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油市场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4 16:14: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业油市场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工业油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 企业结构 旅游条件 工业旅游

一、工业园区的企业结构

温江的工业园区是以电子机械、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印务包装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区。根据工业园区提供的221家工业企业的资料看,园区里面主要有机械电子加工制造业45家,占20%,其次是医药类企业34家,占15%,食品类企业28家,占13%,印刷包装及纸制品类企业28家,占13%,其他类型的企业86家,占39%。

二、温江工业区的旅游条件的评价

温江工业园区是一个生产性的园区,而非遗址性的园区,并且工业园区按照国家工业区的标准设计与建设。本次通过对工业园区以及近30家随机抽样的企业重点调查,以及对市场的调查,对温江的工业园区的旅游开发条件进行如下的评价。

(一)工业区整体的旅游环境评价

1.园区景观条件差。主要表现在建筑环境与街景环境差。

标准工业区的宽阔街道导致了工业区的街景的单调与直白,区内的建筑,大部分以非固定建筑为主,厂房大都是标准的钢架轻型结构,一些厂区的外立面与外墙色彩单一,不利于给游客形成视觉冲击。

2.交通条件通畅但不方便:温江工业园区是典型的满足重型工业企业生产的交通布局,道路宽大,方便车辆的出入。公交线路比较少,目前还不能方便园区内企业员工的出入。

3.公共服务条件。除道路外,区域内缺乏公共性的空间用于公共服务、公共休闲或公共停留。

(二)工业企业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1.大部分企业的工业旅游价值不高

(1)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环境缺乏观赏性。大部分企业的建筑以钢架结构的工业厂房为主,其余的小部分固定建筑的审美价值偏低。许多企业生产环境嘈杂,并且弥漫对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的气体,厂区范围普遍较小,给顾客的经历有限。

(2)部分生产流程有一定吸引力的企业因生产规模小,难以实现旅游。一些最适宜开发工业旅游的饮料、食品类企业也由于生产线的数量有限,仅仅适合有组织的小规模参观。食品、饮料企业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强,例如青岛啤酒等企业,但作为在温江的分公司普遍因生产规模小,缺乏进行工业旅游开发的条件。

2.愿意对旅游者开放的企业少

虽然大多数的企业都认为企业进行工业旅游在扩大企业品牌、宣传企业文化、展示生产过程、获得附加价值等方面有一定的认同,并表示希望积极参与,但绝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把工业旅游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许多小企业处于观望态度。

(三)旅游市场工业旅游需求

本次市场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34份,其中有效问卷324份,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的比例为92.6%,占回收问卷的97%,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

顾客在考虑出行时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兴趣(30.1%),其次是费用(22%),安全与时间分别占到19.5%,其次是交通(8.9%)。在出行时间选择方面周末的占到58.8%,平时占到23.5%,其次是五一、十一占到13.6%,工业旅游消费者也主要集中在周末与假期。

在偏好工业项目中,对食品、医疗、国防、机械、电子与轻工等项目的关注较高,它们分别占到43.8%、43.85%、42.5%、33.8%、26.3%。而航空(15%)、石化(15%)、烟草(10%)相对比重较少。旅游者对温江开发工业旅游时偏好重点侧重于食品类企业。食品类企业在旅游者的偏好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6.7%,其次是生物制药、机械电子与印刷包装在旅游者偏好中分别占到18.3%、16.5%与13.8%。

通过调查发现工业旅游在温江本地居民脑海中还是个新事物。顾客对工业旅游的不是很了解,没听说的就占到调研人数的78.9%,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出游的占到35.8%。这说明温江在工业旅游开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顾客群,只要开发产品有针对性,也会对他们有吸引力。

三、工业旅游开发建议

温江工业区的现状并不适宜发展规模化的工业旅游,但可以开发部分嵌入式的工业旅游项目,促进工业园区的空间附加值的提升。

1.工业区不适合产业公园旅游模式。工业区内,公共景观的审美性较低,绿化面积低,缺少园林设计;缺少园区配套的公共服务场地与公共服务和休闲娱乐设施;区域内尚不具备接待外来游客、人员的能力。

2.工业园区不适合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模式。温江工业区是一个年轻的工业区,最长的企业仅20多年的生产期。工业区是以生产性的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都仍然处于生产期,园区闲置企业、淘汰企业还较少。

3.工业区内的企业布局结构不适宜工业旅游的开发。标准化的工业区内的主干道过宽,拉开了企业间的距离,在各个企业形成“孤岛”局面的同时,也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297-02

一、引言

(一)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它也是整个企业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优劣,最能体现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要想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搞上去,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一条必由之路。

(二)应该说,现场管理的优化,既能促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又能提高施工项目的综合绩效,进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对内狠抓现场管理,对外大力开拓建筑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场管理,过去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模式,但如何突破这套模式,不断进行现场管理的优化,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二、优化现场管理的关键环节

施工现场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施工现场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就是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过程(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笔者认为,优化现场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建筑行业具有生产活动与交易活动一体化的特点。施工现场管理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管理周期包括工程投标、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准备、施工、交工验收、保修等。施工管理过程既有交易活动,又有成品生产过程,具有生产活动、交易活动很难区分的特殊性。

(二)充分认识现场管理的内容具有阶段性变化的特点。由于建筑施工各阶段管理内容差异很大,因此要求管理者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动态管理,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效益。

(三)充分认识施工现场管理具有的复杂性。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建筑生产的流动性和复杂性(露天工作、工期长、需要资源多,且施工活动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关系、技术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和人际关系)。因此,必须通过强化组织协调工作才能保证施工活动顺利进行。

三、优化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配置。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

(二)以调度机构为基础,优化企业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系统。要结合工程规模、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权限和利益;要以调度机构为基础,配备称职的调度人员,努力使调度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建立起动态的控制体系。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直接承担者,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组织的核心,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要重点抓好班组建设。

(三)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优化施工现场管理。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任何时候市场都只会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而质优价廉的产品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体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上去了,也就意味着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上去了。因此优化现场管理必须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而取得技术经济指标的突破也必须通过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否则,企业经营将因为产品质量与成本问题而难以为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将大幅度下滑,企业的生命力也将随之枯竭。

四、优化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全面成本管理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首先要抓好全面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是指对每个施工现场的项目成本实行全过程、全员和全方位的控制管理。

1、全过程控制管理。施工项目从合同签订起直至工程完工、验收交付为止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有成本控制、管理的理念,时时处处精打细算,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并力争节支挖潜增效。

2、全员控制管理。全员成本控制管理是指参与工程建设的每个员工都要关心工程成本的节超情况,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节支挖潜增效的活动中来,要对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实行人人肩上扛目标的成本责任制。

3、全方位控制管理。全方位成本控制管理是指涉及成本发生的各部门、单位、班组都有成本控制责任,实行工序、工种过程控制,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即:(1)材料费的控制;(2)人工费的控制;(3)机械费的控制;(4)管理费的控制;(5)措施费的控制;(6)分包劳务的控制。

(二)现场管理的科学化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现场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把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运用于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实际中去。如预算、决策方法,目标管理方法,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价值工程,看板技术等。对质量、成本、安全等管理目标的控制、改进可采用以下方法:

1、对比法。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分析影响管理控制目标的主要因素,即实际与预计目标的对比分析。

2、因果分析图法。用树枝状的图形来寻找各种可能影响控制目标发生偏离的因素。

3、因素分析法。分析每一种因素发生变化对现场管理目标的影响,从而找出影响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并进行重点控制。

4、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现场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要做到操作方式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安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三)现场管理的有效性

1、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现场管理的有效性。现场管理的有效性主要含义有两层:(1)促进现场管理组织机构(一般为项目经理部)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取得经济上的有效性;(2)以最少的人力和财力,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上的有效性。

2、提高现场管理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三种办法:(1)行政方法。通过行政隶属关系,下达强制性指标并制定实施措施,定期检查问效;(2)经济手段。利用经济杠杆,对部门、单位和个人实行绩效与收人挂钩的办法进行管理;(3)法制手段。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或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照章办事,对违纪违规者严厉责罚,确保管理目标实现。

3、要实现现场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企业针对现场管理制订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控制程序,有效地协调各项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必须坚决服从这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结语: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涵括到质量管理、工期与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只侧重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二个方面优化管理的途径和方法,谈了一些自己的浅显认识,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现场管理的优化是一个博大范畴,它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待各方有识之士共同探讨,方能裨益于建筑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裨益于建筑企业绩效的增值,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晨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艳梅,王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篇3

石油化工产业工艺十分复杂,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中常见火灾危险因素的分析,可以对火灾事故的预防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

1.1存在高温易爆物品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高温表面,明火,碰撞,摩擦,火花,雷电等因素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的。高温表面主要包含有:高温液体及气体的金属表面,热交换器表面,加热炉炉壁,高温蒸汽管道等。这些物品温度高,散热多,体积大,均为构成着火源的主要因素。而明火主要产生于生产过程中的焊割用火,加热用火以及其他用火,这些明火的使用,大大的增加了火灾的隐患。碰撞摩擦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金属物品等的掉落,撞击,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摩擦损坏,工具之间的撞击,摩擦等。生产中的碰撞与摩擦极易引起火花的产生,火花遇到可燃物品,就大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此外,雷电所产生的电流及其强大,并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无穷的热量,这种热量会点燃设备及厂房,从而引发火灾事故。

1.2危险物质的泄露及扩散

从原料的加工到产品的制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催化剂,试剂,喷漆等液体都是高危液体,而且容易发生泄露与扩散。这些液体一旦发生泄露不仅会腐蚀机器设备而且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应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另外,还应注意到真空管的放置位置,如果真空管放置不当,就容易接触到喷溅出的易燃液体,产生安全隐患。

1.3化学反应的产生及潜热的积蓄

化学反应大多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然而石油化工行业的工作环境往往会满足这样的条件。因此,许多化学物质会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放热。这些反应热如不及时移除或者妥当处理,就会使厂房内的温度升高。如果低沸点物质进入到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去就会产生爆炸的危险。另一方面,在冷却催化设备过程中,冷凝水一旦遇到高温油就会立刻气化,这会引起系统内部压强过大,引发爆炸危险。

1.4人为操作失误

人为操作失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参数控制存在失误。整个石油化工产业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对物理,化学,材料等各个领域的研究。生产参数控制如果得不到保证,那么就不能实现安全高质的生产。2)动火作业监管不力。动火作业是安全隐患最多的一个环节,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动火作业的手续如果不齐全,必须严格禁止其生产。此外,必须对动火作业的全程进行监督,保证安全,减少隐患。3)清扫作业完成不及时。厂房内有毒气体排放不及时,以及垃圾存放过多等,都易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厂房的清理必须按时高效完成,注意厂房通风,减少货物堆放。

2对火灾事故的防范措施及处理办法

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火灾危险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生产安全,建立健全火灾防范系统,找到切实有效的处理办法,势在必行。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成为石油化工企业事故防范的重点。

2.1做好防火安全装置

首先,应完善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系统,以此来应对突发状况,并能防止火灾的不断扩大。其次,应该引进先进设备,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设备的安全指数。备好防火设备,在安全通道,厂房内都应设置防火设备储存点,以便在危险来临时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次进行模拟演练,学习防火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2.2严格控制生产参数

严格控制生产参数是防范火灾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温度的控制是控制参数工作中的关键,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参数,将温度掌控在一定范围内。防止温度超标不仅能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更能提高生产环境的安全系数。另一方面是要严格控制原料配制的比例以及反映速率。选择高质原料,控制反应速度,确保化学反应的操作环节安全顺畅

进行。

2.3减少明火与火源

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明火,从根本上消除着火点。避免设备之间的摩擦,要对工具轻拿轻放,防止沉重的金属物体从高处坠落以及静电的产生,以免产生火花。对动火操作必须进行严格监督,控制系统内的温度与压强,并远离易燃液体与气体。在厂房范围内禁止吸烟,避免明火设备,采用防爆照明设备,从源头上控制火灾事故,消除火灾隐患。除此之外,企业要注意避雷针,避雷网等避雷设备的使用,防止厂房遭到雷击。同时,注意高温物体表面的散热,防止厂房内温度过高。

2.4按时检测设备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设备会出现老化等问题。这就要求企业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防止设备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障碍,引发事故。另一方面,要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及职业技能。同时,应配合消防部门的检查,对质量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移除车间,停止使用。对出现问题的设备应进行及时维修并对维修场地划出安全界标,以便提醒外来人员,防止误入。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合法运营,加强安全管理。

3结束语

石油化工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我们应给予大力支持。但与此同时,石油化工产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想要使石油化工产业健康迅速的发展,我们必须找到高效可行的火灾防范措施。然而由于这一产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在历次火灾事故中找出频发因素,有针对性的加以预防,以此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篇4

在石油这一行业领域中,油田井下作业可以说是最为艰苦的岗位,为了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必须严格根据相关的操作流程办事,因为安全不仅与作业进度、质量等息息相关,同时,和井下作业人员及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密切相关。本文从井下作业工具入手,制定了提高井下作业安全性的措施,以确保石油行业能够稳定安全的持续发展。

1 石油系统井下作业中工具的具体操作方法

1.1 多种用途井下新工具

1.1.1新型打捞工具

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和一把抓、外钩(鱼刺型外钩)等一些传统的工具有机的结合,其的操作方法是把外钩绳类或其他落物内,以此将井下存在的落物带出地面上来。打捞颈属于阶梯圆柱体型,在打捞颈圆台上部中心位置处有外螺纹连接体,在其的下部位置处则存在圆柱状连接体,主要和打捞筒上端进行连接,打捞筒实际存在中心孔,该中心孔有两个部分所构成,即锥孔、喇叭口,锥孔上端直径要比其下端直径大,具体锥度大概在四到十二度之间,锥孔下端和喇叭口进行连接,锥孔内部中有压缩弹簧与两个打捞片。具有的显著效果是,此打捞工具不仅结构简单、便于人员操作,可以打捞诸多的落井工具串,并且,还能与压力计相配合开展甩挂测试工作。实际中可做到十到二十六毫米打捞颈。

1.1.2井下新工具的技术方案

将上接头和捞爪活动相连接,捞爪属于筒状体,并在筒状体上部安装了轴向螺旋轨道槽,并配合丢手接头上的打捞干,以让打捞干能够顺着轴向螺旋轨道槽和丢手工作筒间相互脱接。这里所说的丢手工作筒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上接头、捞爪、护套;丢手接头主要是接头主体与打捞干两者组合而成;具有的显著效果是:便于操作、缩短了作业时间,实际工作时通过上下活动管柱与旋转管柱的方式分别完成井下管柱丢手与打捞挂接;其次,不会对管柱密封性能有过高的要求,有效防止了因油管漏而导致丢手失败情况的发生;最后,丢手工作筒能够循环使用,并且,使用成本较低。

1.2 防蜡防垢防腐蚀新工具

1.2.1优势之处

对于油藏界面和清洁井筒,不用定期采用热油清洗或者蒸汽清洗等传统的常用工艺,只需要我们在抽油井与自喷井上安装防蜡防垢防腐蚀工具即可,不用经常维护保养,像刮蜡工作或者碰泵等操作程度也有所减少,而且,其有效防止了因结垢、结蜡情况而导致抽油杆与抽油泵出现卡或者脱等诸多的问题,使得油气井产量一直保持在稳定状态下。不仅节约了生产作业成本,而且大大增强了井下原油泵的使用寿命以及泵效。

1.2.2特点和原理

自喷井与抽油井中,原油会在地层压力或者抽油泵抽吸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工具管壁上四周分布的孔道之中。原油在穿过管壁上的孔眼过程中会产生出较大的细柱状射流,以径向垂直的方式与工具环空的内壁及芯轴发生相撞。实际通过油井新型井下工具的过滤和变异作用,使得处理后的原油及矿质很好的分离并达到地面以上。可以说,这样的原油除了能够使因蜡与其它较易结块而堵塞油管的蜡质物质一直在悬浮或者半悬浮状态下,同时,还结合了碳氢化合物断裂作用提升了原油的光滑度,使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在流体流过该工具时,工具会出现一种电化学反应,从而将流体中的矿物质单位进行了改变。实际发生冲击作用过程中,这一新型工具会促使石蜡与其他矿物质分子产生反应,把原油和地层出水中的部分特性进行了改变, 并且,还使得一些杂物、井下半生微生物等一起形成了融化效果,有效防止了结蜡等情况的出现。

1.3 连续油管技术

该项技术在诸多的井下作业中应用越来越成熟,但是在我国,只将其放到部分较为简单的井下作业中,制约了其优势的全面发挥。比如,在冲砂洗井、注液氮返排、清蜡解堵解卡等中使用,使用较多的要属冲砂堵、清蜡、气举排液,实际大概占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虽然我国引入CT技术设备比较早,不过,从实践情况来看,缺乏必要的使用工艺、且范围窄,阻碍了其优势的发挥,对连续油管作业技术的实际应用造成了影响。

2 提高井下作业安全性的措施

2.1 加强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首先,企业要加大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力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树立安全生产,注重预防的理念。其次,重视企业劳动保护,尤其在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技术和作业时间以及休假制度方面更要加强保护,而最为重要的则是保护好作业人员的体能,不得有连续二十四小时工作的情况。最后,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尤其要注重各环节部位、安全防护、安全卫生事故的预防等事项。

2.2 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贯彻井下安全责任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应树立正确、高效的安全目标管理,培养全员树立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任何一个企业中,员工占有重要地位,而要想有效保护人力资源,企业就必须实施安全与健康管理,以在一种安全的状态下有序生产与经营。

制定一套完善高效的安全责任制度,不管是企业领导者、管理者、技术人员还是职工均应对安全与健康负有一定的责任。构建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做好相关记录,唯有如此,当安全事故发生时,企业才会根据这些制度避免对自己造成损害。安全与健康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井下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委员会,明确要求各级管理人员保护好下属职工。年度财务预算过程中应确保安全经费的充足。企业所有人员都要注重安全与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通过实践证明,本文中所提到的井下作业工具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安全性高,使得工人劳动量有了大大的降低,工作效率不断攀升,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些工具在油田中将会被广泛的应用,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程寒生,周美珍,郭宏,郑利军.水下管汇设计关键技术分析和设计原则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11,(03)

[2] 朱明哲. 谈油田井下作业质量的监督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9

篇5

中图分类号:TP317.1

伴随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石油企业办公方式不断变革,自动化办公模式逐渐取代传统手工办公模式,以应对企业内部业务发展渐趋复杂、数据处理难度增大的现实需求。但石油企业在办公自动化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距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仍有一定距离,极大地妨碍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完善办公自动化应用,为企业科学、合理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至关重要,对企业发展意义深远。

1 推进石油企业日常管理办公自动化的必要性

1.1 办公自动化的内涵

所谓办公自动化就是在办公时,通过采用Internet技术、电子邮件、远程办公系统、数据库等计算机科学技术手段快速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确保企业工作信息能及时上传下达,高效、高质完成办公工作。通过办公自动化,一方面,可以有效简化办公环节,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办公开支,提高办公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整合有效资源,帮助企业科学决策,及时改进工作不足,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成熟,办公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极大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同时也给现代企业创新管理体制、革新办公模式,充分享受先进技术成果,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以创造更大社会经济效益,提供了新契机。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完善办公自动化应用,可以有效改变过去手工办公效率低、延时长、重复劳动、失误率高等弊端,发展集智能化、集成化、多媒体化于一体的高效、高质、高质量现代办公系统。这也是现代企业必行之路。

1.2 办公自动化对石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宏观层次上,办公自动化是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应然之策。石油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汽车等行业的未来发展。因此,改进石油企业管理方式,以使其能创造更多经济价值、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是意义非凡之举。然而由于石油企业作为矿藏采掘业具有施工地域广、工作人员复杂等特点,管理难度系数高,传统手工管理往往难以应对实际需求。所以,建立自动办公系统对石油企业日常管理意义重大。特别当前正值国企改革深化时期,加快和完善办公自动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石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管理经营的重要手段。

微观层次上,办公自动化是石油企业发自身发展的必然之举。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石油企业首先可以加快信息化建设。在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谁掌握了最新信息,谁就站在了战略制高点上。通过应用办公自动化,石油企业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搜集整理的优势,及时而全面把握石油生产、石油市场动态等,在此基础上,科学决策,争夺市场先机。其次,办公自动化能满足石油企业多层次、多方位需求,提高管理效率。作为采掘行业,石油企业经常面临管理场所和施工场所两地分隔的情形,从而加大办公难度。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利用先进通讯设备技术,石油企业管理可以淡化该问题,提高办公效率。比如因为信息整合速度快,领导层能够迅速决策,业务层能够根据上级指示及时处理相关业务。最后,办公自动化是石油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技术保证。管理过程实际就是企业信息处理过程,要实现管理创新就要实现信息处理技术创新。办公自动化完美结合了通信网络、计算机和科学管理手段,为管理创新提供技术平台和空间。

2 办公自动化在石油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 已取得成果

毋庸置疑,石油企业在办公自动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尤其随着国企改革深入,管理体制创新要求,大部分石油企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应对时代潮流和工作需求。比如,石油企业内部基本完成计算机普及工作,已具备实施办公自动化的硬件条件;又如,企业内部局域网构建工作有一定成效,并拥有一批技术较好、专业素质较强的办公管理人员。可以说,石油企业已搭建好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平台。下一步工作是紧跟技术潮流和管理体制改革进程,进一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2.2 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大部分石油企业已具备实施自动化办公的实力,但受主客观条件制约,办公自动化程度仍停留在较低层次,尚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人才缺乏

这不仅是石油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行业同样面临的问题。其原因在于我国相关人才短缺,计算机专业中高级人才和专业办公人员稀少。目前,我国虽有一些职业院校开设了办公自动化相关课程,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办公人才;但总体数量少,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在招聘办公文员时,企业不得不降低录用要求,造成新录入员工由于专业知识欠缺,难以达到办公自动化工作要求的标准。

篇6

中图分类号:TE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264-01

在炼油企业中,常减压工艺属于不可或缺的装置,是原油加工的首道工序,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该装置所遵循的工艺流程是:通过加热与蒸馏法连续的进行冷凝与汽化,以确保整体原油可以变为各个沸点范围内的油品或者半成品,使原油分离。

一、炼油企业常减压工艺流程火灾危险性

在炼油企业中,常减压工艺流程属于基础方法,主要通过石油多组分混合物的各沸点实施蒸馏工作,电脱盐初馏、减压蒸馏等是其核心步骤,由于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材料与过程均存在明显的火灾可能性,因此必须保证操作流程步骤的规范性。通常情况下,炼油企业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火灾危险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蒸馏自身潜在火灾爆炸危险

通常情况下,常减压蒸馏有比较繁琐的流程步骤,且用于蒸馏的设备众多,必须严格把关各设备的流程步骤,确保其规范性。实际蒸馏时,设备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如此方可实现液压分流的目的,而该过程中常常由于压力过高而发生爆炸、冲液、过热分解现象,有时还会引起自燃,致使火灾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若实际蒸馏时,缺乏必要的温度,那么将达不到预期的蒸馏效果,并且会有淹塔情况出现若蒸馏时将大量的原料加入其中,设备就会在超负荷下运转,进而引起沸溢性的火灾事故。对于塔式蒸馏,若存在过多的气体,将造成未经任何冷凝的蒸汽进到受液槽中,进一步加剧了受液槽膨胀爆炸几率,火灾事故在所难免。

(二)炼油时产生的气体中存在易爆炸的性质

由于常减压蒸馏时,原油会持续的沸腾,致使炼油中同时产生气体和液体,若此时所用设备存在异常情况或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都将使气体发生泄漏或液体流出,一遇火源就会出现爆炸事故,一旦炼油设备与炼油场中存在爆炸现象,最终带来的危害将是无法预料的,除了会使企业出现经济损失外,还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三)电脱盐脱水中,易出现火灾爆炸事故

火灾与爆炸事故是电脱盐脱水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由于在电脱盐脱水时需将高电压电场的电气装置配置到高温热油中使用,所以出于安全考虑,必须时刻关注装置与操作流程的规范合理性;如果还没将原油整体灌注到脱水罐中,那么启动高压脱水的电闸时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火灾爆炸事故,直接阻碍了各工作流程的顺利开展。

二、预防炼油企业常减压工艺流程火灾的策略

(一)确保原料和成品使用与生产的安全性

实际中,若通过电脱盐脱水器进行作业,那么事先就要释放存于罐内的所有空气,然后方可通上高压点正常有效运行。若未将空气全部排出,系统运行过程中,罐中的油气一遇空气将出现爆炸事故。此外,使用高压电器前,必须对所用器具进行一番认真详细的查看,以确保其安全可靠性,防止使用过程中绝缘不良问题的发生。如果实际使用时,电场存在较大的强度,应立即将电源关闭,停止运行,不然将引起电火花,给火灾事故带来了可能。蒸馏系统作业之前也必须做一番细致的检查,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通过专业的测试方法测试蒸馏系统的抗压能力,整体达标后方可投入到实际中使用。

(二)确保常减压工艺流程操作的高质量与准确性

由于常减压蒸馏时对温度与压力等各类环境因素有着较高的要求,参数的控制也十分的严格,且各因素间彼此相联系,每一因素都会一定程度上干扰其他因素,所以必须对所有参数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各因素彼此干扰,通过自动化操作方式代替人为操作方式,不断增强作业效率。加热蒸汽过程中,应保证气门开合的合理性,不可太大,否则将使油料迅速蒸发,大量的蒸汽难以得到排放,并且聚集在一起后会给设备造成更多的压力,进而出现膨胀破裂现象。在预防加热炉火灾事故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各路的燃料分布均匀,防止管道局部大量受热,并且还要对材料进出口温度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仔细查看炉管内是否存在火苗,并制定针对性的防火策略,降低漏油与鼓泡的发生率。进行点火作业前,应先用氮气置换出存于燃料管线中的空气,并且出于对安全性能的考虑,应将一个可燃性气体浓度自动报警器安装于炉膛内部,这样有助于工作人员调控作业的顺利开展,避免火灾事故。

(三)做好常减压工艺流程使用装置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

实际中,应加强检查与维护常减压工艺流程的使用装置,对设备的配置进行及时更换,如仪表、设备容器等,防止已经损坏的设备依旧在不断运行,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由于加热炉的使用频繁,且炉中常有焦炭的堆积,极易老化,若对其内部存在的附着物没有进行及时全面的清理,将给事故的发生带来机会。此外,还必须注重安全管理,有不少事故隐患的发生都是因为管理不当而致,因此应积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责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防火策略,保障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将安全隐患抵制在萌芽之中。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因各类因素的干扰,使得炼油企业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作业中常出现火灾事故,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效率,应不断提高整个工艺流程的质量水平,无论是所用材料还是生产设备,都必须与规范标准相一致,并且培养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使用预防火灾的策略,推动常减压工艺流程正常有序运转。

参考文献

[1] 潘广锋浅析涂料生产工艺中的静电危害及防护措施[J]《广东化工》-2010年6期.

篇7

委托人:徐亚怡,该社经理部副经理。

委托人:刘泽震,南京市第一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南京华厦实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邵人龙,华厦公司董事长。

委托人:徐苏平,南京金融证券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新华日报社因与被告南京华厦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厦公司”)相邻关系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新华日报社诉称,被告在建设与原告相距20米的华荣大厦而进行的基础工程期间,因施工大量抽排地下水,使原告印刷厂地面下沉,厂房墙体多处开裂,厂内3台进口印刷机和4台国产印刷机的基础移位,印刷机受到严重损伤,造成经济损失1399万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并承担有关诉讼费用。

被告华厦公司辩称,原告损失是华荣大厦基础工程施工单位造成的,应由施工单位赔偿;原告超过了诉讼时效起诉已丧失胜诉权;原告的请求应交由行政部门处理。要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华厦公司投资建设的华荣大厦与原告新华日报社相邻。1991年1月15日,南京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与香港敦恒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的南京华厦房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华厦公司”)正式成立。同年4月,该公司投资建设的华荣大厦的基础工程根据被告及有关单位论证通过的施工方案开始施工,一个月后发现施工现场附近地面下沉即停止施工。同年6月15日,被告及有关单位又论证通过了施工修改方案后,基础工程继续施工。10月中旬,新华日报社发现其印刷厂厂房墙壁、地面开裂、3台德国进口的胶印机出现异常,报纸印刷质量明显下降,印刷机严重受损,厂房墙体损害并危及人员安全。对此,南京市人民政府派员召集有关单位、专家商讨,采取补救措施后,新华日报社印刷厂地面沉降才得到有效控制,但厂房、印刷机受损方面的处理并未涉及。经新华日报社委托的南京土木建筑学会、国家印刷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江苏省地震局等单位鉴定认为,新华日报社印刷厂厂房和厂内印刷机受损的直接原因是华荣大厦基础工程施工大量抽排地下水造成。1992年7月10日,新华日报社向南京市人民政府报告要求华厦公司赔偿损失,但未得到解决,遂直接向华厦公司索赔,经交涉未果。1994年6月30日,新华日报社向法院起诉,要求华厦公司赔偿财物损失。

经查,1、新华日报社已损失为:请国内外专家调校修理印刷机费用179504元;在专家修理调校印刷机期间请他人代印部分报纸费用差额31893.5元;德国专家来南京修理印刷机食宿费6796.4元;南京土木建筑学会鉴定费3000元;国家印刷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费、评估费、交通费、食宿费共计11.81万元;其他有关单位咨询、鉴定费4.76万元。2、新华日报社必将继续受损失的为:修理进口印刷机必须进口的零部件购置费765万元,购置该零部件需交关税及增值税244万元;拆除印刷机需拆除费、运输费、保管费、安装费、调校费等计190万元;维修加固厂房和重做印刷机基础所需工程费1506686.38元。原告上述已损失和即将损失总计人民币13883580.28元。

以上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有关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工程预算书票据等证据证实。经当庭质证,被告对原告委托的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和评估预算等亦未要求重新鉴定。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华厦公司建设的华荣大厦与原告新华日报社印刷厂厂房相邻。华厦公司在建设华荣大厦时,未充分考虑邻里建筑物的安全,于施工期间大量抽排地下水,并于初期发现问题后又未能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使新华日报社印刷厂地面发生沉降,损坏了印刷厂房屋基础,致该厂房及屋内印刷机械受损。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足以认定。华厦公司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关于“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的规定建设房屋,给新华日报社造成了巨大损失,应负全部赔偿责任。所建华荣大厦系华厦公司的所有权,新华日报社的印刷厂房和印刷机的损害,系华厦公司基础工程施工抽排地下水造成;至于华厦公司与施工单位还有纠纷,系另一法律关系,本案不予审理。因此,其主张“应由施工单位赔偿”的理由不予采纳。新华日报社的权益被侵害后,于1992年7月30日即向南京市人民政府报告,并一直要求华厦公司予以赔偿,未获解决,直到1994年6月30日向法院提起诉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关于“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的规定,并未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华厦公司关于新华日报社“超过了诉讼时效起诉,已丧失胜诉权”的主张,不能成立。新华日报社其余损失因自动放弃,故不予认定。据此,该院于1994年11月28日判决如下:

华厦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30日内,赔偿新华日报社各项损失计人民币13883580.28.本案诉讼费79428元,诉讼保全费70520元,合计人民币149948元由华厦公司负担。

华厦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其理由是:被上诉人胶印车间的设计使用不合理,胶印机基础下未做砂石垫层、胶印机运转后无沉降观测记录,因此不能证明不均匀沉降只是华荣大厦施工抽水所致,请求撤销一审判决,在分清双方当事人责任程度、合理计算被上诉人损失的前提下,改判由双方分担民事责任。

新华日报社答辩认为,原审认定的事实完全符合实际,该社厂房和机器受损原因完全是华荣大厦施工长期、大量抽排地下水造成的,请求维持原判,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