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6: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子档案信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电子文件是按照确定的某种标准规则,记录在特定载体上的编码信息集合,需要特定的软硬件系统环境才能翻译阅读。脱离了这种特定环境,就根本无法看到电子文件的存在和记录的信息内容,所以电子文件对产生的标准规则及软硬件系统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标准规则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更新,就有可能导致原有电子档案信息无法读识。电子档案信息对软硬件系统的过度依赖性给今后的安全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存储的高密度性
电子信息的发展和数量,呈几何倍数增涨,海量的数据需要大容量的存储介质,随着记录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信息由早期的纸带打孔到后来的磁带、磁盘再到现在的光盘等,存储密度不断提高。目前一块硬盘容量已达数个TB,一张蓝光光盘通过纳米级波长的蓝光激光光源及多层记录技术的应用,可以记录数百GB数据。光盘上构成0和1数据刻痕直径小于0.15μm,1张光盘可存数百万张打印在纸上的文字信息。电子档案的高密度,一方面对节约空间、拓展应用带来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却对电子档案的保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任何一个小的失误或一条轻微的划痕都有可能导致数量巨大的档案信息遭到破坏。
1.3信息与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
传统档案是固化在某种载体上,不能分离,称之为档案实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特征,不易被复制加工。而电子档案,虽然依赖于软硬环境,但按一定的规则可以非常轻易地被复制、更改,传输,可以做到迅速而不留任何痕迹。因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凭证作用就受到威胁和质疑。这种信息与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给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保护电子档案实体不受破坏,同时也要保护信息内容不被人为篡改。
2档案信息的保护目标
电子文件技术随着整个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电子文件的产生环境、文件格式、存储介质在不断更新,而作为档案的电子文件却需要长期或永久保存并被查询利用。因此,如何确保电子档案的长期可用性是保护电子档案安全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保密性也是主要保护目标。
3电子档案保护的技术措施
3.1电子档案系统安全
电子档案系统安全,一般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硬件系统本身的安全称为物理安全,软件系统的安全主要有操作系统的安全、网络系统的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及各种功能的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因此,这种保护措施可分以下几类:1)设备层的安全管理。设备层的安全主要通过采用物理防范,解决机房场地的防灾保护,电源的稳定与净化,重要服务设备的冗余设计,安全可靠的存储,以及信息系统的异地存储保护,不低于3套的脱机光盘保存等,同时制定完整物理层面的管理规范和措施提供安全技术方案,使设备免受外来攻击造成意外损失。2)网络层的安全管理。网络层的安全任务主要是防止病毒、木马、黑客的攻击,防止档案数据被非法访问。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运行档案信息系统的网络与外界实行物理隔离,但电子档案的最大优势,如远程查讯利用、共享资源等受到局限。而在公共网络上,资源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但安全问题又成为难题。近年来,随着政务信息的公开,档案资源的逐步开放,公共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外网的安全是必须面对并努力解决的问题,目前可以通过使用路由器及交换技术设置、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等网络安全策略的制定提供相对安全的解决方案。3)应用层的安全管理。应用层的安全主要通过使用网络监控与恢复技术,防病毒、漏洞检测,入侵检测技术,上网行为管理等对网络安全进行扫描、实时监控、权限控制、自动报警,并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使用情况建立日志记录,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异常情况。
3.2电子档案信息内容安全
确保电子档案真实性、完整性、长期可读性,是档案信息内容安全的基本要求。电子文件的存放寿命依赖于存储介质的寿命,理论上光盘的寿命可达百年,但实际上谁也不能保证该光盘数据10年后还能够完整读出。尤其文件格式技术上的发展与改进,软件环镜与硬件系统的更新,都需要档案人员对存档的电子文件进行备份转存、文件存储格式的转换等维护。这一过程,要建立制度,明确责任,严格审核、评估、管理,以延续电子档案保存期限,确保档案内容的安全。另外,应用软件系统中针对用户权限的管理;档案数据密级划分,目录和文件的读写权限,开放范围的划控等,是对在线档案信息内容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任何一个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重点思考解决的问题。
4电子档案信息的灾难恢复
4.1灾难恢复含义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中表述灾难恢复是指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业务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将灾难圈定为由于人为或自然灾害,技术风险、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信息系统运行严重故障或瘫痪。主要涉及的技术和方案有数据的存储、备份和恢复;本地的高安全防护和远程异地防护方案等。
4.2灾难恢复前的存储备份方式
信息数据的存储、备份,是灾难恢复的前提,没有安全可靠的存储、备份,无从谈起恢复。备份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最常用的主要是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全备份是将整个系统中相关软件、数据全部备份一遍;增量备份就是每次备份的数据只是相当于上一次备份后增加的和修改过的数据;差分备份就是备份上一次全备份之后新增加的和修改过的数据。全备份所需时间最长,占用的空间最大,但恢复操作最简单,当系统中数据量不大时,采用全备份是可行可靠的;增量备份恢复起来比较麻烦,但每次的备份任务少,系统资源占用最少;差分备份相对节省存储空间,恢复较方便,但备份时较麻烦。因此,在备份时要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灵活使用。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的备份方式常是以上几种的结合。
二、档案信息电子化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档案信息电子化,其益处有:1.能够对现有的微机进行利用,提高其使用效率。现在很多的档案馆里面的计算机设备使用范围比较窄,软件功能也比较简单,不能满足很多的需求,并且很多的档案馆只是用计算机来进行档案著录和打字的工作,物不能尽其用。2.提高了档案文献的加工效率,保证了其时效性。手工加工的工作模式,存在了这么多年一方面是当时的科技不发达,另一方面也是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说,档案信息电子化,在效率和准确性上要高出手工加工不是一点半点,而档案信息的利用非常注重其时效性,采用计算机加工,能够缩短大量的加工时间,提升档案信息的时效性。3.档案信息电子化属于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模式,能够节约信息加工成本,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所需要的经费比较多,而且不能够多次产出,国家对档案部门的拨款毕竟有限,不能够完全依赖于此,所以,使用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4.档案信息电子化容易进行拷贝和传输,这样便于将拷贝送给领导和需要的部门,拓宽了服务范围,让社会对于档案部门的重要性给予重视。
2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3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室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4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5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二、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益处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室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其益处有: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条“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口室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益处
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条“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Ⅱ向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档案信息电子化,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需要较多的经费,但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依靠自身解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不好,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档案事业超前拿出对策,使档案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使现在的劳动电子化,为将来“信息高速公路”中有一束档案信息打下基础。
慎重选定技术路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
目前,对我国档案信息自动化工程影响最大的技术是微机口工作站、服务器性能的提高,网络技术的成熟及数据库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
实事求是地改进管理体制
电子档案归档工作是档案管理部门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几种常见问题进行说明:其一,电子档案独立性较差。当前多数企?I的电子档案均由纸质档案生成,独立性较差,并且多数企业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过的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更改和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显减低;其二,电子档案归档流程存在问题。电子档案归档主要指工作人员对整理完成的电子文件的属性进行判断,之后对其进行拷贝,进而实现长期存储的目标,但是当前一些企业在电子档案归档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例如:未对电子档案真实性和属性等进行判断便直接进行归档处理,这种情况导致归档工作杂乱无章,工作效率和效果较差;其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限。电子档案归档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工作人员在专业水平上存在较低的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人为失误,导致电子档案归档工作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2 提高电子档案归档工作效果的措施
第一,构建合理的电子档案归档管理体系。为了对电子档案归档的合理性进行提升,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归档管理体系进行构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其一,所有待归档的文件不能分散保存,需要及时进行归档;其二,制定科学、统一的整理方法,在正式归档前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电子文件整理、鉴定及监测工作,此工作由文件形成部门负责;其三,对电子文件载体质量,格式以及规格等进行明确规定,让各部门对待归档文件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调整;其四,制定责任制度,保证电子档案归档中每一项工作均有直接负责人,保证每项工作可以落实到实处,从而使电子档案归档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第二,对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严格检查。在电子档案归档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其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其同纸质文件内容是否相同及文件载体、格式和规格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进行判断,进而为其真实性提供更多保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工作人员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其一,在收集电子档案时需要对一些重要文件的原本进行保留,如果后期需要修改必须在保留原本的情况下进行,此种做法可以保留多种不同版本的电子档案,可以为后期真实性检查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其二,对一些新式的设备和软件进行合理应用,使用其对电子档案中数据计算是否准确进行检验,在发现问题后可依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对其准确性进行提升。
第三,对电子档案归档方法进行合理选择。现阶段电子档案归档方法主要有物理归档、逻辑归档和双套制归档三种,下面分别进行说明:其一,物理归档。物理归档方法又分为介质归档和网络归档,前者主要指文书部门将整理完成的电子文件储存在相应的介质后上交至档案管理部门,后者主要指在网络平台上将电子文件传送至档案管理部门相应的设备上。其二,逻辑归档。逻辑归档主要指文书部门将电子文件相对应的逻辑地址发送给档案管理部门,其在网络上对电子档案进行管控,此种归档方法能够保存电子档案原有的物理存在位置,并且不能进行随意更改,电子档案完整性较好。其三,双套制归档。双套制归档主要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联合使用,并且需要将相应的电子档案制成纸质版同时进行归档,此种方法能够对电子档案丢失后造成的影响进行规避,可以根据纸质版再次生成电子文件。在实际归档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电子档案的类型对归档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从而保证归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速度的措施
第一,构建电子档案管理记录系统。为了更好的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档案部门需要对构建电子档案管理记录系统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利用此系统可以自动的对电子文件生成、增添、删除以及归档时间等进行准确记录,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随意更改情况出现的可能,同时可以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加快建设速度。除此之外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专门的电子档案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对各类档案的多种形式和版本进行保存,为后期工作人员研究过程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第二,对档案信息化技术水平进行提升。通过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可以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档案管理部门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其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机,路由器,扫描仪以及服务器等基础设备进行合理配备,以供工作人员开展各类工作进行使用,通过配备上述基础设备后一些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均明显提升,并且为电子档案归档及后期管理提供更多的便利。其二,在电子档案数字信息录入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工作人员需要边整理边录入,从根源位置对数据和信息错误的情况进行杜绝,使用双套制的方法进行归档,在保证归档效果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工作量。其三,设定相应的权限。档案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对密级标准进行合理制定,在制定完成后严格按照其要求对归档的电子档案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公开档案、内部档案和机密档案等,之后需要设置登录名和登录密码,在查找或者阅读机密电子档案时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在验证成功后才能进行一些服务,从而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丢失或者篡改等现象出现的可能。
一、电子档案载体
目前电子档案保存的载体,涉及最多的有四大类,即硬盘、移动硬盘与U盘、光盘。这四类相对于其它类型更为稳定与普及,我们依次根据这几类的情况分别做详细介绍。
(一)硬盘载体的保护
硬盘是电子档案存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子档案的大部分基础数据都保存在硬盘中,所以做好硬盘保护是电子档案保存的重点。
硬盘的损坏原因很多,如存放环境的温度与湿度不合理都可造成硬盘发生损坏;另外,供电系统的不稳定也极其容易造成硬盘短路,数据丢失;当然,最直接的损坏即为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坏。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总结,要想将信息保护得更好,在硬盘使用时,应注意认真维护。
1、保持良好的环境。注意控制存放硬盘的环境温度与湿度,在存放室中放一块温湿度计,注意观察其指标的变化,如湿度过大,要及时通风。也要注意一些极端天气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冬季室内温度可能会较干;而夏季多雨,连雨过后要降低屋内湿度等。
2、保持供电稳定性。硬盘非常忌讳供电系统的不稳定,这会造成数据的丢失,由于硬盘工作与运转存在周期性,所以如果供电忽然切断时,硬盘可能还未将一些数据进行周期性存储,数据即丢失;更严重者,可能供电的切断会将造成硬盘的短路。
3、防止人为操作不当。在平时使用时,要注意尽量减少频繁进行开关机的操作,避免产生过度消耗;在摆放机箱时,根据要求与位置合理摆放,要在其周围留有空间,同时注意远离强电源电压等,防止驱动与机箱会产生振动。
(二)移动硬盘与U盘载体的保护
移动硬盘与U盘相对于原始的电子档案载体中的软盘,已经可以算得上相当稳定了。移动硬盘的特点是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与文件,其容量基本接近硬盘,但比硬盘体积小,对环境要求不高,极具便利性;U盘与移动硬盘相似,只是数据容量较小些,但稳定性也非常高。
1、保护移动硬盘与U盘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反复地进行读写,因为任何一种电子载体都有其读写的极值,无谓的随意读写,对移动硬盘与U盘本身是一种消耗。
2、携带时,请给移动硬盘套上保护套,因为通常移动硬盘的损坏,都是由于外力撞击或磕碰造成的,一旦过力,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3、防止病毒的入侵,不要随便将存有重要资料的移动硬盘与U盘在公共使用的电脑上使用,这样可能会遇到病毒危害,除了损坏设施以外,数据可能会外泄,导致更严重的事件。
(三)光盘载体的保护
光盘的保护要求与硬盘相似,它对于环境温湿度要求较高,如果保护不好,可能会造成光盘镭射面的损伤,数据无法读取。
1、光盘也应尽量减少读取次数,因为每一次读取,都是一种自然消耗的过程,使用时,会受到热力、摩擦力影响,累计到一定的使用次数,光盘可能就会导致变形、分解等,它的寿命即会终止。
2、由于光盘的镭射面外露,所以要严格控制空气中的温度与湿度,不当的存放,会加速其表面性质的改变,尤其是会改变光盘入射与反射光波场分布规律,造成信噪比下降的后果,直接威胁光盘使用寿命。
3、由于光盘表面需要做一些记录,所以可能会或贴或写标签于光盘正面。但光盘正面的涂层也较薄,反复涂写依然会造成光盘的损坏,所以要尽量一次性完成标记工作,不可反复涂改。
4、保护套必须要柔软。一定要给光盘配以合适的保护套,这样才能减少光盘与外界的摩擦,光盘由于较薄,镭射面又面积大,很容易摩擦刮花,这种情况一定会造成数据无法读取,往往是丢失数据的根源。
二、电子档案信息保护
电子档案的信息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随着电子化与信息化,档案资料已经经由各种载体被保存成电子格式,这种格式虽然在保存与查阅方面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旦信息丢失,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做好电子档案的信息保护工作,是目前的最要课题。
(一)严防病毒
病毒是一种在信息时代最有威胁与无处不在的产物。它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电子档案载体的损坏,甚至严重者可能会窃取重要信息,导致高保密文件与数据的流失。
要想防止病毒危害电子档案,应首先在硬件中安装防火墙软件,为电子档案信息设置第一层屏障;同时,可携带设备也应尽量减少在公共计算机中读写与使用,防止病毒趁机入侵;最后,要定期查毒与更新防火墙工具,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
(二)注意系统及时升级
为了防止数据与载体的匹配度,应注意及时更新系统,只有完善的系统才是信息保护的基础,可以为信息带来更高效的处理速度与保存方法。
(三)备份是电子档案信息保护基础
多做备份永远没有错。备份可以为电子档案信息带来可靠的信心保证,提供安全感。即使一部分设备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受到损害,也不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电子档案信息必须要做好基础备份工作。
三、结束语
电子档案载体与信息保护是档案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但做好提前预防,就不会出现数据无法读取或丢失以及泄密的问题,防患于未燃,是电子档案信息保护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当前,人们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计算机,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效率,使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管理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它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数据被盗,所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3.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4.制定管理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单位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总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目前国家提出了文书档案管理的改革——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的电子化应用,来提高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并且及时的提供准确、完整的档案信息满足需要。文书档案信息的电子化涉及的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局部,而是对整个管理工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1 文书档案信息电子化的作用
1.1 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
目前大多数单位档案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物尽其用。
1.2 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工作人员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
1.3 档案信息可多份复制,拓宽了服务范围。
2 文书档案信息电子化的优点
2.1 电子档案能使办公效率大大提高
电子档案使用光盘、磁盘作为载体,将信息存储在上面。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极高,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这是计算机参与文书档案管理的最明显优点。它解决了在传统档案管理中人们使用手工操作的时候出现的信息收集不完整,出现漏抄,字迹不工整等问题,节约了人力也提高了准确性。因此,电子信息化管理文书档案相比传统的管理方式,最明显的就是方便,检索效率高。
2.2 电子传输,实现资源共享
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管理中,企事业单位由于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使得大量信息闲置在文件柜中,不仅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还造成文件和信息查找困难。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网络服务这个宽广的平台,可以及时了解档案室概况、工作的重点和最新、最快的档案管理信息动态。
2.3 电子文件保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要长得多。纸张的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的性质,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受到破坏,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在档案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不同,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贮存、读取电子文件的设备日趋成熟,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电子载体,如VCD、DVD光碟,小容量的闪存U盘,大容量的移动硬盘等等。这些载体的普遍特点都是存、读方便快捷,易于传递,且贮存时间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不易损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2.4 提高了文件传递的速度和安全性
以往文书档案办理过程中,办理人员私存文件或文件在传递过程中丢失、延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给档案人员归档和其他人员检索利用造成很大不便。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大大提高了文件传递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3 文书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电子档案真实性难以保障
因为电子介质具有可读写性,人们可以对电子档案进行反复的输入和修改,并且没有修改后的特殊标记。人们不能通过辨别字体字号的形式判断文书档案的原始性,并且电子档案没有印章和亲笔签名,相关单位也无法鉴别真伪。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就难以得到保障。
3.2 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通过网络系统拦截电子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黑客通过特殊的程序可以拦截人们之间重要的数据信息内容,病毒的入侵使得人们的电脑瘫痪、信息丢失,假冒的非授权用户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对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3.3 电子文件兼容问题
电脑软件开发的通用性差,不同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相互不能通用,或者是不同软件生成的电子文件难以实现格式的转换,为管理人员增加了转换电子文件格式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经费的支出,要购买多种格式的软件,以便使用。
3.4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4 改革措施和解决办法探讨
文书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应用在发展过程中有利有弊,就其对现代档案工作的贡献来说,利是远远大于弊的。针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方法。
4.1 信息化系统内、外网隔离
在内部信息化网络和外网之间,设置物理隔离,是保护信息化网络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第一层隔离防护措施是路由器。路由器滤掉被屏蔽的IP地址和服务。第二层隔离防护措施是防火墙。大多数防火墙都有认证机制,无论何种类型防火墙,从总体上看,都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4.2 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从硬件建设和投入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硬件环境,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二是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逐步提升业务能力,自觉树立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四是加大档案部门间系统合作的力度,通过交流,多学习兄弟单位利用档案资源进行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的经验,运用网络、现代通讯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信息源。
5 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单位档案记载着这个单位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对研究本单位的经营业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单位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文书档案的信息电子化应用在发展过程中有利有弊,就其对现代档案工作的贡献来说,利是远远大于弊的。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信息电子化方便、快捷的同时,更要时刻注意维护系统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邓邵兴,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董永昌,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百家出版社
[3]刘涛《谈谈档案工作的“有为”与“有位”》,[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第14期。
[4]杨静,《怎样加强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5]王凤霞,王秀芳,《深化档案管理工作》,[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
伴随着企业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企业档案管理也伴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的交流和互换进入到社会信息网络的新天地。企业档案工作者对电子档案的来源与形成的关注由原来的企业内部网而扩展到地区、国内及至国际范围内的整个网络。在这一新的网络环境下,档案人员除了继续做好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和保管,更多的要了解企业需求,扩大服务内容。一方面配合现代企业的营销手段,档案人员应同企业领导及专业人员一道,建立企业信息资料库,选取最能体现企业优势、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信息资源上网,宣传自己和展示自己。吸引客户和占领市场;另一方面从网上获取有效信息为企业领导经营决策、为企业生产建设发展提供服务,主动的、全过程地提、供、销、科技、质量、资金、政策等多层次的信息,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多功能的、高效的、灵活的紧盯市场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体系。这的确给企业档案工作者提出又一次挑战。
二、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下的档案工作
现代企业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步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走向自动化、程序化。计算机管理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计算机进行产品的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和辅助数控编程(CAPP),计算机参与企业管理系统的制作文件、统计和数据处理,进而发展到把集合3C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与有关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等组合在一起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置身于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企业档案工作者将发现企业档案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企业档案载体的转变。在企业实现计算机全程管理后,适时实现了信息数据的远近传递交换和处理。在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文进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电子图纸也以手工制作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量出现。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使产品图纸的设计、存储、查询和修改变得快捷又方便。例如生产或开发一项较大项目的产品就需产生上万份的图纸,而其中许多又要承袭老产品的大部分成果,因此电子图纸显示了其比纸质图纸更旺盛的生命力,保存电子图纸要比保存底图方便、省时、省力并且有意义得多。
其次是企业档案的分类变化。旧有的企业关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产品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等传统分类方案将被打破,取而代之以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各个管理模块、流程的设置。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分散在几个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依照规定指令根据工作目标随时设立和调整类目。各企业档案信息的分类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计算机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档案分类更能贴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状况,分类也将更详细、更科学、更规范。
二、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
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从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分析。
1.环境因素。与纸质档案一样,环境因素会对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产生很大的的影响。首先,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受自然环境影响。所有的电子档案都是存储在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如洪灾、火灾、地震、雷电等等,都会影响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其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受保管环境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也会受到存储电子档案的设备、库房等保管环境的影响。“环境条件不符合有关标准会对档案信息造成危害,如档案信息网络控制中心机房场地和工作站的环境不合要求:电源质量差,温湿度不适应,无抗静电、抗磁场干扰和无防尘、防火、防水、防雷电、防漏电、防盗窃的设施和措施,以及光、空气污染物及害虫、霉菌等有害生物都会给档案信息带来不利的影响。”
2.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威胁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技术层面,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主要是纸张本身的耐久性和书写字迹的耐久性问题会影响档案信息的安全。而对于电子档案,其存储载体质量、读取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都会影响档案信息的安全。电子档案是在数字设备上进行存储、阅读和利用的,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我们一般都利用光盘、磁盘、磁带等存储电子档案信息,但是这些载体具有脆弱性和易坏性的特点,容易受到破坏,导致档案信息的无法读取,甚至丢失.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物质载体也陆续的更新换代,容易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与此同时,电子档案的信息与载体是可分离的,其信息可以实现在不同介质中转存、拷贝,在拷贝、传递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完善也会导致档案信息的丢失、泄露。计算机病毒和电脑黑客的侵害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也构成很大威胁“。由于移动存储介质体积小、方便携带,人们不仅能轻而易举地将大量的、含有完整机密信息的电子文件传播出去,而且极易因内外网间交叉混用,遭受病毒、黑客的攻击,造成重要数据流失。”计算机病毒具有种类多、危害大的特点,存储电子档案的计算机一旦感染了病毒,就会导致电脑指令出现问题,甚至是导致电子档案信息的丢失。当存储电子档案信息的计算机在网络中运行时,可能遭到电脑黑客的入侵,导致电子档案信息被篡改、泄露或者丢失。
3.管理因素。纸质档案从收集、整理到利用、服务整个过程中都有很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与标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纸质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的管理流程标准还不是十分的完善。如果没有严格的操作方法与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档案信息安全意识、没有应急处理预案等等,这些都会会威胁到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从档案部门来看,我国还缺少一个国家级的与国家信息化进程相匹配的档案信息安全工程规划。地方档案信息组织管理机制也是不健全的,使管理档案信息的机构、人员未能落实到位,乃至政出多门,出现谁都在管但又管不好、管不了的局面,执法不力。”由此可见,我国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提高,国家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做好管理制度支撑。
4.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应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认为人为因素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故意破坏,二是操作失误。无论是操作失误还是故意破坏,都会威胁到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故意破坏就是在有意识的前提下,故意篡改、窃取、损毁电子档案信息内容,如黑客等;操作失误就是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对电子档案管理操作流程不熟悉、操作不规范、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在管理电子档案时产生操作失误,破坏了电子档案信息。目前很多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档案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不关心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同时,社会大众对于档案信息安全的了解也不多,在利用档案信息的时候,有时会忽略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这些情况都会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三、保障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措施
1.加强档案信息安全意识。电子档案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一种,具有很大的价值,包括凭证价值、参考价值、文化价值等等,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因此,保障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想确保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我们必须加强人们的档案信息安全意识。这里说的加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意识包含两方面,一是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安全意识,二是加强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安全意识。档案工作者是否具备较好的档案信息安全意识,会影响到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与否。很多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信息安全的了解还局限于纸质档案,并不了解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如果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注重对电子档案信息的保密,对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不了解,那就无法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因此,档案部门应该认真的学习相关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知识,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安全意识,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同时,我们还应该增强社会大众对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意识。电子档案可以同时为很多人提供利用,具有很好的共享性,具有很大价值。相关部门也要向社会公众宣传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展览、讲座、宣传板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