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科思想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4 16:14: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化学学科思想,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化学学科思想

篇1

化学在高中整个教学阶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种关键的作用也越来越被广大的教育者所认可。新课程标准对于化学教学明确地提出:要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将教学的重点更多地转移到激发学生创新潜力以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之上。这个标准的提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的学生思维陈旧以及知识体系缺乏延伸性的弊病,我们很多学生对于课程内的内容十分了解,但是在考试中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就充分说明我们学生的知识体系缺乏延展性,思维欠缺创新性,总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课程内容去学习,丝毫没有加入自己创新性的思维成分,这就造成我们的学生在临考或者是知识运用的时候缺少利用既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充分的重视,因为这不仅仅关乎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以及最为重要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这种创新思维能力还对学生在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发展中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同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也是我们教学工作成果的一个集中体现。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潜在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学生思维上的懒惰,而这恰恰是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把学生思维的枷锁打开,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思考。

1.合理设置课堂思维空间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时候,我们不宜将课堂安排得过满,应该适当地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发挥,在最初阶段,这种思维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的,逐步地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思维。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了知识,并且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表扬之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大幅度的提升,这对于学生面对更深层次的学习以及严峻的高考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2.完善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对我们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变革,以往的教学方式我们过分地重视课堂的严谨性和紧凑性,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知识灌输,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限制,创新性思维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对我们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情境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思想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对化学学习保持较高的热情,这对于我们开展教学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我们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之中感受到自己的思维

不再受到限制,自己的看法不再受到忽略,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被慢慢地激发出来。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化学这门学科不论是从知识内容还是从应用范围来讲都是丰富多彩的,无穷无尽的化学物质以及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十分奇妙的现象,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十足的吸引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吸引力,让学生能够根据既有化学反应的现象来联想其中某一个环节发生改变或者某种条件发生改变时的现象,这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另外,化学物质在同族以及同一种类之间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它们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反应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中重点介绍的内容推断出来,这种推断能力需要学生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另外虽然是同族物质在化学性质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物质是完全一样的,如果缺乏创新性思维,一味地按照常规的方法来推断则不免会出现错误,但是有了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学生会对这些同族物质以及同类物质之间的细微差别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避免这些无谓的错误出现。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对创新精神的渗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更高层次以及实际的工作中有着出色的发挥。

参考文献:

篇2

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工作也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社会对教学者有不同的要求与期许,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适应历史的潮流。高中化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教学者应当密切关注教育发展的动向,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与教学水平,勇敢承担起为民族培养人才的责任,为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如何对高中化学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是每个化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讨论。

一、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

高中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是理论教学与应用教学同时进行的,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看待化学现象,自主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实践操作解释化学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进而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获得一定的化学素养,提高化学综合水平。

二、进行小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真正的化学研究中,科研人员大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实验的,这就要求进行科研的工作人员具备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因此,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对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发育成长阶段,思维较活跃,天性好动活泼,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合作能力差强人意。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换思维方式,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让学生在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加强合作意识,适应今后的生活与工作。

例如,在教学关于“钠”的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设计实验的思路与相关实验方案,而后将学生根据个性差异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完成实验,上交最终结果。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各自所长,实现集体效率最大化,同时,学生可以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合作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教师在学生实验时不需要进行面面俱到的细致讲解,只需要在实验的恰当时间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调动学生能动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一种方式,但其所产生的学习动力是教师的期待,并非学生由内而生的驱动力,要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产生求知欲。当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会使其在集体中产生被认同感,获得成就感。若学生提出问题,则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支持,而后提供一些解决思路供学生自己摸索,而非直接给出答案。

四、关注学生情绪,让学生快乐学习

让快乐的情绪充满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过程应该是老师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陷入一种类似“说教”的境地,仿佛老师是传道者,学生只要一味地接受即可。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就是破除这个魔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者应抓住新课程精神的精髓,确立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宗旨,这种快乐来源于教师将社会诉求化作春雨,缓缓浸润学生的思想。教师在普遍化的教学中,还应充分关注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使每个个体都能在集体中有存在感,因为被关注而产生奋进的动力,并且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快乐学习中。何为快乐?快乐即不被各种负面情绪所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状态,这不仅需要学生的自我调节,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教师要对学生流露出更多的关怀,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易被击倒,形成乐观的学习态度。另外,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学者还可以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放松的状态下学习,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关注学生个性,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面对几十个人的课堂,教师通常会采取适合多数人的教学模式,这是无可厚非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认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建立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无疑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对于学生而言,老师不仅是师长,更有着“过来人”的某种特殊智慧和洞察力,对其的学习和自我成长具有强大的指引作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确立创新思维,以更多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分析学生心理,理解他们的关切与诉求,帮助他们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

总之,素质的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应迅速适应新的引导者角色,根据新课程的精神理念及时调整自己教学工作中传统僵化的模式,开展以快乐学习为目标的快乐教学,身体力行,以饱满热情的精神状态感染每一个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说,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相信老师对新课程的领悟力,增强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确保自己始终以积极向上的状态迎接每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篇3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很长时间以来,初中的思品课教学一直存在一个误区:上课时教师孜孜不倦地讲“道理”,交待知识要点;考试前学生辛辛苦苦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复制要点,虽然有时在老师的压力下学生考出了理想的成绩,但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甚至觉得所学的知识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时间一长,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课堂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这显然与新课改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想品德的教学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思想品德课的首要功能是育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发挥应有的功能,这必须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做文章,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下功夫。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的。

1.政治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政治教师不仅仅是学生政治上的指路人,而且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技术频繁出现,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讲授课时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2.在思品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和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把以老师授课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营造宽松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是上好初中思品的基础。

首先,应转换师生角色,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疑、激励、交流等途径,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思品教学的全过程。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应该抓准契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选取关键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自觉、自愿的去学习,在思品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新课导入要能激发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思品课也一样。开好头是课堂成功的基础。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但是一定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经典故事导入、幽默笑话导入、悬念导入等方式都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必需注意所选的内容要与课堂内容相吻合。

2.2 教学内容要能激发兴趣。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比较直观的,而且缺少生活阅历。因此,中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在教学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信息容量大等优势组织课堂教学。

2.3 课堂中穿插一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力的时间比较短,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有利于调节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中学生喜欢参与,喜欢形体语言,喜欢活动体验,喜欢音乐、小品、故事和竞赛,根据教学需要和所教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穿插一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认识了自我,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了通过他人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激起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热情。

3.加强课思品堂教学的科学性

趣味性是入门的向导,科学性则是教学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突出思想品德课的科学性。

3.1 课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应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自主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生成,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设计科学合理的、适应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课堂,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需要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语言等方面下功夫。

篇4

化归思想是一种数学解题思路、思维策略,化归是将未知的问题转换为已知的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地采用化归思想,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化归思想的应用对高中数学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化归思想的概述

1.化归思想的内涵

化归思想的内涵就是转化和总结,即根据问题的内在关系,将未知的问题转换为已知的知识,从而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对于困难的几何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坐标系,将几何问题转换为代数问题,从而得出想要的答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化归思想,这不但能帮助学生快速解决数学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化归思想的原则

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化归思想时,要遵守熟悉原则、简单原则、和谐原则、直观原则等原则.熟悉原则是指在转换数学问题过程中,要将陌生的问题转变成已经学过的熟悉知识,从而运用熟悉的知识解决问题;简单原则是指要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变为简单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方便;和谐原则是指在转换问题时,要保证问题的条件、结果等和谐统一,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要符合正常要求;直观原则是指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换为通俗易懂的问题.化归思想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困难到简单的过程,采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时,要从整体观点出发,不能片面地思考某一点.

二、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公式、原理等知识不清楚,就不会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因此,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数学知识比较繁杂,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因此,教师要耐心地整理各章节零散的知识,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图,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化归思想,学生只有理解并掌握化归思想,才能将化归思想应用在实际问题处理中.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图,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归思想能力.

2.培养思维能力

重复性是化归思想的一大特点,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构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灵活地运用化归方法,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答案.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构,学生只有了解数学知识结构,才能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进行类比,让学生在联想中提高自身的化归思想能力.例如,学生在做三角函数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角函数最值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在类比、联想中,通过三角函数最值将三角函数问题解决.

3.结合实例提高化归思想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归思想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次展示化归思想的解题思路,这样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化归思想的核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例为学生展示化归思想的步骤,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问题,提问学生从问题中能得到什么结论,这个问题和什么知识相关,用什么公式解题更快等等,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快速地领悟化归思想的要领,从而更加有效地将化归思想用在解题中.教师在讲解问题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问题的参考答案,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何、代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高中数学的难点,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代数和几何的转换,教师可以利用方程和曲线的关系及函数和图像的联系,将代数问题转换为几何问题,利用几何结论得到代数答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真正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实践,学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过程,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三、总 结

数学是高中的重要学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能有效地提高数学问题解题效率,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化归思想,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5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实际,用学生生活中现有的思想认识学习教材、深化教材,以求得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实现学生从能生活向会生活转化。“生活化”教学模式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的教学理念,它以课堂为载体,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生活、懂得生活。

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施

政治学科课程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循环。

“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让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多种形式情境,如播放录像、角色表演、演讲、辩论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操作要求为:(1)课前准备。明确课程学习主要内容、要达成目标的重难点,明确学习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什么联系点,引导学生回忆或组织参与现实生活。(2)课堂教学。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导入知识的学习,唤起学生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注重知识(技能)迁移、知识(技能)学习的内化,体验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引发运用知识(技能)的欲望。(3)课后拓展。反思课堂学习体验,引导运用知识(技能)参与实践、提高认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分析社会的积极性,学生还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探究新知识,建构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深化了知识,加深了生活体验。

三、目标生活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精神文明建设”后,布置学生结合“2011年烟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学校、村庄或小区有哪些不文明行为,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烟台因我而美丽”,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设计出实施方案。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四、内容生活化:生活化素材的选取

思想政治课特别是新课程是涵盖了社会生活在内的综合学科,很多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只有联系生活,选取生活化素材,学生才会兴趣盎然而不枯燥地进行学习。

1.素材来源于学生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其间的喜、怒、哀、乐,同学之间的故事,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用自己的身边事来引导自己有所获、有所悟。

2.素材来源于学生家庭生活。

篇6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即“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实际经验,把基本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生活化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关于生活化教学的这一要求展开分析与研究。

一、课堂导入要保证生活化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首要一环,对于整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确保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就必须首先保证课堂导入的生活化。要想达到这一点,教师在向学生详细讲解具体的知识点之前,可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同学生自身现实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疑难问题,以此在诱发学生好奇心及探究欲望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实现新课的生活化导入。

以我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在展开“供求关系与商品价格”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活动之前,我在上课一开始,首先向学生提出了几个他们实际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西瓜刚上市时,每斤最多能卖到几块钱;而等到大量上市之后,价格却直线下降,有时候甚至每斤只能卖到几毛钱;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之后,中国大范围流行“食用碘盐可防止辐射”“中国海水受到日本核辐射的污染不能再进行食盐的提炼了”等几种说法,致使国内食盐的价格短时间内大幅上涨,并引发了抢购风潮……之后,我向学生发问道: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同一物品为什么它的价值在不同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价格?

上述现象虽然都是高中阶段学生现实生活中切身经历过的,但他们大多数很难说清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真正原因,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其更是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及了解欲望,也更愿意将自身的注意力持续转移到谜题解开即知识点的详细讲解活动之中。

二、知识点讲解过程要保证生活化

知识点讲解是整堂课的关键环节,因为其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及质量。因此,保证知识点讲解的生活化就等于从大致方向上保证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生活化。

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就会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辅助于知识点的讲解,并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反响。例如,在“商品服务市场上,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这一知识点的详细讲解过程中,我就向学生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常见现象。仅以“消费者知情权”为例,我向学生列举了如下实例:

1.某一超市将当天未卖出去的生鲜等重新进行打散包装,并将包装日期进行更换;

2.对于普通鸡蛋品种,却号称是纯散养土鸡蛋,价格要比普通鸡蛋高了将近两倍;

3.某牙膏说明书中显示该牙膏有“抑制牙龈出血、修复口腔溃疡”的作用,可是等顾客购买并进行使用之后却发现自身的牙齿疾病并没有如说明书中所宣传的那样得到改善;

……

如此,借助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就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某种服务时,有权询问并了解该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这一权利。教学重点与难点得以轻松突破。

三、课外实践活动要保证生活化

课外实践活动是扩宽学生视野,帮助其夯实已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更是发展及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同样也是构成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机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当从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制定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对此,我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比如,在学习了“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这节内容的知识点之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不同性质的银行中进行体验,将其所能提供的服务类型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将这一结果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图表的形式制作出来。借助这一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大大激发了其继续努力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欲望;同时,更使得他们在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于银行的性质、分类及不同职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促进理论吸收”的学习目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71-01

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当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教学更加生活化,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离中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生活太远,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一种则是选取的内容过于迁就中学生原有的生活,不能将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

(二)教学过程设计方面

教学过程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种是教师摆了一堆生活的具体事例,想要更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学生往往谈论起来很热闹,但是摆完事例之后未对事例做充分必要的总结与概括;另一种则是教师认为只要讲好书本上的知识就万事大吉,并没有一并将具体的生活情景寓于其中。

(三)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方面主要存在两种错误作法:一种是传统政治课教学的“填鸭式”教学法,虽然在教学中也有生活化的因素,但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对生活的探索与体验中来;另一种做法则是过分追求形式主义而未能真正把握其内涵,忽视了对重难点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这两种错误做法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未处理好探究与讲授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关系处理方面

师生关系处理方面主要存在两种错误做法:一种是片面强调和夸大教师的权威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失去了最根本的基础;另一种错误做法则是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监控与引导。这两种错误作法都未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构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一)教学内容应当始终坚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原则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源于生活,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建立起有效连接,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冲动,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的知识。譬如在《经济与生活》这堂课上,讲述“供求与价格的关系”的时候,可以与学生讨论如何反季节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领会到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其次,教学内容虽然源自于生活,但是毕竟还是要高于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收获,为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做最为充分的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处理好中学生现阶段生活与未来可能的生活之间的关系。譬如在《政治与生活》上讲述到“民主管理”时,可用多媒体对城市居委会民主管理的部分进行播放,让来自农村几乎没接触的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再让学生之间进行实际的模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上坚持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过程

首先,学生在认识上的首次飞跃在于从具体到抽象。第一步应当为学生认识上的飞跃选择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富有启示性的开放式生活素材;第二步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素材进行深加工,抽象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原理,从而真正认识和理解生活的本质。

其次,学生在认识上的再次飞跃在于抽象再到具体。为了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对总结的概念、原理进行深入的剖析、讲解,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接着要提供丰富的、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充分的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

譬如《经济与生活》当中讲述到“商品”这一概念的时候,首先需要给学生看各类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以此泛类来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观察其本质,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同一物品在不同环境下的定位,最终使学生深刻理解商品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上坚持探究式与讲授式相结合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活动,注重教学的实效。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题并设计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支架,逐步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奥秘。譬如在《经济与生活》当中讲述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时候,可让学生根据教材当中不同的就业观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对其进行评述。

其次,推崇探究式与讲授式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对于一些关键的原理教师应对其进行充分讲解。譬如在《哲学生活》中讲述“物质决定意识”时,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教育学生物质决定意识的道理,然后通过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并启发学生思考。

(四)师生关系上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要实现教学生活化,就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只有在平等地位的交流沟通中,才能实现共同理解生活,体悟生活的美好夙愿。所以,应当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其次,要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作用的深度与广度。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导”的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既不可以过于过于放纵又要控制适当,在“适度”的把握中方能彰显教学的智慧与品质。譬如在《经济与生活》当中讲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时候,一方面要学生根据自我的消费观各抒己见,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在消费观上的思想,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杜娜.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略谈[J]. 群文天地,2012(4)

[2]阿娜. 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J]. 林区教学,2010(4)

篇8

一、教育生活化的含义,提出背景以及理论依据

(一)教育生活化的含义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讲政治,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的环境、故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育生活化提出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要紧密结合与自己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逐渐趋向“生活化”教育要回归生活,教育生活化的提出不仅有新课程改革作为背景,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很多教育家都曾提出过生活是教育的目的,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明确提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和学习的本质是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赢遵循马克思“实践―认识―实践―认识”的规律。主张在实践中学,并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践中去。

2.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杜威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实践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要求教育与生活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他批判了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只是死板的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只是死记硬背。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离开生活;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原理的必要途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在性质决定了教学必须生活化

1.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生活化。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然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度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把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看作为应付考试的工具,这是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误解。事实上,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是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只有将理论知识联系在生活实际中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只有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生活化。

2.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决定了教学必须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分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知识要在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就必须上升为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能在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提高过程中形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生活化。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外在要求决定了教学必须生活化

1. 教育要联系实际需要教学生活化

教育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教育。但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在现代的教育中,教学内容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的知识知识传授的书本世界,注重理论逻辑化的知识体系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教育内容陈旧,知识面狭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到一起。生活与教育不能分离,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实际生活需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传授,忽视了人的生活价值和意义。

2.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要求教育生活化

为了适应时展对人才的需要,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课程改革,我国新课改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材的编排上,新课改后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图文并茂,语言更加生动,帮助同学们牢记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感悟人生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育生活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脱离了生活,忽视了学生主体性、自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当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于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一)以学生为中心

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我党的施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多用生动的典型事例,进一步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教学中,过分的强调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课堂教学较多地凸显了教师和知识的中心地位,结果造成了“满堂灌”对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目标很难实现,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侧重对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向注重能力的转变,实现了重视能力的提高。

(三)发掘生活中的教材

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课程资源,我们常称“课程资源”为“课本”意思就是要以教材为本。然而社会就是一本大教材,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课程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他更是实践生活中的经验和活动。仅凭教材上的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势必造成学习上的枯燥和单调,政治课的教育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政治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

参考文献

[1] 胡凯,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生活话语,思想理论教育,2007

[2] 黄祖寄.科学课程生活化途径探析.科学教育,2008

[3] 孟庆男.《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原理》.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篇9

对于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的探讨,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理论,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而且有利于构建生命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谁拥有了21世纪最先进的教育,谁就拥有了21世纪”。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正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这为我们广大教师探索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

实施个性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它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下面我就关于如何实践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二、个性化教学必须落实五个基本环节

第一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为个性化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要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民主的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是促进学生潜力、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客观条件。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适应每个学生个性和自主学习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改变“至高无上的权威”观念,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观察,尊重学生的思考和体验。要真心诚意地信任和鼓励每位学生,不管他们的看法是浅薄幼稚,或是谬误百出,还是“奇谈怪论”,我们都不可嘲笑、挖苦或轻易做出判断,使学生如沐春风,自由地呼吸,这样才能培育自由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

第二、准确把握教师的角色,钻研个性化教学艺术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才,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既然每个学生都是“待发掘的金子”,那我们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灌输”,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颗金子都闪光。这意味着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把研究重点从教法转到学法上去,从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策略的选择直至学习成果的评价,都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第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确定动态、自主、分层的教学目标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由于学生间生活经验、思维水平以及原有知识基础等诸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应坚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观念,学会尊重个体差异。

第四、实践 “发现――探索”型的教学结构,让学生自主学习,差异发展 杰卢姆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他们不仅有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和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且人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建立“发现 --探索”式的教学结构,就是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式教学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的探索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内容和学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都有一定联系,这为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知识和体验,展开联想,发现探索新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2、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个性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用书本及教师提供的素材和信息,根据自己的程度、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以不同视角去探究学习内容。课堂上给学生一段时间,通过自读、自思、自问,将知识内化吸收,同时发现新问题,确定下一步学习目标和探索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分层、目标分层的个性化教学思想。 3、协作学习,探索规律。我在课堂上,让前后座位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在自学阶段发现提出的有些问题,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启发和点拨,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在四人的小组中,即使是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也有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推进个性化教学,就必须注重教师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在政治科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政治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真正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第一、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精神,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实践。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一言堂”向师生互动转变。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中外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升自身教育理论素质,为可持续发展的个性化教学奠定坚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

篇10

对于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的探讨,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理论,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而且有利于构建生命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谁拥有了21世纪最先进的教育,谁就拥有了21世纪”。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正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这为我们广大教师探索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

实施个性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它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下面我就关于如何实践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

二、个性化教学必须落实五个基本环节

第一、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为个性化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创造要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民主的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是促进学生潜力、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客观条件。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适应每个学生个性和自主学习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改变“至高无上的权威”观念,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观察,尊重学生的思考和体验。要真心诚意地信任和鼓励每位学生,不管他们的看法是浅薄幼稚,或是谬误百出,还是“奇谈怪论”,我们都不可嘲笑、挖苦或轻易做出判断,使学生如沐春风,自由地呼吸,这样才能培育自由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

第二、准确把握教师的角色,钻研个性化教学艺术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是创造之才,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既然每个学生都是“待发掘的金子”,那我们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灌输”,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颗金子都闪光。这意味着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把研究重点从教法转到学法上去,从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策略的选择直至学习成果的评价,都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第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确定动态、自主、分层的教学目标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由于学生间生活经验、思维水平以及原有知识基础等诸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发展的目标也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应坚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观念,学会尊重个体差异。

第四、实践 “发现——探索”型的教学结构,让学生自主学习,差异发展 杰卢姆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他们不仅有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和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且人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建立“发现 --探索”式的教学结构,就是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式教学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的探索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内容和学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都有一定联系,这为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知识和体验,展开联想,发现探索新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2、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个性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用书本及教师提供的素材和信息,根据自己的程度、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以不同视角去探究学习内容。课堂上给学生一段时间,通过自读、自思、自问,将知识内化吸收,同时发现新问题,确定下一步学习目标和探索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分层、目标分层的个性化教学思想。 3、协作学习,探索规律。我在课堂上,让前后座位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在自学阶段发现提出的有些问题,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启发和点拨,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在四人的小组中,即使是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也有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推进个性化教学,就必须注重教师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在政治科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政治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真正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第一、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精神,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实践。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一言堂”向师生互动转变。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中外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升自身教育理论素质,为可持续发展的个性化教学奠定坚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