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6:49: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统计学归因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45-01
前言:由我国宪法总纲规定,必须在全国推行与通用普通话。我国于2001年出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已明确规定了普通话在我国语言地位,推及普通话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交流工作前提。
1.普通话学习难点
1.1 声母。贵州当地人在交流时,发音并没有翘舌音,而多使用平卷舌,唯有黔北地区有部分应用翘舌音。这就使得当地人在交流过程中,应用普通话存在较为奇怪的感觉。例如zh、ch等声母,当地人一般读为z顿号c缺乏h音[1]。然而在普通话中,翘舌音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而平舌音却仅有百分之三十,这是贵州人练习普通话时遇到的主要难题。例如将上学念成丧学,将出租说成粗租等,表达起来十分拗口难以理解,严重干扰意思表达的准_程度。
1.2 韵母与鼻音。贵州人在读书写作过程中非常容易将鼻音与边音相混淆。例如难受读作蓝瘦,将想哭读作香菇等,让人难以捉摸语言涵义。其实边鼻音在发音过程中,都有自己独有的发音模式,将二者混为一谈并不现实。边音相比较鼻音较为清晰洪亮,而鼻音在发音时较为深沉,且淡然。因此发音时一定要注意二者间的区别,这样就可以准确掌握变鼻音的发音方式。
1.3 声调。最后则是声调,在普通话中声调分为四种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2]。声调作为调和语言结构,以及语言含义的重要音标,是普通话区别的主要方式。不过由于贵州方言较为低沉且灰暗,所以当地人在读时,普遍会暴露出高音掌握能力较差的问题,音调时高时低。例如"山西"(shānxī)和"陕西"(shǎnxī)的不同[3]。贵州人发音时,普通人难以分辨真正所表达的涵义。
虽说贵州本土语言中的涵义与普通话间并没有较大区别,不过许多时候由于音调以及贵州人咬字发音较轻,所以人们一时难以调和与平衡普通话学习音调发音。
2.普通话练习方式
2.1 声母练习。声母学习难点在于舌尖位置的找寻,想要发好声母声音,必须将舌尖上举,找寻正确位置,从而圆润嗓音。改正上下颚嚼字方式,上升软腭,使舌头向上翘起,从而抵住上颚,使气流能够顺着舌头带动声带。
并且平翘舌在转换过程中,舌尖位置也要及时转换。就像读没有、便宜、占便宜等必须保证不断练习,才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成果。
2.2 韵母发音练习。在练习韵母发音时,应体会与感悟到发音时舌尖与上颚抵触时的感觉。不过要注意不可太过夸张。在练习时不妨扩大自身共鸣效果。平时说话时适当提高面部咬字幅度,从而发音时更为饱满。再就是找准每一个字的读音与韵腹。将韵头与韵腹等因素相关联,延长i的发音时间,找准整体发音结构。
其次则是要形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利用平时所积累的学习方法找对练习方式。平时多注意合拢嘴唇,例如当发u因时,先保持u的口型在提高音色,之后逐渐扩大口型,从u到a逐渐演变,完成整体音色变化。
2.3 声调调整与练习。声调练习需要注重上声以及轻声的变调,在语境中正确调值才可以保障读音更为标准,更为圆润。
在音调练习途中,由于贵州话与普通话存有一定联系。因此在发音练习时需要注意的不仅是发音,同时还要注意音调。改变平时发音过于生硬的现象,避免音调忽高忽低。另外在练习时候不妨使用录音方式,严格遵照普通话练习五度标记法去练习。保障音调不高不低,底气充足。在音调练习时,对于贵州人来说,其中尤为棘手的则是轻声发音。在读轻声时必须侧重将轻声中,所欠缺的音律调节添加到前一个音节中,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点明轻声特点。在不同环境同一个字的音节与音调会出现不同含义,通过不断地练习,准确找好发音音色有利于准确表达语言含义。
最后则是语言的环境,通过耳渲目染,以及良好的普通话周边学习气息能够有效改变人的生活语言习惯。有意识地多听电视广播,以及参加普通话读书会,时间一长自然便可以有效掌握读音,以及词语的组织应用方法。
2.4 语言习惯养成。语言练习最重要的便是通过日常习惯积累,以及不懈的努力[4]。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加应用普通话才可以实现语言技术的提升,提高普通话能力。普通话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不仅需要一定的天分,同时还需要日后勤加练习。通过时间证明,无论是什么语言,都需要使用者勤加练习才能够真正完成掌握。即便是常年吐诉方言者,只要肯学并加以持久练习,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结语:提高与推广普通话全民学习力度,符合当前我国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方向。通过探索与摸寻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解决贵州地区交流难、文化封闭的问题。同时方言作为千百年来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传承体,继承了无数先辈人文面貌,切不可轻易将方言摒弃。找寻方言与普通话间的共同之处,可以更好的开展全民普通话教学,有利于增强普通话教学质量。
对中医药大学生进行人格分类与归因和应对方式测查,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人格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归因和应对方式,进行针对性教育。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调查河南中医学院1~3年级5个专业学生304名,回收有效问卷265份,男生117名,女生148人。其中大一学生90名,大二学生92名,大三学生83名。平均年龄21岁。来自农村222人,城市43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法,随机抽样团体测试,让被试完成三个问卷:(1)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包括187道题,16个人格因子。(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otter编制,于欣修订的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I-E量表),包括23个项目和6个插入题[1]。(3)肖计划修订应付方式问卷,包括62个项目,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6个因子[2]。
1.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测试数据进行K-Means Q型聚类分析、F检验和LSD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被试与全国大学生常模16PF测评结果比较结果见表1。
表1所示,男生兴奋性、世故性、独立性低于常模,恃强性、幻想性、忧虑性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恃强性、兴奋性、怀疑性、世故性低于常模,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幻想性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被试人格、归因和应对方式相关分析见表2。
如表2所示,归因与应对方式和人格多个因素具有相关关系,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归因和应对方式具有相关关系,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被试人格聚类分析
采用K-Means Q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共迭代10次,将被试分为四类:积极型、稳重型、一般型和情绪型,遗失2例。对四类进行描述统计、F检验及LSD检验(见表3)。由表3可见,四类学生人格绝大部分因素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此分类较为合理。
由表3可见,a类学生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诸因素得分最高,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幻想性诸因素得分最低,敏感性、世故性得分较高(居第二),表明此类学生沉默孤独,忧虑抑郁,易敏感激动,即非智力因素较差,容易陷入不良情绪之中,命名为情绪型,共计57人,占21.5%。b类学生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幻想性、世故性诸因素得分最高,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诸因素得分最低,恃强性、有恒性、实验性、自律性得分较高(居第二),表明此类学生乐群聪慧,情绪稳定,能干自信,又较好胜争优、自律谨严,即智力和非智力品质俱佳,故称积极型,共计63人,占23.8%。c类学生有恒性、实验性、自律性诸因素得分最高,恃强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诸因素得分最低,聪慧性、敢为性、独立性得分较高(居第二),表明此类学生有恒负责、自律严谨,谦逊理智,即心态平衡,行为稳重,命名为稳重型,共计75人,占28.3%。d类学生恃强性、敏感性诸因素得分最高,聪慧性、实验性、自律性诸因素得分最低,其余因素得分基本处于中间水平,表明此类学生较好强固执、感情用事,行为保守,故命名为一般型,共计68人,占25.6%。
2.4 被试不同人格的不同归因和应对方式见表4。
由表4可见,各类学生在归因和应对方式上得分差异大多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情绪型学生多采用外部归因和退避的应对方式,最少采用求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积极型学生多采用内部归因及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得分都是最低。稳重型和一般型学生归因得分居中,能比较理智地分析内外因,应对方式较多采用解决问题,较少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一般型学生自责、幻想和合理化得分最高,较多求助,解决问题得分与情绪型和积极型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所谓“归因”是指对人的行为原因或事情结局进行解释或推测,可分为外部控制点和内部控制点,前者指将行为原因或事情结局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客观条件、社会背景、运气或其他人;后者指将行为原因或事情结局归因于个人内部因素,如个人行为、个性和能力。心理学家韦纳研究指出,把失败归因于内就会使人产生内疚和无助感;把失败归因于外,就会产生气愤和敌意[3]。心理学家罗特认为多内部控制的个体通常多有不现实的信念,而多外部控制的个体一般表现出较低自尊和较高焦虑。两种极端在社会适应中会遇到困难和障碍。人们的归因在内外两端的平衡过程也是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即归因具有人格上的差异[4]。应对方式指个体面对挫折或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5]。同一生活事件发生在不同个体身上所引起的应对方式不可能完全相同。面临某一生活事件时,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受到个性特征、情绪状态、生活经验、所处环境的影响[6~9]。对中医药大学生进行人格分类及归因和应对方式的测查,可以了解不同人格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归因和应对方式,进行针对性教育。
从研究结果看,归因和应对方式与人格的多个因素具有相关关系,归因与应对方式具有相关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人格特点及归因和应对方式,采取相应方式教育引导。
从研究结果看,积极型学生情绪稳定,心态积极,聪慧进取,面对困难时能积极解决并适时求助,这类学生可以说是品学兼优、受人喜欢和信赖,但多采用内部归因,将事情结局过多归因于个人的行为和能力容易使这类同学在遇到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意和挫折时产生情绪困扰,教育时注意培养其平和宽容心态。稳重型学生自律严谨,谦逊理智,面对事情时能比较理智地分析内外因并积极解决,这类学生心态较平衡,能较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一般型学生有着年轻人常有的感情用事和好强固执,同时智商一般,行为保守,面对事情时能比较理智地分析内外因并适时求助,但多采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不利于他们心智健康发展,教育时对他们有必要进行认知调整和行为训练,培养其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情绪型学生沉默孤独,忧虑紧张,容易陷入不良情绪之中,面对不如意环境时怨天尤人,认为事情结局主要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社会背景差或其他人影响,不是去积极解决和求助,而是退避,自责、幻想和将其合理化。这是一类不易接近却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学生,应该是教育者重点关注和帮助的对象,对于他们不仅进行情绪认知调整和行为训练,培养积极心态和良好行为习惯,还有必要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生活中表现出成熟的行为方式和稳定的个性特点。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0-332.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
[3]孔令智.社会心理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4]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Freud A.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M].London:Hogarthpress,1937.
[6]Bolger N,Zuckerman A.A Framework for Studying Personality inthe Stress Proces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9:890-902.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179
冠心病属于临床多发病与常见病, 据有关调查发现, 近年来, 该病患病率及致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 已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制定长期服药计划, 养成科学的遵医行为, 对减少该病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1]。为了深入探究归因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度差的改善作用, 本文主要对本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行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本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7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 男、女分别为22例、16例, 平均年龄(52.78±5.19)岁。实验组行健康教育联合归因干预, 男、女分别为23例、15例, 平均年龄(53.65±5.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 护士结合自身经验, 以口头宣教等形式行基础性健康知识教育, 并联合健康教育处方, 告知患者日常坚持服药的必要性, 并适当增加运动。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前提下坚持以归因干预为原则, 推行个别干预联合集体干预, 对患者进行全程监管, 2次/月, 30 min/次, 行为期1年的维持干预, 在日常行为中, 提高患者对消极归因方式的认知度, 建立积极归因方式。
1. 3 服药依从度评估标准 服药依从度评估主要从患者临床实际表现出发包括完全依从:严格遵循医嘱执行每日服药计划;部分依从:基于家属监督下方可完成服药计划;完全不依从:拒绝每日服药计划。依从度=(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行健康教育联合归因干预后服药依从度达92.11%, 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服药依从度为68.42%,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病症, 病程相对较长, 病情易反复, 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临床上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目前, 伴随着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 医学护理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针对冠心病患者而言, 不在局限于针对性治疗, 而对缓解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需求发生了巨大改变[2]。考虑到冠心病患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需长期坚持服药, 医患沟通一旦出现不良时, 患者的遵医行为往往较差, 这已成为了冠心病患者的一种普遍现象。归因干预作为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模式, 伴有认知倾向, 正确、科学的归因干预不仅对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对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经强化坚持归因与个别归因引导,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干预, 可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对提升服药依从性、诱导疾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有助于疾病转归、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马志英[4]通过探究代谢综合征患者行归因干预对其行为依从性的影响, 发现正确、科学的归因干预可提高患者日常行为依从性, 增强其自我监测能力, 促使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得到有效改变, 进而维持积极向上的精神, 自被动配合治疗过渡为主动配合治疗, 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疾病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研究结果提示, 实验组行健康教育联合归因干预后服药依从度为92.11%较对照组的68.42%高(P
综上所述, 对冠心病患者行归因干预, 有助于提高其服药依从度, 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其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洪芹, 袁义秋, 杨文东, 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4): 728-730.
[2] 王小琳, 罗仕兰, 周世群, 等.系统性出院指导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的影响.重庆医学, 2013, 42(3): 258-259, 262.
[3] 丁美华, 侯进, 沙莎, 等.居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护理杂志, 2013, 30(11):19-21.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家庭关系、阅读习惯、对消极事件的归因方式、性格。
(2)情绪管理能力量表:由孟佳编写,该量表共22个条目,分为5个维度,即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表现能力,情绪觉察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运用能力。量表采用5点量表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分1到5,总分范围为22~110分,22~52为低水平,53~82分为中等水平,83~110分为高水平,分数越高表示越符合,情绪管理能力越好。为了进行维度间比较,各维度计分采用平均分(即维度总分除以总人数,得分范围为1~5)。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9,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0以上,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1.2数据分析
全部研究资料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频数和率描述,情绪管理能力现状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男生74人,占13.83%,女生461人,占86.17%;大一200人,占37.38%,大二150人,占28.04%,大三185人,占34.58%;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63人,占30.46%,护理学专业本科生257人,占48.04%,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115人,占21.50%;农村生源365人,占68.22%,城市170人,占31.78%;家庭关系较差的为6人,占1.12%,一般的为93人,占17.38%,较好的为436人,占81.50%;阅读习惯中,基本不阅读的为58人,占10.84%,想起来才读的为383人,占71.59%,规律阅读的94人,占17.57%;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外界原因的为78人,占14.58%,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为457人,占85.42%;性格偏内向的为259人,占48.41%,偏外向的为276人,占51.59%。
2.2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总平均分为(82.36±12.94)分,情绪管理能力处于高水平的为287人,情绪管理能力平均分为(91.14±7.46)分;中等水平的为233人,情绪管理能力平均分为(74.03±7.08)分;低水平的为15人,情绪管理能力平均分为(43.80±10.89)分。各因子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情绪理解能力(3.78±0.71)分、情绪运用能力(3.78±0.67)分、情绪表现能力(3.73±0.67)分、情绪调控能力(3.73±0.66)分、情绪觉察能力(3.73±0.64)分。
2.3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级、专业、家庭成员关系、阅读习惯、归因方式、性格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在α=0.05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因素(年级、专业、家庭成员关系、阅读习惯、归因方式、性格)为自变量,以情绪管理能力为因变量(得分<82.36分赋值为0,得分≥82.36分赋值为1)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阅读习惯、归因方式、性格为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医学专业学生情绪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得分较高,说明其能够有很好的判断出自己的情绪状况,这可能与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后,医学教育比以往更重视心理健康理念和知识的传播有关。情绪觉察能力是指体会自己的各种情绪及其变化,觉察他人的各种情绪表现,而情绪调控能力是指寻找自己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式,本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维度得分较低,说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在遇到不适情绪时,感知他人的情绪能力及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较差。可能原因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时间长,压力较大,与他人沟通交流时间较少;此外,专门情绪管理教育缺乏所致情绪感知及控制技巧不足也是导致无法顾及他人感受和有效管理自己情绪的原因之一,如何将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医学相关教育中有待进一步探讨。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选取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大三、大四本科护生200名(161名护生信息有效)。大三99名,占61.49%;大四62名,占38.51%;女生118名,占73.29%;男生43名,占26.71%。
2.调查工具
第一,基本情况问卷表。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计,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级、居住地、是否为学生干部、大学成绩水平、专业意愿、是否喜欢本专业。
第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CMI)。张智勇等修订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包含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自主、职业价值、亲友依赖和职业参照6个维度,共34个条目。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7。
第三,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Lefcourt,Von Baeyer,Ware Cox(1979)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共48个条目,分为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两个分量表(各24个条目),提出四种可能的归因方式,即属于内控性的能力和努力,属于外控性的背景和运气。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5。
3.问卷发放
由调查者向学生解释填写问卷的方法,征得同意后,匿名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1份,回收率80.5%,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100%。
4.数据处理
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职业成熟度构成比进行比较;多元线性回归对职业成熟度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t检验对不同归因8个维度的职业成熟度均数进行比较。
二 结果
1.职业成熟度统计描述及正态分布检验
职业成熟度、职业目标、职业自主等经Kolmogorov-
smirnov检验,p>0.05,符合正态分布;职业自信的折线图为钟形曲线,亦接近正态分布。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2.一般资料与职业成熟度总分得分关系
本研究共调查大三、大四本科护生161人,根据职业成熟度总分是否大于102分而分为职业成熟度较好、职业成熟度一般两组。分组后经过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居住地等职业成熟度的构成比差异(具体见表2)。
3.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人际能力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04、人际努力系数为0.04、人际背景系数为-0.03、人际运气系数为0.11、专业能力系数为0.09、专业努力系数为-0.08、专业运气系数为0.10,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以后,专业成就(背景)对职业成熟度总分有影响,专业成就每增加一个单位,职业成熟度减少0.27个单位。
4.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将人际与专业各维度因子根据50%等百分位间隔划分为高、低两组,分别比较8个因子高、低两组间职业成熟度总分均值的差异。经t检验,高、低分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三 讨论
1.研究意义及作用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都学院医护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三和大四护生对自我职业选择的定位,分析护生的职业成熟度,并探讨影响护生职业成熟度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护生的职业成熟度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提升护生的职业成熟度,使其在择业中准确定位,从而减少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的心理落差,减少护理人才的流失。
2.研究结果
第一,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三、大四本科护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具体来说,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价值、亲友依赖、职业参照、职业目标、职业自主、职业自信。可以看出本科护生的职业自信成熟度处于较低水平,这与柴婧蕊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护生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信心还比较缺乏,分析可能原因是:第一,近年来,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护理人才,我国开设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越来越多,护理硕士生具备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完备的科研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本科护生的就业压力,降低了他们在求职中的信心。第二,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虽居高不下,但伴随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数量逐年增多,部分医院已出现饱和现象,加之用人制度的改革,用工形式逐渐由事业单位编制向人事转变,某些护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无疑也削减了他们找到理想职业的自信心。此外,结果显示职业价值维度条目均分排序为第一,说明本科护生具有较高的职业价值成熟度,对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有深度的理解,可能是因为大三、大四的护生在经历实习的磨炼后对自我的评价更合理。
第二,性别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女生职业参照维度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谢文静、李丽薇、崔文波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女生在职业选择的时候,比男生更愿意参考他人意见,这可能与女生更善于交流,喜欢听取不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有关,而男生更倾向于自我判断问题,比较自我。另外,男生职业自信和职业自主维度得分高于女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男生更明白自己的不足并根据自己的目标来选择职业,而且对自己职业的发展比女生更有信心,这可能与大家比较看好男护生就业前景有关,一方面在临床上急诊科、 手术室、ICU、精神科等对男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男护士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这种形势下男护生的就业压力相对比女护生的压力要小,因此男护生的职业自信比女护生高。
第三,不同居住地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农村和城镇的护生职业目标维度得分高于城市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农村和乡镇的护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农村和乡镇的护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他们看中的是自己未来的发展,而城市的护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工资、社会地位等等,并希望在社会中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城市的子女在选择职业时会比农村和乡镇的护生更挑剔,以至于最后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没有清晰的定位。此外,居住地为农村和乡镇护生的亲友依赖维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农村和乡镇护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具有独立性,可能与农村和乡镇护生生活环境和自己的价值观念有关,农村和乡镇的护生在遇到困难时更喜欢自己去克服,有较强的自主性,而城市的护生更娇生惯养些,当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困难时更多地会选择向父母和朋友寻求解决方法。
第四,不同的意愿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调查结果显示,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的护生职业价值维度得分高于专业调剂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的护生在对职业选择时对自我的定向更清楚,可以更从容地处理影响职业目标选择的因素,而专业调剂的护生因为内心有对护理学专业的抵触情绪,本身对专业的认同度就比较低,因此其职业价值成熟度较低。
第五,是否喜欢本专业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调查结果显示,喜欢本专业护生的职业自信、职业自主、职业价值维度得分均高于不喜欢本专业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杨柳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喜欢本专业护生对于职业发展的自信心高于不喜欢本专业护生,并且反映出喜欢本专业护生在选择职业时自主性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喜欢本专业护生会主动收集有关专业的社会需求、专业的发展、专业的前景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掌握的信息越多他们就越会根据信息的变化来调整自己,有的护生还会利用寒暑假自己联系医院去见习,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使自己在未来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显得更从容,因此他们也更有信心面对自己未来的职业。
3.本科护生归因方式及其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
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在学业成就维度的归因顺序依次为:努力、能力、背景、运气。在人际关系维度的归因顺序依次为:努力、能力、运气、背景。由此可见,护生在进行学业和人际归因时,均倾向于内在、可控性归因。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高内控者会积极参与到自我职业决策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自我推动性,倾向于将学业和人际成败归因于努力这一内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说明护生在面对学业或人际问题时,大多可以理性地分析自身原因,学会对自我界定,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并从自身出发去分析行为的结果,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成功的结果或者改变失败的结果,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故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科护生的归因方式比较积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4.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Powell通过对253名大学生的调查得出,职业归因的3个维度与职业态度显著正相关。另有一些研究者也探索了控制点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证实内控性与职业成熟度呈正相关,越趋于内控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越高。亦有学者认为归因风格会通过影响自信心从而影响求职效能。本研究中,在控制其他因素以后,专业成就(背景)对职业成熟度总分有影响,专业成就每增加一个单位,职业成熟度就减少0.27个单位。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具体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四 结束语
1.研究结论
第一,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水平尚可,但职业自信、职业自主成熟度偏低,帮助护生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要提高自己在选择职业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开展相关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护生的自信,通过此途径可以提升护生的职业成熟度。
第二,不喜欢本专业护生的职业自信成熟度较喜欢本专业的护生低,建议学校可以在大一时开设有关培养护生职业自信的课程或讲座,要改变部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偏见,提高护生的职业成熟度,这对护生大学四年的专业态度和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担任学生干部护生的职业参照成熟度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护生,学校要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并担任学校、学院、班级的学生干部,在担任学生干部经历中磨炼自己,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学会交流与沟通,学会协作。
第四,本科护生倾向于将学业和人际成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护理教育者应逐步训练护生的内控性归因,提高职业成熟度。
2.局限性
本研究仅调查了成都学院医护学院的大三和大四护生,样本代表性稍显不足,日后可将研究范围扩展至更多年级和学校。
参考文献
[1]袁莉敏.大学生乐观、归因方式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5
[2]陈玉琴、贺钰、陈靖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调查[J].医学信息,2007(10):1818~1821
[4]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6
[5]谢文静、张智勇.成就目标定向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关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7):144~145
[6]李利薇、陈振帮、郭昱辰.关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1(8):193~195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人们对青少年发展的日益重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发掘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要素及探究相互间的关系,成为越来越多心理工作者的研究课题。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此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对其学习、生活习惯的建立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而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青少年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其在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时,会呈现出或积极或消极的归因风格。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归因风格,可以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作出良好的估计。
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在长期归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归因倾向,分为积极归因风格与消极归因风格。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青少年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归因风格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其中,积极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倾向于对负性生活事件做出不稳定的、局部的、外部的归因,积极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消极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倾向于对负性生活事件做出稳定的、整体的、内部的归因,消极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
那么,青少年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归因风格受哪些因素影响呢?研究表明性别、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与否、家庭经济收入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而高中生住校与否、独生子女与否、其所能从社会支持系统中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也有所变化。因此,本研究将性别、住校与否、独生子女与否、家庭经济收入作为自变量,以高中生对负性生活事件归因风格为因变量。研究假设高中生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归因风格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住校与否、家庭经济收入上存在差异。意图通过研究高中生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其对负性生活事件归因风格的关系,以找出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归因风格的预测因子。
1对象和方法
被试:在娄底市两所中学整班抽取6个班,共217名学生作为本研究的正式研究对象。年龄为14到18岁,男生占50.8%,女生占49.2%。其中独生子女占53.3%,非独生子女占46.7%。走读生占51.8%,住校生占48.2%。家庭每月总收入在1000元以下占2.5%,1000~2000元占9.6%,2000~3000元占12.2%,3000~4000元占22.8%,4000~5000元占18.3%,5000元以上占34.5%。
2研究用测评工具
青少年归因风格问卷:根据我国青少年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笔者基于国内学者归因风格问卷的编制方法,选出5个学业和人际交往中出现频次高的负性生活事件,编为青少年归因风格问卷,被试学生应对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原因从原因源(内在―外在)、稳定性(稳定―不稳定)、普遍性(整体―局部)三个维度做出回答,量表采用七分制,其中归因的内在―外在维度采用了反向记分,低分表示学生对负性事件的发生做出倾向于外在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归因,高分表示学生对负性事件的发生做出倾向于内在的、稳定的、整体的归因。
问卷进行了预测,在测评过程中,学生均可根据问卷的指导语自行评定,问卷并无明显的歧义和理解上的困难。
3研究程序
研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评测,评测之前由笔者向被试讲解研究目的、意义及用途,特别强调测试结果绝对保密,且与学校管理和评优无关,以图排除学生的被试效应。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由研究者及该校的心理老师担任主试进行团体匿名评测。评定过程大约需要20~30分钟。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17份,回收率94.35%,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为90.78%。主要统计方法为多变量方差分析。
4结果
4.1问卷信度
在青少年归因风格问卷中,总项目的Cronbach’s %Z系数为0.895,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791,三个维度的%Z系数、分半信度见表1。
4.2青少年在各维度归因风格的得分情况
所有正式调查被试在内在―外在维度得分为4.19?.00,整体―局部维度得分为3.24?.02分,稳定―不稳定维度得分为3.36?.18。
4.3归因风格的差异性检验
2(性别)x2(是否独生子女)x2(是否住校)x6(家庭收入状况)的MANOVA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收入状况(Wilk’s ∧=.801,F=2.912,p
MANOVA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对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归因风格的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家庭收入低的高中生,倾向于对负性生活事件做出内在的、稳定的、整体的归因,呈现出消极归因风格,而家庭收入高的高中生,则倾向于对负性生活事件做出外在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归因,呈现出积极归因风格。
5分析与讨论
5.1家庭经济收入
本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会给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情绪适应等方面产生极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环境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高中生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归因风格:高中生的归因风格介于消极归因风格与积极归因风格之间,家庭收入在1000以下的学生倾向于对负性生活事件寻求内在的、稳定的、整体的解释,即消极归因风格;家庭收入中等的学生占到所调查学生的半数以上,其归因风格相对中性;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则倾向于对负性生活事件进行外在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归因,即积极归因风格。家庭经济环境对高中生心身健康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一方面,父母通过运用家庭的经济水平对子女的发展进行投资,加速其在思想、态度方面的成长,家庭经济收入越高,则父母越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物质条件,这种建设性的支持氛围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另一方面,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中生则面临较多的家庭压力,父母能为其提供的学习和物质条件相对有限,而这些本身会让学生在学校的社会比较中产生自卑心理,而已有研究证明,个体的自信水平与其归因风格又存在高度正相关。
5.2性别
在其他自变量上,高中生在其负性生活事件归因风格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高中生的归因风格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目前学界对此并无定论,这可能与研究的问卷版本不同或者采用的评估维度不同有关。
5.3独生子女与否
本研究发现相较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归因风格更倾向于消极,但两者又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虽然中国式的家庭交流模式使得青少年、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叛逆期更容易产生出现心理问题隐患,但通过学校及在线等其他交流渠道,现代的高中生可以获得自各个层面的社会支持,进而在归因时懂得运用一些策略帮助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理智、积极,从而缩小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
5.4住校与否
高中生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归因风格在住校与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原因同上,可能住校生缺乏来自家庭的支持,可以从在线交流、学校中与同学交流的社会支持中获得。
6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中生整体归因风格相对中性,其中,家庭经济收入低的高中生归因风格相对消极,家庭经济收入高的高中生归因风格相对积极。第二,贫困家庭的学生应该得到重点关注,列为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的重点对象。
7展望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家庭经济收入能够显著负向地预测高中生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归因风格,其中,尤其以低收入家庭对高中生归因风格的消极倾向影响显著。基于此,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我们应该从高中生家庭经济收入对其归因风格的影响着手,将预防重点放在低收入家庭高中生上,关注低收入家庭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01):6-8.
[2] 韩含.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特点与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D].鲁东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37-03
职业成熟度一词最早由Sup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Super认为人的职业发展是个终身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有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只有完成了该阶段的目标才是职业成熟的表现。职业成熟度越高,代表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越强,能够做出最正确的职业选择,进而获得最成功的职业发展。反之,职业成熟度越低,则表示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越欠缺,越有可能做出不正确的职业选择,进而迟滞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成熟度是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职业成熟度可以直接影响就业情况,也可以通过个体的职业选择能力和职业选择态度来间接影响就业情况。职业成熟度越高,越可能做出明智恰当的职业选择,从而表现出高的就业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大三和大四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的调查,分析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中的薄弱方面,对症下药,从而更具针对性地在大学教育中融入职业教育。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选取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大三、大四本科护生200名(161名护生信息有效)。大三99名,占61.49%;大四62名,占38.51%;女生118名,占73.29%;男生43名,占26.71%。
2.调查工具
第一,基本情况问卷表。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计,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级、居住地、是否为学生干部、大学成绩水平、专业意愿、是否喜欢本专业。
第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CMI)。张智勇等修订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包含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自主、职业价值、亲友依赖和职业参照6个维度,共34个条目。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7。
第三,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Lefcourt,Von Baeyer,Ware Cox(1979)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共48个条目,分为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两个分量表(各24个条目),提出四种可能的归因方式,即属于内控性的能力和努力,属于外控性的背景和运气。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5。
3.问卷发放
由调查者向学生解释填写问卷的方法,征得同意后,匿名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1份,回收率80.5%,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100%。
4.数据处理
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职业成熟度构成比进行比较;多元线性回归对职业成熟度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t检验对不同归因8个维度的职业成熟度均数进行比较。
二 结果
1.职业成熟度统计描述及正态分布检验
职业成熟度、职业目标、职业自主等经Kolmogorov-
smirnov检验,p>0.05,符合正态分布;职业自信的折线图为钟形曲线,亦接近正态分布。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2.一般资料与职业成熟度总分得分关系
本研究共调查大三、大四本科护生161人,根据职业成熟度总分是否大于102分而分为职业成熟度较好、职业成熟度一般两组。分组后经过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居住地等职业成熟度的构成比差异(具体见表2)。
3.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人际能力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04、人际努力系数为0.04、人际背景系数为-0.03、人际运气系数为0.11、专业能力系数为0.09、专业努力系数为-0.08、专业运气系数为0.10,p
4.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将人际与专业各维度因子根据50%等百分位间隔划分为高、低两组,分别比较8个因子高、低两组间职业成熟度总分均值的差异。经t检验,高、低分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三 讨论
1.研究意义及作用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都学院医护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三和大四护生对自我职业选择的定位,分析护生的职业成熟度,并探讨影响护生职业成熟度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护生的职业成熟度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提升护生的职业成熟度,使其在择业中准确定位,从而减少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的心理落差,减少护理人才的流失。
2.研究结果
第一,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三、大四本科护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具体来说,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价值、亲友依赖、职业参照、职业目标、职业自主、职业自信。可以看出本科护生的职业自信成熟度处于较低水平,这与柴婧蕊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护生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信心还比较缺乏,分析可能原因是:第一,近年来,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护理人才,我国开设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越来越多,护理硕士生具备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完备的科研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本科护生的就业压力,降低了他们在求职中的信心。第二,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虽居高不下,但伴随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数量逐年增多,部分医院已出现饱和现象,加之用人制度的改革,用工形式逐渐由事业单位编制向人事转变,某些护生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无疑也削减了他们找到理想职业的自信心。此外,结果显示职业价值维度条目均分排序为第一,说明本科护生具有较高的职业价值成熟度,对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有深度的理解,可能是因为大三、大四的护生在经历实习的磨炼后对自我的评价更合理。
第二,性别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女生职业参照维度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谢文静、李丽薇、崔文波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女生在职业选择的时候,比男生更愿意参考他人意见,这可能与女生更善于交流,喜欢听取不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有关,而男生更倾向于自我判断问题,比较自我。另外,男生职业自信和职业自主维度得分高于女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男生更明白自己的不足并根据自己的目标来选择职业,而且对自己职业的发展比女生更有信心,这可能与大家比较看好男护生就业前景有关,一方面在临床上急诊科、手术室、ICU、精神科等对男护士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男护士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这种形势下男护生的就业压力相对比女护生的压力要小,因此男护生的职业自信比女护生高。
第三,不同居住地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农村和城镇的护生职业目标维度得分高于城市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农村和乡镇的护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农村和乡镇的护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他们看中的是自己未来的发展,而城市的护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工资、社会地位等等,并希望在社会中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城市的子女在选择职业时会比农村和乡镇的护生更挑剔,以至于最后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没有清晰的定位。此外,居住地为农村和乡镇护生的亲友依赖维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农村和乡镇护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具有独立性,可能与农村和乡镇护生生活环境和自己的价值观念有关,农村和乡镇的护生在遇到困难时更喜欢自己去克服,有较强的自主性,而城市的护生更娇生惯养些,当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困难时更多地会选择向父母和朋友寻求解决方法。
第四,不同的意愿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调查结果显示,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的护生职业价值维度得分高于专业调剂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的护生在对职业选择时对自我的定向更清楚,可以更从容地处理影响职业目标选择的因素,而专业调剂的护生因为内心有对护理学专业的抵触情绪,本身对专业的认同度就比较低,因此其职业价值成熟度较低。
第五,是否喜欢本专业与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调查结果显示,喜欢本专业护生的职业自信、职业自主、职业价值维度得分均高于不喜欢本专业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杨柳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喜欢本专业护生对于职业发展的自信心高于不喜欢本专业护生,并且反映出喜欢本专业护生在选择职业时自主性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喜欢本专业护生会主动收集有关专业的社会需求、专业的发展、专业的前景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掌握的信息越多他们就越会根据信息的变化来调整自己,有的护生还会利用寒暑假自己联系医院去见习,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使自己在未来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显得更从容,因此他们也更有信心面对自己未来的职业。
3.本科护生归因方式及其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
结果显示本科护生在学业成就维度的归因顺序依次为:努力、能力、背景、运气。在人际关系维度的归因顺序依次为:努力、能力、运气、背景。由此可见,护生在进行学业和人际归因时,均倾向于内在、可控性归因。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高内控者会积极参与到自我职业决策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自我推动性,倾向于将学业和人际成败归因于努力这一内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说明护生在面对学业或人际问题时,大多可以理性地分析自身原因,学会对自我界定,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并从自身出发去分析行为的结果,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成功的结果或者改变失败的结果,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故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科护生的归因方式比较积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4.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Powell通过对253名大学生的调查得出,职业归因的3个维度与职业态度显著正相关。另有一些研究者也探索了控制点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证实内控性与职业成熟度呈正相关,越趋于内控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越高。亦有学者认为归因风格会通过影响自信心从而影响求职效能。本研究中,在控制其他因素以后,专业成就(背景)对职业成熟度总分有影响,专业成就每增加一个单位,职业成熟度就减少0.27个单位。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具体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四 结束语
1.研究结论
第一,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水平尚可,但职业自信、职业自主成熟度偏低,帮助护生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要提高自己在选择职业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开展相关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护生的自信,通过此途径可以提升护生的职业成熟度。
第二,不喜欢本专业护生的职业自信成熟度较喜欢本专业的护生低,建议学校可以在大一时开设有关培养护生职业自信的课程或讲座,要改变部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偏见,提高护生的职业成熟度,这对护生大学四年的专业态度和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担任学生干部护生的职业参照成熟度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护生,学校要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并担任学校、学院、班级的学生干部,在担任学生干部经历中磨炼自己,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学会交流与沟通,学会协作。
第四,本科护生倾向于将学业和人际成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护理教育者应逐步训练护生的内控性归因,提高职业成熟度。
2.局限性
本研究仅调查了成都学院医护学院的大三和大四护生,样本代表性稍显不足,日后可将研究范围扩展至更多年级和学校。
参考文献
[1]袁莉敏.大学生乐观、归因方式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5
[2]陈玉琴、贺钰、陈靖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调查[J].医学信息,2007(10):1818~1821
[3]杨敏、任小红.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7):649~650
[4]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6
[5]谢文静、张智勇.成就目标定向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关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7):144~145
[6]李利薇、陈振帮、郭昱辰.关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1(8):193~195
[7]崔文波、陈海英.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性研究――以鲁东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5):96~100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37
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一大课题。特别是近些年以来,随着医院新技术新疗法的实施,更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而血液病房由于其特殊的患者群体,患者大多接受抗肿瘤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常处在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状态,部分患者因原发疾病的因素以及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机体免疫力差,加上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施及介入治疗等,使血液科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感染率明显比一般病房要高,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8年后,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加强感染预防、强化护理管理,以期降低感染率。现对患者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总结预防控制和护理管理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0年入住血液科1450例患者中,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616例,其中男330例,女286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29岁。原发疾病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19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3例,多发性骨髓瘤3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10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87例,淋巴瘤38例。其中337例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1.2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对住院期间合并感染的616例患者逐项填写感染综合信息调查表,并进行分析。
1.3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
1.3.1交叉感染的控制对于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1.3.2环境污染的控制血液病区病房环境安静,阳光充足,和外界相对隔离。一般病室设床位2~3张,床和床之间用屏障分隔开,每个房间设置空气净化器或定期应用空气消毒器进行房间空气净化处理。墙、柜、床定时使用消毒液擦拭,病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1 h/次。严格限制进入病房的非医疗人员。重点房间配制无菌层流病床及室内专用拖鞋。医护人员衣帽和口罩整齐,无菌操作前,坚持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在处理不同患者或直接接触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前后,必须认真洗手。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健全本科室的各项制度,如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管理制度,医用废物分类收集、分类装置、分类标示以及工作人员工作中对医用废弃物处置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等,将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纳入科室感染控制质量管理范畴。
1.3.3积极预防口腔、肛周及呼吸道感染在患者耐受情况下,鼓励做胸式呼吸,训练(示范)每日至少4~6次,做深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每次做10次,2~3次/d,训练强度由小到大,运动后心率
1.3.4重视营养对原发病危重的患者以及营养低下的患者,积极采取必要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来定,促进身体康复;对患者病情应采取早评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的“四早”方式进行处理。
1.3.5加强心理护理白血病化疗后,患者体质虚弱,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几乎都有情绪不稳定,尤其是化疗相关副作用明显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耐心劝解,给予鼓励,帮助其克服恐惧、烦躁心理,并正确引导家属积极参与解释工作,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人的爱,乐观向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
1.4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本组61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感染297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感染率42.5%,同期血液科总住院人数为1450例,总感染率为20.5%,感染归因死亡率为7.3%。与2008年以前的资料回顾性对比,本组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感染率及感染归因死亡率显著下降,详见表1。
2.2综合评价2008-2011年期间,不同病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这些差异可能与疾病本身的凶险程度、患者自身的免疫状况及相关治疗所导致的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有关。
表22008-2011年间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不同病种感染率
病种 患者(例) 感染(例) 感染率(%)
急性髓性白血病 190 86 45.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63 97 59.5
多发性骨髓瘤 36 24 66.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02 34 33.3
再障 87 36 41.4
淋巴瘤 38 20 52.6
3讨论
由于恶性血液病导致白细胞质和量的异常,加之化疗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免疫力,抑制骨髓造血,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同时又因多种侵入性操作,附加更多感染机会,使此类患者感染率及相关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内科疾病患者[1]。有文献报道,感染率高达41%,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血液科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只有全面综合性预防与重点性预防结合起来,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医院感染才会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血液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的缓解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在实际工作中,从加强感染预防、强化护理管理入手,充分认识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罹患感染的特殊宿主因素,采取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之间隔离、病区物品及污染污物管理、患者营养状况的管理以及口腔肛周与呼吸道的感染预防、加强心理护理等方法,尽量将感染率降低。结果证明,加强预防及强化护理管理后,总感染率由23.6%降低为20.5%,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感染率和感染归因死亡率明显降低,二者回顾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染归因死亡率的降低可能说明两方面问题,即发生重症感染的病例减少及感染直接引起的死亡病例减少。
对于血液科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除常规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高白细胞,缩短骨髓抑制期,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外,从护理学角度看,还要积极寻找预防感染的措施,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3]。通过以上两组对比分析发现,尽早积极采取一系列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继发感染率,以下几点尤为重要:(1)重视个性化心理护理,把心理干预纳入护理常规,及时缓解或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明确配合治疗的意义,了解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继发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治疗方法,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强化病区护理管理,各种操作规范化;(3)化疗前,即对患者实施各项防护措施,全方位减少患者接触病原菌的机会,进而预防感染发生;(4)特别注意口腔、肛周、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张士华,马新娟.血液病护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1-16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75-02
职业成熟度最早是由Super[1]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指个人掌握的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信息,并采取符合自身职业发展行动的一种准备程度,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本科护理学专业大三和大四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分析护生在职业成熟中的薄弱方面,使大学职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护生职业成熟度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选取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大三、大四本科护生200名。其中大三学生98名,占60.87%;大四学生63名,占39.13%。女生118名,占73.29%;男生43名,占26.71%。
2.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问卷表;张智勇等修订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2];Lefcourt,Von Baeyer,Ware Cox(1979)编制的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进行调查。
3.问卷发放。由调查者向学生解释填写问卷的方法,征得同意后,匿名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1份,回收率80.5%,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100%。
4.数据处理。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职业成熟度构成比进行比较;多元线性回归对职业成熟度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t检验对不同归因8个维度的职业成熟度均数进行比较。
二、结果
1.职业成熟度统计描述及正态分布检验。职业成熟度、职业目标、职业自主等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p>0.05,符合正态分布;职业自信的折线图为钟型曲线,亦接近正态分布。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2.一般资料与职业成熟度总分得分关系。本研究共调查了大三、大四本科护生161人,根据职业成熟度总分是否大于102分分为职业成熟度较好、职业成熟度一般两组。分组后经过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居住地等职业成熟度的构成比差异。本研究中,一般资料对职业成熟度的调查结果没有影响,样本无混杂因素影响,代表性较好。
3.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人际能力对职业成熟度影响标准回归系数为0.04、人际努力系数为0.04、人际背景系数为-0.03、人际运气系数为0.11、专业能力系数为0.09、专业努力系数为-0.08、专业运气为0.10,p
4.职业成熟度总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将人际与专业各维度因子根据50%等百分位间隔划分为高、低两组,分别比较8个因子高、低两组间职业成熟度总分均值的差异。经t检验,高、低分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三、讨论
1.护生职业成熟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缺乏职业自信。本科护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这与陈玉琴[3]、杨敏[4]、付薇薇[5]等研究结果一致。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价值、亲友依赖、职业参照、职业目标、职业自主、职业自信。本科护生的职业目标、职业自主和职业自信成熟度处于较低水平,职业自信维度在职业成熟度各维度中的条目均分排位最低。目前,护生已经认识到护理职业的崇高及其社会价值,但由于传统观念、医患矛盾、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护生的职业自信心仍需进一步提高。
2.一般资料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不大,性别、居住地、专业意愿和喜欢专业对各维度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中,职业成熟度在一般资料中分布均无差异,故一般资料对职业成熟度的调查结果没有影响。使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对不同年级、性别等一般资料分组的职业成熟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女生亲友依赖和职业参照维度得分高于男生,农村和乡镇职业目标维度得分高于城市,乡镇职业参照维度得分高于农村和城市,自己意愿和父母意愿职业价值维度得分高于专业调剂,喜欢本专业的职业自信、职业自主、职业价值均高于不喜欢本专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培养护生热爱护理专业对提高其职业成熟度有积极的意义。
3.本科护生在进行学业和人际归因时,均倾向于内在、可控性归因。本科护生在学业成就维度的归因顺序依次为:努力、能力、背景、运气。在人际关系维度的归因顺序依次为:努力、能力、运气、背景。因此,护生在进行学业和人际归因时,均倾向于内在、可控性归因,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6-9]。在面对学业或人际问题时,大多学生可以理性地分析自身原因,学会对自我界定,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本科护生归因方式比较积极。
四、结论与建议
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水平尚可,但职业目标、职业自主和职业自信成熟度处于较低水平,尤其缺乏职业自信。在归因方面,本科护生倾向于将学业和人际成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因此,护理教育者在职业教育中应加强训练护生的内控性归因,帮助护生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在选择职业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开展相关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护生热爱护理专业、明确职业目标,提高护生的自信,从而提升护生的职业成熟度。
参考文献:
[1]Super,D.E.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1953,(8):185-189.
[2]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5):1-6.
[3]陈玉琴.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调查[J].医学信息,2007,(10):1818-1821.
[4]杨敏,任小红.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7):649-650.
[5]付薇薇,金瑞华.护理本科生职业成熟度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6):1536-1538.
[6]杨柳.本科护生职业成熟度与归因方式、适应性、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相关性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3.
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用于吸毒者的行为归因及社会关系与健康的研究,目的是探明吸毒者究竟属于何种人格特质者?源于何种心理原因陷入而难以脱离?其心理因素与正常人及精神病者有无异同,区别在哪里?吸毒后与精神病者有无共同的心理病理现象?如何改造吸毒心理使之回归正常社会?这些都是困惑有关部门的疑难问题。本研究旨在此方面做一探索,以期为反教育工作提供预防和矫正的心理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某省吸毒者91人,男性43人、女性48人;平均年龄33岁;婚姻状况:未婚27人、已婚60人、离异4人;文化程度:小学17人、中学72人、大学2人;陷入吸毒时间平均为14个月。精神病者82人(西安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分别为强迫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癔病等),共计173人。
1.2方法运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MMPI修订量表(1992)分别测查吸毒者和精神病者。该量表作为人格和病理心理检查的代表性量表,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检查实施时被检查者的基本人格倾向和心理状况。此外,分别运用心理控制源量表(IPC)[1]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1]对吸毒者进行施测。
采用深入访谈法了解吸毒行为发生的其他相关问题,以便和IPC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的结论相互印证。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
2结果
2.1吸毒者MMPI分值分析
2.1.1吸毒者性别的MMPI分值分析吸毒者两性之间临床心理测量数据女性均高于男性,二者之间结果的差异除癔病以外,其它9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1.2吸毒者与国内常模MMPI比较分析吸毒者MMPI10项临床心理测量数据均高于常模[2],二者之间结果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见表2。反映出施测时吸毒者的病态人格倾向及心理特征。
2.1.3吸毒者与精神病者MMPI比较分析二者在依赖性、支配性、社会责任感、控制倾向、焦虑、压抑性、偏见7个项目上有差异,其它项目结果呈现出强相似性。其社会责任感及自我支配性明显低于精神病者,而依赖、控制倾向、焦虑、偏见明显高于精神病者。低于及高于的项目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2.2吸毒者IPC分值分析
2.2.1吸毒者性别的IPC分值分析吸毒者两性之间I、P、C分值女性均高于男性,t检验两性之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说明女性更认可,见表4。
2.2.2吸毒者与国内常模IPC分值比较分析吸毒者I分值低于常模,二者之间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说明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驾驭自己的生活,见表5。
2.3吸毒者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2.3.1吸毒者性别的社会支持分值分析男女之间在客观支持、主观感受到的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支持总分4项目上t检验均未见到明显差异,说明男女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见表6。
2.3.2吸毒者与国内常模社会支持分值比较吸毒者社会支持总分21.63,国内常模总分34.56[1],前者低于后者,t=-7.189,P
2.4相关分析吸毒者IPC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相关分析结果见表7。吸毒者I量表得分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且达到0.01显著性水平;P量表得分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达到0.05显著性水平;C量表得分与对支持的利用度无相关。
3讨论
3.1吸毒者的行为归因吸毒者MMPI分值与常模及精神病者分值的比较结果说明,发生吸毒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个体的人格倾向及心理特征。由于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人格缺陷,如依赖性强、过分焦虑紧张、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自制力,他们往往难以应付生活对他们的挑战,借用来麻醉感觉,逃避现实[3,4]。吸毒者I、P、C分值低于国内常模,说明其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性和对他人及社会的信任性均低于正常人群,多属于外控型心理素质者。访谈中也发现吸毒者的思维方式具有“结局是不由个人努力所决定的”意识,多从外界归因。而外控型强的人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更难以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5]。吸毒者社会支持总分亦低于国内常模,说明其体会到的社会支持感低于正常人群,不善于利用社会帮助,很少觉得自己能够得到或感受到外界支持。这类的心理模式是他们陷于虚幻的心理归因。吸毒者受制于外部控制的力量很强,对自己行为的内控力不足。可见,对人的心理调控功能的破坏性。吸毒者男性的P、C分值低,缺乏对他人、社会和机遇的信任,这与社会支持量表中二者均不善于利用“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低是一致的,说明其心理特征与社会的亲和性低,社会价值感低,故容易走向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异常行为中。在相关分析中,吸毒者的内控性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访谈中发现,吸毒者将不能控制事情的反应归因于内在原因者,给自己很低的评价,容易陷入无能感中,依赖于帮助的倾向很强;吸毒者从外界得到的支持与其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这与其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由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造成的”外控型意识有关,缺乏主观能动性,持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有些人虽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帮助,更愿意从虚幻中寻求精神寄托。
3.2干预策略①人格完善教育。培养吸毒者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参与意识和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有关研究认为,个人缺乏自尊心、妄自菲薄多半是由于经常失败和受到过多的教训和指责造成的,其中也可能有个人能力偏低的因素。因此,在人格教育中应多采用赞许、表扬、奖励的方法,这样就可能增强其自信心。在重视发展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人格素质的整合上,进一步发展及改进新时代、新生活所需要的新的人格成分,补充已有人格成分的不足,抛弃已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旧有人格成分,把新老人格成分按照新时代、新生活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融合,实现生理与心理的统一、思想与行为的统一;②改善吸毒者的认知-知识系统。心理控制源倾向是一种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知识系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调节变量,它既不是一种特质,也不是一种先天倾向性,而且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6,7]。因此,加强吸毒者的理性认知教育,提高其内控能力。内控型者比外控型者身体更加健康,原因是内控型者比外控型者更倾向于采取措施保持心身健康;③运用归因疗法。引导吸毒者用准确的归因代替错误的归因(即真归因疗法),或用不准确而有益的归因代替准确而有害的归因(即误归因疗法),以控制和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8];④增强吸毒者对社会支持的主观体验,正确引导他们勇敢地接纳社会支持,珍惜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关心;⑤提供支持疗法。在吸毒者回归正常社会过程中尽可能提供建立其正常心理所需的条件,如尊重、关爱、支持和理解等,稳定人际关系,消除心理顾虑,提高其对生活的认识深度;⑥根据本研究结果,对于具有心理控制源外控型倾向者、年龄30岁以下者、文化程度偏低者、女性、生活不顺者,并伴有人格缺陷者,应多给予重点关怀。
4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0-334,128-131
[2]钱春,李存芬,刘小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MPI结果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
[3]胡永萍.对青少年吸毒现象的心理学思考.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1)
[4]李小平,王红妹.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动因及防治策略.浙江临床医学,2006,8(3)
[5]Rotter JB.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 Monogr,1966,80(1)
[6]张雨新,王燕.归因方式和抑郁.心理学报,198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