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6: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新的问题日益凸现,诸如资源衰竭、生态环境问题、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预测预防都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取得突破,谁在技术上创新领先,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也就能创造较好的效益。
在地勘单位事业体制向企业化转轨的过程中,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更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能推动地勘单位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经济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和技术相结合,首先是一个经济的概念然后才是一个技术的概念,不是某一单项的技术或工艺的发现,是指将各种生产要素(如生产数据、劳动力等)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并把新的组合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以获取新的价值和利益。如开拓新的市场,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技术本身的创新,组织管理的创新和企业文化观念的创新。地勘单位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如队伍大经营性资产少、债务沉重。非地勘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运行质量低、下岗职工多、再就业难等,仍制约着地勘经济的发展。要解决地勘单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改革,在创新。队伍结构调整要改革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要改革创新,投资结构调整也要改革创新。同时加大推进技术进步和推动技术创新的力度,努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原有的传统产业,以提高地勘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勘单位能不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增强发展的后劲,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抓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这个关键。
二、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
工人阶级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就必须大力推进知识化进程,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在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突出创新、创先、创优、创最佳水平,把实施“创新工程”的过程作为提高职工素质的过程。通过职业技能、新技术、新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总结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推广和挖掘职工中的绝招、 绝技、 绝活, 搞好传帮带;通过技术难题会诊,关键课题分析,提高职工的创新应变能力和攻坚能力。同时,工会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提高工作质量,还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向管理要效率、要质量、要效益,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作出贡献,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和脱困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1、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实现地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创新过程中,要以地勘企业职工为主体,以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地勘单位的科技、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突出技术创新,注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形式上,以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并为职工群众所欢迎为标准,要不断创新群众性的经济技术活动,不断把活动推向新水平。
2、注重实效,立足基层。我们要坚持从地勘单位矿产开发、工程建设市场和多种经营的实际出发把增强单位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把解决单位发展的难点,实现扭亏增盈等问题作为重点,组织基层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紧紧围绕创新技术、加强管理、增加产品、改善质量、降低成本、搞好服务、增进效益等内容,鼓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多作贡献,为推动地勘经济的发展建功立业。
3、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要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做到组织落实、责任目标落实、措施落实;加强宣传,形成声势,要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工会的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开展 经济技术创新的意义,宣传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主动配合行政研究和制定 技术创新的奖励办法,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在经济技术创新中取得优秀成果的职工,要促使单位除按其创造的效益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要与职工的晋级、评定职称挂钩, 并为他们学习深造创造条件。保护职工的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推动国家有关奖励条例和办法的贯彻会影响,进一步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4、制定创新活动措施。地勘单位职工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广泛发动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参与,要与职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一专多能等需求更好地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进一步增加活动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练兵、技能竞赛、技术革新、技术协作等活动形式,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主动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不断用知识武装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用到工作上,为单位发展出力。促进地勘单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成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徐新华、
二、活动时间
自2007年4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结束。
三、总体要求
充分发挥各工会小组的作用,紧紧围绕省公司1号文件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着公司2007年“两会”和公司工会工作要求,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职工自身价值和公司发展的互利双赢。
四、活动内容
紧紧围绕“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实际,在全所广大职工中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1、围绕中心,开展建工立业劳动竞赛活动。
工会组织要从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入手,立足本岗位,以推进公司技术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为重点,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电网建设、节能降耗、扩销增收、优质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按着2007年公司工会会议要求组织好《长春供电公司电网建设争先创优竞赛活动》,深入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
2.巩固创新,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围绕“安全生产、扩销增收、优质服务、提高技能”等方面内容,认真组织职工重点开展“六个一”活动:①组织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活动;②组织开展无违章班组竞赛活动;③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安全生产巡视检查活动;4做好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
3.结合“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系列活动方案,做好下列工作。
(1)建立健全群监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由工会主席、总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组成。负责本单位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和生产现场安全监督。
(2)认真学习春检专刊、安全月活动两本专刊,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
(3)组织开展三项活动:安全示范岗、青年安全哨活动;当好贤内助、吹好枕边风竞赛活动;个人无违纪、班组无违章、单位无轻伤竞赛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筑起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以保证全年安全生产指标的顺利完成。
(4)积极开展“十佳班组”活动,按着公司工会制定下发的“十佳班组”评比条件,申报、考核、评比。
(5)提炼总结百条合理化建议。广泛发动群众,结合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力开展攻关有价值的建议或课题,将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公司生产、经营、增效做出新贡献。
五、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积极取得行政、党支部的支持。把制定的“方案”落到实处。
2、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重点抓住创新活动的群众性,结合今年“安全月”,广泛宣传“创新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形成全体参与,人人努力创新的热潮。
一、强化顶层设计,做实关键环节,不断完善职工先进操作法运行体系
1、强化顶层设计,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环境。公司工会把职工先进操作法作为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重点内容和精品工程进行打造,特别是注重活动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1)建立两年一评审的制度,保证先进操作法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以及技术含金量;(2)建立完整的挖掘、整理、评审、命名、表彰、推广先进操作法的运行体系,每个环节制定具体的规则要求和工作程序;(3)建立先进操作法整套运行机制,涵盖组织领导、内外部协调、奖励激励以及先进操作法本身创新发展机制。
2011年,根据股份公司关于进一步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公司党政工团联合下发了《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施方案》,对包括先进操作法在内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全面梳理,进一步完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为职工先进操作法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做实五大关键环节,坚持守正才能出新。(1)深入挖掘。公司工会开展先进操作法活动的初衷就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愿望一样,使潜藏在职工中的绝技绝活保留、传承。面对工种多、技术复杂的现实情况,一线申报的项目是否可称为绝技绝活,是否保证相应的技术含金量等是集先进操作法的关键环节。为此,工会不断总结经验,采取车间申报、工会挖掘相结合的方法,安排专人定期深入车间,仔细观察、反复对比、精心总结一线职工的操作过程,协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职工进行理论提升和总结,解决他们会干好、不会说明,能口头说明、缺少理论支持的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和理论支撑,精准地表达和展示了职工的智慧,提高了车间和技术工人参与的积极性。(2)精炼总结。先进操作法的总结归纳至关重要,要诀就是把复杂的操作方法表述为最简单的概括,归纳总结,坚持做到精炼、准确,易于推广时的记忆和操作。我们在对“付明祥HXD3C型电力机车主断路器分析调试操作法”进行总结时,根据对工作准备、故障判断、故障排查三个阶段的操作流程的提炼,总结,概括为“十项准备动作”、“六看十一查”和“一听五查”操作方法,体现出精准概括、总结到位、简单易懂、操作灵活的特点。我们对“于冰一次加热、锻造快速加工NX70型平车中拉杆操作法”进行提炼,总结出“8个步骤和8项注意”的操作要诀,保证了该项操作法在推广时简单、明了、直观。(3)严格评审。评审分为预审和正式评审两个阶段,预审由公司工会安排专人负责把关,正式评审则组织专家严格审查。预审负责人具有长期的工作经验,对一般的操作法在此阶段就进行淘汰。正式评审则更加严格,所有评审人员全部由公司级专家担任,经过对操作法全面资料审查、视频了解、现场答辩等环节,经半数以上专家同意,才能成为公司级的先进操作法,从而保证被命名为先进操作法的申报项目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真技绝活。(4)审慎命名。在先进操作法命上自己的名字,对技术工人是一种莫大的精神鼓励和至高的荣誉。但是先进操作法产生过程存在不同的情形,有的是操作者本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探索、总结出来的;有的是经过一代代操作者不断积累、沉淀、传承下来的;还有的是几个人合力创造发明的。因此公司工会对先进操作法的命名一直非常慎重,需要经过本人承诺、所在车间证明和公示等措施,确保命名无疑议。(5)强化推广。先进操作法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把先进操作法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促进工艺流程改进,甚至提升至标准化工艺规程,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我们坚持做到先进操作法要被公司技术主管部门审定为标准操作工艺后方可推广。这些先进操作法的评审、推广对产品工艺流程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毕岁礼HXD3电力机车牵引杆梁半圆孔镗削操作法”,初审时发现“四头镗刀对刀量块”和“牵引杆梁安放找正”的问题,我们积极与技术部门沟通,得到重视和采纳,改进了量具、工装和加工工序,并纳入标准工艺规程,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个先进操作法的诞生,经过一个严格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是操作者本人知识、技术、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更凝结了广大参与者共同的关心、关爱和培育,也是集体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公司工会坚持2年开展一次先进操作法评审工作,每一批先进操作法也就10个左右,就是秉持认真严肃的态度,使认定的先进操作法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实现载体创新,取得关键突破,有序推进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发展
1、不断实现载体创新发展。公司工会挖掘和传承先进操作法走过了由师傅带徒弟、言传身教的传统模式到采用录相机录相制作多媒体光盘,再到运用电脑制作PPT形式的三步曲。言传身教存在受众面窄,而且极易造成传承中断的情况。多媒体光盘需要高端摄像设备和较高的编辑技术,后期制作难度大。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公司工会先进操作法载体现在普遍采用PPT形式,通过制作高品质的PPT片,展现出先进操作法的神奇,也体现出与时代的高度契合性。这项方法被大连市总工会评为2011年度创新工作奖。
2、先进操作法不断取得关键性突破。自2005年开始,历经三届先进操作法评审和推广,先进操作法本身也在创新和发展。第一批认定的10个先进操作法基本是在生产一线领域挖掘整理的,更多地侧重于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绝技绝活。我们在开展的第二批先进操作法时,将先进操作法征集挖掘工作扩展至技术和管理领域,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最终选定技术设计及软件开发等领域。先进操作法在技术和管理领域里开展,拓宽了我们的工作思路,同时也在技术、管理职工中开辟了新的活动空间。目前,公司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操作法又增添了新的内涵,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先进操作法与高端产品、高精设备、高尖技术相结合,体现出先进操作法的高技术性。“万传广240铸造机体缸头螺栓孔加工操作法”,充分发挥龙门加工中心机床的功能和潜力,通过编写逻辑性强、简洁通用和自保护功能的程序,创造了240铸造机体缸头螺栓孔加工新方法。“高云巍265柴油机连杆深油孔钻削加工操作法”,编写高效安全的加工程序,改进深孔加工刀具参数,选择合理的切削参数和切削油等手段,解决了连杆深油孔钻削加工的技术性难题。
公司职工先进操作法在推进的过程中,从形式创新,到载体创新,到内涵创新,不断取得关键性突破,始终紧随企业科技进步过程,始终保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始终坚持与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紧密融合,从而保证了先进操作法鲜活的生命力。
三、提高效益和效率,畅通成长成才通道,切实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功效
1、着眼工艺流程改进提升,提高先进操作法对企业效益和效率的贡献率。公司工会开展先进操作法活动以来,在征集、总结、整理、推广各个环节,都注重其与工艺流程的密切结合。先进操作法被工艺技术部门采纳后,提升为标准工艺规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高世和球墨曲轴表面裂纹消除操作法”不仅创造了“曲轴表面裂纹、缺陷修复”的奇迹,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每根曲轴历年平均价格20万元计算,累计节省费用达660余万元。“陈柏宁等人机车电气屏柜预布线操作法”不仅能很好地满足机车电气配线标准化要求和铁标的相关布线标准,而且相比传统工艺减少了二道工序,提高工作效率达3倍以上。可以说,每一个先进操作法都是工艺技术的改革,都创造了显著的效益,这就是大力推广先进操作法的价值所在。
近年来,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和改革创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岗位技术能手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为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更多更好的专业技术娴熟、善于改革创新的优秀团队,需要我们在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中认真开展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切实激发职工创新热情、提升创造潜能。
一、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功能与作用对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树立和培育创新理念,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的主阵地。以劳动模范、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等各专业的领军人物为代表的创新工作室,可以把创新精神根植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中,让智力资源充分涌流,通过大力倡导“创新人人可为、创新就在岗位”、“敢想、敢干、敢闯、敢试”、“让智慧的脑袋鼓起财富的口袋”的理念,打破创新工作的神秘感,克服职工对创新工作的畏惧感,形成“职工创新无大小、职工创新无先后、职工创新无、职工创新无止境”的创新理念。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职工技术技能素质的大课堂。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深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有效抓手。通过充分发挥工作室“传、帮、带、培”的教育平台作用,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优秀技术人员为带头人,传技授艺,以一带十、以十带百滚动发展,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技能水平。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促进技术交流,解决技术难题的助推器。创新工作室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围绕创新项目和工作现场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交流、研讨、攻关,充分利用创新工作室的资源、信息、设施等条件,引导工作室主要成员,集思广益,积极研究、论证,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不断推广和应用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成果与科研生产实践的有效融合。
二、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创建工作规划不清,定位不明。在创建过程中容易以传统的管理思维抓推动,将工作室创建简单地做成建阵地、搞活动,没有长期抓、抓到底、出成效的思想J识和规划定位,致使工作室偶有活动但推动慢、人员保障弱、工作效率低、作用发挥轻及成果转化阻碍多等问题出现。
规范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一是工作室主要成员的参与模式、工作时间没有规范要求;二是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责任体系的建立没有明文规范;三是工作室运转过程中团队建设、学习培训、技术攻关、创新活动、技术交流、专利申请等方面没有制度支撑和保障;四是成果的应用转化、激励制度没有及时出台与实施。
过程管理弱化,成效不明显。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忽视过程管理,建了阵地,出了制度,却不注意过程管理和考核,导致建设工作虎头蛇尾,不出创新成果,不做技术交流,不解决实际问题,致使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成效甚微。
三、建设职工创新工作室,全面推进群众性创新工作,激发企业内生创新活力
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推动群众性创新活动协调发展。一是建立创新工作室领导体系,使创建工作有强有力的组织支撑。二是建立团队工作管理体系,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与分工。三是建立人才培养管理体系,通过策划组织开展师带徒比赛、优质培训课比赛、技能大师讲坛授课等活动,切实职工的工作热情。四是建立创建活动和创新竞赛活动管理体系,评选优秀成果和优秀成员,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非公有制企业历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四川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越发壮大,其产值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例越来越重。2004年,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43.68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近1/4。为了在激烈的竞争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非公有制企业必须积极寻求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即经济技术创新。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内涵
经济技术创新概念,起源于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提出的 “创新理论”,其基本含义是指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经济技术创新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和企业利润为目标的活动。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引入新的产品、 采用和推行新的技术、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开辟新的市场、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
对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本文认为,是通过教育培训,积极构建企业文化,全面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让员工全面参与到生产、管理、经营的全过程,并在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全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运用、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对生产经营管理流程中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创造新产品,实现企业运作机制的最佳状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内容包括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方面。
攀枝花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现状及原因
尽管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经济技术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但是,与国内外、省内外发达城市先进水平相比,经济技术创新在涉及领域、数量、质量以及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明显不足,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热情不高,且创新水平较低。
总括起来,制约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认识不足。许多企业满足于现状,他们认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进行技术创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攀枝花市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重工业产业城市,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依附于大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不愁销售,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改进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半数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属家族式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对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持可有可无的态度。
资金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企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障碍因素之一。2004年攀枝花市国民生产总值163.82亿元,但整体攀枝花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仅有8978万,其中非公有制企业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小于1%以下的企业占2/3以上。
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然而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的人才现状令人堪忧,这是由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决定,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前景差、福利待遇差等多方面因素,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技术创新机制缺乏。机制不健全是阻碍非公有制企业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领导组织机制、运作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尚处于“初始、本源”状态。因此,针对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在活动的总体方略上采取需求拉动模式,即市场需求或生产需要销售信息反馈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创新的市场检验。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渐进性创新,能够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完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使之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就要构建及完善其绩效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基本内容
根据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基本要素,结合本地创新资源和企业状况,指标体系基本结构设置为三个指标类A、B、C和15个指标项。具体设置为技术创新投入(资源) A(包括RD资金投入强度A1、RD人员投入强度A2、技术改造投入强度A3、RD经费占年销售之比A4、网络建设情况A5、RD经费年增长率A6);技术创新产出(效率) B(包括主导产品更新周期B1、RD成果B2、企业开发成功率及转化率B3、技术引进消化能力B4);技术创新实现(效益) C(包括企业新产品市场占有率C1、企业新产品收益率C2、企业新产品销售率C3、企业劳动生产率C4)。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设定之后,采用“线性加权和法”进行量化评价,其程序如下:
确定权重值,结合各项指标在体系中的作用程度,进行综合权衡确定,其各项指标权重αij值(A1=0.2,A2=0.2,A3=0.15,A4=0.15,A5=0.15,A6=0.15;B1=0.20,B2=0.30,B3=0.30,B4=0.27;C1=0.18,C2=0.21,C3=0.22,C4=0.18, C5=0.21)和各类指标权重Wi值(A=0.3,B=0.3,C=0.4)。
用Yij=50(Xij-minXij)/(maxXij-minXij)+50对每项指标统计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变为标准值。
指标项和指标类的评价值计算,指标项评价值Kij=αijYij,指标类的评价值Ki=∑nj=1WiKij。
评价分析,根据评价总值和各层次的评价值,对企业进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分析,也可对其中部分进行单项对比分析。按标准把经济技术创新划分为几个层次,这样可分辨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评价分析可弄清创新企业的创新特点、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进行管理,引导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
根据评价结果,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四个层次,即评价值达到90分以上者为第一层次,达到80分至89分者为第二层次,达到70分至79分者为第三层次,达到70分至79分者为第四层次,60分以下者为第五层次。通过对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层次的分析,发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相差较大,低级水平的企业较多,第一、二层次的企业所占比太小,说明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较弱。从评价总分排列上,最高分为90.63分,而最低在45.64分,两者分数相差很大。可见,企业创新工作开展很不平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采用该指标体系对非公有制企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基本反映出活动的实际状况。该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必将在非公有制企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对策
政府行为对策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为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是促使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技术创新,走上良性循环的保障。各级政府应考虑各种经济实体的协调发展,把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发展规律,以企业为主体,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力量积极参与的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企业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经济技术创新机制,为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广泛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创造条件。
制定优惠政策,为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提供资金保障。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要给予非公有制企业更大的扶植和支持,以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更好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攀枝花市建立和完善“财政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形式多层次经济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加快服务体系、网络的建设。国家应该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国家应逐步建立完善为中小企业实施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各种专门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善区域性、全国性信息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和金融投资、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的服务。
企业行为对策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攀枝花市许多企业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有的企业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非公有制企业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难以开展。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行为观念,提高认识,提升文化知识水平和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要认识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非公有制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以职工为主体,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企业必须坚持经济技术创新与企业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指导、综合推进,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载体、职工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人才机制、激励机制。
共同入股成立担保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广筹资金 在攀枝花市最为有效的方式是非公有制企业共同入股成立“会员制、封闭型”的担保公司,将企业的融资需求、政府信誉和银行赢利愿望连成一条融资回路,为企业谋求发展。
加强技术管理,强化消化吸收和创新 加强技术管理,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缩短与国有企业和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调整技术引进的结构,引进对象从以“产品导向”技术为主逐步向产业基础技术、主要技术和高新技术转变。加强技术引进的宏观管理,防止重复引进、盲目引进和低水平引进。引进以后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管理,并加大投入强度,为企业创造效益。
此外,建立以产学研联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结合当前科研院所转变的契机,大力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使科研院所成为企业的重要技术源。
市场主导对策
充分发挥市场在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导作用,这是市场积极体制与市场积极规律的客观要求。只有市场主体合格了,企业才会对市场信号有灵敏的反应,才会有技术创新的潜在利润,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感才会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
应递减一些行业进入壁垒,使金融业、通信业等有步骤地对非公有制企业开放。赋予非公有制企业的平等竞争地位,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重组整合,其结果必然是善于技术创新的企业。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8)01-0115-08
关键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行业异质性;工业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技术进步;环境保护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依靠工业扩张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资源环境约束却日益趋紧。目前,加强环境规制、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是支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工业高质量发展又依托于技术创新。由于各行业资源禀赋、环境条件、创新活动不同,行业异质性问题突出,这决定了在不同类型行业中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因此,如何在不同行业背景下实施合理环境规制政策的同时加强工业技术创新是政府及工业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行业异质性的角度出发,在Griliches-Jaffe提出的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期获得针对性的结论,为实现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提供一定参考。
一、相关文献回顾
学术界对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已作了一定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MichealPorter提出著名的“波特假说”,认为尽管环境规制会导致治污成本增加,但合理的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倒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从而产生创新补偿效应,在弥补环境成本、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绩效,继而提高企业竞争力〔1〕。对于“波特假说”的成立与否,国外学者对此已有大量研究,并持有不同意见。部分学者的研究支持“波特假说”,如Lan-jouw,Mody,Murty和Kumar,他们认为环境规制会激励企业技术创新〔2~3〕。另一些学者的结论则不支持“波特假说”,如Jaffe,Palmer,Cesaroni和Arduini,他们认为环境规制同技术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4~5〕。
国内学者对环境规制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普遍认为环境规制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依赖于一定的前提。有些学者从地域差异的角度展开研究,如王国印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波特假说”成立,经济较落后的中部地区不支持“波特假说”,并且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有负面影响〔6〕;沈能等的研究结果与王国印等的结果一致,并且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说明了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7〕。有些学者从时期差异的角度展开研究,赵红等的研究成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滞后3期的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中长期满足“波特假说”〔8〕;李阳等应用面板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存在长期促进效应,其结果同赵红等一致,但同时存在行业异质性〔9〕;蒋伏心等采用两步GMM法发现环境规制同技术创新之间呈动态“U”型关系,在长期情况下也符合“波特假说”〔10〕。另外一些学者从行业异质性的角度展开研究,如王锋正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R&D效率的影响主要源于对污染密集型行业的规制〔11〕;然而任胜钢等的研究结果则不相同,他们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中、轻度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作用,然而对重度污染行业的影响并不显著〔12〕。
从以上文献梳理结果来看,目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与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并且存在地域差异性、时期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学者们在地域差异性、时期差异性上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在行业差异性上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在行业异质性视角下,将工业行业分类为清洁型行业和污染型行业,基于Griliches-Jaffe提出的知识生产函数,采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不同类型行业间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不同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行业分类
考虑到2012年前后工业行业分类和命名存在差異,本文根据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统计口径,选取2009~2015年41个工业行业中3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其中,由于“B11开采辅助活动”“B12其他采矿业”“C41其他制造业”“C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C43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D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数据缺失过多,“C40仪器仪表制造业”2010年后行业分类发生变化,故从样本中移除。为保持统计口径一致,将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整合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将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整合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各工业行业分类采用李玲等的方法计算各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并按照污染物排放强度将行业分为清洁型行业和污染型行业〔13〕。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计算各行业单位收入污染物排放量:
(3)将上述各污染物标准化值进行等权加和平均,计算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平均得分:
(4)将平均得分汇总,得到各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γ。
根据上述方法,使用2010~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各制造业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行测算,并按照γ值将各工业行业分为清洁型行业和污染型行业。若γ≤0.0828,行业为清洁型行业,若γ>0.0828则该行业为污染型行业(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根据2010~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整理。
(二)模型设计
Griliches提出Jaffe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被广泛应用于技术创新与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在Jaffe的知识生产体系中,知识生产是一种多投入的知识产出的过程,其关键是知识创新〔14〕。借鉴常规C-D生产函数,得出知识生产函数如下所示:
因问题探讨需要,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在知识生产函数中加入环境规制变量(ER)以及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改进后的函数两边取对数得:
根据前文分析,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呈非线性分布,可能存在门槛效应。此处采用Hansen创建的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分析〔15〕。其基本形式为:
(三)变量界定
1.被解釋变量
技术创新(cre)。一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其所发表的专利数量上,考虑不同年份政府政策、授权标准的差异性,许多受政策或社会环境等影响未被授权的专利也会被利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故本文选用“专利申请数”来衡量一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解释变量
环境规制(ER)。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指标对环境规制强度进行衡量:一是根据污染物排放量进行衡量,如张中元和赵国庆等使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二氧化硫去除率来衡量环境规制强度〔16〕;二是根据污染物处理费用进行衡量,如张成等使用工业污染总投资与主营业务成本、工业增加值的比值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指标〔17〕;三是采用GDP/Energy指标进行衡量,如SoniaBenkheder使用GDP/Energy(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衡量环境规制,他认为该指标能够很好地衡量政府环境规制的真实效果〔18〕;四是采用综合指数方法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衡量,如傅京燕和李丽莎将废水、废气、废渣数据进行线性标准化处理,再分别赋予其权重测量环境规制强度〔19〕;五是通过计算单位污染物治理投入进行衡量,如王勇等基于单位污染物所需治理投入的思想,构建了新的指标对环境规制进行衡量〔20〕。
上述前两种指标均存在单一化缺点,第三种指标不适用于分行业研究,由于2011年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已不再对分行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SO2排放达标量”进行统计,导致数据缺失,因而也不采用第四种方法。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完整性,本文借鉴第五种方法对环境规制强度进行测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3.控制变量
技术创新投入。创新投入主要包括研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K)以及人力投入(L),资金投入是研发过程的基础,人力投入是研发过程的关键。本文选取“R&D内部经费投入”、“R&D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来衡量资金投入以及人力投入。
企业规模(size)。企业规模是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Schumpeter提出的“熊彼特假说”表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21〕。本文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与工业企业单位总数的比值衡量企业规模。
所用数据均来自2010~2016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对计量结果的影响,本文借鉴朱平芳等构造的R&D价格指数,对“R&D经费内部支出”进行平减,其公式如下:R&D价格指数=0.55×消费价格指数+0.4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22〕。式中使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工业企业资产总计进行平减。
三、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3.0对模型进行估计。在对门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前,首先确定了门槛个数,进而确定具体的模型形式。本文分别从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的假设条件出发,以环境规制(ER)为门槛变量和解释变量,技术创新(cre)为被解释变量,分别对清洁型行业和污染型行业进行门槛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清洁型行业分别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的检验;污染型行业分别在5%、1%和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的检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文运用双重门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两个门槛值γ1和γ2的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为了得到更加精确、客观的回归结果,本文采用考虑了异方差的稳健标准方法对双重门槛模型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3和表4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在清洁型行业和污染型行业中,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提高,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对清洁型行业而言,当环境规制强度小于第一个门槛值0.223时,影响系数显著为负数(-1.115);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第一个门槛值0.223但小于第二个门槛值0.257时,影响系数变大但仍为负数(-0.769);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第二个门槛值0.257时,影响系数继续变大并由负数转变为正数(0.778)。对污染型行业而言,当环境规制强度小于第一个门槛值0.326时,影响系数显著为负数(-0.857);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第一个门槛值0.326但小于第二个门槛值0.828时,影响系数变大但仍为负数(-0.553);当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第二个门槛值0.828时,影响系数继续变大并由负数转变为正数(0.808)。由此可以看出,在两类企业中,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均先呈折线,后呈“U”型关系,当环境规制达到一定强度时,它对技术创新有激励作用,此时“波特假说”成立。
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所以呈这种关系,笔者认为可能是以下原因:企业在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压力下,首先会从环境污染的末端出发,增加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以满足政府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这一行为对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产生挤出作用。随着资金投入的减少,企业的技术创新受到抑制。从回归结果上看,在清洁型行业和污染型行业中,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均显著为正的,并且系数都较大,即研发资金投入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加大,企业的总成本不断增加,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会尝试从污染治理的技术出发,通过治污技术的创新来降低污染治理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此时,该行为对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的挤出作用将会减小,但对技术创新仍有抑制作用。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继续提高,当其超过“U”型曲线“拐点”时,无法接受过高环境规制的小规模企业会逐渐退出市场,留下创新能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行业整体规模扩大,市场集中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强。回归结果显示,在清洁型行业中行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数,在污染型行业中行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虽不显著,但系数仍为正数,说明行业规模的扩大,整体上会促进技术创新。不仅如此,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提高,治污技术创新的边际效用不断下降,这将会对企业技术创新形成“倒逼机制”,使得企业将目光转向通过生产技术的创新来降低污染整体排放、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增加收入的同时降低污染治理成本,获取更多利润。
(2)在清洁型行业与污染型行业中,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第二个门槛值存在明显差异,即其“U”型曲线拐点存在较大差异。清洁型行业中“U”型曲线拐点处的环境规制强度为0.257,而污染型行业为0.828。这说明了清洁型行业较污染型行业更早跨越“拐点”,即清洁型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环境规制提高的反应速度比污染型行业快。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1)在一个行业中,固定资产投入的比例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技术调节成本的大小。当环境规制强度增加时,固定资产比(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越大,通过生产技术调节来降低污染的成本越高,对环境规制容忍度就越高,资源配置的扭曲程度越强〔23〕。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2015年各清洁型行业的平均固定资产总额约为6465亿元,各污染型行业的平均固定资产总额约为13931亿元,污染型行业的固定资产总额约为清洁型行业固定资产总额的2倍多。图1为两类行业的固定资产比,结果显示除个别行业外,污染型行业的固定资产比明显高于清洁型行业。在清洁型行业中,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小,技术调节成本较小、设备更新相对较易,因此当面图1清洁型行业与污染型行业固定资产比对不断提高的环境规制时,企业能够较快地进行技术创新;在污染型行业中,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大,技术调节成本也较大,企业面对不断提高的环境规制要求时会优先从治污投资出发增加治污成本,从而挤占创新投入,因此污染型行业的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的反应较慢。(2)从各行业特性出发,以生产资料制造业、设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组成的清洁型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以石油、金属、化工等重工业组成的污染型行业污染排放量大但治污能力强。因此当面临环境规制加强时,污染型行业能承受的强度较大并倾向于治污技术的创新,而清洁型行业则倾向于通过生产技术的创新来减少污染排放。
(3)根据门槛检验结果,本文以2015年各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为判断标准,将研究的34个行业按照环境规制强度进行分组(见表5)。在低、中规制组中,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呈负相关;高规制组中,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之间呈正相关。由表5可看出,按照环境规制强度分组,清洁型行业与污染型行业的分布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截至2015年,清洁型行业集中分布在高规制组,而污染型行业集中分布在低规制和中规制组。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面板门槛模型,采用2009~2015年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b)-0130-0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液循环功能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麻木、疼痛[1]。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宫颈癌术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有利于缩短患者的病程,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和生存质量,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发生[2-3]。现将本院42例经积极性临床护理的宫颈癌术后患者与42例经常规临床护理的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积极性临床护理对宫颈癌术后下肢DVT和心理状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全部患者经手术和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宫颈癌[4]。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年龄46~68岁,平均(57.03±6.37)岁,体质量52~68 kg,平均(59.67±5.27)kg,其中Ⅰa期18例,Ⅰb期7例,Ⅱa期12例,Ⅱb期3例,Ⅲa期2例,鳞癌37例,腺癌5例;对照组:年龄47~68岁,平均(57.11±6.41)岁,体质量51~69 kg,平均(59.69±5.37)kg,其中Ⅰa期17例,Ⅰb期8例,Ⅱa期11例,Ⅱb期3例,Ⅲa期3例,鳞癌36例,腺癌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5 d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子宫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
1.3 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饮食、用药、口腔清洁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积极性临床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3.1 术前护理 术前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形成、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前训练患者深呼吸,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术后肺不张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3.2 术后护理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深呼吸,减少卧位或半卧位时间,术后24 h泡热水脚15 min,1次/d,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1.3.3 用药护理 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DVT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降低肺梗死发生率。术前2 h应用5000 U皮下注射,术后12 h应用5000 U皮下注射,疾病高危人群可适当增加药物的应用剂量。减少止血药的应用,避免促发脑梗死发生,避免行下肢静脉穿刺操作,应用腹带时松紧度适宜,避免影响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
1.3.4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多饮水,给予高蛋白易消化、低盐低脂饮食,促进血液循环和保持大便通畅。
1.3.5 心理护理 宫颈癌患者因心理负担导致了情绪紧张、焦虑。根据患者的具有情况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降低负面情绪、心理压力导致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DVT疾病治愈的信心,必要时,家属和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鼓励。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下肢DVT的病因、风险和结局,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针对合并高危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的患者行健康宣教,对于患者出现下肢肿胀、发冷、疼痛和麻木等不适症状的患者及时告知医生,禁止吸烟,避免尼古丁刺激作用导致静脉收缩导致的血液循环异常。
1.4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术前、术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提示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分提示抑郁状态)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
1.4.1 SAS评分标准 SAS共20项内容:①1周内没有或很少时间;②1周内小部分时间;③1周内较多时间这样;④全部时间;根据量表计分要求进行1~2~3~4分评分或4~3~2~1分评分。总分乘以1.25为分值,分值为50分为临界值,分值越小,心理状况越好。
1.4.2 SDS评分标准 SDS量表共20项内容:①1周内没有或很少时间;②1周内小部分时间;③1周内较多时间这样;④全部时间;根据量表计分要求进行1~2~3~4分评分或4~3~2~1分评分。总分乘以1.25为分值,分值为53分为临界值,分值越小,心理状况越好。其中53~62分为抑郁程度轻;63~72分为抑郁程度中;72分以上为抑郁程度重。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术前、术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术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下肢DVT的主要病因为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液流动速度异常。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是并发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手术性创伤是DVT形成的主要病因[5]。在全身麻醉作用下,癌症刺激因子和术后下床活动减少等不良因素促进静脉血栓形成。DVT发作将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血栓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6-7]。近期研究表明,宫颈癌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肺栓塞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明显上升[8],因此,术后早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DVT形成。药物、饮食、心理、血管、皮肤等护理有效控制术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积极性临床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降低SAS、SDS评分,改善患者的术后心理状况,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说明积极性临床护理措施在降低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积极性临床护理措施具有促进患者术后血液循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
综上所述,积极性临床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宫颈癌术后下肢DVT风险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1] 王大齐,林乐娟.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05-206.
[2] 聂微,哈颖.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华西医学 2014,29(3):539-542.
[3] 廖丽明.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0):65-66.
[4] 蔡娇霞,郑静云,周利.宫颈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8,12,22(2):1-2.
[5] 杨,王新玲,范玉珍.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新疆药学,2006,36(3):15.
[6] 蒋庆华,黄敏,张仕碧,等.肺癌病人深静脉置管致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82-1683.
[7] 张爱清.老年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376-377.
[8] 李芳.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247-249.
要培植主体产业,继续突出针织内衣行业作为街道主体产业的重要地位,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针织内衣行业实现转型升级;要培植主体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通过外来资本注入、内部机制创新等,鼓励企业实施规模扩张,培育一批行业领头、技术领先、市场领跑的领军企业和示范企业;要培植主体产品,积极开展专利产品的申报和审批,力争年新增升级新产品10个以上。
做好专业化和规模化
在前阶段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专业化分工体系,实现针织内衣产业各环节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积极发挥PTA原材料、印染、绣花加工、设计人才、管理、贸易、物流中心等资源优势,加快打造本地区优质产业链,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针织内衣企业的利润。同时,积极利用建设街道工业园区以及盘活土地、存量厂房等契机,以内衣协会为平台,积极发挥土地、劳动力资源、产业、区位和交通优势,主动接轨并积极承接大江东新城的发展,按照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原则,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针织内衣行业相关企业的引进,扩大街道针织内衣行业企业的数量,增加经济总量。
加快推进创新发展
智能时代来临
数字经济创新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莅临大会并致辞,明确指出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智能时代全面来临,以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技术成为新的引擎,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从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效率的辅助角色,快速演变为基础创新和创造的使能者,推动社会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不但对既有经济模式形成颠覆重塑,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催生了一系列活力四射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数字经济2030:
产业跃升的中国战略
会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发表了题为《数字经济2030――产业跃升的中国战略》的主题演讲。他指出,2016年G20峰会提出的“数字经济”,为IT产业未来10至20年的演进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基于未来世界所具备感知、智慧、行动和进化的特征,生态进化的数字经济2030将呈现全新智能设施――万物互联、全新驱动要素――数据核爆和全新交互模式――业态新生三个层面的变化;并产生产业融合、秩序重构和角色转化三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催生接入、数据和新生三个方向的机会,接入的机会在于海量的“端”、丰富的形态和巨大的市场,数据的机会在于海量的“端”引发数据核爆、改变产业结构和未来业态。
汇聚权威专家
热议时代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