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0 16:16: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小银行发展趋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小银行发展趋势

篇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在特定的经济发展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时代产物,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并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资本充足率不高、资产质量差、盈利能力差和法人不完善的问题,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市场定位不明确,发展战略模糊和竞争力缺乏的问题。

城市商业银行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

金融管理层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目标定位是市民银行,即主要面向城市居民和中小企业提供零售金融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体系不尽完善,进一步发展中小金融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完善银行体系的关键。我国目前不缺全国性银行,也不缺大机构性的分支机构银行,缺的是为非公服务的小银行。我国经济特别是处于融资劣势的民营经济,迫切需要专门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单一制银行,特别是地市级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填补这个空白。因此搞好特色化服务,以社区银行、市民银行为发展战略是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事实上,除了几个规模较大的银行外,其余的城市商业银行一直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核心客户群模糊

如果按照部门划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其比重大约占到贷款总额的27.3%,其次分别为服务业和建筑与不动产业。这种贷款结构和其他类型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没有明显的区别。

市民银行名不符实

银监会曾强调,城市商业银行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城市商业银行应按照这种市场定位,利用自身优势、自身特点来开展业务,不要盲目地和大银行攀比,达到科学发展的目的。但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商业银行仍然表现出市场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即城市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并没有在细分市场中寻求自己的定位。而是与大银行拼机构、拼大客户、拼网络,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热衷于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讲,其在服务大企业、大项目上并无太多优势,只能是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或较低的资金价格取胜。

金融服务无竞争优势

产品品种单一、产品创新能力弱、服务质量低、无竞争优势是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通病。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各类产品仍主要集中在存款、贷款方面,品种相对单一。比如在公司金融业务上,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有存款、贷款和结算三种;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可提供票据业务、贸易融资业务、离岸银行业务和公司理财等。其次,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提供的一些产品科技含量明显较低,这集中体现在银行卡、电子银行、个人理财和网上银行等新兴高科技类产品上。最后,产品创新能力较弱。受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城市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明显比股份制商业银行低。根据交通银行的统计,股份制商业银行每年都会有多个新产品推出,而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几乎一整年都没有任何新产品推出。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城商行没有能力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据调查显示,只有大约22.2%的城市商业银行能够提供家庭组合投资和网络银行服务以及国际支付、融资租赁服务。

由此可见,由于城市商业银行长期缺乏有效的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其产品创新和高质量金融服务都将失去支撑和方向,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进。

城市商业银行应确立向社区发展的战略

对于银行而言,企业客户一直是各家银行信贷争夺的对象,但在饱尝不良资产贷款风险后,各大商业银行开始把目光转向个人金融市场。随着百姓手中的钱越来越多,社区中蕴含巨额资金流量和众多服务对象,金融需求越来越大,银行要想吸收这部分资金,做大个人银行业务最好的办法是将金融服务延伸到社区,在社区寻求新的业务空间。

社区银行的含义

按照国际上通常所定义的概念,社区银行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社区银行强调的是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与客户保持长期性的业务关系。

社区银行并不是目前一些媒体所宣传的在一个小区里有一台自动存取款机,或某家大银行在小区里开设储蓄业务那样简单。社区银行是为社区里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它提供了从社区儿童的储钱罐业务到社区老人的养老金管理计划等诸多服务,使得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全体居民能够享受到较为充分、便捷和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在美国,社区银行是美国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银行的资产规模通常在1000万美元和数十亿美元之间不等,其数量在5000家以上;其资产约占全美银行资产总额的22%。61%的社区银行经营业绩不凡,只有8%的社区银行处于非盈利状态。

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社区居民急需贴身的金融服务 对于家住偏远社区的居民来说,跑银行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新难题,面临不断增加的个人金融业务:存取款、通过银行领取养老金、交纳水电费等,许多市民不得不频繁地到市中心办理,费时费力,极不方便。对现今金融机构推出的一些金融产品如开放式基金、信托理财、炒汇、一卡通等往往是一知半解、并不明了,很多人把招商银行推出的一卡通简单地当成存取款的工具,无形中浪费了资源。

社区小企业急需金融服务 随着住宅商品化以及住宅生活区内服务的物业市场化,各种社区服务应运而生,并且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与此相适应,不少居民把自己的就业、家庭收入等着力点聚焦到了社区,但由于缺少畅通的资金融通渠道,常常是不少机动灵活、规模较小、效益较好的生意及市场项目,诸如家庭花卉养植,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因资金缺乏而不能实现。社区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受到各方重视,而在国外中小企业正是社区银行的主要融资对象。

我国社区金融需求呈现出的新特点 由单一的储蓄业务向包括储蓄、贷款,投资、保险、消费等综合需求发展,由低层次的传统储蓄存款业务转向如理财服务、投资顾问等高层次金融需求发展,居民由持有单一储蓄金融资产向持有股票、国债、基金等多种金融资产转化,居民在社区就业自谋生计所带来的融资需求也日益广泛。这些变化都意味着社区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社区金融业务潜力很大。

城市商业银行走社区银行之路的优势

社区银行可以基于对社区内客户的深入了解提供相应地个性化服务,可专门为低收入的个人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小型企业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便利;致力于提高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生活质量。社区银行和其服务对象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严重的信贷失败风险,比全国性银行和跨国银行要小得多,因为社区银行和客户之间相互熟悉的情况,是大银行不可比拟的。

而且中小借款者由于不能提供充分的抵押物、担保或者盈利保障,往往不能从大银行取得信贷支持;或者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量小事多,大银行对这样的小额信贷展开贷前审查非常不经济,社区银行有力地弥补了大银行在这一金融服务层面的缺位。

根据美国的情况,赢利性最好的银行是那些资产在10亿-100亿美元的银行,以及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社区银行。而最稳定的银行仍然是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那些小型银行。因此,社区银行仍然可以是一种赢利性很高且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商业模型。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预期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可以有几种战略选择,其中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商业银行向超级区域性银行发展为主;对于规模略小但财务健全的城市商业银行,其战略选择应做社区精品银行的领导者。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民营个体经济的繁荣,为城市商业银行建立社区精品银行的发展战略创造了不可缺少的发展条件。

社区金融业务可铸造城市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开展社区金融业务,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加强对社区的渗透力,开发大量新客户和高忠诚度客户,提高经济效益。而通过对客户的全面了解,有利于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建立起个人信用档案,巩固银行的信贷基础。此外,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银行可以迅速开发出一些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更加牢固客户基础,提高办理业务效率和市场营销的主动地位。这些都是国有银行和其他大银行难以实现的。

美国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市场的客户,同时这些员工对社区生活的成员是相当贴近的。社区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和家庭客户贷款时,客户不仅仅是一堆财务数据的代表,实际上社区银行的信贷人员还会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性格特征、信用度和家庭构成、日常开销特征等等个性化因素,这些是大型银行难以做到的。社区银行贴近社区、方便百姓、亲情服务、灵活应变的经营理念是其竞争优势所在。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社区金融服务面临的障碍

现阶段我国信用环境对社区金融业务的开展形成了一定障碍。不仅是广泛存在的经济活动主体信用缺失使商业银行开展社区金融业务困难加大,而且对银行自身而言,由于以前没有注重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没有客户关系管理,银行对社区的信息缺乏了解,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社区金融服务的内容和效率受到很大限制。

社区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社区金融需要兼具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等特点,因此,社区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综合性。社区金融服务中心应该是一个大超市,如客户可以随心所欲地选购称心如意的产品,从存取款、理财咨询、保管箱、消费贷款、各种转账,到收费以及购买保险、债券、投资基金等金融需求都应该在这里得到满足。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不够,所推出的社区金融产品结构显得单一,功能缺乏,使其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金融服务的程度与效率大打折扣。

人才缺乏也成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社区金融业务的重要阻碍。我国的客户经理制度刚起步,无论从数量与质量来看都远远不够,且尚处于逐步转型阶段。而社区金融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金融知识的人才,才能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此外,对社区银行必须设定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法规,避免社区银行沦落为地方官员或少数企业家的圈钱工具;其健康的运行还离不开利率市场化,实行灵活的市场利率是社区银行存在的必要土壤。

篇2

近年来,我国中小银行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毋庸讳言,其经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经营绩效的相对低下。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分析,但或是受制于中小银行经营数据的非透明,或是缺乏横向的尤其是具有可比性的国际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鉴于此,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中小银行绩效与国内银行和国际银行业进行比较,以便准确判断我国中小银行绩效的国际同业水平,从而廓清对我国中小银行经营绩效的基本认识。

一、比较对象与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了我国25家中小银行为样本,这25家中小银行包括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15家城市商业银行,从个体数量上占全部中小银行的20.33%,资产规模占全部中小银行的85.94%,贷款市场份额占据全部中小银行的87.32%,因此能够代表我国中小银行的整体水平。本文选取了53家国内外银行作为我国25家中小银行绩效的比较标杆。①这53家银行包括:2004年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25家银行,[1](212)它们代表了全球银行业的主流力量;与我国25家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大致相当的25家国外(地区)中小银行;国有四大银行,将经营环境同质的国内四大银行的经营绩效与国内中小银行进行比较,是目前学术界对中国银行业进行研究的主流方法。[2](46-53)[3](26-33)这53家银行涵盖了国际同业主流、国际同等规模银行以及国内银行市场竞争对手等不同标杆,可以保证比较分析的信度。

比较指标的选取既要效度优先,又要虑及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较性,还要体现银行经营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参考中国银监会的监管指标体系,[4]本文选取了如下3类7个指标:(1)盈利性指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2)安全性指标: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比率、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3)流动性指标:贷款比例。这7个指标是国际通行的对银行绩效考察的量化指标,也是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监测的主要内容,可以保证比较分析的效度。

二、盈利性的国际比较

(一)总资产收益率比较

在财务分析的基本指标体系中,总资产收益率(ROA)是衡量盈利性的重要指标,它衡量中小银行资产的运营效果,反映银行的管理者将银行资产转化为净利润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银行资产运营效果越好。

从四类银行的平均ROA数据(表1)看,我国25家中小银行的平均ROA明显低于国外的25家中小银行,也低于最大25家银行,只是在2003年以前高于国内四大银行的平均值。以2004年为例,国内25家中小银行的平均ROA只是国外(地区)25家中小银行的1/4,是全球最大25家银行的1/2,明显低于1%的通常水平。从发展趋势看(图1),国内25家中小银行的平均ROA呈现缓慢降低趋势,从2000年的0.45%降至了2004年的0.33%,这不但与同期国际同业平均ROA的逐步上升相背,也与同期国内四大银行的同指标迅速提高趋势相去甚远。

(二)净资产收益率比较

净资产收益率(ROE)是所有比例指标中综合性最强、代表性最高的一个指标。[5]它衡量中小银行股东每投入单位资本获得净收益的数量,该比率越高,说明银行给股东的回报率越高。

四类银行的平均ROE数据(表2)表明,最近5年间,国内25家中小银行的ROE与国外(地区)25家中小银行、国内四大银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国内25家中小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国内四大银行,另一方面却一直低于国外(地区)25家中小银行,而且在最近两年中低于全球最大25家银行。从变动趋势看(图2),与国内四大银行的上升趋势不同,国内25家中小银行的ROE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11.10%逐步降至2004年的9.89%,已经接近四大银行的平均水平。而同期国际同业经历了U型波动,从2002年开始呈现迅速上升趋势。我国中小银行与之相比,差距也逐步加大。

(三)成本收入比率比较

成本收入比率是反映银行在获取一定收入上的成本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

近年来, 国内25家中小银行成本收入比率低于全球最大25家银行,略高于国内四大银行,部分年份中稍低于国外(地区)25家中小银行,但与后两者相比,这种差异并不显著(表3),即我国中小银行获取收入能力优于全球最大25家银行,但与国外同等规模银行和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并无优势。从成本收入比的变动趋势看(图3),国内25家中小银行保持了持续下降趋势,这一趋势与国际国内同业变动基本一致。

从近年来不同银行间的ROA、ROE和成本收入比率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正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这种下降趋势不但与国际同业的总体上升趋势相背离,而且与国内四大银行的迅速上升也不一致。这说明我国中小银行赢利能力的发展趋势令人堪忧,也说明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有着独特的影响与决定因素。虽然我国中小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较好,但与国外中小银行以及国内四大银行相比并无赢利优势,这一获取收入的能力并没有转化为获取利润的能力。

三、安全性的国际比较

(一)资本充足率比较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它反映银行抵御资产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我国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显著高于国内四大银行,但明显低于全球最大25家银行和国外(地区)25家中小银行(如表4),而且在2004年末,我国25家中下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已经降至8%的监管线以下,资本充足率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从资本充足率的变动趋势看(图4),与其他三类银行不同,国内25家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处于下降过程中,考虑到资本规模的稳定上升,这种下降必然是风险资产总量扩张的原因所致。我国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持续下降令人堪忧。

(二)不良资产率比较

良好的资产质量是中小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中小银行经营成果的重要体现。衡量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不良资产率,该比率越高,说明在银行的资产中,有越来越多的原有贷款或者新发放的贷款在企业的低效率消耗中固化为滞销库存产品或者形成亏损。不良资产的界定有“一逾两呆” 和“五级分类法”两种方法,一般认为,后者是比前者更为严格的界定方法,同等条件下计算出的不良资产率更高,在2002年以前,我国银行适用的是前者,所以下文中关于我国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数据可能略低于实际水平,考虑到这一点,将加强比较结论的说服力。

从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国外(地区)25家中小银行和25家大银行的历年不良资产比率处于2%―4%之间,而国内25家中小银行则在5%―18%之间,低于国内四大银行,但显著高于国际同业水平。从发展趋势看,近年来国内25家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保持了迅速下降趋势,这与国内四大银行在2002年后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但是考虑到四大银行的数次不良资产剥离的政策原因,我国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下降应该有着自身特殊的原因。

(三)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比较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反映了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银行处置贷款风险和弥补资产损失的能力越强。

从表6可以看出,国内25家中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一直很低,无论是与最大的25家银行还是国外(地区)25家中小银行相比,差距非常显著,即便与拨备覆盖率的基本标准100%相比,我国中小银行只达到了这个基本要求的1/5到1/2。另外,国内25家中小银行的拨备率最近几年内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国际同业和国内四大银行的变动趋势相一致(图6)。尤其是在2002年以后,拨备率更是快速提升,但是要达到合规标准和国际同业水平,仍然需要付出相当努力。

总之,我国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已经濒临甚至突破监管下限。不良资产比率较高,拨备覆盖率很低,所有这些都说明,我国中小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四、流动性的国际比较

流动性是指银行在其资产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支付或变现的能力。如果不能及时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银行就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如果不能及时满足客户贷款的要求,银行就会丧失优良客户。另一方面,为满足流动性而提取的储备过多,又会减少银行的利润,最终影响银行提供流动性的能力。所以银行在经营中要注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衡量流动性的指标主要有存贷比率、资产周转率和贷款比率等,本文以贷款比率为依据,考察我国中小银行的流动性。该指标越高,说明银行的流动性越低。

从表7数据看,国内25家中小银行的贷款比率高于国际最大的25家银行,但低于国外(地区)25家中小银行和国内四大银行。

从变动趋势看,近年来我国中小银行的贷款比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与国外同等规模的25家中小银行相一致,但与最大的25家银行相背。我国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水平正呈现逐步降低的态势,这种态势不同于国内外的大银行,但与国外中小银行相同,所以这可能与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大小有关。

总之,我国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水平较高,但是近年来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反言之,这说明我国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然并不明显,但同样不容忽视。

五、简要结论

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国际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对我国中小银行的经营绩效形成基本判断。与国外同业相比,我国中小银行的经营绩效较差,突出表现就是不但盈利性和安全性指标明显较低,而且部分指标已经低于监管下限。同时,多个指标的变动趋势还说明,我国中小银行与国外同业的差距正在逐步加大。与国内四大银行相比,在2002年以前,我国中小银行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占优势,但2003年以后的发展趋势却令人沮丧,中小银行的优势已经近乎完全丧失,除去四大银行的享受的政策优势等外部环境因素之外,中小银行本身的行为必然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注 释:

①原本应为54家银行,但因为中国工商银行位列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25家银行之列,这与四大银行相重合,所以实际上是53家银行。

主要参考文献:

[1]Terry Baker-Self, Beata Ghavimi & Matthew Dickie. The top one thousand world banks[J]. The Banker,2005(7).

[2]阚 超,王付彪,沈 谦 等.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研究(1992-2003)[J]. 2004(11).

[3]高 莉,樊卫东.中国银行业创值能力分析[J].财贸经济,2003(11).

[4]刘明康.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和监管创新迈上新台阶(THE WORLD IN 2005)[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5]齐寅峰. 公司财务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mall and Medium Banks’ PerformanceZhu Jianwu1 Li Huajing2Abstract: By comparison with the Top 25 and overseas 25 small and medium banks (SMB),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China’s SMB’s performance. It shows that China’s SMB’s productiveness and security a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overseas. Some indexes have fallen below the supervision guide line and the gap between China’s and overseas SMB is enlarging. SMB’s advantages over the state’s bank are dismissing.

篇3

一、引言

存贷比衡量银行的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存贷比越小,说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越低。然而流动性风险与银行的收益是相互制约的。银行在吸收存款增加流动性的同时,还需要向储户支付利息。同样的,银行在发放贷款降低流动性的同时,也会收到贷款利息。因此,流动性风险越高,银行的收益越高。商业银行往往在利益的驱使下,忽略了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酝酿着流行性危机。

为了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行监管,我国规定银行存贷比日均不得高于75%。然而在实际中,很多银行的存贷比都越过了这条红线,尤其是中小银行,平均存贷比远远超过75%。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初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对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良好的中小银行,允许有条件适当突破存贷比。即在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中取消75%存贷比这一硬性规定,但是存贷比监管仍将作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日常考核的一项内容。那么,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统计

由于大型银行的存贷比整体较低,而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比相对较高,于是本文把商业银行按照规模分为两类——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分别研究他们的存贷比。本文采用存贷比的变化率来刻画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发展趋势。如果变化率为正,说明存贷比在提高,流动性风险增加;如果变化率为负,说明存贷比在减少,流动性风险降低。

(二)线性回归

为了进一步验证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发展趋势,本文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以存贷比为自变量,时间为因变量,分别研究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比发展趋势,回归模型如下:

Yt=a+btXt+εt (1)

Y——时间

Xi——大型银行(或者中小银行)存贷比

三、实证结果①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图1为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这36个月中,我国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存贷比走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型银行的存贷比低于中小银行的存贷比,而且大型银行的存贷比有增长的趋势,而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比有下降的趋势。

本文分别计算了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比月变化率,表1中的数据是将月变化率按照年度为单位进行平均之后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到,我国大型银行的年平均存贷比变化率是正值,且有增加的趋势,说明我国大型银行的存贷比是逐年增加的,且增加的越来越快。而我国中小银行的年平均存贷比是负值,且绝对值越来越小,说明我国中小型银行的存贷比是在逐年降低,但是降低的速度有放缓的趋势。

(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2可以看到,在大型银行的回归结果中,存贷比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我国大型银行的存贷比有增长的趋势。在中小性银行的回归结果中,因变量存贷比的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我国中小银行的存贷比有减少的趋势。

将大型银行的回归结果与中小型银行的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大型银行的自变量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于中小型银行,说明大型银行的存贷比变化得比中小型银行快。

四、结论

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和线性回归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我国大型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正在逐年上升,中小型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正在逐年下降。而且本文进一步发现,大型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的速度高于中小型银行流动性风险下降的速度。

总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上涨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外资银行的竞争、国家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来自于银行自身对流动性风险管理不足。商业银行应该在利润与风险之间做好权衡,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收益而忽略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数据库。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81-02

一、精细化管理在银行管理中的运用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明确化,目标的细分化和定量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银行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延伸和发展,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细分目标,落实责任,充分运用数据定量分析技术进行精准业务营销、客户关系管理、成本核算及风险控制,实现银行效益最大化的现代管理模式。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银行精细化管理有三类:第一类是定量管理。主要是利用数据挖掘及数据定量分析技术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客户需求特点,制定并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运作。第二类是半定量管理。主要是运用数据定量分析技术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实施银行管理。第三类为定性精细化管理。主要是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凭借以往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从定性的角度对目标细分管理及考核。

二、中小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美国及西方的银行业先进经验证明,将金融管理理论和实践、统计分析、数据管理、信息技术等结合起来的数据定量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支持管理决策,实现定量基础上的精细化管理,是未来金融机构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今各金融机构围绕金融创新,正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市场竞争,金融市场竞争已达到白热化。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资本、客户资源以及网络渠道都处在劣势,中小银行要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紧跟现代银行经营管理发展趋势,积极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

2.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精细化管理理念源自于提高效率、节约资源、避免浪费,要求对目标进行合理细分、对过程进行科学控制、对成本进行精准算,实现既定投入下的产出最大化目标。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最终的经营目标是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益与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成本与风险控制息息相关,如何把业务经营控制与经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是银行能否获得最大效益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中小银行逐渐突破了区域经营范围,实施跨区域经营。在中小银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张的大背景下,以往的粗放式小银行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如决策经验性、管理主观性及业务拓展无针对性,已不能适应中小银行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精细化管理成为中小银行弥补粗放式管理缺陷,增强管理科学性,提升经营效益的管理新模式。

3.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加强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银行业就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保障,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集中在风险管理能力上,风险管理能力将构成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元素。目前由于经济金融环境不确定性增多,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银行业务日益拓展,银行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尤其对于中小银行,受经营规模、经济实力、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抗风险能力低,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风险管理更是不容轻视。从细化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强化贷后管理、分析风险数据等方面对风险进行识别、预警和防范,是中小银行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银行面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内外部风险,对以上三类风险的定量化管理是对银行监管基本要求。

三、中小银行精细化管理流程

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涉及自上而下的决策机构、职能部室和执行机构,主要包涵银行决策层、管理层及业务层三个层面操作的精细化。

1.决策机构的精细化管理。决策机构的精细化管理包括战略目标制定精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职能部室与执行机构完成战略目标情况进行考核的精细化。

战略目标制定的精细化要求决策机构结合国际国内银行业发展趋势及最新经济金融形势,立足本行实际,充分利用职能部室所提供的数据,对本行内部管理、业务发展及风险管理三方面目标进行正确规划,并制定完整的战略目标体系,为本行各项工作的开展树立明确的目标。目标考核精细化是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激励机制,是对前一阶段精细化战略目标实现程度的检验,也是为制定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提供决策参考。实现目标考核的精细化要求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岗位与部门职责体系及考核办法体系,将考核指标落实到个人和部门,实现对战略目标体系考核的公平、公正和全面。

篇5

随着金融电子化的推进,银行档案管理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但档案管理系统单一化的保存功能极大地限制了银行知识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改变这一现状,大型银行利用其在资金与管理上的优势,不断推广知识管理,特别是直接引进成熟的知识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但中小银行在资金与管理上的劣势使其在知识管理推广及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方面仍处于落后局面。因此研究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的升级问题对提升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对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研究的文献不仅数量少,而且研究方向局限在普通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面,并没有关于档案管理系统升级问题的研究,致使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的升级缺乏理论支撑。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知识化升级”模式,知识化升级是指运用知识管理与系统集成原理对组织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知识资源利用率的过程,一方面为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的升级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为中小银行推行知识管理提供有效切入点。

一、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一)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必然性分析

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的知识化升级具有内部推力与外部拉力的双重动力。内部推力因档案管理系统对业务的支撑力不足而产生,分散于各业务部门的档案管理系统由于档案资源的封闭性,在开发利用上没有很好地开展横向协作交流,[1]仅仅发挥了档案保存的功能,没有为银行转向服务型组织提供有效支撑。外部拉力因知识管理系统对档案管理系统的比较优势产生。知识管理系统具有功能全面及互动性强等优点,可充分发掘档案资源的内在价值,而不仅仅是被动保存档案。

(二)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可行性分析

1.档案与知识的内在联系是知识化升级的逻辑前提。一方面,档案具有知识属性,无论是实体档案还是电子档案均蕴含丰富知识;另一方面,知识具有多样性,档案是知识的重要子集,银行知识资源的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功能更加全面的知识管理系统。

2.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内在联系是知识化升级的理论基础。档案管理正处于由“分布式”“实体化”向“集中式”“电子化”模式转变的阶段。“集中式”使各业务部门的档案有了横向交流的机会,“电子化”则为档案的知识挖掘提供了数据支撑,两者促使银行的档案管理模式开始转向“档案知识管理模式”。[2]档案知识管理不仅可以提升银行档案管理的知识化水平,还可以使银行逐渐形成简单的知识管理,从而在循环中不断提升银行的管理水平。

3.档案管理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是知识化升级的技术依据。维娜?艾莉的知识“波粒二相性”理论认为知识既具有实体性,又具有过程性。传统的银行档案管理系统,侧重从实体视角管理知识,主要管理可编码化知识。但强调知识共享与创造的过程视角更加符合银行日益复杂化的业务需求,知识管理系统则为过程视角的产物。

二、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集成化的设计原则

银行的各项业务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档案,档案管理、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具有密切联系,为使三者紧密结合,“档案知识管理”系统应与企业各种业务系统有机融合、充分集成,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门的系统存在。[3]

(二)坚持以业务为驱动,以流程为依托

流程导向模式(BRK模型)认为档案资源对业务流程存在全过程的支持,[4]而中小银行的档案管理系统又内嵌于各个业务流程中,因此知识化升级必须坚持以业务为驱动,以流程为依托。

(三)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

档案管理系统的知识化升级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做好需求分析,在集成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知识共享、知识推送等模块,并坚持在后期运行中不断进行系统优化。

(四)坚持以编码化为主,人性化为辅

银行业务具有高度标准化和稳定性等特点,积累了大量易于编码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因此以知识编码化为切入点,逐步推广人性化的知识管理理念是中小银行有效实施知识管理的蓝图。

(五)坚持自主集成为主,软件外包为辅

随着集成技术的日益成熟,软件的集成成本与难度不断降低。由于资金劣势,中小银行较为可行的方式是以坚持自主集成为主,在集成各类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添加一些简单的知识管理功能模块,特别复杂的模块则可外包给专业软件公司。

(六)坚持开放性与安全性并重

银行档案具有高度机密性,所以系统必须建立严格的权限制度规范档案开放,但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依赖于知识共享,只有充分共享各类知识资源,知识管理才会成为有源之水,因此系统升级必须坚持开放性与安全性并重。

三、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路线与关键技术

中小银行具有组织层级少、人员规模小、业务种类少等特点,所以现有档案管理系统基本能支撑其业务活动,高跨度或直接引进的升级模式并不适合中小银行,因此笔者提出了渐进式的升级路线,即首先运用集成技术对现有的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无缝化连接,然后根据需求分析添加相应的知识管理模块,同时逐渐推广知识管理理念,并结合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现有系统,最终建成高效益、多功能、人性化的知识管理系统。在升级过程中,技术选择至关重要,因此笔者根据知识化升级的实际要求,总结了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具体如下: (一)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技术是最成熟的集成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的集成领域。中间件介于应用系统和系统软件之间,可衔接网络上应用系统的各个部分,同时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程序设计的难度。[5]

(二)Web2.0相关技术。Web2.0相较于Web1.0的优势在于更加以人为本,体现了人人参与的互联网精神,这与知识管理的分享理念十分契合,Web2.0技术可极大提升组织的隐性知识管理水平。中小银行适合采用以下技术:

1.Blog技术。Blog是一种在网络上自由个人日志的网络交流方式,其他用户可以对相关日志进行评价,从而促进知识互动。

2.Wiki技术。Wiki是一种社会互动式编写形式,不同用户可以自由编写与完善相关类目,最终形成一个可不断更新的知识目录。

3.RSS技术。RSS可以聚合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并可自动过滤无用甚至有害信息,用户可通过RSS订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三)J2EE技术。J2EE是Sun公司为企业级应用推出的标准平台,它把各类不同的组件、服务架构及技术的层次包含其中,使得依循各种J2EE架构的不同平台之间存在良好的移植性、兼容性。

(四)PHP技术。PHP是由Java语言和C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具有极强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可以实现系统的跨平台操作,具有开放的源代码,易于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升级。

四、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具体策略

(一)普及知识管理理念

档案管理系统的知识化升级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升级。因此在升级过程中,要不断宣传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二)盘点知识,评估现状

知识化升级的目的是帮助中小银行建立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在系统升级之前,必须要对包含档案资源在内的知识资源进行盘点并评估组织的知识管理现状,以便有效支撑知识化升级的持续推进。

(三)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中小银行档案管理系统的知识化升级是需要各部门配合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建立相关领导小组负责知识化升级的统筹规划,并制定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以推进知识化升级工作。

(四)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坚持以档案管理为重点,形成良好的档案管理制度,实现组织知识的高度编码化,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知识管理。

(五)增强系统柔性

档案管理系统的知识化升级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必须树立长远观念,在知识化升级过程中合理增强系统柔性,提高系统兼容性,为今后档案管理系统的持续升级打好基础。

(六)选择适合的升级技术

技术选择是知识化升级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选择技术时,不能仅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还要充分结合成本、功能需求以及系统兼容性等因素,坚持以最优成本完成知识化升级。

五、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化升级的发展趋势

档案管理系统的知识化升级与信息技术和档案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由于档案管理正经历由实体管理向电子管理、知识管理的转变,所以未来的档案管理系统必将融合更多的知识管理功能;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系统将不断融合最新的信息技术以提升其知识化水平,如可设计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档案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6]在大批量电子文件的鉴定方面则可引入大数据技术以实现文件鉴定的智能化操作;通过云存储技术实现档案资源的异地存储等。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张玉芬.银行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金融,2007(7):63.

[2]徐拥军.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基于双向视角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5):50-53.

[3]徐拥军.“档案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原则与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9(2):58-62.

篇6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10-0068-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10.18

一、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中小银行的内涵和界定

关于中小银行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给中小银行下了不同的定义。英美一些学者将小银行定义为资产总额小于一亿美元银行,将资产总额大于一亿美元小于等于10亿美元的银行定义为中型银行,而把资产总额大于10亿美元的银行归为大银行。传统上的中小银行一般是根据银行的经营规模来界定的,一般可以从存款额、贷款额、资产额等绝对指标或者是市场份额等相对指标来度量。在我国,中小银行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有的学者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银行都划为中小银行,而有的学者认为中小银行更多的是指规模较小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如一些区域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而将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排除在外。本文将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和信用社都划归中小银行,将其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都较小[1]。

(二)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中小银行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而发展壮大,尽管中小银行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在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其仍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见表1)。

从表1可看出,近八年来,中小银行存贷款数额迅速增加,尤其是贷款额占了总贷款额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小银行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2010年上市银行中,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等中小银行总资产的增幅都超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的增幅。其中,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总资产的增幅分别达到35.05%和38.85%,远大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15.6%的总资产增幅。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极大地促进了地方中小银行业务的扩展、总资产和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并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目前中小银行业务已经渗透多个领域,客户数量迅速增加,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服务区域上,除了城市商业银行外,其余新型商业银行均已跨出了地域限制,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全国性商业银行。

二、我国中小银行股权结构特征及其优劣势分析

所谓发展模式,是指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选择和实行的方式、方法与道路的统一体。具体来说,中小银行的发展模式可以定义为中小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周围外部环境、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所选择的行为方式、组织方法和发展方向。本文根据中小银行发展的内部环境(如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情况、业务特色等)和外部环境(各地区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特色及地方政府作用等),将现阶段中小银行的发展模式划分为:浙江一带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中小银行发展模式、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国有企业控股型中小银行发展模式、闽粤地区政府控股主导型中小银行发展模式。

(一)浙江一带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中小银行发展模式

1.概述

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中小银行发展模式,是指在资本结构上以民营资本为主体,民营资本占了大多数股份,在公司治理上充分发挥了民营企业股东的积极性,并以民营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地方中小银行发展模式[2]。这一发展模式最典型的代表是在我国浙江地区。浙江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市场经济发展较早,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民营中小企业占浙江省经济总量的80%,全省技术创新有65%由中小企业完成。但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较少,使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是此种模式的中小银行的外部环境。在组织方法上,国有股比重一般较低,社会法人股占绝大部分。各股东持股相对分散,没有控股的股东,前几大股东持股比例一般都在10%以下,且一般差距不大。在行为方式上,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以台州市商业银行为例(见表2、3),根据台州商业银行的年报,前十大贷款中大部分是贷给了中小企业。就发展方向的选择上,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中小银行主要是为地区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企业服务。

2.优劣势分析

(1)优势。首先,这种以自然人、私营或个体企业股份为主体的产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上能够提高民营股东参与银行经营的积极性,而且由于政府参股较少,受地方政府影响小,可以自主的决定投资方向,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率。另外在这种模式下,银行股权较分散,各股东间容易形成制衡,避免了“一股独大”的现象,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发挥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作用。其次,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往往是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民营中小银行身处其中,能够较好较快地把握市场需求和特点,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小银行优势”,克服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满足客户“短、平、快”的业务需求。

(2)劣势。首先,民营资本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民间社会资本,资本量有限,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且在实际经营中,民营中小银行除了要面对所有商业银行都要面对的诸如宏观经济风险、国家政策风险、客户信用风险等风险以外,还要面对一些特殊风险,例如公众信任风险、行业竞争风险、银行吸收存款不足风险,这对中小银行进一步发展不利。其次,银行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和服务竞争。服务方面,民营中小银行既缺乏经营经验和优秀人才,又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在这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价格方面,由于当前利率还没有实现市场化,民营银行不可能真正实现以价格为杠杆的市场化经营,这不利于民营中小银行留住自己的客户,限制了民营中小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二)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国有企业控股型中小银行发展模式

1.概述

国有企业控股型,是指大中型国有企业集团在中小银行股权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绝大多数股份,并能对中小银行的日常运作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从地域上来讲,属于这一发展模式的中小银行较多地集中在我国国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环渤海区域的山东、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等省份[3]。从外部环境来讲,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国有经济比较发达,尤其是江苏、上海、河北、辽宁、天津等地区。从组织方式上看,此种模式的中小银行其大部分股权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国有企业在此类银行的股权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行为方式上,此种模式的银行针对股东的关联贷款较多。以江苏南京银行为例,根据南京银行2010年年报,该银行2010年关联贷款占了总贷款额的9.2%,且大多数关联贷款都是发放给了国有法人。发展方向上,该类型的中小银行对国有法人的业务较多(见表4、表5)。

2.优劣势分析

(1)优势。首先,在这种模式下,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在地方中小银行的股权结构中拥有相对控股地位,这决定了这种中小银行会得到充足的资金来源,资本充足率基本都容易达到银行监管部门要求的标准。在充足资金的条件下,这种模式的中小银行可以进行较大规模和较长时间的贷款,有助于提高此类中小银行的利润率。其次,中小银行的国有企业大股东一般都是实力较强、信誉较高的地方知名企业集团,他们及其关联企业往往成为中小银行的重要客户,而且这些客户往往资信状况良好,规模较大,这些丰富的客户资源可以为其带来较高的收益。

(2)缺点。首先,尽管国有企业入股可以为银行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但是国有企业股东持股动机以及各股东间的制衡对于银行的治理绩效有着重大影响。如果国有企业将中小银行看作低成本融资渠道且各大股东间关联度高、关联交易较多的话,很容易使股东间失去制衡,从而破坏公司的治理结构。其次,国有企业的关联企业虽然可以成为中小银行的重要客户,但若因为有此关系就放宽相关规定,不按照正常手续办理相关业务,这很容易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因为国有企业控股型中小银行对股东关联企业的贷款往往较大且较集中,一笔贷款收不回来将会损失惨重。

(三)闽粤地区政府控股主导型中小银行发展模式

1.概述

政府控股主导型中小银行发展模式,是指地方政府在股权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地方中小银行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属于这一发展模式的银行一般都是地方政府改革滞后所遗存下来的产物,国内广东福建地区的地方中小银行基本可以归为此类[4]。从外部环境来看,属于这一发展模式的银行一般都是地方政府改革滞后的产物,由于一些地方改革缓慢或政府不愿退出,所以就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组织方式上,此种模式的中小银行控股股东为地方政府,民间资本所占比例很低。行为方式上,国有部门和国有企业是这类中小银行的主要客户,贷款集中于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参与单位或者国有企业。以兴业商业银行为例,根据2009年年报,兴业银行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贷款比率占总贷款比率的12%。发展方向上,该类银行的客户仍以大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客户较少。尽管兴业银行在2010年取得了38.85%的总资产增长率,但地方政府控股的股权结构使此类银行很大程度上受地方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将来发展前途到底如何需要经市场经济的检验。兴业银行股份分布具体见表6。

2.优劣势分析

(1)优势。因为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控制着银行的最大股份,是银行的最大股东。所以,一方面,这种模式的银行实际上与国有企业区别不大,获得资金的途径较多,受政府扶植力度较大,再加上由政府信用做后台,抗风险能力较强;另一方面,这种模式的中小银行客户主要是国家部门和国有企业,资金雄厚,能够为银行提供充足的存款,而且贷款主要是针对一些国有企业和政府重大建设项目,安全性较好。

(2)缺点。一方面,由于股权基本为国有,容易导致这类银行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人员由地方政府任命或者提名,如果处理不好这种虚拟所有权的问题很容易带来公司治理难等问题,导致银行内部控制缺乏效率。而且若处理不好银行内部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此类银行的绩效。另一方面,这种银行的贷款大多是针对国有企业的,单比业务规模大,贷款集中度较高,尽管这些客户是“黄金”客户,但若有一笔贷款收不来,将给银行带来较大的损失。另外,一旦当地经济不景气,这种模式的银行很有可能成为当地政府的“第二财政”,这不利于银行的正常经营。

三、我国中小银行股权结构优化的路径

我国中小银行现存的三种发展模式各自有其利弊,但总的来看,民营资本控股的中小银行虽然生活在大银行的阴影下,但还是体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因此,结合这三种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应建立一种新型的民营中小银行模式,即国有法人和外国资本参股、民间资本控股的股权分散型股权结构。

1.从外部环境来看

首先,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体现了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强大生命力。民营中小银行来自于市场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道路上,民营中小银行也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其次,到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达到3800多万户。由此可看出,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所引致出来的巨大金融需求是中小银行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生存下去的动力源泉。

2.从组织方法来看

民营资本控股有很多的优势,比如产权明晰,能够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发挥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作用。而且民营资本控股有利于保持中小银行经营管理的独立性,使其受地方政府影响较小,这克服了政府控股模式的缺点[5]。国有法人参股,指国有法人作为优先股股东分享投资收益,同时不参与经营管理。这一方面可以为中小银行提供所必须的资金,有助于解决单纯民营控股型银行后续资本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银行解决由市场不完全所造成的各种不利于银行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信息与制度障碍,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控制权收益的目的。外资参股,一方面可以分散股权,使民营资本、国有资本和外商资本三者相互制衡,形成相对合理的股权结构,避免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资金来源,并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

3.从行为方式来看

民营资本控股,即民营企业出资控股。因为民营企业比较了解自己周围其他企业的发展状况,所以此种模式的中小银行能够克服贷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及时把握好市场需求的特点,再加上差异化战略和简便宽松的贷款条件,有利于开拓中小企业市场,吸引广大中小企业客户。同时,这种分散化的贷款投资方式也有利于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国有资本参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单纯民营资本控股银行客户规模较小的缺点,因为参股银行的国有法人一般都是实力较强、信誉较高的地方知名企业集团,他们及其关联企业将成为中小银行的重要客户,这些优质的客户会为中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保证。另外,外国资本的参股还有助于中小银行开展对外国企业的业务,这也是银行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4.从发展方向来看

民营控股,这决定了今后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仍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因为中小银行资金规模相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讲要小得多,难以满足大型国企和大型工商企业的“存贷款批发”业务需求。因此,今后该模式的中小银行仍然是以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居民的小额“存贷零售”业务为主[6]。国有法人和外国资本参股有助于此种模式的中小银行发展方向的多元化,提高这种中小银行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保证该种模式的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总的来说,这种模式的中小银行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大力开拓中小企业市场,保持国有法人市场,不断加强对外商市场的影响力。这种多元化发展方向可以避免单纯民营控股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市场的过分依赖,减小中小企业不景气对银行的冲击程度。

综上所述,这种国有法人和外国资本参股、民营资本控股的股权分散型中小银行发展模式,在民营中小银行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国有法人控股型和地方政府主导型中小银行发展模式的优点,引入境外资本,克服民营控股中小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力求此种模式的中小银行在最大程度上适应外部环境,实现内部均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望春.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吉敏,张正宗.中小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视角,2005(7).

[3]汤金海.我国东部地区地方中小银行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7.

篇7

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关系和人情往往能够在契约制度约束之外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银行产品趋同的市场环境下,银行业市场的竞争焦点多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亦或是对客户关系强弱的比较。然而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已证明,仅仅依靠客户经理的个人关系进行客户营销是无法形成银行长期竞争力的。能够真正的将客户“粘性”的金融模式,是基于银行“关系+能力”双线拓展的服务理念,即以关系为敲门砖进入企业的合作名单,而后凭借自身的服务能力进行竞争,通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来赢得客户的青睐,以更好的将客户“粘住”。这样的能力,既包括金融产品的设计、业务服务的水平,也包括银行自身系统的投入和中后台的资源支撑。

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两个概念,即所希望“粘住”的客户应该如何选择,以及应该如何去在“关系+能力”的禀赋下产生这种“粘性”。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去进一步阐述客户“粘性”服务金融模式的内涵。

中小银行的客户定位

相对于大型国有银行,中小银行存在网点少、名气小、内部资源有限的天然劣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什么都做,只能采取“边角战略”、“步步为营”,选准时机实施蓝海战略。因此,在把握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正视该行产品体系和服务能力优劣势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客户定位,是中小银行提供客户“粘性”金融服务的首要前提。

根据科特勒的营销理论,目前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多为特定业务集中型。即银行把经营资源集中于自身拿手的业务及产品经营上,以充分增加边际收益,通过形成特定部门及业务的集中发展,求得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取得较高的收益。然而,由于各家银行都将公司银行业务,特别是对大型客户的营销作为自身业务发展的重点,中小银行在通过公司银行业务实现规模快速扩张时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产品特性,突出重点,形成核心产品、核心服务,通过资源性客户经理的渠道遴选适合自己的战略性大客户,避免和大行的直接竞争。与此同时,完全投身入大客户的关系营销,置身红海并不能支撑中小银行的持久发展。在早期的上规模阶段后更需要以新兴市场的潜在客户为中心,以特色市场为导向,根据不同客户类型,开展差异化营销,深化客户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基础客户群。

“粘性”服务金融模式体系建构要素

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客户服务管理,既是对原有客户提供针对和客户关系维护管理,巩固客户。二是客户营销管理,既是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手段主动去营销客户,开拓市场。因此,中小银行在清晰的客户定位基础上应从两个维度实现客户“粘性”服务的模式建构:先以战略客户为营销切入点,提升自身在金融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求生存;而后,通过对所在地金融市场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开展适合银行定位的特色业务,谋求发展。

大力推行战略客户“1+N”金融服务。中小银行应对战略客户实行“1+N”金融服务,即基于客户的战略性金融需求,专门配置包括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投行经理、法律顾问等在内的专业支持团队。与此同时,还为战略客户整合分行内部各项资源,如通过整合业务流程的审批环节提升服务效率、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机具构成的电子化服务体系加强客户体验,通过考核机制推广各产品及各条线的交叉营销提高战略客户的综合收益,围绕战略客户引进关系型人才等,进而不断深化客户关系。同时,由于自身实力有限的局限性,中小银行还应不断加强和其他互补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外部资源提供自身无法提供或尚不能提供的金融产品和设计方案,全方位的满足战略客户的绝大部分金融需求。

由此,中小银行可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针对不同战略级客户实施差别化的产品设计、批量销售、风险控制和内部系统支持,通过为其提供特色产品和全方位的优质金融服务,逐步增加合作份额和客户“粘性”,成为战略客户的意愿合作银行,实现其为战略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金融服务中介定位。

稳健实施特色业务市场拓展。在做深做透现有战略客户的同时,中小银行还应通过分析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离开业已饱和的传统行业和产品,发现并逐步开拓新的金融市场。

在传统行业中,相对于国有银行网点多、声誉高且大多数客户存在合作惯性的特点,中小银行毫无竞争优势,更需要以新的尚待挖掘的新细分市场作为发挥比较优势的主战场。其中小企业银行业务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最为重要的特色业务领域。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大客户直接渠道和议价能力的不断提升,发展小企业业务已不仅仅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而是银行适应市场变化、调整机构、增加竞争力、实现稳定发展的内生战略选择。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类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新兴行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并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规模日益扩大的产业链经济。由于我国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剧,无论是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还是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文化创意产业都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行业之一。除此之外,随着“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陆续出台,高新科技企业所对应的科技金融也将是市场规模潜力巨大的细分市场。

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融合趋势不断凸显的大好机遇下,小企业金融业务、文化创新金融业务以及科技金融等诸多领域将成为银行业实现转型升级,保持高速发展的重要领域。同时,由于在这些领域大多数银行都只是处于业务的起步阶段,相互之间的差距不大,因此中小银行应把握这一缩小和大行差距的关键时机,利用自身比较优势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稳步提高在相关行业的金融市场占有率,成为大客户业务之外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这也需要中小银行不断丰富公司业务产品,打造特色商业模式,从以传统产品为主的产品体系向特定行业产品、个性化方案、特色商业模式相结合的产品体系转变,最终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

中小银行客户“粘性”金融服务模式的推进路径

以战略客户为核心,建立立体式营销推动服务体系

要达到全面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客户认可度,快速及时的反应速度是业务开展的关键。为此,银行应逐步构建立体式的营销体系,通过多层面的联动营销组织,建立跨部门、跨机构横向联动与总、分、支行纵向联动营销机制。具体措施上,中小银行可在分行甚至总行层面以公司银行部、计划财务部、风险管理部等部门为核心组建全行层面的业务协调小组,整合行内外资源,对外积极争取监管部门的支持,对内实际解决市场部门营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为发挥中小银行灵活的管理优势,可在分行层面建立起定期召开条线推动会、重点项目分析会、行长联系办公会、季度分析会、月度工作会等的会议制度,通过从客户经理到分行行长的多层级营销推动,完善条线功能,建立立体式营销推动服务体系建设。

依托有效战略合作伙伴,提升战略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目前我国金融业仍实行较为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银行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所能设计的的金融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受到了限制。特别是中小银行,大多面临着大客户需求多与银行资本小、信贷规模少的矛盾和挑战,急需走出一条既能全方面满足客户金融需求,提高客户对该行依赖度,又能节约资本和贷款,避免客观因素对该行发展制约的道路。

此目标的实现,可基于有效战略合作伙伴的多元化资产经营这一商业模式的开展。该模式关键在于以目标行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多方位的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互补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为重点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实现一站式服务。该模式一方面能够通过合作增强中小银行业务拓展能力,扩大中小银行业务规模和收益,另一方面通过个性化设计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维护和巩固客户关系,增加客户的粘性。

规划先行,稳健推进特色业务发展及专业能力建设

脱离现有的银行业拼规模比关系的同质化竞争,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专业化能力,立足于中小银行对特色业务的发展,扎根于结合银行比较优势的细分市场深耕,进而培养出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最终形成以“贴近市场,方便客户”原则建立的各类特色机构布局。

由粗到细,从战略客户依存到整体重点行业开发。面对目前银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同质化严重的金融产品,中小银行需要以差异化经营实现蓝海战略,逐渐改变现在被动接受客户,涉及行业零散的局面。各家行应通过梳理现有客户分布特点,重点深入研究该行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广、市场规模大的新兴产业、重点产业,成片开发基础客户群。由此实现从依托关系的重点客户依存到熟悉的重点行业整体开发和营销,从以分散营销、关系营销为主的营销模式向以系统营销、品牌营销为主的营销模式转变。目前,我国各家银行应慢慢认识到行业群体开发的重要性,并纷纷以民生银行事业部制为标杆,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有计划地对特定领域的客户群体营销和开发,并相续取得较好的成绩。

篇8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10-0069-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10.15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以及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持续向前推进将给中小银行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泛资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跨界和跨行业竞争更是威胁中小银行的业务经营和发展。在新的内外部形势下,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与竞争模式等都将发生大的变革。中小商业银行由于网点数量少、服务渠道有限、品牌认知程度差、收入结构较为单一、谈判地位相对弱势等原因,在应对内外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方面受到的冲击要远大于大型银行。面对“十三五”时期经营管理环境的明显变化和日益加大的竞争压力,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经营管理模式面临的弊端已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顺应内外部形势的新变化,根据自身实际尝试在组织、文化、质量管理、产业金融等方面培育核心竞争优势。

一、组织优势

关于组织优势,中小银行可充分利用船小好掉头、决策链条短而灵活的优势,积极在可视化、实时化、智能化和无边界管理等方面培育核心竞争优势。

(一)可视化

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会带来机构臃肿、层级较多、信息传递损耗严重等问题,导致经营管理决策迟缓且出现偏差。面对组织规模的扩大,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由于管理者受精力、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所能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但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出现和日益受到重视表明组织规模的扩张并不必然导致上述问题的产生。因此,中小银行可积极引入并大力推广可视化管理系统,简化传统锥形组织结构的繁杂层次,形成扁平化的组织模式,进一步提升组织运行效率。

(二)实时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且多变,企业不仅面临现有知识如何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组织的发展壮大,还面临时刻存在的实时化知识的获取和应用难题。知识管理的时效性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小银行应前瞻应对,构建实时化的组织,在第一时间向管理层和员工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提升行为的绩效。实时化组织的重要特征是面临内外部形势变化具备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促进知识共享和交流。

(三)智能化

智能化是工业发展史上新一轮的自动化,将给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员工的职责任务带来深远的影响。最明显的特征体现为,由于大量程序化、半程序化的工作由人工智能完成,员工职责将向创新性、服务性方向转移,从而形成新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1-2]。中小银行应充分利用这一赶超大型银行的机遇,尤其应引入大数据分析相关智能化系统,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实时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捕捉转瞬即逝的重大商机。

(四)无边界管理

无边界组织认为信息、资源、构想及能量能够快捷便利地穿越企业的“隔膜”,在整个组织内部进行及时的共享和转化。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企业组织架构的各个组成部分责权利仍然存在,但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效能却远远超过各个组成部分的效能。无边界组织以计算机网络化为基础,强调速度、弹性、整合、创新为关键成功因素的一种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组织,完全不同于在传统的组织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官僚组织。中小银行由于规模较小、组织架构较为简单等,能够更加容易推行无边界组织的理念,也容易将此培育成核心竞争优势[3]。

二、文化优势

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灵魂和关键。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中小银行应着重培养自动自发、分工协作、催化效应、高效传递、留痕管理、高度信任等优秀企业文化,打造高效、敬业、积极向上的团队,铸造卓越的文化基因,为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自动自发

组织和成员都负有极强的责任心,自动自发甚至主动加码,无须太多自上而下的控制或管理,就能自我完成工作。员工敬业奉献、自动自发将对组织的高效运转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分工协作

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微小的个体力量整合起来形成无坚不摧的团队力量,形成超越自身几百倍的力量,变不可能为可能,成为由弱势个体跃升为超高和商的典范。

(三)催化效应

蚂蚁肢体上的骨头长在肌肉外面,它的肌肉纤维里含有特殊的酶和激素蛋白,稍加活动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几乎没有损耗,这就是催化效应。从管理学角度,必须调动组织成员的激情,激发热忱与自信,打开组织力量的大门,如通过各类宣导,迸发全员激情和活力,产生强大的催化力量。

(四)高效传递

组织成员之间迅速高效地传递信息及便捷沟通,这是组织高效运转的关键。高效传递的组织特点集中体现中小银行各分支机构不仅管理层能够及时了解总行方针政策,而且第一时间向分支机构员工传达,使总分支机构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内部信息的高效传递为组织的高效运作奠定了基础。

(五)留痕管理

组织的每个行动均应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载体进行留痕,方便后续监督和过程管理。如银行的授信电子化留痕管理规定业务的办理和审批均需要流程中的经办、复核和审批人员进行留痕管理,极大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高度信任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具备充分的相互信任,为最终达到整体目标提供了基本保障。如蚂蚁搬运食物时可以很信任的将其搬来的食物交给另外一只蚂蚁,但无需担心食物的遗失,银行管理层可以很放心将重大任务交由员工去做,同样也是对其高度信任的具体表现。

三、质量管理优势

经过多年的锤炼,中小银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中小银行应充分借助组织流程再造和科技的力量,进一步锻造质量管理的软实力,力争将质量管理培育成核心竞争优势。根据中小银行质量管理的实际,可构建以“双前置”为前锋、“四维”为基础、“四最”为原则、“独立性”为保障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前瞻前置、有效制衡、独立公正的全方位质量管控体系,并根据实践的检验不断进行发展和提升,力争将逾期贷款率、不良贷款率等质量管理指标保持在较低水平。

(一)以“双前置”为前锋

中小银行应坚持以前瞻性和前置性引领质量管理,预谋预判,对外部经济、政策、行业、市场等开展前瞻性研判;坚持制度先行,紧紧围绕“质量管理为业务发展创造空间”的理念,在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前提下,将质量管理前置于业务产品研发设计环节,并及时制定、调整各类业务制度,主动揭示潜在风险,预设风险控制措施及风险处置预案,有效保障业务的规范发展。

(二)以“四维”为基础

1.以逻辑维为架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设计战略层面的风险偏好和容忍度,设定质量标准,形成全面质量管理文件体系,由传统的风险管理向前瞻性、决策性、战略性的质量管理转变,实现质量管理内涵的转型升级。

2.以时间维为核心,以质为前提、以效率为基础,形成总行总控、业务集中处理、分级分类授权、前中后立、信息化系统支持的组织架构与流程体系,确保高品质的服务质量和有效的质量管控。

3.以知识维为布局,逐步实现由人控向机控,以机控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打造大数据平台、互联网金融、分支机构和客户等级分类管理、动态模型评估与监控等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支持。

4.以市场维为基础,将“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提升服务品质贯穿始终,在效益创造的过程中防范和化解风险,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实现效率和效益,打造一流品质服务,提升品牌价值,实现风险管理价值、客户满意度、消费者权益、市场价值、品牌价值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以“四最”为原则

中小银行质量管理体系应坚持“摩擦最小、制约最好、传递最快、效益最高”的“四最”原则,主要体现在:

1. 风险评审的集中化、专业化、标准化,实行额度管理总控、贷后管理的标准化和量化。

2. 前中后台间、条线间、总分支行间、境内外机构间相互制衡和高效联动。

3.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密切跟进项目上报、推荐、评审、审批、提款等环节,全面提升评审审批效率。

4.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文化优势。要实现“四最”,必须要有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必须要有文化的聚合力,以自动自发、敬业奉献作为“四最”的有力支撑。

(四)以“独立性”为保障

中小银行应力求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多方努力,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管控体系,形成持之以恒的制衡作用、相对较大的权威性。通过独立、公正、公平和持续的跟踪与监测,立体式扫描和揭示存在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积极主动采取各类防御措施,有效保障业务发展。

四、产业金融优势

产业金融优势是指中小银行挑选部分具有一定市场规模、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的特定行业、领域或细分市场,通过“行业应用+互联互通+专业深耕”,培育行业专家型市场和风险管理团队,实现全链条贯通,开发全产业链、行业整合、电商、价值挖掘四大模式,创新交易撮合、投联贷、并购等“金融+非金融”业务,持续引领特定行业、领域或细分市场的成长壮大。中小银行如果走老路、借助传统业务模式,一方面无法与客户及业务基础深厚的大银行相竞争;另一方面拼不过综合化、专业化水平更高的其他中小银行。同时,也难以发现和体现银行自身的比较竞争优势。因此,中小银行有必要深入特定行业、领域或细分市场,抢先实现互联互通,为企业及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甚至是相关的非金融服务,实现专业化和长期持续发展。结合未来内外部形势的发展和中小银行的资源禀赋,可考量的专业化发展创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跨境金融专业化模式,打造跨境金融服务商;(2)健康商业银行模式;(3)教育银行商业模式;(4)互联网物流金融模式;(5)大众创业金融模式;(6)“管家型”旅游金融模式;(7)“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科技型企业专业化金融模式。下面重点介绍跨境金融、健康银行和教育银行三种模式。

(一)跨境金融优势

1.良好的发展基础

部分中小银行已经在香港、澳门等地完成机构网点布局,服务境外企业和居民已有较长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跨境金融业务具备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跨境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整合境内外的资源,充分发挥出境内外联动的竞争优势[4]。

2. 未来发展对策

“十三五”时期,中小银行可在打造境内外投融资平台、搭建中小银行跨境合作平台、财富管理等领域发力,着重培育差异化的比较优势。

(1)打造专业化的境内外投融资平台

从目前的国家政策来看,国家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已经非常明确,一带一路规划恰恰可以印证到这点。未来离岸人民币业务拥有巨大的机会和潜力,中小银行应充分利用港澳机构前瞻布局离岸人民币业务及其他跨境金融业务,打造一个专业化的境内外投融资平台,为公司客户及个人客户提供跨境金融领域全条线的专业化、综合化服务,包括离岸人民币存款、贷款,发行和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牵头组织银团贷款等。

(2)搭建中小银行跨境合作平台

长期以来,各家中小银行之间主要还是竞争多合作少。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以及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所带来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小银行可考虑与其他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谋求协同作战,推动共同发展。

一是离岸资金营运平台。通过搭设离岸资金营运平台,中小银行能够帮助目标客户有效的营运和管理境外资金,包括投资远期、掉期产品,投资境外理财产品,增强对跨境客户的服务能力。同时,通过搭设离岸资金营运平台,借助境外机构和丰富的运作经验,能够方便资金的跨境双向流动,帮助客户加强跨境资金调拨和有效营运。

二是境内外联动授信平台。近年来,“走出去”的境内企业越来越多,境外贷款由于利率较低而倍受客户青睐。客户的境外关联公司如果有在境外贷款的需求,可以借助中小银行的境外授信平台,通过保证金、担保、开立备用信用证等方式提供风险缓释,由境内机构提供贷款资金至境内客户的境外关联公司。

三是跨境零售业务平台。通过跨境零售业务平台,满足境内中高端零售客户的境外金融需求和综合金融服务需求。例如,香港地区集聚了众多的国际大型保险公司,保费较内地便宜、回报率更高、受保范围较广且履赔速度快,在国内保险格局未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极高的吸引力,中小银行可以通过设在香港的跨境零售业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境外保险,获得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可以为客户提供保费融资服务,帮助客户享受更高的杠杆和投资回报。又如,可以帮助境内零售客户办理海外信托,实现长期的保值增值、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分割、享受境外税款减免优惠等[5]。

四是银团贷款合作平台。银团贷款是银行同业联手开拓大企业贷款的重点突破口,同时,银团贷款还可以通过“同伴监督”,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大额贷款的风险。尽管外币贷款不受额度限制,但由于缺少有效投向,有些银行的外币资金运用不够充分,通过银团贷款,能够投入到风险可控、收益较好的大型境外项目,共同提升收益水平。

(3)积极拓展境外财富管理业务

在未来国内投资环境难以大幅改善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可满足中高端客户投资分散化的需要,因应客户往外走的需求,提供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帮助境内客户参与到全球金融市场及产品的投资,帮助客户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特别是香港金融产品丰富,可以为客户提供在港上市公司的国际配售、保险、基金、私募投资、税务筹划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二)健康银行优势

1. 发展基础和前景较为乐观

医疗保健和制药行业在国家和居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小银行可将医疗保健和制药行业纳入未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充分利用医院在整个医疗保健和制药产业中的中枢地位,以医院为核心整合医疗制药产业网络平台,打造战略性的健康银行商业模式。目前支付宝和微信在医院服务方面均是挂号、付费等较为表面的业务。健康银行这一领域价值巨大,仍处于起步阶段,如2015年4月29日北京银行和腾讯宣布开启医疗领域的战略合作。中小银行完全有时间和空间在健康领域前瞻投入并建立先发优势。

2. 发展策略

中小银行可与全国主要医院形成战略合作联盟,推动与各医院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直销银行及与医院对接的系统平台等方式实现看病预约、免排队挂号、免预缴现金电子支付、免排队结算等便利服务,构建一个便捷的、客户数潜力无限(几乎每个人都会与医院发生往来)的医疗服务应用平台,形成宝贵的个人客户大数据资源,为交叉销售和个性化产品设计及市场营销奠定关键基础;此外,还可通过远程医疗、医生签约等方式将全国各领域专家名医资源整合起来,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甚至可将医疗、制药、保健等产业整合起来。

(三)教育银行优势

1. 发展潜力和基础

据《2012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调查显示,“教育消费”作为家庭消费的重头,占中国社会中坚阶层家庭收入的1/7,并且该比例预期还将持续增长。目前银行业在教育领域的产品较为单一,且对教育领域的业务拓展深度不够。中小银行可有效利用这一形势,并积极通过产品开发和营销创新拓展教育银行相关服务和产品[6]。

2. 发展策略

以大教育概念为核心整合教育金融平台,打造教育银行商业模式。具体而言,就是与包括中小学、大学、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形成战略合作联盟,建立互联网平台,对接各教育机构,实现中小银行与各教育机构的互联互通。

(1)中小银行给予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授信及提供相应教育产业链金融服务,以及为校企联盟企业、校友企业等进行相关的专业化、综合化服务。

(2)可以对学生创业予以资助,其中涉及到小微贷、创业贷款、风险投资等多种业务模式;还可以结合校办企业展开合作,提供授信、结算等全方位的服务。

(3)零售业务方面,中小银行可设计一些面向老师和学生的教育理财、成长计划、研究计划之类的个性化理财方案;还可结合教师工资卡设计“薪金宝”等宝宝类产品。

五、结论

“十三五”期间,中小银行面临经济增长进入下行通道、利差缩窄、直接融资分流客户、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跨界和跨行业竞争等严峻的形势,既需要在质量管理、产业金融等硬实力方面增强竞争力,更需要在组织、文化等软实力方面培育核心竞争优势,牢牢筑起业务发展和管理的护城河,持续增厚安全边际。中小银行虽然在网点、渠道、品牌、产品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和弊端,但是决策链条短而灵活,为其在“十三五”期间的经营管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中小银行可在分析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根据可获得的资源以及未来银行业发展趋势在组织、文化、质量管理、产业金融等方面因地因时培育核心竞争优势,紧紧抓住经济发展过程中蕴藏的重大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代桂霞.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及业务流程机制的对策分析[J].金融研究,2004(10):65-68.

[2]高山.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8-61.

[3]戴荷娣.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与战略选择[J].银行家,2006(11):38-39.

篇9

一、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沿革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思路,在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及后来的银监会对中小银行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适时指导和关注。现有12家股份制银行,即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其中,上市公司6家。截至2005年3月底,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79万亿元,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4.6%。同时为规范城市信用社经营行为、防范金融风险,在清理整顿、联合重组的基础上,组建了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13家,资产总额1.6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5、1%。同时,在规范重组的基础上,全国还保留了723家城市信用社。

无论从机构数量看,还是从金融资产规模分析,中小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银行业都占有重要份额,因此,中小银行机构能否健康稳定发展壮大,不仅对银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小商业银行现状

在2004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第7期公布的一千家大银行中,除有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我国12家新兴商业银行被选入围。

从回报率高低排名来看,上海银行回报率4.44%为最高;第二是交通银行为4. 28%;第三是招商银行为4.17%;第四是中信实业银行为4.01%;第五是北京市商业银行为3.7%。从资本充足率比较来看,上海银行和华夏银行均在10%以上,已接近发达国家大银行的11%―13%水平。从不良资产率比较来看,我国民生银行不良资产率仅为1 .29%(低于国外一些大银行)在国内居于第一;第二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2.53%;第三名是兴业银行为3.13%;第四名是中国光大银行为4.65%;第五名是上海银行为5.97%,这几个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接近国际大银行的水平。通过上述“三率”的高低比较中能看到,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同样拥有业绩较为冒尖的英雄!

在看到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闪光点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据中国银监会披露,2003年末,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816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68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2865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7.35%,平均不良贷款率为6.5%;112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146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22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1725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6.13%,按“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比例为12.85%。历年累计亏损的有50家,占城市商业银行总数的45%,呆账准备金计提至少应提700亿,实际只提了60多亿。目前处于高风险状态的城市商业银行有20余家,其中有半数账面已资不低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这些中小商业银行没有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而如果定位不准则做什么都事倍功半。

三、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中小银行应从自己的市场定位和服务目标出发,选择别具一格或集中突破一点的竞争策略,切忌与国有商业银行争项目、抢地盘、争客户,而应在做小、做散、做新、做特、做快、做优等方面下功夫,办“特色”银行、创“特色”品牌,搞“特色”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从而获得长足发展。

(一)中小企业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困扰政府和中小企业的一大难题。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广义的中小企业有3980万户,狭义的中小企业1000万户,其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48.5%,安置着全国69.7%的职工,提供着57.1%的社会销售额,为国家创造43.2%的税收。90年代以来,我国的工业新增产值的76.7%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这些数字表明,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但是,其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支持在数万亿的贷款总额中仅为几百亿,这与其收入在GDP中所占比例相距太大。中国私营公司的发展资金决大部分来自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50%至60%以上,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不到1%,银行贷款大约在20%左右。中小企业对于社会所做得贡献,和它所获得的资金支持是不对等的、是不合理的。

笔者认为,中小商业银行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有可为,因为:一是中小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银行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业务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从资金规模看,中小商业银行提供的资金量不可能满足大企业的需求,它的市场定位应是中小企业;三是从风险管理看,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有效解决信贷资产集中性风险;四是从中小商业银行营运的特色分析,中小企业一般资金要求比较急迫,而一般大银行对中小企业授权授信规模较少,信贷环节多,手续复杂,不能满足企业即时资金需求,而中小银行贴近市场,对市场反映较快,贷款手续简便、快捷,能较好适应企业要求。

(二)个人银行业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收入大幅度增加,金融资产迅猛增长,而个人银行业务占比低下,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业务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必然和现实选择。这是因为:

一是外部经济环境提供了前提条件。近20年以来,我国居民的个人的金融资产年均增长30%左右,资产总量增长了200倍,至2003年底,我国金融机构的居民储蓄存款达10.4万亿元,同时还有相当规模的资金沉淀在股市和其他投资市场,在个人金融资产中,资产集中化的趋势日益明显,20%的人掌握着80%的金融资产,一个稳定的高收入阶层已经形成,这为中小商业银行开拓个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将激发市场对个人银行业务的拓展。

二是发展个人银行业务是中小商业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个人银行业务具有客户广泛、风险分散、利润稳定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整体经营风险。从负债业务上讲,居民储蓄比其他存款更加稳定,并不断增加,因此流动性风险小;在资产方面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率远低于企业贷款,据统计前者一般在在1%左右,后者一般在10%左右。从银行资产负债的均衡性讲,拥有占银行存款75%的居民个人,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比例却只占不足5%;而存款比例占20%的企业却占银行贷款的90%,这种比例极不相称,反映了我国个人信贷业务发展严重滞后,使银行的经营风险过于集中企业,银行资产的安全过度受制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压力,因此在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增加个人银行业务,有利于改善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分散经营风险,提高赢利水平。

三是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据统计,国际大银行的资产业务中,个人贷款业务比例占比在30%至50%,个人银行业务的收益占比在30%至70%。而且业务量和收益占比还在不断增加,这是一个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金融业务和领域不断开放,到2006年将全面放开金融业务,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我们薄弱的个人银行业务这块诱人的“大蛋糕”,作为中小商业银行必须未雨绸缪,积极作为个人银行业务的理论准备,加快个人银行业务创新步伐,搞好个人银行业务的科技基础,利用自身营业网点的优势,强化个人银行业务的营销能力。

(三)中间业务

在目前利差缩小的情况下,中间业务相对来说风险小而利润不菲,因此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在结算、担保、和咨询等业务方面狠下功夫:一是提高结算效率。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开办银行卡业务和网上结算业务。二是继续发展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以信用卡、储蓄卡为载体,大力发展电子贷币、网上支付、工资、代扣代缴公用事业费等中间业务。三是在混业经营的趋势下银行必须加强与证券、保险机构合作。在公司上市、上市公司配股和公司并购相关的融资类业务以及企业的资产重组、并购,项目融资等顾问咨询类业务中,积极加强与大券商的合作,大力发展证券交易清算基金托管等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上世纪80年代30%上升到目前的38.4%,美国第一大银行―――Citibank更是高于70%。相比而言,我国中小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低于5%。这说明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去开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在有了明确的市场定位后,更需要的是进行相应的产品创新,按照市场和客户的要求去改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产生品牌效应。如招行的“一卡通”“一网通”“金葵花理财”“点金理财”等,都是招招领先,步步超前。

(四)网络银行

传统银行的竞争优势在于资产规模、网点分布和地域特征。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向技术服务能力转变,而网络银行不仅中小银行还是对大银行来说都是全新尝试,网络金融具有的优势有:1.文易成本低,大幅度节省房租、雇员支出、减少营业网点。2.网络银行打破了区域界限,缩短了空间距离。3.营运速度快,大批量处理各种金融业务,具有规模经济,且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4.在广告宣传上,网络银行一般只有一个分支机构―――网址,这大大降低了其宣传费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展网上银行对中小银行来说比大银行更具有优势,因为中小银行历史包袱小,沉淀成本少,人员总体素质优于国有大银行,大银行的网点优势在网络银行面前不复存在。所以中小银行要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欧美西方发达国家,超过85%的商业银行正在着手准备开展网上银行。

[参考文献]

[1]谢平,焦瑾璞.中国商业银行改革M.北京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2]叶望春.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M. 北京市: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3]郑良芳.银行不以大小论英雄.现代商业银行J.2004年11月:43-45.

篇10

一、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中小商业银行的概念界定

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是指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在国际上,中小商业银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不同时期衡量标准不同,其共同特点在于资金规模小,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较为狭窄,区域特点较为突出。如在美国,以资本额衡量,二战以前10万美元以下可以认为是中小型商业银行,而在二战以后2亿美元以下的商业银行就被划分入中小商业银行之列。我国一般认为,中小商业银行指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问题

中小商业银行营销存在的问题,如营销网点设置盲目跟风、单网点效益差。目前中小商业银行极少考虑整体效率问题,通常只是仅仅考察绝对占有率、资产规模、网点分布多寡等较为只管的数量指标,没有足够注重自己的运作――效益比的提升,而且通常的考核也只是依据总量考核。再有,在人才引进和运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例如不顾市场需求片面增加一些“国外专家”的引进,忽视了对于本土文化精通人才的引进等等,这都将严重影响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最后,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并与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有些脱离,也是发展中的一大题。

二、市场营销与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联系

中小商业银行是市场化和股份制改革的产物,它们的生存和发展与市场营销息息相关。在市场机制深化的过程中,各家银行都在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构建品牌为重点的市场营销模式的探索,科学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有了关系银行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各家银行都在试图寻找如何有效沟通客户,实现品牌重新塑形的秘诀,市场营销手段异彩纷呈,这对于本就处于弱势的中小商业银行更是敲响了警钟。一方面,与国内国有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无论在资产规模、网点设置还是资金来源、信用保证等方面都处于不理的地位;另一方面,它们还面临着中国加入WTO以来所带来的游戏规则的变化。同时面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残酷竞争以及有着成熟市场营销策略和经营艺术的国外同业,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打造崭新的品牌形象已经迫在眉睫,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机制所长,在营销观念和策略上进行深层次的变革,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实施不同的策略

(1)稳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集团客户或上市公司。这类客户规模大其对金融业务的需求具有批发的特点同时较一般企业而言其除了有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需求外还伴随有资本运作、对外融资、商人银行、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因此办理这类客户的金融业务既可获得规模效益又可获取中间业务收入取得综合收入此同时这类客户的上、下游企业分布广、时空跨度大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而且要求银行提供的服务必须更加贴身、灵活这就要求各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落实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运作机制如客户经理制等。

(2)私人银行业务客户。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市场潜力巨大的很此外个人对金融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个人消费观念与结构的改变都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提供种类齐全的、定制性的金融服务如开展各种个人代收费项目提供理财工具和最佳的个人投资组合获取较理想的个人融资等等可以说市场需求非常旺盛目前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两年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但其规模、品种、功能还十分有限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市场空白比较多。

(二)相关产品的策略

虽然目前我国仍然实行固定价格或允许在固定价格上下浮动一定比例的金融产品定价模式如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等但人民币利率自由化是长期趋势因此适当的根据自身的特点调整某些项目的价格上下浮动一定比例来利于本银行的业务。

三、中小商业银行的新型营销策略

(一)加强本银行的企业文化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实施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手段。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强大压力下生存的中小商业银行要想企业的发展好员工们能上下一心的去工作,文化是不得不提到的东西。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地域优势或是政策优势来挖掘文化的潜质服务于自身,这样文化的作用才能够显现出来。

(二)重点支持具有良好成长性的民营企业为突破口,打造自己的市场份额

例如广东发展银行它的营销策略和定位就十分的准确在武汉它向20余家民营企业授信6亿元,当其在武汉的分行成立时,又与湖北田野集团、武汉东湖软件公司、武汉猫人服饰等多家家民营企业签订了超3亿元的贷款合同,其中授信额最大的达到了4000多万元。作为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重要举措新成立的武汉分行将全面推出广发行“民营100”的金融服务方案,针对其“创业、成长、扩张”的不同阶段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提供高效、便捷的理财方案。

四、结语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业的竞争也逐步白热化。中小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中的新生力量,是我国银行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外资银行的迅速扩张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难做大,因此,在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合适的市场定位战略的制定与市场细分以及目标市场选择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