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3 09:16: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篇1

1.2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人力资源规划应该从目前的条件下进行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作为基础,进行科学客观的人力资源规划,协调和平衡发展,最终完成企业战略目标。

1.3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要遵循人员保障性原则处理好人力资源规划中的问题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它包含了双向预测(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结构,并且能实现人力资源团队的整体优化)、社会人力资源供给动态分析、绩效、薪酬、影响。只有有效地保证人力资源的供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才会取得更多的成就。

1.4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要遵循协调性原则人力资源规划在发展人力资源策略中是最关键的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领导地位,在其准备和实施过程中要与其他功能维持好一定的平衡。有必要妥善处理以下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眼前和未来的关系、必要和可能的关系、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速度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1.5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要遵循利益共同性原则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面向整个企业的计划,同样也是面对员工的计划。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你只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会破坏企业发展的目标。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使企业满足员工的长期的利益,保障能够使企业和员工都能够得到发展。

2.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措施

企业与员工相联系的工具便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遵循各种原则,包括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系统、职业生涯管理、职业规划和设计指导、能力开发、人力资源审计和反馈校正等。

2.1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保障人力资源职业生涯管理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为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和发展阶梯的必要保障。一个组织运行机制的核心是人的激励与约束,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发展机制,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就得不到发挥。员工的自我实现主要通过横向的(如金钱)和纵向的(如职位)发展来体现,组织须提供相应的、可以证明其自我实现的内部条件如职位、权责、待遇、福利等,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员工发展需要、帮助员工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人性化与理性化相结合的职业提升方案,让其持续拥有向前发展的希望,从而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的主动,使每位员工都有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工作的动力。

2.2健全职业通道管理(1)完善验工职业发展通道评价程序和标准。根据组织战略发展需要,完善组织职位分析、职位通道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系统,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合理可行的职位通道程序,评价标准要全面、客观、可行性强,能提高职位发展通道管理的透明度。(2)完善组织职业发展通道结构。通过完善职业发展通道结构,使员工可以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通道,从而提高组织的综合实力。

2.3组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小组,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学习和宣传(1)设置职业道路管控组织。工作者的职业道路管控活动,设计的要素和机构非常多,所以,要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该项管控活动,进而确保它能够在多方向上得以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小组成员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员工代表组成。(2)认真地进行职业道路学习以及宣讲工作。具体的讲就是说要对工作者讲述管控思想和措施等内容,确保其能够对该项管控活动有非常明确的认识。通常使用的是对其组成者开展着重的培训活动,普及广大员工群体培训。重点地说明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目的、可以获取的益处、怎样进行有效配合。

2.4强化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的个人设计,目的是寻求自我发展,但组织可以通过组织文化等措施,或者是从系统外部的指导。根据实际的需要、环境改变、员工自己的情况,指导员工制定并修改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建立职业发展的导师系统,高级经理或高级员工可以直接成为员工的职业辅导人,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测评工具对员工个人优点、技能和职业倾向进行评估调查。下面简单的介绍下方法:(1)分析员工自己的发展规划,寻找最佳的组织概念、目标的入口点。(2)重视员工自主研究,认识和指导员工的思想,对当前的职业和自我进行评价。(3)采用上级主管与员工个人沟通和讨论信息交流会的方法,帮助员工真正的审查。(4)员工与上级进行目标讨论并记录在员工的发展计划中,帮助员工确立长期的职业目标。(5)基于他们的发展需求和目标,让员工参与培训课程和研讨会,有利的保障员工的行动计划。

2.5切实提升人力资源能力开发培养管理根据人力资源职业发展目标为员工提供发展条件的功能,工作人员能力发展培训可以采取培训、工作实践、工作轮换、指导、学习行动和操作指导等其他方法的实践。对于经常不在工作岗位的员工可以采取正式的教育、研讨会或大型学者会议、文件筐技术和其他方法。组织应该根据现实,提供包括在职和脱产各种形式的培训,另一方面要鼓励员工进行自我培训,有步骤有计划的分阶段进行培训学习、锻炼,利用工作加压等方式帮助员工自我提高,并进行及时的评价,使员工认识自我,改变自己的不足,将组织命运和自我命运联系起来,激发内在的力量和创新能力,与组织目标同行。

篇2

一、本人所在化工企业人员综合素质现状及特点

1.员工年龄结构年轻化,文化程度结构优化,后备力量比较雄厚。然而由于青年员工缺少工作经验及相应的系统技术培训及技能指导,不能快速适应专业技术、技能要求。

2.青年员工工作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较弱。

3.青年员工基本都足大专以上学历,文化素质相对较强,但是,存在责任感缺乏、吃苦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及不安心本职工作等问题。

二、针对企业人员现状及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快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1.从安全人手,强化安全管理。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随着化工企业机械化生产程度的日益提高,对员工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就目前而言,公司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离科学、规范化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操作技能层次不齐,该会该懂的掌握还不扎实,没有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这种状况已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应把安全放于首位。绝大多数事故的起因足由于工作时粗心大意,安全意识差所酿成的。要发展必须把安全意识培训放于首位。而安全意识的培养并非朝夕之事,足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让员工把安全意识象吃饭、穿衣和睡觉那样时刻带在身边。要想培养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它将直接带动每名员工向自警自律方向发展,让安全警钟永久地在员工的脑海里敲响。如采用各式各样的安全教育与宣传。另一方面:就是进行安全防范意识培训,而实质上培训也是个缓慢过程,它不单单足理论上传授,也足日常个人行为的日积月累。职业安全健康的第一项内容便足危害辨识,让员工自己找出身边的危害因素,从而达到自警的目的。还有对以往事故进行深刻剖析,寻找其发生的根源,进行安全隐患摸排,同时不要死搬教条,要灵活运用,像讲故事那样,使员工易于、乐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更好的管理。

2 从培训教育人手,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也足现代化大企业一项重要福利,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正在从有形竞争转向无形竞争,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知识专业能力,所以不断增强员工的头脑中的知识量,足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首先,专业技能的培训。专业技能足员工工作的基础,足员工立足于社会,生存于社会的基本保障,所以公司要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针对不同层次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在具体培训中要做到四个结合。公司集中培训与部门平时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理论训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专项培训与战术培训相结合。其次,结合公司及分公司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应将单一的灌输式培训与启发式和随机式培训有效地结合起来。灌输式培训大家都已熟识了,而启发式并不为常人所知,所谓启发就足假想一种情况或提出一个问题,或利用一幅漫画,让学员自由畅想,自由谈论,然后拿出自己的见解或处理方案,有专人记录,最后集思广益,选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案;随机式就是要深入现场,采用传、帮、教等方式,由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人,对那些技术能力不强的员工进行讲解渗透,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素质之目的。

3.从企业文化建设人手,增强员工凝聚力。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长期工作和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培育形成的共同遵守的最终目标,企业的文化理念要深入员工内心,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归属感及公司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一个正确的发展平台。个人成长计划与个人职业规划相结合,受人于鱼,受之于渔,也就足说,让员工有一个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有明确的一个奋斗目标。

4.从青年职工人手,增强后备力量。青年职工是单位可持续发展蓬勃动力的源泉,青年职工的精神面貌、综合素质预示着单位发展的快慢。

首先,提高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今青年职工基本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文化素质相对较强,但是,在商品经济充斥社会生活之各个角落,物质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少青年员工的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以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加强员工素质建设,创建和谐培训中心为主线,开展一系列讲座、培训,切实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其次,提高职业道德,建立合理职业规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析自我,确立人生的方向,奋斗的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在职业竞争中发挥个人优势;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提供前进的动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准确定位职业方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通过自我评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并将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让生活充实而有条理。第三,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岗位职责足职工的分内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职业道德的根本体现,每个职工都做好自己分内工作,整个单位作为一个有机体才能合理高效安全运转。青年职工的基础本领、业务技能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夯实;青年职工的才华、能力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做好本职工作与公与私都足明智之举。公司可以从几个方面提高青年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一是以人为本,切实抓好青年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二是树立青年职工靠自身能力参与竞争的新理念,充分认清素质低下对自身、对单位的不利性。三是立足岗位努力成才,激励自己不断进取,激发自身的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的岗位练兵氛围。四是让青年职工要树立好学上进,追求精湛技术的思想意识。

5 从激励人手,采取不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新员工进行激励以提高员工为企业着想的奉献素质

激励不仅足对员工物质上的给予,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给予,我国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多次讲“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同样,我们企业新进的青年员工,都足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他们刚从学校大门步入工作岗位,我们不能用单一、简单的方式对待他们,应多采取鼓励形式的精神激励,多给他们创造锻炼及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鼓励的作用下,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篇3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349-01

一、优良的干部作风是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干部作风和企业发展密切相关。企业要加快发展,就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以优良的干部作风作为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以各级干部履职、守责的形象示范和“正”、“清”、“勤”、“能”的人格力量去辐射、引领广大职工群众,才可以形成上下齐心、共谋一事的强大合力;如果干部队伍的作风不好,则在职工中的形象不立、威信不存,有关政令不能得到有效贯彻,安全管理也就无从谈起。2・22屯兰事故、3・28王家岭透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点,是人的环节上出了问题,和干部作风好不好有着必然的联系。反思我们当前的干部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一是深潜能力不足。二是安全忧患意识不足。三是安全执行力不足。从以上问题来看,打造优良的干部作风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思想教育、完善机制、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上来了,行动才能积极跟进。利用好专家讲座、干部夜校、专题培训等形式来提高各级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以此作为作风转变的“药引子”。完善干部管理机制。一是与当前开展的矿领导带班下井工作相结合,抓好干部下基层的跟班督查,做好各种台账记录,保证足时带班,无空岗空班出现,以此作为狠抓工作落实的重锤;二是强抓干部“两下两抓”的质量。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要求,对干部“两下两抓”的质量进行丁卯相对地严格督查、把关和考核;三是健全完善干部请销假管理制度和日常劳动纪律督查制度,形成有序上岗、按章管理的良好机制。开展作风整顿活动。以当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集中开展干部作风整顿。

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的中坚支柱

1、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提升管理能力。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学习,是广大干部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非学习无以智慧,非学习无以广才。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各种方式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设立学习月、读书日等手段培养学习兴趣。煤矿干部要做“蓄电池”,必须经常性充电,才能在思想上保持安全为天的警醒状态,才能保证以最新的知识体系、最优的工作方式、最强的管理能力投入到安全工作中。2、科学评价干部业绩,建立良性竞争机制。科学的考核评价干部业绩,压力和动力并施,奖励和惩罚并用,是鲶鱼效应在安全管理中的积极运用。3、拓宽干部成长渠道,激发队伍活力。在干部激励机制中,薪酬激励只是浅层次的、短期的激励方式,要实现干部对自己的规划愿景,更大程度地发挥干部才干,就应该不断拓宽干部成长渠道,也就是运用好职务激励,给优秀人才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职业发展引导,实现人力资本增值。4、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执行力。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各级干部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分阶段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努力。

篇4

1.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及结构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2]。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个人能力、专业技能和求职技能三个方面,其下层因素中最能表现大学生能力强弱的是其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及已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

1.2安全工程研究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职业目标不明确

职业目标是在个人根据自身情况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个人的人生目标由职业理想确立,并最后通过职业理想实现[3]。目前,很多安全工程研究生缺乏职业理想,没有奋斗目标,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很少去考虑毕业后从事哪个行业,从哪里做起,最终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职业目标。并且他们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而绝大部分高校也没有对研究生开展针对性的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导致很多研究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不明确。

1.2.2专业基础不扎实,知识面窄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安全专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而高校的课程设置、等明显滞后于企业的需求。这就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安全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得部分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且在应聘过程中,由于所学的专业知识滞后或者不足造成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不足,处处碰壁。主要是因为高校设置的专业课程滞后且面窄,部分课程内容已经脱离现实,缺乏前沿性和发展性。

1.2.3实践动手能力差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十分薄弱,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统一要求,轻发展个性;重考试分数,轻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等。而研究生也只重视课程学习和论文课题相关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必须花费一定金钱和实际去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使得大部分企业不愿意雇佣应届毕业生。而很多研究生认为自自己学历高,对工作的期望值也高,而自身学术基础没有打好,掌握的安全领域专业技术又少,“眼高手低”的现象并不少见,直接影响着就业前景。

1.3安全工程研究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3.1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存在弊端

影响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高校原因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和实践安排存在问题。首先,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缺乏特色,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础性能力培养;其次,由于缺乏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参与,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实效性。最后,高校没有针对研究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处于无表现阶段[4]。

1.3.2研究生缺乏培养就业能力的意识

通过与身边同学关于就业方面的交流发现,不少同学对就业能力的概念存在偏差,对就业能力的理解也很狭小。而且普遍认为就业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在毕业前几个月进行的,读研前2年期间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几乎没关系,因而,都不会有积极、主动、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

2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的,是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5]。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及创业能力。

2.1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目的是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由于该“安全”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使得安全工程专业不同于其他工科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多行业交融的特点。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要求截然不同的安全要求和保障条件。采矿、石化、建筑、交通、机械制造等行业的用人单位需要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型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开展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不仅要懂生产还要懂安全,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即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安全专业人员的沟通、组织、综合分析、创新、应变、表达等能力。然而,现行不完善的培养模式使得高校培养出的安全工程毕业生安全管理知识薄弱、安全技术不扎实、没有充分了解相关行业的专业背景知识和法律法规、实践动手能力薄弱等问题,在应聘和未来工作岗位上处于劣势。因此,高校必须改变安全工程学生培养模式,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培养安全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帮助安全工程毕业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胜出,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

2.2安全工程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需要

随着诸多高校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其数量已超过现有市场需求和经济所能吸收的力量,导致出现严重的就业难的现象。为了能够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顺利完成就业,必须要具备他人所没有的能力和特点。而应用型人才具有动手能力强、善于创新、知识面广、专业素质全面等特点,在同等条件下,是招聘单位的首选。

2.3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体系

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本专业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掌握应用理论与技术,能够分析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存在安全问题的致因及其变化趋势,找到解决安全问题的最佳方案,并自行运用生产工具解决该安全问题。只有具备了安全工程应用领域的知识,才能将安全工程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出人才的多样性优势;才能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多方位的安全工程人才的需要,才能更好的保障安全工程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体系如表1所示[5]:

3“产学研”合作对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3.1“产学研”合作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社会各行业安全领域需要什么安全理论和技术?”对于绝大部分安全工程研究生来说是未知的,甚至不清楚自己未来从事安全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在校期间,由于培养机制的弊端,通过课堂讲授的安全技能是不完善的且存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使得培养出的研究生很难掌握一些安全领域必要的技能,专业技术能力也存在不足。而“产学研”培养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规划制定、制度设计、系统管理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科学的规划和设置产学研培养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其应当有别于职业教育,研究生通过有限时间内产学研模式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解决问题能力,具备一定的本专业技能与管理经验,避免和克服脱离实际、“眼高手低”、崇尚空谈的弊病。

3.2“产学研”合作提升研究生的求职应聘能力

在高校校园招聘的现场,每个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都会问应聘学生同一个问题,即“有没有相关行业的实习或工作经验?”。高校培养出的研究生应当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企业到高校招聘的对象是希望能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等条件下,招聘单位更愿意选择那些具有相关行业工作经验的学生,因为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安全生产第一线的需要。“产学研”合作培养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工作训练,帮助他们在激烈的就业应聘竞争中胜出,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3.3“产学研”合作提升研究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产学研”合作可以让安全工程研究生走出学校的“象牙塔”,走出实验室,真正地去接触企业、接触行业、接触社会,使他们更加了解企业、行业、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通过实际工作训练,有助于他们毕业后尽早走进职场,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自我调整,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忍耐能力、抗挫折能力、情绪表达控制能力。“产学研”是大学生从朦胧走向成熟,从校园向社会,从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桥梁。

4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安全工程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为了克服现行安全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和研究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状,建立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产学研”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4.1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签订协议,充分发挥出各自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及管理,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学生就业[6]。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安全工程研究生,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去该企业工作。该培养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培养安全专业人才和科研院所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软硬件条件,为企业培养符合他们自身条件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不仅可以克服企业缺乏高级安全专业人才的不良倾向,还能实现高校和科研院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4.2建设产学研“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学校可以将企业或者科研院所的安全领域高级技术人才请进学校来,与校内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建设产学研“双师型”教师队伍。校内导师通过与企业或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参与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真正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进而指导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经验丰富的企业或科研院所的高级技术人才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实地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研究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工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紧贴企业实际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传统的研究生课程安排是以纯逻辑知识体系为依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安排研究生教学课程内容时应当以技术实践活动项目为线索,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将学科知识、专业素质的培养赋赋予学生的全教育培养过程中。此外,将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开展个性化的服务于指导,提高安全工程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强化职业规划意识,指导改进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得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不断建立、修正、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篇5

一、目前企业属地管理现状

1、体制革新产生的大倒班形势,使得岗位员工远离家庭,人心浮躁,情绪不安,常常出现人在岗,心在游的思家局面。上班期间两班互相接替交换,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天混到头就万事大吉,人员思想松懈,责任心怠慢,岗位责任落空。

2、基层属地管理人员自身技能欠缺,安全知识储备缺乏,规范标准掌握少,只知皮毛,无法指导基层开展工作。井区、班站长安全检查仅仅停留在查表面上,无法触及隐形的问题,问题看不到、原因查不透,属地管理仅仅落实在生产上任务上。

3、各级管理者思想懈怠或疏于管理监督,主要是现行体制的改革缺乏点亮员工的心灯,管理层看不到职业生涯的前路,没有了远行的驱动力,付出再多都不如一纸文凭来的重要和有用,未来的人生蓝图灰暗了,心中的灯火蒙灭了,前进的道路缺乏光明,职业生涯一片漆黑,没有了发展目标和奋斗的去向,源于人的懒惰天性,自然就有了思想懈怠或疏于管理监督,员工自然跟着懈怠。

二、改变现状,有效落实岗位责任和属地管理,想法如下:

1、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推进安全科学化管理

安全环保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属地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现场的班站长、井区长等属地管理人员,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站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发现违章,解决问题、严纠违章,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

1.1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岗位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一些单位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员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1.2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每个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员工是愿意接受的。要解决安全问题入脑入心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时时提醒员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员工过生日,送警句,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员工宣传安全思想;再就是开展安全环保观察、沟通。

1.3是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员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员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员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属地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1.4落实制度“严”字当头。岗位员工即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出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艰难性,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难违;从失去亲人悲痛的难忍性,可以看到亲缘之情亦难违;从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性,我们深知党心民心更不可违。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属地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2.1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站,在最前沿属地,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属地观念,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2.2 加强安全环保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安全生产。生产一线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一是要源头参与,对于企业涉及到保障员工安全与健康内容的制度、规定,依法规范、强化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二是要立足班站,提高员工自保互控能力。要夯实班站安全基础,一方面要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应变能力和安全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班站自保互控体系,以自保为主,互控为辅,不断增强员工保安全、反违章的内在驱动力。三是要突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围绕安全重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巡回检查和跟踪追查等方法,督促属地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

3、企业要做好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点亮员工的心灯。

篇6

1引言

我国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对于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以及井上辅助部门的人员管理。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层次化、经济化与阶级化特点,按照不同性质、隶属关系划分成为多个职责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

2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企业为来的发展方向招聘相应专业的后备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的竞争是企业核心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往往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吸引人才的加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运用得力的激力机制,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顺利地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得员工更加向专业化、技术化转换,适应各岗位的技能要求;利用劳务外包的形式来为企业节约管理成本,使企业专注于生产发展。总而言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不断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与动力。

3我国煤矿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

3.1现有的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的煤矿企业人力资源大多停留在计划时期的管理模式,只执行基本的工资,调配、招聘等职能,各职能也执行得相对被动,通常都比较滞后。招聘员工都是为了补充现岗的空缺,而不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工资分配按照工种长年执行一个政策,忽视了随着机械自动化的推进而给岗位操作带来的变化。虽然很多的煤矿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总部更名为人力资源管理科,但是执行的还是过去的旧体制下的劳资职能,缺乏与时俱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激励机制不得力,造成大量的人力资源流失,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也如釜底抽薪般的使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无法有效地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利用农民轮换工定期加入企业的劳动生产,这些员工素质比较低,缺乏专业培训,同时其自身的需求也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脱节。

3.2管理内容不健全

我国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还很小,很多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还未引进,使得管理现状落后于国外先进的企业。例如,为职工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方面在美国已有九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实践证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指导下建立的符合员工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很好的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完善自我,从而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目标达成一致,共同发展。而在我国这方面还刚刚起步,在国有大型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中这一项执行得更是寥寥无几。再比如企业文化的建立,在国外企业中对此很是重视,美国的企业文化注重员工的个人能力,管理上以理性观念为主,而日本则提出了7S理论,即:结构、战略、制度、作风、最高目标、人员和技能,并出版了著名的四重奏,明确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当然,企业文化应当具有地域性,因此如何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打造出具有适合我国国情,适合煤矿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之一。

3.3管理理念需要突破

我国的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以使企业延续下去作为管理目标。而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经产生了许多创新的管理理念。比如劳务外包就是一种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它打破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交给专业化的团队去完成,企业只需全力以赴做好生产工作就行,这样双方都实现了规模效益达到共赢。还有近几年兴起的员工生物节律档案,也是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所谓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性、规律性的变化模式。科学家们又发现:人的“体力状况、情绪状况、智力状况”按正弦曲线规律变化,人的“生物三节律”中,可分为“期”、“低潮期”、“临界点”、“临界期”。而为了避免和减少车祸的发生,要运用生物节律的理论对开车人实行生物钟管理,如“驾车超过4小时必须休息”等做法,对疲劳驾驶,欧美国家早就有严格规定,如欧洲国家就规定,不准连续驾车超过4小时,一天总驾车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驾驶人是否停车和停了多长时间都由车内的“黑匣子”记录在案,供警察检查,违反规定者会受到重罚。而在我国企业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安排生产任务时不注重员工的生物节律,造成员工在低潮期或临界期从事繁重高危的工作,这样不仅不安全,也会使生产率低下。著名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就是由于员工疲劳工作,身体处于低潮期,情绪失控发生的悲惨事件。而我们的煤矿企业很多员工从事的是高危或繁重的体力工作,如果让员工在违反节律期的情况下工作,势必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而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排班过程中,很少结合员工的生物节律期,这不得不说是管理理念上的落后留下的遗憾。

4改进煤矿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我国煤矿企业目前处于瓶颈期,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煤矿的生产前景不容乐观。国家为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加大对煤矿的管理力度,紧缩生产规模。煤矿企业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煤矿企业的生存及发展才是企业的首要任务,因此转换企业管理思路,引领企业逐步转型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我们的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职能管理部门更应当加大管理力度,开拓新的管理思路,为企业减负提效保驾护航。为此煤矿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当从管理中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益。针对当前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致力于经济萧条时期员工的特点制定适当的管理办法,解决当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系列难题。我们着重提出以下三点。

4.1引入劳务外包机制,使企业集中精力抓生产

当前煤矿生产不景气,员工士气不高甚至消极怠工,令很多生产管理者头疼不已。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状,一方面是整个行业面临着去产能的严峻考验,另一方面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不得当。如果引入劳务外包,将企业除核心生产部分以外的附属服务外包给劳务公司,使企业从焦灼的调配懈怠的员工中解脱出来,也避免了由于员工的纷纷离职给岗位带来的断档危机。而企业对于外包的劳务用工如果不满意只需退回劳务公司即可,不必承担任何解聘等法律层面的义务,这样的结果使企业管理者可以专注于生产发展,使企业轻装上阵。同时因外包劳务使内部的员工空闲下来,可以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成劳务公司,对外承揽劳务,这样既增加了员工的收入,也为企业节约了用工成本。因为外包的劳务可以随企业的生产进度随时增减,在企业不需要时可以随时停止这项支出。

4.2引导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将企业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规划展示给员工,并引导员工在企业的规划下制定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员工产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也可以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员工的发展需求,再根据企业的目标对员工进行培训、调配。这样使企业的发展规划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4.3建立员工生物节律档案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计算得出每名员工的生物节律,建立员工生物节律档案。在员工处于节律期中的期时可能引导其做一些需要大量消耗体力、脑力的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潜力,而在其低潮期可以安排其进行学习、休息、娱乐活动,这样使员工平稳度过低潮期,不至于产生情绪失控,危及生产安全。当前煤矿企业整体下滑,经济不景气造成员工对企业信心不足,失望焦虑的情绪伴随始终,因此引发了大量员工辞职,这样不仅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也对留下的员工产生了消极的心理暗示。为抵御员工负面情绪的爆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掌握员工生物节律期,根据其生物节律期安排作息,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这样不仅缓解了员工的压力,也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大胆的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将旧的管理体制中阻碍企业发展的桎梏解放出来,才能引领企业走出困境,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通过网络招聘到最佳的人才,也可以利用网络将企业自身空闲下来的劳动外包给其他单位,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共享,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激发企业活力。相信通过本次探讨,可以给我国的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些启示,融入新的管理机制,将煤矿企业不断地开拓创新,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余凯成,程文文,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冬梅,秦忠诚,常西坤.煤矿安全文化向安全管理的渗透探讨[J].煤炭工程,2007,(4).

篇7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以员工成长为中心,构建电力企业大培训体系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日

一、引言

杭州萧山电力集体资产经营中心(以下简称经营中心)为集体所有制非公司制法人,作为萧山区供电公司集体资产投资的平台。中心所属企业主要有萧山电力承装有限公司、杭州欣美成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浙江欣美科技有限公司等,主营:22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施工承包、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承包、电力设备制造、电力工程设计、电力物资供应、汽车修理与运输、教育培训等。

自2012年以来,随着萧山区供电公司所属集体企业重组整合工作的全面完成,通过构建统一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健全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经营中心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为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把教育培训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以员工成长为中心,通过创新方式、丰富内容、完善机制,构建集体企业大培训体系,实现了技术技能水平与管理水平“双提升”。

二、教育培训工作的理念与思路创新

(一)理念创新。我中心认为,企业的培训体系应“以员工成长为核心”,以培养优秀人才、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员工的自我实现为最高目标,创造 “大培训体系”,将大多数员工培养成具有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工作思路创新。这种理念上的创新,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立起企业与员工间双向的互动关系,而不仅仅是企业至员工的单向途径。这就需要创新培训工作的思路,摒弃传统的企业培训模式,构建有利于员工成长的“大培训体系”。所谓“大培训体系”,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培训体系的范畴:

1、拓展培训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从单一的“人力资源部门一家管理”拓展为“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生产部门及单位具体实施”的管理模式。这种改变的核心就在于培训与管理、培训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密切,其结果是调动所有单位、部门参与到培训体系中,不但可以降低培训成本,还能使学习效果更为显著。

2、拓展培训的方法。从单一的“填鸭式培训”拓展为“因人施教”的素质教育。为员工量身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并依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为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安排提升能力、拓宽思路的培训项目,引导其寻找自我定位,提出自我发展的需求。这种改变的核心就在于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式的培训模式,加入了被培训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增强了培训的效果。

3、拓展培训的内容。从单一的“专业培训”、“技能培训”拓展为“综合素质培训”。对于新入职的员工,依据其自身的学习、工作背景,为其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注重培养其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对于在职员工,依据其自身发展需要,为其安排专业方面或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加强其专业素养、综合能力或管理能力。这种改变从根本上摆脱了“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干什么”的培训理念,员工不但可以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能通过广泛获取其他专业知识来提高综合素质,为员工更好、更快的成长营造一个积极的氛围。

4、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在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前提下,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本中心以培训工作为抓手,着力解决员工培养问题,提出了“以员工成长为核心,构建大培训体系”的创新理念,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依托培训来培养员工,而是从员工入职的时刻就开始树立大培训的概念,从工作岗位安排、工作内容、教育培训等各方面多维度来培养员工。

三、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创新

按照创新理念和思路,我中心在“大培训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和创新。通过创建分层、分类申报培训项目、统一组织实施、专业评估效果的培训模式,层层科学分解、有效落实,强化人才培养和开发。

(一)建立多维度的培训平台。以员工能力的提升为中心,搭建框架清晰、内容充实、适合员工自身成长需求的多维度培训平台,包括员工个性需求分析、适应性考察、职业生涯规划、业务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岗位适应性锻炼、绩效考核、综合评定等内容。切实落实企业培训体系,落实培训效果。

(二)建立多层次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培训对象,中心为他们量身制订了切合实际、目的性强的多层次培训内容。从业务划分层面,有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辅助生产人员培训;从专业技术层面,有概预算培训、财务培训、安全监督培训、土建施工培训等;从员工分层角度,有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培训、后备干部培训等。

1、破冰式培训(培训对象:新员工)。为了使每年新入职的员工能够尽快转换角色,融入到集体中,开展了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实习期培训。入职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新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包括企业发展史、规章制度等。实习期培训主要目的是依据新员工的专业背景,为其配备指导老师,签订师徒合同,分四个阶段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对每个阶段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测评。实习期培训旨在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塑造正确的思维模式,探索适合的学习方法,快速完成角色转换。

2、拓展式培训(培训对象:生产一线技能及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专项技能开展岗位技能考试通过定期的、有组织的、方式独特的培训,为不同专业提供“换位思考”和交流沟通的平台,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训,给予培训反馈,以达到提升能力、进而增强公司整体人力资源实力的目标。

3、提升式培训(培训对象:管理人员)。如何加强对管理岗位员工培训的力度,以提升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一直是多年来困扰企业的问题之一。秉承“以员工成长为核心”的培训理念,从管理员工一入职开始就对其制定“量体裁衣”的培训计划,如对入职并安排在管理岗位的员工实行轮岗实习制度。

4、高素质培训(培训对象: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时,将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分为多个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小组,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调查分析和研讨,对干部进行高素质培训。通过此次培训使干部增强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了与公司领导的沟通理解,加强了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的能力,为组建更高效的组织运转模式打下了基础。

(三)建立灵活互动的培训方式。专业技术人员既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企业创新的根本,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水平、能力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公司秉承“以员工成长为核心”的理念,针对不同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灵活互动的培训方式,包括一线生产培训、对具备执业资格员工的培训、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1、交流培训活动、劳模工作室。为了加强员工之间、部门及单位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中心各部门及单位在 “大培训”体系的指导下,创建劳模工作室并以此为创新载体,建立并维持了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常态化交流活动,例如每周三题、自家讲坛、标准化宣贯、新技术授课、“百问百答”等活动,促进知识传播与经验交流,打造灵活的、交互式培训模式。

2、执业资格培训。制定并了《执业资格人员管理办法》,使执业资格队伍的建设有制度可依,积极为准备考取各类执业资格的人员提供咨询和报名服务,按需制定执业资格人员培养计划,为提升员工的执业资格提供了帮助。

3、专项培训。为了发挥公司兼职培训师的力量,组织开展了多种培训活动,其中“典型施工案例培训”、“专业知识系列讲座”、新员工“师带徒”等专项培训,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知识提升提供多道助推作用。

4、干部轮训制度。根据中心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通过对干部岗位适宜度的评估,我们得出可能某个干部对于本岗位工作并不适合,但却有另外的专业知识或者管理优势的结论。针对这种情况,专门制定了干部轮训制度,为更多的领导干部找到了最符合自身优势的岗位,使他们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5、建立专业题库。建立各专业技术题库,为培训效果考核提供支持。培训效果的考核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出题考试作为考核实际学习效果的方式之一,在目前的培训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安装公司中推广应用“百问百答”口袋卡,百问百答题库契合施工现场实际,百问百答口袋卡能随身携带,成为工程施工过程中答疑解惑的主要帮手。

6、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人才,第一步要识别人才,洞悉“明天”的人才标准,明晰培养的方向;第二步要“选对”人才,能够发现有潜质的员工,将他作为“因材施教”的对象,并与部门目标相连;第三步才是培养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育”,在工作、学习中观察、评估、锤炼、激励。因此,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7、创新型内审活动。中心以内审活动为契机,创新内审活动的形式,加强各部门间的交流沟通,为培训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助推作用。此项创新型内审活动,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各部门参与到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审查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另一方面又给各兼职内审员、各部门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他们共同提高。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除了建立多维度的培训体系、多层次的培训内容、灵活互动的培训方式外,实施有效的效果评价是保障“以员工成长为根本,构建大培训体系”顺利实施的关键。程序包括:开展前期调研,成立有关工作机构,制定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梳理、修订有关制度、文件,全面组织实施。采取分组互评、逐年改进等创新思路,加强各部门间沟通与换位思考,促进各项接口业务的开展,达到了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搭建了培训评价系统后,培训工作的管理实现了由“粗放化”到“精细化”的转变,考核结果及时、公开,实现了实时监控、专业评估,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评价的结果监测培养效果,实现持续性改进。

四、结语

“以员工成长为核心”的大培训体系作为电力集体企业创新员工教育培训的有力手段,给企业成长带来了活力,使我中心及所属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潜力进一步发挥,为管理和经营带来了更多的效益,企业业务迈上新台阶,企业经济效益得到稳步提升,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了电力集体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施峻.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5.4.

[2]颜爱民.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篇8

顶岗实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工作现场,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1]因此,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活动在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问题较多,把PDCA循环引入顶岗实习管理中有助于改善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毕业质量。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1.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匮乏,影响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具体落实

高职顶岗实习要直接面向职业岗位,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相关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业务能力。然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比较匮乏,与专业相似度接近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翻译、文秘、外贸、报关、跟单等几个方面,而且相应职业岗位用人需求量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无法实现类似于餐饮、旅游等文科类专业或纺织、机电等理工类专业一次性可以接受数量较多的学生进行规模化顶岗实习,方便学校统一安排和统筹校外实习管理,往往是某一个单位或特定岗位只能容纳一名学生顶岗实习,给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落实安排带来很多困难。

2.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影响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管理

受制于职业岗位用人需求量少,难以成规模化顶岗实习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极少部分学校能够帮助联系安排顶岗实习单位外,多数学生通过学院召开的“双选会”上与用人单位主动联系或通过网络投递的方式进行撒网式联系以及通过家长、亲戚等社会关系寻找,导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定期的巡视检查困难加大,管理成本增加,影响学院的有效管理。

3.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流于形式,影响学生岗位技能的综合培养

基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学院很难统一为学生联系到专业相适应的顶岗实习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成为一个“走过场”、学生被学院草草推入社会进行“放羊式”的实习[2],与教育部要求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再加以学校不愿投入必要的管理经费,缺少真正具有实践管理经验教师的跟踪指导,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和实习效果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很难考量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并能在岗位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的职业素养。

4.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够,影响未来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许多学生对自己三年毕业后的就业行业和就业岗位不了解,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认识也模糊不清,认识不到顶岗实习是自己职业发展的必经过程,未事先很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没有认真考虑专业对口性,而是随意地选择自认为感兴趣的岗位或企业进行实习,当在实习中遇到各种专业知识不对口或人际交往不畅等挫折时,极易产生心理恐慌和委屈感[3],有的学生便以无法适应岗位需求或不喜欢为由,高频率地更换实习单位和岗位,致使顶岗实习结束之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依旧一片迷茫。

二、PDCA循环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具体应用

按照PDCA循环四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其在高职商务英语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为:

1.策划(Plan)阶段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的总目标,明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培养目标是所学专业知识和今后的工作相结合,在实习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基于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多重特性的考虑,如管理时间的长期性,管理客体(学生)身份的特殊性,管理内容的复杂性,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实习地点的分散性、安全管理的隐患性等[4]。

首先,建立一套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保障机制。学院成立了系-专业教学团队-实习领队-专兼职指导教师四级顶岗实习管理机构,把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纳入学院教学考核之中。出台一系列管理考核文件,如顶岗实习管理规定、顶岗实习过程学生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细则等。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顶岗实习工作流程:编写顶岗实习实施计划和指导书-审核-落实顶岗实习企业-开展实习动员与安全教育-顶岗实习计划实施-考核与成绩评定-顶岗实习工作总结-记录归档。

其次,落实实习单位和岗位,合理制定实习计划。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个人的兴趣爱好、所取得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和未来就业意向等,落实与专业相对应的实习企业和岗位,与企业商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业务指导,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安全、纪律、礼仪等;校企双方共同商讨顶岗实习方案,制定实习计划,共同设计实习任务、内容和目标要求,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5]。

再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如明确顶岗实习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考核要求;在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下发人手一份《顶岗实习指导书》和《顶岗实习工作手册》;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融入企业。

最后,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做出的工作业绩、实习纪律情况、工作态度积极情况、个人专业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核表给出相应的考核等次;学校指导教师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小结完成情况、中期巡回检查情况、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学生根据自身对工作流程熟悉程度、有利于自己未来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吻合度、顶岗实习取得的效果等进行自评。

2.实施(Do)阶段

实施阶段是PDCA循环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是对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控制。在策划阶段把所有的操作性措施制定完成之后,就必须保证所有的计划都能得到有效实施,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了训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也要强调职业道德、责任感、组织纪律、创新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3.检查(Check)阶段

检查阶段是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培养岗位实践能力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是承上启下的一环。通过检查,可以总结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又可以将检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检查报告,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信息依据。由于实习地点的分散性,给顶岗实习管理和指导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学院引进了顶岗实习管理监督平台,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校内管理教师、企业指导人员、企业主管人员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种种情况上传到平台,学院相关部门随时可通过校园网了解学生实习动态,使学生在实习中在不可避免地遇到的各种技术、生活、思想问题时获得及时地帮助和支持。

4.处理(Action)阶段

处理阶段是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环节,对确认为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需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并在今后的实习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对某些不妥当的措施和做法要进行整理、分析、记录备案,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或产生严重问题的部门及个人进行奖惩,以维持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将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之前,应对这一循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分析原因,制定新的方案,待下一循环中提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体系。

三、结 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与用人单位良性对接的有效途径。PDCA循环是使这一实践环节良性运行的质量控制工具,利用好PDCA循环将有效地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个数多、地点分散、教师指导困难、安全管理难等问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改革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6]。

参考文献:

[1] 李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与管理[J].

教育与职业,2010,(11):172-174.

[2] 王永福.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的改革与实

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46-47.

[3] 杨晓红.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问题分析及

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4):139-140.

[4] 戴海燕.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再认识[J].职教论

坛,2009,(9):17-18.

[5] 徐暄.PDCA循环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的

篇9

新时期构建高校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论大学生就业社会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时期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学院制改革相关问题分析

外来人员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调研报告

校企合作的利益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

试论产业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缺失和重构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核心价值观培育探讨

浅析英语广告语的句法特点

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的构建与创新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项目档案的管理与思考

略论高职院校绩效考核的实施与管理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源信息特征:一个实证研究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测评要素与职业特点分析

高职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关系再探

校企深度合作的制约因素及破解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初探

浅谈高职学生公寓引入5S管理的意义

汽车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

高职院校关于订单培养协议的几个问题

工学结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浅析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传统文化“和”对低碳经济创新的新启示

台湾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浅谈高职院校人际关系和谐化之构建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创建特色德育体系

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调解法律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陷与强化措施

从科学发展观视角解读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对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若干思考

试论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精神实质

高新技术企业关键人力资源流失的应对措施

对永定土楼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三个维度

医师多地点执业现象的法理透视

从普遍设定义务的角度谈环境权的实现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职能转变及其原因分析

城市环境治理模式若干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构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和谐是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基础

关于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探讨

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近代日本吞并琉球对今天中国的危害性分析

篇10

1、引言

油库主要有收油、发油、警消、设备维修、清罐等关键环节作业,其中收发油环节是安全管理的重点,笔者认为,抓好油库的安全工作主要从收发油环节入手,消除两个不安全因素,即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能有效提高油库的安全管理水平。

2、如何提高油库的安全管理水平

2.1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就是使油库的设备设施达到其完好标准,目标是使设备设施达到本质安全化。

2.1.1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与维护

设备设施是油库平稳运行的基础,油库设备安全管理在油库日常安全管理环节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在于员工一朝一夕的积累,建立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档案,坚持“保养重于维修”的理念,着重于对设备设施的过程管理。按照设备管理的“五定”管理原则,将设备维护划分责任人,定维护内容,定维护标准,定维护时间,油库维修班定期对各责任人或各班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打分,将检查结果在油库周例会进行通报,形成抓设备管理的良好氛围,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机制。

分公司每月或者每季度可专门开展对油库设备管理的专项安全检查,重点查设备的完好程度,可制定专门的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在公司范围进行通报,这样形成班组-油库-分公司三级联动且有激励措施的设备管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油库设备安全管理水平。

2.1.2定期对设备进行专项检查与检测

根据油库或者上级公司安全管理的要求,每3年对油库生产现状进行安全评估,安全评估时,可考虑重点对油库主要设备设施的可靠性进行安全评价。并按照规范定期对油库内的油罐、流量计、防雷防静电、变压器等重点设备或项目进行检查与检测,委托国家相关部门的专业机构,取得相应的检测或评价报告。

2.2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就是使员工的行为符合油库的安全管理规范,目标是使员工的行为标准化。

2.2.1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的氛围

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可以使每名员工拥有健康的安全心理,促进安全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可通过张贴各种标语、板报时刻提醒员工安全操作,油库也可以结合实际多开展趣味的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体会座谈,安全论文征集,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以及事故案例的观看等等,做到安全天天讲,时时做。

2.2.2加强员工尤其是新员工的安全培训,形成长效机制

安全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直接途径,也是提升油库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办法,通过安全知识学习,让员工掌握岗位必须的安全知识,认清不安全行为对其个人及他人甚至社会带来的危害。形成长效机制,可使安全培训制度化,具体化,并日益强化员工安全知识的积累。新员工经过三级安全培训,到达油库后,对新环境以及岗位工艺的流程有熟悉的过程,是油库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所以油库要高度重视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可适当延长新员工的学习期,安排专人进行跟踪,发挥老员工的传帮带作用,在确保能独立上岗的前提下,方可上岗作业。

2.2.3提高员工的执行力

员工的执行力,是油库安全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提高员工的执行力,首先要建立健全油库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油库各岗位作业指导书,在本岗位员工的参与下进行岗位风险识别,优化操作规程,把岗位操作规程中的规定行为与步骤作为标准行为执行。使员工的岗位操作行为有章可依,并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做到有章必依,切实提高库站员工的执行力,做到安全操作。

2.2.4发挥班组长的领导作用

班长是兵头将尾,是员工的最直接领导,所谓领导,即带领和指导的意思,合格的班长应能吃苦耐劳,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在业务上起到指导本班员工的作用,日常工作中往往能身先士卒,起到员工带头示范作用;另外班长对员工的思想动态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及时发现员工的情绪变化,协助员工排除或降低外界因素对员工思想情绪的负面影响,保证员工在岗位上操作时情绪稳定,精力集中,避免不可控行为的出现。

2.2.5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油库是油库员工展示自我的平台,要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激励,打开员工职业生涯的上升通道,实现油库人才的储备,员工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具有一定的梯度,保持员工队伍的适当流动性,实现员工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主被动转换,所以要在油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绩效考核激励,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安全表现与收入挂钩。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主被动状态转换。形成安全生产长期稳定的良性发展机制。

2.2.6加强油库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提高员工技能

油库储存有大量的易燃油品,是重大危险源场所,所以一个与油库实际结合,行之有效的预案是油库处理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目前油库均有行之有效的预案,但如何具体有效的开展各项演练,提高处置库站员工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是各级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油库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油库要结合实际、季节特点、特殊时期的要求制定演练计划,制定详尽的应急演练方案,定期考核员工自己在预案中的角色以及作用,让员工熟练掌握灭火器使用方法、扑灭初期火灾的方法、懂得本岗位的火灾爆炸危险,懂得报警方法,熟练掌握在预案中的分工,定期开展演练,切实提高员工的技能。

3、结论及展望

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是油库各项工作的基础,为油库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只有切实提高油库设备运营水平及油库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抓好油库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油库安全运营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进而提高油库本质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