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16: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茶文化的魅力,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7BAD58B0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ARS-23);云南省生物资源创新办科技资助项目(2007YNCXB-01-01)。
中图分类号:G12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55-1
1美的内涵
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审美对象、审美性质以及美的根源。当自然形式和人的身体、心灵发生相同结构的反映,就会产生特定的审美感受;而特殊的形式结构,由于相同结构的感应,进而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知觉情感,就产生了审美素质。同构感应具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内容与性质,进而解决了美和审美之间的很多问题。从美术理论角度看,美的根源源于“自然万物的人化”,也就是实践;而美的本质是人类或者个体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而建立起来的客观活动,人类在不断地历史活动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美。任何一种人类的物质劳动都囊括了某一种特定的人类精神领域、有意识的深度思维活动,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中都伴随着精神方面的思维活动,而劳动实践是物质活动与精神思维活动的统一体。
从美的客观对象本身而言,人类从古至今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了千万种美。用“自然的人化”理论解释万千世界的美通常可以分为的狭义与广义。从狭义的角度看,“自然的人化”就是人类利用劳动、技术等各种活动去改造自然界的事物。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指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尺度,当社会不停地发展,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美学家李泽厚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深深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痕迹,是人类实践的结果,都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但是这种看法否定了自然界事物原本具有的自然属性,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归进社会事物,有些偏颇。
2云南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普洱茶在市场上走俏,社会中的茶农、茶企业为了追逐利润,满足市场需求,开始大面积种植茶树,但是在种植茶树的过程中,由于连片开发、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一片田地连着一片田地,没有把山地与山地之间的坡度区分开来,从而致使原生态植被系统遭到破坏,一部分茶园进而失去了天然森林的生态养护,且生态结构相对简单,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引发生态失调。同时,一些茶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其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得很多森林中的原生态植物、生物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茶树的生长失去了充分的水源涵养以及完整的生物调节链。同时近几年来,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其中有些化学物质的残留物超标,对云南茶叶的质量以及市场销售情况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强云南生态茶园的建设,积极进行独具一格的生态茶园文化建设,才能打开一片新的建设天地。
3加强云南茶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是从自然美学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云南四季如春的地理环境,云南山好、水好、空气好、自然应该出好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复合茶园,推行立体种植,把自然界的多种物种进行有机组合。可采用茶树与林木、果树相间的种植方式,既具有色彩美感,同时也实现了优势互补。茶树具有喜欢温湿、散漫光照、酸度适宜的特点,而果树和林木种植大部分都是喜爱阳光的乔木、半乔木树种,这种种植方式对于改善茶树的生长环境,提高茶叶质量。
二是可以采用茶树和绿肥间作的种植模式,通常会选用绿肥较多的豆类科目植物,并适当地压青回园,绿肥与茶树间作套种能够充分利用太阳光照资源,有效改善土壤费力。可以选用紫云英、大叶猪屎豆等绿肥植物。同时也可以采用树林、茶树、草被三者相间的三层种植模式,这种模式能使自然界光能资源、土壤营养层等得到不同程度的利用,进而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让茶树土壤上下层的动态因子进行互动调节,保持土壤肥力均匀。然而,利用这种模式要注意互生互利、避免出现竞争、相克的情况。
三是云南生态茶园要想进一步得到快速发展,在注重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同时、依据人类劳动、技术创造美的理论,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如合理规划茶园种植模式,选择培育优良品种,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等,把茶叶的生产产业和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相互结合,建成标准较高的茶叶生态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中职人员的种植技术以及美学知识的培训工作,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提高他们对生态茶园的认识。此外,充分利用民间以及官方的传播媒体,广泛广播种植茶树的知识,让广大茶农变成新时代的知识型茶农,学习完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后,推广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进而有效促进生态茶园的建设。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艺术。
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大姐姐。我向她借了一本美术书,最后一页画着剪纸的图案。我看了看,认为最好看的是茶壶画。
茶壶上画着精美的图案,茶壶中间画着两只可爱的鹦鹉,栩栩如生;上面画着一朵开得正艳的玫瑰,旁边另一小树上开了两朵小花,似乎玫瑰是它们的主人;玫瑰下长满了小草,嫩绿的小草在向玫瑰致敬呢,小草旁开满了各种颜色花朵。嫩绿的小草和美丽的花朵互相交错,多么美啊!茶壶上的花非常多,小草也很多,所以茶壶上的花可以叫茶壶花,茶壶上的草可以叫做茶壶草。
剪纸虽然很难,不过还是很有趣的。我今后想学剪纸,而且要学到可以剪各种各样图案。
今天的班队课,老师带我们去景山上的茶花园参观茶花展。茶花园的周围是五颜六色,芳香四溢的花朵,真是美丽极了。
我们来到了茶花园。
园子门口,两棵高大的茶花树,挺立左右,微风吹来,她向我们点头微笑,像是在对我们说:“欢迎你们,景山小学的小朋友,快进去看看我的小伙伴们吧!”
走进茶花园后,仿佛进入了花的海洋,五彩缤纷的茶花,有红色的、淡红色的、紫红色的;有粉红色的、浓粉红色的;有白色的、花白色的、白中透红的、白中透着淡黄的……透着丝丝清香,我瞧瞧这个,闻闻那个,真想把她们一个个都请回家,慢慢欣赏!
而且,她们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哦。你听:五色芙蓉、金盘荔枝、小松子、赤丹,是不是有点流口水了;孩儿面、粉嫦娥、玉美人、男子汉、粉十八学士,眼前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神仙献花图;宽彩带、海云红、大满贯、七心红、红千鸟、紫蝴蝶、圣火和点雪……我又仿佛置身于彩带飘舞,百兽朝圣的人间仙境。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而且促使消费者精神上的要求也开始偏向更高标准。古香古色的茶具在人们生活中不再是单一的饮品用具,反而成为消费者地位身份以及品位的象征,其作用举足若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茶具选择上,在要求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同时,更多关注其彰显的精神寓意。所以研究以传统吉祥文化元素为焦点的文化创意在现代茶具中的应用,对于茶具产品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 传统吉祥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我国的传统吉祥文化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进而随着人类生命的延续、社会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复杂。深深植根于中国劳动人民心中的图腾文化就是传统吉祥文化的一种,并延续至今。因为“吉祥”二字所具有的理想主义色彩,其体现的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祝福。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对吉祥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怀。类似于“年年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百鸟朝凤”等吉祥文化不胜枚举。
我国的传统吉祥文化元素,种类繁多且内容丰富多样,各类动、植物都是传达吉祥如意的物质载体。诸如龙凤、龟鹤、鹿象,以及松竹、茱萸等都承载了先人们的美好精神寄托。表现形式多是以图案、几何形式出现的吉祥纹样,虽形式不一,但都体现了人们对未来追求的美好愿望。这些用来表达吉祥文化元素的图案,多采用谐音、寓意和符号等表现手法,摒弃了对其自然属性的真实摹写,突出强调理性观念的形体背后所具有得象征寓意。
2 传统吉祥文化元素在茶具设计中的表现
毋庸置疑,将具有吉祥文化内涵的元素,通过创造者的匠心融入茶具设计中,有利于提升我国茶艺文化的精神品位,让茶具散发出浓烈的文化底蕴并促进其交流与发展。在茶具设计中融入传统吉祥文化元素,需要以传统文化土壤为创作基础,通过形态、色彩、装饰、工艺等因素的浑然天成使其具备吉祥文化寓意的气质。
2.1 形态体现
所谓形态即产品形式美的直观体现,是产品物质本身的一种视觉外化。所有产品在遵循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通过造型形态的曲直变化、形体比例,以及尺度均衡而产生一种符合消费者审美法则的氛围。并且能够传达出产品所想要表达的信息,使消费者产生如轻松、愉悦、神秘、舒服等心理感受。所以传统吉祥文化元素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应用,首先可以考虑茶具的造型形态。选择寓意喜庆祥和如“荷花”“鸳鸯”以及生肖等元素进行创作,采用仿生学的概念,通过直观的形似或者意向的引申,将所选元素融入茶具的设计之中重塑,使其兼备功能性与艺术性,符合消费者追求实用性和对精神文化的渴望于一身的心理需求。如工艺美术大师蒋新安老师创作的紫砂壶系列,以生肖为题材,进行创作。其中一件以生肖之猪为造型的紫砂壶,壶身腹部如猪肚一样微微鼓起,壶尾缱绻如同猪尾,整体气韵和谐自然,加上盖上的小猪作为壶钮,倍感憨厚可爱。
2.2 装饰体现
现代茶具设计在外观装饰上,不乏通过图案装饰来达到吸引消费者目的的设计。装饰图案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多变,有运用吉祥元素的直接表达,也有运用其纹理效果的抽象表现。但其共同作用都在于通过装饰纹样展现出对象物体的形象美和内涵美。吉祥文化元素以图案形式融入茶具设计中,提升了装饰效果,并使其具备一定的美学基础,实现装饰功能和寓意功能的统一。此外一般吉祥文化元素应用于产品设计中都会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目的在于让消费者更加直接地感受产品所传达的用意。
2.3 色彩体现
色彩作为产品语意的形式语言之一,在设计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是深刻而不容小觑的。较之于产品的造型,产品色彩具有更深刻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不同的色彩表情也会带给消费者的不一样的心理情感,比如紫色的神秘,高雅,蓝色的冷漠理智,或者是红色的热情奔放等等。善于掌握色彩情感的规律,精确把握色彩对消费者的心理暗示作用,并能选择具有启发性的色彩形象灵活运用到产品设计中,有利于消费者对产品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和关注,产生主动的消费心理活动。不言而喻,色彩在现代茶具设计当中的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把象征着喜庆吉祥寓意的红色作为茶具设计主色调,与传统吉祥文化元素在现在茶具设计中的应用便不谋而合。红色,象征着喜庆和红火,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心理和对美好理想的浓烈渴望,更有利于提升茶具作为礼品的商业价值。
3 现代茶具设计对传统吉祥文化的借鉴意义
传统吉祥文化元素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能够历经时间的考验而传承至今,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在信息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当下,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应该更多的投入文化创意的概念,而传统文化就是最好的创意来源。在遵循产品设计规律的前提下,能够取其精华,把握时代的特征,在充分挖掘传统吉祥文化和对传统茶具研究的基础上融入现在的创新技术与设计理念,创造出符合现代人们消费观和审美情趣的茶具设计。
产品设计不是单一的针对某种物体的创造,其目的在于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功能性是产品存在的前提。任何产品也不是单一的存在,它的使用场所和周围的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以传统吉祥文化元素作为切入点,如何在现代茶具设计中处理好物―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首先,需要融合现代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现代茶具设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动力。茶具的造型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它的创作会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比如材料、工艺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茶具由构思到具体实现的可行性。现代茶具的设计在强调产品造型美学的同时也必须强调要注意先进科技的融入,注意机械设计与手工技艺融合,实现工艺美与技术美的结合。
其次,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即适应现在快节奏化生活方式。茶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与人的联系密切。其造型,工艺,功能对人们的生活标准和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生活方式快节奏,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自然对产品的设计也会有新的很高要求,首先最主要的是对所使用的产品能简洁、有效、直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次,是产品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与人产生交互娱乐的作用。茶具设计要做的就是,它本身不仅仅只是茶具,更是人们生活中以茶会友的纽带,其舒适性和娱乐性十分重要。
茶具设计在交互设计上的表现,主要在于满足用户的情感化需求。要求茶具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符合人机适应性。所以在表现茶具的个性时,要更注意其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如考虑茶壶在使用过程中的方便性,把手端拿的舒适性,是否能够稳拿稳放,壶把手能否利于倒茶,壶盖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滑落,茶具的容量要适中,壶的耐热与耐寒性要好,以防止因为冷热不均造成的破坏等等。在茶具的整体设计上还要根据人体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握”“端”“提”“拿”等手部特征以及“喝”的嘴部习惯。能够在注重整体的同时,考虑细(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节部分的设计,如把手的弧度、壶身的倾斜度以及不同的地域环境对茶具的特殊要求等,使其兼具细节之美。
最后,要实现节约、可持续化发展的大趋势,现代茶具设计要体现绿色、环保。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反映的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天人合一的敬畏,这与绿色设计提倡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化发展具有很好的契合。所以茶具设计要考虑资源合理与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使用绿色材料,做到加工工艺的环保。
4 结语
在工业化大发展的今天,适应工业化进程的批量化生产已经开始受到部分消费者的摒弃,而以个性化和小众为趋势的设计则开始异军突起,并深得追求精神领域自由的消费者喜爱。所以如何在现代与传统文化之间取舍,在平民大众和曲高和寡之间进行探索,从而创造出形神兼备是茶具设计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现代茶具设计讲究功能性与艺术审美趣味的统一。符合人性化设计的茶具不仅使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得心应手,更能使消费者的心理情感在品茶的过程中得以满足,传达出茶文化高山流水般的气韵神味。所以,把传统的吉祥文化作为设计师匠心独运的灵感来源,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茶具的设计之中,对于创造极具人性化的茶具,推动茶文化的持续向前发展,必然具有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祁小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在陶瓷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2] 饶恒.基于系统设计理论的现代茶具系统设计研究[J].
[3] 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5.
[5] 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改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决策的制定,也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气氛,以适应竟争日趋剧烈的企业环境,形成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道德、伦理文化背景下生成的,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它是影响自己的成员思考、体验和行为的主要方式。
一、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因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各国的企业管理风格差异也很大。基予理性人的假设,西方人往往在企业管理中也更为理性,管理过程更为制度化。中国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更注重人情,管理过程也就相对把制度弱化。因此,在企业管理中,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强化基于文化差异的管理方式,正确理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管理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而中国在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中美两国企业合作跨国经营也日渐普遍,并显示出了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对中美两国企业管理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美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1.时间观的差异。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与美国人是不同的。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的文化和智慧是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因此中国人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看待时间,中国人凡事看得远,显得从容不迫,这有利于企业战略具有前瞻性。美国人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特别珍惜、重视时间,注重效率,这也是美国人能在短短的几百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
2.“面子”观的差异。中国人崇尚天下为公和心底无私,人们的道德观往往是比较高姿态的,故人际关系融洽。而美国人常以己为中心,个人利益永远是属于第一位的,从而美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对中国人来讲是比较冷漠;第二,中国人喜欢“面子”。在商务活动中,如果要在“面子”和“利益”这二者中做出选择,中国人有时候会潜意识的选择“面子”;而美国则看重利益,在“面子”和“利益”之间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第三,中国人做事情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讲究“外圆内方”之道,而美国人的做事方式相对简单,至少表面上“外方内方”是一种不二的选择。
3.礼仪差异。中美礼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习惯这个方面。而这个方面又会分为四个小的方面。首先,体现在语言的寓意不同。于从事对外商务活动的人来说,要正确地掌握并运用英语词语的真正含义,以免在对外商务活动中令人贻笑大方甚至引起误会和不快。第二,敬谦语使用的频率和出现的地方不同。中国人比较常用敬谦语,美国人则很少用敬谦语;第三,寒暄语使用的次数也存在不同。中国人多习惯用寒暄的语言,认为寒暄是必备的礼貌。而美国人很少用寒暄的语言。他们对商业会唔中的问候、寒喧方式不太在意,注重工作效率;第四,说话的风格有所不同。
三、中美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造成管理决策方式的不同。文化是对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偏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因素,由于中国和美国有着很不相同的文化底蕴,这种差异必然会体现于其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之中。这里我们陈述一下该访谈的结果:
第一,美方管理者对中方管理者决策风格的评论:(1)不作决策。他们认为在“中国,员工把经理看得很高,奉为上人,所以每件事都要由大老板来决策,其它人只是需要等待指示。(2)一致决策。他们认为与美方管理者相比,中方的管理者更倾向于达成一致,倾向于分散决策的责任,而不是勇于来承担责任。
第二,中方管理者对美方管理者决策风格的评论:他们认为美方管理者过于专一断,不爱听取下级意见。
2.造成企业管理沟通方式不同。(1)文化差异对语言沟通的影响。沟通方式因文化而异。有些地方人们多采用直接或简单的沟通方式,有些地方多采用间接或复杂的方式。美国人办事干脆利落,不兜圈子。正是因为美国人具有这种干脆的态度,在对美国员工进行管理时,表达意见要直接,“是”与“否”必须清楚。中国人非常讲面子,他们不愿对任何事情说“不”字。他们认为直接的拒绝会使对方难堪,甚至恼怒,是极大的无礼。所以在管理中国员工时,表达要尽量委婉,切忌妄下最后通牒。
(2)文化差异对非语言沟通的影响。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还表现在非语言的沟通中。管理者在形体语言、动作语言的运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同样的动作语言传递着截然相反的信息。此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当他人侵入私人空间时,我们会变得极端不安。但这一“私人空间”的范围却因文化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比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需要的个人空间大。如,美国人之间交谈的距离是将近1m。但对中国人来讲通常是0.5~1m。
3.文化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西方社会的基础是以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在这种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在这种社会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遵循公事公办的规则,而人情关系则十分淡漠。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公私分得很清楚。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东方文化则更具有“人情味”,人际关系网的建立往往在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人们之间不主要以利益交换为基础,更重视非经济性资源的人情关系,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如与中国人进行第一次洽谈,首先应进行拜访,让本公司地位较高的负责人拜访对方同等地位的负责人,以引起对方的重视,将有利于接下来的正式谈判。
参考文献:
[1]敖依昌,刘维波.论中美合资企业管理的跨文化整合[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依靠版权法保护。美国政府没有管理文化书务的专门机构,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对文化产业实行间接管理。其法律法规涉及版权保护、市场准入、财税支持、产业基础等多方面内容,系统完善,在国内造成了相宜的发展环境,在国外开辟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的安身立命之本。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制定《版权法》,实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国家之一。为了保证音乐、戏剧和摄影作品及其作者的权益,国会分别在1831年、1856年和1865年对《版权法》作了修改,增加了对上述产品的保护条款。比如,对迪斯尼公司“米老鼠”的知识产权保护就是典型案例之一,鉴于“米老鼠”的巨大社会影响和经济价值,美国国会多次修改版权法,延长其保护期限。在加强国内相关立法的同时,美国利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等机会,全力推动建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版权保护体制和机制,积极谋求美国文化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最大利益。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美日两国的企业管理在当今世界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反映了在东西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不同特色的两种企业管理思想和企业管理制度,对其进行比较,对我国企业的改革,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二、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美国和日本在管理思想、企业制度和内部管理上的特点和差异。
(一)美日两国企业管理思想的比较
1.美国的企业管理思想
个人能力主义。美国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是私有制,灵魂是自由和平等的竞争,核心是追求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事业的发展,总体可称之为以人为管理中心的个人能力主义。所强调的自由指个人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不损害他人及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其所强调的平等乃指个人在寻求其生活和事业发展的机会应该相同。美国企业管理中的这种个人能力主义,并不排斥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但这些交往、联系的信任主要通过法律、合同、契约来形成,而不是通过感情交流来实现,在企业活动中人情观念淡薄。
2.日本的企业管理思想
集团主义。日本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是家族制式的私有制,灵魂是保持集团内部协调,核心是发挥整个集团的优势,维护整个集团的利益。日本的企业管理思想从总体上可称之为以集团管理为中心的集团主义。这里的集团指班组、车间、部门、公司等大小不同的利益共同体。集团主义思想强调企业要在明确而统一的目标下,既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干,更要重视整个企业或企业内各部门、车间、班组的整体的作用,从而产生出比发挥个人才干所能得到的更大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在集团主义思想指导下,日本企业的管理中心和主要对象是集团而不是个人。
(二)美日两国企业制度的比较
1.美国的企业制度
(1)基本特点。美国实行的是典型而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其经济基础为私有制。美国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平等竞争,又称之为自由企业制度。
(2)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美国的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独立于政府,政府无权过问或干预企业在市场上的经营活动和企业的生产、人事管理,只要这些活动是在美国有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生。私人企业是美国企业的主体,在美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3)企业组织形式。美国企业的主体是私人企业,其组织形式有3种: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其中最多的是个人业主制企业。美国公司的持股人以个人持股为主,法人持股居次要地位。美国公司制的主要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管理工作专业化,公司发展资金来源广而分散,其中以直接融资为主,以间接融资为辅,自有资金达75%。公司制企业在美国企业数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经济技术实力最大,是美国当前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一般大型企业都是公司制企业。
2.日本的企业制度
(1)基本特点。日本实行的也是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它的经济基础也是私有制,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管理思想不同,在企业制度的运行方式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美国企业强调的是发挥个人能力、鼓励个人奋斗,而日本企业强调的是个人对企业的忠诚和企业内各成员、各部分之间的精诚协作,共同奋斗。
(2)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日本企业认为企业固然要追逐自身的利润目标,但企业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一员,应重视企业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应将自己的经营目标、经营方针与国家的发展目标、发展方针一致起来,应注意和政府保持比较协调、良好的关系。
(3)企业的组织形式。日本企业的主体也是私人企业,它们的组织形式、所有制形式与美国企业的不同主要是在公司制度方面:①日本公司的法人持股率高,并仍在上升。战前为30%,现为70%,以家族为主的个人持股率日益下降。日本公司制企业的法人股东大部分是金融机构,日本六大垄断公司的股东中,金融机构约占73%。法人股股份制是日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制度。②日本公司制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自有资本率较低。50年代为18%,80年代为15.6%。③法人股东中许多是企业间相互持股,这样的交叉又使企业之间的影响因相互依托而抵消,无法干预彼此企业的经营,个人股东更少,当然也更无法干预企业经营。所以,日本公司制企业的决策权、支配权归经营者所掌握。
(三)美日两国企业内部管理的比较
1.美国的企业内部管理
(1)美国企业和雇员的关系是以法律、契约为基础的双方利益暂时结合的短期关系。企业和雇员的结合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企业鼓励雇员发挥最大的能力和潜力,鼓励雇员超群、冒尖。企业对自己需要的优质人才,尽量挽留,提供进修机会,提供丰厚的物质待遇和优良的工作和学习条件,不拘一格地提拔重用。美国公司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美国著名的苹果电脑公司认为,要开发每个人的智力闪光点的资源。“人人参与”、“群言堂”的企业文化,使该公司不断开发出具有轰动效应的新产品,强力笔记本式苹果机就是其中之一。
(2)职责管理。美国企业人员的协调配合,企业活动的秩序,主要依靠严格而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企业人员职责分明而细致。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集中在最高层,其它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人,也明确地各司其责,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有超越责任范围的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干涉和部门、同事之间的横向干涉。美国80%的大企业中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和反映事业部主管人员的个人才能。
(3)决策方式。美国企业的重大决策的决定权在董事会和总经理手中。这种决策方式的优越性在于,企业可迅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把握机遇,避免集体决策方式中由于意见分歧而出现的迟疑难决、贻误战机的现象。但这种决策方式对决策者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应付复杂的市场环境的能力要求较高。公司雇员主要通过定期举行的职工代表咨询会议参加企业的决策。
(4)经营态度。美国企业活动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美国企业非常讲究效率,从多方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美国企业有强烈的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强调顾客的需求和信任是市场和利润的源泉。美国企业的全球观念十分强烈,积极并善于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市场,并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矿产、物资、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资源为本企业的发展服务。美国企业富于创新精神,这是美国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中心内容,也是美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长期雄踞世界首位,并且仍然具有强有力的发展后劲的重要原因。
2.日本的企业内部管理
(1)企业和雇员的关系。日本企业强调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强调雇员之间、雇员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把企业看作是获取利润的经济实体,而且把企业看作是企业所有成员的生活共同体。企业鼓励雇员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更鼓励雇员之间、雇员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管理的中心在于发挥集体的整体优势。终身雇佣制的采用强化了雇员对企业的归属感,稳定了雇员队伍。但终身雇佣制和将工资与雇员资历挂钩的办法,也产生了铁饭碗、论资排辈的弊端,一些大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已趋近瓦解。
(2)职责管理。日本企业在职责管理上不如美国企业那么职责分明而细致,其组织形式大体上有三种:一是集权的职能部制,它是全公司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高度集中的体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一些大企业采用这一形式。优点是效率高、分工明确,但管理层次多,各部门全局观念不强;二是半集权的职能部制,它是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的体制,日本冶金行业的大企业采用这一形式,它适应应用电脑等现代管理手段来管理企业,兼有另外两种组织形式的优点;三是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分极的管理体制,其中最典型的是按产品或市场划分的事业部制,它的优点同前文所述的美国的事业部制。
(3)决策方式。和美国企业以个人为主的决策方式迥然不同,日本企业决策方式强调集体决策。公司主要采用由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工会共同组成劳资协议会的方式让雇员参与企业决策,重大决策往往要经过雇员的集体讨论,雇员对企业决策的参与作用好于美国。
(4)经营态度。和美国企业相比,日本企业比较多的重视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比较强调产业报国。日本资源少、市场潜力小,企业将开发、控制市场作为经营目标。日本企业由于强调集团的协调一致,强调集体决策,一般都比较求稳、比较注意尽量回避风险,因此一些创新的欲望往往会被压抑,也往往会失去一些与风险同在的机遇。日本企业善于接受别国研究开发的尖端新产品,但日本企业的创新精神明显地比美国企业差。
三、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一)中国企业文化的误区
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热衷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企业还请广告公司做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忽略了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因此就给人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才降温,在当时企业文化热中涌现出来的明星企业也纷纷星辰坠落。其实,在此期间也曾有学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示过担忧,他们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当时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走向
面对国外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和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企业和企业管理也面临着与国际化接轨的严峻课题。既要面临同行业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同时又面临着全球化经济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科学理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适应于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王维波,康晶.不同文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2,(6).
中图分类号:R762; Q5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3-0019-02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临床耳鼻喉科己推广应用,对慢性肥厚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鼻息肉、慢性扁桃体炎、滤泡性咽炎、会厌囊肿和声带息肉等疾病治疗疗效显著。为减轻术后患者疼痛以及预防创面感染、加快创面愈合和减少并发症,我科自2010年12月起在门诊对经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治疗患者采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接受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治疗患者900例,年龄6~82岁,其中变态反应性鼻炎311例、慢性肥厚性鼻炎87例、鼻息肉26例、腺样体肥大12例、慢性扁桃体炎126例、滤泡性咽炎289例、会厌囊肿8例、声带息肉19例、鼾症2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268例、女182例,年龄6~82岁(平均29.7岁);对照组中男259例、女191例,年龄8~81岁(平均30.1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应用设备和治疗方法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设备
采用美国杰西公司和成都美创公司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两组手术治疗方法一致。患者术后雾化吸入,其中鼻腔术后患者采用面罩式鼻雾化吸入。
1.3 方法
将经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接受雾化吸入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糜蛋白酶4 000 IU、庆大霉素8万IU、地塞米松5 mg和生理盐水10 ml混合雾化吸入,每日1次、疗程7 d;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8万IU、地塞米松5 mg和生理盐水10 ml混合雾化吸入,每日1次、疗程7 d。
1.4 临床疗效观察标准
显效:患者局部疼痛减轻,5 d内创面渗出减少、伪膜脱落,创面无感染、愈合良好;有效:患者局部疼痛减轻,7 d内创面渗出减少、伪膜脱落,创面无感染、愈合良好;无效:患者局部疼痛,7 d内创面仍有渗出、伪膜未脱落。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组450例中显效322例、有效1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450例中显效281例、有效113例、无效56例,总有效率为87.5%。
2.2 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期间未见加用糜蛋白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口鼻霉菌感染、声嘶、呼吸困难、全身皮疹等不良反应[1]。
3 讨论
作为近代物理学的新分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等离子体技术采用直接的“汽化”工作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射频的热能工作方式。当射频电场的能量作用于组织时,组织的阻抗会导致发生热效应,从而产生皱缩和止血作用,既可确保使胶原蛋白分子结构皱缩,又能保持细胞活力。因用等离子体技术40 ℃~70 ℃的组织汽化替代传统“切割”、“止血”等过程中上百度高温对组织的灼烧和破坏作用,故大大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创伤,而这种微创效应正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之一。
糜蛋白酶为蛋白分解酶类药,具有肽链内切酶作用,可使蛋白质大分子的肽链断裂而成为小分子物质。糜蛋白酶还有脂酶作用,使某些脂水解。因此,糜蛋白酶具有净化创面和消炎、消肿作用[2]。本研究中两组共900例患者均经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为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创面渗出、促使伪膜脱落、减少创面感染和促使创面愈合,我们采用了雾化吸入治疗[3]。治疗组在雾化剂中加用了糜蛋白酶,结果显示糜蛋白酶联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对鼻、咽疾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减少创面渗出、促进伪膜脱落、减少创面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具有良好作用,总有效率达97.1%,优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
[1] 高波, 韩雪欢. 糜蛋白酶雾化吸入诱发哮喘发作2例[J]. 护理学杂志, 2011, 4(26): 94.
茶文化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习俗、思想哲理等精髓,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服装文化的充分融合,显现出不可阻挡的迷人魅力,在服装的图案、样式、面料、款型、色彩等方面,都可以融入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充分渗透茶文化之中的茶义、茶韵、茶情,更好地将民族元素和文化元素渗透到服装设计之中,向世人展现中国元素的风采。
1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在茶文化元素与服装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服装的面料、廓型、审美、情趣等方面对其加以探究。可以将茶文化元素的独特色彩和造型融入到服装设计之中,使其在气韵生动的茶香茶色之中,为服装设计注入全新的创作灵感。如:龙井茶的清汤绿叶之姿,突显出其形态的柔美与舒展的品性、毛尖茶的亭亭玉立之姿,显现出不可比拟的意韵和情趣。又如:茶文化元素中的茶诗、茶画等元素,都可以充分融入到服装设计之中,透过服装的面料、色彩等,将茶文化元素的笔墨淋漓尽致地突显出来,使人们在欣赏服饰之美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沉浸到茶文化元素所营造的深远意境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茶文化所内蕴的哲理思想内涵。同时,在茶文化元素与服装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留白”的设计手法,使茶文化与服装设计文化在疏密错落之间,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新颖姿态,在虚实对比的留白空间之中,可以感受和体验到茶文化与服装文化的理念融合与渗透。
2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创新融合方向
2.1茶文化元素与服饰的协调搭配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茶文化的自然风格与服装设计场合的协同和搭配,要注意服装穿着时间、地点和不同的场合,保持茶文化与服装设计的一致性。当茶文化元素渗入服装设计的理念之中,服装的面料主要是传统的棉、麻为主,使用纺织、印染、针织等技法,这主要是保持茶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统一性,体现出自然茶文化的特性与环保服饰设计理念的融合,于自然观传递出茶文化的随性理念和思想,于清新的环保服饰设计中流露出茶文化的恬淡与优雅。同时,还要注重茶文化的色泽与服饰文化的一致性,要注重服装设计的色彩格律、明度与茶文化环境相搭配,可以运用茶的不同色泽变化,营造出服饰的不同视觉效果,体现出别具风味的文化深邃内涵。由下面的茶文化服饰图,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茶文化语言和创新设计理念。
2.2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精神互融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茶文化中深刻的哲理思想内容,要显现出其悠远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民族精神,要借助于不同地域的传统茶文化元素,如:盘口、青砖、传统木器、瓷器等,为服饰设计创造出精神互融和共通的品性。如:青花瓷可以极好地诠释和解读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清秀与优雅,在服饰设计之中,可以加以融合和创新运用,将青花瓷文化元素与服装的廓型相协调,使茶文化与服饰融合为一体,彰显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独特民族精神和思想脉络,显现出中国传统茶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如:还可以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诗、茶画、茶书法等元素融入到服饰设计之中,突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东方魅力和性格,以其抽象和具象化的表达方式和手法,更好地折射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道精神,成为一种东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服饰审美表达方式,以其丰富的色彩、独特的造型、新颖的样式,赋予其不可多得的神采和风范。如:服饰中的宽博廓型可以体现出休闲惬意的情致,而茶文化的古色古香的色泽也凝练出令人神往的诗意和神韵。
2.3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融合创新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融合创新方式,完美地体现出茶文化的魅力和服饰文化特色,例如:可以将传统缝制工艺蜡染、扎染、编织、手绘等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更好地展示中国服饰文化和传统茶文化的链接,从而创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传统茶服品牌,扬名于世界的舞台之上。
3结束语
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文化的充分融合,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内蕴的精神和品性,映衬出服饰的审美观念。在传统技艺与现代技艺充分融合的设计方向中,让中国茶服引领国际时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花.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福建茶叶,2016(10):113-114.
[2]秦傲.文化元素在品牌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品牌,2015(10):272.
二、中国茶叶及茶文化走出国门
茶叶最初是由荷兰人传入欧洲的,在17世纪中期,茶叶成为荷兰上流社会的时尚饮品,并逐渐成为待客之道。在这过程中荷兰人养成喝早茶、午茶和晚茶的习惯,饮茶俱乐部也应运而生,甚至一些家庭主妇迷上喝茶而导致家庭破裂。喜剧《茶谜贵妇人》反映了荷兰人甚至整个欧洲人的饮茶之风盛行。虽然,现在荷兰人对茶的热衷程度不如以前,但是荷兰人的饮茶习惯仍然保留至今。在一些上等家庭甚至有专门的茶室用以待客。茶叶是通过荷兰传入英国的,英国人也已经有300多年的饮茶史。英国人于1637年首次抵达广州珠江口运茶回英国,拉开了中英直接进行茶叶贸易的序幕。起初,只是在英国咖啡馆里出售茶水,直到1864年英国开设了第一家茶馆,茶馆逐渐成为单身女子公开会友而不会损害名誉的唯一场所,这主要源于英国人对东方文化的崇拜心理。英国的茶具,沏茶方法以及风俗习惯都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英国是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茶叶最多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茶叶拍卖市场建于英国伦敦,“从1839年1月10日到1998年6月29日最后一次拍卖会作为世界茶叶需求与价格涨落的晴雨表领导了世界茶叶潮流长达150多年。”茶文化在英国逐渐得到普及和推广,表明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茶叶是随着欧洲移民传到美洲大陆的,美国波士顿最先出售中国的红茶,随即传遍美洲各地。美国茶叶的进口量仅次于英国,随着时代的变化,美国的饮茶习惯也随之变化。美国人不满足于传统的茶叶冲饮方式,先后发明了袋泡茶、冰茶和速溶冰茶等等。茶文化在美国不断的被理解、接受和整合归功于美国文化的包容性。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文化是美国的主要饮品文化,尽管如此,有近一半的美国人饮茶,因为美国人意识到茶比咖啡更加有益健康,在饮茶过程中,美国人创造了自己的茶文化。茶逐渐融入到美国人的生活中,这种融合是美国独特的茶文化的表现。除了荷兰、英国和美国,还有很多国家引进茶,了解茶,饮用茶。在实践中,茶文化得到不断地丰富。改革开放使中国的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弘扬,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茶叶贸易,而是以多种形式走上了国际舞台,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茶文化走出国门可以追溯到1867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博会,标志是中国茶艺小姐在世博会上秀茶艺。1998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华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世界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机会,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特别是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加快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速度。在奥运会筹办和举办期间,各种有关茶文化的推广活动得以进行。如:中国茶文化与奥运会高峰论坛,中国茶进入奥运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浓缩为一个‘茶’字和一个青花瓷茶瓶,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上海世博会由于举办时间长,参与的国家多,所以给中国茶叶界和茶文化界带了更加广阔深远的影响。这些活动的开展,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全世界人民了解茶和茶文化。由此可见,茶作为一种饮品,源于中国,但是在传入西方后逐渐融入了本土文化,形成各自独特的茶文化,从而使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中国也在积极主动地创造各种机会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国的茶文化,扩大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人们只有了解茶文化才有可能接纳、喜爱并融入茶文化。
三、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及意义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交往。从丝绸之路开辟时起,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跨文化交际史。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反感甚至使跨文化交际的中断是屡见不鲜的,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与西方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至关重要。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价值观念和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一方或双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忽视这些差异,就会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中国和西方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让西方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很容易引起文化冲突,而解决文化冲突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强文化交流。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增强文化意识,结合文化背景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