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行业综合监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4 16:14: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行业综合监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行业综合监管

篇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不断加速,面对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顺应世界金融潮流和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综合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综合经营在中国确已客观呈现了一定的发展态势,它的现实存在迫使我们关注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矛盾所在:即综合经营的日益发展态势、分业监管的法律及监管模式。因此积极探索适合国内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过渡的监管模式,尤其是对综合经营条件下搭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管框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

鉴于我国金融业尚不发达的现实情况以及实行严格分业经营的基本法律框架,目前我国不宜拆除在银行业务和证券、期货等业务之间的“防火墙”,直接采用德国全能银行模式。比较而言,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具有“集团控股、联合经营;法人分业、规避风险;财务并表、各负盈亏”的特点,是推进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一种现实选择。

根据我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以银行为主构建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

(一)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个企业集团,必然要有一个足以控制和有效影响其他子公司的核心公司一一母公司。这个母公司通常是主导组建者或者说是组建的牵头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行业结构仍不平衡,目前金融资产中银行业占绝对优势,远非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所能比拟。但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凭借专有的经营垄断,却享受着令商业银行心动的高利润率,因此商业银行通过并购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动力极强。

(二)从发展趋势看,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金融业中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利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集团化改造和综合经营。对银行而言,通过控股公司的架构,即可保持原来商业银行业务的独立性,又可通过设立其他非银行子公司发展具有潜力的新业务、分离优质资产或用于其他特使目的。国内尚未集团化的银行,都表示集团化是其发展方向。中国银行的高层在不同场合表明,中行的目标就是金融控股,最终实现综合经营。招商局集团董事会主席、招行董事长秦晓也表示,如政策允许将把招商局旗下的保险公司交给招商银行运营,招商银行未来将成为综合经营银行、保险、基金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

(三)监管层目前对我国以控股公司方式发展的金融集团也采取默许、鼓励态度,2004年6月28日,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正式公布的《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对金融控股公司身份作了直接认可。央行的2006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我国部分有实力的大型金融机构已经具备一定的资本运作、风险控制、交叉销售和业务整合能力,其中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也可探索通过跨行业投资其他金融机构的方式开展综合经营。”

二、中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监管模式的问题剖析

随着国内金融业综合经营态势的日趋强烈,机构监管中存在的监管漏洞、板块割据、制约创新等缺陷以及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综合来讲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分业监管格局不能覆盖金融控股公司,可能促使其将一些特别的服务项目或产品置于监管成本最小或监管最宽松的领域,从而产生“监管套利”现象。金融控股公司没有统一的监管法规,存在监管真空。

(二)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监管重点不同可能导致冲突。证监会的目标是维护市场的公平与秩序,特别强调证券发行人和经纪人充分披露信息,不得有欺诈行为。而银监会注重审慎监管,关注银行系统的安全与稳健经营。保监会维护保险业的稳健经营与被保险人的利益,关注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由于各个监管机构的目标不同、指标体系不同、操作方式不同,各监管机构的监管结论可能存在较大差别。当对金融控股公司有双重目标要求,又只受某一机构监管时,单个监管者可能不会去承担其他监管者的工作和责任。

(三)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上三家监管部门协调难度大。“三会”及其派出机构是平级的,若金融控股公司发生风险,确定由谁作最后裁决等存在一定现实困难。尽管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但仍会存在沟通不足和信息共享度低等问题,影响监管的有效性。

(四)我国监管当局对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关注不够。在分业监管体制下各监管者的监管对象只是一个金融机构,而对集团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的透明度并不关心。因此,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部门难以将监管对象和控股公司其他成员隔离,而且也难以综合性地审视控股公司的风险。

三、对中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监管模式的设计

国内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如何监管,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我国尚不具备实施统一监管模式的条件下,美国伞型监管模式是最有可能解决我国分业监管体制和有限度综合经营矛盾的手段。这种模式一方面通过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分业监管体制下形成的机构监管优势,符合我国现有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通过伞型监管者的机制(在我国目前可以考虑有人民银行来充当)实现了各监管者间的协调,通过功能型监管避免了分业监管体制面临综合经营可能带来的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走向综合经营的过渡期间,这种模式无疑是一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适合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监管体制。

(一)监管主体、职能及监管体制框架

监管主体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信托投资管理局。

主要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伞型监管者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包括市场准入、资本充足率、风险评估、信息披露等。银监会和信托投资管理局,分别负责对银行和信托投资业务的监管;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负责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同时证监会将投资业务的监管职能移交信托投资管理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及信托投资管理局均是功能监管者。

(二)基于伞型监管体系下的监管措施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

调机制以及机构之间的监管数据的共享建设。在现阶段,可考虑在强化各监管机关的责任、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各监管机关间规范化的协调制度和有关负责人定期联席制度。通过有关机关负责人的定期联席会议,解决监管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同时,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金融监管资料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监管效率。

2.监管者应从控股公司层次强化对控股公司的外部监管措施,包括对金融控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和谈话机制,控股公司信息披露的方式和规格以及控股公司各子公司间的防火墙措施,如业务限制、人员限制和信息限制等。通过这些措施,配合其他功能型监管机构的工作,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整个业务流程的控制。

3.督促和鼓励控股公司建立基于自身业务风险管理的内部风险控制的机制和评价体系,实施自律性质的风险约束。防范经营风险不仅是外部监管对公司的强制要求,也是公司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监管者应积极支持公司的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充分了解这一体系的运作和有效性。新晨

4.监管当局应建立资本金与控股公司运作风险相联系的计算方式,迫使金融控股公司加强内部管理,降低风险资产的比重。综合监管者可以在各功能型监管者对各自监管对象所需要资本金的总量评估基础上确定控股公司应该交纳的资本金。

5.健全金融自律型组织,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金融自律型组织是金融业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一种民间管理形式,它可以通过行业内部的管理,有效的避免不正当竞争,规范其行为,与监管当局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金融自律组织参与监管,主要负责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会员的管理、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及时与监管当局沟通情况,及时向社会有关监管信息等。

四、结论

篇2

[中图分类号]F830;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339(2012)02-0037-05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企业界一直关注的焦点。由于中小企业缺少必要的固定资产(如土地、房产等)作为抵押,企业信用评级不足,加之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不健全,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并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想借借不到、想贷不敢贷”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银行放贷难的真实写照。[1]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是金融业与物流业合作开展的一项物流金融业务,是一种新的融资模式。该融资模式的兴起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短期内融资难的问题,满足了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经营需求,同时有效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实现了需融资的中小企业、物流服务提供商和银行的“三赢”。

一、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的发展前景分析2010年我国物流运营形势总体良好,物流需求显著增加,全国物流总额达125.4万亿元。[2]巨大的物流市场昭示着巨大的货物质押监管的空间。

1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的开展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中小企业,这部分企业由于其信用评级不足,又缺少必要的土地、房产做抵押,加之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不健全,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不到10%,年资金缺口数十万亿元,市场容量巨大。另外,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银行信贷、担保贷款、内部集资、风险投资、典当融资、民间借贷等,其中银行信贷占到融资总额的70%左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3]应该说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作为扩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有益尝试,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发展空间非常大。

2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的开展是物流服务提供商经营创新的有效途径。在物流业务中,传统的物流操作如仓储、运输等,其利润率已经越来越低,不再能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物流服务提供商必须要寻求更多的利润源,转向各项增值服务。[4]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是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是物流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机构相结合,利用自己专业化监管的优势,为银行和客户提供监管服务。物流服务提供商开展货物质押监管,可以保持稳定的货物存储量,提高仓库利用率,同时拓展了新市场,延伸了其服务链;另外,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能使物流业和金融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跨行业、相互交叉

[收稿日期]2011-11-29

[作者简介]吕玉兰(1975-),女,江苏泰州人,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

发展的新业务空间,为同质化经营向差异化经营的转变提供了可能,物流服务提供商通过货物质押监管业务切入利润回报丰厚的金融业,提高了自身的盈利水平,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将有助于形成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竞争优势。

3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的开展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目前,我国银行从事的信贷业务绝大多数都是依赖于大客户,贷款授信额度过于集中,这导致银行信贷风险会大大增加;而且,由于大客户通常提供不动产抵押,银行在变现时通常很耗时、费力,手续很繁琐。鉴于上述原因,银行在扩展信贷市场时,可以借助于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选择中小融资企业。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为银行完善结算支付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银行在发展该业务的同时,也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培养了潜在的优质客户;同时,银行为了降低融资风险,愿与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全国性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合作。

总之,从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物流服务提供商、银行、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中国的物流金融市场中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市场广阔,领域众多且前景光明。

二、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概念的诠释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是为了加强银行与企业的合作,银行、融资企业(客户)和物流服务提供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物权法》和《担保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以及客户与其上游供货商真实的贸易背景等,客户为解决资金不足,向银行申请办理厂商银业务,并以厂商银业务项下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购买的存放于物流服务提供商仓库中的货物向银行提供质押担保;物流服务提供商愿意对厂商银业务项下的货物承担仓储保管义务,并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其具体含义是指客户基于与其上游供货商订立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以用于购买货物,且货物存入物流服务提供商仓库,同时质押给银行并由银行控制货权的融资模式。该业务主要涉及融资企业、银行和物流服务提供商三个主体,其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主体合作关系示意图

1银行与融资企业的关系分析。银行与融资企业是借贷与质押的关系。银行是提供融资服务的主体,有权追索融资企业使用到期的贷款;同时银行又是质押货物的货权主体,当融资企业的贷款业务到期时,如融资企业不能偿还债务,此时银行有对质押货物的处置权。融资企业是债务的主体,承担着提供与上游供货商真实的贸易背景、履行各项合同的约定等义务。

2银行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关系分析。银行与物流服务提供商是委托与监管的关系。当融资企业将用银行贷款购买的上游供应商的货物作为质押物抵押给银行时,银行委托物流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管,向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质押货物的相关信息。物流服务提供商按照银行的要求认真履行监管业务,未经银行允许,不得将质押货物转移给任何当事人。

3融资企业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关系分析。融资企业与物流服务提供商是委托与保管的关系。融资企业将用银行贷款购买的上游供应商的货物存放于物流服务提供商仓库内,物流服务提供商出具仓储凭证,此时委托保管关系开始形成。融资企业需按照合同约定交付保管费;物流服务提供商承担着检查、验收、出具仓储凭证和保管的各项工作。

三、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的运作模式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是银行与物流服务提供商共同开发的一种融资业务新产品,其业务运作流程可参见图2。

图2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模式

在此运作模式中,对融资企业来说,融资企业负责对其上游供货商发至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货物进行验货;融资企业保证对其用于质押的厂商银业务项下货物享有合法的、充分的、无争议的所有权,该质押货物不存在任何未告知银行的他项权利、共有等情况;未经银行同意,融资企业不得对厂商银业务项下的质押货物进行处分;融资企业负责承担质押货物的监管、仓储、运输、保险、检验、处置等一切相关费用。

对银行来说,银行有权向物流服务提供商查询厂商银业务项下质押货物的相关信息,并有权随时对质押货物进行检查、监督;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或银行宣布提前到期或融资企业未能补足保证金的,银行有权处置厂商银业务项下质押货物;银行有权要求物流服务提供商协助处置质押货物,并且有权要求融资企业向银行认可的保险公司投保。

对物流服务提供商来说,应妥善、谨慎地保管厂商银业务项下质押货物,独立承担保管及监管责任;质押货物到达后,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厂商银业务项下货物的仓储、装卸、运输等服务,负责货物在上述过程中的安全和价值完整,如有损毁,须承担赔偿责任;物流服务提供商有义务回复银行对厂商银业务项下货物的查询,物流服务提供商应确保所提供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因物流服务提供商错误回复货物信息给银行造成损失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承担赔偿责任;物流服务提供商负责核实融资企业上游供货商发送的货物情况,做到其出具的《入库通知书》所记载事项与事实一致,如因物流服务提供商虚开、误开、多开导致银行损失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承担一切赔偿责任;未经银行书面同意,物流服务提供商不得以任何理由接受第三方对已质押货物的处置申请,不得办理该货物提取手续。

四、开展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作为一项新的融资业务,其运作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诸多的风险,控制好风险的发生,是其业务顺利开展的保障性条件。为了控制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的风险,可以从全方位来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如图3。

图3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风险控制模型

1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融资企业信用风险主要是指需融资企业因为自身因素(如基本素质低下、运营状况欠佳、盈利水平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等)导致信用缺失而造成拖欠贷款或无力偿还贷款,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5]。风险源于融资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融资企业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而银行方面获得信息的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因为融资企业往往会故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者信息的传播途径可能会使信息发生扭曲等,使得银行很难对企业进行准确的识别,从而使融资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的支持。另外,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是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融资企业提供的贸易背景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融资企业与其上游企业之间合伙诈骗以获得银行的贷款,也有待于调查。加之目前我国的诚信体系还不健全,失信现象时常发生,并且难以惩戒,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对信用问题不够重视,甚至无视信用问题。

为了防止融资企业因信用问题给银行带来风险,银行在贷款时要谨慎选择融资企业。例如,派专家到现场或者通过对融资企业的客户、网络等渠道的考察,了解融资企业的基本素质、运营状况、偿还债务的能力、盈利水平、发展能力、信用记录情况等,优先选择诚信度较高、资质较好的融资企业;另外,为了防止贸易背景存在虚假性,银行可以选择其上游供应商是信誉度高的大型企业的融资企业。

2厂商银服务的产品风险。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的产品是融资企业用银行承兑汇票购买的货物,此货物对银行和物流服务提供商来说均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质押货物的品质风险、价格风险和变现风险。[6]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用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质押货物的质量差、不符合标准、难以储存、难以清点、保质期短,货物的品质风险就大;质押货物在质押期间价格发生大幅度变化并且不能合理地预测价格变动趋势,质押货物的价格风险就大;质押货物属于那种专业性特强、很难在市场上正常流通,或者是市场上滞销的产品,货物不容易变现,质押货物的变现风险就大。

为了防止因服务产品给银行带来风险,银行在开展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时应全面、认真地考察质押货物的具体情况。例如,质押货物的理化性质、保管要求、包装形态、计量方法、品种规格、价格趋势、变现能力等。银行应优先选择易于保管、易于计量,价格变化幅度不大、能合理预测价格变动趋势,变现能力强或者变现渠道多,适销、适应范围广、质量稳定且具有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的质押货物。

3银行自身的管理风险。银行自身的管理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和管理贷款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管理不当而造成损失从而给银行形成的风险。[7]对银行来说,厂商银货物质押监管是银行开展的一项新的业务,在运作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来规范它的执行,需要有专门员工来开展这项业务,同时需要有管理者监管整个业务流程的操作。如果这些方面做得不到位,就有可能产生管理风险。另外,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的发展需要正确的定位,其定位往往要取决于服务地区中小融资企业的实际需求、服务地区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的情况;如果定位把握不准确,同样会给银行带来管理风险。此外,又由于银行对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的整个流程一开始不熟悉,同时又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就容易导致整个操作过程手续繁琐、所耗时间长,这无疑又增加了银行的管理风险。

为了防止因银行自身的管理不到位给银行带来风险,银行开展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时应设立专门的操作机构,同时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的操作流程、质押商品的市场行情与动态监测机制等,提高员工对质押商品的市场行情监测水平,避免员工的道德风险和虚假贸易风险。另外,为了能对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进行准确定位,可以建立与中小融资企业、物流服务提供商对接的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对质押的货物实时了解,有针对性地提供便捷的贷款发放程序,有效降低银行自身的管理风险。

4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运作风险。物流服务提供商作为第三方企业,是连接融资企业与银行的纽带。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认真履约不仅能够保证银行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还能抑制融资企业带来的风险。[8]然而,一旦物流服务提供商与融资企业串通或者擅自处置质押货物,将会导致银行损失巨大。由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道德风险很难监督,所以这也成为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的主要风险之一。此外,物流服务提供商还存在操作性风险。物流服务提供商向银行提供的库存凭证往往具有很强的导向性,银行往往是根据库存凭证记载来检查货物的数量、质量和规格。在实践中,物流服务提供商往往由于内部管理存在漏洞,有时存在信息失真或信息滞后,给银行带来错误信息,而且有些物流服务提供商由于自身总体实力比较弱,有时很难对货物质押品来源是否合法、质量是否稳定、数量是否充足等做出准确识别,这一切均会给银行带来风险。

为了防止物流服务商给银行带来风险,银行在开展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时,应详细地考察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整体状况。例如,多渠道考察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基本素质、运营能力、信用等级、与其它企业的合作情况、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等,银行应优先选择基本素质高、资金实力强、管理水平高、信用记录好、服务质量好、信息技术先进,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

五、结束语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是一项涉及需融资的中小企业、银行、物流服务提供商等多个主体的新型的融资模式,是银行与物流企业业务的拓展与升级。[9]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的开展对需融资的中小企业来说,突破了传统的用固定资产抵押来获得融资的模式,缓解了中小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解决了中小企业短期内融资难的问题;对银行来说,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培养了潜在的优质客户,扩大了业务范围,为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对物流服务提供商来说,增加了企业的物流量,保持了稳定的货物存储量,提高了仓库利用率,同时开拓了新市场,延伸了服务链,拓展了自身的业务空间。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作为一项新开展的业务,风险与机会并存,所以应该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风险的发生,从而确保厂商银业务货物质押监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1]潘永明,纪富镇.我国金融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0,(2):27-31.

[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0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EB/OL]. ndrc.省略/jjyx/xdwl/t20110301_397825.htm.

[3]闵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0,(11):66-67.

[4]马晓霞.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模式分析与风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

[5]刘文萍.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商贸,2010,(29):116-117.

[6]吕玉兰.物流企业开展融资物流业务的运作模式及风险防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12):101-103.

[7]李建.商业银行质押监管业务综合性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6):79-82.

[8]周育楠.供应链融资信贷风险研究和探讨[N].中华工商时报, 2010-01-06.

[9]吕玉兰.融资物流――物流企业业务开展的新选择[J]税务与经济,2011,(2):37-42.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oods Pledged

Supervision of “ManufacturersSellersBanks” Business

Lü Yulan

篇3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综合体素有“城中之城”之城,它基本上已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大型商业综合体适宜在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发展,对于发展中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可根据其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进行规模的缩减,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侧重点地选择建筑功能。这种新型的商业建筑经营模式集购物、办公、娱乐、餐饮为一体,具有高效,多功能的特点。但是,由于其自身占据建筑面积大、人流密集等特点,使其建筑设计更为复杂。因此,在项目开始之前的建筑设计分析师十分重要的。

一、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总平面整合设计

1、总平面设计要素

为实现商业综合体内各个物业综合价值最大化,在规划设计时可依据商业综合体的土地价值梯度来合理布局其内部空间。其中,总平面设计是整个商业综合体内外衔接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商业综合体内外一体,紧密结合的关键因素,不仅影响到建筑内部布局,功能流线,甚至对城市周边交通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总平面的宏观布局上来看,它的设计主要关系到建筑、环境、交通、技术等四个要素的综合运用和组织(见图1)。

图1整合的相关要素

2、总平面设计程序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整合设计应涵盖了各个子功能规模的合理布局,以及各个环节的有机融合。而商业综合体建筑总图设计是在不断的修正与内外互动的调节过程中完成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2.1 研究规划设计条件。

建筑密度、容积率、限高、地面停车数量等都是与总平面布置密切相关的设计指标。除此之外还有后退城市道路距离,相邻地块或红线距离要求等。其中建筑密度是对建筑平面形状影响最大的指标,容积率和限高对建筑三维形态影响最大。

2.2 双方沟通协商,与开发商搭成共识。设计人员应主动了解开发商的招商规划、租售方式及分期实施等要求。

2.3 结合场地现状,综合设计车行的对外衔接口和车行流线组织。

2.4 根据集散空间需求量,预留集散空间。综合活动、视线等需求,对场地进行布置。

2.5 根据周边人流分布、来源、主要人流方向,确定基地的出入口、布置人行通道。

2.6 结合建筑子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基地交通、环境、建筑、技术的深化设计。反复推敲交通、场地、技术、建筑的不同组合模式,通过SWOT对比分析寻求最佳组合方式。

二、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总平面建筑布置

1、建筑平面的形态研究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平面形态的设计与建筑所处城市、街道、街区密不可分。 其平面由上部建筑和下部裙房共同构建而成的,依据上下两部分建筑在平面图上共同构成的形状,可将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平面形状分出点、线、面和混合状等四种形态。

2、建筑位置研究

2.1 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是商业综合体布置的一个重要因素。商业建筑的空间价值是随着层高而降低的,往往首层建筑的店面租赁费用是最高的,所以开发商总是试图将首层商业综合体以最大规模呈现,因此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首层面积是最大的。在满足城市控制线和覆盖率后,首层建筑基地中可供选择的位置不多,基本上呈现出满铺的状态。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平面布置要在满足城市规范要求下,最大程度上延长商业面。通过扩大商业展示面,来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以便获得利益最大化。在设计考虑增加商业展示面时,可通过外界面的凹凸、设置内街、引入内院等方式来实现,通过研究相同建筑覆盖率的裙房形式对比发现,设置内街增加周边商业展示面这种方式的效果最为明显。

2.2 周边交通及空间

商业人流和车流量在商业综合体中都比较大,而且在周期表现上也不甚明显。在裙房布置时设计人员要尽可能的靠近便利的交通,甚至于结合交通设计。商业综合体通常布置在人流大较大的街道,以此来吸引顾客。 多层商业综合体与室外活动场地关系紧密,对近人尺度的空间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布置时应注意与周边建筑一起组成适宜的外部活动空间,如围合的广场。

2.3 人流

在商业综合体设计时,潜在商业顾客四人流布局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所以,商业建筑布置要尽可能使更多的人群通过建筑外部的广告、橱窗等展示面来诱导人群进入商场。商业综合体中所谓的人流主要为城市人流,同时也要兼顾对综合体其它功能的内部分群的吸引。因此,商业综合体布置需要考虑主要人流聚集地,人流方向、集散空间三个方面。

2.3.1 人流聚集地

人流集中点通常表现为车站口、十字路口、剧场、商业中心等有大量人流聚集的场所。人流在这些地方是以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在商场布置时,通常首先把超市、主力店和其它非商业功能空间远离这些聚集地中心,这样布置可使无关行人,或者前往主力店及其他功能空间的人流经过最长的展示面,从而最大程度上刺激偶发行为的发生。

2.3.2 人流方向

人流方向是影响布置的重要因素。在商业综合体布置时,通常会将主力店、超市和其它非商业功能空间放置在人流量较少的方向,促使人流经过展示面最大化。同时,会巧妙的利用设计调整人流走向,如采用花池减少人行道宽度等措施缩短人群与展示面的距离,增大诱发性。针对人流趋势不明显的街道,可以将主力店和其它非商业子功能布置于中间,便于诱发不同方向来的人流。

2.3.3 体闲空间

无论是室内的体闲空间还是室外的体闲空间都可以成为人流的滞留空间,这些空间容易混合多种人群,刺激多种行为,能使人群在基地滞留时间变长,商业裙房布置应多结合休闲空间设计,吸引人流。

三、动静态交通组织

1、车行交通与城市交通整合

商业综合体对周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车行交通进出与城市车流的交叉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基地车行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衔接问题时,应首先对周边城市道路现状进行认知,从而确定基地与城市衔接可能性出入口方

式和位置。

通过研究发现应详细考虑下列因素(表2),不同的情况可能对接入口最终位置的设置产生较大的影响。

表2 商业综合体车行交通影响要素

2、车行交通与建筑整合

基地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可以分为单面临街、双面临街,三面临街,四面临街

四种。因此根据不同的基地临街情况,车行交通和建筑整合方式则不同,可分为

独立式,环道式、半环道式和辅道式。

3、步行交通与城市人行道整合

商业综合体基地的人流出入口设计首先应明确进入场地的人流数量、类型、位置、铁站口方向。基地人行出入口一般会考虑在人流集散点处设置,如公交车站、地主干道交叉口等附近。一般可采用入口广场的方式,如果人流量较大,也可考虑采用天桥、下穿道等方式分散人流。

由于商业综合体内部子功能众多,一般不止一个出入口。主要是根据业态的重要程度和不同类型人流方向来设置不同出入口的位置。首先根据规模和业态档次设定出入口数量,在再根据盈利价值的高低布置出入口位置。

4、步行交通与建筑整合

在商业环境中,步行交通往往要求连续性,以方便顾客随意游逛。由于商业综合体的交通复杂性,通常将步行交通和车行交通进行通盘考虑。一般情况下,人行交通和建筑的整合主要是利用入口广场和建筑高差来组织,通过研究总结,按照空间形式划分人行车行交通与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衔接方式,主要有平面交通体系和立体交通体系两种方式。

通常来讲,平面交通体系主要用于车流和人流的分别组织,即利用广场来组织多种人流车流进入建筑,广场可以起到了分散和聚集人流车流的作用。立体交通主要用于整体组织车流与人流的关系,即利用高差将车流与人流分开,避免相互交叉干扰。

随着商业综合体的规模逐渐增大,功能不断复杂,采用立体交通分流的建筑逐步增多,内部交通体系通常会与地下车库、地下交通枢纽、地铁等地下公共交通系统连接起来,同时又与地面层上的城市公共空间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地上地下完善的树形通道体系。多种体系在多个层面上构建了商业综合体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成为了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结束语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功能较为复杂,其自身包含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各种设施,是现代城市的缩影。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体建筑越来越多。设计优良的城市综合体可以减缓城市交通压力,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篇4

综合管理体系运行至今,为低能耗示范线的有效实施,指标改进,奠定了科学管理的基础,公司未发生任何重大的质量事故和顾客投诉事件,有效降低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客户满意度,为员工创造了安全、温馨的工作环境,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一、综合管理体系运行对建筑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持续改进,确保企业可控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然而,建筑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尤其在安全、质量、职业健康、环境等方面,对社会、企业、员工均承担巨大风险。一旦出现管理漏洞,不但会给相关方造成严重损失,也会给自身发展带来危机,严重时,甚至可能因为管理的不受控,酿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最终影响企业生存。建筑业企业结合自身管理实践,通过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流程的全面梳理,通过内部审核,实现自我完善,通过管理评审,追溯管理过程,通过外部审核,促进管理提升,借助综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推动自身管理持续改进提升,这是确保企业可控的重要手段。只有企业在可控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谈发展、谈盈利。

(二)通过过程管理提升运行质量

建筑I作为完全竞争性行业,整体产能结构不平衡,市场准入门槛较低,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偏低,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流程,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每一个建筑企业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体系管理这种基于过程的管控,有利于帮助企业从自身着眼,通过关注每一个管理过程的完善提升,保证企业整体经济运行质量,为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管理平台。

二、企业综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措施

(一)管理层高度重视,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管理者推动是关键,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公司总经理按照集团公司对示范线的定位,以央企的社会责任为根本出发点,充分遵照“善用资源,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以质量、安全、环保为企业运营的第一抓手,督促综合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营。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提高每个员工的意识做起,通过大量的培训与管理的推动,不断提高每个人的综合管理意识。公司不断完善有关管控手段,投入运行在线监测设备、专家优化操作系统、智能巡检系统、智能物流系统等,全力保障综合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实际工作中,公司领导带头树立质量、安全健康意识,做履行职责的明白人、带头人。其次,建立健全综合管理的责任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施最终的目标管理,明确每个专项的管理牵头责任部门,带动其专项相关管理体系的运行,并全面制定严格的考核和奖惩,督促保证工作质量。再次,为有关的过程、部门的职能与活动,建立提供履行管理体系要求的指导性文件和评价准则,诸如作业指导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评价与验证规范等,并配置必要的资源。最后,公司领导明确分工,督导各自所管理各职能部门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强化日常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沟通综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及各部门、各岗位的业绩与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审原则

对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标准等岗位操作类文件,由体系推进部门根据日常掌握的变化情况在文件评审计划中明确提示。各部门责任工程师组织本部门管理技术人员、抽调各班推选的本岗位经验丰富、技能较高、责任心强的一线职工按照每天2个规程、每天2个岗位参与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评审。在不影响班组正常检修维护任务的同时,充分保证了评审的人员、时间、专业均到位。在实现了岗位员工针对性培训的同时,提高文件可操作性。

(三)结合实际灵活调整文件控制流程,适应体系运行需求

针对体系文件与行政文件审批流程集团统一管控、流程固化、评审结果更新不及时、文件控制不到位的现象,将体系文件的主控职责调整为体系推进部门。依据“体系部门负责电子版、使用单位负责书面版”的控制原则、灵活、及时做好文件评审与更新工作,满足体系运行需求。运行以来,各部门都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了切入点,主动识别并实施文件评审和更新,做到了文件控制常态化管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流程化的综合管理体系,能使企业的综合管理体系达到统一协调,管理工作能得到有效控制。综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到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精心策划,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程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立顶岗实习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的意义和路径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16,01:112-115.

[2]程永红.浅析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现状及优化方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5:155-156.

篇5

引言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管理者面临着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部规范治理、理顺管理机制等多重压力,于是人的重要因素日益凸显出来,如何管理人力资源这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如何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处理好人与岗位相匹配这一核心问题,成为了组织当中领导必须要关注的重要课题。员工工作的好坏、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因此,掌握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想通过企业的绩效管理来获得较为优化的管理方式,在管理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理念、业务特征以及员工的基本素质来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需要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分析与管理方式来形成一个适应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综合管理模型。

一、影响绩效的若干主要因素

绩效是员工外在工作行为的一个主要表现,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技能(Skill)、机会(Opportunity)、激励(Motive)、环境(Environment)等几个主要的因素,而这些所有的因素都和绩效(Performance)构成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公式:P=f(SOME)将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加以确认。在具体的公式表示中,当其他因素稳定不变时,员工的技能越高,企业所对应的绩效也就越高,员工的绩效就更显著,而员工个人技能的高低则与多种因素直接相关,包括员工个人的体质、智力以及所接受的培训方式等;所谓激励,则是指企业针对员工的具体工作状态,同时在考虑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具体激励措施;机会则是企业员工所关注的重点,也是和员工的工作绩效直接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一些风险很大的行业当中,机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以及企业组织的绩效;而工作环境则主要包括员工工作的软、硬两个方面的环境,其中的硬环境主要是工作条件,而软环境则是指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组织氛围以及和领导的关系等。这些因素对员工的工作绩效有重大影响,甚至和员工是否愿意继续工作都直接相关。

二、当前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很多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往往都会将企业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工作相混淆。这主要涉及的就是绩效管理的具体定位问题,也就是说企业要通过绩效管理来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绩效管理工作需要达到的一个具体管理目的是什么。一旦绩效管理仅仅只是一个结果,而没有具体的管理过程,所谓的绩效管理就成为了绩效考核了。这时,就会出现为了考核而考核的现象,使得所谓的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这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对提高绩效管理的效果没有其他任何的价值与意义。此外,单一的绩效考核还将会给员工带来压力与焦虑,容易使得员工产生抵触情绪,企业这时也不能从绩效考核中得到较大的利益与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的绩效考核应该是放到整个绩效管理的体系与系统中来加以考虑的,绝对不能将之作为一个孤立的考核方式而使其存在,忽视其他诸如计划、辅导等环节。

还有一些企业的绩效管理就是在确定对应的绩效目标之后将企业的绩效工资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全部内容。当然,当实施条件合适的前提下,绩效工资可以作为绩效管理的相关激励措施来对待,但是采用这种绩效工资的管理方式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员工的短视行为。

此外,部分企业认为绩效管理仅仅只是管理层的事情,员工只需要被动地接受与回应就可以了,没有产生对应的互动效果。

同时,某些企业在对下属的各个部门进行考核过程中,部门的绩效考核成绩都很好,但是企业的整体经营绩效却并不好。这主要是由于各个部门在制定对应的绩效考核方式时没有注意与企业的整体绩效计划相对应,而只是从本部门工作出发,仅仅关注自己的那几个项目,没有关注企业的整体目标。

三、现代企业绩效管理综合模型的基本要素

1、合力设定绩效目标体系

(1) 绩效目标的管理

篇6

[2]杨虎,刘琼荪,钟波.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5-127.

[3]薛毅,陈立萍.统计建模与R软件[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23-441.

篇7

砷东电力公司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始终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进行了根本变革。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把焦化厂、电石厂生产的煤气、焦末,进行锅炉余热发电,做到资源的循环综合开发利用,这在国内同行业中是很少见的。并大力提高了煤炭资源特别是神府及周边矿区大量煤矸石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减少了煤炭资源特别是电煤消耗。在废弃物产生环节,开展了粉煤灰、煤气、焦末、蒸汽等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了废弃物和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从根本上减轻了环境污染,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4月份的一个上午,泛者采访丁神东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执行董事、总经理毛中胜。在之前与神东电力公司员工的接触中,听说毛总为人低调,不愿意宣传自己,不但和媒体打交道少,遇到荣誉和表彰,还部让给别人。在谈话中,记者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关于自己的问题,毛总大都不谈,即使讲点什么,也是简单一句话带过。在记者采访过的企业家当中,非常少见。

现状

记者:采之前,我听说神东电力公司是我国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煤矸石友电企业,是这样吗?

毛总:神东电力公司从2003年开始建设煤矸石发电项目,2004年,两台25MW煤矸石发电机组全部投运。2004年义投资建设了2x135MW煤矸石发电项门,2005年底,首台机组投入运行,2号机织也即将投运。2005年,我公司的项日开发进入厂新的阶段,先后开工建设了神华煤制油油灰渣综合利川5x100MW白备热电厂、达拉特旗神华亿利4x 200MW煤矸石电厂。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成为国内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煤矸石发电企业,装机容量可达1620MW。其中,神华亿利4x200MW煤矸石电厂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和装机容量最大的煤矸行电厂。

记者:这个发展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毛总:一是煤矸石属于原煤废料,神尔矿区每年部产生大量煤矸石废弃物,使用煤矸石发电,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二是矿区废弃的大量煤矸石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遇雨容易产生硫化物,形成酸而污染环境,而采用循环硫化床技术燃烧后发电,燃烧时炉内脱硫,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完全符合公司“和谐企业、绿色能源、产业报国”的企业价值观。三是煤矸石发电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享受到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

记者:目前效益如何?

毛总:这要从两方面说,一是社会效益,二是经济效益。从社会效益上讲,煤矸石发电是新型资源综合利用项日,可以消化神东矿区大量的煤炭废弃物,既变废为宝,又能起到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作用。公司发展煤矸石发电可以说是神华集团多年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资源高效利用的一个缩影,也可以说是西北地区环保节能项目的一个典范。正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我公司全面形成了白发自用、互为备用的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格局,并发挥出巨大的体制优势和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从经济效益方面讲,近几年来我公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净产值不断翻番,从2001年的年利润47万元到2005年年利润3100万元,几年累计上缴税金1.182亿元,经济效益实现质的飞跃。

从2002年起,公司实施定点扶贫,四年来,每年50万元用于陕西省米脂县的扶贫;2004年,出资10万元,帮助米脂县修建一所希望小学;从2005年起,每年给府谷县50万元扶贫资金,目前已累计260万元。

科学发展观

记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神东电力公司今后的发展意义何在?

毛总: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神华集团的子公司,我们要跟上集团快速发展的步伐,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只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在集团公司“开疆拓土,重振河山,做大做强,打造辉煌”的战略决策中赢得先机。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记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具体是怎么做的?

毛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我们紧紧围绕神华煤炭及煤转化基地建设,以已经形成的煤电化循环产业为模式,以现有产业规模为孵化器,对外稳步扩张,积极实施大战略,形成大循环,实现企业大发展。全力建立内统外联、多元投资新体制、全面建设以电力为主业,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煤电化联营、发供用配套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

记者:在这一过程中,一定遇到了不少难题吧,如何解决?

毛总:当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企业,矛盾和困难是难免的。一方面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矛盾,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能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矛盾,企业管理标准还不能适应建设一流企业的需要,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木改变,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近儿年来,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引进、教育、培训”的人才机制,实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 “五型企业”建设,使企业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

记者:人才稀缺是很多企业发展的瓶颈,公司是怎么做的呢?

毛总:公司注重人力资源建设。一是加大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招收力度,2002年,公司进来10名大学生,2003年50名,2004午100名,2005年300多人。二是公司面向全同直接招聘了30多名高级技术人才。三是公司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有针对性地让中高层人员进行挂职锻炼。四是完善和弘扬公司的企业文化。

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有一个过程,开始时,我们一年才进来10名大学生,但是现在来公司求职的大学生很多,主要是我们人心思进,大家都想干事,单位内部没有帮派体系,工作上以岗选人所

致。另外,我们的管理人员不搞特殊化,下基层领导和职丁吃同样的工作餐;不沦领导头一天工作到多晚,第二天早上只要是签到时未到,和职工一样进行考核通报,因此,我们不但解决了人力资源问题,而且公司内部士气很高,人气很旺。

记者:听说您常常很晚休息,有时甚至通宵工作、连轴转,您这么做,是怎么想的?

毛总:既然搞了国企,就要对国企负责任;既然负责任,工作需要我怎么做,我就会怎么做。

资源综合利用

记者:焦化厂、电石厂对环境影响比较大,公司是如何在“节能”的同时,做到“环保”的?

毛总:焦化厂、电石厂都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如果不重视环保,将会给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的环境灾难。为此,我们本着“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原则。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入。公司电石厂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针对电石炉生产过程产生高温烟气和出炉烟气等污染问题,在项目建设之初,我们与中船重工上海七一一研究所共同研究开发了余热锅炉除尘系统。将降温过程中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直接送至电厂发电。产生的烟气通过布袋除尘器综合治理除尘后排放,除尘率大于98%,是我国北方地区投资最大、除尘效果最好的环保型电石企业。

年产15万吨半焦的焦化厂配套建设有两台4吨/小时污水焚烧余热锅炉。焦炉生产的煤气一部分返回焦炉做燃料使用,一部分送至焚烧炉做燃料,剩余部分送至自备电厂锅炉做燃料,每年可节煤5万吨。焚烧炉在900℃高温下对废水(氨水)进行焚烧,产生高温烟气,进人余热锅炉产生蒸汽,直接送往电厂发电;煤场产生的末煤和焦炭筛分后产生的焦末送往自备电厂煤场,供电厂锅炉做燃料,实现了焦化厂气(废气)、水(废水)、渣(焦末)的“零”排放。利用矿区废弃物进行发电,创造性地形成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电、煤矿、焦化,电石”四个板块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从2003年开始,我公司的自备电厂连年被陕西省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记者:除了自备电厂,公司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还做了什么?

毛总:公司把建设循环经济为特征拘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定位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在建的煤矸石发电项目均采用世界先进的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术。循环硫化床(CFB)属于低温燃烧,氮氧化物排放远低于煤粉炉,可在燃烧过程中直接脱硫,其脱硫的初次投资及运行费用远低于煤粉炉加烟气脱硫,烟气通过静电除尘器除尘后达标排放,并且每年可燃用神东矿区废弃煤矸石和洗中煤上百万吨。同时新上煤矸石发电工程均采用空冷技术,与同等装机容量的水冷机组相比,可节水75%以上,成为我国北方缺水地区的电力建设的样板工程。目前,公司400吨川、时污水处理厂也正在加紧建设中,届时,公司店塔工业园区产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将全部回收处理,水质达标后实现再利用。

展望

记者:神东电力公司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举措?

毛总:一是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使企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由多元辅助产业向优势主导产业转变;由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二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推进“五型企业”建设、质量标准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三是突出优势产业,以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型、坑口型、自备型企业为重点,突出发电的主导产业地位,把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物质资源向主导产业集聚,推进发电主业快速发展,着力构建产业新格局,全力打造产业新优势,力争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使“神东电力”成为全国节能发电的品牌,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亮点,成为全国建设和谐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记者:您能简单讲讲“五型企业”马?

毛总:五型是“本质安全型、质量玫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阶发展型”。建设“五型企业”,是神毕集团给公司下达的精神。公司当前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属于成长型企业,建设“五型企业”既是新挑战,又是新机遇。

公司将以神华集团的方针为统领,坚持巩固、提高、扩张并举,坚持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并重,坚持经济发展和企业文化培育共同推进,坚持企业、员工,社会和谐发展,实施大战略,形成大循环,实现大发展,全面构建科学、规范的“五型企业”标准和体系,形成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煤电化联营、发供用配套的优势产业格局,到2008年把公司基本建成“五型企业”。

记者:伴随着西部开发,公司有什么长远规划?

毛总:着眼未来,公司制订了“三步走”的战略。

篇8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必要性

从本质上看,世界各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起因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恢复、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而提出来的。其共识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率先走出经济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1]。而历史经验也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如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第一次波及全球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面对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例如,美国提出,将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宣布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将新能源研发和利用的预算由882亿日元大幅增加到1 156亿日元。韩国计划到2012年投资60 000亿韩元研发绿色能源新技术,另外,还把加快“三网融合”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英国、法国相继出台了“数字国家”战略,德国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倾力增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英国还计划十年内在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投入150亿英镑用于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这比英国以往任何时候对生物医学研究的投入都要多。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在2009年宣布投资2 000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

2009年底,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确定工作启动,当时初步确定的领域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七大产业。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文件起草组也相应成立,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先是从原本的七个领域扩展到了九个领域,增加了“民用航空”和“海洋工程”两大领域。2010年年初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经过半年的意见征求,主要领域从七个扩为九个,现在又改为七个,但前后七个领域的产业内容已发生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已进一步定为七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这一宏大规划,被业内人士看做继“4万亿”后中国政府启动的最大规模的产业计划。而这一计划,已瞄准发展结构的根本转变。

但是,从国际社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也就是说,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可能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而发达国家为维护和垄断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1]。例如,美国有极为严格的高科技出口制度,有20个大类的高科技产品不得对中国出口,并动辄以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为由,拒绝向中国输出技术。因此,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我们的技术还是依赖国外,到最后仍然只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不能享有高端利润,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标准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才能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理论现状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它既涵盖了“战略”本身的重大性、长远性和未来性,也涵盖了“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新作用的特征[1]。例如,******总理(2009)在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时则指出,“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特征。同时,从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看也体现了“新兴产业”的特征(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1]。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两会期间表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战略性’是针对结构调整而言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这些产业是着眼未来的,它必须具有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新兴’主要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赵刚(2009)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在国民经济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和长远影响的行业,其次是着眼未来,必须具有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可能性。王勇(2010)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1]。中国部分媒体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内,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性进展所形成的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1]。

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与关键核心技术相联系的。对二者关系的解释可从20世纪世界各国关于国家关键技术的规定中得到认识。例如,美国在1991年3月的《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指出“国家关键技术”是对“对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如先进技术计划(ATP)、信息高速公路计划(NI-I),生物技术计划的人类基因组技术和环境保打技术计划的清洁能源及清洁车辆计划技术等,把关键技术与国家产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德国技研部委托弗朗霍夫系统和创新研究所与七个研究管理局合作提出的《21世纪初的德国关键技术》报告认为,所谓“关键技术”指的是“对国家经济有决定性影响;欧盟制定的《第四次研究、技术开发示范活动总体规划》把“关键技术”定义为:“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增强社会凝聚力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通用技术”;韩国政府制定的“高度先进国家计划”(又称HAN计划,c-7计划)认为,“关键技术”是“能够给经济带来最大潜力,并对社会有综合效益的基础性通用技术和应用性产业技术”。这些规定都把关键技术与国家经济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联系了起来。

第一次把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系起来的是国务院总理******,他在2009年9月21日和22日面向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召开的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他指出,选择关键核心技术,确定新兴战略性产业直接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就会贻误时机。新兴战略性产业要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其后,他又在2009年11月3日的《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中强调,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当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形成也是与自主创新相联系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认为,“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就必须加快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从国际社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发达国家为维护和垄断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因此,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如果技术还是依赖国外,到最后仍然只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不能享有高端利润,陷入恶性循环。同时他还指出,中国要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标准,着力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理论评述

从以上理论讨论的状况看,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通过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是其重要手段。同时,也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通过自主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使中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重要意义。就整体来讲,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当然,从这些理论讨论的情况发现,尽管各国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提得较多,但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自主创新路径,就相关的概念都还处于争论之中,例如,什么是战略性新产业?什么是关键核心技术?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究竟能够产生哪些效应?这些效应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条件有哪些?都还没有作出完整回答。因此,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相关问题,形成明确、具体的研究路径是必要的。

1.可形成的具体研究路径分析。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趋势:(1)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及自主创新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和目的,建立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究的逻辑起点。(2)为了有利于问题研究的深入,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进行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明确,将奠定继续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理论基础。(3)为了明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联系,可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作用过程进行分析。例如,关键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及关系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过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形式分析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详细研究,不仅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要通过自主创新形式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4)为了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效应,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生的产业市场效益、产业技术效益、产业带动效益、产业优化升级效益进行分析。这一部分的研究,可从理论上清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生的效益,也可为后面的研究内容提供直接的标准。(5)为了更深入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可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条件进行分析。例如:技术知识聚集、资金保障体系、畅通的技术推广路径和产品销售市场等。这一部分的研究,可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的探索提供逻辑参考。(6)为了能够探究出对实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办法,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进行探索。例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有效政府服务平台建立、配套技术使用体系的建立、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建立等。这部分的探究,可实现课题研究达到的实践指导意义的目的。 研究路径的结果分析。从以上研究路径看,可达成的预期结果有:(1)研究中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这不仅构成了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还丰富了新兴产业理论,也拓展了“战略”理论的范畴,具有研究理论上的创新结果;(2)该研究根据关键技术理论和核心技术理论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理论,具有理论上的重大创新,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作用。同时,也拓展了“关键技术”理论的和“核心技术”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创新结果;(3)该研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条件,探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路径,形成的完整的自主创新路径和研究体系,对中国有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有一定实际指导作用,具有实践上的创新结果。

参考:

[1]王勇.战略性新兴产业简述[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篇9

一、前言

农业银行地市级分行作为农业银行总行最重要的核心成分,一方面能够承担地区的金融运作,时实为农业银行总行服务,另一方面拉动区域化经济,提高地市的贸易能力。目前,我国农业银行地市级分行逐渐适应社会的需求,除了开设相关的信贷结算业务,同时还包括一些缴费、股票等金融活动。银行的良好运作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工作,因此需要用一个有效的薪酬管理来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薪酬管理是指对员工向其所在单位提供所需要的劳动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补偿进行管理,是单位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的有效保证。农业银行地市级分行只有保证一个合理的薪酬管理,才能保证员工的积极工作和银行的平稳运作。目前,随着计算机、信息化越来越普遍,我国农业银行地市级分行已经开始逐渐注重管理信息系统的搭建,搭建一个综合性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农业银行地市级分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一)农行地级市分行应用薪酬管理必要性

薪酬管理是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人员发展管理的有效控制点。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减少人为的干扰因素,对庞大的薪酬管理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存储、整合、分析,并通过整理形成完善的数据库,它不仅能够降低员工的基础工作量,能够追随现代化、信息化的步伐,保证员工对薪酬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同时,方便高层决策者进行管理和审核。

农业银行分行起到一个承接总行与客户的重要作用,针对的是一个小范围的经营,因此,这个分行的薪酬管理系统不仅要匹配整个银行的系统,还需要能够跟地市级分行的特征做基本的吻合。一个良好的分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保证员工的薪酬信息的准确性,不仅要有高度的稳定性和集中性,同时还要方便操作,方便数据的读取与分析,也就是有强大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二)分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农业银行地市级分行明确了“以岗位付薪、以绩效付薪、以能力付薪”的理念,探索并搭建符合自身特点的薪酬管理系统,公平、公正地体现员工的岗位价值和个人能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银行的经营效益的提高和整体竞争力的增强。这样的理念,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做根基。

目前,我国的酬薪管理信息系统逐渐开始受到重视,但是并没有发展到一个成熟的模式,优缺点并存。

优点:我国农业银行分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与现代信息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能够基本的处理薪酬管理的问题,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录入输出的数据库。

缺点: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系统平台,但是对于它的维护使用以及升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1.缺乏高科技技术人才:分行对系统的掌握和升级的高科技人员的吸引力不大,导致这方面的人员偏少,因此,导致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迅速找到人员解决,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坏死甚至是崩溃,对于整个的薪酬管理来说,关系到员工的工资准确性。

2.数据接口不稳定:在系统应用中由于结构发生变化,相应的薪酬系统中也应体现出来。薪酬管理业务存在多样性和多变性,如果数据接口不稳定,很容易导致数据发生错误,不能适时地进行更新,导致新旧业务的混乱,影响薪酬的准确性。

3.薪酬管理系统操作人员培训不足:薪酬管理系统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操作不灵活,很容易引起系统的死结或者薪酬管理的不准确,培训过少,容易使操作人员不能根据实情来判断操作,导致出现错误。

4.接洽不完整:所谓的接洽不完整,是指在分行的运行过程中,系统不能灵活地处理总行与当地形式之间的冲突问题。目前的薪酬管理系统存在信息延迟报告与处理的问题,薪酬情况需要总行审核,单总行的系统地域性考虑存在偏差。

三、搭建综合性农业银行地市级分行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一)搭建综合平台的重要性

由于农业银行地市级分行薪酬管理信息比较庞大,并且信息比较冗杂,因此搭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很重要,一方面要将各种关联信息进行很好的接洽,同时还要保证每个信息的完整性,是一个非常难,非常有技术性的工作。只有通过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才能在大方向上做到一致,小细节上稳定。

(二)搭建综合平台的核心

搭建综合性平台是非常综合,考虑必须全面的工程,不仅需要兼顾人员的合作,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完善性。

首先,是保证人员的技能和职业道德。软件使用人员的素质的不过关容易导致薪酬管理信息化的进程的减缓,对于整个管理来说,存在延迟性和不准确性。薪酬系统设计人员如果对所开发的项目缺乏充分调研和对相关政策有深刻理解,就容易对系统没有宏观的把握,导致薪酬管理体系出现重大问题。

再者,是保证技术的完善性。在系统应用中由于结构发生变化,相应的薪酬系统中也应体现出来。薪酬管理业务存在多样性和多变性,如果数据接口不稳定,很容易导致数据发生错误,不能适时的进行更新,导致新旧业务的混乱,影响薪酬的准确性。薪酬发放台账表及台账汇总表、薪酬发放明细表和薪酬发放汇总表等,一定要做到分类明确,使员工了解薪酬分布和整体的管理模式。

最后,保证分行的灵活地域性特征。分行面对的是地市级区域,业务相对更为细致化,遇到的情况也比较多,因此必须能够灵活的,针对地市级特殊情况处理薪酬问题。

(三)搭建综合平台的提议

1.系统操作人员招聘及培训:薪酬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需要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的工作,必须由有一定技术的人员进行操作,同时,为了督促和加强操作者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必须经常进行有效的培训。除此之外,应该组织得力的信息项目实施团队薪酬管理信息化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过程,从项目立项、开发,到投入使用以及以后的维护,技术总在变化、升级和更新。

2.扩展系统业务,实现接口稳定多元:投稿系统软件处理业务的能力,并且扩展其处理范围,这样才能实现多业务转换合作,同时还要保证数据接口的稳定多元,良好的网络性能和软件反应速度,将不同业务统战规划,稳定录入输出,对于薪酬管理系统是个最起码的保证。

3.综合运用数字化: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数字化已经深入各行各业,为了能够提高薪酬管理工作效率,计算机系统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薪酬管理的日常事务中。数字化强大的系统能够提供数据管理、薪酬计算、模型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管理支柱,能够降低人员的操作难度,降低数据的波动性和错误率。

4.保证各种技术相互协调统一:薪酬管理系统可以有多种技术实施方案,每一种方案都有其优缺点和适应性。必须按照实施对象的提出的原则、要求和具体情况。在经过全盘综合考虑,通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决策后,才能选取最优的技术方案,要保证各个技术相互协调统一。

5.提高区域灵活性:在这个银行地市级分行的运行中,常会出现已有系统不能及时处理特殊情况,因此,应对情况做好详细统计及录入,增大数据库容量,以提高薪酬系统处理问题的区域灵活性。

四、总结

农业银行地市级分行只有保证一个合理的薪酬管理系统平台,才能保证员工的积极工作和银行的平稳运作。搭建综合性平台是非常综合,考虑必须全面的工程,不仅需要兼顾人员的合作,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完善性。只有搭建了一个具有综合性的薪酬信息平台,才能保证薪酬管理的明朗化、公平与公正性。

参考文献

[1]康士勇.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Gary Dessle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inth Edition[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余兆明.高校校园网IPv6升级方案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3):35-38.

[4]黄金老,郝宝宝.国际商业银行的薪酬探秘上[J].银行家,2006(01):95-98.

篇10

近年来,重叠综合征日益受到重视,所谓重叠综合征指:OSAHS合并COPD。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在睡眠状态下,多种因素导致反复出现的低通气和呼吸暂停和,因此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睡眠中断,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相应的病理及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病情进展,除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外,还可出现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占SAHS的大多数,研究表明OSAHS的发病率可达到2%~4%左右[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病变,研究指出其气流受限呈不完全可逆性进行性发展,患病率可达8.2%[2]。我们对50例OSAS患者于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及整夜多导睡眠仪监测,探讨肺功能改变与夜间低氧血症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共50例:一组,为OS患者组,经PSG确诊为OSAS,并经临床诊断和肺功能检测符合COPD,COPD诊断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3]。二组,为OSAS患者组,此患者有睡眠打鼾、或呼吸暂停等症状,PSG监测符合OSAS,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1.2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①肺功能:采用肺功能仪每日上午进行肺功能测定,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常用呼吸生理参数的数据,重复测定5次,取最高值;②睡眠监测:所有受试者均经多导睡眠图仪连续进行7h以上的同步监测包括口鼻气流、胸腹运动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aoz),分析记录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l)及睡眠中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记录患者最低脉氧饱和度(The lowest SaO2,LSaO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The longest apnea time,LAT)和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③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清晨抽取动脉血,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完成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O2)等血气指标测定。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并应用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 结果

2.1重叠综合征与OSAHS的睡眠监测指标比较见表1。

2.2 OS与OSAHS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肺功能指标、夜间睡眠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变化和关系,见表2。

3 讨论

我们从表1中观察到,OS比OSAS的患者AHI、Lat(s)高,而LSaO2(%)低,考虑睡眠呼吸紊乱的发生频率与Lat(s)2成正相关,与LSaO2(%)成负相关。从表2观察OS比OSAS患者的AHI与FEV1、FVC、MVV、MMEF均呈负相关,表明睡眠呼吸紊乱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与肺通气功能有关,特别是与气道功能障碍有关。综上认为睡眠呼吸紊乱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不仅与上气道阻塞有关,还与小气道阻塞有关。Zerah-Lancner发现OSAS的发生与上气道及小气道的阻塞高度相关。Stauffer[4]指出小气道阻塞与上气道阻力增加有一定关系。因此,重叠综合征患者由于肺功能逐渐下降,通气功能逐渐减低,以及气道阻塞,易引起上气道阻力逐渐增高而致睡眠呼吸紊乱逐渐加重。Stauffer发现OSAS患者肺功能与睡眠呼吸紊乱的严重程度有关,睡眠呼吸紊乱的发作频率与患者的MVV、肺总量(TLC)、FVC呈明显负相关。OS的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从呼吸道的解剖结构、病理生理变化到中枢神经调节系统、体液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干扰下,下气道阻力进一步升高,并伴随肋间呼机肌张力的进一步减退、胸廓运动的幅度的减小,引起患者潮气量和肺泡通气的减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出现低氧血症加重,而产生胸闷,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昼夜颠倒,性格大变化及异常的运动行为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比较,睡眠监测指标中OS组的SaO2%低于OSAS组,Lat、AHI高于单纯OSAHS组,表明O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更明显,与文献报道一致[5]。血气分析显示OS组PaCO2高于单纯OASHS组,而PaO2及SO2低于OSAS组,表明OS患者日间的低氧血症较严重。OS患者具有OSAHS及COPD的双重特点,同时存在上、下气道阻塞,整个气道阻力增加明显,OS患者比单纯OSAHS患者夜间呼吸中枢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下降,更易出现睡眠呼吸紊乱,导致更为严重的缺氧,形成恶性循环,使OS患者的肺功能损害更为严重,甚至可引起患者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6]。肺功能指标中,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有统计学差异(P

因此,OS患者较单纯OSAHS患者肺功能损害更严重,夜间低氧更明显。

参考文献:

[1]胡海,聂虎.63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早期评价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J].华西医学,2007,22(3):533-535.

[2]赵燕燕,刘会芳,许鸣华,等.百草枯中毒的急救与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8):733-735.

[3]Onal E, Leech JA, Lopata M.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monary function and sleep-induced respiratory abnorma-lities[J].Chest,1985,87(4):437-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