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16: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教学本质的游离。
随音乐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小学音乐课堂上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把整个课堂塑造得应接不暇。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多教学活动可以参与,有很多教学亮点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点。在练唱时,学生情绪高昂;在识音时,学生莫名的兴奋。可以说,每一个新奇教学方法的引入都能为音乐课堂带来一个点。但音乐并不是一个表演性教学,归根到底需要学生沉下心来细品每一个音和细究每一个发声部分,如此才能真正掌握到音乐教学的精髓。正因如此,当下小学音乐教学的不足就在于过于新奇的教学活动设计让教学的本质产生的游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闹一阵,叫一阵,但真正学到的音乐知识并不多。
2.喧宾夺主的教学过程。
由于越来越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对学生天性的解放上,音乐课堂的教学主体也顺其自然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身上。过去,音乐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领唱,学生跟唱,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发音方法进行演唱。而现在,由于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侧重,音乐课堂上教师担心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于是便把教学主导地位过渡给了学生。一方面,学生的参与性上涨,课堂气氛活跃。但另一方面,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容易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课堂纪律涣散,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来唱,甚至还认为这样才叫唱出了个性,唱出了感觉。实际上,课堂秩序的失控无法让教师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再个性的音乐也需要扎实的音乐素养作底子。没有这些底子,学生的音乐水平与素养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而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与角色扮演时,借此机会聊天的学生非常多。从根本上来说,当学生还不具备自主讨论音乐问题的能力时,过于散漫自由的教学氛围无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3.有待提高的教学意识。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对于自身的职业定位也直接影响到了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很多小学音乐教师认为小学音乐很容易教,只需要教会学生唱几首歌就可以了。再加上有些教师自身的声乐基础知识与器乐演奏方面的水平并不高,在教学时依赖于多媒体设施进行教学,甚至是直接拿视频或者音频作配乐让学生进行练声与演唱。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意义,教师也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发声错误,更遑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了。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专业性知识理解度不足,如果教师一味以专业性强的枯燥讲解来教学,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教师也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生动而准确的教学语言、细致而到位的练唱练耳都需要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水平。
二、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措施
1.善于利用音乐教材。
自课程标准以后,小学音乐教材就迎来了改变。一方面是音乐专业类知识的内容调低,小学阶段的学生不需要学习太多过于专业的音乐知识,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来设计符合学生审美趣味的音乐教学流程。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空间增大,也就从侧面为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教材专业性音乐知识的减少并不意味着音乐教学难度的降低。只有在全面理解与掌握教材内涵后,才能从音乐中挖掘时代意义,进而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一册第六课的“劳动”主题里,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而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情感动员。如引入《大家来劳动》与《洗手绢》两首歌来让学生感受劳动中的气氛。让学生讲一讲这些歌曲里表达出的意思,让学生联系自己洗东西时的感受来贴合这些歌曲。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这两首歌的音乐特点,用相关的打击乐器让学生一起来试着表现这首歌。越贴近现实生活,学生与歌曲的距离就越近,也就能最快地体会到“劳动”的情感与音乐表达方式。当然,要结合教材,更要结合现实。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在学校参加大扫除活动时的感受、劳动后的心理情绪等等,还可以引申到谈一谈五一劳动节,讲一点过去劳动的故事与音乐,如绣花、拉纤、锄地等。播放此类音乐片段给学生听,打开学生的耳朵,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同一主题下不同劳动的音乐表达,进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
2.提升音乐教学水平。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越强的专业素质越能塑造出高质量的音乐课堂。一方面要从自身的声乐理论知识方面入手进行加强,并提高自身的器乐演奏技能。另一方面,在音乐的文化性上,作为教师应兼收并汇,提升自身的音乐境界与视野。小学音乐教学,主要集中在声乐理论教学与声乐技能教学两方面。在教学时,不仅要应用到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还涉及到了教学水平、职业操守等方面。一个拥有良好音乐素养的音乐家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因为小学音乐教师在于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去主动接触音乐。但一个没有一定专业能力的音乐教师是教不好小学音乐的。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辨别能力,教师所讲的就是金科玉律,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一生对于音乐的认同度。所以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作为教师,应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素质,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音乐的正确感知,感受到音乐中的真善美。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感受为重的原则。教学语言应浅显易懂,比喻生动有趣,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专业词汇。而在声乐训练时,多示范、多引导才能让学生逐渐找到音乐的感觉。正确认识学生的音乐水平,更要正确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在保证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纪律与课堂发言规定,以保证学生能在安静的环境下听清音与音间的区别,沉下心来品味不同音乐表现方式带来的不同情绪与感受。如在教学中,当教师使用木鱼或者三角铁等很少看见的乐器进行演奏示范时,学生们会非常好奇,甚至课堂纪律都会涣散。这就体现出了音乐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握力,也就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来说,当课堂气氛比较严肃时,教师才会取出这类乐器进行演奏示范,并且在拿出乐器后不会直接进行演奏,而是先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演奏,然后才通过示范与指点让学生逐渐掌握不同器乐的演奏要点。这样的教学既避免了教师只做讲解或教学语言似说明书一般枯燥,也避免了乐器只拿在教师手里,学生只能干看着却不能尝试的现象。因此,当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师的掌握之中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也能保持,进而达到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目标。
3.优化音乐多媒体教学。
目前的小学音乐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主要是通过播放视频、音频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听力练耳。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音乐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清,造成了音乐课教学的重点偏离。例如,教师一节课完全依靠多媒体进行音乐播放,让学生跟着音乐一遍遍练歌。这样的教学完全不顾音乐教学的实质,因为多媒体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电子设备播放出来的音乐其音质远远达不到演奏乐器所出来的音质。学生长期在这样的音乐教学下,只能是逐渐丧失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音乐多媒体教学时,应侧重使用其资料搜索功能,而非其音乐播放功能。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能行的一面。记得一次在3班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叫王晓涵,平时很少说话,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严雨一起边唱边跳。当他们一曲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见胆小的晓涵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那么我们请王晓涵单独再来一曲,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晓涵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顾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有了信心作基础,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劲儿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三、爱心鼓励,激发创新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小鹿,小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提议把歌词内容中“小鹿”改成“小狗”,我微笑着同意了。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例如,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风趣地表现儿童骑竹为马、奔跑雀跃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谐谑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我先结合插图讲了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然后初听一遍音乐,复听音乐时让学生举手表示出中间部分的音乐。由于学生对音乐发生了浓厚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采。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
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
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
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
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
好象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76-02
就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要全面、深入的推进素质教育,小学音乐课堂不仅仅是为了将课本上的知识和技能向学生传输和传递,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艺术素质,这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来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爱音乐和享受音乐。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想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欢乐的过程中学习,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萌发愿学、爱学的想法,从而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自身的身份转换为学生的朋友,打入学生的圈子中,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游戏和表演中,让学生信任自己,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消除学生在教学中的压抑感;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克服害羞、胆怯、怕出丑的心理,如果学生在表演或表达中显得呆板,要给予鼓励和耐心辅导,如果发现有同学有取笑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要委婉的指出并给予纠正,让学生感到回答错误不重要,只要下次努力就行,从而让学生在课上积极大胆发言。同时也可以让教学变得更趣味性,以学生的音乐理想、兴趣、情感情绪以及目标作为切入点,音乐教师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特点,采取各式各样充满趣味的手段,灵活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音乐
音乐的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它是生活艺术的提升与概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会和音乐有所关联的,高音、低音,还有乐音和噪音,例如火车鸣笛声,汽车的喇叭声、时钟的滴答声等,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声音联系起来,就能形成旋律,所以,教师可以将音乐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引入适宜的音乐素材,将生活中能够为教学所用的地方加以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音乐、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以学生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充分将教材内容中所含有的生活材料挖掘出来,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并进行二度来发和创造,让教学内容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学生在学习常用速度标记之前,即慢速、中速和快速,教师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音乐速度,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提出自己所找到的音乐速度有哪些,再通过三个音乐片段,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音乐片段分别是哪种速度。亦或者在节奏训练的时候,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声音时有节奏的,比如马蹄声、心跳等等,然后再向学生讲授有关节奏的知识。这样,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直接向学生展示音乐的无处不在,促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生活和自然,并且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将自身的素质和知识加以提升,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特色教学
教师需要不断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用有趣的、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出音乐的内涵与魅力。在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理论讲解的时候,将理论知识加入到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趣味,从而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实现寓教于乐和寓教于趣的教学目标。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如果能将歌曲背后的故事充分了解了,那么就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简述这首歌曲的由来,以及这其中所蕴含的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真实含义与意义,进而使得学生认真的学习这首歌曲,并且将慷慨激昂的情绪带入到演唱中,从而更快的让学生学会这首歌曲。同时也可以将音乐元素融入到教学中,通过音乐的速度变化、旋律等向学生传达教师自己所想表达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的不同环节编配出相应的音乐旋律,例如在组织学生坐好的时候,就可以用“so so so| do-|| ”提醒学生,如果是友好提示,那么就用高音区弹奏,如果课堂纪律不好,强调纪律则用低音区,通过这样含蓄的方式向学生表达教师的意思,凸显出音乐课堂的不同,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乐于配合教师所下达的指令,从而继续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信息手段,让音乐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将学生带入到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里面,进而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音乐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利于学习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利用趣味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巨大魅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而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实现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其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美云.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1:89.
聆听乐曲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去感知。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薄弱,要使他们能轻度理解音乐,感到共鸣,要以他们的思考角度为依据,通过动画、故事、短剧、小品等形式去启发他们,充分调动听觉和视觉来帮助他们感知。我们可以用颜色、线条、文字、动作等将音乐直接表现出来。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以音乐为背景,编排音乐短剧;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现音乐讲述的内容等,组织大家进行评比,发挥更大的想象力。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要努力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尽最大的努力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有趣味性、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使用乐器教学
有位心理学家的看法是,教育必定要以学生为核心,培养创造性,发展潜能,以及发展个人,要让他们充满自豪感和成功感。将乐器应用到音乐课堂中,是这一先进教学理念的充分表现。由于乐器的鲜明技巧性、情感性和艺术性,能够让学生对乐器感到极大的兴趣。本来,小孩对乐器有新奇感,他们愿意使用乐器来学习音乐,这样可以极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生物上讲,演奏乐器时,人们情绪将受到影响,调节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增强学生的智力发育,以及身体各方面的良性生长。乐器本身能直接的演奏音乐,使听众欣赏;在枯燥的讲解下,加入乐器的伴奏,课堂的氛围将改善很多。在音乐课堂中加入乐器,既满足教育大纲中对创造性教学的要求,又能迎合孩子们演奏乐器、学习音乐的求知欲。
(三)竞赛教学
小学生的竞赛意识是很强的,这一点在他们平常的游戏中很容易发现。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点特征,让学生之间互相竞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团队,每个团队为一个计分单位,这样,学生能够更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学完一个学习的课程时,老师可以举行“记歌词”活动来巩固学生对歌词的记忆,让学生之间互相竞争,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老师先做示范表演,唱出一首歌的前两句歌词,然后每个小组轮流接。通过各个小组的正确度,进行奖励。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大家踊跃参与,而且加深记忆,更加喜爱音乐这门课。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时,用有趣的图像,生动的声音,风趣的讲解这种动态的效果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发达的互联网中,我们可以搜集到各种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编制成多媒体课件,模拟课本中的情景,将它们直观的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帮助他们理解,进而激发兴趣,让他们自己主动探索。学生岁数小,生活历练少,接触的事物没有多少,因而存储在脑袋里的事物少。通过多媒体,将各种抽象的事物呈现在同学们眼前,要比简单的听老师讲解,要有趣的多,更容易加深印象。艳丽的色彩和美妙的声乐将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好奇和探索。事实证明,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要同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极大提高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水平。同时我们要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上。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找到符合本地区学生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中国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81-2
音乐教育是社会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它是以音乐为媒介的教育,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音乐活动,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所以,音乐教育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有这样一份调查材料令人费解:内容是对某师范学校137名普师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当问及他们在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状况时,结果令人惊讶,137名新生中只有一个人能识谱。结果表明,在某些学校音乐课被列为可上不可上的一门副科,音乐课大都是排在课表上,基本不上;教材是放在书包里,基本不用;新课标束之高阁,基本不顾;学生成绩随意给分,基本无要求。从这个调查发现很多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做好下面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国家要进一步重视和落实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是一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音乐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对于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对于初涉人生的年轻人,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可以增强人的民族自尊心。从幼儿开始,《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唱祖国》等歌曲,便会在幼小的心灵中刻下“北京”“天安门”“好”,“祖国”“党”“伟大”等印记。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增强,豪放优美的《三峡情》、宽广激情的《长江之歌》、抒情柔美的《太湖美》、轻快明朗的《太阳岛上》等,无形中给人以这样的印象:祖国多么辽阔,山川何等秀丽,这就是我的祖国,使民族自尊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音乐还可以帮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体验人生,领悟人生的哲理,识别真假、美丑、善恶,培养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高尚情操。如音乐中对美好人事物的歌颂,无形中成为人们的楷模,对丑恶人事的讽刺,也无形中成为社会的渣滓而予以抛弃。
国家进步的根本在于提高国民素质,那就应该从娃娃抓起,所以国家应该给予中小学音乐教育以重视,对音乐教育提供经济上的支持,重视中小学音乐课的实施,给予音乐设施的配备,师资的培养,音乐方面的研究,音乐教学大纲的建设,加强音乐学科的评估,以及重视农村、县城、城市的音乐教学质量平衡。
二、学校加强音乐教育管理
只有国家重视,学校才会对音乐的教育加强管理。然而,学校应如何加强对音乐课的管理呢?笔者认为:
(一)建立科学独立的音乐教育管理机构
音乐教育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音乐教育方针、政策;调查研究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制定学校音乐教育行政法规;组织开展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科研工作;指导、管理、定期督促、检查音乐教育工作。这样,才使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更加通畅、有序,更加有利于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音乐课程的设置,是实现学校音乐教育目的的首要问题。音乐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学科教育的特殊要求,又要考虑到各学科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的协调功能。
(三)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应该提高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时培训,组织教师交流经验,提高教师职业认识,改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增加知识含量,开展练习,提高教学能力,创设和谐的环境。
(四)完善音乐设备
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音乐设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设备大致有音乐教室、音乐教具、乐器和电化教学器材。
(五)加强音乐教学评估和音乐教育成果展示
对音乐教育质量评估和教育成果展示是督促、推进音乐教育管理工作和提高音乐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对音乐教师各方面的要求也应逐步提高。每位音乐教师都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参加学校和进修活动,参加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水平。那音乐教师都应具备和提高哪些方面呢?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1.道德。如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进步。
2.能力。如运用教材能力,备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思维能力,课堂组织能力。
3.文化素质。如广博的文化基础,灵活教学方式,生动的教学语言,敏锐的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1.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
2.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能方面的素质。
3.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1.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
2.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3.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
(四)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1.热爱音乐教育事业。
2.对学生和教育事业有深厚感情。
3.较强的意志力。
4.良好的性格。
四、生要积极主动学好音乐课程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学习的动机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在社会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从而反应在学习动机上的认知和求知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每个人在需要的强度和水平上的不同,反应在学习上动机的强度水平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2.成熟与年龄的特点: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小孩子对生理安全过分关注,而大孩子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望等比较在意。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
(二)外部原因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2.教师的影响。
因此,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至关重要,热爱音乐才会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其次是环境的影响,经常参加各种音乐活动,教师、家长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能自主学习在音乐教学中起重要作用。
五、家庭要从小给孩子音乐启蒙教育
家庭的影响和重视也及其重要,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启蒙性、个别性、和长期性。家庭是进行早期音乐教育的最好课堂,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家庭音乐教育可以熏陶音乐幼苗,培养音乐人才,家庭音乐教育虽然不宜以培养音乐家为目的,但是它确实是音乐家的摇篮。古往今来,许多音乐大师无不是在幼儿时期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音乐教育。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等,都是在亲人的教育和影响下,经过努力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家长应明确对子女进行音乐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代的身心的健全发展和思想品格的完善。所以,家长可以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心理学,辅助教学,可以给孩子欣赏悦耳的音乐,培养音乐感,安排孩子学习器乐或送至音乐教育单位进行学习,培养音乐素养,进行合理的早期音乐教育,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即培养情感也可以给予辅导,帮助孩子提高兴趣。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造适宜学习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动机和意识的产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语言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和发展, 不仅依赖于学生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 而且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活动氛围和环境, 音乐教师便是音乐活动心理氛围的营造者。例如, 我在教一年级“大家来劳”一课时, 把提前录好的本班同学大扫除的录像播放给同学们看, 大家在录像里看到熟悉的面孔或者是自己忙碌的身影后, 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 然后, 我让他们跟随歌曲的旋律模仿录像里学生的动作, 有擦桌子的、有拖地的、有擦玻璃的, 等等。学会演唱歌曲后, 再边唱边做律动, 尤其是唱到嗨哟加把劲哟, 嗨哟加把劲哟, 嗨哟里格嗨哟嗬嗬这句劳动号子时,学生便自发地攥紧小拳头帮忙加油鼓劲, 这样学生们会感到很亲切, 思维也因此而活跃起来, 兴趣也随之被激发起来了,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节课都进行的很顺利。在音乐课上学会了这首歌曲, 到了音乐活动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自己平时大扫除时的体验, 创编出新的歌词, 如把我们大家来劳动改成我们大家来扫地(拖地、擦窗、擦桌等) , 并且不再是单纯的做律动, 而是投入到真正的劳动中, 伴随着自己的歌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三、以学生做表演,开启学生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音乐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完善
要是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成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材,就要有高素质的师资。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材、人材的成长靠教育。”可见,培育人材的关键在于师资。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自身要有高素质。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应该很完美,应该是世间万物,无所不晓,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一定能迎刃而解,如果回答不出,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老师在学生中就会失去份量,对教学带来很多麻烦。因此,老师要给学生一桶水,自身非得要有一桶水的功夫,这就是说,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的加强业务进修,吹、拉、弹、唱,样样要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恰到好处,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俯拾便是,才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五、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六、结束语
总之,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在主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性质, 学生永远是学习主人; 教师只能指导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学生在教师有效指导下更好地学习。应着眼于教而落脚于学, 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形成学习内在的诱因或动力, 成功地由教向学过渡, 帮助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使教学最终达到不教之境。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振兴音乐教育的使命,我们要努力探索音乐教学的规律,让活泼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去塑造新一代健康而有高尚的灵魂,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尽责尽力,使学生成为新世纪建设祖国现代化的有用之材。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我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楼梯,越上音越高。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会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1、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2、根据学生的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3、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了。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锤、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伴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音乐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与重视,并被基层教育工作者当做了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阵地。对此,笔者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与探讨,旨在与摸索、总结得出贴合农村实际情况、切实优化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效果的优良教学方式方法。
一、结合实际,灵活向学生渗透基础音乐理论知识
音乐理论知识是小学音乐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帮助学生实现对具体音乐曲目更好地聆听及演唱,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受到家庭环境、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制约,并不具备坚实的音乐基础,甚至大多数学生都处在零基础的状态。如此,就为他们实现对于音乐理论知识、乃至具体音乐曲目的深刻理解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与挑战,更是严重制约了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及实际效果。
笔者针对农村地区小学生普遍缺乏专业音乐知识积累的现状,在开展具体音乐曲目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基础音乐理论知识的普及与讲解。如,在教学“v ”换气记号时,笔者则向学生出示了“vv胜利小尖角,碰上它,千万记得换口气”等。如此借助这些易记、易理解的顺口溜就在广大农村地区小学生音乐视野范围的基础上,使他们深入地了解到音乐曲目应该如何唱,为什么要这么唱。而这些都为他们逐渐夯实自身的音乐理论基础、以更深刻的态度实现对音乐曲目的深入理解与富有感情的演唱做好了充分的铺垫,有利于他们获取最终的高效率、高质量音乐教学效果。
二、贴合农村生活,引导学生创新性的理解音乐曲目
农村地区虽不像城市发达地区一样具备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设备辅助,可能连一些音乐器材、设施都配备的都不完全,但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对此,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及现实生活体验,创造性地利用农村生活资源,以便引导学生实现对于具体音乐曲目的更深刻认知、理解与良好掌握。
如,在教学《春天到》这一音乐曲目时,笔者就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农村地区认真观察春意盎然的美丽春景。置身于真实的春天景色中,学生得以更深刻的认识到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在这个季节中,人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浓气息,体验到春天来时带给万物的巨大改变,而这很显然为他们在愉悦、积极情感下实现对于《春天到》这一音乐曲目所蕴含真正思想感情的更好理解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取得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利用校歌,创设良好的校园音乐环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当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促使其建立、形成积极、科学的道德价值观念。”如此,校歌的灵活运用与小学音乐新课标所倡导的“德育教育”渗透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达成默契。教育实践表明:利用校歌创设良好的校园音乐环境,对于落实小学音乐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仅以我们学校的校歌《石小石韵》(啊,石永小学,美丽的校园,阳光灿烂桃李芬芳,我们是花朵,啊,我们是一颗颗有趣的小石头,琢石成玉,永放光芒……)为例,该校歌歌词富含深意、节奏清晰分明,同时又蕴含有丰富的音乐演唱技巧。针对这一宝贵的音乐教学资源,笔者所在学校的领导大力提倡校歌的普及和推广,致力于以校歌创设、形成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在这一推广的过程中,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得到夯实与巩固,演唱技巧得到深化与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不断迸发出热爱校园、积极上进的良好心态,从而真正将“我是一颗小石头,我有阳光心态,我做阳光少年”的德育渗透目标落实到了实处。实现了校歌与小学音乐教育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像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像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3 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纸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