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14: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健康数字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数字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无法适应大学环境
现在大学生基本以90后独生子女为主,在家中受到家长的宠爱和重视,在学校里也有自己熟悉的同学,在城市里有自己熟悉的朋友和玩伴。进入大学以后,他们从熟悉的环境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许多陌生的人相处,很难以融入群体和环境中去。从学习上来说,经过了三年高中紧锣密鼓的学习,忽然到了课程轻松的大学就很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生活上来说,平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结束了,衣食住行都要自己想办法。这些,对于大学生新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许多同学会在网络环境中寻找熟悉的感觉。
1.2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
进入大学面,学生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分开,在一个充满陌生人的环境中十分容易觉得孤单和寂寞,又难以积极的与人交往,很多学生都面临着孤独的情况。在面对寝室关系、班级关系的处理时,许多同学显得不知所措;恋爱关系的处理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难上加难。这样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和熟悉的朋友、同学交往就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需求,而实际生活中社交的缺失却导致了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恶化。
1.3不知如何安排课余时间
课余时间多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特点。面对着大量的空余时间,一些同学选择了社团和课外活动,而一些学生选择了网络游戏。三年的高中生生活让学生在压抑和对网络的好奇中度过,进入大学这种压抑被释放,对于游戏和网络的痴迷就明显的体现出来。太多的大学生不会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会将这些时间感性的都花费在娱乐上,在数字时代主要体现在网游和购物、聊天、看视频等娱乐项目上。
1.4对就业问题感到迷茫
对于社会和工作的恐惧也是大学生心理的重要现状,许多学生从未接触过社会,对于工作和就业没有任何概念。在面临毕业时感受到了强大的就业压力,很容易感到巨大的挫败感,进而灰心丧气,在网络上找寻自己的存在感,导致更大的心理问题的出现。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2.1利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
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如QQ、飞信等已经成为了学生们平常交流时经常使用的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是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与通常的面对面交流不同,通过网络的对话可以使学生真正放松下来,谈一些自己平时不愿意说的话,透露一些当面不好说的小秘密,有助于辅导员深入学生的内心;通常即时通信工具都带有空间和space和状态等功能,除了直接和学生进行交流以外,辅导员还可以实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和日志等,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非正常状态时可以及时的关注。目前,在很多学校里,辅导员都已经开始利用QQ、飞信等实现了和学生的交流,效果不错。如今随着微博的发展,许多辅导员也开设了自己的微博,自己进行一些微博的创作,来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解决一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2建立网站、论坛进行心理问题疏导
社交的缺失是大学生感到孤独和寂寞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诱因。大学生喜欢用网络进行交友,但是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不安全因素,而辅导员和学校可以通过建立BBS或者网站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结交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人士,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在很多学校中都设置官方的BBS供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方式可以推广开来,学校和辅导员也可以利用官方网站、账号的方式直接进行网络心理健康辅导。除了BBS的讨论和交友以外,利用网站的平台和功能,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问答,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的功能可以进行一些心理影片的展播,在观影的轻松氛围中矫正学生不正确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提供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语录等的下载,供学生们阅读,来引导学生应塑造自身良好的精神面貌。
2.3对沉迷网络的学生进行正确的疏导
沉迷网络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体现,也是许多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导致的一个结果。对于沉迷网络的学生,一定要加以劝诫和疏导,了解导致其沉迷网络的各种因素,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将其解决。许多学生沉迷网络并不仅仅因为网络世界的精彩和有趣,而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目标和信念,也没有朋友和同学的陪伴。针对这一情况,辅导员和学校一定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心态和困难,采取“疏”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方法来说理,或者利用一切切实的措施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从而打开学生的心结。切不可因为学生沉迷就妄加批判,进一步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4营造良好的网络校园文化环境
按肌瘤所在部位不同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按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可分为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其常见症状有: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继发贫血。有的肌瘤增大超出盆腔在下腰部可扪及,可产生压迫症状如排尿困难和排便困难。
2 治疗原则
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等情况全面考虑,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随访观察 若肌瘤小且无症状,一般不需治疗,尤其是近绝经年龄患者,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肌瘤可自然萎缩或消失,可每月3~6个月随访1次。
2.2 药物治疗 凡肌瘤在2个月妊娠子宫大小以内,症状不明显或较轻,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均可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①雄激素;甲基素、丙酸酮;②抗雌激素制剂:三苯氧胺。
2.3 手术治疗
2.3.1 适应证 ①子宫大于妊娠10~12周(拳头大小);②肌瘤增长速度快,特别是更年期后肌瘤不但不萎缩反而变大;③瘤体虽小症状明显、月经过多、药物治疗无效,继发贫血;④有压迫临近脏器症状;⑤有子宫肌瘤蒂扭转;⑥有恶变可能;⑦妇女不孕或流产而其他一切检查又很正常者。
2.3.2 手术切除的方式 ①开腹手术:是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子宫全切术;②阴式子宫切除术:优点是腹部无切口、腹腔干扰少、患者恢复快;③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妇科技术,优点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粘连机会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一般3~5 d,2周内可恢复日常工作和学习。
3 术前健康教育
3.1 心理指导 针对患者和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3.2 术前1 d半流饮食,术日晨禁饮食。
3.3 术前准备的目的和必要 备皮:清洁皮肤,预防切口感染;②术前用药目的:保证睡眠,诱导麻醉,增强麻醉效果,减少腺体分泌;③胃肠道准备:防止术中、术后呕吐物误吸,防止术中误伤肠管,有利手术顺利进行,防止术后腹胀;④置尿管:利于手术,预防误伤膀胱。
4 术后健康教育
4.1 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1)寒战:多由于麻醉作用使体温降低或手术过程中输液速度过快而引起的。护理措施:①保暖:热水袋保暖,但热水袋水温不应超过50℃;②给予地寒米松10 mg静脉滴注或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2)疼痛:疼痛是最常见的护理问题,以术后24 h内最内明显;是由于手术牵拉或麻醉作用逐渐消失引起。护理措施:①术后及时系上腹带,以减轻疼痛;②术后6 h给予半卧位,有利于减轻腹部伤口张力,减轻疼痛;③止痛剂:根据疼痛性质、程度给予止痛剂;④注意观察疼痛性质、程度;⑤加强心理护理,设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如为患者放一些音乐或同患者聊天等以减轻疼痛;(3)腹胀:由于术中牵拉及麻醉作用的影响,术后活动少,肠蠕动功能减弱所致。多发生在术后48 h内。护理措施:①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②排气后前两日进免糖食物,防止产气过多引起腹胀,给予少量多次饮温开水或橘子汁,促进排气,少量多餐半流食;③腹部热敷或轻轻地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④必要时,可给予新斯的明1 mg每30 min肌内注射1次,共2次;(4)排尿困难:与术后留置尿管有关。护理措施:①鼓励患者在拔管后多饮水,并争取在拔管后30 min内自行排尿;②如排尿困难可以让患者听流水声诱导排尿;③轻轻地按摩下腹部或热敷下腹部;④采用针灸方法或给予新斯的明1 mg肌注或扶患者坐起排尿。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2月以术后560例患者及家属为健康教育对象,他(她)们均应用PCA进行止痛,其中男225例,女235例,年龄19~76岁。
方法:
⑴首先给患者要说明使用镇痛泵不会影响切口愈合、影响排气、不影响活动,以消除其顾虑。可将正在使用镇痛泵的患者介绍给术前患者,患者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最简单又有效的宣教方式。向患者及家属展示PCA样品,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PCEA治疗的好处,教会患者正确使用PCEA的要领,尤其使用过程应做到妥善同定装置,保持给药途径通畅,避免拉扯硬膜外导管,引起导管滑脱或导管断留在硬膜外腔内。给患者及家属讲解PCA的构造、性能、止痛原理、使用方法,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原理。经常检查装置各连接处有无松动,避免药泵与导管连接处滑脱,使药物渗漏,影响镇痛效果。感觉疼痛时,可按压自控键1~2次。应对术后PCA患者加强沟通指导,特别是要让患者及家属知道按键给药的最佳时间。当患者意识到将发生疼痛或刚刚感觉疼痛时,即可按压按钮给药。不要等到疼痛剧烈时才给药,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也可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⑵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患者支持系统的利用,即对患者宣教的同时,对其家属进行宣教[2]。镇痛泵使用过程要防止硬膜外导管滑脱,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针对硬膜外导管易于滑脱的现象,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在硬膜外穿刺点处加用3M透明敷贴固定,连接管用透气胶布间断固定,并每日更换,变换卧位前妥善放置镇痛泵,避免导管受牵拉,如有松动,重新同定。应用镇痛泵影响自主排尿功能,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可使排尿反射受抑制产生尿潴留,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可有效解除尿潴留。指导家属2~3次/日用温开水清洗尿道口及会,保持尿道口及会清洁,并间断间歇夹管,每3~4小时开放1次,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⑶告知患者疼痛受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例如个体的情绪、人格因素、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及耐受力、既往疼痛经验、注意力集中与分散、环境变化、社会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对疼痛的感受。再说,术后疼痛与手术种类、手术创伤程度和部位有很大关系。上腹部手术疼痛一般较剧烈。术后疼痛的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麻醉方法、用药种类及剂量也有关。术后疼痛以切口疼痛为主,深呼吸、咳嗽、变换等活动使切口受到牵拉引起疼痛加重。虽然镇痛泵有很常用,给药准确性高,血药浓度维持恒定,起效快,术后镇痛效果好。但是在更换时应动作缓慢、轻柔,深呼吸、咳嗽时,还会有疼痛,需要用手保护切口,减轻疼痛,自主按压按钮给药的次数也不可过多,因为泵内镇痛药也会有不良反应。
⑷让患者了解有关镇痛药的不良反应,PCA镇痛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吗啡作用于延髓呕吐中枢,是导致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患者出现烦躁、焦虑和恐惧等心理改变,严重呕吐可增加腹压引起伤口出血、加剧疼痛、影响食欲。发生呕吐时应嘱患者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同时遵医嘱给予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必要时停用PCA治疗。另外,吗啡还可引起嗜睡、头晕、皮肤瘙痒、腹胀、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3],如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布比卡因阻滞神经后可引起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头晕,嗜睡等。因此,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短时间内不得连续多次按压自控键,止痛效果不好时,应向医生及护士反应,采取其他止痛措施。镇痛泵内药物可使患者皮肤感觉迟钝,出现压疮或烫伤,应勤变换,尽量避免使用热水袋,如需使用,应避免热水袋与皮肤直接接触。
结果
560例应用术后自控镇痛泵患者经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了自控镇痛效果。
讨论
目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需求亦不断提高,疼痛的护理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了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增强患者的舒适度,我们及时正确给患者以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好,提高了患者使用镇痛泵自控镇痛的质量。促进了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年龄在45-65周岁,其中子宫肌瘤45例,宫颈原位癌15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护士应自主动热情与患者交谈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的目的及麻醉的方法,手术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1-2]。
1.2.1.2术前准备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常规备皮,特别注意脐部护理,先用松节油进行清洁脐孔,再用0.5%碘伏消毒擦干,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止脐部切口的感染。术前1天进半流质饮食,晚上10点后禁食,午夜12点后禁饮,以防麻醉后呕吐引起窒息。术前2天用0.05%碘伏冲洗阴道,如有阴道出血有0.5%碘伏擦洗阴道。术前晚十点及术晨清洁灌肠予排空肠道。术前晚睡前予口服舒乐安定5mg,保证睡眠质量。指导患者术前取下金银手饰及假牙交与家属保管[3-4]。
1.2.2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班了解术中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予低流量吸氧6小时,流量3-5L/mim,每半小时测量T、P、R、BP直至平稳改为每小时一次。保持输液通畅,控制输液速度,注意保暖。术后6小时后协助患者翻身,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术后12小时取半卧位及鼓励患者做下肢活动以防静脉血栓形成。②引流管护理:保持导尿管及引流管的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尿量及引流液量颜色,性质。做好尿道口护理2次/日,保持会清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每日更换。③疼痛的护理:腹腔内残余气体及术中头低臀高位可导致腹部及肩背部疼痛,指导患者勤翻身,取舒服而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应用。④并发症护理:皮下气肿:可不做特殊处理,2-3天自行消失。穿刺孔出血:及时更换敷料及压迫止血。损伤脏器及血管:观察患者术后腹痛,腹膜刺激征以及血压、脉搏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积极抢救。⑤饮食护理:术后6h可给流质饮食,禁止牛奶、豆制品及糖类防止肠胀气,排气后指导进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术后第二天根据情况给予软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2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营养,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防便秘引起阴道残端裂开出血,禁止盆浴、性生活3个月,禁重体力劳动半年。出院1个月后门诊复查。
参考文献
[1]郭素群.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病人护理措施.现代管理,2011,11:11.
>> 社区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随访治疗模式研究 医疗机构艾滋病预防与关怀综合项目实施经验及取得成果 预防艾滋病的最重要武器-健康教育 艾滋病的社区健康教育 医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浅议基层医疗机构之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视听材料评价 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述 新世纪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定性研究 健康教育对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的长期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 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预防艾滋病的效果 门诊开展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探析 艾滋病预防健康宣教分析 试论高师院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模式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研究 预防艾滋病 对大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探讨 艾滋病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0-11-2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pdf] ,2012-01-2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概要[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18-19.
[9] 刘凤溯. 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知识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26-127.
[10] 濮存昕. 参加第十四届世界AIDS在会有感.中国性病AIDS防治,2002,8(6):325.
[11] 李朝峰.李顺平,王伟成.济南市部分医务人员AIDS知识、态度、信念、行为调查.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4,10(2):166.
[12] 吕姿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13] 吕姿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88.29,52-54,73-79.
[14] 徐光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群AIDS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47.
【关键词】病人 艾滋病知识 健康教育 评价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它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也面临着艾滋病蔓延的严峻形势。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关键在于预防。为了了解病人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对在本院门诊输液室的输液病人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本院门诊输液室输液时间在2天以上的输液病人154例,其中男96例,女59例。职业:农民22人,工人54人,干部66人,其他12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4人,高中及中专45人,初中及以下45人。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4.5岁。
1.2 教育方法
每名输液病人分发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小册子一份,在输液室播放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录像。
1.3 调查方法
参阅有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以及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知识来源。健康教育前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后收回,发放问卷154份,回收有效问卷154份,回收率100%。指导被调查者在输液过程中观看专题录像,阅读健康教育小册子。第二天确认被调查者认真阅读所分发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后,让被调查者填写同样的问卷,当场收回, 发放问卷154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回收率94.2%。
1.4 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经过编码,数据的审核和管理采用Epi Data3.1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输液病人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
从表1得知,健康教育后病人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普遍比教育前好,经统计学处理,除了对“是否知道艾滋病这种病”、“艾滋病是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以及“共用剃须刀、牙具是否可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三项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
2.2 对待艾滋病的态度
从表2得知,健康教育前绝大多数病人认为有必要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96.8%的病人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力帮助他们,93.6%的病人不歧视或看不起他们。通过健康教育后病人对艾滋病的正向态度有显著提高(P
表1
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答对率比较
表2 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的正确态度比较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在没有研制出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疫苗以及有效控制传播途径之前,利用各种方式和条件,广泛深入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仍然是人类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手段 [1、2] 。
3.1 医院是病人就诊的机构,是人群重要聚散地,同时也是艾滋病易感人群密集的场所[3],在社会健康教育过程中,医院是社会人群与专业人员一个重要的结合点,医院的角色在无形中成为社会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务人员不但掌握系统的医药卫生知识,而且了解社会人员的健康需求和心理变化,是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最有权威的人员,病人、家属及社会人群对医务人员的教育深信不疑,易取得明显效果[4]。本次调查选择门诊输液室的输液病人,充分利用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有充足时间观看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录像,阅读健康教育小册子,并能与医务人员接触,沟通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病人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通过本次调查显示,在门诊输液室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取得明显效果。
3.2 表1显示,97.4%的病人知道有艾滋病这种病,88.9%的病人知道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73.3%~89.0%的病人对艾滋病的治疗与预防方面已有一定的了解。说明人群通过各种媒体广告宣传,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知晓率分别达到96.8%和95.5%,但对另一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知晓率只有86.4%,通过健康教育后知晓率达97.2%,说明我们对性方面的知识宣教比较薄弱,这可能与整个民族的传统观念有关。提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宣传教育。表1调查还显示:有11.7%~68.9%的病人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握手、拥抱、游泳、公厕、虫媒等)知识了解不太清楚,甚至十分模糊。通过健康教育后,病人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上升到86.3%~99.6%,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3.3 表2显示:98.7%的病人都希望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96.8%的病人都愿意尽力帮助他们,这为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健康教育前,74.0%的病人能与感染者及其家属共事,呈现比较宽容的态度,这可能与病人所处的环境有关。一是自己正处于非健康状态,需要别人的关心与体贴,所以同样感受到疾病的痛苦;同时,医院的环境也可以使他们产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同情。调查还显示:有34.5%的病人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仍存在恐惧心理,这可能是健康教育前他们对日常生活接触(即非传播途径)能否传播艾滋病的知识不太清楚,影响到他们对艾滋病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接触和态度,造成误解和不必要的恐惧。虽然接受了健康教育,并且知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改变对艾滋病的恐惧,提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要长期进行,效果会更佳。表2调查还显示:干预前有56.5%的病人认为自己没有得艾滋病的危险,通过健康教育后,仍有49.0%的病人认为自己没有得艾滋病的危险,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当一部分病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提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要加强病人防护意识的健康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
4 小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收益大的工作,是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的必行之路。从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来看, 以分发健康教育材料与播放健康教育专题录像片相结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病人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这种渠道在医院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减少艾滋病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参 考 文 献
[1] 李映红,周阳.社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 4:79-81.
[2] Hy mans. Effects .of.HIV intervension[R].The X Ⅱinternational AIDS conference weat 78.Durban south Africa.2009,9-1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41-01
目前,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随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剖宫产术后合并妊娠,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壁上有疤痕,特别是产后1年内子宫壁尚未充分愈合,加上妊娠后子宫壁变薄,手术时易发生穿孔[1]。为预防发生穿孔,术前应详细了解孕妇剖宫产术时的情况,原因,术式,术后有无感染等。2012下半年起,我院开展了静脉全麻下的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保证手术顺利的进行,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得到她们良好的配合.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的严密监测、术后的健康知识宣教。
1 术前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面对即将进行的人流手术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内疚的心理,加上对麻醉相关知识缺乏而具有恐惧的心理。当患者确定要进行人流手术,在门诊预约手术时,医务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并表示乐意为期服务的意愿,耐心、细心、专业地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为预防发生穿孔,术前应详细了解孕妇剖宫产术时的情况,原因,术式,术后有无感染等。并简单介绍手术的过程、麻醉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减轻患者术前的心理负担,并告之患者术前应注意的事项,告诉患者术前应禁食、禁水6小时,使患者主动配合。不但保证了患者安全也保证了手术当天的按时进行。进行手术之前,认真阅读核对病历。了解孕周时间、胎囊大小、胚胎附着处离疤痕的距离,有无胎芽,宫内有无节育器等。以便在术中与医生共同核对,避免因为疏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2 术中严密观察
将患者领入人流手术室的同时,并简单介绍人流手术室的环境,多与患者交谈,以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建立静脉通道,静脉穿刺时力求一次性成功,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痛楚。予心电监护。麻醉医生整个过程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特殊或突发的事件及时做出恰当的处理。用碘伏常规消毒,窥器暴露宫颈,待一切准备完善,麻醉医生静脉推注物,随即进行人流手术。术毕,即停物。常用的静脉物是丙泊酚,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苏醒快的特点,且患者苏醒后对手术无记忆,术中不影响子宫收缩.不会增加出血量,术后无头晕、呕吐等副作用。认真检查刮出物是否与病历相符,并与术者核对,防止发生漏吸等现象。手术完毕立即把病人平卧。穿好衣裤,盖上棉被,加强术后保暖措施。观察病人苏醒过程,防止发生在复苏的阶段出现的意外,医务人员陪同在患者身边,待病人清醒后告知手术已经顺利完成,并询问病人的主观感觉和是否有不适的状态。待病人清醒后严密观察2小时,再一次评估病人阴道流血情况、腹痛情况、病人的生命体征等等,病人情况基本稳定可由家属陪同送回家中休息、静养,如病人情况欠佳,可转到留观病房继续休息,直至稳定。
3 术后的健康教育
患者术后转回观察室休息,观察病人的自主呼吸及生命体征。为防止发生术后子宫出血多或迟发物过敏反应,做好抢救治疗的准备。待患者完全清醒,向患者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同时,人流后别忘记有效避孕,因为子宫和产道都需要有一个恢复时间过程,人流术后子宫口还没有完全闭合。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要特别注意保持外的清洁卫生,所用的卫生巾等用品和内裤要勤洗勤换,建议术后采用淋浴,而不要选择坐浴,以免沐浴水进入阴道,引起感染[2]。人流术后病人的身体抵抗力下降,要严密注意个人卫生,除了保持注意个人卫生。还应该加强注意以下三点:
3.1 心理方面的调节 无痛人流术后的心理护理同样重要。通常,在经历了流产后。大多数女性会产生抑郁、沮丧、哭泣、烦躁、失眠等一系列精神症状。其实这多是因为妊娠前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引起的。首先应正确认识和接受流产后的恐惧、悲痛及内疚等情绪变化,了解到这种变化会随着时间消退。
3.2 补充营养,加强机体抵抗力 尽管无痛人流和传统手术相比有创伤更小等优点,但毕竟是生理上的有创行为,因此无痛人流术后不要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加强保暖,预防着凉和感冒。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品。补养的时间以半月为宜,平时身体虚弱、体质差、失血多者,可酌情适当延长补养时间,尽快调整机体防御能力[3]。
3.3 严禁过早性生活 预防生殖系统感染:据统计,人流术后越早进行性生活,生殖系统感染的机会越高越严重。因此,医务人员一定要做好相关的知识教育,告知节制性生活非常必要和重要性.人流术后一月内严禁,如病人身体虚弱或其他原因,禁性生活的时间还要适当延长。
4 结 论
人工流产术给妇女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严重危害。使用无痛人流可大大减轻病人的躯体痛楚。特别是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妊娠,作为妇产科医务人员必须要业务熟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人流手术质量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患者给予精神上最大的安慰,以便全面提高人流人群妇女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广泛传播,预防艾滋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目前对艾滋病尚无有效的防治药物或疫苗,各地报道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手段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即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1~2]。而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职业优势,所以对师范生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相当于是对整个民族子孙后代的长期的有效的教育,可以最有效地扩展艾滋病宣传范围,得到最佳的社会效益。同时,师范生是青少年的代表,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看待事物的观念具有强烈的可塑性,因此相对于其他群体,对师范生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社会精力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正是因为青少年对事物的批判性和对知识新颖性的渴求,采取的教育方式对于最后的教育效果也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的。所以探索对师范生的合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对整个艾滋病的教育甚至预防都有非常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将就国内对师范生采取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优点和不足的认识的基础上,
对师范生应该采取的艾滋病教育方式提出有关建议。
1对师范生进行艾滋病教育现状
1.1教育模式
以往研究所探索的教育模式包括专业教育模式、大众传媒模式、同伴教育模式和其它短期培训方式等,而对同伴教育模式采取的最多。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它是改变人们行为特别是青少年行为的有效方式。
1.1.1专业教育模式在师范生中开设“医学保健”之类的专业选修课,在选修课中对学生进行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3~4]。课堂教育方式有:课堂内医生上课、放映有关录像、图片宣传、周末大型专题讲座等。
1.1.2大众传媒模式接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4]。
1.1.3同伴教育模式对师范生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人际交流能力较好的经统一培训后合格的同伴教育者对其他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健康教育。教育方式以参与式为主包括讲小课、讲故事、做游戏、现场演示安全套使用方法、睡前恳谈、集体讨论等[4,5,10]。大多数采用这种教育模式。同伴教育的参与率高达92.58%,能够提高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改善他们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态度,提高大学生健康的比例[14]。
1.1.4其它方式广泛地发放宣传手册、放录像、讲座、讨论等,或只是针对师范生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培训[6~9]。这些都是最简单的,也是比较零散的、最易实施的方式。
1.2教育内容
1.2.1认知性生理卫生,性病的种类与防治,什么是艾滋病、性病,国内外艾滋病流行情况,艾滋病性病的传播途径、危害、临床表现和防治等。其中关于性的知识比较少。
1.2.2态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这一点没有和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1.2.3行为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1.3教育效果
1.3.1认知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有所上升,但学生在短期培训后的上升比率不是很高[9]。在对艾滋病的高危行为的认知上,涉及到与性知识有关的问题认识上比率没有显著上升[5,7],其他如输血、进餐等之类的认识上比率有显著的提高。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上,采用专业知识教育的模式效果,要好于同伴教育以及大众媒体教育。
1.3.2态度理解,尊重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愿意与艾滋病患者共餐、握手的学生比率有显著的提高,对艾滋病病人持害怕和歧视态度的人明显降低。认为艾滋病能够得到控制的信念持肯定态度的人群也显著地增加。教育前后对婚前的态度上的人群比率的变化不统一[6,7]。在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转变上,同伴教育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显示出一种普遍的、非理性的恐惧心理[11],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总的来说是积极的,但是同时也有不少人对他们持有消极态度,认为他们咎由自取,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救助的赞成率只有67.3%[12]。
1.3.3行为在一项研究中显示[9],教育前学生对自己的异性朋友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的态度.只有10%的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感情好,继续保持关系,并有可能结婚;90%学生表示立即分手。教育后30%的学生认为如果他(她)是无辜的,愿意继续相处,并鼓励他(她)积极治疗对人类战胜艾滋病充满信心。但愿意与一个艾滋病毒感染者结婚的人数无明显增加。在其他研究中,愿意学习和宣传艾滋病知识的人群也明显增加。
2分析及讨论
2.1艾滋病专业知识的普及对于师范生非常重要关于艾滋病的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对艾滋病的态度、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而且作为未来的教师的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决定了他们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对艾滋病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决定整个艾滋病宣传和健康教育的效果。
2.2性教育对师范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虽然性这一途径只是感染艾滋病的途径之一,现代的大学生他们正处于性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期,对于他们来说,在感染艾滋病的一系列途径中,性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最危险的途径。但是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教育效果中,大学生对有关性问题的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上并没有发生一定的改变,这是值得研究者沉思的。由于一些教育传统和社会因素,我国目前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上极度缺乏。因此要想大学生对艾滋病性传播途径知识、婚前、对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意义等认识上有所改变,就必须首先开放地加强性教育,使师范生对于性器官、、使用等都有正确地科学地认识,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高危行为的发生。
2.3结合实际情况,多种教育模式综合应用,开发新的教育模式
从以往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对师范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模式并不是很多,其中同伴教育又是运用最多的,因为同伴教育具有易沟通、方便、经济、灵活快捷、容易接受和容易组织等特点。而且国内近几年的经验也证明,采用同伴教育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可行的、有效的。但根据以往研究,也发现在同伴教育之后,关于对艾滋病的态度上要比知识上的增加更有限,专业知识教育在艾滋病行为和态度上的改变却又没有同伴教育有效,大众传媒在这三种教育模式中对于知识和态度的改变上也是不及另外两者有效,其他一些短期培训又在系统上缺乏针对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应该将多种教育模式综合使用,相互补充。在师范生中做宣传,首先广泛推广关于性教育和生理卫生健康的公共课,并同时让一些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的人来承担同伴教育者的责任,或者缩小同伴教育者的比例。但是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他们个人宣传中的沟通素质,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并设计一系列同伴教育的活动,可以根据每个活动如讲故事、讨论等的优势来安排设计,使整个过程更加系统化。在同伴教育活动开展后,收集反馈信息,从而不断完善同伴教育活动计划。并在受教育的师范生中吸收更多的优秀者来进行培训,从而增加同伴教育队伍。总之,整个宣传活动以培养艾滋病健康教育者为重点,以专业知识教育为基础,宣传对象采取精和泛相结合,象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推广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从师范生中为整个艾滋病的预防培养核心队伍,以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广艾滋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郝风贤. 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效果[J]. 中国学校卫生,1995,16(5):394.
2胡云,史勇成,吴梅芳.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校医,1996,11(1):68.
3方春荣. 师范专业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21(6):449-451.
4吴东红,叶利贞. 师范类院校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5, 26(9):755-756.
5叶利贞,徐秀芝. 师范类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价[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50-451.
6张辉,朱效科,董笑月.师范大学学生艾滋病知识现况调查及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 职业与健康,2003,19(8): 76-77.
7张强. 师范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14-215. 8樊晓光. 青岛大学师院艾滋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1997,18(6):409-410.
9王彦超,贾文祥. 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干部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704-705.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2.023
跟腱是小腿后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腱向下合并成粗而十分坚强的肌腱。起于胫骨后面的比目鱼肌、股骨内外髁的腓肠肌止于跟骨结节后方[1]。其长度约为17厘米左右,连接小腿肌群及跟骨,是人体最强有力的肌腱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趾屈踝关节,维持踝关节的平衡及跑、跳、行走等技能。人体在运动时肌肉收缩会牵拉跟腱,资料显示,一般肌腱大约可以承受45~98 N/mm2大小的力,通常肌肉收缩对肌腱所造成的拉力绝大部分都小于这个范围,但在高强度应力负荷下,突然的暴力作用会使其断裂。跟腱断裂(rupture of Achilles tendon)的科技名词定义:是以跟腱局部明显肿胀,疼痛,跖屈无力,不能踮脚站立,跛行,局部凹陷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组织、实施者。他的社会劳动按照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劳动的分析,属于从事精神生产的复杂劳动。这种复杂劳动从形式上看,绝大部分是由示范动作、保护帮助、组织训练等体力劳动构成[2]。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运用示范、保护和帮助等教法手段使教学任务达成。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用自己的身体直观的具体表达某一技能动作形象、技术结构的一种方法。因为示范动作的规范性是学生建立正确动作表象形成技能的基础,因此,教师非常重视自己的示范效果,通常在学生面前会举心尽力地进行动作的展现,由于受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和即时身体状况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教师因示范而受伤的案例屡见发生,笔者就是其中的一例,现将亲历受伤――医治――康复过程作为一个案例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1伤者基本情况与受伤经历
伤者性别:女;年龄:45岁;职业:某大学体育教师;受伤时间:06年4月19日。
受伤过程:体育篮球课上,给学生做“三步”上篮示范动作,下篮转身运球疾跑时,右脚下一滑,只听“膨”的一声(如同宽皮带断的声音),伤者凭借经验即刻坐于地面,查看受伤部位,局部塌陷明显,受伤部位感觉木痛厉害,根据运动医学知识判断“跟腱断裂”!应急处理:第一时间将伤脚浸入冷水20-30分钟,根据现实条件用冰镇矿泉水2瓶敷于伤处,搭乘校车到达医院就诊。临床诊断:医生查看受伤部位;结论:“跟腱完全断裂”;建议:住院手术治疗。
2 治疗过程
入院,医生采用物理疗法,根据“血得热而活,得寒则凝”的基本医疗原理,用冰袋敷于伤处,既可止痛又可止血,缓解伤情的发展,减轻局部肿胀,为次日手术做铺垫。经过术前的各种常规检查:受伤部位无明显水肿,符合手术基本条件,次日上午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医师的临床反馈:位于跟腱附着点上方4~8cm处,呈绳头断状完全断裂,针对跟腱断伤情况,进行了断面搭接与肌腱修补。切口长12cm,缝合19针,长腿石膏固定(从足部至大腿根),膝关节屈曲约45°、踝关节于稍跖屈位,伤腿适宜架高搭放,一周左右据伤口愈合程度由隔针拆线渐进至完全拆线,4周后由长腿石膏更换为小腿石膏,仍保持踝关节轻度跖屈。再固定4周后去除石膏,允许负重行走,开始进行改善步态和小腿肌力的理疗。
3术后“功能”自我康复
体育教师是受过一定专业教育的群体,其知识结构、运动技术水平相对高于普通人群,当遇到运动损伤时,能运用习得的解剖、生理、运动医学等相关理论知识预判伤情,合理地应急处理,但在伤后的功能恢复条件上,与专业运动员有专业的理疗师和专门的康复器械相比,属大众化基础,对于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是以大众通识条件下自我认知、感悟、康复训练为过程。跟腱断裂“功能”恢复期主要是指:术后伤口完全愈合,取下固定石膏以后阶段。此阶段受伤部位的主要特征是――脚踝下屈、伤口紧皱、关节僵硬、跟腱因手术搭接后短且坚硬、较长时间的石膏固定,肌肉萎缩,局部肿胀,走路瘸行等。根据以上术后病体特征,以专业医生的建议为参照,以体育教师习得的专业性知识为基础,以网络、图书为媒介,广泛查阅、分析相关资料,结合伤者的本体感觉,以大众通识条件为锻炼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进行自我实践,并在计划的实施中进行相应的调适。
3.1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康复信心
伤者经历了手术的皮肉之苦和生活不能自理挫折过程,尤其当石膏完全取下,看到伤腿肌肉严重萎缩与正常腿外观形态产生巨大反差时,心里承受的苦涩难表,具有肢体残疾了的痛苦感。心情躁动,以为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要远离自己热爱的事业,体育从此与之交臂,成为现实的“瘸子”等等....伤者的这些心理反应,是对伤情最后的恢复结果不明而产生的心理焦虑。对于任何伤病者来说,面对已然的现实,用最大的努力成就理想的结果是最智慧的。为使伤者对康复训练树立信心,首先,请伤者认同的专业医师对其伤情有针对性地从医学视角进行透彻的病理分析,使其了解跟腱断裂的成因,掌握术后配合治疗和有效的功能训练的方法。其次,用较多运动中跟腱断裂后功能完全恢复的案例来证明此伤的可恢复性,使伤者消除心里的惬意、揣测、紧张感。借用医生的疏导,提高伤者对康复过程、方法、结果的基本认同,建立康复信心。
3.2大众通识条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训练计划
跟腱完全断裂手术修复要经过:缝合、修复、 跟腱表面附着的腱周组织的修复三个阶段。术后再次断裂也有发生,跟腱断裂的功能恢复期主要是指术后伤口完全愈合,取下固定石膏以后的阶段。此阶段受伤部位的主要特征是脚踝下屈、伤口紧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由于跟腱术中搭接,腱长缩短,走路瘸行等。康复训练时必须遵循跟腱愈合的病理生理机制,既要防止对未愈合的组织施加过度负荷,又要预防制动、废用对已愈合组织的负面影响。根据局部断裂组织学愈合时间的不同,训练计划安排应循序渐进,在大众通识条件下,可借助社会自然因素(居住地环境的自然条件“公园、小区周边的公建健康设施”等)和家庭的自然生活条件(基本的生活用具“桌、椅、柜”、等,常用的理疗设备“频谱仪”、“电热洗脚浴盆”等)做为基本的康复条件进行可操作的自我康复训练。一搬多采用按摩、热敷、电疗、主动和被动拉伸活动、行走练习、肌力练习等康复手段[3]。在康复的不同时期,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功能恢复练习。
康复训练初期――以静态的适应性活动为主。
方法:借家里的“沙发、椅子”坐立,一手掐压受伤部位,起一个辅助固定作用,控制活动范围渐进延伸,另一手扶脚轻轻地上、下、左、右、转动踝关节,通过背屈、直屈、内外侧翻动,慢拉脚的内外侧韧带,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一手掌心向下扶压伤腿的近踝关节处,另一手扶握足底上推,两手同时有控制地用力慢拉跟腱,使其适应受力;借助拐杖,脚适应性地触地行走,逐渐受力,在动、静态中反复练习;借“床、长沙发、地毯”仰卧,双腿直膝或屈膝收、举腿练习,提高腿部、腰腹的肌肉力量。
康复训练中期――以加大伤脚的受力负荷,静、动态练习为主。
方法:借公园(家)的长椅坐立,两腿伸直,两手体后扶垫,脚尖慢用力向上屈、伸踝,拉伸跟腱,提高肌肉、韧带的主动收缩能力;坐公园(家)的椅子上,两脚落地,大、小腿夹角90度,两手用力弹性按压受伤脚的大腿,使悬着的伤脚脚跟与地面接近,拉长搭接的跟腱,灵活踝关节;一手扶公园的“力木、树”或家里的“柜子”等固定的可扶着的地方,伤脚前弓步立,另一手扶前腿,身体重心悠着前移,使脚踝受力,逐渐缩小腿与脚背的夹角,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拉伸跟腱;两手扶公园里的“树、杠、椅背”、或家里的“墙、柜、椅子”等,两脚并拢,身体伸直,脚与墙相应距离,做双、单腿的屈膝蹬伸,主要拉长跟腱,提高伤脚的承受力和踝关节的灵活性。根据练习程度,脚与墙的距离可增远;两脚左右开立,两手背后,身体重心向伤脚弹性前压,慢慢向下做连续蹲起动作,扩大踝关节前、后的活动范围,深拉跟腱,增强伤踝的受力能力,提高腿部力量;两手扶树、墙的提踵练习,增强脚踝的承重耐力,提高协同肌力。
康复训练后期――以提高肌肉耐力,动态练习为主,提高动作的抗障性。
方法:多到室外走动,在行走的过程中,提高跟腱用力的协调性,恢复伤脚的动作功能;多做上、下楼梯运动,提高伤脚的支撑力和腿部力量,使动作日趋协调;公园、小区内慢速跑和单换高抬腿走,提高伤腿的支撑能力和股四头肌的抬腿力量;通过慢跑和身体相关组织活动充分以后,两腿做弓步行走,伤脚脚背与小腿的夹角可视跟腱的可承受能力调整施力,利于拉长跟腱,交换腿前行时能提高伤脚的后蹬力量,减轻“瘸行”程度;公园(家)里,两腿并直,体前屈压腿,拉伸腿后韧带促进跟腱牵拉,提高柔韧性;多做室外坡路的走或慢跑,通过改变蹬地的角度,提高伤脚的蹬地力量和用力协调性;两腿一定距离手扶树(墙),后腿蹬直做弓步交换提拉练习,提高支撑蹬地能力;公园(小区)内,行进间两换高踢腿,提高跟腱的支撑受力;双脚有控制地向前轻跳、交换跳等,提高伤脚的受力能力。
3.3自我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
早日回归工作,恢复正常的功能与步态是伤者自觉、主动、积极地康复训练的主要动因。有了主观因素的存在,行动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做到:每天早、晚训练两次,按各阶段的训练内容和脚伤的本体感觉,采取循环练习,动、静结合的方法,选定练习内容,确定练习次数、训练组数,动作幅度等,每次训练一个半小时,天天坚持,风雨不误。除此,更注重训练后的机体恢复。从事运动的人都知道训练后的恢复与再次训练的关系。当年的“马家军”运动员能做到每天承载一个马拉松的运动量,经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就是“马家军”解决了运动后的恢复问题,不难看出运动后的恢复是保证再次训练效果的基础。因此,每次康复训练后,都配合频谱电疗、按摩等物理疗法,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练习疲劳,保持练习频度,提高恢复效果。经过历时四个半月的努力训练,收到很好效果。九月回归工作岗位,能履行体育课基本职责。但此时由于伤腿经过较长时间的石膏固定,外部形态、肌肉力量、受伤部位的活动范围等与受伤前仍有明显差异,如见到的肌肉萎缩、肌肉力量减弱等现象。资料显示,这些经过锻炼均可复原。因为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运动训练能刺激肌肉,使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更加旺盛,从而为肌肉生长提供物质保证。肌肉的不断增长,需要靠长期不间断训练的积累,肌肉的粗细又决定肌肉力量的大小。因此,练习的持久性是获得肌肉力量和肌纤维增粗的重要环节。
在“跟腱断裂”术后自我康复训练过程中,应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切不可急于求成、超负荷、超幅度,以防二次受伤;应重视心态调适,对动作规范性的要求应由弱化到强化逐渐使功能恢复趋于常态;功能恢复练习以全身协同练习为好(因为,任何一个运动都不是单一的,是全身协调作用的结果),重视身体发展的全面性;练习内容应动、静结合,合理搭配,只有做到“持之以恒”方见成效。
总之,体育运动的技术性对人体的承载能力要求很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受即时的教学环境、条件、身体状况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示范动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是各种运动损伤的起因。“跟腱断裂”是体育教师伤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笔者亲历受伤在自我功能恢复的训练过程中收获了经验。对一个“跟腱完全断裂”的伤者来说,自受伤到康复回归体育教学岗位,历时4个多月,无论从恢复的时间上还是伤脚的功能康复上都收到良好效果,“跟腱断裂”术后的自我康复方法,值得同行伤者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勇刚. 外科学[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12 :562.
【摘 要】目的:分析妊娠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护理中舒适护理与健康教育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3 年9 月-2014年8 月,我院接收妊娠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40 例,按接诊编号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临床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妊娠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生活现状,提高疾病知晓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关键词 妊娠子痫前期;剖宫产;舒适护理;健康教育
子痫前期为临床常见并发症,是妊娠女性高血压的主要表现,极易诱发心、脑等并发症,危害母婴健康[1]。目前,临床针对此类疾病均给予剖宫产手术,但由于术后诸多因素的存在,影响预后效果。因此,给予患者临床针对性护理和教育意义重大。对此,本文将抽选我院接收40 例妊娠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实施不同程度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抽选2013 年9 月-2014 年8 月,我院接收妊娠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40 例,按接诊编号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20 例,年龄处于22-32 岁范围内,平均(28.2±0.2)岁;孕周处于36-38周范围内,平均(37.1±0.1)周;干预组患者20 例,年龄处于23-33 岁范围内,平均(29.4±0.4)岁;孕周处于37-39 周范围内,平均(38.2±0.2)周。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明显,可给予临床针对性比对(P>0.05)。
1.2 临床诊断
(1)40 例患者均符合子痫前期疾病诊断,且均为初次生产。
(2)排除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等患者。
(3)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实验,且签署临床意向书。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镇静、止痛等常规处理,然后借助剖宫产终止妊娠。常规组患者在术后给予临床基础性处理,如: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伤口护理等;干预组患者给予临床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如下:
1.3.1 环境护理
患者剖宫产术后,护理人员应让其单独居住,并确保病房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定时更换患者被褥、床单,为患者提供较为舒适的居住环境[2];并且,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提供感兴趣的书刊、杂志、临床疾病宣传手册等,这样不但能分散患者注意力,还可加深疾病知晓程度。
1.3.2 心理护理
一般来说,剖宫产手术后患者大多存在心理问题,如:担心无法有效控制自身血压,影响母乳喂养;又或担心需长时间住院休养,造成大量经济负担等。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者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特点,并制定个性化措施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若家庭状况较为贫困,可申请帮助,医院核实情况后可适当减少住院费用[3]。
1.3.3 生命体征观察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以便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若护理期间发现患者阴道出血,护理人员应立即铺垫尿垫、产垫,按摩患者子宫,同时记录其出血量。
操作过程中需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让患者产生一定的安全感;耐心询问患者是否头昏、看不清等,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告知医生处理。
1.3.4 生活护理
(1)疼痛护理。
(2)护理。
1.4 观察项目
(1)比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标准[4]:借助医院自制生活质量调查表判定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心理现状、社会功能、生活能力等。
(2)比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
(3)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标准: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总分在95 分以上为满意,85-95 分为一般,85 分以下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 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利用% 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 检验与X2 检验,若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身体功能、心理现状、社会功能、生活能力等评分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详细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相应指标比对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疼痛度、睡眠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应指标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详细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对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
详细见表3。
3 讨论
子痫前期为妊娠女性危险性并发症,均借助手术治疗,然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致使预后效果并不理想。本组研究实验的40 例妊娠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分别于术后给予基础护理和舒适护理、健康教育,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性明显(P<0.05)。说明:妊娠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生活现状,提高疾病知晓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士娟, 赵秀艳, 杨旭东. 舒适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妊娠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2012,22(19):3022-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