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6:56: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动画电影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动画作品三要素
第一,出人物,观众第一眼看到的是角色造型,所以造型是否吸引人是重中之重;第二,出情怀,一个优秀的民族必须输出自己的价值观;第三,讲故事,故事其实很简单,一共就几种故事,所以人物和情怀是最重要的,然后是讲故事。现在的动画创作非常注重故事的故事性,大家几乎把重点和难点放在如何设置矛盾、起承转合等,那么很多优秀的动画片和知名的动画角色,更加注重的是什么?是角色的表现性。因为动画最大的一个优势相对真人影片来说,优势并不是讲故事,而是如何在动画表演的过程中讲故事,需要的是非常丰富的表现手段,通过个性化的表演和动态设计让简单的故事波澜起伏、张力十足。下左图为动画片《魔术师和兔子》中的镜头画面。整部影片没有对白,全部是由动画角色的表演来演绎故事内容。动画角色的表演动作十分夸张,表情丰富,能够通过动作表演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对影片的结局产生强烈的好奇,并且在欢笑之余对动画师对角色动作表演的设计给予肯定。
二、动画片的四个表演风格
(一)生活化的表演
写实类动画作品是通过动画角色的生活化表演达到真实和自然的效果。比如说《言叶之庭》《东京教父》等,这是特别有代表性的日本写实动画的生活化表演。《东京教父》同样是生活化的表演,但是它的表现形式要夸张得多。同样在生活化表演里面,并不是所有的表演都要像生活中那么自然流淌,同样可以通过对动画角色的性格塑造使其夸张地表现出来。上中图为新海诚导演的《言叶之庭》开场镜头画面,无论是场景设计还是人物造型设计都是写实类的设计原则,包括角色的动作表演,从走路、投币、两人见面的感觉,都刻画的细腻真实,这也是新海诚导演的创作特点,例如写实类动画《秒速五厘米》等。上右图为今敏导演的《东京教父》动画电影中的部分镜头画面。从这组镜头中可以看出,《东京教父》同样是一部写实类的动画片,场景、人物、服装、道具等都是写实类画法,在角色动作表演上也是以写实类动作为主,但同时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动画特有的夸张表达,使动画角色的表演更有张力,充分表演出各种各样在现实生活中展现不出的肢体语言。
(二)虚拟化表演
虚拟化表演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戏曲,由于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有限,演员借助于简单的布景和道具运用虚拟化的表演表现戏曲舞台生活。我国传统的动画片有着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比如《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片中不仅有表演风格,还有美术风格,水墨片的表演风格,当时的动画片全都是虚拟表演的风格,因为戏曲元素在动画片、电影、戏曲舞台上都占据很重要地位。每一个优秀的动画片,人物的风格都很鲜明,比如像日本的动画片,他自己写实的美术风格和生活化表演风格是非常鲜明的,包括他们的动画片中的声音风格等等。所以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是完整统一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镜头画面。京剧其实是一种程式化表演,包括造型、音乐、台词等,我们将这种风格运用到动画片的创作中来,不但将京剧的传统文化予以传承,而且还创作出一种独特的动画片表现风格,成为中国特色的动画片类型,其特点十分典型、鲜明。角色的表演非常流畅,在落定动作的设计上有明显的京剧特色,孙悟空的一招一式展现出既洒脱又有力的大将风范;七仙女柳叶般的轻飘柔美展现出女性的妖娆等。这些动作设计都带有京剧特色,这是我国动画片的标志性特点之一,值得动画创作者们深入学习和研究。动画片《骄傲的将军》镜头画面。该片为了“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大量搜集古代绘画、雕塑、建筑等资料,借鉴了京剧脸谱艺术,成功塑造了“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
(三)无厘头的表演
无厘头的表演是融入闹剧和表现主义风格,比如说《辛普森一家》《海绵宝宝》等等。从表演的角度我们来看一看《海绵宝宝》,它的表演风格非常鲜明,典型的无厘头表演代表,观众是不会介意这个道具的出现是否合理,特别具有现实意义,有点反讽、批判的感觉。其实我们的现在的动画片中也有这种风格,比如说《喜羊羊和灰太狼》在无厘头的表演风格上做得比较鲜明,它拥有自己的美术风格和表演风格。
(四)戏剧化的表演风格
戏剧化的表演来自于话剧舞台艺术,有着强烈的表演痕迹,手法夸张,给观众巨大的冲击感。它和生活化表演有着明显的区别,为了夸张反映生活中的戏剧化情节而表演,浓缩夸张,以致变形。表演时运用生动的形体动作,对人物造型、表情、动作加以强调夸张来刻画人物、塑造人物。美国很早就有只有的歌舞片、音乐剧、百老汇,所以他们的动画片受这种影响非常深,比如说《长发公主》《白雪公主》《美女与野兽》等。《长发公主》是很典型的戏剧化的代表,它完全是歌舞片、音乐剧的感觉,也是音乐剧的表现形式,让观众看完之后有快乐、愉悦的感觉。下图2排左图为《长发公主》动画片段。在这组镜头中通过歌舞形式体现出造型角色强烈的性格反差,一群强盗在听到长发公主问“你们难道没有梦想”的时候,开始了一段与强盗身份完全不符的十分生动有趣的歌舞表演。这种歌舞形式是美国动画中的非常有特色的表演形式,也是观众们特别喜爱的影片桥段之一。下图2排中图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的一组白雪公主在森林里对着小动物们歌唱的片段。动物拟人化的表演,加上白雪公主优美的歌声,呈献给观众们的是一种和谐美好的动人画面。其实在动画片当中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表演风格,比如动画特有的抽象式表演风格,还有美国特有的像《猫和老鼠》这种典型的夸张风格的表演风格等等,为什么叫夸张风格呢?因为它的动画造型的肢体可以随意地拉伸、变形,这些都是在动画中所特有的特点。下图2排右图就是“猫和老鼠”中的部分镜头画面,角色的夸张表情和动作都是影片的特点,包括不同道具的使用,集合了各方面的夸张表达,使观众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每一个对手戏都会有一个新的创意点出现,这也是这部片子老少皆宜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三维动画角色表演的独特魅力
(一)角色的动作创新要素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上,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陆续涌现出了一批以探索中国动画民族化为己任的艺术家,包括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特伟、靳夕、钱家骏、王树忱、徐景达等,他们创作的一部部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作品,先后在国际上获得一个个大奖,从而以“中国学派”而著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动画艺术家取得的成就越来越被人们所淡忘,他们的名字也越来越被埋没。尽管当今动画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动画受众群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一种叙事艺术来说,无论其如何发展变化,一些基本方面总是相通的。“中国学派”在动画电影叙事方面所做的探索仍然值得我们当前的动画制作者借鉴。本文主要谈谈“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在叙事空间塑造上的特点。
一、鲜明的民族化风格
“中国学派”动画家是以“探民族风格之路”为号召的,为打造具有高度民族化的作品,他们广泛借鉴各种民族传统艺术元素,不仅运用于人物造型上,更是运用在叙事空间的塑造上。
《神笔》和《骄傲的将军》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前者中的城郭、村庄的建筑及屋内各种家具陈设不仅处处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风民俗,其图案和造型还吸收了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特点;而后者中将军府的亭台楼阁、门窗几案以及铜鼎、酒具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古典风味,尤其是背景设计中汲取了中国古代壁画的精华,并采用中国传统绘画工笔重彩的技法突显了建筑物的宏伟气势。《大闹天宫》作为“中国学派”的扛鼎之作,更是一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杰作。该片在场景设置上从中国民间年画、敦煌壁画、庙堂艺术、出土文物、舞台布景等方面吸取营养;在用色上大量采用红黄蓝等符合中国人喜好的传统色调;背景音乐或音效上则大量运用中国传统京剧配乐,强化以锣鼓等为代表的传统打击乐器在制造节奏上的作用。影片在以上基础上推陈出新,体现出既具有鲜明民族传统,又具有新颖时代特色的艺术风格。与《大闹天宫》一样,《哪吒闹海》在背景设计上也具有中国传统装饰画风格;它在道具的运用上,房屋样式、室内装饰以及人物服饰花纹等基本上以唐宋时代为依据;配乐以民族器乐为主,特别是对具有浑厚音色的战国编钟的引入使用,为影片更增添了浓郁的民族和历史气息。至于水墨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鹿铃》、《雁阵》等,则在银幕上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情趣”,它们将中国水墨画独特的晕染技术发挥到极致,从而创造了在国际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动画艺术形式。此外,《天书奇谭》、《三个和尚》等也都是在叙事空间塑造上较好地融合了各种民族艺术元素的典型范例。
“中国学派”动画家醉心于民族传统文化,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者和弘扬者,又由于他们大多是美术行伍出身,因而能较好地运用绘画手法把各种民族艺术形式巧妙地组织到动画电影的画面之中。
二、独特的意象化表现手法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在叙事空间设置上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意象化表现手法的运用。
意象作为中国传统的审美范畴,是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中华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独有的意象。相应地,在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戏曲等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意象化表现手法。这些意象化表现手法被“中国学派”动画家吸收,运用在动画电影创作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线条和色彩的意象化。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线条为造型基础,对线条有独特的审美要求,讲究笔法和功力,讲究象征意味。“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不管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还是《天书奇谭》,基本上都是以山、石、云、海为主要背景,这些事物本来就是中国传统绘画反复表现的对象。“中国学派”动画家在描绘它们时,更是充分发挥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在线条的勾勒与色彩的运用上,力求使其与所表现的内容相符合,成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如《大闹天宫》中在描绘花果山时,线条洗练流畅,色彩明朗,体现出光明、积极的象征意味;而在描绘龙宫和天庭这些与花果山相对立的场景时,不仅整体色调偏于暗淡,线条也显得凝重。其次是动作的意象化。如《三个和尚》借鉴了中国戏曲舞台表演中的“虚拟”手法:“挑水的动作,并不是把和尚画在一个具体环境中挑水,而是在一个几乎空白的背景上向左走几步,转身,又向右走几步转身,再向左……于是就到了。”[1]97《大闹天宫》的开头,两只小猴子分别拿着一把月牙铲把水帘洞前的瀑布从两边拨开,这是模仿戏曲舞台大幕的拉开,预示主要角色即将登场。再次是情境的意象化。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和《山水情》都善于利用中国画留白的技巧,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水塘空间:前者通过在空白处添加几笔波动的曲线、轻柔摇动的水草、上升的水泡以及欢快摆尾的蝌蚪等予以展现;后者通过在空白处点缀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头、游动的小鱼以及水牛身体在其中的显隐变化予以展现。此外,《神笔》中用一根桃树枝经历的开花、结果、枯萎、飘雪表示“一年过去了”;《草人》和《螳螂捕蝉》则通过飞舞的蜻蜓、蝉鸣、鸟叫,烘托出一片恬淡闲适的田园风光;《牧笛》中,通过对倾听天籁之声、乐而忘返的老牛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对意象化表现手法的多方面运用,使其叙事空间的意蕴内涵更加丰富深厚、耐人寻味。
三、富有诗意的意境设置
浓厚的民族化风格、独特的意象化表现手法,加上深入细致的刻画,使“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叙事空间具有诗一样优美的意境。
“中国学派”的经典短片,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鹬蚌相争》、《草人》、《螳螂捕蝉》等具有田园诗般的艺术境界;而《山水情》、《鹿铃》、《蝴蝶泉》等则具有山水诗般的艺术境界。这些影片将叙事空间与人物活动、故事情节融合无间,创造出情景交融的高妙意境。尤其是《山水情》,虽然时长仅短短的20分钟,但影片几乎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帧画面,尤其是结尾:少年端坐崖巅,手抚琴弦,深情的琴声在山谷大河间回荡,老琴师在连绵不绝的琴声中渐行渐远,逐渐消失于茫茫的云海。[2]动画电影通过酣畅淋漓的水墨画面和优雅纯净的古琴音乐把“天人合一”的高远意境完美地呈现出来。
在“中国学派”的经典动画长片中,也有很多富有诗意的意境设置。《大闹天宫》整部影片就仿佛是一幅逐渐展开的壮丽的山水长卷,其中有花果山、龙宫、天空、蟠桃园、灵霄宝殿等场景,其所营造的虚无缥缈、光怪陆离的神幻景象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花果山,意境设置深邃、层次丰富,这里飞瀑直下、怪石嶙峋、草木葱茏、花果繁盛,是群猴自由自在生活的乐园。《哪吒闹海》在背景的处理上延续了《大闹天宫》的风格,采用色彩瑰丽的平面装饰与朦胧写意的意境塑造相结合,在表现波澜壮阔的大海、富丽多彩的水下世界、雄伟优美的古代建筑以及重峦叠嶂的陆地景观时,影片背景设计给人以强烈的装饰之感,富有壮观、华丽的格调;而在处理天宫、仙境、云天、荷塘时,背景则倾向于烟雾缭绕、霞光满天的写意风格。[3]191《天书奇谭》中的山、石、云、树、花鸟、建筑等都采用工笔和写意相结合,并根据环境气氛的不同及表现剧情的需要使用不同手法营造不同风格的意境,如,云梦山景象采用水墨渲染,烘托气氛;市井楼台亭阁则全是工笔细描,突出其繁华。[4]
二、哥特画风在蒂姆•伯顿动画电影中的视觉表现
作为天才导演的蒂姆•伯顿用自己的体悟给哥特电影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恐怖的哥特画风在蒂姆•伯顿的动画电影中直接的视觉感受主要表现在场景和与色彩运用两个方面。首先,哥特画风在蒂姆•伯顿动画电影中的视觉表现在画面场景的设计上。古堡、乌鸦、森林、墓地……这些让人不寒而栗的神秘元素在蒂姆•伯顿的动画电影中十分常见,已成为他电影中的鲜明标志。比如在荣获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科学怪狗》中,林立在街道两旁的古典房屋、三角形的屋顶等建筑等,都具有浓郁哥特画风建筑的特点;再比如在《僵尸新娘》中,具有哥特画风的教堂建筑在影片中出现多次,高耸的尖顶、拱形的大门,这样的建筑更加渲染了影片的恐怖气氛,在悄无声息之间将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传递给观众。其次,哥特画风在蒂姆•伯顿的动画电影中的视觉表现在色彩的运用上。蒂姆•伯顿动画电影以哥特、黑暗著称,色彩在他电影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电影中他多运用冷色调,以另类的色彩来重构视觉艺术的新世界,借此来表现一种阴冷、惊悚的恐怖氛围。尽管冷色调的运用使得动画电影的色彩没有现实生活中那样丰富多彩,但这是为影片本身所要表达的主题服务的。在电影中,人间与阳间在色彩的运用上呈现出极大地反差:人间多用黑、灰等颜色;而阳间多用色彩明艳的暖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用颜色作对比,讽刺人间的冷漠、利欲熏心。一面是活人世界的压抑阴冷、单调束缚,一面是地下死人世界的热情真诚、生机勃勃,强烈的色彩反差在对比中揭示出对现实社会的冷漠,黑暗世界中的温情。
动画的定义在《电影艺术词典》中的解释是:动画空间和人物造型等都是通过绘画的形式和逐格拍摄的手法把静态的人物逐一拍摄下来。电视电影动画呈现出来的不只是瞬间静态的美,而是可以超越时空,对客观事物夸张的再现,寄托人们对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对电视电影动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电视电影动画作品能够反映过去和未来,反映生活和畅想,同时还要求能融化各种文化因素,发挥创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赋予动画作品想象力、表现力等美学特质,实现电视电影美术艺术的美学特质,使形象美、意味美和道德美的因素融合到一部好的动画作品当中,满足多层次观众的审美要求。
一、影响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对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影响
戏剧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几近千年,而脸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更是喜闻乐见,在很多时候,脸谱已经不单单是装饰,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中国人喜欢用脸谱来刻画人物的真、善、坏、恶,例如我们在传统戏剧中了解的“生、旦、净、末、丑”一样,根据他们自身的性情、身份、地位的不同,脸谱的造型也各有千秋。我们熟知的半夜鸡叫中的周扒皮、《渔童》中的县官、《张飞审瓜》中的地保、《九色鹿》中的舞蛇人等,由于他们本身的丑恶角色,因此,脸谱也是都是运用丑角的。而相反的《哪吒闹海》中的李靖、《大闹天宫》中的玉皇大帝、《天书奇谭》中的裒公、《九色鹿》中的皇帝,他们所处的地位和形象都决定了他们的脸谱具有戏剧中“生”的形象。再如《张飞审瓜》中的张飞、《大闹天宫》中的护法、《哪吒闹海》中的天兵天将、《骄傲的将军)中的将军等人物,他们的命运早已经在观众的预料之中,人们对他们的形象耳熟能详,因此,他们大多数是以“净”的造型出现在观众的视线里。
(二)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对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影响
在中国,我们的动画片有着独特的区别于世界其他风格的艺术形式:山水画、剪纸、木雕、皮影、刺绣、年画等,但是,很遗憾的是,中国的国产动画片依然在国际市场上叫不动座。我们归结原因是:(1)现在的动画工作者一味抄袭国内外的艺术形式,只是学其皮毛,加之自身修为不足,无法驾驭好这种艺术形式;(2)片子的情节幼稚,内容缺乏兴趣性,故事讲解得不清晰,忽略了动画片的镜头感和视觉剪辑,仅仅将动画片停留在拍摄画面的低级层次;(3)由于好多动画片的创作者是搞绘画的出身,因此导致好多的画面是优美而生动的,但是其中没有内涵,视觉效果差。
一部动画片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美学修为、创作理念、镜头感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动画片的创作者应该注意挖掘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内涵,坚持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和语言风格,加之当代艺术形式、当代美学风格去诠释,决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没有深度。
二、电视电影动画美术反映出的艺术特征
动画片和常规的电视电影片最大的区别在于,常规的电视电影片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物体,真实的动作在屏幕上的再现。而动画片是用绘画工具、材料和技法绘制的图画,是平面二维动画。例如用美术颜料、绘画颜料在透明板或纸张上绘制图画等。
(一)电视电影动画美术反映出的道德美
动画片既是具有一定的艺术美,又应该包含一定的道德美,具有道德价值,传播一定的道德规范,当然一些专门的宣传纪录片除外。我们可以使电视电影动画片的艺术美和道德美相结合,其实,在动画电影中,它的道德因素是对真善美的追寻,这种对道德美的追寻在国产动画电影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也是我国动画电影艺术的美学风格之一。
艺术美和道德美应该是和谐并存在动画电影中的。动画电影的道德美来源于生活又应高于生活,是对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生活的再现和反映。例如80年代的代表作品《三个和尚》,它的历史背景是中国的一句谚语“三个和尚没水吃”。这部动画影片的中心意思是人们互相推脱责任,一个人办事时尽心尽力,但是,两个或者更多的人办事时则会互相推诿,消歇怠工,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编导们想借这个悠久但生动的故事告诫我们团结方可成大事,要有集体主义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品德,私心只会耽误办事。
(二)电视电影动画美术反映出的形式美
形式美并非我们所说的美的形式。形式美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美的形式则注重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感性的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具体第一是,内容不同。美的形式和要描述的对象本身内容是分不开的,是确定而又具体的;而形式美却不是这样,它表现的是形式本身的内容,与要描述的对象内容是脱离的,其单独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有宽泛的意味。第二是,存在形式不同,美的形式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不是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而形式美则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
(三)电视电影动画美术反映出的意味美
意味美是指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发展轨迹和脉络,即李泽厚先生提出的“积淀了社会内容”的美。但一部动画影片具有形式美跟意味美,才能真正引起并激发观众的热情。虽然我们的动画电影并不是对生活简单的临描,但是其终究是要来源于生活的,也就形成了“积淀了社会内容”的意味美。在我国动画电影诞生的初期,动画电影制造者们便有了这样的理解,他们认为动画电影不应该只是娱乐群众,也应坚持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底蕴,有时也会为时政服务。经典例子便是《铁扇公主》,它通过讲述唐三藏降服妖怪,扑灭大火的西游故事给处于水深火热、饱受日本侵略的中国人点亮了希望的明灯,传达了我们一定要团结才能战胜邪恶势力的思想,鼓舞了抗战的士气。
三、如何在电视电影创作中发挥动画美术艺术特性
动画片的美术设计风格是我们对一部动画影片的第一印象,它是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受众是否往下看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它决定着整部动画片的成败。它主要是受影片故事情节的制约,它必须是最适合故事内容和动画基调的美术设计风格。
(一)促进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丰富电视电影动画制作手法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前的一种纯手工制作的动画逐渐被多种剪辑手法与镜头转换技巧、三重景深关系的调度处理、转换背景的技巧所替代。而一些人工不能完成的领域也在今天得以解决,多媒体高科技、三维电脑软件的应用使得目前的动画影片制作更逼真、便捷。例如国产影院动画片《宝莲灯》的“战斧出现”等场面运用的造型手段主要是对罔画类、灯光图形类的综合运用。《断箭》和《碟中谍》里的惊险打斗,《龙卷风》中席卷而来的龙卷风等都是三维动画在高难度动作中的电影运用。还有《侏罗纪公园》《玩具总动员》《虫虫特工队》《小鸡快跑》《怪物史莱克与驴子》等片中都有应用三维动画效果。
(二)明确故事基调,深化美术设计风格
在确定了影片的故事基调后,美术设计师依据确定的故事基调选择最恰当表达主题的美术设计风格,起到打动观众的目的。例如奥斯卡最佳动画艺术短片《平衡》的角色造型在身高、服饰、目光、情绪、运动节奏等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同时在好多方面上采取删繁就简。这种简约的美非但不会使动画内容贫乏,反而加强了动画片的基调。再如荣获1996年第34届奥斯卡最有活力的动画影院片《Ⅸ钟楼怪人》,着名三维动画片《冰河世纪》,它的设计风格主要是简单硬气的线条,画面干净纯清,大胆采用单色调白和蓝,同时大量的电脑技术的应用使受众充分感知冰冷的气氛,给观众以巨大的视觉冲击。
(三)挖掘民族情感,凸显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个性特征
所谓的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个性突出,主要是指在动画片的艺术场景的设计和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角色造型设计等艺术风格上都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落俗套,大胆创新。在中国,这种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个性显得更为突出,我们了解的《一幅僮锦》的场景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的美术表现手法;《哪吒闹海》中陈塘关的场景设计参考了《群仙祝寿图》中的色彩设计,既富丽堂皇同时也暗喻着一种不祥;剪纸片《南郭先生》以传统的画像砖与画像石的风格为基调。这些艺术个性的使用体现出了浓郁的民族情怀和民间艺术气息,古风古韵又不乏现代美感,朴素却不失大方。
(四)绘制手法的创新,增强电视电影动画美术的视觉感染力
美国是个由移民和他们的后裔,加上本土印第安人建设并发展起来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 ,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因此,形成了美国文化与欧洲其他国家发展所不同的特点,有着自己特有的美国式文化体系。美国文化具有多种特征,包括幽默性 、包容性 、实用性 、个人英雄主义等等。这些特征可以从火热的美国动画电影中窥见~斑。美国动画电影是世界电影当中的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但是又非常独特的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强地影响着全球文化的发展。研究美国文化特性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
一、 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化、开放性。从欧洲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梦想来到美国这个梦幻般的国度,他们把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文化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的文化在美国这里都能够找到影子,正是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融合各国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新文化”。
同时美国文化随着时展,其文化的包容性 不断地被显示出来。一方面美国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有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在影视娱乐业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 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 《埃及王子 》是来 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 《功夫熊猫 》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文化内涵的处理上。美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以《功夫熊猫 》为例,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中国元素,“中国乐曲”“中国功夫”“国宝熊猫”,中国特色的食物如饺子、包子、馒头和阿宝家传的“秘制汤面”等无一不体现着华夏风味,能将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这样潜移默化地具体地应用于影片中,把这样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直观、幽默地展示给世界,捷足先登,做到了中国的艺术家们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但另一面又显现出美国文化的侵略性的一面 ,美国正是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美国化”,贴上美国的标签之后,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并为其刨造出巨额利润。不过,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中国电影文化业的现状,过于狭窄,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在本质上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从迪斯尼拍摄《花木兰》到派拉蒙拍摄《功夫熊猫》,10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只是“愤怒”地抵制,捶胸顿足,我们更期待中国电影艺术的崛起。
二、美国文化的幽默性
幽默、自由特色是美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这是 由美国人的活泼、天真 、好动 、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 比如动画片 《猫和老鼠》就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美国文化的幽默感 。在人们心目中过街喊打的老鼠,是一个恶心反胃的动物,在影片中却几乎成为人们同情怜悯的对象,没有一点令人讨厌的感觉 ,只有无尽的幽默。影片中可爱的小老鼠在老猫的残暴下游刃有余地被变成各种形状; Jerry把T0m提着脚摔来摔去的场景描写;Tom把Jerry舞台的一块锯掉,掉到底下的竟然是周围的舞台时等,深深被这种美国式的夸张幽默所折服;美国式的幽默在《汽车总动员》这部片子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Guido和Luigi在赛道上仅仅用一瞬间就帮马奎恩换好了四个轮胎,让先前还嘲笑他们的小鸡团队的人吃惊地把自己的挡泥板都掉下来了。该片在细节方面有很多幽默性的表现,非常独到,耐人寻味。
除了动画电影,美国广告设计 的幽默也是世界闻名的 ,他们天性乐观 ,这种性格 自然从各种设计上表现出来,成为他们设计的一个特征 。美国人常常说 :如果都可以达到功能 目的,为什么要那么严肃?这种民族心态 ,是他们设计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而我国动画电影则相对严肃的多,无论早期 《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还是后来的《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处处透着中国文化的严肃感,说教色彩太浓,可看性不强 ,很少有令人过 目难忘的人物 ,最终人们脑海里记住的也只有原来的神话及故事,而非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猫和老鼠、史努比及 《小鸡快跑》中的小鸡等等众多的幽默形象,经久不衰地赢得了世界各国观众,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动画史上少有的奇迹。
三、美国文化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一词最早是从希腊文可而来的,含有行动的意思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深受欧洲大陆文化影响,黑格尔、笛卡儿等思想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有深刻影响,实用主义存美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它的表现和作用是不同的作为民族精神,在第一时期主要体现为敢于冒险和开拓,重行动、重实效。第二时期主要体现讲求效益.注重实用。第三时期主要体现为对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寻求妥协协调及解决、法,实用主义在美国仍然存在并发展。今天,在 美国人眼里仍然是有用就是真理,成功豪虻是真理实用主义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它造就了美气质,时影响了整个世界。
此他们的动画业也反映了本民族的这一性格特点:只要能多赚钱,无论何种题材的动画片他们都做一各种动画角色的颠覆他们部勇于尝试并乐在其中。而中国人则讲究责任和良心,此不会随意篡改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食粮?所以中围传统动画片总也不能跳开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保守思想以及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闰动画人不可能去颠覆神圣的原著中的角色和题材。而美国则不然,如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人物的服装造型儿乎包揽了各个朝代的特点.色彩样式典雅和绚丽,但依照故事发生的区域背景和人文色彩来分析.角色的服饰没汁缺乏我国吴越文化的鲜明特色,片中渚多角色设计缺乏原刨性,止观众感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角色不是中阚的,而是美国人在好莱坞和迪斯尼里炮制出来的、他们脑袋里的形象。从文化的角度看.作品显得有些粗糙、肤浅,用美国的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的影视观来诠释东方传统爱情故事,除“莫名其妙地娱乐”外别无其他,但这正是美国实用主义文化的体现 ,讲求效益,注重实用一美国实用主义的另一表现就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兴盛的背后 ,是美国动画产业的生机勃勃 .
典型特征是从文化产品到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将文化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票房收入以及主题商品:玩具 、音乐唱片 、主题乐园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链。如沃尔特 ·迪斯尼在一群志 道合伙伴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制作公司,从 “创意内容”出发,逐步扩大到 “产业基地”.用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 ,大批量地制作动画片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 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中清了专利 .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特许经营开发。到一g2o世纪4f1年代后期.迪斯尼公司又与丹麦的艾 蒙公司合作.于1948年9出版了 《米老鼠》杂志,后又建立迪斯尼乐同等 ,从纯粹的文化产品到利润惊人的文化产业,实现了美国入的实用主义的梦想 、而我国的动画人由于受中围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停留在对动画艺术用情专一的阶段 。 对动画事业片面的执著追求.不利于在新世纪建立文化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和文化发达的中国的文化产业的 目标 .这值得我们从业人员反思。
四、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美国动画轻松愉快的内容背后都隐藏着美国民族的英雄主义及个人主义,并且在他们看来,这种英雄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的英雄,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英雄,他担负着保卫全人类拯救全人类的思想观念。这与美国今日在全球所自封的 “国际警察”形象是不谋而合的。
其实 ,个人主义思想并非是今天的新面孔,它最早萌芽于l4世纪意大利文化复兴运动 .后来经过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论证与传播,在美国结出果实。加利福尼亚大学社 会学家罗伯特认为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真正核心。”个人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美国在思想 上继承了欧洲移民带来的思想,特别是希腊的重商主义文化及希腊的政治管理体制 .希腊当时建立的文明对美国社会有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个人主义产生有着较早的历史背景 .并付诸于实践且在实践中完善与发展。美国人早期的移民其团体是由私人或公司组织临时凑合而成 .这里没有血缘纽带.也没有政府干预.除了上帝 “天国”的抽象观念和到新边疆发财外 ,没有共同别的理想 毋庸置疑,每 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英雄,为了集体利益放弃或牺牲个人利 益 .对于那些开拓新大陆的移民来i兑是不可言喻的。于是 出现了崇尚个人主义现场,同时也衍生出了个人英雄主 义。《花木兰》就是一典型角色,在片中中国 “花木兰”的忠孝理念被西方 “个人英雄主义”的完美表演彻底替代。在全球循环放映,不仅为人家赚到了3亿美元,而且让 “个人英雄主义”流行全球、渐成时尚。再如动画片《汽车总动员》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即每个人要表现自己且尽自己所能展现自己另外,《沙漠骑兵》等也是迪斯尼奉献的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大片,其中不难发现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观。
五 、结语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她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 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随着时展美国文化越 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研究美国文化特性对于我国建没与繁荣我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在凶特网时代,准买下了文化 ,准就控制了时代。”诸如 “花木兰”式的中国传奇故事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 化的过程 ,也是美国文化为实现 自身利益而改造其他文 化 、蚕食其他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并据为己有、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美国式电影文化的发展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期待贴有 中国标签的中国文化早 日走下文化圣坛 ,走入民众 日常生 活、走向世界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李怀亮,刘悦笛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OO5.
上个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我国动画电影的探索阶段和萌芽阶段,中国动漫艺术的发展也处于初期阶段。第一代动漫艺术家万超凡、万籁鸣和万古蟾等人创作了第一部动画电影默片《大闹画室》、第一部有声黑白短片《骆驼献舞》、其他动画短片等13部作品。中国动画电影有机地融合了水墨画、绘画、建筑、雕塑、戏剧、民族服饰、皮影、剪纸、木偶、折纸和布偶等国内外民间艺术,参考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动画技术,借鉴其中经验,经过百余年的摸索前进,创新出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艺术派别——中国动画学派。上个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集团所制作的国产动画电影,也是亚洲首部长篇动画电影——《铁扇公主》成功上映,该影片在日本首映之后,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动漫电影之父手冢治虫坚定地踏上了动画电影艺术创作道路。上个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是国产动画电影平稳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特伟所执导的《骄傲的将军》、靳夕所执导的《神笔》等动画电影,均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开山之作。[1]1961年,我国首部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甚至被评为全球动画电影的经典作品。在此之后,极具我国动画电影特色的剪纸动画电影、泥偶动画电影、水墨动画电影、木偶动画电影、折纸动画电影等纷纷出现,为我国动画电影掀开了最璀璨光辉的艺术创作篇章,其中很多作品也被全球动画影片领域评为“中国动画学派”之独特美誉。国产动画电影在全球电影节评选中多次斩获大奖,并在全球动画电影发展中名列前茅。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的影响,国产动画电影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停滞期。在此过程中,全球动画电影艺术借助于现代化科技的支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将我国远远甩在了身后。1977年到1988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产动画电影重新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所诞生的首部动画电影长片——《大闹天宫》,成为当年“伦敦电影节上最具活力,并引发了轰动效应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并斩获了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像奖。与此同时,我国制作的200多部优秀动画影片,诸如《哪吒闹海》《天书奇谭》《三个和尚》等等,屡屡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而《九色鹿》《鹿铃》《抢枕头》《选美记》等一系列优秀动画电影,也在国内外收获了大片赞誉与好评。“国产动画学派”再一次焕发生机,并受到了全球动画观众的刮目相看。随着彩色电视的广泛普及,动画电影节目也纷纷开播。自90年代到现在,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产动画电影步入了转型期。单纯的艺术动画电影开始以市场经济作为基本导向,各种基于赢利目地的“商业性动画电影”开始发展。这一阶段所推出的一系列动画电影,如《黑猫警长》《宝莲灯》《我为歌狂》《西游记》《魔比斯杯》等收获了国内观众的一片好评。虽然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起步并不算晚,也曾拥有辉煌的历史,但同国际动画大国相较仍存在显著的差距,国产动画电影始终未走出低迷状态。我国动画电影制作周期长、耗资高、制作时间长,所有动画长片中,只有《大闹天宫》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和广泛好评,其他动画电影长片均未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多数观众反响平平,缺乏国外动画大片“震撼心灵”与心理审美的效果。为使国产动画电影尽快适应网络时代动画电影的需求,要求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必须吸取国内外优秀文化之精髓,结合大众视觉文化审美取向,把握我国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尽量能够做到使国产动画电影深刻地贴近当代国人的审美美感、趣味、体验,同时加强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文化探索,方可满足全球观众的精神、心理、审美需求。[2]
二、“以静制动”的审美取向
在《中国动画史》上,将animation这一词译为美术片。有关动画电影的审美可谓大众文化娱乐之形式,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将时尚消费作为重要特征。动画电影animation,指的是“以绘画、动漫等造型艺术形式,对人物进行造型,对环境空间加以表现的一种手段”,属于非真人表演的一种电影艺术形式,它使得原本缺乏生命力的静态物像,获得了运动之轨迹。我国将动画电影称之为美术片,就是兼顾考虑到了其美术造型性和电影运动性审美特征。对于国产动画电影而言,其所展现的更多是运动审美的美感与趣味性,它借助于静态物体的描绘手法,塑造了静态运动之视听影像,使之构成了可视化的形象造型。[3]由于我国古代绘画中蕴含着丰富的运动、动感审美取向与意蕴,因而我国山水画中总是力图打破时空的阻碍,将审美取向与运动性的审美趣味、审美美感相结合,并加以融通,使人体会到我国绘画静态景物的动感,使人如活动于静止的画面上一般。宋代大画家郭熙在画论中谈及山水画,就提到了“山形步步移”之审美动态,他仿佛置身在大自然之中,尽览山川绿水、山人合一、水天一色之迷人景观,不禁使人感叹:“山水亦有灵,惊知己于千古矣!”只有深山遇故人,还能达以“心灵的完美契合”,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之美感、和谐方具有审美价值。
对于我国古代画家而言,其多注重观察“四时景观之差异”,找到“朝暮之不同”,善于探索时间之运动变幻。特别是古代山水绘画之中,对于静止画面时空变化之描述,总是有“生生不息”“气韵形象”之意境,而“以静制动”这一审美价值取向,成为国产动画电影艺术动感的基本特征,展现了绘画艺术的动感性,这一特征在首部国产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中的体现尤为显著,该部影片结合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著名水墨画作为创作基础,不仅画面气韵生动而传神,而且具有美妙的意境,充分展现了国产动画电影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此外,我国绘画还实现了以形写意与写神之态,将自然之美与环境审美二者的意蕴与绘画所追寻的神似加以结合,这在国产水墨动画影片《牧笛》中,有显著体现,这部作品结合李可染经典国画作品所改编,将作品的诗情与画意,令人神往的鸟语花香之境展现在了电影中,虽无过于激烈的矛盾,但却多了其他动画影片中没有的乡村牧童、悠远笛音、田园梦幻,歌颂了自然之美,也使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审美趣味性,展现了我国传统审美之“以形写神”“写意以抒情”之手法。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出了大批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特征,还为全球观众呈上了一部部优秀的动画电影艺术之视听盛宴。由于吸收、借鉴了我国动画电影以往的经验与教训,在“以我为本,取外来元素之精华为我所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我国动画艺术创作者开创了我国独树一帜的、极具民族文化特征的“国产动画学派”,为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创作风格的动画电影提供了重要的表现手段。[4]而国产动画电影的创编、制作也充分吸收、借鉴了我国优秀文化及绘画艺术元素,如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神话寓言故事、民间趣味故事、音乐戏剧等等,也汲取了外来文化之精华,历经多年坚持与努力,开创了我国独特的动画电影文化产业。
三、国产动画电影形式美个性化的缺失
无论对于国产早期动画造型,还是日、美动画造型形式,都在极力地倡导个性化形式美,如早期国产水墨剪纸动画电影中所采用的“拉毛工艺”,是借助于特殊的纸张在撕裂之后边缘的参差不齐,用以获取一种同水墨风相似的艺术效果。如今受到商业化、市场化的影响,传统形式的国产动画电影,如《大闹天宫》等优秀动画表现形式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审美娱乐需求,加之日美动画文化及审美观念的冲击,导致国产动画电影不得不重新加以审视,如何在商业化的今天转变传统动画形式的同时,推动国产动画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并进一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传播,更好地迎合大众审美观,成为摆在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5]如今,国产动画电影艺术审美观念开始由崇高朝着主流方向发生转变,该转变表明大众文化取得了胜利,但也导致国产动画电影开始纷纷以日美动画美学形式为借鉴,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致使复制为特点的市场化成为我国动画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的发展下,国产动画电影美学形式由早期《大闹天空》《哪吒闹海》等优秀作品中流畅、劲气的国画式线条美,逐步朝着仿日、美动画形式美学的《梦回金沙城》等归纳式形式美转变,这不仅是造型形式的转变,也是非主流形式向主流形式发展的转变,是我国传统美学朝大众美学方向的转变,表明大众文化优势已占据国产动画电影美学之中心,该现象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传统美学形式的消失殆尽,或国产动画电影个性的丧失,而应理解为传统动画艺术与大众文化形式的交织融合与再次发展,也是国产动画电影探寻审美形式变革的必由之路。
四、视觉愉悦性的追求
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实质上就是艺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虚拟意境的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虚拟化的世界中,创作者能够尽情地将自我的创作的激情与审美情趣加以释放,而受到大众审美的要求,创作者不得不迎合其需求,借助于商业利益将作品加以传播,致使很多创作者开始忽视了影片的内容,过分关注视听刺激感与冲击效果,以满足受众所追求的视觉愉悦性。当前国产动画电影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注其视觉效果,大众对视觉愉悦的追求导致动画电影内容开始淡化精英艺术及道德、人文感召力,批判理念与民族特色,如《梦回金沙城》这部影片在制作时,聘请宫崎骏动画影片制作团队参与影片的制作,画面风格具有显著的宫崎骏动画电影审美特点,取材借鉴的是我国西南之景,宫崎骏动画影片对于画面细节的细致要求及色彩的清雅追求,为《梦回金沙城》这部电影赋予了视觉形式美感。无论是从人性内在艺术高雅的角度,还是从世俗崇尚的大众产物角度来看,国产动画电影都不从单一的某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处于追寻商业利润的阶段,并没有将动画电影事业的长远发展作为目标,泛滥化的大众文化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大众文化对动画电影审美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作为当代自然发展产物,必须遵循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规律。尽管如此,中国动画电影也有成功的创作先例,将大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尽量满足各个阶层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趋向。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文关怀和艺术真理是时代不变的元素,充分展现人性之美和自然之道,重塑大众的价值观追求目标,保持创新精神和大胆思维,积极崇尚真善美,弘扬和追求更高层次的中国动画电影。
参考文献:
[1]黄生亚.理性审视青少年动漫文化的时尚需求[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4,11(4):302-304.
[2]王仁勇.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片之民族化、现代化走向[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5):112-116.
[3]潘鲁生.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服务中国动画产业——潘鲁生博士访谈[J].山东社会科学,2014,21(11):139-143.
成功的儿童动画电影作品在带给观众娱乐之余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难忘而深刻的东西,美国儿童动画电影凭借自身独特的主题选取与立意特色获得了世界范围内儿童以及成年人等受众群体的喜爱与认同,这是因为这些主题能够让影片本身的内容跨越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时空的局限而进行传播,在体现自身民族文化思想的同时引发儿童乃至成年人的心理共鸣。
电影《极速蜗牛》内容梗概及其主题
在一个普通住宅区的青草丛旁边,生活着安于现状的菜园蜗牛。这群慢吞吞的蜗牛在西红柿园内朝九晚五工作以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并躲避着乌鸦和人类等强大天敌的攻击。然而,在这群普通的蜗牛中却有一个有着奇异想法的家伙。特伯,作为一只平凡的蜗牛,它拥有正直、善良、可爱等诸多美德,同时有一个貌似天方夜谭的目标,它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只极速蜗牛并成为一名赛车手,并且它对方程式赛车手盖・尼耶极度崇拜,梦想能够获得风驰电掣的体验。通过一次偶然的意外,特伯被吸进了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中,液态的一氧化二氮浸泡了特伯的全身,这使他成为一只独特的赛车蜗牛:它的眼睛是可以自如开关远光灯,不小心碰到墙的壳子还会发出与汽车一样的防盗警报声,利用意念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播放出动感的汽车音乐,蜗壳上的蜗轮还可以发出绚丽的LED灯光,虽然看不到身体任何部位能够变成车轮,但是它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轮胎印,而更重要的并且是特伯最希望发生的是,他获得了可以与方程式赛车相媲美的220迈左右赛车级速度。刚刚变异的特伯不懂得如何来控制自身的速度而捣毁了蜗牛们生存的菜园,于是一直维护他的哥哥与他一起被蜗牛群赶出了那片一直生活的天地。在哥哥被乌鸦抓到后,情急之下的特伯利用自身赛车一般的速度救下了哥哥。然而兄弟刚刚团聚就被一个卖墨西哥卷饼的小胖子抓走了。刚好这个年轻人是一个喜欢用蜗牛赛跑的人。特伯在跑道上展现了惊人的速度,并且觉得这个小胖子是自己的知音。后来他们参加了真人参加的赛车比赛,并且一举击败了自己的偶像、世界第一的赛车手,特伯与卖墨西哥卷饼的小胖子一起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从《极速蜗牛》中的内容可以很容易发现这部电影和许多美国动画电影的主题具有相通之处,即小人物也拥有大梦想,并且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能轻言放弃。对于熟悉美国动画电影的观众而言,《极速蜗牛》不免具有主题陈旧、剧情俗套的特点,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极速蜗牛》具有成为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代表并以这部动画电影为参考来探讨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主题特色的可能。事实上,将一只蜗牛拿到人类世界的赛车大赛中获得冠军的梦想所具有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作为一部儿童动画电影,所有能够出现的结局都是合理的。并且在《极速蜗牛》中所出现的墨西哥裔美国人如同这只蜗牛一样具有梦想,同时也遭受着鄙视,墨西哥人和蜗牛特伯的遭遇以及经历与动画影片中“梦想再大也不言大,梦者再小也不言小”的主题十分贴合。如果人类的梦想需要作出一个宣言,这个宣言可以是长篇大论,也可以十分精炼,而无论是在长篇大论还是精炼的语句中都必然会有诸如“梦想再大不言大,梦者再小不言小”这一类话语,这句存在于《极速蜗牛》影片中的经典对白能够让观众对影片的体会更加明朗和清晰,并且让观众感到回味无穷。在承载着观众的感动同时,《极速蜗牛》之类的美国儿童动画影片也承载着人类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梦想,即使这些具有梦想主题的美国儿童电影因为过于俗套而难以再激起观众走上慷慨激昂的逐梦之旅,但至少能够带给观众一份愉悦和憧憬,而这一主题正是美国文化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美国文化通过美国儿童动画电影进行传播的重要渠道与方式。
从电影《极速蜗牛》看美国儿童动画电影的主题特色
(一)本土文化性特色
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独特文化,这种文化就像人类个体的行为与思维模式一致性,美国文化的渊源包括清教主义、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特别是作为美国文化价值核心的个人主义在激烈的资本主义社会竞争中渗透到了生活、政治以及经济多个方面,并且衍生出了竞争意识。从《极速蜗牛》来看,蜗牛特伯具有自主的动机和自主的选择,它希望通过自力更生来实现自我,在它曾经崇拜权威但是到最后权威也被粉碎,在其强烈的成功欲望下,个人自由与机会均等是它实现自身价值的保障,而竞争则是它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电影一开始,特伯旁若无人地处在自己的世界中,它反复观看着赛车录像带并幻想自己能够成为赛车手上台讲一些获奖感言和成功经验。这种角色扮演的行为延伸到了白天推番茄的工作中,这种看起来貌似是小人物痴心妄想的偏执受到了其他蜗牛的嘲笑,但他仍旧迷恋自己的偶像,不仅没有让同类的思想影响到自身的选择,而且也不断用“no dream is too big,no dreamer is too small”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它和其他蜗牛的差异表现在它会在夜晚偷偷练习赛车并会为一点进步而欢呼雀跃,同时也在于它具有非凡的勇气,它肯为了一个小番茄而采取螳臂当车的行为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从这里可以看出,《极速蜗牛》不仅通过塑造一个我行我素的蜗牛体现出了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同时也表达出了美国儿童电影中一向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在这种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的推动下,特伯对其他具有速度的五只蜗牛进行了挑战并表现出了张扬和不屑,在自己获得赛车比赛资格后,它的哥哥不无担心地提出了一个假设:“明天,如果你令人惊奇的速度不在了,你怎么办?”特伯轻松答道:“那我就享受今天。”电影中的这一回答表现出了深思熟虑后的坚定,这并非得过且过的思想,而是要表达一种不留遗憾的态度。
(二)成人化特色
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主题特色的成人化体现在主题内涵多元化以及平民化两个方面。由于动画电影的内容具有生动夸张以及天马行空的特点,所以动画电影一直是稚气化和儿童化的代名词。早期的美国动画电影将受众定位于低龄儿童,所以故事情节简单且主题单一,但是随着时展以及科技进步,社会大众对动画电影的挖掘以及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动画电影充满想象力的表现形式具有其他类型电影所难以比拟的优势与特性,所以动画电影不仅能够得到儿童的喜爱,同时也能够带给成年人以感动和感悟。在《极速蜗牛》中,特伯的勇敢与坚持都令人动容。一只蜗牛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演绎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其中电影里有一个桥段是特伯和自己偶像的对话,自己的偶像告诉自己所有小人物能够取得成功的故事都是假的,现实是残酷的,而现实的残酷性表现在小人物只能够面对失败。正如盖・尼耶所言,在现实中小人物往往会面对更多的失败,即便事实如此,如果《极速蜗牛》仅仅将儿童定位于受众,那么便没有必要向儿童传递梦想破碎的声音以及现实的残酷性,但是这个桥段的必要性表现在这句话结合最后的结局能够带给成人以深思。儿童的思想就像一张白纸,动画电影应当向儿童展现出美好的一面,而成人则经历了现实的残酷甚至对现实都普遍具有悲观的情绪,结局对这一桥段的否定在于带给成人以启示,即要成功就必须要具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因为走向成功的路上布满了荆棘,当这条路走得十分艰难时,生活的本色就会显露出来。由此可见《极速蜗牛》的主题并不仅仅在于对梦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出了一个人在追求梦想过程中应当具有的态度。蜗牛特伯所追求的东西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成年人却有着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能够相对准确地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所以《极速蜗牛》中所表现出的这一态度对于儿童而言或许仅仅具有娱乐性,但是对于成年人而言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极速蜗牛》中有一个十分容易被人忽略的主题,即“do it your own way”,对于特伯而言,这句话理解为在比赛中不要模仿汽车,作为一只蜗牛应当像蜗牛一样比赛。而对成年观众而言这句话的意义则体现在找准自身的定位,在努力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去羡慕自身所没有的东西,而需要通过坚持和奋斗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种理解中,《极速蜗牛》所表达的主题充满了哲理性。另一方面,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主题的平民化也让其具有成人化特色。从《极速蜗牛》来看,菜园内30分钟的演出内容十分接地气,也十分生活化,从蜗牛所具有的生活状态以及蜗牛与西红柿所具有的关系都可以让人联想到人类社会。而与特伯精神具有互文性的墨西哥人也十分具有平民化特点,可以说,特伯和自己的哥哥以及墨西哥人和自己的哥哥是社会中同时存在的两类人,哥哥勤劳本分并且能够很好胜任自身工作,而弟弟具有很多鬼点子并且追求个性和自身的梦想,而无论如何,哥哥总是扮演着照顾弟弟、迁就弟弟的角色,追求安稳者与追求冒险者之间的矛盾总是贯穿始终的,追求安稳者总是被嘲笑,但是他们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而追求冒险者在关键时刻会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此时的安稳胆小者总能迸发出自身巨大的能量来帮助自己关心的人振作起来。蜗牛特伯是动物界中小人物的代表,而墨西哥人蒂托则是人类社会底层人民的代表,他们的互相扶持以及彼此成全会让人感动,他们所获得的成功令人欣慰,而更重要的是如许多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中所表达出的主题立意一样,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亲人所表现出的亲情也令人动容,相比较而言,这种亲情更容易被成年人捕捉和感悟,并为之动容,在此过程中,成年人成为美国儿童动画电影的重要受众群体。
综上所述,通过《极速蜗牛》可以看出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主题对美国本土文化思想的表达,在此基础上,美国儿童动画电影不仅不乏欢乐与笑声,同时也能够通过自身所蕴涵的普世的价值观来打动成年观众。总体来说,以《极速蜗牛》为代表的美国儿童动画电影在重视文化传播的同时有深谙观众心理与人类永恒心理诉求,通过对自身艺术取向的坚持以及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而稳定的价值观与风格。虽然仅从《极速蜗牛》主题来看不免落入俗套,但是影片本身所表达出的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亲情、友情和信任情感的推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国水墨动画影片的含义和发展
所谓中国水墨动画电影,是指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作为影片的角色和场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整部动画影片是一幅动态的中国画。水墨动画影片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然阶段,同时也是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珍品。时至今天,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动画艺术先驱万氏兄弟的作品中,就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画的图形,如传统的线描等。1960年,当时的副总理参观完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后提出:“如果你们能够把齐白石先生的画动起来那就更好了。”这是一个期望,也是一种启发,于是艺术家尝试着把中国传统水墨画搬上舞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对齐白石的中国画进行了认真和细致的研究,经过反复的实验,攻克了水墨动态影像的技术难题,1961年集体创作出了经典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在这部影片的成功的带动下,70年代又陆续出现了多部水墨动画精品。上海美影厂又推出了《牧童》,这是一部描写牧童快乐生活的影片,其基本素材都是来源于李可染先生的水墨画,整个作品中充满了诗情画意。1988年出现的《山水情》,影片的人物设计者是著名的国画家吴山明先生,该片中运用了多项全新的技术,使画面的流畅性和层次感大大增强,将中国水墨动画推向了最高峰。此外还有《鹬蚌相争》《熊猫百货商店》《鹿铃》《蚂蚁和大象》等作品,都直接或间接运用了水墨元素,充分继承了有着千年历史的水墨画的精髓,将笔墨技巧、气韵生动、意境悠远这些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品格。动画电影,这种从西方引入的艺术门类,只有将之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达到血脉相通、水融的共生,才能创造出自己的艺术精品。
中国水墨动画影片的艺术特征
(一)题材简单,情节精致
中国水墨动画相对于其他动画片来说,因为形式上的特点,在题材选择和情节设置上都比较简单,其素材多取自于一些传统的故事和传说,一方面具有耳熟能详的特点,另一方面这类题材在中国画中经常出现,能够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而且水墨动画的制作技术有限,制作过程也十分复杂,很难制作出“鸿篇巨制”,一般都是以半小时的长度为主,尽量淡化影片的叙事性因素,呈现出一种短小精悍的特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其原始素材是齐白石先生的水墨画,然后对其进行了加工,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都比较简单,甚至有意淡化,而是意在表现一种诗画的境界。《山水情》和《牧笛》中,全片没有一句对白,这在其他形式的动画片中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创作者将故事情节全都融入到画面中去,观众们在欣赏一幅幅优美山水画的同时,自然而然接受了关于故事情节的信息,而如果把一些叙事因素强加于作品中,无疑会使这种意境的营造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从取材的角度来看,之所以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因为影片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情节的要素,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视觉效果的营造上,可谓是以小见大,以方寸见整体,体现出写意、浓缩、概括的特点,与其说是动画影片,倒不如说是类型化动画小品。
(二)托物言志,文以载道
中国的艺术创作历来都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即通过艺术创作,体现出一定的精神性因素,其实现的手段多是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体现出主体的情思。这在中国山水画和动画结合的水墨动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因为对叙事情节的淡化,所以能够着力展现一些自然风情和诗情画意;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如中庸、含蓄、内敛等,往往都是凭借这些山水风情表现出来的。比如《牧笛》,就是一幅山水田园风光的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对天人合一的追求,崇尚田园劳作,重视农林牧渔,追求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将个人的情怀寄托于天地。《牧童》中,有着大量写意的山水和田园风光的描写,几乎就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再现,所有的故事都在这种环境下展开,给人带来一种心旷神怡之感。《山水情》中,更是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一次宏大展示,充分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山流水和大音希声,将这种古典文人情怀推向了最高峰。此外还有《鹬蚌相争》中使用的大写意水墨渲染,《鹿铃》中局部细致的刻画等,都是这种山水相依、融情于景的体现。同时,水墨动画对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特点也有体现。《牧笛》中描绘了牧童和水牛之间的深厚情感,其深意在于表达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山水情》中,将师父和徒弟之间心有灵犀展现得十分细腻,其实也是对中国传统师道的宣扬,虽然具有明显的教化意味,但是创作者将这些教化蕴藏在了山水田园之间,从而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感悟。
(三)离形得似,虚实相生
中国绘画中抽象性的特点有着悠久的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神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所谓离形得似,就是指绘画不以物象的外形相似为目的,而是脱离外形,创作出一种能够激发人们遐想的意蕴。离形,并不是信马由缰的涂鸦,而是一种高度的综合、概括和提炼,是一种特定的形象加工和创造,应用到水墨动画中也是如此,《山水情》中,那位雅士的形象,只是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来,可是说是概括和简洁到了极点,但是其给人的印象却是完整的,丝毫没有引起认知上的偏差,反而认为这种手法充分体现出了雅士仙风道骨的特点。不像是西方动画那样,善于将事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而是深谙艺术和生活相同的道理,寓繁于简。同时,中国水墨动画还有着虚实相生的特点。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时间、空间、地点和形状等,都没有严格的规定,而是随着主观意念随意支配,让画面向四周无限延展。比如《牧笛》中,画面中经常会有空白的出现,这空白的含义就是十分丰富的,可以是天空,可以是水面,也可以什么都不是,不但给了观众以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而且造成了一种咫尺千里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现实情境,哪个是艺术情境,从而获得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四)气韵生动,意境悠远
气韵生动是谢赫提出的“六法”之首,可见其在中国水墨画中的地位。所谓“气”,是指刚毅和英朗;“韵”,则是指柔美和清远。具体到中国水墨画中,“气”就代表着作品的骨感美,“韵”则代表对墨的把握能力。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表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较高层次的审美追求。而中国水墨动画电影中,对此有着恰如其分的处理。比如《山水情》中,整个画面的色彩和画面中事物,如山、水、树木等,组合在一起,就营造出了一个淡雅和空灵的氛围。而且在远端云和水的处理中,通过墨和水的晕染,呈现出了一种云水相依的境界。同时,创作者还十分注重对墨的把握,浓淡分明。比如在树木和山石的表现上,就使用了浓墨。这无疑是对“气”的表现,气韵之间既紧密结合,又体现出了一种对比,可谓是相辅相成。还是这部作品中,小渔童送别雅士的一段中,出现了袅袅的画外音,画面采用了淡墨的笔法,小渔童抱着古琴,在云雾缭绕中缓缓地移动,气韵生动就在这种若隐若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是意境悠远。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中的最高追求,在中国画中体现得尤为鲜明,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对意境最好的描述。中国水墨动画对意境的表现进行了充分的继承。比如在动画场景角色的绘制中,没有十分明显的边缘化倾向,而是遵从中国画中散点透视的原理,伴随着水墨的随意交融,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就用水墨的笔法将各种小动物描绘得惟妙惟肖,让原本处于静止的水墨一下子有了生命感。以李可染作品为蓝本《牧童》,画面中小溪潺潺,柳树成荫,展现出了一幅钟灵毓秀的江南美景。牧童丢失青牛之后一路找去,所过之处是雄浑壮丽的泼墨山水和留白处理的千尺瀑布,还有那细致刻画的一草一木,都让人觉得空旷辽远。还有《山水情》,整部影片都处于一种虚无缥缈的环境之中,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水墨表现形式,在这样一种气氛下,将渔童和雅士之间的相遇、相知和分离,刻画得唯美和飘逸,充分体现出了一种悠远的意境追求。
综上所述,20世纪六十七年代,中国动画电影曾经一度辉煌,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尤其是水墨动画电影,一度成为中国动画片的代言人,充分体现出了水墨动画在世界动画中的地位。但是今天看来,在商业动画发展这个大形势下,水墨动画的发展遭遇了严重的危机,甚至陷入了停滞。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思考。诚然,其中的原因是多个方面共同造成的,而且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但是有一个观点和信念是需要明确的,即中国水墨动画曾经能够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那么在今天同样能够获得世界的认可,而且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精神最好的代言人,只是我们在创作的形式和手段上还有所欠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艺术本性上说,只有具备独立个性的精粹艺术,才能经得起时间和人心的磨砺。水墨动画片对情感的表现深入、细腻、动人,它完全有这样的潜力,在动画界大放异彩。本文对一些经典水墨动画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意在从中汲取丰富的借鉴,启发思路,为中国水墨动画电影的再一次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陆小玲.论“中国动画学派”的探索与创新[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蔡文林.中国动画造型设计的风格特征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董冠妮.文化的传承与撞击——开放三十年来银屏经典动画人物的造型变迁[J].电影文学,2009(08).
一、充满人文关怀的影片主题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追求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人们的主导价值追求,在这样的价值观下,人类与自然的相处必然会暴露出不和谐的一面,如为了高楼大厦肆意破坏绿色植被,长此以往,人类必将受到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却到处都表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主义情怀,虽然影片中也有灾难的描写,但是它的目的是在于提醒人们自然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而不是扩大灾难的可怕。在他的动画中很少流露出伤感的情绪,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创造神奇的魔幻世界来反映人类对生命和生存的思考,而且宫崎骏是使用纯手绘的动画,不仅具有清新自然的画面表现力,而且便于人们更直接地解读其中的人文精神。传统的影视作品往往是通过将人生真理融入到影片中来表现作者的创作风格,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和其不同的是它将和平、自然、安定确定为影片的主题,使影片表现得更加流畅自然。电影中表现的感人情节和动人的画面,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将一个完美而又虚幻的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在这一世界中我们又能实实在在地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子,正是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价值所在。宫崎骏的电影很少通过苍茫悲凉让人感觉到生命中的危机,而是通过积极乐观的态度引导人们面对美好的人生。生命是短暂的,我们不能整日沉浸在悲痛中,而应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来面对苦难,只有生命中充满活力,才能让生命获得更多意义。宫崎骏的电影在思想境界和精神层面的表达上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他的创作理念更是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动画中处处表现着对现实的看法。因此,看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会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很多深刻的哲理。正所谓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是动画和现实影片的结合体,但是我们看到动画的本质特性不会因此而消失。在他的动画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童真童趣向世人揭示了单纯安定的可贵,其中蕴含的人性光辉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思想纯洁和丑陋的无限扩大,如果所有的作者都通过这样的手法来表现的话,只能使大众走向绝望。
二、影片中洋溢的文学特性
通过对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认真品读,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浓浓的文学气息。首先,充满了现实性。作者往往是通过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既抨击了人类自私的一面,又赞扬了人类善良纯真的一面,在正反的矛盾挣扎中,使人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也使现实性表现的更加突出。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动画本身的特色,但是其中的现实主义色彩已经深深地穿透了人们的心灵。作者把现实中的矛盾和苦难通过动画形式表现出来,但并不是表现灾难的可怕,而是激励表现人们面对灾难的心态和行为,以此来让人们看到人性的力量。其次,充满了象征主义。宫崎骏的动画是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来把对生命的感悟表达出来,是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象征主义的表达手法在宫崎骏的动画中多次运用,一个是他的作品主角几乎都是可爱的女孩或男孩,都有着善良、纯洁的心灵。孩子代表着希望,作者把未来寄托到孩子身上。另外一个是具有超能力人物的表现,如《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象征着人们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影片中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象征着声声不息的生命。再次,幻想和现实相互渗透。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处处充满着魔幻色彩,人们拥有超能力,在超能力的作用下使不可能变成可能,使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困惑在动画中迎刃而解,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打破常规带来的新鲜和刺激。但是,魔幻并不是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全部,他找到了现实和幻想的契合点,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他的动画不局限于表现某种单一的思想,既没有夸张可爱的人物造型,也不单纯以儿童口味为出发点。虽然主人公几乎都是小孩,但是却有着一种别样的庄严和冷静,表现为矛盾的统一,一方面是庄严肃穆的主题和浪漫主义表现形式的矛盾,一方面是幻想和现实性的矛盾。再次,对美学的多元化追求。宫崎骏是唯美现实主义的代表,无论是乡土民情,还是生活环境,都透露出美的意境。他的动画遵循扬美抑丑的原则,他对美的追求不单纯局限在外在形式上,还突出表现在人的心灵美。那些老人、女巫看似相貌丑陋,却有着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流露出一种朴实无华的美;那些干农活的村妇,外表看似彪悍,内心却有如水般的柔情;失去头的麒麟到处寻找自己的头颅,所经过之处即有鲜花绽放,但又随即枯黄,展示的是一种感伤的美。宫崎骏的动画不仅能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更能给人思想上的触动。
三、音乐对影片主题的烘托
配乐是决定电影艺术价值的点睛之笔,对于气氛的渲染和情节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音乐使其中的魔幻情节表现得更加灵动,赋予魔幻力量以生命力,可以说每一曲配乐都成为观众精神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正在以一种独特的电影元素占据着电影视听冲击的重要地位。电影中的音乐除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外,还必须和故事情节相配合才能展现出影片的主题和风格,在和影片的完美结合下,才能将影片的美感表现得更加深入。大多数的电影音乐都是以追求自然和谐为目的的,从而为生活写实作好铺垫。电影音乐可以掌握影片的整体节奏,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音乐具有以下几种风格。首先是简单明了的音乐,这种音乐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突出影片风格具有独特的作用。如《千与千寻》就采用了生动活泼的音乐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使故事情节的发展不至于太沉重。其次是层层递进的音乐。这种音乐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转折,情节平淡处音乐舒缓,情节激荡出音乐激昂澎湃,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且使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其中《幽灵公主》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它描述的是远古时代的东方世界,采用日本传统的都节调式音阶,使影片充满浓浓的地域特色,而且影片的主题也是通过突出社会矛盾,以音乐来衬托人性的美好。递进的音乐使影片层次分明,而且随着旋律的加入,观众的情感体验也会相应深入,从而将观众带入影片所描绘的奇异世界。
影片配乐使故事情节和意义表达达到了质的升华,动画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也随着节奏的变化而更加显露。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音乐就像一股清泉,荡涤着人们内心的污浊,心中只留下静静的感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音乐大都是表现一种宁静安逸的意境,通过各种乐器的相互配合,营造了一种自然舒缓的美妙意境,让人感受心灵的宁静和安逸。宫崎骏动画中描写的美妙意境不是人为杜撰的,而是想通过大自然的韵律来触动人们心中的敏感部分,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冷漠,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当今生活的重重压力使我们很少有时间去思考关乎人性的东西,而宫崎骏动画中的音乐正是从自然的角度来探查人性中的闪光点。生活在快节奏社会中的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时刻,给我们一个思考的空间,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人性中的不足。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音乐多采用不同风格、不同音色的乐器来表现影片的主题,随着音乐韵律的节奏变化感受动画的层次变化。在他的很多动画中,都是先利用钢琴作铺垫,引出主题,随着情节的发展再引入管弦乐来烘托气氛,最后由小提琴带入。这样,动画就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感情的抒发也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四、高超的画面表现力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的另一特色就是高超的画面表现力,观看他的动画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中亦真亦幻的画面背景,总能让人和现实中的景色混淆。宫崎骏的动画都是手工绘制的,这种手工绘画使他的动画作品表现得更加真实而感人,那种浑然天成的景色将人们深深地吸引进去。他描写的画面既有东方的诗意之美,又有西方的现实之美,他的画面既体现出高超的绘画能力,又具有浓烈的感情表现力。宫崎骏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动画的创作来源于他在欧洲写生的长期积累,在这些动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西方的文化特色,或建筑,或人物,或风土人情,如《魔女宅急便》中的欧洲小镇是瑞典的哥特兰岛的维斯比和斯德哥尔摩的真实写照,《天空之城》中的煤矿是英国威尔士煤矿的真实写照,《红猪》的故事情节来源于意大利的亚得里亚海。在这些电影中,宫崎骏为我们展现了别样的西方特色,海边的小镇,古老的教堂,精致的雕花家具。而他以东方文化为背景的动画则以真实的日本景色为来源,无论是《龙猫》中的美丽乡村,还是《幽灵公主》中的茂密森林,我们都可以看到日本清新秀丽景色的影子。无论是东方的朴实,还是西方的典雅,宫崎骏的动画都将其表现得细腻而真挚,这些精致的画面在光影和线条的配合下,将感情的表达推向了。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色彩上遵循西方色彩的科学性,很关注人的主观感受,运用青、蓝、绿三色将景色表现得更加自然真实,虽然只是以这三种颜色为基调,但是画面色彩却不单调,相反却有浓浓的诗情画意,非常耐人寻味。他的动画在创作特点上借鉴西方油画的写实性,但是色彩表现上却不使用它的浓与厚,而是采用清明澄澈的色彩风格,使画面表现得更加滋润、明亮和清新,用这样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动画更能让人感受到理想化的现实生活的美好。宫崎骏的动画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都具有理想化的特征,使得他的动画既具有现实性的写实描写,又具有神奇幻妙的魔幻力量再现,仿佛我们身处美丽的现实世界,又仿佛在梦境中,达到了一种现实和虚幻交融的境界。在这些色彩艳丽又蕴含特殊意义的动画背景中,作者运用变化自如的光影和线条,寥寥数笔就将人物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每一条线、每一点色彩都蕴含着作者深厚感情,也是作者的人格、品质和理想的表现。在他的动画作品中,西方文化为它增添了高贵典雅,东方文化增加了他的情感的流露,使他的画面无论是在人物形象,还是情感表达上都表现得非常丰满。如《悬崖上的金鱼姬》,这部动画的色彩以蓝色为基调,运用明暗的色彩对比,就将大海的不同神韵表现出来,大海的魅力在我们面前展现得一览无余,简单的几个线条就将主人公单纯善良的性格表现出来。宫崎骏的动画利用东方线条的投河和流畅以及西方色彩的明暗对比,把自然和人类的和谐融洽集中表现在动画中,将画面表现得现实而又亲切,亦真亦幻,将观众带入由他描绘的精彩世界。
[参考文献]
[1] 焦素娥,孙晗洁.宫崎骏动画艺术的人文情怀与诗意追求[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2] 刘津津.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审美现代性[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张焱.宫崎骏动画电影风格评析[J].大众文艺,2010(21).
新海诚电影中经常可以听到纯净的钢琴曲,这些温馨中带着淡淡伤感的曲调,大多都是由他的搭档天门所作,画面与配乐的气质达到了高度统一。与以往的日系电影作品一样,新海诚也在追寻一种清新的氛围,但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对比强烈的背景和随处可见的亮光,是新海诚作品在画面上的两大特色,前者旨在突出纯净的境界,后者代表着生活中的温暖与光明,因此,两者相加便达到了一种通透自然的效果,让人物与背景高度贴合。《言叶之庭》中庭院的雨滴,《追逐繁星的孩子》中高山的日光,都使用了亮线进行描绘,做到了人物较暗,而背景进一步提亮,非常明确地体现了他的个人风格。景物一旦拥有了充足的亮度和饱和度,整个画面便开阔起来,显得格外轻灵纯净。这一点在早期作品《星之声》中便已得到了印证,《秒速5厘米》的结局镜头更是被誉为经典,贵树看着飞驰的列车,观众此时正在想象着铁轨对面明里的反应,列车的许多窗户折射出阳光,轻灵的光线组成了一幅具有动感的图像,突然,光线消失,列车驶过,贵树报以释怀的微笑。观众这时才豁然开朗,原来对面的明里早已不在。这种心理变化不易把握,更难的是将其具象化,而新海诚巧妙地利用了车窗这种透明体,很大程度上提亮了整体画面,同时,光线的交织明灭,正好暗示着角色内心的悲喜参半,细腻的捕捉到了贵树心中的希望与失落。此外,实景拍摄也是新海诚电影中的一大看点,不仅新宿的decomo大厦、代代木八幡神社等地标性建筑被收入片中,创作者还对许多不知名的街角、车站进行了动画复刻,还原程度非常高,可以与高清摄影作品相匹敌。以景物照片为基础进行美术作画,是新海诚动画的重要特征,不仅提高了团队作业效率,能够将一张张独立的背景表现为共通的风格,也达到了影片对于剧情真实感的要求,正是这种全新的绘图技法,确立了新海诚独一无二的个人艺术风格。
将每一帧画面都当做一场CG图对待,成就了这位观众口中的“背景之神”。对新海诚而言,无论是实景构图,还是背景作画,他在光影、层次等方面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写实风格,捕捉繁忙都市中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二、 细致入微:零散性强的情节设置
新海诚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一直颇具争议,部分观众极力热捧这种散文式的叙事模式,另有部分观众认为他不擅于控制剧情节奏,导致重点情缺乏力度,次要情节又过于拖沓,加之新海诚的电影台词都比较唯美细腻,很容易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这样的怀疑是有根据的,与其他类型的电影不同,新海诚的动画篇幅非常短,很多作品片长不超过一小时,而剧情的跨度有的甚至达到了十年以上,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很难架构起一个完整而详实的故事。因此,新海诚采取了捕捉片段的手法,用零散的瞬间,支撑起整部影片。
一般的商业动画,情节都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即矛盾从产生到解决的过程,该模式虽然稳扎稳打,但已经毫无新意,不足以调动起大众的观影热情,这也是动画电影走向低龄化的重要原因。而新海诚的动画,则更像是生命中几个重要场景的闪回,它们之间不构成连续性,所以作者强调的并不是故事,而是角色的内心情感。在新海诚的早期作品中,这一点并没有被着重凸显出来,以至于《星之声》在短短25分钟内,尝试着构建平行宇宙这样的庞大背景;《秒速5厘米》将本来就不充裕的片长分为三段,中段占据了过多内容,结局显得过于仓促。新海诚本人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他不断地调整影片结构,试图将人物放置在具体的小背景中,《言叶之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46分钟明显不足以大范围地展开情节,为了突显细节,作者删去了男女主人公交往过程中的很多事件,仅保留了邂逅、相约、别离三个场景,整体故得流畅而简洁。《言叶之庭》的男女主人公均没有获得现实社会的认同,在每一个庭院相会的雨天,他们脉脉凝望对方,我们却能从无声中感受到角色心中的挣扎、逃避和彷徨,这证明新海诚的镜头语言已经逐渐成熟,足以展现出许多复杂的心理活动。就像新海诚自己所说,“删减很多内容,是为了让内容更紧凑”[2],只有故事内容做到绝对得简明扼要,才能为渲染情绪提供更多的时间。新海诚作品的灵魂便是角色丰富的心理变化,一切遵循着日式的思维,显得温和而含蓄。此外,新海诚电影在语言上也独具特色,大量内心独白的运用,让角色得以直接抒感,实现观众与角色之间的双向互动。诚然,独白过多会削弱角色间的关系,弱化人物之间的交流,但是新海诚所使用的独白不是单纯地“自说自话”,而是采用两位主人公交替的模式,让他们在精神层面,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
新海诚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弱点,因此,他的作品多以短片的形式呈现,主要发掘角色内心的情感,注重深层的灵魂交流,而不拘泥于外在表现形式。细节、片段、瞬间,这些词汇成为了新海诚电影在叙事方面的重要特质,通过舒缓的节奏,许多不经意间的美好,慢慢从精致的画面中浮现出来。
三、 高度写实:贴近生活的故事内涵
日本是动漫产业的第一大国,产值占据全球份额的70%以上,并形成了文化上的辐射效应,大大增强了国家软实力。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日本动画的内部更新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自20世纪末以来,日本动画越来越强调全年龄化发展,制作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潜在的成年人市场,希望能够打造出适合中青年观众的作品。同时,许多观众也反映了动漫的低龄化问题,期待着更具现实色彩的新作出现。新海诚的风格,恰好迎合了这一趋势,他从独立动画制作人起步,逐渐形成了团队制作模式,拥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动画电影流水线。
新海诚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以2007年的《秒速5厘米》为界,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多以架空形式展开,在模拟的世界中进行,但并不完全脱离现实。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属《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为了架构出理想的故事背景,新海诚使用了“平行世界”“巨塔”等具有荒诞色彩的名词,让情节逐步走向架空状态。但是,影片还拥有另一条线索,即三个少年的人生轨迹,浩纪的升学、佐由理的患病,这些因素的出现,冲淡了科幻色彩,赋予了影片一些现实特质。可以说,此时的新海诚电影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借助大量的虚拟元素来支撑剧情,他将避世的想法,寄托在架空的宇宙中,幻想固然绮丽美好,但缺少了与现实的互动交流,还没有完全树立起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新海诚的后期作品则完全不同,主要讲述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其间穿插着少年时代的回忆,这种闹中取静的手法,在许多日系电影中都能看到。一系列以“悲恋”为主题的作品中,新海诚自己的影子无处不在,他将纯爱与怀念,注入到每一帧动画中,通过记叙人物成长过程,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内心,执着地追求梦想。这样充满感情的电影,自然能够勾起许多成年人对过去的怀念,引发大范围的共鸣。
日本动漫的题材覆盖面是非常广泛的,除大量科幻、格斗类作品外,反映都市生活的佳作也不少见,例如著名漫画家矢泽爱的《NANA》,讲述了两个少女在东京追逐梦想的故事,这部作品曾在本世纪初风靡日本。可见,仅仅是题材的变更,还不足以支撑起新海诚的个人风格,他能够脱颖而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深度发掘了作品中的现实性,用如梦似幻的画面,演绎出了日常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新海诚后期作品中多次出现的两大场景,分别是日式乡村风光与东京城市生活,它们象征着许多日本青年人生的两个阶段,非常具有代表性。在《秒速5厘米》中,远野贵树无忧的小镇生活,正是作者本人少年时代的写照,新海诚出生于长野县一个富裕的农村家庭,他对日本乡下的景色非常熟悉,直接将它们运用在了自己的动画作品中。此外,男主角F树酷爱射箭,弓道同样也是新海诚最喜爱的运动,这一细节更好地展现了作者的投影手法,让内容显得饱满真实。与新海诚工作初期的经历一样,贵树最终成为了东京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繁忙的地铁与车流,钢筋水泥的大厦,都市的快节奏,让他陷入无奈之中,旧时的梦想渐行渐远,贵树守护着心底希望的微光,却不得不戴上成年人的面具,虚伪而麻木地生活下去。日本职场竞争异常激烈,因此,这种心态是都市高压人群中非常普遍的,他们因为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长期处于迷茫状态下,渴望过去的情感回归。随着角色的心情起伏,这种怀旧被扩大化了,集聚成强有力的洪流,最终爆发出来,观看一部新海诚的动画电影,观众会为纯真的少年时代而感怀嗟叹,更会在强烈的现实冲突中,找到情绪的突破口。
同样是描写少年时代的影片,许多热血作品仅停留在肤浅的理解层面,一味地为青春贴上理想化的标签。新海诚则试图建起一座通往过去的桥梁,用记忆的烛光来温暖现实。这种侧重于描写都市生活的作品,以高度写实这一特点脱颖而出,它们有着更强大的观众基础,以及广泛的社会价值,逐步成为了新海诚动画电影的主流。
结语
动漫在日本经济和文化两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与团队制作相比,独立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非常坎坷。作为新一代的独立动画制作人,新海诚不仅在画面和情节上发挥了自身才华,更重要的是跳出了日本动画的传统思维,以梦幻的画面,演绎出了现代都市中平民的悲欢,从《她与她的猫》,到《你的名字》,新海诚作品的艺术风格已然走向成熟。同时,这种面向全年龄观众的动画制作模式,也为中国电影人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