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1 16:49: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医学专业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医学专业知识

篇1

情境教学模式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学习是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 不仅仅是因为真实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 而且是因为客观活动是个体建构知识的源泉[1]。建构主义的这一情境教育理论正适合职业教育的特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在职业背景下进行的技能教育, 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建构受到职业环境的影响, 所以情境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理想模式。本校在中医学专业进行了在职情境下开展教育教学, 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及职业素质的探索, 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铺路。

1 情境教学环境的建设

医学教育是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 学生如何能够在短暂的在校学习期间尽快熟悉未来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 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知识并养成优秀的职业素质是所有医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很多院校在此方面做了很多的探讨, 例如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增加临床见习机会等等, 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及医院内医疗活动的繁重与复杂, 并不能使学生深入的了解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从事治病救人工作的内涵。创建一个仿真职业环境使学生在学校的所有学习都在职业情境中进行, 在医学情境中耳濡目染, 通过暗示、启迪使学生的认知学习达到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到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

1. 1 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 建立仿真职业环境 本校2008年成立了模拟医院, 在模拟医院中建立了中医情境教学实训室。根据中医专业的特点设置了中医模拟诊病室, 并配备了电子计算机脉象诊断仪、计算机舌象辅助诊断系统、中医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使学生在进行中医诊断信息采集与分析等相关技能培训时, 有身临其境之感,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教学与行业有机融合、学校与医院有机融合”的教学目标,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质量。

1. 2 利用模型、宣传板、知识墙等建立中医文化情境 在模拟医院中医实训区利用走廊及实训室墙壁悬挂宣传板、在实训室内摆放医学标本、建立知识墙宣传传统中医文化发展史, 进一步达到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教育。学生在模拟医院中不仅能得到临床技能的训练, 更能通过这种医学文化氛围达到职业素质的养成。沐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 学生会充分感觉到传统中医文化的严肃性和崇高性, 学生内心会充满了一种庄严、自豪的使命感, 会不自觉的放轻脚步, 压低声音。

2 情境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知识信息交流的载体是教学形式和方法, 情感信息交流的载体是师生的言语、表情、动作的相互交流, 情境教学方法正是有利于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交流的最佳方式和方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型教学方法, 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情境教学方法, 包括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医患诊疗教学等多种以启迪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2]。运用情境教学首先要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教学方案, 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2. 1 生活展现情境 收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患者就诊案例, 经过加工使其涵盖教学中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要素, 通过案例提出思考问题作为学生思考的启发点, 并深入启发学生逐步思考, 在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同时激发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2. 2 实物展示情境 利用病变脏器的标本作为实物, 首先向学生展示疾病的结果, 引导学生探究疾病产生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素质及观察思考的能力。

2. 3 多媒体再现情境 多媒体技术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的演示疾病的发展过程、临床检查的过程及手术治疗的过程等, 调动学生的感官多方面接收知识信息, 同时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模拟仿真设备使学生能够在模拟患者身上动手操作以替代在实际患者身上得不到的训练。

2. 4 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 一是进入角色, 二是扮演角色。将临床诊治过程编排成为剧本, 学生分别担当医生或扮演患者, 担当医生角色能够切实演练中医诊疗技能, 扮演患者能够深刻了解疾病的表现, 而通过模拟的医患交流, 又能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并且深刻体会患者疾苦, 培养尊医爱患的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根据中医学专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记忆的特点, 重点开展表演式情境教学实训, 由教师按照临床工作情景, 将模拟诊病教学内容融入编写出情景教学案例, 课前提供给学生, 由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每个学习小组不超过10人, 每组推荐出表演者(即模仿医生和患者), 结合现代化的脉诊、舌象等教学设备, 表演之后, 按照情景教学案例中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讨论分析,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通过实际进入情境表演, 使晦涩难懂的中医诊病过程趣味化、实际化, 尊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完成了从记忆式学习到形成式学习再到转化式学习的转变, 达到了知识的建构, 训练了学生的诊断思维能力。

3 职业情境环境下的实践考核

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 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实践考核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以往在考核方面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是分别进行的, 造成学生知识的学习也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按照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利用模拟患者和计算机辅助诊疗技术创设多站式中医诊疗情境, 学生通过模拟诊疗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4 讨论

职业教育是一种在职业背景下进行的技能教育, 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建构受到职业环境的影响, 所以情境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理想模式。经过四年的情境教学模式实践,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学生赞同实施情境教学方法, 认为情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熟练的临床技能, 有利于职业素质的养成。

实施情境教学需从以下方面入手:①首先要建立一个与职业教育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职业背景下的情境教学环境;②开展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 使其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③编写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有助于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生学习参考;④教师要树立职业教育教学的理念, 积极开展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

参考文献

篇2

中职专业英语课程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随着中职学生在各级各类乃至世界技能大赛中频频摘金夺银,社会对中职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加快了中职学校国际化的进程。这无疑对中职专业英语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学生掌握必备英语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为顺应时展需要,教师们虽然不断改进、完善中职专业英语教材,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许多探索、改革,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中职学生自身客观因素外,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职专业英语没能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很好地融合,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环境,仍存在学而未用,甚至学而无用的现象。这样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学得无兴趣,教师教得无效果。因此,实现中职专业英语教学的学以致用势在必行。

一、中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职业性是中职学校的一个重要特征。中职专业英语课程应体现这一特征,要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立足基础、实用,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内容要满足专业、岗位对英语知识的要求,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未来职业中得心应手的语言工具。笔者近年来通过多次到企业实践,了解到学生虽然学过专业英语,多数成绩也不错,但存在在使用英语的场合就会紧张的问题。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并不高,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日常基本问题即可。因此,中职专业英语课程要在以“就业为导向,岗位为背景,实用为目的”的原则下,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创设真实工作场景语境,使学与用紧密结合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为就业、提升自身价值和职场竞争力打好基础。

二、中职专业英语教学如何实现学以致用

(一)课前准备阶段——为学以致用打基础、做准备

实现中职专业英语教学的学以致用,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好对教材和对学生的全面分析。服装英语课程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未来工作岗位中需要使用的专业英语知识,涉及的知识面广,对中职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准”为原则,以学生实际工作所需知识为标准,依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对教材进行加工、筛选,整编出学生能够接受,便于理解、掌握,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触动师生教与学的兴奋点;之后选择适合不同课型、以学生为中心并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单元的教学。师生要做好每一单元具体的课前准备。教师要对单元知识进行重点词汇筛选、梳理和句型简化的二次处理,并制作微课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要复习已学相关知识内容,并结合个人情况预习新课重点知识,为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学以致用扫清障碍,做好知识和心理的充分准备。另外,教师还应依据每年到企业实践获得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对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

(二)课堂实施阶段——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校所教、所学应与具体工作岗位紧密联系,要有用、实用。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做和用的能力培养,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的工作场景。通过工作流程、工作情景会话,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并能举一反三,逐步提升能力,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学以致用。1.专业词汇、术语——用实物教学法学以致用实物教学是创造英语语言环境的直接方法,也是有效手段。服装专业词汇、术语教学可走进实操场地,就地取材,直接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如学习服装工具术语时,可以在工具上贴上英文名称标签,让讲解与实物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快速、准确、牢固掌握。教师也可将易混淆的服装专业术语直接用服装相关部件进行演示、比较、分析、区分。2.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用实操教学法学以致用教师可以把服装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服装英语知识教学安排在实习场所,边操作边教学。学生直观学习,易于理解、记忆,特别是那些复杂、难懂的部分,如服装制作流程中都是用缝纫机缝制出的侧缝、拉链、袖子、领子等,在英语中需用不同的动词表示。教师可以边操作边讲解缘由,如合侧缝或绱领子是把衣服的两部分合在一起,所以用join;拉链是衣片缝制的,所以用insert。这样就把抽象的文字用直观、形象的操作表现出来,一目了然且记忆深刻。3.独立、完整、典型的教学内容——用模拟工作场景教学法学以致用对于独立、完整、典型的教学内容,如工作交流对话,可创设模拟工作场景进行教学,实现学以致用。下面以“HowCanIChooseSweaters?”2学时的教学内容为例说明。此章节教学内容是在“帮助顾客选择服装款式”中如何用英语沟通交流的工作话题。课堂教学设计为:以对话为模板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服装导购员之帮助顾客选择服装”的岗位培训,通过岗前基本知识培训和模拟工作场景演练两部分完成。岗前基本知识培训分为四项任务,即生词学习“读一读”、对话大意“听一听”、重点句型“理一理”、掌握知识“用一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引导学生用便于记忆的分类法准确读、认专业词汇,并会拓展,训练学生听词、抓大意的能力。通过“自主+小组合作”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会依据给出的关键词,探究讨论,归纳、提炼出所需句型,教师指导各组在模仿或替换练习中掌握知识,并通过图片解析、微课强调,指导小组互帮、互学、互练,化解难点。至此学生基本掌握本讲词汇、句型及相关重点知识。接下来就可以学以致用,进行模拟工作场景演练。演练分为两项任务:一项是店内服装款式介绍;另一项是角色扮演。此任务把教室模拟成服装店,用多媒体设备演示课件模拟服装店环境。店内服装款式介绍任务以服装款式英文名称大比拼形式进行,设计意图是检查学生专业词汇掌握情况。要求各组全员参与,在60秒内口头说出模拟场景中呈现的十款服装名称。角色扮演任务是小组合作完成“帮助顾客选择服装款式”,设计意图是巩固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各组根据顾客需求,使用本讲词汇、句型并加入礼貌用语,分角色完成“帮助顾客选择服装款式”的角色扮演任务。之后再通过组间互评、教师点评,修正问题,以便在课后提升任务中得以纠正。在任务驱动下讨论、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中,通过教法上的“三导”(启导、引导、指导);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中,通过学法上的“三互”(互学、互帮、互练),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兴趣、激励开口,引领学生学会、会学,热情、积极、有效投入学习,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为学以致用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再通过创设模拟工作场景的演练,在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张口的同时,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后提升——学以致用的延续、提升、巩固、拓展

此阶段的学以致用是多形式、多渠道的学生自主学习。1.课堂教学的课后提升作业——学以致用的延续、提升继续延用以上案例内容。章节的课后提升任务分为书面和口语二部分。书面提升部分为小组共同修改、完善课上角色扮演任务的对话,并加入前两个单元所学的色彩、号型及价格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的服装导购员工作交流书面对话。口语提升部分为各组待教师审阅书面对话后,分工合作进行情景表演并录制视频,分析课上分享、展示、评分。这样让学以致用得以巩固、延续。2.单元综合作业——学以致用的巩固提高、拓展各单元教学全部完成后可以留这样的作业来达到学以致用:小组合作从所学单元词汇表和平时积累的词库中选出最常用的专业术语(不少于10个),要求全员读准、会认,之后造句。分析课上进行组间专业术语一对一对抗赛及组间互换作业、造句找错并提出修改建议的友谊赛,实现学以致用的巩固提高、拓展。

三、小结

总之,中职专业英语教学在以“就业为导向,岗位为背景,实用为目的”的原则以及以企业需求为宗旨设置“实用、够用”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创设实际工作场景、教学环境及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学以致用,打造高效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融合的学习,满足了学生未来工作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及社会对中职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职业意识即职业人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职业认识、情感与态度,它是以职业基本知识为基础、职业价值为核心、职业情感为动力、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指导就业为落脚点、职业理想为最高目标的多维度思想形态。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肤浅趋于深刻、由模糊趋于鲜明、由幻想趋于现实的发展过程。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意识成熟阶段的前期,处在职业社会边缘地带,但已经开始向职业社会过渡,进行着低层次的职业选择,并通过某些实践体验职业社会对某些职业的要求与态度,以求更好地完成职业定位,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是他们当前学业和毕业后择业、就业、从业、创业的思想基础。学生如果不具备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战略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联系化工行业的特殊性,结合化工行业需求,开展职业意识教育势在必行,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企业、学校、师生成长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化工专业实践环节是职业教育高年级阶段与专业课相配套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更是职业意识培养的良好载体。要做好职业意识的培养工作,重点在于实践过程中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一、敬业精神是树立职业意识的根本

敬业,顾名思义就是尊敬并重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努力或经营,抱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到善始善终。了解专业才能热爱专业,热爱专业才能敬重自己的职业,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事办好,并从努力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就业者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必须严格地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进行操作和日常运行。良好的就业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化工操作的第一天开始,也就要求从我们的学生踏入实训室的第一天开始。专业实训环节培训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包括学生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职业化的应用,就是培养学生开阀门、开水电、用试管等操作方法和步骤的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精神。

二、诚信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保证

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将在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诚实信用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离开了诚信,人就会言而无信;言而无信的人往往会践踏道德,漠视法律。尤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更加需要诚信,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和操作参数,任何一个虚假的数据或者参数均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我们大学生受到诚信缺失的影响,出现了考试作弊、作业抄袭、数据编造等缺乏诚信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同时还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学生如果在学校实训初期就将此习惯带入日常实训环节,必将会出现随意操作、编造数据等不良职业习惯和形成较差的职业素养,丢失了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同样也丢失了就业空间和发展机会。因此在实践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数据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对于数据编造行为在提前教育的同时,加重了处罚力度。我们还编写了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诚信档案,作为最终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以促进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数据和参数的准确性、科学性,使学生养成诚信意识,为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提供基本保证。

三、创新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促进剂

早在1999年国务院就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专业实践环节不仅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盘点过程,还是学生进行实践、创新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平台。因此在《精细化工综合试验》、《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专业实验实训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这些课程本身就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程,牵涉到学生的基本试验技能、设备常识、电工、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在实验实训中树立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我们改革实验实训任务:选题以学生为主,结合就业需求和就业方向,尽力保证每个学生完成课题的独立性;对于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引导、督促学生查阅文献和集体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并引导学生对我系的实验实训装置进行革新;制订灵活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实训任务进行评分给出设计课题和加工任务。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利用学院科技节、省创新大赛、国家挑战杯等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在学院层面年年获奖,还获得了省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四项的良好成绩,多件作品被列入校史陈列馆。这些都触动了学生的创新改革热情。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提高,也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的树立。

四、竞争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动力源

高职生的培养主要是面对市场,就业是教育的主旋律之一,而目前的就业市场是通过竞争机制来配置毕业生劳动力资源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即意味着参与竞争,而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毕业生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中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满意的工作。

竞争意识是可以培养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看他们喜欢的东西,还有就是看与他有关的东西。这就是说人更容易感受到与他相关的事物。大家天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股票信息,可是看到之后,不炒股的人往往跟没看到一样,什么也没看懂,什么也没记住,而股民们却非常敏感,看得懂记得住,还有很多分析和判断,甚至要采取一些行动买进卖出。因此,是否带着主动的竞争意识完成一天的工作,决定着一天实训工作的好坏,也决定着整个团队、整个实训小组乃至将来的整个公司是否有竞争活力,同样还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潜力。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学生知道自己将来在社会上凭什么去竞争:优秀的思想品德、强烈的竞争意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对学生专业实验实训的锻炼,通过考核工作的细化,将创新和改革设定为加分条件,组成小组团队进行实训操作竞赛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万苏文.高职专业实验实训中职业意识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5):84.

[2]黄国标.培养大学生就业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12):45-47.

篇4

关键词 :企业管理模式 中职学生 专业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特别是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为我们职业教育再次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三年职业生涯能做到学有所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一、中职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这个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信心失落、性格自卑。在义务教育阶段,他们往往是受冷落的群体,学校的强化教育与他们无缘,老师的表扬目光也照不到他们身上,读大学更是遥远的梦想。主要表现是不参与班级活动,独来独往。二是学习上知难而退,行为上易走极端。习惯是一种持续的养成,以前的信心失落使学生不敢面对失败,在学习上知难而退,而不平衡心理会促使他们日常行为“冒失”。

二、企业管理模式与中职学生专业教学的融合

1.企业管理模式概述

企业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常见的有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和系统化管理模式。

2.企业管理模式与中职学生专业教学相融合

中职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将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所以在三年的职校生涯中要养成职业习惯,提高职业素养。企业,对学生而言显得遥远而陌生,为了将企业的职业要求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企业化管理。

(1)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主人翁意识和为人服务的职业素养。职校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时,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将各种类型企业的企业理念、对员工的岗位素质要求、企业管理等引入教学之中,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需求有以下几点:吃苦耐劳精神;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守时、诚信;身体素质过硬;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大家奉献的意识,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的舞台,展示他们的青春活力,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团队意识。

(2)夯实专业基础、培养专业兴趣、树立职业目标。要让学生踏实肯干、爱岗敬业,首先要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中职学校的专业老师要帮助学生在专业上定位,也就是这个班级的学生所学的这门专业应达到哪个层次的水平,这个专业要求学生学到什么样的技能,专业特色是什么,让他们在从茫然中清醒,在无助中看到希望。教学应该围绕这些目标来进行,教师要开展一系列的工作来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向这个目标前进。

就拿物流管理专业来说,好多学生都不明白,到底什么是物流,学了到底有什么用。开学时,笔者总会对“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目的”进行调查,好多学生的回答都是“家长让我选的,我就选了”,或者就是“我随便选的,没有任何目的”,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

为了改变现状,笔者就组织学生去参观物流企业,让他们真正了解什么是物流,同时,通过参观也能让学生了解物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例如参观烟草配送中心时,学生的震撼很大。他们看到了先进的物流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方法:“5S”管理法,了解了作为一线操作工人应该掌握的物流知识以及个人必备的素养。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利用学校的实训室进行企业实操演练。让学生通过实际锻炼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对设备的使用能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的信心,为其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和素养基础。

(3)在教学中实际演练并长期坚持企业的“5S”管理法,形成企业化氛围。在实训教学中,实训室管理可采用“5S”现场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五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整理,就是将必需物品与非必需品区分开,必需品摆在指定位置挂牌明示,实行目标管理,不要的东西坚决处理掉,在座位上不要放置必需品以外的物品。

整顿,除必需物品都必须放在能够立即取到的位置外,一切乱堆乱放、暂时不需放置而又无特别说明的东西,否则均应受到现场管理干部(小组长、老师等)的责任追究。任意存放物品并不会使工作速度加快,反而使寻找时间加倍,同时还要思考分析怎样拿取物品更快。要让大家都能理解这套系统,并遵照执行。

清扫,就是将工作场所、环境、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表面的灰尘、污垢、碎屑、泥沙等脏东西清扫擦拭干净,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所有人员(含教师)都应一起来执行这个工作。

清洁,是在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日常维持活动,即形成制度和习惯。每位学生随时检讨和确认自己的工作区域内有无不良现象,如有则立即改正。

修养,就是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4)企业化虚拟薪金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企业化管理过程,就是要使学生体会企业管理模式,靠近企业的价值取向。教学考核制度可以虚拟成薪金制,学习的奖励条例可按照企业规定: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加10元。作业得到的各等次分为不同的级别,如5元、10元、20元等。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实训课成绩优异的加30~50元,按规范操作,如出现安全隐患能及时按班级应急预案上报并救助,加20~100元。并且根据奖惩制度,定期选出优秀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薪金虚拟制度及奖励、惩罚和教育制度实行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专业课操作规范,生活目标也更明确。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专业课堂设置成企业模式,让学生的专业教学置身于企业情境下,熏陶学生的职业习惯;带领学生参观企业,通过观察,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习习惯。

三、融合的成效

将企业管理模式融入中职学生的教学之中,经过三年的培养,学生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也有所提升。

2010级物流管理班,开学时笔者发现班上有一个男生,上课的时候总是无精打采的。笔者通过交流发现他自己的觉得人生前途迷茫了、失望了。但是采用了企业管理模式后,他找到了自身的价值,积极参加物流技能竞赛选拔,最后经过刻苦训练,他不仅获得了江苏省职业学校物流竞赛的金牌,而且在全国职业学校物流技能竞赛中也获得了金牌。这些技能训练经历和比赛历程,为他日后进入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总之,采用这种模式,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提高带来了明显的效果。

四、小结

篇5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是从普教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高中转型而来,虽然经过多年的整合、提升,但在专业课教学方面,还不能较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特点,与企业岗位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很难学到过硬的专业技能,以至于毕业后不能较好地适应企业岗位工作。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做合一”对解决以上问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中职专业课教学现状

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经历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虽然办学模式发生了方向性转变,但教育思想、教学设施、教师成份、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仍然受普通教育模式的诸多影响和制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与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教育思想上,职业教育“职业化”意识不强。过分强调学生在学校要系统打好理论基础,到工作岗位上再具体学习专业技能。由于技能教学标准太低,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考核不严,致使学生“专业技术不精”,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上岗要求;在办学条件方面,多数学校教学设施陈旧简陋,远远落后于企业生产实际。由于职业教育起步晚,底子薄,欠债多,生均办学经费较少,大多数地区教育经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致使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训练的要求;在教师队伍方面,师资组成不够职业化,普通文化课教师较多,高水平专业教师严重缺乏。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是由原来的普通学校合并而来,其中的专业教师,多数是通过进修、自修等途径学习的专业技能,很少是从各种专业院校分配而来。即使是从专业院校毕业,由于过去高等学校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专业教师也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结果就是专业技能教学不够职业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职业教育特点不突出,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多而不精,教学泛而不专。技术要求不细,技能标准不高。由于职业学校大多数脱胎于普通学校,受“满堂灌”“传授式”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理论学得多,实践练得少,“黑板上开机器、种庄稼”“纸上谈兵”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很难学到过硬的专业技能,以至于毕业后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二、教学做合一与国家现行职教教学政策

什么是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中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先生理论的核心是“做是教和学的中心”。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山东省教育厅齐涛厅长强调“一是加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实现课堂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现实习实训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这充分表明,国家已经把“做”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做合一,构建中职专业课教学模式

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应用到专业课教学中,我们对学校所设专业进行重新分析定位,力求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在学中做,经过几年的尝试,成功构建了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导游、餐饮等服务类专业,都具有在一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交际交流的特点,专业课教学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模式”;财会、营销、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操作类专业,都具有某些人围绕某一具体项目,利用文字、数字、图像等进行策划、合作的特点,专业课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机电、机械、化工等加工类专业,都具有人操作机器、仪器完成一定任务的特点,专业课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服务类专业的“情境模拟”专业课教学模式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它运用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等方法,生动形象地再现真实场景,通过亲身体验、身临其境,让学生轻松地明白道理、掌握要领,具有广泛地参与性和趣味性。

情景模拟专业课教学模式包括5个环节,依次为:设置情景、分配角色、情景模拟、评价总结、反思巩固。

①设置情景。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设计模拟情景,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情景的难易与繁简程度,准备模拟道具,提出模拟的目标、规则和程序。

②分配角色。将全班学生按照情景分为几个模拟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角色,对每一个角色做出相应的要求。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了解角色的身份和特点,熟悉模拟规则,充分体验角色。

③情景模拟。根据模拟规则进行表演,教师要观察每个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把握整个模拟过程的动向;学生要充分演绎自己的角色,体验角色带给自己的感觉,从而掌握所学内容。

④评价总结。情景模拟结束后,要进行一定评价总结,包括模拟中涉及的问题,对角色表现的评价,对模拟情景的评价等。

⑤反思巩固。在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各模拟小组讨论、反思,修正模拟中出现的问题,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和强化。

2.操作类专业的“项目教学”专业课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模式就是按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学,形成符合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和训练项目。以项目为方式的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学生容易形成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达到专业课教学与企业岗位零距离。

专业课“项目教学”教学模式有6个教学环节,分别是:确定项目、制订计划、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评价。

①确定项目。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及学习目标。

②制定计划。通过项目小组的讨论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③项目准备。学生首先要了解项目需求及项目中所要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借助于教材、通过交流或其他媒体来获得。这个阶段,教师的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可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可能是客户,对学生提要求;可能是技术指导者,给予学生以技术支持。

④项目实施。小组采用团队合作方式,在项目组长的协调下,按照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此时的教师既是项目的参与者,又是方向的引领者。

⑤项目展示。每个小组派自己的成员展示项目成果,对自己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解说。

⑥项目评价。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其他项目小组评价或教师进行评价,同时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

3.加工类专业的“任务驱动”专业课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再按照教学内容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生产任务”作为驱动,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6个教学环节组成,分别是: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知识铺垫、示范操作、完成任务、考核评价。

①提出任务。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任务,任务中除了包含所要掌握知识内容外,还要强调创新意识。

②分析任务。分析任务要说明本任务需要加工的素材、采取的技术要点、实现的目标或效果,要明确任务中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难点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③知识铺垫。该环节可以没有。当学生基础较薄弱,教学内容的难度比较大时可以加入这个教学环节,结合本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复习旧知识,讲解新内容,为完成任务做好知识铺垫。

④示范操作。示范操作要辅以简练的语言和恰当的图示,介绍操作步骤、方法和技巧。示范操作可以由教师亲自示范,也可以由学生代表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

篇6

一、当前我国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1.当前我国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低下

众所周知,在高考持续几年扩招后,中职教育跌入低谷,生源严重不足,中职学校招生也就不考试了,只需年龄在14周岁以上就可入学,这就导致中职生源质量明显下降。

2.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从中职会计类毕业生历年的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看,中职会计类毕业生首次就业去向主要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业务量少,业务处理相对简单。就业岗位主要为出纳、材料会计、辅助会计等,这些岗位突出动手能力,但对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要求较低。

3.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对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响着职业中专教育,这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得很明显。尽管职业中专学校会计教师已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这样那样的片面性理解,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存在较大的缺陷。

4.教学环节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和实习课课时比例失调

从中职会计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具体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要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实行项目实训,突出实训的实践性、实用性。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可由于理论课占用了80%的课时,致使实习、实训课无法保质保量完成。

5.实践教学环境差

会计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大多数职业中专学校都配有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以供学生会计实验、实习需要。但是,就实验室的配置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验需求,有的院校甚至完全是手工实验操作,其实验能力、效果可想而知。

6.师资水平跟不上

按照国家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规定,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生产一线工作五年以上,经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合格,方可任职。可现实是:大部分会计专业老师,是从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直接分配到中职学校任教,理论和实习课一肩挑。大多数职业中专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由于没有财会实际工作经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教学时,难免是空对空。还有少数教师是从其它专业转向而来,以前学的是其它专业,后通过函授取得了会计专业本科文凭,转而从事会计专业教学。须知:由于成人教育的特点,取得学历比较容易,但要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实属不易。以这样的师资去完成理论和实习教学任务,效果可想而知。

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对策

面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目前的状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应对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面对中职学校质量低下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没有什么生产生活和社会经验, 对于较多的会计专业理论肯定会感到晦涩难解,因此,对会计知识的学习不会有多大兴趣,他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会计专业课程,必须先要让学生对它感兴趣。比如:我在讲会计的概念的时候,不是先说书上的概念,而是让学生知道在《孟子正义》中的这句话——“零星之算为计,总合之算为会”,告诉学生会和计都是算,但我们没有把会计叫做算算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算是两种不同的算法。之后,逐步引入会计的完整概念,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解决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要适应甚至领导快速发展的社会的脚步,仅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回顾我们实际用到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走出校门以后通过自学得来的。所以,作为老师不仅要讲授课本知识,还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更新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可用来指导实践,同时又可以为学生今后考会计职称,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时我们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学以致用,并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中职会计专业就业多的岗位如出纳、材料会计、辅助会计等,可专门设置相关的岗位实训操作,让学生在实训的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各岗位的要领,便于以后能迅速适应并胜任各岗位。

3.优化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但现行会计专业教材是根据会计制度及行业共性编写而成的,这类教材具有普遍性而缺少用人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地方经济特色对会计的影响,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不满意,就业竞争力下降。为此,我建议应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现代企业中出现的新岗位和原有岗位的数量、质量及规格要求,以会计专业发展和从业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时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会计专业教材,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

大家知道,会计法第38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财政部2005年3月1日新公布实施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以下统称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第三条规定:“各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评审、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不得申请取得会计人员荣誉证书。”这些规定就意味着“双证”,即“学历证书”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的“敲门砖”,无“双证”即自动放弃财会工作相应的工作岗位。同时,《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因此,为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能力,必须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双证”的教学与培训工作。我校自开设会计专业以来,即把“双证”教育纳入会计专业的教学与培训,并使大部分的毕业学生取得了教育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和财政部门颁发的“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他们一毕业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改善实践教学环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进来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改革。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不能搞满堂灌,应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1)研讨型教学。在教学中不搞满堂灌,留出一定时间,列出几个今后会计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办法。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遇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关键点在哪里?然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发言,道出各自的解决办法,最后由老师总结,评出最优解决方案。由于学生充分参与,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讨论的又是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教学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2)建立并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建立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定期进行会计专业实验。积极和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请财务工作人员到学校就有关课题进行示范性讲解,学生通过模拟一系列真实的会计工作,深化了课堂所学知识,对会计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知道今后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提前感受了今后工作的氛围,学习积极性高涨,避免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脱节,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人智能和业务工作潜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用会计教学软件将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过程演示出来,与教师的讲授相配合,使学生全面掌握了会计核算程序。

5.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专业教师既要通理论,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为此,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进修和对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使教师首先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及应用,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实现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从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师资难题,具体表现在:(1)向外聘请在职会计专业人员为客座教授: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兼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对在校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2)为本校教师培训或进修提供平台,为提高本校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按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会计专业教师读研或到国内外高校学习进修,以提高会计教师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水平,根据需要脱产或利用假期选送会计教师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或顶岗锻炼,到第一线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3)教师要适应社会,必须调整好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会计的时效性强,不论是从核算方法上还是从内容上专业教师都应与时俱进,随时了解和掌握会计相关政策法规的动态,努力扩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完善自我,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然而,教学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学生具体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要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突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实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把中职会计学生培养成具有“双证”的优秀会计中职生。

参考文献

[1]贺文瑾 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

篇7

根据现阶段人们对于医疗机构中护理人才需求的快速增加,社会中急需医疗方面的人才,这也就要求相关的院校能够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医学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护理技术熟练,并且能够把学习的内容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具有高素质的临床护理人才。这一点也给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我国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同时提出医学模拟教学在中职护理专业中的意义,以期能够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

 

一、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方式不正确

 

受我国校园发展形式的制约,在我国的中职院校

 

中,很多学生都属于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的类型,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方式不正确,因此学生很难养成刻苦学习的精神,也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情况的积累,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同时再加上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对于护理课程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弱,因此针对护理专业的课程来说,如果教师讲课的专业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非常困难。虽然现在借助多媒体和微课教学可以有所缓解,但是不能短时间进行实践,到真正实习的时候已经有所遗忘。

 

(二)知识无法与实践同步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很难快速地融合,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比较客观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融入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后期的临床实践操作中就难以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之后,在后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就会感到迷茫,甚至会质疑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更难意识到实践操作需要理论知识进行铺垫,导致学生自身缺乏思考能力。这种现象就是由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没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出现依赖性,或者是实践能力比较差的现象。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参加工作时无法使用理论知识进行思考,更加无法解决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迷茫的现象。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都使用示范教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会导致教学的整个过程出现生硬,以及缺乏活力的现象。由于学生在课堂中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因此教师不合理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护理专业来看,其教学内容主要是需要学生具有严谨性的特点,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严肃态度。而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很多工作都需要发挥出教学的规范化,同时在教学的经验中实现临床护理实践状态的改变,这样才能够保证临床护理学习的实践性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医学模拟教学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供验证知识的机会

 

医学模拟教学主要指的就是在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把医疗机构中的工作情况带到课堂中,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医学模拟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模仿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在课堂中进行互换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完全模拟医疗机构中的实际操作,其中的优势就是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立即停止护理工作,并且也能够重新开始,给予学生更多出错的机会,并且帮助学生牢记犯下的错误,避免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同时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还能够实现反复性的常规训练,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到患者,这种无危害、无风险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在中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所使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后都不需要进行复习和查阅资料,甚至不需要完成作业,所以很多学生在多年的学习中没有看过参考书籍,仅仅需要在上课的过程中记录教师所讲内容的笔记,在期末阶段进行复习,就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但是在医学模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需要讨论的题目布置下去之后,学生需要去查找相关的资料,通过归纳和总结,在班级的小组之内进行探讨,并且为课堂上的小组发言内容做出良好充分的准备。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在内心的潜在想法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表现,并且实现自我的愿望,医学模拟教学也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努力实现自我展现的愿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新课改中的指导合作自主学习,响应了素质教育的改革。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医学模拟教学和传统的教学不同,传统教学在一般情况下重视的就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一般都是教师使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死记硬背。而在医学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则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实践性内容。同时医学模拟教学也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仿真的实践性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这样也能够良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由此可见,医学模拟教学和社会实践之间也存在着区别,其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医学模拟教学还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避免理论知识教学中的各种局限性,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医学模拟教学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和授课模式,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整体的护理学习方式,这样也能够更加良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保证学生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并且能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患者的护理情感,提高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医学模拟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实践的机会,还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学习相互结合,使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中,通过相互之间身份互换的学习方式,提高素质和专业技巧,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身份互换的过程中,能够在课下交流实习的感受,并且了解患者的感受,也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融入集体生活,最终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篇8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275-01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是学生按10-14人一组分组,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聘任教师执教,在一体化教室或企业维修现场进行。在时间安排上以周(26学时)为单位。

一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1.按工作任务的要求定位,确定学习目标。

把能概念、原理、特性和学会专项技能、关键技能定及程序为重点学习目标。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为达到学习目标,教师严格执行一体化教学大纲,按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严格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恰当地找出突破点,创造性的组织教学。例如:在《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的一体化教学中,以典型故障的检排工作流程为突破点;在《汽车整车检测》的一体化教学中,以汽车检测实际项目为突破点。教师演示、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并实施,利用学习信息单、任务单、技能单、作业单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很有兴趣,学以至用,求知欲望增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按汽车维修技师标准配备一体化教师。

具备维修企业实践经历的专业骨干教师和聘任企业技术专家为一体化教学小组执教教师,教师按照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应用训练项目、学习测评知识点、能力点,一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出发,选择适应学生的教法。教师围绕学生如何“学”来考虑,让学生由“学会”变“会学”,由“学答”变“学问”、由“要我学”变“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提出问题、辅导反馈、讲评小结。教师的“教案”,就是学生的“学案”,教师严格按教学规程操作,保证了一体化教学质量。

3.采用仿真或与工作环境一致的教学情境。

设计与企业的检测、维修工位及程序一致,与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教学中,从接待问题车辆、发动机检测、问题发动机解体、部件和零件清洗、鉴定、决策修理项目、提出购件计划、零部件采购、补整、试装、总装、磨合、试车直到竣工交付用户、信息采集等,都是按照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程序设计安排的。教学中,由学生亲自操作,教师只起组织和指导作用。由于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单、任务单,严格执行修理质量标准,强化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起一定作用。

4.设置“问题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组成“问题群”。学生不只依靠老师,更多的是通过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或探究未知,达到知识扩展的目的。通过对"问题群"中的问题逐步解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指导教师按照提出问题认真思考确定问题的性质查寻有关资料分析理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自我评价得出正确地结论等步骤的运作规律组织教学。有时也可指导学生在操作错误中学习,开启学生智慧的窗口,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主动寻找数据及资料、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验证、评估结果等步骤,让学生自己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建立完善合理的考评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依据专业能力制定考核项目和权重,操作技能以过程考核成绩为主,考核过程中,采用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单元成绩不合格,需要学生重新进行补偿学习,直到考评合格为止,课程结束时,由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各个一体化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和质量评估,主要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应答进行考核。专门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和跟踪教学效果。定期举行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探索出多元结合的评价体系,由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由学校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校企共同评价学生。

二 一体化教学的体会和心得

1.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在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学中运用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学生们都积极地表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中,在一体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了所学到的知识。例如:学生在获取资料时,通过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查找和整理资料,巩固了计算机知识;诊断故障时,通过分析结构、原理,巩固了汽车理论知识;在讨论和论述中,锻炼了语言沟通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加强了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操上每天进行动手操作,分析故障等,展示学生的综合水平。一体化学习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对于职业素质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3.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在汽车维修专业的一体化学习中,采用小组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机会,通过组员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共享成果和经验的过程,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80-01

职业技能是指学生未来就业所需要具备的各项技术以及各种能力,并且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职业技能的强弱是衡量其就业能力,探知其发展前景,洞察其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在现今社会,会计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再加上中职学校的教育能力比高职院校、本科院校都弱,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整体素养也比较差,所以如何促进中职学校会计毕业生就业成为中职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大对中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力度,从根本上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 创新完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最重要部分,其质量高低不仅影响着中职整体教学效果,关系着会计人才培养率,更与中职会计教学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着力于创新、完善教学方法,以此确保课堂教学高效化、科学化。由于教学方法是教学的辅助,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情况等进行创新、完善。比如,教师在教学会计等式时,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程度,教师就可以先问学生可否将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写成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形式,并说明具体原因。这种调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专注程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教学的班级不止一个,那么为了增强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教师应在教学完一个班级后,就立即让学生提出课堂教学反馈意见,并将此作为完善教学模式的依据。

2 建设强大的师资团队

由于会计是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所以教学不应只涉及理论部分,还要兼顾实践教学,因此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渊博的专业知识,并能在具体教学中,将会计的作用、会计的本质等枯燥的理论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善于将理论付诸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并有一定的会计工作经验,因为会计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另外,教师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部分学生会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不佳表现而质疑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愿意听讲,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同样,也会因为教师巨大的教学魅力而爱上某门课程,所以建设强大的师资团队十分必要。

3 开展实践操作教学

对会计专业而言,职业技能不仅包含最基本的会计知识运用能力,还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手工做账技能等,所以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并加强实践操作教学力度。就《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而言,教师普遍都会采用边讲解边带领同学们实践操作,随后让学生自主操作的教程方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学生过多,同学们的操作进度各不同,教师无法及时地监督学生的实践情况,所以部分学生会偷懒,请求其他同学帮忙完成实践训练。为了防止此类现象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组,尽量做到5到8人一组,并设立一个组长来监督组员的实践情况。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组员间相互帮助、彼此学习、开展讨论交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教师及时监督、掌握学生的操作能力,调整教学进度等。

4 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学习兴趣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关系着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与中职学校的发展前景息息相关。因此,会计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爱好,知晓学生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职业技能的高效教学。比如,当前的学生大多喜欢QQ、微信聊天,所以教师可以创建QQ群与微信群,让学生在里面交流、讨论会计的相关问题,并将此作为向教师提意见和建议的平台,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会计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促进师生间感情。再比如学生热衷于网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或者现编一些淘宝的销售数据、采购数据等,让同学们做会计分录,会计报表等。

5 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在中职学校中,开展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对学生而言,学习会计专业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一个不错的就业岗位,而职业技能教学就能在极大程度上帮助锻炼学生的会计技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对中职学校而言,高效的会计职业技能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率,促使学校声名鹊起,还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提高学校在教育界的地位。也正因如此,相关人员才会致力于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教学水平,但这并非易事,不仅要从学生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提升会计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更需中职院校提供资金、设备等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雪梅.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281.

[2] 牛凯梅.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措施探究[J].新课程(上),2013,07:114.

篇10

【中图分类号】F719-4

一、加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都得到极大提高,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鼓励和提供的便利条件,使得旅游热不断升温,外出旅游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旅游业的繁荣,为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都期望在旅途中获得优质服务,这就要求从业者需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但在现今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基本的素质教育,则是可有可无的态度,从而导致一些学生思想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而服务意识是他们适应行业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只有具备服务意识,其他素质包括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等才能发挥作用,才会形成核心竞争力,困此必须加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

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他们职业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对旅游行业的整体认识,毕业后能迅速进入角色,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有利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的发展。

二、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淡薄成因分析

1、生源质量整体较差。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被父母溺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劳动观念不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缺乏责任感,只图索取,不愿意为他人服务和付出。

2、家长、学生认识偏差。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家长认为这是个赚钱的行业,让自己的孩子选择旅游专业,毕业后当个导游好赚钱或到星级酒店做管理很体面。学生也抱着成绩不好,到中职学校读书是为了学个手艺,有一技之长,以后好找个体面工作,其他的都不重要的心态。而在他们的观念中,服务行业是低贱的行业,服务工作是伺候人的工作。因此在校期间对服务意识的培养就不重视,忽视了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这个基本特征。导致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服务意识淡薄,不能很好的转变角色融入社会而心生抱怨。

3、学校教育偏差。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开设旅游专业的中职学校数量不断增加,职业技能教育被强力凸显出来,而另一方面,文化课却成了多数中职旅游专业的摆设,沦落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命运。在多数旅游专业教学中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生进行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劳动态度等因素的培养,不重视发挥日常行为在培养学生良好诙习惯中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缺乏服务意识,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对娇生惯养的中职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质是首要任务。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服务无处不在的思想。如轮流安排学生值日,负责打扫教室、公区的卫生,为区域的干净整洁负起自己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社会有分工,职业无贵贱,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观;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保持教育的连贯性,如班主任布置回家后为爸爸妈妈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脚等作业并要求家长反馈信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优良的品德,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

2、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观念

教育学生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职业是培养服务意识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性质、行业前景,对本行业的优秀人物多加以宣传,以达到引导激励学生的目的,使他们对本行业工作心生向往。教学中通过学科专业知识的渗透,培养服务意识,如上新课前,可以问学生为什么选择旅游专业,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毕业后可以做导游游山玩水还可以赚钱。他们的回答忽略了导游工作具有服务性这个特点,所以,教师还应从学科专业特点入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导游是为游客提供讲解,向导和饮食起居等服务的工作人员,向他们灌输“宾客之上”、“顾客是上帝”等观念,要求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追求尽善尽美的服务效果,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客人的满意声得到体现。通过这样的教育,让他们了解旅游业的工作性质,从而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3、让全体教师参与到服务意识的培养过程中

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全体老师的引导,而不仅仅依靠班主任或专业课老师。全体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服务意识进行有意的灌输。如在政治课中溶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在普通话课上,训练服务语言的运用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魅力和沟通能力并不定期举行演讲会,如“我是服务员我光荣”等,让服务意识无处不在。

4、提高专业教师的服务意识

目前多数旅游专业教师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就是纸上谈兵。因为他们毕业就直接任教,没有从事过服务行业,对服务意识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就迫在眉睫。学校可以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旅行社、景区联系,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从多角度感受社会对服务业的要求,切身体会优质服务的重要性。经常邀请经验丰富的旅游工作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和师生交流服务管理经验。平时教学中也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教育服务者,这样教学内容才丰富生动,有说服力,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服务意识的培养。

5、积极发掘闪光点,潜移默化培养服务意识

中职学生更渴望别人的关注、鼓励和赞美。旅游专业的老师在评价学生时,成绩认定只是一个方面,还应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服务意识的形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种机会,能够在细节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强化和表扬。比如有同学中午主动帮没有人的教室关闭电源、扯下饮水机电源插头等。当这种有意识的强化到了一定的时候,潜移默化中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服务的快乐,有助于学生服务意识的形成。

总之,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加强服务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服务意识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采用多种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