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0 16:16: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校学生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校学生管理

篇1

虽然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着各种因素的困扰和制约,但最为核心的任务是中职学校应该与时俱进,转变学生管理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当前用人单位对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等要求并不高,而对于沟通、合作、执行力等要求较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作为中职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1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1.1 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现状

我国教育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的规模逐年扩大,教育需求得到满足。而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来自于升学无望的初中学生, 这部分学生的个人问题普遍且明显:

(1).身心未成熟.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上的急速发育,但是心里还停留在以前的阶段。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存在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导致这些学生疏于管理,在初中未能在学习上取的成功,过早的步入社会,沾染一些社会习气。表现在心理上自卑虚荣、盲目冲动;性格上的倔强孤僻、自私自利;行为上吸烟喝酒、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沉迷网络等。但是,中职学生生性活泼,易接受新思想。他们也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怀,也渴望取得进步。

(2).学习动力不足 这些学生在初中学习不得其法,致使学习困难呢重重,在心理上已经放弃了学习,一直在逃避学习。能到职校来的学生不情不愿,毫无学习目标,学习功利性很强,总想一蹴而成。但终因基础薄弱,学习不得法,又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很快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1.2 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现状

中职学校在学生管理上缺乏自身独特的管理手段,大多套用普通教育的学生管理方法,这种简单“移植”的做法难以实现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针对性管理,因而导致许多中职学校出现了学生“管不了”和“管不好”的局面。中职学生管理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关键的因数是管理者在管理理念上存在诸多的弊端。如果不加改变,必然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影响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具体的来说:

其一,简单化 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以“管理者”为中心,强调对学生的约束规范和适应等,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权益诉求,无法达到有效管理的目标。

其二、功利化 过分追求短期和眼前,追求短期效益和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功利性太强,精神安慰明显不足,人格关注有心无力。利益驱动使得人失去方向而朝着利益的方向奔跑。一切向“钱”看,并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

其三、封闭化 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一些学校管理者的短期效应。但是教育不是管教,学生不是犯人。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性人才,不是统一划一的产品。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差异发展, 压制了学生的纯真和创造性。这和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理念相背离。

2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对策

2.1 转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中职学生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 其核心就是要“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反映。

首先,“以人为本”要求理解学生。所谓理解就是站在他人角度,替他人着想的一种情感认同。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身心的不成熟,表现在言语不得体和行为上冲动。年龄的差异构成的人际隔膜、心理距离和理解障碍造成所谓的“代沟”。只有通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路线和行为逻辑,才能把准脉搏,对症施治,而不致于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思想标准和认。

其次,“以人为本”要去尊重学生。尊重是对人的尊严的一种重视与肯定,是对人格境遇的一种关怀和认同。但在实际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强制干预,漠视否定,训斥贬损,甚至处罚伤。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最基本的权利。尊重是源自心灵深处的对学生的真诚的理解与关怀,是对学生尊严与人格的体认、接纳、肯定和认同。

最后,“以人为本”要求宽容学生。宽容是一种大度豁达,胸怀宽广,容人之善待学生,不计前嫌。应该理解学生还处于变化发展中的身心特征,宽容学生发展的不成熟性带来的语言的冒犯,行为的冲动和躁动逆反等。宽容不是懦弱、退让和妥协,而是启发学生自律。

2.2 建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体系

建立“以人为本”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开放式管理体系。所谓开放式是指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管理来实现自我管理。在开放式管理下,学生有可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这不仅有利于决策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参与意识,与学校沟通,为将来走向社会,与社会沟通奠定基础。

二是,建立企业化模拟管理体系。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定向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多为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技术工人,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进企业做准备是中职教育的重任。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企业生产环境显得尤为关键在实践中,除了让学生多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外,学校内部的企业化管理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抓住学校内部环境对中职生进行企业化模拟管理,会对中职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效果。

三是,建立学生管理体系。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管理中推行以学生科指导下的、以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

2.3 建立中职学校学生评价体系

构建一套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评价体系。目前多数中职学校仍采用单一的考试评价机制,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过于关注中职生的学业成绩和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被评价者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吃苦耐劳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凡是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都应该在评价之列,评价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关注和促进被评价者的素质发展,评价的内容不仅包含学业成绩,还包含了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发展性评价是注重发展过程,以挖掘学生潜能为目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竹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与评价研究.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1.3.P26

[2].杨玲.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职工教育. P107

[3].赵亚军。陈小敏.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对策研究视野[ 2011.8 ] 8

篇2

较为传统的学生管理是完全将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要求学生必须服从学校制定的规则和要求,或是对学生进行面面俱到的管理,严格而又死板。但是,当今的学生和学生工作已不是传统的那样单一和简单,学生更加追求平等自由和全面多样的个人发展,学生工作也更加的复杂多样,这就导致了陈旧的学生管理观念不能很好的服务于现今的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服从”为标准的学生管理,不但使学生难以接受,无法配合,更使管理者和学生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而面面俱到的学生管理,束缚了学生的个人发展,无论何种方式都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是与学生管理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职业学校基本没有完善、严格、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或是不能很好的执行现有的制度,加之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自律性和自觉性不强,学生管理工作就很难开展和进行。首先,学生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管理的责任人,因此,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任务就落到了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老师的肩上。制度的不健全必然导致权力分配的不明确和奖惩方式的模糊,例如教师在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只能进行适度的口头批评和反省教育,没有权利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因此,学生管理的威慑力和教育力就不复存在,学生也不会重视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能及时对自身的态度和行为进行改正。

(三)学生管理模式单一。

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都是由上至下的,统一管理的,这样单一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很好的完成学生管理工作。由上至下的学生管理,就是由专门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使管理者不能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况,也许有时只是看到一些表面现象或者假象,因此就无法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统一的管理模式使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得不到发现和重视,进而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使学生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四)学生管理人员能力欠缺。

管理人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力都有所不足。一方面是个人素质,不具备基本的专业性管理知识,无法制定合理的管理执行方案,并且无法开展高效的管理工作;另外学生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也有不规范的表现,无法为学生做出正确的表率,容易导致学生对其行为的模仿,并且使其管理难以进行。另一方面是其对待学生管理工作的态度,部分管理者并不能严格执行学校学生管理的方针和制度,对工作持懈怠心态,有意忽视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管理的漏洞。

二、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改善

(一)更新学生管理观念。

在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的潮流中,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再把学生当做管理的对象,要求其对一切规定都无条件服从,而是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校要允许学生对管理制度提出异议和建议,要将学生纳入到制定管理制度的队伍之中,全面的接受学生群体的合理提议,制定出学校学生双方都接受的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解释和说明的权利,避免一些误会的出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及时的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且让受到误解的学生也不会受到不必要的惩罚。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尽量避免面面俱到,多为学生留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是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应该是动态变化的,根据时间和学生状况的不同进行适时的调整。学生管理制度要明确管理的负责人,并给予管理者一定的权利,使管理者对任何事情的处理都有理可依,并且,要将管理工作细化,避免工作分配的不均,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工作效率。另外,建立奖惩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奖惩制度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和公平,并且也更有力度和威慑力,使犯错误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错误,也使其他学生能够引以为戒。

(三)丰富学生管理模式。

职业学校若要开展高效的学生管理就要适度的将权利下放到学生,组织成立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学生组织,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用“学生对学生”的模式加以解决和规范,实现学生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学生组织能够更加深入的发现学生管理方面的不足,避免了一些问题和现象被忽视或者被隐瞒。另外,对于某些学生具有个性化的情况和问题也要进行个体化的管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重视和管理,使学生管理不留死角。

(四)提高学生管理人员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学校应定期组织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对于管理人员自身,要明确自身的职责,积极工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规范自身行为,不做容易误导学生的事情,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另外,对于学生的错误,虽要按规定实施相应的惩罚,但也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改正。

篇3

2.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优秀的技术人才,而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中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取得部分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明显的问题。

(1)中职学校生源总体水平下降,学生管理难度增加。第一,随着高校扩招导致了普通高中招生量的增加,使得中职学校生源水平急剧下降,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大部分学生都抱着混日子的心理来就读。第二,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良习气,又由于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缺乏自信心从而导致厌学情绪,他们有些沉迷于网络,爱好玩乐,这些复杂的学生心理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学生家长态度消极,教育观念老化。一些学生家长粗暴的认为孩子上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长身体,长年龄。等年龄大了就可以跟着家长外出打工或者另谋生路,不认为孩子在中职学校学的技术可以成为他们未来谋生的工具。可以看出,家长教育观念陈旧老化甚至迂腐。同时,家长们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孩子在中职学校的教育。由于家长和学校的不和谐,直接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3)学校缺乏科学管理,管理理念陈旧。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采用的是封闭式管理,以这种传统的、老套的管理方式来限制和约束学生的行为,忽略了学生青春期追求自由的个性,对学生的正当权益诉求置之不理,这种迂腐的管理方式效率低下,一方面妨碍了学生的正常成长,另一方面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总而言之,学校不科学的管理理念也是造成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4)师资水平较低,教学方法单一。造成学校学生管理困难的原因不只是学生单一方面造成的,作为教学这个组合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师也承担着重要责任。在大部分中职学校中,师资水平较低,大部分老师缺乏系统的职教教育培训,不仅专业素养上缺乏,更有部分老师缺乏职业道德,对教学得过且过,教学方法单一,除了专业课程的简单讲解外,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3.对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目前暴露的问题和不足,作为职教工作者,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我们愿意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做好职教学校学生管理,为国家下一步工业化进程提供更加优秀的技术人才。本文通过研究前辈文献及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出了科学、专业、高效的职教学生管理机制,以促进职教学生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职教优秀技术人才的不断输出。

(1)转变管理理念是关键。首先,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以生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是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针对学生教育健康发展的核心管理理念。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学校管理者应该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思想贯彻到学校内部管理中,制定科学、高效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作为中职学校管理者要有服务于学生的服务意识,要将学生的学习、身心、德智美体等方面进行和谐统一的因材施教,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一切以管理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做大最大化的人性化教育。真正实现忧学生所忧、想学生所想的科学管理体制。

(2)建立家校共建制度,实现内外管理。基于部分学生家长对职教的消极态度以及自身老化迂腐的教育观念,学校管理者可组织多种家长活动来实现学校和家庭的有效对接。例如某些学校开展的“家长访谈会”、“家长交流会”、“家长学习会”等活动,通过集中家长学习,对家长的再教育,以消除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让其树立起对职教的正确态度,也是可以让孩子学到一技之长,学到立足于社会的本事,他们的孩子同样拥有美好的未来。

篇4

随着学校扩招,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加之民办学校招收的是三本和高职高专类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偏低,管理难度增大。独生子女学生比例上升,自我意识强,团队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抗压力能力、抵抗挫折能力低;网络普及对学生影响增加,手机控、游戏族越来越多,这些学生不愿意和人交流,思维方式怪异,不合群;学生家庭贫富差别明显,诚信意识下滑;学生管理队伍整体人员不足,创新意识不足,传统管理模式影响管理工作的进展。

2、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影响

传统民办学校管理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学生仅是被动接受管理和教育,没有自主意识,必须按照学校管理模式学习和生活。这种管理模式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压制了学生的创新观念。另外学生管理人员也只能按照学校预先设定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进行管理,不能发挥个人能动,创新理念,形成有效的新型管理思路。

二、运用情感因素,创新学生管理的举措

运用情感管理,有利于建立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学生和辅导员之间是一个个信任环组成的信任链条。建立情感管理,能够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强,不愿意接受约束和管理,容易冲动激发矛盾,心理狭隘,不会体谅别人。如果融入情感管理,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了辅导员这样的管理者,也就接受了辅导员对自己的管理和教育。教育成效就会增大,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以下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运用情感管理,创新学生管理的举措:

1、改变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情感教育学习

传统教育管理者对学生专业学习、生活和心理不闻不问或问之甚少,学校制定相应管理制度,管理者教条宣教。感教育要求管理者有一定的心理知识,能够体察学生心理动态,为情感教育奠定基础。管理者可以通过自学形式学习相关请安教育的书籍,也可以通过学校集中培训学习情感教育知识,更可以通过提升学历掌握更高层次的情感教育专业知识。

2、要正确地运用情感激励学生

当客观事物符合学生需要时,学生就能很高兴地接受,产生愉快、欢乐的情感,反之就会抵抗,产生犹豫、沮丧的消极情感。所以,当学生取得成绩或者获得小小的成就,辅导员要多给予鼓励、肯定和赞美。学生则会认为辅导员理解自己、肯定自己。当学生受挫、犯错或者举步不前时,多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犹豫的原因,解开心结,鼓励学生战胜自己。慢慢地,学生认为辅导员与自己同喜同乐,相互信任关系慢慢就建立起来。

3、充分运用网络工具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传统师生沟通大多面对面进行,缺乏及时性。网络普及后,学生之间都流行微博、微信和QQ,很多学生在自己的微信上传输自己的心理感受,希望自己的朋友关注和理解。如果辅导员是学生微信的关注对象,并且能在自己受挫时鼓励,取得成绩时表扬,学生会很欣慰。另外,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这种平台,经常、转载正能量的信息,影响关注自己的学生,达到教化的目的。

4、坚持民主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

首先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虽然是接受教育者,但他们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管理者首先要想到尊重他们,不挖苦学生,不冷落学生,更不贬损学生;其次,管理者要充分的信任自己的学生,信任是师生之间建立密切关系的纽带,管理者只有信任了学生,学生才能信任老师,相互信任是管理的前提,基于这种信任关系,辅导员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理念;在涉及学生管理问题上,要民主、公平、公开,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理解。比如在国家奖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评选上,程序合规,公正透明,当选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评选的同学也能感受到自己投票的意义。

篇5

[作者简介]张永贞,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助教,广东茂名5250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2―0152―03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是社会的思想高地和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面对全球知识经济的迅猛崛起,国际竞争的日j趋加剧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高校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必须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高校管理文化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精神核心,对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文化是基于高校学生管理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精神和理念。但学生管理文化在学术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公认的定义。针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高校学生管理文化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蓬勃奋进的学风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文文化)、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度文化)、和睦向上的宿舍生活氛围(宿舍文化)、融洽的团队管理队伍(社团文化)。高校培养优秀的学生管理文化,可以使学生事务管理更加程序化、有序化,更加具有执行力,为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一、学生管理之人文文化

人文文化是关于人的人文素质、人文素养的文化,而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学生人文文化,则是关于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素养方面的文化。在学校文化的诸多方面中,人文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如果没有人文文化的统领,其他文化只能是一盘散沙,在学生管理中就不能形成强大合力并发挥综合效力。因此,学校人文文化的建设对于高校有效的学生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一)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学校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去关注学生的成长,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如果高校缺少人文关怀,很多的制度和激励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学校也将会因此失去凝聚力、热情与活力。“人文关怀,它是学校人文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生活期间得到的心灵抚慰,包括学生所得到的福利、服务、关心、支持和帮助等内容,它更加关注的是心灵的碰撞和激发,而不仅仅是物质的刺激和膜拜,是一种心灵的满足和兴奋,而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因此,人文关怀在一定条件下比物质激励作用更巨大。高校在学生管理的方法上,应该更多地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去给予学生心灵的鼓励。

(二)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

要建设高校学生人文文化,打造人文校园,就必然要重视素质教育。只有素质教育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要注重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健康健全的人作为目标,以学生为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素养教育的同时,对于学生其他素养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诸如学生的思想意志、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个性涵养、人际交流和责任义务等方面的素养。其次要增强民主教育意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落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人,把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事务管理者,应该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构建学校人文文化建设体系

篇6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高等学校,系指经教育部批准的实施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本规定所称外国留学生是指持外国护照在我国高等学校注册接受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的外国公民。

第三条高等学校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的工作,应当遵循“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保证质量,积极稳妥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学校,应当具有必备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以及相应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五条高等学校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应当遵循国家外交方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六条教育部统筹管理全国来华留学工作,负责制定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方针、政策,归口管理“中国政府奖学金”,协调、指导各地区和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工作,并对各地区和学校的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教育部委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国家计划内外国留学生的招生及具体管理工作。

第七条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外事和公安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高等学校接受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外国留学生,由教育部审批。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工作的协调管理。外事、公安等有关部门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做好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高等学校具体负责外国留学生的招生、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应当有校级领导分管本校的外国留学生工作;学校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外国留学生管理制度,并设有外国留学生事务的归口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

第三章外国留学生的类别、招生和录取

第十条高等学校可以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接受学历教育的类别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接受非学历教育的类别为:进修生和研究学者。

第十一条高等学校应当制定外国留学生招生办法,公布招生章程,按规定招收外国留学生。

第十二条高等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名额不受国家招生计划指标限制。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并公布对外国留学生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并以人民币计价收费。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的专业应当是对外开放专业。为外国留学生单独设立新的学历教育专业,必须报教育部审批。

第十五条申请到我国高等学校学习、进修的外国公民,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格并符合入学条件,有可靠的经济保证和在华事务担保人。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对申请来华学习者进行入学资格审查、考试或考核。录取标准由学校自行确定。对使用汉语接受学历教育者,应当进行汉语水平考试。

第十七条外国留学生的录取由高等学校决定。高等学校应当优先录取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外国留学生;高等学校可以自行招收校际交流外国留学生和自费外国留学生。

第十八条高等学校可以接受由其他学校录取或转学的外国留学生,但应当事先征得原接受学校同意。

第四章奖学金制度

第十九条中国政府为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设立“中国政府奖学金”。

“中国政府奖学金”类别有:本科生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和进修生奖学金等。

教育部根据需要,设立其他专项研究或培训等奖学金。

第二十条教育部根据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协议以及我国与外国交流的需要,制定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的招生计划。

第二十一条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应当接受享受奖学金资格的年度评审。评审工作由高等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对未通过评审的外国留学生,将根据规定中止或取消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格。

第二十二条地方人民政府和高等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单独或联合为外国留学生设立奖学金。中国和外国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经征得高等学校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也可以为外国留学生设立奖学金,但不得附加不合理条件。

第五章教学管理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安排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并结合外国留学生的心理和文化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外国留学生的必修和选修课程。

第二十四条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类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其他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可以申请免修。

第二十五条汉语为高等学校培养外国留学生的基本教学语言。对汉语水平达不到专业学习要求的外国留学生,学校应当提供必要的汉语补习条件。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条件为外国留学生开设使用英语等其他外国语言进行教学的专业课程。使用外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应当用汉语撰写。

第二十六条高等学校组织外国留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应当按教学计划与在校的中国学生一起进行;但在选择实习或实践地点时,应当遵守有关涉外规定。

第二十七条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教学需要,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外国留学生在教学计划以外使用其他设备和获取其他资料,应当提出申请,由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审批。

第二十八条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外国留学生进行学籍管理。高等学校对外国留学生作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时,应当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如受到上述处分者为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外国留学生,学校还应当书面通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第二十九条学校根据有关规定为外国留学生颁发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或写实性学业证明,为获得学位的外国留学生颁发学位证书。学校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上述证书的外文翻译文本。

第六章校内管理

第三十条高等学校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应当教育外国留学生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尊重我国的社会公德和风俗习惯。

第三十一条高等学校一般不组织外国留学生参加政治性活动,但可以组织外国留学生自愿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

第三十二条高等学校应当允许、鼓励外国留学生参加学校学生会组织举办的文体活动;外国留学生也可以自愿参加我国在重大节日举行的庆祝活动;在外国留学生比较集中的城市或地区,有关部门和学校应当为外国留学生举办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经学校批准,外国留学生可以在校内成立联谊团体,并在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外国留学生成立跨校、跨地区的组织,应当向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申请。

第三十三条高等学校应当尊重外国留学生的民族习俗和,但不提供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校内严禁进行传教及宗教聚会等活动。

第三十四条外国留学生经高等学校批准,可以在校内指定的地点和范围,举行庆祝本国重要传统节日的活动,但不得有反对、攻击其他国家的内容或违反公共道德的言行。

第三十五条高等学校应当为外国留学生提供食宿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并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和公布服务设施的使用管理制度。

第三十六条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得就业、经商,或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但可以按学校规定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第七章社会管理

第三十七条外国留学生的社会管理,由有关行政部门负责。高等学校应当配合有关行政部门,做好外国留学生的社会管理工作。

第三十八条外国留学生可以在校外住宿,但应当按规定到居住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十九条有关部门应当为外国留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方便,收费标准应当与中国学生相同。

第四十条外国留学生在我国境内进行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应当遵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外国留学生在我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的管理规定》。

第四十一条外国留学生携带、邮寄物品入出境,应当符合我国有关管理规定。

第八章入出境和居留手续

第四十二条外国留学生一般应当持普通护照和“X”或“F”字签证办理学习注册手续。来华学习六个月以上者,凭《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签证申请表》(JW201表或JW202表)、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和《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向中国驻外签证机关申请“X”字签证;来华学习期限不满六个月者,凭《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签证申请表》(JW201表或JW202表)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向中国驻外签证机关申请“F”字签证;以团组形式来华的短期留学人员,也可以凭被授权单位的邀请函电,申请“F”字团体签证。

第四十三条持外国外交、公务、官员或特别护照和中国外交、公务或礼遇签证来华者,如需到高等学校学习或进修,应当持本国外交机构出具的、声明在华学习期间放弃特权与豁免的照会,向中国省部级外事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凭外事部门的同意函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改办“X”或“F”字签证;持外国外交、公务、官员或特别护照根据双边协议免签证来华者,如需到高等学校学习或进修,应当换持普通护照,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X”或“F”字签证;持普通护照但非“X”或“F”字签证来华者,如需到高等学校学习或进修,应当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改办“X”或“F”字签证。外事和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上述人员的申请时,应当查验申请人的《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签证申请表》(JW201表或JW202表)、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和《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

第四十四条外国留学生家属可以凭接受学校的邀请函,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L”字签证来华陪读。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凭接受学校的公函,为外国留学生陪读家属办理签证延期,陪读家属在华停留期限不得超过外国留学生居留证的有效期限。

第四十五条学习时间在六个月以上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后,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到卫生检疫部门办理《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确认手续。无法提供《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者,必须在当地卫生检疫部门进行体检。经检查确认患有我国法律规定不准入境疾病者,应当立即离境回国。

第四十六条持“X”签证入境的外国留学生必须在自入境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外国人居留证》。在学期间,如居留证上填写的项目有变更,必须在十日内到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篇7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背景以及特色都已经发生了较大地的变化,因此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展开新思路,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下文针对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发生的变化,指出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一、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变化

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的日益凸显。近年来,中职学校是国家教育的重要扶持对象,其教学理念是以就业为主导、以技能为核心等,明确指出让学生掌握就业技能、创业本领、升学希望等教学目标。其次,社会上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企业用人标准更关注职业人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对职业人的专业技术与操作技能进行再培训,而专业岗位群人员的道德素养就应当在学校培养。再次,中职学校的办学模式变化,由以前的三年制变成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2+1”模式。最后,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被忽视,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逐渐下降,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无法满足学校乃至的社会的要求。

二、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一)重视人文教育,渗透学生管理工作

近几年,中职学校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规模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学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就令人堪忧,中职学校的应当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以及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德育教育,并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利用语文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进而让学生的配合学校与教学的管理工作。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文学名篇的教学中,给学生灌输人文思想,像《出师表》,教师在教授时,不仅让学生掌握作品中的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总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征,诸葛亮的忠诚、坚定、尽职尽责的精神品质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言传身教,逐渐形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德育奠定基础,更能帮助学生具备较高地综合素养。而且语文教师利用人文精神进行教学,表现出对学生尊重、关心,学生便能从情感角度出发认可和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人文教育,渗透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革新教师理念,加强德育师资建设

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想要完善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务必要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的德育思想建设。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师的德育培训逐渐边缘化,一些中职学校教师得不到德育培训的机会,再加上有的教师对德育培训的理解缺乏深度,导致中职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缺乏专业化特征。中职学校必须要求德育以及语文教师确定专业精神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师可以充当德育教师的角色,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总结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企业的人才要求;另外,语文教师眼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理性化水平。学校从革新教师教学理念入手,加强的德育师资建设,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更好的层面。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社会经历等都存在较大地差异性,学校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增强学生抗压能力,进而让学生具备适应就业、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建设校园文化,提升中职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可以体现出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与校园学风等,是中职学校进行德育工作一个重要形式,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一些中职学校的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或是个性不足,或者中职学校特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强建设校园特色文化。中职学校的可以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写一些校园文化标语,既能锻炼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也能渗透校园文化,教师要提醒学生校园文化的标语必须体现中职学校的特色,甚至是可以整合一些企业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突出中职学校的特色,表现出时代的主旋律。另外,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内容要务必要包含实践性、科学性,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才能积极、健康地进行学习和生活。中职学校要积极建设校园文化,提升终止办学特色,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理,促进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言论已汗牛充栋,本文的观点也略有浅显,望能对完善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金燕 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篇8

学生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难点,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作为中职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一、中职学校学生现状

(一)学生基础知识差、专业课难入门。中职学校由于招生困难,为了生存,被迫降低了录取标准。录取进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人基础知识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不服从班主任管理。少数学生旷课现象严重,没有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课、做操、上晚自习。甚至有些学生几天连人都找不到,通知家长后也无济于事,给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喝酒、抽烟、打架时常发生。社会上对中职教育的偏见,有的学生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敏感而自卑。晚自习后,在宿舍喝酒、抽烟,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斤斤计较,以至于动手打架。这些现象严重违反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影响学校的声誉。

(三)学生厌学情绪普遍且严重。中职学校为了适应人才市场和社会的需要,设置的都是热门专业,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学不懂。再加上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上课玩手机、睡觉,慢慢便有了厌学情绪。

二、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现状

中职学校在学生管理上缺乏自身独特的管理手段,大多套用普通教育的学生管理方法,这种简单“移植”的做法难以实现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针对性管理,因而导致许多中职学校出现了学生“管不了”和“管不好”的局面。

1.竞争激烈,文化素质下降。中职学校是没有入学门槛的,只要想上中职,都可以上,从而导致了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等各不相同。最近几年,中职院校不断的扩招,学校的生源紧张,有的学校为了能够完成招生工作,将各种各样的学生都招进了学校,甚至是没毕业、不能自理等的学生,不同的学生聚集到了一起,从而使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加的困难。

2.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在家就是一个小霸王,娇生惯养,说一不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独生子女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生活实践少,不能接受挫折。面对这样的学生,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地不好进行,学生的反叛心理会更加激烈。

3、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不服从班主任管理

少数学生旷课现象严重,没有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课、做操、上晚自习。甚至有些学生几天连人都找不到,通知家长后也无济于事,给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三、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对策

(一)以爱育人,激励为主。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甚至是自我牺牲。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是树立学生良好品质的奠基石。中职学生大多是在家长、教师的呵斥中长大的。在这种成长环境中,他们养成了自我封闭、自卑、自负的不良心理品质,往往对教师的批评置若罔闻,而教师的一句肯定、一句表扬,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设氛围,培养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发展智能的催化剂,是开发智能的金钥匙。一切的发明创造无一不是以兴趣为诱导,兴趣可以使人的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人的学习、工作质量和效率。正如皮亚杰所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职业学校学生成绩差并不单是智力问题,而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问题。

(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方法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四)提升班主任管理艺术,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前提下,要明确职责,确定目标,全身心的投入学生管理工作,制定班级建设计划,建立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改进工作方法。还要加强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如何做好学生工作方面要善于总结经验,开展经验介绍和培训。

(五)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增强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意识,平时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并在工作中进行锻炼和考验。学生干部可以发挥其表率、监督、管理作用,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协助学生科、团委、专业部作大量的具体工作,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生力军。

总之,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特殊的工作,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示范性等特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为此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因此,若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升高等院校管理工作效率,就应当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当前,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快捷性、便利性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更多有利条件,高校如果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互联性、高效性和精确性,就可以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使学生管理工作到达一个新高度。

一、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开发效率低下

首先,当前部分高等学校的管理信息化各部门之间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一些部门因为某项具体工作需求就独立进行信息化建设,且在实施过程中缺少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导致信息化资源利用率较低。尤其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如果缺少统筹协调和整体布局,就会导致各个环节分散混乱,许多信息数据不兼容,各部门之间无法共享信息数据资源。这就造成了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例如,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和学生处的信息管理系统,通常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大部分高校的这两个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只考虑各自的工作需求,忽视了学生信息的共享和互换,这无疑会导致信息化资源的重复建设。其次,部分高等学校对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缺少统筹安排,信息化建设周期较长。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忽视了一些现象,未能及时升级管理系统,导致一些产品版本和原有数据不融合,无法适应新系统。同时,一些高校硬件设备折损严重,导致现有设备价值得不到利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二)缺乏科学的理念支持

调查显示,当前大部分高等学校的信息系统都是相关部门根据自身需求自行建设的,这些系统在技术实现方案、技术架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关键性数据无法通用,数据代码无统一标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科学的理念支持。此外,目前仍有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受传统管理思想束缚,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未能充分认识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高校管理人员很少主动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一些管理人员甚至对信息化管理存在抵触情绪。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者无法熟练操作信息系统,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进而对信息化管理失去信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愿再使用信息管理系统。

(三)管理手段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管理信息化建设调控不足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重要难题。近年来,我国各个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这导致学生管理机构的职能部门越来越多,其工作划分也越来越细致。当前,大部分高等学校在管理工作中都逐步引入信息化技术,但许多高校缺乏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人员,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性。高校管理信息化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部门和人员也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要求,出现了拖、乱、散等不良现象。目前,我国各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队伍逐年壮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比例已经达到1∶200,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管理的实效性。但随着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教学管理难度也逐步增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若要提升高等学校管理效率,就必须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但目前,许多学生管理者并未发挥信息技术操作便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优势,对学生缺乏个性化管理,无法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管理手段和方法未能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这无疑将严重制约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策略

(一)公寓管理信息化

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因此,如果仅仅依靠全天候值班和人工核对,不仅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而且工作效率低下。所以,必须在公寓管理中引进信息化理念和技术。公寓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巡更管理系统、出入管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报警系统等。这些分支系统最后以集成化形式完成公寓管理。比如,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院系、专业、班级进行宿舍分配,并建立完整的住宿档案,为公寓管理职能部门提供有效数据,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床位和住宿情况。公寓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让管理员及时了解学生的用品发放情况、卫生工具领取情况、作息情况等。

(二)建立合适的管理系统

相较于西方高等学校的管理,我国高校的管理具有更加鲜明的地方性,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专业学习任务,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提高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意识。因此,我国高校管理人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实际特征,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增强管理系统的适用性。一方面,要积极借鉴西方高等学校管理系统的建设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改进管理系统的物理结构和逻辑模式,建立更加合理的数据库,对学生信息数据进行存储、管理。

(三)采用“一卡通”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都采用了“一卡通”管理模式,这主要得益于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它将银行卡、校园消费卡、手机卡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更加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一卡通”管理模式需要构建统一的认证平台,根据序号分发卡,并建立学生公共数据平台、信息门户平台,为不同年级、专业、院系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采用“一卡通”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完成通告发放、图书借阅、食堂消费、会议签到、成绩查询等活动,还能够提升校园网的系统性,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准,促进智能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发展。

(四)建设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是一种先进的校园管理模式,可以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权限控制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推动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数字校园包含系统软件、管理者和计算机等,它不仅可以有效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能够构建高校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已有资源提升校园管理效率。数字校园为教师、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应用平台、数据平台和身份平台,对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布局、规划都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在数字校园模式下,教师信息也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进行身份认证、数据交换和数据库管理,这对高校的教育教学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为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还能够提升管理效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高校应当构建管理信息化系统,并引导各部门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管理的高效性、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满足当前高校发展新形势的需求,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马辉 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燕,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13(10).

[2]吴健强.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1).

[3]杨兴林.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4]吴延水.基于基础数据平台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01(5).

篇10

·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贫困生比例较大

因为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中职学校花费较少,家长能够承担,所以农村学生比较青睐于中职学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就读的学校和就读的专业,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为自己以后工作而努力学习。

·中职学生大多数自信心不足

首先,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认识不清楚,普遍存在着一种“学历低、能力差、就业难”的认识。其次,主观愿望和客观环境存在着矛盾。尽管就读了中等职业学校,但毕竟是一所中职学校,在以后学生很容易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对学习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知能力,多参加集体并且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个性特点鲜明,但集体意识淡薄

中职学生大多数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独立意识与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他们更多的倾向于个人利益,“是否对我有利”往往成了他们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的标准。?教师要正确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融入到集体团队中,多参与集体活动,增强集体意识。

中职学生的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注重人性审视,它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循循善诱、和风细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人们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社会。实践证明,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效的心理疏导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职学校教师更新观念,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营养,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疏导

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尊重中职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体、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关注社会对个体的规范要求外,兼顾个体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 拓展内容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中个体的心理素质、个性倾向性都需要有正确的德育观加以指引,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脱离了正确的德育导向而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借助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健全完善的人格,增强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正确的教育观为导向,在德育内容领域内借助丰富的实践活动,拓展自己的内容体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

·完善对学生心理疏导的机制

中职学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眼前具体的心理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他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合理规划人生。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各种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健全完善学生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的工作机制,促进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学生心态良性变化,帮助学生在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不断提高服务学生的成效。

中职学生的学习教育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普遍存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不明确。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的学习教育。

·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

中职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变化的东西、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等。因而教师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从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形式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感

中职生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失败甚多,容易体验到焦虑、不安、气愤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阻碍他们的学习。相反,成功感却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增加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表扬和鼓励这些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要循循善诱,多用启发式,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