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6: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健康教育的效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诱发的致命性传染疾病[1],产生的危害极大。艾滋病毒会攻击机体的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导致细胞丧失正常的免疫能力。而人体丧失免疫力之后就会非常容易感染其他的疾病,进而诱发各种恶性疾病。艾滋病的在人体中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在病毒潜伏期中,人体不会产生任何异常症状。待病毒爆发之后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患者抵抗力下降之后容易发生肺结核感染、带状疱疹感染以及口腔霉菌感染等,还可能由于特殊病原微生物引发肠炎、肺炎、脑炎等[2]。严重的情况下会诱发恶性肿瘤,患者全身衰竭导致死亡。就当前的医疗技术而言,没有能够根治艾滋病的方式和药物,也没有用于预防的特效疫苗。本文探讨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健康教育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南昌市第三医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查出-HIV阳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下降,小于200个/mm3,患者中男31例,女15例,其中有24例患者因为不洁感染,有偿供血患者11例,7例吸毒患者,2例被动受血患者,2例感染途径不详患者。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厌食以及盗汗,出现轻微的感冒,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有18例患者的颈部和腋下淋巴结有肿大的表现,11例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的临床症状,1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皮肤疱疹以及口腔黏膜白斑,9例患者出现右上腹部疼痛。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在治疗之前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只有满足标准才能够给药,用药之前签订同意书,主要进行抗病毒药物结合的治疗,使用的药物有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替诺福伟、依非韦伦以及去羟肌苷等,使用不同的药物组成不同的配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症状针对性的治疗。当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炎的情况下,司他夫定使用齐多夫定取代,而患者出现贫血症状时,则使用司他夫定取代齐多夫定。1.2.2健康教育首先,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专题方式向患者宣传艾滋病,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传播方式。同时医院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到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中,增强艾滋病患者协同治疗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确诊为艾滋病的患者,医生和护理人员要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怀与帮助,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面对现实,积极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解,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有报复社会的行为[3]。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息,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实施生活健康教育,要注意日常的合理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定期进行体检。第三是危害性教育,嘱咐患者尽量减少性生活,且必须使用安全套。向患者强调抗病毒的药物不具有防止病毒感染的作用,务必避免交叉感染;开展法治教育,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4]当中的相关条例,艾滋病患者通过任何方式有意识的传播艾滋病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药物依从性教育,向患者说明高于95%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抗病毒的重要意义,漏药、停药、或者换药都是不允许的,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应当长期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告知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出现不适要立刻来院就诊。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均录入到SPSS16.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T淋巴自保和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持续3年的治疗,全部46例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量均出现上升,由治疗初期检验的(108.46±81.52)个/mm3,增加至(540.15±224.67)个/mm3,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0,P<0.05);患者的病毒载量由治疗初期的(4.66±1.48)lg,减少为(2.61±0.76)lg,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7,P<0.05)。
2.2患者对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组中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都没有收到专业的心理教育,基于疾病的认知程度不高,预防和传播途径也不了解,治疗期间对于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也不高,患者还存在或多或少的营养不良的现象。而接受健康教育之后,大多数患者得到心理教育,掌握基础的艾滋病的预防和传播知识、机会性感染知识等,患者自行岁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也提高。在接受健康教育之前,很多患者由于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导致对生活失去信心,而健康教育之后这一部分患者的心态逐渐好转,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前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艾滋病的发病人群以18~45岁的青壮年最为常见,其中性生活活跃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5-8]。感染艾滋病之后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真菌感染的现象。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为降低病毒的载量,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死亡率。在本文中,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配合健康教育的工作,前者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患者如果发生恶性肿瘤,能够抵制恶性瘤发生扩散,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的护理,均衡营养、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率。对艾滋病患者展现人道主义关怀,激励其正确的面对疾病和人生,防止产生轻生和报复社会的念头,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秦红英,赵清霞,何云,等.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措施[J].护理杂志,2012,29(11):22-23,26.
[2]戴芬,梁雪梅,敖小敏,等.护理关怀对提高老年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13):77-79.
[3]杨显琴.抗病毒治疗配合健康教育对艾滋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14):7-8,10.
[4]邓梅花,覃少洲,周少云,等.老年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依从性的护理关怀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32):70-71.
[5]汪润笙.辽宁省丹东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34-235.
[6]陈霞.影响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4):203-204.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反复发作。干扰了正常的家庭生活,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1]。恰当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小儿哮喘尤为重要,通过对126例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对象为2015年8月—2016年3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哮喘患儿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满足儿童哮喘防治指定的相关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3例,男34例,女29例,平均年龄(1.8±0.45)岁,平均病程(0.5±0.35)年;对照组63例,男33例,女30例,平均年龄(1.9±0.55)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病程(0.6±0.21)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抗感染、祛痰、补液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全过程健康教育,包括明确就医环境及诊疗全程、举办健康讲座等[2-6]。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根据我国儿科哮喘协会制定的疗效标准,对患儿临床疗效进行评定: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总有效率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的总和。1.3.2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分别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焦虑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和生活质量量表,对患儿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CDI包括低效感、缺乏、低自尊、人际问题以及负面情绪等5方面,共27条,共54分,患儿抑郁程度与分数成正比;SCARED包括41条,共123分,患儿焦虑程度与分数呈正比;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社会功能、机体健康、生活满意度、情感职能等四个方面,包括16条,共120分,患儿生活质量与分数成正比。1.3.3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其中满意度为满意与基本满意的总和。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经过治疗,两组患儿均有所好转,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74.6%。研究组在临床控制、显效以及有效等方面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儿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对比:经过治疗与护理,两组患儿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效果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组护理满意度为96.8%,对照组为82.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哮喘的相关知识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较为常见的支原体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能够对肺外的多个系统形成损伤,累及较为广泛;而支原体也成为儿科主要呼吸道急性感染病原体之一,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通常以呼吸道飞沫传播[1-2]。该病可发生在儿童的各个年龄段,可出现小范围的流行,且病程与疗程均较长、容易复发,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的顺应与配合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较大[3]。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2年4月收治入院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6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13例年龄不足6个月、18例6-11个月、25例1-3岁、6例超过3岁;对照组患儿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12例年龄不足6个月、19例6-11个月、26例1-3岁、5例超过3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儿经临床检查均有发热、咳嗽等肺炎症状,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已证实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排除并发其他疾病或相关临床症状的患儿,无法配合治疗的患儿及其家长,语言障碍或不具备阅读理解能力等无法正常交流的家长等[4]。所有患儿家长在本次实验前均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静脉点滴治疗,同时进行平喘、镇咳、退热、雾化吸入及对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实施对症治疗,并实施营养支持,做好患儿皮肤、口腔护理,保持其卫生清洁状况,病房内注意通风,维持稳定适宜的温度及湿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
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文化程度,对其健康知识情况进行评估、分析,选择适宜的健康宣教方式,并针对其相关知识评估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同时对评估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组织专题讲座,请儿科专家及资深护士介绍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含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相关治疗护理措施,生活中对患儿病情有影响的相关因素,日常饮食、康复护理等。如做好个人卫生与室内卫生,为患儿提供清洁的生活环境,常洗手、注意病室及家中的消毒与清洁,不随地吐痰、对患儿咳嗽,在清理有真菌或灰尘较多的地方及到医院就诊时戴口罩,不在患儿所处室内吸烟,避免将患儿带到人群密集或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做好饮食护理,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及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多饮水;加强户外活动、锻炼,注意气温及对患儿的保暖措施;介绍治疗作用及预期效果,强调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注意在彻底治疗结束前对患儿的隔离。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复发率、住院时间及其家长的相关知识掌握度、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知识掌握度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统一评分,满分100分,超过80分为合格。
1.4 数据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版对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即可信区间为95%),p0.05表明样本数据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患儿及其家长情况进行统计学检验,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掌握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复发率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空气环境的恶化与吸烟人数的增多,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可引发呼吸道的急性感染,多表现为间质性肺炎,也可以伴发支气管性肺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的咳嗽、少痰,伴有持续性的发热,如不能及时的予以有效治疗则可能引起哮喘乃至波及心血管、消化、神经及泌尿等多个肺外系统,造成诸多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较为重视[5]。
该病的病程与疗程均较长,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同时因该病属于流行病,通过飞沫传播,可出现小范围的流行或医院内外的交叉感染,因此患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家庭中日常护理与配合治疗对其临床效果影响极大,尤其部分患儿家属因担心长期服药对患儿机体有不良副作用,在病情得到缓解后即立刻停药,使患儿未得到彻底的治疗而出现反复发作;或日常护理不当,患儿身体状况、抵抗力较差,亦会出现反复发作等[6]。对患儿及其家庭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该病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参与临床医护工作,是保障患儿治疗方案顺利实施及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家长相关知识掌握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复发率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知识的掌握度及满意度,减少患儿复发,缩短住院时间,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及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惠琴.实施健康教育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5):114-115.
[2] 原芳芳.临床路径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北方药学,2011,08(10):104-104.
[3] 董梅花.关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0):209-210.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stroke patients
WANG Liqun, LIU Zhangyin, PAN Gongyi, ZHANG Zhongying
(Jiangp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arrying on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along with reg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Sixty-three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 observational group (32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ith the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given with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uga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the Barthel index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of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t 3 stages (on admission, 4 and 8 weeks after admission). Results: The scores of FMA, ADL and NIH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
KEY WORDS cerebral stroke; multiple forms; health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
?X卒中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70%~80%的幸存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1]。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3]。如何使用有效的健康教育配合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率、降低致残率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多形式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2015年1至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入院的脑卒中患者63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经颅脑CT或MRI确诊。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72.03±8.94)岁;脑出血1例,脑梗死30例;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17例。观察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72.60±10.93)岁;全部为脑梗死病例;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18例。两组病程、病变部位、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康复评定为Brunnstrom I~II期,1个月内未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排除(1)纳入标准年龄段外的患者及妊娠、哺乳期的女性患者;(2)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不能按期随诊或因其他原因不能与研究者配合者;(4)意识不清、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异常、以及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两组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
(1)常规治疗方法:脑梗塞患者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5]、脑出血患者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给予基础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凝集,调节血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改善循环和脑代谢,以及营养神经等。
(2)康复训练方法包:良姿位的摆放和牵张训练;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以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不出现疼痛为原则;床边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及电动直立床站立训练。康复训练每日训练一次,每次20~30 min,10天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1.2.2 两组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告知脑卒中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饮食及预防措施。观察组则(1)普及式健康教育:在病房中设立健康教育栏目、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召开“公休座谈会”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2)针对式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情况单独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焦虑情绪患者可给予加强心理疏导、对卧床患者则可进一步普及有关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等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内容。(3)互动式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与患者同时进行挤牙膏、穿衣服、床椅间的移动等日常生活动作,并让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强化健康教育内容。(4)扩展式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同时告知家属日常的预防措施、康复锻炼要点以及饮食用药指导。(5)讨论式健康教育:每月二次由责任护士、床位医生以及康复医师共同组成的健康教育团队,回答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内容涉及治疗、护理、康复、预防保健知识,共同探讨患者康复治疗情况。(6)回访式健康教育:出院后一个月内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生活习惯以及家庭康复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观察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8],神经功能缺损(NIHSS)[9]的差异,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入院4周、入院8周进行评估。
1.4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2.1 Barthel指数
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比入院时有明显提高(F=834.134,P
2.2 FMA评分
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比入院时有明显提高(F=811.424,P
2.3 NIHSS评分
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比入院时减低(F=1183.011,P
3 讨论
3.1 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在康复训练中的作用与意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疾病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系统教育活动[10]。如何使用有效的健康教育同步康复训练来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们护理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的健康教育多以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口头宣教为主,而老年患者因年龄大记忆力差,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度较弱,从而导致较差的依从性,影响了肢体康复的效果。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是在入院宣教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同情况,采用系统化、个性化、团队化、专业化的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所致功能障碍及康复基础知识的知晓度和接受度。通过健康教育团队以及家属的参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积极配合主动肢体康复和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在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回访,继续了解患者的身心?羁黾敖】敌形?执行情况,使健康教育从病房延续至家庭,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由于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手术室也逐步开展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手术室实施健康教育,探讨一种合适的手术室健康教育方法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自2004年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指导下,我院手术室根据不同个体、不同疾病、不同健康问题及心理状态按照护理程序进行了健康教育的实践,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从而得到了患者及专科医生的认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门诊手术咨询服务
对于前来预约时间的门诊手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咨询服务。提供咨询的护士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能向患者正确解释手术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说明术前准备、注意事项、手术费用等情况,使患者获得知情权。遇有疑难问题护士及时与医生联系。
2 术前访视手术患者
手术患者非常需要有一位了解、参与手术全过程、熟悉并值得信任的护士守候在身旁,并获得关心和照顾,因此术前访视由巡回护士负责。同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特殊问题,为配合手术作准备,其目的如下: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加强了术前指导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作好心理准备,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担忧和恐惧感。发放“手术须知”等宣传册子,让患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
3 制定访视内容
针对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手术种类、手术大小及手术患者存在或提出的问题,如心理问题、手术环境、何种麻醉、手术过程等而制定相应的访视内容。手术前1日接到手术通知单后,于晚上由巡回护士持通知单到病房访视患者,巡回护士首先仔细阅读手术病人的病历,了解病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手术种类,并将手术室的平面示意图与致“手术患者书”交于患者及家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注意事项:①如禁食水、无化妆、取掉饰物、假牙。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所使用的特殊器械,以及进入手术室的时间。②麻醉的配合,如特殊时,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如甲状腺手术的头低位等,告诉患者术后身体可能有何管道及作用,术后的镇痛方法如止痛泵等。帮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难问题,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大致了解,减少陌生感和恐惧心理,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安心休息,迎接次日手术。
4 术中继续心理支持
从患者入手室后到手术开始前,有一个等待过程,巡回护士最好不要离开手术室,尽量陪伴患者身旁并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查对工作态度要和蔼,操作时动作要轻,注意为病人保暖,对于清醒的患者说明术中使用的仪器(如电刀)发出的声音不必紧张,如出现心慌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97-02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我院的现有资源,观察在2013年8月到9月来本院弱视门诊就诊弱视儿童,被确诊后确定为研究目标,随后随机抽选20位弱视儿童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健康教育路径的规划 首先本院对确定的调查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家长对弱视知识的需求进行调查问卷的编制。
1.2.2 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 根据本院对调查对象的了解分析,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家长希望在患病儿童进行治疗时得到本院对其进行和弱视疾病相关的发病机制以及预后的知识指导;其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家长希望在患病儿童进行治疗时得到本院对其进行和弱视疾病相关的散瞳注意事项知识指导;其中百分之五十的家长希望在患病儿童进行治疗时得到本院对其进行和弱视疾病相关训练方面知识的指导。然后根据患者家长的相关希求以及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差问卷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添加了以下几点内容:①患者的个人资料。其中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家长的姓名、行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②患者家长对其子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主要包括弱视的基本知识、弱视的治疗方法、弱视的训练方法、弱视的健康训练规范以及和弱视相关的散瞳等注意事项。在这个部分中对家长设定八个和弱视知识相关的题目,采用1-8的量化加分,分数的高低决定着家长对弱视知识的了解程度的高度。
1.2.3 健康教育的实施 对患者家长进行弱视疾病的健康教育时前,需要门诊护士对患者家长详细的解释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和重要性,得到患者家长的支持,然后向患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后,门诊护士需要向患者家长进行耐心的健康教育,给患者家长讲述与弱势疾病有相关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配合医院治疗弱势疾病的相关知识。待患者三个星期后来门诊进行二次确诊时,门诊护士需要对患者家长再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家长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以及是否配合医院的治疗进行患者弱视康复训练的监督。
2 结 果
将20名家长在健康教育前后对调查问卷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打分量化,共分为三个等级,如果平均分在0-3分之间为较差,平均分在3-6分之间为一般,平均分在6-8分之间为较好。在健康教育前调查问卷显示,对弱视知识了解达到较好层次的家长人数为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零,对弱视知识了解达到一般层次的家长人数为7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对弱视知识了解达到较差层次的家长人数为13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五,品均分为2.9分,健康教育后的调查问卷显示,对弱视知识了解达到较好层次的家长人数为1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对弱视知识了解达到一般层次的家长人数为9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五,对弱视知识了解达到较差层次的家长人数为1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品均分为5.8分。在健康教育前后对护士也对家长回答与弱视有关知识问题的正确率做出了分析,对于弱视发病机制的问题,健康教育前的家长回答的正确率为百分之十五,健康教育后家长回答的正确率为百分之八十五;对于散瞳目的以及散瞳的注意事项的问题,健康教育前家长回答的正确率为百分之五,健康教育后家长回答的正确率为百分之五十;对于弱视健康康复训练的问题,健康教育前家长回答的正确率为百分之五,健康教育后家长回答的正确率为百分之八十。
3 讨 论
根据调查结构分析,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弱视知识的了解判若两人,由对弱视知识的掌握为白纸程度转变成能够良好的配合医院的治疗,督促其子女在家进行康复训练,对弱视的发病机制、散瞳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知识和弱视健康训练等知识做大了系统的掌握,说明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在门诊弱视儿童健康教育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15-02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1、4]。骨质疏松增多会导致患者骨组织减少,从而引起骨质疏松[2、5]。骨质疏松患者常表现为程度不同的驼背、腰背疼痛、呼吸系统功能下降和身长缩短等,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和气短等症状。现搜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的骨质疏松117例患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的骨质疏松117例患者。11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58±1.62)岁,最大77岁,最小62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58例、59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11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117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如下:(1)由于老年人是该病主要的发病人群,老年人对疾病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必须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详细的向患者介绍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有效预防和危害性等,增强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3、6]。(2)大多数疾病患者由于疼痛、骨折等对身体和正常生活造成的不便和影响,易产生过于担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心理压力较大,不利于疾病控制。必须对患者不同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加强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使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对疾病控制的危害性,提高患者对疾病控制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够长期、坚持接受治疗。(3)指导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提倡患者多食富含钙的食物。65岁以上的患者每日摄入钙量以1500mg为宜。饮食以低盐、低糖、低动物蛋白为主,禁忌吸烟、喝酒等。提倡患者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户外运动进行身体锻炼。多晒太阳,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摔跤。(4)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药物分为两类,即促进骨性成药和抑制骨吸收药。促进骨性成药如异黄酮、合成类固醇等,抑制骨吸收药如雌激素、钙剂和二磷酸盐等。必须反复叮嘱患者严格按照药物用法用量服用,告知患者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和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4、7]。鼓励患者长期坚持治疗。
治疗半年后,对患者的骨密度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9个月后,对患者的疾病基础知识知晓度进行调查,调查形式选择问卷表,调查内容包括对疾病病因、治疗方式、并发症、预防手段、危害性等。
1.3 疗效标准 满分为40分。差:36分。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半年后,117例患者的骨密度平均T值为-1.26,趋于正常。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117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知晓度为97.44%,其中3例差,占2.56%;34例良,占29.06%;80例优,占68.38%。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健康教育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3 讨论
按照不同的发病原因可以将骨质疏松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5、8]。目前,医学上尚未发现明确的该疾病治疗方法,治疗时仍以早发现、早诊治、早预防为主。由于该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度,促使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对控制疾病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9]。在本文研究中,对117例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包括知识普及、心理疏导、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药物治疗等,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知晓度达97.44%,表明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知晓度,效果较好,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亮,马远征,刘海容,白颖,李大伟,杨帆.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新模式探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7(14):47-48.
[2]刘建芳,廖筱妹,孙晓芬,俞黎,张东红.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学报.2013,16(19):42-43.
[3]郭公慧,王茂桂,陈常云.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1(21):75-76.
[4]张洁,孙敏.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1:144-145.
[5]杨秀琳.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中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
[6]陈立英,史丽丽. 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8:1784-1785.
高血压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和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具有一定致残率和致死率,高血压主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1]。我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随着社会年龄结构逐渐步入老龄化,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目前人们普遍对高血压疾病认识不足,我国整体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和治疗率均较低[2],针对此现象该社区开展了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前有效的组织确保活动能顺利进行,并探讨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对高血压防治效果。自2015年6月—2016年5月对4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该院所在社区选取自愿参加对高血压进行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的1544名中,选取400例符合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1例,女性179例,患者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9.6±16.2)岁。纳入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进行临床检查时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3];在社区医院进行过高血压治疗;自愿参加该次健康教育活动,保证参与同时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伴有严重急性脏器功能不全和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高血压患者,伴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肝、肾疾病或功能障碍者。入选患者均充分了解该次研究的相关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干预内容
具体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为:①调研社区护理管理指标,包括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饮食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社区卫生条件进行调研评估,并要求医生结合评估对影响社区居民的不良因素和习惯进行监督和提出指导意见,并根据整体护理的理念制定相应护理计划;②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对社区群众进行高血压疾病的概念宣传、以及相应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针对不同人群要采取分类、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宣传,如定期向社区高血压患者发放高血压宣传手册,使社区居民能更直观了解高血压疾病,该次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质量目标为,社区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达到50%以上;③要采取规范式管理,对每位参加健康教育活动的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管理档案,要定期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并为患者组织定期高血压知识讲座,帮助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发病特征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④采取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血压检测,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对高血压患者采取防范措施,同时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自卑心理,还要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治疗药物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的介绍。⑤进行行为干预,即控制高盐食物的摄入,减少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并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避免肥胖现象[4];⑥建立社区家属系统,让患者家属参与到健康护理中,要求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多沟通交流,强调家庭在高血压疾病治疗和控制中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在进行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前后血压异常者血压变化情况、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变化情况以及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变化情况。
1.4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数据比较
经过该次健康教育活动,40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
社区居民参加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有显著提升,各项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比较
经相关调查表明,所有参与该次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的400例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从活动前的21.3%(85/400)上升到74.5%(298/400),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主要与人群的年龄、生活习惯、食盐程度、体重、遗传和生活、工作环境等因素有关[5],因此在社区内开展针对高血压的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要注意社区护理管理工作不同于医院管理工作,其主要作用是预防疾病和保持社区人群的健康,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应具有连续性,不能进行简单宣传或者治疗后就置之不顾,而且需要社区医护人员主动上门进行服务[6]。该院在所属社区开展为期1年的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成果显著,400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收缩压平均下降14.7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4.5mmHg,血压控制率从48.8%上升到81.0%,治疗率从40.3%上升到74.0%,说明在社区内开展针对高血压的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模式,能有效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和治疗率,同时有效降低血压异常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综上所述,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效果良好,有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和恢复,减少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产生高血压疾病的危害因素,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疾病,值得在社区内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克忠,何华,储琳琳,等.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效果探析[J].医学信息,2012,25(5):29.
[2]洪维玲.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分析[J].医学信息,2015(1):178-179.
[3]薛晓兰.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J].大家健康旬刊同,2016,10(5):240.
[4]洪维玲.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分析[J].医学信息,2015(1):178-179.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120-02
宫颈糜烂是指由于细菌感染导致上皮脱落形成糜烂,与体内内分泌的改变有关。据文献[1]报道,宫颈糜烂发病率较高,已经达到40%~60%,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很容易出现诱变,形成宫颈癌。本文就健康教育对宫颈糜烂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62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81例。护理组患者年龄23~58岁,平均(37.0±1.4)岁;其中已婚患者67例,未婚但有性生活史、人工流产史患者14例。护理组患者宫颈糜烂Ⅰ度38例、Ⅱ度27例、Ⅲ度1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36.0±1.6)岁,其中已婚患者64例,未婚但有性生活史、人工流产史患者17例。护理组患者宫颈糜烂Ⅰ度39例,Ⅱ度24例,Ⅲ度18例。两组患者年龄、糜烂程度、糜烂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治疗。对宫颈糜烂Ⅰ度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复诊,患者若未痊愈继续使用相同药物治疗。对宫颈糜烂Ⅱ度、Ⅲ度患者进行高频电刀电灼治疗,治疗功率为50 W,患者治疗后3个月进行复诊,若未痊愈继续进行治疗随访。
1.3 护理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用药指导、病房监护、必要注意事项的讲解等。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1)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卡对患者进行知识宣传和教育。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采用不同层次语言进行讲解,确保患者对宫颈糜烂进行全面认识,降低患者对宫颈糜烂的恐惧程度。使用生动、简要、形象、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宫颈糜烂知识;(2)嘱咐患者注意合理饮食,禁止食用酸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对患者睡眠进行调整,保证患者合理睡眠,提高睡眠质量;(3)治疗期间患者禁止性生活,保持会干净清洁;(4)成立门诊咨询室,印发科室治疗卡片,及时对患者进行指导;举办讲座,对患者进行宫颈糜烂知识宣传;(5)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确保患者及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护理全部内容。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1 护理疗效 评价标准如下,痊愈:患者宫颈糜烂面全部消失,表面光滑;有效:患者宫颈糜烂程度变浅或宫颈糜烂面积缩小大于5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患者宫颈糜烂没有明显变化或症状加重。总有效=痊愈+有效。
1.4.2 知识知晓指标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宫颈糜烂知识自制问卷进行评价。其中知晓状况良好81~100分;基本知晓61~80分;未知晓0~60分。知晓=知晓状况良好+基本知晓。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95.1%,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65.4%,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组别 痊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护理组(n=81) 44 33 4 95.1
对照组(n=81) 21 32 28 65.4
2.2 知识知晓状况对比
护理组患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知识知晓率对比
组别 知晓状况良好
(例) 基本知晓
(例) 未知晓
(例) 知晓率
(%)
护理组(n=81) 29 46 6 92.6
对照组(n=81) 5 36 40 50.6
3 讨论
宫颈糜烂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宫颈炎症,其反复发作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患者出现癌变,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临床过程中相关人员根据宫颈糜烂程度的不同,将宫颈糜烂分为三种。其中轻度糜烂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一般表现为白带增多。中度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一般表现为白带增多,色黄质黏稠,或白带中夹有血丝,少数患者有接触性出血。部分重度患者还伴有尿频、尿急、外阴瘙痒等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如何提高宫颈糜烂治愈效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
健康教育是当前加强患者治疗效果的一种新途径。该方法是主要针对患者知识了解情况、治疗环境、治疗方法、治疗效果、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和疾病知识传输,降低患者对疾病懂得恐惧程度,从本质上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确保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治疗环境对患者进行不同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全面了解。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针对个体状况进行系统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效果[3]。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对护理组患者进行宫颈糜烂教育,确保患者了解宫颈糜烂发病原因、发病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方法,确保从本质上提高患者对宫颈糜烂的认识。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目的进行明确,针对患者症状对患者进行合适治疗方法教育,向患者讲述治疗目的、重要性、治疗过程等,提高患者对宫颈糜烂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的配合度。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针对患者症状对患者进行饮食知识讲解,对饮食造成的宫颈糜烂加剧症状进行教育,确保患者正确饮食,对患者睡眠、生活进行全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痊愈21例,有效32例,患者护理有效率仅为65.4%;护理组患者痊愈44例,有效33例,患者有效率达到95.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除此之外,对照组患者知识知晓率仅为50.6%,护理组患者知识知晓率为92.6%,护理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理性认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对患者治疗具有非常好的辅助效果。健康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对患者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永怡.601名妇女宫颈糜烂因素的探讨及干预与建议[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24-25.
前置胎盘属于妇产科常见并发症,胎盘附着位置异常,如子宫下段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比胎儿的先露部低,主要表现为妊娠晚期或在临床时发生阴道流血,给临床护理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使前置胎盘孕妇能够了解相关知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有显著意义。本科室根据前置胎盘病人的具体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 年1月妇产科接治的50名前置胎盘孕妇,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5人,年龄范围22—38岁,平均年龄( 26. 82±8. 74) 岁,初产妇17人,经产妇8人,前置胎盘类型:完全性4 例、部分性16 人、低置或边缘性5人,文化水平:小学3人,初中2人,高中9人,大专及以上11人;观察组25人,年龄范围21—40岁,平均年龄( 27.12±8. 21) 岁,初产妇19人,经产妇6人,前置胎盘类型:完全性5 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5人、低置或边缘性5人,文化水平:小学2人,初中4人,高中7人,大专及以上12人。两组孕妇在年龄、前置胎盘类型、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方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2 方法
2.1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则根据孕妇自身情况定制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其具体流程如下:(1)给每一位孕妇建立档案,登记其各项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孕期、联系电话、家庭住址以及身体状况等。(2)选择健康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因其职业、背景、文化水平以及沟通理解能力因人而异,且各自对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不一,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对有文化、易沟通、善理解的病人,主要集中于口头讲解,尽可能地拓宽讲述内容的知识面,提高其深度,使孕妇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对文化低、沟通表达能力差、理解与接受能力弱的病人,则适当予以示范,选择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同时根据孕妇病情以及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适时调整讲解内容和重点。(3)建立专门的小组,成员需包括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定期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以培养其自我护理能力,医生应注意病房巡查,保持与护理人员的良好沟通,及时了解病人临床症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4)给每位孕妇经发放一本日记本,里面写有各科室的联系电话、各项指导、复查时间和注意事项。指导内容包括指导、用药指导、睡眠指导、心理指导、生活指导、观察指导、活动指导以及自数胎动指导等,并嘱咐其每天根据日记本中各项内容做自我监督与观察并填写情况。(5)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随访教育。若孕妇无需住院治疗,则定期进行电话或见面随访,保证2个星期随访一次;若病人断断续续地住院,待其病情稳定后,每个星期进行一次电话随访,直到孕妇出院;若病人需要一直接受住院治疗,在其入院后,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方案,按流程发放健康教育相关资料并予以个性化教育,直至出院,并定期予以回访。
2.2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孕妇产后出血情况以及其婴儿窒息、RDS(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以及Apgar评分情况。同时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拟定好的自理能力测试问卷表,对该50名前置胎盘孕妇做调查,比较各组病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从医性与自理能力。
3 结果
3.1两组孕妇知识掌握度、从医性与自理能力对比
观察组:了解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及其注意事项者22人,占88%,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者18人,占72%,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者17人,占68%,懂得如何自我观察判定阴道有无出血者23人,占92%,自数胎动者19人,占76%;
对照组:了解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及其注意事项者10人,占40%,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者11人,占44%,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者12人,占48%,懂得如何自我观察判定阴道有无出血者9人,占36%,自数胎动者8人,占32%。
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及其从医性与自理能力都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孕妇平均产后出血量为(499.78±92.69)mL;对照组孕妇平均产后出血量为(713.25±124.17)mL,两组病人产后出血量具统计学差异(P
3.3 两组孕妇婴儿围生期状况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窒息者3人,占12%,出现RDS者1人,占4%,死亡者0人(0%),Apgar评分平均(9.5±0.6)分;
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窒息者6人,占24%,出现RDS者5人,占8%,死亡者2人(8%),Apgar评分平均(8.1±0.9)分。
对比结果,观察组婴儿围生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窒息率、RDS患病率、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Apgar评分对对照组高,P
4 讨论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常见并发症,患有此病的孕妇易发生阴道流血,使胎儿发育受阻,引发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等[2]。目前常用期待疗法予以治疗,以减少新生死亡率[3,4]。对前置胎盘孕妇积极采取健康教育,不仅可加强其对期待疗法的了解,改善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从医性,还能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随着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不断加深,其自我保护意识愈加强烈,从医性与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能缓解病人情绪,还有利于使医患关系更融洽,故而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母婴健康[5]。本研究结果显示:(1)观察组孕妇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及其从医性与自理能力都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对前置胎盘孕妇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可增加孕妇疾病认知度,提高其自我检测与护理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期待疗法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秀. 对前置胎盘孕妇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13) .
[2]徐中菊, 曾邦兰, 徐梅. 健康教育在中期妊娠合并前置胎盘中的运用[ J] .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 11 ) : 110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