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16: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猪病毒性腹泻疾病主要是指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病,这3种疾病是完全独立的病毒性传染病。尽管它们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都十分相似,但是病原没有任何抗原交叉反应,即这3种病毒性腹泻疾病需要不同的疫苗进行免疫才能分别获得保护。需要指出的是在这3种疾病中,前两种疾病的名称往往被一些人望文生义,导致把所有能够传染的腹泻疾病、在猪群中很快传播开来的腹泻疾病当成其中的一种,结果造成判断失误,不能很好的控制疾病。
一、流行特点
1、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在夏秋季节也有发生,亦应引起注意。猪病毒性腹泻疾病有暴发性流行、地方性流行两种形式。一般第一次感染均呈暴发性流行,一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污染比较严重的猪场,常呈地方性流行。
2、混合感染日趋严重,包括病毒与细菌疾病的混合感染,病毒性疾病的混合感染。表现比较严重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与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同时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的混合感染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我们对部分猪场的不完全统计,其混合感染率超过40%。针对混合感染的日趋严重,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临床表现
1、传染性胃肠炎。该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大猪很少死亡,但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100%。该病呈地方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患病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接着急剧水样腹泻,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厌食。粪便初为白色,随后变为黄绿色,常杂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和气泡,pH值检验呈酸性,味腥臭。病猪迅速脱水、消瘦、严重口渴,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经2~7天死亡。
2、猪流行性腹泻。该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冬季,尤其是12月和1月份。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病程4~5周后可自然平息。而保育仔猪的典型症状是呕吐和水样腹泻,食欲大减,精神沉郁,很快消瘦,严重者脱水死亡。
3、轮状病毒。该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对外界各种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室温下7个月仍有传染性。寒冷、潮湿、不良卫生条件等应激因素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秋、冬季和早春该病较多见,并且多发于10日龄左右的仔猪,有时断奶前后的猪也发生该病。病初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不愿走动,常有呕吐。而后迅速发生腹泻,粪呈水样或糊状,色黄白或暗黑,经3~7天后出现脱水。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仔猪胃内充满乳凝块或乳汁,小肠壁菲薄、半透明,内容物呈液状、灰黄色或灰黑色。有时小肠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三、发病原因与鉴别诊断
1、与一般条件因素引起的腹泻的鉴别诊断。猪病毒性腹泻为群发,而一般条件因素引起的腹泻多呈散发,伴有条件的改变,如温度的突然改变,换料、断奶等。病毒性腹泻发病季节性强,冬春季节多发,伴有呕吐,呈水样便;而一般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与季节关联不是很紧密,呕吐的现象相对较少,多呈稀便(也有水样便的发生)。单纯的病毒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
2、与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的鉴别诊断。病毒性腹泻与饲料原因引起的腹泻都有群发的特点。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与病毒性腹泻的不同点是其没有传染性,常常与突然更换饲料、饲料发霉等现象有关,腹泻的发生时间比较整齐,相隔时间较短,体质好的可能反应比较严重。更换发霉饲料后,腹泻停止。一般在胃肠道都可出现损伤,而不是局限于小肠部分。而病毒性腹泻常常先在部分圈舍中出现,然后蔓延到全群,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要7天以上,肠道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小肠段,引起小肠壁变薄,粪便一般呈水样。
3、与伴有腹泻症状,但是以其他临床表现为主的疾病的鉴别诊断。很多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都伴有腹泻症状,但是这些疾病发生后不是以腹泻症状为主,都伴随着其他症状,必须结合其他症状来区分这些疾病与病毒性腹泻疾病。如猪瘟,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同时伴随高热和全身的出血。伪狂犬病发生后也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但仔猪都伴随着神经症状,母猪可出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儿。
四、预防措施
水痘:冬春多见,儿童高发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近年来,水痘疫情总体平稳,上海市水痘年均发病率为75/10万,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水痘的前驱症状有发烧、食欲不振、头痛、咳嗽、咽痛等,此时患者已有传染性。继而出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手足少,通常从头皮扩散到脸、躯干和四肢;其后,皮疹发展为丘疹,然后形成水疱,疱内为透明液体,后渐混浊,内含大量病毒。疱液吸收或漏出后,皮损结痂、愈合。水痘常见的并发症为皮肤感染、脑炎、肺炎等。儿童患者大多病情较轻,成人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孕妇患水痘时,胎儿可被感染,甚至形成先天性水痘综合征;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来说,水痘可能是致命性疾病。从出疹前1~2天,一直到皮疹干燥、结痂,水痘患者均有传染性。
带状疱疹:“老年版”水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还可引起带状疱疹。这是因为初次感染后,病毒可潜伏在体内的感觉神节(三叉神经节、胸和腰背神经节)。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病毒就可被激活,从神经节沿相应的周围神经到达皮肤,引起带状、成簇的水疱,即带状疱疹, 并伴明显神经痛。
带状疱疹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好发于老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通常一生只患一次。
带状疱疹患者也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源,从出现皮疹至结痂均具传染性,但传染性弱于水痘患者。
预防水痘,接种疫苗最有效
接种水痘疫苗是世界上公认的预防水痘及其并发症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上海市的免疫程序为:1~12岁儿童基础免疫接种1剂;13岁及以上人群基础免疫接种2剂,2剂疫苗间隔4~8周。
1剂次水痘疫苗对中重症水痘患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减少严重病例、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国内外的研究数据显示,接种1剂疫苗对中、重度水痘的保护率可达99%。
接种疫苗后,为何还会发病
商品肉鸡的生长周期一般只有49-56天,所以,养殖场鸡群若发生疾病,在出笼前多数来不及恢复。但商品肉鸡的及时出笼对于养殖场的收入、资金流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养殖场商品肉鸡的经济效益,为此,养殖场在管理上必须制定一个理想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案,重点是预防。本文将商品肉鸡饲养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疾病和其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肉鸡疾病可以分为以下两类: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其中传染性疾病又可细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疾病。
1、 传染性疾病
1.1 病毒性疾病
1.1.1 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因难,咳嗽、打喷嚏为主要特征的高热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夏秋季节较少。
(1)病症。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缩颈、排黄绿色的粪便、眼肿胀流泪、头部和颜面肿胀、鸡冠、肉髯肿大发紫,个别出现抽搐、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腿脚鳞片出血。
(2)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隔离和消毒工作,提高鸡体的抵抗力对鸡舍和场地进行定期消毒;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可用中药黄芪多糖、洋霍、黄芩、大青叶等进行预防;预防其他并发疾病的发生强化疫苗免疫接种,提高鸡体免疫力 合理治疗,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1.1.2 鸡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一年四季都能发病,但以春秋季节多发,夏冬季节较少。
(1)病症。精神沉郁、鸡冠及肉髯呈暗红或暗紫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后期排蛋清样的粪便、个别肉鸡出现神经症状。
(2)防控措施。35日以内的肉鸡发病,首先把病鸡隔离,健康鸡用克隆30疫苗,4.5倍饮水,紧急接种;坚持抗体监测制度,大型现代化养鸡场,通过鸡新城疫血清学监测手段,及时了解抗体水平,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小型鸡场可参考供鸡场所提供的免疫程序和方法进行。当鸡发病时,应马上将病鸡隔离、淘汰,注射蛋黄液抗体,同时马上对全群鸡作紧急接种。
1.1.3传染性法氏囊
传染性法氏囊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的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6、7月份发病较多.
(1)病症。病鸡排白色奶油状粪便,食欲减退,饮水增加;羽毛逆立、无光泽,嘴插入羽毛中,严重的卧地不动;个别病鸡有啄肛现象,胫爪脱水干瘪。
(2)防控措施。给病鸡施以适当温度,严格消毒,对6-12天的鸡群进行法氏囊弱毒疫苗饮水;饮水中加5%葡萄糖、0.1%维生素C 和食盐;对发病鸡群提高鸡舍温度2-3摄氏度;并注射高免蛋黄1ml/只。
1.1.4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多发。
(1)病症。主要特征是咳嗽、打喷嚏,气管有锣音,流鼻涕。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肿大呈“花斑肾” 表面有槟榔状花纹,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腺胃肿大、出血、呈球形。
(2)防控措施。在肉鸡7~8日龄时,用新支二联疫苗进行点眼滴鼻预防新城疫的同时预防本病。当鸡群发病后,呼吸型传支可用红霉素、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环丙杀星进行治疗。肾传支可用乌洛托品、小苏打、碳酸氢钠、进行饮水治疗,消除肾肿及尿酸盐的沉积。
1.2 细菌性疾病
1.2.1 大肠杆菌病
肉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疾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夏季节多发。饲养环境不卫生、通风不良、舍内氨气浓度过高、温度过低或过高、过冷过热或温度骤降、温差过大等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1)病症。主要的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粗乱,消瘦,排绿色或黄绿色稀便,有时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颈震颤、角弓反张,呈阵发性。
(2)防控措施。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最多、最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为了防止发病,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配合适当的药物预防还可以用当地的分离菌株制成多价油苗在肉鸡7-10日进行免疫注射。
1.2.2雏鸡白痢
雏鸡白痢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在出壳后 周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1)病症。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采食量下降,怕冷,常扎堆在一起,闭眼嗜睡,排灰白色石灰渣样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污染,泄殖腔孔燥粪便糊住。
(2)防控措施。在平常的饲养管理中要及时投药预防雏鸡出壳后用的葡萄糖饮水在用 头孢类等药物进行预防。发病时可用庆大霉素、氧氟杀星、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头孢类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
1.3 寄生虫疾病
1.3.1球虫病
该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比较常见的主要是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两种。
(1)病症。病鸡精神沉郁、羽毛逆立、贫血、鸡冠苍白、食欲废绝、排水样稀薄带血或含未消化的饲料的粪便。
(2)防控措施。选用抗球虫药物,如地克株利、球痢灵、马杜拉霉素、盐霉素、甲基三嗪酮等药物治疗。肉鸡发生球虫病时,往往伴发坏死性肠炎或大肠杆菌病,治疗时要注意联合用药。
1.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
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大胆探索和艰辛实践的智慧结晶,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有显著的文化基因烙印,内容博大精深,方法丰富多彩。其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体对疾病个体化的预防观、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自然观和疾病随时空变化的辨证观以及疾病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的预防医学思想。
1.1疾病个体化的预防观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体质、性别、年龄不同,先天禀赋不同,所生活的地域、季节、气候不同以及生存条件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种类、几率及愈后就会不同。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身体特征;同时认为疾病在早期会表现出特有的征兆,可以通过面色、脉象、身体状态、大小便等外象并经医生的“望、问、闻、切”进行观察、判断,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并有针对性地用食物、药食两用物质或药物对身体进行调理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种个体化的疾病预防观正是传统预防医学的独到和高明之处,值得肯定和推崇。它与现代预防疾病采取的“千人一方,万人同药”有极大的区别,虽然现代医学可通过体检来提早发现疾病,但只有当生化指标出现异常或临床征兆已经发生时才能发现,对主观表现出来的不舒服、不适应等亚健康症状,现代医学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即使是有某些指标的异常如血糖的升高,现代医学仍缺乏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因此强调针对个体体质、地域、季节、气候、饮食习惯等情况的不同,具体分析,差别对待,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季节性、地域性和实用性。因为是个体化的,所以有十分理想的强身、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效果。现在在我国江南、江淮、闽南等地区在季节变换时,有请中医开膏方、吃膏方的传统,显然绝大多数是进行疾病预防、身体调理和日常保健而非治疗疾病。因此现代预防医学应充分吸收传统预防医学的个体化疾病预防的精华、特色和优势,既注重人群预防的研究,也应有针对性进行个体化的疾病预防研究,尤其是根据个体体质、地域特点、季节、性格和日常行为生活方式等有针对性地对疾病进行个体化预防,中西医结合以期达到更好地预防疾病的目的。
1.2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自然观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员,人体是一个和谐、有机和充满生机的整体,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神经、肌肉、激素水平乃至心理活动等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照应、相互影响的,并与自然季节的变化、生活起居、饮食等有密切关联。因此自然界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基于这样的认识,古人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出发,发现并总结了人体与自然相适应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具体适应自然变化的疾病预防法则;总结了四时变化对人的情志、气血、
脏腑、经络影响的关系;昼夜、晨昏变化,日月星辰变化,地理环境及温度、湿度、气压、气流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关系等。同时指出人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听从自然变化而束手无策,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环境。疾病预防的总原则就是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并总结出了许多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俗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郎中开药方”;“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春捂秋冻,一年无病”;“秋风凉,添衣裳。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等。《黄帝内经?邪客》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就是这个道理。人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时还积极地改造自然环境,如在气温极热或极冷时,人体的自然调节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就发明了空调,以改变室内环境,保证人体不因极端环境变化而对机体造成伤害。正如《道德经》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现代医学证明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如海的潮汐、月的圆缺等都会影响人体的情志和脏器功能,极热或极冷的时候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也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预防疾病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并遵循自然规律来养护身体。例如春天万物生发,人的情绪应随自然一样心旷神怡,生机勃勃;这时稍晚睡觉,早点起来;提升精神状态,与自然和谐;在饮食上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如适当吃一些大枣、山药、刀豆、南瓜、扁豆、西红柿、核桃、栗子、鱼腥草、芹菜、菠菜和胡萝卜等对助升阳气有积极作用。若不尊重自然规律,不遵循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规律,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本身有疾病则会使疾病加速发展。可见古人早就发现并观察到自然规律对人的影响,从而产生了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思想。
1.3疾病预防变化的辨证观
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事物不断发展变化”,这是一个根本规律,在疾病的预防上其显著的预防医学特征可归纳为“根本是‘象’,核心是‘变’”。所谓“象”是指像自然界那样,因为“疾病预防”的基础是遵循、效法和学习自然。而遵循自然法则的核心是“和”。“和”是指人、自然、社会、身体本身的大平衡与大和谐,所有的方法和手段只有达到“和”的状态,才达到“最佳健康”的境界;因为自然界是最和谐的。“象”的根本是取自然之象,自然之象的精妙是在“变”。“变”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和规律,例如一年四季的变化会使疾病预防方法“变”,不同年龄的“变”会使疾病预防手段“变”,四季的“变”会使补益的方式“变”,不同的疾病会使预防和治疗方法“变”,一天之内不同的时辰对疾病预防的要求也在“变”。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工作环境、生存状态、休闲娱乐方式与古人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多数中国人是营养过剩而非营养不足,上班族压力大,紧张度高,因此疾病预防的方法要“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例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如果今天的人们遵循“与鸡俱兴”的作息时间,那么就会与社会脱节,显然必须要“变”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其实“变”就是发展,因此“疾病预防”的观念、方法和生活行为方式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
1.4注重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
中国传统的疾病预防医学思想特别注重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的重要性。在疾病初起时,便能知道病邪之所在,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使之不发展到严重或危险的境地。还强调不但要治病,还要防病;不但要防病,必须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有应对之术。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脏腑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因此在预防和治病时必须照顾整体,治其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之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讲在治肝的同时,当先调补脾。这就是治其未病。其目的在于使脾正气充实,不受侵袭。如见肝之病,不知道实脾,惟治其肝,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就可能使未病的脏器发生疾病,或治好肝病而脾病又来,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可见“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的疾病预防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2.传统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思想与促进全民健身
2.1传统中的预防医学思想与现代预防医学思想高度统一
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渊源于中国古人,但与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有惊人的一致。首先,所有预防疾病的方法、活动都是围绕“健康长寿”进行的。其次,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防微杜渐治未病,在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的指导下去把握生命和健康,最后,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还特别重视社会心理因素,把人类、社会和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正确地认识人类的生命活动,积极地预防疾病,达到强身防病、益寿延年的目的。可以说传统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思想是古为今用的典范。进人21世纪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人们对“未病先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不仅注重社会心理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还着眼于提高人们的心身健康。《黄帝内经》就指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素问?著至教论劝》),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的主张不谋而合。传统预防医学思想重视社会、心理对人的影响,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处于更加协调的状态,因此对现代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形神共养,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协调阴阳,节欲保精,畅通经络,协调脏腑,饮食调养,谨慎起居,益气调息,和于术数,动静适宜”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已被现代医学科学证明。
童朝晖副院长介绍,从全国来看,呼吸道疾病近几年的排名在往上攀升;从朝阳医院的门诊量来讲,呼吸科的门诊量过去一天是400人左右,现在达到六七百,患者增加明显。这个季节正是过敏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容易高发的时候。
那么,导致过敏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高发的原因是什么呢?童朝晖说有几方面的原因。这些年老百姓防病、看病的意识提高了,过去很多人有小病就扛着,现在人们注意保健,注意预防,感到不舒服,比如咳嗽、感冒会及时去医院就诊。另一方面,呼吸道疾病增加与天气、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天气寒冷时,呼吸道疾病就会高发,因为冬天气_卡比较低,空气流通较芹,从这方面来说也是空气质量问题。过去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比如慢支、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基础病,在空气不好的情况下病情会反复发作。而对于健康的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空气环境里肯定也会受影响。
健康小贴士:空气不好时,已有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等疾病的患者,会加重咳嗽症状,出门时戴上专门的防护口罩,在小环境内使用空气净化器等,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打喷嚏、流鼻涕是感冒症状
在呼吸道疾病中,感冒尤为常见。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都有什么症状?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吗?童朝晖解释,这几种病都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大家平时说的感冒,就是普通感冒,老百姓有时候叫伤风。普通感冒往往表现为局部症状,一般不发热或低热,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子不通气等症状。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H1N1禽流感、H7N9,都属于流行性的感冒。流感表现的是全身症状,没有局部打喷嚏、流鼻涕等表现,主要是全身高热,肌肉酸疼,甚至很容易出现常见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肺炎,从病情进展、严重程度上是比较重的。流感主要有季节性,冬季、春季发病会多一些。而普通感冒随时都有可能,比如夏天空调过凉,就可引起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总称,比如前面说的感冒、流感,还有扁桃体发炎、鼻窦炎,也就是上呼吸道以上的器官所发生的感染就叫上感。
健康小贴士许多市民往往把感冒、流感和上呼吸道感染混为一谈,其实是不同的。流感的最主要特点是流行,可引起区域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急性伤风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种,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普通感冒大多为散发性,不引起流行(但冠状病毒感染可引起某些流行),一般经5——7天可痊愈。
老人、儿童和体弱者应注射流感疫苗
我们都知道打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很多人有疑问,流感每年流行的种类可能不太一样,那打疫苗管用吗?童朝晖副院长说,世界卫生组织,包括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通过监测进行分析预测今年冬天会出现哪个类型的流感,然后推荐大家去注射这方面的疫苗。即使预测的不是特别准确,但因为流感疫苗有交叉性,因此也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童朝晖建议,老年人、儿童还有体弱者最好注射流感疫苗;而过敏体质的人,包括对药物、青霉素、牛奶等过敏的人,还有6个月以内的婴儿等人群,则不主张打疫苗。
普通感冒一般不用服药可自愈
有听众说感冒时他就服用维生素和阿司匹林泡腾片,不吃药,童朝晖肯定了这名听众的做法,并提醒大家尽可能不用抗菌药物。他说,得了普通感冒,多喝水、好好休息就可以了,一般一周就能自愈。如果有发烧,咳嗽比较厉害,可以用一些退烧药、止咳药。
对一些普通感冒病人提出输液的要求,童朝晖说,一般普通感冒没有必要输液,更没有必要用抗菌药物,像消炎药、抗生素都不要用。至于那些体弱的老人,有时会因感冒引发细菌性感染转成肺炎,医生对这种情况会做出判断进行对症处理。呼吸系统疾病重在预防
童朝晖提醒大家,对呼吸系统疾病,不要只关心得了以后怎么治,重要的是预防。生活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吸烟,尤其是患有此类疾病的人更得戒烟。童朝晖说,大部分呼吸道疾病都和吸烟有关系,特别是长期大量吸烟,比如烟龄在10年、20年以上,一天吸一包。这种病人一般到了10年、20年以后肯定要得肺气肿,甚至一部分人会得肺癌,这是有科学研究、证据证明的。对空气污染,客观上很难逃避,但是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在冬天或遇有雾霾天气时,要减少外出和户外活动,尽量留在室内,寒冷天气尽量减少外出。
本版文字据《城市零距离》节目整理
专家简介
童朝晖留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呼吸危重症、呼吸内镜及介入诊治技术、间质性肺疾病、哮喘等方面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卫生部呼吸内镜培训基地主任等职务。2003年因在抗击“非典”中表现突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健康咨询问答
听众问:肺癌患者做手术已经两年半了,现在比较容易感冒,没有过敏史,能不能打流感疫苗?
童朝晖答:做了肺癌手术,病人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要比正常人差,所以容易感冒。可以打一些肺炎、流感疫苗。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好的话,可以打一些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比如胸腺肽类的药物。
听众问:过敏性鼻炎能根治吗?
[中图分类号] S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38-01
一、羊疾病的种类
羊作为一种食草型家畜,它的食谱很广泛。再加上羊本身的活泼好动而且非常喜欢清洁与干燥,所以在通常的情况之下,羊自身的抗病能力是比较强的,而且不容易得病。但在现在的集体大规模饲养的条件之下,羊自身并不能保证所有的体质很好,差别不大。大规模饲养的羊群在体质与进食方面差异性很大,因为大规模饲养的羊群在进食方面存在着竞争,导致了优胜劣汰。那些被淘汰的在体质方面的缺陷很容易导致它们染病,造成羊群其他的羊感染,使得整个羊群发病造成死亡。所以在大规模饲养的时候应做好疾病的防治方面。羊疾病的种类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传染病类的、一种是寄生虫引起的、一种是普通的疾病。
1.传染性疾病
羊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外界的病原体造成的,外界的病原体感染了部分的羊之后会通过羊与羊之间的接触而迅速的在羊群之间进行传播,从而导致了整个羊群染病。羊的传染病主要包括了羊痘,羊的口疮以及口蹄疫,口蹄疫是最常见的。还有部分的传染病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的,包括破伤风羊快疫等疾病。因为细菌感染而引起羊的发病并不是在什么地方都会发生的,主要发生在高海拔的地区,因为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的特殊性,所以此类疾病一般出现在新疆地区,此处海拔较高。
2.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蠕虫、原虫、蜘蛛等等的寄生虫在生物的体内引起动物感染疾病称为寄生虫病,寄生虫寄生在羊身上,会对羊的器官造成损伤。寄生虫也会吸取羊自身的营养为己用,或者产生毒素释放给羊,会造成羊的生理机能下降,营养不良,更加严重的会造成羊的死亡。常见的寄生虫病有肝片吸虫和螨病等。
3.普通病
普通病的成因主要是因为群体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同时也包括一些外界的因素,普通病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不具有传染性,个体患病不会影响到整个群体的健康。普通病包括了内科病、外科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等一系列的疾病。例如内科病比较常见的就是前胃疾病。引起这种疾病主要的原因就是饲养管理的不当,比如喂养的草料发霉腐烂,长期喂养的饲料难以消化以及羊群的放养与饮水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羊的胃积食,胃迟缓等一系列的羊的健康问题。营养代谢疾病的成因主要是因为营养的缺乏或者营养的过盛。在饲养的草料选择方面,如果饲养的草料中某些维生素与矿物质不足会造成羊本身的营养失衡引起新陈代谢的紊乱。从而最终导致了羊的发育不良,生理机能失衡更会造成羊的免疫力降低,更加容易感染疾病,造成羊的死亡。羊缺乏微量元素本身就会造成羊营养不良,比如缺碘就会造成白肌病。然而微量元素过量也会导致羊中毒。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就是中毒性疾病,这类病症稍加不注意就会产生,在现在的农业条件之下,杀虫剂的大范围使用造成了羊食用的牧草还有残留的杀虫剂过多,食用这样的牧草会使得羊群造成中毒反应;而且给羊进行治疗是使用药物过量同样也可能引起羊的中毒反应。
二、如何对羊疾病进行预防
1.做好羊群卫生与饲养的管理
要想保证羊群的整体健康与安全,首先要做好的就是羊群居住环境的的安全与洁净。羊舍建筑的选址首先就要选择高地势,环境要干燥,羊群活动的范围内不能有积水,同时要确保羊舍使羊群在冬季的时候能够晒到太阳。还有就是羊群的饲料饮水必须洁净,不能够有霉烂。在羊群中消毒工作要做好,对羊舍饲料以及喂养工具必须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喂养人员进入羊舍应该先进行消毒处理,平时非饲养员应禁止进入羊舍。在饲养方面,要求做到能够统一调度,首先要保证羊本身的营养需求,其次才是提升羊群整体的营养价值。对于成年的公羊羽母羊,更应该在其营养的搭配上面做到更加全面与优化,从而保证好羊群的生长。尤其在新疆等地区,由于当地的水源缺乏,所以选择羊舍的位置首先考虑好饮水的问题,不仅是水源同时水质必须也要有足够的保证,所以说环境的条件必须要做好。
2.落实羊群的自繁自养工作
要进行大规模的羊群发展,自繁自养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在羊群初期的选择时,必须购买健康无病的母羊来保证羊群后代的健康。采取这种措施的优点是让羊群不引入外来的羊种,减少羊群患有外来疾病的可能,这样对整体羊群都会有益处。
3.做好羊群的检疫与驱虫
做好对羊群的统一管理是开展免疫工作的前提,在这方面,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在羊群的饲养过程中,不能够出现喂养已经发生霉变的饲料,也不能出现含有残留农药过多的牧草,这些必须保证。在检疫过程开始之前,还要在羊饮水方面做好工作,保证羊的饮水的清洁,整体的羊舍同时也需要进行清洁与消毒工作。羊群的检疫工作是羊群进行疾病预防的重要环节,只有在进行检疫的工作过程中才能够较为迅速的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及时的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羊群的养殖过程中,驱虫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驱虫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羊群的营养的流失。在驱虫的防治过程之中,一般采用的是定期的预防性驱虫方式。避免了在羊群轻度感染之后进一步的恶化造成对羊群更加严重的危害。同时,进行驱虫的时机要根据当地羊群寄生虫的季节动态而采取相应的不同的措施。一般情况下,在秋季和春季可以各安排一次,春季容易患病的概率比较高,而秋季开展驱虫活动,能够保证羊群在冬季能够平稳的度过。
三、羊疾病的防治
1.传染病防治―以口蹄疫为例
一般情况之下在羊群发生传染病时,需要采取果断的措施,控制住传染病的范围把传染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中。当发现传染时,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扑灭已传染的羊群,防治传染病的扩散,同时,要向上级部门进行疫情的报告。同时要隔离健康的羊群,防治被传染,如果有与染病羊接触的羊也应该单独的进行隔离观察,确认不会发病后再并入羊群。对于隔离的羊群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而且对于羊舍要及时的进行消毒,而病羊的尸体需要进行焚烧或者集体掩埋,不能够出现随意丢弃的现象。
对于口蹄疫的防治,需要更加的重视,因为口蹄疫作为一种急性烈性的传染病,一旦发生如果不加重视一定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口蹄疫一般是季节性的发展,一般在秋季快要结束的时候开始流行,冬季更加严重,等到春天时会有所减缓。当发生口蹄疫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做好羊群的隔离与消毒工作并接种疫苗,对于已经患病的羊,不进行相应的治疗,二是直接进行扑杀并焚毁。
2.寄生虫防治―以羊肝片吸虫病为例
肝片吸虫是养殖产业危害最为严重的寄生虫中的一种,它的幼虫一般寄生在螺蛳体内,它会通过羊群食用的水草等进入到羊的体内,进入到羊的肝脏之中,这种虫子引起的疾病分为两类,一种快速,一种慢性。快速的会导致体温身高、食欲减退、口眼黏膜苍白等症状,受感染的羊一般活不过五天。慢性的会导致受感染羊贫血,逐渐的消瘦、消化紊乱、胸下产生水肿直到最后死亡。这就要求放牧时需要注意不要到低洼处进行放牧,对羊进行治疗时使用相应的驱虫药物进行灌服。
3.普通病的防治―以前胃迟缓为例
前胃迟缓会导致病羊的正常食欲的下降,反刍与胃蠕动的减弱,严重的会引发酸性中毒。造成这样的病因主要是羊本身的体质衰弱,加上长期喂养难以消化的粗硬的草食,或者突然进行了饲料的更换,饲料的霉变都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过食可采用饥饿疗法,然后喂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已经患有该病的羊,可以先喂泻药兴奋瘤胃蠕动,防腐止酵。
四、对于羊疾病防控的总结
在羊的疾病的防治过程中,需要我们科学的对病害进行预防与治疗,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根源上解决疾病的发生与扩散。对于疾病应该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过分依赖治疗会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而且后期的治疗会带来更加大的费用消耗,所以需要我们在疾病的防治上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由鼠类主要携带和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市报告EHF病例发病疫情出现反复,2011年发病数为近10年来最高,达到74例,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本文分析了2005~2015年湘潭市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病学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EHF疫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报告资料及EHF病例的个案调查表信息;人口资料来于湘潭市统计年鉴。
1.2方法 由专人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核对,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检验。
2结果
2.1流行概况 2005年~2015年湘潭市共报告EHF病例475例,年均发病率1.51/10万,死亡3例,年均病死率为0.63%,2005年~2011年湘潭市发病率成上升趋势,2011年以后,EHF疫情开始下降。2011年发病率最高为2.69/10万,为近10年最高。
2.2时间分布 EHF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时间呈现双峰一谷,11月~次年1月份出现一个发病大高峰,共194例,占发病总数的40.84%;4~6月份出现一个小高峰,发病136例,占发病总数的28.63%
2.3地区分布 全市79个街道/乡镇中,有74个社区/乡镇报告了EHF病例,病例覆盖率93.67%,其中石潭镇、花石镇、射埠镇、易俗河镇、梅林镇、姜畲镇、荷塘乡、排头乡、云湖桥镇、谭家山等10个乡镇报告的病例数最多,共报告235例,占49.47%。
2.4人群分布 475例病例中,发病年龄7岁~82岁,以青壮年劳动人群为主,30~64岁发病人数369例,占77.68%。男性占74.95%(356/475),发病率为2.20/10万,女性占25.05%(119/475),发病率为0.71/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6.00,P
2.5血清学检测情况 报告的475例中,其中经实验室确诊的有303例,即采用金标试剂快速检测EHF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仅占63.79%。
2.6疫苗接种情况 对453例病例进行了个案调查,其中明确接种了EHF疫苗6例,仅占1.32%;免疫史不详的为14例,占3.09%;明确未接种433例,占95.58%。
3讨论
2005年~2015年湘潭市EHF年均发病率为1.51/10万,在1/10万以上,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湘潭市EHF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发病,11月~次年1月为一个发病大高峰,4~6月份为一个小高峰,提示湘潭市属于野鼠型和家鼠型并存的混合型,冬季峰高于春季峰,主要以野鼠型为主[1-2]。发病主要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与湖南省其他地区监测情况一致[3-4],主要原因可能是该人群参加田间劳动和从事野外工作多有密切关系。地区分布来看,EHF发病具有较明显的聚焦性分布现象,发病主要集中在石潭镇、花石镇、射埠镇等10个乡镇,占49.47%。
EHF抗体检出率是63.79%(303/475),EHF有一些非典型的临床表现病例,而病毒IgM抗体发病1~3 d即可检出[5]。因此积极开展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可及时确诊病例,减少漏诊、误诊,在治疗中依据实验室的结果实施“三早一就”治疗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从发病人群的接种疫苗来看,95.54%明确无疫苗接种史,没能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针对目前的流行特征,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①灭鼠工作是预防EHF的综合性措施之一[6],在发病高峰,尤其在秋末冬初季节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等优势鼠种灭鼠工作。②在田间劳动或野外作业时做好个人防护,留意老鼠出没的痕迹,尽量避免与鼠类排泄物或分泌物接触。③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大规模接种的免疫效果较好,保护率可高达100.00%[7]。可以在历年发病较高的乡镇,对30~64岁高危人群开展EHF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减少病例的发生。④加强各级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⑤结合湘潭市正在建全国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采取以灭鼠和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宏,洪荣涛.2004-2007年福建省EHF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共患病杂志,2009,25(1):59-62.
[2]赵卫东,闻金生.上高县1979-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趋势预测[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2):1084-1086.
[3]孔令岩.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Elman神经网络预测[D].中南大学,2010.
[4]刘富强,陈立章,高立冬,等.2008年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04:1078-108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59-01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安全工作,是学校常抓不懈的首要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特别是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关注的重点工作。安全工作又是一项复杂而特殊、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如何抓紧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尽全力避免或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新课题。如何加强农村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师生的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下面结合对校园安全工作的认识,谈谈我们粗浅的想法和做法,与同行交流。
一、制定科学的目标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要通过各处室、各班级的通力协作和不懈的努力达到“三有、三无、三不发生、三加强”的目标。“三有”,即有周密细致的责任体系和管理网络;有规范、完善的安全工作制度和奖惩考核机制;要有与我校安全任务相适应的“三防”(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和强力到位的工作措施。“三无”,即校园内无打架斗殴现象发生,无盗窃学生财务现象,无明显地安全隐患存在。 “三不发生”,即校园内部不发生严重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案件,不发生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三加强”,即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形成维护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争创零犯罪校园;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努力消除各类治安安全隐患,使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明显好转。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的安全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此项工作,没有制度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依靠制度来管理,才能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学校安全责任分工》《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学校安全工作岗位》《学校安全一日常规》等。就拿学生一日常规安全管理来说,要想管理好学生在校一天得安全,让学生知道,在学校里,有些什么规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能做的事情,如果做了,会受到学校什么样的处理,这就是制度。在学校,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做好宣传教育
学年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听好各种安全专题讲座,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讲解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师生受到法制教育。我们还利用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另外,我们利用班会、板报、广播、录像、标语、图片、宣传单等多种形式经常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师生基本懂得一些法律法规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我们把学生在校内存在的各种隐患制成ppt,利用班会时间播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我们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去避免,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安全。我们每学年都要对所有的教师进行安全培训,让教师掌握在工作中如何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在出现问题时我们如何去解决问题等。
四、抓好季节性的安全工作
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注意季节性的安全教育。春季安全教育的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教育、火灾预防教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夏季安全教育重点:洪水、暴雨、雷击、台风等自然天气预防教育、防溺水教育、食物中毒、交通安全、犯、用电安全教育;秋季安全教育重点:运动受伤、建筑安全、消化道疾病预防教育;冬季安全教育的重点:防寒保暖、煤气中毒、户外运动、冰面溺水、火灾、雪雾天气交通安全的预防和教育。可以通多过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火教育,禁止学生在教室等密集的场所使用明火、电热器、烤火器、堆放易燃物品等。做到经常检查,并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
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学校都不允许学生在宿舍安装个人电脑;与许多学生上课都在偷偷地拿手机上网的热情相比,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把互联网视为洪水猛兽。诚然,确实有少数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热衷于网恋、浏览黄色信息,但这些毕竟不是主流。值得一提的是高等院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努力,值得广大学校的管理者借鉴和学习。学校积极利用而不是打压学生的上网热情,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积极沟通、因势利导,建设一个健康、美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64-01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安全工作,是学校常抓不懈的首要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如何加强农村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师生的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下面结合对校园安全工作的认识,谈谈我们粗浅的想法和做法,与同行交流。
一、制定科学的目标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要通过各处室、各班级的通力协作和不懈的努力达到“三有、三无、三不发生、三加强”的目标。“三有”,即有周密细致的责任体系和管理网络;有规范、完善的安全工作制度和奖惩考核机制;要有与我校安全任务相适应的“三防”(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和强力到位的工作措施。“三无”,即校园内无打架斗殴现象发生,无盗窃学生财务现象,无明显地安全隐患存在。 “三不发生”,即校园内部不发生严重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案件,不发生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三加强”,即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形成维护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争创零犯罪校园;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努力消除各类治安安全隐患,使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明显好转。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的安全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此项工作,没有制度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依靠制度来管理,才能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学校安全责任分工》《学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学校安全工作岗位》《学校安全一日常规》等。就拿学生一日常规安全管理来说,要想管理好学生在校一天得安全,让学生知道,在学校里,有些什么规定,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能做的事情,如果做了,会受到学校什么样的处理,这就是制度。在学校,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做好宣传教育
学年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听好各种安全专题讲座,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讲解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师生受到法制教育。我们还利用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另外,我们利用班会、板报、广播、录像、标语、图片、宣传单等多种形式经常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师生基本懂得一些法律法规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我们把学生在校内存在的各种隐患制成ppt,利用班会时间播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我们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去避免,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安全。我们每学年都要对所有的教师进行安全培训,让教师掌握在工作中如何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在出现问题时我们如何去解决问题等。
四、抓好季节性的安全工作
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注意季节性的安全教育。春季安全教育的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教育、火灾预防教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夏季安全教育重点:洪水、暴雨、雷击、台风等自然天气预防教育、防溺水教育、食物中毒、交通安全、犯、用电安全教育;秋季安全教育重点:运动受伤、建筑安全、消化道疾病预防教育;冬季安全教育的重点:防寒保暖、煤气中毒、户外运动、冰面溺水、火灾、雪雾天气交通安全的预防和教育。可以通多过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火教育,禁止学生在教室等密集的场所使用明火、电热器、烤火器、堆放易燃物品等。做到经常检查,并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
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学校都不允许学生在宿舍安装个人电脑;与许多学生上课都在偷偷地拿手机上网的热情相比,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把互联网视为洪水猛兽。诚然,确实有少数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热衷于网恋、浏览黄色信息,但这些毕竟不是主流。值得一提的是高等院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努力,值得广大学校的管理者借鉴和学习。学校积极利用而不是打压学生的上网热情,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积极沟通、因势利导,建设一个健康、美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4.091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arlatina during 2005~2014 in Yingkou city XIAO Yan. Yingkou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Yingkou 115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arlatina during 2005~2014 in Yingkou area,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Morbidity situation of scarlatina in Yingkou city during 2005~2014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There were totally 1774 reported scarlatina cases in Yingkou city during 2005~2014, without death case. Mean morbidity rate was 7.4356/100 thousand, along with the highest morbidity rate in 2012 as 12.559/100 thousand and the lowest in 2009 as 3.8127/100 thousand. Morbidity peak occurred in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and winter. There were 422 cases in May~June, accounting for 23.79%, and 447 cases in November~December, accounting for 25.20%. Male cases were the majority with morbidity rate as 9.3327/100 thousand, while morbidity rate in female cases was 5.4524/100 thousand. Male cases had obviously higher mean morbidity rate than female case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120.728, P
【Key words】 Scarlatina;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 多见于小儿[1-3], 3~7岁儿童居多。猩红热临床症状为发热、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 疹退后留有明显脱屑[4, 5]。古代中医将猩红热描述为阳毒、斑、疾疹、痧症等。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尤以冬春之季发病最多, 潜伏期2~5 d, 一般2~3 d, 人群普遍易感。近年来猩红热由以往的温和型转向恶化, 2011年香港发生猩红热暴发流行, 6例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 其中2例死亡[6], 有研究表明, A族链球菌(GAS)阳性的猩红热患儿, 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及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7-9], 因此, 猩红热防制不容忽视, 本文通过对2005~2014年营口市猩红热疫情进行分析, 提出防控建议,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5~2014年猩红热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人口资料来源于基本信息系统。
1. 2 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进行资料录入与整理, 观察猩红热发病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疫情情况 2005~2014年营口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774例, 无死亡病例, 平均发病率为7.4356/10万, 其中, 2012年发病率最高, 为12.559/10万, 2009年发病率最低, 为3.8127/10万,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见图1。
2. 2 三间分布分析
2. 2. 1 时间分布 2005~2014年营口市年猩红热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时节, 呈现两个高峰, 11~12月份发病最多, 共报告447例, 占总发病总数25.20%, 5~6月份发病次之, 共报告422例, 占总发病例数23.79%, 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见图2。
2. 2. 2 地区分布 2005~2014年营口市全地区均有猩红热病例报告, 病例主要集中于站前区和大石桥市, 其中站前区报告473例, 占全地区发病总数的26.66%, 大石桥市报告发病451例, 占全地区发病总数的25.42%。
2. 2. 3 人群分布
2. 2. 3. 1 年龄分布 营口市2005~2014年猩红热最小发病年龄为2个月, 最大发病年龄58岁, 发病以3~8岁儿童为主, 共报告发病1329例, 共占发病总数的74.92%。
2. 2. 3. 2 性别分布 1774例猩红热病例中, 男1138例, 平均发病率为9.3327/10万, 女636例, 平均发病率为5.4524/10万, 男女发病比例为1.79∶1, 男性年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28, P
2. 2. 3. 3 职业分布 2005~2014年营口市猩红热病例主要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 学生发病689例, 构成比为38.84%, 幼托儿童发病652例, 构成比为36.75%, 散居儿童发病363例, 构成比为20.46%, 其他发病为70例, 构成比3.95%。
3 讨论
营口市2005~2014年猩红热发病呈上升趋势, 且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每年呈现春末夏初和冬季两个高峰, 与全国猩红热流行特征相一致[10-12]。发病主要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 变化趋势与学生在校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由于学校和托幼机构人群比较密集, 室内开窗通风少, 空气不流通, 儿童之间密切接触较多,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抵抗力较低, 因此容易造成该病的传播和流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这与男孩活泼好动, 接触传染源机会较大, 卫生习惯较女孩差等密切相关[13-16]。2005~2014年营口市猩红热发病集中于站前区和大石桥市, 站前区作为主城区, 经济发展状况位于营口市各县区前列, 儿童生病后到医院就诊率较高, 大石桥市自2008年手足口病列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后, 曾于2010年出现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因此医疗机构和家长提高了对儿童出疹性疾病的重视, 推测此为这两个地区猩红热病例报告较多的因素。
猩红热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 且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 因此防制工作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猩红热病例及时分析, 对发病聚集情况给与重视, 加强与医疗机构及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沟通。对医疗机构及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培训工作, 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 规范医生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尤其是所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名称。提高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敏感性, 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晨检和日常通风消毒、疫情报告等技术指导, 发现可疑患儿时, 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利用媒体、网络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公民猩红热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同时加强对抗生素应用的宣传和教育, 避免家长乱用抗生素导致的耐药。
参考文献
[1] 杜建财, 杨炬, 张征, 等.宁夏2004-2010年猩红热疫情流行趋势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13):2399-2440, 2404.
[2] 战亚惠. 2007-2011年长春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吉林大学, 2012.
[3] 富小飞, 陈中文. 嘉兴市2005-2011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1):40-41.
[4] 梅淑娟, 媛. 长春市1998―2007年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8, 19(5):57-58.
[5] 郭舫茹, 何月莹, 白云, 等. 1983-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疾病监测, 2012, 27(9):702-704.
[6] Luk EY, Lo JY, Li AZ, et al. Scarlet fever epidemic, Hong Kong, 2011. Emerg Infect Dis, 2012, 18(10):1658 -1661.
[7] 许如菊, 赵仕勇. 43例儿童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临床耐药性分析.现代实用医学, 2012, 24(7):805-806.
[8] 姚玮蕾. 2011-2013年上海地区儿童猩红热的病原学分子特征及其耐药性的监测研究. 复旦大学, 2014.
[9] 刘贞艳, 胡彬, 毕振旺, 等. 2013年山东省四地市儿童A群链球菌耐药特征及其表型、基因型分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3(1):77-80.
[10] 朱文彬, 杨卫红. 2004-2013年德州市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预防医学论坛, 2015, 21(4):299-300.
[11] 陈娜, 史中锋, 丛良滋, 等. 2005~2014年济南市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预防医学论坛, 2015, 21(8):639-640.
[12] 戴孟阳. 2004-2012年沈阳市猩红热流行特征. 职业与健康, 2014, 30(10):1361-1362.
[13] 金旭. 帮你了解猩红热. 当代医药论丛(月刊), 2014(3):15-16.
[14] 尹莉, 刘少平. 2004-2007年宜宾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9, 25(5):46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