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6:49: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房屋设计教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目前,市面上针对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编写的教材很多,但不少教材内容陈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陈旧或已淘汰的构造做法(如油毡防水、施工缝的处理等内容)加以撇除,换之为新的、实用的构造处理手法加以讲解。对于教材中部分琐碎、枯燥的构造内容(如吊顶、栏杆扶手、木门窗的构造等)大胆删除,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部位构造(如墙体、楼梯、屋顶等)重点讲解。调整教学内容的讲课次序:先讲授建筑构造部分的内容,在学生对建筑基本构造有了大致了解后再进行建筑设计原理的讲授,避免发生学生在开学初期学习的设计原理到期末课程设计时已经大部分被遗忘。为了引导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补充讲解建筑发展史,以及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和西方典型建筑(如中国的四合院、西方欧式建筑的特点等)。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建筑历史、典型建筑分析更有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拓展知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这些建筑在当代如何设计,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将满足功能需求和体现建筑的艺术美结合起来。通过类似的换位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精心准备教学PPT,根据教学需要在PPT中放入大量的工程实例照片,到不同的施工现场拍摄,收集重点部位(基础、墙体、楼板、楼梯、屋顶等)的实际施工处理手法。教学实践证明对某些构造如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防潮处理等,在课堂讲授中先播放实际工程施工录像,再讲解对应的构造处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对于比较抽象的建筑设计原理,采用天正建筑以及SkechUp软件自建典型的建筑模型,充分利用这两个软件自带的人物、家具、设备库以及仿真动态实时观察的优势,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从外到内观察建筑模型,感受不同设计理念所带来的变化。例如,在讲授房间高度确定时,用SkechUp软件自建不同高度的房间模型,并在其中放入相同的虚拟人物、家具设备和灯具等模型,让学生观察房间高度对实际使用的影响。此外,自建相同高度不同面积、相同面积不同高度的房间模型,并放入虚拟人物、家具设备,让学生体会房间高而窄、宽而矮所带来的视觉区别。在讲解建筑立面设计时,事先采用天正建筑软件绘制建筑平面图并生成立面图。在讲课过程中,利用天正建筑软件的立面门窗、阳台替换,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立面门窗和阳台造型,引起整个建筑立面在建筑美学方面上的变化。课堂上的这一系列模型演示,让学生感觉非常新奇,不但能够充分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课外自学这两个软件的热情。不少学生会在课外主动自学这两个软件,在学习和使用这两个软件的过程中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有深入的理解。
三、重视绘图能力的训练
我校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就已经学习《建筑制图》这门课,但直到大二下学期期末时才开始进行第一次独立的课程设计。时隔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的建筑制图要求,如建筑平、立、剖图上哪些部位需要用粗实线绘制,哪些部位需要用中实线或细实线绘制,粗、中、细实线的线宽是多少,尺寸线间距是多少,轴号的直径是多少,文字标注该用几号字等,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不做任何准备直接让学生在期末进行课程设计,在学生交上来的设计图中皆可能出现草书和行书,更不要提所绘制的设计图符合建筑制图的要求了。针对学生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就应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后练长仿宋字。为了避免学生不好好练字,特别要准备长仿宋字的字帖,字帖中有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还有常用的建筑术语。学生用半透明的临摹纸进行临摹,每周交两张练字纸,写得不好的重写。期中进行随堂写字测试,划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写字评为差的学生重点管理,强化练字。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写字成绩也应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绘图不符合制图要求这一现象,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补充讲解建筑制图的基本要求。同时,结合授课内容,分次要求学生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墙身剖面、楼梯剖面等内容进行抄绘。对学生抄绘的图,要进行逐一指正,对不符合制图要求的退回修改。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第一张抄绘图往往问题百出,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被退修,情况严重的甚至重画。但经过这一严格要求的抄绘后,会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为了避免抄绘图退修或重绘,在后继的抄绘中,学生会严格按照制图规范进行绘图,杜绝期末课程设计图纸不符合制图规范的现象。学生在抄绘图纸的过程中,会初步掌握建筑方案表达的基本方法,为课程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学校房屋建筑学期末课程设计三个题目,分别是单元式多层住宅楼设计、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以及全日制六班幼儿园设计。对于单元式多层住宅楼,学生日常生活接触得比较多,设计难度相对较小;而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尤其是全日制六班幼儿园设计,存在一定的设计难度。因此,在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讲授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以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熟悉它们各自的功能要求、不同功能的房间或空间设计的要点、单个房间或空间如何串联形成建筑整体、哪些造型手法会使功能需求得以满足并体现建筑的审美需求。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给学生展示不同建筑大师设计的方案,引导学生对大师的设计进行分析,理解设计意图并学习设计手法。课程教学结束前三周,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每班学生按照设计题目分为三大组完成“身边的建筑”调研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根据设计题目对校园周边指定的住宅楼、中学楼或幼儿园进行实地探访、调查体验、拍照记录,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学生提交调研报告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指定设计题目的方案构思,为课程设计做准备。
五、重视初步设计审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为期两周,第一周进行初步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方案构思评价和草图设计。在课程设计开始前,学生应完成方案初步构思,即完成建筑平面组合,绘制方案构思简图。课程设计的第一天,以组为单位,先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对方案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根据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点评。课程设计第二天,学生开始进行草图设计。由于方案构思比较粗略,很多具体尺寸并没有被确定,因此在草图设计阶段,为方便学生修改,不必要求学生设计的草图符合制图规范,所有线条一律用细线绘制。在草图设计过程中,强调学生要查阅设计规范,尤其要注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以及设计题目对应的《住宅设计规范》、《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这些和设计有关的规范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应事先讲解,但考虑到知识的遗忘性,在设计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给予不断强调。草图设计阶段不需要绘制全套图纸,只需要绘制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以及正立面图。学生绘制完毕的设计草图,教师要逐一审查,直到设计合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绘制正式图纸。在绘制正式图纸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严格按照建筑制图规范绘图,由于有了前期抄绘图纸的经验,学生在该阶段普遍能顺利完成任务。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加大了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学校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加,对建筑物各项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广东省位于我国沿海地区,根据气象部门相关数据显示,广东地区属于雷害天气多发地区,年平均雷暴日达到80天以上,建筑物雷电防护效果的发挥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教学楼建筑物防雷效果的发挥。但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缺乏防雷保护意识,许多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标准落后,防雷装置及电子设备没有定期进行维修及检测,存在防雷安全隐患,若不进行有效的整治,很可能会造成教学楼建筑物遭受雷击事故的发生,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人员的伤亡及财产的损失。因此,政府必须重视教学楼建筑物的防雷工程设计工作,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确保好建筑防雷工程的施工质量。
2 资料采集与分析
2.1 地理位置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西岸,“五门”(金星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之水汇流入海处。地处北纬21°8′—22°27′东经113°03′—114°19′。雷电活动频繁,属于高雷区雷,雷电活动分析如下。
2.2 气象观测资料分析
某地区2006—2012年雷电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年平均雷暴日为51d,月平均雷暴日超过4d,雷电活动主要发生在4-9月,月平均最高雷暴日接近11d,6-8月为雷电多发期,月平均雷暴日数超过8d。
2.3 地闪密度
平均地闪次数为32939次,地闪密度为41次/(km2·a),该区年平均地闪次数为3954次,地闪密度为45次/(km2·a)。
2.4 地闪强度与累积概率
该区最大正闪强度、最大负闪强度、平均地闪强度分别为241.0kA、244.7kA、39.26kA,地闪强度介于0~20kA、20~50kA、50~100kA、100kA以上的概率分别是28.24%、59.82%、10.52%、1.68%。
2.5 地闪月分布、日分布
该区地闪主要活动期是4-9月,92.5%以上的地闪都发生在这6个月。
地闪主要活跃在14—03时,91.9%的地闪都发生这个时段,04-13时地闪相对较少,约8.1%的地闪发生在这个时段。
3 教学楼建筑布局及结构
教学楼建筑物为5层砖混结构,建造17余年,长为60m,宽为20m,高为18m。教学楼无直击雷防护措施。
该教学楼无抗浪涌防护措施。配电室内总配电柜已与大楼接地装置连接,连接点牢固、可靠、无松动现象。总配电柜内各接地汇集排连接点牢固、可靠、无松动现象;各楼层配电箱内均敷设有不小于6mm2接地线。
进、出建筑物电源线、教学楼网络线应采取屏蔽措施,室内接地汇集排,布线凌乱。各个机柜、机架均应做接地处理。
进、出建筑物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门窗等做接地处理。
4 教学楼防雷设计
4.1 教学楼防雷建筑物分类和分级
由于该教学楼能够容纳1200名学生,属于人口密集场所,因此应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通过计算可知教学楼的年雷击次数N1=0.08(次/a),根据相关规定:预计雷击次数>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因此,对教学楼的防雷设计应根据规范规定按二类设计。
4.2 电子信息系统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
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计算入户设施预计雷击次数N2(次/a)=4.58。
教学楼N=N1+N2=4.81(次/a)
4.3 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计算
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损坏的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C按下式确定:
NC=5.8×10-1/C(3)
由学校的实际情况得:
C1———建筑物结构、材料因素,砖混结构1.5;
C2———信息系统重要程度因子,使用架空线缆设备1.0;
C3———电子信息系统设备耐冲击类型和抗冲击过电压能力因子,较弱1.0;
C4———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域(LPZ)的因子,设备在LPZ1区内1.0;
C5———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发生雷击事故的后果因子,信息系统业务中断不会产生不良后果0.5;
C6———区域雷暴等级因子,多雷区1.2。
C=C1+C2+C3+C4+C5+C6=6.2
NC=5.8×10-1/C=0.094,因此,N>NC。
5 教学楼防雷设计
5.1 外部防雷设施
教学楼长60m,宽20m,楼高18m,于是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
经勘测得土壤电阻率为500Ω·m,可计算地网有效长度为45m。
5.1.1 接闪器
在屋面使用避雷网作为接闪器,使之在屋面组成10m×10m的网格。教学楼的避雷网采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铺设,同时应在建筑物易受雷击处加短针保护,如建筑物阳角处、屋脊等,高度约0.5m。
5.1.2 引下线
引下线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小于8mm。引下线沿教学楼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在人员流量较大的地方,引下线应采取暗敷、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防止跨步电压或产生电位差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引下线的接地部分埋深应不<80cm深度。
5.1.3接地装置
本设计采用直击雷接地网作为联合接地装置。按照共用接地系统设计原则,直击雷接地装置、网络机房接地装置和浪涌保护器接地装置联合接地体,接地体的接地电阻≤1Ω。
关键词 职业教育;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132-02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然也包括作为朝阳产业的纺织业,现代纺织业的产品不断地向高科技、高品位及新型化等方向发展,这必定对纺织教育及纺织从业人员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比如,织物结构的设计、织物分析,就成为纺织专业毕业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对于职业学校纺织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其掌握织物结构的设计方法要求过高,职业学校在教授该课程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织物组织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本校在进行该专业课教学时采用的课本为《织物结构与设计》,它是纺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生掌握织物组织图和上机图绘制、组织分析、织物试织的一门基础类学科,其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职业中学学生特点分析
目前,职校生多为未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薄弱,还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感,认为进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发展前途,只要是基础好的学生都上了普高,而他们却都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学习的积极性都不高,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学习习惯较差,在学习上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效率低下。这些现实状况都给在职校的任课教师带来了工作上的困难,再加上纺织专业课理论性强且较为枯燥,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了纺织专业课教师的一大难题。因此,职业学校纺织专业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职业学校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是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对学生在通过教学之后应达到的学习水平程度要形成正确的期望,同时还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纺织学科的特点为出发点。
2.教材内容特点。学科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就截然不同,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要求的不同。
3.学生特征。教学活动的效果是在学生身上得到最终体现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个体差异、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4.教学环境。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综合地考察本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有利的教学环境。
5.教师自身素质。要判断一种教学方法的好坏,除了要以学生的掌握程度作为依据外,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条件与素养来判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能被教师理解和掌握,并能很好地驾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
二、中职《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1.讲练结合法。在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法是较为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要学生利用其原有认知结构,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自身的练习从实质上将其内化为新的知识结构。职业中学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反应速度较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讲练结合法能够让职业中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巩固训练。在《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中运用讲练结合法十分重要,这是因为《织物结构与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一门纺织专业课,当每上到一种新的组织时,教师必须对于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如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与织物的特征、组织的形成原理、上机图绘作以及上机要点等进行详细透彻地讲解,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电子白板上按照正确的步骤向学生演示作图的方法,之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图步骤尝试新的组织的绘作,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以便能及时地掌握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只有多听多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做一体”教学法。纺织专业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可以将课堂移到实验室。如在讲到一些简单组织时,就可以利用小样试织实验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训项目,将教学做形成一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景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既定的教学目的为依据,在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征的前提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激活学生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实效。由于该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知识讲解与实物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组织形成从具体的感知到抽象的理性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每讲到一种新的组织时,可以先通过图片、视频及实物向学生展示该组织,使他们对织物的风格特征有直观地认识。如在讲授织物风格特征时,有许多描述织物风格与手感的专业术语,如果只是简单地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易造成空对空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能多找些风格不同的面料,让学生亲自对不同面料进行手感目测,就可以使抽象的术语变成学生直观的感知,从而使抽象的“爽、滑、弹、挺、柔、糯、丰满、悬垂感”等表征织物质感的术语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肯定会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还可将课堂与实训或实习现场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讲授到上机图的组成时,教师可利用小样织机,边讲边示范,让学生边做边总结,利用实践结果达到知识巩固与技能提升,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围绕预先设定好的“教学任务”开展和实施教学,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所扮演的仅仅是项目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引导和协助学生对整个过程的理解以及掌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直接全程参与。在本课程的实践课中就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如在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等组织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预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一块小样,花型、色彩等自定,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内部的小组分工协作、合作学习,制定计划,解决任务进行中的难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完成自己设计的小样试织。最终成果的评定也由学生自己参与决定,每组成员完成任务之后,要对本组的成品进行展示及答辩,之后由小组之间的互评选出最受喜爱的作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责任感参与到学习中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明显增强,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讨论交流法。教师可以把学生平时作业的错题、试织的作品和在小样试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自己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职业高中的学生虽然知识基础薄弱,但是他们的智力素质并不差。因此,在进行纺织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发掘他们身上蕴藏的无限潜力,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并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纺织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利芳.浅析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J].科学之友,2008,6(17):146-148.
[2]徐汉萍,李耀水.“讲练结合法”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2):1,25.
[3]瞿永.高职“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4):358-36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35-01
一、高职人物形象设计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也面临着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如何从就业市场要求出发,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物形象设计课程体系,探索专业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
对于高职班学生的专业课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化妆、美发、美容、美甲等基本技术的过关,并且可以根据顾客要求进行整体造型设计,同时更需要他们拥有掌握新知识、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能力。对任课老师而言,需要不断接受现代美学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了解市场发展情况。这就需要任课老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
三、高职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教学对策
(一)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应当相互渗透
知识是学生学会的,能力是学生练会的,要改变往日灌输式的教育观念,彻底解除学科之间分离以及理论与实践严重的脱节的现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充分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同时,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辅导学生承接各种活动或演出,完成项目的策划、文案、造型、财务、管理等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以及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创新技术的能力。
(二)要做到各种教学设施一体化
要参考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特点,结合学校教学的要求,建设集教学、培训、实践、技术研究、职业技能鉴定一体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开放性生产实训基地,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创造真实的职业氛围。
(三)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分步教学法
首先教师边操作示范边讲解要领;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让学生模仿训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创造性设计训练,教师从旁指导;最后选择典型成功和失败的练习,学生陈述、互评,教师讲评和总结。每堂课程均由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注重理论与技能的结合,渗透职业能力训练。这种方法,解决了不同进度同学之间的差异,反应慢的同学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相同的任务。
2、案例分析法
可在课堂上讲授一些成功的形象设计案例,通过相关成功案例的分析,使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学生需完成规定的操作项目,以完成操作的质量、准确程度、效率、规范程度作为考核成绩的基本依据。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3、分组训练法
实行分组训练的方法,按学生掌握课程水平的不同,将专业技能强或综合素质高的同学分在不同的小组,各小组完成相同的任务;并将课程划分为基本技能的训练、综合运用训练、实战训练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进行;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项子任务,最后由其中一位代表陈述,用PPT等形式表达创意来源,其他成员回答学生和老师的现场提问,由其他组对其进行评议。陈述完毕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加强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进行。将训练相关内容,制作了DVD教学片,把静止的文字变成真实生动的动态制作过程,并以此来代替原来的以纯文字和图片为载体的静止的教材;同时,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按照教学片中的介绍,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模仿和运用,通过这两个环节,使该门课程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向着更有效和更实用的方面转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可在教室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性的使用,并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参与教学的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四、结语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对学生在通过教学之后应达到的学习水平程度要形成正确的期望,同时还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纺织学科的特点为出发点。
2.教材内容特点
学科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就截然不同,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要求的不同。
3.学生特征
教学活动的效果是在学生身上得到最终体现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个体差异、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4.教学环境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综合地考察本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有利的教学环境。
5.教师自身素质
要判断一种教学方法的好坏,除了要以学生的掌握程度作为依据外,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条件与素养来判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能被教师理解和掌握,并能很好地驾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
二、中职《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1.讲练结合法
在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法是较为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要学生利用其原有认知结构,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自身的练习从实质上将其内化为新的知识结构。职业中学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反应速度较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讲练结合法能够让职业中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巩固训练。在《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中运用讲练结合法十分重要,这是因为《织物结构与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一门纺织专业课,当每上到一种新的组织时,教师必须对于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如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与织物的特征、组织的形成原理、上机图绘作以及上机要点等进行详细透彻地讲解,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电子白板上按照正确的步骤向学生演示作图的方法,之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图步骤尝试新的组织的绘作,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以便能及时地掌握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只有多听多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做一体”教学法
纺织专业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可以将课堂移到实验室。如在讲到一些简单组织时,就可以利用小样试织实验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训项目,将教学做形成一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景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既定的教学目的为依据,在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以由于该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知识讲解与实物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组织形成从具体的感知到抽象的理性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每讲到一种新的组织时,可以先通过图片、视频及实物向学生展示该组织,使他们对织物的风格特征有直观地认识。如在讲授织物风格特征时,有许多描述织物风格与手感的专业术语,如果只是简单地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易造成空对空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能多找些风格不同的面料,让学生亲自对不同面料进行手感目测,就可以使抽象的术语变成学生直观的感知,从而使抽象的“爽、滑、弹、挺、柔、糯、丰满、悬垂感”等表征织物质感的术语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肯定会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还可将课堂与实训或实习现场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讲授到上机图的组成时,教师可利用小样织机,边讲边示范,让学生边做边总结,利用实践结果达到知识巩固与技能提升,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围绕预先设定好的“教学任务”开展和实施教学,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所扮演的仅仅是项目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引导和协助学生对整个过程的理解以及掌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直接全程参与。在本课程的实践课中就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如在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等组织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预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一块小样,花型、色彩等自定,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内部的小组分工协作、合作学习,制定计划,解决任务进行中的难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完成自己设计的小样试织。最终成果的评定也由学生自己参与决定,每组成员完成任务之后,要对本组的成品进行展示及答辩,之后由小组之间的互评选出最受喜爱的作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责任感参与到学习中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明显增强,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building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the major of the opening of building architecture specialized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own point of view, hope to help students overcome difficulty (in) learning,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course of study, as well as other growth for excellent professionals and to prepare for.
Keywords: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井喷式的增长,也因此促进了国内建筑市场的繁荣。当然,这也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毕竟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勤劳奋斗,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人们已经由温饱时代跨进了小康社会,对生活水平的要求在提高,住房需求应运而生,从政府的层面来说,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以及民生的改善,大量城市人口的增加等,需要对城市进行规划与美化,因此各种改造项目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不论怎样,国内的建筑市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种来自社会的需求也正在影响着高等教育,毕竟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给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基于这种形式,房屋建筑学这门传统的学科需要迎来新的改革与发展,以适应目前的社会变革。
1引导学生预习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与课程的设置一定要吻合,不能使学生有找不到北的感觉,毕竟在开设这门课的时候学生往往才刚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一旦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内容或者过深,学生会限于已有知识水平而无法理解,进而感到无趣,逐渐会失去学习的耐心。所以在课程设计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先让学生预习,自己寻找不明白的地方,然后由教师对这些问题逐步解释和引导,让学生明白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同时一定要注意量的掌控,既能让学生感到比较忙碌,又不能让学生感到太疲倦,否则效果就会大大折扣。
2自行选择设计题目
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题目,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对课程僵硬死板的印象,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有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比较枯燥的专业课程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融入课程的方法。在选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好关,不要设计过难或者过于复杂的题目,经常接触的一些简单的建筑就比较合适,以防止学生因工作量太大而心生厌倦。常见的一些比如教学楼、多层建筑住宅等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题目,同时还要做到尽可能的每人一个方案。总之,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选择的设计题目有较高热情,能主动地调研和查阅资料,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强化建筑设计规范
房建课程在教材的安排上多侧重于设计原理的介绍,而对实际设计过程中要用到的设计规范没有过多的强调,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建筑方案的确定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制图统一标准》等一系列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这些规范教材中大多没有涉及或者涉及的是旧规范,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中予以更正或者将重要内容加以补充、强调,让学生对规范中的内容充分理解,才能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真正“游刃有余”。如对走道长度的确定,课本上只是给出了防火规范中的一个“表”,但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该“表”的意义,就应该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封闭楼梯、普通楼梯、防烟楼梯、袋型走道等相关的概念,并利用实例讲解对不同的情况,疏散距离应该如何确定,若学生对这些内容不了解,在方案过程中就会走很多弯路。
大多数学生在方案设计开始时比较茫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有些学生总停留在看资料、“想”的过程当中,迟迟不肯动手画,这时就应该引导他们,告诉学生先从平面图入手,如先从小房间入手,再按照功能的需要组合成一层平面,鼓励他们将思考好的方案先画出来,不合理的地方开始时教师帮着他调整或者提出不合理的原因让他自己解决。这样逐步将方案深化,直至比较合理。
4严格设计程序管理
在具体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应严格管理。设计过程分为方案设计、绘制工具草图和绘制施工图三个阶段,学生所做的建筑方案必须通过教师审查,方法是让学生自己详细讲解方案,教师就学生的方案提出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同教师讨论,其他同学也可以参加讨论。教师将方案中违反建筑规范的地方指出并和学生讨论改进的方法,直到方案合理,经过教师肯定后才进入下一阶段。在开始绘制施工图之前,笔者要求学生绘制工具草图,因为方案图大多比例较小,很多内容考虑不周,例如:很多具体尺寸及一些技术方面的内容在方案中是解决不了的,必须将图放大到施工图的比例,才能够发现和解决。另外学生是第一次画施工图,对于图面的布置、尺寸的正确标注等都不能很好地把握,如有时学生施工图加粗都完成了,却发现图框里没有画图签的地方。“二草”的内容让学生画出底层平面图和立面图即可,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施工图质量有很大好处。画完“二草”经过教师验收合格之后,就可以进入施工图绘制。这3个阶段的时间安排为:方案修改为3天,“二草”为2天,正式施工图绘制为剩余的7天。只要学生能按照安排的计划进行,都能较顺利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结束语
过去的十几年,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创造出了很多的神话,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个建筑行业水平,但是要想做出好的建筑,精品建筑,还是需要国内整体建筑行业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培养是根本出路。房屋建筑学课程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那么做好课程设计的教改工作非常有必要。本文虽然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广大师生更加的集思广益,把这门课程学好,把建筑专业学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3―0061―06
一、研究背景
自199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电大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以天网地网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为特色的网络教学环境日趋完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日趋成熟,成效逐渐显现,但距离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即“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的高等专门人才”,还有较大差距,包括教学内容组织、课时安排、考核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不能很好地贯彻和体现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渴求。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需求;如何架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是提高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大会计专业的学生尤其关注如何通过接受电大开放教育,获得职业技能,提高执业能力。目前,电大会计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有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设计思路和内容组织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专业教育的特点,如缺少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架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突破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针对上述现况与问题,本研究以税务会计类课程为改革试点,以电大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以具有丰富税务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实践指导教师,与课程责任教师、面授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班主任)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完成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并予以实施。我们希望通过该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出具有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的税务会计人才,为解决电大财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远程教学当中的面授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及调查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实践法、案例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本研究对北京电大专、本科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此次调查,归纳出学生及用人单位对税务类课程的诉求导向,在此基础上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一体化方案并予以实施。
(一)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北京电大开放教育学院会计专业专、本科学生共计121名。问卷涉及学生个人情况、单位情况及学生学习税务类课程需求等三部分内容,共计22道题目。
1. 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1)个人情况调查
①.专业、年龄分布
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121名学生中,专科学生5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7.93%;本科学生6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52.07%;
学生年龄层次分布比较集中,21~29岁的学生85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70.25%;30~39岁的学生2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14%。
②岗位分布及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的学生人群主要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主,因此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明确从事会计工作的24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08%;从事出纳工作的1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2.50%;从事其他财务工作的11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0.58%。
被调查学生中,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工作1~3年的人数最多,为47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0.87%;工作3~5年的29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5.22%;工作5~7年和7年以上的分别为11人和1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9.57%和15.65%。
③ 专业技能及证书获取情况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调查学生中已获取“上岗证”的学生与未获取的学生相差不多,比例分别为55.37%和44.63%。从该证书的获取率上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不再是单纯行业内的上岗证明了,而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尺之一,从事非财务工作的人员也同样可以考取。
会计技术职称证书:参与投票该题目的学生中,只有17.36%的学生(21人)已经取得了该证书,为数一半的参与者近期不打算参加社会上的会计技术职称培训班。
是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43.33%的被调查者不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据统计,占据该部分比例的大多为从事非财会工作,以及不从事对口工作的学生。但是不从事这项工作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了解,学校应以帮助学生提高职(执)业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
(2)单位报税情况调查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性质如图1所示。
图1 单位性质
被调查学生的工作行业众多,可细分为服务、金融、IT、房地产、投资、教育、餐饮、地质、工业、建筑等等。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目前正在使用的报税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单位报税方式
(3)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学习方法
如图3所示,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的面授课程、电大各级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补充资源,以及小组讨论学习。这样的知识获取途径架构也体现出目前电大教学的现状。
图3 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途径
如图4所示,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主要集中在课堂面授及实际案例讨论两个类别。从开放教育学院各学期开展的学生评教座谈会上收集的意见反馈来看,增加面授课时是学生主要反映的类别,占据压倒性比重。
图4 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
在被调查学生中,88.04%的学生认为学习小组形式非常好,有助于增强团结、扩展知识面。另外,认为学习小组效果不佳的学生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形式是好的,但若能增加实践教学的讨论则效果会更显著;需要教师的带动,能够随时指正问题。
如图5所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首选向授课教师和同学请教,工作中若遇到困难则多选择向有实践经验的同事咨询。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据统计,多为选择网络查询来解决遇到的困难。
图5 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68.5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只能满足常规工作需要,换句话说,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上是与日常应用相脱节的。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②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如图6所示,学生对实际案例的需求始终排在第一位。无论是面授辅导课程还是网络教学,学生都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题,而这种案例分析可以采用讲故事、讨论、咨询、举例等形式。
图6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64.21%的学生表示,愿意并且能够参加学校安排的利用工作日去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
③ 学生对现有考核模式的意见或建议
据调查,85.09%的学生认为,现有的考核模式,即4次形考作业+1次期末考试,能够达到检验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目的;认为无法检验的学生建议开设实践类课程,增加实践得分的比重,利用实操来完成考核。
2. 调查结果
(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偏离,实践类教材缺乏
学生根据工作需要以及知识兴趣选择了会计专业,但是学到的知识并不能运用于工作当中,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介绍,学生对于案例及实操知识极度渴望。
目前使用的教材,涉及实际案例的部分严重不足,更新速度较慢,造成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脱节,学生在课堂内外得不到实际操作的演练和帮助。
(2)学生欠缺网上报税知识
被调查学生就职行业广泛,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该项知识。
(3)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
就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学生网上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比重并不大,主要依赖于面授辅导。如何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及开发网上资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考核模式形式化
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考核模式能够检验学习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并不理解真正的考核目的,正如学生给出的建议,也是本研究的另一目的,即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到位。因此应该完善考核形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研究对3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用人单位的类型、规模与所属行业等基本情况,以及该单位对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等。
1. 用人单位情况调查
如图7所示,接受调查的29家用人单位中,商业行业的比重最大,占被调查单位的43.33%;其次是服务行业,占被调查单位的33.33%;工业类型占10%;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各占6.67%,其中包括1家特殊行业。
图7 用人单位类型
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技能需求的调查
(1)对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持证上岗,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b.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有基础知识及实践经验,对数字敏捷灵活;
c. 熟悉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会计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知识,能记账、报税、核算等;
e. 熟练掌握计算机以及会计专业软件;
f. 熟悉相关行业税务政策;
g. 为人正直,不贪心,有责任心,认真负责。
(2)对税务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a. 了解税务基础知识,能在实践中运用;
b. 熟练掌握纳税流程;
c. 熟悉税务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国家相关税务政策,按月按时向纳税部门申报及缴纳相应税款;
e.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了解和分辨各种税票,能够熟练抄税报税,能够及时调整调控单位税负等。
(3)希望会计人员拥有哪些证书
统计表明,用人单位不仅希望会计人员拥有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书,还对人员的学历、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技术等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一些用人单位还建议学校“能够开设与职称及准则相贴近的课程”,“加强对会计人员实操训练和职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
(三)调查结论
1. 学历、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样重要
用人单位在人事聘任时,不会单一考虑应聘者的学历,能力水平是相当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
2. 实践经验很重要
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表示,会计工作各岗位人员均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不仅要了解国家相关行业的政策与法规,各岗位的操作流程,更要懂得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筹划与分配,能够独立应对和处理问题,同时拥有一定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解决措施
1. 加强执业证书考试辅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执)业能力、就业能力、竞争力,本研究计划从面授教学、答疑、讲座中按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答疑辅导对学生职称考试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2. 补充实训教学内容
本研究拟编制《税收实训教材手册》、《报税软件实训手册》、《税务会计习题集》等实训教材,制作六大税种的多媒体小课件;定期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和网上教学案例讨论,为学生创造经验分享的机会,提高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引导学生主动上网学习的目的。
3. 完善考核评价一体化设计
综合学生需求及用人单位需求的调查结果,根据税务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和内容,设计针对各项技能和内容的考核方式,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
三、研究内容
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并实施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该方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面授教学中加入模拟软件实训教学、手工纳税会计实训教学等强化教学过程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二部分: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聘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实践教师,指导各税种实际案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同时为学生解答工作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税收筹划,就当前税收政策进行解读等。
第三部分:设计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考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克服目前形成性考核不完整、一次期末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弊端。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编制教学资源
1. 编制了《税收实训教材》
该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主要税种的实际申报和会计核算内容组成。第二部分包括网上报税的基本流程和报税方法。
学生通过对该教材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填制会计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和缴款书以及网上报税等的实际操作,从而获得实际的纳税执业能力。
2. 编写了《税务会计习题集》
3. 编制了多媒体小课件
采用电子杂志的形式自行制作税法多媒体小课件四个(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提供了方便。
(二)制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
本研究根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设计了针对各项技能的考核方式,以及每个技能考核所占的权重,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这一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有效解决了目前电大形成性考核不完整、流于形式、期末考核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中权重过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的问题,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评。我们通过这一学期的方案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该评价方案的有效性,为该评价方案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1. 一体化方案设计思路
(1)过程考核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基本实践技能过程化考核(针对各税种的实践操作模块进行测试),理论知识期末集中考试。
(2)个体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采用个体考核形式,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采用小组考核形式。
(3)课内考核与网上学习考核相结合:学生面授课出勤率、形成性作业成绩与自主网上学习及网上讨论等评分相结合。
(4)课程责任教师、授课教师、实践教师、导学教师相结合:各类教师分别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环节进行评分,共同进行考核。课程责任教师对理论知识考核(期末)进行评分;授课教师对形成性考核作业、网上学习讨论、小组活动进行评分;实践教师对实践技能部分进行评分;导学教师对面授课考勤进行评分。
2. 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作业、实践技能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都及格,总评成绩才能合格。即:以上三项考核要求均在12分及以上。见表1。
(三)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我们以北京电大选修课《纳税基础与实务》课程为试点,针对此课程设计了《纳税基础与实务一体化教学方案》,并在开放教育学院2012春专科学生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在原有面授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部分的教学课时,在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报税的实践技能。
2.聘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实践活动专家,对学生进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训,并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丰富了学生的会计职业经验。参加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此次活动的开展使自己对会计职业所需的经验有了更加真实和深入的了解,对于今后的专业学习及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4.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除了北京电大自身的面授课教师、实践课教师以外,还聘请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共同组成税务会计课程的师资团队,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与辅导。
(四)项目完成后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形成“关于学生对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改革效果的调查报告”
对参与课程改革的学生和参加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后简称“专题讲座”)的专、本科学生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参加学生共计153人,发放并回收57份该活动效果调查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点班”学生均对本次改革持积极欢迎的肯定态度,认为此次教学实践改革,将多种学习过程相互结合,是能够检验所学知识的,同时强烈表示,希望学院能够多组织类似活动。
五、结论及建议
1. 通过完善实训、课件等途径可以弥补实践技能教材的缺失
在原有面授课时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在面授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操作,并通过小课件的形式加强知识点的学习,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报税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学习过程中须加强小组学习(网上讨论)、师生之间的沟通
组织小组活动(网上《习题集案例部分》讨论),邀请已毕业的三名会计本科学生,结合自己所在行业,就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纳税经验进行介绍和说明。“试点班”学生通过“上讲台”活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3. 组成多层次教学团队的同时需引入“分层教学”理念
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构建了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师资团队,可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教学与辅导,即“分层教学”,打破常规教学班的建制,以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基点,“教”和“学”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教”为“学”所需。
4. 明确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
通过对会计专科学生的试点教学, 发现专科类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较弱,还不具备广泛的会计职业经验。因此针对专科学生的教学内容应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试点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更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自身的经验,互为老师,互为资源。同时针对职称考试的习题分析、注册会计师的讲座与答疑等,对具有从业经验的本科学生而言,应该具有更实际的帮助与提高。试点课程的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本科学生的效果应该更为突出。未来的教学实施应选择在本科学生中进行。
中图分类号:G642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2-0056-03
1前言
程序设计(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导论、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课程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实践性非常强。在教学中,实验教学占1/3至1/2或更大比例,许多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教学和上机操作才能掌握。因此,如何搞好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当前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绝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一般由教师根据教材挑选一些习题或例题,作为学生的上机和实验教学内容,或者选用与教材配套的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按照上面的实验题进行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实验题目的设计很大程度受教材限制;教材的内容很难及时更新;学生上机实验目的性不强,任务不够明确,教师对学生实验操作内容的控制性差;师生比达不到要求,老师指导实验的劳动强度很大,效果不好。
2“任务驱动”方式与“小组教学”方法
2.1“任务驱动”方式的实验教学
针对上述问题,一些高校的老师研究开发了“任务驱动”方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CAI教学系统。该教学系统的题库采用全开放的Word文档系统及帮助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由于本系统提供的是一个“任务驱动”方式的实验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一批研究性实验课题,根据教学的最终目的,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相应的帮助文件中给出难点提示以及必要说明,由学生自行完成课题。“任务驱动”方式的实验教学是以单个学生为主体,还是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和改革的地方:大量学生作业的存储和管理,增加了教师课后的工作量;学生之间的重复劳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2“小组教学”方法
“小组教学”是最为常用的教学形式之一。小组合作教学即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应是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合理搭配,针对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了认知兴趣,学生有机会在无戒备、轻松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的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有限时间内进行辨析、取舍、评价、知识重组乃至创新,形成立体知识网络,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灶,这种教学情境在学生大脑中不易消失,甚至保持很久。小组中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彼此的互助,使之取长补短,学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关系逐步确立,为今后更加密切合作和竞争创造了可能和条件。虽然“小组教学”方法具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优势,但是在小组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特定的问题,例如,它的实施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小组成员与任务的确定都要合理安排,否则适得其反。
2.3“任务驱动”方式与“小组教学”方法结合的尝试
如果将“小组教学”与“任务驱动”结合起来进行程序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将改变目前这种状况。程序设计实验课程正好满足了小组项目、个人实践的要求,如果给每个小组赋以明确的任务,实验效果将大大改善。“任务驱动”方式与“小组教学”方法的结合不但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重担,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程序设计从本质上说,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团队的劳动成果,因此,在学校培养学生学习如何编写程序代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方法和合作意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它还反映了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3具体实施方法
针对程序设计类实验课程的特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与“小组教学”方法的结合,达到教学过程中各种效果的最优化。
1) 程序设计课程的“任务驱动”实验平台的建立
建立一个程序设计(实验)课程的网站,将程序设计类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到互连网上(网址:/holly_he),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和讨论的空间,建立一个学生可以独立工作和自学的实验平台。
2) 实验课题的设计
课题小组教师设计一批研究性实验课题,根据目的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相应的帮助文件中给出难点提示及必要说明。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课题的设计也将逐层展开,可以给出设计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设计与开发型实验及研究与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的计算机案例或者是课程设计的相关题目。
3) “小组教学”方法的具体实践
在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不同课程中具体实施这种基于“任务驱动”实验平台的“小组教学”方法。我们分别在大二和大三的四个班级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三门课程中具体实施了这种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教学”方法。
4) 基础教学“专业化”
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从“专业化”应用的角度来教学,将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资源、信息处理方法融入到相应学科的教学活动和实际应用中,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和本学科的知识,处理和解决本专业的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在本学科中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效果与分析
我们分别在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四个班级具体实施了这种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教学”方法。具体的效果与分析如下:
1)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利用工具查找资料的能力以及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实验任务提前在实验平台中,每个小组都想抢在其他小组的前面,课前主动根据实验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积极准备实验。各个小组之间都在较劲,在上实验课时快速进入实验状态,有步骤和目的地做实验,大部分学生都争取在课内时间完成实验,课后书写实验报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
2)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主性。
实施过程中发现,在实验题目和分组名单出来之后,学生的压力增加了,他们自己主动分工,提出各自的设想和实施方法,带着问题和想法做实验,实验的目的性大大的增加了。
在实验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及时通过实验平台向任课老师或者同学提问。课后也有很多学生通过实验平台给老师提问来继续完成实验课题,学生之间也会相互讨论。通过同学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的讨论,学生养成了有问就提、有问就互相讨论、请教的良好习惯。实验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和钻研的自主性。
3)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由于实验平台在互连网上,学生能随时访问,向老师提出问题、学习需求以及反馈教学效果等信息。又由于实验平台的开放性,不仅仅使我们学校的学生通过实验平台进行学习和提高,还有其他院校的学生也可以利用我们的实验平台,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共同进步。
4) 在互连网上的实验平台给学生发现新知识和增强创新思维提供了一个新空间和新手段。
实验平台中包括了能自动更新的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网络博览和网摘,这些信息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参考,是学生拓宽知识面的一个窗口。
5) 从具体的实施效果来看,高年级学生的实施效果比低年级好。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高年级学生已经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比低年级学生好;同时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自我管理能力也比低年级学生强很多;再者,高年级同学希望多接触一些与以后工作相关的实验题目,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而我们在高年级班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时,主要采用课程设计的方法,课题的专业性大大地吸引和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因此,建议在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中可以多采用这种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教学”方法,一来可以满足高年级学生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愿望,再者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空间,给他们涉足社会和接触实际工作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当然,低年级的学生也要尽早实施这种以自我学习、团队合作的教学手段。
6) 通过基于“任务驱动”实验平台实施“小组教学”方法的实验效率和效果都比传统的单个学生做实验要好很多。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整理学生在实验平台上提出的问题,得到有用的反馈信息,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方向;同时教师对类似的问题可以统一做出解答和答疑,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我校计算机专业(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大部分的课程都在有意识的推广和实施这种“任务驱动”方式与“小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其主要形式是课程设计。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我们希望学生把软件工程的思想和项目管理的方法用在每一次实验任务中,实验任务与实际工作内容、形式相关,培养社会人才所需能力,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5总结
在“任务驱动”方式与“小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教改小组建立了程序设计实验课程的“任务驱动”实验平台,整理和编写了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材,并在多个班级开展和实施。这些成果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乃至整个计算机基础的实验课程教学都有重大改进,对程序设计的实验课程以后的教学都有重要影响。实践教学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与创新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好的达到了计算机程序设计类实验教学目的。
Experiment Teaching of Program Design Based on Group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 Driving
HE C Yongling1ZHENG-Yanhua2GUO -Suixun 1
(1.Colleg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6)
Abstract:A new method of group teaching based on task driving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specialty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in existence of Program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indicates that the new method can well cultivat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can maximum improve students’ working ability; can reach the purpose of experiment teaching better. It deserves to experiment and spread.
Keywords: Program Design; Experiment Teaching; Task Driving; Group Teaching
参考文献
[1] 于斌. Blog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5,(5).
[2] 金勤献,陆晨. 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信息交互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5,(5).
[3] 郭外萍. "案例+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
[4] 肖荣. "任务驱动"下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4,(2).
[5] 周小丽. 基于任务导向的合作学习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上的应用与实践. 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2006,(7).
作者简介: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其中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人才的重要尺度。如何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为各专业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人才,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C程序设计课程是国内大部分高校中绝大部分专业的必修计算机基础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满堂灌的单项式教学法,或者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没有突出课程本身的特色,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进行创造思维的空间[1]。
如果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内容
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一种,其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围绕着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生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实践活动,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2]。
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加以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3]:
(1) 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 目标具体,内容实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清楚明确,能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也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不求理论的系统性,只求内容的实用性。
(3) 做学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任务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课程任务教案设计是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起点和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将需要将教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授课技巧、授课方法加以总结,并巧妙地设计组合成任务场景,同时精心设计每次课的教学任务的引入以及要达到的任务目标。对于每一次上课的任务样本模型,通过设计、修改、论证和研讨,力争能够较广地反映课本概念,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创新。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先宏观上将该问题作为一个大的任务呈现出来,例如在“程序设计基础―C程序版”教学中的循环程序设计里面的内容是有一节讲素数判断问题程序如何编写,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利用结构化程序编制思想让学生掌握该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整个内容设计为“判断素数”这一具体的任务。首先,要完成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任务,必须要有原始数据,然后分析其是否是素数,最后输出结论。这样,就将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为三个小任务:(1)输入任务――利用系统库函数scanf;(2)分析判断任务――需要自定义函数;(3)输出结果――利用系统库函数printf。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对结构化程序设计中“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等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讲如何判断、利用数学上的概念来实现等该任务方法。
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学得牢。不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
进一步地来说,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成就感的驱使下,还可以课后自己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其他任务,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3任务驱动教学目标实现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还可以使对计算机有兴趣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在课堂外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摸索。计算机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所指定的软件,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求知欲的,也是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需要的[4]。
在教学中,学生常有这样的疑问:“现在计算机软件的种类很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学教材中指定的软件呢?这个软件到底有什么优越性呢?”教师可以将这些软件系统的优势和缺点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如针对C语言实验软件系统,习惯使用DOS系统的同学可以选择传统的Turbo C 2.0,喜欢Windows环境的同学可以使用Win TC或VC++ 6.0。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为了完成具体的任务,一方面会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另一方面,当学生发现有些功能用教材中所介绍的方法不能令其满意时,就会尝试着寻求其他参考书或者资料来帮助解决问题。这样,就把计算机的学习内容从教材内可以延伸到教材外,学生在探索其软件的学习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解决方法的区别、特点及优劣,除了掌握教材限定的书本使用方法,同时还学会了同一问题其他的程序编写方法。学生学习的内容会更多、更深,知识面会更广。
在C程序设计的实验课或者程序课程设计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一个班学生个体差异与他们不同基础、不能兴趣爱好基础上,对整个班级学生进行分类排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可以将整个班级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几组,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相应地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实验任务或者课程设计任务,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次教学和弹性教学的教学目标。
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要点,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好准备。C程序设计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方法的引导,学生有更多时间动手摸索,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而在同一节课内,全班同学所掌握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
如果课程一开始设计的任务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过高,那样反而使得学生反感、厌学,如果任务内容是前几章涉及到的程序例子内容,利用已有的知识,使得学生上手容易,这样完成任务就不成问题,学生也有成就感;同时,任务内容最好跟同学们实际生活相关,否则学生会感到枯燥等,比如指针学习任务可以设计成生活中的密码箱游戏。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教学之中,不但要服从一般性的教学原则外,还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5]:
(1) 任务适当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就是“任务”的建立和下达,建立难度适中的任务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这个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够完成的,所以任务设置要适当。
(2) 学会学习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目标定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有序的学习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定位,也符合目前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
(3) 学用互促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是通过“用”来促进“学”的,用后知不足才能学,学以致用,学用互动,相互促进。
(4) 合作交流原则。在教学中要注意个体探究能力的差异。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提供三个学习空间,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鼓励提出不同见解,使教学方式变成更为生动、活泼的全员探究合作教学。
5使用情况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内容,是根据作者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并最近几年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运用,通过考试成绩和学生信息反馈,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教授2005级学生时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反映学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如图1);在教授2007级学生时使用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图2)。
对C程序设计课程使用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进行教学与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起到了促进作用。
通过作者自己的选择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发现学生不仅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很多知识,而且能够很好地把握知识点在实际任务中的应用,同时还能为使用该方法进行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6结语
C程序设计是一门逻辑性强、知识内在联系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精选设计教学任务,明确讲授任务重点及难点,而且要注意学生对任务的学习效果反馈情况,才能为下步如何改进完善该教学任务以达到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与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秦玉平,沈泽刚.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法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2):113-115.
[2] 徐肇杰.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 职业与教育,2008(11):36-37.
[3] 章振周,唐成棉. 职业教育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建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45-46.
[4] 吴耀兴,王泽林.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8(5):146-147
[5] 金春寒,郭成. 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7-8.
Discussion on Task-drive Teaching Method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YANG Sheng-quan, LIU Bai-lin, LIU Ping-ping
课题项目:东莞市广播电视大学课题“E+时代东莞电大师资队伍建设研究”(KY201612)
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时代, “互联网+”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发展新形态,而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远程开放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式、教学模式上都与“互联网+”时代相协调,其发展速度之快之新将会使之成为教育层面新的焦点。师资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新时代教师的个人角色定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
1.远程开放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从1999年开始,全国电大参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电大自我发展建设师资队伍工程已经启动。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后,电大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与加强。到目前为止,开放教育系统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数量不足、学科建设不均衡;角色定位模糊,分工不明;工作效率低下,形不成合力等问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来袭,教师传统的教书育人的模式需要变革,教师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同时,师资是推动大学发展的核心要素,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提升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大学内涵建设的核心任务。国家或地方各级开放大学都需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并通过取得的成效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远程开放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角色定位
2.1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
教师不仅应该成为专业学科的专家,更应该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该不断更新知识,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并不断充实自己。
2.2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和推送者
我国的远程开放大学就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灵活、开放、功能齐全的网络教育教学服务平台。开发各类网络课程资源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多层次形式多样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和专业齐全内容丰富的学历继续教育服务,实现人人皆可学,时时能够学,处处可以学的终身教育服务宗旨。符合要求的课程体系和呈现方式设计和适应不同受教育对象的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是开放大学实现其终身教育服务目标的重要保障,而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课程设计、开发、呈现等学习资源建设能力。
2.3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
“互联网+”时代,要求教师还必须具备与互联网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导师的作用,教师要具备自建资源的能力,那么就离不开在网络中搜寻。如何在互联网庞大的资料库里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要精准、能鉴别信息的真伪,还要兼顾到信息的时效性又要符合互联网的相关规则,这些都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技术的能力。
2.4个性化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是要提高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教师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是以引导、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的学习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3.互联网时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3.1推进“意义构建”主义学习观,培育共享观念
构建主义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结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发展而来。其观点认为:教育信息化不是把零碎的不分巨细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让学生强化记忆,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建构知、情、意融合的高智慧学习体系。互联网时代对教与学都产生了新的冲击,传统的以教师教书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远程开放教育一直强调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产生学习的兴趣,并最终拥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远程开放教育还要培育开放协作、资源共享,互相融合等理念,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保证行动正确的方向。
3.2加强培训,提高师资素养
除了接受业务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外,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与教师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的定位相关,老师需要加强各方面培训,尤其是教师需求最为迫切的集中于与网络教育密切相关的技能素养领域,这样,教育信息化才能得到深化。
3.3优化结构,提高师资竞争活力
互联网时代下要建设“结构优化、充满竞争活力”的师资队伍,要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上下功夫。第一,培育 “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第二,建设专、兼职合理的师资队伍。远程开放教育要兼收并蓄,充分发挥系统内甚至是系统外的优势资源,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提供师资保障;第三,建设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师资队伍。教师要广泛涉猎,更要加强学习,以消化更多的新知识,提炼出精华内容来渗透。也就是说,今后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尤其是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重要的不只是备课、组织上课,更重要的还是学习和研究,跟上新形势,了解新趋势。因此,学习和研究成了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学习,不研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3.4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合力
远程开放教育要构建完善的基于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学习者自主学习、在线学习支持服务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服务模式,要着力建设规模较大的专业化信息化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团队,加强对学习者的网络跟踪和在线实时互动的学习行为记录,为学习者提供适应其学习需求的,全面的个性化在线学习支持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决定了其必须是团队作业,互补互助以达到最大工作效率,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教育服务阶段的不同位置上尽其所能,与其他教师团结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建东,徐珍珍.现代职教体系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诉求、问题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