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食品化学的概念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0 16:16: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食品化学的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食品化学的概念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147-02

化学与人类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人们的衣、 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加剧、 能源的匮乏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 注,人们开始对造成环境与生态恶化的主要元凶――化学和化学 工业的重要性提出质疑。绿色化学的出现,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 角度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了新希望。依据化学课程改革的趋 势,参考中学化学新课改实施标准,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我们 确立了一个重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科学、技 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

目前,我国绿色化学研究刚刚起步,绿色化学具有何种现代 内涵,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何意义,仍不完全为广大化学工作者所 了解。很显然,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绿色化学新概念、 新思想、新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把绿色化 学教育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正确把握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又叫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顾 名思义,绿色化学就是应用化学的技术和工艺去减少或消灭那些 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和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 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绿色化学的理想和目标在 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绿色”是环境 意识的革命,“绿色化学”则是化学学科的又一次飞跃。绿色化 学的应用覆盖范围很广,有食品、化工、农业等。绿色食品特指 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而绿色农业则是以促进农 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 统一为目标。

化学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绿色化学有利于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化学教 育必须体现绿色化学的新内容,要在课程教材中体现绿色化学的 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验等方面,要始终贯穿绿色化学的思 想;要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起绿色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绿 色化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化学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起这种可持 续发展、绿色化学教育的观念,才能在教学、生活中自觉的实施 绿色教育。

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贯穿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的方法。

1.从教材中系统提炼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

(1)环境方面:中学化学教材从不同角度建立了与绿色化学 内涵相一致的基本概念。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三废、 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选学)等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 时还分析了有关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2)农业方面:中学化学教材介绍了在农业生产中高效低毒 低残留农药的使用,一些剧毒、高毒和稳定性农药(如,DDT) 正在被淘汰;推广使用低毒杀菌剂,某些铜、汞制剂对人、畜、 植物有毒害作用,因此,近十多年来大力发展有机杀菌剂新品种, 已部分取代铜,汞制剂。另外,与生物知识结合,高速发展除草 剂,以及使用激素防治虫害。还有化肥新品种的使用,高浓度肥 料取代低浓度肥料,进一步加快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3)食品安全(可在学习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内容时补充一些 相关材料):据食品专家介绍,食品污染途径主要有重金属污染、 有机物质的污染、非金属物质的污染。

食品的重金属污染: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在日本曾经因为 人吃了受重金属汞(Hg)污染的鱼而出现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 从 1956~1960 年间,日本水俣湾地区妇女生下的婴儿多数患先 天性麻痹痴呆症。食品的有机物质的污染:有机污染物以化学 农药污染为代表,已有报道表明,癌症发病率的逐年提高与农 药使用量成正比,农村儿童白血病的 40~50%诱因之一是农药。 另一种有机污染物为人工合成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 为原料制成的,常被人们称为煤焦油色素或苯胺色素。人工合 成色素并不像天然色素那样是一种安全系数很高的物质,它们 本身的化学性质决定其有剧毒性。煤焦油和苯胺不仅可引起神 经性的中毒,而且具有明显的致癌性。食品的非金属物质的污 染:非金属物质以硝酸盐(NO3)污染与人体关系最为密切。 硝酸盐本身毒性不大,但它在人体胃肠中可转化为危害很大的 致病、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可造成人体尤其是婴幼儿的血 液失去携氧功能,出现中毒症状,它还可与胃肠中的胺类物质 合成极强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导致胃癌和食道癌。从毒韭 菜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关于食品质量的报道中不 断有“致癌农药”、“苏丹红”、“氟化物”、“碘元素”、“亚硝酸 盐”等化学名词出现。业内人士指出,化学性污染正成为危及 食品安全的一大“杀手”。那么,如何在食品生产中注重安全, 如何创建绿色农业,生产绿色食品,这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加 强讨论的问题。

(4)实验内容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原理。在中学化学课本的 编制和修订过程中,有关实验内容安排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原 理:①对常见实验的固液试剂的取用给出了限量要求;②介绍了 闻气体的方法;③强调了实验中常见的事故避免、应急处理等;

④介绍了特殊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原则及方法;⑤NO、NO2 等有 危害的制备实验只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⑥在氯化氢、氯气等制 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方法。

2、在化学教学中突出绿色化学的教育

(1)密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

学文化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培养学 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谈到氢气时可向学生介 绍,用于未来的新型无毒的理想燃料――氢气来代替现在的煤 气。学到《铁》这一章时,便可结合人体内铁与血红蛋白的关系 谈谈补血器皿――铁锅的妙用。当学生接触到 pH 试纸后,教师 可指导学生利用 pH 试纸测量本地区的雨水的 pH 值,讨论酸雨 的形成和危害。

(2)关注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正、负面效应,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例如,讲到二氧化碳时,我们使学生了解到:全球使用矿物燃料 每年向大气中排放 50 亿吨二氧化碳;又由于砍伐和烧毁热带森 林以开辟农牧场,每年要向大气排放 16 亿吨二氧化碳。近百年 来,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的剧增,就象给地球加了 个玻璃罩,这就是“温室效应”。因此,我们说全球气候变暖主 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递增引起的。因此,可结合生物知 识:绿色植物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供人 类呼吸的用途,倡导学生“种下一棵树,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 新绿”,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当讲到《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节时,我们向学生介绍工业“三 废”等污染物的任意排放的结果是造成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 壤污染和食物链污染(以上总称环境污染)。近年来,在海运和开发中由于原油泄漏,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约有 500 万吨,使浮游生物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而在大气圈中,约有五分之一的氧气 是由这些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汽车和化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 大量的碳氢化合物,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产生蓝色 “光化学烟雾”。此外,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也给人类造成 很大的危机。

(3)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绿色化学知识。 在有关物质的内容编排中,考虑到了绿色化学因素,课本在

有关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内容编排中,从绿色化学角度有重 点地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等:①介绍了氯气、硫化 氢、氟气、氟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基苯、白 磷、偏磷酸等有毒、剧毒物质的毒性及使用方法;②在选学内容中, 安排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合成洗涤剂的功与的过介绍等。

篇2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刚刚进入化学课程学习的学生对于元素的理解都是非常困难的,究其根源就是与其生活实际严重脱节。而从广义上讲元素这一概念并非化学课程中的专有名词,在学习化学之前,学生们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已经熟悉掌握了元素的运用。

在课堂上可以以我们日常生活所赖以生存的各种食品来举例,纵使其有面包、面条、蛋糕等多种表现形式,但其实际上就是单纯的以小麦作为构成的主要元素。在语文课程的中汉字的学习上,不管字的结构有多复杂,变化有多么丰富,但一切的汉字都无非是点、横、竖、撇、捺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所以,这些生活和学习的实际经验就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化学教学中的元素观的构成上来,在教学上,可以通过情景创建,让学生将日常所接触的各种事物与化学的元素观进行联系,最后通过老师进行解释说明,让学生理解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其实也是由一个个基本的元素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元素观的基础。

二、结合化学发展,深化元素观的概念

随着化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元素的概念也经历着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程度不断的加深,对于世界本源的探求也不断加快。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孩子们感悟化学的发展历程,通过化学学科的几次大发展和大变革帮助孩子们了解元素观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他们能够对元素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首先可以从远古时期讲起,从最早的开天辟地到春秋时期的水生万物和气成乾坤的物质单元素概念,直到后来人们发现这一说法不足以解释世界和自然,于是渐渐的发展出多元素的概念,从水、土、气的三元素概念到水、土、火、气的四元素概念再到在我国沿用近千年的五行观念,即世界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类基本元素构成的。随着西方文化启蒙运动的发展,化学学科也不断的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于是就有了19世纪初的道尔顿创立的原子学说,并准确的测定了原子量,至此元素才开始与原子量相结合起来,确定了不同元素即是原子量不同的原子。再到1923年,国际上在有了对于元素的基本共识,即根据不同原子的原子和带电荷数的不同对原子进行细致的分类,从而解释了目前物质世界的大多数问题。教师通过对化学发展简史的讲述,间接帮助学生们深化了元素观的概念,加深了元素观的理解。

三、层层递进,实现元素观的构建

其实在初中化学的课本当中,各部分知识都是层层递进的,而在学生的元素观的构建上也要使用这一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关于元素的概念应该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进行教学,将整体内容进行分散,从一个个简单的概念不断进行深化,从生活周围各种物质入手,然后引入分子、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概念,再深入到分子间的化学反应,再又回到我们所熟悉的物质世界,循序渐进,最终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元素观。

例如在“水的构成”这一章节,水是学生们日常接触最为密切的物质,从水的构成讲起也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们没有进行化学的深入学习时,一般都认为水就是元素之一,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于是,老师可以在此时进行讲解,通过将水电解,剥离出构成水的两种物质氢和氧,再通过氢气燃烧试验制成水,从而使学们认识到水不是单质,而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而氢和氧就是元素之一,使学生能够从日常接触的物质中体验到元素观的神奇。在“原子的构成”和“元素概念”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原子内部构成的学习,形成不同的原子由于其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而导致其性质不同的认识,为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化学元素概念奠定基础,即把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再次,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元素的概念之后,通过化学变化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元素守恒的观念,即化学变化过程中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并且在物质的制备(实验室制氧气、二氧化碳,工业制纯碱、冶炼金属等)的原料选择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一观念来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另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饮料、食品、药品和化肥等的标签上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元素知识,引导仔细阅读标签,可以帮助学生从元素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物质,从而更好地应用和改造物质,并在知识的运用中加深学生对元素构成物质的理解。

篇3

1.适当延伸初中化学中涉及的教学内容

现今,初中化学的教科书中也融入了很多绿色化学的知识,比如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化学反应条件控制等等.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紧扣教材,将绿色化学理念随时体现出来,做好初中生的绿色化学启蒙教育,提高他们对绿色化学的积极性以及知识水平.当然,化学教师除了要利用好教材中关于绿色化学的内容之外,也可以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让初中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绿色化学的概念,提升他们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

例如,化学教师讲解酿酒的原理之后,还可以进一步给初中生简单介绍目前我国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乙醇的需求情况.让他们知道我国对乙醇的需求现状是供不应求的,而且单纯使用淀粉类粮食作物生产酒精的话将会产生非常庞大的成本.而在大自然中含量相当丰富却无法供人类食用的纤维素(如树叶、稻草和玉米芯)也是碳水化合物.如果使用这类纤维素作为乙醇制取的原料来源,不仅能将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也不失为一条新能源开发的可行道路.

2.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初中化学的教材中涉及绿色化学的内容非常多,如白色污染防治、能源的综合利用、臭氧空洞、水污染等.但是对于这些绿色化学理念的解释,初中化学教材中仅仅局限于直白的文字.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课堂上,很难将这些绿色化学的理念给学生解释清楚.所以这时候就必须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绿色化学内容以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初中生,给他们营造强烈的视觉或听觉感受,加强初中生对绿色化学的感知程度.还可以收集一些时事新闻,将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与绿色化学联系起来,让他们更容易理解绿色化学概念的同时,体会到实现绿色化学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对于那些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不能进行现场演示教学的趣味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初中生,让他们对实验形成一定的印象和认知,弥补无法进行实验的遗憾,进而对绿色化学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认知和理解.

二、加强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实践

1.严格规范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所以做好实验教学是丰富初中生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初中化学实验中,也可以将资源节约、无污染无废料、循环利用等绿色化学实验新要求充分的体现出来.在初中生的心中牢固树立起“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的实际进行过程中,必须要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如何正确的闻气体、放置药品?取药品时操作工具的选用、具体的操作手法以及取药品的量等,化学教师都必须要对初中生交代清楚.化学实验结束以后,教师还必须正确、细致地指导初中生做好化学废弃物的处理、仪器的清洗归位以及实验桌面的清理等工作.

例如,化学教师在指导初中生进行酸碱盐性质的实验时,就可以引导他们将试管改为点滴板来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结果对比起来更容易;而且还可以达到节约实验药品的目的,避免药品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初中生形成绿色化学的意识.

2.及时优化初中化学实验的装置

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产生不可避免.但是在这些产物之中有很多都是有毒或者有害的,她们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威胁人类身体的健康.因此,教师在引导初中生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在不让实验的结果和现象受到影响的前提下,鼓励初中生主动去改进和优化化学实验的方法、步骤以及仪器装置.以此来降低化学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化学实验的目的.

例如,化学教师带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应该对初中生强调尾气(即一氧化碳)处理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尝试思考更多更好的尾气处理办法.除了将一氧化碳燃烧后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到空气中之外,还可以采用气球法或排水法将一氧化碳收集起来然后加以再利用;或者将后面一盏酒精灯撤掉,并将用于导出尾气的玻璃导管设计成弯管,使尾气在放有氧化铁粉末的试管下再次燃烧反应,实现尾气循环再利用,提升实验物资利用率及实验产物的利用率.

三、重视在初中化学课后习题中对绿色化学的渗透

篇4

实验教学和素质的培养

以往大多数有机化学实验内容都是通用的,没具食品的特色,让学生觉得这些实验与食品专业关系不大,学生不愿思考、不愿动手,缺乏主动性,从而失去做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结合食品专业特点,除了在有机化学理论课上多举一些食品加工的例子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接触食品、了解食品,改造食品,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传统实验教学主要以讲授法和演示法为主,学生只要听课和看教师示范,然后“照方抓药”式开展实验,教师较少提问,课堂很少讨论,师生缺乏交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思考、分析、提炼和整合归纳知识的能力[5]。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与交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能力

篇5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学生认真听,积极想,踊跃言,实验时认真观察和操作。这种和谐、活泼、严肃、有序的积极情感气氛,维持着师生的教学行为,能排除教学中遇到的障碍,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情感存在于每堂课的始终,它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也是我们不能不重视并研究的一个课题。

2.情感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的教育目的,其中情感态度指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本身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3.情感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广泛调查与分析, 发现成绩与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如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足见兴趣(情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因素。

二、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1.创设学习化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每一个教育和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和发展的, 一堂课如何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例如, 学习AL(OH)3时,首先给学生来一段广告词,电视上经常播出的关于治胃病的广告不少,斯达舒就是典型的例子,结果学生跟着说起了广告词,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时,就给学生介绍斯达舒的主要成分就是要学习的AL(OH)3,这样就在轻松而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学习,结果一堂课下来,效果很好。所以要在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首先要设计好课堂。当然,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挖掘教学的三大情感源,充分发挥情感效能。

情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是教师影响和调节学生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的重要方法。科研证明:积极的情感体验往往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促进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如进行元素周期律教学时,在学生明确周期性及原子序数概念以后,学生讨论: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归纳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是枯燥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经过自己的归纳,竟奇迹般地出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在此发现兴奋状态的驱使下,进一步探讨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在学生主动思维下进行的。因此, 无论对元素周期律的掌握,还是对元素周期律本质的理解,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科学之谜的热情急增。

3.通过实验或问题创设学习化学的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精心设计实验活动是课堂上创设学习化学情境最有效的手段。如对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介绍,采用两个演示实验:当学生看到铝片与盐酸反应使温度计酒精柱(或水银柱)升高,而粉末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使小烧杯和玻璃片间的水结冰时,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感受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

又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 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

4.化学与社会联系广泛。

篇6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受制于中考指挥棒的束缚,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相脱钩,导致本来神秘有趣的化学教学充斥着枯燥乏味的定义、方程式、原理、现象的死记硬背,导致化学题海成为初中生不得不面对的暗无天日的苦海,造成初中生失去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困难局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将密切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以及笔者自身多年来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如何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使初中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来。

1.创设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

为了科学有效地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引进来,同时,将其和化学课本中的诸多概念原理进行一一对应,因此,有必要引导初中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创设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保证初中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初中生进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增强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具体来说,在进行分子概念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初中生认真思考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奥秘”,创设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情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奥秘是什么?臭豆腐的味道很远就能闻得到的奥秘是什么?刚刚洗过的衣物在太阳底下很快就能晒干的奥秘是什么?衣服干了以后会出现白色的痕迹的奥秘是什么?一汤匙食盐放在水里消失了而水却变咸了的奥秘是什么?一升的水和一升的煤油混合之后的体积之和不是两升的奥秘是什么?等等。通过你这种方式,来引导初中生认识分子的存在和分子的性质。

2.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新教材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作出判断决策的能力。所以,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用化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化学知识源自于生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化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知识化学化,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体验化学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实现化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合作学习能够转变初中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锻炼初中生与人协作的技能,有利于培养初中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在具体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讨论问题的设计,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教师在进行讨论问题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化学课本,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与此同时,教师有必要了解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特征,精心设计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化学问题,保证初中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地进行合作学习。

4.参与生活实践,认识化学问题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住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例如,结合空气、水、酸、碱、盐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空气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和原理、周边农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具体情况等进行调查;结合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组织学生关注新闻并从网上查询分析原因;结合淀粉、油脂、蛋白质等的学习,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品中添加剂是什么;结合燃料与燃烧,参观附近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燃料和燃料的利用率,并要求学生在参观后写出报告,提出问题、观点和建议。实践表明,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不仅使学生树立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如何培养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出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保证初中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回归生活世界”,切实提高初中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13-01

预防化学污染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正日益被人们认识、接受和重视。要预防化学污染,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从小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学生最早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是在中学阶段,这就需要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尤其在化学实验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

1.正确把握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又叫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顾名思义,绿色化学就是应用化学的技术和工艺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和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绿色化学的理想和目标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绿色"是环境意识的革命,"绿色化学"则是化学学科的又一次飞跃。绿色化学的应用覆盖范围很广,有食品、化工、农业等。绿色食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而绿色农业则是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

化学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绿色化学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化学教育必须体现绿色化学的新内容,要在课程教材中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验等方面,要始终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要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起绿色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绿色化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化学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起这种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教育的观念,才能在教学、生活中自觉的实施绿色教育。

2.降低药品浓度,提高实验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在现行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指明了药品浓度,有些实验没有指明药品浓度。笔者对许多涉及药品浓度的实验加以探索和改进,既节约了药品,保证了实验效果,又减少了环境污染。(1)指示剂浓度的减少,指示剂酚酞、石蕊等原浓度为0.5%~1.0%,经改进可减少到0.1%~0.25%,也可以相应减少酒精的用量。(2)对苯酚性质,苯酚溶液浓度由2%降至0.5%~1.0%,溴水浓度也可降低为橙红(稍浓)。这些改动实验药品的浓度都增强了实验效果。降低实验药品浓度的例子还很多,作为化学实验工作者,应具有绿色化学的思想,并指导日常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实验药品浓度,减少药品的损耗,预防环境污染。

3.将常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

卤素是高中学习的一个重点,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的非金属元素。但是学习卤素的代表元素氯形成的单质--氯气,是有毒的气体,在研究氯气的性质时,往往将氯水代替氯气来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以避免氯气的散逸。在实验中,空气中也弥漫着刺激性气味。我们可以实验微型化。取一个CD盒,在盒盖的中心用粗铜丝烫出一个51Tim的圆洞,在CD盒底部中心放入一粒米粒大小的氯酸钾固体,在其四周放入KI和淀粉溶液、NaBr溶液、湿润的红色布条、湿润的pH试纸、FeSO4和KSCN混合溶液、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将盒盖盖好后,在盖中心的小洞中滴加1~2滴浓盐酸,观察实验现象。该实验操作简单,实验药品的用量很少,实验中又有尾气的吸收设计,整个实验室几乎闻不到有刺激性气味,本实验体现了化学品使用原则中的减量原则:本实验可以作为学生的分组实验,也可以作为探究氯气的性质实验,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现象鲜明,比教师的演示效果要好上百倍

4.循环使用的溶剂和充分利用反应产物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所以,教师应该应用化学的处理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反应产物。这不仅从源头上防止了污染,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在化学实验中,萃取实验用的有机溶剂有CCl4、煤油等,如果废弃了,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会产生新的隐患。如果进行回收、集中、化学处理,它们又可重新使用。对于萃取碘的CCl4、煤油可以用稍浓的NaOH溶液洗液、分液,又可重新得到CCl4、煤油,进行萃取。在高一化学的实验,铁和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收集演示实验生成的硫化亚铁,进行制取硫化氢的实验。对一些收集了又不用的有毒气体,可对学生做怎样吸收该气体的实验。在实验工作中,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指导,更能有效地防止污染。

5.挖掘绿色实验素材

利用课本的绿色化学实验素材,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方法,通过渗透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是化学教师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内容都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如:对固体、液体试剂的取用给出限量要求;强调实验中常见的事故避免、应急处理措施;介绍了特殊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原则及方法;对会造成污染的废弃物集中处理再利用或转化为非污染物;引入了减量、减废的微型化学实验;增加家庭小实验,力求使实验生活化。有毒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中采用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装置(如:实验室制氯气,采用全封闭式的收集装置及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室制氨气,在试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盐酸湿润的棉花球吸收多余的氨气;铜与硝酸反应,用透明塑料袋将试管口罩上并系紧,减少氮的氧化物对室内的污染)。

篇8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三大学科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如食品工艺学类课程的基础,还是分析和解决食品生产、贮藏及安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开发食品新产品,革新食品工艺,进行食品方面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主要方法。《食品化学》的教学水平与学生对食品化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食品化学是一门考试课程,既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相关技术和能力的水平,又要检验教学效果和质量,要发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作用[1]-[3]。考试试卷是决定考试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着考试的目的能否达到。经过多次教学循环,我们总结出食品化学考试试卷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以下做法:

1.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定考试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过程的基本文件,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知识掌握程度与技能能力要求,规定了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程度有明确的要求;严格规定了授课的内容与相应的授课时间;界定了知识点的覆盖范围,标明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通过教学大纲,可以体现该门课程的特点,反映该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关系。总之,教学大纲规定了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对学生知识、技能及能力的要求,应在考试前制订考试方案,将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做到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一致,以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的符合程度检验考试内容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理清命题思路,克服考试命题的随意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具体操作上坚持两条原则:1)各主要知识体系在试题中的分数比重尽量做到与其在教学大纲的授课课时比重一致;2)试卷的基础题从教学大纲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找,提高题从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内容中变化出来,综合题则从食品生产与科研的实际出发,尽量从当前的热点或公众关注点、或前沿课题中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尽量要能反映学生的视野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2.建立习题库、复习题库,以此为基础建立试题库

食品化学是建立在基础学科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之上的,学习食品化学时必然要应用到这些课程的内容,在授课时教师必须通过布置复习题与习题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并能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分析、解决食品化学问题的解决上。食品化学与后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有关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食品营养学、食品添加剂、食品酶学、食品风味化学等课程有很强的联系,部分内容甚至有较大程度的交叉[4]。有些内容属于食品化学要掌握的,有些内容是食品化学为相关过程打基础的,教师可以在授课中通过习题、复习题告知学生哪些内容属于食品化学需要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并让学生通过习题、复习题牢固掌握。食品化学的内容复杂,学习要求高,其内容既包括食品的六大基本成分结构、性质及其在贮藏、加工、包装中可能发生的物理变化,以及它们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又包括食品的色泽、风味、食品中应用的酶、食品添加剂等内容;通过食品化学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引起食品贮藏、加工与运销过程中食品质量与安全性变化的物理、化学变化与生物变化的种类、后果、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以及控制这些变化的方法,又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问题,还要掌握食品功能性成分功能专业的评价、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纯化等内容,而食品化学授课学时有限,必须在课前、课后布置大量的习题、复习题给学生,通过课外的预习、复习与自学来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食品化学还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之一,为便于学生复习应考,也有必要建立习题、复习题库。

习题、复习题库的建立不仅仅由任课教师根据教材或讲稿命题,也应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教师征求食品化学的习题、复习题,然后全系教师多次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根据相关课程教师在授课中感觉哪些知识学生必须具备或往届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有欠缺,然后将这些知识或者能力作为习题、复习题的内容。此外,根据学生在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中暴露的知识与能力不足,将相关内容作为习题、复习题的内容。食品生产、科研及安全方面出现一些热点、社会公众关注点后,教研活动中也会及时将它们变为食品化学的习题与复习题。我们也定期收集校外,特别是名校的考研真题,并及时补充到我们的习题、复习题库中。

习题、复习题库建立后,我们将各知识点分门别类,然后按照教学大纲对各知识点的授课要求与学时比例,按照基础题、提高题与综合题的适当比例,整理出试题库,并集体做出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考试与补考时随机抽取,用过的试卷从试题库中清除,并补充新试卷。

3.试题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食品化学课程中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与基本概念,学生必须记牢、背熟,如水分活度的概念及水分活度的分区、疏水相互作用与极性相互专业的强弱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等。这类题我们以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答案唯一的客观题形式出现,这类题的分值一般控制在30%左右。但是更多的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最为重要,这类题我们以提高题的形式出现。如脂肪的自动氧化受多种因素影响,脂肪氧化的程度难以用一个指标作氧化全程的唯一准确评价指标。我们在考试前,首先让学生做一次关于脂肪氧化的综合性实验,设计多种脂肪氧化的条件,测定多个脂肪氧化指标,然后将实验条件与学生的实验数据列在试卷上,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理论分析解释实验数据,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食品化学相关理论的理解程度,还可反映出学生其他基础课程如分析化学等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这类题目的分值一般控制在45%左右。提高题的分值控制在25%左右,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考查学生平时的积累与自学能力,如牛初乳里有许多功能性成分,在考题中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综合利用牛初乳的方案。学生首先要了解掌握牛初乳的物料特点、功能性成分,这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如果喜爱专业,并注意了解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回答就没有障碍,在我们的习题与复习题中也有类似题目促使学生去了解。另外,免疫球蛋白等功能性成分的分离考查了学生对非食品化学内容如膜分离等知识的了解状况,免疫球蛋白的分离必须确保其不变性,学生必须根据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涉及分离方案,防止免疫球蛋白变性,等等。试题的答案有些是唯一的,有的答案并不唯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对答案不唯一的题目,我们在评分上并不求全责备,学生只要在答案中有独到的见解,体现出灵感或智慧的火花,都可得到高分。

4.重视动手能力,实验内容纳入理论课的考试范畴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动手能力非常关键。我们拟将食品化学的实验课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即使实验课单独设课,依然也可在理论课考试中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蛋白质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每一种食品体系中几乎都有蛋白质存在,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多种,我们给定几种食品体系,要学生设计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案并评价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的作用,这对学生就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能考查学生能力的问题,而学生今后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很可能与这类题目极其类似。这样的试题有可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今后工作中用得着的能力。

总之,食品化学考试试卷的命题,既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能力,还要考查学生的视野与知识贮备、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考试,可以引导学生提高在今后工作中用得着的能力。要达到此目标,学生没有相关知识的记忆不行,仅仅只有记忆也不行,应既有记忆又有能力才行。考试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对食品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这样一种目的。同时,考试的结果能够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超峰,贾冠忠.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考试改革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8,(4):81-83.

[2]叶蓓,王光辉.浅谈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08,(8):848.

篇9

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在当代教学中,绿色化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初中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有些化学老师对绿色化学这一新的概念不是很理解,这就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的教育和引导。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不仅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到化学在社会中的地位,还要将化学负面的影响降到最少,所以说,绿色化学教育是当代化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2.1 根据教材开展有关绿色化学的教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绿色化学和化学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绿色化学在社会中的作用。

结合教学的内容是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教育有效的切入点,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氧气,实验2-3硫磺在氧气中燃烧,S+O2SO2该项实验分为两部分:(1)硫磺在空气中燃烧;(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学生要掌握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所产生的现象。针对教材的内容,在集气瓶中要加入少量的水,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但在空气中进行硫的燃烧,(教材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但学生观察较困难)会使教室中充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老师可提示学生,这是一种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我们在哪些地方会闻到有类似气味的气体,学生立即会回答“煤燃烧时会产生气味相同的气体”。进行相应的绿色教学,多烧煤易形成酸雨。

又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爱护水资源,结合教材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拥有的淡水资源并不多,只有总水量的2.53%,可用的淡水还不到1%,所以,要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的主要措施有:(1)节约用水;(2)防治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在提出节约用水的方法时,可让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作小结。

老师在进行绿色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老师由原来的传输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并要不断的鼓励学生,督促学生,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而不是死记知识,要灵活的运用知识,不断的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和绿色环保的认识。

2.2 通过实验的改进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第一感观认知,通过分析,归纳,小结,很容易就能从直观认知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我们利用下面仪器可完成第三单元第一课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1所示)。

在吸管A中吸入浓氨水,在吸管B中吸入酚酞溶液,同时把A,B的液体挤进烧杯①和②中,一会儿就看到烧杯②中溶液逐渐变红。这是氨气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利用上述实验装置,还可完成第六单元第三课的实验6-5,在吸管A中吸入水,烧杯①中放入用紫色石蕊试液湿润后的干燥纸花,在吸管B中吸入稀硫酸,烧杯②中放入碳酸钠固体,实验开始时,先把吸管B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②中,此时看到烧杯②中有气体产生,但纸花不变色;我们再把吸管A中液体滴到纸花上,可看到纸花逐渐变红。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使石蕊变红的是碳酸。

2.3 分析现实生活中绿色化学的现状,提高绿色环保的认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也会学到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对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绿色化学的理念去分析,现实生活中那些是不绿色的行为:如一些人还在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对使用过后的电池随手丢弃;报废的汽车还在路上行驶;使用漂白剂来漂白食品;使用工业盐来淹制食物;偷排污水和粉尘等等,这些都是一种不绿色的行为。会严重地影响到我们周围的环境,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分析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哪些不绿色的行为呢?如:(1)学生在做实验时会随意的把废弃液倒入下水道;(2)实验时没有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3)酒精灯在加热完后没有及时熄灭等等。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是不绿色的行为,有关的绿色化学知识也缺乏,由此可以看出,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是必须执行的一项任务。

初中阶段正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阶段,在初中化学这门学科中,渗透着绿色化学这一教育,不仅让他们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的素质,使学生形成绿色环保这种意识,就会对学生在以后的社会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2.4 开展有关绿色化学的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

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必须把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积极寻找合适有效的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可开展一些有关绿色化学的活动。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5)11-0138-01

一、生物化学实验对于高校生物化学专业知识教育的促进作用

生物化学具有内容丰富和发展快速的特点,医药、生物、农业以及食品等多种学科都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这也是生物化学容易引发学习兴趣却又较难学的原因。生物化学最忌讳死记硬背,纯粹的死记硬背会让理论学习变得无趣,失去了生物化学的趣味性。生物化学实验分为很多种类型,包括生化分离实验、普通生化实验以及很多高技术水平的生化实验等。普通的生化实验主要是以定量和定性的标准对各种生物分子进行分析研究;生物分离实验则是借助电泳、离心以及层析等方式分离和纯化各种生物分子;生物大分子结构以及X射线衍射技术等的研究都归类为高技术水平生化实验。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酸碱性反应以及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实验就通过对蛋白质的加酸和加碱处理,借助酪蛋白溶液遇酸和遇碱后的具体反应现象和情况对该知识点进行直观和形象的展示,教导学生理解何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同时对等电点的概念也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在进行酪蛋白溶液在不同的PH值下的沉淀量试验中,体现了酪蛋白的等电点,此外还帮助学生理解了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二、借助生物化学实验,学生可以产生对于生物化学的求知欲以及科研兴趣

生物化学属于实验科学,可以说,实验是生物化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对生物化学进行现有知识的理解,可以进行新的知识发现,显著地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生物化学揭示的是生命的化学本质,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正是因为生物化学实验的不断开展和创新,才保证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断出现的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正是由于生物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很好地解决了生物理论知识学习太过枯燥的问题,进而展现了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的魅力。很多生物化学知识相关概念都太过空洞抽象,单纯的理论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进行透彻的理解的。但是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思考。例如在酶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等试验让学生明确酶活力的概念和相关的测定方法;在对于“酶的抑制和激活”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该实验的主要原料是唾液淀粉酶,因为唾液淀粉酶来自学生自己的唾液,所以个体之间的酶活性存在着差异问题,而且在进行唾液稀释的过程中,有些人对唾液的稀释浓度刚好,所以在所设定的激活、抑制和对照三个组别中的实验现象表现的较为明显,分别出现了黄褐色、蓝黑色和酒红色的情况,但是有些学生对于唾液太过稀释,所以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千奇百怪,这就使得学生非常的新奇和兴奋,从而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如此也帮助学生理解了何为影响酶活力的因素以及测定酶活性的关键之处。

三、借助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的化学本质的研究是生物化学的研究重点,所以生物化学实验的实验材料一般都是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的情况,这也是生物化学实验的相对误差太大的主要原因。只有学生能够做到严谨、灵活、细致和创新,才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因此,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习惯,使得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所采用的实验普遍具有方案已经成熟的特点,所以只要正确、规范的进行操作,就可以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因为实验结果鲜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神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排查影响实验的因素。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凝胶过滤层析”实验中,通过检测器和电脑对凝胶柱中样品的不同分子量和颜色的蛋白质分子进行分离的洗脱曲线进行展示,让学生真正明确凝胶过滤层析工作的原理和方法。有些组样品的洗脱峰狭窄,体现较好的分离效果;有些则是峰形展宽,没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但是学生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观察之后,通过对柱面进行沉降和平稳上样,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从而也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为严谨和细致。除去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以及为锻炼学生而进行的实践能力,还需要进行综合性和涉及性的实验,让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可以更好的了解生物分子的分离技巧。让学生明确在进行生化分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性,还需要具备灵活的艺术性,进而真正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高校在生物化学专业教学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最为直接的就是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相关的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