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6:56: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资金流动产生价值,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当前,伴随着国际、国内贸易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舞弊手段,其中常用的一种手段是通过企业贸易往来、日常经营、对外投资等一般商业行为,使企业的公共资金流动进个人账户。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存在严峻的经营隐患。通常情况下,企业的亏空尚未被发现,非法占有的资金早已经流转到了国外,这必定会给企业带来十分沉重的财务负担,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许多公司因此而遭到兼并甚至破产,从而造成许多不安定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在今日的监管体制下企业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常常是在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之后才被发现呢?这个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模式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又在哪里?我国企业防范资金异常流动又有那些方式?以上诸项问题恰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一、会计视角下企业资金异常流动问题的关键点
1、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概念的界定
所谓企业物流指的是企业之间商品或者服务的流动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交易的一方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转移给另一方,而另一种情况则是交易的一方从对方处获得商品或服务。具体来说,物流可分为生产中的半成品、材料的购入、产成品及产品的销售等。而企业的资金流则贯穿于企业营销、采购、生产的所有方面,指的是交易时的一方因为获得了商品或者服务而向另一方转账、付款的资金转移过程,或者是指因为提供了商品或服务而从交易的另一方取得资金的过程。信息流的概念则比较宽泛,主要指的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即对物流、资金流等状态,譬如对商业单证的转移、商品信息的提供、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等的描述。
2、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匹配关系研究
在具体的企业活动中,信息流的运动方向总是双向的,它随物流与资金流而产生。因此,能否实现信息的高效、准确流动就成为了保证物流和资金流畅通与否的关键。与物流、资金流之间的双向流动一致,物流与信息流之间的流动同样也是双向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企业流通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它们互相支持、互相作用,从而达到彼此依存、密不可分的状态,并以系统整体上的有机协调与整合为最终目的。在这种关系中,资金流是一切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部过程的终结点,它的完成是交易存在的前提,也是交易义务的完成。而信息流则是一种手段,是企业知识与行情传递的载体。至于物流,则是交易的全过程。
当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物流和资金流在合同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是等量且对流的。一般来说,在现销的情况之下,资金流与物流应当是同步的,但是在实际中,资金流与物流二者间的运作经常是不同步的,加之我国当前商业信用体系与制度上的不完善,所以有些时候就会出现资金交付后不能及时付货,抑或货物达到后资金难以回笼的状况。这种物流与资金流不能够同步的情形有时会给不法分子提供机会,造成企业损失。
3、企业间资金异常流动的关键点辨识
首先,当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买方通常会支出大量现金或提前预付货款,然而货物或服务的流入价值量却往往明显与资金的流出不符,譬如卖方只提供少量的货物或服务,却有超过货物或服务价值的大量资金流入。这种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物流与资金流的对流不能够等量的情况,通常会成为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主要原因。许多不法分子常常利用这种资金流与物流间的的差额,达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犯罪目的。
其次,企业之间的交易经常会涉及资金流与物流,虽然在一般情况之下,资金流、物流应当是对流与等量的,可是某些交易却是资金流抑或物流之间的单向流动,而非对流。譬如,只有资金或货物自交易过程中的一方流入另一方,而交易产生的相应的货物或资金却未能从对方流出。而且在这种状态下,资金或货物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性质和流向也经常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
再次,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时候,收入和销售必定是不能分开的,只有进行了一定的销售才能形成同等数额的收入,因此企业收入的相关信息控制点就一定要与销售联系起来。而针对企业的销售手段有预收款销售、现销和赊销三种,在不同的销售方式之下,企业的资金流与物流就会在时间上存在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对于预收款销售与赊销两种销售活动而言,在交易活动中存在资金流和物流之间的时间差,不法分子如果想牟取非法利益的话,利用企业间的这种交易进行资金转移则相对而言较为容易,他们可将资金流入个人账户,抑或乘机把账款收回而不入账,从而形成非法的账外资产。此外,“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的账龄过于长,都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利用“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进行转移资金或从事其他非法行为的可乘之机。而有些预付货款明显并不属于正常的经济业务范围之内,超出了该企业的正常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考虑在交易活动中是否有为其他企业套取材料、物资从而非法牟利的行为。另外,替代他人进行采购也可能还会隐藏着转移收入、非法倒卖、贪污贿赂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而在现销活动中,交易双方则常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资金流与物流间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因而也就不容易被不法分子找到作案的可乘之机,相对而言较为安全。
最后,企业资金流入量、流出量与企业规模、企业经营业绩是否匹配等因素也是企业是否产生资金的异常流动的重要特征与问题关键点,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会计视角下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辨识准则
通过前文分析的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几种主要模式及问题关键点,可从以下方面找到会计视角下如何对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监测进行辨识的准则。
1、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匹配准则 所谓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匹配准则指的是在企业之间进行买卖交易的过程之中,企业所流出或流入的资金量与流入或流出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量存在明显的不对等。而在对物流量或资金流进行监测时,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可能是有以下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情况是,在两个企业签定交易合同之初,就存在着十分明显的资金量与货物价值量的不对等;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在两个企业在交易的过程当中,因为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不同步,从而最终造成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不匹配。综上所述,我们在用量的标准对企业交易过程进行监测的同时,还要结合时间与流向上的监测标准,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监测。
2、物流与资金流流向上的匹配准则
物流与资金流流向上的匹配准则是指在存在买卖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物流与资金流并非对流,而是单向流动或循环流动的。倘若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个监测标准,可以将此现象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下,可以等同于资金流或者物流的量其中一个为零,即交易中一方的资金或者货物流出之后,另一方根本没有相对应的资金或货物的流入;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流向上的可疑性,即流向有可能是与本次交易表面看来没有任何关系的分公司、子公司或其他公司,而这个公司实质上往往被转移资金的不法分子所控制,这种借助中间贸易或其他公司来转移资金的行为是不法分子的常用手段。
3、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准则
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准则通常指的是物流与资金流在交易时间上面的一种不同步现象,此处的不同步是除预收款和赊销交易中的合理信用期限之外的另一种情况,即超出合同规定的信用期限并在合理的时间监测标准内仍存在大量资金和货物数量上的不相匹配。将这种现象按照企业间不同的销售方式可分以下两种类型进行分析。
第一种类型是,对于不是现货交易的,即赊销和预收款销售商品的情况而言,无论是赊销还是预收款销售的商品,企业与其他企业在进行交易的时侯,资金流和物流都有信用期限之外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往往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非法占有资金的可乘之机。而就本文所研究的范围界定而言,假如交易双方在合同的信用期之内完成交易,并且不存在其他的可疑点,则可以归属为正常交易,排除在我们的可疑监测范围之外。但是假如在合同的信用期之外的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企业之间的交易仍然没能够完成,而且这时候未完成的交易量已经达到总量之内一定额度,就应当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因为许多不法分子常会利用这个时间差来达到他们非法转移资金的犯罪目的,从而使得“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从企业内部流失,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第二种类型则是在赊销的情况下,卖方账户上产生“应收账款”这一科目。对于已经存在的“应收账款”,我们可以按照其是否超过了信用期限分为两类,即约定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和逾期应收账款。由于在赊销这种销售方式之下,卖方企业的“应收账款”具有回收数额和回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其中逾期应收账款的风险比约定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风险更大。因此,不法分子就容易利用交易的这些特征来掩饰其犯罪行为,从而误导监管者,进行资金的非法转移,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
4、信息真实准则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信息经济,其合理配置及资源的充分流动都需要充足的信息资源予以保障,而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则会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合理运行,因此会计监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所谓的信息真实准则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对资金流、物流等基本状态的真实表述。
5、资金流量与经营业绩和企业规模互相匹配准则
这项准则是指企业当前的经营业绩是否与企业实际运行中产生的资金流量相符合,以及企业现有的规模是否能够支撑实际的资金流量。与前文所述诸项准则一样,这项准则同样也是会计视角下对企业资金异常流动进行辨识的一项重要准则,需要我们严格地遵循。
参考文献
[1] 晁凤翠:浅议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J].现代商业,2011(5).
所谓定价风险,就是并购过程的收购方对被收购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现今资产价值进行适当的估计,并在估计之后由于发展其超出了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而使企业在后续的活动中不能够获得足够的回报弥补其收购价格。对于这种定价风险来说,其同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以及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存在较大的联系,由于企业并购价格是根据企业自身财务报告等决定的,而如果被并购企业在定价时对于影响价格方面的信息不完全披露或者不披露,都会使最终并购的价格受到很大的影响,并因此使并购之后的企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另外,对于这种评估工作来说,其本身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且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很大影响,而这种因素的存在,就会对并购方产生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
1.2支付风险
在并购价格确定之后,企业则需要开展支付工作。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其所具有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换股并购、现金支付以及混合支付这几种方式,而这种企业所采取的并购方式也同其可能面对的债务以及融资风险存在较大的联系。首先:现金支付方式将产生资金流动性以及支付风险。一方面,这种现金方式的应用是一种具有即时现金特点的负担,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现金压力;另一方面,从被并购一方看来,这种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收益,也会使其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所以也不是很希望使用这种现金的方式支付并购款项。另外,如果企业选择了股权支付的方式,也会对企业原有股东的利益不同程度的产生一定的损害。
2煤炭行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融资问题防范措施
对于企业所存在的融资风险,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首先,需要选择正确合理的融资手段。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高投入同高风险并存的行业,在并购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数额非常大,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资金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对此,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并购工作时能够从多个角度筹集资金,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并购工作的筹资数量以及筹资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资本成本的最小化以及结构的合理化。其次,需要制定正确、合理的融资策略。煤炭行业自身是一种资本密集类型的行业,而正是这种属性的存在使其在开展并购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现金。面对此种情况,就需要企业在并购工作开展之前就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融资计划,并在利用杠杆融资的同时需要对杠杆这种方式进行融资所能够获得的收益以及这种方式可能造成的债务风险进行充分的考虑。另外,从宏观方面来说,也需要对资金一旦没有在规定期限中筹集到位的情况以及应对方式进行全面的考虑,确保资金数量同期限间能够具有良好的协调性;最后,企业也可以借鉴杠杆并购的方式进行融资。在发达国家中,杠杆并购的方式较为流行,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所具有的融资环境以及行业特点同发达国家相比毕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就需要我们能够对这种杠杆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运用,对于所采取的主要融资方式依然为债务融资,而由单一债务融资方式所引起的风险则可以通过杠杆方式的运用对其进行解决。
2.2定价问题防范措施
对于企业所存在的定价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对企业所具有的核心业务与能力进行查找,并保障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对于目前来说,我国煤炭行业并购的方式基本是一种横向的类型,即大型企业去并购其他中小型企业,在这种并购方式中,大型企业将能够较为顺利的对人才、技术等进行投入,并以此降低了并购工作所存在的经营以及财务风险;其次,应当对目标企业所具有的经营、财务以及安全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并购企业来说,其通常都是在战略发展的角度开展并购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企业能够对目标企业所具有的潜力进行全面的评估,看其是否对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具有价值。同时,也需要通过先进并购定价模型的应用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以此帮助我们对最终的并购价格进行更为合理的制定。
2.3支付问题防范措施
对于支付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慎重的考虑,避免因为资金处理方式的不合理而使企业在支付并购资金之后出现资金流动的不足甚至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其次,资金的支付时间也需要我们能够引起重视。这就需要企业能严密监控资产的负债表与现金的流量表,对债务期限与对应现金流进行认真的分析,确保资金时间与资金数量的对等;最后,在支付方式方面,应当将现金支出尽可能的减少,并以此降低资金流可能存在的风险。当前,煤炭行业并购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根据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需要而展开的,这样的大背景下,并购方的企业可借助政府机构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并购资金进行支付,将现金支付的概率降低,以减少资金流动产生的风险。
对此,从外汇管理部门整年的管理活动来看,我国外汇管理改革核心是促进贸易便利化与加强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双管齐下,体现出“外汇管理理念与方式转变”的思想,也是我国应对国际新形势以及推进改革深化的必然之举。具体而言,2012年我国外汇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第一,RQFII的启动与QFII的增容。继我国推出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直接投资业务的有关规定之后,2011年12月,证监会、央行、外管局联合有关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香港子公司作为试点机构开展RQFII业务,并于2012年增加2000亿元的投资额度。此外,为进一步促进境内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我国相关监管部门提高了QFII的投资额度并加快了审批节奏。
第二,进一步放松直接投资项下资金运用的限制。2012年1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通知,进一步改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方式,放宽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账户开立个数及异地开户和异地购付汇限制、放宽境外放款资金来源及放款主体资格限制、允许境内主体以国内外汇贷款对外放款、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向其境外母公司放款。
第三,允许个人境内合法资金参与境外股权激励计划。2012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通知,允许个人以其个人外汇储蓄账户中自有外汇或人民币等境内合法资金参与境外股权激励计划。
从总体来看,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实践,可用“坚持”与“调整”两词加以概括。一是坚持限制性的资本可兑换改革。无论是过去遭受资本自由化主流的冲击,还是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对资本项目管理的重新评价,我国政府对于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基本论调没有发生变化,即强调“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把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与风险防范的统筹安排结合。二是调整了关于资本可兑换改革的表述和内容。党的十七大与十报告的有关表述由“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调整为“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尽管其中的内容并无实质变化,但是这一更改强调并突出了把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作为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实践。
从具体的改革内容来看,目前我国对资本项目下的交易和汇兑行为仍然存在较多的管制,而上述改革多为简化程序和促进交易的便利,并未真正触及资本可兑换的实质。而与此同时,发展人民币跨境业务又意味着间接开放了资本项目,支持了套汇和套利行为的发展。故而,发展人民币跨境业务的风险问题以及是否应当先行于汇率和利率市场改革等问题的争论随之产生。从政府文件以及推出RQFII的事实表明,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未变,并期望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借以促进相关配套金融制度的改革,这从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以及减少汇率市场干预的言行之中得以反映。
跨境资本流动的均衡管理
自2012年以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出现了明显的双向流动局面,这是国际资本流动和国内资本跨境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除一季度外,2012年二季度至四季度资本项目和金融均呈现逆差。一方面,中国经济形势的相对稳定也吸引了境外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增加,2012年总额达1801亿美元。另一方面,汇率预期的变化以及“藏汇于民”的措施,境内企业和银行持有外汇资产的愿望加强,本国资金流出强度随之增加。根据国家外管局统计数据,2012年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5900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24787亿美元,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1113亿美元。此外,2012年的前10个月的银行代客结售汇的顺差形势明显缩小,资金流入增速明显低于资金流出增速。
过去我国对于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主要放在对资本流入监测与管理方面,而2012年以来,央行与外管局等各方监管机构表达的政策信号显示,我国政府更加认识到需要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均衡管理,具体动向包括以下几点:
2012年2月,外汇管理局提出,从思想上转变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理念,按照均衡管理的要求监测资金流入和流出,防范跨境资金大进大出;要改变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方式,按照主体的监管的要求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预警和预案机制等。
2012年9月,金融“十二五”规划,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下,对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指明了方向,要求进一步放宽跨境资本流动限制,健全资本流出流入均衡管理体制。
2012年12月,外管局要求各境内银行自2013年1月开始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外汇账户内结售汇、账户信息和银行资本项目数据,将原本独立的三个系统合并成一个统一的资本项目信息系统。
从上述我国政策动向来看,我国资金流动管理理念正从“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变,但是新的均衡管理还刚刚起步,监管措施的制订与实施面临巨大挑战。金融危机以来,关于跨境资本流动的有关理论探讨日渐丰富,尤其在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的影响方面讨论较多。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汇资本流入方面,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入的讨论较为丰富,而关于外汇资本流出以及本币资本的跨境流动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还比较缺乏。因此,如何建立适合中国的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确定与跨境资金流动走势关联性强的核心指标,对跨境收支影响渠道和传导机制的研究与跟踪等等问题均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此外,跨境资本流动具有顺周期性,如何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了解金融机构外汇净头寸、杠杆率和货币错配的关系,以及如何协调汇率、利率变化等宏观货币政策与资本管理政策的关系也尤为重要。正如外汇管理局所言,“建立健全本外币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框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增加汇率弹性与完善外汇市场管理
随着我国外汇市场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大,加之政策当局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与预期已经结束。2012年4月,央行公告,决定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为了配合此次汇率浮动幅度加大的改革措施,国家外管局还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银行结售综合头寸管理措施,取消对银行收付实现制头寸实行的临时性下限管理,提高银行外汇交易和风险管理的灵活性与主动性。二是扩大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范围。三是简化外汇掉期和货币掉期业务的市场准入管理。
外汇市场的管理与建设是我国对外金融改革的一部分,是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相对全球外汇交易市场发展而言,我国外汇市场以及人民币交易的地位和影响力还十分有限。根据BIS报告,人民币交易量占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占比0.6%,排名全球21位。就市场监管而言,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衍生品监管制度。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化将对我国外汇市场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外汇市场提供相应的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交易工具。从我国外汇衍生品发展次序来看,我国首先推出了远期人民币外汇交易、接着是外汇和货币掉期交易,进而推出外汇期权交易,而并没有急于推出人民币与外汇间的期货和期权交易等易于出现投机风险的交易产品。这样的管理与建设措施遵循了衍生品风险从低到高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衍生品的特性及其对宏观金融稳定的影响和微观主体的风险管理能力。由于外汇衍生品市场刚刚起步,一方面的监管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对外汇衍生品的监管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实践中往往存在监管权限模糊或交叉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关于衍生品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以及相应的会计处理制度等还不尽完善等。
藏汇于民与外汇储备管理
为了尽快改变外汇储备的单一化局面,中国外汇储备管理部门试图加快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最新出台的金融“十二五”规划强调,要进一步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多层次使用渠道和方式,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机制。2013年,央行和外管局在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机构内,成立了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办公室,负责创新外汇储备运用。
对中国而言,优化外汇储备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于如何改变官方储备与民间储备结构,真正实现从“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在经常项目方面,我国由强制结售汇制度逐步转变为意愿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汇兑管制。在资本项目方面,我国逐步谨慎开放居民与企业对外投资渠道。这一举措的实施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相对应。从居民角度来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放宽境内金融机构境外证券投资和代客理财的措施。从企业角度来看,外管局和商务部依照我国“走出去”战略规划,简化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各种审批手续和放宽购汇限制。2012年,外管局为了便利中小金融机构参与外汇市场,减免村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费用,这一措施也将有利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用汇需求及其对外投资的积极性,此外,还扩大银行贵金属业务汇率敞口平盘范围,支持藏金于民。
官方外汇储备增速放缓与私人外汇资产增加成为2012年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变化。在企业与个人方面,2012年我国企业持汇意愿增强,外汇存款增加明显。企业等市场主体在银行的外汇存款余额增加1314亿美元,因而银行系统向央行系统转移的美元资产也有所减少。这种情况在近年来并不多见。企业持汇的增加体现了扩大汇率弹性和人民币均衡汇率条件下,我国私人机构在外汇管理条件许可下进行“负债本币化、资产外币化”的财务运作。在官方外汇储备方面,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幅减速趋势开始确立。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我国2012年新增外汇储备资产34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少增3501美元,减幅深达91%。尽管外汇储备的增速并非国内外汇管理措施改革所决定,但是藏汇于民的措施以及促进国内外汇资金合理流出理当成为外汇储备的增速放缓重要因素之一。
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
近十年来,我国涉外经济规模与跨境资金流动总量迅速增加。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2010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外汇管理理念与方式的“五个转变”,从这两年的外汇管理的有关改革措施来看,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明显贯彻其中。2012年,外管局加快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外汇管理措施包括:2012年8月起在全国范围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改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方式,大幅简化事前审批事项,强化事后管理与统计监测工作;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便利化,简化和规范了外汇登记和外汇账户管理等。
外汇监管理念与方式的“五个转变”其实质就是由过去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转变的过程。从这些管理措施改革不难看出,我国外汇管理已经转向强化主体服务、提高监管效率和加强风险监管并重的原则。外汇管理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建立,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考察金融机构与企业的风险状况,提高我国整体的监管能力与效率,也有利于监管当局将国际收支风险与外汇风险因素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全面把握系统性风险状况。在这些外汇管理改革之中,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的变革最受关注。自改革试点之后,企业对外贸易收付的时间缩短,办理贸易收付效率大大提高,而监管手段的提升也得以体现。、
外汇管理前景展望
2013年国际收支展望
鉴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我们认为2013年我国将延续2012年国际收支的形势特点,经常项目顺差缩小,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特征增强。尽管全球经济失衡格局正向经济再平衡转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订单出现向周边国家转移迹象,并且201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将“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作为2013年的重要工作任务。但是,东亚与美国在储蓄率和贸易重组步调方面的差异调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再者,稳定增长仍然是201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加之,中国目前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廉价高效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贸易顺差以及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主导因素在短期内不易发生重大变化。在经常项目顺差和国外直接投资流入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预期的结束、“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外贸主体对外汇信贷需求的增强以及我国藏汇于民的外汇管理政策的深入,将会加强人们持汇意愿的增强、跨境资本的流出的可能,这些因素将导致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出现双向特征。而影响国际收支不确定的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以及事件使得中日两国的贸易金融关系开始恶化。2013年,这些因素将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关键词 ::勾稽关系;企业财务报表;报表核对;财务分析
一、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精确的勾稽关系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简单的汇总;第二种是有固定等式的精确计算;第三种是在通常情况下表间关联项目的对应平衡,本文重点介绍第三种精确的勾稽关系。
模糊的勾稽关系相对比较复杂,它需要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与经验分析,通过对表内或表间的两个或多个关联的数据相比较后观察差异,倒查并分析企业的财务与管理现状及问题,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
二、利用勾稽关系核对财务报表的正确性
(一)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利润表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解释与直接反映。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关系追根溯源是复式记账原理。资产逐渐转化为费用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资产负债表项目经过企业的生产经营转化为利润表项目,而利润表最终也会通过净利润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形式流回资产负债表中,形成资金运动环流。因此,资产负债表中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净增加额合计数等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这是核对两表正确与否的重点。
(二)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导思想编制的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核算的动态报表。正因如此,现金成为连接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桥梁和纽带。所以,两表最明显的关系在于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与现金流量表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项目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这两项是相等的。另外,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数额与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呈一定勾稽关系。一般来说,企业有两种筹资方式,一种是举债筹资,一种是吸收投资。企业的举债筹资部分所对应的是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负债与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企业吸收投资部分所对应的是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或股本)与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三)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
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密切相关。可以说,现金流量表脱胎于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对利润表的侧面阐述,它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是两表勾稽关系的体现,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净利润+ 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和损失- 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和损失- 不涉及经营活动的收益+ 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数+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增加数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各表的勾稽关系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详细描述所有者权益的变化过程,其与资产负债表一致。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关系决定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利润表的关系,这里均不再赘述。
三、利用模糊的勾稽关系分析财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中投资项目总和与投资收益的模糊关系分析
企业的投资理财是对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内容。资产负债表中的诸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短期或长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投资的主要内容,其投资是否实现了保值增值或获取收益的目的,需要通过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进行反映。若资产负债表中投资项目总和较小,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相对较大,说明企业的理财是成功的,实现了保值增值获取收益的目的。但若资产负债表中投资项目总和过大,而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金额较小甚至出现负值,则说明企业没有达到获取收益的目的甚至没有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这时企业理财者需要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重新考虑理财方式以提高投资收益,进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货币资金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模糊关系的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相等。但我们通过企业实际报出的财务报表看,大部分报表中二者是不相等的。货币资金是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的。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可拆分为两部分理解,其中现金就等同于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就是我们探寻的根源。现金等价物的支付能力与现金差别不大,货币资金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二者有一定差距,如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大于货币资金,说明企业存在一定的短期投资,也说明企业财务人员的精细持家。但二者差距不能太大,如果过大会使企业的核心转移,使财务人员的重心偏移,分散企业的目标,影响主营业务的发展。如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小于货币资金,这是由于货币资金中包含一部分现金流量表不包含的内容,比如存在一些不能随时支取的款项,如定期存款等。
(三)净利润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模糊关系的分析
净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根据利润表的设计原理即“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 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得出的。而现金流量表强调的是现金的收付实现,它是根据“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投资活动产生的利润+ 筹资活动产生的利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而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是真实的资金流动,而不是往来款项的增减变动或其他充当资产的待摊费用等。
由于部分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一项未实现的损益。这可能对净利润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的差值产生影响,所以应先剔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一项目。单从报表勾稽关系上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大于净利润是企业充满活力的象征,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缩水,会使企业萎靡。如果净利润大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差值过大,就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要追其根源找出问题。
综上所述,有效地利用勾稽关系可以准确、快速的解答利润回笼的过程、利润的质量与潜在风险、投资与筹资比重、投资效益等报表编制者与报表使用者关心的问题。一言以蔽之,用勾稽关系核对财务报表,可以使我们发现报表中的问题,用勾稽关系分析财务报表,可以使我们把握企业的脉搏,这正是勾稽关系这一工具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桑士俊.从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勾稽关系看财务报表分析[J].财会通讯,2003,5.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引言
近年以来,由于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实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繁荣发展的首要问题。战略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平台,已经逐步渗透到营销、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职能领域。然而,由于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并没有把企业战略作为一项关键性的或决定性的因素给予正式的和明确的考虑,结果导致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不能完全适应战略管理时代的要求。
一、财务战略的内容
财务战略,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其内容包括筹资财务战略、投资财务战略、营运资本管理财务战略和股利分配财务战略四个方面,其中营运资本财务战略多体现为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其战略性偏弱,而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则以其活动少、资金量大等特点拥有较强的战略性,是财务战略的重点内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
二、内外部环境对财务战略内容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分析
财务战略外部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有直接或重大影响的关键环境因素,主要指各种经济环境因素;一类是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间接或微弱影响的次要环境因素,如政治法律环境、科技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
(二)内部环境分析
从外部环境分析可以得出特定产业的平均盈利能力,但企业能否盈利还取决于其自身因素。财务战略的内部环境分析主要是为了评估企业的资源和战略价值,发现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其成因,以确定竞争优势,充分挖掘潜力。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将企业内的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primary) 和支持活动(support) 两大类,从而指出了企业价值活动对利润的影响和贡献,这种方法对认识企业的内部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三、财务战略必须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企业总体财务战略思想必须着眼于企业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防范未来风险的意识。财务战略选择必须考虑经济周期波动情况、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并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这就要求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并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是调整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加大基础项目的投资力度。企业经济真正的长期增长要求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而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基础项目的发展。虽然基础项目在短期内难以带来较大的财务利益,但它为长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所以,企业在财务投资的规模和方向上,要实现基础项目相对于经济增长的超前发展。
二是加大财务制度创新力度。通过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既可以对追求短期数量增长的冲动形成约束,又可以强化集约经营与技术创新的行为取向;通过明晰产权,从企业内部抑制掠夺性经营的冲动。
四、财务战略规划
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利润、现金流的支持,业务的拓展与市场的推广也必须依托财务战略与财务统筹,从而企业必须制定一整套完整的财务战略规划。与财务活动内容相对应的财务战略规划应该包括投资财务规划、融资财务规划、企业研究与开发财务规划、股利政策财务规划等内容。这些规划内容既可以对企业日常财务活动产生指导意义,又可以支持企业的产品战略、产业战略和市场战略等。战略规划是对战略的细化与落实,因此应该是一套完整的战略规划,包含从规划目标、项目及背景分析、资金需求分析、资金投放安排、执行团队安排等操作安排。
五、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财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就是依据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对财务环境及财务能力的分析,编制财务战略方案,并组织实施与控制。
(一)财务战略的制订程序
制定财务战略首先要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即要收集各环境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预测环境的未来状况及其对资金流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影响的性质、程度、时间等;其次要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编制、设计具体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对各战略方案的评价,选出满意的方案。
(二)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也就是努力遵照前面所述的各战略原则,以此为指导思想,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制订与实施前,除了考虑财务战略要求,还得关注组织情况,即建立健全有效的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动员全体职工参加,这是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同时明确不同战略阶段的控制标准,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在进行具体的战略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重大问题优先安排,重点解决;自控原则。战略实施的控制要以责任单位与人员自我控制为主,这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灵活性原则。尽量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适时适度原则。要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进度差别不大,从而利于内部协调。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保证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前提下,经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用于购买国债。按照要求,住房公积金很大一部分资金是以贷款、国债、定期存款等长期固定形式存在,资金的流动性分析就必不可少。但是公积金的流动性分析又有别于一般企业,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和短期内(3个月内)可以变现的现金等价物, 通过现金流的变化概括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的影响。而公积金管的就是钱,我们可以参照会计准则对金融行业的规定确定自己的现金收支项目
一、通过结构分析了解运行规律
任何行业的资金运行有其行业特点和现金流量的实际情况。住房公积金业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归集资金发放贷款,沉淀资金主要是转存银行定期存款或者购买部分国债。现金流动有自身特点,其现金收入可以慨括为归集的专项资金、存款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收入、抵贷资产变现或租赁收入等;其现金支出,可以慨括为个人贷款、公积金提取、支付缴存者利息、手续费、机构运转经费、购买票据费用、抵贷资产变现或租赁相关的税费等。我们通过对不同对象现金流量占整体资金的比重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现金流入量的主要来源和现金流出量的主要去向,特别是对现金流出的结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银行定期存款在一定时期内存款期限变化作出判断,以便抓住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现金的最佳配置和使用。
二、通过变动趋势分析发展状况
住房公积金资金运行规律是单位只要建制,一般能都连续缴存,因意外中断缴存的概率大概是14%左右,基本上可以为管理机构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入。但是贷款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严重,对该项现金的流出变数较大。提取公积金业务可以细分很多项目,政策的调整对还贷项目影响大,但整体上还是呈上升趋势。我们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会计对象现金收支的数量从额度的增减到比率的变化的分析,来了解资金动态关系及其变动趋势如何,这种趋势对单位是有利还是不利进行分析,这项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单位资金运行状况,特别是对现金流出项目的分析,可以便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调整业务发展方向,以便更好的制定战略规划。
做趋势分析时可以最近5年的会计报表为底稿,以资产负债表和增值收益表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调整,编制每年度现金流量表,这样分析比单看一个报告期的会计报表,能了解更多的情况和信息,更有利于分析变化的趋势。而趋势分析主要有三种方法:①定比分析,将各年现金流量的增减额与某一固定时期的现金流量水平进行对比来反应各期现金流量的增长变化情况。这种方法因为是对固定的基期进行对比,现实中运用较少。②环比分析,将各期现金流量的逐期增加额,与其前一年的现金流量水平进行对比,反应各期现金流量与上期相比的增长变化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为快捷、准确提供相关数据,使用该方法较为普遍。③平均增长率法是为了避免现金流量受短期因素的影响而采用三年平均数进行平均变动率的计算,具有稳健、准确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该办法更多用于计算增值收益率指标。
三、通过支付能力分析合理配置投资期限
对住房公积金管理者来说,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测定单位的支付能力,有利于其对资金投向作出正确的决策。因为住房公积金管的就是资金,某种意义上它的业务与银行趋同,发放的贷款都是1年期以上长期贷款,购买的国债基本是3年以上,只有银行定期存款有可能出现三个月、半年期限,真正能用于支付债务的最直接的资产还是活期存款或即将到期的国债、定期存款;而住房公积金的负债应该是要支付给缴存者的资金,短期负债具有不确定性,因为除了离退休提取,其它提取、放款基本不可准确预测。因此,仅用流动比率等指标来分析单位的支付能力,往往有失偏颇。可运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作为流动比率等指标的补充。
四、通过资金效益分析引导政府决策
由于住房公积金的会计核算基础未统一,目前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行。以收付发生制为基础得出的盈利数量指标,往往使单位的盈利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从而未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得出的盈利数量指标,能较为准确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现金流量表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分析单位的盈利质量。盈利质量分析是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盈利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着相应的现金流入,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两者差异越小,盈利质量越高。盈利质量分析也是对资产负债表、增值收益表的盈利能力分析的必要补充。
如果业务活动产生的收益现金净流量大于或等于该期增值收益,说明现金回收率高,收益较好。但是住房公积金机构设置的前提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机构的管理宗旨是为广大缴存者服务,因而该差额也不是越大越好。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当年实现的增值收益结余应上交政府做廉租房建设资金,通过收益现金流量分析,可以明确当年实现的增值收益中现金流入量(出)和非现金流入(出)量,给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一个确切的收益资金流量信息,便于政府正确决策。
住房公积金是一项政策性资金,整个行业管理是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摸着石头过河,在考虑其发展时也只能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考虑、分析单位的发展潜力。一个单位的规模和实力是价值的核心内容,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规模体现在累积缴存专项资金的总额及余额,实力体现在贷款发放的规模和提取的规模上。对公积金发展的分析有别于一般企业,事实上只要国家政策不发生变化,这部分资金每年都会递增,并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而加速增长。上面我们根据现金流量表,利用比率法分析资金状况,为了更全面了解一定期间的资金流动情况及其信息,还可以将本单位的财务比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标准比率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为财务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参考资料:
[1]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03-24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4-0056-04
一、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内在联系
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在资金和利率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结效应包括:资金联结效应、价格联结效应、风险联结效应。
(一)两个市场资金规模及流向变化的互动
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在规模上的互动表现为以金融资产替换形式进行的资金流动,其核心机制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选择行为。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认为,理性的投资者总是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并以总效用的最大化为基本原则进行资产组合。依据资产选择理论,投资者根据各自对收益和风险的判断在银行间市场和股票市场进行投资组合,当两个市场的预期收益率发生变化时,投资者将调整资产组合,从而引起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流动。
从资金的流向看,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金既会从银行间市场流向股票市场,也会从股票市场流向银行间市场。如股票市场中证券需求者可以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出售短期证券,或从同业拆入获得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购入长期证券,从而吸引资金从银行间市场向股票市场流动。相反,当股票市场中的证券供给者出售证券,并将所得资金在银行间市场上购买短期证券或归还所拆借的资金时,资金便由股票市场向银行间市场流动。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不仅具有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而且资金的流向对两个市场的资金供求量、利率的决定和证券价格的决定等起着重要作用。
(二)两个市场利率及价格的互动机制
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预期收益率的差异引起资金在两市场间相互流动,资金的相互流动又使两个市场的价格具有联动性,进而形成趋于均衡的资金收益率。两个市场间资金价格的均衡关系可用戈登(Gordon)增长模型来说明:
pt=(1+G)Dt/R-G,或pt=(1+G)Dt/i+i-G
其中,pl为t期股票价格,Dl为t-1期到t期每股股息,G为股息增长率,R为贴现率,包括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和股票的风险报酬率i',即R=i+i'。
戈登增长模型说明股票价格和银行间市场利率存在反向关系。利率越高,股票市场价格指数就越低;反之,则反是。当股票价格指数和银行间市场利率两者之中任一个发生变化时,必然引起另一个价格不同程度的变化。通常情况下,银行间市场和股票市场价格存在以下联结关系:经济繁荣一股票价格上升资金从银行间市场流入股票市场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减弱股价回落资金回流银行间市场;经济萧条股票价格下跌资金从股票市场流入银行间市场银行间市场利率降低资金从银行间市场流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回升。
(三)两个市场的风险联结与传递效应
风险和收益并存于任何市场。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连接,尤其是一体化的发展和交易的互通,使得两个市场在相互促进的同时,风险联结和传递效应也在不断加大。风险传播是指某一资产市场中的价格冲击影响其他资产市场价格的现象,传播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来实现。传播的易感性,由市场是否具有相互关系的宏观经济风险决定;而传播的强度,由套期保值的能力、有无衍生市场和信息的不对称等决定。
二、股票市场发展对银行间市场的影响
(一)直接影响
股票市场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流变动,对货币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并可能导致风险传导到银行间市场。
一是有利于提高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张,有利于提高银行间市场的交易量和资金流动性,从而引领银行间市场发展。2006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取得快速发展,股票市值和成交金额大幅增加。2006年年初,上证综指以1163.88开盘,年末收于2675.47;2007年,上证综指以2728.19开盘,最高创下6124.04,年末收于5261.56。2007年3季度末,我国股票市场总市值、流通市值分别为253157亿元和85555.73亿元,比2006年末增长183.16%和242.17%;前3季度成交金额、日均成交额分别为371168.3亿元和2039.39亿元,比2006年未增长310.27%和443.27%。股票市场的快速扩容,带动了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交易量的增长。2007年前3季度,我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交易量、质押式回购交易量分别为6.37万亿元和31.21万亿元,比2006年全年成交量增长196.18%和18.67%;日均成交量分别为338.77亿元和1660.21亿元。2006年以来,由于新股发行因素,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大盘股的密集发行,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拆借资金申购新股趋于活跃,带动同业拆借交易量大幅增长。200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同业拆借日均交易量分别为58亿元和112亿元;2007年上半年和3季度旧业拆借日均交易量分别达到241.29亿元和514.74亿元,8月28日更是创下了日均1000亿元的历史新高。
二是有利于提高银行间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资金的逐利本性促使其在不同市场间流动,在获取超额收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提升和均衡收益率的实现。随着新股发行和股票价格的涨跌等,资金会从银行间市场流出和流入,不但能提高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流动性,也能使其价格的形成更趋市场化,从图1可以看出,股票市场发展对银行间市场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伴随着每一次大盘蓝筹股的发行,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就会飚升,发行结束后同业拆借利率又会快速回落。如2007年12月26日中国石油发行,募集资金668亿元,实际冻结资金为3.378万亿元,超额认购51倍,使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创下10.121%的高点。
三是容易导致股票市场风险向银行间市场传递。随着资金的流动,风险也在两个市场之间得以联结和传递,由于两个市场联系密切,股票市场产生的风险极易向银行间市场传递,对银行间市场形成了风险隐患。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资金收益率存在巨大差异,以及股票一级市场的发行机制,吸引
着银行间市场大量资金通过各种合规和非合规渠道进入股票市场追逐更高的收益率。进入股票市场的“灰色”资金往往被转移到券商投资股票,或者借助券商再将资金高息贷给坐庄机构,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隐秘资金链条。这不但与管理层不允许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初衷相悖,也极易在股票市场产生资产价格泡沫和各种风险,并被传导到银行间市场。
(二)间接影响
股票市场发展对银行间市场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发展改变了社会融资结构。一方面,股票市场发展能够改善我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的局面,有利于缓解银行的压力。另一方面,股票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其发展反映着经济的变化。当经济处于较好发展阶段时,股票市场的快速扩容,能够带动银行间市场发展和规模扩大。优质企业上市,企业债、公司债大规模发行,短期融资券和其他融资工具的发展等,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这种变化,通过影响银行的融资安排,又进一步反映到金融市场上来,从而形成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
未来,随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联系将更为紧密,股票市场发展对银行间市场的影响也将更显重要。尤其是,随着债券市场的大力发展,公司债的加快发行,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打通,金融市场结构将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市场和股票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等的资金流动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同时,混业经营后银行间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风险防范与隔离也愈显重要。
三、问题与建议
(一)金融混业经营使两市场的风险连接及传递效应加大
在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联结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金融市场的统一性和联动性特征要求其各个子市场之间保持一定的联系。随着两个市场之间的联动加强,由资金流动所引发的风险传递效应也将加大。两个市场的联动会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产生金融风险。在宏观层面会产生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接的金融风险,如直接融资比例加大,导致居民储蓄分流,可能造成银行支付困难;在微观层面,银行间市场和股票市场中“三乱”活动还存在,乱集资、乱拆借、乱办金融机构、违规开办金融业务等问题时有发生。风险主要体现为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和价格风险。
需关注两个市场联动所引发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产品创新、完善金融监管等,推动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一要不断完善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改进股票市场的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加强券商的风险意识和公司治理;健全银行间市场交易制度,加强银行间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二要加快金融创新,增加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促进两个市场的融合,从而拓宽两个市场的连通渠道。三要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银行间市场利率的调节作用和对股票市场定价的基础性作用。四要建立市场监管协调机制,安全推进两个市场的互动。
(二)股票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日渐增大
股票市场发展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首先,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统计显示,由于受证券市场交易行情的影响,2007年1月份,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同业存款增加1356亿元,同比多增1533亿元,其中大部分是证券公司和结算公司的存放款。1月份,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除贷款多增外,有价证券及投资新增195.8亿元,同比多增75亿元。2007年1月15日央行再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月末备付金率较年初下降2个百分点。这表明商业银行资金虽然充裕,但资金稳定性较差,流动性管理难度较大。其次,由于存款向股票市场转移,“金融脱媒”现象对商业银行形成挑战。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会吸引大量资金从储蓄存款分流出来,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据统计,2007年1-10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30万亿元,同比少增127亿元,主要原因在于10月末新股发行期间,企业、个人申购新股使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分流所致。再次,股票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提出更高要求。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中包括一定比例的债券。2007年11月末,我国债券托管总量为11.48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持有8.44万亿元,占比73.51%。进入2007年以来,由于市场利率不断上升,加之央行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而不断加息,导致收益率曲线上移明显,债券市场整体缩水风险显现。根据中债曲线和中债指数计算,2007年1-11月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107个基点左右;11月末银行间债券总指数较年初下跌2.43%,如以9月30日中债综合指数的基点价值及总市值来计算,则收益率每上升一个基点,债券市值缩水大约43.85亿元,而如果上升1%,则全部债券市值折价率约为3.25%。因此,在商业银行持有较多债券的情况下,收益率曲线上移和债券减值风险增加使其资产管理难度加大,同时银行间市场创新产品的发行难度也将加大。
需关注股票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商业银行业应重视市场风险管理,利用压力测试、收益率曲线等系统分析、预警人民币持续升值态势下银行账户、交易账户和相关行业贷款面临的风险,要关注资产价格上涨引起抵押资产价值虚增所导致的信用风险,并关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特别是企业参与多个市场而可能导致的其他市场风险传递到银行系统。
尽管全球经济已走到后危机时代,复苏的曙光愈渐明朗,然而美元贬值之势足以让世界再度恐慌。到底该如何看待当前的美元汇率变动?笔者认为,可以从根源寻找经济周期中美元汇率的变动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美元汇率形势。
供求变化是根源
汇率,即货币在国际上的相对价格,它的实质是本国货币与外币价值之比。这一特殊价格,在最表层上,也是由供需力量决定的。外汇供求究其来源,一部分是经常账户余额,另外一部分是国际资本流动形成的。可以说,外汇供求由经常账户与国际资本流动两方面决定。
在经常账户中,主体是货物服务贸易与各种转移支付,由于后者占比较小,故常常以贸易收支代表经常账户。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汇率变动的预期,其主要决定于利率、投资回报率和经常账户状况,其中投资回报率既可以是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又可以是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金融资本预期回报率。另外,避险因素、货币供应量的短期相对变化也会对资本流动产生很大影响。
美元汇率规律性波动
学术界内已经有了大量对汇率理论的分析文章,在此笔者仅对经济周期中的汇率变化进行分析,并希望可以对投资给出实际指导意义。
在经济周期中,当经济快速增长,投资的短期上升和价格高涨会引起利率升高,并且,由于对未来经济发展看好,而使预期投资回报率上升。另外,名义利率会因政府控制的货币供应量变化而受到很大影响,投资回报率也受到技术革命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避险因素、货币供应量的短期相对变化也会对资本流动产生很大影响,而且,政府对汇率的干预也将改变汇率变动预期,而汇率变动本身也会成为汇率变动的因素。由于因素复杂,为简化分析,此处暂不考虑政府对汇率变动的影响,那么,在短期的经济周期中,汇率变动的框架具体如图所示。
在股票市场中,影响股价变动的主要因素,一个是流动性,一个是基本面预期,且股价的变动范围存在一个终极约束,也就是股票所代表的内在价值。与股票市场类似,在外汇市场中,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是资金流动,即经常账户和资本流动的叠加,但目前由于经常账户占投机资本的比例非常小,一般主要考虑资本流动的影响,而资本流动主要受到汇率变动预期的影响。决定汇率变动预期的主要因素按重要性可分为:经常账户状况、利率和投资回报率。汇率波动范围的终极约束就是购买力平价,外在表现就是经常账户状况,这也是为何经常账户状况是影响汇率中期变动最重要因素的原因。
在经济衰退、复苏和扩张繁荣期,经常账户、利率差、避险情绪以及投资回报率的相对变化都会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变动,而彼此因素间规律性变动的叠加就造成了汇率的起伏。NBER(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数据显示,在1982-2000年之间美国出现过两次经济小幅的调整(类似于中国2002-2008年的经济上升周期中出现了2005年高位调整),这对汇率市场带来了影响。在《金融与经济周期预测》一书中,作者对经济周期进行了更细的划分,1984-1986年,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高位调整的增长率衰退期,而1995年左右,美国同样经历了一次经济的小幅调整。在这几次经济调整期间,美元汇率都呈现出相应的调整态势,表明其波动在经济周期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关于影响因素的规律
经济周期中,经常账户的规律性变化可以从总需求和总供给方程式上来分析。总供给=消费+储蓄+进口=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用符号表示为:Y=C+S+M=C+I+X,或者S+M=I+X。在经济衰退期和复苏早期,储蓄S上升,而投资I下降,这就导致(X-M)呈现扩大的迹象,即经常账户顺差(或逆差)扩大(或收窄)。
就利率差和相对投资回报率方面而言,从1970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之间的经济衰退和复苏就遵循比较规律的变化。美国的经济衰退领先于欧洲和日本,复苏也早于欧洲和日本。由于各国间经济复苏、扩张和衰退中的时间差而导致了各国之间的利率差和相对投资回报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动。
此外,从经济衰退早期开始一直到复苏晚期,避险都是资本流动的一个主导因素之一。由于减息周期和加息周期与失业率的相关性较强,因此可以把失业率趋势性见底回升作为衰退开始的标志,把失业率趋势性见顶回落作为复苏期结束的标志。进入加息周期和减息周期之后,利率差将取代避险成为主导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都比欧洲要早,这就造成了避险资金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流动,从而影响美元汇率。通常情况如下,美国经济衰退,避险资金流出美国,美元贬值;危机传导至欧洲,避险资金回流美国,美元升值;美国经济复苏,避险资金重新流出,美元贬值,直至确认失业率见顶回落之后才能缓解。
美元汇率变化的经典形态
在分析完经济周期中经常账户、利率差、投资回报率的规律性变化之后,结合经济衰退期和复苏期避险资金的流动,可以发现,美元汇率呈现出以下两种经典的形态:
一是经常账户顺差的背景下,经常账户造成了升值预期。具体而言,由于美国和欧洲经济衰退和复苏之间的时间差因素,导致避险资金在美元和英镑等之间的切换。
典型的案例发生在1950年以前。当美国衰退,资本流向英国,美元贬值。随后,危机传导到欧洲,资金流回美国,美元升值。美国经济领先指标见底回升,市场风险偏好增加,资金流出美国,美元贬值。美国失业率趋势性见顶回落,经济复苏确立,利率差和相对投资回报率(美国相对欧日复苏更快)吸引资金回流美国,美元较大幅度回升。随着欧洲等经济复苏和美国经济进入中后期,吸引资金流入美国的相对的投资回报率和利率差减弱,美元升值速度放缓或止升。
二是经常账户逆差大于储备货币需求的背景下,经常账户逆差造成了贬值预期。具体而言,由于美国、欧洲、日本在经济衰退和复苏之间的时间差因素,导致避险资金在美元和欧元、日元等之间的切换。
典型的案例发生在1973年以后。当美国衰退,资本流向欧洲和日本,美元贬值。随后危机传导到欧洲和日本,资金流回美国,美元止跌或升值。美国经济领先指标见底回升,市场风险偏好增加,资金流出美国,美元贬值。美国失业率趋势性见顶回落,经济复苏确立,利率差和相对投资回报率(美国相对欧日复苏更快)吸引资金回流美国,但由于经常账户逆差过大,美元仅表现为贬值幅度放缓、止跌或小幅回升。随着欧洲等经济复苏和美国经济进入中后期,吸引资金流入美国的相对的投资回报率和利率差减弱,美元重新进入到快速贬值状态(同时期,经济中后期大宗商品供应偏紧+美元贬值因素双轮驱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关键词】
企业管理;财务会计;战略决策;财务报表
1 企业管理者应具备解读财务会计数据的技能
企业高管在进行企业战略决策时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企业历史发展的局限性,目前公司的整体实力,企业日常的人员储备情况,企业文化的塑造是否与未来的发展相协调,企业能够承受的经营风险有多大等问题。做好这些问题的解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管理者要具备越来越高的能力要求。
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还要具备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的责任,这项要求是必须的。企业要把对于社会的责任义务深深的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高管和员工深深印于脑海中。其次,在面对不同的投资机遇的时侯,如何作出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回报的估计极其重要,盲目的投资扩张,必然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企业的资金流量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耗尽了企业的生命也就终结了。最后,有效的企业管理要充分面对企业的变革带来的冲击。企业要发展必然要不断的变革,没有一成不变的企业可以长久发展。当遇到企业重要变革的时刻需要充分利用财务数据与分析模型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评估变革的风险与收益,确定变革为企业带来的投资回报,也就是解读财务会计数据的技能。
2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 财务报表是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晴雨表
日常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资金的流动性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一切不合理的经营行为和决策都会体现在资金的流动性方面。如果一个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出现了异常,那么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之前的企业管理上面出现了问题。因此,企业的高管们可以有效地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及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合理的调整,避开风险因素。现金流量表,在有些公司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比并不被足够地重视,其实财务无小事,即使是现金流量表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现金流量表内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难看出,这三项内容都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经常发生的业务体现。企业的生存以现金为王,一个庞大的企业没有现金就如同是瘦骨如柴的骆驼,总有一天会被最后的一根稻草所压垮。
其次,现金流量表是按收付实现制的要求编表,这与会计报表上的编表要求不一致,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权责发生制为主。收付实现制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及时反映出此刻的经营状况而将对于未来不确定的因素剔除在外不加以考虑,也就是收进来的银子才是真,未来将会收进来的银子能不能收进来还是个不确定的事件。这点上与会计报表上面的记帐规则有本质的不同。比如会计上面将应收帐款也并进收入核算,而现金流量表内是将实际收到的现金归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就扣除了应收帐款未来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这些基础财务数据的分析,一方面要求我们的财务高管及时向公司管理层进行汇报,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公司管理层非财务高管们应该具备分析这些财务数据的技能,及时做出工作中的调整。
2.2 可以对未来的投资活动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和获益分析
企业管理者的战略计划的制定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一个无效的战略计划对于一个仅仅依靠利润生存的企业是毁灭性的。即使是国有企业最终给投资人造成的损失也是沉痛的,更不用说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讲,简直就是零容忍。企业的日常投资活动在财务管理体系中有一个专门的部分,属于财务管理中的投资管理这一范畴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财务技术进行风险与收益的评估分析。比如,对于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折算、各种投资决策指标的运算和特点、互斥方案的选择、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抉择问题等等方法。
在确定投资方案的选择时,可以利用现值指数法。通过对未来现金收入量的现值的计算,我们得到了投资项目相对于现在的价值,然后将其与公司对于项目前期投入的价值的比值进行分析,如果比值大于1,说明未来项目产生的价值高于企业前期的投入资本;反之,如果比值小于1,则说明前期的投入资本远高于未来项目所创造的价值,该项目是不可行的,企业需要重新做决策。现值指数的计算公式(PVI)=未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给企业创造的现时价值/企业为该项目前期的投入资本的现时价值。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投资的回收期,得到相应的项目投资前期投入的回本情况。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可以很好的告知高管团队,该项目决策的未来风险。一般情况,投资回收期短的投资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也就低,反之,风险就高。在计算投资回收期的计算过程中,动态回收期的效果要比静态回收期稳定,动态回收期充分考虑到未来项目回本过程中资金时间价值的变化情况,是利用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的有效计算,而静态投资回收期只是把未来各期的投资回收的现金流量做简单的运算所得到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
动态投资回收期=项目投入的资本金现值/每年项目收到的现金流量的现值,当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同的时侯公式转变为:动态投资回收期=M+ 第M年的尚未回收额的现时价值/第(M+1)年现金流量折算为现时的价值。
2.3 可以对同行业竞争进行比较分析
同行之间是竞争对手,同时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的关系。同行与同行之间的竞争关系只要是正当的竞争就应该被社会所提倡,正当的竞争关系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不断满足客户的心理预期,使产品更能符合大众的口味。不同的企业在一个行业中的竞争同时也可以让企业管理者们时时刻刻保持警觉,对于日常的管理效率起到促进作用。以上市公司为例,一个行业中的不同的企业从外表分析其规模的大小对于分析的结果意义不大,而真正能够体现出企业优劣的因素需要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判断。不同的企业中,财务的相对数指标各异,比如,流动比率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流动资产占资动负债的比重,该比重越小风险就越大,该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的抵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不同的企业流动比率相差甚远,如果企业的规模庞大,但是流动比率比较低,基本是依靠负债维持日常的经济活动,这样的企业风险性是极高的。然而,一个规模一般的企业,流动比率比较高,这样的企业未来的发展预期会很乐观,未来的经营风险比较低。流动比率的高低与企业的应收帐款、存货的周转情况密不可分,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效率比较高的企业,其流动比率自然比较稳定,抵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如果存货和应收帐款的周转速度滞后,呆账坏账比较多,直接造成流动比率比值比较低,企业风险大,管理者要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式。利用财务分析对不同企业进行指标分析可以有效地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更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2.4 可以体现管理者业绩
股东可以利用财务分析手段来判断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成绩。管理者优秀与否可以通过一些财务上的指标得以充分、客观的体现。股东可以通过基本每股收益或是稀释每股收益来权衡企业的管理者一定时期为股东所创造的财富,这也是股东投资于企业的本质。基本每股收益是用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净值/在外发行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股数。这一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经营利润越高,为股东创造的财富越高,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越理想。该指标低说明企业有可能是因为净利润留存于企业中作为未来投资发展的用途,或是因为企业的净利润率比较差,盈利能力不强造成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管理层的管理业绩比较差,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企业净利润如果留存于企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所需,股东可以通过财务项目中的留存收益得到体现。稀释每股收益是在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经过对于分母的调整从而得到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包括潜在普通股的股东价值的大小,通过稀释每股收益与基本每股收益的比较也可以反映出企业潜在普通股的数量,为企业的筹资和投资的规模提供参考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股东去评价管理者的业绩,为股东对管理者的业绩作出公平、公证、客观的结论起到重要的作用。
2.5 股东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有效获知企业发展情况
股东授权公司高管团队经营管理企业的日常事务,股东并不直接接触公司的经营管理,对于经营管理的情况并不直接了解。股东也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来充分获悉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未来的发展预期。杜邦分析体系可以为股东提供一个完整的企业整体经营成果的展现。杜邦分析法计算最终的结果就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结果需要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汇总计算才可以得出,也是一项综合全面的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而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得出又需要其他财务指标的运算。最后,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获知企业所有有价值财务指标的影响,一目了然就可以发现和比较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杜邦分析体系的一系列的计算都要以财务报表为依托,其基础数据全部来源于财务报表。股东获知企业的发展情况财务报表的准确与否关系密切。
3 高效管理技能的实施与财务会计的管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通过上面对于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说明企业管理与财务会计管理的依赖性是非常高的。企业的高管管理方法千差万别,但是如果可以完美地充分利用财务管理的指标分析,管理者对财务报表及指标有着非常敏感的嗅觉判断,那么企业的管理将会是高效率和低风险的。反之,有的企业不重视企业管理中的财务会计的管理,将财务会计的管理视为次要的位置,做出决策仅凭经验,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将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之中,最终还会有破产的可能性。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大、额度较高,且具有不平衡的特点。通过对企业各方面的综合考量和资金数据的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经营计划和策略,利用现金流量的合理预算弥补企业资金缺口,从而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正常合理运转和持续发展。任何企业的经营成本、员工工资等等都需要资金的流转和支持。另外,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平衡性,如果不积极采取现金流量预算管理,那么将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的意义
1.为企业财务预算提供重要的借鉴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现金流渗透到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同时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也折射出很多企业自身发展的相关信息,对企业财务预算准确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如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的管理可以真实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水平。在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的支持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可以增添借鉴的依据,并且具有可比性,提高准确性。
2.有助于合理规划企业的发展
企业长期发展和各个阶段的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可以通过对企业各方面资金运作情况的调查,了解企业资金缺口,明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现阶段的状况。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可以根据资金状况透视出来的企业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战略,弥补资金缺口,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资金的合理运转,从而优化和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同时根据现金流量预算还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合理评估,为企业长期发展制定完善的目标,并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战略提供更为有价值的指导。
3.有利于保障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资金的合理运转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水平,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财务控制能力。月度、年度的企业现金流量预算可以整合企业资金缺口,全面掌握各个时段的收支不平衡状况,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弥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和不平衡等现象。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还可以使企业的各个部门联合起来,发挥整体作用,促进企业发展。另外,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可以使单位内部的资金运作更加精确化和透明化,促使企业合理安排收支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可流动资金状况有效的避开现金流出的高峰期,从而加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企业的风险。
二、现金流量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1.对现金流量预算缺乏管理意识
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员工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有的不知何为现金流量,更谈不上对其进行预算管理。由于管理层意识欠缺,员工缺乏专门的培训,加上缺乏统一的财务准则和制度,因此造成现金流量管理工作无序化。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认识不到位而造成误解,片面地认为现金量以多为好,不讲究现金流量与利润之间的区别,最终因大量资金无法有效地应用到生产经营之中,造成资金闲置而对资金利用率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企业持有的现金量太少,则又会造成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减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阻。如部门为实现指标而不顾整体发展,挖肉补疮以及敷衍了事现象普遍,不按发生额登记等。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占现金流入总量的大部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不断增加企业内部的资金积累,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开拓新市场,偿还债务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只有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才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保持良好财务状况。
2.现金流量管理乏力,滞后于企业发展
现金流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有机结合,并且与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相结合。如制造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工作就明显不同。商品流通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速度快,周转次数多,它对现金流量的要求更高。同时,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现金流量也应实施不同的控制。处于萌芽期的企业,需从外部资本市场筹借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为了打开市场,可能采取低价或亏本销售的策略。从现金流量角度看,萌芽期是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正的融资活动现金流量。然而,当企业经过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时,企业已壮大,产品也站稳市场的情况下,这时期的经营活动产生大量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也开始有正的现金流量,而且现金循环同生产经营活动趋于一致,使企业处于良好财务状况。
三、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的措施
1.建立长效的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规划体系
“收支平衡”是企业现金流预算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立长效的现金流量精益化管理规划体系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另外还可以根据现金流量的精益化管理估算出企业未来的市场价值,通过以上方面的支撑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使企业在未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和价值回报得到有效的呈现。
长期合理的规划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和基础,企业生产销售的总值和投资的规模存在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等对企业长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和管理,在精益化的管理中分析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之后所剩余的资金,可以在不影响企业资金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将其分配给债权人和股东。它具有衡量的作用和价值,是一种可以回报股东的现金。对企业自由现金流的预算和管理也可以有效的预测和推算出企业现有的价值以及未来的价值。
2.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编制体系
完善的现金流量预算编制体系可以对企业的月度、季度以及年度的收支计划和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测算,从而有助于了解企业资金运转情况以及所存在的缺口。在进行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时候要结合企业各部门提供的预算数据,并和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等联系起来,全面进行规划和整理。首先,企业财务部门要将企业各部门的业务报表和计划进行整理分析;其次,财务部门要将现金流量预算与其他经营项目建立联系,通过这种手段,基本上可以将企业发展中绝大部分现金流量预算得到准确的落实;最后,对疏漏的现金流量预算进行再次的计划和录入,尽量使企业现金流量预算更加的精益化和准确化。
3.完善融资计划
融资的合理性和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关系,经营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使企业必须制定完善和合理的融资计划。在年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时首先要将其进行月度分解,搜集企业每月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析;将企业历年同月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和整理;计算出来历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值;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数值计算出各个月份的预测值。通过上述措施便可得到企业月度现金流量预测值,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从而也使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发挥最大的意义。
4.资金平衡管理
在预算编制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资金流入预测和支出安排,借助模型自动计算功能,提出资金流向均衡分配指导意见,以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第一,年度资金平衡。年度收支平衡目标首先是分析年初预期资金存量曲线,对可能存在资金安全隐患的月份自动预警。然后按照当年资金控制要求设定预期资金存量,通过自动计算调整可变流出调整量,使原始资金存量达到预期水平,使全年资金使用均衡有效。第二,月度资金收支平衡。月度收支平衡模型的主要目标:一是分析月现金累积流入以及扣除购电费等固定支出后流入情况,得出流入流出匹配规律;二是设定预期现金存量,优化流出时点和顺序安排支付。通过采用高峰流入与低谷流出匹配的方法,计算优化后每月3次集中支付额度,从而使整个月份的现金存量可控、在控,满足短期业务运营要求。
四、结束语
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可以为财务预算管理提供借鉴,有助于合理规划企业发展和保障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可以明确企业的资金缺口,为企业的融资提供合理的策略指导。因此,企业要建立长效的管理规划体系和管理编制体系,对现金流量预算进行精益化的管理,全面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冬梅,胡囡.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06:86-87.
[2]李玉弟.电力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探讨[J].中国外资,2013,24:187-189.
[3]何瑞.如何下好预算“一盘棋”――对电网经营企业实施预算精益化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36: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