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6:48: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业财一体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当前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国大多数企业开始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集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市场经济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导向,因此,在集团企业发展中,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促进业财一体化的发展,注重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1]。同时,企业在发展期间应当注重自身的转型工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基于业财一体化模式之下,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促使集团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而为集团企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一、企业业财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
(一)推动企业发展战略有效落实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业务活动的开展是保证企业营收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与企业的财务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企业生产活动,投资经营等决策,都需要财务部门的审批与落实,因此,加强业财一体化模式的发展能够保障集团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并保证企业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企业的发展战略执行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2]。
(二)促进企业价值观的有效落实企业价值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保证,对于企业的活动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导向,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集团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业财一体化的发展能够在企业内部构建一条完整的价值链,促进集团企业新型管理模式的建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并为集团企业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和依据,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完善和发展[3]。
(三)为企业财务战略提供支撑财务管理活动是集团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能够为企业各大重要活动提供信息支持,促进企业的战略目标。前面我们说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财务运作,资金收支等问题,这些信息均来自企业的业务活动开展与发展,因此,只有将集团企业的财务信息与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提升集团企业内部管理质量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调整,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每个企业都应当注重的工作,一体化的财务信息建设,不仅能够对集团企业的财务运行起到有效监督,还能够实现企业财务资源的信息共享,充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从而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起到促进和风险预防的作用[4]。不仅如此,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多元化的财务管理建设中,需要不断明确并细化财务与业务结合的有效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集团的整体管理效率和质量,为集团企业的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促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升级企业业财一体化模式下,集团企业的发展不同于常规企业发展,不管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还是业务活动的开展方面,都存在较为复杂的特点,因此,在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上,不能单纯采取常规管理,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纳入企业发展中,进一步实施信息化建设机制,提升集团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并在发展中对信息化建设不断起到完善和管理升级的目的,为集团企业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5]。
二、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单一化的趋势严重企业信息化单一主要是指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信息的管理和传递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处于单一和闭塞的现象,缺乏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导致企业管理受到一定的阻碍。在这种趋势和现象发展下,集团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导致财务信息数据无法在企业中实现发展与共享,长此以往,会导致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受到严重阻碍,并导致企业整体的财务信息和管理质量大幅度下降,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稳定的因素[6]。企业存在单一化的现象是相当明显的弊端,例如某个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闭塞,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无法形成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会导致该企业的财务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和发展,导致财务发展受阻,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也会急速下降。
(二)集团企业管理机制难以实施随着现代化信息的不断发展,要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决策以及管理机制的落实,各个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加大财务信息化的管理,促进该项工作的开展。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集团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在开展业财结合发展时,财务的需求实践与信息化决策的联系不够紧密,加上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单一现象,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都不够透明,导致集团企业的管理机制难以在财务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7]。不仅如此,在企业集团的各个下属集团中,信息化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管理形式上不够明确统一,造成企业管理决策的难度加大。
(三)集团企业财务计划与信息化建设不符从集团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特点来说,大部分企业的财务战略计划需要遵循企业财务规划的有效原则,并按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信息化建设相关制度。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集团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财务管理原则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财务规划的发展要求,若是没有及时转换企业发展思想,将多元化的发展理念引入到财务实践发展中,会对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形成阻碍。
(四)集团企业人员综合素质欠缺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对集团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能力,更要满足综合素质的发展,从目前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对于财务人员的培养有所欠缺,财务人员缺少综合素质也是集团企业存在的常见问题[8]。大多数企业缺少对优秀财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措施,且缺少培训的力度,对于专业财务人员的技术培养和先进知识的学习也是少之又少,导致企业财务人员的发展受到阻碍,同时也会导致工作进度过于缓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自然也会下降。
(五)业财部门缺少有效沟通和交流基于业财一体化的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其前提是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有效结合与沟通,然而在传统企业发展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缺少沟通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通病,也是制约业财融合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业务和财务部门的结合而言,应当建立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有效沟通基础上,且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促进业财一体化的发展,而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更常见的现象是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除了必要的沟通之外,几乎很少对工作的开展进行交流,尽管很多企业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提供的信息不对等,使得各个部门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于信息化建设也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六)集团企业结构有待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体现集团企业发展的基础指标,而组织结构的不完善也是现阶段集团企业业财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目前的组织结构常态来说,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架构都是以“金字塔”的组织形式为主,实行垂直管理的方式,企业领导者占据绝对的决策权,在这种组织架构下,会对同一部门的决策者和普通职员之间的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公平决策,对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造成阻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财融合发展,使得业财融合模式很难发挥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三、业财一体化下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结合业务与财务的集团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业财一体化的发展需求下,要求集团企业不断完善并规划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为企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实现集团企业信息化平台管理,应当多方面进行考量。首先要从集团企业信息化的构建入手,做好集团企业信息化系统目标的构建,相当于为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制定相关措施时,必须按照企业的财务信息措施制度执行,而相关措施应当满足集团企业的财务需求,对财务部门办公软件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为财务信息化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其次是要尽快构建集团企业信息化数据的管理库,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信息和数据进行汇总,并通过云数据的管理方式实现各个部门的资源共享,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为集团企业信息化搭建一个更好的信息化平台,以便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整理和开展。最后,应当在集团企业中树立科学有效的集团企业信息化管理意识和观念,加强企业相关员工的工作理念,并不断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和标准,确保集团企业各个部门工作与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9]。
(二)搭建融合业务流和财务流的数据库在实现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现代化技术的创建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应当搭建融合业务与财务流的数据库系统,使企业的两大部门进行有效的结合,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更加清楚业务与财务之间的联系及走向,从而更有目的的开展工作。
(三)搭建移动端实现业务一体化的高度融合除了业务与财务数据库的建立,在利用系统开展工作时,还应当搭建有效的移动端平台,在该系统平台上实现业财一体化的高度融合,使两个部门不仅明确自身的工作性质,更是促进业务与财务的透明化交流,实现业务高度统一。
(四)加大集团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我国各个企业的压力倍增,在时代背景下提升企业财务的管理和发展,是每个企业都应当面对的问题。同时,提升企业财务的管理水平,缩短与其他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是现目前企业发展的重点。因此,在开展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企业的投入力度,提升集团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和漏洞。
1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即财务与业务独立进行的模式,已经无法展示出其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很多企业都希望改变这种经营模式,转变财务管理职能,以推动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之间的有机统一,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以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关于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即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应用一定的技术,使财务管理和业务工作之间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的匹配和共享,实现财务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业务包含内部业务和外部业务,这两方面的业务都会涉及财务相关事项,因此,在财务业务一体化过程中,内部业务和外部业务都应该受到重视。一方面,企业的日常业务会涉及资金的流动,有资金的流出,也有资金的流入,资金的流动就会产生财务数据,需要通过财务系统处理这些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将结果反馈给业务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外部业务,例如银行结算业务、账款催收业务等,这些业务也都会涉及财务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实现外部业务与财务工作的一体化。企业经营中外部业务涉及财务事宜,可以将相关数据或者信息传输给财务系统,经过财务系统处理之后,将结果反馈给相应的业务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3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编码不同
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编码的不同会影响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建设。当前,很多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会有一套编码,而财务管理系统也会有编码,但两者的编码不同。两种系统编码的不同,导致业务活动中产生的信息难以有效传输到财务系统之中,使财务系统的信息处理结果与实际不匹配,阻碍企业的高效运转。
3.2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编写规则不同
企业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在编写流程的时候侧重点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的运行规则。企业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运行规则的不同,导致两种系统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融合,进而阻碍财务业务一体化发展。企业在编写业务系统的时候,通常会以业务流程为主要考量,所编写的业务流程大都便于业务操作,能够顺畅运行并及时得到业务经营的结果。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并不容易,在业务系统中反写财务计算结果,这是部分企业会采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其几乎没有减轻工作量,反而会威胁到业务系统的平衡。这种操作也会给审核和对账带来麻烦,影响财务人员的正常工作。
3.3财务和业务系统不同步
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会出现财务和业务系统不同步的问题,阻碍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的业务系统主要是跟进企业的经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并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效果。企业的财务系统则需要核对企业的业务数据,计算业务数据,并通过计算的结果反映企业的经营结果。由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作用可以看出,为了企业更好的运转,应该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让两者之间互通,及时实现数据的处理和反馈。但是当前部分企业的财务和业务系统还存在不同步的现象,财务系统需要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核算,如果两者不同步,财务核算中出现问题并将问题反馈给业务系统的时候,业务系统可能已经完成了那部分的工作,难以再对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进行调整。这种财务核算落后于业务运行的工作程序,无法及时反馈企业的经营状况,阻碍企业对业务的管控。
4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有力措施
4.1科学融合财务和业务管理工作
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存在一定的矛盾,阻碍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采取措施,科学融合企业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工作。首先,可以保持原有的管理方式不变,应用原有的财务核算程序,在这个基础之上,将企业经营的内部业务元素进行分类处理。实现业务元素分类处理之后,可以分析财务核算和业务管理中这些业务元素的影响程度,据此进行科目分类。其次,科学融合财务和业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如果完善业务管理流程难以实现,就可以通过核算项目的维护来完成。
4.2加强部门信息共享,促进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难以实现,就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一体化运转,阻碍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进程。为此,企业应该完善两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一体化的发展。首先,实现信息共享,需要企业业务工作人员加强与财务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以便于业务发生变化,可以及时将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使财务系统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可以实现财务和业务系统的有效融合,集中处理数据。企业可以统一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编码,建立通用的编码结构,让财务和业务可以在一个平台上维护基础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这种信息共享模式的形成,能够有效提升信息传输的效率,减少问题的产生。
4.3重组业务流程,完善财务信息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如果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不匹配,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这种问题会导致财务核算的结果与业务经营不相符,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运行状况。为了完善企业的管理,保证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应该重组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中产生的信息能够有效传递给财务核算流程,实现业务经营和财务运算的一致性,促进企业的合理运行。企业经营中还存在财务事后核算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导致业务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影响企业对其真实运营状况的掌握,因而,要实现企业经营中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发展,就需要改变这种核算方式,避免财务核算流程落后于业务流程而产生信息不对等的现象。
5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有效策略
5.1健全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
要促进企业管理职能转型,就需要促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健全一体化的建设。首先,企业要健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建设,就需要掌握生产经营状况,同时还应该了解财务管理状况,寻找两者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财务管理工作和业务经营工作之间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应该分析这些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问题的不同情况,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分析这些解决办法能否实现。之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促进一体化建设的详细设计和规划,设计规划需要包含阻碍一体化建设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当前一体化建设的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措施,一体化的建设中还会应用到很多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也会耗费一定的资金,因而设计规划中也应该注明健全一体化建设所需要耗费的资金、软硬件设备等。其次,企业做好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的规划设计之后,需要采取措施实施规划方案。为了有效推进设计规划的实施,企业可以设置部门监督管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建设,及时发现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进而推动一体化的有序进行。企业也可以加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提升两部门之间的熟悉程度,进而促进一体化的建设。
5.2强化风险控制
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需要强化风险控制工作,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合理控制财务风险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效果,减少企业的经营损失。强化风险控制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完成:一方面,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应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风险管理体系中可以使用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做出预警,提出解决措施。针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做出风险报告,进而避免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推动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在原有的控制财务风险的基础之上,还应该重视价值的创造,使财务工作可以创造价值。此外,还应该合理调整财务部门的职能,之前财务部门需要对业务部门的业务进行核算,实现对业务经营的管理。调整改善之后的财务部门在原有职能的基础之上还可以服务于业务。在业务实施之前,财务部门可以针对业务的实际情况,对业务所能带来的价值进行合理的测算,并将测算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给其业务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5.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因而企业要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就应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能还存在不足,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此,企业应该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信息化培训,使工作人员都能够准确操作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因为技术会不断更迭,所以企业应该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培训。企业还可以健全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体制,针对不同工作人员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培训,促进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6结论
总体而言,企业经营中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的一体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虽然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一体化的发展,但是企业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推动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发展。技术还在更新,市场仍在发展,企业应该不断探索,完善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宋开慧.浅析业务财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J].财会学习,2019(25):19,51.
一、调研企业的管理需求
1.调研的意义
通用软件要满足大多数企业的应用,就要在系统内设置大量的开关参数,通过各种参数的不同组合构造一个个个性化解决方案。计算机系统的特性是自动性和集成性。一个参数的选择会关乎到日后的业务处理流程和处理方式,开展事前调研的目的正是为建立企业账套、确定系统参数选项、作好初始设置做好准备。
2.如何调研
确定企业管理需求一般通过调研的方式进行。调研的对象为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信息需求,也就基本确定了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要达成怎样的目标。
由于企业内部实施团队成员是由财务及各个业务部门的骨干员工组成,是一批最懂企业业务的人,因此调研过程只需借助标准的调研模板,进行逐项确认即可。
以销售部门调研为例。需要了解以下问题:
(1)客户管理
对客户是否需要分类管理?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每个客户是否有专管业务员?
是否进行客户信用等级的划分?如果是,划分不同信用等级的标准是什么?销售业务中是否有信用额度及信用期限的限制?是如何进行的?
(2)核算深度
是否需要掌握每个客户的应收账龄、收款账龄,进行收款预测和欠款分析,是否需要了解每一笔业务的详细情况。
(3)销售考核
企业制定的销售考核政策是怎样的?是按部门考核,还是按业务员考核?
二、会计科目体系设计
企业的管理需求最终是通过报表体现出来的,而报表中的数据大都来自于总账系统的各种账簿,账簿上的数据又是从凭证记账而来,凭证上记录的经济业务是通过明细会计科目记录和表现的。由此得出结论,明细会计科目是真正支撑计算机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图一)
进行会计科目体系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满足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
企业上报的财务报表包括对外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所涉及的科目大都为总账科目。而企业内部管理报表则形态各异,需要精心进行科目设计才能让信息系统发挥最佳作用。以部门销售毛利分析表(表一)为例。
试想,如果企业有四个销售部门,有20种产品,那么主营业务收入下的明细科目将达80个之多。不仅如此,每月编制这张部门销售毛利分析表时需要查询160个明细账,才能得到报表中的数据。
在信息化平台中,科目的设置思路发生了根本变化,一种是把主营业务收入设置为部门核算、项目核算和数量核算;用部门核算解决业绩归属问题,用项目核算解决产品问题,用数量核算解决数量记录问题,一个科目就解决了手工核算下160个科目才能表达的业务内容。相关业务发生时,系统会同时记入部门辅助账、项目辅助账,查询相关数据时,可以查询项目辅助账得到需要的报表数据。另外也可以在主营业务收入下保留按产品的明细科目分类,并将其设为部门核算,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总账中就可以分类显示每种产品的销售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仅是计算工具的改变,只有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随之改变,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2. 会计科目年中要保持相对稳定
对管理对象进行数字编码时利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的基本要求,因此首先要确定会计科目的编码级次及每一级占用的数字位数。其次,还要考虑到今后会计科目扩充的需要。再次,要充分活用软件中提供的辅助核算功能,灵活设置科目,满足管理需求。
3. 设置会计科目要考虑总账与各子系统之间的衔接
如果企业购买了财务几个子系统,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和存货核算系统都会生成业务处理凭证传递给总账系统,例如工资费用分配生成如下凭证: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工资
管理费用――工资
贷:应付工资
在总账系统中,只有末级会计科目才允许有发生额,才能接收各个子系统转入的数据。为了能够成功接收这张凭证,就需要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下设置工资明细科目。
三、整理期初数据
基础数据的准备包括两部分内容:基础档案的整理和期初余额的整理。
.基础档案整理
(1)意义及要求
企业核算或汇总分析必需的基础信息,如与业务处理相关的组织机构设置、职员、客户、供应商、固定资产分类、人员类别、存货、仓库、采购及销售类型等,在手工环境下,这些信息或分散在各个部门进行管理,大多根本就没有规范的档案。计算机业务处理需要建立在全面规范的基础档案管理之上,且要求事先设置各种分类、统计口径,才能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分类归拢相关信息,并在事后提供对应的分析数据。
“垃圾入,垃圾出”。如果基础数据发生错误,决定了系统运行的结果没有任何作用。因此,期初数据的准备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2)如何准备
企业可按表二所列项目进行基础档案整理。
为了保证质量和进度,最好事先准备各种数据模板、指定专人负责,加强人员培训,做好数据的审核和验证。
2.期初余额整理
(1)意义及要求
很多企业多年一直采用手工核算方式,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后,为了保证手工业务与计算机系统的衔接,继承历史数据,保证业务处理的连续性,要将截止到目前为止手工核算的余额过入到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中作为期初数据,才能保持业务的完整性。
(2)如何整理
企业可按表三提示进行期初余额的整理。
四、建账及初始化
以上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着手系统建账工作了。系统建账过程如下:
1.确定系统用户
确定系统用户的意义在于明确企业中哪些人可以登录系统,每个人能使用系统提供的哪些功能?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内部控制。
2.建立企业核算账套
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企业的账套信息、单位信息、核算类型,设置编码规则;录入各项基础档案和期初余额;设置各项业务参数。
3.模拟测试
模拟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弄清软件的全部功能,以及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验证软件能否顺利处理企业业务,达成预定的管理目标。找到现行管理流程与软件系统的流程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确定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4. 系统切换前准备
从手工系统转换到计算机系统是一件大事,需要事前建立各项系统运行制度,搭建内部支撑体系;做好系统权限分配及测试,并完成所有用户的培训工作。
五、日常运行
经过上述几个环节,企业开始正式使用计算机系统开始业务处理。
1. 日常运行检查
系统成功上线之后,还会出现各种新问题,应该认真做好问题描述和处理记录,落实各项制度,认真、及时、规范地使用系统,及时做好数据安全备份,保管好各种会计档案。
一般来讲,手工系统与计算机系统并行三个月为宜。
2.持续改进和提高
(一)传统财务会计模式影响 当前企业设有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部门,除财务部门外,这其中的其他部门都或多或少地履行着财务、业务系统的职能。相反,财务部门却通常仅仅行使会计核算工作,对管理工作参与少之又少。在这种传统模式的束缚下,企业财务部门信息滞后,无法及时监控与信息处理,阻碍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
(二)应用软件不协调影响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的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是互不相干的两套系统,由于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在开发先后、观念认同和产品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企业就存在着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两张皮”的现象,使用软件的企业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软件,无法使业务、财务部门协同工作。业务、财务部门各自独立使用一套软件,数据处理时自成一体,缺乏有效沟通的渠道。而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财务和业务进行协同处理和监控的信息系统),也就实现了这两套系统的无缝对接,以及系统之间信息共享,信息集成;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将使企业能更加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实现管理上对财务、业务的透明、规范的管控。
(三)信息孤岛无法消除影响 信息孤岛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如果使用财务与业务两个不同系统,则这两个系统设计间先天的鸿沟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二是即使企业使用了整体设计的ERP软件,由于早前国内企业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整体化分析、设计能力的不足,导致一体化软件中仍然有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抑制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融合,在相互脱节的模式下,无法分析出两者的差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大受影响。在ERP软件被开发的过程中,消除各部门中的信息孤岛现象是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的目标之一,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个全面、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众多的实践经验证明,在一个统一的企业信息化平台支撑下,单独的、专业的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分别作为子系统纳入企业信息化体系,并形成准确高效的集成,其效果优于统一于某个供应商软件产品模块、而模块本身又欠专业的应用效果。
二、中小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方案集成模式
(一)基础数据一体化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基础数据能否统一是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最关键的要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往来单位代码表、产品代码表、项目代码表、科目代码表等,这些称为数据字典;还有诸如工作日志、流程定义、用户权责、数据精度等,这些定位为系统参数。在财务子系统与业务子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时,如果基础数据的代码字典不统一,就只能采用设置代码对照关系的方式,即将财务子系统中的代码与业务子系统中的代码逐一进行对照。这种方式弊端突出,首先一一对照的工作量极大。其次,基础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两个子系统都会更新,因此对照工作难以在实际应用工作中顺利进行。在一体化设计中,财务与业务等子系统共用的基础数据需要采用单独的基础数据设置模块完成,这样才可以被各个子系统所采用,从而使得各子系统保持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账簿表单一体化 财务与业务这两个子系统应在账簿、表单方面一体化。因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所有经济事项都要记录在财务子系统中,这就要求大部分其他业务子系统中的原始数据都必须录入到财务子系统中。具体包括:(1)相关账簿一体化。财务与业务子系统密切相关的主要项目有: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应收账、应付账、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详细列表。在设计时还需要全盘考虑业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功能,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这是因为明细账的登账管理,不仅需要进行相关价值核算,还需要进行业务管理。此外,统一设计业务与财务账簿是完全可行的,对于记账主体、制度差别和未达账项等所造成的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特殊查询。这样处理既可以突显差异,又可以避免分立账簿造成的数据冗余。(2)相关表单一体化。会计记账凭证的原始凭证主要有:采购管理中的采购清单、购货发票,仓储管理中的出入库单、盘存单,生产过程中的出料单,人事管理中的出勤表等,因此要达到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自动生成和两者的双向追溯的目的,就需要进行相关的一体化设计。
(三)工作流程一体化 业务协同对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来说极其重要。为了在工作流程上,财务和业务可以实现一体化,一体化方案的设计大都基于工作交流平台。比如,ERP被企业采用后,出库业务流程包括入库管理和结算流程等。这些工作流程不再局限于某一个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与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协作才能完成。通过对工作交流平台的定义和设置,可以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对于财务子系统而言,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就是有效整合经济业务流程和财务会计流程。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信息录入,可将数据存储在制定的数据库中。同时,业务事件通过动态会计平台生成实时会计凭证,自动显示在所有相关的账簿和报表上,不再需要其他部门的人员重复录入。处理流程如下:第一,业务发生后,在各个管理信息子系统中录入业务原始数据,将数据保存至相应数据库。第二,系统检测所有业务过程,识别各项业务内容,落实经营管理责任,通过货币计量审核数据库中的业务事项。自动输出记账凭证,存入数据库中。第三,根据既定规则,完成数据的编码和存储工作。第四,通过浏览器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输入信息处理代码以便信息使用者的使用。第五,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将业务数据从数据库中提取。自动生成各种账簿、报表和内部管理报表,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业务子系统处理流程与财务子系统较相似。
(四)系统运行与维护一体化 一体化模式中的另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可以通过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运行维护体系。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现象占用了大量的计算机资源。而一体化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同一服务器上运行,将数据存储在同一数据库中的同一套磁盘阵列中,可以在一个网络上传输财务与业务子系统的数据,通过同一个防火墙同时保护财务与业务数据。信息系统的投资与收益比例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是需要涉及的。通过一体化的系统运行平台可以节约一些投资成本,进而增加信息系统的投资效益。同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始运作后,要保证系统稳定、正常的运行,在维护工作上需要不少的支出。而在一体化设计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包括建立统一的运维呼叫中心、统一的资料备份策略、统一的数据管理体制等维护体系,可以节省系统运维的成本。
三、中小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要素
(一)明确系统目标 实行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的目标是为企业解决重要问题,通过财务监督业务,减轻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编制分析报表的时间等。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要解决的要点问题,立足于具体目标来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才能在实施后得到真真切切的好处,同时有效评估实施效果。
(二)制定合理、一致的业务档案与财务核算规则 对商品名称、商品种类、供货渠道等业务档案要在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下统一编码以方便实时维护。否则,就可能会出现各模块反馈数据不同、计算结果存在差异等问题,对集成数据造成麻烦。建立系统时,既要考虑业务流程的畅达性,操作的方便性及计算经营成果的及时性,还要制定统一的财务核算规则。如果财务是按月结账,业务系统要在月底前把全部数据的处理完;业务系统的数据来源都要有根据,不可任意更改,这样财务在核对数据时才有可靠的依据。
(三)维护与控制好系统应用平台,实时防止各种系统风险 维护与控制好系统的,防范系统风险是系统效益充分发挥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一场持久战。(1)制定使用系统的管理制度。第一,制定长期按时维护保养设备的章程,实时记录设备的各项实际工作情况。第二,建立设备、材料及非确定安全的磁盘和光盘准入制度及管理要求,特别是外来磁盘。应禁止来路不清楚的磁盘进入机房,以规避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第三,除了授权的系统操作人员及特殊情况批准使用的人员外,所有闲杂人员禁止进入。第四,创立规范的硬件管理和损害补救的预警机制。如运算时同时预热两台计算机,当一台计算机失效时,备用计算机可以继续工作。第五,提高会计软件安全级别,防止软件被他人更改、窃取、更换或破坏。第六,分清硬件管理的权责,相关人员只能管理和使用自己管理范围内的硬件设备,绝对不允许非操作人员或未获授权人员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避免因为不当操作而破坏硬件设备。(2)合理划分岗位职责。加强组织控制,明确岗位职能,要将企业财会电算化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职责职能合理区分。(3)制定并执行硬软件的控制规范。对于硬件方面,首先,要调控硬件运行环境,如周围的温度、湿度等,为硬件设备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其次,制定网络系统的协议及安全策略。再次,把控好硬件购置。企业应购置性能优质稳定性高的机器设备,做好断电防护。网络系统中的协议和网络安全是网络上信息传输安全的基础。可以采用如下措施:确保计算机的良好状态,及时进行杀毒处理,建立防火墙,使用实时监控软件;网络端口的安全控制,防止黑客攻击。例如用户必须通过证实身份的验证器(如智能卡、磁卡、指纹识别器、人脸识别技术及安全密码发生器),用户的身份通过计算机识别后方可获得操作权限。对于软件方面,选择防护性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稳定的操作系统等软件。必须按照规范流程操作软件,登记系统所使用到的全部程序的具体情况及维护情况,保存好相关记录,同时要加强实时备份。(4)控制数据资源。数据资源存储在企业数据库中,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因此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以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其一,坚持数据备份,定期及不定期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转储。其二,访问控制,通过相关技术方面的识别来控制访问人员,设备只能由有授权或通过技术识别的人员使用。磁盘使用后要加密防护。
四、中小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措施
(一)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要更新管理理念 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理念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优良思想,一体化系统是由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元化系统组合,绝对不是—个单一的计算机系统。不仅是简单得用个性化现代化的作业流程替换之前旧的流程,更是对企业领导组织方式、内部各项政策、企业个性文化、组织架构、考核机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仅仅减轻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改进工作效率及降低工作失误率,更在于给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带来了动力和方向。企业不应用自身的特殊性来作为拒绝革新的借口,而是要积极地去适应软件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在这项规模较大的工程中,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和坚定支持非常重要,因为一体化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多个管理环节,如企业业务、分工合作和岗位职能等。如果领导在革新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参与并最终支持,很多问题都难以协调解决。因此,领导的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是软件系统能否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企业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合适的量化指标并加以定期考核,而不能仅仅定性化进行信息化改革。企业应当注重加强员工的培训,培训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建设财务业务管理的“蓄水池”。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知识并懂得企业业务的员工,这些员工将成为充实到企业管理战线来实施和应用这一系统的主要人才储备。二是要加强一体化软件培训,从而推动这项变革的真正落实。此外,企业财务人员既要关注财务信息,又要重视企业会计的管理作用,从自身财务专业角度出发,积极为企业的决策献谋献计,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同时企业财务人员还要积极参与讨论企业的资源规划、价值链分析、供应链管理、流程重组等工作。
(二)中小企业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并降低开发成本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减少融资成本、走内涵扩大发展之路、降低开发成本三个方面来支持革新。在融资方面,首先要培养良好的信用意识,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要凭借自己的诚信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与银行建立定向合作,减少融资成本,自觉地接受工商、税务、金融等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其次,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在内涵扩大发展方面,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尽可能地就近销售,缩短库存周期,减少挤压。在应收账款政策上,一方面要缩短收款期和提高折扣标准,另一方面要将收款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的身上,从而更好地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这有助于实现生产资金的内涵式扩大,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内涵式扩大给企业带来的追加风险要远远小于外延式扩大发展的模式。这就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来做一体化管理的革新。在降低开发成本方面,建议中小企业应尽量与国内的软件开发企业合作。由于国外的一些软件开发公司通常价格昂贵,中小企业往往无力承担,而实际上我国国内软件开发行业近几年迅速发展已达国际化的水平。中小企业应量力而行,在确保高质量建立一体化平台的基础上,走低成本路线。
(三)中小企业要着力于财务与项目成本控制的一体化管理 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尤其注重对财务与项目成本的控制。这是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业务,是项目的成本归集中心。该系统以独特的项目管理形式制定预算、跟踪和归集成本,以项目为对象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管理分析。企业的每一次项目管理都是对一项业务从始至终的跟踪和监控。项目业务主要对采购、库存进行集成,分别实现项目物料成本归集、项目发票成本归集、项目杂项支出成本归集、项目转资和项目有关会计分录传递等功能。从物资业务与项目业务的关系来看,项目业务成为了一个物资成本收集与分析中心。例如,采购系统集成方面主要是对与项目有关的外购成本的预算控制和归集,以财务业务为媒介,完成从计划成本到实际成本的归集,即项目采购在结算前属于计划成本,在完成财务结算后,即完成项目实际成本的归集。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业务的处理,改变以往对项目成本的事后算账的控制模式,从而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规避由于财务业务分离而导致的成本控制风险的出现。
(四)中小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要遵循四大原则 要顺利实现财务及物资等相关业务的完美对接,在实践过程中就应遵循用户一体化、流程审批一体化、编码标准化与数据唯一化等原则。流程审批一体化是指在所有业务子系统中,管理者只需要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就可以完成所有业务的审批流程,这就无需管理者进入不同的业务子系统查询需要处理的流程,进而节约了管理的时间成本。编码标准化是指统一对客户编码、组织机构编码等各类编码进行管理,统一规定编码方式,并且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同步更新与完善。数据的唯一化是指所有业务数据的来源是唯一的,确保企业所有的业务数据信息仅来源于发生原始业务时的录入,其他环节发生的业务只能够引用这一数据而不能增加或删除。因此,数据来源的唯一性能够实现财务统计口径的一致性,确保财务报表中各种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数据遗漏和错误。
(五)中小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其可扩展性 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需要全面整合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系统设计时要注重可扩展性的问题,不能只关注衔接点和流程标准。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必须着手于功能和技术两个方面。对于功能方面,应分别对会计要素、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以及维护等方面分别加以关注。第一,要基于财务核算的内容对业务元素进行分类;第二,分类定义现行的会计科目,通过分析科目之间相互关联与影响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总结出会计科目和影响因素分类对应表;第三,根据凭证的生成条件、要素、方式及结构编制相应的凭证模板;第四,建立实时维护机制从而保证对会计平台要素的及时完善与更新;第五,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也会使应收应付业务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棘手,控制权不能再仅仅局限于企业财务部门之内,而要体现出向外延伸性,这就需要进行核算项目的维护工作,及时完成实时凭证的编制。对于技术方面,要做到:一是要保证企业提供的各自资料是真实完整的,确保第三方软件的集成;二是要配备强大的输入和导出功能来确保系统数据的可传递性,并用统一规定标准格式填制输出的数据以保证数据的易读性和规范性;三是要采用工作流程设计,通过流程设计、单据和报表设计平台来适应企业业务流程的变化;四是引入适应企业的动态配置工具,迅速设计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和配置出相关财务管理软件;五是应该明确定义软件基础编码字典的结构,具体来说就是编制采购,业务、仓库、及销售部门人员的相关目录,以确保基础数据的集中统一认知。此外在公共基础信息上,要对财务业务系统的同步维护工作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实行新的方针并不能像实施成熟方针那样顺利,新的方针需要慢慢摸索实施,中间会伴随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
1.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体制没有真正实施
传统企业管理的思想对企业影响太深,虽然在企业的管理运行体制中接受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但没有真正实施,因此,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经营模式并不成熟。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的管理中财务和业务还处于分开的状态,这也是因为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并没有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往往企业运行中财务和业务需要相互融合,在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建立中间表,业务系统定期更新中间表的业务经营数据信息,存货核算系统提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审核,并计算出结果,此时也产生了财务记账凭证。将财务和业务分开管理就很容易导致信息失真,或者信息延误,造成企业决策部对市场反应迟钝,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发展。
2.信息技术软件设计不成熟
虽然很多企业不重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但还是有不少企业在实施这种管理模式,并做了许多计划。企业财务一体化模式中核心部分是引入信息技术,也就是说,财务业务一体化建立在信息系统软件的基础之上。市场上各行业工作人员都是各司其职,那么问题就来了:设计信息系统软件的都是计算机行业的工作人员,他们对财务管理并没有相应的了解,所以在软件设计和执行实施中会有一定缺陷,这是毫无疑问的。刚开始可能只有些小问题,但是在软件运行中会有很多后续问题慢慢被发现,这有个时间段,而软件开发商对自己软件的维修处理有一定的期限,那么企业信息系统软件的维护就面临一个难题。
3.企业员工不能适应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转变
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业务是分开的两个部分,因此员工熟悉这种模式下工作。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改变了工作流程后,员工在工作执行上不能及时反应过来,依然遵循原来的工作方法,导致财务业务一体化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财务业务一体化建立在信息系统软件的基础之上,这要求员工必须会熟练地操作相应的软件,一些老员工就不能适应这种工作要求,这就降低了财务业务一体化执行力度。
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和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1.企业从根本上接受财务管理职能转换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将会是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为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需要真正接受这种管理模式,并积极投入到财务职能转化中去。但是,财务职能的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需要做好准备并树立信心。财务职能转型对财务工作人员要求更高,这主要因为财务业务一体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财务与业务联合的综合复杂性也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熟悉专业本身,还要提高知识工具运用能力。此外,财务人员还要能利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来获取有效信息。
2.加强部门之间的监督
企业财务业务刚进入实施肯定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企业工作就需要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的监督包括:①业务部门与财务之间的相互监督,保证对一体化系统软件中所有业务信息,资金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②监督部门对业务和财务部门的监督,保证工作人员之间无互相包庇的现象,使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能良好运行。
3.做好市场调研,不同企业采取不同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决策
财务业务一体化就是用软件、网络等平台作为信息载体,把企业财务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都在网络上进行共享,是一种全新的财务业务管理模式。企业为了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因而设置了后勤部、财务部、行政部以及销售部等部门,但是这些部分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缺少协作和联系。企业内部设立的财务部门只可以参与和企业相关的核算工作和会计工作,并没有涉及到企业的内部的管理工作中来。而传统的企业受财务部门的影响,根本无法做出详细的及时的数据分析来,使企业财务数据反馈产生滞后性,不能第一时间被决策者参考,影响了企业财务业务管理的一体化进程。同时,业务部和财务部应用的不同的数据软件,就导致了两个部门不可以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不能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做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虽然有些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中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一方面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使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相关的工作人员仍然受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没有及时的纠正工作思想、观念,仍然按照原来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的业务和财务一体化没有实际工作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对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原来的工作人员的能力已经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使得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力度不够。
(二)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融合不到位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相互融合,并利用信息系统把录入的业务信息传送到财务管理部门。接着经过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授权和确认后,再实行业务活动,就达到了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业务和财务管理融合不到位的现象,致使企业的物流、资金和业务等信息,都出现了信息延迟送达、协调性不足的情况,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出现严重的脱节,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等级包括:决策层、执行层和管理层,只能上级和下级沟通,不可越级。这种企业组织结构使得信息的传达和决策的传递分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两种方式,这种层层管理和逐级呈报的管理方式,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的时效性,使企业解决问题和自身调整的能力不断下降,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进展。
(四)信息系统软件设计维护落后
信息系统是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础,但是因为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者大多是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流程等都缺少认识和了解,就导致了信息系统设计软件在财务管理、数据传送和执行业务等方面都存在着弊端,很难满足企业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信息系统软件维护力度不足,阻碍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
三、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思考
针对于我国企业当前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所存在的问题,上文已经详细的分析出来了,所以,必须探究有效如下的措施,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加快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的脚步。
(一)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思考
针对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和管理观念陈旧的现象,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关于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观念的宣传力度,重点强调一体化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对一体化观念实施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关于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决策、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可以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的企业业务和财务流程,促进企业工作的高速运行。
(二)对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融合的思考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企业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可以保障一体化的顺利实施。一方面要对一体化的进程的可行性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同时确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抓住企业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需要,设计的方案内容应该要对一体化的需求和目标、建设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问题、现状和原因分析、整体投资、预算以及需要的硬件、软件设备进行分析,并且邀请专业人员对设计方案的可行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企业一体化项目小组,筛选出熟悉业务流程、财务管理能力强、熟悉软件开发等人员,组建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项目小组,通过团结协作,为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体系的思考
企业的组织结构体系改革,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企业的组织结构体系转变,主要表现为:要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减少管理层次,使组织架构朝着扁平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财务业务工作的流程减少。把财务业务相关的权利都放在企业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中,可以防止层层请示上报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可以更有效的决策会计事务,使企业的财务业务信息决策和传递的效率不断的提高,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运转效率。其次,实现组织架构的扁平化发展,可以减少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他们可以把权利直接下放到企业一体化的流程中,只需要在作出关键决策的时候进行处理和审核,这就大大地提升了企业处理事务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益。
(四)对各部门之间的监督思考
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分为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计划即预先决定行为的时间、方式和具体内容,计划又有长期和短期之分,短期计划又是为长期服务的,是完成长期的基础;财务控制是与财务预算密切联系的,控制是预算的手段,而预算是控制的主要依据,两者组成了财务管理的循环。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两者是一致的。做好企业,要保证正常的运转企业的资金,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那么就要求加强财务管理。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
任何企业都需要财务管理,企业的基本活动是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投资于生产性经营资产,并运用这些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取得利润后用于增加权益资本或者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企业的基本活动就可以分成三个方面,分别是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新理念
现代企业运行于更加开放、灵活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在这个大环境中充满着高度的风险,当然高风险高收益,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企业自主理财,随时关注市场的信息,这即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新理念。一是要加强积极搜索信息、利用信息的观念。现代市场中,经济信息是商品,我们知道商品有各种形式的价值,要知道会计信息也是商品,相应的其也有价值。首先,财务人员做出企业筹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对一些会计信息的搜集、整合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如企业筹资,要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采用什么形式筹集资金,分析市场上可能得到的资金来源渠道,决定筹资对象等,都要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有价值就是体现在可以使企业分散风险,减少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其次,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提供参考,提出整改方案,做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促进企业管理战略的实现,客观上增加企业价值。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观念,积极主动搜索信息,分析信息,关注一切可能影响企业的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并做出决策。二是强化长远发展的观念。企业必须明确具体时段内具体部门的发展战略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有些行业生命周期短,从事这些行业的企业的某个部门可能就是为了短期内收割而获得较高的报酬,充裕的资金,而对大多数来说,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才是几乎所有企业所追求的,财务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到理财行为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生命影响。如果是在有损长期发展的基础上的,那么就是不可取的。资金运动中必须克服企业财务决策的短期倾向性,致力于企业的长期战略的实现和发展,合理安排财务结构和决策。
(二)加强企业风险评估,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的理财活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不可避免地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应该主动去承担一定的风险,如筹资过程中可能的政治风险、利率风险,经营过程中的商品价格风险,投资中的立项风险等。首先,要加强企业风险意识,企业应定期举办风险培训班,对企业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普及风险管理知识,强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互促进的重要性,形成一种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财务部门必须建立科学的预测体系,进行风险预警,通过企业会计报表和行业内可获得的经营信息的分析,利用最新的财务数据,及时进行风险识别,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原因,针对关键控制点,完善各内部会计控制环节来降低风险,积极与董事会和利益相关者沟通,减少损失。再次,不同风险应对措施辅助风险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与报酬是分不开的,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对待不同的风险,采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和风险保留等不同的措施,如购买保险等来进行风险管理,在风险与报酬间有一个正确的度量。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正在进行并贯穿整个企业的过程。财务管理要做好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的角色,此外,应对特殊的风险,企业还可以借助外部咨询机构,聘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和企业获利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通过采用最优和最合适的财务手段来优化财务管理,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增加现金净流量,利润更加持续稳定。
1、保证企业资金的流通、安全及效益。企业要铭记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倒闭的教训,大厦涉及12亿的资金来源不科学,其没有向银行贷款,全不来源于自有资金和卖楼花,而占用如此多的企业内部资金,严重影响了巨人的生。工程和电脑软件资金流动和安全,最后导致了集团的破产。
众所周知,现金为王,企业的几乎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建立在货币资金这一物资基础上的,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命脉。保持货币资金流通,即保持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在适当比例,防止出现资金入不敷出的问题,导致到期的银行借款和企业往来款项不能按时归还,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影响以后得到借款的难易程度和优惠的借款条件,对企业声誉的影响也是重大的,严重的会负债过多而导致企业破产。目前,一些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的管理,甚至有流动资金被挪用、挤占等现象。保证企业货币资金安全与流通,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企业价值,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动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财务管理部门要在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外,还细到月和每天,严格按预算执行,对于大额资本性支出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和实行联签制度,降低失误和舞弊的风险。
第二,强化企业内部对资金的控制。财务管理部门实时监控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状况,特别是对大额资金的持续监察。
第三,合理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财务部门应积极提出统筹及灵活运用资金的方案,提高企业竞争力。分析在资金投放和使用上,本着安全、有效、合理、合法和保值增值的原则,从而保证资金的有效监督与控制。企业筹资时,综合考虑本企业特点和市场经济信息,如利率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资金筹集方式,充分利用企业内的闲置资金,使其价值创造最大化。
2、应收款项的管理。我们知道三鹿问题奶粉导致三鹿集团破产,这一集团的破产不仅仅影响到了其员工,还有供应商和经销商,一些供应商被拖欠750多万的货款之多,导致其公司运营已经出现了资金紧张。以至于这些供应商无法按时开出信用证造成违约,无法执行已签合同,损失严重。因此,企业有必要采用科学的信用政策和风险分散政策,防止企业呆坏账损失。同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客户信誉进行评价、评级,减少应收账款周转的天数和占用的资本成本。实时追踪、监控销售过程的现金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存货成本管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结合采购部门提供的关于原材料的信息,对经济订货量和保险量进行估算,从而降低存货的资金占用,节约成本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益,也提高了企业竞争力。DELL公司的有名的零库存理念就是在成本上战胜了其他竞争者,获得了价格优势。
4、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投资是一项耗资较大的资本性支出,企业应当在对本企业固定资产做出是更新还是改造的决策前,要以长远的眼光,估算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情况,权衡两项决策利弊。同时选择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更改资金的来源。
(四)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奖惩分明,增强企业每个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特别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管理层起到带头作用,做到客观、公正和廉洁。财务管理部门应监控资金的取得、使用等全过程,防止资金非法占用、非法挪用,重大投资决策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层层审批;资产报废清算处理要有据可查。要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主动承担监督的角色,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同时不畏惧上级的权利,对上级非法的授意指示要敢于拒绝,主动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情况。也要保护报告情况的财务人员的利益,这样才能保证其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精益财务管理或称精益化财务管理,是以“精益管理”的思想为出发点,在企业的财务预算、成本管理、财务流程、财务部门工作等方面,把精益管理思想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思想相结合,设计的一套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具体地说,精益化理念的精髓就是“精”——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高质量。“益”——多生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更加精益求精。简而言之,精益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效益。
受前两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许多从事外向型或低端产业的企业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打造精益化企业已成为一些企业走出困境的选择。由于精益模式聚焦于消除浪费、为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流提速,所以越来越多采用精益化模式的公司发现传统的财务系统已经很难支撑公司的精益化业务管理。为了更精确的描述精益化活动过程,使财务信息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真实业务发展,财务部门必须采用一套集监督与衡量精益活动进展的精益化财务管理系统。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实施精益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做法:财务预算精益化、成本管理精益化、财务流程精益化和财务部门工作精益化。
1财务预算“精益化”
传统的预算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年度预算的时间长,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坏境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预算的编制过程漫长且浪费巨大;传统的财务预算通常只关注财务结果,往往看似专业,却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运营需求。
“精益化”的财务预算则是建立在运营规划基础之上的,运营规划完成之后,企业便掌握了与预期销售额、生产、改进和新产品相关的诸多有用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以及对企业相关成本的理解,企业便可快速完成财务预算。“精益化”的财务预算不再强调预算数据本身的精确,它要求预算管理工作做细,要求把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考虑齐全,从而能够在洞悉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同时,客观评价对企业的影响,为企业经营者做出经营决策,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实现既定目标提供财务专业支持和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益化”的财务预算将成为连结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和企业经营环境的纽带。
“精益化”的财务预算是动态的,这样可以使全面预算管理达到精、细、全的标准,从而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减少无效、重复的支出,确保利润的不断增长;能更好得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加强单项预算间的衔接;能根据生产实际修订成本定额,提高预算的可执行度;能综合分析各单位预算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各单位预算的协调和平衡。
在预算管理流程设计方面,公司应制定一套完整的预算工作流程,包括预算编制、跟踪控制、考核分析、调整等各个环节,通过这套流程,使得企业整个预算管理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公司也可以通过这套流程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中的职责,理顺各部门的相互关系,保证权与责的一致。
公司的预算跟踪分析工作应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财务部专人对各月度的预算数据于快报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差异的分析和对未来经济环境的判断,形成较为详细的月度预算完成情况分析报告。报告可以作为经营管理者顺利完成年度经营计划,适度调整经营策略,把握重点收入,成为成本项目动态的重要参考文件加以利用。
财务预算要切实做到上述“精益化”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固定的财务预算编制流程和参与者的积极配合;对预算的相关环节和每个部门的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等。
2成本管理“精益化”
精益化成本管理是由日本丰田公司首创的一种杜绝浪费的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它由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和成本改善三大支柱构成。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在思想体系和具体做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精益化成本管理将原始的“成本+利润=售价”变为“成本=售价-利润”意即以用户能接受的市场售价减去企业必要的利润得出的用于制造的成本。它的理念是利润来源于降低成本的不断追求之中,这样就把企业为保证利润需要提高售价与保证客户价值这对外在矛盾转变成降低企业成本的内部矛盾,实现从成本决定售价到售价决定成本的转变。
精益化成本管理是构建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前提之上的,以供应链成本最小为目标,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精益化成本管理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化成本管理。精益化成本管理包括以下要素:
2.1成本规划。成本规划是指产品开发过程中进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动,也叫新产品目标成本的控制。国外资料表明,在成本起因上,80%的产品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形成的。但传统成本管理工作却并未将其作为重点,设计人员往往只注重产品的性能指标,不关心成本的多少、售价的高低。成本规划工作要贯穿产品规划的全过程,大体上要遵循以下程序:一是确定新产品开发任务的同时规定新产品开发的成本;二是目标成本按照产品结构分解落实到产品的各个总成本和零件上;三是产品开发的每个阶段对目标成本实际达到的水平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四是根据分析对比发现问题,通过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方法,研究采用降低成本的措施,保证不突破目标成本。
2.2成本抑减。“成本抑减”一词来源于西方国家,其意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对企业成本形成的环境进行改造,以消除和减少无效成本的管理活动,它包括检查成本花费的目的,以及通过各种方法消除或减少花费的需求。它是企业运用计划或预算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从消除浪费、挖掘潜力、增加生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以有效支出代替无效支出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价,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2.3成本改善。精益化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四个过程做了改进,将把成本降低到实际水平以下的活动称之为成本改善。成本改善是在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动,是通过彻底排除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级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活动。一级浪费是指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要素,如过多的人、设备和库存,它引发出过多的工资、折旧和利息支出;二级浪费是指产品制造过多或任务完成时间过早(精益生产不提倡超额完成任务,而强调适时适量);三级浪费是指制成品过多;四级浪费是指多余的搬运、仓库管理、质量维持等。这四级中每一级都比下一级更加综合、更加重要。控制住第二级生产过多或过早就可以减少第三级、第四级的浪费。
精益生产成本的改善有下列几种方法:一是改善制造技术降低成本;二是开展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考虑,在确保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求得最低成本;三是依赖精益生产,消除一切浪费,实现精益生产成本管理。精益生产方式的成功实现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支持。团队活动和全体员工的自觉化是精益生产方式很重要的特征;四是采用作业成本管理。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下,通过作业对资源的消耗过程、产品对作业和资源消耗过程的成本动因分析,判别作业和产品对资源的耗费效率,识别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消除无效的或不增值的作业,使成本控制从产品级精细到作业级,在一定意义上真正体现了精益成本管理思想。
精益化成本管理与现行的成本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全面的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一是成本概念的全面性;二是成本目标的全局性;三是成本构成的全动因性;四是成本形成的全关系性;五是成本计算的全方位性;六是成本管理的全过程性。
3财务流程“精益化”
财务流程设计关系到企业整个财务系统运行的效率和顺畅,传统的财务流程是以“财务会计功能”为核心的,已无法满足企业对于“精益化生产”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精益化”原则的指导下,对其自身的财务流程进行变革和重新设计。
3.1“精益化”财务流程再造的原则。一是战略的原则,要从战略的高度理解和实施财务流程再造。二是顾客价值原则,明确“精益化”财务流程再造的核心是顾客价值。企业的使命就是了解市场和市场上顾客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经济地提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的增值。三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潜力和积极性,强调合作精神使流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3.2“精益化”财务流程再造的目标。一是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决策支持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和内部协调系统,形成科学投资的决策系统,提高投资的效率。二是建立健全以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适应国际、国内多变的市场环境。三是通过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激励和保护,形成专业的管理团队,严格贯彻执行财务流程再造。
3.3“精益化”财务流程再造的内容。一是“精益化”财务流程的分析。通过对内因、外因及作业流程的效率分析寻找出需要再造的关键流程,锁定再造目标。二是“精益化”财务流程的再造(包括优化及重构)。财务流程的系统优化实际上是在分析现有流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合,消除或减少非增值作业,从而创建出新流程。财务流程的重构则是着眼于企业运营的创新考虑,对财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一般而言,系统优化用于短期绩效改进,风险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绩效的改进程度会逐渐降低,因此,企业财务流程的优化应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4财务部门工作“精益化”
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财务效率一直都是财务部门面临的紧迫问题。构建“精益化”财务部门必须遵循三项原则,即:关注外部客户、分析连锁反应(也就是说解决一个问题会揭示其他问题)和深入发掘问题的根本原因。
4.1关注外部客户。现代企业的财务部门应采用一种有效的机制,即让公司外部的客户成为重要的被咨询的对象,向外部客户了解公司的哪些行为创造了价值,哪些行为造成了浪费。以一家制造公司为例,销售部门认为客户对催款单都很敏感,担心因催收账款而得罪客户,因此一般不大愿意让财务部门接触重要客户。但事实上,客户对公司急于收回款项非常理解,甚至会感激财务部门在收款过程中帮助他们找出了流程中存在的导致拖延付款的问题。如果财务与销售两个部门能达成一致意见,让财务部门向所有客户提供服务,并对大部分应收账款负责,销售部门只对几个关键客户的一部分应收账款负责,并定期更新财务部门负责联系的客户名单。这样不仅能提高财务部门工作的精益程度,而且事实也证明财务部门与外部客户进行直接沟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会更为有效。
4.2分析连锁反应。引进一套更关注效率的管理系统的价值并不一定会明显地体现在流程的每一个步骤之中,但总体的效果肯定会逐步显现。因为对某个问题的一项解决方案往往会暴露出其他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公司随之可以实施一系列的而非单个的跟进改进措施,形成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最终都将被一揽子解决。
4.3深入发掘根本原因。无论一家公司面临什么问题,在财务方面人们总是认为应该添置新系统或者数据库来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和提高工作效率。尽管这些措施的确能帮助企业应对复杂的局面,但它们却很难真正解决问题。如在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制定过程中,高级管理层不应等到每个业务单元建立和定义了自已的KPI后才调整战略规划,而应从一开始便将KPI与公司的战略方向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形成一个更精简的流程,可减少流程中最遭人诟病的重复,提前为KPI建立明确的假设,并更紧凑地界定各个部门的业务解决方案空间。
参考文献:
[1]刘作庆,吴益兵,吴一平.公司精益财务系统的构建.财务与会计.2009(5):P24-25.
[2]任鹏,金彧昉.浅析精益化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财务与会计.2009(5):P20—22.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强化市县财务基础工作目标的方法,及强化市县财务一体化管理的评估与改进问题。
关键词 :强化;市县;财务基础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141-02
收稿日期:2015-06-12
作者简介:林瑶(1981-),女,汉族,浙江省温州市人,硕士,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
一、强化市县财务基础工作目标描述
1.管理理念:以市县两级供电企业一体化财务基础工作为对象,运用系统化管理方法,通过夯实财务基础、规范会计核算、强化财务管控与财务监督、推行财务稽查、落实绩效考核并总结与提升基础管理的闭环体系运行,并以流程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思想与理念为指导,高效辅助过程实施管控,不断提升市县一体化财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
2.范围与目标:一体化财务基础工作范围涵盖市局本部及下属子公司、分公司的各项财务职能履行所对应的各项工作,包括财务基础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控、财务监督、财务检查、绩效考核等方面。其实现目标为财务岗位工作标准化、会计核算规范化、财务管控科学化、财务监督常态化、财务检查高效化等目标。
3.指标体系及目标值:强化市县一体化财务基础工作的指标体系包括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两种。相对指标包括会计业务规范率、会计凭证集成率、资金安全率、问题整改完成率四项指标,目标值均要求达到100%;绝对指标包括会计报表及时性、财务管控覆盖范围、财务监督次数、财务检查评分等四项指标,目标值主要以满足省公司管理要求为目的。
二、强化市县财务基础工作的主要做法
1.全面有效夯实财务工作基础,构建有效财务沟通机制
(1)统一设置岗位与明确岗位分工,提供高效会计业务保障
鉴于下属子、分公司的不同组织形态,基于消除财务工作差异化的目的,以市公司本部为标准,结合子、分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要求,统一设置财务会计岗位,并统一各岗位业务范围,明确关联业务、独立业务和不相容业务,根据内部牵制与均衡工作量原则,妥善分配到责任人,实行统一定岗定人管理。
(2)构建高效纵横向沟通网络,提升财务工作质量
基于岗位设置与工作分配标准化管理,建立高效财务沟通机制:横向在同一单位内部建立财务工作沟通平台,加强财务关联业务关联的相互沟通;纵向在市局本部与下属子、分公司同岗位之间建立岗位沟通渠道,加强同岗业务处理的沟通与交流。建立纵横双向、快捷通畅的财务沟通机制,不仅提升了各单位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而且就统一性方面提升了市县一体化财务工作质量和效果。
(3)建立重大财务问题上报制度,预控重大财务风险
基于一体化财务风险管控,建立重大财务问题上报制度,明确要求各单位财务机构或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若发现包括违规资金运营、内部控制失效、风险管理缺位、关联交易显失公平等重大问题事项,需及时向市局财务主任书面报告,情节严重与性质恶劣的财务重大问题由市局财务主任向总会计师报告,预控市县一体财务风险。
(4)加强财务档案管理,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基于会计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市县财务资产部严格执行浙江省电力公司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岗位,规范会计档案的装订、归档、登记、查阅、借阅、复印、归还等手续,明确管理责任界面与管理责任,并强化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严格控制风险,保证电子会计档案与纸质会计档案的全面和完整。
2.加强会计核算业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及时、有效
(1)严格执行内部牵制与轮岗、交接等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强化市县两级供电企业严格执行财务基础工作相关制度,要求各单位财务资产部首先要认真学习浙江省电力公司内部牵制、岗位交接、轮岗管理、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具体规定,并要求市局率先、市县一体地从严执行各项规定,力求市县一体各项财务基础管理管理规范,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防范财务风险。
(2)加强会计凭证流转审核,保证会计业务质量
从严把控市县会计凭证质量,明确财务审核岗位,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实行层层审核、层层把关,原始凭证未经审核不得作为编制会计凭证依据,会计凭证未经审核不得执行记账,并将凭证差错率(月差错凭证份数占月编制凭证总份数的百分比)作为岗位考核的重要指标,以保证市县会计业务质量。
(3)从严执行会计核算手册,提升财务报告质量
市县财务会计人员组织会计核算须严格执行会计核算手册规定,保证市县两级供电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提升财务报告质量。
(4)加强报表编制影响因素分析,提高报表编制效率
按季召开针对会计报表编制影响因素的专业座谈分析会,就影响会计报表编制的各项因素重点是导致会计报表编制缓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症结,并探讨采取恰当科学的措施,进行改进与完善,以达到提高报表编制效率的目的。
3.强化财务管控与财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1)加强费用报批审核控制,保证费用支出真实、合规、有效
市县财务资产部以预算为起点,规范费用报销凭据的种类和管理要求,规范资金支付审批流程,加强财务审核力度,依托财务管控系统,严格履行财务管控职责,保证费用支出真实、合法和有效以及资金支付的恰当性。
(2)加强集成业务前端财务管控,保证集成业务质量
市县财务资产部对集成业务实行动态财务管控,履行必要的财务职能,以保证前端业务的客观真实性,具体包括对工程、物资合同履行情况及履约完成率的管控,对工程(下转155页)(上接141页)项目真实形象进度的管控,对物资验收环节的管控,对抄表环节的管控等。
(3)强化财务盘点监督,保证静态账实相符
市县财务资产部全面落实财务盘点、核查等监督职能,主要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盘点仓库物资、临时周转库物资和年终盘点低值易耗品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账实相符,以及有效控制资产管理风险。
(4)加强电费发票保管使用监督,预防票据管理风险
市县一体强化电费发票保管、使用尤其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保管、使用的监督,保证各单位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下属供电所、供电营业所普通发票、收据等保管安全、妥善,其使用合规、规范,全面预防由于票据管理不当或遗失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
4.全面实施财务检查,促进提升内部控制效果
(1)加强组织与管理,有序推进工作
市公司财务资产部编制年度财务检查计划,根据计划安排和预期检查工作量组建财务检查组,抽调检查员,并委任检查组组长,实施现场检查负责工作,对财务资产部主任负责。财务资产部主任负责财务检查的统筹管理,重大事项须向总会计师汇报。
(2)制定财务检查标准,实施精细化业务指导
市公司财务资产部制定财务检查标准,内容涵盖财务岗位管理、SAP系统会计业务管理、财务控制、财务监督、会计档案管理和财务绩效考核等内容,为财务检查及评价工作提供精细化的指南,其宗旨系为了促进下属子、分公司全面履行财务职能。
(3)设计财务检查流程,提高财务检查效率
市公司财务资产部对下属子、分公司的财务检查工作实行流程化管理,其流程包括制定年度财务检查计划、实施财务检查、落实问题整改、撰写财务检查报告等重要环节,通过发现问题和整改问题,促进下属子、分公司财务基础工作不断完善,最终实现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目标。
(4)实行问题整改跟踪管理,提高整改效果
问题整改环节是财务检查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体现财务检查效果的关键环节。市公司财务资产部对检查组发现的问题实行跟踪监督管理,对于未及时整改问题或难以整改的问题,及时向财务主任及总会计师汇报,切实将整改工作落到实处,不留整改缺口。
5.实行财务绩效考核,促进会计业务质量循环上升
实行市县财务基础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具体考核指标包括会计业务规范率、会计凭证集成率、资金安全率、问题整改完成率四个相对指标和会计报表及时性、财务管控覆盖范围、财务监督次数、财务检查评分等四项绝对指标,共八项指标。年终实行集体打分评选,评出前三名进行奖励,全方位实现目标值的单位被评为并列“先进财务集体”,以此手段促进各单位会计业务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不断上升。
通常所说的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主要是指将企业经营中的财会环节、业务环节与管理环节融合在一起,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能统筹兼顾,协调一致,进而增加企业在发展中的竞争力。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技术陈旧、资源浪费等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为提升企业自身持续发展能力,正在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因此,本文从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层面出发,对实施这项工作的环境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探讨。
一、煤炭企业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重要性
财务业务一体化就是将煤炭企业的经营信息,按照计算机的“事件驱动”概念,引入流程系统当中,建立起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模式,从而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科学管理。财务业务一体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步骤,财务业务一体化提升了信息的准确性与即时性,增强了企业的决策力,促使企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创新,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对阻碍企业发展的原有旧体制与旧观念敢于说“不”,建立起符合企业当下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体化模式,创设“统一采购”、“平衡利库”、“自动付款”以及“风险控制”等管控模块。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要彻底摆脱传统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将科学的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当中,才能够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多变复杂的市场环境之下,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现能够为企业快速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财务同内部业务之间的一体化;二是企业财务与外部业务的一体化。企业财务管理好坏、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取决于企业对内、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与企业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生产、人事、营销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内部环境分析是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的基础,因而必须要对其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与掌控。企业外部环境则主要包括政策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等。
二、煤炭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中的环境问题
(一)管理观念滞后。如今随着国家对于煤炭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大,煤炭企业必须要在管理上突破,而目前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仍然处于低水平的应用阶段。通常在煤炭企业管理者的意识当中,企业的安全生产往往是企业的第一要务,生产是重中之重,而财务管理虽然不可缺少,但管理者只将其视作企业生产的“陪衬”,没有充分认识到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等工作没有花功夫;并且一些企业由于过于注重企业经营效益,对于财务成本控制以及资金控制非常严格,忽视了监督与管理,使企业的正常运营与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如何在财务以及业务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二)数据共享困难。煤炭企业长期以来由于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部门建制以及观念认同等原因,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进程较为缓慢。部分企业将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分离,并将业务系统获得的数据整合与汇总后录入财务系统当中。这种做法使得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分割,信息流与资金流难以协同,导致出现数据反映不一致、不及时等现象。并且多数以部门为单位建立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整体系统由不同部门信息系统拼凑而成,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有效传递。同时,财务业务一体化,业务系统需要及时掌握经营的状况,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需要核查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对相关数据进行核对。但由于实施过程中财务无法与业务同步进行,容易导致财务与业务的不一致,如果企业财务采用事后核算,会削弱对企业业务及时监管的效用。
(三)企业难以全员协调。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实
施,需要企业系统的细致全面反映。这对于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以及机关部门来说,涉及到权限问题,有着一定的难度,信息的公开使部门的权力受到挑战,导致一些单位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完善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就现状来看,许多煤炭企业财务与业务协同参与人员并没有树立起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合作意识。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财务人员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管理的范围并没有延伸到业务前端;另一方面业务部门管理人员欠缺协同意识,工作中消极应对,导致产生经营风险。
三、完善煤炭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环境的对策
(一)流程再造,统一管理制度。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对财务会计流程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再造,解决单一流程无法解决的问题。流程再造应当打破传统低效率的模式,使流程更为科学合理,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更为通畅。
(二)加强风险控制,完善监管体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收益总是与风险共存的,企业如果不加强自身内部控制,积极进行风险防范,就容易陷入困境当中。煤炭企业传统的风险防范为采用纸质文件进行内部控制,利用人工的方法进行监督检查,其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难免会出现走形式等现象。煤炭企业需要在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础之上,在系统当中融入内部控制制度,从系统起点到系统重点,从单位领导到普通员工;从采购计划到货款支付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盘监督与排查,对例如对采购价格、采购数量等重要的风险点进行强化,促进系统的数据安全,全面堵住漏洞,从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所排查出来的风险点,需要通过建章立制、内控制度融入系统等措施进行防范。此外,企业应当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强化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督与管理,完善外部监督机制,积极引入外界监督机构应对企业风险,减少企业风险报告操控。
(三)准确及时处理经营信息,提升实施能力。煤炭企业对经营活动需要准确及时地进行整理与分析处理,尽可能地减少决策中的随意性,例如针对采购模块,采购进货过程中可以按照企业近期的库存以及销售情况分析出合理的进货建议,确保合理订购;采购业务发生的同时,库房以及财务也能够同时获取相关指令,避免重复补签单等所导致的重复请款问题。煤炭企业需要对物资供应企业保持足够的信任,充分重视供应商的切身利益。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进程当中,可采取统一采购的模式,让供应商薄利多销,批量销售,并通过自动付款的支付方式消除供应商的资金回收风险。通过对供应商的重视来获取供应商赞誉,从而保证有更多的供应商向煤炭企业提品服务。此外,实施能力的缺乏是煤炭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煤炭企业应当着力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一方面需要积极引入经营与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社会需要为企业家积极举办各类刑事的管理培训班、研讨班等。
结束语:当前,煤炭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等理念对煤炭企业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探求进一步的发展路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管理程序,将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所以,打造煤炭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即将煤炭企业经营中的三个主要环节:财会环节、业务环节与管理环节融合在一起,使企业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有效融合,可以大大的提高煤炭企业的管理效率。当然,煤炭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必须要进行大量的企业流程梳理等工作,规范企业财务系统以及业务系统,同时需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以及预估评估等一系列措施,为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作用的充分发挥扫清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