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责任意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3 09:16: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责任意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师责任意识

篇1

面对现实社会的市场化,信息传播的日益深化,语文教师已有的知识已经完全被揭去了那份为历史尘封下的经典性与神秘性而进入不同人群的共享空间。现有和将有的知识以几何级数值的方式爆炸的同时,赢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变。相比于信息高速公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的知识实在是九牛一毛,还能为拥有一桶的知识而沾沾自喜吗?因此,面对信息社会知识的大容量且传播方式多样化的窘境,如何教给学生一碗水的问题就摆在了以传播传统文化为职业使命的语文教师面前。孔子能体悟大道,所以历代学子尊称他为至圣先师;我们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明白传统精义,却并不能保证学生完全信服,脸上不会露出那份随意的表情。

实话实说,社会的巨变、知识的爆炸、传媒的火爆,导致知识的治世立身的恒久指导性已变得十分苍白,毫不讳言知识已在逐渐的失去人文内涵,走上工具价值的道路。现代社会新旧的转换仅是转瞬间的事情,谁能保证自己的知识积累是一棵常青树而不会老化呢?难道只有让学生在教室的狭小空间中听你令人头疼的讲解?确实,现实社会中已遍布着师一级的东西,例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并且它们日益占据着“师”的主角化位置。因为只就知识的容量与“新”的分量上说,学生已从它们那儿接受了比课堂上多得多的知识。

在这种困境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与时俱进以迎接挑战呢?

人类的知识是一个原点上积累起来的,这是不争的事实;知识的变迁又是必然的,一个时代又有一个时代的知识兴奋点。但是,当今的互联网又怎能抹杀昔日的古埃及、华夏文明的辉煌呢?虽然近代前的知识积累更多的是围绕一个核心轴的释道与传道的缓慢过程;现代社会的知识爆炸更多的是几何数级的加速裂变行为,但我想这只是一个速度的问题,而不是价值取舍的问题。因为知识的工具性永远不能取代它的人文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教师是有必然的历史意义的,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进步跟上历史发展的脚步的。

篇2

而“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则有所不同。它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天下兴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不为此尽责,就是我的失责。这样看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我都必须尽职尽责。

明白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对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大有裨益。大事是这样,小事也是这样。具体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小事上,更能看出这句话的用处。

比如说,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责任意识浓一些,责任感强一点。我们是否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我们的学生在学业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疑惑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疑惑就是我应尽的责任;

学生之间因一点小事发生矛盾,产生冲突的时候,帮助学生调节纠纷,协调关系就是我们不容推辞的责任;

看到男女同学交往过密,或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以愉快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就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当学生仅仅满足于学习是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挣大把大把的金钱,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并以此作为学习的动力的时候,引导学生心里想着国家民族,想着他人,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他人的幸福安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习才有更大的目标、更大的动力,这也是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

篇3

面对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课堂教学,以及科研在大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学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意义和价值日渐突出,作为教学者的角色日渐被边缘化的实际,如何能做到依然坚信学生的可教性,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在进行科研的同时,不放弃教学阵地?反思大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充分理解教学责任,树立教学责任意识;理解教学学术,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大学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主体对责任的客观认知与主观体验,主要包括责任认知与责任情感两个维度。责任认知是对责任客观方面的认知,主要涉及到对责任是什么?有没有能力、怎样去履行责任?如果没有履行好责任,其后果是什么?等问题的认识;责任情感是责任主体对责任的客观方面的主观认同及情感体验,反映的是责任意识的主观价值。责任认知是责任情感产生的基础,责任情感反过来又影响责任认知的深刻程度。责任意识更多地具有主观性,因为作为责任意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由意志,他对客观责任范围、内容、意义的认知总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人所产生的责任情感存在个体差异性。

教学责任是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完成的事情。教学和科研是现代大学的工作中心,因此,教学责任就必然成为大学教师应认真履行的重要职责之一。教学责任意识是教师对教学责任的认知和相应的教学责任情感。教学责任的认知包括对教学责任是什么,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否履行好教学责任等问题的认知;教学责任情感是履行教学责任时的情感体验。现代教学理论注重教学的反思性,强调教师的反思意识,因此,教学责任意识还应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责任认知的反思和教学责任情感的反思。对教学责任认知的反思能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学责任及其内容,更为自觉地分析自己对教学责任的胜任力;对教学责任情感的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树立积极的教学责任情感。对教学责任认知和教学责任情感的反思能促使教师明晰自己的教学责任,进一步唤起教学责任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现代大学以科研服务社会功能的增强,大学科研活动日益市场化、社会化、政府行为化,导致大学教师在受科研经费“诱导”的同时,为了应对科研工作的压力,在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双重选择面前,责任意识的天平更多地倾斜于科研。此种背景下,传统的教师角色出现分化与冲突,一些教师由于忙于科学研究而无暇顾及本科教学,一些教师甚至把本科教学当作科研工作的负担。在强化科研责任的同时,弱化甚至漠视本科教学责任,本科教学作为教师基本使命的责任意识开始淡化。当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冲击教学责任,淡化大学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之际,教学学术问题受到关注,教学学术运动成为化解矛盾的路径之一。

二、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

在今天的大学里,由于教师对“学术”内涵的理解过于偏狭,将传播知识的教学与科研或社会服务相对立,没有把教学上升到“学术”的层面加以理解,教学责任也因此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责任意识亦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若长此下去,必然导致社会和家长对大学培养质量的信任危机。对此,博耶认为解决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以及重视本科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学术内涵多样化。在一份给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中,博耶重新设释了“学术”的内涵,试图通过重构学术的内涵来提升教学的地位以引起人们对于大学教学问题的重视,以重建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博耶提出。大学里学术的内涵不应仅仅指专业的科学研究,而应该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即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知识的学术和传播知识的学术即教学学术;他认为“教学学术”是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教学学术包括:教师有效地呈现学科知识,根据一定目的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条理地组织起来,使学科对学生来说更易接受,更有意义地掌握,等等。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活动同样需要分析、综合,需要把知识以一种创造性的、更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因而是一种学术活动;从教学的性质来看,教学本来就具有科学活动的特性,是一种学术活动。因为,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就是教学主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学主体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严谨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可以说,“我们还要给教学的学术以新的尊严和新的地位,以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在好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播知识,还学习知识,自身也能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博耶关于教学学术的相关论述发表后,很快就有许多学者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当时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就认为:“现在是我们重新肯定教育,即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的时候了。”博耶关于教学学术理论的发表以及其他学者的积极回应,引发了在美国长达io多年的关于教学学术的大讨论。目前关于教学学术的讨论及其影响已经超出美国,波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蔚成了一个影响广泛的教学学术运动。

三、“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重建

第一,管理者可通过教师培训帮助教师理解教学学术的内涵和对教学责任认知。

如果不重视对教学责任认知的教育,帮助教师明晰教学责任,企图仅仅通过改造教师个体的人格或提高教师个体的道德境界来培养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相对短期的教师培训,则需一个更长的过程。因为,一名教师不明确自己教学责任范围、不知道教学失责所带来的后果,即使具有良好的师德,也很难具备合理的教学责任意识。依据教学学术理论,从责任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如果教学活动中,教师能把教学的有关活动作为学术问题来探讨,多投人一些时间和精力认真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反思自己,那么教师就会正确理解教学和教学责任,以积极、合理的教学责任意识指导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

第二,教师可通过教学观摩促进自身对教学学术的思考和教学责任意识的重建。

篇4

徐南平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担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苏州市挂职副市长,是我们国家某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前不久在安庆市召开的安徽省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他讲了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7岁时,他因为某些原因要离开班级。当时,班主任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举动――紧紧地抱住他,并说真舍不得他离开。当时,他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地感动了。第二个故事:四年级的时候,他因为调皮而一度成为全班最差的学生,父母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老师比他还着急,一次一次地家访,告诉他的父母:“这个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一定要让他读书。他一定会变好,他不是差生。”在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下,父母让他回到课堂继续学习。第三个故事:初一的时候,有一天,在课堂上,他津津有味地看着《三国演义》。那个时代,得到一本《三国演义》是非常难的。他正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发现了,随即把书收走了。他当时非常着急,生怕老师把书撕掉,因为那是借来的。结果,上完课以后,老师说:“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最精彩的篇章。”老师讲了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故事。徐南平说,那简直就是他一生听到的最好听的故事。下课后,老师把书还给了他,并且说了一句:“读书很好,但不要上课的时候看,否则的话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第四个故事:高三的时候,他们每天晚上都学习到12点钟,而老师一直陪伴着他们。最后,徐南平先生总结了四句话:教育是一种关爱,教育是一种激励,教育是一种宽容,教育是一种付出。他的讲话非常简短,但还是激起了热烈的掌声。

是的,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心中总是有教育的故事,不管他后来从事什么职业,身上总是会有老师的影子――那是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教育就是一种责任,没有责任就搞不好教育。我们老师至少需要有三种责任:一种责任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我们职业的本质属性;第二种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孩子送到你班上来,就是把一家的希望交给了你,托付给你,这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社会责任;还有国家的责任,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才,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靠我们去造就。所以教师必须认清自己肩上的重大使命,具有博大的教育情怀,能够对教育对象进行关注和审视,能对教育的常规进行批判和反思,更能对教育的未来和发展倾注真挚的爱。

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是加强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始终需要责任意识的推动。实践证明,一个受到良好责任教育并有责任意识的教师,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既能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学生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用真心、真情、真爱去实践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新世纪中学,山东邹平,256209】

篇5

[作者简介]郝颖(1968— ),女,北京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北京 10010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067—02

随着《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这一长久不衰的教育问题被再一次赋予了现实意义。《规范》明确指出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大师德内容。目前,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是高质量的大学教育的师资保障,他们的成长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水平,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使高校青年教师具备积极、健康的师德责任意识,是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特殊的道德要求。师德的实现更多依靠教师的自律、自觉和内心信念的支撑。近些年来,大学教师的整体结构呈现明显的高学历、低年龄的发展态势。青年教师为师的品德备受社会关注。总体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师德状况和社会形象是好的,他们自觉践行优良的师德风范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肯定。

但也不可否认,青年教师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型群体,他们的身心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拜金主义、实用主义、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社会不良意识形态的冲击,出现了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重不符的事件,师德蒙羞之案例不时见诸报端,严重者诸如基建、采购、招生腐败;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利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之机,贪污、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等。

1.职业意识淡薄。在社会的负面因素影响下,一些青年人把教师工作仅仅当做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而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对于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肩负着传播人类文化、培养社会新人的崇高社会职责。一些青年人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初,并没有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和价值的认同,更没有对教师职业的高社会期望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这样一种随便的、无所谓的执业状态,很难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职业工作动机。

2.职业态度不端。由于职业意识的缺乏,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上难以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浮躁不安、急功近利、心理失衡、不思进取、缺乏敬业精神。有的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课上口若悬河,课下不批改作业,糊弄了事;有的教师随遇而安,对教学内容、方法与创新缺乏探索和研究;有的教师榜样意识淡薄,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对物质利益的索取;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心与呵护,有成绩不肯定,有过错不宽容,甚或是冷嘲热讽、横加指责;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言语粗俗。

3.职业品质欠佳。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固然需要渊博的学识,但更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从而影响并升华学生们的精神境界。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出来。目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个性品质方面状态不佳,主要表现为:本应勤奋好学,日思进取,但却消极怠惰,不求上进;本应勇于承担,自信自强,但却遇事躲避,事不关己;本应对工作、学生充满深厚的情感和爱,却为人冷漠,缺乏应有的热忱;本应胸怀宽广,公正民主,却心胸狭隘,片面偏激。

二、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责任意识的基本构成

师德责任是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应选择的师德行为和对社会、对学生所应承担的师德义务。高校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方面应以构建师德责任意识为出发点,只有本着对国家发展、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师德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1.青年教师对国家发展的责任体现。热爱祖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根本的责任体现。正确、先进的意识能够促成行为向前发展,有了正确、积极的思想才有正确、积极的行动。教师对祖国爱得越深厚,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从而才能真正理解教育工作是国家赋予的一份社会责任。热爱祖国是合格教师的精神支柱,是优秀教师的动力源泉。

2.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体现。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拥有高度的责任感,随时随地维护和提升教师职业的荣耀与尊严并富有献身精神,这是教师最主要的职业道德素养。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有卓越的成就,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时刻以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为己任。而那些不喜爱教师职业,缺乏对本职工作的责任认同,只是把它作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跳板”的人,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个以教师工作为职业的年轻人必须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教师的工作是甘于寂寞与清贫的,要经受得住挫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青年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责任体现。热爱学生,对学生成长负责是教师对热爱教育事业的最完美的诠释。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首要条件。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教师。教师对学生负责任,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种服务精神。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帮助其构建正确的价值目标体系,使之将来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4.青年教师对他人的责任体现。无数实践证明,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比其他任何工作模式都要优秀的工作效果,教育亦是如此。完整的教育应是教师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不仅仅是某个教师个人劳动的成果,更是教师集体共同影响的结果。广而言之,也包括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教育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这里的他人包括教师的学校同事、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教育力量。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其在多元智力框架中陈述人的智力就包括人际智慧(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出适意反应的能力。在教师集体中,青年教师应具备这种智慧,要具备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更要拥有团队合作理念和技巧,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树立集体协作的观念,与同事、家长应相互尊重、支持,不计较个人得失,共同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采取一致的教育措施,共同创造和谐、良好的教育环境。

5.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责任体现。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之一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教师无疑是学生最直观的、最活生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榜样。不管教师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甚至愿意还是不愿意,他都在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着示范。青年教师不能以年轻、阅历浅作为不作示范的借口。青年教师应谨记“师者,人之模范”,其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学习、诚实守信,努力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对自己言行的负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内在动力。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青年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理应接受德行的养成教育,而青年教师作为教育者则更应该接受养成教育,因为教育人的人应该先受教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根本在于教师对职业责任的认同。只有当青年教师对国家、对事业、对学生、对他人、对自己有了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就自然养成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今天,重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即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

1.“以国为本”,把握塑造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基本方向。国家是每一个人的归属,爱国体现的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作为国家与社会赋予责任的人民教师,对自己的国家应拥有炙热的情感,并随时随地将这一情感流露,进而感染他的学生们,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强于任何一种说教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高校青年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等琐碎小事,而是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把教育事业当做“大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有了这种认识,教师才能自觉担负起国家赋予的这份责任和接受这样一种重托。

2.“以人为本”,是塑造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情感投资。就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而言,高校领导者及年长教师要关心、爱护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尊重,保护青年教师的权利,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作出合理的个人发展规划,对青年教师的缺点和不足要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与宽容,创造个人发展上、福利待遇上、人际关系上的良好条件和基本保障。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纳入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就是要鼓励青年教师的个人自主发展,以爱和关怀为核心,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使青年教师能够积极、乐观地看到教师职业的美好未来。高校领导者及年长教师要把握时代进步的脉络,不以长者自居,积极主动地构建现代大学教育的师德体系,合理有效地培养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引领、规范青年教师的教育行为。

3.“以职为本”,是塑造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实践内涵。“教好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育好人”则是以坚实的师德责任为支撑的。“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养成应以教师这一本职工作为根本,将意识付诸于实践行动。目前,高校中轻教学、轻育人的问题亟待解决,青年教师务必谨记,“教好书”固然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空有满腹经纶,却不能将其传授给学生,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工作重点不放在学校,一味专注于社会兼职的行为更不可取,“育好人”也就更无从谈起了。踏踏实实课堂教学,勤勤恳恳钻研学问,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是师德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任的实践行动的具体体现。由此推断,青年教师师德责任意识的养成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教好书,育好人”,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社会和国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教人[2011]11号)[Z].2011—12—23.

篇6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65-01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因此,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民主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感,对自己不负责任,任意妄为,就会影响他人,影响社会的稳定,这类人不值得信赖,更难委以重任,既不能奢求他对家庭做多少贡献,更不能奢望他对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这类人不足以安身立命,对家庭对社会都会存在较大的危害。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必要性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还要在教学中突出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能够体现新课改的以人为本以及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更重要的事,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独断专行”,在学校“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责任意识也较差,因此,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心系天下,心系社会,学会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负责,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提高认识,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很必要和重要的。

2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1 通过历史的人物的感召力量,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责任感

在历史课文中,有大量的极具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是这些历史人物不断努力,敢于牺牲、敢于奉献创造而来的。翻开历史课本我们会看到大量的这样的情景: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无所畏惧,挺身而出,不断探索,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甚至不惜以身报国。这些人物令人敬佩,能带给人们无尽的精神力量,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历史素材展开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比如,用“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壮志饥餐胡虏肉”“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的等等这些历史人物,感召学生,使他们从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身上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使学生在感动中,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下,树立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深层理解爱国的具体内容,真正体验历史英雄的悲壮、崇高的爱国情操。

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当我们的国家出现危难时,我们要怎么做?学生可能会异口同声地说,向历史英雄一样,挺身而出,共赴国难,救国救民,建立伟业。这样,学生的感情得到有效的升华,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建立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现在处于和平时期,衣食无忧,多么幸福,作为和平时期的我们要怎样回馈社会,回馈家庭呢?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会认识到自己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社会,为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此回报社会、汇报自己的父母。这样,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不但形成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还能清晰地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责任使命,学生会端正学习态度,建立责任意识,用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2.2 在教学中联系现实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动态,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联系现实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开拓视野,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能够建立起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的变化,关心人类的命运的强大使命感,意义重大。

比如,当讲到日本侵华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分子篡改教科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关于慰安妇问题的公开谈话等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事件背后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可以达成共识,现在日本国内有一部分人想要翻供,极力想否定日本国的侵华史实,想要否定自己的丑恶罪行。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他们敢翻供,会翻供?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可知,由于日本政府及一部分日本人民不能充分认识到法西斯给全世界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痛苦和巨大伤害,在日本国内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残留思想,同时,中国又不是足够强大,对日本国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威慑力,因此,他们敢翻供,会翻供。这样学生可以把现实与历史现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学生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学生都能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负责任的中国公民,都应该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努力成才,才能有能力为祖国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推动国家的发展,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有效地维护,维护民族尊严,才能保证国民安居乐业。这样学生不断提高了认识,对历史、对现实认识的能够有效分析,同时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有强烈的责任感的人,使学生成为大有作为的人,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这样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实现了。

篇7

(1)强化责任意识教育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都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要求公民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里所说的义务,实际上就是责任。青少年以后将担负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思想品德课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教育。

(2)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在人应当具备的品质中,具有责任感,是作为社会人成熟的基本标志。责任感和负责任的态度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安全事故、渎职行为、以及假冒伪劣等丑恶现象,都和当事人缺乏甚至丧失责任心有关。思想品德课应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今后能顺利地融入社会,明确自己的职责,承担起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责任意识教育的内涵

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他就必须承担个人应承担的责任或义务。每个人又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又同时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人们由于身份不同而负有的责任也不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人人都有责任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责任是大人的事,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没有责任,这种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责任包括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诚然由于未成年人年龄小还缺乏责任能力,但这并不等于说未成年人没有责任,因为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着某种角色,在家庭中是子女,就有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等责任;在学校中是学生,就有遵守校纪、尊敬老师、认真学习等责任;在社会生活中是小公民,就有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规、关爱他人等责任。责任始于生而终于死,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能没有责任。只不过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责任也不同罢了。

(2)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各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不同,其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但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作为政府意志执行者的各级干部,只要时时处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那么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同时会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如果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方设法,那么就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学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动,有各种行为表现,如果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相符合,就会受到赞扬;反之就要受到批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关爱他人的意识。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上的其他人而生活,其实这就是“人人为我”。但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能只有回报而没有付出,因此,未成年人在受到他人关爱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地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尽管未成年人年龄很小,但在自己的头脑中要确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为他人着想,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责任意识教育的途径

篇8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谁都知道,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虽然已不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但分数依然是老师、家长评价学生,家长、领导评价老师,领导、社会评价学校的极重要的标准。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唯一能坚守的便只是在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之外,顶着重重重压尽一点人道主义责任让教学变得厚重一些,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多得几分考分。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小细节引发了我的思考。有时,批改好的作业让发下去,过了大半日,作业本还安好地静躺在讲台上;收上来的作业本也经常是忘记了之前作业的订正或作业写了一半更离谱的情况是有时还有字写到一半就交到了我这里。有时,我让孩子帮忙叫另一个作业有错的同学来订正,我左等右等也不见人影,最后才被告知那个孩子不在教室。当然,除此之外,忘记上什么课,忘记带什么资料更是家常便饭!是现在的孩子记性远不如前?可问及当红歌星的八卦,他们却如数家珍!显然上述的这些“忘却”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原因:缺乏责任意识!查阅了一些资料,我发现中学阶段的学生责任意识是最淡薄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任李丹教授带领课题组展开对少年儿童的大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到了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以后,孩子的责任心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反而低于小学一、二年级时期。”中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人生转折期。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进行人格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与可行。

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培养起一种对知识、文化和美的向往,然后使学生在这种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确立起新的智力兴趣,更好地让语文渗透于孩子的生活,也通过语文课堂打开一扇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与人的窗口。语文课有着天然的德育功能,因为许多名人名篇中往往渗透着各种美德,责任亦然。于是,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责任意识的渗透和责任感的培养。

一、课文教学

找准教材与“责任”的结合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对“我”一个外国学生的认真负责,细致到每周修改“我”的讲义,补正所有缺漏错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责任驱使他做这么多本可以不做的事?这里的学习让孩子们懂得负责人的人值得尊敬并会被人们永远记住。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在读书时借书抄录“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正因为深切的责任感让他赢得了名声,让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他,从而得以“遍观群书”。这里的学习也让孩子们知道一个负责任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帮助他走向成功。

二、课外拓展

语文的外延无限大。所以除了课本中的课文之外,我们往往会找一些内容相近、主题一致的文章让孩子们进行比较阅读。除了比较阅读之外,摘抄、朗诵比赛和有关责任的细节片段练笔都能让孩子们多接触多观察和多思考,让这些美好的责任品质渐渐内化。

三、时事讨论

以大语文的观点看,语文就是生活。一切发生的事件就能够囊括在语文范畴之中。最近引起的事件往往最能激发孩子讨论的欲望,而这些也是锻炼孩子思维与表达的途径,同时也体现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期间当然少不了关于责任的讨论。

比如,小责与大责的讨论:因为学校卫生检查中地上有垃圾不问责直接扣分,使得校园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可我经常在下班后在校外看到许多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仍然非常严重。于是,我把身边的这现象也放到课堂中来讨论。又把国外旅游景点常见的中文文明警示牌也告诉学生。让他们感受虽然只是一个小小举动却大到可以影响整个国家形象。小小的责任放在大大的环境当中不也是一种大大的责任么?

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教学中的责任行为指导,孩子从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及愉悦的体验,从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处得到鼓励和肯定,责任行为得到正面的强化而持续出现,从而逐渐将责任内化为一种自觉的品格。

我说:“我不看重你们的成绩,我看你们的努力!”

我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好成绩,没有好成绩照样能够成材!”

我说:“不管你们今后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我都希望你们能成为有责任有担当顶天立地的人!”

奥地利精神医学家维克多・费兰克这样一位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历经惨绝人寰遭遇度尽劫波归来的生还者,在他的生命和家庭都遭遇了极不负责的蹂躏之后,仍然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参考文献:

篇9

1.有利于造就社会主义接班人

当代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能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才。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提高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大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大学校园是知识的聚集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而大学生是重要人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入阶段,需要更多的人才去承担改革的使命,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才会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站到历史的高度认识到自身的责任。

3.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责任,尽到责任,可以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人的责任有一定的本质属性,是人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可充分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每个大学生才会尽到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才能够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使身心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措施

1.发挥教学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尤其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高校需要m当发挥政治教学的作用,提高思想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价值核心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懂得个人发展没有办法离开社会的发展,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来满足个人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个人努力对社会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尽可能地承担责任,这样才会使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2.强化教师的作用

在责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利用自身的责任心去提高学生的责任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青少年的灵魂导师,其他任何途径都没有办法代替。言传不如身教,在大学阶段,教师是学生良好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一些学生很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在责任教育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先做到;若是学生不能做到的,那么教师自己不应该强迫学生做到,应利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这样才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重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责任意识作为一种品质、一种习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培养,在生活中加以沉淀,责任教育是一种养成式教育。责任教育的培养应该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从而实现认知与责任的统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适当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们通过实践了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可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这样才会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篇10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指一个人明确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情。例如,学生的责任应是在校认真学习,课后完成作业,在校期间不旷课、不逃学,考试不作弊等。一个有责任的人会很清楚自己需要去做什么,会认真自觉地付诸行动。有强烈责任感的人,遇到再大困难都会去解决,反之,责任感较弱或毫无责任感的人,面对很小的问题也会退缩。因此,注重初中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分析当代初中生责任意识的缺失

经调查统计加以结合,总结出初中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几个表现:

1.纪律上放任自己。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亦是如此,如今的中学生守纪律的大大降低,他们课堂上,东张西望,不能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作业也不能认真完成;课下,沉迷在网络中无法自拔,有的是迷恋网上聊天,有的是沉迷于网上游戏;同学之间打群架;经过调查中学生中80%都有手机,20%的学生离开了手机就无心思做其他事情,对老师的禁带手机怀敌意。

2.思想上“自我”为中心。如今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在学校都以自我为中心,存在着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而且对班集体缺少合作互助主动为集体服务的精神,自己从来没有责任意识,到了社会,不仅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也会影响自己的一生。

3.生活上追求享乐。部分初中生不懂得生活来之不易,用父母的辛勤汗水去买自己喜欢的,追求流行,喜欢品牌,互相请客、买贵重生日礼物,互相攀比,虚荣心强,而他们却忽视了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做的事情,这样的观念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

二、初中思想品德中的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加强自身素养,提高专业能力

有一些初中教师很愿意与初中生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很愿意与初中生进行沟通,但是由于诸如代沟问题、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教师始终没有办法真正成为初中生的心灵导师。所以初中教师想要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中的责任意识教育,首先就要学会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前提,则是需要教师掌握专业的知识,诸如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教师真正有能力的时候,才能给学生正确而充分的指导,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及时发现学生问题,与学生适时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也更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了初中学生的想法,就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责任意识的指导。

2.家长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

家长与初中生进行沟通,可以拉近家长与学生的距离。一个初中生自己不喜欢学习,她想放弃学业,想去学习跳舞,但是一直以来都得不到家长的同意。直到有一次这位家长在广场看到自己的孩子跟着音乐翩翩起舞,那一刹那,家长就决定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时候沟通并不一定要利用语言完成,也可以是行动。父母适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更有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就如这位学生,父母在思想品德教育时,就可以告诉她,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要对自己选择的生活负责任。生活的姿态有千百万种,但是属于自己的人生只有一种,那就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尽最大的责任将其做到做好,这就是一种责任意识的培养,对初中生终身受用。

3.丰富教育活动,增强责任意识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社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按照联系实际、突出主题、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如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课开展辩论赛、演讲会、时事报告会等课内活动,以及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课外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进行教科版七年级思品课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的教学中,我曾布置过“请为我们自己设计一条关于责任的标语”这样一道作业题。我看到学生设计出:“对自己负责,对朋友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为父母分忧,是子女的责任”“学校兴衰,我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国平天下,先从修身起”等标语。我还倡议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这些活动,寓教于乐,在教学中营造了一种正能量,让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又如,在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九课教学活动中,我布置学生调查收集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学生的诱惑。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黄、赌、毒以及等不良诱惑及其危害。这一调查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了社会责任感。再如,在九年级,我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既认识到我们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又通过对这一现象剖析,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认识到自己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改善评价标准,落实责任意识评价内容

《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的总体说明是:“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客观、公正、准确地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而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

初中阶段是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最重要的阶段。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书本所要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多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宝贵的经验,让学生成长为具有责任感的人。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民族会更加有凝聚力,国家才会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