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6:49: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德育实施的要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使自身的素质提高,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三、积极落实课程改革理念和新课程标准要求
1.深化学科课程教学改革
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资源。因此,在学科课程改革,利用课程资源时应坚持下面的原则。
(1)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
(2)将活动教学与单一的学科课程结合起来。
(3)国家材与地方课程资源配合使用。
2.素质教育需要把活动教学融入课堂
通过活动教学,可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道德情操、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全面和谐发展。
3.加强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重视素质培养
什么是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课堂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除了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还需要配合使用合理的教育方法,让教学取得良好成效。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单一,需要随教学任务、教材及教学对象的不同来选择。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既要强调学习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传授知识,又需培养能力,从而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其次,体育教师应明白自己的职责。由于体育教师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体育目标能否全面完成,而了解职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所以体育教师明白自己的职责就显得极其重要。
一、 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政治业务水平的提高,必须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国家的教育、体育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掌握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手段和方法,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做到既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又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授业者;既是精神文明的教育者和传播者,又是发展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启蒙者。
二、 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教书育人的前提要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制度、法令、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从实际出发,按具体条件制定各种体育工作的计划。深入钻研教学,认真备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称得上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从组织好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出发,同时协助校医定期检查学生身体,对学生进行体育卫生和健康知识的教育,建立学生健康卡片,使体育工作和卫生保健紧密结合。
三、 搞好课外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仅靠体育课是无法完成的,必须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来补充。学生中的体育积极分子是未来体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也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骨干力量,培养好他们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依靠他们来协助开展工作,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最终目的。
四、 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提倡自己动手制作体育器材,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物质条件远远不足,特别是边远地区更为严重,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作为体育教师,有责任努力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条件。对于一些可自制的体育器材,尽量自行设计和总务部门协同制作以补充学校体育器材的不足。体育老师在长期工作实践中,要善于积累工作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反过来指导实践。这些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不仅能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并且能丰富和发展体育教育理论,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这一点显示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固步自封,必将适应不了时代的步伐,沦为庸师。
五、 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体育课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体育课上得好与坏是衡量体育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体育教师只有坚持改革,不断钻研,认真备课,提高课的质量,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最后,一个称职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只有具备了以下几点必备的条件,才有可能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意见》中提出的要求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为学校体育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文化素质,掌握教育的规律和人体发展的规律以及全面增强学生体质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并学有所成;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有实事求是、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根据这一要求,一名合格体育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 高尚的思想品德
表现为:坚定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的专业思想,相互的工作作风,热爱教育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我们的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教师的思想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所以,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是首要的条件。
二、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
包括: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课外活动的组织、训练工作和裁判工作能力等。能力决定人的工作水平,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工作中,体育教师必需不断学习和总结,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 广博的知识
一般有:教育学科知识、生物学科与基本数、理、化知识,方法学和方法论的知识,此外还有社会学、心理学、语言文学、音乐、艺术和外语方面的知识。以前,有些社会偏见认为搞体育的人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是因为以前的体制和少数人的表现也是如此才形成的,在现时的教育形势下,我们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做到一专多能、知识广博,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四、 精力充沛、体魄健壮
首先是道德认知低下。在自然社会环境中,总有游离于社会道德因素之外的不道德因素,并且因为其范围广、情势复杂,所以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大,往往易使学生在道德成长中出现迷茫,让他们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不能得到提高,他们从心理上就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悖道德,因为他们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本质上违反道德的理解。
再是道德意志脆弱。对于道德行为,学生从心理上衡量,可以做出正确的认知分析,然而当在行为发生时,又会出现心理上的斗争,在知道能不能做或应不应该做的道德认知基础上,他们又会在到底做还是不做这个问题上出现分歧。但是有的学生在一个很小的道德错误上自我挣扎很小,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为错误行为付出相应代价的惩罚,于是就从心理上战胜自己,选择了另一个道德标准。这种道德意志上的脆弱,会逐渐把学生的道德标准一再放宽,再不断冲破自己的道德意志。这就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要告诉我们,道德意志培养要防微杜渐。
还有就是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易出现的心理危机。没有道德约束,没有正确与否,学生在最开始不是做出错误行为,而是首先表现在心理上,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的判断失据、进退失据,于是会产生内心的孤独感,内心没有精神寄托,从而产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放弃。
二、没有道德动力的学习是一种不完整或畸形的学习
没有道德动力就没有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动机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没有道德动力的学生会无法确定自己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只要是成功的学习就会有一个有道德高度的学习目标,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鲜活例子。目标教学在我们现在教学中依然十分重要。
没有道德动力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归因不明。学习中的归因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当学生在学习中受挫时,没有道德动力的学生,易把其失败的原因归为学校、家庭、教师等,而不能看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偶尔成功一次,他们也会认为是自身的聪明、试题的难度小等客观因素,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但是也取得了以前努力也没取得的成功。
没有道德动力,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没有价值的行为,对于学习的结果也不报乐观态度,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苦”学,这种苦,不是体现在身体上,而是体现在心理上的,他们认为学习是痛苦的,不能真正认识到学之乐。
三、道德是一种作为人的内在需求
首先,道德是我们正确树立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客观需求。这种价值观不是针对金钱价值而言的,而是只有符合我们自己的和大多数人的道德线的事才是有价值的。同样的,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有价值的,怎样的世界才是理想的世界,这种对于人生、对世界的认识也一样是用价值来衡量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就是我们的一种客观的内在需求。
道德也是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需求。一个完整的人,不只是体现于身体的完整,更体现于人的心理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主要是健全的人格,这种人格也要符合道德规范的人格,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人。
道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须要求。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他所在的社会中,而不是孤立于个人而存在。创造出了相应的社会价值就能体现相应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和结果,必然与社会的道德要求相一致,所以道德就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四、德育就是将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内在道德需求的过程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对教育能力影响进行加工,并将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发展学生创新智慧的能力,包括分析教材、组织教材以及正确选择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能力和指导学生的能力、再现和操作创新能力。教师主要是传授间接知识,理论性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对教育内容进行加工整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深入浅出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自学,再现和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智力的发展。
三、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是教师得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重要工具,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大多是口头和独白语言。因此就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发音和组织发音的能力,要有说普通话的能力,要有选择恰当语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等。语言表达关系着知识传递的效果,教师必须把复杂的知识用简约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独白语言是一种有组织的语言,有着较强的连贯性、逻辑性和论证性,并要求在语法结构上要完整和严密。只有教师具备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才能用语言去感化、引导学生的求知欲,以饱满的工作热忱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师必须具备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管理能力包括常规的管理能力、第二课堂的活动能力、思想疏导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学生是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变化发展中的人,他们的活动领域较大,不仅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还存在于教学过程之外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常规的组织管理能力,还具有组织第二课堂和社会活动能力等。在教学的各种活动中会遇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思想疏导能力。
五、教师必须具备自我调控能力。教师能力不仅表现在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上,还表现在对自身的调控方面。社会是变化的社会,学生是变化的学生,尤其是我国重大的教育政策方针的变化,教师要不断的适应变化和变动,调整教育策略。这就是要求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这种能力调节着教师不断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知识修养,以便更好的完成教育任务。
一、教师语言会对学生心理和人格产生影响
教师通过语言与学生实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并且可使自己的情操素养、审美情趣自觉不自觉地感染、熏陶学生,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或对学生教育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要尊重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且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有自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对学生自尊心的影响。然而,一些教师往往却有意无意地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就如幼儿园老师的话使幼小的他已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再如,我曾听到一个这样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案例:一位初中历史老师正在介绍事件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要不是当时杀了那么多人,今天的南京人口不就更多了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怪异”观点,老师的反应倒是也快,马上说了一句:“要是杀的人当中有你的先辈,可能也就没有你了!”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该生脸色难看极了,心中难免对老师产生不满,今后课堂上也可能再不敢多言。类似的突发事情每个教师都可能遇到,但切记不能随意地批评、指责、挖苦甚至侮辱,因为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的心灵受创,须知,心灵的伤痛是最难医治的。
教师语言要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虽都有缺点和不足,但也都有优点和一颗向善的心。教育呼吁尊重,每位教师也应切记:“尊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开始!”当然,这里的“尊重”并不是纵容学生的错误,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以恰当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认识到并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语言要健康、文明。
教师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注意语言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健康、文明的语言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的道德素养。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主动地与学生打招呼、问好,因为学生不会喜欢一个冰冷而缺少人情味的教师。即使在学生犯错误,甚至让你下不了台时,也切勿口不择言地对学生发泄一通,否则,结果只能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跌。然而,遗憾的是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问好往往吝于回赠,有的甚至置若罔闻;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往往不加克制地发泄自己的愤怒。这些言行不仅对师德形象的树立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和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健康、文明的语言让听者舒心愉悦,教师礼貌亲切的话语让学生倍感亲切,如同滴滴雨露,滴在学生的心田,润开美丽的花朵。
3.语言要有激励性。
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自信心的增强都离不开教师语言的激励。与学生交往和教学中常采用赞许、表扬、鼓励性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促使学生产生自信心,而一旦学生有了积极性和自信心,其效果就是十分惊人的。
如:一位老师在走进正在喧闹的自习课时说:“我发现我们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安静地上好自习课。”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室出奇地安静。上课时老师一句“我发现你早就准备好了,好,请你回答”;分发试卷时一句“这次考得不错,如果再认真的话,下次会更有进步的”;在展示学生学习、研究或搜集成果,因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展示时一句“由于时间有限,很遗憾此时我们不能分享每位学生的作品,但老师已经记住每位同学的热情和付出,课后我将把它们汇集起来,并发放给所有的学生欣赏”,等等,这些语言必将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激励性的语言不可缺少,但也要恰当适度,夸奖过多过高(尤其对学习成绩较差、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有时可能让人误解为讽刺、挖苦。所以,我认为老师不宜在一节课下来对学生说一大堆真假难辨、言不由衷的“赞美”。
二、教师的语言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一节好课,除了要有好的教学内容、好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有好的教学语言,因为连缀教学流程的便是教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语言的修炼。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的修炼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要规范,切忌口头禅。
科学知识是严谨的、系统的,且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授课任务,这要求教师的语言也一定要规范、精炼。可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部分老师“土语”严重,且嗦吓人。如有的颠来倒去多遍地讲,有的知无不言地“狂轰乱炸”,其结果不仅没有很好地传授知识,反而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可见,教师随意性、絮叨性的语言必将使课堂教学和质效大降。
此外,一些教师的口头禅特别严重,诸如“啊”、“对不对”、“那么”、“我们说”等,有的一堂课下来竟多达几十次,使听课的人感觉十分别扭不适,教学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2.语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说明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好的教学语言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宫的钥匙,因此,教学语言还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或有启发性,也就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教师启发性语言可使学生对认知不清的东西逐渐清晰地呈现。比如,我在《意识的作用》一课对“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一目的学习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自然界的各种植物是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对此学生很容易答出。
(2)“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那么,能否说植物都是先于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呢?”学生经过仔细想想,有的认为是,而有的认为不是。
(3)“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学生需要进一步比较方能知道有的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有的是经人类研究培育出来的。
(4)“这说明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得出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循序诱导,学生的认知不断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新知的获取。
3.语言要有美感。
【关键词】 护士长 素质 要求
随着卫生改革不断深入,护理队伍的不断壮大,护士长大多数是从业务骨干中提拔起来的,但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很少,护理管理培训主要是在院内,或者是采取传、帮、带的形式,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结果同一病区,相同的护士,不同的护士长,表现出不一样的管理效果。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病房护士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 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
护士长是一班之长,既负责指挥病房正常工作的运行,又负责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做好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一位合格的护士长,首先应是一位优秀的护士,热爱护理专业,具有敬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担任护士长职务往往是资格深,理论知识、业务水平强的护理骨干。护士长要深刻认识到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掌握新形势下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变服务观念,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目标。病区护士长必须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和处处以身作则,工作中重调查研究,处理问题分清是非,坚持原则,管理好病区的人、财、物。护士长要重视在医疗护理技术服务过程中体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服务于患者的人文精神。同时培养护理人员高度的慎独精神。
2 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
护士长要带领护理队伍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培养护理人才,总结护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较好的完成护理教学任务,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理念的转变,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社会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病区护理人员大多数年纪轻,经历少,各人护理应急风险能力等各个方面差别很大。护士长作为护理管理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管理质量的优劣。护士长除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外,工作中不断进取严格要求,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好,勇于承担重任,善于解决问题。护士长是病房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要善于调度,突出重点,掌握一般,以科学的方法管理病房,使病房做到设备规格化,工作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卫生经常化。在管理上,必须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操作流程,完善的规章制度,具体的职责,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扬团体精神。除完成日常工作外,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病房的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 应具有较好的管理才能和良好的工作方法、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护士长工作千头万绪,既繁忙又复杂,而且责任重大。护士长作为护士的代言人,首先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护士,从护士的利益出发解决她们的实际问题,协调各方关系,以诚相待,做护士的知心人,要充分了解身边每位护士的能力和特点,合理分工,搭配好各级人员,量才用人。同时也要处理好上级、医护、医患关系,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人员的领导者,要处理好与医生的协调工作,既要坚持工作原则,又要经常倾听医生对病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护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全科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者,护士长要带领全体护士真诚的关爱每一位患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要用热情友好的态度向患者表达自己的关怀和重视[1],给患者以情感上真诚的关怀和抚慰,使患者对护士有信赖感,并多与家属沟通,取得理解和配合。护士长要处理好同后勤保障部门的关系,尊重他们,确保后勤保障工作到位。作为现代护士长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沟通技巧,协调好各个方面关系,减少误会,才能保证所管病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4 胸怀坦荡,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护士长必须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素质,否则会影响管理能力的发挥,挫伤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影响科室建设,造成工作失误。护士长对待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定要掌握处理方法,既要讲规范、制度、标准,也要根据护士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工作能力、态度、效率,患者的要求,灵活解决。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护士长应合理的使用权力,加强自我修养,用自己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和与护理人员友好的关系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来和自己一起去达到既定的护理目标。这样才能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和技术安全意识,促进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目前我国从事心理素质教育教师的层次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是未经过严格培养或系统培训的德育工作者、行政人员或班主任等兼职人员,教师的文化素质(尤其是专业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多数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水平,还是一些个人经验式的、非科学的认识,他们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通过多种途径迅速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尤其是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提高我国心理素质教育成效的迫切需要。具体而言,一个合格的心理素质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文化知识:
(一)掌握正确的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但一些调查发现,教师在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常将遵守纪律、不损人利己、热心学校和班集体的活动、学习用功等道德标准、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淆。由此可见,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观还是不科学、不完整的,而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所持有的心理健康观将决定他们所采取的策略,并影响其教育效果。所以,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在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必须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应考虑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和动态性,在看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避免将学生截然分成健康和不健康两种,避免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应清楚地区分哪些问题是学生暂时的心理状态,哪些是稳定的人格特质,避免将状态性心理问题诊断为特质性问题;在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考虑其年龄发展特点,避免将该年龄阶段的普遍性问题(如青春期逆反心理)视为异常心理问题。
(二)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作为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应掌握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基本的专业知识,并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实施心理测评的技能、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技能、设计和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活动课的技能、实施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进行学生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的技能等。
(三)具备广泛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知识。心理素质教育教师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博览群书,对哲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都应有所了解。应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它们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认知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教师深入理解各种具有丰富知识和复杂生活背景的学生的必要条件。
二、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其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上。任何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要求,但对学校心理素质教师而言,这种要求显得尤为必要。
(一)热爱心理素质教育事业。首先,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善性,都有巨大的心理发展潜能,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为己任。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探索心理素质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甘愿为心理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
(二)尊重和保护学生利益。首先,心理素质教育应以满足学生的最大利益为原则,避免将学校的利益、教师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忽视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和利益。例如,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时,教师不应该以提高学校升学率为目的,而应该以学生的职业兴趣、长远发展等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在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所有有关学生的资料(如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测验的结果、心理日记、谈话记录、咨询信件等),除特殊需要外教师不能以任何形式泄露,即使在研究时需要使用某些个人资料,也必须征求个人同意,隐去可以辨认出学生真实身份的信息,自觉承担起为学生保密的责任。第三,对所有学生 一视同仁。教师不应因学生的学业成绩、家庭背景、心理健康状况、性别、态度等的不同而讥笑、讽刺、歧视他,而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发展的潜能。
(三)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教师仅有热情和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例如不滥做诊断,不随意给实际并无心理问题的学生“贴标签”,也不轻易地用“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根本算不上病”之类的话对实际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以虚假的安慰,而应该在大量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指标加以诊断;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和咨询;不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等。
三、应具备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般的心理素质,如良好的自我意识、人际适应力、稳定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进取精神等。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职业心理素质。
(一)自我调适性。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但心理素质教育教师与平常人一样,也有可能面临挫折、烦恼和压力,而且他们还要自觉担负保密的职责,这就要求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善于控制和疏泄不良情绪,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促进自我的身心健康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革命。在教育思想转型的同时,教育方式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迎来了其第五次变革。体育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窗口,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作为施教环节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在体育教育由传统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迈进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素质教育不仅要求体育教师将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转变为新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求教师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普遍的应用到体育教育中。
1.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即人后天通过环境的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能力、体格品质等要素。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人们对教育本身的不断发展与时代的不断进步进行深入认识的结果,既符合时代的客观要求,又体现人们赋予“教育”的新理念。真正对人有价值的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以“授知”为核心的传统教育,而转变为以“育人”为核心的一种全方位的教育观。实施素质教育,即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科学的教育――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换言之,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与品质,以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它重视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人格等因素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更重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2.1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教师把“以知识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而素质教育作为较传统教育更具完整性的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应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对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新要求。
2.2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体育教育以传授“三基”为教学目的,否定与排斥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和体育的娱乐性,导致体育教育机械地追求生物训练和单纯地传授运动技能,从而沦为一种“唯生物体育观”。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方位的,具有良好社会效果的教育,则要求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使之对于人们追求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理愉悦和满足,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发挥积极作用。换言之,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必然对传统体育教育观的狭隘性提出修正,形成包括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的“三维体育观”,即以人为本,注重体育教育在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小结。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运动技能、身心发展、审美观念、习惯能力等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素质化,必然要求体育教育随之共同素质教育化。以人的发展与完善为目标,对人的本质和身心施加良好的影响,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全方位性。也只有这种全方位的教育才能为受教育者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3.体育教师的知识体系有待健全
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构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性条件,但仅有观念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效实施素质教育,还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健全、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促进体育教育素质教育化。
3.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施素质教育在本质特征上是一致的。
3.1.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实现教学最优化为目标,以现代媒体为基础,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系统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而且使教学形态、教学方法等发生了重要变革。如:计算机多媒体个别化交互式学习系统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学重心由“教”转向了“学”,学生则完全从教师控制的、同步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自定步子、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
3.1.2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思维的独立性即个体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传统体育教学无视学生间极大的差异,无视学生的不自觉的信息反馈,无视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从而在本质上否定了学生个体的思维独立性。而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从设计开始就是为思维的个体性、独立性而创设的。如: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个体无穷尽的思维发展空间;现实中极力体现个性的体育动作的设计,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更具科学,可在结合人身心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还有CAI、3DMAX等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都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本质上是与素质教育一致的。
3.2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体育教师知识体系有待健全。
既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本质上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那么,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中关键一环的体育教师这一最具有能动性因素,除了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广博的文化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及心理素质外,还应该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知识、技能。
3.2.1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
主要使体育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发展状况,DOS、Windows、UNIX等操作系统的应用,用于文字处理的Word软件,Excel、WPS表格文件的操作,Powerpoint、Photoshop等图文处理软件。
3.2.2计算机网络
主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网络查找、网络通讯、网络上进行教学的方法。
3.3小结。
李岚清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讲话突出地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施素质教育在本质特征上是一致的。因此,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实践主导者,必须既树立起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掌握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有做到这一点,素质教育才能借助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融入现代体育教育之中。
4.体育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途径
4.1加强教师队伍现代化教学建设。
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创造者、教育信息的选送者,其自身现代教学素质素养将直接影响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尽管我国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有较高学历层次和相应的知识结构,但这并非意味着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体育现代化教学作为新的体育知识,本身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它的知识体系有待健全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观念转型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体育现代化教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自觉地进行回归教育,才能紧跟教育技术发展的步伐,这是21世纪信息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4.2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指定培训计划。
各级体育教育管理层应大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研究,提倡在职业余培训,以培养21世纪合格体育教师为出发点,注重教师现代化教学素质的提高。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定期组织各种体育教师现代化教学培训,培训合格者进行资格认定,并将教师任职资格和上岗相联系,作为衡量合格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
4.3根据要求确定培训的内容,配置专门的培训人员。
教师的培训应坚持以知识介绍为背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培训内容设计要对在职教师的技能训练有针对性,在分析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际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并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它是一种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顺应时代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出发点,按照学生成才的规律,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师树立赏识教育意识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开端,只有这种意识的形成才有利于这种观念的形成以及升华,对教育教学才有指导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赏识教育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一、教师对学生的爱心
赏识就是教师用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这种爱,不是单纯的技能或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不是虚情假意的做作,而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修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成的合金。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只是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而是用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事理的洞见、用自己饱含的激情、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去从事神圣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爱如花之芬芳、酒之醇香,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浇灌着渴望成长的学生。也就是说,赏识。本质特征是欣赏、重视、肯定、赞扬,其本源是爱,真挚的爱,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的爱,这是赏识教育的根源与核心理念。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扬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予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自己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成长-走向成功。一位诗人说: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是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育。教师应尽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鼓励性评价、肢体、创设表现机会等方法给予学生及时表扬。
三、教师对学生的宽容
赏识学生,还意味着要学会宽容。它要求我们教师理解学生的桀骜不驯,宽容学生的调皮捣蛋,原谅学生的屡屡失败,赏识学生的异想天开。犯错误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替他们想想,理解他们年幼无知、自控力弱、是非观不明确等。只有这样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才有可能多一份赏识之心,平静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过错,也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用爱去包容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让他们在一次次跌倒之后又一次次站起来。比如,在考砸的学生面前:①你不能让学生泄气,所以要鼓励学生,要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疑。②要让他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常有的。③帮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难。
四、赏识教育要有耐心
我们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能够给予鼓励和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或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五、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赏识更意味着信任。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以平常心对待孩子身上所显现出来。的不足与缺陷。长其善,而救其失。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也许他们不是天才,但他们一定能成才,从而永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赏识同时要求我们学会期待,给予机会,相信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创造一个能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和体验成功的环境。班会活动、体育比赛、游戏等都能让学生在其中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在这些活动的众多项目中,每个人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去享受胜利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赏识教育”应是一种教育思想,赏识寻优、正面激励则是体现这一思想的主要教育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只要都是从爱出发,为了学生的发展,表扬鼓励与批评惩罚并不矛盾,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英语课堂中的赏识教育方法是多样化的。这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而是通过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获得知识技能,锻炼辩证思维,努力塑造健全人格,从而打造出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53-02
随着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用药需求不断增加。面对新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学发展的一个挑战。医院药学要正确处理并兼顾国家、患者、医院三者的利益,通过医、药、护三方密切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药品使用中体现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药学技术服务。笔者在多年的药师工作实践中,积极思考,总结经验,认为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转变。
1建立临床药学管理思想
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使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性工作上,医院领导对医院药学重视不够,这为临床药学的发展造成了困难。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院应定期安排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学习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使之在科室轮转,参与管理患者,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增进医、药、护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事实上临床药学已经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药师走向临床,医药结合,参与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药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加速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培养专职临床药师长期深入病房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所长,积极培养药师走向临床与医师合作,为病人药物治疗服务,加快临床药学发展。
通过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结合而实施医院药学及药学监护工作,药师的工作才不再是单纯地保证药品质量,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合作共同保证服务质量。即根据各个医院的特色和技术要求,将药学实践工作尽可能与临床分科接轨,划分为专科药师,以便提供相应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2进一步加强电脑网络化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进入电脑全程化管理。从药品入库开始基本实现了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药品管理方面,由于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不仅可以减少无意的浪费,还可以杜绝工作人员私用和盗用。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减少了病人看病的环节,使整个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从而整体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为了加强医疗管理和工作需要,药品电脑管理系统程序须不断完善与更新,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电脑用于药品管理,主要是药库和药房药品等,应加强提高计算机药品系统程序,实施全程电算化管理,促使药房药品数量、金额双向管理,避免收费处划价的药品库存不稳定。
3加强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开展信息资料交流和咨询服务
药物信息交流及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这方面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从发展来看,不仅是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及资料供药学人员参考和编写定期刊物供院内医务人员参考,如何扩大服务范围,值得研究,例如编制本院病人用的药品资料,为药事委员会编写和修改本院处方集,提供拟增添的新药系统资料与原有同类药物相比和价格分析,汇总有关物药不良反应资料,供增删药品品种参考。提供有关药物及医疗保健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将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帮助医药人员在为病人治疗、科研、学术活动中提供服务,建立院内计算机联网的药物咨询系统,开展咨询服务,争取与院外药物信息交流。
4不断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
促进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药物则是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载体。所以药师必须加强药物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等知识的学习,并在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同时,要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察、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物经济学分析、药物利用评价、新药开发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拓展医院药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作为综合性医院的药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义务为实习生、进修生、医护人员开展学术讲座及至整个社会进行临床药学普及知识教育。
总之,在新的形式下,医院药学需要在制度上做相应的转变,以及严格要求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宝霞.临床药学各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