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6: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立医院审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即对公立医院所从事的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总体的评价,以确定其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满足一定的程序和标准,是否高效的利用了医院的资源和资金以及是否达到了公立医院的既定经营目标,所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对于公立医院的良性发展较为重要。然而目前一些公立医院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使得公立医院难以应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巨大的竞争压力,我们接下来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结合医疗改革的进度以及公立医院所处的市场环境,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完善,最终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职员缺乏内部审计意识,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缺失
公立医院受国家财政所控制,且很多财会人员均是在旧体制下引进的,所以存在内部审计意识缺失,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低下等问题。一是公立医院的审计大多由国家审计部门进行,资金的所有权和决策权统一在政府,所以医院的领导和内审人员均没有建立内部审计的意识,意识的缺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二是公立医院的内审人员大多不是会计专业或审计专业出身,尚且不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和内部审计能力,无法科学公正的对医院的经营状况进行内审;三是由于公立医院的资金使用情况缺乏监管以及权利缺乏约束,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可能会,编制虚假审计报表,导致内部审计结果不够真实。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制不够健全
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尚且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对于企业的要求,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也导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制不够健全。第一,公立医院大多只由国家纪检部门进行检查监督或由国家审计部门进行形式上的审查,没有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由财务人员,内部审计的不专业导致内部审计难以达到控制医院经营目标的作用;第二,即使一些设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小组,内部审计小组的权利也很难独立,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仍然受制于医院的领导,难以对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也很难对财务部门人员进行审计;第三,公立医院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准则,使得在内部审计过程中缺乏指导和依据,内部审计开展较为混乱。
(三)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内部审计是一项权利极大的工作,且审计结果将会对医院产生较大的影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难以顺利的开展。首先,国家并没有颁布公立医院进行内部审计的规范化条文,使得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统一,也不利于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其次,缺乏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相配套的制度建设,使得内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得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难以不断的完善;最后,缺乏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制化建设,这就使得内部审计的结果没有以法制的形式得以表现,内部审计缺乏威慑力使得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四)缺乏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体系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体系难以得到发展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第一,公立医院并没有针对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使得绩效考核无从下手或者说绩效考核的结果缺乏科学性;第二,公立医院由于内部机构设置冗杂,人员较多,权利相互牵制,使得公立医院在进行内部审计绩效考核时并没有遵照相应的考核要求进行,绩效考核过于平均化,难以达到考核的目的,或者是绩效考核人员在考核过程中,肆意篡改考核结果,使得考核不够公正,难以发现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缺乏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评价,使得难以队内部审计中的不足进行分析,也就导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无法得到发展和完善。
三、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
(一)全面培养内部审计意识,提升内审人员素质
首先,应当加强内部审计的宣传,逐步培养公立医院领导和审计部门职员的内部审计意识,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和基础会计核算过程中植入内部审计的理念,以方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应当加强对医院内审人员进行审计知识的培训,使得公立医院的内审人员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内审工作,并进行定期的考试,考试不过关的内审人员不得上岗,如果实在无法培养出满足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需求的人才,则通过向社会招聘的形式雇佣专业的内部审计人才;最后,加强内部审计法律知识的学习,是公立医院参与内部审计的人员深刻意识到审计报表造假的后果,全面提升其职业道德,确保内部审计的真实性。
(二)健全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机制
健全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机制对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有着根本性的作用。第一,应当在公立医院内部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利相对独立,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随时的对医院领导以及各科室领导、财务人员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随时对医院日常经营的账目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医院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精简公立医院的职能部门,除了从事医疗服务的部门以外,其他的部门实行统筹管理和扁平化管理,避免其中权利的互相牵制,为内部审计的开展扫清障碍;第三,建立与医院发展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准则,在医院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严格遵照该准则执行,确保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严谨、公正。
(三)完善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想全面发挥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应当加强医院内部审计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所以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是尤为必要的。首先,我们应当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将内部审计工作的细则和开展方式以文件的方式,公立医院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应当大体遵照此文件进行,只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工作方面的微小改动;其次,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使得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可以找到解决的方式,使得内部审计可以顺利的开展;最后,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制化建设,出台与医院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内部审计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予以法律制裁,全面提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
(四)建立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体系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对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至关重要。一是应当根据医院内部审计的流程和其中的关键点,建立可以很好反映内部审计效果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的建立应当可以全方位、客观、公正的对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执行效果进行考核;二是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应当严格遵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执行,使得绩效考核更加全面公正,同时内部审计绩效考核应当由各个部门各选一人开展,实现权力的相互牵制,避免绩效考核中舞弊行为的发生;三是应当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价,洞悉出内部审计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给与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此促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体系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货币资金控制存在的风险点
(一)收费处存在的风险点。一是按照正常的流程,收费员应该按时上缴当日所收费用,但是有些收费员通过有意延迟缴款的方式私自截留款项,这就相当于无偿占用院方资金;二是如果患者没有主动要求收费员打印收据,收费员就有意不打印收据出来,医院系统中就不会有向患者收费的记录,而所收的款项就可能被收费员占为己有,因为收费员跟财务科的结算是通过收据结算的,这样患者也照常可以取药、检查、治疗;三是相关人员利用收费系统存在的漏洞,私自篡改电脑程序对患者的记录,改少电脑入账的应收药费部分,再上交款项,并在交票款联和存根联上涂改交款金额,由于被篡改后的电脑记录和涂改后的交票款联金额一致,审计人员一般很难发现舞弊行为;四是在一些退费管理松散、手续简单、无专人稽查或收费系统设计有漏洞的医院,会出现收费人员勾结外人做虚假退费的情况。
(二)财务科存在的风险点。一是财务科的出纳人员会利用职位上的便利,对货币资金进行挪用和侵吞。比如,利用一些已作废的支票,私自填充金额,将金额占位自有后再伪造银行对账单;不及时将库存现金存入银行并挪作他用以获利;二是薪酬发放岗位伪造工资、奖金、劳务费等记录并使用伪造账号进行冒领;三是报销岗位伪造费用发票混入他人的报销项目中,并主动要求代他人领取款项,或是编制大于原始票据的付款凭证达到牟取私利的目的。
(三)其他部门或个人对医院资金的恶占。一是个人在预报申领费用款项后,迟迟未报销实用款项并退回剩余款项,以种种借口长期占用医院的资金,在实践工作经验中有出现过有些长达十几年都未清理的款项;二是通过伪造发票的情况冒领热销紧俏的药品进行倒卖牟取私利;三是勾结他人开立虚假发票或是冒充领导或他人的签名进行报销获利。
二、加强审计监督力度,采取防范措施,做好货币资金管理工作
(一)编制货币资金预算,统筹安排相关的收支项目。医院可以通过参照一定时期内货币资金的历史收支资料,总结货币资金流动性所呈现出来的规律性,以之前年度的货币资金所需量作为基数并结合每年通货膨胀率来制定当年的预算,最好是能精细到以月份为单位。在账务处理系统中针对涉及收支的会计科目增加预算功能,在每年的年初将本年度的预算金额输入到系统中,以后发生的收支项目涉及到该会计科目的时候系统会弹出提示窗口,说明增加此笔收入后预算已经使用掉的额度,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审计的时候清晰明了的了解到各项预算项目的额度使用情况,并且在发生异常情况的时候及时找出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规避,但是不建议对超出预算部分的收支采取强制不予报销的做法。
(二)设立稽核部门,严格稽查门诊和住院收费处的舞弊行为。为防止收费人员出现私自侵占、挪用款项的情况出现,必须严格执行当天的款项扣除一部分备用金外,其余的须当日填写现金送款单后上交至银行处,并且收费员需要签字填写所有的银行送款单号,以便银行进行对账,若出现不符情况可以查找原因;设立发票和收据稽核专员,负责对所有收费员的日报表金额和其经手的每张收据存根的金额总额及费用进行一一核实是否一致,稽核专员须当日或最迟于次日处理完所有日报表的稽核工作,然后再让收费员与财务科出纳结算收支款项;票据核销员在核销票据时除了要有收费员与财务科结算时有财务科出纳开具并签章的收据第二联之外,还需要附有经稽核员稽核并签字的与该收费票据相对应的收费日报表;最后,还要不定期的派出医院的骨干人员突击检查收费员的现金库存是否与收费票据和已结算款项是否一致,只有通过这样层层把关的审计制度才能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完整。
(三)在财务科设立复核岗负责审核相关凭证和票据是否相符。复核岗的职位相当重要,需要选用在医院具有丰富财务经验、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高并且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员进行担当。其主要负责复核出纳人员的现金收付凭证是否与收支日报表、支票、库存现金相符,检查作废支票是否已经盖章作废章并登记录入;对已经发出的支票与库存支票、作废支票检查是否有出现连号,与银行叫来的购买支票记录号是否一致。对工资及奖金等收支项目的复核首先需要在开立新的工资和奖金账号时要经过业务科室和人事部门共同签名确认,在工资及奖金发放的时候要检查是否与业务科室和人事部门的考勤记录一致,对于有薪酬变动的情况需要查明变动的原因。复核岗还需要对日常的报销项目进行及时复核,保证每笔报销项目的收支金额跟原始凭证票据的总额要相符,复核原始票据的真实性,是否由经手人、证明人、科室领导、财务负责人、分管领导的签字同意报销。
三、结束语
医院的货币资金是医疗机构流动性最强、风险性最高的资产,是流动资产审查的重点。从对比分析看,我市7家公立医院2012年底所产生的账面现金流达几亿元,是2009年底的2.67倍。从目前管理现状来看,货币资金的控制是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中最薄弱的环节,所以院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设立层层严格的审计把关制度,编制货币资金预算把握当年所需量,做到收支有度,发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设立严格的稽核制度,审查收支项目发生的真实性,核对相关票据是否一致,杜绝出现作票、假票混入;严格执行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制度,加强内部监督,控制好印签的管理工作,从全方位确保医院货币资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结构发生变化。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升级创造了公共、消费和生产的巨大发展空间。经济服务化的新常态要求努力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关注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新发展和新动态,这对于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重要主体的公立医院而言,既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一、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新常态下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人民群众对医疗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公立医院作为承担我国大部分社会公共卫生工作的公益性医疗机构,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加大了对医院内部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类大型医院,往往建院历史悠久,占地面积有限,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面临着选址建设新院区、原址建设新的医疗用房、改变原有医疗用房的结构和功能等情况;同时,陈旧的医疗场所加之大门诊和住院流动量,使老院区内的零星维修项目也层出不穷。因此,建设工程不断增多,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建设工程所消耗的投资金额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了公立医院的总效益,也间接决定了是否满足社会和人民对医疗行业发展的需求,而加强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对于控制公立医院成本开支、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以及提升医院竞争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对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审计和全过程投资控制,在最少地占用公立医院资金的情况下让建设工程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成了经济新常态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二、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的类型
根据公立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性质和投资金额,可将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分成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大型改扩建工程审计和零星修缮工程审计三类。
(一)基本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公立医院基本建设项目是指医院建造新院区、新的医疗用房(如门诊楼、住院楼、综合楼、专科楼等)。基本建设项目一般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项目,通常是通过招标找寻专业的工程审计事务所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所谓全过程跟踪审计,即对基本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进行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包括开工前审计、施工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和财务决算审计等。目前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还无法胜任这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至多只参与招投标审计、合同审计和结算审计等部分环节,介入时间滞后、介入方式较为被动,并不能起到主动控制整个建设项目投资的作用。
(二)大型改扩建工程审计
为了满足更多患者的就医需求,公立医院常常需要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上扩大空间,同时不断改善就医环境,这使得医疗用房的改扩建情况不断发生。从决策层面上看,改扩建工程要求医院管理层对医院的建设和布局有长远的规划;从资金层面上看,改扩建项目要求建设部门和相关需求科室对项目预算有合理的计划;从技术层面来看,公立医院的改扩建项目不仅包含土建、水电安装等,可能还经常需要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项目,比如净化项目等。这就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涉及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零星修缮工程审计
很多公立医院建院时间长,老院区医疗用房陈旧,配套的管道、水电线路、网络线路等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且门诊、出住院的人流量大,院区内设施负荷大,磨损率高,由此带来的零星修缮项目日益增多。单个的小修小补项目看似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公立医院每年投资在零星修缮工程上的资金量也是很大的。与此同时,零星修缮项目的突发性强,通常没有较为精确的年度规划和预算,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标准不统一,工程管理不够完善,审批制度也不全面,再加之施工内容繁多琐碎,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审计进度也比较缓慢。
三、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的措施
(一)完善工程审计规章制度
制度的建设是抓好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规范流程的必要手段。公立医院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针对基本建设项目、大型改扩建项目和零星修缮项目制订出相应的审计办法和审计流程,完善医院内部建设工程招投标、合同审计、工程结算送审等流程,使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不断迈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为经济新常态下公立医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更大的监督作用。
(二)提升工程审计人员素质
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强、工作量大且内容繁杂,公立医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进有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相关背景的专业人才,也可将现有审计人员送出去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以满足工程审计实践操作的需要。同时,针对新规,还应注重工程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此外,政治素养对于工程审计人员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道德素质和专业化素质并重,才能保障经济新常态下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
(三)大力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
目前很多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把工程审计的重点放在建设工程完工后的结算审计上,但为了更好地对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总体造价控制,应大力推广包含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1.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是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审计的首要环节,可从源头上对建设行为的规范性进行监督。项目立项审计:审查建设工程的立项报告、审批的相关手续以及预算情况,从而确保建设工程的可行性,并对预算进行备案,作为全过程控制项目投资的依据。招投标审计:在招标准备阶段主要审查招标文件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在招投标过程中审查投标人的资质情况、招标程序的合法合规性、投标文件的完整性和对招标文件的响应度、评标工作的公平和公正性。合同审计:对照招投标过程的所有文件,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条款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特别是关于工程造价及付款的相关条款,必须做到全面、清晰、无歧义。
2.事中审计
事中审计是指对公立医院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审计。现场审计:工程审计人员应该多到施工现场了解施工工艺和进展,对特殊部位的施工工艺做好记录,并参与隐蔽工程的验收,以便竣工后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及认定。市场询价:如有条件,工程审计人员应多到材料市场了解材料价格,以便在结算审计中确定材料单价。工程变更审计:由于存在一些特殊的医疗需求,医院建设项目在施工中往往会发生比较大的变更,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审计人员应该主动参与到变更过程中去,审查工程变更的原因、内容、解决方案等,在满足医疗需求的情况下尽量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不偏离预算。
3.事后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建设工程竣工后的审计。竣工验收:根据招投标文件、合同等文件的要求,对建设项目的完成度和功能性进行验收,审查其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工程量复核:工程审计人员协同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如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或专门负责工程送审的人员等),根据施工单位递交的工程结算书到项目现场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工程结算审计:首先审查结算材料的完整性、是否超预算、变更手续的完备性等,其次对工程结算进行审计。由于这部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工作量大,多数公立医院都在结算审计的工作中与社会化专业审计事务所进行合作,最终由部门内或者事务所出具工程审计报告,作为公立医院对建设工程付款的依据,从而直接对公立医院建设工程的投资进行了控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局面,公立医院作为最受关注的医疗卫生行业的主体,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医疗需求,公立医院不断加大对建设工程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建立起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引进专业化人才,对医院建设工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才能更好地控制公立医院开支、节约国有资本,为公立医院适应经济新常态并实现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红.加强医院基建工程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2).
[2]韦元秀.医院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右江医学,2011(11).
[3]吕莉,贝建益.浅谈工程造价中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2(6).
[4]雷莉,任静.发挥审计在医院工程管理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5(6).
[5]朱怀成.基于新常态下医院发展的内部审计机制探究(J).经济师,2015(7).
[6]王红艳.医院工程审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探析(J).经济师,2015(8).
[7]刘新.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J).中国内部审计,2005(12).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包括收入分析、支出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三个环节。收入分析,即效果性审计,指对医院预期的经济目标实现情况的审计;支出分析,即经济性审计,评价医院运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控制效果;投入产出分析,即效率性审计,主要包括医院对应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测算。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而非独立存在。
一、医院经济效益审计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1.比较(比率)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测算出相互之间的差异,并确认产生差异的原因。比较分析法既包括预期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比较,也包括当期数据与历史数据的纵向比较,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应该包括医院数据与行业数据之间的比较。比率分析法是在比较分析法的基础上,对不同周期数据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借以评价医疗机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理运用比率分析法,可以有效掌握医院经济业务发展速率的变化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益的问题,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实际参考价值。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效用分析法,是评价经营中相关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每一项指标受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公立医院的收入收益率暨收支结余与业务收入的比值,收入中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支出等,收入收益率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素分析法就是通过评定某一影响因素对研究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替代效用,从而推断管理方法和发展方向是否实现了最优。运用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一是确定需要分析的指标,二是确定影响该指标的各因素及与该指标的关系,三是计算确定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数额。
3.加权评价法
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可以为医院的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加权评价法即是在大量的财务指标和管理指标测算的基础上,选择恰当指标组成效益评级体系,并根据各项指标对评价重要性的影响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赋予权重的过程。通过加权法评价经济效益时,指标的选择应基于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相对完备的基础上,指标数量不宜过多且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在确定权重过程中,应该大量参考相关指导文件和专家意见,结合医院的实践经验,避免审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
4.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经济效益分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还可以结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如ABC分析法、净现值法、量本利分析法、回归分析、线性规划、投资回收期、文献评阅法等。不同的目的和要素,不同的对象和内容,决定不同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如对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可以结合净现值法测算投资回收期,预测设备投资回收期限;运用线性规划确认设备购置是否实现对人力、资源和资金的合理安排,效益是否达到最佳;运用比较分析法,纵向可以比较设备投产后不同时间周期的收支情况,横向可以比较同行业相似设备投资收益的情况;结合比率分析法判断设备效益实现的速率变化;运用效用分析法评定各种限制因素和促进因素对设备效益的影响程度。
二、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问题和对策
1.数据获取的问题
经济效益分析的开展建立在掌握客观、全面的数据的基础上。现阶段,经济效益分析多从财务报表和账簿中选择数据。而在财务报表要求之外的经济数据和业务数据,却没有建立其完善的统计体系。此类数据在网络和相关部门的业务记录中,以松散的形式存在,获取难度大,整理耗时长,准确性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效益审计开展的效率和效果。此类数据的统计工作应该继续加强完善,以便能够及时、全面地对医院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数据口径的问题
不论是财务数据、经济数据还是业务数据,在数据统计口径上往往会因为时间跨度或者统计方式不同,存在口径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一致对经济效益分析工作造成了诸多的不便。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前,应该首先对数据口径进行统一。无法严格统一口径或者重要性不高的数据,审计人员在选择运用应当保持足够的审慎,避免造成不恰当的审计评价。
3.数据评价的问题
公立医院开展经济效益分析,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营利性企业的评价标准。企业强调每股价值最大化,公立医院不以盈利为目的;企业对负债的敏感度高,将负债视为风险,公立医院由于财政拨款逐年减少,银行贷款成为获得投资的主要形式,贷款的获得相对轻松,偿还压力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压缩人力资源支出以获取利润,公立医院以人为本,追求发展资金和收入分配的和谐。诸如此类,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区别对待。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应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鉴定和分析。公立医院是一个经济实体,受主观、客观多种条件限制,不能将所有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量化后,再通过数学方法求解。所以在开展经济效益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定性评价的应用,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和医院具体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环境,结合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经济效益相关问题的本质作出评价。
三、结束语
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旨在协助医院提升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与经济性,在财政补助有限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实现医院作为公共服务单位的社会价值。在此目标下,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要大胆创新,探索新方法,拓展新领域,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从医院的热点难点出发,逐步将经济效益审计列入日常审计工作中。
一、引言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肩头的重任更加艰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医院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保证医院的各项业务正常开展、防范医疗风险、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立、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发展潜力提升的最佳途径。在医院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会存在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例如:财政拨付资金的违规使用、医院自筹资金不能如期归还、医院的重大基建项目签订的合同不合规等。无论是什么问题都会对医院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严重的还将使医院的财务管理陷入危机。内部审计的完善与执行将大大降低医院经济活动中风险发生的几率。再例如:有的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环境差,一般而言,公立医院的领导都是由上级部门进行行政任命与委派的,这样的后果就很容易出现院长手中集中了医院的大部分权力,而各部门的分管领导的权利过小,这并不利于医院的协调与管理。特别是在应对风险时,院长手中过于集中的权利将加大决策的风险,而一旦出现错误后果一定十分严重。另外,权利的过分集中也为营私舞弊创造了条件。有的医院的领导权力过大,在对采购问题上经常论证不足,并未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自作主张购进医疗设备。对于医院的财务人员而言,很多已经意识到领导权力过大带来的风险,但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经常顺从领导的安排,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弄虚作假、逃税漏税、非法转移资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等。
二、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科学的、完善的、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的主管部门在政策与制度的指导方面存在着空白,并没有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完善指明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方向。因此,卫生医疗主管部门应遵照本地的特点指导当地公立医院建立起内部审计制度,并对公立医院的机构设置、职业规范、经费保障、奖励、处罚、内部审计职责与任务等进行明确的规范。另外,内部审计部门在医院中具有权威性、独立性特征。因此,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医院内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警示讲座,对于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保证医院内部审计信息的沟通顺畅
医院应根据实际建立医院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对医院的各类财务信息进行确认、收集、整理,并将这些信息在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实现共享。让信息的使用者们积极参与到物资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的签订管理中来,在降低医院成本的同时保证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例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对医院的重大财务事项召开座谈会,共同进行商讨、决议,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共享。
(三)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与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经营权与所有权逐渐分离,医院的发展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中,因此,各公立医院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公立医院风险防范体系,内部审计作为公立医院内部一项重要的约束机制与手段,已经成为公立医院风险防范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日趋复杂化的医疗运行环境,使得公立医院所面临的运行风险不断增加。公立医院的盈余能力、可持续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任何细微的失误或错误的经济决策必将导致医院出现破产、兼并、重组等危机的发生。因此,有效的规避医院运行中的风险是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医院应加强对其内部经济活动控制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并及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例如:医院可以组织专家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活动进行评估;对医院的日常经营中经济活动带来的风险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实际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发生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注重绩效考核与评估,将内部审计与之挂钩
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估不仅体现在人事部门的效益分配上,更体现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效益审计上。所谓效益审计主要是针对某一项目资金的效益性、经济性进行综合性的评级,并通过审计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的支出结构,从而实现提高医院支出效益的目的。目前,公立医院中对绩效审计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还比较少,但是,绩效审计对于医院的经济活动而言有十分重要,它将是考核、评价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并为医院的经济活动提供最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直接性的手段和工具。
总之,医院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它将始终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内部审计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更能够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使医院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坚信,医院的内审工作将逐渐实现与国际的对接,并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医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公立医院属于公益性质的医院,如何保证广大职工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又能使医院避免不合理的支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便成了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而目前许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大多是执行的传统审计方法,没有上升到对医院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的审计层面上来。医院为了适应新的医改形势,管理模式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便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而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方面,就要根据医院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研究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专业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同其他科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像社会第三方审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很多公立医院甚至没有内部审计部门,缺少专业的审计人员。有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成员都是从其他科室转型过来,或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财务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成审计部门,这样在审计过程中就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由于医院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不足,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
很多公立医院没有进行内部审计的主动性,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要,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完成审计的职能,对医院的财务收支以及账务进行象征性的检查,这些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而在检查过程中,医院内审人员为了避免得罪人,对被检查科室往往不能深入检查,没有能够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缺乏调查和跟踪,这就会使得医院内部审计质量很差,公信力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没有能发现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的内审报告领导也不会重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医院内部审计方式传统、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日常的财务核算上,主要针对的是财务收支的账务处理中是否存在差错、财务票据使用是否合理以及医院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没有上升到对医院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层面上。财务信息都是滞后信息,内部审计在对上述方面进行审计时只能是停留在对结果的审计上,没有能够起到过程审计应有的作用,同时也缺乏对医院大型设备购置、基建项目审计等关系到医院未来发展的重大经济项目的审计。而随着医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医院之间竞争的焦点,这就为医院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量的医院后台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是很难完成的。而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还是以手工查账为主,通过翻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医院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审计的信息化进程严重滞后,这样不仅很难发现财务处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碍于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首先医院必须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这也是审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医院领导要重视审计工作,认识到内部审计对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医院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应该合理规划审计部门,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忙组织协调,给予必要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内审人员的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健全审计机构职能,不能仅仅把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到医院财务收支、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设备购置和基建投入等方面,而是应该拓展审计范围,多角度、全方位的掌握医院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如审查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能否避免相应的财务风险、医院医保、农合报销流程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等。加强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应该把审计工作体现在事前事中监督、事后完善上,这样整个审计工作才算圆满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汇报,督促相关科室尽快提出整改措施并完善相应的机制。最后,要注重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医院经济运行数据量十分庞大,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对医院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控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总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扩大审计的影响,为医院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监督和保障。
作者:宋延海 单位:邯郸市第一医院审计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00-02
近年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强化医院经营管理,财务审计在完善医疗行业内部控制体系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纵观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一方面促进了医疗机构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评价,但另一方面,在构建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审计工作方法单一、审计机制不健全等。为此,立足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工作,从内部审计视角来探应该如何推进财务审计?应当做些什么?并就未来财务审计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内部审计概念及问题的提出
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内部审计从概念上定义为:“对本单位及所属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监督与评价的行为,以提升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确保经济目标的实现。”[1]2014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再次明确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并与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所定义的“内部审计”概念基本一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强调内部审计的职能与地位,突出风险控制管理与控制;二是强调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概念,尤其是在改善风险管理,优化医院治理上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三是深化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和战略目标,突出内部审计对医院组织架构的积极贡献,特别是通过内部审查、评价方法,来规范医院财务会计活动,降低管理风险,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作为国家投资的公立医院,其公共财产及资源更应该突显其非营利性,尤其是在承担医疗服务、医学教育、重大疾病预防、突发性医疗事件救援等工作中,要承担其自身的服务社会的功能。2006年新修订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对年收入超3 000万元或拥有300张病床的医疗机构,明确规定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相应的专职审计人员。尽管公立医院开展财务审计工作较早,但在审计实务中,就审计组织结构、审计职能地位、审计职责等问题,一直未切实履行,尤其是在内部审计与风险管控理念下,公立医院就如何确保自身财务审计工作的合法、合规、真实、可靠,必然需要从财务审计创新实践中来完成。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及发展导向
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共同构成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从内部审计的产生来看,依照受托责任学理论,内部审计是对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及结果进行认定、计量和报告,并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重认定、重计量、重报告,是实现经济监督需要的重要体现,也是通过财务评价来改善受托责任的控制机制。随着内部审计方式的不断发展,主要归纳为三大导向。
1.财务导向下的内部审计。从英国《股份公司注册法》(1845年)中对内部审计概念的解释,即由一名或多名股东代表,通过对单位财务信息进行审查,来考察董事财务状况的合法性,并通过审计结论让其他股东了解单位的经营、管理实际情况,从而满足对董事经营管理行为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于股东代表的检查单位账务,并对单位董事及职员进行询证的行为即为审计过程。其后,随着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发展,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是股东代表,也可以是受聘的技术娴熟的会计师,从而将审计工作实现了外部化。可见,对于财务导向内部审计,主要专注于对单位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审查,其目标在于帮助管理层做出科学、正确的经济管理决策,在于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2.管理导向下的内部审计。所谓管理导向下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基于受托责任的划分,即受托财务责任、受托管理责任。从审计学理论到审计实践,既有财务审计,也有管理审计。也就是说,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当发现财务管理工作良好,但工作效率不高,影响经济效益时,将会提出完善管理的改进对策。另外,从会计师事务所所有制方式来看,一般为合伙制或独资制,而对于会计师需要承担无限责任,由此带来的审计责任,可能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效能。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强化会计责任,突出外部监管,将推进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
3.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就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范围进行了界定,提出内部审计是“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中,将内部审计的职能明确为:“围绕风险来展开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的决定因素。”[2]可见,近年来在强化公司治理,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上,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的关注焦点,风险控制成为内部审计转型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创新公立医院财务审计的必要性
公立医院在提供社会公共医疗服务过程中,还需要从履行财务审计工作职责,做好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监督与评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审计署制定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公立制度要求,加强对公立医院自身及所属单位财务经济活动的独立监督与审查,围绕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公立体系,将财务审计评价作为构建公立医院财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效率性的重要内容。为此,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将成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措施。从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及审计对象来看,财务报告既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也是内部审计的基础会计信息。但在内部审计实务中,一些医院审计机构不仅关注财务部门的相关业务,还在拓宽对非财务活动的审计。劳伦斯・索耶(1989)曾提出:“内部审计部门尽管已经涉足单位组织中的与财务部门无关的审计活动,但对于这些审计不能走得过远,不能偏离单位财务记录及单位内部相关经济业务的审计。”[3]可见,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及方向,更应该以财务审计为主体,并从财务审计权限延伸上来关注单位财务审计。另外,在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上,决不能仅仅满足“查错纠弊”,而是要立足财务审计实践,从解决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中,创新审计方法,特别是在财务审计实践中,要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作为常规审计手段,将基于过程的审计作为日常财务审计的突破口,以公立医院风险管理导向为内部审计发展方向,拓宽财务审计的覆盖范围,融入财务绩效评价与内控评价机制,增强财务审计的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科学性。
四、内审视角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
从内部审计视角来创新公立医院财务审计,主要从以下方面来着手。
1.注重审计时间节点前移。从审计理论来看,内部审计所依据的财务信息多为事后审计,不利于对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监督[4]。为此,在创新财务审计思路上,通过审计时间节点前移方式,及时发现财务信息失实并给予整改。借助于审计时间节点前移,通过对医院财务计划、财务预算工作进行审计,强调对原始性财务凭证,以及大额经济业务收支的审查,来优化财务审计重点,体现提前介入的时间特征,推进医院财务决策科学性。
2.注重对财务内部风险的评估。财务审计工作与医院内部控制目标具有一致性,内控制度本身从制度、措施、流程等方面,强调了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防范风险。因此,财务内审部门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可以引入内控风险评估手段,对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中的重点预算项目、主要收支状况、药品采购情况、资产管理现状、工程建设项目进度,以及医院合同执行情况进行风险评价,来观察国家、医院各项法律法规及制度,维护医院资产的安全c完整,防范差错、舞弊的发生。
3.注重财务信息预警机制。随着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于财务报表信息、医疗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检测评估过程中,迫切需要从完善医院财务信息披露机制上,来构建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预警机制。如对医院药品、药材采购信息进行实时管控,对医院物质库存数量、价格进行实时管控,对医院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报告进行实时管控。因此,利用内部审计财务信息预警机制,来细化医院财务收支指标,并从建立相应异动指标对比分析上提升医院财务信息化水平。
4.强调资产安全及使用率。医院资产门类较多,资产管理是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如医疗设备、卫生材料采购等。通过对医院资产完整性、安全性评估,从降低和减少资产损失上,关注医院资产的合理化利用,特别是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大额投资设施的绩效评价,来提升医院资产利用率,实现资产保值增效目标。
五、结论
从内部审计视角来完善医院财务审计机制,需要从审计理念转变上,明确财务审计的重点,不断拓宽财务审计工作范围,强调财务核算准确性,维护好医院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效益目标。另外,针对当前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推进医院财务审计与计算机系统的融合,提升财务审计信息化水平。加强内审机构人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在确保内审活动客观、公正性上,加强相关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学习,强化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及道德培养,真正促进医院财务审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京英,金俊娇,徐伟锋.医院工作的创新和转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1):47-4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42
[中图分类号]R197.3;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2
1 当下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系统出现的问题
1.1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模板不完善
公立医院的绩效审计系统涉及多方面的环节和要素,是一个互相联结和限制的系统。在整体建设里,应全面思考这些要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对绩效审计系统的建设并不注重,已建立的绩效审计系统的公立医院,系统的建设基础和参照物都比较单一,对于目标间的相互联系,各种病患情况对数据的公正性和比较性的影响等都没有展开探究,绩效审计的结果不稳定,很难通过绩效审计系统找出影响绩效的重要原因。
1.2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指标相对片面
国家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指标的不够科学,审计指标相对片面,大都是因为缺乏基本的财务标准,或标准的选择不够透彻。另外,各项标准的重要程度的权衡体系的建立,不够充分和适宜,且中国现行的医院绩效审计系统选择大部分都存在主观性。
1.3 审计主体单调,管办分化不透彻
对中国的某些地区来讲,公立医院绩效的审计主导是医院自己和上级主管机构。这样审计和被审计相联结的系统,歪曲了绩效审计的初衷,导致监察审计不充足。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管办分化的方式得到了更多学术研究者的认可,但因长久以来医院现有的监察审计权和经营服务权的纵横交错,使管办分化的措施没有完全得到实施。
1.4 没有把绩效审计结果使用在管理上
当下,中国虽然有的公立医院在内务管理里使用了绩效审计,但还没有把它当成一种绩效审计的方式,而是为了审计而审计,过于重视该如何设立审计标准、如何选择审计标准等,忽略了绩效审计最重要的目标。
2 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首先,有效的绩效审计系统可反映公立医院的经营结果。公立医院和其他医院不一样,它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公立医院的运营本质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此时,还可辅助公立医院提升内务管理高效运营,使医疗卫生成本变低,让病人可得到更高效的服务。另外,公立医院实行绩效审计,可对医院的运营绩效实施有效测评,及时发现并解决医院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绩效审计是公立医院的一项主要的管理措施。绩效审计系统的有效建立有利于公立医院加强内务管理,给公立医院的全面建设提供全方位、高效的建议,给医院的有效政策提供高效方式。此时,绩效审计系统的建成还可为公立医院的激励制度的建设提供根据,确保医院高效运营。
3 新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内容提出的新要求
新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的服务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补偿机制。我国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采取的补偿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政府补助收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新医改政策明确指出了禁止药品合成用来减轻医院以药养医的依赖性,并对各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控制总体医疗服务收入,对财政补助进行强化。新医改政策补偿机制的变革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针对新医改政策中国家对于实现医药分开,逐步弱化药品收益,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合成政策的要求,重点监察药品定价问题。二是针对新医改政策提出的合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公立医院绩效审计应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对医疗服务进行审计,并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及费用等问题。三是审计要关注财政补助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有腐败问题出现。
运行机制。新医改政策在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方面强化了医院的公益性。因此,如何把公立医院获得的经济补偿,落实到“公益性”核心职能上,是新医改政策运行机制对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审计要重点关注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执行,医院的决策机制是否健全,“责、权、利”是否明确。
监管机制。新医改政策下重要的一项措施是对信息公开的具体要求,这个措施的具体落实是将公立医院内药品、现行的医疗服务等价格及重要重大信息通过公告栏、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公开。信息公开不仅使监管主体人数提升,在信息获取等方面也为公立医院绩效审计提供了帮助,其监管效果如药品价格的公开、医疗价格的公开、重大决策的公开等也是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
4 改进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路径
当前,在我国公立医院内部经济管理中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内部审计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医院领导不够重视和支持,也无法得到财物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理解和配合。许多医院领导片面地认为医院内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太大的必要,领导层思想上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下属各部门人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监管职能,导致很多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缺失。一些医院虽然也象征性地设置了审计部门,但是却没有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此外,由于大多数的医院在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时,没有严格遵循医院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审计目标脱离了医院的总体目标,极大地削弱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素质不高,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医院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组织,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类型。医院自古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神圣的地方,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医院为了节省开支、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都会聘用一些资质不高或是没有具备专业资格的少数医务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这些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专业水平有限、素质不高,在实际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中缺乏相关熟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再加上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各种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会严重影响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社会形象,破坏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由于国家在医院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严重影响了内部监管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内部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制约了医院的各项经济管理工作,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数医院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因此,当前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聘用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不断健全和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管力度,才能推动医院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三)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健全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控制度是时代和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医疗机构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科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维护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保障医疗机构财务行为和会计核算合法、科学、规范和透明。目前很多医院存在管理层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单位缺少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主要基于传统经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标准或框架指导,对各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未能对关键控制点实施有效控制,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而轻视管理工作,致使单位内部控制普通薄弱。
二、发挥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价值优势
(一)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有效预防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给医院的经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医院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变换着。但是,任何一次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必定会带来一系列难题,近些年来随着医院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经济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现象逐渐由起初的公开型发展成为隐蔽型,很多不法分子通过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实行经济犯罪,增大了查处难度。因此,公立医院必须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将内部审计督查真正落实到实处,在实时的跟踪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良的现象,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地手段解决问题,遏制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强化内部审计力度,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日常工作中的各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为医院顺利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实现医院资金的合理配置
在公立医院加强内部审计,有利于推动医院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实现资金的最优化配置,从根本上真正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应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不断积累自身的社会效益。医院应树立以病人为核心的理念,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要求;同时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浪费。加强内部审计,可以适时检查和监督医院的各项资金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各项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最大化地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到位地检查和审计医院内部的各项业务收支和财务预决算等情况,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医院真实的资金运行状况,根据审计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对医院资金的分配实现严格有效的控制,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地降低各项费用的使用,实现资金的最优化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杜绝各种浪费行为,对医院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可以起到有效的遏制和预防作用;促使医护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确保医院内部的控制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进一步推动医院的长远健康地发展。
(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实现医院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与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及法律手段相比,内部审计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在这些传统手段之外发挥重要的调整作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是由医院内部不同工作部门的人员组成,并要求这些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才能真正满足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加强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弥补其他监督手段的空白和不足,将监督管理工作渗透到医院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细微处,积极敦促医院的稳步发展。首先,加强内部审计,可以促使医院各项费用的收取严格遵循物价部门的相关规定,监督各项收入及时核算,确保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还可以监督和查询医院的财物购进及转让情况,对各项财物实行跟踪监督,维护医院的整体利益。此外,加强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监督和审查本医院和其他医院之间的经济往来情况,确保医院自身的资产安全。其次,内部审计可以监督工资数额和其他待遇或奖金的落实发放情况,保证工资数额的准确性,积极发现工资待遇发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纪行为并及时督促其改正,有利于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推动医院内部稳定、有序地发展。
1.1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
1.1.1监督和控制作用。监督作用是指通过内部
审计的检查和评价活动,及时发现和制止医院各种不规范行为的产生,避免给医院造成各种不良后果。同时,医院内部审计也是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控制形式相比,它更具全面客观,它是对其他控制的一种再控制。通过监督和控制促使医院更好地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财经纪律。
1.1.2服务和评价作用。
服务评价作用是医院通过内部审计,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更加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方案,从而协助医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审计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内审及时发现严重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风险,并向医院领导层及时提醒并规避。
1.2医院内部审计的目的
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帮助和促进医院各职能部门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与效率,实现监督与服务并举。服务评价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帮助和督促医院建立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②针对医院控制系统的缺陷,提出切实可靠的控制措施。③推荐更经济、有效的资源使用方法,帮助医院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经营成果,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④促进医院审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强化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2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强化基本建设和重大经济决策审计,树立权威形象
医院基建的内审一般在决策阶段就已介入,工作重点应放在决策是否按程序办事,资金筹措、使用是否合规,决策效果如何,有无违反决策程序,造成决策失误,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大型设备、仪器购置是否经可行性论证,有无盲目购买造成闲置浪费。内审应当在决策前、实施中和完成后的
3个阶段中有效结合起来,对基建工程和外部采购
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增加基建投资和外部采购这一敏感问题的透明度,扩大内部审计在医院的影响力。内部审计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为医院的科学决策提供正确依据。
2.2医院内部审计要从医疗活动的收入、支出、结余3个环节开展工作
①审计中应注意审查支出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大项的支出是否经集体讨论决定。②要严肃物价政策,核实收费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是否符合收费政策,收入是.否纳入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私设“小金库”行为。此外,还可进行经济分析、指标对比分析等,建立科学的经济评价体系,如: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百元卫生材料医疗收入、每床日收费水平、净资产报酬率等,将这些指标与同行业相比较,进而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3加强债权债务的审计
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有无具体的责任科室或人员;债权债务形成的依据、原因、用途及形成过程;是否存在呆账、坏账,特别是利用债权债务关系掩盖的现象;有无举债乱发奖金、超规模采购、擅自改变借款用途等问题。
2.4发挥物资采购合同中的内审作用
审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审计的深度与广度,防止出现逃避审计的现象。监督有关采购科室的合同执行情况。确保医院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5强化业务外包审计
随着医学专业化分工,协作越来越细,许多公立医院将有限的优质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同时将部分业务委托其他社会机构承担,比如一些医院将供应消毒、特殊项目的检验等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内部审计应当关注外包范围和价格的确定,承包方选择的方式,对业务外包监控是否有力、服务质量优劣的评价、业务外包是否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