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6:56: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音乐教研,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165-01
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之下进行高中音乐教学,就是要遵循新课程的教学原则,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我们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培养,不仅要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提升,而且要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中获得美和爱的力量,从而更加积极向上地生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些策略,希望对提高高中音乐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1.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就难免有枯燥的地方,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音乐教学资源,不断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形式来提升学生们的音乐学习兴趣。首先,应利用专业的音乐教室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很多学校都配有各种专门的音乐教室,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音乐教室来开展课堂教学,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自己搜集资料,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教师可以搜集关于音乐的各种影像资料、图书资料、音像资料等来丰富课堂教材。通过将这些资料进行加工,能够产生出新的、说服力强的、冲击效果好的课堂辅助效果,能够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创作难度,使学生们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之下充分领悟到音乐的伟大之处。最后,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设备的综合运用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产品为我们学习音乐和接触音乐大师提供了便捷的路径,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这些电子产品的综合运用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2.通过音乐情境的创设来优化音乐学习效果
我们进行音乐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创作者的背景下充分感受音乐,所以音乐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音乐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再现音乐作品的氛围,而且能够使学生形成课堂情绪准备,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音乐学习之中。如学习革命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讲述革命时期的故事,播放抗战影片将学生们充分地引入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之中,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音乐作品。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音乐活动来优化学习效果。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之中,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最终实现音乐学习效果优化的目的。如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来营造音乐学习氛围,还可以在音乐课堂开始之前将教室布置成为演唱会现场,让学生们即兴演唱,大家进行评价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3.加强乐理知识的教学
高中音乐课堂还应加强乐理知识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乐理知识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音乐的奥妙,更能使学生们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不断通过掌握的乐理知识开展音乐自学活动。乐理知识较为烦琐、难懂,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不断地借鉴一些优秀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乐理知识的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二 综合改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
为了促进音乐课堂的总体改进,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我旁听了一位优秀的老教师的音乐课。在她的音乐课堂上,她通过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情绪,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她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教授了学生如何正确地欣赏音乐,使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她还在音乐课堂中不断地讲授如何应用音乐调节自己的情绪,增添了音乐的实用性。这些都是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所缺乏的,所以,我在向这位教师请教之后提出了自己的音乐课堂综合改善方法:首先,在音乐课堂开始之前主动调整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完成整个课堂的学习;其次,在音乐课堂的进行过程中增加对优秀作品的内容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最后,在音乐课堂中不断地讲解和示范音乐对学生性格培养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借助音乐放松自己的情绪,完善自己的性格。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教学意义重大,我们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革,从而获得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性格完善、审美能力不断发展的人。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教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音乐情境的创设来优化音乐学习效果、加强乐理知识的教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断促进学生性格的完善等,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与时俱进,追求音乐的流行美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经过笔者教学实践发现:
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明星表演美,是他们内心的“榜样”需求。在欣赏民族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我首先播放了演唱的版本,学生没精打采,接着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同学们立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对王菲特别喜欢,甚至是很多同学的偶像。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梦”。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到不同明星的多个版本的音乐给同学们欣赏,以便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共鸣。
浪漫意境美,是他们放飞心情的需求。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动听配器美,是他们体验音乐魅力的需求。在流行风单元,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映普遍较差,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等更富于流行美。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结构和心里特征,他们对“流行美”的需求还很多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用“行”去实现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挖掘出时尚、经典的音乐作品。
简单直观,力求音、画、舞结合
音画结合。例如: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音舞结合。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他们进行孤立的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音画舞结合。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笔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得到了良好互动。
教师理性思维,紧跟专家方向调节学生需求
1、改变观念,借助“选择”的力量,选择一些时尚、积极、动听、影响力强的作品,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充满乐趣。科学看待“努力”的力量,明白“努力”需要技巧,需要“选择”。相信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因为专家不一定都有一线教学经验的,他们对教学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是特别到位。
一、创建浓厚的音乐课堂气氛
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一节课如果学生配合得较好,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度就高。气氛浓厚的音乐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在强调营造浓厚的音乐课堂气氛的同时,音乐教师必须转变枯燥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巧妙的运用富有生动感染力及艺术生动形象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如借助多媒体课件、各种音乐器材等,更好的传递音乐艺术情感,从而营造一种浓厚的音乐学习及欣赏气氛。音乐教师如果主动的将情感投入到音乐教学中,能够从思想上和心灵上与学生达成音乐情感共鸣,采用各种手段有针对性地设计音乐艺术鉴赏的背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生动形象的情感世界中,从内心深处切实感悟音乐艺术的美妙。
二、多途径地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
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聆听”艺术的教学,对内在艺术情感的培养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高中音乐课上,音乐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从而进一步深入感悟到音乐艺术暗含的情感,从不同音乐旋律和节奏中感受到音乐的独特之美,感悟创作者的艺术创作情感。通过有目的地在教学中引导去聆听和感悟音乐,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领会音乐艺术情感,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对音乐艺术的静心领会,在音乐教师适时的正确引领下,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地感受到不同的音乐作品,感受到作品背后所蕴藏的丰富情感及意境。同时,通过运用各种形象生动、感染力的启发手段,教师可以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不断地凸显和丰富、让学生在聆听、清唱中感悟作品的创作意图,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艺术审美力。在实施情感教育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对各种相关辅的教学工具加以综合运用,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视频、利用在线网络倾听音乐、观赏图像文字等,让学生全方位的领会音乐作品,与创作者和教师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三、综合运用多种音乐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每个音乐艺术作品时,需要认真的结合各种音乐学习方法如聆听原曲、练习、演唱等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情感教育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让用心聆听歌曲,带着学生反复练习,鼓励学生用心去感悟每一首歌曲,用自己的真实情感进行演唱,对歌词激情朗读,这是学习每个音乐作品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优美诗情般的歌词,通过让学生激情的朗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让学生对歌曲印象深刻;通过随堂练习演唱,在实际唱的过程中,让学生更为充分的对艺术的情感进行领会,对培养学生生动形象的思维能力大有帮助,将音乐艺术生活化、情感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四、培养一支优秀的音乐教师队伍
为了实施情感教学,首先必须培养一支优秀的高中音乐教师队伍,最为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实施情感教育的音乐教学,需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情感教学中,将情感真正融入到音乐教学课堂中,产生情感效应,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此外,音乐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及心理素质,对各种音乐艺术作品有着专业的审美力和鉴赏力,深入的透彻的感知作品,并巧妙地将这种感知传授给学生。在音乐教学之前,教师应结合自己的音乐专业知识,结合教材认真备课,对教学内容透彻了解,明确音乐教学背景,在全面了解音乐作品时,能够感悟到创作家的情感以及作品所蕴藏的寓意,做好教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情感表达。音乐教师应具备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具备传授艺术情感及艺术审美力的能力,在对艺术作品透彻了解的同时,基于自身对艺术情感的领悟基础上,向学生传授创作家的情感及艺术,提高学生情感领悟力。因此,在实施音乐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运用各种特色的艺术形象及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最大限度地表现音乐情感的内涵。
五、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高中音乐情感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音乐艺术与情感世界紧密相联,音乐教学实质上是一种艺术情感教育。通过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概述,强调有针对性地采取音乐情感教育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高中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及渗透能力,有效地培养了高中学生内心世界的艺术情操,从而科学地建立了一套规范性和统一性并存的音乐情感教育模式,有效地培养了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推动了高中音乐教学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景霞.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浅析[J].都市家教,2011,(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前联邦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就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情况来看,我国的音乐教育长期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其主要以老师教学生唱歌和老师独自为学生讲解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为主体,而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而带来的改变,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在这其中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国的音乐教育需要在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后,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将会带来更深远的意义,也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2]。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从音乐产生本源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音乐是可以带动人的性情,并且回归人类本性的。音乐中一般会寄托人们的情感和思想需求,人们通常喜欢将自己所想所见托付在音乐的绚丽中,而这就形成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从奥尔夫音乐的教育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与我国传统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所不同。我国的传统教育方法主要是教学生歌唱和学习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而这一点与奥尔夫音乐的理念有很大不同。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奥尔夫认为:音乐作为表达情绪和思想的一种途径,通过音乐,采用语言、乐器、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表达,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和本性[3]。
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教学方法
运用奥尔夫音乐体系进行教学,能够督促学生更快掌握一些复杂的音乐知识。我国高校中的音乐教学,既不能像青少年一样慢慢学习,又不能像专业的音乐学生那样系统学习,而且,这类学生由于自身的天赋和学习状态也决定了其速成的要求[4]。
在教学应用中,高校音?方逃?的初期,首先,建议老师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节奏来编排节奏游戏,学生可以通过活动(拍手、拍腿、跺脚等)来培养身体的节奏感,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节奏和音乐的把控。同时,还可以迅速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不再有负担和约束,这样的课堂效率相对更加有效[5]。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在“学生之家”组织一些不同类型的表演,并加入一些不同的音乐元素。在这一步的基础上,最好能够再加入音乐演奏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所熟知的乐器进行演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好,还能让他们体会到音乐中的乐理、曲式以及风格,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旦学生进入到角色以后,其表演欲和创作欲就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对后续的教学也就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教学应用中创新的思考
1.注重培养创造力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来指导学生尝试进行即兴的创作和表演。“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能够进入学习状态,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问题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即兴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作,寻找多种可能性,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肢体的协调性、声音、舞蹈动作、乐器演奏等去进行即兴表演,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记谱法。正如奥尔夫所说的,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自己积极地加入到音乐学习中,积极参与音乐的创造才是最重要的。当学生完全靠自己即兴的想法来诠释音乐时,就像音乐大师创作作品一样有意义和价值,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认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思想赋予音乐,用原本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使用民族乐器进行学习
由于国际上各国国情不同,所以我国高校教育在引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时,应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的本土文化出发,弘扬民族音乐,开拓音乐教育的广阔性。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民族特色和民间特有的音乐进行教学。这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的各大高校中的学生和中学生是一样的,接受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程度远远不够。在当代社会中,年轻人接受我国传统的音乐风格比较吃力,因此,要提高全民的素质,就应该加强在高校学生中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本土文化为起点,在音乐活动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宣传。在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我国民族音乐,还要引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把其他国家的音乐也引入到课堂中。因为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音乐,都代表了该民族的音乐特点,我们应该把各民族文化共通、融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
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使他们产生高峰体验?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以“情”促“悦”,引发高峰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最富于情感表达和最具有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蕴涵着巨大能量,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音乐的情感性特点,以“情”打动学生,让学生在情境的交融中,感受学习的愉悦,进而产生高峰体验。
1.设境激趣。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引其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如讲解音乐要素“节奏”时,可以通过视频欣赏盲人钢琴家罗伯兹、贝斯奇才葛温、鼓手马沙利斯在2003年柏林温布尼音乐会上的一段演奏《我找到了节奏》,以学生感兴趣的爵士乐风格乐曲导入,唤起学生的体验欲望,为后面达到高峰体验打下基础。
有时候我让学生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有时候我运用多媒体介绍音乐所表现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内涵;有时候我运用图片和影像拓展音乐的各个侧面,让学生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核。不同的设境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激情投入。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课堂如一潭死水,学生何来的愉悦,又怎么能产生高峰体验?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知己、朋友和伙伴,一起和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一起为之激动、喜悦、感奋和陶醉。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在课堂中的激情投入,能够给课堂增添活力,极大地感染学生,甚至震撼学生的心灵。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等,都是师生共同的精神食粮,那优美的旋律,那丰富的和声,那精美的结构,那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都会让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教师要把自己对这些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充满激情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情绪为之起伏,情感为之激荡,形成全身心的音乐体验。
几年前笔者在首都师大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课标培训,有幸聆听了北京八级教师李存老师的一节课,印象非常深刻。课堂中,处处感受到李老师与音乐的心灵交流,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充满着深情和陶醉。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示着一种忘我的境界,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学生被感染了,听课老师被感染了,音乐已浸入到大家的心灵。
3.真情交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与学生志同道合的老师。”实践证明,一个教师若能以真情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师生之间这种真诚相待,彼此不断的沟通和交流,是建立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得以生机勃勃开展的前提。
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淡化了教育活动中完全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情感既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在这种情感交流活动中,师生间没有权威性和强迫性,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尊重。在和谐的氛围里,学生会感觉到上音乐课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而处于愉悦状态的学生,极易产生高峰体验,当学习变成一种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二、以“美”促“悦”,引发高峰体验
在艺术审美中,高峰体验指的是审美的极致,是最高层次和意义上的审美。马斯洛曾明确地指出,审美的体验和创造性的体验都能达到“高峰”的境界。在体验中审美动之以情,感知以形,才能晓之以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艺术的审美,不同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一般不能通过简单的“教”或者“学”的方式获得。对艺术的理解、感悟、审美必须通过个体的体验,通过欣赏主体与艺术的全方位接触才有可能获得。
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转换为一种自觉审美的过程,音乐课程价值必须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改的理念必须定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上,同时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审美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体验中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当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时,就有可能长久地沉浸在无法遏制、无以名状的欢愉心情之中。这种状态的产生就是美感体验的产生,而任何美感体验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逻辑进程,当这种美感体验达到高峰状态时,即是美感的极致。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被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肖邦作品魅力所在,教学中教师可从感受肖邦作品的“美”入手,以“美”促“悦”。如欣赏肖邦《升C小调夜曲》时,教师先演奏乐曲,让学生用心聆听,展开丰富想象。教师出示曲名,简介夜曲,并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对肖邦夜曲的印象:肖邦的音乐美得无以复加,尤其是他的夜曲,让人感到“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凄美与忧伤。仿佛置身月下,赏满地的落花,醉盈路的芬芳,真可谓“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陶然于听香之美。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课《肖邦故园》,引导学生分析肖邦作品中优美旋律的来源,尤其是通过对演唱方法、音准、音色的介绍,让学生把握“音乐本体”因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出示小诗《夜曲》,学生合着教师钢琴伴奏朗诵,进一步感受乐曲描绘的意境。优美的音乐伴着抒情的朗诵,学生对乐曲美感的体验达到极致。
三、以“动”促“悦”,引发高峰体验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唤起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处于愉悦状态,最终引发高峰体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创设展现创造才能的机会,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来。要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在活动中切身体验音乐所包含的情绪、情感和情境,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发展个性和创造才能。
高中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方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同时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鉴于此,高中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欣赏教学的角度探究高中音乐教育,扫除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阻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推动高中音乐教育取得突出成就。
一、高中音乐教育中欣赏教学的重要作用
1.音乐欣赏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提高。想象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通过音乐听觉感受激发学生的视觉印象,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促进学生智力开发。高中学子在欣赏式音乐氛围中,逐渐养成善于想象的习惯,必将有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高中教育成效。
2.欣赏教学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对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从课程性质看,音乐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学科,人的灵感和创造性思维直接影响自身的音乐造诣。高中音乐教育是学生打好音乐基础的重要阶段,通过强化欣赏式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细胞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音乐创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音乐教育中欣赏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中音乐教育对欣赏教学不够重视,音乐欣赏性学习缺乏核心主题。首先,当前,我国许多高中学校在音乐教育中忽视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欣赏教学并未被高中音乐教学普遍采用;其次,某些高中学校的音乐老师认识到欣赏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欣赏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例如,将欣赏教学单纯理解为让学生听音乐,将整堂音乐课布置为缺乏目的的欣赏课,忽视欣赏教学核心内容的选择,只漫无目的地播放音乐,教学随意性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形成听觉疲劳,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
2.音乐欣赏教学条件落后,未能将音乐欣赏与音乐实践有效结合,影响到高中音乐教育效果。一方面,当前,我国一些高中学校音响设备缺乏,不能较好地满足音乐欣赏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采用泛听式音乐欣赏教学,未能使学生将音乐欣赏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效结合,不仅凸显出音乐欣赏教学的空洞性,而且影响到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高中音乐教育中强化欣赏教学的具体措施
1.高中音乐老师应高度重视欣赏式音乐教学,明确欣赏教学核心目标。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推动学生音乐学习不断进步,高中音乐老师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从音乐课程的教学标准出发,重视并开展欣赏式音乐教学。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应该转变欣赏教学方式,摒弃泛听式欣赏教学,明确欣赏教学的核心要点,以音乐为本,从音像入手,以听为主,开展有针对性的音乐欣赏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兴趣,推动高中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
2.在欣赏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解放音乐教学思想,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欣赏教学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实现音乐鉴赏、审美和创作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讲,音乐欣赏教学应注重以下步骤和环节:
(1)会听。听音乐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第一步,在听音乐之前,老师应该预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听,使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会听音乐,这样才能使学生听出成效。
(2)擅唱。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吟唱,通过吟唱自然地实现音乐情感的交流和诠释,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
(3)勤思。学生要在音乐氛围中养成勤于思考、想象的习惯,不断激发学生音乐思维,培养音乐创作能力,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3.夯实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修养,为音乐欣赏教学创造前提条件。欣赏教学是在学生具备乐理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的,否则,欣赏教学便无从谈起。因此,高中音乐教育必须使学生积累基本的乐理知识,懂得音符、调式、节拍等乐理知识,使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更好地体验和欣赏音乐。
4.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设备,保证欣赏教学活动正常开展。音响多媒体设备是音乐欣赏教学必需的基本条件,高中音乐教育一定要注重添置和完善音乐教学设备,为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扫清障碍。
5.将音乐欣赏与音乐实践充分结合,更好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促进音乐欣赏教学目标的实现。音乐欣赏并不能仅局限于听,将音乐实践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实现音乐欣赏与音乐实践的结合,更符合音乐欣赏规律。结合音乐曲目,自觉吟唱和挥动节拍,做表演动作,这样将使学生身体器官得到全面调动,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成效。
总而言之,音乐欣赏教学是增强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高中音乐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欣赏教学工作,强化欣赏教学的目的性,转变欣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积极为音乐欣赏教学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推动高中音乐教育不断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经济全球化正在逐步的推进,随之带来的是世界范围交流的进一步增多,这直接推动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同时人们的音乐审美也在悄然的变化着。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往往更多的局限于有着明快节奏的现代流行音乐方面,以地方音乐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民间音乐处于不利的境地,使得地方音乐被忽视,影响到音乐的传播,也使得地方的音乐特色不能够被好好的保护和传播下去,这样的尴尬境地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高校音乐教学则是让地方音乐重新焕发生机,并且得以发展和延续的有效手段。从高校功能特征方面进行分析的话,高校教育承担着维护以及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和责任,那么将地方音乐纳入到高校音乐教学当中已逐步将高校打造成地方音乐发展的基地,并推动地方音乐的繁荣和推广。从高校发展战略层面上看,未来的高校音乐教育必须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能一味的学习和效仿西方音乐,更为主要的是要加强对本土音乐的分析和研究,有效结合地方音乐来构建多样化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从高校人才培养目的方面分析,在实际教学当中引入到地方音乐之后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家乡音乐的喜爱,为地方音乐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除此以外,地方音乐有着独特的特色,而这些特性能够形成对音乐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启发,激发其创作灵感和音乐创新力。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纳入地方音乐的策略
(一)创新音乐教学理念
在高校音乐教学当中纳入地方音乐充分利用以及发挥地方音乐的个性和特色来完善音乐教学内容,积极构建个性化和具有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对于音乐教学的发展,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以及地方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要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从教学理念的创新着手,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全球化步伐逐步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多元化的西方音樂极大的影响着我国的音乐市场,而在高校的音乐课堂教学当中更是包含着大量的西方音乐文化内容,忽视了本土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只会出现教育方面的偏差。在面对西方音乐时,必须要持有一个客观准确的态度,不能一味的排斥,也不能够片面的强调全部吸收,正确的做法是用开放的眼光以及平等的观念来客观的对待。与此同时,高校还必须要认识到地方音乐文化对于高校音乐的重要性和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高校音乐教学理念的创新要做到:第一,构建与地方音乐结合的高校音乐教学体系,将地方音乐作为高校音乐的一个代表及特色。第二,将地方音乐作为一个出发点,对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音乐感悟进行培养和锻炼,使得广大教师能够用超高的音乐素养,承担起地方音乐教育的责任。
(二)改革音乐教学模式
为了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纳入地方音乐,有效融合地方音乐的特色,还需要对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沟通以及相互联系。在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教学模式往往十分被动和单一,更多的侧重于高校音乐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解,要求学生被动的接受和记忆,这样的情况下难以从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得学生不会主动的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来参与学习活动。为了彻底的解决这一现状,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能够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贯穿课堂的整个环节,引导师生多元化的互动交流,这样教师能够更多的了解学生的看法以及学习需要,而学生也能够透过教师的指导获得能力和音乐素质的发展。在互动型的音乐课堂当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也可以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音乐学习策略。同时教师还可以恰当的运用提问教学法,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设置相应的音乐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加深学生对于地方音乐的认知。除此以外,高校也可以邀请地方音乐艺人来校进行交流和分享,组织以地方音乐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活动,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地方音乐,并推动地方音乐和高校音乐的完美融合。
(三)加强地方音乐分析
在全面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为了进一步用音乐教育的发展,积极打造个性化和有着鲜明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系统需要将地方音乐纳入到整个系统当中,用地方音乐文化来构成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面貌。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必须要加大对地方音乐的分析和研究,深层次的剖析地方音乐的元素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的音乐文化,并且能够逐步挖掘其中的地方音乐特色,将其真正融入到音乐教育环节,设计出与之对应的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好的传承地方音乐,将其进行不断的发扬和传播。在对地方在对地方音乐进行分析时,可以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进行,并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研究活动当中,丰富学生对于地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在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当中,一味要求学生真的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无法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音乐学习资料。而在实际的放音乐调查和分析研究工作环节,学生可以直接的观察记录,同时还可以透过访谈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来获得一手资料,接下来可以对获得的这些地方音乐文化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研究,了解其中的艺术特征,以便能够在音乐学习当中将其进行融合和发扬,让地方音乐价值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四)积极构建第二课堂
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初中和小学音乐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提高高中生全方面素质重要因素。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应当从音乐艺术的特点出发,把音乐鉴赏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围绕高中生展开审美教育,提高高中生音乐欣赏水平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让学生能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高中音乐课中分为音乐鉴赏、唱歌、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个部分,而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开设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目的是让高中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感悟音乐的美感,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审美情趣。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展开审美教育不仅是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还是音乐鉴赏课的重要部分
一、培养高中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及判断能力
高中生经历了小学及初中时期的音乐教育面,对音乐的鉴赏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对音乐文化知识的累计还需要不断进行。所谓的音乐鉴赏就是通过听觉来对音乐作品展开感知体验,同时展开音乐审美的过程,领悟音乐美的能力是音乐审美的根本要求,也是展开更高层次的音乐审美的依据。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高中音乐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学生作为作为主体,让高中生能对不同的音乐展开欣赏,同时对有关的音乐知识展开讲解,让高中生能体会不同音乐的美。在上课过程中,音乐老师应当尽量为高中生提供聆听的音乐的机会,对高中生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高中生的音乐水平。例如,高中音乐老师在教《学会聆听》一课时,应该引导高中生通过聆听音乐来感悟音乐中的美,在聆听过程中,进行讲解、对比和讨论,同时对节奏、旋律、速度等要素进行讲解,老师可以让高中生结合《草原放牧》《长江之歌》等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感悟不同音乐的魅力。对于音乐美的判断能力是在对音乐作品展开初步领悟后进行的,对音乐的特点展开鉴别、判断和分析。对于音乐的审美判断,不是简单的用“美”或者“丑”来评论,而应当结合有关的理论加以分析。高中音乐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想要提高高中生对音乐审美的判断能力,应当把有关的音乐理论学习和高中生的感悟相融合,帮助高中生培养合理的审美判断能力。根据高中生的特点,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然而通常会缺少辨别音乐中的美与丑。正是因为这样,在音乐鉴赏课中,老师应当唤起高中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让高中生对各种类型的音乐展开审美感受,提高自身的个人音乐修养,让学生有优美的音乐中提高全方面素质。
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体验
音乐感知是从表面的到深入的研究。完整的音乐中含有大量因素,而让高中生喜爱音乐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正是因为这样,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就是让高中生喜爱欣赏音乐,那么应当怎么样让高中生喜爱呢?让高中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其更好的学习音乐。高中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听觉盛宴”法,这个方法是针对某一类型的音乐,让学生多听多感悟。例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时,蒙古族音乐部分选用了歌曲《辽阔的草原》。然而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听《辽阔的草原》,却对《吉祥三宝》等歌曲很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中音乐老师应当多让学生听一些脍炙人口的蒙古歌曲,从而引导高中生喜爱蒙古音乐。高中音乐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尝试着打乱教材的顺序,加快音乐风格的变换频率,从而让学生加深印象。首先,音乐老师可以采用时间维度,将同一时期的音乐编排在一起教学,让高中生领悟不同时期音乐的魅力。第二是空间维度,就是同一个地区的不同音乐。比如同样是西北部,有很多民族的音乐风格是不相同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培养学生的理解及评价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中对音乐美的理解能力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建立在聆听以及感悟的基础之上的,也是从“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的过程,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升华。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生活经验,理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音乐鉴赏课中做到理性的认识,可以从理性的方面对音乐展开分析和理解,高中音乐教材的特点可以系统的提高高中生对音乐美的欣赏能力。比如在课本中《文人情致》这个部分,课本中《阳关三叠》《广陵散》等歌曲对中国古代古琴音乐展开诠释,让高中生能更好的学习音乐。审美评价是让高中生依据自身的审美价值观对音乐进行评价,包括对特色、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评价,是审美活动中的最高层次。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高中音乐老师应当根据有关的课本知识来引导高中生进行正确地评价。音乐鉴赏是培养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本方式。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高中生的音乐水平,提高高中生对音乐是感悟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高中音乐老师在音乐鉴赏课中应当培养高中全面发展,结合音乐知识进行综合学习,全面提高高中生欣赏音乐的水平及艺术修养,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佳.打开音乐之门——如何培养学生音乐聆听和鉴赏的能力[J].南方论刊,2010(10).
在高校的教学当中,音乐教育在以往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近年来的国家教育,比较崇尚的是综合素质培养,并非单纯在专业学习上巩固。所以,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的态度,开始发生了转变,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也获得了一定的平台。
一、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一)重视程度提高,方法手段没有改变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机构,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对于音乐教育的关注度非常低,甚至是很少开展音乐教育。当国家对教育做出全面改革以后,高校针对音乐教育的态度出现了一定的转变,相比以往而言,的确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方法、手段而言,还是徘徊在传统的层面上,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1]。首先,高校音乐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都是存在音乐课程,但是没有专业的教师予以指导,学生也很少去上课,导致音乐教室表现为“形同虚设”的情况,无法让学生的音乐素质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其次,对于音乐教育的手段而言,还是集中在大合唱的层次上,个体学生的音乐才能没有得到重视,音乐特长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延伸等,都没有被纳入到音乐教育范围内。
(二)音乐教育体系不健全
一般而言,高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针对学生的音乐专业素质、综合素养等做出提升。可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多高校对于音乐教育,表现为体系不健全的情况,而学生自身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第一,高校音乐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总是在表面上努力,没有对学生开展系统化的教育,从音乐发声到音乐知识的讲解等,全部集中在课堂上,没有进行大量的实践锻炼,以至于学生在音乐的兴趣上表现低迷[2]。第二,高校在音乐教育的内涵上,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局面。例如,有些学生比较爱好一些乐器,但是校内教师并没有组织学生学习,也不给予任何的指导和建议,促使很多学生外出报班学习,这就促使学生的音乐进步,没有按照系统化的标准来开展。
二、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高校音乐教育当中,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在于将学生作为主导,促使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领域中,加强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由此来提升学习兴趣,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钻研和锻炼。为确保体验式教学能够正常的开展,必须将教师的素质提升[3]。第一,高校内部的所有音乐教师,必须组织考核评定,观察他们的态度和手段,如果出现测评不合格者,则必须进行调离处理,避免对教师团队构成威胁。第二,在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为教师打分,观察教师是否能够将体验式的内容贯彻落实,是否在积极的思考教学手段。第三,教师自身应该积极的前往社会调查研究,并且找出各种体验式的教学手段,在与学生积极的商讨以后,决定如何进行教学,确保体验式教学的师生和谐。
(二)规范学生的行为
就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而言,高校音乐教育还处于成长阶段,想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结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努力。在体验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有必要将学生的行为做出规范。例如,当培养学生的不同音乐风格时,必须要在专业的音乐教室当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音乐设备,促使学生在专业的环境当中体验不同风格带来的冲击和体验,这样才能达到内心的深刻记忆和后续的努力学习。在每一个班级当中,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多朝着一个音乐风格来培养,但是互相之间不能出现干扰的现象,禁止出现言辞激动和行为极端问题。教师有必要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行为做出规范,要求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是只能保留,要尊重他人的喜好。
(三)交互式体验
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虽然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自身呈现出了强烈的片面性特点。例如,有些学生比较喜欢摇滚风格的音乐,就直接在该领域中研究和锻炼,对其他领域丝毫不了解,以至于自身的局限性特别突出,无法达到一个全面的进步。为了避免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方面走向错误的道路,应该在日后加强交互式体验的教学。例如,教师在了解到学生喜欢的风格以后,可以与学生做出比拼,让班级内部的5—7人作为代表,进行评判分析。在音乐风格的演奏上,教师执行的是综合演奏、突出重点风格;学生执行的是单一演奏风格,在进行比拼的过程中,目的要让学生了解到,交互式的体验能够进一步的丰富自己的音乐体系,在各项技能的掌握上也会有所提升,推动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加宽广。
(四)深入社会体验
高校音乐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体验式教学不应该总是集中在学校内部,还应该让学生深入社会去体验,包括各项兼职的参与,专业单位的工作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教育、对体验式教学有一个新的认知,只有将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他们才能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思想来完成,而不是单纯的集中个人思维上。值得注意的是,深入社会体验,教师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和指导,避免造成体验方向的偏差。
三、结语
本文对高校音乐教育中体验式教学应用展开讨论,现下的音乐教育获得了很大的改善,整体上的工作正在不断的健全。日后,应该积极的投入更多手段、方法,要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巩固,培养终身音乐兴趣爱好,提高个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刘伟.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95-96.
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具有现实意义。具体有三点。其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学容量较大。每周一节音乐课(40分钟),很难达到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而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能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加他们接触音乐的机会,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发展他们的音乐生活。其二,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并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对知识信息的摄取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而且有较强的参与音乐实践的愿望,因此,只有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三,音乐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因此,音乐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而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恰好可以完成这一目标。总之,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接触、感受各种音乐因素,广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音乐知识,自主探讨音乐内涵,进而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性思维。
二、主要特点
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具有六个主要特点。其一,实践性。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演唱、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聆听音乐作品,关注音乐生活,并思考音乐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提高对音乐的感悟。其二,探究性。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例如,在教学中国民间音乐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寻找优秀民歌的方式认识“宫、商、角、徵、羽”,于是,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参与,最终抽象的“宫、商、角、徵、羽”便成为鲜活的旋律留存在学生的心里。其三,开放性。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主要有四个关键。一是开放的内容。只要是学生感兴趣并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音乐内容,便可成为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例如,“我所知道的音乐大师”“花都区琴童调查”“奥斯卡电影与音乐”“花都区普通居民的音乐生活调查”和“音乐考级面面观”等,均可成为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二是开放的空间。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强调音乐教学活动的体验作用。例如,为了完成音乐学习,学生需要走进影剧院,走访文化馆和少年宫等。三是方法与思维的开放。针对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应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例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和社会调查等。四是开放的渠道。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仅能从课本中获得,更能从讲座、媒体以及人际交流中获取。其四,综合性。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涉及多方面知识。例如,在教学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时,教师须结合与音乐教学相关的历史、地理和文学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的内容。其五,自主性。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学习的内容、采用的方式,均由学生自己做主。其六,互动性。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提倡多重互动。例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过程,常常产生思想的火花。
三、实施要点
1.选择课题
选择研究课题是开展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具体有两点。其一,通过开设讲座、参观与访问等,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其二,引领学生选择课题。起初,大多数学生可能选择了这样的课题,如“我崇拜的周杰伦”和“我喜爱的歌星――韩红”等,据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流行音乐,并鼓励他们从关注歌手到关注音乐,最终他们会把课题改成“从周杰伦的音乐到流行音乐”和“青藏高原的音乐”等。
2.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三个意义:一是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二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最终使他们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例如,我班上有几个志同道合的男生组成了一个音响发烧组,共同研究“音响与音乐”这一课题。他们熟悉“音场宏大”“音色清丽”“焊机、摩机”“线性功放”和“金嗓子-A100、DP-70V”等语言,并努力动手实践,以追求至纯至美的音乐。又如,我班上的另一个音乐小组,组员的名字分别叫“组曲”“序曲”“室内乐”“奏鸣曲”“协奏曲”和“交响曲”,这个小组不仅按照这些名字收集相关资料,而且根据这些名字选择曲目,组员在仔细聆听后,既讨论交流,又记录感想,最终主动地开展音乐学习。
3.教师指导
在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有五点:一是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多听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并要求学生每隔两周交一份欣赏曲目清单和音乐心得。二是协助学生整合与音乐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学、美术、政治、哲学、美学、戏剧和影视等学科的知识,拓宽他们的人文视野,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在品德、能力和个性方面的发展,并适时给予鼓励,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最终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提倡学生成果展示的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外,还可采取辩论会、研讨会、布置展板、出墙报和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
四、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