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的题材模板(10篇)

时间:2023-07-19 16:56: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会调查的题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社会调查的题材

篇1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的进步和大幅度减少的体力活动使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大,对健身指导员队伍的指导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健身俱乐部这一新兴的体育产业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人们健身的一种活动形式,本文从三个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健身俱乐部人手,分析社会体育人才供需状况以及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和知识结构,以期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健身指导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呼和浩特市较具规模的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超越健身俱乐部、绿源岛健身俱乐部、动感健身俱乐部、伊利康体健身俱乐部,包头市青鸟阳光健身俱乐部、阳光健身俱乐部、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永盛展健身俱乐部、一百度健身俱乐部,鄂尔多斯市富邦精英健身俱乐部、鄂尔多斯健身俱乐部、民泰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健身会员、健身教练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发放管理人员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96%;发放健身会员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7份,有效率95%;发放健身教练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有效率94%。对问卷进行了信度的检验,检验结果相关系数R=0.885 。

1.2.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1.2.3其他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2结果与分析

2.1健身俱乐部会员对健身教练的需求状况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健身健美运动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参加各种健身活动的人多了,健身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健身教练的队伍也随之壮大,社会对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及指导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健身教练也要了解会员的健身需求,更好地指导健身工作。

2.1.1会员喜爱的健身项目

调查结果显示,会员喜爱的健身项目依次为:动感单车(45.4% ),瑜伽、普拉提(32.9% ),器械练习( 32.4% ),搏击(23.8% ),羽毛球(22.5% ),游泳( 20.6% ),健美操(19.4% ),肚皮舞(18.8% ),街舞(16.5% ),乒乓球(15.9% ),踏板操(14.3% ),有氧拉丁(13.8% )。近年来会员喜爱的健身项目由原来相对集中的健美操、个人器械练习等项目转化为对健身项目需求的多样化,动感单车和瑜伽作为一种新兴时尚的健身方式,越来越多的被健身人群所接受。

2.1.2会员最需要健身教练指导的方面

随着健身会员科学锻炼身体意识的增强,对健身教练的指导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了解健身常识、锻炼的方法、科学健身等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调查结果显示,会员最需要健身教练指导的方面依次是:健身常识、运动技术、体育保健知识、运动营养知识、器械使用、安全保护(见表1)。

2.1.3会员认为健身教练需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

调查结果显示,会员认为健身教练应提高的专业知识首要的是身体锻炼的生理学、心理学知识;其次是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运动营养学知识等。认为健身教练应提高的专业能力首要的是动作示范能力;其次是传授日常健身知识能力、讲解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见表2)。动作示范能力是健身教练所具备的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最好的直观教具,教练准确、优美、熟练的示范动作对会员尽快掌握技术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沟通能力是为了做好工作,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所应具备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健身教练的多种能力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2健身俱乐部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2.2.1健身教练的年龄、学历及毕业情况

通过访谈了解到健身教练队伍的年龄较年轻,指导年限普遍较短,存在经验不足现象,且教练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从事健身教练指导工作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少,体育教育专业和体校的居多,其次是歌舞团和艺校。调查结果显示,健身教练的年龄在20-29岁占总数的73.9% , 30-40岁占总数的26.1 % ,指导年限少于1年的占21.7% ,1-2年的占34.8% ,3-5年占26.1%,5年以上占17.4%。具有大学学历的占56.5%,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43.5%,毕业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占13.0%,体校的占30.4%,体育教育的占32.3%,其他占24.3%。

2.2.2健身教练对自身指导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健身教练对指导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依次是: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沟通能力、运动技术、服务意识、指导和服务技巧、个性化的关注和帮助、灵活应变能力。

2.2.3健身教练认为自身应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健身教练认为自身应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次是:身体锻炼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运动中常见损伤的救治和防护、人体运动科学知识、开运动处方能力、运动营养学知识、熟悉最新运动项目、人体测量与评价、掌握常用体育健身器材知识。

2.3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给情况

有3所院校招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已毕业学生161人,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看多数学生以学校为主,占42.9%,体育健身俱乐部占19.9%(见表3)。通过走访进一步了解到:由于健身俱乐部发展较快,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有资质的大中型健身俱乐部凭借其良好的待遇也吸引了不少毕业生,就业数量逐年上升;但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从事健身俱乐部工作的人数还是相对较少,不能满足需要,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健身俱乐部需要的人才素质结构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有关,如何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4健身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状况

通过走访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了解到,首先健身俱乐部对于管理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主要指精通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高层次管理人员,目前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多数既不是体育专业人才,也不是经济管理人才,管理思想和理念相对滞后,从而制约了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其次是缺乏技术指导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调查结果显示,健身俱乐部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数量供不应求的占调查总数的59.6%,基本满足的占31.3%,供大于求的占9.1 %,需要的工作岗位类型管理类(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占72.7%,运动指导类占54.6%,经营类(营销、策划、推广)占36.4%,综合类型(复合型岗位)占9.1%。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整体印象很好占18.2%,较好占36.4%,一般占27.3%,较差占18.1%。

2.4.1健身俱乐部对技术类型、经营管理岗位职业素质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两种类型的岗位对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见表4),其次是敬业及进取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意识要强,而在创新能力方面经营管理岗位明显高于技术指导岗位,组织协调能力方面要求管理者要更胜一筹,职业道德、综合知识面、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外语水平方面技术性岗位要求高,可以看出不同的岗位类型对其职业素质的要求各有其侧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岗位特点。

2.4.2技术类型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技术类型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要求依次是:运动技能、讲解示范能力、咨询解答能力、客户沟通技巧、课程创编能力、器材设施使用和外语能力。

2.4.3经营管理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经营管理类型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要求依次是:商业文书写作、财会能力、基础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创意能力、销售能力、外语沟通能力、危机公关能力和客户沟通技巧。

3结论与建议

3.1健身俱乐部会员喜爱的运动项目广泛,特别是新兴时尚的运动项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是构建健身教练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良好的运动技能、讲解与示范能力是提高健身指导能力的根本,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是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3.2健身教练指导年限较短,经验不足,专业指导能力偏低,教练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从事健身教练工作的人数较少;健身教练认为自身应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与健身会员认为健身教练需提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相吻合。

3.3健身俱乐部用人单位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数量供不应求,需要的工作岗位类型依次是:管理类、运动指导类和经营类;不同的岗位类型对其职业素质的要求各有其侧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岗位特点。

篇2

一、专业实习

艺术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探寻自我社会定位。一方面,它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实践的平台,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水平的全面检验;另一方面,它能让学生融入社会基层,帮助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实现自身价值,塑造和完善人格。总之,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尝试,在尝试中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尝试中不断成熟和发展。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实用学科,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走服务社会的道路,而服务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社会,深入生产第一线。本科学生在学校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设计理论,也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未经历过从设计到产品的过程,其具体运用的认识和经验都极度缺乏。例如一幅大型的户外平面广告,电脑里的小样与实际成品会有巨大的差异,成品需要讲究与环境的协调性,讲究视觉冲击力,对这些差异的把握是需要足够的实践经验的。又如室内设计中的造型与家具尺寸的问题,教科书上有前人总结的经验,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缺乏灵活性,同样一个造型在不同大小的环境中尺寸是怎样变化的,同一件家具的设计是否能跳开人体工程学和传统造型等的束缚而有所创新,等等。这些灵活性的获得,也需要足够的实践。特别是对生产材料的运用,可以说是学生的致命弱点。就室内设计而言,木板面材和地板面材就有几百上千种,他们的纹饰、性能、档次、价位如何,怎样使用等,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见识更需要实践经验。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为此,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地点”。由于专业实习接受单位的客观条件限制,专业实习单位一般采取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聘用、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确定。选择的实习单位要有实力和活力,能为学生提供较高水平的技术平台、鲜活的生产现场、充足的实践机会。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选择实习导师”。除了为学生联系一个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设计师作为导师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向身边每个团队成员学习,每个设计师都有他擅长的,甚至包括工人师傅,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施工过程中总结了很多既规范又有效的多快好省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不来的。在专业实习期间,学生还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以便及时得到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同时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实地检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有效指导。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是四年本科学习绩效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提交的最后一份“课堂作业”,而专业实习就联系着毕业设计,是毕业设计的前奏,是毕业设计的酝酿期,同时也是毕业设计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确定实习内容”。实习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于实践,实习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不提倡与专业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提醒学生留心身边的工作,启发学生在工作中发现和挖掘各种潜在的题材和研究项目,并指导学生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等等,这些都是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专业社会调查和专业实践

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社会调查是帮助学生认识市场、适应市场的重要教学活动。艺术设计学是一门与社会时展、人类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学科,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如果没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就将被市场无情抛弃。艺术设计学科要重视教学与市场的结合,关注和研究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动态搜集和整理市场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而不空泛。

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市场经营调查和专业(行业)现状考察。其中,社会环境可以细分为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它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显然,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历史时期内,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具有相对稳固性,或者说具有不可更改性。但在局部区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具有其个别色彩,这些个别色彩是构成对设计及其设计事务起着根本作用的外部条件。明确地向学生传达与之相关的信息,对于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对于学生建立有效社会调查、形成完整社会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经营则可以细分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它反映了艺术设计服务对象的市场表现。与社会环境相比,一个产品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是学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的重点所在。要进行市场调查,首先要确定目标市场,这是在纷繁市场下确立市场调查坐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重要的一步。其次,将目标市场按高、中、低层次分解为若干个市场区间,为纷繁的市场分门别类。再次,要深入目标市场的具体经营单位,采集鲜活的市场数据,为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收集充分和翔实的资料。

篇3

艺术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在高年级开设的,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探寻自我社会定位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它是学生接触社会,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实践的平台,也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水平的全面检验。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基于实用的学科,它的教学理论以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为依归,它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设计对象,因此,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走服务社会的道路,而服务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社会,深入生产第一线。可见,专业实习就是要学生融入社会基层,从社会基层做起,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艺术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将自己的专业设计知识付诸实践,并转化为现实产品,从而服务于社会。本科学生在学校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后,迫切需要一个检验学习绩效的场所,迫切需要自己的专业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专业实习这一形式,学生的这一主客观需求就能得到部分的满足。专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前奏,是毕业设计的酝酿期,同时也是毕业设计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协调和处理学校教育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如何将学校教学内容应用于社会的设计实践,以及如何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是专业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

为此,专业实习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实习地点。由于专业实习接受单位的客观条件限制,专业实习单位采取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聘用、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量体裁衣,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提供方便。在专业实习期间,学生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以便及时得到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同时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实地检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有效指导。二是实习内容。首先,实习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于实践,实习内容要与专业内容基本相符,因此,不提倡与专业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实习。其次,实习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要将课堂的教学实践和学习内容运用到实习工作中去。三是专业实习的目的性。1、专业实习是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这就要求实习学生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和面对在工作中可能碰到各种问题。2、专业实习联系着毕业设计,因此在实习过程中要留心身边的工作,在工作中发现和挖掘各种潜在的题材和研究项目。毕业设计是四年本科学习绩效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提交的最后一份“课堂作业”,能否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专业实习期间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社会调查和实践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与社会时展、人类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学科,它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视觉和知觉以至思想和行为,都有着直接而现实的干预。在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频率和节奏正变得日益快速和紧凑,这就给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提出了鲜明的市场要求,如果没有敏锐的市场意识或者缺乏专业实践,都将被市场无情抛弃。因此,在艺术设计学的专业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学与市场的结合,关注和研究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动态搜集和整理市场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而不空乏。此外,我们要以专业社会调查和实践为契机,为学生搭建一个深入接触社会,广泛感受社会生活的平台,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走向社会。

顾名思义,艺术设计学专业社会调查和实践,包括两大环节:一是调查,二是实践。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市场经营调查和专业(行业)现状考察;实践的主要内容则包括课程内专业实践和课程外(社会)专业实践。社会环境可以细分为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它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市场经营则可以细分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它反映了艺术设计服务对象的市场表现。显然,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历史时期内,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具有相对稳固性,或者说具有不可更改性,但在局部区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具有其个别色彩,这些个别色彩构成对设计及其设计事务起着根本作用的外部条件。明确地向学生传达与之相关的信息,对于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对于学生建立有效社会调查、形成完整的社会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社会环境相比,一个产品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是学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的重点所在。要进行市场调查,首先要确定你的目标市场,这是在纷繁市场下确立市场调查坐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重要的一步。其次,将目标市场按高、中、低层次分解为若干个市场区间,为纷繁的市场分门别类。再次,要深入目标市场的具体经营单位,采集鲜活的市场数据,为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收集充分和翔实的资料。这样,同学们通过对艺术设计目标对象的横向和纵向考察,可以直观而清晰地了解该专业的现实水平,其专业眼界也得以拓展。

篇4

物理课外活动的途径有很多,按物理课外活动学习的方式,可将物理课外活动划分为:自主活动学习(如小论文、小制作、应用实验);合作活动学习(如社会调查、一物多用、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学习(如操作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就初中阶段而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着手开展的物理课外活动主要是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调查简称“四小”。学生通过“四小”活动,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体验了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实施

(1)课外小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精心设计物理课外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实践表明物理课外实验活动以丰富而又蕴藏着科学素养的教学内容,深得学生的喜爱。按活动的能力层次从低到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趣味性实验、家庭小实验、探索性实验、应用性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等。实践中,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可行性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增强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①观察烛焰在扬声器前的摇曳②观察水的沸腾③从不同角度观察鱼缸中的金鱼④观察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的浮沉⑤用测电笔判断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

(2)科技小制作,开展物理课外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勤于动手、动脑。学生每件制作品要能演示一种物理现象,说明一个物理问题,并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边干边思考,互相质疑,展开讨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体验小制作成功完成的喜悦,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新能力。实践中,我们把学生按4人一组的形式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具体有:

①自制魔术箱②自制简易天平③自制测力计④自制水果电池⑤自制直流电动机

附部分学生作品:

自制简易天平

自制魔术箱

自制测力计

自制直流电动机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知识,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安排、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课外科普读物,浏览有关科普网站,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意识,并定期组织检查和辅导,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科技书籍的能力。科技论文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是探讨、研究问题的一种手段,又是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指导学生写小论文,要引导学会根据课题查阅有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通过观察实验,切实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出分析和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文章。实践中,我们提供给学生撰写的小论文题目有:

①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1m/s②假如地球最低气温只有1℃③假如物体不受重力,世界将会怎样④宇宙从何而来⑤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其中有的论文向报社投稿,有的是科普协会的征文,有的刊登在学生自办的班级小报。

(4)组织社会调查、延伸物理知识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如在学生学习了水循环后,分小组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完成报告,报告项目包括考察目标,地点,时间,水域情况,周边情况,总体印象,给相关部门的建议等。实践中,我们提供给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项目有:

①考察校园受噪声污染的情况②考察家庭所在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③家庭所在社区的光污染的调查④废干电池的污染调查⑤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

附家庭所在社区附近水域污染情况考察报告:

考察目标

考察地点

考察时间

水域情况

颜色

气味

漂浮物

其他

周边情况

总体印象

给相关部门的建议

学校

班级

报告人

三、对物理课外活动的思考

应该指出的是,物理学课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物理实验都愿意亲自动手操作。一方面物理课外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用脑思考,动手操作,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物理课外活动的广阔题材,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诸如独立思考、文字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但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

(1)老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是课外活动,老师的指导更多的是体现在活动之前,学生活动时,老师不在身边,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都不能及时提供帮助,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活动的效果。

(2)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热情不一定高

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网上冲浪成了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吸引人。人的惰性会让部分学生放弃参与物理课外活动,或者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物理课外活动。

(3)活动的实际价值和可行性影响着活动效果

篇5

1.社会调查类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注重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环境的关注。在教学中,我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选择适宜课题,安排了“网络对中学生生活影响的现状分析”“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现状与分析”“市区空气污染情况及分析”“中学生消费现状及分析”等内容。大家在收集资料、交流探究、寻求解决对策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习经验,又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

2.生活体验式活动这类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参与。例如,组织学生到工厂、社区、田间参加劳动服务;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走进贫困家庭担任志愿者、义工;组织学生远足、踏青等活动。通过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经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学校、家长、学生往往以教学、升学、安全等借口挤占实践活动时间,或对实践活动敷衍了事,尚需我们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2.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延伸,必须为教学和学生发展服务。任何一次活动前,教师都应该认真分析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案;活动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活动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评价他人的行为,并对典型人和事进行表扬和肯定。

3.尊重学生发展提出不同要求教育就是要在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把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在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依据学生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种是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大家必须完成的。如,劳动锻炼、值周活动、远足等。第二种是学生可自由选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人物专访、专题社会调查、勤工俭学、领养绿地、科普法制宣传、公益劳动、义工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项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20-01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容量大、教学时数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学生大多死记硬背,理解、思考的少,对于实验技能眼高手低,最后导致操作能力较差,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如何优化《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方式,向社会输入更多具备综合技能的人才,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本专科农业院校《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中,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

1 课堂讲授与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1.1 启发式教学

教学活动的主体由老师与学生共同构成,老师作为指导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思考、提出问题,与老师加强交流,协调发展。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1.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动物传染病病例或事例为题材,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病例或事例,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分析、综合,并上升为理论认识。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教师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以学生知识水平为基础,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手段,针对国内外近几年流行的重大动物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配合相应的临床病例,诊断及防制方法,作为课堂讨论提纲。基于学生假期的社会调查,将学生按照调查的疾病不同而划分学习小组,针对假期社会调查结果,结合教材中相应的理论知识,查阅参考文献,做好笔记,针对难点问题或者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新问题。教师将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一一详解,然后以学生提问为基础进行讨论,创造出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氛围。期间,教师主要起启发思考和引导方向的作用,控制课堂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1.3 开放式实验教学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对学生动手操作及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我们采取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为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依托我院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实验室现有的条件,要求学生把在社会服务和实习阶段遇到的临床病例拿到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室诊断工作。理论教学使学生对疾病有一个理性认识,再通过教学实习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查资料、讨论剖析临床实际教学病例,使课堂的理性认识得到再次升华。

1.4 网上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是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程内容合理整合的前提下,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动画和实地录像为基础,制作《动物传染病学》教学课件、动物传染病病理变化图片库、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和习题集等,并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校园网系统用于学生课后的自学和复习,使学生在观赏中进行知识积累。

2 开设社会调查课,丰富专业知识

利用假期时间,开设动物传染病社会实践课,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它在畜牧养殖行业中的地位。

针对近年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们及时组织了专项调查,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分成若干小组,深入基层进行调查。同时,学生要对社会调查进行总结,通过检索相关文献、现场调查访谈、统计分析、撰写论文等做出相应的报告。这样即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的能力。

开学后,可安排3~5次讨论课,通过在课堂演讲将自己的实践体会,所学到的知识点与大家分享。由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质疑和假设及判断,在讨论中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启发、提示,有意识、有目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经验进行推理、反思、讨论,提出诊断结果和综合防治措施等,鼓励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大胆质疑,激发他们思维和讨论的兴趣,增强了实践应用性和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这个阶段检验了学生社会实践的所学所长,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最终对教学效果起到的一定的促进作用。

3 加强与生产厂(场)的联系,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以该课程教学目的为基础,为给畜禽养殖业输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必须要加强与生产厂(场)的联系,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动医动科专业学生在大四年级参加生产实习,即派学生到教学实习基地从事专业相关的基层工作。例如,宠物医院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宠物医院中接触到更多的病例,学习门诊的基本技能;在饲料或兽药企业中,学生可以在生产岗位上较深入地了解饲料和化药生产过程,进而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销售、技术岗位上,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积累工作经验。为使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我们通过与养殖场的密切联系,组织学生深入现场,了解大型养殖场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疾病预防情况等。对接触到的典型病例进行案例分析,以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畜牧业生产中的常见疾病及急需技术,以此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明确学习方向,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上述内容,通过现代化教学理念,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我们以临床病例或事例为导具组织过程教学,增强了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创新了教学过程;以动物医院为窗口进行教学,培养了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教师科研为纽带,让学生参与科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篇7

所以做好教学思考大有好处。可以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将教学中的光辉处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使教学过程更加的精彩纷呈。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思考,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也可以通过对自身行为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更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课后思考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用以指导教学,而思考过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研究能力。有助于实践智慧的生成。

教师可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例如,课堂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搜集整理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编演小历史剧等。根据新课标理念,以下几种方法切实可行。

1.课堂讨论、辩论,学会合作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建议,其别强调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而讨论和调查都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解疑。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关于的性质,笔者在教学中跳出教材观点的束缚,设置新的问题情境“有人认为是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此你有何看法?”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同学们对性质的热烈讨论。又比如对拿破仑的评价问题,教学中先投映出恩格斯和列宁评价拿破仑的两段话(恩格斯认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而列宁认为拿破仑战争最终变成了帝国主义战争),激化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进而引导学生探讨恩格斯为什么肯定拿破仑而列宁为什么否定拿破仑,正确认识拿破仑战争的双重性,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进入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可以开展类似的讨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2.撰写历史小论文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它包括写作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和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3编演v史剧。参与历史课本剧的排演可以将对历史的理解与对历史学习的情趣完整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精心安排指导,的确能促成发展并提升学生历史思维的预期目标。毕竟学生通过主动阅读理解史料、编写剧本、掌握角色在情境中的扮演,学习相当主动,收获自然丰富!其实历史剧的趣味性不仅表现在有趣的台词,滑稽的动作,更在同学间互助研究剧情发展的可能性上所体会出来的心得。

4考试。历史考试是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主要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运用这些考试形式时,要注意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新课程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学习档案。通过建立历史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应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历史学习档案一般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建设。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成绩、历史习作、调查报告、历史制作、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建立历史学习档案,有利于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的评价。

教学思考注意事项: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066-01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贯彻这种理念的过程中,往往会困惑于既有的、习惯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冲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一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在含义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将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根植于生活,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揭示社会生活与教材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根据社会生活对教学内容进行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的环境中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明确社会生活对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实现对现实生活的适应。

二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1.走进生活,获取教学活动的资源

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必须开放课堂,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教学,使课堂教学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现实,将社会生活、情感生活、审美生活、道德生活和学生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全面关心学生生活,要尽可能地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用课本知识指导实际生活,使生活体验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引导他们从生活情境中汲取力量,提升自己的价值。

第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教师要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联系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和改变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第二,结合时政热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要有敏捷的思维和独到的眼光,善于捕捉与思想品德学科相关的时政热点,将德育、时政融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如教学“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时,可向学生讲述“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一块数斤重的铁片从天而降,在击碎挡风玻璃后直接刺入大巴司机吴斌的腹部,导致其整个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虽剧痛难忍,吴斌仍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最后还挣扎着站起来对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吴斌司机的身上,体现了一个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联系乡土知识,培养学生爱乡情怀。乡土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乡土教育资源,点面结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在教学中运用《客都梅州》乡土教材,展示了客家的民俗风情和展现了梅州的本土文化,是对客家优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唤起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帮助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品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用于生活,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探究活动这一栏目,倡导学生大胆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通过开展制作性活动、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活动等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第一,通过开展制作性活动,让教学充满新的活力。在教学中,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有关的作品,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思考。在学习“感受身边的变化”后,可引导学生围绕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如近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居民储蓄的增长等主题,自觉收集材料,精心绘制图表,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表扬。

第二,通过开展社会调查,让教学充满新的激情。采用社会调查法、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思想品德,用思想品德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如教学“细微之处见行动”时,让学生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激励学生把活动做扎实,并结合社区居民所反映的情况,增强主人翁意识,为搞好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献计献策。

第三,通过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让教学充满新的挑战。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以专题研究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篇9

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识码:A

获得台湾国史馆国史研究奖助的《寻觅良伴——近代中国的征婚广告(1912-1949)》一书,是台湾国史馆于2011年出版的以近代中国征婚广告为主题的著作,作者陈湘涵毕业于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其学术研究范围以近代中国妇女史与社会文化史为主。

罗志田曾说,“评介品质较高的书籍,更能推动或引导学术的发展。”①读罢此书,既从征婚广告中发现了历史,又对作者见微知著之功力深表赞叹。反复研读,现将收获陈述如下。

1 关于作者之所欲言

作者围绕着近代中国的征婚广告这一中心,探究了调和媒妁与自由恋爱的择偶方法——婚姻介绍所、广告征婚、通信求婚等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与发展,为读者呈现了婚姻选择的社会脉络与历史特色。通过检阅近代中国的征婚广告,作者发现:在那个新旧兼容的时代,征婚广告虽然是以冲破婚姻旧藩篱的革命性姿态出现,但实际上,它在传递新式婚姻理念的同时也是旧式婚姻观的载体。此外,作者还注意到,征婚广告彰显了报纸等大众媒体在私领域所扮演的中介角色,它连接了私人与公众,既表达私人情爱却又同时传递公众认同。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引申出了对民国时期“隐私”问题的思考。

2 关于作者对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第一,资料丰富且多样。其一,作者不仅从《申报》、《世界日报》等报刊和《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中选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还对文集、年谱、传记、访谈、演讲录这类二手资料加以分析后酌情利用;其二,作者应用了大量的电影、小说等艺文作品,以此来探究艺文创作中的征婚意象,理解社会大众对于征婚的既定印象与想象;其三,作者充分利用了“中国影视资料馆”、“中国大陆电影《非诚勿扰》官方网站”等网络资源,彰显了信息化时代历史研究的一个新特点;其四,作者运用了为数不少的英、日文资料,虽然不能以应用外文资料的多寡来品评研究成果的良莠。

第二,作者在选用史料时态度审慎、负责任。一方面,作者在卷帙浩繁、种类颇多的载有征婚相关内容的民国报刊中,选取了上海《申报》和北平《世界日报》作为广告材料的主要来源。如作者所自陈,这样选择是其在仔细研读了前人的相关研究后,经过认真分析、考量所做出的决定。如作者通过前人高岛航的《1920年代的征婚广告》这一研究成果悉知,从1920-1924年间上海《申报》每年征婚广告的数量为20则以下,到1928年已有约100则的广告,至1929年更达到140则。②在充分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后,作者才依据广告量多寡与办报时间的长短以及地区的考量,选取了《申报》和《世界日报》为主要材料来源,搜罗其中的征婚广告和相关的评论作为支撑其观点的论据。另一方面,在具体论 述的过程中,作者对存疑的史料有细致的考证。如对于冯玉祥的征婚传闻,作者将《冯玉祥传奇故事》、《炎黄春秋》、《前所未闻的民国趣事:冯玉祥与南北群雄》以及《羊城晚报》中所载的各个版本逐一陈述、分析,最终得出“冯玉祥刊登征婚启事的说法,几乎完全无法令人采信……传闻终究只是传闻”③的结论。此外,在叙述“晚清的媒妁征婚与广告征婚”时,作者对两个版本的征婚也进行了比较与考证。

3 关于作者对其所欲言的论证

第一,论证思路清晰、缜密。作者先是利用报刊资料对征婚广告的出现、发展、变化及其社会意义娓娓道来,然后以社会调查、征文活动以及婚恋调查等为主体资料对民国时期青年男女的理想婚姻蓝图和择偶条件进行考察。随后,作者以征婚案例以及电影、小说等艺文作品为材料,探究征婚广告的社会效应及其在时人心中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读者对征婚广告这一研究对象的认识。最后,作者除了对前述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补充之外,还指出了一个由征婚广告所反映出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近代的“隐私”问题。

第二,聆听时人声音,最大限度接近历史本真。有哪些人在通过广告征婚?不同的群体对广告征婚有怎样的态度?在征婚广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家又是以何种姿态“在场”的?作者以聆听时人声音的方式,对以上问题一一作出解答,最大限度地再现了近代中国征婚广告的原貌,力图无限接近历史本真。

第三,选题虽微,但没有“碎片化”。作者虽然在微观上选题,但却充分注重对研究对象的宏观关怀:纵向上,作者的论述具备历史感,没有囿于题目所限的1912-1949的时间范围,而是从1899年(1868-1940)征婚之事说起,并往后延伸,一直到2008年热映的征婚题材影片《非诚勿扰》;横向上,作者站在征婚广告背后的实质性问题——婚恋问题这一社会问题的高度上,将能够反映时人婚恋问题的材料尽可能地全部应用,并论及当时除广告征婚的其他择偶方式以及择偶观、婚姻观、恋爱问题、男女社交问题、私密与公开的关系问题等一系列的相关问题。

4 关于作者研究之不足

一方面,作者在绪论中自陈了其研究中因材料所限,未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其一,透过报刊资料,只能展现都市生活下的婚姻问题,限于报刊的流通范围,难以探知农村的问题;其二,难以追踪征婚广告刊登之后事情的后续发展情况,无法探知征婚的真伪和成功与否;其三,最大的疑问是,征婚的普及性及其所占当时婚姻形式的比例,无从探知。

另一方面,仅就笔者对该书的认识而言,该书尚有瑕疵。作者在绪论中陈述——“透过耙梳报纸上的征婚广告……更能折射出城市居民自我形象的公开表述”,④笔者品读本书数次,尚未找到作者关于 “城市居民自我形象”这一内容的明显描述,恕笔者浅见,若作者能在此方面加以论述,或许能使征婚广告这样一个微观研究对象发挥出更大的“社会透视”作用,使读者从中发现更多的历史。

5 结语

《寻觅良伴——近代中国的征婚广告(1912-1949)》一书,透过征婚广告自白与社会回应、相关的社会新闻、报刊上对征婚现象的讨论、婚姻问题的实例,以及婚恋观的社会调查,揭示了民国时期的婚姻状态与婚姻问题。笔者认为,尽管略有瑕疵,但作者以其开阔的研究视野尽其所能地对近代中国的征婚广告进行了历史还原,同时,他通过征婚广告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事物,为读者呈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可以说,该书使读者见微知著——从征婚广告中发现了历史。

注释

篇10

一、理论研究目标

1.探究综合主题实践课的一般理论,包括综合主题实践课的方法论;综合主题实践课与学生素质发展的关系。

2.探索综合主题实践课的操作原理和教学策略,包括设计、组织、实施综合主题实践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等。

3.探索综合主题实践课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原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

二、实践研究目标

1.着眼于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

2.涌现一批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综合主题实践课的教学方法,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

三、实验原则

1.自主性原则。综合主题实践课主要靠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并居于主体地位。

2.实践性原则。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扩大视野、拓宽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多种能力。

3.综合性原则。综合主题实践课以综合性的事物而不是事物的某个方面为对象进行实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解决问题,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产生综合性的教育功能。

4.过程性原则。教师在综合主题实践课中关注和努力的根本对象,不是各种各样的“作品”,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本身。

5.开放性原则。活动的空间不受课堂的限制,应根据确定的主题选择,不要受课堂40分钟的限制。活动中要允许学生中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允许学生对活动方案大胆创新。

四、建立综合主题实践课的目标体系

我们从“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情、意、行、能全面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出发,制订了综合主题实践课的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注意和关心地球家园、自然环境、重大社会事件等与国家和人类命运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的态度。

2.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活动的优良品质,以及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见义勇为和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社交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工作能力、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5.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使学生对失败有承受力,有顽强拼博精神。

五、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常用的学习方式

(一)社会调查

这是综合性学习中使用较多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接触社会参与实践理解认识社会的有效方式。在初中的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如《说不尽的桥》《漫游语文世界》等,都需要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进行社会调查以前,应该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相关常识的培训:如怎样进行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如何突出调查的主问题,如何分发问卷,如何尊重被调查者,怎样在问卷中进行叙述。怎样大胆走进社会进行调查,调查时应该有的口语表达方式以及相关礼仪等,问卷回收后,指导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这一系列的环节,涉及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听说能力、表达能力,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实践能力。

(二)人物访谈

让学生与被访问者面对面进行交谈,是难度很高的即兴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也是极富有挑战性的重要的,如《我爱我家》《戏曲大舞台》等,都可以使用人物访谈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还有一些间接性,而人物访谈则没有退却的余地,要指导学生加强锻炼战胜自我,正面对待,消除畏惧心理,大胆坦诚地进行访问谈话。在这一过程中,要作好访谈前的有关准备:受访者的身份经历,访谈的主要问题,访谈的时间地点约定,访谈的目的价值,访谈结果的方式,都应该事先告诉接受访谈的人,征得受访人同意,才正式进行采访。采访过程中,学会尊重人,学会围绕主问题访谈,学会抓主要问题主要内容进行笔记或经过同意后的录音,尝试学会在尊重人的前提下的插话等。通过人物访谈,学生的与人沟通的话语能力、学会礼貌倾听的能力、分辨大事小事的能力、即兴快速思考的能力、快速记笔记的能力以及对人的认识能力,都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三)影视欣赏

影视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传播媒介,电影、电视以直观快捷丰富强烈的形声光电等输入方式进入学生的大脑,形成强大的现代信息冲击波,从而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在初中的很多综合性学习中,如《戏曲大舞台》《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等。在进行影视欣赏这种综合性学习时,务必在观赏之前提出具体要求,如讲述故事梗概,讲述主要内容,讲述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讲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讲出影视作品最感动人的地方,讲出作品的艺术特点,讲出与文学作品的异同等等。教师也可以事前进行相关影视常识的介绍,如影视语言,影视作品的章节,影视作品的修辞方法等等,还可以在影视赏析后,再介绍一些他人的评论,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四)资料查阅

在现代社会进行研究,资料查阅的方式使用是最频繁的,因此,务必教育学生认真进行资料查阅的学习。在初中的综合性学习中,就有不少的活动需要进行资料查阅,如《怎样收集资料》《探索月球奥秘》等。在综合性专题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依据专题,集中力量,按照图书资料索引去查找资料,不能够盲目的胡乱翻检,要注意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五)感悟体验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中所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问题,在综合性学习也有充分的体现,特别是一些重点关系到情感体验的主题内容的时候,如《感受自然》《我爱我家》等等。要指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与换位体验,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当事者的感受与感情变化。要注意心态的调整,不要去事先预设一些结论,而是要去体会感受。站在自然的角度去体会,站在母亲的角度去品味生活的艰辛,站在旅行者的角度去研究各地的民风民俗以及自然景观。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务必提出具体的建议,把感悟体验的对象与过程,尽可能分解得具体可感和细致。

六、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后将成果展示出来所常常需要的几种方式

(一)报告陈述

报告陈述是综合性学习结果呈现的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形式。面对一大堆材料,如何形成报告,就需要进行指导。告诉学生,围绕主题,分门别类进行材料的整理分析,得出不同类别的问题结论,然后才从中提炼出整个报告的核心内容,或最主要的观点。报告要实事求是,明确自己报告的对象范围,特别指出对象范围要越具体越准确,报告的质量才容易提高。还要指出报告的材料引用要具体清楚。作为报告,观点明确非常重要,自己赞成或反对,应该有明确的态度。以此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务实的语言表达风格,以及培养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作品呈现

作品呈现包括感受自然的摄影作品,包括民间采风的音乐作品,写生素描作品、绘画作品,学生学习结果的作品呈现方式,最多的是通讯、报道、散文、随笔、游记等体现语文特征的作品。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之后,将自己的经历、情感变化、思想认识过程记叙抒发阐述出来,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来,就成为了应用文、记叙文、抒情文和议论文等。通过实践洗礼,学生有了切身感受与体验,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贴近了学生生活,彻底摒弃掉无病的陋习。把综合性学习结果的作品呈现与写作结合起来,事半功倍,一箭双雕。

(三)模仿表演

模仿表演是情感体验情景再现的最好方式。在《戏曲大舞台》《成长的烦恼》《古诗苑漫步》等许多活动,都可以有选择地通过模仿表演来表达出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了解程度。学生选用这种模仿表演的方式以后,教师应该进行表演指导,要求学生熟悉表演的对象,认真深入角色去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表演的分寸火候。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只要求神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神态和个性化,人物的感情和性格就容易体会和表达出来了,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了。

(四)展览讲解

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展览进行指导,要求有明确的主题,要求图片材料要围绕主题进行分类,要对参展的材料图片进行认真筛选,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和材料文章来办展览。告诉学生,展览与作文一样,也是需要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条理清楚内容详实。整个展览最好有一个鲜明响亮的主题,用这一主题做展览的通栏标题,各个部分有栏目名称,也就是文章中的小标题。其次注意美术上的一些常规要求,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上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习惯,要注意建立起听众意识,让听众能够在短时间内比较轻松顺当的获得比较准确和丰富的信息内容。

(五)演讲辩论

不同的见闻需要交流,不同的见解需要交锋,演讲辩论自然成了学生综合性学习结果表达的常见方式之一。初中语文的很多主题活动,包括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活动,都可以采用演讲辩论的方式进行,如《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等。演讲要求学生事前有充分的准备,有集中的主题,有与内容相吻合的饱满情感,辩论则要告诉学生既要充满自信又要尊重对方,要学会阐明自己的观点,要言之有据有理有序,要学会倾听,要能够分辨出对方说话中的矛盾与漏洞,要学会迅速归纳和抓出对方谈话的要害与中心。

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困难一:心理上的漠视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从学校领导到一般教师,以及家长,往往都不重视综合性学习。有的教师担心花时间去搞综合性学习活动,会影响教学进度。

困难二:教师指导乏力

综合性学习没有教材,没有自己所熟悉的教学套路,而且学习内容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学生研究的问题很多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教师几乎没有这些专业知识的优势。

困难三:物质条件缺乏

综合性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如信息技术设备、图书资料、良好的人文环境,还有走出校门开展活动所需要的经费等严重困扰着农村学校。

困难四:学校管理滞后

在课改实践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管理滞后成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障碍,使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缺乏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支持以及精神鼓励。可见,这是一个最大的困难。

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更深入的解释和宣传,让师生、学校管理者、家长更多地了解新课程,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2.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市县教研部门要合理地设计与制定教师的指导方案,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和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