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6:49: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民营企业如何融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我以前从事的是餐饮行业。小肥羊算上加盟店的收入有六七十亿元,这个规模在内地餐饮业里排名第一。但在人口只有700万的香港,一个未上市的餐饮公司年销售额也可以有这么大。除这家公司外,香港还有几家年销售额几十亿元的大型餐饮集团。为什么香港餐饮业的集中度如此之高,而内地餐饮业的集中度如此之低?
这是因为中国的餐饮业习惯自我积累,挣点钱,开一家店,挣点钱,再开一家店,10年开了10家店,20年开了20家店。这也是中国很多民营企业的惯常之路,但香港的公司不是。以美星为例,它和一家房地产公司合作,每当有楼盘开业的时候,美星餐饮就跟着进驻,所以它发展得很快。另外几家,则是通过上市保持了很好的发展。而本土自我积累型的企业发展太慢,想要快速发展,就需要借助外部的资金与力量。
传统民营企业借助外部资金时有两条路:一是银行贷款;二是民间借贷。但这两条路都很难走。
小肥羊曾经找过银行贷款。2004年年底,小肥羊要囤积来年秋天前的羊肉,于是找银行贷款。银行要抵押物,我们没有,银行让我们找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也要抵押物,因此无法贷款。
我找到小肥羊的开户银行——包头商业银行,它了解我们的现金流。我说,你们要是给我们贷款3000万元,以后就长期合作,小肥羊明年年初增资扩股,会增加大量资本金,这次要是贷不了,以后就不合作了。银行内部协商后,又做了上级领导的说服工作,最后批了这笔3000万元的贷款,但是利率要上调70%。
第二年小肥羊增资扩股一亿元,我兑现了承诺,将这笔钱存在了包商银行。2006年后,又进来两亿元资本金,我们手头有了3亿元现金,不需要贷款了。可这个时候,银行却希望我们贷款,还给出了很优惠的政策,利率下浮30%。
再后来,我投资了一家马铃薯企业,贷款利率也要上浮,有些银行还要求缴纳50万元的信用费。这对民营企业非常不公平,还没贷款,就要先交信用费。银行拿信用费干吗呢?挣利润!一个企业50万元,二十个企业就是1000万元,银行业绩一下子增加了,但民营企业的资金成本就高了。
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喜欢银行,但是银行不喜欢民营企业。中国的银行贷款结构有问题,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非常小,尤其是小微企业,基本上贷不上款。小肥羊现金流特别大,在国外贷款是没问题的,而在中国贷款要看资产规模,哪怕是一堆没用的资产也行。
当前,中国的金融利率还是受管制的,这使得民间借贷大量存在。去年内蒙古发生了好几起高额利息的民间融资,其中包头有两三起,我的一个朋友把5.7亿元借给高利贷,一年当中变成零,都没了。不仅在内蒙古,在长三角、珠三角也出现了很多中小企业主跑路的情况。
民间借贷通常二分、三分利,一年就要20%、30%的收益。在中国,很少有行业能达到这个收益,做实业基本上不可能靠民间借贷赚钱,所以企业最好别走向民间借贷的路,一旦走向民间借贷,离死就不远了。
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
那么,民营企业如何打破靠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的传统融资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式是从银行的间接融资转向私募的直接融资。未来,中小民营企业私募融资的比例将显著提升。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金融“国十条”,其中一条是放宽创业板的上市条件。此外,今年国家有一个很大的政策变化,就是搞场外交易,比如中关村、天津泰达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交易平台等。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上市交易规模都在扩大,甚至内蒙古最近也在筹办一家股权交易所。小微企业的未来融资将从民间贷款、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已经有成熟的模式,先是天使投资,之后是VC投资,最后是上市。
直接融资有几个好处:一是引资;二是引智,吸引好的团队;三是定方向。一家企业被风投投资后,企业就变成毛驴,风投变成赶驴人,每天拿着鞭子让企业快跑。企业如果不引进风投,自己慢慢发展,弄多大算多大;一旦引进风投,它跟你对赌,你发展慢了,就得多给风投股份。企业有了外力的督促,就会发展得更快。
在直接融资之前,你要想好自己是否真想做大。我接触过很多民企老板,有的老板没有很大的胸怀,觉得一年赚一两百万挺好,有车、有房、能出国旅游,没必要搞大。事实上,不同的发展模式取决于老板的价值观,如果觉得企业不大、自己经营也蛮好,那就不要苛求自己。一些企业上市后,社会压力很大,有点问题就被媒体炒得很厉害,创始人睡不着觉,顶着压力忙公关,各种事儿很多。中国民营企业环境不好,大家必须理解这点。
如果你决定了融资,选择做大及上市之路,那么就要从现在开始规范,不规范会有很大风险。中国的政策环境越来越要求规范,如财务规范、税务规范等。不难发现,现在上市越来越难,想在销售利润方面做点文章,几乎没有可能性。有家企业为了早一年上市,想去补缴之前一年的税。我劝那个老板千万不要这么干,一旦你去补税了,就证明你之前偷税漏税了,税务局据此处罚就更麻烦了。
靠并购发展
以前,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自我积累型;二是外力推动型;三是并购发展型。现在,小微企业想做大,绝对不能单靠自我积累,必须靠外力推动。以近几年发展很快的双汇为例,它基本上把各个省的肉联厂都收购了,成为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集团销售额达到500亿元。
宝洁公司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站,也是我最怀念的一站,不管是方法论还是工作的一些软性技能,比如团队精神、领导力、如何做有效的沟通和演讲,或者其他的一些硬性技能,是我在宝洁四年最大的收获。
从宝洁出来后,我加入了IBM 公司,一待就是12 年,我从顾问做到资深顾问、项目经理,最后成了合伙人。当时在IBM 整个咨询顾问的生涯中,我们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客户,有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我接触更多的是民营企业。有一次,一个民营企业家突然问我:你
在IBM 待了多少年?我说快12 年了,他说12 年差不多了。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会离开IBM。突然他这么问我,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从IBM 出来后,我去了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永辉是一个民营企业,我选择去这个公司有几个原因:
第一,行业。我觉得选择一个行业非常重要,我相信零售行业在未来的20年,都应该是高速发展的时间,它有很多并购和整合的机会。
第二,企业。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永辉的平台和理念非常好,在管理的思路和理念方面,我与它有很多的共同点,能够去融合这家企业。
在民企这两年半,其实并不是完完全全一帆风顺,中间有很多的挑战,也有很多理念上或者思想上的挣扎。如果外资的经理人有机会去一个民营企业,要想在民营企业做得成功,要想站住脚,或者要想能够逐步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几点很关键:
第一,心态的融入,要有创业的心态。基本上每一家外资企业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但是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不外乎20~30 年的历史。所以当我们走到民营企业,第一个观点是需要融合与融入,以创业的心态融入这家企业,而不是说我去了之后,看什么都不顺眼。
换一个角度来说,它看你也什么都不顺眼。从融入的心态来说,这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会换位思考。
第二,弄清楚你融入的阻力在什么方面。如果你有机会去民营企业,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融入民营企业阻力更多是在中层,而不是在高层。有几个朋友在去年和前年也请了很多的职业经理人,或者有外资背景的人员,我跟他们是一起打拼过来的,他跟我的观点非常一致。
他说能够留下的是高层的人员,中层很难留下。
第三,谨慎决策,敏捷行动。过去我经常认为民营企业执行力很强,老板一句话,下面撒腿就跑。但是从我的这两年半的经验,我发现民企在决策方面很快,实践的过程中再慢慢进行修正,这样整个执行成本会非常高。在决策和执行力方面,外资企业有非常大的优势,
将来无论我们去到什么行业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谨慎决策,敏捷行动。
第四,充分交流和沟通。作为外资企业背景出身的人去到民营企业,一定要和公司的董事长做好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要他知道你的理念,公司请你过去,给你一个平台和空间,你要对董事会交出成绩,在交出成绩的过程中,他的思路跟你的很多方面不一致,需要充分交
流和沟通。
l、在融资总量上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目前,尽管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但是金融服务却严重滞后,民营企业占有的金融资源不到全社会金融资源的30%。民营企业在中介融资中的份额也十分有限,所得到的正常中介融资总量,不足银行贷款总量的2%,在债券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几乎为零。从而导致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经营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困扰,扩大投资、进行设备、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2、在融资结构上以内源性融资为主。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以自我积累为主,内源性融资特征明显。根据国际金融公司(1FC)在我国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初创期还是发展期,我国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中的自我积累达到了90.5%。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即使和爱沙尼亚、立陶宛、波兰等其他转型国家相比,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内源性仍然偏高。内源融资融通的资金非常有限,而且难以应对较大的资本风险。
3、在融资方式上以自筹性融资为主。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形成的为国有经济服务的理念根深蒂固,对小额、分散的民营企业金融需求往往不屑一顾。同时,民营企业在办理贷款融资中手续繁琐,造成融资成本高,导致民营企业惧贷。而目前个体私营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相对比较困难,信用贷款因担保问题而难以运作。据统计,全国各项贷款总额99371.1亿元,民营企业获得的贷款总额654.6亿元,仅占全国各项贷款总额的0.66%。据有关部门对全国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调查表明:个人劳动积累占56.3%,向金融机构和集体借款占21%,向亲友筹资占13.5%,继承家业和其他方式占9.2%。
4、在融资渠道上以间接融资为主。我国证券市场从建立至今,民营企业进入股票市场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的限制。我国《公司法》规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公司经营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而民营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且大多数为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性企业,与上市条件相距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与股票市场相类似,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
5、在融资环境上受到众多门槛限制。一是贷款难。多数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件及管理要求高于国有企业,能够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具有合格资信等级的民营企业较少,多数民营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资金的支持。二是抵押、担保难。企业办理一笔财产抵押贷款需要办理验资、评估、保险、公证、贷款抵押物登记等诸多手续,涉及多个部门,并接受银行方面的多次审查和实地调查,验资、评估手续繁杂,评估等费用高,增加了贷款企业的负担。再加上大部分民营企业资产少、底子薄、不动产价值低、信誉差,寻找贷款担保单位困难。三是上市融资难,融资渠道狭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相对于资金市场发育很不完全,缺少能够为广大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同时,申请上市所必须支付的法律、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费用,对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很昂贵的。四是申报风险投资难。由于没有通畅的退出机制,少了高额的利益回报,风险资金很难进入真正的创业企业。五是民营企业受到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各项不合理的收费使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1、在思想观念上对民营企业的偏见
由于长期受各种因素和传统意识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中存在“重国有轻民营”的倾向,大部分的银行贷款首先给了国有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最后才轮到民营企业。考虑到信贷风险的因素,在具体操作中表现为尽量限制对民营经济的贷款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民营企业争取一笔贷款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因此而贻误商机。此外,在国家有关政策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偏差,一般民营企业无法享受国家给予开发区内的企业、外资企业、民政福利企业的政策优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的拓展。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融资也存在一定的限制。迄今为止,企业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与上市,一直实行严格的政府审批制度和额度管理方式,政策明显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民营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更为困难。
2、在经济转轨时期原有体制性的障碍
一是“软”预算约束与“硬”预算约束。借贷型融资体制内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预算约束: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预算约束依然较“软”,但在国有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预算约束却是“硬”的。体制的排斥性一方面反映在国有银行不愿意给民营企业放贷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另一方面国有银行宁愿将钱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也不愿意贷给有效率的民营企业。“软”预算约束使国有银行可以根据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为之度身定制,贷款申请和放贷也基本上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作过程。“硬”预算约束使国有银行向民营企业贷款时要求民营企业符合担保条件,尽管在理论上很多资产都符合担保条件,但只有房地产才是最主要的担保品。但土地的法定占有权基本上只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拥有,大多数民营企业并不拥有土地和楼宇的法定占有权,因此,它们难以以之做抵押,获得所需要的贷款。
二是外源融资与内源融资的约束。1985年实行“拨改贷”,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由此确立了一种刚性依存关系,国有银行代替国家财政以信贷的方式向国有企业注资,对国有企业而言基本不存在内源睦的融资机制。对民营企业而言,外源融资则很难通过这一融资体制来实现,因为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对民营经济都具有排斥性。所以,民营企业实际上至今还不存在支持其外源融资的正式机制。外源融资的正规渠道基本上被堵截,这就意味着民营经济只能依靠内源融资。依靠这种融资形式融通的资金非常有限。
三是纵向信用与横向信用约束。对于民营经济而言,现行的融资体制的外生性还表现在其信用的性质和方向上。现行融资体制的社会基础是一种纵向的信用关系,国家通过维护纵向信用,大规模地吸收居民储蓄,并把储蓄中的绝大部分转化成为对国有经济的金融支持,从而保证了体制内产出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与国有经济不同的是,支撑民营经济外源融资机
制的是一种横向信用体系。这种信用体系植根于社会成员的自律,主要依赖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现行的融资体制与民营经济不相兼容,纵向信用并不构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由于信用关系的排斥性,一些民营企业为求发展,常常使自己的身份模糊化。许多民营企业为便于经营以及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好的待遇而把自己装扮成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结果是,由于它们没有清晰的所有权和管理组织,因而加大了银行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的难度。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既受横向信用短缺的制约,又受纵向信用负面的牵制。
3、部分民营企业自身信用状况不佳
第一,民营企业基础管理薄弱。缺乏良好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少数人、个别人控制或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企业法人资产与自然人资产没有严格的区分。另外,民营企业主要靠自我积累创业发展,经营规模一般不大,由于自有资金较少,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造成市场竞争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导致经营业绩不稳,银行贷款风险增大。
第二,民营企业发展起步较晚,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资产可供抵押。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中,其经营规模所占比重高达15%,这就造成在信用等级评定上,民营企业信用等级偏低,资信相对较差。加之不少民营企业存在短期行为,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导致某些地区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中,有高达80%的贷款成为不良贷款,迫使银行在对待民营企业借款时忽视了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对贷款的合理要求。
第三,信息不对称。由于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层次参差不齐,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的现象,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各种反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具体信息,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在贷后管理中实际上很难获取充分的信息。其结果是在银企双方的借贷市场中产生逆向选择,银行被迫放弃这块市场;另外的结果就是借款合同签订之后的道德风险,企业在不对称信息的掩护下,从事偏离银行利益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活动,并逃避银行的监管。
第四,社会中介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信贷投入支持民营经济只涉及少部分行业和少数市场主体,贷款品种单一,只限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缺少中长期贷款,贷款方式只有抵押、质押等,缺少信用贷款等其它融资方式。而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经营时间不长,缺乏资本的有效积累过程,在向银行贷款时,既无有效资金抵押,又难找到符合银行担保条件、愿为其担保的单位。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思路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公平对待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打破各种歧视,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要承认私有产权与国有产权具有平等的地位,让它们在市场上平等参与竞争,以竞争促发展。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的门槛,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与股权置换等方式实现产权重组,谋求更大发展。
2、全面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和经营水平,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一要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真正建立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总经理聘任制度以及员工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成为产权明晰、股权结构合理的市场主体,推动民营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
二要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尽快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会计监督管理,完善企业内部融资管理机制,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真实、公允、及时地披露财务信息。
三要构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民营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严肃惩处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其负责人。支持民营企业组建担保联合体,开展联合担保。
3、消除传统体制障碍,构建多元化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外招商引资,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活动,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适度负债经营,扩展企业规模。
二是建立开放式的股权结构。利用企业的机制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吸引创业基金、投资基金等风险投资。鼓励民营企业向内部职工和社会定向募集股份,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三是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充分利用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或通过孵化器、担保机构等支持民营企业融资。
四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政府要充分运用贴息、税收减免等手段激发内外资对民营企业投入的积极性,通过外资金融机构融资、涉外上市融资、利用外资直接融资、出口融资、租赁融资等形式,开拓融资市场。
4、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适应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一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使各商业银行逐步向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效益良好的方向发展。把民营企业纳入服务支持的重点范围,改善内控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改变在民营企业贷款中的约束条件,以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要考虑吸收民营资本,壮大自身实力,实现银企双赢。
二是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要顺应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下放贷款权限,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过程,提高服务效率。要加大基层行(社)和信贷员的贷款权利和责任,逐步加大对中小客户的授信面和授信额度。要创新信贷业务品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设计和开发提单质押、仓单质押、法人代表或主要股东无责任担保贷款、抵押或质押、厂、商、银三方协议授信、保理、应收账款等贷款业务品种,适应企业多样性资金需求。注重采用商誉、收费权、保单质押、退税质押、机器设备抵押等贷款方式,借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等经验,建立中小客户联合担保体系,通过创新解决民营企业贷款中面临的困难。
三是加快建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开拓其他融资渠道。兴办社会民间中介服务组织,补充、完善信贷服务体系。这样,一方
面能确保供需双方业务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还能激活资本市场,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也能得到根本改观。
5、优化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要优化行政服务环境。政府部门要尽快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减少办证审批的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做到高效服务。积极研究制定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定期向民营企业政策和有关经济信息,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扶持。
二要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信用建设,强化信用观念,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引导企业营造以“公正、公平、公开、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大力开展信用评级和创建信用企业活动,培育企业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创造公正的法律氛围,努力消除失信现象。同时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在相关监管机构建立企业资信和违约信息共享系统,使民营企业的信用记录有据可查。
一、“新36条”下河北民营经济面临的机会
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民营经济创造了中国80%以上的新产品、65%以上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在全国56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民营经济的企业数量达到80%以上。为了推动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非公经济36条”颁布5年之后,国务院于2010年05月13日再次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新36条”出台已两年多的时间,河北省的民营经济在“新36条”下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河北省民营经济如何借助“新36条”之风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解决当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新36条”为民营经济提供的最大机遇就是使民间投资的领域和空间大大拓宽。“新36条”实施细则指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市政、铁路、能源、水利、电信等多个领域,河北省民营经济拥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二、河北省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分析
(一)法律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自2010年5月13“新36条”出台后,历经两年多的时间,截至2012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各领域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全部出台。然而细则并没有给出具体性意见。比如例如在铁路部出台的细则中,诸如哪些干线线路民间资本可以参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运营价格如何核定等都没有给出清晰的界定。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寄希望于当地政府具体的细则上。自2011年开始,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西、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陆续出台地方细则,明确鼓励民资进入相关领域。而河北省与之相关的细则并没有出台。如何根据“新36条”结合出符合河北省省情的地方细则是发展当地民营经济的关键。
(二)民营投资领域仍受多方限制
尽管“新36条”对民间资本涉足领域拓宽了,但是在能源、电信和铁路等领域,国家依赖的仍是国有垄断央企,民营经济进入这些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一些国家投资的“铁、公、基”项目基本上都是有国企来承担;医疗、文化教育、城市公共服务等项目对民营企业的开放也非常有限;国家虽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北省在这个领域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仍然欠缺。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的场所。但是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通过上市融资的机会还是非常少的,同时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也很难获得批准。由于不能在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那么银行贷款就成为众多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然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规模小、信誉透明度低、财务不规范、缺乏专业人员等问题,加上商业银行受经营体制和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商业贷款,即便是获得了商业贷款,企业也会承担非常高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河北省市场上为中心型民营企业进行信用担保机构少,中小企业寻求担保就更加困难。即使能够拿出好项目,民营企业也往往因自身存量资产不足而找不到合适的担保机构得不到信贷的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即便是能源、电信和铁路等领域民营企业开放,民营经济也很难进入。
(四)民营企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河北省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粗放型的企业,导致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效率、风险抵抗能力差。其在产业结构方面良莠不齐,既存产业结构层次低、模式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创新能力弱的中小企业,也存在着附加值高的中小企业,如部分优秀的高科技企业。整体来看,河北省的民营经济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其核心竞争力不足,很难和国有企业竞争。
三、发展河北省民营经济的建议
如何借助“新36条”,使河北省的民营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完善民营企业的生存法律环境
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环境的支持。民营经济作为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法律层面上予以确认。这就要求,河北省结合“新36条”的内容和要求出台适合本省省情和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法规来引导、鼓励和扶持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民营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和利益,消除民营经济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歧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平等、自由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的进入领域
“新36条”放宽了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领域。因此河北省应在“新36条”的内容指导下,放松对河北省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利润率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和垄断行业。在民营企业进入的过程中使其享受到和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
(三)改善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
一是银行及相关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比如建立对民营信贷的专门机构和专项信贷资金;建立多种资产评估体系,比如通过建立健全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通过版权、商标权、技术专利、品牌价值等作为质押物来帮助民间文化企业融资,加大民营企业对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河北省政府为民营企业建立政府担保体系。比如苏州市政府投入了50亿元发展了57家担保公司,银行对此非常信任,民间投资者融资难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通过对支持力度的加大,降低民间资本的投资风险,提高其积极性。河北省政府出面投资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担保公司或机构,为我省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
(四)加快民营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升级
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样不仅会加快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还会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完成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通过资金、税收优惠、补贴等形式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使河北省民营经济借助“新36条”之风获得更快发展,这对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解决就业、提高人民消费水平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高天乐称,在中国一些地区如温州等地,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达到80%以上。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许多民营企业步履维艰。如何帮助民营企业度过本次危机,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能否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数据显示,2008年1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中,民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已占23%;与此相悖,过去几年间,虽然全国信贷总量在高速增加,但民营企业得到的贷款占比却一直在缩小。2005年民营企业在全国短期贷款中的比例大约为11%,2006年下降到9%,2007年和2008年在继续下降。
高天乐说,民营企业融资难,表面上是融资渠道狭窄,深层次原因则是体制和制度问题:拥有全国70%以上信贷资金的四大国有银行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在贷款发放要求、贷款审批程序和效率、不良贷款处理、信贷人员责任承担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要求极为苛刻,远远超过国有企业。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部分银行在民营企业申请贷款时,除要求正常的抵押担保外,还额外要求企业法人代表以个人所有财产进行担保。在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经营危机更需要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求反而更加严格,严重影响了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互联网与传统金融逐步融合形成的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市场交易更充分有效,涌现出P2P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等高效快速的模式。它的发展正在改变金融业和其他相关各业的业态和格局,改变企业传统的融资行为模式。
一、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科技型民营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创办,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或实行高新技术及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智力、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中,由于自身规模和经营风险等原因而不被银行关注,成为融资的弱势群体。
探究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现象不仅在于企业内部自身也有外部原因。企业创建初期,信息透明度不高,银行选择惜贷来降低逆向选择和信息不对称性的风险。所以,许多科研项目的启动资金通过外源性融资方式获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科技型民营企业是科技与民营企业的融合,自身在科技研发、技术投入上本来就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又加上民营企业的权利高度集中,增加了项目决策风险,又缺乏可以做担保的动产和不动产抵押,银行往往将其拒之门外,因此通过传统的融资方式,企业很少能从银行取得资金。同样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担心资金安全性的问题,企业也无法取得社会民间闲置资金的支持。
二、云模式融资可行性分析
云来源于云计算,原指其外部资源整合模式。基于云视角的云融资模式将云资源的转化模式引入到金融借贷领域,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其他组织机构和个人等众多利益相关方重新整合,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化解了风险收益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矛盾,企业由此得到可持续成长的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难关键瓶颈中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阻碍,使市场接近一般均衡状态。银行及社会资金提供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和渠道,取得企业全面信息,使外源性融资成为可能。自从第一个P2P网络借贷平台ZOPa面世至今,全球类似的模式得到迅猛发展。我国目前有如拍拍贷形式的无担保质押物资模式、你我贷的线下担保线上交易模式、还有线上互动线下交易模式和线上线下结合交易等模式。通过这样的融资模式,采用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将民间大量闲散有无明确投资渠道的资金和资金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当然包括融资陷入困境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连接在一起,提供了互利的交易平台。又如众筹融资平台,为项目融资者和投资者提供互动交流信息,相互融合,不仅使项目融资者获得项目资金,还能得到技术和管理的经验分享,使投资者通过少量资金的投入参与创新过程,获得以较低价格取得较大实物或股权回报的可能性。P2P和众筹融资为解决一小部分资金缺口提供了帮助,但是我国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并不等同于P2P+众筹模式,是否有成熟的风险投资机制保障,是否是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企业本身经营理念和发展的特定阶段特征等都会影响融资创新的模式。如何才能整合更多的资本,使科技型民营企业取得高效充足的资金,实现持续良性发展呢。
三、云融资模式的构建
云视角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模式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创新资源,聚合优化资源,模糊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和组织边界,形成开放、互动、动态的资源共享模式。整合资源的过程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融资封闭结构,有数量众多的云端参与者,扩大了资金提供者的范围,使科技型民营企业基于云视角的融资模式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特点。不同主体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构成资源整合的一个信息共享系统。另一方面,云融资模式是一种借助信息充分有效的市场实现脱媒的融资,不仅使融资主体的企业有了不同的选择,而且缩短各主体信息获取周期,能大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构建云融资模式是以云融资平台为中心,各不同利益主体方通过大数据平台按需及时共享信息,取得资金、技术等支持,形成的合作共赢、开放有效的良性融资系统。
作为融资核心主体的资金需求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同时也是云融资模式的发起者和管理者。为获得低成本的资源,向融资平台提供客观可靠,及时明晰的有关企业背景、经营方式、财务状况、融资规模、项目前景等信息。特别在企业创建初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除了科技一无所有,借助云融资平台提供具有发展前景,有吸引力的信息资源,加强与资金供给方的互动交流,有助于确定可行的融资方案,推动企业创建和迅速成长,取得资金的支持,产生规模效应。与科技型民营企业对应的资金供给者从云融资平台接收企业的各项信息,以债务和股权形式成为投资主体,以多元化方式参与项目,和企业合作共赢。在云融资模式中,另一重要主体的政府同时扮演着资金提供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角色。财政扶持资金投入科技型民营企业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的风向标。政府这一资金提供者从政策上给了企业发展的扶持方向。云融资模式的顺利进行必须以完善的市场和有效的监控管理为保障,不同的经济、法律环境影响借贷相关方的不同利益。政府同时又是法律政策的制定者,制定进入门槛,行业标准等规则,并定时监控,维护金融市场和社会的稳定。
云融资模式中的各主体又是如何借助云平台,如何实现交流互动呢。各个体,包括资金供给者和需求方要实现资源沟通,对信息的有效解读和风险分担尤为重要。通过一些专业的社会服务中介机构,如专门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互联网维护管理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等起到沟通桥梁作用。投资者从信用评级中了解投资风险,辨析企业真实可靠状况,为投资决策提供有用参考。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业财务审计报告,以会计审计的角度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果、反映资产权益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鉴定,使信息更客观可靠。互联网维护管理机构为平台交换、共享信息提供安全稳定的操作媒介,使活动顺利进行。信用担保机构为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担保,分散部分风险,一定程度弥补了科技企业高风险的缺陷,这样的风险分担降低了资金供给者的回报忧虑,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在上述云融资模式中,各主体方为不同利益目的的博弈方,它们相互交融,作用于整个云融资体系。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新的博弈平衡,推动该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十六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中小企业发展29条”、“非公经济36条”等一系列政策,民营企业如鱼得水,异军突起,从“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短30年,民营企业由最初开始出现,逐步扩大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但是,近年来民营企业却发展缓慢,其经营艰难日益为大家所感知,甚至在度过欧美金融危机的寒冬之后,也并没有迎来明媚的春天。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本人认为影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融资、产权、人才、管理等四个方面。
一、融资困难制约发展
民营企业中99%是中小企业,其中77%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困难重重,这一直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业主、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合伙集资等内源性筹资方式筹集,并通过其他方式再投入。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和外部环境的一些不利因素,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昂、资本供给结构不均衡和私募股权的集体错位等融资问题,不少企业甚至面临着因资金不足而倒闭的风险。2011年接连发生的温州几十家民营企业老板“跑路”现象,主要就是融资难造成的严重后果。
一是从民营企业自身看。第一,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效益低,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赢利性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贷款一般要的急,多为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需求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风险大,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第二,民营企业资产结构状况存在较大缺陷,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担保要求。金融机构往往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同时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民营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地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第三,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相对较大,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安全性需求,从而也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
二是从外部环境看。第一,我国一直没能较好地发展起一个与非国有产业部门相适应的非国有金融部门和与民营企业需求相适应的非国有中小银行,民营企业融资来源主要是信用社和商业银行,所需要的资金需求量已远远超过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第二,我国的产业政策仍然倾斜于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国有银行主要还是重点支持国有企业的脱困和改制,对于民营企业支持有限。第三,随着金融机构越来越注重内部监管,而民营企业贷款普遍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同时,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也存在“惜贷”心理,使得金融机构不敢贸然向其提供贷款。第四,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政策缺乏公正性。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育尚未成熟,为尽量缩减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其稳健运营,我国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有诸多限制。第五,外资已经对内资形成冲击。外资的大量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内资的投资空间。
二、产权不清制约发展
产权经济学家的创始人科斯指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人们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处置这些桌椅的权利。”在经济学者看来,清楚的产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前提。但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数都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
一是公司原始产权模糊。产权所有者界定不清,产权纠纷时有发生;或是公司股本没有量化给股东,企业有了效益后无法按股分红,股东意见大。产生这类产权问题主要是因为多数老板在公司创业伊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项目上,特别关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看得见的问题,而对公司如何构建、如何运作以及公司产权怎样量化和归谁所有等问题重视不够。
二是公司股权单一,甚至老板一股独占。与老板一起创业的元老级员工,有些在技术、专利、营销和管理等方面投入很大,本来对企业和老板寄予厚望,到头来却只不过是一个打工者,企业一旦做大了,他们在心理上便产生了不平衡,牢骚满腹,与老板离心离德,甚至发生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种情况是民营企业做大了以后普遍出现的问题,也是一些民营企业骨干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公司股权平均化、分散化。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公司决策权集中不起来,“三会一层”的作用无从发挥,导致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改制企业中。有些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在改制成民营企业过程中,通过职工工龄补偿金置换国有资产时,将工龄视为决定职工股权多少的惟一因素,结果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畸形。
三、人才匮乏制约发展
在影响企业经济效率的各个因素中,企业发展主要受人力资源投入因素、资金投入因素、科技投入因素和经营管理投入因素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在这四个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无疑是人力资源这一最关键的因素。
一是企业的所有者自身缺乏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能力。企业的所有者通常也是企业的最高层经营者,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的短缺经济时期靠自己的智慧、勤奋获取了第一桶金。而当企业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时,他们的能力常常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经验不足、决策失误较多、管理水平低、个人素质信誉较差、自以为大、独断专行、不思进取等等。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他们很难看到自己的不足,正如管理经济学中讲到的“水桶底”效应,如果水桶底出现短缺或漏洞,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二是企业缺乏人才。现代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然而中国民营企业由于其形成的背景,往往在“用人问题”上存在很多不当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不任人唯贤而任人唯亲,激励机制落后导致人才流失等。其后果只有一个:企业缺乏人才,不能形成核心人力资本。第二,民营企业的“家长式管理、家族化用人”危害大。虽然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家长”的个人魅力和家族成员的天然亲和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功不可莫,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长式管理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在企业的管理、决策、人才任用等一系列问题上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第三,对企业元老的使用、安置问题处理不当。一方面,对待企业元老不公正,伤害了他们的利益,进而影响到现有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元老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但企业没能及时作出调整,使得企业有能力的新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或受到压制,最终不得不离开,甚至搞一些派系斗争,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第四, “用错人”。这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人才的能力估计失误,被任用者虽然对企业很忠实,但他们的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另一种是人才的忠诚度不佳,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问题”,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和企业价值观的扭曲,同时引起企业的信任危机。其结果是导致企业人才危机:一方面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不敢用人。很多企业因此又回到用家族成员的老路,形成走不出去的怪圈,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在民营企业中,优秀人才总是缺乏或是工作不稳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招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和培养不出人才,这导致了企业人才缺乏。在这种人力资源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下,没有资源、没有地位、没有成就感、没有成长机会、没有激励机制,人才得不到重视,工作没有动力,不但无法在企业里形成良好的招人、管人、服人、用人机制,难以形成系统的招聘、职能界定、考核、奖励激励运作体系,而且还进一步严重影响到企业发展以及企业文化的形成。
四、管理水平低制约发展
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企业的创业者,其管理水平较多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对经营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了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营者虽意识到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绝大多数都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家族式管理导致低利率现象。家族式管理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企业领导者对非亲属的外来人员不太信任,在很多关键权利职位上企业所有者会安排自己的亲信或是元老级职工。过分依赖亲情,顾虑亲情,在处理公司事务时就会出现低效率现象。
二是民营企业管理理念不强,管理方式落后。第一,缺乏科学的工作标准是民营企业管理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由管理者的主观意志确定,这就很难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员工,公平处理工作事务,使得员工容易产生失衡心理,滋生不良情绪,最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第二,规章制度执行不科学。许多民营企业机械刻板地执行规章制度,使得员工长期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容易产生反企业心理,不利于企业发展。
三是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许多民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方面认识不足,没有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不能充分认识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而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作用。人心不能凝聚,企业也很难健康发展。
在创业初期,民营企业这种非正规化的组织管理对促进企业业绩的提高与资本的积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着企业从谋生、维持到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经营问题越来越复杂,对资源整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受安全性、创业成本、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这种简单明了的管理方式往往成为了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的美丽托辞。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增强了信心。然而,民营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健康的发展,只有不断发现自身发展的障碍因素,对症下药,才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信用共同体;金融创新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current financing state;credit community;financi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0-02
0 引言
随着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融资状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尽管我国政府和人民银行扩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信贷规模,陆续出台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各项政策和实施意见,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然而,抵押物不足、信用信息不透明、信用记录不清楚等诸多因素,导致民营企业融通资金仍然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建立相应的信用体系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1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民营企业在增加财政收入、解决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和聚拢一些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问题却成为了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自有的资金、银行信贷和民间资本等渠道,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中小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有“急、频、小、险、高”的特点。由于负债较多、经营业绩恶化、信用急剧下降,使得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抵押物不足、信誉偏低,在借贷方面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面临着资金可获性难度大、资金需求弹性大和资金回笼慢的困难,民间资本利率高、风险大,也给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了困难,往往形成“资金缺乏——业绩恶化——信用差——资金缺乏”的恶性循环。当前很多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加强信贷资金管理,进而加剧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往往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规模大、资产雄厚的企业中。
2 中小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民营企业自身因素 企业信用机制缺乏,导致融资渠道不畅。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停留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上,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表现为对失信行为惩罚不严,对守信者激励不够。使失信者的获益大于失信成本,造成对企业行为的不良诱导。甚至出现了违规操作,更有甚者通过转移企业资产,扰乱金融秩序,恶化了融资环境。由于企业信用制度缺少和滞后,导致信用危机频频发生,乃至银行惜贷,投资者惜贷。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破产、兼并等活动,导致大量的债务问题,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务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由于信用意识缺乏,很多即使有能力按期偿还债务,却不及时偿还,如故意拖、赖、逃,甚至贷款一到手,马上人间蒸发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2.2 银行方面因素 商业银行服务的重心为大企业对民营企业存在“惜贷”现象。我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实施对象倾向于国有企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将贷款的75%-80%分配给了国有企业。银行将给大型企业贷款视为“批发”,风险小,效益高,成本低,规模效益明显;而将给民营企业贷款视为“零售”,认为风险大、成本高、效益低,且缺乏规模效益。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信用识别是银行最为困惑的问题。按照现代金融理论,信用贷款是商业银行贷款的高级形式。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民营企业信用很难准确区分,只能采用担保贷款,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导致民营企业从商业银行融资数量非常有限。
2.3 信用担保服务不到位,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 当前,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少、资金缺、风险大,仅有的也只是一些地方性信用担保机构。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滞后,现有征信机制权威性不足,以致双方互不信任,导致民营企业融资效率较低。中小商业银行机制灵活、能够提供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优质服务,也非常适合民营企业特点。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的中小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3 基于信用体系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
近几年来,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我国产生了很多的金融创新,如基于信用共同体的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有效解决了中小民营企业高风险特点和商业银行低风险偏好之间的风险收益匹配问题。这一金融创新将融资关系由原来“单一银行与单一企业”发展为“单一银行与一个由众多中小民营企业组成的共同体”,即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主要包括互助担保、互助联保、风险金信用共同体、网络联保、伞式/箱式信用共同体等。但从组织管理的复杂程度来看,信用共同体融资有两种最基本的模式,即互助联保(图1)和互助担保(图2)。其基本要素包括成员企业是否缴纳担保费、是否缴纳风险基金、是否存在管理机构和管理机构的组建形式、成员企业的规模实力、团体的抗风险能力、成员企业的违约责任分担方式、成员企业的数量构成、与银行的议价能力、如何设置反担保措施等。
实践表明,根据各利益相关方(银行、企业、行业协会或商会、政府部门等)所处的特定环境,围绕会员企业的互和非盈利性,通过对互助联保、互助担保提供的基本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创新出若干种信用共同体融资模式。一般来说,互助联保形式(图1)的共同体具有企业规模小、无固定的组织形式、团体内成员数量较少、团体运作费用低、与银行的谈判能力较低、抗风险能力较低等特点,主要适应于小型、微小型企业、聚集区的商户等。互助担保形式(图2)的信用共同体偏重于企业资金实力较强、抗风险能力较强、有固定的管理机构、团体内成员较多、与银行有较强的谈判能力能获得优惠利率、有一定的运作费用、可通过有效的反担保措施对违约成员施加惩罚等特点,主要适应于产业集群内的中小民营企业。
为实现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高还款率,应在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金融创新产品设置相应的条款,具体应包括为会员企业提供足够吸引力的融资条款、惩罚会员企业的能力和措施、会员企业如何实现横向监督的措施、搜集会员企业的私有信息、识别风险低和收益高的优质投资项目的专有技术和管理程序等。
4 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的政策建议
①中小民营企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信誉积累,切实履行横向成员间的监督责任和缴纳风险金的义务,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盈利能力,按期归还银行借款,积极尝试信用共同体金融创新以缓解融资难问题,通过与相同类型或业务有关联的成员企业组成信用共同体,获得银行很多方面的优惠条件,同时,提高贷款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②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创新应根据相应的特定环境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争取得到利益相关者(银行、企业、行业协会或商会、政府)的高度关注。③商业银行应建立有针对性的独立风险管理、借款审批等良好的机制,积极开展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金融创新,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并分担一定比例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服务效率。④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要利用信用共同体融资的社会监督职能、低成本信息优势,充分发挥联系企业、银行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良好地运作和服务平台。⑤政府应该强有力地行使“支持之手”之职,让行业协会(商会)发挥更大的“媒介”或者“当事人”的作用。为提高信用共同体融资的抗风险能力,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专项扶持基金充当风险基金,为中小民营企业分担一定比例的的信贷风险,避免风险扩散。总之,积极开展基于信用体系建设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创新对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小民营企业信用共同体融资,一方面要具备识别风险低和收益高的质投资项目的专有技术,另一方面也要能利用这一组织形式本身具有获得会员企业各种信息成本较低的优势,增大借款企业的造假成本的能力、低成本横向监督的能力、惩罚借款企业的能力、为借款企业提供足够吸引力的融资条款的能力,这也正是信用共同体融资运作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彭宏超.关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9).
[2]刘倩薇,杨惟舒.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相应对策[J].中国商贸,2011(05).
[3]邹高峰,熊熊,冯绪.试论以互助担保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之重建[J].现代财经,2009,29(6).
[4]王蕊.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制度环境构建[J].财经政法资讯,2010(04).
1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相比国营经济,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还具有创新性,是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的主体,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民营经济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它很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的特点,具有经营方式活、生产效率高、责任划分清的特点。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为:起步低、规模小、资金不足以及缺少长期规划和全局眼光,另外,很多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当,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2 加强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如果缺乏信用制度,就无法进行融资,保证资金流通,维持正常的运营。在我国的市场化经济中,要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保障企业发展,主要依靠银行业提供资金支持,在此情况下,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不仅能简化贷款程序,降低成本,还能有效地避免以往因信息不对称,造成贷款无法追回的情况,有效降低风险。
以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会遭遇融资难、融资慢、融资少的困境,很多项目因资金短缺而停摆,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相比一些大企业,如国营和外资企业等,民营企业发展水平还不成熟,没有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无法应对市场经济下的种种考验。同时银行业对其存在不信任,常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谨慎放贷或者拒绝贷款。民营企业的资金缺口非常严重,融资方式单一,多依靠民间借贷的方式维持企业运营,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建立信用体系,对解决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意义重大,一方面,建立信用制度可以为银行掌握企业信息,提供贷款方案提供信息方面的保障。通过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了解企业的经营和信用情况,大大节省了以往调查的时间,减少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另一方面信用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表现,维护自己的信用度,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信用体系可以把企业的良好表现记录下来,同时,一旦企业做出不诚信的行为,信用体系也要随时记录。总而言之,每个企业的信用体系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企业必须用自己的良好表现赢得银行方面的认同,才能增加融资机会,为自己的发展争取自己支持。同时银行还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贷款方案,决定贷款额度和偿还时间的长短,为企业的诚信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积极促进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
对此,加快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是当前发展民营经济,拓宽融资渠道,确保企业高速发展的必要手段。我国目前现行的融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管理过死,手续繁琐,与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严重不符,民营企业资金周转较快,对资金需求较急,因此,就综合分析来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加快建设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势在必行。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就业机会、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如何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加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机制。要想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企业信用机制,首先要建立企业信息库,将各个企业的情况如实记录其中。其次还要建立相应的信用评价机制,依据一定标准,制定评价规则,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②拓宽融资渠道,推动融资方式多样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宣传,对于一些自主创新,发展良好的民营企业给予适时的优惠政策,采用多种方式为他们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直接融资。③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促进运转快捷。随着民营企业的制度改革,要为民营企业构建“贷款品种多样化、融资手段多元化、服务范围广泛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做到一般贷款与专项贷款服务相结合,实现贷款品种多样化。金融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实现服务范围广泛化。④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新机制,拓展发展渠道。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活力的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它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科技项目及其产品开发领域,以期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过程中获得资本收益,是一种有组织的中介方式。
此外,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还要积极拓展发展渠道,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设立当地较大规模的创业投资基金;二是利用国家下拨的创业投资基金;三是利用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四是设立专门以投资民营企业为目标的投资基金,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创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光.本溪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立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05).
[2]林若楠.企业信用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01).
[3]彭晓娟,魏纪林.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12(05).
[4]林钧跃.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J].中国标准化,2009(09).
同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一样,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自身融资方式和外部融资环境的制约,我国民营企业也同样遇到了融资难的困境,使其无法及时获得发展资金,融资缺口的不断扩大,融资结果的不合理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消除各项不利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最优的金融策略,以此建立起分层次、多样化的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的融资体系,才能真正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具体如下:
一、内部融资体系
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前景不明朗、盈利较差、规模较小、可供抵押资产较少等原因,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信贷等方式获得足够的外部资金,为此,企业内部融资对其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初期,要合理分配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比例,选择合理的股利政策,构建完善的内部融资体系,真正降低企业融资加权资金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的价值。
二、间接融资体系
我国民营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但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非均衡,民营企业自身的高风险性,使得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资金市场融资。为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民营企业融资的间接融资体系尤为关键。
1、加强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结合我国现行商行对民营企业的政策,转变授信的所有制标准,以经济效益原则作为是否贷款的标准;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增强资金利用转化效率;灵活运用多种贷款担保方式,如信用、担保、抵押等;降低门槛,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供多元的服务。
2、搭建民营金融机构的平台
首先,应逐步放松对民营金融中介机构生长和进入的限制。国家政策导向应着眼于放松民营经济进入金融行业的限制,大力培育各种适合民营企业特性的民营金融机构,促进民营企业进入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应矫正政府角色定位,消除政府在信贷资金来源上的垄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另外,还应开辟更多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我国目前融资渠道尚不发达,所以应为民营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有更多的融资选择余地。
3、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活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民营金融机构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拓展民间金融业务,如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加强对民间资本的管理和规范,创建市场化的担保机构等。
三、直接融资体系
直接融资是资金盈余部门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短缺部门的证券的融资形式,它具有直接性、长期性、不可逆性、易流通等间接融资无法比拟的优点。为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建立直接融资体系。创造条件,推挤制度革新,大力发展二板市场,促进民营企业的债券投资和股票融资等主板市场融资,是构建完善直接融资体系最为关键的问题。
四、信用担保体系
由于民营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非均衡、风险等级不一致和契约不完善等缺点而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贷款风险加大,最终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配给的对象,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融资资金。因此,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于民营企业摆脱融资困境很有必要。通过建立地市、省、国家分等级的担保体系,组建信用担保协会,发展社会服务机构等形式,形成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五、社会支持体系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困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融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高效、诚信的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强有力的民营企业社会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各种制度保障、环境营造和技术支持。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必须从根本上树立和强化对民营企业保护扶持的观念,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及创新基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发展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信用等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可以有利于民营企业做出准确企业价值判断和风险投资判断,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提高融资效率。加快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使之与中小民营企业协调发展,提高我国金融市场效率,可以有效化解借贷双方信息非均衡问题,从而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党的十七大指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现代社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正如党的报告中提出的一样,只有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体系,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深化和改革,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