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初学基础知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3 09:16: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医初学基础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医初学基础知识

篇1

所谓“歌诀”就是把一些比较枯燥的化学知识编成顺口溜,再赋予它们一定的音韵和节奏,使要记忆的内容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例如,化学方程式写法可编为:“金属左,非金属右。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正确写法。

二、利用谐音幽默记忆

例如,元素化合价的标法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极易混淆。化合价标法在元素符号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而离子符号的书写则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标上电荷数,后标正负号。这两者如果能牢牢地记住其一,就不易混淆了。为此我们可以将化合价标法编为:“化合价到北方找,富豪(符号)引路别乱跑。”这里的“北方”可联想地理方位“上北下南”,“富豪引路”即指“符号”在前,数字在后之意。

再如,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利用谐音法编为:“贾盖拿美驴,去换锌铁喜欢的铅氢,统共一百斤。”这里充分利用了谐音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相关学习内容,并分辨了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

三、编成诗歌理解记忆

例如,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既要注意实验操作顺序,又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更要及时记录、观察实验数据。为便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可编为:“老包静卧水晶房,轻风拂面喜洋洋。忽觉烈火从地起,老包变作关云长。云长急令退烈火,只留轻风吹暖房。”再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编为:“导管一端先入水,两手紧握容器壁。管口不断冒气泡,方知装置气密性。”还有不定量的液体药品的取用,可编为:“瓶塞拿下倒置放,拿起瓶子签朝上。口口紧挨免外流,缓缓倒入眼瞅量。”以诗歌的形式既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四、巧用数字程序记忆

有些化学实验的操作具有明显的顺序性,巧用数字既能加强记忆,又能牢固掌握操作顺序。

例如,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可概括为“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的取用为“一横、二放、三缓竖”,过滤的操作要领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还有电解水的实验要领可记忆为“正氧负氢,氢2氧1”,另外对实验剩余药品的处理可概括为“三不一要”。

五、运用拟人手法趣味记忆

如实验室用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方法可编为:“氢气(一氧化碳)早来晚归,灯迟到早退。”这样使枯燥乏味的知识与人融为一体,增强记忆的趣味性,学生很容易记住。

六、自然联想对比记忆

在教学中,教师可将互相对立、反差强烈的放在一起,形成对大脑的“两极刺激”,以加深印象,如氧化性和还原性、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风潮解等。此类性质相反的知识,只要掌握一方则想到另一方,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等概念,只要将这些概念简化为“失—升—氧—还”四个字就比较容易记住了,即“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该物质是还原剂”。如果用“得—降—还—氧”四个字还可想到另一方面,即“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该物质是氧化剂”。

七、利用实验强化记忆

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加强实验教学,可大大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尤其对某些实验现象的记忆更是如此。如在学习酸、碱的性质时,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而碱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如果教者与同学一起亲自动手做实验,那么学生就会记得非常牢固。

八、联系实际深化记忆

在记忆某些化学知识时,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高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氢气和一氧化碳都能作气体燃料和冶金的还原剂,只要联想这个实际可以很容易地记住二者的化学性质,深化学生的记忆。

九、及时复习巩固记忆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不要等问题成堆再复习。反复及时的复习可以强化记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

十、列表格比较记忆

篇2

二、初三学生在接受高一数学知识时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材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与初三的教材内容相比较来看,高一的数学教材内容更加抽象,多是对于变量的研究,在计算和理论研究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多,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同时,知识体系发生了变动,使得数学学科的知识点难度加大,习题量变得繁重复杂,解题也更加注重于技巧性。虽然我国在教育改革中对初高中教材的难度都有所降低,但是相比较来看初中数学教材降低的程度较大,高中生由于受高考的影响即使教材中的内容难度降低,教师还是会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使得高中的习题难度依然较大,也因此导致了初三学生在接受高一数学课程时显得十分吃力。

(二)在教学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在课程安排上学习内容相对较少,教师的教学进度缓慢,能够有时间对教材中的重点难题或者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反复的讲解和练习。而高中则不同,高中由于涉及到的学科增多,因此各学科在一周中所占的课程数量较少,而教学内容又相对较多,因此高中教师通常会提高教课的速度从而使知识点能够全部讲解完毕,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和学生掌握薄弱之处也没有时间进行反复的强调,使得刚刚从初三升到高一的学生短时间内不能够良好的适应这种教学形式上的转变,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在学习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初中学生通常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习惯于跟着老师学,不善于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研究,对课程的重点和考试的要点通常也都是教师归纳完毕后交给学生的,使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不到训练,进入高一学习之后,由于高中的学习任务繁重,而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的管理较少,使得学生普遍有些应付不来,有些学生只能完成当天的作业量,而忽视了预习、复习等环节,使初三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时的压力增加。

三、让初三学生在无痕中接受高一数学基础知识

(一)教师注重入学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过渡

初三学生在经过中考后到?_高中之后,将会信心满满的对待这个新的开始,但是高中数学学习中一开始接触到的集合与函数等问题将会使学生突然感到压力倍增,从而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这时就需要教师在中间发挥调节的作用,积极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到高中的心理过渡。例如,在面对学生的紧张恐惧情绪时,高中数学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课堂的最后几分钟让学生之间互相谈一谈对于高一数学中函数部分知识学习的心得和体会,传授学生一些学习函数的小方法、小窍门等,并且对于学生在函数以及因式分解等方面的疑问,应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教师在课后可以寻找有关函数方面的典型例题,与同学共同思考解答,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常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缓解紧张和焦虑的心情,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其能够以健康良好的心态对待高一数学学科的学习。

(二)以“函数”方面知识为例

由于学生是刚由初三升到高一,对于初中的学习方式和知识结构比较熟悉,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教材,教师应做好初高中教材课程的衔接研究,将高中教材初中化,才能够更好的让初三学生接受高一知识。初中的课堂比较生动灵活,而部分高中的教学课堂而过于规范严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立,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学习有关函数的知识时,教师说:“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能够运用到函数。比如商场的促销活动,购买3只以上的茶壶则能够享受买一送一(即买一只茶壶送一个茶杯)或者打九折的优惠活动,已知每个茶壶20元,每个茶杯5元,若想获得最大的实惠,则哪种优惠方法更加合算呢?”学生对教师所说的生活相关内容十分感兴趣,纷纷跟上教师的思路,开始进行函数的学习。

(三)以“因式分解”知识为例

篇3

中图分类号:B2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59-02

一、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内涵

董仲舒的政治儒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涉及国家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

1.政治方面,他提出“天人感应”与“政治大一统”的主张

“天人感应”的本质是君权神授。董仲舒“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其意思是“王”要为百姓谋福利,不是一人役天下,而是一人为万民。因而,他在提出君权神授观念的同时,又用“天”来限制皇权,从而体现了他重视民生的思想进步性。

他的大一统主张也是由“天人感应”推出来的。他说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天”的旨意是要大一统的,汉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中,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

2.经济方面,他提出“限田、薄敛、省役”的主张

在董仲舒生活的年代,土地兼并十分普遍,阶级矛盾十分剧烈。大多数官僚、贵族目无法纪,他们凭借着自身的封建特权,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圈占。为此,董仲舒主张践行儒家仁政的思想,采取限田、薄敛和废除盐铁等措施,竭力减轻农民的税赋负担,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保证农民有充足的体力进行生产,这样也是为了缓和日益严重的阶级矛盾,强化和巩固封建统治阶级执政的合法性。

3.文化方面,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精髓,不只完全源于儒家的思想,它还集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精华。其有力地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强化了封建专制王权。为此,这种思想备受封建统治者汉武帝的重视,发展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当时,董仲舒提出的崇儒、尊儒思想,主张施行德政,兴办学堂,得到了封建统治者汉武帝的重视。这些有效的举措有力地促进了西汉政治、经济、文化和卫生等诸方面的快速发展。

4.社会方面,他倡导汉朝政府应“以德治国”,民众则应遵循“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距,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董仲舒提倡德治,进行“更化”。他认为,“德教”能否收到“教化行而习俗美”的社会效果,与最高统治者能否以身作则、为民表率有着极大的关系。他建议汉武帝应首先从自己的“正心”开始,由己及人:“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做到之后便可收到“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来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的社会大治效果。

而在民间,要求人们遵守以“三纲五常”为主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倡民众在人与人相处的问题上,能积极运用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等观念在内的中庸之道。

5.教育方面,他提出“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的主张

董仲舒指出:“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及“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办好太学上,而且他主张的办学宗旨是:养士育才、推广教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贤才的典范作用可以促进习俗的改善,另一方面教化的推广又为贤才的培养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6.国际方面,他提出对边地实施“羁縻政策”的主张

董仲舒提出,对边地实施“羁縻政策”,反击匈奴,并且建议汉武帝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社会组织和经济形态,得到了汉武帝的允许。在此指导思想之下,把西汉的文治武功推向了鼎盛时期。

综上可知,董仲舒的政治儒学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董仲舒的政治儒学,并不是要把他的思想生搬硬套,而是要从他的思想主张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服务。

二、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启示

第一,将其思想与现实相结合,以彰显现代社会的特征。比如树立科学、自由和民主的理念。第二,去除和弱化其思想中一些不科学的理念。比如男尊女卑的观念、人格等级之分、重农抑商的思想、重义轻利的倾向等。第三,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以重构理论系统。理论系统的建构不只要汲取国外先进的文明成果,比如的思想精华等,而且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思想,要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流派的先进思想融入进去。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必将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第四,在实践中对其思想进行不断创新。如:用“现代仁政”和“现代礼治”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化进程;把传统的“五常”之说演进为现代民主法制国家建设的“五常”之道,即:民主(仁)、公平(义)、法制(礼)、科学(智)、信用(信)等。

三、董仲舒政治儒学的现代意义

1.政治方面:有助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在当今中国,其学说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政治追求、“吾日三省吾身”内修之道,都可成为我国的执政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和加强领导干部自身修养,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执政智慧和有效的思想武器。而且“现代仁政”和“现代礼治”的观念也有利于加快中国特色现代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程,从制度和体制上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思想保障。董仲舒所主张的爱国、大一统及“和而不同”的思想,亦可成为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文化基石。大陆积极弘扬包含儒学思想在内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加强两岸人民的思想共识,对推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方面:有助于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稳健发展、优秀企业家群体的健康成长和中国和平发展

董仲舒的政治儒学和市场经济都含有大一统的观念,如果他们能够成功联姻,将不仅是现代中国的福,更是未来中国的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日本、韩国、新加坡把“以义制利”、“义利相辅”的思想运用到指导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在约束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趋于甚至高于西方市场经济的效率和成就。支撑日、新、韩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批优秀企业集团的飞速发展,而带领这些企业前进的则恰恰是能做到“学而优则商”,将个人、企业、家(地方)、国、天下利益兼顾的优秀企业家。同理,运用董仲舒政治儒学中“学而优则商”的思想,将有利于打破中国长期以来优秀人才多从政的局面,将一流人才引向工商界,从而能大大促进“修身、齐家、治企、富天下”的中国优秀企业家的培养。

3.文化方面:有利于化解文化认同危机和信仰危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文化不败,国家永存,民族不灭。董仲舒政治儒学中的有益成果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和振奋民族精神,解决国民文化认同和信仰危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4.社会方面:有助于化解中国社会现实矛盾,建设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董仲舒的“仁和”文化在当代的重构和发展,更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实践。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既要效率又要兼顾公平,而公平和效率是两难选择,用“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处之才是上策。而其“仁和”观念、中庸之道、“忠恕”之道以及“克己”以复现代之“礼”的主张,对于调节和融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阶层与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消除不和谐的因素,重建现代“礼仪之邦”,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具有不容忽视的时代意义。

5.教育方面:有助于解决现代学校应试教育的弊端,强化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质量

运用其在教育方面的主张,如积极发展现代书院、现代学堂教育,大力开展以“与经典为友,与圣人同行”为宗旨的中华经典教育、礼仪教育、美德教育,作为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从幼儿开始用中华文化中的大智慧和君子之风对其进行熏陶和感化,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先进的文化风尚,以有效解决现代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弊端,巩固人文和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的人文素质。

6.国际方面:有利于建构公平的、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与其他学术思想相比较,包容性与和谐性是董仲舒政治儒学的主要特征。世界上有好多战争是源于排斥性强的宗教或者文化冲突,而董仲舒的政治儒学的实施则不易引发战争。比如董仲舒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对其包容性和和谐性特征的生动诠释。此外,其积极倡导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公”的观念,大力主张的“协和万邦”、“和为贵”、“与邻为善”等与临邦友好和睦相处的观念,均有益于人类的和平相处与世界的和谐安宁。

总之,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当代价值,绝不仅限于上述所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人类优秀的政治思想更加充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讲中华民族的复兴,这复兴的基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其灵魂则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让古代优秀的政治思想与传统文化真正参与到当今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来,才能真正挺立起一个文化的“自我”,使之真正关乎世道人心,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全方位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刘雯.重研政治儒学兴衰的标准[EB/OL].娄底新闻网,,[2010-01-01].

篇4

2交叉知识点的影响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论学习时间较普通高等教育要短,但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量差距不大,因此理论教学时间显得尤为珍贵。医学基础课程交界知识点需要在多门课程中讲解,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比如骨骼肌这一交叉知识点,在“组织胚胎学”中需要讲解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在“生理学”中也要先讲解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再讲解骨骼肌的收缩机制。“组织胚胎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生理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两门学科间隔时间较长,在学习“生理学”时,学生几乎忘记了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这一交叉知识点,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重新讲解,严重浪费了教学时间。

3交叉知识点的探讨

针对交叉知识点的存在,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分析其更偏重于哪一门课程,实行一门课程详讲、一门课程略讲,不仅能够节约教学时间资源,更能保证教学的连续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人体解剖学”中的九大系统为基础,对“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这三门课程的重要交叉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以供各位授课教师参考。

3.1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与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骼肌在“人体解剖学”中主要是讲解大体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中则是讲解肌细胞的微观结构;在“生理学”中主要是讲解收缩机制及收缩形式。在这三门课程中,肌细胞的微观结构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且都是需要着重讲解的内容,其中肌原纤维与肌管系统的微观形态结构决定骨骼肌收缩功能和收缩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虽然“组织胚胎学”对此交叉知识点作了重点讲解,但在“生理学”课程中,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可以考虑将重点讲解放在“生理学”课程中,先讲微细结构后讲收缩机制及形式,知识间的连续性更强,学生掌握得也更加牢固。

3.2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构成。其中,消化腺中胃的外分泌腺所分泌的胃液及其消化功能是“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侧重外分泌细胞的组织结构,“生理学”侧重外分泌细胞的分泌机制。两门课程都涉及了消化液的功能。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临床意义”的系统性知识,这样可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3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泡是肺换气的场所,肺泡表面张力是“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交叉知识点。“组织胚胎学”侧重讲解了Ⅱ型肺泡细胞的组织结构及其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利于肺通气;而在“生理学”中,肺通气阻力是教学重点,其中肺泡表面张力产生的阻力是肺通气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学”先介绍了肺泡表面张力对肺通气的负面影响,而后介绍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拮抗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产生的原理及对肺通气的负面作用是理解的难点,需要一定的学时讲解。故建议在“组织胚胎学”中略讲此交叉知识,在“生理学”中着重讲解。呼吸系统中的胸膜腔负压内容在“组织胚胎学”与“生理学”中都有涉及。“人体解剖学”介绍了胸膜腔的组成及功能,“生理学”介绍了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原理及功能。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整合此交叉知识或者一门课程略讲、一门课程详讲。

3.4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其中肾是产生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尿液生成的部位。在“组织胚胎学”中,肾单位的结构为重点内容;而在“生理学”中,肾单位的功能为重点,对结构的讲解较为简单。但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复习肾单位的结构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复习肾单位的结构,才能较顺利地讲解功能。因此,这一交叉知识点在两门课程中都需要作详细介绍。另外,球旁器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中都有介绍,但在“组织胚胎学”中介绍得更多一些,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门课程重点讲解。

3.5脉管系统与血液

脉管系统中的交叉知识较多,包括心脏的传导系统、血液循环、微循环、淋巴回流等内容。其中心脏传导系统、微循环、淋巴回流在“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中都有涉及。血液循环是“人体解剖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此部分在“生理学”中没有特别介绍,但是“生理学”对心脏、血管的生理功能的讲解与血液循环的途径密切联系。只有掌握“人体解剖学”中的脉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及掌握“生理学”中的脉管生理。因此,血液循环内容在“人体解剖学”中要重点讲解。心脏传导系统、微循环和淋巴回流可选择在一门课程中着重讲解。在“生理学”中,血液作为单独一章节内容,对血液的理化性质、血浆、血细胞等内容作了介绍。其中,血细胞的内容在“组织胚胎学”的结缔组织一章中有相应介绍,且内容相似。故此部分可以考虑侧重在一门课程中讲解,以节约教学资源。

3.6内分泌系统

篇5

1.1教师思想传统,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我国处于应试教育的阶段,许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教学观念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许多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这就使得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内容枯燥无新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师生互动较少,课堂参与性低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听从教师的传授。但对于机械基础课程概念多、原理多以及知识面广泛和课时的要求,使得教师过多地讲述理论知识,而缺乏对学生需求的满足。这样就容易造成师生间的交流减少,导致部分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旁观者,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1.3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目前,中职教育中主要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它深深地影响着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了教师过多地进行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就相对较差,在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这样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2对策

2.1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优化改革

做好绪论的讲解。绪论是对一门课的指导,学生学好绪论这堂课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该课程的关键内容。机械基础教材通过改版,教材的绪论添加了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照片,增加了其趣味性。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作为导入,来阐述生活离不开机械,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不断来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学生对机械基础这门课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我国机械发展的历史、机械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责任与义务做到深刻理解。教师在讲授绪论这堂课时,要对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方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做好学习规划等。

注重对新课的导入学习。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其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通过直观的和趣味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这样就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兴趣,顺利进入学习的主题。对于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获取知识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机械基础相对枯燥的特点,可以通过模型或者实物等直观的教学工具进行机械基础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感性认识增加学习兴趣。教师一般可以通过对机械传动以及常用的机械拿到课堂进行授课,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摸到演示模型。对于轴系零件部分,可以通过分解部件的模型,使学生观察到部件的内部结构。此外,教师在案例的列举时,要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拓展其思维与知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热情。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的核心主体是学生,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理论讲解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学生。我们应该改变对教学角色的基本定位,使学生由单纯被动的听课转到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从单纯的授课过渡到引导方面,形成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分析的局面,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独立思考以及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问题、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轻松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中,并且做出了对课程体系的相关调整。当今世界的计算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并且很好地与传统教学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般来说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将声、图、文、视频等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合成,这样教学内容就可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出现在教学课堂中,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对于一些零部件的观看和分析,可以通过鼠标来进行原理分析,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入了解零部件结构,并且对其工作原理也会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2.2增加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中职教育主要是以实践为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不断应用和巩固,以及学生对实践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出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防腐,能够使学生在上岗后立即工作,提高其适应能力。一般而言,我们所说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和实习,也包括学生到工厂参观等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教学实践和课程内容紧密相结合,使学生通过技能掌握理论,也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发展。学生应该抓住每次的实践学习的机会,在实践教学中认真做好每一次的笔记与问题,课后进行商讨。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在实践中的不当行为作出一定的指导和改进,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3教师及时学习多媒体的知识,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实际中

篇6

一、普通高中学校的财务管理与国库集中支付制

(一)普通高中学校的日常财务管理

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中,普通高中学校的内部财务管理主要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而纳入到国家的公共财政管理系统里的。在中国普通教育体系中,普通高中学校的工作重点不仅要管理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和行政分配安排,而且也要处理好学校的日常财务管理。在配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财务统筹和相关政策等外界因素中,普通高中学校要建立好校园内部的财政规则制定,保证资金的正常有效使用,从而定期统计好学校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等。

(二)普通高中学校在管理财务体系中的基本特点

普通高中学校共同的发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而在理论和实际的共同基础上,综合提升学校实际开支的资金预算、财务收支等管理水平。在管理校园物质上的日常消费和精神中的培训支出,都需要符合普通高中学校在开展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特点:一是普通高中学校在预算途径、预算设计和预算操作上的单一化;二是普通高中学校的财政补贴是由国家根据学校的实际运行和具体效果而统一分配的;三是“不以营利为经营目标”是普通高中学校在主持和分配经费流动时的重要宗旨。

(三)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与普通高中学校财务管理的联系

在国家的财政资金管理中,虽然政府内部负责资金管理和流动的相关部门会安排特定的统计人员、核对人员和监督人员,但客观上,财务资金的实际支出往往会在不同角度、不同细节或不同方面等情况中出现信息的模糊性。如果管理体系在进行考核监督中没能针对资金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情况等实际情况而运行,那么,就很容易造成管理内部的贪财贪污事件。当类似情况出现时,就可能导致国家的财政资金流失,引发分配不公,造成管理漏洞。

因此,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执行,不仅可以最大范围地规范和统筹普通高中学校的资金流动,而且也可以淡化学校经营时面临的财务负担,促进普通高中学校能继续以教育指引为重点,安排行政管理为途径,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国家栋梁。

二、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实施中的隐患

(一)财务统计上报工作上的繁多

为了合理合法地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务分配,普通高中学校要及时、定期地汇总学校内部的资金运行情况,如教科研支出、活动经费和日常管理开支等。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整理和核对相关资料,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需要运用很多零碎的时间去统筹相关资金流动。同时,在与上级汇报情况的时候,学校都要分配合适的财政管理人员进行后期的跟进,并协调好学校内部与校外相关合作单位的沟通。而普通高中学校如果要定时安排大量人手进行财务的统计、考核和监督等,就会在不知觉中降低校园内部的财力与物力,从而拖慢了校园的日常管理秩序。

(二)学校的电子信息平台发展缓慢

如今,财政管理与电子信息平台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为了配合普通高中学校和当地财政、相关代办银行等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商,学校在处理财政管理时,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结合电子信息平台,那么,很容易会造成管理过程中信息更新慢、资料繁杂混乱或者公示形式不恰当等现状。同时,学校在处理电子信息平台时直接忽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巧的共同联系,就会造成信息公告失去其时效性、推广性和传播性。

(三)处理办公经费面临的多种困境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统一实行和管理的体系中,普通高中学校要考虑教研活动经费的流动。除了教育结构以外,还需要考虑行政管理中与办公经费流动的合作与经营。为了更全面、客观、综合地对学校体系中各个附属部门的经费进行分配,那么普通高中学校在整理平常学校行政、教学或其余活动时,就不得不面临相关收入、支出和资金变动等现象。同时,在处理办公经费统计时,学校一方面要考虑到相关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也面临相关人员数量过多或过少等情况。总之,在执行管理活动中的办公资金核对方面,可能会通过不同的途径产生很多安全隐患。

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实施中的建议

(一)控制学校资金流动,完善考核监督制度

在管理和控制学校的财务资金分配时,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校都需要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的新的管理模式。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等级,通过一层层的资金拨款,从而促进普通高中学校与财务征收机关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监督。

虽然普通高中学校会在建立财务体系时要配合征收机关,但在实际操作中,国家统一管理的财政部门通常都是运用事后监督的考核形式去进行统计。如果要追究学校在用款时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往往会造成很麻烦的连带关系,并且得出的结果有待考核。

因此,为了防止腐败贪污现象的滋生,学校在处理资金分配时,一方面要注意资金的详细预算和落实,另一方面要结合校园内部活动的实际问题进行考核和监督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促进学校能提高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二)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开拓资金合作途径

在传统的国库集中支付制行使体系下,普通高中学校在处理财务分配时,一般会直接依附于国家统一管理的政策协商或资金补贴等。虽然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学校对教学经费的顾虑,但在实际管理中,大部分学校都不得不与银行进行合作。同时,学校也会考虑校园的客观条件,如学校的发展重心、进步方向和挖掘潜能等,然后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定期检查行政、教育和业余活动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经营开支,并开展相关银行贷款。

因此,如果要最大程度地减弱普通高中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学校就应该尝试打破对传统经营模式的盲从,学会联合社会中合适的投资者,通过增强对社会闲散流动资金的充分利用,从而提升学校内部的硬件或软件相关建设,增强学校、政府和银行三者的相互合作。

(三)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增加业余素质培养

国家在统筹安排国库集中支付制时,学校内部通常是在一定的经费支付的基础下,同时兼顾校内的多种活动。在一般的条件下,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校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困境: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及面对数量庞大却异常繁琐的统计数据,财务人员难免会产生被动性想法,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管理程序随意,阻碍了数据统计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因此,为了指引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打破被动的工作状态,普通高中学校可以结合校内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和校园资金分配的余额比例等适当安排业余培训。一方面是使员工增强职业道德,坚持以“诚”为贵,学会以人为本等基本理论;另一方面也淡化部门工作分配的详细工作安排,使员工学会灵活、高效地统计好相关数据,促进学校能在教育和管理中做到教研合一的良好管理模式。

四、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如今,普通高中学校在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开展相关实施时,不仅要考虑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而且也要挖掘财务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当学校能够结合当地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学校开发空间等因素时,就能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向更美好的发展目标前进。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9-01

一、思想政治知识点记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导致学生知识记忆困难和记忆策略落实低效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第一,部分教师不强调记忆的方法。教育心里学中提到的关于提高记忆的方法并不是高中生的必修内容,但它却是帮助学生很好地记忆所学知识的法宝。忽略记忆方法会直接导致记忆效率低下,且会使学生因无法准确回忆知识致使知识链断裂而逐渐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

第二,教师在教授学生相应的记忆策略后没有及时有效地检查。知识需要不断的反复才能提高其记忆的保持率,而这种反复要靠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而不能只是依赖于所谓学生的自觉性。

二、思想政治知识点记忆技巧研究的必要性

从微观角度看,教师的教学工作围绕着学生的成绩与能力的提高而展开;从宏观角度看,教师的教学工作又是根据“素质教育”、“人才强国战略”而进行的。

教学方法的研究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成绩,且授之学生以“渔”。宋代哲学家张载说:“不记, 则思不起”,学生对问题的准确分析、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合理迁移都是建立在对知识点的正确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知识的识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思想政治知识点记忆技巧的心理学原理运用

记忆方法要贯穿于教学中,但要采用恰当的方法,不可硬灌。教师不妨将一些方法用于部分学生,将其与剩下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以对比,并向学生展示结果。当然,知识的记忆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否则记忆就失去了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心里学原理在记忆知识上的运用。

第一,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1)中可见,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尤其是记忆后的一两天内遗忘最快。故要做到及时复习,在遗忘前或遗忘较少时抓紧复习,以达事半功倍之效。在检查环节,教师可将要识记的内容做成PPT,并结合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抢答,这对知识的回忆、重新识记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过度学习原理。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叫过度学习。列维斯认为如果以一次完全正确再现的学习程度为100%,则150%的过度学习则是提高保持效果的有效的选择。

如图2,150%过度学习很明显要比100%学习的效率高得多,而只比200%过度学习只低一些,相比时间的投入而言,150%过度学习是保持量与时间比值最大的,即效果最好。

第三,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为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两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如图3所示。

这在教学中常有发生,每本教材的第一、四单元学生往往学得比较好。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中间单元开始复习,而非总是第一单元。此外也要用不同的思路构建知识点,打破知识点在原书中的分布位置。如《经济生活》复习时需要对知识进行体系构建,这里可以把知识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部分,在这个框架内进行知识的重新构建。这可以让学生在复习时不至于总是觉得在啃旧书,能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更能让学生记忆效率提高。

第四,思维方式之一——联想。联想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记忆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一个事实,在心中越是与其他大量事实发生联想,就越能很好地记住,留在心中。

第五,在有限的记忆容量内提高记忆效率,删繁就简。从理论上讲,人的记忆分为三个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其记忆的容量由大到小,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学生在记忆一个内容时属于短时记忆,而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5~9个项目,要想将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短时记忆转化能保持在1分钟以上的长时记忆,需要掌握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但要想在有限容量的短时记忆中记住更多的内容,则需要将内容进行概括。

删繁就简的方法大体有:概括记忆法、提纲记忆法、网络记忆法、列表记忆法、图示记忆法、字头记忆法。

提纲记忆法有较广泛的运用。比如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这一问题可以概括为一个根本、一个制度、两个举措。再比如“提高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一个战略和一个根本基点。

篇8

作为我国人才输送的渠道之一,技工学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新技术的到来让传统的课堂发生了变化,一些难以预期的因素困扰着教学的开展。这些教学困惑影响着我国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笔者主要对中职学校教师感到困惑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结合自身认识,从教师、学生和教学模式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教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1]。

职业教育搭起了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在短期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以柳州市为例,柳州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汽车产业发达,对工人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就是柳州市工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实践证明,以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甚至出现大量的闲散人员。另外,因生源、教学模式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

二、挑战与困惑

1.学生因素

目前看来世界各地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外乎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和核心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主要以教师教学为主,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都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自从“课堂”这个名词出现以来,教师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扰,极大程度上对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对于中职学校来讲,课堂问题行为与生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生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中考考试失利的学生;因各种原因在家的学生;有工作需求的青少年。一些学生对于知识并没有重视,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会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行为,比如不能安心听讲,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走神、逃课等。

2.教师自身因素

不能否认,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不当或无效行为会使课堂教学效率低,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课。专业课程的教师一般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平时又忙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及技能的实训,没有时间关注教育方面的理论,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2]。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一些教师往往束手无策或是不能通过恰当的方式管理课堂,由此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课程改革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简言之即任务引领、结果驱动、突出能力、内容实用、做学一体。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具备本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及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

4.内涵发展

从近几年的发展看,中职学校进校门槛较低,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下难以避免问题的出现。教育部副部长鲁听在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上指出: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还需提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不对称。从现状看,构建中职学校的内涵框架,发展内涵素质已经确定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教育的任务。那么内涵理论提出了什么新的发展需求?

(1)具有“双师”素养

中职学校要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初、高级技能人才,要求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素养,还要掌握专业技能,具有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所谓“双师”,绝不仅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简单叠加,而是这两者的有机融合,并能将其成功恰当地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2)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学的目的是教导学生掌握知识,对中职教育来说,课堂不仅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场所,而且是实现教育改革的主战场,还是师生互动交流学习的载体。因此要促进中职学校的更好发展,就需要课堂教学的高效、高质量,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解决策略

1.学生方面

在新学期开始,面对刚刚接触中职教育、面对新环境的学生,教师不能只关注课程学习,而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通过心理疏导、聊天谈心等方式将一些刚刚经历失败或是厌学的学生引领到正确的轨道,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起学习的动力和决心。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加以重视,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再纠正就非常困难了。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要防微杜渐,让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新的学习、新的生活。

(1)加强思想教育

中职教育以培养社会初、高级技能人才为主,因此可以通过给学生讲授就业指导,使其明确自己将来主要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精英意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学生明白,只要有理想有目标有行动,他们的一生照样可以大放光彩。

(2)加强学生干部管理

挑选高素质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进行严格要求,鼓励学生干部作为先进模范,在学习上积极刻苦,勇于探索,生活中遵纪守法,乐于奉献,为其他同学树立好榜样,营造好氛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2.教师方面

根据中职课堂教学课程复杂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课程内容的分配上更加灵活。相关研究者提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三个方式,分别是“过滤”、“还原”和“重构”。“过滤”即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将来就业的基本要求,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其他不必要的内容即可过滤掉,此举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原”是指将课本知识与操作能力相结合,使学习与体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重构”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已有课程与学生实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创新性地重新设置教学内容。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还有许多创新的可能。比如在焊接课程中,除了理论学习,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去焊接实验室,让同学们亲手操作,及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而不至于脱节。另外,多媒体对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机械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零件的三维剖面图呈现在屏幕上,与板书或是口述相比将更加直观。

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比如有些教师讲话幽默风趣,善于调动课堂气氛,且喜欢与学生谈心、打成一片,就更容易受学生欢迎。如果一个老师上课严肃刻板,不经常与学生交流,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好感及对课堂的评价。

3.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就是要求学校根据能力本位思想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并且以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实验室、企业和教学基地等为教学场所,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3]。与过去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一体化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

(1)实用性强

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统筹兼顾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模拟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可以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技能性强

一体化教学模式讲求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们具有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3)质量、效率高

一体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书面知识向实践操作的过渡。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就业实现了良好接轨,缩短了从理论知识向操作能力转变的过程。

(4)教师素质要求高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培养“双师”素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良好融合。因此,面对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应该加强学习,接收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施。

(5)教学条件要求高

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更好的教学条件,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够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因此,中职学校在实验器材上应提供全力的支持。就现阶段来说,一体化教学总体还有一些问题:

第一,改革进行缓慢,并有利有弊。在改革的试验期存在转变不彻底、方式不恰当等问题是正常现象,但要正确对待,积极纠正。

第二,教师存在达不到专业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双高”的要求,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完全改变。

四、结语

教师在中职学校的课堂上产生困惑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努力改善中职教学中的困惑因素,让学校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教学困惑不仅仅存在于中职教学中,全国无数教师都在为这个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现阶段存在于中职课堂的教学行为问题依旧值得整个社会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篇9

选取我院2011级必修《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的1个护理大专班45名护生做为实验对象,年龄(20.31±1.05)岁,其中女生42名,男生3名。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采用护生在某考站实际得分的平均数(x)与该站点满分(W)之比计算该站点难度指数(P),即P=x/W。卫生部国家考试中心将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中、难3个级别,难度>0.8属“易”,难度在0.4~0.8间属“中”,难度<0.4属“难”。区分度选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成绩计算,区分度D=2×(G-D)/M(高分组指成绩排名占测试总人数前27%者,低分组指成绩排名占测试总人数后27%者,G:表示高分组得分之和,D:表示低分组得分之和,M:表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满分之和)。区分度的评价为:D≥0.35为区分度很好;≥0.25~≤0.34为区分度良好;≥0.15~≤0.24为区分度较差;D<0.15为区分度太差,应淘汰。从内容效度、校标关联效度两个方面分析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试效度。内容效度的估计采用专家判断法;同时采用内容效度比(contentvalidityratio,CVR)作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内容效度的量化指标,CVR的计算公式为:CVR=(ni-N/2)×2/N(ni:表示认为某项目代表了相应测试内容的专家人数,N:表示专家总人数)。效度的取值范围0~1,一般来说,效度系数在0.4~0.7,值越大效度越高。用积差相关法求校标关联效度,以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15%+实验成绩占15%+期末操作考核占35%+期末理论笔试占35%)为校标,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各站考核成绩与课程的总评成绩的相关系数r作为评估指标。用Cronbach’sα信度系数评估该考试的信度(reliability),并利用积差相关法(Pearson法)计算各站不同评分者所给分数间的相关系数(r),以评估评分者之间的信度。信度r的取值范围为0~1,值越大信度越高,一般认为r在0.9以上可靠性较好。

1.2.2研究方法在《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中,顺应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的要求,对实验班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操作示范结合操作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将问题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法等引入课堂,将操作技能融入真实的情境中,让护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依据德菲尔法的要求,选择该领域的护理专家,制定针对性的问卷,将初步拟定的考核站点、内容进行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学习进程、课程特点、教学大纲等内容,通过课程组专家及临床资深带教老师反复讨论,确立本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的5个站点,分别是护理评估考站、健康教育站(口试)、基础与拓展知识考站(笔试)、中医护理技能1站、中医护理技能2站(其中中医护理技能1站为难度较高的技能站点,中医护理技能2站为较易的技能站点),各站权重均为20%,并确定评分标准。在护理学院在读研究生中遴选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遴选及培训监考人员,进行护生动员、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前培训,通过预实验进行微调后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隔天对该班进行传统的理论期末笔试及操作考核,以作成绩对比。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t检验;通过描述性统计了解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分布(均数±标准差)、难度、区分度等。

2结果

2.1《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总成绩分析

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得分为70.20~89.00(77.74±4.33)分。对考试成绩进行正态性W检验,P=0.37,结果表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总成绩服从正态分布(P>0.10);平均成绩分布的偏度系数为0.87,提示平均成绩分布偏向成绩较低的一边;平均成绩分布的峰度系数为0.80,即高峰态,提示护生的成绩相差不大。

2.2《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各考站难度、区分度分析

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难度在0.71~0.84,平均难度为0.78,难度属中偏易;区分度在0.15~0.28,平均区分度为0.26,平均区分度良好。

2.3《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效度分析

考试效度反映的是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的吻合程度,主要从内容效度、校标效度2个方面进行分析。专家咨询结果与课题组审核的结果均认为此次课程中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的内容范围全面,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可作为评定个人成绩的标准;计算全部项目内容效度比平均数为0.95。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各站考核成绩与课程的总评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39(P<0.01),为中度相关。

2.4《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信度分析

考试的信度是指通过同一考试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反映了评价工具的稳定性。本次考试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67;除基础与拓展知识考站外,其余考站均安排了2名评分者单独评分,对各站评分者所给的分数间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以评估评分者之间的信度,各站点信度系数为0.51~0.94(P<0.01),表明评分者的一致性较高。

3讨论

3.1《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总成绩服从正态分布(P>0.10),难度适中,平均区分度良好,内容效度良好,各站考核成绩与课程的总评成绩为中度相关;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67,分析原因为各站点变量测算的是不同纬度的能力,所以计算的α系数不能反映信度,但从各站考核成绩与课程的总评成绩的相关系数r为0.39(P<0.01),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有效性。除基础与拓展知识考站外,其余考站均安排了2名评分者单独评分,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较高。由此可见,此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有效,能较好地反映和区分护生的临床能力。

3.2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医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考核的作用除了及时地评价,还有导向的作用,通过考核方法方式、评价内容的改变,可促使教师更注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及时发现护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引护生注重各种核心能力的锻炼。如通过此次考试,反映出护生对技能的操作完成均较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评估缺乏针对性和条理性,思路不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薄弱;沟通时,较多护生用书面语或医学术语进行表述,不注意评价对方是否接受或理解自己传递的信息;进行健康教育时,部分护生照本宣科的照搬课本内的相关内容,忽略了个案的特点,也不注意及时评价宣教的效果。分析原因:一方面,该门课程在教授内容安排上一向较重视护生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以往的考核方式也是注重考核护生中医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对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的评价,这样的教学安排与长期以往的评价方式,对于尚未真正接触临床的护生而言,易促使其机械地掌握中医护理技能,而对其他内容不能更深一步地理解及运用,将知识与技能有效地转化为职业能力。提示以后的《中医护理基础》教学应更进一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更多、更深入的问题教学、情境教学法教学,早期培养护生的护理临床思维模式,加深整体护理、个体化护理的观念,加强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利于护理人员临床决策能力、护理操作能力、与人合作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3.3在《中医护理学基础》运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存在的问题

篇10

近年来,数学记忆力的相关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那么,到底何是数学记忆能力,数学记忆能力又有何功效呢?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一些基础尚可但数学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缺乏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归纳,不能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信号,解决问题的时候无法提出新思路、新见解。可见,数学记忆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记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记忆及其特殊性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根据时间的长短可将其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类。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是人的听觉与视觉受到外部刺激作用而形成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它维持的时间极短。短时记忆又叫一分钟记忆,顾名思义它维持的时间约为一分钟,具有动态性、暂时性的特点,是通往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长时记忆是相对前两类而言的,它的信息储存时间较长甚至是终生的。由此三类可见,长时记忆是人们追求的,任何记忆方法都是为了延长记忆时间。

数学记忆是指数学对象作用人的感观,使人脑形成一种特殊的信息印迹,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人的语言、情感、行动得以重现。数学记忆与一般记忆有所区别,它更侧重于逻辑性、解题思路、定理、公式等。数学记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数学记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记忆的主要特点为:①操作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不用记忆具体数据,只要将解题思路、推理程序记忆即可。②结构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将相似题型归纳、总结成一种结构,以此结构作为记忆的基本方法。③系统性记忆。数学命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所以在学习中应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条件

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当数学信息经过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后形成短时记忆,但这些记忆不经过复习就容易遗忘,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形成长时记忆。单纯死记硬背的长久性和准确性都不高,理解才是记忆的前提条件,将公式、定理、概念等数学知识充分理解后再勤于记忆,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如同学们在学习“等式性质”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商店里经常看到的台称做例子,称取一定质量的物需要与之对应的砣,物的质量增或减同样需要砣进行相应的增或减,才能使台秤平衡。这个例子学生们几乎天天碰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进入情境:“噢,等式和台秤一样,左边加右边也加,左边减右边也减。”这样以来抽象思维几乎近于自然,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更加深刻和准确了。由这则例子可以看出,单纯靠死记硬背很难,但如果理解了这类题型并归纳、总结,甚至不用刻意记忆就可将问题化难为简,轻松解决。

三、方法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关键

1.课前预习,加深模糊记忆

数学涉及到逻辑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等,它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学生在课堂全盘记忆所有内容,势必过犹不及,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学生能够理解的尽量自己解决,不能理解的将问题带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即使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点拨之后便柳暗花明。在课堂上学生思路与老师思路不断发生碰撞,有契合也有不同,学生不断对比和归纳,最终使记忆更清晰、更准确、更长久。

2.视、听、动等多分析器参与增强记忆

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记忆方式过于机械,往往仅凭单一的分析器进行记忆,这样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应通过多种渠道刺激大脑,使记忆更深刻、更长久。首先,“视”是指学生通过多媒体让一些抽象内容形象化。如学习椭圆时,老师可将其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看到椭圆的几何图形与实际椭圆区别以及椭圆的生成轨迹,从而使学生记住它的定义。“听”可以将一些知识变成顺口溜以提高记忆效果。在举“等式性质与台秤”例子时,我们同样可以将知识点编成一句话,便于学生记忆:等式性质像天平,同加同减不变型,同乘同除也可以,除数不含数字零。“动”是指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既有的教学条件以及在环境中能找到的材料,让学生亲手去试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记忆

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先进、有效,练习永远是最好的帮手。过去人们对练习认识过于偏颇,认为练习就是埋头苦练,这样的确能够创造高分,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不再适合。练习应当是有的放矢的,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要做到讲练结合,并将所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老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课本重难点将练习分为基础达标、变式提升和综合拓展三个阶段,以基础练习为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拓展新试题,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

四、数学记忆的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数学学习中的记忆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应该记住什么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目的性。一般说来,数学记忆侧重于具体数据“精炼”成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可以防止琐碎且无关的信息充斥大脑,同时还可以缩短形成解题思路的时间,防止解题时大量无关信息的重现。其次,尽量拒绝背诵式记忆,而采用理解式记忆。数学记忆应遵循一个过程性原则,即在过程中记忆,在理解中记忆,通过练习操作和应用活动自然而然地记忆,而不是强行背诵记忆。通过理解创建新知识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记忆的知识更牢固、更不易忘记。最后,根据遗忘规律进行有效复习。一般来说,当天内容当天复习,复习内容不宜过量。为得到良好的记忆效果,老师应妥善安排教材进度。

总之,数学虽然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同样需要数学记忆能力。记忆能力培养的途径很多,但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没有理解的记忆是很难创新和维持长久的。本文所提记忆方法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可以引发广大同行去思考,让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