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6:56: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考意见:
一.放开政策,放开手脚。
可以说,哪里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哪里的经济总量增长就比较快,社会就比较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也会显著提高。因此,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县域突破、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全民创业是掀起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关键是观念和行动。我市在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硬件条件(资源、气候等)不差,差的就是外部环境(社会舆论、人们的观念等),在号召全民创业的同时,各级政府要率先行动起来,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要使各级领导从允许民营经济发展转变到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来;使各相关职能部门从消极的“管”转变到积极主动服务上来;使广大群众从“小富即安”转变到积极创业上来。进而,使我市的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等一切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
要通过制定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办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投资创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幼儿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义务教育以及学生公寓、食堂等教育后勤设施;投资文化、体育产业化项目和科普、旅游、民政社会福利设施。建议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市财政应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提供创业辅导和服务、提供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对接服务、提供教育培训及信息咨询服务、提供标准与检测服务、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等。加快形成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可安排部分财政性资金,同时募集社会资金,建立双辽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并对其他由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打破现有归属原投资部门管理的界限。鼓励法人资本,民间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设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和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切实解决担保机构的风险分但问题,贯彻银行、担保公司、地方政府(财政)三方合理分担办法。
三.加强对私营个体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训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
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2)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紧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向企业统一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所有收费、罚款单位和收费人员必须按卡收费。二要切实放宽领域,实行低门槛吸纳。要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对上级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要在下限幅度内收取或减免。要进一步放宽领域,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界限,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多种所有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放开;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大胆进入。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三要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以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不能再用“国企用政策,合资用副策、私营用另策”,切实在税收、缴费、信贷等方面同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外资、民资、内资政策同轨。
(3)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一要优化窗口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二要完善全程服务,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型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全程陪同和终身服务。三要强化政策创新服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有利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切实承担起政策创新和政策变通的风险。
(4)营造积极的融资环境。目前,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推进我市民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应由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
(5)营造公平的人才流动环境。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招聘广开门路,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出国考察和有关政治待遇的享受方面给予优惠,努力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
发展民营经济项目是关键,因此,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外资与发展民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增大民企发展后劲。
一要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招商规模,拓宽引资渠道。要通过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以岗位换人才等方法,吸引客商投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要抓住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一二三产项目中,要以工业项目为主,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项目,带动农业特别是服务业项目进入。在引进内资项目时,要重点引进浙东、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上下功夫。在大中小项目中,要以骨干项目为主,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兴办支撑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广泛采用驻点招商、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民资相对集中地区设立联络处,选派得力干部长期驻点招商。要委托驻外机构、知名人士、投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商,吸引投资。要利用现有各类企业,以商引商,吸引投资者增资扩股。
(三)加强载体建设,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实施城市圈规划的机遇,把建设民营工业园区作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民营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功能。在产业功能上,综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使各类园区的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服务区、管理区和各类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项目带动。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项目的密集区和城市、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四是要积极推动“一镇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经济战略。对一批如浮桥塑业、璜泾加弹、沙溪轻纺、金浪服装等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经济实行滚动开发,行业连锁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面。
(四)实施扶持工程,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经济作出了贡献。
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2)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紧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向企业统一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所有收费、罚款单位和收费人员必须按卡收费。二要切实放宽领域,实行低门槛吸纳。要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对上级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要在下限幅度内收取或减免。要进一步放宽领域,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界限,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多种所有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放开;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大胆进入。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三要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以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不能再用“国企用政策,合资用副策、私营用另策”,切实在税收、缴费、信贷等方面同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外资、民资、内资政策同轨。
(3)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一要优化窗口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二要完善全程服务,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型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全程陪同和终身服务。三要强化政策创新服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有利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切实承担起政策创新和政策变通的风险。
(4)营造积极的融资环境。目前,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推进我市民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应由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
(5)营造公平的人才流动环境。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招聘广开门路,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出国考察和有关政治待遇的享受方面给予优惠,努力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
发展民营经济项目是关键,因此,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外资与发展民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增大民企发展后劲。
一要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招商规模,拓宽引资渠道。要通过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以岗位换人才等方法,吸引客商投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要抓住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一二三产项目中,要以工业项目为主,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项目,带动农业特别是服务业项目进入。在引进内资项目时,要重点引进浙东、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上下功夫。在大中小项目中,要以骨干项目为主,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兴办支撑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广泛采用驻点招商、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民资相对集中地区设立联络处,选派得力干部长期驻点招商。要委托驻外机构、知名人士、投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商,吸引投资。要利用现有各类企业,以商引商,吸引投资者增资扩股。
(三)加强载体建设,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实施城市圈规划的机遇,把建设民营工业园区作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民营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功能。在产业功能上,综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使各类园区的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服务区、管理区和各类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项目带动。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项目的密集区和城市、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四是要积极推动“一镇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经济战略。对一批如浮桥塑业、璜泾加弹、沙溪轻纺、金浪服装等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经济实行滚动开发,行业连锁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面。
(四)实施扶持工程,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实现“两个率先”和我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升经济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及时制定出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到今年5月,全市私营企业达3732户,个体工商户14886户,注册资金分别为39亿元和3.57亿元。其中民营规模企业274户,占全市规模企业的43.9%。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和注册资金总数分别是1998年的4.2倍和5.1倍,涌现出了一批如香塘集团、江苏新雅鹿集团等一批超强型私营企业。
2、贡献份额不断增大。据乡镇工业局统计,至今年4月,全市私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13亿元,上交财政收入1.5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3.54%。从业人数78000名,在扶贫帮困、吸纳下岗职工、敬老和助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3、行业门类日益拓宽。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横跨一二三产业,产业比例日趋合理,行业门类基本齐全,企业品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不仅增速快,而且已发展到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领域,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纺织服装、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子、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4、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在全市私营企业中通过ISO质量认证企业182家,创国家级驰名商标1只,省级著名商标4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11只,全市获产品专利100件,其中民营企业占40%,企业知名度及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外来民资大量涌入。全国各地民资企业看好我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来太兴办各类企业,据工商局统计,至今年5月,来自41个地区共174家外地民企来我市落户,累计注册资本46424万元,外来资金38060.6万元,为发展太仓经济作出了贡献。
按照省委“两个率先”和市委“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我们感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地区相比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偏小。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不像常熟的招商城、吴江的丝绸市场和张家港的企业基础已具相当规模。在现有的私营企业中真正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的企业占比不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普遍都是传统型产业、装备和产品,缺乏后劲,竞争力不强。二是载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中我们感到,我市民营工业小区建设滞后,小而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工业园区。三是扶持政策没有完全到位。在调查座谈中,大家普遍反映我市制定的《关于实施“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私营个体经济的政策意见》是好的,对于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但好政策要认真落实,现实情况让人担忧,主要意见集中在收费问题上,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大家一致反映,有的部门虽然减免了服务费,但追加了材料费;有的收费项目在规定幅度内就高就不低;对委托收费意见较大等等。同时,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中,无论是镇、村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业主利益少;向企业收费多,为企业服务少;事后罚款多,事前帮助指导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另外,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对今后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优化服务,做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的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1)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要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宣传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个个支持、踊跃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氛围。要理直气壮地表彰一批在发展民营经济中艰苦创业、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自主创业的热情,动员千家万户办民企、闯市场、创大业,加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2)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三十条”政策措施。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要抓紧建立企业缴费登记制度。向企业统一发放《企业缴费登记卡》,所有收费、罚款单位和收费人员必须按卡收费。二要切实放宽领域,实行低门槛吸纳。要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条件,允许新设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分期注入,分批到位,对上级政策允许收费的项目,要在下限幅度内收取或减免。要进一步放宽领域,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和地区、部门界限,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多种所有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互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生产经营;凡允许外资经营的领域,都要向私营个体经济放开;凡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支持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大胆进入。要引导民营企业向农业和农村拓展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三要实行国民待遇。取消以往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不能再用“国企用政策,合资用副策、私营用另策”,切实在税收、缴费、信贷等方面同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外资、民资、内资政策同轨。
(3)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一要优化窗口服务,打造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形象。二要完善全程服务,重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型企业提供前期辅导、全程陪同和终身服务。三要强化政策创新服务,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要有利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切实承担起政策创新和政策变通的风险。
(4)营造积极的融资环境。目前,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推进我市民企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应由政府搭台,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
(5)营造公平的人才流动环境。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为民营企业的人才招聘广开门路,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户口迁移、职称评定、出国考察和有关政治待遇的享受方面给予优惠,努力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
发展民营经济项目是关键,因此,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外资与发展民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蛋糕”,增大民企发展后劲。
一要全方位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坚持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千方百计扩大招商规模,拓宽引资渠道。要通过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以岗位换人才等方法,吸引客商投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要抓住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一二三产项目中,要以工业项目为主,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制造业项目,带动农业特别是服务业项目进入。在引进内资项目时,要重点引进浙东、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国内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上下功夫。在大中小项目中,要以骨干项目为主,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吸引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前来投资兴办支撑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要广泛采用驻点招商、招商、项目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在民资相对集中地区设立联络处,选派得力干部长期驻点招商。要委托驻外机构、知名人士、投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推荐项目,联络客商,吸引投资。要利用现有各类企业,以商引商,吸引投资者增资扩股。
(三)加强载体建设,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基础
要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要抓住我省实施城市圈规划的机遇,把建设民营工业园区作为加快我市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聚,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民营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二是强化功能。在产业功能上,综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使各类园区的生产区、生态区、生活区、服务区、管理区和各类基础设施相配套。三是项目带动。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措施,引导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把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工业项目的密集区和城市、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四是要积极推动“一镇一品”、“一区一品”的区域经济战略。对一批如浮桥塑业、璜泾加弹、沙溪轻纺、金浪服装等具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经济实行滚动开发,行业连锁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面。
(四)实施扶持工程,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指导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资金、要素等问题,提振信心,激励
企业加快发展。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自经民营[2009]2号文件,继续坚持领导定点联系区县工业和亿元企业等制度,全力支持企业发展;二是结合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活动,开展民营企业专题调研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三是协调争取了省上对我市工业气、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支持,最大限度地为重点民营企业、重大项目的生产建设提供生产要素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中小微企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海阳市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推动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海阳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然而,海阳市的中小企业2014年以来尤其是第二季度以来,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一是工业发展速度放缓。二是产品出口下滑明显。三是生产经营水平与税负状况不成比例。
针对这些情况,海阳市经信局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组织了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下基层、访千企、送服务”活动,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109户小型微型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各个方面获得的情况看,2014年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季度以来,国内外市场景气度急剧下降,各种生产要素矛盾持续加重,海阳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明显的下行趋势。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位居产业链低端、盈利空间狭小等原因,纷纷陷于举步维艰的困难境地。调查中,不少企业主感叹,现在形势之严峻前所未有,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初期要糟糕得多。如果说那时感受到的是寒气逼人,那么现在就是寒冬已至,风雪交加了。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其一,压力重重,运营成本大幅上升。融资难进一步加剧且融资成本进一步上涨,而且又出现了大面积招工难、劳动力成本大涨、汇率持续上升等新问题,种种问题像一座座大山一齐压向势单力薄的小微企业。近两年来,海阳市有60%的小微企业向金融机构提出过贷款申请,但只有20%左右的企业得到过贷款。有15家小微企业的26个投资项目因资金紧张无法实施,近80家小微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处于半停产、停产状态。被调查的109户企业中,有60家企业存在民间借贷行为,借贷资金总额1.2亿元,月利率一般在1~2%之间,最高达到3%。招工用工方面,用工荒已从部分行业、部分工种蔓延到各个领域并成为常态,大面积的招工难现象推动了企业用工成本大幅上涨。据调查,2014年全市中小企业平均工资涨幅普遍在20~30%之间,部分企业提高50%以上。羊毛衫行业的编织工人工资由50元/天上涨到100元/8小时,还要车接车送、管吃管住。用工单位为了应对用工缺口可谓煞费苦心,除大幅提升工资待遇外,还相应降低了用工门槛,如不限制性别、不要求工作经验等。“一升一降”虽然吸引了部分求职者,但对于企业的大量用工需求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在受调查的109户企业中,有89户2014年计划招工1597人,实际只招到716人,需求满足率不到一半,其中有54户企业因招工不足辞掉订单6000多万元。能源原材料方面,2014年的原材料总体涨幅在20%以上,有的还伴随着剧烈波动,不但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加大了企业组织生产的难度,特别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制造业成本上涨明显。如,天然橡胶,2013年底9000多元/吨,2014年一度窜至42000~43000元/吨;铜价从4万多元/吨上涨至近7万元/吨,10月份又下降至5万元/吨,11月份反弹至6万元/吨;棉纱价格2013年底是3.1万元/吨,2014年春节后涨到4.7万元/吨,5月份以后又大幅下跌;粉丝行业的主要原料豌豆、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等,比去年同期涨价25~32%;燃料煤价格同比上涨15%左右;汽柴油价格涨多跌少、涨快跌慢,柴油价格稍有下跌便出现了“油荒”现象。汇率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出口业务主要采用美元结算的中小企业利润不断被吞噬,受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和外需环境不稳定性影响,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倾向于接短期订单和小额订单,一些接不到订单或无法承担亏损的企业只好关门停业。从2013年年底到2014年6月份,人民币汇率已上升了近3.7%,海阳市出口中小企业减少利润约2000万元。
其二,雪上加霜,税费负担仍然较重。在各项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税收和名目繁多的各种收费也成为小微企业经营的一大负担。中小企业除了缴纳17%的增值税、25%的企业所得税,还需要缴纳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城建税、车船使用税、教育附加费、价格调节基金、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工会经费、残疾人基金、社会保险费等,再加上其他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一些强制性的中介收费、垄断经营性收费,负担非常沉重。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范畴的小微企业,其增值税税率虽然表面看只有3%,但由于小微企业一般没有增值税进项发票,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无形中就多交了增值税,其实际税负水平甚至比一般纳税人还要高。而且,目前税务部门在征税过程中,对很多小微企业执行的是综合税率,增值税、营业税与所得税总算账,导致的结果是,企业即使亏损也要缴纳所得税。109家被调查企业,2013年1~6月份实际上缴税金913万元,占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42.9%,有57家企业的实际上缴税金比利润高,大体持平的10家,部分企业各种税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对于通常处于产业链低端、在市场上没有转嫁成本能力、利润微薄的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大负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虽然出台了扶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的“三五二”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划分标准苛刻,许多小微企业难以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据市国税、地税部门统计,去年,海阳市只有23家小微企业享受了这一优惠政策,减免税额仅为92万元。
这些新老问题交织叠加,大批中小企业一时难以适应,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小微型企业更是困难重重,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亏损面不断扩大。全市纺织服装行业由于订单不足、成本上升、经营亏损,很多小微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09户受调查企业,2013年1~6月份销售收入利润率下降的有54家,持平的20家,分别占总数的50.6%、20.5%;利润下降的有47家,亏损的15家,分别占总数的41.8%、13.6%。有近20家小微企业由盈转亏,7家小微企业停产停业或倒闭,占中小企业的15%。当前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而且未来更加难以预测,企业家的信心正遭受严重打击。很多企业家坦言,自己已经萌生退意,但资产难以变现,员工不能不管,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是压缩开支,维持不倒,拼命撑下去。
在海阳市的中小企业中,小微企业占90%以上。这些小微企业吸纳的就业占全市中小企业的三分之二以上,贡献的税收占一半以上,是海阳市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虽然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只是局部性、苗头性的,但如果应对不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将进一步加剧,可能导致更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停产或倒闭,并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因此,对小微企业遇到的困难,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帮助他们尽快化解危机、渡过难关,不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就全市来讲,建议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着力加强融资支持。认真落实国务院提出的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国家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十条”和补充通知要求,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综合运用资本金注入、税收减免、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鬲资担保能力,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任体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担保机构授信额度和担保放大倍数。
( 2020年7月)
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以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切实加大金融投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撑。现将近年来我市金融领域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一是强化信贷支持。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140.05亿元,贷款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比年初增加258.01亿元,增长13.71%,增速位居全省各地市第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二是优化贷款结构。累计发放疫情防控贷款142.27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0.32亿元,较年初增加42.34亿元,增长15.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09个百分点,贷款户数51196户,较年初增加5600户;制造业贷款余额177.37亿元,较年初增长4.55%;全市共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基金1.94亿元,新增小额担保贷款5.12亿元,直接扶持个人创业人数达4096人,带动就业人数15344人。三是开展“降成本优环境”活动。会同多个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转贷(倒贷)基金贷款中间环节收费开展专项整治,通过依法查处贷款中间环节违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贷款中间环节违规收费,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62%,较2019年末下降了0.38个百分点。全市银行业机构严格执行3000亿元专项贷款优惠利率,辖内10家银行已向68户重点防疫企业授信,向其中49户企业发放了优惠利率贷款6.83亿元,发放户数占全省的12.34%,贷款金额占全省的7.35%,分别列全省第三位和第四位,累计为企业减轻利息负担2000余万元;全市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充分利用5000亿元专用再贷款额度累计为新型农业主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19.83亿元,办理再贴现业务0.85亿元,合计20.68亿元,占全省总额度210亿元的9.85%,节约利息成本1000余万元;全市累计发放续贷6.12亿元、展期8.16亿元,累计为企业节约续贷“过桥成本”约3000余万元。同时,在疫情期间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贷款共2048笔,贷款金额合计16.64亿元,实施临时性延期付息的贷款户数130户,延期付息金额合计2290.43万元;全市政府性担保公司在疫情期间,累计为124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29亿元,担保费率由原来的1%以上下调至0.74%,为企业至少降低担保费用182.9万元,累计减免再担保费21.97万元。
(二)积极完善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一是制定出台扶持政策。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抚州市银行业机构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二是建立银行抽贷报告制度。为防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抽贷,及时协调、稳妥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题,我市从2014年正式建立了银银行抽贷定期报告、问题企业贷款处置协调、地方政府倒贷机制、金融诉讼案件快速处置机制“四项制度”,坚决制止银行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抽贷、断贷行为,促进了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建立重点企业融资协调制度。会同抚州银监分局和有关金融机构,定期对辖内重点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进行现场调度。先后调度了大乘汽车、金品铜科、海利科技、创世纪科技、智谷科技、卓朗科技等重点企业的银行融资问题,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融资帮扶力度。
(三)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金融业发展。一是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入股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民营资本入股村镇银行,目前全市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有11家,每家村镇银行中都有民营企业股东,民营企业及自然人股东基本上占比都在40%以上。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典当行,目前全市已设立3家民营性担保机构、11家小额贷款公司、6家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和10家典当行。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农信社改制。全市所有县级农村信用社全部完成农商银行改制工作并全部挂牌开业。在改制过程中,每家农合机构都吸收了民营企业入股和自然人入股,占股比例达到40%。三是撬动民营资本参与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民营资本通过入股等方式与市金控集团、市城投、市文旅投、市工创投、市农发投、高新区高发投、高新区财投等市本级平台设立了多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近300亿元。
(四)狠抓资本市场发展,推动民营企业挂牌上市。一是完善奖励政策。出台了《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挂牌上市的奖励力度。二是企业挂牌上市势头良好。全市上市企业达到2家(博雅生物、万向新元科技);志特新材已经在深交所进行首轮问询,灿辉科技正在港交所排队待审,施美制药预计三季度完成辅导验收。卓朗科技与壳公司基本确定股权转让协议,北斗变电科技已与壳公司签订并购协议,云时代教育启动纽交所上市事宜,老表互联科技已与合作券商对接赴荷兰加勒比证券交易所上市事宜,三是债券发行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发行债券50.01亿元,同比增长94.2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全市民营企业融资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民营企业融资依然困难。虽然今年疫情期间银行机构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紧张的局面,但由于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企业自身规模小,效益不稳定,财务制度不健全,贷款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等原因使得其融资还是面临较多困难。二是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目前由于我市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少,还未专门设立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准备金。三是金融风险防范压力加大。受疫情影响,不良贷款出现反弹,贷款逾期情况出现不同程度增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切实强化信贷投放,全力稳企业保市场主体。结合“两宣一帮”活动深入园区、企业开展“六保、六稳”的金融政策宣讲。继续深化与各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用好央行1万亿再贷款(目前全市已经授信3.54亿元,办理再贴现金额2.37亿元);和全省首批2200亿元的专项贷款政策(目前7家专项贷款资质银行已成功对接项目59个,授信44.18亿元,放款15.88亿元),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努力增加对我市的有效信贷投放,确保全年新增贷款300亿元。结合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每月定期开展分行业、分产业链、分企业、分领域、分县(区)的政银企专场对接活动。
二是持续开展企业帮扶,全面加强企业融资服务。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金融帮扶专项行动,规范银行贷款收费行为,落实央行降息降准政策,推动贷款利率LPR的市场化改革,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督促金融机构采取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展期续贷,收回再贷等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款安排,还本付息可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并免收罚息。
三是狠抓企业上市挂牌,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全力做好志特新材排队待审工作,力争年底前顺利上市,加快灿辉科技挂牌港交所进程,跟踪做好北斗变电、卓朗科技的并购回迁工作。加大债务融资工作力度,力争今年全市新增发行债券100亿元。
四是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不断拓展“两山”转换通道。积极学习借鉴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按照“一县一品、一行一品”的试点要求,创新推出“两权”、收益权、养殖权、用能权、排污权等“信用+多种经营权”生态专属信贷产品,确保“两权”抵押贷款规模达到5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
××县工商局深入贯彻全市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搭建服务平台,对民营经济实施“催生、助长、扶强”,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搭建服务平台,畅通登记注册渠道。一是实施企业登记绿色通道工程,进一步加强一站式首办责任厅规范建设,坚持一个窗口对外,把企业、个体私营登记注册等集中在一个窗口办理,设立了绿色通道服务热线,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中实行预约办事制、跟踪服务制、联系制、企业联络员制,从而版权所有改进企业登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截止××年月底,全县注册个体工商户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私营企业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年上半年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私营企业开业注册登记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
二是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截止月底,共办理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余户,实现再就业岗位余人,减免注册登记费、管理费多万元。三是为方便企业年检,对户企业实行上门年检,对户企业进行预约服务,另外扩大了免审范围,对连续二年没有不良记录和设立不足半年的户企业实行免检,减轻了企业负担,节约了时间,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二)优化政策服务,引导健康发展。一方面落实宏观调控,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制,大力支持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认真做好企业组织改制的变更登记工作。
二、发挥职能优势,扶持做大做强。对高新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化和旅游企业取冠“××”省名的,注册资本放宽到200万元;文化、旅游、农业开发机构、中介服务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组建企业集团,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放宽到10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册资本放宽到3000万元。完善品牌建设梯次培育机制,重点扶持船舶修造、水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等特色行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力争今年全区新增省著名商标2件、市著名商标5件以上,同时对产品品质好、经营规模大的外向型重点企业,鼓励商标国际注册,上门指导,重点培育。
三、盘活存量资本,引导多元融资。大力宣传《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等政策法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办理股权出资、股权出质登记、商标专用权质押,促进资本自由流转并盘活企业存量资本,通过工商部门出面与银行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新渠道。发挥企业动产抵押登记职能,重点做好船坞、码头、船台抵押登记;开展反担保抵押登记,搭建担保公司与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发展,并加强日常监管。推动金融机构对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生产经营者,以现有或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进行抵押贷款,切实加大对创业群体的信贷扶持力度。
四、落实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对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对农民在农贸市场或者当地政府指定区域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于工商登记;支持和鼓励渔农民发展家庭加工业,对未涉及前置审批的季节性加工户,实行登记预备制;对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建筑业、娱乐业、广告业、房屋中介、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行业除外),自首次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费和证照费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免收注册登记费。
五、携手民营企业,解难题树信心。深入开展“工商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继续帮扶百家中小企业,实施派驻工商联络员,依托工商职能,尽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指导企业向产学研拓展,向品牌、信誉建设和产后服务延伸,帮助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和内部管理,调整经营方向。开展“科学发展观进民企”活动,引导企业对发展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自我剖析,并搭建企业家交流服务平台,组织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热点问题,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应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建立“维权护企”联系制度和执法协作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利用企业年检,建立企业信用风险预警制度,使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日趋规范。根据对接大桥经济的要求,对重点行业、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进行调研,找准发展制约瓶颈,并充分运用工商信息资源,经济主体运行深度分析报告,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资讯。
西部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相比较东部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如法律行政、融资税收环境)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环境状况而言,西部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多种因素制约。因此,许多学者提出改进西部民营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的措施,但这些对策措施大多缺乏有效性。
因此,探讨地方政府行为对促进西部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当前西部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营造的外部环境
1.1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
良好的法律环境有利于保护民营经济主体合法的利益。目前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方面,西部地方政府已经进行规范性约束。比如,根据国务院《非公有制经济36条》精神,西部地方政府从地方性法律法规文件(乡镇企业条例、中小企业条例、个体私营经济条例)中提出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并加强对损害民营经济发展的行为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但西部地方政府在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保护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私营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私营企业的财产保护力度不够。制定的相关保护民营经济主体的法律法规不能依法执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1.2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行政环境
行政审批。据调查发现,一家新企业的注册平均需要37.3天,而注册一家新公司需要46个工作日。而在东部地区新企业的注册北京需要18天,上海24天,天津需要19天。因此,在西部城市企业注册时间拖延、并由此造成企业成本高,许多企业不愿运用正规方式进入市场中。
经营许可:西部地方政府针对行政审批过多的现象而普遍推行"一站式"服务来优化审批流程。
但,"一站"却演变成了"多站"现象,因为部分企业却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权威性缺乏信心,仍走访多个政府部门来审批流程。因此,政府并没有根据服务对象的的实际需求,而只是改进行为方式本身。
规章制度和检查。一般主要存在6个左右的政府部门(经贸委、企业局、工商局、科技局、工商联合会、民营企业办公室)来负责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而在这些部门组织却存在重复检查和收费等现象,造成组织功能重叠和混乱。差距县问题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调节行为无法合理有序的执行。因此,对企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1.3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环境
西部民营经济由于起步晚、发展慢而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地方政府运用多种方式(如设立政府扶持资金、建立融资担保机构)促进民营企业融资,降低了民营企业融资难度。但在私营企业资金的来源中,个人或家庭积蓄仍是主要来源,而且外资所占比例最小。另一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较而言,在西部私营企业资金来源构成中银行借贷所占比例仍低。因此,西部民营经济融资环境仍有待改善。
1.4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环境
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之后与沿海地区一样开始享受政府的基本优惠税收政策。而且为了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西部地方政府通过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税收政策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但是,目前西部地区民营经济税务负担仍然很重重。一方面原因在于西部地区财政收入普遍偏低,为增加本地财政资金及完成国家税收指标,可能会出现在优惠税收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控制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数目等情况。另一方面,在西部地区推行的项目启动晚,而且西部民营企业规模不大,因而相比沿海城市力,西部税收优惠力度并不算很大。
2.强化政府在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
地方政府在西部民营经济发展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成绩,但西部民营经济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历史环境以及地区特殊的条件仍存在许多问题,发展缓慢。为此,加强政府在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优化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行为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2.1转变地方政府观念,科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从地方政府角度而言,促进西部民营经济发展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精神,根据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客观处理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选择适合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路径,决不能照搬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模式。首先,地方政府应重视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改变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态度。当前西部民营经济企业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尚未进入成熟阶段,但它们发展潜力大。地方政府应看到民营企业对西部地区利益的增长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给予民营企业与国企、外资企业相同的待遇(如投资、融资、税收、进出口优惠等),并积极采取引导、鼓励方式促进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其次,推行制度创新。西部地方政府应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并根据市场规律发掘政府部门制度创新动力。同时,也可将民营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寻找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契合点。
2.2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为促进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首先,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外部环境,降低投资人设立企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及纠正政府管理的低效性,应简化登记管理的程序、手续,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使民营经济的权益和正当经营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其次,应明确政府行为的责任主体,从法律上严格规范政府执法行为。一旦出现损害民营企业合法利益的情况,地方政府要坚决依法予以纠正和处治,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2.3合理运用市场机制,改善政府行为
市场竞争的有效性以及产权的保护是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民营企业在成熟稳定的市场机制下是能够健康发展,发挥其主要优势。因此,地方政府应树立市场意识,学习运用市场手段指导民营经济发展及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地方政府要懂得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减少政府部门行政干预,让民营企业平等参与竞争,间接引导民营经济进行结构调整,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地方政府也可运用市场机制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地方政府应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以民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科学编制产业政策,更好地优化民营企业的外在行政环境。
地方政府行为在民营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西部民营经济通过自身及地方政府的的努力下获得迅速的发展,但从规模、质量以及竞争力方面,西部民营经济发展东部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针对目前西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法律环境、行政环境、融资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是必要的,能有效促进西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庄万禄主编.西部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国三峡出版社,2004.
[2]王洛林,魏后凯主编.未来 50 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北京出版社,2002.
[3]麻晓莉.论地方政府行为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9):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