法家的思想核心和庄子道家的思想核心,并加以区别。这样的补充,使学生的阅读过程充满“乐”趣。
又如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由“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生发开去,借助《宋史·忠义传》对范仲淹的评价“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并借用范仲淹的《四民诗》中“道从仁义广,名由忠孝全”的句子,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古代正直知识分子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与屈原、杜甫和陆游等高贵灵魂对话。这种引经据典的学习,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接受精神的洗礼,阅读的乐趣就更浓了。
口语交际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新概念,这是时展的需要,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需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语文课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求教师在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上作一番探索与革新,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口语交际课中,话题的选择是交际成败的前提,交际方式是成功的保证,就此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开掘口语交际的源泉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国庆节旅游归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今天是妇女节,你想对妈妈、女老师说什么?你刚搬进了新楼,向大家介绍你家周围的样子。再如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我让学生在上放学的路上,认识路边的店名、广告牌,并设问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在玩中又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
口语交际专题训练。通过教材中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这种专题训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二是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随着学生身心发展,他们的交际面会更广泛,要求的相应交际技能和素质也更高。比如低年级的口语交际题目一般是自我介绍、借文具、带路问路、道歉、转述、看病等;中年级的训练专题一般是:介绍一本书、劝阻、找人、建议、约请、接电话等;高年级一般是:用压岁钱、讲故事、说实验、请教别人、说成语、演讲、辩论等。
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是。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在一些好的语文课上,教师这方面的引导、矫正等往往不着痕迹,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融。“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的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随机训练。(1)紧扣生活随机训练。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定从违”,参与、影响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组织“该不该看动画片”的讨论等。(2)利用活动随机训练。活动是孩子的天性,班级、学校等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如国际卫生日上街宣传后交流感受,开展有关热点问题(减负就是不做作业、怎样过双休日等)的讨论、辩论等。
如何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学好经济法这门课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学习过程要循序渐近,由浅入深
中职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自控能力不强,经济法本身理论性较强,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解很深的理论,学生就会产生惧怕的心理,所以老师在选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开始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和习题,让学生学习,等待学生入门之后,再适当地延伸。
(二)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培养实用型人才
1、用案例教学法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案例教学法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个体探究动机,教师精心选择案例,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知识,比如在讲“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中,用张三把钱借给李四,这一现实生活中简单案例,提出谁是法律关系主体,谁是客体,谁是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去探索,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些见解后,组织学生讨论,从而理解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即主体、客体、内容。案例的运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思考的欲望,主动地寻找答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用案例分析解决经济法中的问题。经济法案例应来源于鲜活的现实生活,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案例,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创造条件,把握案例的关键,创造性地评价案例,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解决经济法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在讲破产法时,我设计了一个企业频临倒闭的案例,然后问:假如你是这个企业的老总,你该如何走出困境,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踊跃发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在每个学生发言后要针对性地提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案例分析中出现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最后我做总结性发言,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教学主题上来。
3、用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案例的实用性。经济法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案件,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增强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地案例,避免了枯燥地陈述,同时对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好处,达到开放式教学效果。
4、案例教学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在具体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选材时要注意难度适中,贴近生活。因为太难的案例让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产生畏难情绪或依赖思想,造成冷场,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案情太简单,答案一望而知,学生会感到索然乏味,同样会降低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真实性强、贴近生活的案例,能够拉近案例与学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心理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效果会更好。案例教学中还可以充分运用《今日说法》、《经济与法》、《律师视点》等视频资料,变平面的声音信息为音、画、图、文等多层次立体化互动传播。要注意的是,老师必须精心选择案例素材,在播放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停止播放,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甚至展开讨论,待视频播放完毕之后,老师针对节目中介绍不够透彻或者有争议、有疑问的地方进一步阐述。这样不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非常愉悦的完成教学过程,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一、有效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在传统理念中,阅读只适用于文、史、政、地、生之类的语言类学科,好像与数、理、化等课程联系得不是太紧.其实不然,阅读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非常必要.它是保持学生浓厚学趣、培养学习能力的基本前提和关键.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材,体现在形式编排方面,新颖丰富、图文并茂,整体显现一幅生动活泼的样子;在课题引入和内容安排上,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逐步入门阶段,执教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教材阅读的引导和培养,努力把阅读发展成为物理学习的兴奋点和常规习性.在教学中,学生对于那些现代气息较浓和形象生动的教材插图表现出较强的关注与兴致,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把它作为培养教材阅读兴趣的支撑点.
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的时候,我经常会引而不发地提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回答这幅图说明了什么,说说那幅图表现教材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如此这般作为,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又推动了学生对教材阅读的关注与理解.
有些时候,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执教者有必要对阅读材料内容适当作出一些艺术性地加温或渲染,还可以通过开展阅读内容的辩论比赛等活动形式,来有效保持学生的教材阅读兴趣与热情,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与素养.
二、有效发挥实验优势,加大学生的操作分量和深度
物理学科素有“实验课程”之称,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初中学生来说,就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课程魅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特点,努力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激发学习兴趣,深化课程情感,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手脑并用之中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把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动手实验,或验证一些物理现象,或摸索一些规律性知识;等等.
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的随堂实验、分组实验以及课外小实险,类型丰富且数量也很多,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实验教学的良好用场.在教材“引言”中的演示实验过程中,杯子固定在桌面上,当教师用木尺来轻轻敲打硬塑料片的时候,学生显得比较紧张,尤其是坐在前排的学生自然会担心鸡蛋掉在桌面上被摔坏,当实验结果是“鸡蛋突然落到杯子里”的时候,学生不由得一阵欢呼起来.“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能够永久吸引学生,还是让他们在亲手实验中有效增强实践感知.
例如,在做“振动”实验时,引导学生先用一般的橡皮筋来做,结果发现既看不出振动的快慢,又听不出音调的高低.然后再改用钢性直尺来做,即把尺的一端固定起来,稍微发力拨动它的另一端,就会发现钢尺的振动快慢十分明显,而且音调的高低也十分清晰.如此,学生对振动的认识和体会更加深刻.
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可供实验的内容和深度也就随之增加,学生就会在不断实验中相应增强物理学习的思维和技能.
三、有效发挥资源优势,增强学生的学用实践和感悟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
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奥运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奥运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最后一曲笛子独奏——歌唱祖国将班会推向了。
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最近,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 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
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奥运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奥运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最后一曲笛子独奏——歌唱祖国将班会推向了。
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字串8
最近,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字串5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