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学校的物业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3 09:16: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校的物业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校的物业管理

篇1

30多年来,中国物业管理加快推进并蓬勃前进着,在推动经济发展、吸纳人员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全面作用。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大约已有七万多家,从事物业管理人员已达到了六七千万人,大量的人才需求让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乐观。就业虽不难,但因种种原因,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失业率高。目前,从学校层面入手剖析物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忠诚度的不多,因此探究物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忠诚度的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支撑中国物业管理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点。

一、物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忠诚度不高的原因

(一)行业地位不高

中国物业管理经营模式,处于简单服务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服务与集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关键期,当前物业管理行业还是地位不高、平均工资待遇低,为此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不愿坚持从事该行业工作,实习结束或毕业没多久就会因收入比较低而改行。

(二)高校因素

当前高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接轨不够,如高校把学生毕业后的初步岗位定位为客服管理员,发展岗位定为项目经理,实际中更容易发展为项目经理的基层员工却是秩序维护人员,学生入行后觉得自己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学生,晋升机会还不如一个没有高等学历的保安人员多,心理上的落差导致他们转行。另外,随着智能化管理、物联网、电商时代的到来与发展,物业管理行业需大量懂高科技、会操作现代化智能设备、会运用电子商务的人才,而大部分高校培养的是未涉及这些领域的传统型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容易被淘汰。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优良人才的关键条件。20年前北京林业大学率先开办了中国物业管理专业,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增加,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其校内任教的大部分老师缺少实践经验,授课时理论与实际难免会脱节,使得学生工作中就不能很好运用所学知识,必将影响专业忠诚度。若请物业管理企业专家来校兼职,又因时间相对有限,对教学规律把控不准,教学效果也不佳。

(三)个体因素

1、学生自身原因物业管理行业受到了房地产整体行业下行趋势的影响,出现第一志愿报读的学生偏少,服从调剂就读的偏多。学生入学后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定位不明确,无所谓专业学习,或者就直接转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择业时迷糊,于是实习期就对自身发展失去信心。物业管理专业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总体来讲需要学生具备善于沟通的外向型性格,不少学生性格较内向认为自己能力不及,实习就业中职业心理素质不强,碰到同工不同酬等情况时就不干了。2、家庭观念很多父母对物业管理行业有偏见,在自己孩子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时,就会联想是在做让父母脸上比较无光的小区保安、保洁等服务性工作,就不愿支持孩子从事。实习期满后,只要有机就会让孩子选择继承家业或从事收入相对高、相对体面的工作。

(四)社会因素

从生源来看,不少报读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是来自农村,可农村学生转行也多。毕业时,他们有的宁愿选择回到还没有物业管理工作可做的家乡从事其它行业的工作,也不愿留在北上广等大中城市里承受着生存压力。还有,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找工作时,常会因为物业管理企业无法提供住宿、没有伙食补贴、不能享受正常的休息日等一些问题,就会还未进入行业已放弃了所学的专业。物业管理行业人才匮乏,成为就业“香馍馍”的学生,同样也要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物业管理企业除了招收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外,他们也热衷于招聘懂经济法律、会经营管理等其它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或者录用社会上一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学校层面培养物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忠诚度途径

(一)产教融合多样化,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落实大职业教育观,以行业为依托就业为导向,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对接与合作。尤其要寻求与行业内具有影响力并能积极投入到校企合作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合作。优化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结构,面向高端物业管理,培养精英化的人才,提高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薪酬。产教融合要多样化,校企合作建立和更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提升学生实践和实操能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做深做实与知名企业的订单培养,要充分考虑校企、学生需求点。校企共同商定订单班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订单班课程,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可有学校和企业各定一人担任,一个教授理论另一个则负责讲实践。另外,校企各设一个师傅管理和帮扶订单班学生,联手考核他们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职业发展等,校企人员一起走进学生们的就业心里,才能更好地坚定他们的专业忠诚度。

(二)多方努力,转变局面

1、加强教师引导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是培养学生专业忠诚度的引导者,要加强教师“引上路、送上马、扶一程”的责任意识。全员齐抓共管好学生专业忠诚度培养的帮扶、引导工作。制定忠诚度培养目标,开展师徒制,一名老师带领一组学生从开学第一天至毕业三年内,对本组学生的专业学习、就业动态进行跟踪,这样也能促进高校招生“进口顺”、就业“出口畅”;定期举行教辅联席会,分析学生不就业、转行的原因,关心和帮助不喜爱本专业的学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专业能力,教师自己也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在学生面前多宣讲如优秀校友风采、名人名事等正面、积极的行业信息;要重视实践教学,教师可多设置带学生到企业、项目现场参观和学习的环节。如有条件,师生可一起创建物业管理公司开展全真模拟,让学生实地练兵,提升岗位技能。

2、利用第二课堂熏陶学生职业素养

学校可通过物业管理专业的高校联谊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主题班会、新生岗位认知、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心智、职业情商,鼓励学生克服职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坚持做一个物业管理行业合格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杨晓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篇2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03-01

高校物业管理分为住宅、学生公寓、办公物业三大板块和三种管理模式。把握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将现代化物业管理理念融入,改革传统的没有实际意义的管理模式,相关措施的制定要围绕21世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为高校物业管理的发展战略的制订提供坚定基础。现代化管理模式追求人性化管理,所以用于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中将会更好地发挥学生公寓的基本职能,进而完善管理措施,一定要把握好“用真情服务”和“用制度管理”这两个准则。

1 高校学生公寓物业管理的特点

要想制定有效的政策,首要任务是认清高校物业管理具备的特点,相对于居民生活小区的管理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总结相关问题的本质,只有从本质入手深入研究,才能制定全面的适合发展的方案。

1.1 高校物业管理具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性

通过研究发现,市场观念正在逐步走进高校,显然时机还不够成熟,所以会给大家造成一种困惑,以至于学生在发现过去不足的同时又很难接受新的事物。很难理解决策者、执行者、被服务对象的观点改变和行为支持。

1.2 高校物业管理模式传统化

在公寓管理中,很多管理方案由于是多年形成的,很难对传统管理模式转型。物业管理者和决策者享有一定的执政权利,然而不对现如今的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其固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具有新时代潮流的大学生了。

1.3 高校物业管理费用核算具有模糊性

作为业主的高校“甲方”委托乙方(后勤服务集团或总公司)进行物业管理,是通过签订委托合同实现的,这就涉及费用核算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忽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制定自己内部的费用核算形式,目前多数高校均采用“倒推法”,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管理理念,将现代化物业管理很恰当的融入其中。也就是根据现有后勤实体的在编人数及临时用工数量的各种工资补贴标准、各种消耗及运行费用等测算出总价格,再用总价格除以总工作量费用。

1.4 高校物业管理呈现多元化特点

高校物业管理非常复杂,要求考虑问题全面、严谨,单一性的考虑,导致多元化现象的产生。多数高校成立了后勤集团或总公司,而物业管理则千差万别,比如承建了学生公寓或学生食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全按市场竞争的方式进行经营和运作,这部分高校物业管理社会化程度相对较高。然而另一部分的管理表现市场不完全状态,比如物业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框架内。

2 高校学生公寓实施现代化物业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公寓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正常的教学以及科研秩序,影响最大的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这就要求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改革。因为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社会的高材生,可见将现代化物业管理有秩序的应用,能够给学生完善全面生活环境,而且使学生心身感到愉悦,提高了物业管理效率,加快学校全面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带来经济效益,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优势。现代化物业管理注重的是“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这种理念非常符合当代的大学生心理,由于每个学生个性都非常强,如果对学生实施强硬的手段控制和约束,会造成逆反心理,进而不配合物业管理者的各种规定。学生宿舍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阵地,引入现代化物业管理理念,能够把管理工作与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在“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中,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3 现代化物业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融入应用

3.1 “以人为本”的核心制度

“以人为本”也就是人性化管理,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对人民幸福感的提高。在高校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中,也应当实行这一点方案,在管理的全过程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把人的因素提升到主动性的位置,高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科学方面来讲,人性化管理是将“利用人”的工具理性与“为了人”的价值理性相结合,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使每个人都获得尊严,也就是对“人生而平等”的理念的体现。

3.2 与学生及时的沟通

当代大学生的心里独创性很强,自我封闭性也强,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定时定量的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只有切实了解其心里所想,才能更好的制定方案,在总体上有大概的思路。管理者和学生适当进行学校组织的活动,无形中培养之间的感情,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会非常支持学校各种规定,当然,前提是此项内容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大多数人的观点,不能独霸政权,制定一些不合理的方案。

3.3 执行人性化的规章制度

严格的规章制度是约束不正当行为的准则,但是要赏罚分明,做到任何制度说服性强,学生公寓物业的管理主要是围绕学生自身利益而定的,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应当以建设性思想为准则,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人格上的侮辱,要使学生感受到尊严和平等。执行制度的过程更多地应考虑的是学生心理感受,从教育学生的角度处理问题而不是机械地执行制度。

3.4 发挥学生自律作用,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在公寓中不仅是被管理者,又同时是消费者。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管理意识,这就要求首先树立正确的思想,学校应通过成立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楼管会等学生自律组织,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协助公寓管理部门维护学生宿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3.5 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

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完善的素质,在工作中,性格温和,面带微笑,与学生沟通时,会使用语言沟通技巧。并且在物业管理上有专业的知识,将科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用,更好的发挥物业管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使我们清楚的意识学生公寓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融入现代化物业管理是重中之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加符合现阶段的高校生。在实践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以学生自身为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舒适生活条件,进而为全面建设校园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999年12月14日,教育部决定改革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改革高校后勤服务设施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实行物业管理的趋势顺利发展。但是在各地高校具体引入物业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尤其是如何建设一支或者确定一种适合本地地域特色及文化特色的管理队伍或者管理方法,从而结合高校、地域文化、物业管理及市场机制的服务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山水环境型高校学生公寓的特点

不同地方的环境特色及文化特色是不同的,如何在物业管理工作中深化发展这些特色,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作为笔者所处的重庆来讲,由于天然的地形及地貌特点,重庆的高校学生公寓大多具有群山环抱,江水毗邻的特点。归结起来,山水环境型的高校学生公寓有以下特点需要注意:

一是山水环境型高校学生公寓地势普遍较陡,阶梯多,且由于背靠山地,遇到大雨大风天气,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或路面积水等问题,大量的人造阶梯还容易造成学生,身体伤害的问题,如果是新修建的学生公寓,还要注意墙面返潮,返碱等现象。二是虽然学生公寓处山水之间,环境优美,而学生如何善待环境,如何与环境自然相处的问题。三是山水环境的高校学生公寓常常为大树包围,笔者所处的高校学生公寓就有多处宿舍与大树紧邻,而有山水之地,必然多蚊虫、蛇蚁。在一年中的必要时期要防范学生被伤害。四是绿化服务工作任务重,要求高,且由于地形特点,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多,且所被栽种的位置也较为复杂,高低错落,层次较多,维护工作繁重。

2 具有山水特色的学生公寓物业管理方法分析

具有山水资源的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有很多不同普通的物业之处,一方面在技术上要保障日常的服务工作,因为山水特色型物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在保养、维护管理上面发挥、发扬山水特色,使其为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使其在好的方面发挥作用,而不是在不利于学生的方面发挥作用。搞好此类有特色的学生公寓的管理,光靠学校及物业企业恐怕很难凑效,如何发动学生自治,搞好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在采用托管型物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搞好具有山水特色的学生公寓物业管理。

一是成立有组织的,规范化的学生自治委员会;现代大学生具有自主、自立的特点,因此在管理层面上应成立由学生工作部、社区党群组织、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等组成的管理机构,共同开展学生社区的工作,促进社区管理的组织化。同时,还应成立一个学生自治机构,如楼管会或学生自律委员会等,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与管理中来,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是建设智能化、网络化学生社区;现代的物业管理手段越来越丰富,建筑本身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学生公寓进行智能化建设能更大的减少人力资源的重复使用,又能结合现代大学生对智能化建筑及设备的依耐性,使其主动使用智能设备参与到物业的管理中来。智能化、高技术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用电智能化系统等,便于社区实施安全管理,减少盗窃、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可以创建社区网络,建立学生公寓论坛,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论坛,物业企业的客服人员作为版主之一,可以及时了解学生需求,解决问题,将矛盾处理在苗头阶段。利用网络论坛,还可以进行思想文化教育,专职辅导员可以深入论坛,发表意见,与物业企业的客服专员一起共同完成思想指导。

三是创建人性化、艺术气息化的山水型高校学生公寓;高校的学生公寓更加要注重人性化的物业文化建设,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成长期间,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从小被关怀,关注,离开家庭之后,能在学生公寓得到家的温暖与关照,一方面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正确的,关爱他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由于山水特色型的高校学生公寓本身处在艺术及优美的环境中,非常有利于对学生的居住环境进行艺术气息的塑造,可以开辟出一些艺术长廊,悬挂艺术作品,开展艺术文化活动,宿舍文化节或特色寝室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活动,又营造了文化气息,使学生社区的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相匹配,创建出自己的特色。

四是侧重配备高水平的园林绿化队伍及安保队伍;在物业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中,要以扁平化的组织模式为主,在人员配备中,侧重挑选具有一定人文气息及艺术鉴赏能力的园林师及工人,根据环境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结合山水特色,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特色园林造型,极大的发挥及发展山水特色文化。另外,建立训练有序的保安队伍,制定针对山水学生公寓特点的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解决及弥补前面已经论述的山水特点带来的负面问题。

3 结论

总之,当前的高校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市场化,制度化的建设还任重道远,现在要提升到针对学生公寓地域及文化特点而专门制定相关的物业管理模式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只要积极的推进高校学生公寓的市场化改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然就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高校、企业、市场的思路来。从笔者最近几年的研究来看,从学生阶段就开始接受标准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不仅是对其在校期间,更大的效应会体现在其参加工作,进入社会之后。成为社会人之后,学生对物业管理的理解会远远高于其他人,从这个角度看,探索出有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不仅是对高校的贡献,更是对社会,对行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作为一名成熟合格的物业服务人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学生在学习物业礼仪的过程中,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不断训练,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不但充满自信、心态平和,而且举止优雅,从容面对困难得失,保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2.对学生仪态美的培养。

物业企业是服务性行业,这决定服务人员必须举止得体、体态优美、气质高雅。通过物业礼仪课程的学习及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坐、站、行、蹲、微笑、手势等基本仪态,纠正错误及不规范体态,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的认同感,懂得在物业服务中如何欣赏形体美、表现形体美,塑造学生优美的仪态和形体,为学生将来走进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形体基础。

二、物业礼仪对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对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

通过物业礼仪的系统学习,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美的情感教育,增加学生对职业形象的情感、责任心和热爱程度,这也符合物业行业的职业需求,符合社会的审美特点。启迪学生对于美的情感意识,使学生意识到美的职业道德、美的仪容仪表、美的体态、美的举止、美的待人接物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重要作用。

2.对学生职业品质的培养。

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主动了解客户所求是物业服务人员的职责。物业服务人员在每天的工作岗位上,要认真对待业主提出的细微、琐碎的事情,把客户的每件事当成大事来做。通过物业礼仪的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宽容、真诚、坦诚、镇定、吃苦耐劳等的职业品质,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较大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礼仪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突发事件,从而树立自己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对学生职业行为素养的培养。

物业礼仪是物业服务人员向交往对象表达尊重、友好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息息相关,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物业服务人员良好的礼仪素养和职业行为,不仅使自己充满信心,也能更好的促进与客户的合作与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提升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

三、物业礼仪对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篇5

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比较特殊,这源于管理对象的特殊性。中职学校的教学及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管理经验,更需要谙熟教学规律、掌握教学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是影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条件,更是行政工作之重点。

一、中职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含义

教学管理队伍是指在学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所构成的一个群体,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研究管理人员、实验实践教学管理人员、辅助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务管理人员等。根据学校办学目标,教学管理队伍的职责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维护教学过程的正常实施,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工作,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工作,它必须遵循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并有自己独特技能要求的专业性工作。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应由专业管理人员承担,应尽快建立一支高质量、高起点的优良的专业化管理队伍,这是提高办学效益、提升办学质量的当务之急,也是培育、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二、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

由于多方面原因,中职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选任缺乏专业化要求,目前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构成十分复杂,转行的教师、留校的毕业生、“双肩挑”人员、军队转业人员或人员家属、引进人才的随调人员等等,甚至一些不具备教学管理素质的转岗人员也被塞进教学管理部门,导致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由于缺乏专业化建设的历史积淀,中职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择、录用、培养、提高明显缺乏政策扶持,导致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在思想观念上,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对提高办学效益、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价值。在政策制度上,重师资队伍建设,轻管理队伍建设,地位和待遇差距悬殊,导致一些人不安心本职工作,更缺乏工作热情。在人员配备上,数量不足,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科研和创新能力不足,这样直接地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工作。

三、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学校应从战略视角把教学管理队伍作为竞争的重要核心资源,通过对学校总体人力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不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和职业化能力建设。

(一)提高认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搞好专业化建设首先应当以现代管理理论革新教学管理理念,树立符合学校管理规律、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理念,从思想上观念上充分认识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这是搞好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二)优化结构,改善教学管理人员配置机制。

改善教学管理人员配置机制,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优化,是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必然路径。从中职学校的现状出发,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目前还是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为宜,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员的资历、能力、学历、职称、年龄、性别、学源和相关学科专业方向等方面的结构和比例,通过“准入”机制,尽量安排相关专业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充实教学管理队伍,逐步解决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来源庞杂的状况;同时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探讨和规划,切实改变重教学轻管理的状况,准确定位教学、科研、管理职能,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结构状况,逐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管理与科研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三)加强培养,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能力。

通过教育管理理论学习,了解与管理科学相关的技术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动态发展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学管理业务学习,从专业角度了解掌握教学管理中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沟通、合作、研究、创新等方面的要求,探索教学管理规律,提升实施教学管理及其研究的能力;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专业精神。通过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把培养培训与绩效考核、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教学管理人员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培训机制,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化能力,实现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工作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共同优化。

(四)强化考核,完善教学管理人员评价体系。

篇6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许多中职学校中都存在专业定位“杂”而“泛”的通病,专业培养是目标要求学生既能做旅游相关导游、酒店管理,又能做旅行社的管理人员,使得学生对自我职业规划也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从而局限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笔者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多年,总结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创新的新型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一、知识与技能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随着国内外旅游行业的内容是不断发展,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发展也日趋多样化,旅游的动因不再只是到风景区休闲度假,而是出现很多新发展分支,在这种形式下,教师必须不断根据教学要求和旅游业的发展来创新教学的综合性,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给学生最大展现自己的空间。例如:把课堂搬到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交通工具或模拟实训室中进行,为学生创设实际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切身感受到自己未来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导游讲解环节可以带学生去旅游景点为自己人或他人实际讲解一次,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讲解表达的能力。同时,针对目前旅游业市场开放的状态下,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创新案例的分析。例如:笔者在《旅游政策与法规》的讲解中,就创新使用当前热门的“云南旅游局执法人员辱骂威胁游客事件”和“三亚海鲜宰客门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与学生一起加入到探讨队伍中,针对学生产生的“差评和后续报道”等疑问进行了引导,在加强学生对的记忆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协同合作的方式下进行总结和分享,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知识的学习,其次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进行探究性学习。利用“学习小组”模式,将课堂上的学生进行分组,积极促进小组学生之间对于曾经旅游景点的介绍,以及对于旅游进行的心得,从而使整个小组的整体旅游知识得到进一步增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出小组的组长,组长收集小组对于旅游景点的信息与心得,并由组长进行发言和总结,各组组长发言过后,教师将组长发言内容中重复的部分进行提取,着重讨论重复部门,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讨论其旅游景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学生们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在必要的时间,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提到的景点进行推荐,由组长进行推荐理由的收集,学生们通过对景点历史及其景点相关资料的查询,增长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创新的采用“行为引导”、“角色扮演”、“情境教学”、“问题探究式”、“活动教学”、“互动交往”等多模式、多手段和多方法的教学,同时可以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或投影仪等实施教学。例如:笔者在制作“导游景区讲解”课件时,就创新的引用了大量清远本地的风景图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清远本地的景点内容,并在讲解中使用了幻灯片和投影仪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进入角色,体验生活,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又如:笔者在讲授《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时,也创新的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旅客、导游以及旅行社经理等角色扮演,将旅游投诉问题和处理方法等内容贯穿在活动中,不仅让学生提前体验了将来投入工作中的情况,而且还能在充分感悟专业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作为导游应该具备的导游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业务档案就像学校的人力资源库,受到了学校领导和档案工作者的日益重视。中职学校教师业务档案是指中职学校教师从事教学教研,并参与各种教学实践中产生的,能体现教师本人的思想政治观、教师教学水平和成果等方面的书面文字材料和其他材料,是通过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严格保存保管形成的,是教师工作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立、连续、流动和一定安全保密等特征。它一方面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业务水平以及工作业绩等,另一方面体现出一所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各种结构情况,进而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中职学校教师业务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学工作记录本、班主任工作记录本、课外活动记录本及其他方面的教育管理记录本等。这些记录本是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组成,是由教师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地填写。

2、教师的教学公开课评价及教案。教学公开课是每名教师每学期都要开展的教学交流活动,这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经验的重要举措。教学公开课可主要分为全校开展和省市教育部门开展两种,在省市教育部门开展的公开课更具借鉴和启发作用,因此公开课的评价和教案应在同一时间系统地收集,作为教学管理和教研部门的调查材料,同时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成果。

3、听课记录。教师之间的听课记录是参加彼此,然后展开评议后所作出的记录。该材料指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改进的目标,对教师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供参考。

4、教师发表的论文著作、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改革方案等。在报刊杂志以及参加各种论文竞赛获奖或教学研讨会中交流,或经有关权威部门认可的都应归档。这些都是衡量教师教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的最重要的证明。

5、教师是终身学习制的,所以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是继续教育。教师的学历、专业职称和参加进修、培训的材料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参考评估资料。

二、教师业务档案原始材料的收集

1、教师个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申报材料是基础材料,它较全面地反映了一段时期内的该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教师年度考核表、聘任协议书、师德师风评价、实践技能评价、公开课教学评价、班主任工作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等材料。

3、有关的证明材料复印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的主要途径,很多教师通过在职或离职进修学习,使自己获得更高程度的学历,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4、学术论文复印件。凡在报刊上公开、教学经验、公开出版的专著和编写的教学用书。这些复印件必须同时要有书刊的封面和目录,以保证其真实性,这是衡量教师教学和研究的最有力的证明。

5、各类荣誉证书复印件。包括各级各类优秀、先进的表彰;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指导教师奖以及发表学术论文获奖等。

6、日常自主学习笔记。阅读学习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等。

上述材料不是一次就能归集齐全的,而是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积累的。前两项材料主要由学校办公室和教务处提供,后四项材料需教师本人提供,一开始我们就主动要教师提供材料并认真验收,直到教师个人也逐渐意识到了提供这些材料的重要性,认为材料保存在学校档案室比存放在自己手中会更安全、更可靠,也更方便查用,所以一有上述材料就会主动递交给学校档案室。

三、教师业务档案的整理和归档

1、随时收集。任何时间收到材料后,要求先用简单袋子分人保管,做到不残缺、不遗失。

2、按时整理。首先每年年底将收集的材料根据规范进行裁切、裱糊、折叠,其次是拆开原有档案合并进行分类编排,并重新制作目录活页装订,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放入个人档案盒。

四、教师业务档案的价值

1、教师业务档案对教师专业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提供了很有分量的依据,专业职称评审是一项技术性的评审制度,是对教师在一段时期内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个人在其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并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材料,它真实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能力以及班级管理能力,也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方法、态度和成果等教学环节的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对申报专业职称评审的教师来说,个人业务档案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料作为其工作业绩的证明,让教师能顺利如实填写评审申报表。同时教师申报职称还需要提供大量辅助材料,如教学成果、年度考核结果等,相关职能部门便要通过教师业务档案提供依据,还需由学校档案室在材料复印件写上“确系原件复印”,并加盖档案室印章,保证送审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我校实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晋升原则,公正的职称评审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而合理的聘任则体现了优胜劣汰。学校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其过往的绩效表现进行聘任,做到严谨认真、有理有据,这对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活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师业务档案为新时期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奠定基础,教师的综合考核与评定是一项复杂而细致且政策性强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教师业务档案由于对教师的年度考核、教学质量、教研情况等有一个详细的量化记录,所以一直都是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3、教师业务档案是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体现,同时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广泛的参考,档案中客观记录了教师以往的教学、教研情况,是学校不同时期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学校积累和保存了历史文化财富,也是学校实力的象征。在我国,对一所学校的督导评估也强调这方面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评估学校综合实力的指标。

中职学校教师业务档案是中职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尊重教师、尊重知识的表现。把教师业务档案妥善地保存起来,不仅是学校的历史财富,也是教师的个人财富,通过教师业务档案,每一名教师都可以看到自己在从事教学和教研中的成果,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与创新,激发教学热情。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教师业务档案的珍贵价值,更好地为教学一线服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梦云: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之我见《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2]郝丽艳: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 《兰台内外》2009年第4期

篇8

2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理论课程为主,实验课程为辅。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学生学习地点仍为学校,以标准化教室为中心,老师更像传声筒,将书本知识填鸭式的授予学生。由于书本内容过于抽象,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没法建立。实验课也存在同样问题,由于实验设备有限,实验课只能模拟部分物流环节运作过程,并且仍然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看,老师讲的再好也不能将物流所有运作过程完全还原。这样单一的授课方式,极大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这种传统授课方式无论是老师备课工作还是学生学习效率都比较低下。

2.2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物流工作有他的特殊性,基层工作比较辛苦,而且大多数基层员工也不需要较高的学历,工作环境也不够舒适。这就造成了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本能抗拒基层工作,但是没有基层的经验在校期间还没有对物流要素运行的认识是无法胜任管理工作的。传统的课程结构培养的学生就会陷入困境:一方面认为自己有较高学历,库管员、配送员、快递员等工作不屑于去做,一方面直接应聘中高层物流管理工作,由于缺乏经验,不被聘用,两个方面导致了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困境。显然以理论课为主的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需要改变课程结构设置与之配合。

2.3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缺少实习机会

为了让学生学习到最前沿的物流专业知识,走到企业中去是最直接的办法。可由于物流管理工作讲究高效率,企业物流相关部门大多不愿意接受短期实习学生,由于培养实习生的成本较高,有这些精力企业更偏向于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且,物流环节中,仓储环节、运输环节工作任务繁重,加班工作是员工的常态,此时少数企业愿意接受实习学生。有些企业出于员工身体情况的考虑,接受的实习生又大多限于男生。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虽然已经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但是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不够紧密使得联合培养流于形式,未来一定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甚至政府更多的沟通和配合。

3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3.1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并行

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背景下,高校的物流管理教学工作应注重理论课与实训课并行的课程设置原则。理论课程可以为学生的知识架构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过多的理论课会给学生造成逆反心理,觉得物流知识枯燥繁多,此时学校开设过多的理论课程是没有效果的。在由学校、企业联合培养的今天,学校应压缩理论课时,分配一部分学分、学时给实训课程。这样让学生在实训课上,深化理论学习,加深自己对物流模块运作的理解,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暴露理论课程学习的疑点和盲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答案。这种教学改革方式并不是否定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恰恰是因为物流理论是根基,学生必须打下坚实的根基,那么通过辅助的实训课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3.2学生考核方式多元化

篇9

学校领导要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从内外两个方面不断创造教师平等发展、自我实现的环境,调动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自豪感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用先进的理念引领人

“以人为本”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学校领导要抓住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实现校长的办学理想。校长的灵魂作用就是要通过学习、探索、实践,不断提炼新的观点、新的理念去引领教师。只有改变了教师,才能改变教学;只有改变了校长,才能改变学校。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则学校和个人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腾飞。

(二)用科学的制度管理人

制度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就如同河道与河水的关系,河道规范河水,河水加深河道。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可以培养一种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制度文化,达到墙上无制度、胸中有规则的境界。规章制度无论多么细致、多么严谨、多么科学,关键都在于能否被大多数人接受,只有当校园制度这种外在文化转变为全体成员的内在文化时,才能真正发挥校园制度的作用。学校领导不能仅满足于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而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上,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只有这样,制度才能成为大家行为准则的标尺。

(三)用真情实感调动人

校长对于学校的管理不是一种控制,而是一种唤醒、一种激励,目的是促进师生发展,实现他们的幸福人生。所谓“为政之本莫若得人”,“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尊重教师就要关爱教师,给予教师事业上的鼓励、生活上的关照、心灵上的温暖。尊重与关爱可以给教师巨大的精神鼓励,唤醒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针对教师的心理特点,近几年我校领导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在提升、晋级、评优、深造等方面的正当需求,帮助其解决个人住房、孩子上学、子女就业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切实解除其后顾之忧,充分保护其主人翁意识,激发其教书育人的热情,形成了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激励机制,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激励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励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发展。学校采取目标管理“逼”、优惠政策“促”、岗位练兵“引”、拜师学艺“带”、各种培训“育”等多种办法鼓励教师冒尖,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名师队伍。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

1.学校出台各种奖励方案,如技能大赛奖励方案、创新大赛奖励方案、文明风采大赛奖励方案、教科研奖励方案、信息化大赛奖励方案、单招班对口高考奖励方案等,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及时奖励,让能者上,庸者下。

2.建立教师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积极推行优秀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程,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教师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聘任合同制,骨干教师动态管理等措施,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优秀教师工作中敢于“冒尖”、“挑大梁”,早日“成名成家”。

3.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拉大收入差距,使分配政策向“名”教师倾斜,让优秀教师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与理想。

4.对不同能力层次或年龄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形成科学合理的老中青学术梯队,通过进修培训、参与教研、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了解整个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从而让在职教师明白自身所面临的压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注意激励的层次性

1.老年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学校领导要把他们当成办好学校的依靠力量,积极稳妥地让他们参与管理,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尊重他们的资历,尊重他们的经验,尊重他们的建议。同时,将一批青年人交给他们,让他们当导师,传经验、帮思想、带业务,在他们退离休之前,把青年扶上马,送一程,使他们在事业上后继有人,有寄托之感。

2.中年教师正值年富力强,他们是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中坚分子,论经验有一定的积累,论教训也有一定的体会。学校领导要想办法、出主意给中年教师创造成就环境,让他们早获成就,并热情鼓励他们多出成就。中年教师肩负事业和家庭双重责任,对职称晋级、职务晋升的问题非常重视。如果学校领导能在这些方面多给予关心、激励,特别是物质激励,则不仅会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还会使他们体会到自己工作的社会经济价值;根据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解决夫妻分居、照顾老人、子女入学、住房改善等问题,对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有重要作用。

3.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想象丰富,创新意识强,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未来与希望。他们初出茅庐,对工作总是雄心勃勃,豪情满怀,但由于缺乏工作和生活经验,往往出发点好,动机正确,有些事情却恰恰事与愿违,出岔子,捅娄子,这个时候他们诚惶诚恐地审视领导对他们的态度,揣度领导对他们的评价,思考领导对他们的印象,估计领导对他们的任用对策。学校领导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文化业务上施展才华,在教坛上一步一个脚印。学校通过开展“青年教师‘五课教研’、‘两课评比’”、“青年文明号”的评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大胆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苦练教学基本功,探索教学规律,及早胜任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注意激励的两面性

1.注意奖惩的公正合理。以功过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受奖者要确有受奖的功绩,受惩者要确有惩处的过错,要奖得合理,罚得恰当。“赏无度则废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奖惩绝不可以滥用,奖赏太滥则无人重视;惩罚太滥则无人畏惧,只有赏罚适度,才会有效果。同时,奖惩要公正,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一切违反纪律的教师不论职位高低、资历长短,一律平等。

篇10

引言: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然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校作为先进思想意识的代表,其本身在管理专业化建设上独具优势,标榜着社会发展最先进水平。教学管理队伍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核心,时刻维护着高校教育优化发展,其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水平提升。有关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的研究,备受业界人士关注。

一、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现状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时代,随着大学功能多样化和规模扩张,其自身管理问题变得越发复杂,对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深入,高校教W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表现更加差强人意。一般来讲,高校专业化教学管理队伍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同时还需经过系统培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并且表现出良好的智慧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然而,纵观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以当前的教育需求来看,其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升。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部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不足,对待学生心理的掌握不够全面,在实践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类问题。而有些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彼此间的沟通协作障碍重重,难以形成优势互补。究其根本,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高校后期培训力度不足等。

二、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对策

教学管理队伍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先行者,其综合能力素质表现直接影响了高校教育实效。作者针对上述分析,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优化组织结构

根据系统理论,结构决定功能。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对整个教育组织而言,具有长期的意涵,岗位设置作为相关人员的工作平台,其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此项系统工程实效。因此,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优化组织结构。具体而言,高校应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分层实施教学管理,有针对性地设置决策、管理以及事务等岗位,并量化、细化相对应的学历素质等要求。一般而言,高校决策岗位对应的高级管理层,如校级领导。而管理岗位则定位于中级管理层,如部处领导。事务岗位主要集中于一线工作人员,如辅导教师等。每一个岗位所负责的管理工作不尽相同,因而所适应的考核标准应进行分类,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高校还需树立长远的战略发展意识,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岗位职能,以实现教学管理队伍组织最优化。

(二)完善制度体系

制度是行为的依据和保障。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必须要依赖完善的保障制度,从而保证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简单来讲,完善的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应该包括投入制度、培训制度、激励制度等。以此为依据,高校应树立全局观念,确立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整合现有资源,适度加大在此方面的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文化支持。此外,激励制度的目的在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专业教学管理人才,同时安抚在职人员安心工作,激励他们主动提高专业能力素质,使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本职工作研究上。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就现有的教学管理队伍进行考核,理性分析其当前的专业化程度,及时发现其中不足,给予表现优异的职工适度奖励,并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工作。

(三)加强内部培训

长期的实践证明,培训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最佳手段。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来看,其中不乏机遇和挑战,对教学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满足高等教育改革需求,高校必须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与时俱进。对此,高校要逐步加强文化宣传工作,及时分享业界发展动态,知晓教育改革对管理专业化提出的挑战,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自主学习,养成其良好的系统思维习惯,激励他们不断提升。同时,高校还需定期组织培训工作,搭建和谐友好的互动平台,促进教学管理队伍内部交流,聘请业界知名人士传导新思想、新意识,及时更新和弥补他们的知识构成,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使之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服务。

结语:总而言之,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类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情况存在差异,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将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项目。因此,作者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参与此项研究,理性剖析当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现状,及时发现其中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促进专业化建设策略,进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