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6: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劳动教育劳动概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张德伟,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世界劳动教育的两大源流
从教育史的角度来考察,自学校教育这种正规教育形式产生以后,教育就与生产劳动分了家,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割裂状态一直延续到了近代职业教育产生以后。虽然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和职业直接相关的,但是由于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相对而言、作为双轨制中的旁轨而出现并演进的,所以一直到19世纪末近代教育终结时,普通中小学仍然实施的是与生产劳动不甚相关的知识教育和学术教育。而将劳动教育引入普通学校之中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近代教育向现代教育过渡时期的事情。
从世界范围看,在普通中小学中引入劳动教育有两个源头:一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沿着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理论和实验实践的谱系发展开来,创立了“劳作学校”模式和“做中学”模式;二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教育和生产劳动关系的学说,创立了“统一劳动学校”模式。虽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点上,这两大理论体系具有共同性,甚至在新型学校直接针对旧学校的传统教育这一点上,两者也有共同点,然而由于这两大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理论基础和终极目标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所以世界上中小学中的劳动教育可以说有两个源头。
二、世界劳动教育的两个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将劳动引入学校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创造了多种劳动教育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重视劳动教育与经济、生产、职业的关联及其效果,单独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比较典型的有苏联及其后的俄罗斯在中小学中实行的劳动与综合技术教育、德国中小学实行的劳动技术教育、法国中小学实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其二,不特别注重劳动教育的经济效果,侧重于其人格陶冶功能,不单独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而将劳动教育寓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比如,日本主要在社会科、技术与家政科、“道德”时间、综合学习时间、特别活动等课程教学和劳动体验学习等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
(一)通过专门的劳动课程实施劳动教育――以德国的劳动技术教育为例
在德国,各州普遍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其劳动技术教育不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职业训练,而是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奠定基础的“职前普通教育”,具有“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性质,[1]各州“把它视为学生职业生活和走上社会的重要准备和基础,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
早在20世纪50年代,德国就在普通学校里实行了基本的技术经济教育。1964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关于在主体中学建设劳技课程的建议》,主张将劳动技术教育引入主体中学之中,在主体中学开设劳技课,其“劳技教学”“具有自身独立的形式,而不是其他课的附属”。这样,劳技课就确立了独立的学科地位。自此,德国的劳动技术教育大体经历了学科建立阶段、学科调整阶段和学科改革阶段三个阶段。
德国的劳动技术教育贯穿在基础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在小学阶段(1-4年级,有的州把5-6年级视为小学的延续),各州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名称不一,一般叫作“常识课”,即劳技课程包含在常识课之中。例如,巴伐利亚州小学各年级常识课每周4节,其中2节为史地、自然常识,2节为手工劳作[2](另有资料表明,该州小学1年级的劳作课为每周1课时)。其中的“手工劳作”就是劳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有纸工、编织、木工、陶器等。巴伐利亚州和勃兰登堡州小学劳技课的设置情况如表1、表2所示。[1]
在中学第一阶段(综合中学、实科中学、主体中学的5-9或10年级),开设劳技课,各州劳技课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综合技术课”“劳技课”“劳动―经济―技术课”等30多种。各州劳技课的基本目标在表述上不尽相同,其相同部分可以归纳为: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劳动、经济、技术教育,使他们具备适应目前及将来生活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有责任心地、高度负责地从事生产和劳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环境的行为;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使他们有能力在技术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中谋求发展。[1]其课程内容各州也不完全一样,其相同部分主要有:自我服务方面的劳技分支专业,如家政、营养与烹饪、纺织品材料与加工等;技术及职业准备方面的劳技分支专业,如金工、木工、电子电工等;经济学、信息学、环境科学方面的分支专业等。[1]巴伐利亚州、勃兰登堡州和柏林州中学劳技课的课时分配情况分别参见表1、表2和表3。
表2 勃兰登堡州技术和社会经济教育概况
学段 小学 中学
中学第一阶段 中学第二阶段
1-4年级 5-6年级 综合中学 文理中学 实科中学 文理中学高中部
形式 含在常识课中 必修课 必修课/选修课 必修课 必修课/选修课 技术、信息或经济课作为选修课
课时/周 2 2/2或4 2 2/3 2
表3 柏林各类学校劳技课课时分配情况
学校类型 7年级 8年级 9年级 10年级 形式
主体中学 4 4 8 8 必修
实科中学 0/4 0/4 2/4 2/4 必修/选修
综合中学 1/4 2/4 2/3-6 2/3-6 必修/选修
在中学第二阶段(10或11年级-12年级),有的州(黑森州、不莱梅州、勃兰登堡州等)也开设一定的劳技课,如表1所示,巴伐利亚州的部分完全中学在11年级开设劳技课;再如表2所示,勃兰登堡州的文理中学高中部将劳动技术作为专业开设选修课。
德国开设专门的劳动技术课程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比如,1964年,德国教育委员会对于在主体中学中设置劳技课提出的建议期望,劳技课能够“帮助学生熟悉了解当代生产、服务等领域内各种职业的基本特征,并为其今后能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3]441969年,德国各州文化教育部长常设会议对改革主体中学提出的建议期望,主体中学7-10年级的劳技课要担当经济―劳动世界的入门指导的任务。[3]441987年,德国各州文化部长常设会议指出,学校劳技课教学的任务是使所有年轻人学会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随时可能出现的与劳动、技术、家政、经济等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3]45这些意见比较充分地说明了德国劳技课的独特作用。
(二)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劳动教育――以日本的劳动教育为例
与通过专门的劳动课程实施的劳动教育不同,日本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劳动教育是另一种模式。
二战后,日本确立了智、德、体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因此劳动教育在日本没有十分显著的位置。然而,日本的中小学开展一定的劳动教育是确切无疑的。1947年制订、2006年全面修订的《教育基本法》对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作了如下规定:为了实现“完善人格”等教育目的,要实现“重视(教育与)职业和生活的关联,培养尊重劳动的态度”等教育目标。1947年制订、2007年重大修订的《学校教育法》对劳动教育也相应地作了规定:义务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关于职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尊重劳动的态度和适应个性选择未来出路的能力”;高中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在发展、扩充义务教育的成果的基础上,“(使学生)基于对在社会上必须履行使命的自觉,适应个性,决定未来的出路,提高普通教养,掌握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笔者以教育与经济、职业、劳动的关系为线索,考察日本现行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指导要领,发现日本的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时间课程和活动课程,三类课程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
社会、地理历史、公民学科。小学“社会”科:参观、调查当地人们的生产和贩卖工作;参观、调查和查询当地人们生活所需的饮用水、电、燃气的确保和废弃物的处理;调查所在县(都、道、府)的主要产业的概况(3、4年级);调查和查询日本的农业与水产业、工业生产、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社会的状况(5年级);调查和查询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与日本有密切联系的国家人们的生活状况(6年级)。初中“社会”科:在“地理领域”,认识日本国内产业的动向,概观其特色;考察以产业为核心的地区,把握其区域特色。在“历史领域”,理解古代日本列岛农耕的扩展与生活的变化、中世纪农业等各种产业的发展、前近代产业与交通的发展、近代日本的产业革命与近代产业的发展、现代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与国民生活的提高。在“公民领域”的“我们与经济”单元,教授“市场的作用与经济”“国民生活与政府的作用”等内容。高中“地理历史”学科:“地理B”科目中设有“现代世界的系统性地理考察”单元,教授“资源、产业”等内容。高中“公民”学科:“政治与经济”科目中设有“现代社会的各种课题”单元,教授雇用与劳动、产业结构变化与中小企业、农业与食材等问题。
家政、技术与家政、“家政”学科。小学“家政”科:了解在家庭中支撑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生活的是工作,能做自己分担的工作;想方设法快乐地饮食;学习烹饪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衣服的穿着和整理以及房间的整理、整顿和清扫的方法;制作生活上有用的物品。初中“技术与家政”科:在“技术领域”,设有“材料和加工技术”单元,对“利用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制品的设计与制作”等进行指导;设有“能量转换技术”单元,对“利用能量转换技术的制品的设计与制作”等进行指导;设有“生物培育技术”单元,对“利用生物培育技术的栽培和饲养”等进行指导;设有“信息技术”单元,对“关于数码制品的设计与制作”等进行指导。在“家政领域”,设有“饮食生活与自立”单元,对“日常食物的烹饪与当地的饮食文化”等进行指导;设有“衣、住生活与自立”单元,对“衣服的选择与整理”“住居的功能与居住方式”等进行指导。高中“家政”学科:“家政基础”科目中设有“生活自立和消费与环境”单元,教授“饮食与健康”“被服管理与着装”“住居与居住环境”等内容。“家政综合”科目中设有“生活的科学与环境”单元,教授饮食生活、衣着生活、居住生活的科学与文化等内容。“生活设计”科目中设有“饮食生活的设计与创造”“衣着生活的设计与创造”和“居住生活的设计与创造”等单元,教授衣、食、住生活的设计与创造方面的内容。
道德。小学:感知劳动的美好,为大家而劳动(1、2年级);知道劳动的重要性,不断地为大家劳动(3、4年级);理解劳动的意义,知道服务社会的喜悦,为公共发挥作用(5、6年级)。初中:理解劳动的尊贵和意义,具有服务精神,致力于公共福祉和社会的发展。
综合学习时间。小学:各学校要积极地采取自然体验、社会体验(志愿活动等)、物品制作、生产活动等体验活动,以及观察与实验、参观与调查、发言与讨论等学习活动。初中:各学校要积极地采取自然体验和职场体验活动,志愿活动等社会体验、物品制作、生产活动等体验活动,以及观察与实验、参观与调查、发言与讨论等学习活动。高中:各学校要积极地采取自然体验和就业体验活动,志愿活动等社会体验、物品制作、生产活动等体验活动,以及观察与实验实习、调查与研究、发言与讨论等学习活动。
特别活动。小学:在“班级活动”中,理解清扫等值日活动的作用和劳动的意义;在“儿童会活动”中,协力进行学校例行活动;在“学校例行活动”中,参加劳动生产与服务性例行活动。初中:在“班级活动”中,对于“适应、成长和健康安全”,要理解志愿活动的意义并参加该活动;对于“学业与出路”,要理解学习和劳动的意义,斟酌出路的适应性和利用出路信息,形成理想的劳动观和职业观,自主地选择出路和设计未来。在“学生会活动”中,协力进行学校例行活动,通过志愿活动等参与社会。在“学校例行活动”中,参加劳动生产与服务性例行活动。高中:在“班会活动”中,对于“适应、成长和健康安全”,要理解志愿活动的意义并参与该活动;对于“学业与出路”,要理解学习和劳动的意义,理解出路的适应性并利用出路信息,确立理想的劳动观和职业观,自主地选择和决定出路并设计未来。在“学生会活动”中,要协力进行学校例行活动,通过志愿活动等参与社会。在“学校例行活动”中,参加劳动生产与服务性例行活动。[4]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日本劳动教育都是“隐居”在其所在课程之中的。其所隐居的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关于劳动的内容仅是其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实行课程改革时引入“劳动体验学习”以后,日本表现出日益重视劳动教育的动向。日本的劳动体验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期间体验实际社会的职业,期望(达到)多样化教育效果的学习活动”。[5]日本在1977年、1978年修订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时,将劳动体验学习引入了中小学之中。当时,日本强调实行劳动体验学习的背景大体是:其一,过去的学校教育陷入了“偏重智育”之中,学校“填鸭式地”教授大量的学科内容,而实行劳动体验学习,就是为了纠正这种弊端;其二,伴随生活环境的变化,儿童们制作物品、培育生物的场合越来越少,因此希望学校通过有组织地开展“制作”和“培育”活动,让学生体验工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6]此后,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关于劳动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不断加强。“现在,作为儿童们直接体验活动的一种,各地都在实施劳动体验学习”。[5]从实施主体来看,日本的劳动体验学习主要有三种:(1)以学校为中心进行的劳动体验学习;(2)以行政机关为中心进行的劳动体验学习;(3)以地区的组织和团体为中心进行的劳动体验学习。[5]日本中小学在“道德”时间、综合学习时间和特别活动中实行的关于生产、劳动的体验性活动基本是这种劳动体验学习。
三、当代劳动教育的新趋向:
通过生涯教育实施劳动教育
当代世界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国的教改趋向呈现多元化态势。从宏观上看,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教改趋向莫过于生涯教育(Carrer Education,亦译为“生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推行生涯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时任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的倡导。马兰倡导生涯教育,最主要的是为了消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鸿沟”,消除“学术与职业之间的藩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马兰倡导的生涯教育是一种“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教育”。美国学者萨珀认为,不能把“生涯”作狭义的专门职业或者职业指导来理解,应该从广泛范畴和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人生全部生活之中来把握人的作用,人的作用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多样化的,这样应当把“生涯”理解为人的生涯发展。[7]那么,生涯教育就是促使人们在人生的各个生活阶段,掌握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生涯发展的教育。在美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场生涯教育改革运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的生涯教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美国的生涯教育主要有四种模式,即以学校为基础的模式、以家庭为基础的模式、以雇主为基础的模式和以地方寄宿制为基础的模式。[8]其中,最基本、最广泛的是以学校为基础的生涯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把从幼儿园到中学后的职场或大学的期间分为四个阶段:(1)从幼儿园至5或6年级的生涯认知阶段;(2)6或7年级至10年级的生涯探索阶段;(3)11-12年级的生涯定向阶段;(4)中学后教育阶段。[9]这样,美国的生涯教育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各个生涯阶段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和接触劳动世界,探索和参与职业生活,为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和定向作准备。美国中小学实施的生涯教育有多种形式,包括组织生涯教育活动和把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结合起来等等。
生涯教育在美国肇始以后,逐渐传播到了西欧、美洲其他国家和日本等。生涯教育在被“嫁接”到输入国的教育体系中时,其内涵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日本自上世纪末和进入21世纪以来引入生涯教育后,其生涯教育成为自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重视与社会和职业的关联的指导理念,在实践中正在采取适应学生发展阶段的系统性生涯教育政策。[10]但实际上,日本的生涯教育几乎被当成了培养学生“理想的劳动观和职业观”的有效手段。
应当指出的是,生涯教育和劳动教育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只是由于生涯教育具有面向职业生活和劳动世界的特点,因而与劳动教育发生了交集,这样,生涯教育只能说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1]傅小芳,周俪.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2):35-40.
[2]姚静.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及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7(10):26-29.
[3]萧枫.各国学校的特色教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4]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指бI案[EB/OL].http://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news/080216/002.pdf.
[5]m地孝宜.地域M主Г巍盖禾弪Y学のg践と抗[J].国立オリンピック念青少年t合センタ`研究o要,2003年,第3号:225-232.
[6]高.学校教育における「作I活印工韦猡囊馕丁―その二つの教育C能を分析して[J].横浜国立大学教育o要,1985年,第25号:89-104.
[7]崎尚子,家城子.アメリカの家庭科教育におけるキャリア教育にvする研究――教科分析を中心にして[J].富山大学人gk_科学部o要,2006年,第1第1号:139-147.
二、学期目标:
由本班概况,从而可知学生状况,参差不齐,针对本班的不足与长处,制度预期的目标:
1、学生思想品质方面,思想进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情操。
2、学生文化素质方面,在思想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发,挖掘学生智能潜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佳发展状态。
3、体育方面,由教师具体指导,定期了解学生体育发展的情况,使之认真锻炼身体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或者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4、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劳动知识掌握一些劳动技术,培养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
三、工作的重点`难点:
结合本班实际,我认为思想教育是达到预期目标的重大通道的是工作之重,只有学生从思想上有正确的态度去学习去认识,才能保证全面的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工作计划:
为实际的预期目标,保证全班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班主任将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加之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方法,抓根治本的对症下药,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运用说服,榜样淘治等方法,搞好班级工作。
二、`学期目标:由本班概况,从而可知学生状况,参差不齐,针对本班的不足与长处,制度预期的目标:
1、学生思想品质方面,思想进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情操。
2、学生文化素质方面,在思想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发,挖掘学生智能潜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佳发展状态。
3、体育方面,由教师具体指导,定期了解学生体育发展的情况,使之认真锻炼身体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或者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4、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劳动知识掌握一些劳动技术,培养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
三、工作的重点`难点:结合本班实际,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计划是达到预期目标的重大通道的是工作之重,只有学生从思想上有正确的态度去学习去认识,才能保证全面的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为实际的预期目标,保证全班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了如下班主任工作计划,并将全力做好。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加之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方法,抓根治本的对症下药,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迎您采,集,运用说服,榜样淘治等方法,搞好班级工作。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制图测绘、基本技能实习、专业认知实习等环节,是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手段,是形成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依托学校现在的实训设备,开展课程实训工作。学校现有钳工实训室、车工实训室、机械制图室、机械原理陈列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数控实训室、机器人实训室和机电综合创新实训室。基本可以满足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实训教学。教师在授课中,应根据开设课程的内容适当比例地安排一定的实训时间。原则上理论课的时间与实训时间比例多于1:1。
一、实验
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根据不同课程情况,实验有两种安排:一是将实验安排在相应的章节讲授完毕进行;二是在学完或即将学完某一课程并进行了一些实验的基础上,集中一周(实验专用周)实践。在相应的实验室里进行。
课程设置安排物理、公差配合和测量课程开设实验专用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实验指导书要求,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实验领域的实践者和积极探索者,训练学生调试、操作实验设备、仪器的基本技能以及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培养严谨的实验习惯。实验占重要地位的课程和开设实验专用周的课程,实验要单独考核,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实验在各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要作具体的规定。
二、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习包括钳工实训、车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数控加工实训、维修电工操作技能实训、无线电装接工操作技能实训、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计12周。
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常识,使学生获得有关机电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中级技术工人必须的基本操作训练。基本技能实习应以培养基本技能的实习为主,通过钳工、车工、电工电子、数控加工和计算机等实习环节,使学生具有机电和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知识。
每次实习完毕,必须进行操作及理论考核,同时结合学生实习中的工作情况,评定总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
三、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是在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时,安排在校外工厂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工矿企业的生产概况、生产过程、设备维修、设备管理、产品装配以及企业生产组织和车间管理的一般情况。以获得本专业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初步培养观察分析生产现场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维修方法,了解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认知实习一般应选择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为先进的工厂为基地,并根据工厂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实习指导书。专业认知实习安排3周。
专业认知实习中,要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的表现和实习报告要作全面考核,成绩列入学生成绩册。
四、企业实习
一、班级概况及基本目标
本班共有56名学生,女生29名,男生28名。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男生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能较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个别学生缺乏主动性,书写有待于加强。
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管理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继续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中进行赏识教育,老师赏识学生,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积极配合学校、少先队的各种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班级荣誉感,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基本措施和做法:
(一)常规教育方面
学生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必定不太适应,做到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都不太容易。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时间,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升旗结束后,对上周的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对于学生的书写读的姿势,在课堂上随时提醒与帮助。
2、开学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从纪律、卫生、劳动及两操几方面制定。先由学生写出自己的违规现象及奖惩办法,再由班主任统一归纳完善,如有违规照章处罚。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做到
(二)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严格遵守课堂四管(管住眼看老师,管住口不说话,管住心认真听,管住手不乱动),如果有违反纪律的现象,由课代表记录,并做出相应的惩罚。
2、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三)卫生方面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讲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个人卫生:每周一检查个人卫生,平时抽查,要求衣着整洁,桌屉干净,物品整齐。
2、班级卫生:每天下午分派值日生清扫,由劳动委员负责。同时利用花草美化环境,并进行爱护环境和花草的教育。
(四)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及班干部轮流工作制,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五)家校结合,分类施教
本学期要做好分类施教工作:
1、对学习后进生,每节课都要提问,作业中有错要单独进行辅导,与家长联系,共同帮助提高学习兴趣。
2、对行为后进生,发现闪光点要大力表扬,树立信心,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下改进。越是表现差的方面,越要让其引起重视,比如当班干部。
3、经常保持与学生家长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活动安排
九月份:
1.我上学了,我爱学校主题教育。
2.利用教师节进行尊重长辈、尊重老师的教育。
3.主题班会《我爱学习》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十月份
1. 利用国庆节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爱亲人教育。
2. 学习、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十一月份:
1. 利用体育课锻炼教育,培养学生的毅力。
2. 冬季来临时,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十二月份:
1. 坚持上学,不迟到,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2.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评比。
元月份:
1. 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学习和养成合作、互助的好品质。
2. 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3. 总结学生操行
二年上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儿童为本,道德为先为指导,以育人为中心,以实践为途径,以社会化为方向,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小主人翁精神,同时,最基本的是让同学们的成绩得到稳步的提高。
二、班级概况和工作目标
本班每个学生都活泼可爱。其中学习自觉,思维灵敏的学生有,也有反应慢,习惯差的。所以本学期继续以抓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和文明礼仪教育为主, 让小朋友健康成长。同时配合好少先队的十小在行动,绿色环保小家园,等一系列常规活动,与各任课老师密切配合,相互协助,取各班的长处,争取把班级建设成为活泼、好学、文明的班级。
三、具体工作措施
1.思想教育方面
(1)抓好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教,加强对学生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
(2)创设诚信氛围,强化文明礼仪。
(3)继续强化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2、教学方面
(1)端正教学思想,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教给学生应重视保健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孩子实际出发,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加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联系《品德与生活》和孩子思想动态,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
(3)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文体卫生方面
(1)做好两操(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根据体育组的竞赛要求,提高学生做操的整齐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开设各类有兴趣的活动。班内设立个人卫生记载本。
(2)结合五项竞赛,对本班的卫生情况进行强化,提高本班得卫生情况,争取可以得到优秀班级。
4、劳动教育方面
(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制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班内开展各种小型自我服务劳动。
二年上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学生概况
二年(2)班共有44名学生,24名女生,20名男生。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男生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很多同学在行为习惯方面有待进一步培养。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能较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个别学生缺乏主动性。
二、基本措施和做法:
1、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以帮促学
针对有部分同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参加活动与清洁的不够主动,想通过小组合作的精神促进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并且想通过优秀同学帮扶学习中下生,以帮促学。
因此,我把班级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定立固定的人数,然后让学生自行选出自己小组的组长和小组名字。我会利用小组团结的精神,在课堂表现、上交作业、清洁卫生等方面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选。每节课对表现优秀的组给予一面红旗,一个星期拿到红旗最多的小组每位同学则可以得到老师的一份小礼物。
2、抓好班级的日常工作。
(1)做好安全教育。平时多留意班级发生的事和校外的时事,及时针对问题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做好宣传工作。
(2)严抓卫生。平时多关注学生的个人卫生,并且对学生适时地进行垃圾分类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注意班级环境卫生,常让班级保持清洁。
(3)继续贯彻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大课间活动为主、继续重视书写和课外阅读。
3、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级集体是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教育力量。班级集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进行长期工作,进行组织和培养。
⑴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班风。
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动力。班主任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向全班学生提出明确的前进目标,并制定出有效措施,鼓励全班学生努力去实现奋斗目标,[莲山课 件 ]一个奋斗目标的实现,就可以使班集体达到巩固和发展。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还应该有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这种班风、舆论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为此,班主任必须培养良好的班风,而培养班风要以正确的舆论做起。班上有了正确的舆论,坏事在班上就得不到支持,就会很快被制止,学风、班风就可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⑵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
上个学期挖掘了一批同学做班干部,他们在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毕竟只是一小部分同学先积极起来,为了能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以及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所为,班级的班干部要定期轮换,让更多的学生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既能当领导,又能被领导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助手,正确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有利于班主任搞好班上的工作。
4、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工作。班集体中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们或是学习差,或是性格孤僻,或是顽皮捣蛋。班主任必须做好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要歧视,感情上不要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对后进生要一分为二,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对症下药。
5、重视经典教育,积极参加读书节活动
一、班级概况
本班现有学生46人,男生23人,女生23人。孩子们刚从幼儿成为小学生,经历着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这一时期,孩子的行为还带有明显的幼儿期特征:自控能力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部分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现象;伙伴之间往往以"玩"为主题,经常出现打闹,告状等现象;在学习活动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和动手操作来理解和记忆,学习活动带有浓厚的游戏色彩。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长期抓,持之以恒。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对学校的很多规章制度、纪律还处于朦胧状态,加之他们天生好动、好奇、贪玩,因而违反纪律的现象会时常发生等特点,我班制定了"班规"儿歌,并组织学生进行理解背诵,从文明礼貌、学习态度、讲究卫生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严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老师要时刻想着学生,引导他们认识学校、热爱学校。
1、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教他们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上学、放学回家要跟家长打招呼。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不打架、不骂人。
2、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教育他们按时上学、放学以后按时回家。不迟到、不早退,严格请假制度。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不搞小动作、不交头接耳,认真听从老师的安排。下课不在教室游戏和追跑打闹,上课铃响立即进教室在座位上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
3、进行安全教育。由于一年级孩子顽皮好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行为是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校时间严禁随意出校门。刚入学时老师领着学生上厕所,并对学生进行现场教育。(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充分利用班会或上课时间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让学生逐步真正认识到安全确实重要.在对他们“说”的同时,更注重教他们“做”。
4、进行热爱学习的教育,通过讲小故事、小笑话等多种方式讲学习知识的用处、形成“认真学习光荣、不认真学习可耻”的优良风气,教育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5、进行讲卫生的教育。刚入学时,要利用课余时间或打扫卫生的时间,老师亲自和学生打扫卫生,教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步骤以及如何保持教室、室外的环境卫生,再渐渐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进行热爱劳动和自我服务的教育。针对学生在家中个个是小皇帝的现状,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极差的现状,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使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热爱劳动的风气。
7、进行不吃零食的教育。刚入学的学生,每天口袋或书包里装着或多戓少的零食,多数都是垃圾食品,有的同学吃完后就随地乱扔包装袋。针对这种现状,老师利用上课或班会时间给学生讲解吃零食的危害,既不卫生,又对身体健康不利,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拒绝零食。对个别不听劝告的同学,和家长联系。
(二)抓好班级干部的培养工作,使他们成为老师的小助手。
这学期,成立四个小组,小组内轮流当组长。从一开始的收发作业本,指导卫生打扫,每天汇报班级课堂、作业、课间等情况开始,逐步发展学生的能力。实行小组比赛制,每天给学生竞争表现的机会,选出有自信心、有班级管理能力的小干部,同时老师要多深入同学中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卫生、纪律上展开评比,使他们有新鲜感,趣味感,增强集体意识,自觉自愿地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多向在这方面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培养出得力的干部,使他们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
(三)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
本学期伊始,考虑到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决定经常和家长联系,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内容及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心中有数,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育。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来说,这项工作尤为重要。个别学生由于先天智力及后天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纪律等方面显得不如别人,自己也没信心、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老师要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家长商讨合理的办法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与家长共同交流、商讨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学生的方法。
(四)教师对自身的要求。
关心热爱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和有缺陷的学生,应投入全部的爱。注重发现有特长的学生,并加以培养引导,对表现异常的同学细心分析原因,加以疏导。平日要以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用普通话与学生交谈,创设良好的氛围,以自身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培养创新应用性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具体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在建设应用型学科专业和教师队伍的同时,更要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改革应从社会需求出发,突出“应用性’’特色,尤其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为满足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建设的要求,拟对应用性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期达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游基础知识》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小常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民族民俗、中国四大宗教、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园林、中国烹饪主要菜系、中国风物特产、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对联和古诗词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为旅游教育与服务管理的专业必修课,旨在为学生能在毕业之前顺利通过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相关课程的考试提供帮助,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为其以后的导游实际工作进行知识上的准备。
二、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属于知识性课程,是旅游教育与服务管理学生学习和掌握导游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与《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学常识》一起构成导游考证的主要课程。与一般课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包括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有关国家概况、楹联等,涉及面广,要求任课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
(2)知识点较多,记忆难度大。由于是考证的需要,学生感觉只需要在考试前背住就可以了,所以存在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深入思考、考前根本不复习、考后全忘光的现象,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3)内容较浅显,理解难度不大,听着有意思、感觉也很简单,学生不会深入思考其所形
成的历史背景原因,更难以将其运用于实践中,因此,达不到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4)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
(5)由于大纲和试卷容量要求以及考试时间的限制,考试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就无法从考试结果中得到更多有益于教学改革的反馈信息。
三、传统课程模式的弊端
(一)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很长一段时间,《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基本上沿用高等院校的一贯做法,在教学内容上多是按照教材的编排和顺序进行纯理论的讲授,多是以老师为主,忽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材使用上使用考导游证的教材,让学生只要记住,考试能考到就可以。这显然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的目标不符,无法培养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更无法适应企事业单位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设备手段落后
目前,从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看,还是比较传统的。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对校内实训设备和校外实训基地有较高的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是少数院校的尝试,还没有广泛实行,校内实训条件多是使用的多媒体,让学生自己制作PPT进行导游词的讲解,没有将最新的导游虚拟模拟软件等新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三)课程考核方式陈旧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考试,既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又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传统的考试方法往往是偏重知识测试,忽略能力考核,考核多采用平时成绩(1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60%)的方式。这种方法无法往往是偏重理论知识的测试,忽略学生技能和素养的考核,无法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开设实训课,使对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导游讲解,改变了过去学生学习本课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盲目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会记不会用,会考不会导(游)的现象。
(一)以知识储备为基础的理论讲解
1 新课导入。学生只有在对课程产生兴趣后,才会有探究知识的欲望,才能集中注意力,把中心移到老师的讲授中。因此,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必要步骤。在每节课的导入环节中,可以用多媒体、互动对话、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或者是讲故事等手法,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 授课过程。教师在授课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互动教学法,让学生掌握旅游基础知识,并加以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同时,应注重课程连贯性,让学生明白需要掌握什么样的理论知识,才能针对不同的游客讲解,让游客满意,同时解决带团中遇到的问题。
在设计每一个教学项目时,可以从旅游欣赏角度来设计“模拟旅游”的情景。即结合每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多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逐渐进入到旅游的情境中来,让学生获得认知和情感的“真实”体验,主动地去思考、学习。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优化了课堂效果。
此外,还可以结合相关专业知识,采用专题教学方式,开展讨论,活跃学生的思维。选择的专题应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追踪旅游发展的大事和焦点,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比如目前可以关注的专题有2012年中国旅游宣传主题“欢乐健康游”、善行旅游创新理念等问题。通过这些专题的探讨与分析,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3 课程总结。一堂好课应该包括一个精炼的小结,一个好的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传神效果。课程总结不能流于形式,而应针对所讲授的重难点、知识点再次强调,让同学更好地吃透难点、把握重点,巩固课堂成果。
4 课后作业。由学生收集课程相关的图片及相关内容,设计PPT讲解的内容、撰写导游词。课后作业检查了学生对导游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查了学生导游讲解的能力,以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以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工作岗位。
(二)以培养技能为宗旨的实践环节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实践活动方法和形式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原则,以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导游服务为出发点。具体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导游基本技能实训。导游员的服务技能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类。导游服务需要的主要是智力技能,即导游人员同领队协作共事,与游客成为伙伴,使旅游生活愉快的技能;根据旅游接待计划和实情,巧妙、合理安排参观游览活动的技能;随机应变、生动精彩的导游讲解技能;灵活回答游客的问询,帮助他们了解宣传旅游目的地的宣讲技能;合情、合理、合法地处理各种问题和游
客投诉的技能等。因此,在导游基本技能实训中,可以将这些要点设定一个成绩评定的标准,再加上导游员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讲解知识等,共同构成训练学生的导游基本技能考核标准。
2 模拟导游实训。模拟导游实训,需要用到导游实训室。目前,大多高校使用的导游实训方式有以下两种:虚拟技术导游模拟室,运用3D环幕放映系统进行景点讲解实训;旅行社实训基地,真实的进行旅行社经营实战训练,同时可以兼具经营功能,服务于高校的师生。在实训中分小组进行练习,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同时,还可以借助录播系统,录下自己真实的讲解和服务过程,让同学在经过老师的点评之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自身导游讲解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3 导游技能大赛。导游技能大赛,展示了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的风采,激发学生对旅游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养,同时也检验着高校教师的课程教学是否和行业密切联系,是否按照行业标准来引导教学。因此,应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旅游局以及旅游院校等单位举办的导游大赛,同时固定每年举办一次学校的导游技能大赛。这样,通过导游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既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也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
(三)以提高素养为目标的考核方法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改革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与教学评价制度,改变以考试分数、考核等级作为衡量教学成果唯一标准的做法,拓宽评价思路,制订有利于提高学生素养的切实有效的考核方式。目前,大多数高校课程考核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期末理论考试或者集中理论加技能的考核方式。这种考试成绩偶然性很大,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素养。因此,应该采取全程考核的方法,使考核分散到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在讲解每一个具体的教学项目或章节中进行技能考核,期末形成总的技能考核成绩。在总评中,实践技能所占的比重要比理论所占的比重大。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大量导游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参与课程的基础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素养有更快的提高。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导游基础知识》的课程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精心设计讲授和实训的内容,使实践教学环节体系完整,技能训练效果明显,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满足社会之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导游基础知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8
1.2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科技教育是中国古代农业教育最主要的内容。秦汉时期,在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政策措施之下,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科技教育也比较发达。当时的农业科技教育主要涉及农业气象和占候教育,农田土壤耕作、水利和灌溉知识、农作物栽培、蚕桑养殖、农具制作和使用、园艺知识、畜牧兽医教育及环境生态教育等。农业气象和占候教育是农业科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并且要直接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业生产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土壤、水分以及对所处环境气候的适应性。《吕氏春秋•审时》篇指出,“凡农之道,候之为宝”,把春夏秋冬分为孟、仲、季十二纪,在每个纪都有与之相应的物候与农事,教育人们要把笃守物候看作农业生产的重要原则。《四民月令》按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按照上中下旬,把应该进行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经营等事项作了详细合理的安排,详细指导人们依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养蚕、缫丝等。精耕细作和增加产量方面的技术是当时农业教育和推广的重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主要是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生产多少与自己的利益直接相关,因此,农民都想尽办法在小块土地上精耕细作,增加生产,提高产量。这方面教育内容涉及“深耕熟耰”技术、作物轮栽和复种、代田法、区田法以及保墒、施肥和改良土壤技术等。如武帝时,赵过在总结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代田法,即在播种之前先开沟起垄,种子播在沟底,待幼苗长起后,分多次用垄上的土培壅苗根,这样,能使根系扎深,减少叶面水分蒸发,抗旱保墒,又能防止作物倒伏,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代田法也迅速在关中、山西、甘肃等地推广。《氾胜之书》对区田法、溲种法、选种留种施肥、作物栽培、田间管理等分别作了详细描述。《管子》一书中对水利和灌溉知识、土壤区划知识进行了详细阐述。犁耕技术上,赵过创新和推广了“三犁共一牛”法、“耦耕”法,西汉末年,很多地区又出现了一牛一人犁耕法,牛耕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和推广。赵过还发明推广了耧车、人工挽犁等农具和耕作技术。农业教育途径把以上农业科技转化为广大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不断发展。
2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
2.1年长者对年轻一代的示范和口授秦汉时期,社会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还较低,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基本都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和完成。年长者把继承和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的技术和知识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传授给年轻人。在政局稳定的前提下,年长者的经验,加上年轻人的力气,就可以保证勤劳的人过上温饱的生活。这种传授方式促成了中国古代尊老敬老社会风尚的形成,甚至有学者称“孝道是农业经济的产物”[5]。农民是最讲求实际的,“眼见为实”是农民自古不变的信条,因此,通过示范和讲解、口授,让农民亲眼看到实在的东西带来的好处,从而认可和愿意接受,示范的方法也直观易学。另外,农民之间相互请教、农民向农业科学家发问和学习,也是农业教育的重要方式。
2.2官吏的推广与教导秦汉时期,从中央的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到基层的三老、里典(正)、力田,这些官吏都肩负劝民耕织的职责,在教民耕作、推广生产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汉书•食货志》载,武帝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使其推广“代田法”。赵过还传授了“以人挽犁”和“教民相与庸拘犁”等增产措施。建武年间,任延在任九真郡太守,教民牛耕,使得开垦的田亩年年增加。《后汉书•王景传》载王景作庐江太守,教民犁耕,提高了耕作效率,因而“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汉书•召信臣传》载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畜积有余”。为了合理地调配用水,他制定了“均水约束”,使南阳地区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任南阳太守时,“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他发明的“水排”,是当时水力利用的重大成就,召信臣、杜诗二人因此受到老百姓拥戴,被百姓称为“召父”“杜母”。秦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这些官吏的推广和教导是分不开的。
2.3编印和传播农学著作秦汉时期,记载各种农业耕作经验技术的农学著作较多,这些著作对人民群众学习和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很有帮助。《吕氏春秋》中有很多专门记载农业耕作技术的篇章,阐述改良土壤、适时种植、抗旱保墒、除草防虫等方面的经验知识。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农家有9家114卷之多,其中《管子》《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最为著名。这些农书,有的是朝廷组织颁发的,有的是官府组织编写的,有的是个人根据实践经验编写的。这些农书使得农业教育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农业知识的传播和古代农业教育中起了重要作用。
班级管理工作计划一
本学期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本班的实际制定出相应的班计划,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创新;抓好班风、学风的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出一个明礼、守纪、诚实、好学的班集体。上学期经过大家的努力,我班的班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这只代表着过去,在新的学期里,我和孩子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新的学期开始,为了更好的作好班级工作,我特制定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本班的基本情况。
二年级原有学生31人,本学期转走1名学生,转入1名,本班现有学生31人,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基本上已适应,但经过一个假期可能都已淡忘,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这就要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经过一年的学校生活,学生初步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但学生年纪毕竟比较小,自我监控能力、评价能力还是有点差,需时常提点、督促,教师又要以自身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的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在学生面前树起一座做人的丰碑。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当好家长,做学生的表率。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时间再次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进行总结,通过小组长的汇报,及时的表扬.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3、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4、对于学生的书写读的姿势,我将在课堂上随时提醒与帮助。
二、班级纪律
1、选拔培养好班干部,继续实行“班长轮值制”,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协助好教师管理好班级。每周的班会课利用十分钟小结他们的工作情况;表扬做得好的班干部;对一些做得不很理想的班干部进行指导,教给他们的一些管理方法。
2、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班级科学管理制度,凡写字认真、劳动积极、卫生清洁、纪律好的同学在每周的班会课,用十分钟时间来总结与奖励。
三、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
本学期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对本班的学生进行管理
1、重视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受益非浅。因此,在班级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学期,将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训练项目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学生进行规律性的常规训练。重点落实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2、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点难点上下工夫,以促进全班成绩的平稳、扎实地上升。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展情况。
3、家教结合经常保持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打电话、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取得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4、培养班级干部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5、重视文体工作教育学生上好所有学校开设的课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重视各项比赛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班级管理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结合本校德育工作体系,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本,以愉快的儿童德育为格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班级概况和工作目标:
本班共有学生66人,男生35人,女生31人。每个孩子,活泼可爱。其中学习自觉、思维灵敏的学生有,也有反应慢、习惯差的。所以本学期继续以抓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和文明礼仪教育为主,让小朋友健康成长。同时配合好德育处的“__在行动绿色环保小家园”等一系列常规活动,与各任课老师密切配合,相互协助,取各班的长处,争取把班级建设成为活泼、好学、文明的班级。
三、工作重点:
1、结合晨间谈话、队班会加强班级管理,树立班干部的威性,在班级中树立榜样。
2、加强班级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关键要抓好班级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证。要抓好纪律关键在教育好后进生。所以,转化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工作显得异常重要。
4、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5、成绩、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四、具体工作措施:
1、思想教育方面
(1)抓好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教”,加强对学生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
(2)创设诚信氛围,强化文明礼仪。
(3)继续强化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2、教学方面
(1)端正教学思想,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教给学生应重视保健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孩子实际出发,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加强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联系《品德与生活》和孩子思想动态,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
(3)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文体卫生方面
(1)做好两操(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根据体育组的竞赛要求,提高学生做操的整齐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开设各类有兴趣的活动。班内设立个人卫生记载本。
(2)结合“五项竞赛”,对本班的卫生情况进行强化,提高本班得卫生情况,争取可以得到“优秀班级”。
4、劳动教育方面
(1)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制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班内开展各种小型自我服务劳动。
5、狠抓班集体建设。
(1)培养—支守纪、责任感强、素质高的班干队伍。进—步完善班干部的组织队伍,选拔品学兼优者充实班级,培养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能力,形成表率,当好班主任的好帮手。
(2)每两星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一次,严格要求。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反馈处理。
(3)创建班级窗口工作,开展读书、读报活动。选举图书管理员,制定好图书管理体制,让学生在有序的借阅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借有还,有损必赔”。
6、规范常规管理,制定班规,班级公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管理除了讲民主外,还要_制,也就是制定班规,让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这学期期初,我初步制定一些管理要求进行实施,当然那不是很成熟,班规的制定还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我会在实施中发现更好的方法对班规进行修改。
(1)准时到校,佩带红领巾、校徽,衣着整洁,手指甲剪干净,课桌整理好。
(2)合理安排晨读时间,每逢周二、周四早上学会一首古诗并背诵课文。
(3)认真做好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放学后及时关好门、窗、灯,并按时回家,不在校内校外逗留、玩耍,不玩电子游戏。
(4)听课专心,积极思考问题,每节课至少举手一次,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字迹清楚端正,不拖拉。
(5)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老师不在更要遵守纪律,不喧哗、说笑、打闹。
(6)整队做到快、静、齐,做操时,动作要标准到位,节奏正确,集会时遵守会场纪律,不喧哗、吵闹。
(7)课间提高安全意识,不做危险游戏,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冲撞,不拥挤。
(8)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与老师交谈态度诚恳,同学之间团结互助,不说脏话、粗话,不打架,不骂人。
(9)保持小学生良好形象,不在课桌或墙壁上乱涂乱画,要爱护绿化,注重环保。
(10)性格开朗,勇于竞争,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为班争光,做一个自信、坚强、有集体荣誉感的小主人。
班级管理工作计划三
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特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一、常规教育方面
1、充分利用班会及晨会时间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等,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3、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二、班级纪律方面
1、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2、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每一个路队将分别设立一个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
三、卫生方面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箱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2、班级卫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扫,设立卫生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利用花草美化环境,并进行爱护环境和花草的教育。
四、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包括班长和组长),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五、其他方面
一、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概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远远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他们深知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既懂理论又有技能、既懂专业又有知识面、既会管理又善于协调的新型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作为从事此类教育的师资更应该是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一)“双师”素质职教师资队伍。
德国职业教师资格的培养和认定,有严格的过程控制。报考职教师资专业,除了必须持有文理学校的毕业证书外,还要有一年以上的企业实习工作经历。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在德国,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但是从德国职业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可以看出,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职教教师是其核心目标。无论是实训教师、职业学校的实践课教师还是职业学校的理论课教师,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教育学、劳动教育学进修,并经过实际操作考试与理论考试。
(二)“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
所谓一体化,其核心就在于将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教师提供培养、培训与提高,使职教教师一生都能受到连续的、一致的教育。
首先是职前培训。在德国,职业院校教师的职前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入大学教育阶段,学习4~5年,选择一个主修专业和一个辅修专业。第二阶段是为期两年的教育实习阶段,又称教育准备阶段。主要在各教育学院和职业学校进行。其次,是职业教育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在德国,教师可以享受持续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也称作第三阶段师资培训。教师每年有5个工作日可以带薪脱产进修。
德国规定,职业教育教师每两年必须脱产进修一次,建立严格的进修制度,并将进修与物质利益挂钩,进修后可提高工资待遇,可改变教师职务等。
二、英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概况
英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突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包括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三段融合”、“三方参与”的培养模式,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
英国职业教育的教师负责招生,编写教学义件、教材和习题、授课、与学生谈话、批改作业、考试等工作。职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情况,了解学生状况、 建立学生卡、与学生个别谈话,确定学生的职业方向,帮助学生选择职业。职业指导教师一般在高年级担任一门课程,以便与学生保持经常的接触,主要精力是帮助学生确定职业方向。
英国积极推进教师培养社会化,充分整合大学、职业学校和企业三方资源.融合三者特色来培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大学接受教育,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在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实习,获得教学所需要的经验;到企业或商业部门一线岗位工作,获得该行业最新的技术与管理技能。三方参与培养的职教教师更能胜任职校教学工作,这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高效的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模式。
同时,英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有一套层次清晰、要求明确、循序渐进的培养和考核程序,分阶段对不同职教专业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进行不同内容的职教教育教学培训.这也是英国职教师资培养方式的特点。
三、美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概况
美国十分注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有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严格的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从而保证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美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严格的教师任职资格和选聘程序。
除了要符合联邦各州政府教师资格证书规定的条件外,特别强调要具有实践经验。国家规定,要成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并对所授技术课程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及最新经验,或者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的实际经验,还要求有当顾问和独立判断与研究的能力。根据美国法律,任何一所高校聘请教员都要在全国广告公开招聘,学校必须成立专门的聘请委员会,委员会从数十以至数百名申请者中经过初选评出候选者,然后经过电话会谈、核实经历,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深入调查,最后选出正式候选人到校面试。他们来校不仅要接受聘请委员会全体成员的面试,提问考查,为师生作学术报告,还要与师生广泛接触,与系主任、校长面谈,参观学校设施等。面试结束,委员会根据标准与需要投票表决后正式聘用。
(二)进行教研能力评估。
美国高职院校每年都要对在职教师进行评审鉴定,其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教学评定的依据是教师本年授课门数、学生数量、课后学生评语等。科研鉴定则依据其在州、地区、全国或国际会议上作的学术报告、发表的论文论著、申请到的科研经费及其他学术研究活动进行综合评估。服务评定一是考察其在校内参加各级委员会的情况,一是考察其在校外团体中或参与社会服务的情况,如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开发等。
(三)实行教师任期制。
美国高职院校教师实行任期制,一般包括短期合同制和终身制申请权两种。短期合同制是根据学校需要及教研经费的情况、教师工作质量,每年签订合同决定去留。拥有终身教职申请权的教师,按规定一般在校任教5~6年后可以申请终身任职。未获终身教职者,或得到来年再次申请的一次性许可,或得到正式通知不再留任。
(四)专兼结合。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一线人才,注重学生实际知识和技能培养,重视理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所以,美国高职院校都普遍聘请社区内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一般说,他们讲授的课程实用性、针对性强,并且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信息,也增强了院校办学的针对性。
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概况
具有百年发展史的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TAFE) 不仅构成了澳大利亚最大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而且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力军。澳大利亚 学院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它具有一支与生产密切结合的 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的教师聘任和准入制度。
由于澳大利亚学院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求严格,因此对教师素质要求也十分严格和明确,至少要有3~5年与专业教学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 年龄在35岁以上的教师则要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二)规范的在职教师培训机制。
一般新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到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专门的教师资格培训,由学院资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育文凭)。教师除担任教学任务外,还要进入相关行业或专业委员会,经常参加专业协会的活动,获取新的技能和信息。作为TAFE学院的合格教师,还必须掌握熟练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具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等条件。
(三)全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TAFE学院认为,决定教育培训质量的唯一决定因素是教师自身素质和水平,全职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要经过师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企业或曾在企业工作过的熟练技术人员。
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思考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培养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这一要求的内涵,更多地体现在对职业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方面。因此建立健全具有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高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势在必行。
首先,应在综合性大学中设立技术师范学院或系,规定学制标准,专门培养高职教育所需师资。也可以与企业合作,让企业承担一部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任务,从而形成职前职后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系统。
同时应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的作用,深化高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发挥企业在高职教师职后教育的主力军作用。在进行继续教育时,首先应制订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训课程。应深入企业和学校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和教师实际需求的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适应性高、前瞻性佳的课程设置计划。其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完成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现有的设备和师资力量开展校本培训,可以依托普通高校开展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以保证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