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6:49: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校物业管理服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社会需求与专业定位
(一)社会需求分析
调研发现幼儿入园难问题依然存在,幼儿园数量不足,学前教育师资缺口大。而目前随着包头市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必将出现城市人口持续增多,而幼儿入园需求也相应激增,“有园无师”“生多师少”的教育资源矛盾也会更加突出。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势在必行,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二)专业定位
学前教育急需一批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幼儿园保育员和教师。因此,本专业定位于培养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现代教育理念、系统掌握学前教育知识和相应技能的有道德、有文化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校企合作模式等是否能满足社会幼儿教育领域的用人需求,学生是否能上岗胜任,能在何种岗位工作以及如何引领包头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幼教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我们开展调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三、调研对象及方法
(一)调研对象
1.幼儿园领导。了解当前幼儿教育领域的人才需求情况、幼教改革新动向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2.幼儿园教师。了解幼儿教师对职业的认识,了解胜任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情况。
3.政府部门。了解目前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及在社会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在建幼儿园数量,掌握社会用人需求。
4.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当前包头市幼教发展的基本情况、师资情况、用人需求等。
5.学生。了解学生入学动机,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从事幼教事业专业思想等。
6.学生家长。了解家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家长的文化层次,对学生专业发展有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二)调研方法
我系调研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访谈法、电话访问法、座谈法、问卷调查法。
四、调研内容
(一)政府经济发展调研
调研发现包头市现有3~5周岁适龄入园儿童5万余人,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共有在园幼儿3.1万人,其中公立幼儿园在园幼儿占45%,私立幼儿园在园幼儿占55%,市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幼儿入园难问题。市政府大规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的决策,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二)幼儿园用人需求调研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改革,我们对全市公办和民办多所幼儿园开展了用人需求调研,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市场需求、岗位任务、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问题,探索专业建设的方向,制订了校园融合、双轨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
(三)校企合作调研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必须借助校外实习基地的力量,校企合作共同育人。调研发现目前校企合作存在以下问题:
1.见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幼儿园老师工作繁忙又疏于对见习学生的管理,所以见习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成为见习生“观光放松”的好机会。见习生带着在幼儿园工作就是不停地抄教案、做保洁的印象回到学校,见习活动的片面认识,反而使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产生负面影响。
2.校企合作制度不够健全。因为种种原因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不愿意接纳见习实习生,觉得对正常教学工作会造成一定影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往大多是进入民办幼儿园进行见习活动,由于校企合作制度不够规范健全,造成校企之间培养人才的关系脱节,使得学生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结合,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中职院校要培养符合幼儿园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走出学校迈进企业;而企业既然与学校合作,就要尽责任和义务。只有校园和企业共同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完善的见习场所和见习过程,才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有效方法。
(四)典型工作任务调研
随机抽取170人次调研幼儿园典型工作任务,其中园长10人,教研组长10人,幼儿教师150人。了解了幼儿园工作流程,明确保育员和教师的不同分工和各自职责,掌握了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从而确定了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具有唱、跳、画、做、说、弹等教学基本功,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养和交往能力,具有文化素养的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五、调研结论
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具体是指由高校自身设立的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全方位管理服务,包括学生管理、就业服务、用人单位服务、网络信息建设等内容。具体包括:就业服务、就业信息服务、职业介绍服务、管理服务及接受服务等方面。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管理优化建议
(一)制定精细化的就业服务制度
一是强化就业服务制度的执行力。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是制度执行的关键。首先,通过尽量减少管理层级,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其次,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制度和适宜的“信息模型”;最后,强化督办和纠偏。如建立就业信息反馈制度;二是加强制度的建设应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完善,促使就业服务制度在更高层面达到系统的整合。结合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可知,完善的机制是促使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应该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之成为实现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力量,从而进一步推动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四是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制度关键要管用、可行,同时要根据就业服务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将就业服务制度的制定全面贯彻到每一业务环节、服务环节、管理环节或利益可能涉及到细小的方面。
(二)完善就业服务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系统多样的就业服务人员在职培训体系。对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专门性管理和培养,使其掌握就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展开分层培训,通过专业化,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学术地位,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一是岗前培训,帮助新上任的辅导员了解岗位职责、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及技能,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包括对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的培训;对日常业务知识的培训;对基本政治理论和基本素养的培训。二是日常培训,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技能,包括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能力、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和个人技能等。因此,在日常培训时要加强监督,监督是一个实现机构目标、促进职业个人及职业发展的过程。三是专题培训,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满足就业服务管理人员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推动就业工作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针对毕业生为主的所有学生指导工作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研讨交流,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在咨询服务方面,要让指导工作人员掌握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的技能,职业生涯辅导的技能。四是研究性培训,提高就业服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在学术层面上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化的就业服务管理人员。
(三)网络及技术的信息化管理
2、创新教学方法的融合促进。
餐饮服务与管理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手段,掌握更多技能,同时,发挥自己的余热,创建更加优良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好的实践技巧。对每个重要的教学环境进行认真设计,根据自身的实践情况开展针对课堂强化、课后巩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入岗实操的深入研究的活动。运用创新的设施设备进行分组比赛,在模拟酒店实景中,增进实践技巧,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师素质的提升。
改善教师待遇,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岗前培训与重重选拔,招入一些素质较高的教师,同时,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培养他们的职业课程知识与实践技能,下大力气改正原有教学过失,在打好一定的基础之后,才能真正对学生进行更加良好的教学指导。提高教师待遇,增强他们的教学动力,使教师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对每个学生负责,将好的教学方法与技术教授给学生。将吸收来的专业知识较强、实践技能较高的教师进行重点关注与培养,才能促进他们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发挥自己的教学才干,不断创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网络业务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社会需求日趋旺盛。中职学校作为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纷纷开设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然而当学生怀着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美好就业前景的憧憬走向社会时,却发现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某些企业也感叹“我迫切需要人才,但我找不到人才”,物流专业的发展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因此,如何依托当前较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使学生学有所用,企业用有所得,学校按需培养,是中职物流教育者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的产业背景及社会需求
随着鞍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已成为鞍山最具潜力的商业支脉。预计到2015年,鞍山物流业增加值将突破700亿元,拥有大型现代物流企业15家。鞍钢物流、苏州港龙控股集团(鞍山)现代物流中心项目等一批工程纷纷开工,现代物流行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企业用人需求下的专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正处于起步期、发展期,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量大、能力要求高。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需求潜力巨大,尤其有一定理论基础、具备一线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熟悉仓储、运输和配送管理等业务的基层人员的缺口最大,且物流行业与交通运输行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再加上我校所在的鞍山市职教园区处在新规划的四达物流区,毗邻鞍钢物流公司,地理位置的优势明显。因此,学校设置现代物流类专业群是现实的必然,更是鞍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三、中职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思考
(一)明确方向,细化定位,科学培养。
首先,要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明确专业培养方向,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前景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为目标,调整和设置专业。其次,科学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凸显特色,目的在于培养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物流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既能胜任生产、服务一线的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等基层管理工作,又具备较强组织与协调能力,熟练进行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并组织实施物流方案,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1.完善“校企学工轮换,职业能力递增”的分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组织专业教师和专家成立工作小组,开展市场调研,对企业岗位数量需求、社会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及就业定位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企业的岗位核心能力设计教学项目,构建出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和探索人才培养新思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定期在校园网课题研究成果与专业论文,定期在校刊校报上交流专业建设实践案例。
2.构建“六项目融合”的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归纳、排序、重组,按照“专业岗位能力调研提炼工作任务撰写课程标准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构建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联系的专业能力项目课程及专业项目实训课程体系;建立服务专业教学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核心能力与实践课程及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体系;形成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人文素质、职业基本素质、创业意识等职业素养项目课程体系;设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职业拓展课程体系,实现理念上由教程向学程转变;价值取向上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素质、能力本位转变;方式上由“教师、课堂、书本”向“学习者、职场环境、教育资源系统”转变。
3.改革教学模式
课程开发过程必将带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采用项目教学法、场景互动式教学法、课堂讨论式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用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借助网络开展模拟教学,了解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通过动画、仿真等信息化方式提高课堂利用率和教学效率;通过实训软件资源的应用,改变原有单一的实训方式,丰富实训内容,使实训过程更直观、更快捷,提高实训效率。
(三)进一步完善配套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精心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现代物流专业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的需要,通过进修学习、企业实践锻炼、承担科研项目工作、以老带新等多种方式,培养掌握专业最新技术、洞悉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具备丰富工程技术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组建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兼结合的优秀创新教学团队。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适时增加实训基地功能,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通过生产性实训课程的推进,建设“理实一体”的经营性实训教学,拓展创业实训,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使生产车间与实训基地对接,不断完善实训基地功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物流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人才需求,中职学校要抓住这个发展契机,加快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符合物流产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加快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是形势所迫、市场所需。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管理中越来越强调为人民更好地服务,真正做到学校的办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学生,培养新一代的优秀人才。在党对学校管理的领导下,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首要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办学所带来的社会的效益,中职学校管理只有把社会的效益上升到办学的新高度,才有可能从本质上保证学校管理的办学质量,学校的管理工作才可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做到这点中职学校才可能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新型的优秀人才。
二、学校管理的“三个面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学校管理有了新的要求。学校的教育应将不断地给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作为宗旨和目标,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面向每一个学生,而各级的教学领导则要面向每一个教师,了解教师在各个阶段的需求。
1.面向社会
中职学校管理要为社会输送综合性的优秀人才,扮演培育人才的角色。学校要面向各个阶段的各个领域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社会对稀缺人才的需求。
2.面向每一个学生
中职学校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和教师培养的中心也是围绕着学生的,学生的培养方案的设计决定着人才的未来是否能顺利地向社会输送。因此,学生的培养计划是很重要的。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在培养学生上可以采用学分制或是学年制。学生的教学方案的制定要以学生的实际的水平、学习的接受能力作为基础,教学方案的制定不能随意性。学校在制订教学的培养计划要结合最新的学科成果,不断革新,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全面。
3.校领导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
中职教学管理中学校的校领导要对每一个老师提供全面服务,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老师可以按时完成教学的指标、提高教学的质量。
做到上面的三点,中职学校的教育的管理体系才能够更加完善,学校的办学才可能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三、制度管理的“三个坚持”
中职学校管理中体系完善的学校的制度对于社会认可度的提高很重要,很多的家长都是冲着学校的制度的完善度、学科的设计情况、学校的知名度来给学生选择学校的。所以中职学校只有在制度上有保证,学校的办学才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为此办好一所学校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呢?
1.坚持机制的建设
建立有效的学校的监督控制机制,也就是不仅让学校和教师有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发挥社会的力量让更多社会人士、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质量的监控。日常坚持量化的评估机制,使教学质量的评估更加合理。
2.坚持权责协调一致
在学校的管理中,各个角色的权利和职责都有明确的制度的规定,让每个人都各司其责,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质量,发挥各方的最大的活力。
3.坚持办学质量的提高
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不仅要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监督体系的完善,同时最关键的教学的质量情况。我们要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真正社会社会发展的单位。可以通过不断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科研成果、新的教学观念等来提高我们的办学质量。
四、中职教学管理中在未来的发展
1.强调责任心
教师在中职管理中起着传道者的作用。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时应是负责任的,把正确的知识理念传授给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是把孩子交给了学校。而现今,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习惯不良,问题纷繁、学校管理不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担起学生校期间的负责人的角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对学生全面的负责任,把德育教育作为教学的宗旨。教师要制定全面的教学方案,每天教师都要认真做好备课,力争使自己讲的课有条理,教好自己所课任的学科。面对学生在日常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把问题滞留到第二天再来处理,教学上要尽可能地彰显民主,听取学生的建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对待学生多宽容,多些耐心。平时中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多些鼓励和赞赏。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也要跟上,对于学生的品德修养的培养要有详细的工作安排,要抓好班级的纪律,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要多关心学生,平时多关注自己在管理中是否存在着不足,并对不足及时归正。
2.学校管理体制的规范
中职学校管理上,要扮演好社会性的角色,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的人才教师和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求是很必要的。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入学条件要有一定的限定要求,不能一概照单全收。若生源的质量不好,对于学校管理的效果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要对学生择优入取,生源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学校要制订一套完善的学校招生管理计划。对于教师而言,引入先进的博士、留学博士近来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管理中的招人才的最新跟风动向,但是好多优秀人才招进来并不能很好利用,编制上跟不上是中职学校教师管理的弱项。中职学校针对这一项要和教育部协调好人才编制的机制,不断完善学校人才管理的机制。让这些千辛万苦引进来的人才能够安心在学校工作,给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总结
中职学校管理上还需要从多方面去研究和考虑,要不断提高学校的服务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希望上面的几点研究对于更好地提高中职学校管理的服务质量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李琴.教师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245-01
近年来,驻京某机关小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现代小区为目标,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办公生活条件
在物业管理服务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在创建优美小区环境、改善办公生活条件上下功夫。
因地制宜,持续创建优美小区环境。绿化美化是小区面貌的最直观体现。以往由于小区建设时间较早,绿化整体规划工作相对滞后,导致植物季相不够分明,色相不够丰富,搭配不够合理。为有效改善小区绿化环境,他们根据小区总体规划布局,邀请北京市园林局专家,对小区绿化进行了规划设计。通过几年努力,他们在办公区中心广场建成了象征机关文化的绿化景观,在南侧小花园铺设了由奇趣山石和迎春、碧桃、木槿等植物点缀的林荫小道,在生活区主路两边和楼前屋后栽种了银杏、玉兰、桧柏、黄杨等花草树木,整个小区绿化层次分明、色相丰富,置身其中,令人赏心悦目。
主动作为,积极改善机关办公条件。由于机关办公大楼使用年限较长,部分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影响了正常使用。他们主动对破损的办公桌椅、门窗、吊顶、灯具、洁具进行维修,及时对部分办公场所及开水间、盥洗室等公共场所进行粉刷改造。经过维修改造,旧家具焕发出新活力,旧房屋换上了新面貌,不但美化了办公环境,而且也节约了更新办公家具的经费,得到了机关干部的普遍好评。
面向居民,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他们十分注重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积极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小区食堂,使用年限较长,部分供电线路、给排水管线老化;小区路面破损、坑洼不平,雨季易形成积水,不便出行等问题。对此,他们积极请示汇报,多方筹措经费,及时进行维修改造。改造后的食堂炊事灶具齐全、就餐环境优雅舒适;小区道路整修一新,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 坚持多措并举,紧盯重点环节,切实打牢物业管理基础
近年来,他们坚持把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狠抓安全防事故工作,作为小区物业管理的重点环节。
健全制度,确保物业管理规范有序。为使制度具体到每个工作岗位、每个工作班组、每项奖惩规定,做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他们先后制定了《小区管理规定》、《物业管理服务规范》、《维修人员工作守则》等10余项规章制度,并印刷成册,发放到员工手中,增强了各级各类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使物业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增强素质,提供物业服务管理人才支撑。针对员工渴望成才、学习热情高的实际,他们积极为员工学习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定期开展“一专多能”培训和专业技能学习。通过培训学习,许多员工成了既懂锅炉操作、维护,又懂基础电工,还会木工修理的“小能人”,培养出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班组长骨干,打牢了物业管理的人才基础。
狠抓落实,把牢物业管理安全底线。瞄准物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抓预防、抓经常,确保了安全防事故工作在时间上不间断,要素上不减少,人员上无“死角”,范围上无“盲区”。严格按照《小区安全管理规定》,狠抓小区消防安全不放松,每年都与小区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定期检查小区内消防设施的完好情况;每逢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期,提前对办公楼、地下室等重要场所及小区水、暖、电、气、锅炉、消防等设施设备进行综合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小区安全。
3 坚持转变观念,优化方式方法,努力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效能
多方借力,拓宽保障渠道。他们按照“精心筹划,规范运作,合力解难”的工作思路,在小区供暖、消防、电梯维护、绿化、保洁、垃圾清运、化粪池及污水管线清理等方面依托专业力量,经济效益和服务保障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积极主动,提供优质服务。针对维修工作时间紧、要求高的特点,他们采取服务和主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设立了24小时值班室。维修工接到住户电话后,在5~10分钟内赶到维修现场,并自备鞋套,迅速为住户解决问题,做到小修马上办,大修不过夜。定期对小区内的公共设施进行巡检,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前主动走访住户,向住户发放征求意见信和需要服务通知单,及时了解住户的需求,把服务工作想在前、做在前,为广大住户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
积极引导,倡导节能理念。为推动资源节约活动深入开展,他们通过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形式,大力进行节能减排知识宣传,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利用入户维修的时机,向大家推荐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小区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处理、定点存放,避免发生乱扔、乱倒、乱堆白色污染物及其它废弃物的现象。通过不懈努力,不仅使资源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而且使广大住户养成了讲卫生促环保的良好生活习惯。
加强协调,健全沟通机制。驻小区单位较多,住户情况复杂,物业管理服务工作需综合考虑各方面需求。对此,他们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和谐小区建设。在涉及小区建设管理等重要事项上,他们召集驻小区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召开协调会,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共同协商措施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小区内房屋维修、消防安全、环境卫生、车辆停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广志,甘元薪.物业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2.
[2] 史柏年,郭伟和.社区治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6.
[3] 谢凯.小区物业管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1.
“社区”一词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由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由社区实验到社区示范的发展,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6923个城市街道,8.7万个城市社区,共建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515个,社区服务站44237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50.81%①。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与社区服务的推进,建设一支适应当前社区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3.9万人,社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105.9万人②,然而在这支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职业化水平低等问题。而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要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达到300万人。可见,社会工作人才还存在着庞大的缺口,而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尤其缺失。因此,寻找一套适合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教学方法,培养一批高素质、强能力、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概述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始建于2011年,是嘉兴市首家开设该专业的学校,至今共招收2011级和2013级两届学生(2012、2014年停招),共有学生77人。该专业有专业教师3名,均为硕士以上学历的“双师型”人才,其中副高级职称1人;校内专业兼课教师6人,其中双肩挑教师1人;另外有来自民政局、街道、社区等的领导和社区干部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6名。目前共有1届毕业生,截至今年6月份就业率为95%,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只有2人在社区相关单位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该专业还处于新专业的建设阶段,学生人数不足,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略显薄弱,同时专业对口率不高,而造成专业停招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上对该专业的认可度不高,职业化渠道还不通畅,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加大专业的宣传力度,同时培养一批适应社区工作的专业化人才来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的认可,才能打开与畅通职业化道路,而其关键就在于培养目标的确定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2 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需求,全国各大本专科院校纷纷开设了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在这里需区分两个专业,即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主要开设在各大高职院校,目前大约有60多家,而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开设在各大本科院校,目前有200多所大学开设了该专业,这两个专业虽然都是适应我国社区发展而开设的,很多学校也把这两个专业混淆,但实际上这两个专业还是有所区别的。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工作价值感和服务精神的,掌握社区工作、物业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在基层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与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可见其培养人才的工作重心主要在社区,是集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专业。而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其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是一种帮助他人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其帮助的重点在于帮助别人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更加注重专业技巧的培养,更加体现服务意识,而在此基础上开设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范围更加广泛,可以分布于民政、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组织,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机构中,同时社会工作专业也是我国的示范专业,前景更加明朗与广阔。
然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出现又有其必然性,这与社区在中国发展的特殊性有关。社区在中国起步较晚,处于建设初期,社区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中国的行政色彩,我们更多接受的是“管理社区”,对于社区工作人才的需求也使得我们将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社区层面。另外,社工这个职业在中国的发展渠道还不通畅,虽然在西方国家与中国台湾,社工是一个高薪职业,但是在中国对社工的理念还不能完全接受,还停留在帮助人应该无偿进行的状态,所以一方面政府在大力宣传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性,比如嘉兴市在《〈嘉兴市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嘉委办[2011]67号)明确了“1152”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数量总目标(即到2015年达1万人,到2020年达1.5万人、中高级社工人才2000人),并提出接受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取得各类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需占总量的30%以上,但另一方面这一类社会工作人才目前并没有在嘉兴发挥它应有的职业水平。截止2012年2月,嘉兴市的社会工作人才总量为7000余人③,这些人才多数分布在社区居委会中,从事着行政与管理工作,少数分布在社工机构中,更有许多社区工作人员考取社工证的目的只是为了加薪,而忽视了社工本身“助人自助”的职业特点,因此社工在嘉兴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职业,相应的职业渠道也没有健全,在考虑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就应运而生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是集社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在职业选择上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既满足人们对社区的构建,又能向社工灵活转变,是顺应中国社区建设国情的产物。
鉴于此,我认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两大方向,一个是侧重于社区日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事的是对社区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的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目的是保证社区的正常运转,这类人才的就业渠道可以是社区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等)、街道,也可延伸至企业,而其发展前景一是社区组织中职位的提升,二是将社区作为跳板进入“公务员”行列。另一个方向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工作者,从整个国家政策来看,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适用范围也更广泛,基本适用于各行各业人们的需要,从长远来看更加符合社区自治的发展。实际上,从对深圳、广州社区管理模式的调研发现,这两类人才在共同推动着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社区一方面需要能够进行日常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使社区能够正常运转;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工机构派驻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们承担着专业化的服务工作,共同推动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3 教学方法探索
说到教学方法,我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同样重要,然而在论述侧重点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培养目标的定位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培养目标而产生的,纵观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无论是哪一个方向的人才培养,都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运用,注重专业实用性与技巧性,理由如下:
①从社区的发展来看,社区管理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迈向了社区治理,更加强调各类社区管理主体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更多地采用参与、协商、合作等非强制性的方式进行,强调持续的互动,因此,相较于管理的强制性与教条性而言,社区治理更加强调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谈判协商、沟通合作、相互认同,而这些技巧是没有固定的理论可以执行的,只能在实践中培养与提高。
②从学生的特点看,更适合实践主导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他们热情、活泼、动手能力普遍较强,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他们进行理论教学效果不佳,而更加适合在不断实践中总结与论证理论知识。
③从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来看,其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社会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是因为其有规律可循,具有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称为“通用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在实践经验中提升出来、描述和总结实务运作过程的重要变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逐渐形成的;说它是艺术是因为这种工作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而异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与运用。
由此可见,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主张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实践教学,以实践引导理论的学习,以适应专业的特点。下面将主要介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对实践内容进行反思性批判,多次实践后形成新的理论观点。
3.1 项目情景教学法。是指将学生置于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情景角色转换,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具体项目,以任务的完成过程贯穿于项目教学中,同时将该项目的知识点逐级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项目“为桂苑社区设计一次中秋节的文化活动”,需要学生将自己转换成桂苑社区的工作人员,通过调研、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桂苑社区的背景资料、以往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居民需求等,以中秋节这个特定氛围,从参加人员、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注意事项、奖品设置、前期准备、人员分工、经费安排等各个小项目来设计文化活动,随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采用学生分组演讲与点评的方式,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修正,最后每位学生完成一份总结报告,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感想、建议等进行总结。
3.2 实验模拟教学法。即模拟社区管理的情景开展教学活动,包括:①虚拟居委会。学生分组(6~7人一组)组建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命名,进行职责分工,制定规章制度(主要是考核方式),在课程学习中以之为单位进行合作与学习共勉。②模拟社区活动。即将社区中经常开展的活动缩小到学校层面来开展,比如“组织与召开社区会议”可以通过“组织与召开班级总结会议”或“组织分院会议”来模拟,会前准备、会议进程、主持、拍照、记录、会后清场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来安排。③模拟社区网络。即利用QQ、博客等网络工具来进行专业互动,比如按照嘉兴市桂苑社区的博客,建立班级博客,将日志区分为班级简介、政策学习、专业知识、新闻、日常活动、实践活动、作业布置与答疑、学习交流等板块,进行学习互动与专业信息的共享。
3.3 案例教学及角色扮演。①学生自述。由学生在课前寻找与社区管理相关案例,在课堂上轮流讲述,并作分析总结。②教师导入。由教师引入社区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教授正确的处理方法与知识点。③个案重演。引用个案工作中的真实案例,隐去个人信息,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现服务对象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处理方法。
3.4 现场训练。即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包括:①专项能力训练。如采用向陌生人问路(设置时间下限)和对居民访谈的方式来训练沟通能力。②班级特色活动训练。如社管131班组建了一个基于传统玩具的团体游戏的搜集、设计与实施的特色项目,收集了陀螺、空竹、沙包、毽子、铁环等传统玩具,由学生设计游戏项目,主办了分院运动会、幼儿园助学活动等多项活动。③小组训练。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开展提高学习能力、正确处理情感问题、野外拓展训练等的成长小组和教育小组,由学生设计、实施与参与,从而掌握小组工作的特点。
3.5 工学结合。依托社区与社工组织,开展校企合作。首先,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了解社区与社工组织的特点,培养服务意识;其次,在课程中聘请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分享工作经验,并安排学生进入社区参与社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再次,利用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机会,加强与社区、社工组织的合作,安排学生进入社区或社工组织进行长期学习与实践。
4 结论
随着社区在我国的深入发展,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重的局面,为此,我们需要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综合采用多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培养一批具有服务意识与责任感的高素质、强能力、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才有利于推动社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2011〕61号).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12月29日。
②同上。
③万强:嘉兴出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专项规划.浙江在线嘉兴频道(.cn),2012年02月12日。
参考文献:
[1]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2-3.
[2]汪大海主编.社区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日益增加。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也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甚至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高校图书馆理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为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这是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新使命。
1.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现状
1.1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深入
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工作:①设立专业信息咨询员收集有关就业、创业方面的信息资料。②建立就业专题阅览室,订购专题报刊,开展就业、创业信息资源导读。高校图书馆每年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就业、创业专题读书会,读者可以在此交流分享就业、创业的心得和信息。③在文献检索课中加入就业信息专题培训内容等。但由于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这些服务宣传力度不够、服务内容不全等原因,很多大学生对于图书馆所开展的就业指导专题服务工作了解较少。
1.2高校图书馆提供有关就业指导的信息资料较少
近年来,很多高校图书馆都相继开设了与就业相关的阅览室,安排专业人员搜集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信息资料。如:与就业有关的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因特网上的各种就业资料;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法规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档案资料等,帮助毕业生丰富其就业方面的信息,了解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校友的就业信息,以便于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
1.3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地位较为尴尬
大学生就业工作一般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专门负责,他们与各院、系以及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联系紧密,但与拥有丰富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优势的学校图书馆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虽然在每年学生毕业季,各高校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但具体到图书馆日常工作与学生就业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严重脱节的问题。据笔者调查,在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起作用较大的部门首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其次是院系学工办,最后是图书馆,这充分说明图书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还没有在大学生中显现出来。
2.高校图书馆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可能性
2.1丰富的文献资源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文献的采集与存储方面具有较为完善的采访机制,购买了大量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馆藏资源丰富,学科门类齐全。其中有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图书、报刊以及影像资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文献信息保障。
2.2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由于图书馆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成效已成为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很多高校图书馆抓住机遇及时改进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使得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基本实现。随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的投入使用,毕业生可通过互联网迅速、及时地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就业现状和就业动态,避免了学生就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2.3高素质的情报人员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多是大学生和科研人员,文化层次较高,专业知识丰富,知识面广,这就要求为其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除具备基本的图书情报方面的理论知识,快速查找专业科研信息、提供高效服盏哪芰ν猓还要充当信息导航员、信息咨询专家的角色。图书馆员应了解各种信息的来源及获取方式,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2.4舒适优美的环境
图书馆的借阅环境优雅、整洁,读书氛围浓郁,是大学生课外学习的理想场所。如:阅览室环境舒适、宽阔明亮,窗明几净,有不同造型的阅览桌椅;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每层的走廊和书库内摆放有四季花卉、吊兰、绿萝等绿色植物,不仅净化了空气,而且增加了图书馆的美观程度,这些独特的创意不仅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也彰显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热情和智慧。
3.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措施
3.1积极收集、整理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政策信息
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大学毕业生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了解和掌握已成为其必备的信息资源之一。为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向其提供就业方面的相关信息,指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就业政策及各项法规。高校图书馆要及时搜集和整理省内外大学毕业生相关就业政策和法规,以及毕业生所在学校有关就业指导文件,建立一个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就业政策法规信息资料库,准确、及时、系统地提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使他们在择业、就业时利用所掌握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权利义务,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3.2高校图书馆应提供准确的就业形势分析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用“严峻”二字表明了2015年的大学生就业状况。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正确把握就业形势是能否顺利择业的重要因素。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专业人才优势和高效的网络资源优势,从多种途径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如综合网络信息和调查走访,其中着重调研分析和预测本校专业的就业形势、当前社会人才供求关系最新动态的把握、企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及选拔毕业生的条件等。大学毕业生在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取这些信息后,就可以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转变就业观念,适时调整就业期望,有的放矢地选择职业。
3.3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校图书馆在收集、开发和利用就业信息的同时,可以在电子阅览室安装毕业生职业测试系统。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卡特尔16种人格倾向测试等,运用科学的职业能力、心理、个性、适应性测量工具,帮助毕业生全面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为职业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与各种外部因素有关,还涉及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技能的培养。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联系院系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培训。如:在大学生的创业观、择业观、择业心理、求职礼仪、求职技巧、就业政策、人才需求信息及公务员考试等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客观审视自己,找出自身优势,根据自己潜质择业和创业。
创业初期需要资金,融资问题一直是创业学生关心的问题,创业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筹集到创业资金,资金的筹集是创业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家庭和朋友,或者创业的合作伙伴,而这样的方式仅能提供创业初期资金,如果要将产品推向市场,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样状态下的企业,该如何生存?如何筹资?国家和政府、银行可以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创业者自身可分析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作好税收筹划,达到减少投入、减少支出目的。
1现状分析
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和激情,但对资金的来源不明确,光靠自己的能力和家庭社会的帮助不能解决问题,而银行贷款的条件相对较高,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十分困难,而对于大学生新创立的公司,没有资产,没有抵押物品,一般银行不愿意给予贷款,贷款很难实现。同时,大部分对国家及政府的创业优惠政策不了解,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资源有限,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去了解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2解决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广泛宣传,使创业者获得相关信息。对于那些帮不大的政策,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或者扩大享有政策的范围,从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出发,才能对大学生带来帮助。对高校而言,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网站,通过网站技术政策,更新状态,使同学们能了解创业、看到创业、接触创业,但创业政策方面涉及的不多。因此,及时进行网站的更新,扩充相关创业政策、优惠政策,同时通过开设创业课程等途径,加大网站的宣传力度。开通各种渠道,使学生广泛接触到优惠信息,对创业资金有信心。
2.2降低税率、完善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
创业者可从创业产品的特点出发,用创业产品作抵押,寻找更为灵活的担保方式,使得贷款容易实现;同时根据创业学生的资金需求,提供不同的融资方式,进一步的降低税率[1]。大学生创业的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政府及银行要关注大学生创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持续的帮助和优惠措施,如提供无息贷款、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2]。
2.3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1)政府拨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政府应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设立专项创业基金,种子基金,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贫困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针对创业项目的不同,设立不同基金。常州市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学院可以借助政府创业平台有利政策和专项财政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2)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广泛利用校友资源,通过创业成功的校友,一方面为企业作宣传,可以对创业学生起激励、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吸引资金注入,可以作为大学生创业资金的原始部分,鼓励科研及发明等创新型产业,通过专家评审来确定可以资助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循序渐进、分层递进的原则,形成了“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培育+创业实战”的“四纵式”梯次培养、实战融合的培养机制。为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打造了“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四横创业平台,占地500平方米的大学生商贸创业街,500平方米的大学生科技项目园,20余个特长生工作室和3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创业者结合自己的专业、专长和技能,开展创业活动。创新、创意及设计成为创业项目关注的焦点。目前已初步形成文化创意区、技术研发区、电子商务区产业集群。
2.4鼓励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基金公司通常不太愿意投资早期的项目,因为项目投资规模小、科技含量少,他们更愿意投资有经验的创业者,因此,创业者应更注重项目的特点,特别是创业计划书,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比较看重创业者的创业计划书,创业者如果想要获得风投的支持,必须出具一份有特点,有吸引力的创业计划书,能够给投资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份有吸引力的企业计划书应包括项目特点,以及该项目在目前和将来市场上的发展预测。而创业者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项目谈判的时候,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带上相关的材料。同时高校要帮助学生分析形势、做好创业计划书,协助学生获得风投支持。
2.5多渠道筹措资金
对创业成功者进行奖励:在学院内根据创业项目经营情况,带动就业人数等条件评选创业之星,根据学生特长来设置各类奖项,如“企业实践奖”“科研奖”等,大学生们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成绩,需要在学院、学生中广为宣传,例如在宣传栏公示、在学院网站上报导,通过物质及精神激励使创业大学生获得认同感,同时激励其他创业者或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带动更多学生创业[3]。在校内开展创业计划大赛,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大赛发现、选拔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项目,推动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创业者本身:加强自身能力,主动争取各种资源,发挥自身特点,通过校内外勤工俭学、兼职等方式获取经验,收获资源,积累创业启动资金,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亲情、友情、交情为纽带,这种方式是比较容易获取的主要资金支持方式,同时也可为创业成功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创业者之间的帮扶:创业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及双赢,通过良性的竞争,创业者之间互相帮扶整合,共同提高企业实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除了通过自己资源获得资金支持外,还可以通过成员之间筹资分担创业经济压力,以获得足够的创业资金支持创业项目发展下去,但在此过程中,需明确职责,签订协议,注意处理好合伙人的关系,防止因资金问题造成内部矛盾。
2.6搭建创业者资金管理平台
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管理,贯穿于创业的各个阶段,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的各阶段都要注意融资监督项目实施,特别是在企业初创及成熟期时,同时进行项目管理,对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物流管理、风险控制、质量控制等进行全面把控,以保证资金的正常流通。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小组,聘请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的资深人士担任创业导师,一方面可以对创业大学生如何有效融资、规避风险等问题加以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为一些优秀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争取资金和投资,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3结束语
创业者的资金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共同支持、需要创业者主动争取,完善大学生资金支持系统需要各部分各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构建高效运作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大学生创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论.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14-16.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物业管理与服务是一种记载且网罗一个团体或机构所有的资料,面向全体工作人员,服务大众,便于查询了解情况的服务性业务事项。它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作用与价值。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物业管理与服务质量面临越来越多的矛盾和挑战,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引用现代化方式,推动物业管理方式与服务体制等各方面的创新,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深入调查物业管理与服务对象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改革服务模式,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国家,企业,个人服务。
一、当前我国学校等相关教育机构的物业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现状
物业管理与服务模式在国家和社会各个地方皆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我将选取学校以及教育机构的物业管理工作与服务模式研究作为具体实例,反应当下整个物业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现状和普遍问题。
(一)高校等教育机构物业管理服务中的问题
在我国,全国大多数学校当前仍然采用的是人力物业管理与服务,实行的是实体物业管理,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这种物业管理方式开始滞后于时展,各种问题全面暴露,种种矛盾尖锐突出。譬如物业管理过程中服务不完善,效果不明显,资源浪费重复,物业管理效率低下,与时俱进更新换代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业管理服务的项目与种类将会逐渐增多,日益堆积,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这就导致了空间紧张,资金紧张,此外需要的物业管理整理人员也增多,这对人力,物力,财力都有极大的消耗。对物业的整理与清扫也成为了一项巨大的工程,执行起来过于困难,同时物业查询服务也过于繁琐。在人力物业管理下,各种物业项目分批,分类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部门之间交流沟通不畅通,对实现物业信息与资源的快速共享,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较大的不便。这种管理方式对普通群众的开放程度较低,家长及其他相关社会人员很难具体了解到关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相关情况。此外,随着社会发展,物业管理项目的增多,规模扩大,管理质量的保证与监管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正视的问题,因此,减少物业管理额外费用,简化物业管理服务程序,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增强办事效率成为物业管理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
(二)服务模式的缺陷与不足
积极有效的物业服务模式应当严格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当前一部分物业服务模式极度封闭,并不是面向全体社会人员,仅对部分有关人开放,这样就不能及时有效的同社会外界进行交流,这种服务模式下,工作内容单调,枯燥乏味,容易出现,偷懒侥幸的心理与行为,导致服务不周,物业管理安全隐患等重大问题。而且由于物业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监管惩治系统存在问题,导致一些物业服务态度恶劣,不负责任,服务更新换代比较麻烦,耗时较长,服务质量与速度跟不上。
二、促进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措施与途径
(一)促进物业管理服务信息化,数字化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与源泉。因此,要促进物业管理服务的创新发展,质量改进与效率提升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物业管理应当在实际管理中逐渐地用智能计算机管理逐步取代人工管理,在计算机上建立完善的物业项目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监管与安全管理,在关键部位安装监控器,实时全面地监控记录物业项目情况,针对物业管理问题实施及时改进,保证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高效率,这样既能够更加全面做好安全保护与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更加提高了物业管理的效率,对整个物业管理种类不断增多,物业管理服务规模日趋扩大的今天,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促进物业管理服务实现电子信息自动化管理
根据目前我国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系统的现况以及管理过程中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清晰意识到推动与完善高校物业管理系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尽快促进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机制的信息化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要积极促进物业管理服务电子信息自动化管理。首先,应当大力提升物业管理负责人员的计算机电子信息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管理素质,为推动物业管理更加高效快速,高质量提供保障。其次,在原有基础上,坚持不懈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研究与借鉴中西方,国内外先进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先进实例与经验,研究探讨适合的物业服务管理机制,推动管理愈加自动化。最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城市地区物业管理服务建设信息化程度地差异,管理运营中问题的不同,物业管理相关负责人员要积极主动寻找解决对策,要以顾客需求为立足点致力于开展物业管理业务。
三、小结
总之,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应当致力于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现况,并且提出了改进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几点途径,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小斌.物业管理企业服务品质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4):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