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表现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0 16:16: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生德育表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生德育表现

篇1

古人云:“养其习于童蒙。”儿童时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下面就小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形成原因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可分为两个方面——课内不良行为习惯和课外不良行为习惯。课内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随意窃窃私语或品,课堂注意力分散,漫不经心,有的同学甚至故意节外生枝,故意引起哄堂大笑;书写姿势不端正,作业书写潦草;不懂得合作交流等。课外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严重,劳动意识不强,劳动技能差;时间观念不强,经常早退、迟到;日常交往中,缺乏基本的礼貌,不懂得文明用语;遇到矛盾动辄打架,性情孤僻,不喜欢与人沟通;不敬长辈、不懂节约、不讲卫生等。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不良的家庭教育、社会不良影响和不良教育方法等造成的。

(一)家庭的不良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条件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表现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的家长经常对孩子训斥、打骂,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有问题不愿对父母说。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便产生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而离异,这也对孩子行为习惯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更甚者,有些家长行为习惯本身就不良,对孩子的影响可想而知。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形成不良习惯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某些教育工作者忽视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使用不当的教育方法,不懂得以人为本,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疏远了师生关系甚至激化了师生矛盾。

(三)社会上某些不良行为的影响。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律观念不强,经常会受到社会某些不良行为的影响,如有的孩子由于受周围一些行为不良人的影响,常常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到了家长管不了的地步。由于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身体发育。有孩子由于受社会或影视的不良影响,为讲“哥们义气”而打架斗殴,抽烟喝酒,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要预防和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必须从优化环境,完善制度和提高素质上入手,使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从而养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一)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形象地说明了客观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的重要性。因此应携同社会各方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包括校园周边治安、网吧、KTV厅等的管理。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携同展开监督与教育。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联手展开活动,取得校内与校外教育的一致性。抵御各种不良因素对小学生的侵害。如:可以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网络监督,在网吧、家庭、社区大力推广绿色软件。家庭、学校、社会都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对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应明确指出,并引导其尽快改正,不能置之不理,任其发展。

(二)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科学、卫生、道德、法制等知识的教育,重视加强生活指导。

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校园的绿化、美化与教育相结合;校园的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则更应该成为我们宣传教育的载体。开设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科学、卫生、道德、法制等的教育,重视加强生活指导。学校可通过周会、班会、文娱体育活动、社会调查、小发明创造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邀请名人作典型报告,逐步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的转化工作。

对已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要重视其转化工作。转化过程中要针对具体情况,对学生施以不同教育方式。这样才会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在转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不片面说教,要着重引导孩子实践,锻炼他们的意志,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然后给予帮助,只有他们对良好的行为习惯感受到好处的时候,他们的精力和注意力才会从不良习惯中转移开来,良好的行为习惯才得以全面建立。

篇2

二、语音能力的理解

1.语音能力的含义。语音,即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重要工具,这种工具结构,离不开语音这种材料。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语音能力即指发音者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物理基础上表现出的说话能力。

2.语音能力的内在结构语音能力具体表现为:①辨音能力:能够区分语音(普通话/方言)的能力。如区分音高调值,平舌音和翘舌音,舌面音与舌根音,清音与浊音。②重复能力:能准确再现语音的发音能力———模仿/复述能力。即能把听到的音完整准确地复述出来的能力。③拼读能力:拼读声母、韵母、音节及简单朗读的能力。朗读能力即不丢字、不添字、不更改字音,准确读出词、句、段的能力。④语言表达能力:联系语境、语义,进行语用表达。如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合适的音量,不同含义的句子处理重读方式不同等。

三、语音能力划分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教育认知目标分类。1956年,B.S.布卢姆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手册I:认知领域》一书,1999年,戴维.克拉斯沃尔和洛林.安德森发行了《布卢姆教育目水平差进行标分类学修订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依据此理论,我们以二维分类框架呈现小学生语音能力的水平差异,对于知识维度类别,进行规范化语言描述。

在划分时,我们同样分如下几类:事实性知识,即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概念性知识,即能使各成分共同作用的较大结构中的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程序性知识,即研究方法和运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标准;元认知知识,即一般认知和有关自己认知的意识和知识。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此理论表明了儿童学习水平与特点,儿童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会靠感觉的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2—7岁为前运算阶段,儿童能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主义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表象和思维出现,但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受直觉思维的支配;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以解决问题,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思维运演离不开具体实物的支持;11岁以上为形式运算阶段,儿童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处于前运算阶段,在语音表达方面能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主义倾向,思维出现,受直觉思维支配。

3.学科能力评价理论:比格斯的SOLO理论。在比格斯看来:学生的认知发展结构是无法测量的,因为学生的表现会受到能力之外的因素如目的、动机、学习策略、教学效率等影响。但是,学生在实际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测量的。成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即SOLO。

例一年级学生,处于初级具体思维运算阶段,在语音能力发展过程中,一年级学生对音节的三拼、声介+韵拼法,过渡为直呼音节,包括非整体认读音节。

四、小学生语音能力的层次水平

在此指标体系中,将入学年龄儿童的语音能力分为了两个水平,水平二较之水平一有具体的标准。

1.以一年级语音能力水平描述为例。小学一年级语音能力水平描述:

2.小学一年级语音能力的测试样例。依据以上指标体系,我们以赋分的形式设计了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应用的题目,在学校中进行了表现样例的探索。小学一年级语音能力表现样例:

(1)用不少于三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玩具。说说玩具是什么样子的?(1-3句)怎么玩儿?(1-3句)为什么喜欢这个玩具?(1-3句)(语文版新教材一年级上册75页)

经教师提醒后使用普通话说话( ) ()

字音准确、清晰( ) ()

音量适中,每个人都能听到( ) ()

语速适中,没有拖腔,没有急促( ) ()

说某词句时表达出了自己喜悦或其他感悟( ) ()

能完整说出3句话以上( ) ()

(2)读谜语,说说这是什么: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语文A版教材下册第117页)

不能读准平翘舌音sh( ) ()

能直呼音节(含非整体认读音节)( ) ()

句间无停顿( ) ()

拉腔拖调( ) ()

有丢字现象( ) ()

有添字现象( ) ()

篇3

由于学生各自的年龄、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例举如下:

1、从性格气质看。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大胆而外向类型的学生,其表现欲就显得外露、主动、强烈,而性格内向、温柔、沉静类型的学生,其表现欲就显得隐蔽、内含和微弱。 2、从年龄阶段看。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七至十一岁左右),表现欲带有天真、幼稚和盲目的特点,反映方式是激烈、旺盛的。小学五年级至六年级(十二至十四岁左右),表现欲已具有一定的明确性,但反映方式仍是强烈的。

3、从性别来看。在一般情况下,男孩子的表现欲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相对  而言,女孩子的表现欲就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但是不能否认个别女孩子的表现欲并不比男孩子弱、甚至强于男孩子。

4、从学生对体育教学客观认识看。凡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体育教学,学生的表现欲望就积极,瓜就强烈,反之学生  的表现欲望就消极,甚至消失。

5、从学生对体育教学主观认识看。对体育教学有较高的认识和关注(如升学考体育),其表现欲就显为积极、热烈、真诚、认真;反之,表现欲就消极、冷淡,甚至会显现出“逆向”表现欲。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的表现欲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一个教师不能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望给予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有利发展。所以,应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通过扑克表现欲的实现,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培养健身的能力。 那么,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呢?

首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表现欲。

教师除了要能够发现那些外露、活跃学生的表现欲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及时发现那些内隐、含蓄、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学生的表现欲。这时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用爱心去保护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了积极旺盛的表现欲,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珍惜保护。

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学生的表现欲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时,教师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既=使不能让学生的表现欲付诸行动,也要用爱心对学生的表现欲表示称赞,支持然后给以解释。绝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用一两句“你不行”,“就你显能耐”之类的话语给学生泼冷水。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精心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篇4

    1.教学设计不新颖

    教师只有在每单元学到音标时,才带同学们认一认、读一读,也不加以铺垫或精心设计。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是非常乏味的,如:四年级刚学习辅音音标时,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集体读,指名读[p],[b],[t],[d]…教学机械化,缺乏生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音素量的增多,加之教师没有科学有趣的教学设计,学生对音标的音、形都很难掌握,就更谈不上熟练运用了,所以,他们很容易就遗忘掉。

    2.教学过程不严格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不能够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英语学习差距会显现。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在语音教学方面,大部分英语教师一般是按照英语教材的内容进行备课和实施教学,教材中没安排的语音教学也就没教。

    这就造成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缺失,影响了学生语音能力的发展。

    3.学生存在通过利用中文表示法来记发音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英语单词的发音、拼写等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但是,小学生限于英语知识基础等因素,在开始阶段没有获得相应的系统认知,因此,经常使用汉字或者拼音来标注单词的做法。如:Hello标成“哈罗”,Good morning,标成“guo de mao ni”,Nice to meet you标成“纳斯图眯图”等等。这些汉字和拼音的使用,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因为汉字拼音标注的粗略性,不能准确地标注单词的语音,影响了学生语音学习的准确性。

    二、创设游戏,使学生在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1.认读游戏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枯燥的单词记忆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此,英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成为提升英语教学效果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听力辨音、英语音标卡片认读游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够认得更全、更快、更准确。

    2.听辨音游戏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小学生的英语发音能力,学

    生的听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听辨游戏,来提升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有效性。

    3.拼读游戏

    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小学生的英语拼读能力,发展小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小学英语学习作为语言技能学习的内容,只有通过多次的练习和使用,才能实现英语音标的熟练使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提升学生英语音标学习的兴趣。例如,通过拼读游戏活动,来提升小学生英语音标学习的积极性。

    4.循序渐进,提高英语音标学习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音标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英语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因为认知和记忆能力发展的过程性,使得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进行音标学习的时候,常常因为巩固不及时,而出现知识遗忘现象。因此,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实施音标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为目标,抓住学生英语音标学习的弱点,做好易混音标的辨析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来提升小学生英语音标学习的

篇5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可我们农村的学生却正由于种种原因阻碍着他们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农村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和原因

农村的学生由于地域的差异、知识面狭窄、与人交流表达少,再加上现在的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说得偏少,不是老师不让学生说,而是学生不愿说,不会说。学生为什么在课上不愿讲、不善讲?为什么对数学语言陌生、害怕?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学校对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重视

农村薄弱学校大多都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练习”轻“表述”,部分老师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

2.数学语言不佳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学语言要精确、严密、抽象、逻辑性强,而农村的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欠缺,从而产生对数学语言“学而生畏,避而远之”的恐惧心理。

二、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数学表达上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这是华罗庚先生曾提出来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呢?

1.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言之有“勇”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而是一个共同参加学习活动的伙伴。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对话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2.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使学生言之有“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融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并且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得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

(1)体会数学语言的美感,激发想说的兴趣

数学语言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准确、严密、简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充分认识、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2)体验语言表达的愉悦,激励想说的兴趣

学生只有在不断得到鼓励时,他们的语言表达才能完全与流畅的思绪一致,正所谓“数学课堂是学生带着数学走向教师的地域。”所以,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各显其才的机会。

3.教会语言表达策略,使学生言之有“理”

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不同的数学语言表达策略。在教学中,注重交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表达句式,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以语言促思维,使其表达更精彩。

(1)策略:语言表达要确切严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学生在对某个概念抽象概括时,将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抓住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述。

(2)添加策略:语言表达要连续完整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公式、法则、性质等时均是难点。在平时考试中这类题的错误率都较高。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物、教具、电脑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并多读多讲,逐步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维方法。

(3)缓释策略:语言表达要简明精练

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4.开通评价的渠道,使学生言之有“获”

传统单一评价只有教师个人评价,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泯灭了学生自身的“沉睡着的”力量。在课堂上,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不应着急评价,而是通过适当地引导,使答错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更正欲望,评价者产生一种求变、求异、与众不同的欲望,最终将一个个错误变成他们通向成功的铺路石。这种因错误而来的评价成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营养素”。

古人云:“耳濡目染,不学以能,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既会想又善说,不仅提高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还从根本上培养了农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数学世界,品味数学文化,感悟数学的魅力。

篇6

摘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职业教育正在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必修课”,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主要以煤矿类高职院校为例,总结了专业教师和学生在理论(实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相互矛盾表现,分析了“教和学”过程中相互矛盾产生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矛盾;教师与学生

0 引言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职业性和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根本性质和使命[1]。真正要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是很困难的,尤其在当前全国煤矿企业大都处于技改整合和停产整顿期间。在实际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实相互矛盾问题,这些都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

1 野教和学冶矛盾的表现

1.1 教师教育矛盾的表现淤煤矿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实训课程是个大难题,实训设备多以模型为主,或是仪器单一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大型煤矿设备更是进不了校园。于在讲解一些煤矿事故案例时,各种灾害的危害性,反而使得学生对煤矿感到恐惧,害怕学这个专业,有的甚至要求转专业。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觉得自己对知识点的讲解很到位,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是学生理解能力差,学不懂也做不会。榆当“80 后”的教师遇到“90 后”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相互之间的意识形态不一样。如个别教师因为与学生有小矛盾就故意挑学生的“刺”、师生恋、与学生“称兄道弟”等现象。

1.2 学生学习矛盾的表现淤课堂上学生经常出现“睡神”、“低头族”和“手机控”等现象,如学生随时可在贴吧发个“说说”或“微博”来抱怨教师上课差,听不懂,学不到专业知识。学生特别爱钻“牛角尖”,个人利益意识太强。于实训过程中,对于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和主动性不积极。同样一个问题要反复询问教师多次,理解能力较差。特别是对仪器的操作似懂非懂,有的学生也确实埋头苦读了,但就是效果不好。盂学生考试没有过关,反而怪罪教师挂科。学生总是找各种理由旷课,甚至不参加考试,他们已经把考试过关与否看得很淡,不在乎这个问题,抱着“反正学校最后都会让我们过关毕业的”这样一种心态,特别任性。榆课堂上学生们不爱听专业课,反而喜欢和教师讨论一些时髦的话题,如谈恋爱、明星八卦、毕业后工资待遇等。

1.3 学校管理体制矛盾的表现淤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在进行教学检查时,学生旷课或迟到,一般认为要么是辅导员没有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么是专业教师上课水平差,没有吸引力。这样就造成在考核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时,他们之间就相互推诿。于针对高职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教学管理上既不能照搬本科教育,也不能模仿中职教育,对开放式管理、全封闭式管理和半军事化管理,还缺乏合理的管理体制。

2 野教和学冶矛盾产生的原因

2.1 教师个体原因教师也许只是传授了学生理论知识,但是并没有传授他们生存的技能。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技巧确实不及老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耐心,对教师的职责不是很看重,普遍都认为高校教师是一个“兼职”工作,对“先育人、后教书”这个理念不够重视。

2.2 学生个体原因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偏低,且“90 后”学生个性化太强、自立能力较差,思想相对孤立。对事物发展的理解不够成熟,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不计后果。如经常有学生在寝室突然生病不知怎么办,同学闹矛盾不知怎么处理,不爱学习爱拼“爹”等现象。

2.3 学校管理体制原因往往学校都是书记抓思政,主任抓教学,而且对辅导员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虽然也让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职务,但实际还是各司其职。当代教育无论是小学初等教育、高中中等教育或是高校高等教育,在学生传统德育、尊师重教、诚信友谊、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

2.4 社会、家庭教育原因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第一教育,但是独生子女们都被家长几乎惯坏了,吃苦太少导致对生活的艰辛不知。当今社会高速信息化、言论自由化和个性张扬化,致使很多年轻人爱“潮流”、想“显摆”、耍“阔气”,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早已经影响了他们的心灵。

3 野教和学冶矛盾的化解方法

淤高职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高职教学改革这种途径,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2]。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以学生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至上。于爱因斯坦对教师的修养提出三条基本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3]。教书是一门艺术,不仅是个人专业水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学到专业知识,这才是授业解惑者的上上策。盂专业老师着重做好“四备”,即备好课、备好教材、备好教法和备好学生,任何一项都缺一不可,必须做到“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学以致用”。榆专业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关注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如手指口述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法,控制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精、气、神。虞辅导员必须配合好专业教师共同管理好班级的教学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特别是传统教育、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等方面。愚学校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多元化结合个性化。能让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不仅要组织评教,而且还要评学。舆正确的社会引导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特别是要注重家庭第一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明礼。

4 结语

针对当代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必须要健全教育体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改善师生关系等。但是,任何一次改革创新的转变,都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来推动实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16-21.

篇7

一、问题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讲人,而是一个“旁观者”。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活跃的,课堂成为了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小组合作学习已在我校开展多年,自己也在这一教育领域里辛勤工作了多年,但随着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了解及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激情渐渐下降,从而使得本应有思维碰撞的语文课堂一度沉默。这种现象在高年级的学生尤为明显。

二、原因

1、学生的生理发展影响着学生的表现欲。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年级越低的学生,他们的表现欲会越强,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理还不成熟,情绪还不稳定,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而且迫切希望其他人能够知道自己的想法,因此他们很爱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不管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但随着年龄的随长,高年级的学生生理开始成熟,想问题会比较深入,常常会考虑答案的正确性,考虑自尊心等等问题,从而也使得学生的表现欲下降。

2、教学设计内容缺乏科学性及吸引力,不能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课堂缺少活动环节,激发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及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有多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只从“教”这个角度出发,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不符合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得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3、个别教师滥用奖励机制,让学生失去竞争的劲头,使学生在课堂上失去成功感。合理的奖励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但有些老师常常在课堂上把这种奖励当作一种机械性地“药品”,过度地使用,让学生失去新鲜感,更让他们的失去了表现的欲望。

三、策略

有教师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直接点名的方式,希望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展示自己。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被动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提倡的是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由被迫学变成我要学,直接点名的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作为课堂的操控者,我们教师怎样才能把被动变成主动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先学后教,学生参与预习,增强课堂表现的自信心

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也是课堂得以深入和拓展的基础。学生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我们有意识培养学生合作预习习惯,感觉效果不错。比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由于初中的古诗词难度不大,我们便尝试让每个小组“承包”一首诗,小组成员再分工,如介绍作者、理解内容、感悟名句、诗词中心、课外拓展等。于是,学生他们会利用自己手头的各种资料去完成任务。在预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每个组员都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锻炼。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在有准备的前提下,熟悉了课文内容,自然有信心在课堂上“大展身手”,课堂气氛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出富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有趣味性的问题,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上。问题的设计必须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具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有趣味性的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如我校陈碧艳老师授教《背影》时,提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和“谈谈你眼中的‘父亲’”,两者对调控学生话语权所起的作用大相径庭:前者是一个问题,问的结果直接指向了提问者的标准答案。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话语权活动空间较为狭窄;后者是“谈”,是一个导向丰富的话题,学生的话语权可以由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并生成许多高质量的问题。在这个话题情景下,学生摆脱了“牵”的处境,思维空间拓展了,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了鼓舞,学生话语权的参与率就会明显提高。

当然,我们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有趣味性的问题的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体现层次性。学生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这样的课堂才没有成为优生的专利。

2.把游戏融入到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学习效果良好的关键在于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学得轻松、学得有滋有味,这就离不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游戏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机地贯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比如在讲《羚羊木雕》时,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有感情、带表情、说话符合人物身份等方面来朗读课文,课下排演课本剧,本课一个重点就是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很多方法,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都很有特点,能把人物活灵活现的演绎出来,同时也把握了文章的知识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整个课堂是轻松愉悦的。

3、奖励机制要合理化、多元化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比如认读生字 ,开展一分钟认读。比一比哪一个组在一分钟内认得多而准。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差一点的组员;差的学生来自集体的荣誉感使他们觉得不能拖小组的后腿,应该主动学习。这样,小组内很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好作风,也给了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4、教师自身方面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起着一定的影响。还记得我校吴培森校长的那句话:要想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那么先让学生喜欢你本人!的确,现在的初中生处于15-16岁的年龄,看问题的角度也比较简单,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与他们和老师的关系有一定的影响。作为老师,常常会发现学生打从心里喜欢你,认真地上你的课,学习的劲头也跟着上来;相反,只会对语文产生恐惧感。基于此,我经常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慢慢地学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堂,对语文也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17-02

2014年国内在英语教育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首先是中学英语教育的改革,而高中的英语课程改革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因为学生都是在有了中学英语的教育背景后进入大学后继续接触英语,尤其在学生的学习心理上,中学阶段的学习态度对学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笔者所在的武汉传媒学院是一所民办综合院校,以艺术类专业为主,其中表演专业是我校的一大特色。而从成立表演专业的那一年开始,其文化课程,特别是大学英语课程便成为一直困扰师生的一个难题。艺术生从高中就不太重视文化课,有些学生甚至从小就不喜欢英语。上大学后,所有学习心理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对于艺术类学生,要从情感教学角度出发,去认真调查分析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学习心理和态度,从而进行教学的深度改革。本文以武汉传媒学院2012级表演专业调查反馈为依据,简析此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情感教学下学习心理的现状,试图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改革依据和措施。

一 有关学习心理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任何学习都需要学习者具备应有的准备状态。没有足够的准备,很难期望学习目标和教学活动能够如期完成和顺利进行。教育心理学将此准备状态称为起点行为,它又是以心理行为的产生而逐步发展演变的。所以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如何使学生自发产生积极正确的学习心理,以期待其自身学习心理的转化。

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通过此次研究,找寻改变我校学生学习态度的方式。没有目标,就没有动机,因此,树立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要制定目标,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控能力,再次要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二 表演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现状简析

从调查的25名学生的反馈中列举三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往的研究大都以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讨论,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态度似乎成为大家很少谈及的问题。当代的大学生,非常追求个性和随性,在摆脱了高中的束缚后,对于英语的学习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英语课可上可不上,学习英语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英语能给学生们带来真正的便利,特别是一些艺术生对于文化课存在厌倦感,如果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态度得不到疏导和解决,其他都是空谈。

1.课堂气氛

在调查的学生中,很多学生都在反映课堂气氛的问题。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对于表演系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不浓厚,而课堂的氛围对于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太严肃的课堂氛围会让同学觉得无趣无聊;反之,当课堂活跃与有趣,就会催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看出学生抓住了学习英语的关键点,那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如何使英语课堂活跃,方法是无穷无尽的,多数老师都很擅长实施好的教学方法来使英语课堂变得有趣。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学生能否去接受老师所带来的有趣?在很多现实的课堂中,其结果往往是无效的,即使有效也只能持续很短的一段时间。而造成无效的原因,被调查者认为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关系靠课堂上的交流并不会起到太多作用,情感教学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表演系因为学生较少,所以每个学生和他们的专业老师都像家人一样,导致其他非专业老师如英语老师,无论如何都不会像家人那样。而能够成为朋友是建立在有共同兴趣上的,那么英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仅限英语课堂上,老师要做的就是把英语课堂变成学生的兴趣,能够吸引住学生。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和老师一样关注学习兴趣,只是学生反复强调兴趣的同时,往往都关注的是如何使他们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不是通过自身去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认识到需要通过自身去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是把一些感兴趣的东西与英语相结合,但大多数同学始终将兴趣看成是老师应为他们呈现出来的。试想一下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只有两三个学生,大多数学生迟到早退,还有缺勤的,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睡觉、讲小话,哪个老师还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以百分之百的热情给予学

――――――――――――――――――――――――――

*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艺术类学生在大学英语情感教学模式下学习心理的研究”质量工程项目经费资助

生要求的所谓兴趣教学。而以上所描述的情景并不是说当学生觉得英语课堂无趣后才发生的,而是在新学期的第二次课开始就逐渐出现了,哪怕老师的第一堂课多么精彩。由此可看出,学生学习心理的现状是学生完全没有认识到什么是学习,完全忘记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2.学习态度

本次调查反馈中,很多学生非常客观真实的谈到了他们对于学习英语的态度。其中有较一致的观点。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从小到大英语一直都不好,也提不起兴趣。在中国这个大环境里,英语根本就没有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而且只有中国才会把英语看得那么重。其实英语不就是一种沟通方法,现在的科技如此发达,早就有同声传译,为什么还非要学英语,还非把英语变成考试科目。说明固有的枷锁只会适得其反。

另一位同学这样写道:由于国家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要的考核标准,文化课录取的分数线远远低于其他专业,这导致从高中开始一直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专业课上,造成了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的精力不够。同时,大学里的课程安排也使学生更偏向于专业课而忽视公共课,尤其像英语这种较难的课程。由于英语基础差,故在课堂上很难理解所学内容,日积月累,恶性循环,使之逐步丧失了学好英语的信心,英语基础差是艺术生学习主动性差的一大原因,但缺乏学习方法也是其学习主动性低的又一大原因。

班长的反馈内容为:调查班上英语高考成绩在30~40分的居多,英语基础差,而大学英语课本又很难,所以上课时,认为自己肯定听不懂的想法便先入为主,所以就更不会去听讲。那些经常旷课的学生和来上课又不听讲的学生,根本就无法实施情感教学与交流,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只能采取强迫性学习。

综合以上三位同学的调查反馈,我们发现在艺术生中,特别是表演专业这种非美术类的艺术生,他们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而导致这种情绪的产生和从小的家庭环境还有家长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由于他们缺乏认知、教导,导致他们的情感观、价值观等存在一些误区。当代大学生应认识到在高等教育中并没有哪门课比哪门课重要,只学专业课不学公共课,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无法提升的。当然,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到了一些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艺术生到底该学什么样的英语课程和内容。将他们同文理科生一样进行教学是肯定行不通的。

3.口语教学

在调查反馈中有两位同学提出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口语教学为主。现代的大学生对美剧非常感兴趣,特别想把里面的台词拿下。但口语差,语感不好。认为看美剧会比在课堂上学得更多,更有用处,希望老师能教一些实效性的东西。

学生能够提出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想法非常值得鼓励,但大多数同学就算上课一起来学习美剧内容,也都提不起兴趣。一个班上的同学个体差异非常大,很多学生有想法,但真正到实践中又会退缩。针对有学生提出口语方面的教学,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如规定的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如何应对期末考试;通过美剧只能抓住少数学生的注意力,效果其实并不理想;大多数学生连基本的读书都存在问题,美剧中的台词对他们来说并不比读书简单。简言之,提出口语教学的学生还是没看到英语学习的本质。

简单地说,英语学习如果没有“读”作为语言输入的环节,没有“听”为前提,“说”是根本不可能一蹴而成的。换句话说,肚子里没有墨水,就算能说几句流利的英语,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把话题展开讨论。当代的大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往往不明白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就算明白也很少有人会付诸实践。

三 表演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概况

民办院校表演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如此堪忧,首先表现在学生们有非常强烈的厌学情绪,对于文化课的学习,特别大学英语有一种抵触心理。就算强迫学习,也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态度。其次,教学内容得不到改革。表演专业常年被划分到艺术本科层次,而实际情况是他们无法学习艺术本科类学生使用的教程和相关内容。再次,学生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对于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知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等重要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少数学生认识到了一些问题,但个体差异非常大,故也无法进行普及性教育。

四 结束语

调查反馈中学生还写道:教育应使学生感到学习是幸福而有意义的,但现阶段高校的教育给学生太多的限制、规矩、压力,使我们感受到教育是一种囚禁、折磨、煎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虽然这位学生的说法有些夸张,但给广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9

目前的职业学校,有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多的学生在行为表现、言谈举止等方面存在礼仪缺失现象,他们我行我素,目中无人,与学校要求格格不入,具体表现在:

1、师生间礼仪缺失。且放下“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道尊严不论,单就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节来说,现在的校园里,听声招呼或者问好我们几乎都觉得是种奢侈!师生间最基本的礼节已经在逐渐消失,学生在校园内遇见老师,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绕道回避;课堂上,一些传统的课堂礼节也已逐渐“淡”出,学生上课无视老师的存在睡觉、打电话、发短信聊QQ、听耳机、大声交谈等现象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2、同学之间礼仪缺失。有的学生之间见面常常用脏话打招呼,有的学生经常未经别人同意就擅自用别人的东西,有些还直接偷窃。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了,小点唇枪舌剑,大则拳脚相见,处理时却很少有主动承认错误的。

3、母(父)子之间礼仪缺失。现在的中职生懂得感恩的为数实在不多。很多学生拿着手机却很少和父母通话,有些学生只要联络就是要钱,更有甚者用买资料、考技能等级证等借口骗父母给钱,然后就狐朋狗友一起上饭馆觥筹交错胡吃海塞,进网吧不分昼夜昏天黑地!

英国哲学家约汉洛克说:“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中职生在校接受两年的系统教育后就要上岗实习,中职阶段正是他们个性品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

谚语有云:“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从小事抓,随时随地抓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俗语也说:“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必须从细微处着手,防微杜渐。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坏习惯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也要循序渐进,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我们必须先重视对学生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及食品包装袋、出口伤人、顶撞老师等细微不良行为的发现,然后对这种行为及时施以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提倡或杜绝等教育,再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言语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等,要让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对学生的细微不良行为千万不能熟视无睹,以免给学生传递错误信息,导致不良习惯愈演愈烈。

二、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哲理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说环境对一个人的习惯养成、个性成长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起决定作用,但也是很重要的外界影响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会为学生走向社会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个人素养基础。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除了礼仪课堂教育外,还要通过墙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途径传播文明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不礼貌现象。还可以开展学生文明礼仪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参与到礼仪学习中来,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除了上班会外,还可组织召开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模拟招聘会、模拟不同专业工作场景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多样化、多角度地广泛涉猎文明礼仪常识,感受文明礼仪的魅力,引导他们自觉加强礼仪修养。

三、强化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言谈举止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教育。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之情,具有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会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也正是学生从我们身上愿意看到并学习的东西。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得先做到。比如,不许学生在校园里奇装异服,教师的穿着打扮就不能各凭所好;让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教师自己也就要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教育学生随手捡垃圾,我们自己就要舍得弯下腰来;要让学生遵守交规,我们自己肯定得先认识斑马线!我们得让自己的形象仪表、举手投足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正面教育素材。

总之,个人认为,千万别把学生当大人,他们没离开学校之前永远是天真的、单纯的、可爱的。学生不管年龄多大,只要没走出教室永远是学生,我们对他们要求不能太高,否则你永远不原谅他,永远就会让你有过不去的槛。学生也有独立的人格,他们有时自尊得让你无法想像,天真得让你难堪,有时又可爱得让你下不了台阶。当我们不能和他们很好地沟通时,其实他们有时也是对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也会老的,所以不能用曾经的自己来衡量现在的他们,更何况,那时的我们也并不完美无缺。只有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愉悦、去引导和感化他们,才能事半而功倍,一步步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修养习惯。

篇10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素1;微血管密度;前列腺癌

肿瘤血管生成受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双重调节。血小板反应素1(thrombospondin1,TSP1)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是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一,与多种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TSP1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与PCa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SP1在前列腺增生、PCa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TSP1与PCa血管生成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组织标本

26例PCa手术切除标本和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9~90岁,平均(69.2±6.6)岁。病理类型全部为腺癌。分化程度:高分化6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8例。临床分期:A期4例,B期6例,C期9例,D期7例。同时选取30例经病理切片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切除标本作为对照,年龄60~86岁,平均(62.7±8.9)岁。

1.2 主要试剂

鼠抗人TSP1单克隆抗体购于美国Neomarker公司;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生物素标记的羊抗鼠免疫球蛋白IgG及SP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

1.3 实验方法

TSP1及CD34采用SP法染色,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主要试剂:浓缩型鼠抗人TSP1 Ab4单克隆抗体购于美国Neomarker公司,工作浓度为1∶100;即用型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生物素标记的羊抗鼠免疫球蛋白IgG及SP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

1.4 结果判定

(1)TSP1表达:细胞质呈现棕黄色染色,明显高于背景(或背景不着色而细胞着色)为阳性细胞。TSP1表达的判定以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得分之和进行评估,测定采用双盲法,2人阅片。每张切片高倍镜下随机观察4个高倍视野,阳性细胞百分数(0、~25%、~50%、>50%)及显色强度(未着色、弱、中、强)分别计为0、1、2、3分,取4次的平均值为最终判断结果。两项得分相加:0~2分定为阴性“-”,3~6 分定为阳性“ + ”。(2)MVD的测定:在低倍视野(100倍)下选取肿瘤微血管数量(CD34阳性)最丰富区域,然后在200倍视野范围下计数微血管数,取3个不同视野的均值。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组间差异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

2 结 果

2.1 PCa癌组织的MVD测定

以CD34 单抗作为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抗体检测MVD。CD34 染色阳性的微血管主要分布于上皮基底层下缘,靠近肿瘤边缘,并向肿瘤内生长。随PCa病变级别升高,MVD 逐渐增加,在低分化PCa升高明显。MVD值在前列腺增生组织、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癌组织中分别为(6.8±1.9)、(13.0±3.6)、(22.7±4.4)、(31.0±5.3),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TSP1在PCa中的表达

TSP1 主要表达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基底细胞层细胞质,呈强或中等程度棕黄色着色,围绕腺泡形成一个棕色条带。在PCa组织中,随着病变级别升高TSP1阳性表达逐渐减少,尤其是高分化PCa细胞的胞质着色明显减弱或无着色,TSP1低表达或不表达,TSP1阳性细胞条带缺失(见图1)。TSP1在前列腺增生组织、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PCa中表达强度分别为(3.7±1.5)、(3.0±1.4)、(1.9±1.2)、(1.7±1.0),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3 TSP1与MVD的关系

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Ca病变中TSP1的表达与MVD呈显著负相关(rs=-0.603,P

3 讨 论

若肿瘤早期血管不能形成,肿瘤则只能停留在几毫米直径的萌芽状态〔1〕。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前列腺增生组织相比,PCa中的确存在活跃的血管生成,且随着病理分期的增高,血管增生活跃,MVD值逐渐增高,说明MVD可以较好地反映PCa患者的病期进展。此结论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2〕。提示MVD与PCa的临床分期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TSP1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3〕,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具有调节血小板聚集、细胞黏附、运动、生长的功能,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和运动,减少内皮细胞黏附和形成管状结构的能力,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发生发展。TSP1 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已被许多体内外实验所证实〔4〕。目前认为TSP1可能通过以下途径抑制血管形成:①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管状结构形成;②诱导内皮细胞凋亡;③干扰血管生长因子bFGF和VEGF释放及与内皮细胞结合等。在生理条件下,TSP1对维持血管生成处于稳定状态至关重要。在肿瘤组织中,TSP1的表达分泌下降,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高,因而肿瘤组织呈现显著的血管生成,使肿瘤的生长、发展加快,也使肿瘤发生血行转移的机会随之增加。研究表明在结肠癌、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TSP1的表达降低或不表达〔5〕。本研究发现TSP1主要表达于前列腺增生组织基底细胞和间质中,而在PCa组织中表达降低或缺失。从前列腺增生高分化PCa中分化PCa低分化PCa的演变过程中,TSP1的表达率逐渐减少。MVD随病变级别升高而增加,在PCa病变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TSP1的表达与MVD 呈明显负相关。笔者认为TSP1表达减少及新生血管生成在PCa发生早期已出现,已具有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TSP1在新生血管生成调节中起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因此TSP1的表达及MVD的测定可作为PCa病变发生发展程度的指标,为PCa抗新生血管生成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联合检测TSP1及MVD有利于PCa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春球.血小板反应素与消化道肿瘤〔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4(4):2924.

2 董济民,白加宁,和 平,等.非小细胞肺癌中血小板反应素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测定〔J〕.中华肿瘤杂志,2003;25(4):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