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6:49: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土木工程就业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前言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在这个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都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要能够对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1]。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前景和发展方向。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解析
土木工程虽然是很古老的一个专业,但是仍然适用于当今的社会。在我国古代,土木工程的建筑材料都是石头和木材,而现今的土木工程建筑材料更多的是钢筋和混凝土,土木工程的得名也就是从此出而来。我们的祖先们能够利用朴素的木头和石头等简单的材料,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建筑,比如我国的故宫建筑群、长城和古希腊的各种神庙教堂等。这些不朽的著作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典范代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随着前辈经验的积累,土木工程专业的理念已经焕然一新,现今已经有很多举世瞩目的作品。比如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宏伟的钢结构和游泳场馆水立方的薄膜结构等,都代表土木工程这个古老专业的现代化方向。
三、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如果没有土木工程,我们日常生活就不能够正常进行,可想而知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我们居住的房子,乘坐的地铁,城市轨道的交通,南水北调等重要项目都是与土木工程专业挂钩的,这些建筑设施的实施,都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来完成。
根据以往的就业情况研究结果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80%的学生都会选择本专业进行工作,就业方向很好[3]。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就更加宽广,属于乐观型的就业专业[2]。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其中所涉及的行业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学生在未来几年里的就业形式非常乐观,这是不容置疑的。
四、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探讨
(一)新形势下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书本以外的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宽阔。通过老师对土木工程知识的提炼和改进,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补充和拓展更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这个与经济直接挂钩的行业确实给毕业生就业做了很高的保障。如果国家经济不景气,就会影响大量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就会直接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下滑。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使得我国很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乐观。但是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 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
这种应用形式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直接的替代了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的教学工具。以往的教学当中,老师都是利用仅有的课本和教案,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这种口头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和老套,教学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制,这种枯燥的讲解教学方式,严重的挫败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3]。虽然专业课老师也在努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技术有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老师进行的,学生只是出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地位,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学生对土木工程学习就更没有了兴趣和激情,甚至会对其产生厌恶感。但是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这些不良的现象和状况也就大大的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也明显的提高了,有利于学生日后就业。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这个网络和信息技术发达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出大量的信息,基本上就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给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通过多媒体教学,老师从传统的学习主体转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帮助学习思考问题,与学生一起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1.转变学生自身的想法,打造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毕业以后才能更好的选择工作,能够理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当中。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浪费的时间与精力,能够让毕业生对自己日后的工作,有一个大的方向上的把握,以及宏观上的掌控。还有利于给毕业生提供自己发挥能力的一个空间。
2.增强学校教育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复合型社会人才。根据我国目前的大多土木工程院校的教育情况来看,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学校应该改变教学模式,给学生打造一款全新的教学环境,让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让教育能够教有所用,真正发挥出教育的意义。土木工程专业,可以说其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那么,就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学生也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原有的教育体制当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给学校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意见,加强自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3.摆正自己的心态,培养良好品质 。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市场就是施工单位,虽然施工单位的h境很艰苦,要求技能高,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敢进行尝试。但是,只要在施工单位坚持下来,可以看出毕业前景非常广阔。因为在施工单位实习过后,能够加深毕业生对土木工程的理解,能够让毕业生熟练掌握各个工程的环节,让毕业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够让毕业生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在施工当中。毕业生一定要有好的心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够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前景广阔,依据我国现今的发展情形来看,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还是很好的。在这么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新形势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占得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叶凌翰.浅谈我国土木工程就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商,2014(52):28-29.
高职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理论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高职的专业课程设置如何实现就业导向,这是当前土木工程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核心课题。土木工程改革必须从具体的工作岗位需要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为主要任务,按专业核心技能要求设定教学目标.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借助合理的教学方法加以实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工作岗位的能力。
1 分析就业岗位特点,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1.1 原有土木工程教学目标学科色彩过浓
《土工程》的课程发展沿袭本科院校,具有浓重的学科背景,其原有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定位以土木工程环节为主,主要通过设计指标论证,掌握土木工程现行设计规范与标准,培养学生独自设计的能力。而目前设计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研究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研究型人才需求为主。这使得高职学生缺乏专业竞争实力,从事设计不再是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方向,原有的课程教学目标必须加以调整,以适应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
1.2 近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
据统计我院毕业生的工作岗位集中在城市地铁、桥梁、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监理以及预算,其中,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的比例最高,占60%以上。随着学生工作年限的增长,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岗位晋升越来越普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精施工、会管理、懂造价”成为土木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并且要赋予学生转岗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3 重新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我国学者施良方教授在归纳课程定义时曾指出,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强调课程不是指向活动,而应该是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课程即学习经验,强调课程应关注学生实际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高职的专业课程目标就要体现出其高技能性的特征,与普通本科和中等职业教育有所区别。依据学生就业岗位特点分析,确定《土木工程》教学目标是承担培养职业技能。根据土木工程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在正确理解土木工程有关技术指标与设计标准的基础上,能读懂土木工程施工图;能对设计成果的好坏、对错进行综合评价;能绘制工程竣工图;能核算复核相关数据;能按图施工。
2 组织土木课程实践,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2.1 教学结构是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师生互动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结构,以学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强化师生互动,激发主体活力,教师应以引导、启发为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高职学生在认知能力上比较容易接受直观的、形象的内容,而对于逻辑的、抽象的内容则很排斥。因此,在土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创造仿真模拟情境,制作教学模型,避免生硬的文字描述和照本宣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总结,形成一种活跃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会由此显著提高。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依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教学手段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重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土木工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字质量,必须对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随着当前教学设备的更新和多样化,可以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幻灯教学和新闻报道教学,使教学信息量增大,提高土木工程教学效果。结合实际工程,将大量的真实工程设计图纸实例穿插到教学中.以便学生能真刀实枪地模仿。同时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专门设置了土木工程专业公共邮箱,将土木工程设计标准、课件、习题、补充讲义等电子资料的整理制作上传至邮箱,节省了学生课堂记笔记的时间,使学生精神集中。
2.3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
2.3.1 采用案例教学法。注重收集土木工程资料,建立土木工程图纸资料库,有针对性地准备两套土木施工图纸,作为教辅资料分发给学生。上课时在讲解土木工程内容时,让学生比对图纸上的要素,评价图纸质量.熟悉制图标准复核设计数据。通过真实工程图纸的讲解,探索实施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融“识图、绘图、施工、计算”于一体,保证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可操作性。
2.3.2 对于易懂的知识,做启发式教学。如在讲土木工程时,补充城建的知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城建已有所了解,将城建要求布置成课后作业,内容形式不限。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或网络资源,查询相关资料,在第二次课上组织交流,发言内容作为平时成绩的计分依据,这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4 加强实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体现高职特色的关键,能否达到高职培养目标.主要取决于实践教学设计是否符合课程设置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2.4.1 土木工程课程设计。土木课程设计采用两套图纸,给出多组设计数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来完成,这样就促使学生自己阅读有关参考资料,通过自己的分析、计算来完成课程设计,从而达到自主设计的目的。设计出一整套完整的设计,在课程设计中.要求运用软件编程辅助设计计算来代替手工计算,使学生能从复杂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快速导出所有计算土木的坐标,方便实用。在绘制土木施工横断面时,要求学生运用AutoCAD绘图,一方面训练了CAD绘图技能,培养了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CAD的面积查询功能,大大缩短了施工断面土方填挖面积的计算,且提高了准确性。
2.4.2 模拟实训。为保证学生土木工程施工的实践性,体现施工员的职业性,在学期末安排一周的土木工程模拟实践时间。土木工程拟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加强其土木工程测设内页计算、外业放样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与《工程测量》课程有效结合;模拟教学的开展利用校园现有土木工程资源,由专业课教师与测量教师共同负责指导。通过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的操作使用,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为后期的顶岗模拟教学铺垫,而且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能力。
2.5 对学业评价时注重平时表现及操作技能
《土木工程》成绩包括理论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和实训成绩三部分。
2.5.1 理论成绩。目前理论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期末考试,一般卷面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及考勤情况占30%。根据现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情况,此比例不利于约束学生的平时表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抄袭作业、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准备改变现有的成绩评定方法,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到40%-50%,其余为卷面考试成绩,这样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而不是学期末搞突击学习。
2.5.2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成绩仅通过教师审阅计算书和图纸很难准确评估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而且随着电脑使用的普及,CAD图纸和WORD文档的复制粘贴很便捷,原创正品与复制赝品很难区分,这样评定出来的成绩就会失真。为此,尝试在评定课程设计成绩时采用答辩与成果相结合。答辩时,教师针对学生制做的成果给每个学生随机提几个问题,如果问题都回答正确,成绩直接按照计算书和图纸确定;如果有问题回答不正确,则在计算书和图纸成果成绩上做相应扣分。这种评定方法比较科学,评定出来的成绩真实可靠。
2.5.3 土木工程实训。以小组为单位,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又要避免有学生吃大锅饭,自己不动手,直接引用别人的实训成果。成绩评定分操作技能和成果两部分。操作技能要求每人动手,轮流考核;成果可以数据共享,按组评分。从而调动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达到实训的最终目的。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以增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对《土木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成绩评定等改革实施探索,抛砖引玉意在推动其他课程建设以及专业建设。为适应职业岗位特点,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在高职课程中的比例将越来越高,教师业务水平也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应注重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并更新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对土木工程专业实用性科学内涵的认识
当前,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解放思想,端正态度。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充分发掘土木工程专业性的科学内涵。古语有云:“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原则的精髓,是我们打破固有僵化思维,破除陈旧教条框架的利器。所以我们在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反省自己,不断端正自我的工作学习态度。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需理论联系实际
土木工程有两个重要主题:一是专业性;二是实用性。这两个主题相结合就构成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完全依赖于理论知识,容易犯教条主义;仅凭实践探索,则会陷入经验主义的困境。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土木工程治学研究的一条黄金定律。
对土木工程专业实用性不强存在问题的分析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2013年土木工程毕业生在学总规模达493万人,平均每年毕业生70多万人,是就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这样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土木工程相关专业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土木工程专业的实用性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
1.招生规模扩大,办学条件不足,不同程度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质量提高。不少高校尤其是某些地方院校,每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软、硬件条件与国家标准要求甚远。在这样的状况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愈发显得贫乏。缺乏针对性的实习政策以及实践操作课程,严重影响土木工程学生专业技能经验的积累。
2.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严重,导致土木工程毕业生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社会需要。主要表现在:(1)个别高校过分强调就业率,以数量代替质量,片面追求高就业率带来的招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等院校引领社会进步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2)部分高校未能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在培养人才方面,往往忽略了人格构建、技能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3)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不足、就业能力亟待加强。
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实用性的思考
针对于目前的状况,我们应当从源头上抓起,过程中控制,方向上把关。
首先,建立健全高校招生就业机制,使招生率、就业率不再浮于表面的数据,使高校学生就业落于实处。以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就业协议签订为例,与中铁四局建立校企合作的高校不在少数,但能通过实习期被集团所吸纳的高校毕业生却不在多数。企业注重效益,若实习期间,高校毕业生若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则企业不会与之签订毕业就业协议。这就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就业率虚高,就职率偏低的状况。
一、前言
新形势下,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相对于高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大土木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土木工程教育倾向于培养“通才”,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偏低。目前,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土木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难题,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开展,大量就业岗位虚位以待,但仍然有很多土木类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社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欠缺,同时存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要相脱离的因素。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出现两极化:一边是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或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边基建的开展又提供了众多的岗位,但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不足难以胜任工作要求,对于土木工程毕业生,在这方面的矛盾尤其突出,主要体现在社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土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欠缺体现在[1,2]:(1)就业时毕业生盲目追求高待遇,倾向于考虑大城市、大企业,但是其自身专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与此不适应。(2)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转向大众教育,加之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中、高端人才的需要量较少,而低端制造业、劳动力市场人力需要量大。。大学生适应能力欠缺的原因主要有[3-4]:(1)就业心态不正确。一些大学生就业时急功近利、做事不能脚踏实地、好高骛远,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2)“大土木”背景下重视科学基础、轻视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缺乏深度,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就更难。(3)强调理论基础,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造成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欠缺。
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及提升策略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理论和相关技能,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够在设计、施工及管理部门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组织及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1)从社会需求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2)建立专业实践模块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3)构建科学研究模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4)形成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法,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应课程设置中,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设置时注重基本素质与能力、学科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专业核心知识及应用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等的培养,才能有效提高土木毕业生的专业能力、社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求在就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培养企业“争着抢、用得上”的人才。
四、结语
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土木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是毕业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欠缺所致,通过分析当前土木就业形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现状,明确高校土木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1)学生就业心态不正确;(2)高等教育重视科学基础、轻视专业知识;(3)高等教育强调理论基础、轻视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及提升策略:((1)从社会需求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2)建立专业实践模块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3)构建科学研究模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形成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土木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缝隙”对接。
参考文献:
[1]潘睿,李淑红,王志伟,等.强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509~513.
[2]张爱民,王旭.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8(11):47~48.
关键词:民办高校 ;土木工程;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TU50-4
1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巨大的进步,我国已步入“土木工程经济”,为保证土木工程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数量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就业竞争异常激烈。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本科教育模式、新的教学机制,结合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专业要求,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变革是必要的。在我校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和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建工方向)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开展教学改革。
2 CDIO 工程教育模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掌握前沿的材料相关知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涉及面宽,问题繁多,自成体系,缺少联系。因此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各种建筑材料,灵活使用。在课程体系上针对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应用特点,有针对性调整授课内容。对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授课内容适当增加功能性材料的性质及应用,增加混凝土和砌体材料学时;道桥方向的学生授课内容重点放在沥青材料和沥青混合料,并根据近年来土木工程建设发展趋势、材料应用特点增设内容。
2.2 教材内容更新、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土木工程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教材内容不可能做到实时更新。《土木工程材料》教材版本众多,有些教材内容叙述性强,概念偏多,并不完全适合民办高校学生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理论的知识依托教材,还要“高于”教材,也就是以教材为传媒,通过多媒体授课方式,实物图片、动画演示和工程录像多形式、多角度,为学生展示土木工程材料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大量直观地信息。利用工程环境、案例分析、创设情境,层次化教学,增强对材料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新体系。
2.3施工现场教学,工程案例专题研讨。
设立支撑CDIO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施工现场观摩教学,进一步加强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由施工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比如在预应力空心梁板张拉施工点,着重对混凝土预制梁板施工现场准备,原材料选用,底板、模板制作,钢筋的捆扎、焊接,混凝土的浇注及养护等工序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对预制梁板施工工艺有了深刻的认识。
结合工程案例进行教学,组织课堂讨论,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工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以案例的形式在讲座上提出,学生总结工程事故产生原因,提出合理解决方案,保证了教学内容要求,又营造一个自由交流的学术环境。
2.4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竞争力。
随着近几年国家基础行业建设,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众多,民办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教学目标,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传统的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主,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性和创新能力。为达到CDIO模式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理论教学后增设了3周土木工程材料实训环节。建设CDIO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模拟工程、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学生通过自主选题申报了黑龙江省2014年大学生创新项目:(1)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分析;(2)混凝土搅拌车挂垢问题分析。学生经过材料筛选、试验操作、数据分析、整理,课堂讨论、分组完成项目和实训项目,最后总结成书面报告。通过实践环节不仅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3.总结
目前,我国基础建设进入稳定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从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在民办高校中引入CDIO教学模式,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教学观念、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是有必要的,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应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都有推动作用,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就业形势;市场调研;土木工程;对策
Key words: employment situation;market research;civil engineering;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201-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数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行业企业等人才市场转向了面向工程现场或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应用型工程人才的能力、知识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质量要求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各高校原来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一所大学里同一个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的同质化问题等,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明显不能满足企业或人才市场的需要问题。一方面每年从高校有大量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大量的岗位虚位以待,却苦于找不到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员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就明确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普通本科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坚力量,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创新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工程人才,这既是历史责任,同时也是事关普通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课题。
1 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就业市场分析
近年来国家加大建设投资规模,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之大是空前的。但是,现在人才市场缺乏高素质多样化和复合型工程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成为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者先后走访了北京、太原、郑州、济南、天津等地的11家建筑央企,针对行业发展、就业技能、生涯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及其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至少具备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1 “走出去”成为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的土木建筑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已经转入理性的平稳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我国“十三五”期间更大规模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大规模的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的重大经济发展计划的得到了大力实施推进和实质性的进展。这些重大转变,而使土木建筑市场保持了了稳健的发展。企业为自身可持续发展考虑,联合形成了各大承包商并纷纷走向海外,并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1.2 众多企业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针对市场一系列变化,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准备或正在进行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升级、装备改造、现代化管理改进、新型人才引进等。也意味着这一行业又增加了对人才的渴求,新的行业要求增加了年轻人的机会,当代大学生将是大规模应用国际标准的一批人,面临更多机遇,更多挑战。
1.3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随着我国土木建筑设计施工经营及其承包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新型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土木建设行业虽然已经有了很强的技术积累和传统专业人才的沉淀,但是在土木建筑市场的新发展形势下,已经出现了既有人才储备与新的人才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对高校提出了多样化和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的需求。比如,现有的大多数工程专业人员外语交流能力很弱,而专职翻译工程类专业基础又很薄弱;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很多,但是真正懂土木工程专业、特别是工程力学的人才少之又少。参与国际工程建设的设计院、施工单位、管理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根据调查,近年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迅速,每年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就达2~3万人。为此,企业不得不通过招聘不同专业的人员再投入高成本的培训来弥补人才的不足。
此外,大部分企业十分重视和需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精神面貌等综合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因而对于党员、学生干部实施优先招收的政策,因为相比之下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具备着更优秀和全面的企业所需要的个人素质和条件。在专业技术方面,企业更愿意招收踏实肯干忠实度高的员工,而学生成绩并非是唯一的考量标准。可见,加强学生的复合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将成为今后大学毕业生的重要人才质量标准和强有力的就业竞争力。
新时期市场的变化使土木工程行业亟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参与并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以适应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同时,开展转型与升级的企业,尤其是正在走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渴望,这部分企业还对人才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大学教育教学必要采取的改革措施
2.1 科学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土木工程专业是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我国现代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土木工程行业向技术集成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求土木工程行业人才在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广博或较为全面的多学科学识,具备国际视野和从事国际工程工作基本素质等。但是与此相对应,目前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要素等方面却都相对滞后。高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还未能完全适应这种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也质量标准等都存在与市场脱节的现象。
在走访调研发现,企业已经对当代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新的需求:
①开设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以我国高铁建设工程为代表,我国土木工程和土木建筑行业向海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并正在快速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土木工程行业人才同时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这种既懂专业又会外语的复合人才有很大缺口,成为企业亟待学校培养的紧缺人才。
②增设土木工程管理方面的课程。使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更能适应建筑单位工作性质或工作特点。要积极适应土木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把握行业新技术和新要求等,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工程案例,并将之纳入工程管理的课程中去。努力使工程管理课程具有行业特点和时代性,这也是国际土木工程人才所急需强化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③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文科辅修课程。如对于以轨道交通行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设文秘专业课程,加强文理融合,培养兼备一定文秘能力的土木工程复合人才。因为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将很快使大学毕业生成长管理与技术能力兼备的全才型人才,因此在校期间奠定一定的基础将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中发挥出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需要专业方向设置的多样化,以能够动态地适应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这能够大大减轻企业对新员工的专业培训负担,缩短新员工的岗位适应周期。因此这也成为企业对高校所提出的人才需求。总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做到与市场接轨。应充分利用自身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 大力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且专业技术工艺方法的发展迅速,课程教学内容很容易落后于当前先进的技术发展。因此,当代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动态跟踪工程现场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以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现代工程技术的认知度。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进行改革,从传统式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向能力培养和方法技能训练位重点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在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开发新技术必不可少的创新精神。
3 多渠道、全方位地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工作
用人单位在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工作中发现,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的就业指导效果普遍不够理想。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缺乏实践性指导,因此容易流于形式和过度偏于理论教学。在学生职业生涯计划、求职方法与技巧等经验指导方面等,也都需要进行改革或改进完善。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在对企业的调研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大学生找工作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问题就是“门当户对”。学生如果能够在求知识具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无疑会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部分学生存在着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明确,不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出现“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或者对自己所面对的严峻的就业形势预料不足,就业竞争意识淡薄,加之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土木工程长期流动、环境艰苦的条件而在潜意识中逃避就业,因而职业核心竞争力明显薄弱。应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预先对于土木工程行业的岗位性质特点、工作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帮助充分了解自身条件和特点,并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自己适应的企业和岗位预先做出抉择,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这对学生在进入企业后更好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2 强化综合素质培养
对于现在的90后大学生,自控能力弱也是不争的实施。其中有许多在大学期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专业基础想对薄弱,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意识淡泊,从而最终导致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束手无策的局面。对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企业普遍反映,近几年青年员工中已经显现出一些特有的“90后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意识差、协调沟通能力不足、对环境适应能力弱等方面问题等都比较突出。另外,用工单位注重学生的诚信,经常的违约让用工单位对学生甚至整个学校有不好的印象,且事实表明多次跳槽的员工即使很优秀也几乎没有明朗的发展前景。
3.3 专业特点与女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在招聘时女生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事实上只招收了特别优秀的女生。
从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考虑,女性职工的工作时间较短而退休时间较长,同时较男性员工更长的休假时间也给企业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在另一个方面,女大学生需要在校期间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进一步积极地投身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自身行动去改变女生高分低能的印象。因为待遇和工作条件的公平对待也意味着与此相对应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多数工程局表示,企业实际上同样欢迎各方面优秀的女生,且每个企业都有出色的女工程师、女总工,为女大学生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因此,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教育培养也已经成为必须充分予以充分重视的重要培养教育环节。
3.4 放宽视线,放开观念
大学生不应该被动择业,除校园就业信息外,还应运用新媒体获得就业信息,走出去自主择业。且择业观念也应更开放,不要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或者一味往热门职业里钻,要充分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实际结合就业市场情况,合理选择。
4 结论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肩负着为土木工程行业培养大量优秀一线人才的使命,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质量,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当今市场的需求。学生应在主观方面不断完善提升自己,而高校则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真正落实学生在择业前认清就业形势、工作环境,为成长为我国土木行业急需的新型复合人才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素霞.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35-37.
[2]于翠莲,袁慧军,徐胜利.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因素分析[J].品牌(下半月).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摘要:佳木斯大学作为黑龙江地方性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较明显受到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师资、学术水平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本地区的经济环境和所需人才特征,针对地区特点着重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
Abstract: As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in Jiamusi University is obviously restricted by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d by the level of teachers and academic. Through analyzing the loca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quired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mainly develops the specialty students of civil engineering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应用型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talent cultivation;practical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174-02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4011040,本文系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YLA2013-04。
作者简介:刘晓丹(1979-),女,吉林白山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
0 引言
佳木斯属于地方院校,其宗旨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和管理人才,因此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其对师生的共同要求。该校长期坚持实践教学,通过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以实习基地为实践平台,不仅构建了完善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也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1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区域产业的人才需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该模型包括一个主体(人才)、四大支柱(基础、口径、能力、素质)和十五项培养指标,具体如图1所示。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四大支柱,即“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四者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地方区域产业人才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其中“厚基础”是指管理科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具备相应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对优秀人才的必需要求;“宽口径”是指实行“平台教育+模块教育”的模式;“强能力”主要包括生产能力、评估能力、工程合理化改善能力、项目规划与设计能力等;而高素质是指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工程应用素质、心理生理素质等,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2 课程体系结构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应以“社会需求”为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为价值取向,同时参考上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型,构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本文讨论的层次结构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如表1所示。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主要包括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三层,其中公共基础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文化素质、人文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等;科学基础平台是培养目标中实现“厚基础”的对象、“强能力”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等;而专业方向平台则是指“宽口径”,由于每个地区的地区特性不同,高校应结合自身所在地区的特性,设置相应的专业方向平台,佳木斯大学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即“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以及与地方产业相关的课程如“土木工程CAD”、“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等。
3 教学改革成果
上文分析了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本文在区域产业应用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提出了一种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之路。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意义,创新后的教学模式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一味的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完整性,而是通过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在实践中的应用,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将这些实践经验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当中去,形成 “知识点案例教学——课程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加强的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如图2所示。另外,在综合应用环节里,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产业应用,不仅强化了自身的实力,也给自己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宽口径”和“强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满足了高校对优秀人才的培养需求。
4 成效分析
以2014跟201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调查表为依据(表2、表3),分析2015年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后跟未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2014年就业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就业方向发生了一些改变,更加倾向于要求员工具有很高技术技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倾斜,就业率显著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5 结语
要想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现良好的就业,在设计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就业。通过2014届毕业生和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比,明显能看出2015届毕业生在国有大型企业就业率有所提高,并且就业方向的改变也是与实践教学体系密不可分。佳木斯大学包括黑龙江省其他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在内,尽管近年来为企业培养出了很多的相关人才,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办学时间都不长,在实际的教学中仍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区域特色不明显等,要想改善上述现状,应使人才培养和区域产业对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面向区域产业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明,刘在今.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02).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29-02
当前许多高等院校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而地方院校由于其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地理环境和生源情况等,在本科生就业方面有特别之处。本文以三峡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其就业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本科生的就业定位和相应准备。
一、就业现状
表1为三峡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0―2014年近5年本科生按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读研四类方向统计的就业人数,括号内为毕业生总数。表2为近五届毕业生去施工单位不同行业的人数,分为路桥隧、房屋建筑、电力建设、其他(包括煤炭、冶金、港航、化工建设等)。
如果把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视为广义的施工领域;把设计单位与读研究生视为广义的设计领域就业,分析近五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看到从2010年到2014年,其比例从3:1逐渐过渡到并趋近和稳定于2∶1,就业的行业也由延伸到大土木工程范畴。地方应用型院校学生到设计和生产一线仍是就业主流。
二、企业就业目标与教学思考
1.施工企业工作理想和目标。施工企业的从业人员有一技之长,生活富足,具有成就感,享有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是土木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然而由于施工行业的特殊性,从业人员恋爱、结婚、生子、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都存在一定的客观困难,企业高端人才流动性大。我们的施工企业怎样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形成稳定的人员结构,打造世界知名的优秀施工企业,从而走向国际高端市场?这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施工企业的管理。康奈尔大学以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国际土木工程行业的领导者为目标,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以自己的毕业生进入鹿岛建设为荣。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企业时就要有所追求,使自己可能经历的类似艰难不在我们的后继者身上出现。我们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更要向学生灌输人性化的先进管理理念。
2.在校期间的施工技能准备。结构或构件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往往与成型后的受力状况不同)需要材料力学(包含试验检测的一些内容)、结构力学、土力学和混凝土结构知识。理论力学作为前导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并且与大学物理中的经典力学内容相融合,避免重复。混凝土结构课程通常放在大三,分两个学期来完成,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可靠度和浅基础设计都可以考虑统筹进来:把科目减少,把一门学精。现场所需要的测量学课程在大学二年级学习。如何在复杂天气条件下进行高精度放线,需要提早做准备。工程结构的构成则因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课程。比如,房屋建筑工程方向的房屋建筑学课程,道路工程方向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它们描述了结构的构件及其功能以及形状和尺寸的设计依据。学生可以加强经济学基础知识学习,工程经济学对学生今后熟悉企业的财务管理很有帮助。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作为一门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大四上学期开设钢结构或工程结构抗震,供愿意深造的同学选修。结合假期完成两个月的工地实习后,大四上学期的时间可更多的留给同学考研或联系就业。这样安排对于实习无论时间还是内容都是有保障的和必要的。而大四下学期,学生在学校跟随指导教师完成设计,可以结合就业动向,选择路、桥、隧或者房屋、边坡等方向的内容。
三、施工课教师的课堂内外
教师需要深入设计和施工企业,了解企业创新所遇到的困难,献计献力,并把这些经验带回课堂。教师把设计和施工技术总结和抽象为理论,并进一步实验、升华,并深入思考行业的发展方向。笔者了解到两起塔吊倒塌事故:一起发生在塔吊拆卸阶段,一起发生在塔吊顶升阶段。前者原因较简单,水平臂还没有完全拆除,就把塔身底部地脚螺栓的螺母拧松,而此时水平臂的重心并不在塔身中心线上,于是水平臂连同塔身绕着塔身根部整体倾覆。后一起事故则是血的教训。笔者之前曾推测事故原因可能是塔吊超过服役期或未作年检,设备年久失修、施工人员冒险使用惹的祸,但真实原因却是违章操作人员却并不了解貌似简单的塔吊顶升过程蕴藏的生死攸关的科学道理。塔吊在顶升阶段,套架与塔身之间的螺栓解除,套架、水平臂、塔帽组成的整体被支承在塔身上的千斤顶顶起,仿佛杂技表演中一个人单手举起另一个身体保持水平状态的人,下面的人不仅需要力气大,控制平衡亦非常关键。因为控制平衡的需要,在顶升套架时通常要求平衡臂调整到与千斤顶位于塔身同侧,套架以上部分的重心在千斤顶上,如图1所示。然而事故发生就因为平衡臂与千斤顶位于塔身异侧,如图2所示。套架以上部分的重心不与千斤顶重合,而且失去螺栓约束,千斤顶出力时,套架以上部分失去平衡,将塔身上部折弯并脱出栽倒在地面上。在施工活动中,操作规章的制定原因初入行者可能一时弄不明白,但是严格按照规章作业,就能保证平安和工程质量。如果施工技术人员能多学习并及时发现问题,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把施工技术背后的道理讲清楚,如果课堂内外能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强调设计执行规范,操作注意规章和重要性,可以让走向生产的一线人员避免更多的事故。
教学和考试要让学生掌握了从事工程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要从在校阶段抓起。
教学过程中认清学生就具备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安排、授课模式选择以及工程思维的灌输,是教学理念的提升,更是行业理念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顾祥林,林峰.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50-53.
[2]张卫东.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的培养和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1,(4):84-85.
[3]金凌志,曹霞,李豫华.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6-18.
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预先准备适合课程内容的案例,在课堂上以案例作为教学的线索,学生通过案例进行个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分析和研究案例,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巩固,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土木工程专业使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工程来解释枯燥的理论知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工程中可以有效且合理地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案例教学可以将实际工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适应了学生和教师的需要。
二、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当中的应运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专业课程系统化的学习,使学生拥有正确选择、设计方案、成功进行施工管理等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结构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合同控制等工作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一定的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本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案例性等特点,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提供了方便,那么该如何在土木工程专业运用工程案例教学呢?1.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选择应坚持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使课程知识和实际工程较好的联系起来。在课程案例的准备中,要采用当今的科学技术,例如采用视频、图片等方式使案例更加形象具体,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老师讲“坑基建设”时,老师参加的一项工程中坑基开挖并对其进行录像,在课程内容讲授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视频,视屏的内容主要涉及与基坑开挖方式和基坑降水有关的工程概况、场地情况、施工机械、基坑降水设备及其工作过程等内容。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加直观地了解工程现场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2.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教师应运用案例创设相关情景,提出相应的问题老师通过对实际工程介绍,展示工程场景和具体工程参数,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老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应由学生研究、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工程案例教学属于启发式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3.利用案例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坑基建设”课程的讲解中,坑基建设的排水问题和坑基建设的稳固问题就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使用案例教学在这部分知识的讲解中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现重难点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运。4.利用工程案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进行教学利于知识系统框架的构建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有较强的系统性,利用工程案例讲授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知识框架体系,使学生有更好的理论知识素养。
三、工程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应运的好处
1.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改变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活动形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2.利用工程案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工程建设的需要的能力。3.建筑事业在不断发展,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土木工程专业是我国培养建筑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岗位对就业者能力的要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其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岗位分析;能力分析与分解;创新培养模式;工程能力
21世纪,我国土木建筑业得到迅速发展,土木建筑业企业对土木建筑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表现得非常急切,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期望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除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外,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土木工程施工企业项目部的各种技术管理工作岗位,使企业能快速适应我国土木建筑业的发展需要。为此,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主动服务于土木建筑业发展的需要,自2004年起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实践,确立了面向土木建筑业企业施工和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了“素质高、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团队意识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定位,建立了注重岗位针对性、以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以专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专业教育与行业岗位、行业执业资格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工程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岗位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通用类专业,其面向房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方向。我国各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建立的背景各不相同,在大土木专业背景下设置的专业方向各有特点,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应用型教育还是学术型教育,普遍采用的都是通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发现:不同院校及不同层次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除专业理论深度存在一定差别外,都存在着实践能力不足、单项技术能力熟练程度不够、代表土木建筑业新技术趋势的技术掌握有限、对与国际土木建筑业接轨的知识不了解等诸多问题。
同时调查还发现,我国目前土木工程行业从业人员已达8000多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仅占5%左右,而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3%左右,其中设计与施工方面的从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为专科及其以下层次的院校毕业生。由于行业技术人员自身对土木建筑行业知识层面的认知程度、职业素质及业务能力缺乏,从而制约了土木工程行业的技术发展,行业急需大批层次较高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根据土木建筑业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和岗位设置的要求,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确定主要面向的岗位(群)如下:
(1)土木工程设计人员:负责土木工程方面设计和设备选型工作。
(2)工程技术负责人员:负责土木工程项目内业管理,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现场技术交底、质量管理等工作。
(3)工程施工负责人员:负责土木工程现场生产、人员、材料及设备的调配与安排工作与施工测量工作。
(4)工程造价负责人员:负责土木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算、预决算工作。
(5)项目经理:负责土木工程项目的资金、人员、材料调配,负责对工程项目实施全面管理。
二、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分析
土木建筑业企业对土木专业人才的需求表明:现代土木建筑业企业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能够将工程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的技术实施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还需要较多能适应不同岗位、土木建筑市场需要的且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及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工程管理型高级技术人才。
1.目标能力分析
为实现培养目标,达到现代土木建筑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1)具有较高的个人能力素质。包括:较强的口头、书面交流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准确的市场分析以及灵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熟悉财务、金融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合同、规范标准的理解能力。
(2)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如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手段及能进行运用的能力,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管理的能力等。
(3)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如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设计能力,工程量计算与预决算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施工一线生产、人员、材料的调配能力及设备造型、布置、使用能力等。
(4)具有依靠科技进步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设备的能力。即应善于学习,了解建筑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具有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加以运用、推广的能力。
2.目标能力分解
为培养学生达到上述四项基本能力,一方面设置相应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另一方面设置实践性教学,通过提高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来实现。
(1)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协调能力、合同及法规、法律知识及交流能力等。
(2)制图识图能力:能够绘制、识读各类土木建筑施工图。
(3)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编制简单程序,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及软件应用,并能用计算机进行绘图。
(4)外文资料的借鉴能力:在能够听、写、读英语的基础上,达到阅读、翻译英文资料的能力。
(5)管理能力:包括建筑工程预算能力、工程项目承包能力、施工现场管理能力。
(6)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进行土木建筑工程设计、设备选择与设计、材料选取的能力以及编写技术文件、资料的能力。
(7)施工组织能力:在施工现场能够组织调配各有关人员、设备、材料进行建筑产品施工的能力。
三、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由于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各专业能力的培养又由相应的课程来完成。因此,在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时反映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1)根据社会需求,突出土木工程的职业性、行业性特点,合理确定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及业务范围,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为房屋建筑工程,主要面向施工项目部的岗位(群)以及附属专业方向岩土与道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人员,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
(2)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本专业毕业生从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在广泛征求现场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首先分析毕业生从事业务范围内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各项能力、整理出毕业生能力结构表,再根据能力结构和再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继而再依据企业对毕业生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综合确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3)依据本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建立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和岗位针对性又有较广泛的岗位适应性、既有毕业就能顶岗的主方向又有较宽的知识面、可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的多个辅助方面的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理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构建。在职业能力方面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在考虑理论课程体系时,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同时满足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但又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完成专业知识传授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任务;强调按实验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岗位单项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技能训练各自的特点来组织实践教学;强调技能训练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考核、技术等级鉴定相结合;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围绕培养目标,采取各种改革措施,确保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特色和教学质量。
1)采用先进科学教学的方法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
2)编写与新教学体系配套的理论课教材、实践课教材,制订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完善配套的教学资料。
3)建立和完善与新教学体系配套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以及配套的教学、考核机制;实行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技能资格证书等多证制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实践的能力。
4)建设满足教学、专业建设需要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如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育能力,并从企业引进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等。
5)校企联合、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通过岗位生产实践和科技服务培养专业人才。
6)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7)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和与新教学体系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确保教育质量。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在组织实施时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四个模块进行。一是培养个人能力综合素质模块,包括人文社会、法律知识、职业道德、身体素质等知识的基本能力方面模块。二是专业技术基础模块,强调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能力及相关领域活动能力、外语资料借鉴能力、制图、识图能力等。三是技术能力模块,突出工程设计能力、施工能力等。四是管理技能模块,突出管理、财会、金融、招投标决策、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严格按人才培养设计方案进行实践。
四、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能力及社会评价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7年来,由于能够与国际、现代土木的技术要求相适应,注重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主要表现为: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模式对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学能力培养、人格品质的塑造、实践能力的提高及个性发展五个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理论教学既注重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讲授,又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理论的能力,学生实际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实践性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毕业生获得了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考试初级证书、工程测量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建筑CAD资格证书、项目管理师资格证书等;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已毕业四届学生,已普遍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学生就业率连续在95%以上。
五、建议与结论
通过几年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培养适应新技术与施工设备、满足现代土木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其培养方案及模式必须立足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新实践中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理论教学体系。在构建创新理论教学体系时,应依据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组合,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二是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在构建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时,应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各类实习及设计的教学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