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7 15:55: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意识形态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及时传达,全面部署。
接到上级下发的通知后,学校组织党员教师召开了意识形态专题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学校意识形态实施方案,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追究问责,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明确工作职责,健全领导体系。
学校成立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王清群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常规化、制度化,主抓推进、落实、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校意识形态工作。党支部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自身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负责分管年级、处室的意识形态工作。
(三)加强思想引领,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以支部书记讲党课开局,把党员干部的意识形体教育渗透进党支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计划中,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都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在平时工作中践行“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求全体教师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高尚的意识形态引导和武装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使其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上好每一节课,服务好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了广大教职工的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和管控,发挥网络积极作用。
针对当前网络信息量大、传播快、吸引力强等特点,学校始终把校园网服务与教学和网络舆论安全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了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校园内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师生的微博、微信、QQ等,建立定期汇报及网络事故随时报告制度。在加强管控的同时,积极宣传传播正能量,坚决抵制一些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和有害APP等对学生的影响和侵蚀,使校园网络不仅服务与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
(六)汇聚正能量,突出正面宣传。
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校园网络、电子屏、微信工作群、楼道张贴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利用班会、每周的升旗仪式等教育形式,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传统美德有机结合起来、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了教育活动,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通过各种宣传和学习手段,让主流意识形态在学校中占据主导地位,不断提高其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二、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一)理论学习方面不足。
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足,系统性不强,理论学习倾向于机械化,习惯于会上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系统学习还不够。
(二)思想意识重视不够。
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意识不足,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
(三)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统一部署,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存在工作部署多、检查落实少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充分加强党支部学习的带动效应,创新学习形式,完善学习手段。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c)-0121-03
[Abstract] Objective In view of the octreo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dema type pancreatitis to evaluate therapeutic effect. Methods Random selected in January 2014 ― Febr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1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edema type pancreatiti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patients hospitalized time has be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70 cases) patients were given somatostatin enzyme inhibitors such as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70 cases)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adding the peptide treatment, evaluati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effects, and statistical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pain disappear time, blood picture, normal eating time indicators, such as determination of blood amylase level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ontent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statistical patients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reatment efficient (94.3%)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80.0%), 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P < 0.05).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pain disappear time, recovery time, back to normal eating urinalysis performed time a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At the same tim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of blood amylase levels and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7.1%)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1.4%)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o add the effect of octreotide in treatment of acute edema type pancreatitis patients, can cause symptoms resolve faster and optimization patients body index, at the same time, high safety,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The octreotide; Acute edema type pancreatitis; Of symptoms; Biochemical indicator; Adverse reactions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类型,患者表现出明显的上腹部疼痛症状,部分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直接休克死亡[1]。临床实践证实[2],患者经保守药物治疗即可治愈。该次研究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的140例患者探讨奥曲肽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在该院接受救治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患者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25~75岁,平均(40.8±12.5)岁,患者胰腺炎病程1~6年,平均(3.2±1.5)年,病发直至入院时间3~24 h,平均(12.5±2.7)h;对照组(70例)患者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25~77岁,平均(40.2±12.8)岁,患者胰腺炎病程1~6年,平均(3.0±1.6)年,病发直至入院时间4~24 h,平均(12.2±2.5)h。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血生化检查、B超以及CT检查等并检查结果符合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诊断标准[3]。该次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事前告知患者病情发展、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征得患者同意后签订责任书。同时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在性别、年龄、胰腺炎病程以及病发直至入院时间等资料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全面监护,对患者进行饮食限制、营养支持、禁烟禁酒等多项措施,同时结合患者实际临床症状给予患者输液镇痛、水电解质平衡调整等治疗措施,患者给予生长抑素酶抑制剂或者雷克尼丁等抗生素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添加奥曲肽(批号:国药准字:H20061309,规格:1 mL:0.1 mg)治疗,患者首次静脉注射剂量为100 μg,缓慢注射结束后以25 μg/h的速度对患者进行持续泵注治疗,1次/d且患者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治疗结束后腹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其血液淀粉酶含量已经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结束后腹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其血液淀粉酶含量明显降低,接近正常;无效:患者治疗结束后腹痛等临床症状以及血液淀粉酶含量等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更甚者病情发展更加严重;②统计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血象恢复时间、正常进食时间等指标,测定患者治疗后体内血淀粉酶水平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n(%)]两种,检验方式分别为t检验和χ2检验,若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指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血象恢复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1%)低于对照组(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于多项原因引发的患者体内胰酶指标于其胰腺结构内被大量激活并最终引发患者胰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坏死等一系列炎症反应,对患者身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急性胰腺炎患者迁延不愈将表现出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而表现出腹膜炎、休克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5]。当前临床将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以及出血坏死型两种类型,而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多表现为胰腺水肿症状,因此其病情严重程度较轻,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后患者病情症状即能缓解。而当前临床针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原则则以抑制患者体内胰酶分泌、降低胰腺结构炎性损害为具体原则[6]。其中生长抑素酶抑制剂作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药物,其能有效作用于人体神经递质以及胃肠激素中,发挥抑制胰腺分泌功能的作用而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7]。
该次研究中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的奥曲肽治疗,其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甚一筹(P
综上所述,常规西医基础上添加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效果显著,能促使患者症状更快缓解且优化患者身体指标,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蓝常明.奥曲肽不同应用方式治疗胰腺炎临床疗效对照[J].中国医药科学,2015,5(4):54-56.
[2] 王斌.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3):130-131.
[3] 赵瑞银,冯秀岭.奥曲肤治疗14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7):1202-1203.
[4] 陈学智,刘金女,胡洁玲.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药物治疗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144-145.
[5] 孟林.奥曲肽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2):67-68.
[6] 徐平.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1):75-98.
乙型肝炎在我国是一种流行比较广泛的疾病,包括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每年大约会有30~40万人死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可分为失代偿期和代偿期,从代偿期发展为失代偿期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医学上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状,如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等,对患者生面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我院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男51例,女31例),年龄36~63岁,平均年龄为(54.5±5.8)岁,乙型肝炎病程8~25年,肝硬化病程3~10年。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程等方面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清蛋白、支链氨基酸、多烯磷脂酰胆碱、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治疗,以及对患者进行止血、利尿和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加用10mg/d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长期服用,同时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溶液为100mL氯化钠溶液加1200mg还原型谷胱甘肽,每日进行1次静脉滴注。患者出院后,每次给予患者3次还原型谷胱甘肽,口服0.2g/次,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等进行密切观察,每2w检查1次患者的肝功能,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2] ①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②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得到改善,腹水减轻和黄疸消退,观察指标接近正常;③无效:临床症状和各项观察无改善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均出现轻微头晕、头痛和恶心病例,患者均能耐受。对患者进行肾功能检测,并对比治疗前后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现与使用阿德福韦酯相关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上,肝硬化是一项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肝硬化失代偿期一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腹水,常见引发原因为低蛋白血症、血浆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升高、门脉高压和淋巴液回流受阻等。因为大量腹水,会造成体液分布异常,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灌注不足,加上大量腹水对肾血管的压迫,会加重肾灌注不足。患者处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死率更高,会引发一定的并发症[3]。在进行治疗过程中,花费比较大,一项主要病因就是乙型肝炎病毒,持续的病毒复制,会造成严重的肝脏损伤和肝脏炎性,一项关键环节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改善,延长生存期,减少医疗卫生支出。阿德福韦酯在人体内可水解为阿德福韦,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阿德福韦是一种属于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酸类似物,可在细胞内的激酶作用下,活化磷酸化为阿德福韦二磷酸盐,与自然底物三磷酸脱氧腺苷竞争后,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终止病毒链的合成,阻止病毒组成。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实践证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口服阿德福韦可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复制进行有效抑制,促进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对患者肝炎性坏死和纤维化进行有效改善,可明显改善各项观察指标。经观察发现,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下,应用常规剂量,无明显不良反应[4]。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人体内一种天然肽,具有促进蛋白质、糖、胆酸和脂肪代谢的作用,含有一定的硫基,具有抗自由基和解毒特点,通过转甲基及转丙胺基反应,实现较好治疗效果。而且,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保护肝脏的合成、灭活激素和解毒等功能,有利于消化道对脂溶性维生素和吸收脂肪的作用。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并促进胆红素和胆酸代谢,减轻肝组织损伤,并促进肝组织损伤的修复,以维护肝细胞的正常功能[5-6]。阿德福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肝炎性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对病毒复制进行有效抑制。本组资料中,应用阿德福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型肝硬化患者41例,显效21例,占51.2%,有效18例,占43.9%,无效2例,占4.9%,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治疗效果较好。而且从经济成本控制角度看,还原型谷胱甘肽在临床医学中,是一种常用的经典保肝药物,是一种比较便宜和高效的药物,可有效减少患者治疗中的经济压力,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乙型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控制肝硬化失代偿的并发症,具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匡晓琴,胡久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临床观察[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12(2):34-35.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3(1):40-56.
[3]唐建平.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40(22):182.
委党工委成立以书记为组长,党工委委员、、、,县爱卫办主任,县计生协会办主任为副主组长,下属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
委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委党工委委员及相关责任委领导结合分管工作履行分管领导责任,各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支部书记、各乡镇卫生院联合支部书记要扛起直接责任,严格按照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分工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力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全面细化意识形态工作安排
(一)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将意识形态专题学习纳入委党工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学习研究意识形态内容的会议。
2.每半年向县委报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并抄送县委宣传部。
3.每次班子会议,由委党工委书记或委员以及相关委领导及时组织对中央、省、市、县重要会议、领导讲话精神进行传达学习,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4.加强对下属医疗卫生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力度,压实压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5.将意识形态工作列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在班子年度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中,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作为重点,认真检视问题;委班子成员尤其是委党工委委员,要对照分管的工作,对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剖析检查,引导党员干部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6.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委班子成员在年度述职时,必须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制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个人述职报告之中。
7.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制纳入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年终考评范畴。
(二)全面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1.充分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的作用,创新运用新媒体手段,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充分发挥好志愿服务队伍的作用,结合卫生行业特点,组织开展贴合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明实践活动。
3.结合“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宣传。
4.继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注销“卫计委”微博,做好“卫健委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明确专人管理,及时更新信息。
5.督促各种微信工作群做好自身管理,做到“建、管、用”相结合。
6.积极利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把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学习、培训、评优评先有机结合,作为对机关干部和下属医疗卫生单位的政治理论学习、精神文明创建、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的重要依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一要求,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途径,使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与拓展,已成为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
全面审视构建和谐社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
社会意识形态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的提出,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核心价值目标的确立,但这种价值目标能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并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则取决于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发挥得如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具体来说,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动摇。同时,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二是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应注重激发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三是在舆论引导上,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赋予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以新的时代内容。舆论引导讲求喜闻乐见、入心入脑,舆论监督着力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努力营造“人心顺、士气高、干劲足”的良好舆论氛围。
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途径提出了新要求。好的方法可以充分有效地展现意识形态内容的科学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凝聚力。经过长期努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但也必须看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因此,应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以往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增强亲和力与渗透力。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努力形成有利于意识形态工作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新机制;紧密结合时展的新特点,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新方式;紧密结合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根据人们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探索运用高新技术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手段,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思想舆论阵地。
科学把握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
意识形态工作有其特定的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着重从三个方面来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
在为确立社会和谐理念提供理论支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增强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而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信心。因此,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开辟新境界,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为协调多元利益关系提供整合机制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它通过对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进行舆论引导,使人们对一些问题形成共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理性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先进文化的正确轨道上来。
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秩序保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与方法的创新,既可以充分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内涵与目标导向,又可以有效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应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新形式和新方法,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当前,尤其要充分利用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各种信息传播平台,丰富和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载体及领域,进一步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应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统一起来,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使意识形态建设富于创造性
创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建设,使意识形态工作富于创造性。
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性。意识形态不同于其他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根本特征,就在于它能够正确地反映和说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首先,回答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时代课题是实现理论创新的首要途径。对时代课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和系统的阐述,实质上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深入阐述党为完成历史任务所提出的纲领、政策和主张,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其次,遵循认识规律是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步骤。任何新理论的形成,既要以当时社会实践的新状况和新趋势为基础,又要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汲取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优秀思想成果。要在批判与继承、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再次,指导实践发展是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理论创新并不是抽象的纯粹的思辨活动,而是基于对社会实践的概括、服务与指导。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全面审视构建和谐社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
社会意识形态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的提出,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核心价值目标的确立,但这种价值目标能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并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则取决于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发挥得如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意识形态工作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第二,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具体来说,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动摇。同时,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二是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应注重激发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三是在舆论引导上,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赋予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以新的时代内容。舆论引导讲求喜闻乐见、入心入脑,舆论监督着力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努力营造“人心顺、士气高、干劲足”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三,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途径提出了新要求。好的方法可以充分有效地展现意识形态内容的科学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凝聚力。经过长期努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但也必须看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因此,应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以往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增强亲和力与渗透力。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努力形成有利于意识形态工作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新机制;紧密结合时展的新特点,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新方式;紧密结合现代传媒的发展趋势,根据人们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探索运用高新技术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手段,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思想舆论阵地。
二、科学把握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
意识形态工作有其特定的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着重从三个方面来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
首先,在为确立社会和谐理念提供理论支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增强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而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信心。因此,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着眼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开辟新境界,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在为协调多元利益关系提供整合机制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它通过对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进行舆论引导,使人们对一些问题形成共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理性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愿望,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先进文化的正确轨道上来。
第三,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秩序保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与方法的创新,既可以充分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内涵与目标导向,又可以有效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应积极探索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新形式和新方法,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当前,尤其要充分利用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各种信息传播平台,丰富和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载体及领域,进一步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应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统一起来,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使意识形态建设富于创造性
创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所在。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建设,使意识形态工作富于创造性。
1、正确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性。意识形态不同于其他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根本特征,就在于它能够正确地反映和说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首先,回答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时代课题是实现理论创新的首要途径。对时代课题进行正确的解答和系统的阐述,实质上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深入阐述党为完成历史任务所提出的纲领、政策和主张,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其次,遵循认识规律是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步骤。任何新理论的形成,既要以当时社会实践的新状况和新趋势为基础,又要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汲取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优秀思想成果。要在批判与继承、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再次,指导实践发展是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理论创新并不是抽象的纯粹的思辨活动,而是基于对社会实践的概括、服务与指导。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0-0028-02
The Composition and Design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LIU Jian-bin( 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Dalian Campus Metal and Jewelry Studio, Dalian 116650,China )
Abstract :At present, daily products, art works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with strong Chinese traditional elements attract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What belongs to the nation belongs to the world, so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to modern design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Chinese design and product manufacturing go globally.
Key words :culture; tradition; element; design
Internet :.cn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经过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和积淀,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伟大贡献。具体由两大方面文化元素构成,即由传统的思想意识形态和视觉物质形态构成。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20世纪90年代国人尝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如在现代化产品的外型上加上传统的原型图案;以构成形式设计的现代化建筑在屋顶加上古典造型的琉璃瓦,现在看来将这些传统的图形与现代设计直接的组合,有点简单或牵强。但他们同时也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先例。经过近30年发展,今天有诸多的本土设计师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并取得成功的案例,我们应该感谢那些当年开创先例的有识之士。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认真深入的研究提炼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把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是中国设计与产品制造走向世界并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构成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主要由两大方面构成,一方面由中国传统思想意识形态文化元素构成的“意识形态元素”,也可称为精神文化元素。另一方面是传统视觉可视形态,也是“物质形态元素”,前者是历史各时期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积淀的“意识形态”产物,后者是劳动人民在具体的生活中不断改进和创造的“物质形态”产物。今天我们心中的经典传统文化形态元素,是经过五千年社会生活实践的体验而延续下来,因此它是令人敬畏的。
(一)传统思想意识形态元素的构成
中国传统思想意识形态文化元素,是由其历史各统治时期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法律思想、儒家思想、、伦理道德、价值体系、民俗事象、生活习惯等观念形式组成。是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也是精神文化元素的体现。中国传统的思想意识形态虽然经历诸多的历史朝代的变革与文化的影响,但儒家的思想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世界各地开设许多“孔子学院”。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意识形态的主流。
(二)传统视觉物质形态元素的构成
传统视觉形态也是物质文化元素的具体体现,它包括大到故宫长城,小至窗棂门钉。大致可分为壁画与装饰图案、青铜器与器皿、丝绸与瓷器、庙宇与建筑、文房四宝与古典书籍、服饰与蜡染、诗词与书法、家具与日用品、手工艺与工艺品、餐具与食品、园林与自然景观等。具体说来,凡视觉能看到的经典或具有特色的都是视觉形态构成的元素范畴之内,也可称为物质文化元素。中国传统视觉形态元素,主要表现在那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呈现的形态、器皿和建筑上的图案、皇宫贵族的室内及服饰色彩,这些从平面到立体的经典元素形态。是构成传统文化视觉形态元素的主流,也是今天人类进行设计和创作的运用传统元素的重要素材。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
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是当今艺术设计界很久的话题。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接受了西方外来的现代艺术设计思潮和创作理念,诸如构成的、抽象的、现代的、后现代的等等,于是我们的产品设计在“形态构成”设计方法和理论的指导下,产品造型设计有很大改观;艺术作品也在现代思潮的影响下逐渐融入国际社会。然而我们毕竟有五千年传统文化渊源,完全与传统割裂的现代设计是很难立足于世界之林。如将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直接运用到现实的设计中,尽管有怀旧的感觉,但采取模仿和复古形式进行的设计会让人感觉缺少时代审美情趣和原创。因此传统的文化元素必须进行提炼加工或创新转化,提炼符合设计主题思想创意的新形态。具体在设计实践中可尝试将意识形态元素的“寓意化”、 视觉形态元素的“简洁化”、制作材料元素的“置换化”、 色彩形态元素的“直接化”、表现形式元素的“时尚化”等设计方法。
(一)传统意识形态元素设计应用的寓意化
设计实践中的寓意表现手法是常见的。意识形态元素的“寓意化”是赋予形态新的含义,作品表现可运用“寓意化”的手法,将传统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具体视觉形态元素表达出来,是完成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设计作品的关键。诸如佛、道、儒、太极、阴阳、八卦、五行、法宝禅宗等,必须要通过寓意性或象性征来表现。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意识形态要素为当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传统的儒家思想“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当今许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品出现。国家提倡的“和谐社会”、 和而不同,高铁机车的名称“和谐号”等体现儒家思想的伟大之处,对指导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的思想意识具有非凡的意义。天人合一是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物质与人以及物质之间是和谐统一的。准确的表现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精神,是当代艺术设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传统视觉形态元素设计应用的简洁化
传统视觉形态元素的“简洁化”,是将传统的可觉形态如建筑形态、青铜器皿、饕餮图案、历代经典图案、石窟壁画、明清花饰等繁琐的形态,进行提炼加工提取原形态的特色元素,去掉那些冗繁的、琐碎的形态,最终实现创作具有简洁的、明快的、时代感强的新形态。1999年建设完工的上海金茂大厦,其外部金属构件形态与玻璃的组合,构成现代抽象形态,局部形态简洁化的组合构成整体“塔”的形态,远处观之,其外观形态似乎有中国传统“塔”的形态要素,堪称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成功之作。
(三)传统材料形态元素设计应用的置换化
材料置换是当代设计的表现手法之一,简单的说将传统的形态直接运用到新的设计当中,但原形态的材料必须采用现代新型材料,否则仅是一件仿制品。新材料、新工艺必然带来新的形态。如平面图形设计可借鉴立体形态;立体形态设计可借鉴平面图形;传统材料的形态可置换为现代新型材料;今天的具有传统形态元素的现代设计比比皆是。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它融合了多种中国元素,将传统的夏商周时期鼎器的形态元素运用到设计中,而将传统的青铜材料置换为现代的钢铁与合成材料,真可谓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新型材料成功置换的典范,在展现了国人盛典气势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传统色彩形态元素设计应用的直接化
色彩是设计作品表现最为直观的形态元素之一,色彩元素“直接化”是将传统色彩形态元素直接运用到设计中,当然不应该简单的将传统色彩随意的运用,应“形色合一”,而应采用现代抽象的形态,作品才能充分的表现传统色彩艺术与现代形态的结合,即形态与色彩的有机结合,这需要作者的巧妙构思与聪明智慧。中国传统经典色彩元素以“中国红”和“皇中黄”著称,尤其“中国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的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传统的“中国红”色彩元素与现代抽象形态相结合,充分表现当今中国的伟大复兴与建设盛世的决心,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色彩表现运用恰当,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引来世界目光,而目前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中国红”再一次震撼世界。
(五)传统表现形式元素设计应用的时尚化
“时尚化”已成为当下人们购物消费的主流,所以设计具有时代感的艺术作品或产品是当下设计师首先关注的重点,但纯粹的现代感产品有时也会显得单调。因此将传统文化元素形态或图形进行提炼或转化,使单元形态简单化,再运用现代构成设计的表现手法重新进行组合设计,在赋予传统产品“时尚化”的同时,也会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表达出来。2008年的奥运“会标”设计及系列招贴设计更多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成功结合案例,受到世界的称赞。
结语
显著的GDP增长,已使我国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国,随之中国设计也一同与产品走出国门,尤其是那些“中国制造”的产品成为世界的关注点,我们迎来了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的设计作品、产品一同走向世界,只有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才能立于世界不败之地。这方面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比我们先走一步,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不久的将来会赶超他们。今天我们的上海金茂大厦的建筑设计,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实现完美结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2008年奥运会“会标”及系列招贴设计让人惊叹;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展馆建筑设计,将传统的“中国红”元素与纯粹的现代抽象“构成形态”结合,又一次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设计的作品推向极致。未来,我们将会有更多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三维立体作品和二维平面作品成功的出现在世人面前。在全民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的时刻,本土设计师们应首当其冲。
参考文献
[1]高阳. 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8.
关于文学的本质问题,历来都争论不休,围绕它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有人说文学的本质是自由或自由创造;也有人说文学的本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更有人提出了文学本质的审美说;这些观点看似各有各的道理,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它们呢?
文学作品是由性格、思想各异的作家所创造的,每一部文学作品中都浸透着作家个人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甚至不同的作家对同样的材料都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故而文学自诞生以来就带有非常强烈的个性差异。此外,作家在进行创作时,还需要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说文学的本质是自由或自由创造是有其一定的理由的。然而文学又并非纯自由的,它还要受到作家的理性、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其自身的个性气质等的制约。比如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创作,其数部大作的素材都是由普希金提供的,因为普希金深知那些素材的幽默、讽刺意味在自己的笔下无法得到最好的表现,而那些素材在果戈理的笔下也确实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这难道不是一个绝好的说明吗?看来将文学的本质概括为“自由或自由创作”还是有一定的片面性的。
关于文学的本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观点也有其合理之处。文学是由作家创作的,而古今中外的每一个作家都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当中的,任何一个作家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或多或少会受一点其生活的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完全认同这种观点。试想如果说文学仅仅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那它跟政治、法律等又有什么区别呢?可它们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政治、法律之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为国家而服务的,手段直接、目的明确。而文学在一般情况下只是表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它可以间接地服务于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为之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也可以独立于这种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只表达作家的某种意绪、情怀。显见,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说”还是有以偏概全之嫌。
至于文学本质的“审美说”也是有其根据的,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吸引读者,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带给读者的审美愉悦,人在现实中有种种的痛苦与烦恼,但这却都能通过文学作品而得以舒缓、排解。欧洲文学史上也曾出现过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只追求美,甚至于不顾社会道德。但文学就只是被作为一个审美对象来看的吗?似乎又不是这样,文学还可以激励、鼓舞读者,使读者从中受到教育,审美只是文学带给读者的诸多影响中的一种而已,而且审美是有条件的,即读者必须有一定的学识积累,那么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读者来说,审美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从中获得的更多是别的东西。显而易见,只注重“唯美”是行不通的,故而“审美说”也是有其站不住脚跟的地方的。
由以上的种种论述来看,文学的本质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不是轻易的用一个观点、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那么文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文学的概念。我们这里要说的文学是文学理论中所探究的文学。“文学理论所要研究的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具体的意识形态,即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因为文学的审美特性并非外加,它是文学这种这种意识形态固有的本性,它来自文学的独特对象、创作主体和把握它的特有的方式之中。没有审美特性,根本不可能存在文学这种意识形态,而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不过是文学审美特性的一般表现。”[1]从中可见审美意识形态对文学的重要性。但除此之外,主体的人生感悟也是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因素。文学是靠审美意识形态支撑起来的,然而给文学以鲜活的生命力的却正是主体的这种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人生感悟,它是文学的生命,如若少了它,所谓的文学必然是苍白无力、毫无价值可言的。所以,文学最显著的本质应该是主体在审美意识形态制约之下的人生感悟。
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作为文学本质的基础――主体的人生感悟;任何艺术的创作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是主体对现实生活有所感触而作,文学也不例外。文学总是由于主体被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事件所触动,继而引发他们的情怀,以至于不吐不为快,并最终将之诉诸笔端。如回忆《雷雨》时说:“累次有人问我《雷雨》是怎样写的,或者《雷雨》是为什么写的,这一类的问题。老实说,关于第一个,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第二个呢,有些人已经替我下了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我可以追认,――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现在回忆起三十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抨击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情绪。”[2]在这里,明确地表示了他的创作缘由,那就是通过发泄被压抑的情感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俯首皆是、随处可见的,如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提出的影响极大的“不平则鸣”的理论,也正是强调了主体对或喜或悲的现实感到不平,进而有所感悟,并最终发愤成文。所以,正是在创作主体人生感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文学。
其次是作为文学本质的载体――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是在人类的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一种需要,它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但又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许多时候,人们都会因生活里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产生纷繁复杂的情感,当这些情感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它就会像决堤的洪流一样,喷涌而出。所以说,表达和交流情感的审美活动,在人类的文化意识之中,几乎成了一种本能的愿望和需要。但是“人的审美心理本能只有在社会性条件下才能成为具体的现实实践活动,因此艺术的实际发生和影响都必定是社会的、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就是人的审美本能与社会现实条件结合在一起的产物。”[3]也就是说,审美是文学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又不是独一的,因为文学艺术中还少不了社会意识形态,但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和审美交融错杂在一起的,亦即审美意识形态。对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也许钱中文先生的一段话解释的更为清楚,“文学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以感情为中心,但它是感情和思想认识的结合;它是一种自由想象的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多样的真实性;它是有目的的,但又具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目的性;它具有社会性,但又是一种具有广泛的全人类性的审美意识的形态。”[4]至此,我们已经对审美意识形态在文学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文学艺术是必定蕴含着一定的审美意识形态的。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主体在审美意识形态制约下的人生感悟确实是文学最显著的本质,而且这种例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长河里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正道出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所付出的满腔悲情吗?作品中的那一个个鲜明、活泼的人物形象,都是作者坎坷、苦难的心血的结晶,是作家在经历了家道衰败的凄凉后,对他所生活的那个苍凉世态的一种深沉的感悟。《安娜・卡列尼娜》里,托尔斯泰在安娜这个不幸的人儿身上倾注了其全部的心血,并通过安娜的悲惨遭遇,对当时的上流社会进行了狠狠地批判,他的这种批判也正是认清了自己所处的那个俄国上流社会的腐朽以后产生的;同时,在对当时俄国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中,又传达了作家的一种人道主义的观念意识;而他进行批判的基点自然就是在认清了这个腐化的社会后的一种人生感悟。卡夫卡的《城堡》,通过对一个不具名的小人物K的种种不可思议的遭遇的描绘,深刻地揭示出了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困境,以至让任何一个读者都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无奈。这是卡夫卡所具有的高于常人的睿智;是在感悟、反思生活的基础上,对当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不难看出,这些青史留名的皇皇巨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浸透着作家的人生感悟、传达着一种具有时代感的审美意识形态。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文学的本质虽然有不同的解释,各种观点似乎都有能够站得住脚的地方,但却总有各式各样的漏洞。所以,将文学的本质归结为主体在审美意识形态制约之下的人生感悟似乎是较为妥当的。也许这个看法还有其不足之处,但它相对于前面的那些观点而言,还是比较全面的。
参考文献:
[1]钱中文:《文学观念的系统性特征――论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原载《文艺研究》1987年第6期;引自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编:《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第13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雷雨・序》,原载《雷雨》,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引自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中国现代作家谈创作经验》(上册), 第341页,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近年来,关于文学本质争论不休,主要持有两种观点:本质主义与话语建构,文学的本质到底是本质的还是建构的呢?对这个问题,一些学者对文学本质主义采取一致的批判态度,甚至有些学者直接彻底的反对本质主义。尤其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反对文学本质主义的呼声愈加强烈,这一现象引起我们对文学的本质主义产生反思?文学本质主义在当今文艺学界真的一无是处了?真的要消亡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回到文学本身或现场。
一,文学及文学本质
要揭示文学的本质首先我们得对文学加以界定,对一事物的界定,得抓住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特性,居于这点来区别于其他事物,然而对于文学界提出的关于文学概念,我们不能简单的断定谁对谁错,他们站在文学的不同个视角去揭示文学的内在特性或者说是区别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律。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没有唯一的标准去评判什么是文学。古代有文学,现代也有文学,我们总不能说古代的文学在现在就不是文学了吗?但我坚信,我们谁也不会否认《诗经》在今天就不属于文学了。然而,视现代的作家作品为文学更是毋庸置疑的。究竟什么是文学?
关于什么是文学哲学论文,在文学理论界有不同的提法。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一切文章,还有的说,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关于文学在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中这样论述:有人说凡是印刷品都是文学,也就是说凡是纸质的材料都属于文学。还有人说文学就是名著即将文学的定义局限在名著这个范畴之内,且只注重“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不考虑其题材及内容。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文学性”主张形式第一性而内容第二性,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内容从属于形式。无论我们如何界定文学,文学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产生,它来源于社会生活并为之服务。不同个体所领受到的注定是不同的世界;用尼采的话说,有多少双眼睛,就有多少种真理,即,真理本身是多元的。既然真理本身具有多元性,那么,我们在追求确定性的过程中也必须施行对话原则。因此,关于什么是文学。同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甚至,我们可以说文学就是书架上放着的文学作品,文学就是《老人与海》。这种回答只是简单地表述了文学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或载体[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今天,人们说的更多是把文学界定为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文学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历史发展,时代积累的产物。没有古代文学何来现代文学?界定一事物得抓住其本质特性,文学也不例外,不管文学有多少种定义,但它总是有属于自己的本质特性。
什么是文学本质?简单的说,文学本质是文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学去掉之就不能称之为文学的特性。这些特性的言说岂不是有了超时代,超文化,超地域的有效性。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关于文学的本质,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没有得出一个大家一致认同的说法。文学是模仿,文学是形象思维、是想象的表现,文学是特殊意识形态,文学是有意味的语言符号,文学是精神生产,等等。无论是西方的模仿说,再现说,表现说还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情志说,意境说,等等。但我们不可否认,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哲学论文,文学正是通过语言这门艺术来表现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通过形象典型来认识生活,反映生活。文学作品是按照生活本来的那种具体,生动的面貌来反映生活的。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并且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2]。历史上留下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社会阶段的生活,社会生活变化发展,给文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可以说文学是一个反映时代的载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直具有与生俱来的政治性, 面对文学从属于政治,文学为政治服务,面对文学政治工具论,学者们对文学新的文学特质进行了新的反思。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时文学区别非文学的关键是什么,童庆炳强调文学应反映整个人的,美的,个性化的生活,而“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5]。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艺理论把文学看成审美意识形态。无论把文学看成是社会意识形态还是审美意识形态。它与其它次结构的意识形态保持着距离,社会语境的变化会影响到对文学的认识。文学作为一门艺术,文学到底是要为认识生活这个事业服务的,它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文学从来不是司汤达或列夫托尔斯泰个人的事业,它永远是时代,国家,阶级的事业[3]。高尔基说:“文学是社会诸阶级和集团的意识形态,感情,意见,企图和希望是其形象化的表现。它是阶级关系的最敏感的最忠实的反映”。文学具有阶级性和党性:作家是阶级的眼睛,耳朵和声音。在阶级的国家存在的期间,处在一定的环境和时代的作家,不管他愿不愿意,也不管他是有条件地或无条件地,他必定为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环境的利益而服务,而且也正在服务着。二,文学本质多元化
西方马克思关键词语,形式结构的考虑在逐渐凸显。无论是古代文论,现代文论还是后现代文论,他们都能去阐释具体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现象,每一种文学理论都是对一种文学现象的提炼和抽象概括哲学论文,不同的文学理论有着不同的文学本质观念。
钱中文指出:“文学,一种复杂的现象,一个复杂的系统,并对它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研究”,这一观点得到了文艺学界不少学者所接受,钱先生强调,对于文学理论研究来说,事实上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定义来说明文学现象,而应当看到文学观念、文学的本质是一种多层次现象,需要对它们进行多方面的阐述。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和庄子的事物的本质就反应了事物多侧面的思想。然而,文学现象来源于社会存在。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离不开经济基础,并受到一定经济基础的制约。生产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经济基础的变更和发展也必然导致文学地变革和发展,人们生长在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相应的文学与之相应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就不会有阶级的文学。但旧经济基础的消灭并不意味着。社会意识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是指通统治阶级从政治和社会经济上控制着整个社会,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这种思想就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政治等不断的发展完善,社会意识形态能很好的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因为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独立性,所以文学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表现出超越时代、超越民族和阶级,超文化,超地域的普遍性特征。那些以为这些普遍性特征就是文学本质的批评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但是意识形态的沿续并不是永恒的,因此文学可以被读成非文学,正如伊格尔顿所说的那样,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可以读成随心所欲涂鸦的形式。这样一来,文学的本质就成了游离的,会随着大众和时代的心理而在一定的范围内漂移。文学是一种多元决定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关涉到不同的语言层面、不同的意义单元、不同的社会环境、时代语境以及个人品格、艺术修养甚至潜意识、无意识等诸多因素[7]。文学自身的复杂性源于社会关系与人的思想感情、个人体验的复杂性,不是单一的“意识形态”就可以完全决定的。正是文学自身的多元性,文学阐释与接受的复杂性才得以存在。“我们的标准是具有包容性的,是‘想象的综合’和‘综合材料的总和与多样性’。 文学是一种在多维层面上同时展开的复杂的精神现象,行走在现世的现实性与精神的超越性之间,绝不仅仅是作家、作品、世界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有着更为神奇奥妙的精神架构和现实关怀[8]。文学始终为人们所熟知而又偏偏不可能尽知,这就使得文学成为引领人类意识走向无尽遥远和崇高的契机,同时,也成为它自身存在的最大理由之一。文学带给我们的意义,就在于显现这种有限世界背后的无限性。文学不是对现实世界、现有事物的机械摹写,也不是对一种纯然的意识形态的单调的审美反映,文学本身是一个多元决定的有无限可能的价值存在[11]。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文学的界定,这是一个现代尤其是后现代以来一直有争议的问题,每个人心中对文学都有自己的理解,不论文学是什么,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文学来源于现实或社会生活,文学不仅来源于社会生活而且反应社会生活,总之,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无论视文学为社会意识形态还是审美意识形态,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由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来决定的,审美意识形态也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社会是变化发展的,经济基础也在不断的完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阶级描写不再是文学的唯一来源,如果可以说现代化的社会,我想我们也不妨可以说文学也有了现代化迹象哲学论文,它可以不再仅仅是为政治,阶级服务的,它可以是娱乐性质的,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我们不应该把文学紧紧的和文学性禁锢在一起。文学本身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它总是和世界,作者,读者联系在一起,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化,文学作为社会的产物,我们应该回到文学现场,不应该把文学禁锢在某一个时代或地域,这样以来,文学自身就具有多元的本质。
(徐林丽,女,1986年生,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欧美文学; 蔡俊,男,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十四院校《文学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3]高尔基.论文学[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78
[4]胡鹏林.文学现代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王利云.文学概论新探[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7
[7]特里·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9
[8]马大康.面向文学实践的理论走向[J].文艺争鸣·理论,2009,(9)
[9]龙扬志.游离的文学本质---伊格尔顿的文学观[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5)
[10]曹顺庆,文彬彬.多元的文学本质[J].文艺争鸣·理论,2010,(1)
[11]于虹.在事实与价值之间[J].天津社会科学,2006,(5)
语文学科的特色在于能够将意识形态与语文文本内容衔接在一起。当然,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语文素养的培养,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情感价值观进行熏陶。因此,本文认为,意识形态以沁润式嵌入语文教学中,既不失语文学科的文质兼美,又符合语文教育的标准要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课文中意识形态嵌入方式进行回应,在具体实践中,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意R形态沁润式嵌入语文教学,彰显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
一、在情境中进行意识形态熏陶
意识形态沁润式嵌入必须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中实现,这也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情境教学,构建合理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中进行教育和熏陶。情境式教学需要对不同主题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设置,力求缩小文本内容与生活的差距,通过情境教学巧妙转换学生的思想行为准则,并与时俱进地探讨语文知识,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文本知识。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作者希望通过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来表达对资本主义社会下贫富差距的不满以及贫苦人民生活的同情。而现在的孩子们基本都处于衣食无忧的状态,他们无法切身体会小女孩的生活,那么文本内容应该怎么转换这些价值观呢?这既需要构建情境,利用PPT截取一些新闻报道中贫苦孩子的励志故事,教会他们珍惜当前的生活,甚至可以号召学生发起爱心捐赠,利用行动帮助他们。通过让学生感受当前生活中存在的贫穷现象才能扩展他们的认知,巧妙地转换课本中的价值观和教学目的,从文学素养中得到价值熏陶。
二、注重学生的自我生命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更容易实现意识形态的沁润式嵌入,尤其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嵌入,因为学生自我体验比教师强制灌输更容易被接受。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感受课文内容所教授的具体思想感情,领悟其内在蕴含的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相信学生体验的认知以及学习技能、情感价值观内容。
在一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一课的讲解中,可以通过设置表演情境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在表演过后由教师发问,让学生自己选择愿意成为“哪个儿子”,并阐述自己的理由。通过这样的自我体验,让学生自己做出价值选择,教师在旁进行适当引导,不仅能让学生提升课堂的自主性,还可以让他们亲身体会其中的情境并做出价值判断。
三、允许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理解
意识形态沁润式嵌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多元理解,也就是说,学生在自我认知经验以及知识积累过程中,形成对价值观的自我理解以及对语文教学内容等开放性教材有自己的价值观建树。意识形态沁润式嵌入文本内容中,要求教师在面对“文本内容”和“学生主体”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倾听学生对课文文本内容解读的不同声音,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对话”和“交流”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多元阐释,并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以及大胆提出批判与质疑,还语文学科开放性的特点。
此外,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批判以及质疑,应当选择有价值的中立立场,面对学生不同的价值观判断,应给予一个充分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保持他们畅所欲言的积极性。并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进行价值判断时尽量加以引导,相信这比任何“政治说教”的语文教学更能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教师的自我批判意识和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批判意识主要是指教师对现有教材、练习系统、教学方案的批判。作为一线教师,因循守旧是不能让语文课程生动、自由的,在现有语文教学材料以及教学方案中,有很大一部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脱节的,语文教学本身的开放性就要求教师能够形成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并在拥有新型教师观的前提下重新解读教材,使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被学生接受,以免有些意识形态内容影响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基于沁润式意识形态嵌入下,要求无论教师培养自我反思意识还是批判意识,都要对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性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将具有丰富感官以及文质兼美的语文课上成一门“政治说教”的政治课,这都需要语文教师在自我专业发展领域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并拥有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学习新事物,做一名与时俱进并懂得思考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