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前景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1 16:49: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业发展前景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篇1

第三,非价格因素日益成为影响农产品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关键。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会更为关注食品卫生安全、环境保护、劳工福利等问题,从而导致相关标准的提高。正是由于这一点,发达国家实施的标准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并且越来越严格,日本和欧盟于2006年开始实行的新食品安全法规就反映出这一趋势。恰恰在这些方面,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存在诸多的薄弱环节。例如,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公害频繁发生,面临这一形势,政府监管机构表现出严重的能力缺失或不作为。由于这种情况,我国具有很强价格竞争力的畜禽肉类产品并没有能够如一些人预期的那样大量出口海外,进口产品却显著增加,使我国在这些产品上也成为净进口方。虽然我国的园艺产品和水产品出口保持了较好的势头,但也多次受到进口方限制措施的打击。然而,我国也有一些企业成功地突破了进口国设置的“绿色壁垒”,例如山东省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针对日本加强食品安全管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主动改善产品质量和调整生产结构,把别人失去的市场转变为自己扩大出口的新机会。

第四,只有不断扩大农民在非农业的就业机会才能够持续地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在2001-2005年期间,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增长了30%,同期农产品生产价格提高了约20%,消除价格因素后,农民农业经营纯收入年均仅增长2%左右。鉴于在开放的贸易环境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持续上升,即使政府继续增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单纯靠发展农业显然不足以保证农民收入持续提高,更不要谈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了。另一方面,入世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加快,第一产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例由2001年的的50%下降到2005年的44.8%,由非农业经营活动得到的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然而,考虑到第一产业GDP占全部GDP的比例已经下降到12.6%,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势在必行,非此不足以消除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

最后,加入WTO对我国政府实施支农政策的空间构成严格限制。入世后,我国政府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这些惠农政策是导致农业增产、农民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政府可以选择的手段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国入世承诺的约束。这种情况在大豆产业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加入WTO时,我国完全开放了大豆和豆粕市场,大豆进口关税率为3%,豆粕为5%,进口数量不受任何限制;对豆油进口实行关税配额制度管理,配额内进口关税由2001年的13%立即下调到9%,配额外进口关税由2001年的121.6%逐步下调,到2006年过渡期结束时改为9%的单一关税。入世之初,我国利用制定转基因产品管制办法的机会限制了2002年的大豆进口,但2003年后大豆进口量急剧增加,2006年上升2658万吨,是2001年进口量的将近2倍;豆油进口量更由2001年的7万吨上升到2004年最高时的252万吨。面临这一局面,我国政府只能通过“大豆振兴计划”等间接措施支持大豆生产,对进口数量却无法有效实施调控。此外,很多符合WTO绿箱标准的政策在我国现行农业经营模式下面临操作成本过高的限制而难以实施,而价格补贴和口岸保护等操作成本较低的政策则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只能在有限程度上使用,这使得政府在制定农村发展政策上面临困难的选择。

总结我国入世后的农业发展实践,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开放农产品市场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格局演变有重要的影响,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内因素,特别是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第二,我国农民和涉农企业对市场变化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对市场信号做出及时和灵敏的反应,但在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治理能力薄弱的条件下,农户和企业也会理性地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机会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使其行为有时会损害到公众利益。例如,我国很多食品公害事件完全是人为造成的,而不是由于缺乏技术能力。

第三,我国尚未形成适合参与国际竞争的农产品产业链和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一方面,农户与涉农企业之间普遍未能形成利益共赢机制,在缺乏社会征信保障制度的条件下,各方出于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常常导致产业链的断裂,出现“市场失灵”;另一方面,政府治理能力的缺失和不当作为常常不仅未能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且造成“政府失灵”。这种情况加大了市场交易成本,损害了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

第四,国内政策比口岸干预政策更有助于实现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入世后,我国政府在扩大农产品市场开放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在鼓励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得以避免入世前预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甚至下降局面的重要因素。

尽管我国顺利地实现了向WTO贸易体制的过渡,但今后的农业发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能否成功应对挑战决定了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

最近商务部了关于农产品出口的五年规划,提出了放低出口增长速度、加强质量效益、侧重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方针。根据规划,2010年的农产品出口额将达到380亿美元,年均增长7%,其中深加工产品的比重达到50%以上。这一规划体现了将提高农产品非价格竞争力放在首位的思路。

在日益开放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非价格竞争力要比价格竞争力更为重要,对贸易发展起的作用也更为持久。这是由于价格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可以廉价使用的资源,在我国,这主要是通过降低劳动成本和环境标准实现的,从根本上说这种模式与社会发展要求并不一致,并且也非常容易受到进口方利用动植物检疫措施、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劳工标准、反倾销措施等合法限制措施的打击。此外,我国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也将受到人民币升值造成的不利影响。只有改善非价格竞争力,我国才有可能建立起一种可持续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模式。而改善非价格竞争力不仅需要加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的开发应用,更需要在制度上创新,建立起产业链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健全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以降低交易成本,并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制约竞争力的“瓶颈”。可以说,在将小农户与国内外大市场有效连接进而在农产品市场日益开放的环境下实现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目标上,我国还面临很多有待探索的问题,特别是政策问题和制度问题,决不能由于过去几年平稳实现过渡的经验而盲目地感到乐观。

篇2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286-03

AnalysisesonProspectsandCountermeasuresofCycleAgriculturalDevelopmentinWuweiCity

LIU Xing-chengPENG Zhi-yunLU Xiang-shengLI Yong-d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in Wuwei City of Gansu Province,Wuwei Gansu 733000)

AbstractThe status quo of the cyc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summarized,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prospects was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cycle agriculture;prospect;countermeasures;Wuwei Gansu

甘肃省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的东端,是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发展三角区域的重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带,也是亚欧大陆桥的中心区位,属西北内陆绿洲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制种玉米、高原夏菜、酿造原料等多种优质农产品和牛、羊、猪等商品畜牧业生产基地。作物配置、种养结合、庭院生产等多种形式的循环生产模式遍布于农业发展之中,但这些零散的、不规范的、系统性相对低下的循环生产技术在获得局部效益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提出了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着力培育壮大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以养殖暖棚为主的畜牧业,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把发展循环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来抓。通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方向,以蔬菜、林果、畜牧三大产业为主导,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农村沼气和加工企业为纽带,主推以“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为主体的生产模式,建立种植、林果、养殖三类示范基地,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农业生物质产业,开发可再生能源,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加快建设生态家园,科学集成和示范推广循环农业先进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1-2]。

1发展现状

1.1节约型农业发展

大力推广节地、节肥、节水、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加大农业投入品监控力度,大幅度减少农业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

1.1.1土地产出率逐步提高。近几年,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和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大幅度压减低效作物面积,不断提升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农田光热水土资源周年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农业产业间关联循环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了典型间作模式循环生产、周年覆盖生态安全型作物配置循环生产、微生物作物共济资源高效化循环生产、特色林果间作高效循环生产等作物配置资源高效利用循环生产技术体系,增强了物种互作效应,提高了农田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了土地生产力,为实现节地增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1.1.2农田灌溉制度初步建立。积极推行农艺、工程、农机节水相结合,以作物需求为主,大力推广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了水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最大化。2012年,全市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34 380 hm2,占到灌溉农田的81.5%,可节水1 200~1 500 m3/hm2,年可节水1.6亿~2.0亿m3。建立和完善了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水价改革、地下水取水计量控制等制度,将水量分配到户到地,初步建立起了配水到户、定额管理、轮次控制的精准灌溉机制,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系数由2006年前的0.30%~0.40%提高到目前的0.52%~0.66%,全市农业用水量12.18亿m3,单方水农业增加值提高到5.50元。

1.1.3测土施肥全面覆盖。2006年以来,武威市三县一区先后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初步建立了不同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制定了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施肥配方,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步入普及推广阶段,至2012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23 333 hm2,基本实现农作物全覆盖,平均节肥5%左右,年减少化肥施用量1.8万t,平均增产384 kg/hm2,增幅4%~6%。

1.1.4科学防治病虫草害。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狠抓病虫检测预报,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积极推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指导农户开展科学防治,提高农药有效率,减少农药污染。2012年,全市开展大田作物综合防控63 400 hm2,绿色防控3 466 hm2,统防统治5 600 hm2,平均农药使用量较2011年下降2.4%。

1.1.5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2010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药管理禁止经营使用高毒农药的通告》,从源头上禁止了高毒、高残留等禁限用农药的使用;全面限制使用超薄地膜,积极推广厚度≥0.008 mm的地膜,以减轻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篇3

中图分类号: F59

1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 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 1998年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体验式经济 (Experience Economy) 时代已来临,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形态的改变,已从过去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式经济”。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人均GDP 已经达到三、四千美元甚至更高,中国百姓的休闲时间和几年前相比已经翻了一番,有专家说,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体验经济的条件。

2 旅游发展的体验化趋势

2.1 体验式农业旅游的市场潜力

一是城市消费能力。包括南昌在内的国内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居民收入普遍偏高,即使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也有少许余钱可用于旅游消费,“体验式旅游”因此成为可能。

二是现代“城市病”。南昌市同现代化进程中的其它大城市一样,也面临着一系列由于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而引发的“城市病”。诸如土地资源紧张,住房狭窄,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造成城市人生活紧张、压抑,也存在着大都市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疏离现象。市民渴望有一个回归自然的人性化环境,以张扬自己的个性。“体验式旅游”正好满足市民的这一心理需求。

三是“双休日”等闲暇时间。双休日的实行,使休闲文化有了时间上的制度性保证。绝大多数城市工薪阶层的居民在工作之余渴望亲近自然,寻求宁静的空间来释放紧张的情绪,去市郊体验、感受一下淳朴的乡村生活,也促成许多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需求。因此,“体验式旅游”很快就成为双休日人休闲旅游的一种时尚。

四是便捷的交通。现今便捷的城际交通系统使得人们到郊区进行一日游、半日游成为可能,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就会有大批的城市人涌向绿色的田野,呼吸新鲜的空气、体验田园风光或进行野炊等,假日出游已成为他们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体验都市旅游

现今城市不仅仅被看做交通口岸,都市旅游作为现代旅游和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诸如都市观光、都市文化风情、都市建设新成就博览、都市名人探访等活动的一种体验旅游方式。同时,都市的建设也正主动地汲取“体验经济”的营养,为体验旅游打下基石,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多体验的成分。

3 南昌安义县都市体验农业旅游的现状

3.1 资源储备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安义县地处赣西北,总面积666平方公里。“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是对绿色生态安义的最好描绘。安义县还拥有省级圣水堂森林公园和100多个自然保护小区,森林覆盖率达43.2%,是国家级生态环保建设示范区。近年来,安义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大局,以抓项目建设和独特资源,做特色文章,造特色产业,目标定位为“文化名县、旅游大县、南昌后花园”。安义人通过抓实抓好一大批项目,不仅推动了现代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农业、旅游、城建等产业也强势崛起。

3.2 工业经济富有特色,农业旅游充满生机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33.66亿元,财政收入2.08亿元,3年来各翻一番多;规模工业增加值8亿元,3年增长近5倍;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环保建设示范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全省财政收入3年翻番奖等多项殊荣。

3.3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安义古村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景点包装开发深入推进,古村前街、横街、后街整体包装维修已接近过半。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古村游客接待量、门票收入较上年同期翻了三番。仙游谷、西山人家等一大批旅游景点建设顺利推进,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安义被列为全省13个重点旅游县区,并被评为2006年度全市唯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3.4 都市农业务实推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安义县启动了93个示范点建设,完成了60多个自然村、2500多户的改水改厕工作,形成了风光景观型、农民社区型、人文特色型、生态别墅型、田园农庄型五种新农村建设模式,被评为全省十佳农业先进县。

4 安义旅游业应对体验经济的策略

4.1 创意体验主题

一是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人们到某一景区游览,是为了放松自己或者寻求平常生活中缺乏的特殊体验。景区体验必须提供或是强化人们所欠缺的现实感受。安义“抛绣球”极具诱惑力,可以把它建成一年一度的南昌特大网上联姻的现场会,增强人们的现场真实或娱乐性感受。二是改变游客对现实的感觉。通过采摘、制茶、品茶等一系列活动,改变原定计划,在活动中感受中华古老的茶文化的魅力。三是协调的现实整体。游客的体验是完整的,任何一个景区体验主题必须根据景区的特性,寻找关联的主题,让游客“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凸显整体感。安义采茶戏表演、舞狮武术太极表演,让游客参与表演,体会地方戏曲的韵味。四是多景点立体布局,让游客对景区进行立体式的体验。从安义古村落到高山采茶,从舞狮子到刺绣,跳跃性大,空间变化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4.2 打造体验服务

首先是兴建1-2家四星级宾馆,1-2家三星级宾馆,以乡村酒店、青年旅馆为主。其次是提供良好的体验式服务,包括服务人员良好的仪表仪容、态度、行为和能力。再次是景区范围内的饭店宾馆的设计应尽量与景区相和谐。如在安义古村周围,可以设计一些外形是仿唐宋客栈,内部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服务人员的着装、房间用具等),使游客在餐饮住宿的过程服务中体验唐宋饮食生活特色。

4.3 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宣传效应

人们到一个地方旅游,通常会购买旅游纪念品以示纪念,如明信片、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需加重体验的成分如使用个性化的设计、设计特殊意义的纪念品和免费赠送纪念品等。赠送免费纪念品不仅会在将来唤起游客美好的回忆,还会加强游客对旅游地的好感,自觉的加以宣传。目前,该区旅游纪念品比较单一,文化含量不高,急待开发。

5 安义县体验式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1)完善村镇建设机制、加快村镇建设进程。

“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出效益”是安义县完善村镇建设机制的理念。一是打造精干管理队伍。二是完善长效管理制度。三是狠抓建房审批环节。四是多元化投入。五是统筹化大建设。

(2)错位发展,打造三个“一流”。

打造一流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流的山水园林县城、一流的配套工业园区,从而在发展定位上形成了特色。

在打造一流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景区招商及建设力度;编制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和古村保护规划,并出台古村群保护管理办法,组建县旅游局,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举办中国南昌乡村旅游年启动仪式、安义金秋旅游文化节、冬瓜节、杨梅节等乡村旅游活动。同时,加速推进江西安义现代农业示范走廊、西山沿线观光农业走廊、龙津至新民都市休闲农业走廊等三条特色农业示范走廊的建设。

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引进和壮大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南昌市首届杨梅节,借鉴广东“东雁南飞”模式,在安义建设农家乐、生态科技园项目,举办首届中国南昌乡村旅游年启动仪式、安义金秋旅游文化节、冬瓜节等乡村特色旅游活动。

(3)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

在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状况,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不重复建设,建立各具特色适合不同层次人群需要的农业生态旅游基地。内容上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形式上丰富多样。

(4)加强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旅游地“硬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旅游地服务质量、旅游功能与容量及其整体经济效益的发挥。加强交通、通讯设施、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场所的建设,以完善和拓展旅游功能,真正做到让游客 “可来、可吃、可穿、可玩、可住、可往”。

(5)农业生态旅游的产业化。

农业生态旅游的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将旅游地规划建设、形象设计、农业生产、旅游产品开发、广告宣传策划、宾馆酒店服务、旅行社组织、市场调研等融为一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因此,要建立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旅游企业或基地,以带动整个区域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展。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化服务体系。

(6)树立“大农业、大生态与大旅游”思想。

一改传统落后的或封闭的农业生产模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发展大农业、大生态,同时要着眼大区域,把农业生产、民俗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塑造新形象,发展大旅游。

参考文献

[1] B.Joseph Pine.Ⅱ,James H.Gilmore,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2] 陈超,沈彩虹,杨荣斌.体验经济迎面扑来[N].文汇报,20010801.

篇4

一、思想障碍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进程正不断走向深入,尽管媒体和各地政府部门已对循环经济宣传与教育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宣传的系统性、长效性和针对性不足。从政府官员、农民企业家到普通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均有待提高,比如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相对于传统线性经济模式优势何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是什么,农业循环经济对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的作用有多大以及我们每个个体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为等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此外,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存在狭义理解,认为循环经济是生产、经济管理和环保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对自然资源稀缺性程度了解不够,以为资源不会枯竭,看不到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已不足以容纳传统发展模式的高消耗和高污染。这种认识上的模糊和偏颇,影响了农民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也影响了循环型社会的构建进程。

二、效率障碍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将我国资源利用状况概括为“四低”,即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低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从我国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每单位农业资源所产生的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农业资源缺乏长远合理的规划,利用程度低,浪费严重,且后备资源缺乏,前景不容乐观。农业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高,废弃物的随意堆放一方面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将会在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长期存在,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扭转农业资源短缺压力与浪费现象并存的局面,供需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只能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

三、技术障碍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依托,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总体看来,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明显滞后于需求。广大的农民以及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没有独立的能力去进行技术创新,也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去购买同行业的先进技术。农业废物利用技术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产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清洁生产技术是无废少废生产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和制造产品的绿色化。由于长期以来环境科技在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在农业循环经济的推进过程中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我国科技基础薄弱,自主开发能力差,导致了我国大量农业循环型企业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难以自觉地实施循环经济战略。

四、资金障碍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处在调整和变动当中。国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多,经济实力有限,没有专项资金用来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一些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难以得到推广,依靠政府投资来帮助企业完成从工艺技术水平落后到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转换显然是不现实的。政府虽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来保护和扶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但大部分没有落到实处,需要自行拓宽融资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技术提升。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人们优先选择了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广大落后的农村和西部地区,人们根本没有循环经济的意识,即便有循环经济的意识,他们也不会自觉遵守循环经济的规则。毕竟,衣食住行才是最重要的。其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也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发展,只是当初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没有觉醒,没有意识到环境危害的后果而已。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但也难免给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暂时的消极影响。比如,它会延缓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限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减少就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等,有时甚至会与政府的经济政策相冲突。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循环经济间找一个平衡点,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遗憾的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今天,发展――不管是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的――始终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所以,由于农业循环经济的长效缓释性,在市场经济利益至上、发展首位的观念下,社会各行业必然将资金投入到那些见效快、周期短的领域中去,这就造成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领域资金支持不足的尴尬境地。

篇5

政务微博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批评报道的冷思考

风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种北斗定位定向仪的硬件设计

纺织企业余热回收系统设计

数字电视的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研究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探讨

未来大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研究

电厂脱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

生物柴油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发展中的大数据分析

河南有线双向多业务系统建设浅析

CDMA中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与发展

3D打印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应用性推广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行业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发展状况分析

光电子技术发展态势及实践探究

废旧产品再制造工程设计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探析

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发展研究

对一款小型无人旋翼飞行器的研究

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初探

汽车车身的快速开发和制造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研究

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装置系统研究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

油田通信NGN改造后的业务融合

关于搅拌机液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德州市:科技平台“流出”亿万财富

一体化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基于STEP的自动化制造前景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及对策探点

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若干的研究热点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航空电信网络技术及应用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农业发展探析

可生物降解聚膦腈的合成研究进展

嗜盐菌的嗜盐机制与应用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静电纺纳米纤维支架结构的研究进展

篇6

1适宜葡萄设施栽培种植的自然条件

民勤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县境平均海拔1 366m,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3 028h,有效积温3 149.40 ℃,无霜期162d,年平均气温7.80 ℃,平均昼夜温差15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耕作土壤多以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优良,土壤渗透性好,地温上升快,非常适合设施葡萄栽培生产。

2葡萄设施栽培经济效益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1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葡萄生产标准的规范及国家对农药残留与有害物质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强制实施,优质鲜食葡萄生产必将向少喷农药甚至不喷农药的地区转移。而民勤县乃至河西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对于生产绿色无公害、高档、大粒的晚熟等耐贮运优质鲜食葡萄有着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

葡萄是比较耐旱的作物。利用民勤县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红地球等葡萄晚熟品种推广栽培,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苗木前期露地生长,后期设施保护地调控生长,使葡萄在日光温室内达到1年栽苗,2年结果,3~4年进入盛果期,亩产2 000kg以上,果实在12月底到元月中下旬采收上市,比正常地区和露地栽培苗木延迟采收90~100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21%~23%,产品冬季不经贮藏,新鲜上市,极受市场欢迎。

2.2市场前景

2.2.1产品进入大市场限制因子。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壁垒逐渐失去作用,代之而来的是“绿色壁垒”,即用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卡”市场。农产品要进入大的流通市场,必须是无污染,食用安全,优质有营养的产品。可以预见的是:大宗直接食用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在5~10年内在每个产区将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并由此会诞生一批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同时这已是保障农产品走无公害栽培道路的关键所在。

2.2.2贮藏保鲜葡萄与新鲜上市葡萄的市场空间竞争分析。经过冷藏保鲜的葡萄目前在国内保鲜技术上,全部采用SO2浸润式和洗涤式杀菌来处理的。经过长期贮藏的葡萄果品表面残留着大量的SO2分子,对人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而利用设施保护延后栽培的葡萄是依靠树体保鲜的,就有效的避免了这个难题。产品是绿色健康的,在葡萄生长后期配合使用套袋技术,使产品无农药残留,安全卫生,降低了病虫危害,果粒美观;果肉质量佳,味甜可口。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利用保护地种植出来的葡萄将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2.2.3规避风险,政府引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设施栽培葡萄乃至设施农业,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形式。产品一方面填补了市场空白,但同时也受到了市场控制。不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低价农产品还占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优质优价的产品销售目标要锁定于大、中城市,要着眼于开发外部市场,才能真正起到高质量、高价位、高效益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这一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将起着积极的“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

3发展设施葡萄栽培的理由及前景展望

3.1理由

3.1.1由于民勤县地处两大沙漠交汇处,一年四季风大、沙多,还伴有沙尘暴,经过长期治理,有一定的改善,但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对于规模发展葡萄等其它农作物产区规划是一大难题,所以,要使得葡萄种植成功,结合当前有利的发展机遇,发展葡萄设施栽培种植是必然要进行的一个产业。同时,也丰富了民勤县区日光温室经济林的栽培种植资源。

3.1.2日光温室葡萄栽培,配合滴灌设施,节水率可达28%,可以有效的缓解民勤县区“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矛盾;也符合钱学森提出的“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发展沙产业技术路线。同时,可以有效的缓解压缩耕地面积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矛盾。

篇7

关键词:

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生态;发展前景

1.自然环境与产业发展现状

门源县境内地势复杂,平均海拔2866米,高差悬殊,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间是低地,构成了气候湿润、水分充沛的门源盆地。门源盆地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典型的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高原寒温湿润性气候特征。春季多风雪,夏季多雨,秋季时间短而温和,冬季寒冷漫长。由于冬半年受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候影响,气候比较寒冷干燥。而夏半年受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则显得凉爽湿润。

并且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有雪豹、麝、猞猁等受到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还有水獭、天鹅、雪鸡、兰马鸡等珍贵动物,另外还有虫草、大黄、雪莲等六十多种珍贵的野生植物。而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不仅仅是工业,农业也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反面地利用好农业资源从而达到预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铁路、公路等交通的逐渐便利,信息传输能力的加强,尤其是互联网的盛行,保障了门源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可行性。门源县由于地处相对比较偏远,农业形式较为单一,发展特色农业将会有利于改善其较为单一的农业结构,也有利于门源县对外形象的改善。门源县的主要农业形式是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其中小油菜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几十万亩,盛开的花海在国际上也是负有盛名的。除此之外还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果蔬园、蔬菜大棚及私人承包人参果经济作物。这些特色农业的发展将会为门源县经济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支持。

2.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是以当地的整体资源优势为特点,依据独特的农业资源,为追求区域内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围绕市场的需求来突出地域特色,并且还将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加以配备。以当地的特色农业资源为建设目标,做成一条符合市场和逻辑的产业链,有合适的规模,良好的效益,高配置的体系以及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2.1油菜花观光农业门源县的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其中小油菜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几十万亩,盛开的花海在国际上也是负有盛名的,极具观赏性的美丽花田也被网络媒体评选为“全球十大花海之一”。县政府也观测到其中的巨大潜力,于几年前便开始办起了“油菜花节”。本县的油菜花节于每年的7月18日—25日举办,可以想象,在辽阔的原野上青草繁茂,底下牛羊成群,在景色秀丽的古城台举办男女老少齐聚城台,共观美景。这样的景观有利于旅游农业的发展,本身门源的油菜花已经具有了很大的名气,另外需要做好周边产品的完善和基础建设的完善,比如便利的交通工具、可得到的居住环境和较安全完善的制度。当然,这些建设都需要能保障长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的可能。而建设完成走上正轨的油菜花田将会给门源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特色的生态果蔬园、蔬菜大棚发展特色的生态蔬果园和蔬菜大棚也是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选择。以门源县的“青鲁缘”高原冷凉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为例子,这是一个以山东援建为主的项目,省、州、县配套建设的门源县“菜篮子”工程,是集惠民和公益于一体的民生工程,总投资达近三千万元。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门源县政府部门根据客观条件加以创新,将室外种植和室内种植相结合,进行有机种植。依托于门源县所特有的大面积钙含量丰富的黑土,发挥其本地高原冰冷的气候特点,还有优质的水资源等等环境优势,采取合作社与基地、个体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不断加大产业的投资生产,最终做大了这个品牌特色。并且结合了旅游观光形成了蔬菜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一体化产业链的现代高原冷凉蔬菜农业生态基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自然资源的使用率最大化,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收入,增加了经济创收,同时也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这个项目的成功,也为之后的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2.3人参果致富路“人参果”是一种存在于神话故事里的作物。而在门源,当地人把“鹅绒委陵菜”称蕨麻,也叫人参果。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作物,口感清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补血、改善营养不良等,人参果算是门源的一大特色,很多家庭都会在春耕时节人参果采挖的季节前去田地间开采人参果,现挖现卖,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门源的水土适合人参果这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产物的种植生产,私人承包种植人参果就成为了发展门源特色农业的一大商机,通过技术的改良,塑料大棚的种植等等提高种植的效益,不同于野生生长的人参果,提高其亩产、产量,增大其种植效益,可以将人参果作为有价值的有特色的农业产品销往周边地区甚至全国范围。也能为门源发展色农业提供良好的启发。

3.特色农业新建设

特色农业的发展和门源县的新建设,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推进互相影响。最终的问题都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门源县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为当地农民和政府带来经济上的创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生态发展的可能性。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生态、人文环境的完整性,需要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起来,创新管理体系,合理化规模,维护好生态环境,做好正确的规划和设计。以建设特色农业为依托,以点带线、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的发展方式,通过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来确保特色农业的合理发展,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实现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门源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协和。

参考文献院

篇8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24-01

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还存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整体水平不高,新机具和新技术应用之后的保障措施达不到当前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水平,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农机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典型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存在比较大的技术障碍,新机具、新技术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关于农机设备和技术研发的高素质科技人员严重缺乏,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设备的需求。

1.2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南方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北方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差。

1.3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政策引导不到位的现象,农机补贴政策实施范围较小,农民群众的购买能力不足,购买积极性无法被全面调动起来,导致了农机推广工作难度增大,新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应用率较低。

1.4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新机具和新技术推广缺少制度和政策的支持,严重影响的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2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2.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区域化

要紧密围绕地区的优势农业产业和地区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应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农业区位优势,按照标准化、产业化和优质化的发展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产业。对于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该以现代化农业为主,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高效养殖产业等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对于中东部地区应该以发展粮食型农作物产业为主,继续巩固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实现小麦、水稻和玉米的全程机械化发展,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以及加快畜牧业健康发展而服务。对于西部地区,应该积极发展以牧草生产为主的新机具和新技术,提高棉花、甘蔗、甜菜以及蔬菜、水果的机械加工能力,为实现特色经济农作物机械化而服务。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势,构建一个合理布局、机械化发展规模适宜以及重点突出的机械化发展新格局,最终促进不同地区的机械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农业机械服务产业化

近几年,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主体。进入新世纪后,市场需求对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机销售、维护和田间作业三个主要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这就需要农机相关的服务产业继续向着纵深化方向发展。在纵向方面分析,应该积极建设以乡镇为中心、以村落为网点、以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切实提升农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最后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广度方面分析,要积极推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跨区域作业,不断拓展农机产业服务的范围,从而延伸到农业生产的的各个领域和范围内,并要按照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产业化要求,对农业机械的作业项目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调整,突出做好农机设备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一条龙服务,形成农民群众需求+农机专业服务+龙头企业带动的全新服务链条。

2.3 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技术一体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实施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全新的农业技术要想迅速、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必须与先进的农业机械高效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机、农艺技术高效结合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机和农业技术结合程度更加密切,节约成本的效果大大提高,这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体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科学适宜的土地深松、精细化播种、节水灌溉等新技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 总结语

总之,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在于解决农民群众生产力,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中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效益。随着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机械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虽然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参考文献

篇9

目前,经过几年发展,长安区现代农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三带四板块”。“三带”主要是指南部观光农业产业带、西部苗木花卉产业带和秦岭北麓生态旅游产业带。其中南部观光农业产业带主要包括陕西省阳光雨露现代农业、西安添福农业观光园、尚耕农业、宏府农业、一品花卉等十余个现代农业园区。西部苗木花卉产业带以细柳为中心,沿西太路、韦斗路建设,目前面积已达到933.33hm2。秦岭北麓生态旅游产业带以王莽鲜桃、清水莲菜生产观光、城郊葡萄、东大垂钓为重点,目前面积已达到3200hm2。“四板块”主要是指西部设施蔬菜板块、中部特种蔬菜板块、东部瓜菜板块和畜牧业板块。其中西部设施蔬菜板块包括高桥、灵沼、马王等街道,以发展反季节精细菜为主,面积已达到666.67hm2。高桥5个百亩温室大棚集群、马王千亩生态农业示范和灵沼食用菌系列化规模开发是西部设施蔬菜板块的重点建设项目。中部特种蔬菜板块包括黄良、王曲等街道,以发展各类叶菜、韭菜、大葱等时令蔬菜为主,面积已达到666.67hm2,形成了黄良苔韭、王曲韭菜、杜曲特种蔬菜3个特色产品。东部瓜菜板块包括大兆、砲里等街道,以发展西甜瓜等瓜果为主,重点建设内容有设施西瓜示范、嫁接育苗、大田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及信息服务和市场推介等工作,面积已达到1666.67hm2。畜牧业板块包括斗门、杜曲、郭杜、黄良、东大、兴隆以及沿山各街道,以发展生猪、蛋鸡和牛羊养殖为主。生猪基地主要包括斗门、杜曲等10个街道,存栏量已达到11.06万头。蛋鸡养殖园区以郭杜、黄良、东大、兴隆4个街道为主,存栏量已达到130万只。牛羊基地以沿山各街道为主,目前存栏量已达到3.5万头。

1.2城郊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城郊街道作为长安区西南部经济、文化中心,下辖5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现居人口67560人,其中纯农业人口为48137人。城郊街道占地面积244km2,位于西沣景观大道、环山旅游公路、西太公路辅道交汇的黄金地段,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资源条件充足,水资源丰富。种植的作物种类多样,有小麦、玉米、果树等。近年来,近郊旅游又带动了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上王村为中心,辐射环山路周边各村及整个沣峪山区的旅游接待网络。同时,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郊街道也在尝试发展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无公害果蔬种植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目前,城郊街道辖区内已建设成型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阳光雨露、现代农业展示园、大秦岭、果业中心、添福耕园、尚耕南山庄园、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等,占地面积超过200hm2。2013年还启动了广润、恒瑞和景润3家示范园的建设项目,占地约60hm2。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高新技术蔬果温室、大棚和优质果树种质资源展示区。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集现代农产品研发、种植养殖、自种自摘、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家乐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近3000个就业岗位。

2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典型案例的发展特点分析

2.1尚耕南山庄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尚耕南山庄园以农业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休闲体验和养生餐饮为特点,将农业科技、农业观光、都市休闲、文化传承融为一体,旨在打造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高科技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园。建成后的尚耕南山庄园将分别由文化创意生态园、生态农业体验园、太空育种种植体验馆、餐饮娱乐服务中心、黑凤鸡产业发展中心等部分组成。南山庄园主要经营太空蔬菜、花卉种植、黑凤鸡养殖、养生餐饮服务等项目。该庄园从2010年5月份开始试营业,现已形成年接待能力20万人次,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2添福耕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添福耕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与城郊休闲体验、旅游消费、农业生态保护融为一体,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回归自然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不断促进长安区农业增产增效,进一步提升上王村农民收入,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园区现已成为长安区颇具代表性的农业生态观光园,是加深城乡产业互动和融合的典范。添福耕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功能规划为种植区、养殖区、景观区、活动区、服务区、关中农产品作坊体验展示中心等,并进行具体分区。园区规划有采摘园、垂钓池、儿童乐园、设施农业、田园风光区、生态养殖(水产/禽畜)等项目。在休闲活动安排方面,生态农业观光园追求与游客的互动性,游客可参与的活动项目有采摘体验、垂钓、植物组织培养、老式农耕活动等。该园区已成为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追求野趣,体味“住一天农家屋,干一天农家活,吃一天农家饭”乐趣的理想度假园区,也是学校进行“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之地。

2.3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

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的主题是科研基地、科技展示、农业观光拓展、科普教育。其主要为农业科技专家提供科研育种平台,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展示中心规划为“1心5区”共6大功能区:“1心”为管理服务中心,“5区”分别为“现代化农业展示区”、“工厂化育苗区”、“新优品种展示区”、“品种选育创新区”和“休闲体验餐饮区”。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西安市各区县现代农业发展,帮助区县建设农业示范圆点24个。工厂化育苗区为蓝田、长安、灞桥、户县、高陵、周至等6个区县的蔬菜生产示范点培育种苗110万株,积极引导各示范点进行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与区县蔬菜生产示范点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展示,辐射示范面积达4666.67hm2以上,推广蔬菜高效种植模式7个,有效带动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自2010年以来,展示中心已组织培训市、区县农技干部9251人次,接待各区县农业技术人员、高校学生、种植合作社、专业户及游客等15万多人次。

2.4阳光雨露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阳光雨露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是以建设高新技术蔬果智能温室大棚、现代农产品研发、种植养殖、自种自摘、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自2009年建设以来一直围绕“一心、两轴、两带、四片区”建设布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含量”的建设理念,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效衔接,将园区公园化建设理念贯穿整个建设过程,现已初具规模。该园区以现代农业为载体,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打破传统一、三产业的界限,带动周边农产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农耕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园区以蝴蝶形“农耕文化展示馆”为核心,将农业高科技成果展示融入其中,以生态休闲的参观环境为依托,使游人步入其中放松心情的同时,对现代农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以呈“十”字形建设的园区南北主干道和东西景观大道为“两轴”,将园区划分为农业生产展示研发带和农耕文化休闲体验带,在“两带”中又将园区划分为高科技农业生产展示区、果树采摘领养区、农耕文化体验区(QQ农场)、亲水种植养殖区的“四片区”总体发展布局。

3城郊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城郊街道地处秦岭北麓,距西安市中心仅30km,辖区内有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旅游也较发达,这为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城郊街道以发展农家乐为主体,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但随着经营的进一步深入,农家乐变得没有特色,“土”味丧失,客源不稳定,农家乐发展出现了潜在的危机。因此,探索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经营新路子,对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城郊背靠秦岭绿色屏障,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城郊辖区内的秦岭野生动物园、青华山、净业寺等旅游景点是西安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城郊有着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同时,城郊作为长安区的主要农业区,其具有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前景广阔。

4城郊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城郊街道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增强科技研发水平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整体效益有待提高。从城郊街道农业园区来看,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靠政策扶持来维持,从中反映出了城郊街道农业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强,还没有真正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园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尚未完全显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合一”的综合效益。其次,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为农业园区发展的瓶颈。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业园区内技术人才储备普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尤其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由于农业园区建设的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筹集社会资金有限,信贷额度不高,国家扶持不足,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此外,土地流转工作推进缓慢,大面积连片土地供给不足。

4.2建议

4.2.1统一认识,强化领导

要充分认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深层意义,应以建设工业园区那样的热情来建设农业园区。要专门制订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进业主。要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园区建设提供服务。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把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政府主要是增强服务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广,在制定政策、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引导发展方面多下工夫。

4.2.2因地制宜,合理定位

要立足当地农业和旅游资源,充分考虑农业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性,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进行合理区域布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运用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手段,使农业园区成为农民、市场、企业三者相连的纽带。有目标的引进新品种,让农业园区在新品种的引进、研发、试验和推广上起到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作用。要做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重,在致力发展农业园区的同时,要实现企业与农民的互赢。

篇10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农村经济

现阶段,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之一,已经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收获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但是,农民合作社作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农民合作社的运行机制进行制度上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民合作社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开发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当前农民合作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农民合作社的认识不到位

农民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但从当前实际发展情况看,首先,部分乡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民合作社的整体了解还处于表面的初级阶段,对合作机制、效益提升和发展前景还缺乏深入认知,参与合作社的主动性较差,对于合作社组织的统一生产,统一经营认识不足;其次,乡村干部对合作社的扶持和帮助多数还仅表现在口头上,指导和服务上没有全面跟进,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并不突出,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仍然比较弱;第三,在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和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广泛的市场调研、前景分析和风险预测,没能结合本地实际发展现状,没有科学选择和谋划自身具备发展优势的主导农产品, 缺少产业发展规划和生产计划,部分合作社盲目扩大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导致特定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现象,不但影响了入社农民的稳定收入,还加深了农民对合作社的错误认识,对农民合作社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致使打击。

(二)农民合作社的管理机制还不是很规范

首先,当前的农民合作社由于缺乏规范性指导和扶持,合作社的组成形式多种多样,龙头企业领办、家庭主导、合伙制等都同时存在,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章程规定不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民主管理不执行、成员帐户未建立、分配制度不合理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其次,部分合作社大小事情往往由出资额最多的领办人一个人说了算,社内运行情况和财务管理很少公开, 发展运作与事务管理随意性较大,作为现代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引领产业、规范发展方面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探索、完善和规范。

二、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宣传指导,提高农民对规范农民合作社的认识

当前,乡村干部与广大农民群众,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宣传和学习《农业合作社法》及其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大力宣传农民合作社的五项基本办社原则,让农民认清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典型代表,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既不同于政社不分的村级经济联合体,更不是改革开放前的“大锅饭”,各级干部与广大农民群众要提高认识,深入研究和实践,充分认清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合作社,最终都是要带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这一根本目标,对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 加强农民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 要加快建设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相结合的农民合作社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综合服务体系,努力探索公益服务、经营服务及合作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方式的新路子,推进农民合作社服务体系健康、规范、有序的发展。

(三)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近年来,农业部为了规范农业经济体制的运行管理,制定并下发了相关的工作意见,要求各地涉农金融机构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围绕方便农民,服务农村,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构建相应的合作互动机制,这些合作机制的运行,加强和改进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广大农民的互助合作关系,降低金融信贷门槛,让农业民合作社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地方政府做为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上的引导人,要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投入力度,做好农民合作社与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的衔接和沟通。

(四)加强农民合作社的竞争能力

增强农民合作社的核心竞争能力,政府部门要帮助农民合作社进行产业方向、资源 配置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定位,对于农民合作社发展上的土地资源,资金融通以及合作资产应进行统一的规划与扶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广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加大指Ш头龀至Χ龋推进农民合作社科学、规范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类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与广泛推广,并把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进行推进,在原有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还要多聘请高级的技术管理人员,加强职业农民技术培训,让农业上的科学技术可以得到及时的更新、实践和推广。

三、结语

为了让农民合作社得到稳步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民合作组织人员的培训,提高团队带头人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让农民合作社的运行可以得到技术与人才上的充分支持,与此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下一步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踊跃参与到农村经济体转型的工作中来,共同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