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监督体系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4 16:15: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基层监督体系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基层监督体系建设

篇1

目前,我国基层人民银行实行的是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即人民银行总行以上一年度财务收支差额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分支机构的各项费用支出以核定指标的方式加以控制,不核拨资金。在这种体制下,人民银行财务管理侧重于各项费用支出控制和核算,财务监督则更加侧重于预算编制与执行、财务核算、费用支出、集中采购、资产管理等。财务监督的目的就是推进财务工作标准化,堵塞财务管理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各项财务收支合理、合规。

一、目前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1.财务监督结构不合理。基层人民银行内设部室基本上都包括以下几个:综合业务部、金融管理部、货币金银部、保卫部、综合办公室、纪检监察内审室。在这个“四部两室”中,财务工作归属于综合业务部。可以说,大多数基层行都未成立类似工会经费“经审委”那样的监督机构。因而,财务部门既是财务的执行部门,又作为财务监督部门,自己监督自己,监督效果自然被打了折扣,财务监督在结构上存在明显的欠缺。

2.对决策层财务监督乏力。即,基层行财务部门难以对领导个人的财务决策或“拍脑袋”决定进行有效约束。一方面,由于目前基层人民银行都实行的是行长负责制,财务开支“一支笔”审批成为目前普遍的费用审批制度。财务部门负责人的选拔和任用都由行领导最终决定,其对领导的财务决策难以产生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无论是上级行财务规章和制度,还是基层行内部规章和制度,均没有对财务监督做出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三是财务重大支出集体研究制流于形式。在基层行,对一些重大支出,包括支出数额较大或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方面,实行领导集体研究决定,但实际工作中执行不到位。甚至,有时会出现一言堂、某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

3.对下级行的财务监督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实际的是财务报账制度,即基层行在上级行下拨的周转金额度内先行开支,然后定期(每月)将财务凭证带往中心支行进行财务费用审核。财务报账制其实就是一种财务监督方式,但由于是先开支后审核,故这种监督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发现超预算开支、预提虚列、批量(集中)采购或设备采购过程中、造成重大损失的以及财务开支程序违规等深层次问题。

二、建立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基层人民银行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制度管理风险、预算编制风险、预算执行风险和财务核算风险。具体为:

1.制度管理风险。制度管理风险主要是指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存在制度设置漏洞或因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变化需要,出现控制盲点等而形成的风险。目前人民银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下发于2000年,16年来,人民银行会计科目及预算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在事业性支出中增加了反洗钱经费,预算管理体制也由原来的大预算变为独立的部门预算,而现行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相对陈旧,无法适应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的要求。

2.预算编制风险。预算编制风险主要是指基层央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专业不强、以及少预算、漏预算、超预算等情况而形成的风险,表现为编制预算时财权部门与事权部门未实现有机的结合,没有体现预算编制信息的预测性和计划性,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脱节,要么差的很多,要么高出很多,有的仅依据上年实际执行数字进行适当增加或减少而形成的滚动式预算,有的预算编制部门为事权部门而非会计财务部门,有的预算编制仅凭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一句话而形成的“拍脑袋”式预算。

3.预算执行风险。预算执行风险是指基层央行在预算执行中由于法规和制度观念不强而产生的超预算花钱、串科目列支、人为调账、相互挤占、违规列支等而形成的风险;在具体的预算执行时,往往不按预算事项执行,导致下达的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相脱节,容易造成无预算事项得到执行,有预算超预算执行等情况的发生。再如就是财务审核和把关监督不到位,有的未将报销资金转往发票上所列供应商账户,而是转往商户法人账户或另一与发票无关的账户,有的只审核发票的要素而不查验发票的真伪,类似这种制度执行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层央行财务风险,使人民银行财务资金受到损失。

4.财务核算风险。财务核算风险是指财务人员在费用报销审核、会计财务核算、财务系统录入、业务处理过程、财务印章及重要物品保管、账务核对等过程中因违规章、违规操作而形成的风险。如岗位轮换、强制休假制度得不到落实,一些会计财务人员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数年甚至数十年,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以感情代替原则、以习惯代替制度,离岗时不按规定交接,财务专用章、重要空白凭证及个人名章等未按规定入柜保管。这些情况都容易产生风险。

三、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监督的操作流程与监督标准

1.总务库存现金情况

操作流程:监督财务相关账簿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簿,认真清点与核对。

监督标准:总务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完全相符;无白条抵库等情况;财务系统与银行存款账余额核对相符。

2.重要物品保管情况

监督流程:核对转账支票、现金支票、电汇凭证等重要空白凭证是否按规定保管(是否建立登记簿、登记簿与实物是否一致等);

监督标准:重要凭证和业务印章是否由不同人员分别保管使用。重要空白凭证做到连续使用,并认真销号登记,无跳号使用、无毁损、遗失情况,账簿、账实、账账核对相符。

3.岗位和人员管理

监督流程:监督财务工作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情况,与财务管理系统相关设置进行核对;监督财务会计人员是否执行了重要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查阅登记簿);财务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规定的任职资格和条件;财务核算岗位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进行操作,是否存在“一手清”现象。

监督标准:岗位设置合理、内控制约机制完善,内控制度落实到位。

4.内外部监督检查

监督流程:监督财务工作接受内、外部检查情况,相关检查监督资料是否齐全、相关的问题是否到位及时整改、相关检查资料是否整理归档;分管会计财务工作的行领导及会计财务负责人对会计财务工作的检查是否定期进行并符合合规定(查阅登记簿)。

监督标准:手续齐全、资料完整、问题整改到位、及时归档。

5.账务核对

监督流程:监督财务部门各项账务及发生情况是否与开户银行对账单及流程相符,是否及时对账,银行存款余额不符时是否及时查清,每月对账单是否妥善保管。

监督标准:内外账务核对相符,资料保管完整。

6.财务凭证及账表管理

监督流程:监督财务凭证、财务账表是否按规定打印、装订、保管。(账表包括:总账、分户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损益明细表、余额表、科目汇总表、财务收支报账表、资金平衡表).

监督标准:账簿设置正确,账簿表打印齐全完整,归档及时。

7.财务预算编制及支出情况

监督流程:查看财务预算报表,监督财务预算编制是否做到科学、合理,是否存在“拍脑袋”现象;查看财务支出凭证,关注大额财务开支,监督财务开支是否符合国家法规、财经制度和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现象、是否存在虚假发票、滥发津补贴等财务违规问题。

监督标准:预算编制科学合理,财务支出合规,无违违纪现象。

8.资产管理

篇2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南的东北部,东西间距离61km,南北间相距117.2km。东邻广昌、石城,南接于都、瑞金,西与兴国、永丰交界,北同乐安、宜黄、永丰相连,是赣州市最北的一个县。共有24个乡镇,299个村,总人口76万人,2008年,全县水产品总产达到2.3万t,产值2.1亿元。宁都属赣南丘陵的一部分,是一个北部高、南部低,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县境内地表水系发达,主要有梅江、琴江和青塘河。梅江发源于肖田乡朗际村,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全长145.2km,其主要支流有淋池河、黄陂河、会同河、固厚河和琴江,在该县境内控制流域面积2 931.4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2.38%。青塘河发源于青塘镇坎田村,流经青塘、赖村2镇,在该县境内55km,流域面积334.8km2,占全县水域总面积的8.26%。发源于石城县境内的琴江河,在宁都县境内的河长49.6km,控制流域面积461.1km2,占全县水域总面积的11.38%。全县水域面积1.66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93%,有大(二)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31座,小(二)型水库74座,共计108座,渠道1 510.2km,稻莲田3.65万hm2。在宁都分布的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有鱼、虾、螺、蚌、鳅、鳖、鳝等,其中鱼类大致有13科,50多种。

1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2008年,宁都县利用养殖水面4 580.40hm2,其中池塘2 079.27hm2,水库1 553.60hm2,河沟59.27hm2,农渔两用田888.27hm2,稻莲田养鱼3 806.93hm2,水产品养殖产量达到2.3万t,水产品养殖面积和产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比较滞后[1-3]。目前,全县24个乡镇农技站中仅设有1名兼职水产员,没有单独水产站,导致许多水产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技术难以得到落实和推广,严重影响着水产业的发展[4]。

2建设规划

参照江西省水产局测编方案的要求,在继续建设好县级水产站的基础上,将在宁都县24个乡镇规划建设8个乡镇区域中心水产站,设人员编制32个,机构和人员隶属县农业局管理,人员工资和其他经费由县财政统筹、全额拨款。

洛口站设在洛口镇圩镇,计划建设1栋占地面积130m2的3层砖混结构的办公及实验楼,设人员编制4个,负责水产技术推广及有关法规的宣传,其所辖服务范围包括洛口、肖田、东韶、团结水库等3个乡镇,该区域总人口57 777人,2008年养殖水域为1 126.07hm2,稻莲田养殖为341.27hm2。

石上站地点设在石上镇圩镇,计划建设1栋占地面积150m2的3层砖混结构的办公及实验楼,设人员编制5个,负责水产技术推广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其所辖服务范围包括石上、安福、东山坝等3个乡镇,该区域总人口60 017人,2008年养殖水域为560.13hm2,稻莲田养殖为446.47hm2。

黄陂站地点设在黄陂镇圩镇,计划建设1栋占地面积180m2的3层砖混结构的办公及实验楼,设人员编制4个,负责水产技术推广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其所辖服务范围包括黄陂、小布、大沽、蔡江、钓锋等5个乡镇,该区域总人口85 829人,2008年养殖水域面积为427.53hm2,稻莲田养殖面积为864.67hm2。

田头站地点设在田头镇圩镇,计划建设1栋150m2的3层砖混结构的办公及实验楼,设人员编制3个,职责是水产技术推广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其所辖服务范围包括田头、竹笮等2个乡镇,该区域总人口62 497人,2008年养殖水域面积为460.87hm2,稻莲田养殖面积为226.27hm2。

长胜站地点设在长胜镇圩镇,计划建设1栋200m2的3层砖混结构的办公及实验楼,设人员编制5个,职责是水产技术推广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其所辖服务范围包括对坊、黄石、长胜等3个乡镇,该区域总人口115 672人,2008年养殖水域面积为582.33hm2,稻莲田养殖面积为587.80hm2。

赖村站地点设在赖村镇圩镇,计划建设1栋130m2的3层砖混结构的办公及实验楼,设人员编制3个,职责是水产技术推广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其所辖服务范围包括青塘、赖村等2个乡镇,该区域总人口84 377人,2008年养殖水域面积为369.67hm2,稻莲田养殖面积为329.93hm2。

固厚站地点设在固厚镇圩镇,计划建设1栋130m2的3层砖混结构的办公及实验楼,设人员编制3个,职责是水产技术推广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其所辖服务范围包括固厚、固村、田埠等3个乡镇,该区域总人口61 013人,2008年养殖水域面积为366.87hm2,稻莲田养殖面积为419.87hm2。

梅江站地点设在梅江镇,计划建设1栋150m2的3层砖混结构的办公及实验楼,设人员编制5个,职责是水产技术推广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其所辖服务范围包括梅江、会同、湛田等3个乡镇,该区域总人口192 854人,2008年养殖水域面积为550.80hm2,稻莲田养殖面积为292.93hm2。

3参考文献

[1] 刘锡胤,于文松,周金泉,等.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J].海洋与渔业,2008(3):21-22.

篇3

[中图分类号] S85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98-01

一、前言

近年来,畜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各种动物疫病一直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畜牧业发展,完善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防控动物疫情发生和流行,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九台市地处吉林省中部,位于长吉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长吉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九台市的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气候条件适宜,属于松嫩平原和长白山余脉过渡区域,松花江、饮马河贯穿南北。土地面积为22500平方千米,其中平原占80%,78%是黑土地和草甸土,肥力强劲,全市的秸秆年产量达到了400万吨,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市辖区有两个民族乡,12个建制镇,310个村庄。2002年九台人口增至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0%以上。九台的畜牧业主要以猪、牛、羊、家禽为主,2002年统计数据为:肉类总产量9.6万吨,禽蛋2.6万吨,畜牧业发展总值达到10亿元。

1.围绕吉林省中新食品区、动物无规定疫病缓冲区建设实施了防疫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了稳定的三级防控体系,同时建设了疫病检测和疫情监测化验室。新建6个标准化乡镇基层畜牧站,坚持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保证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全市“四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常规免疫率达到95%以上,有效保护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2.开展了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的5个专项整治行动,分别是“兽药饲料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瘦肉精’等非法添加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经营病死病害畜禽专项整治行动、生鲜奶专项整治行动、鲜肉和肉品专项整治行动”;

3.落实了疫病防控保障措施。为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动物疫病防疫体系不健全,工作开展难度大。近年来,还有部份地方动物防疫网络还未健全,《动物防疫法》是动物检疫监督时的唯一法律依据,但其条文比较粗略,相应的配套细则均未,致使监督过程中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国家虽然投入资金对兽医站进行改建,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上地方财力有限,目前兽医站仍然存在体制不顺、人才匮乏、设施简陋的状况,直接影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3.产地检疫力度不大,动物产品来源主要是农村各家散养,规模数量不一,分布过于分散,报检率低,同时个别检疫人员,从而使综合防治效果降低;

4.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层防疫队伍人员老化的问题非常突出,聘用的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理论素质不高;

5.群众对防疫工作认识不够,一些群众不能理解和支持防疫工作,食用或贩卖没有经过检疫或检疫不达标的动物产品。

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建议

建设动物防疫体系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应从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广泛发动宣传,增强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卫生防疫氛围。动物防疫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深入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动物防疫法律意识,执法人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提高疫情快速反应和处置的能力;

2.搞好防疫监管。要继续采取“五强制” (强制免疫、强制隔离、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检疫) 措施,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健全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加强动物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一旦发生重大疫情、立即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快速处置,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坚持依法防疫。动物防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力争使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耳标配戴率达到100%,对新补栏畜禽、怀孕畜、仔畜、漏免畜及因病缓免畜要及时补针,做到动物防疫密度常年保持100%,以全面提高畜禽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4.加强防疫监督,加强监督部门管理。强化部门内的管理工作,形成动物卫生监督责任,层层防控。定期组织培训基层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形成绩效考核体系,奖惩分明。政务公开化,加强群众监督的力量;

5.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启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提高办事效率。各地应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

6.抓好基层专业人才培训。制定培训规划,落实培训经费,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学校轮训,提高基层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7.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建设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确保动物卫生监督顺利进行;把动物卫生监督的使用经费归入到地方财政的管理范围中,确保正常工作中需要用到的资金和学习经费充足。

五、结束语

在新时代之下,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群众的利益,保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共同完善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篇4

紧紧围绕全区渔农业生产实际和发展需要,在现有渔农技推广、畜牧兽医体系基础上,切实加强和推进我区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渔农技推广体系、完善动植物防疫体系、建立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至今年底,全区各乡镇(街道)基本完成“三位一体”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普遍建成乡镇(街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建立一批社区(村)级渔农业公共服务示范站点及渔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场和科技示范户,构建政府主导力、科技支撑力、渔农民主体力、社会参与力“四力合一”的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制度,有效提升渔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为现代渔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二、实施步骤

围绕省政府关于201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按照“加快进度,确保质量”的原则,抓住关键环节,精心组织实施。具体分4个阶段推进:

(一)启动实施阶段:9月底前完成。

1.建立组织保障。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府办联系副主任、区农林局局长为副组长,渔农办、科技、财政、编委办、农林、海洋与渔业、水利围垦等部门为成员的区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各乡镇(街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2.明确工作职责。(1)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按照省、市、区的部署,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合理配备人员,落实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人员、工作经费,组织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和责任制度建设等;(2)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责是:落实乡镇(街道)渔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明确渔农业公共服务人员的工作目标、内容和任务,分解落实渔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职责和渔农技人员服务区域范围,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合理安排工作,确保渔农技人员有足够精力从事渔农业公共服务工作,并组织建立社区(村)级渔农技服务站点,支持和指导社区(村)级渔农业公共服务;(3)农林、海洋与渔业、水利围垦等农口部门的职责是: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具体承担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基层建立相关制度和合理配备人员,加强对渔农业公共服务人员的指导、培训和考核管理,建立对渔农业公共服务人员的绩效评价与考核制度。

3.制订实施方案。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充分协商交流的基础上,制订出台全区关于切实加强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试点探索阶段:10月底前完成。

1.着手试点部署。区政府召开区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开展我区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2.科学选择试点。全区确定一个特色产业明显、农业地位突出、网络基础较为完善的乡镇或街道进行试点。

3.加强考察借鉴。积极吸取和借鉴兄弟县区好的经验与做法,抓好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取得实效。

4.完善区级机构。重点是在区农林部门建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落实相应的职能和人员,加强对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指导。

5.加快建章立制。加快建立包括岗位目标、责任落实、绩效考核、运行机制等,与“三位一体”体系相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6.强化总结提炼。根据试点进展情况,认真总结成效和经验,为下阶段全面推广打好基础。

(三)全面推开阶段:11月底前完成。

1.开展现场动员。召开全区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进行广泛发动,组织动员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和参与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建立基层服务机构。所有乡镇(街道)按照区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完成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做到人员、职责、经费、制度“四落实”。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延伸到社区(村、户),形成一支稳定的社区(村)渔农业公共服务基层队伍。

3.开展农残产地检测。全区有关乡镇(街道)建立简易实验室,启动辖区内农产品产地农残检测,不断提高检测覆盖面和检测频率。

4.培育渔农技示范基地。全区每个主导产业都要建立1个以上渔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园,乡镇(街道)建立1个以上渔农业科技示范场。

(四)验收总结阶段:12月底前完成。

1.开展检查验收。在乡镇(街道)进行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区政府组织力量对各地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区政府给予一定的以奖代补资金。

2.继续完成提升。加强对建设过程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予以整改,巩固“三位一体”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

3.落实考核机制。将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工作纳入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围。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增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化督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我区基层渔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期顺利完成。

篇5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对完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的有效途径。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实行“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统筹规划,健全机构,完善镇(街)属各部门、驻镇(街)各单位的安全监管职责,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加快形成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形势需要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新模式。

二、明确重点,强化基础,倾力打造务实高效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一)构筑立体安全监管框架。在各镇、街道、园区行政负责人兼任辖区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镇级安委会)主任的基础上,增设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建设安全、农村安全、文教卫生安全、服务业安全等安全生产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由分管领导担任专委会主任,相关牵头部门负责人为专委会办公室主任,明确由牵头部门承担专委会日常工作、专委会其他组成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各行业、各辖区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

(二)明晰安全监管职责。各镇、街道、园区要进一步落实“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要求,由镇级安委会统筹指挥下设的各专委会,全面指导和组织协调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各安全生产专门委员会负责做好行业条线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按照文件要求,抓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各镇、街道、园区安监机构承担镇级安委会办公室日常工作;监督检查辖区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的情况;指导督促辖区内村(社区)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三)配足基层安监机构力量。高度重视基层安监机构队伍建设,要把政治思想过硬且具备较强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充实到安全生产监管一线队伍中去,充分保持基层安监队伍的稳定性,激发基层安监机构工作人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热情。各镇、街道、园区要按照“三定”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且配备不少于9名专职人员。市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在各镇、街道、园区派驻监察中队,监察中队与镇(街、园区)安监机构合署办公;中队长兼任安监机构负责人;各镇、街道、园区对安监中队长、安监机构负责人任免具有否决权;监察中队与镇(街、园区)安监机构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各镇、街道、园区要为监察中队、安监机构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人员车辆和活动经费的保障;监察中队的人员待遇、经费保障等具体做法参照市城管执法局城管执法中队模式执行。建立镇、街道、园区安监人员流动审批备案制度,镇、街道、园区安监人员原则上3年内不得变动工作岗位(因工作失职或发生责任事故被追究责任等情况除外);若确需变动的,组织人事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应会同安监部门按人事调配相关程序和办法,严格履行相关手续。

(四)完善村级安全监管网络。全市所有行政村必须设置安保办,名称统一为“市XX镇(街道)XX村安保办”,每个村安保办至少配备2人,其中1人为安保办主任,可由村主任(或副主任)兼任,1人为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各村可根据本村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辖区面积等实际情况增加人员;村级安保办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取得“市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证”。各村安保办应建立村安全管理网络、村安保办职责、村主任和村安保办主任职责并做到制度上墙;建立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台帐资料,包括安全生产会议台帐、检查台帐、辖区内企业基本信息台帐、文件台帐等。各村安保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信息必须向市安监局进行报备;经市安监局审核合格、成为村安保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市财政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每人每年15000元的补贴;市安监局对村级安保办完成安全生产目标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村级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奖金挂钩,并在年底一次性发放给个人。

(五)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加快安全生产监管智能一体化平台建设步伐,通过手段创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加大事前监管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企业约谈、企业诚信、企业荣誉制度等安全生产约束机制,并把企业的安全诚信记录与注册年检、金融信贷等挂钩,增加企业违反安全法律法规的成本。

三、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确保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篇6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3.029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畜牧养殖规模逐渐扩大,这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因动物的疫病安全问题造成了畜牧疫病病情的扩大。有些病症可能会引起人与动物交叉感染,对人的健康产生重大威胁,也会对畜牧养殖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所以基层畜牧防疫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防疫体系,以保证畜牧养殖的健康发展,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1基层畜牧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使得基层各级防疫机构的建设情况存在很大差别,一般乡级防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通常一间房子既作为办公室又作为宿舍使用。同时,防疫站的设备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预防、诊断、检疫和监测等手段,这些都阻碍了基层畜牧防疫站的健康发展。

1.2专业知识偏低

基层畜牧防疫的工作人员学历普遍不高,专业知识不全面,虽然管理部门在积极组织培训,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待遇关系,使得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不端正。另外,防疫工作有很强的季度性,一般每年进行2次防疫检查,所以防疫站的工作人员经常被借调到其他部门从事其他工作,这样很容易导致防疫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下降或荒废。

1.3岗位职责不明确

虽然乡村等建立了畜牧防疫站,也配备了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但是还普遍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的问题。比如有一部分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同时在乡镇政府的其他部门工作,职责十分不明确,出现问题容易产生推诿现象。有的虽然职责划分明确,但经费不明确,管理不规范,也降低了执行力。

2基层畜牧防疫体系建设建议

2.1加强基层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国家对畜牧防疫工作的重视,在畜牧防疫上的财政拨款也在增加,要增加在畜牧防疫基础O施建设的拨款,以加强畜牧防疫基础设施的建设。畜牧基础设施建成后要明确使用权和所有权,一般情况下所有权是归畜牧局,使用权是归乡镇基层防疫站。

2.2加强队伍建设

对于基层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可以是季节流行疾病的预防和用药等。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其在畜牧防疫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基层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要跟上时展步伐,了解社会需求,提早熟悉新型疫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到专业部门去学习,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综合素质。

2.3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完整的责任体制

为了促进基层畜牧防疫体系建设,一定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完善岗位职责,建立各项防疫工作的考核办法,把岗位职责落实到个人。同时要结合工作指标要求,将考核奖励机制做好,以提高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构建责任体制,以保证责任能够落实到个人,这样虽然对责任人构成压力,但是会促进其更好地去工作。清晰的责任划分能够保证不会出现工作盲区,不会因出现问题而互相推诿,最终保证各项防疫工作都能顺利开展。

2.4保障防疫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基层畜牧防疫体系的建设是需要国家资金支持的,虽然一直以来国家都有资金投入到防疫体系建设中来,但是具体下发到基层的资金却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资金投入的有效性,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畜牧防疫体系资金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登记,防止资金外流。

2.5重视防疫体制建设

畜牧防疫体制的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具体实施依靠的是乡村的相关工作人员。政府要重视畜牧防疫体制的建设,要专门为防疫体制配备设备和专业人才。同时乡村干部也要支持此项工作,如果出现不配合、不重视的情况,可以给予一定的惩罚。完善的基层防疫体制,是一个从上到下完整的机构,不仅要配备专业防疫人员,还要设立监督机构,以督促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实现国家防疫工作一体化。

2.6加强畜牧网络体系化建设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畜牧防疫体系要实现网络化,以实现网络和人工双重管理。通过网络管理可以完善畜牧防疫工作队伍的稳定性,提高防疫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更好地服务本职工作。

3结语

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食用安全。畜牧业的特殊性使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安全方面耗费了更多的精力,以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当今的基层畜防疫体系尚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队伍不稳定及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保证资金的有效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畜牧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从而完善畜牧防疫体系建设,保证社会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税收执法责任制框架初步形成并已取得实效

(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税收执法责任制是新时期推行依法治税工作的主要内容。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有利于促进税务机关内部税收征收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有利于保证各项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得以正确贯彻实施。它也是我国税收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税部门如何服从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和推进地税收入可持续快速增长,最关键的就是要以岗责体系建设为根本抓手,来破解地税事业科学发展中的难题,并且把加强岗责体系建设作为地税系统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工作方针,作为促进、保证和检验地税收入可持续快速增长的重大举措和载体,作为做好税收各项工作的总纲。

(二)税收执法责任制涵盖的基本内容

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基本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岗位职责,明白“做什么”;工作规程,明白“怎么做”;评议考核,清楚“做得怎么样”;过错追究,解决“做得不好怎么办”。其中,考核评议是执法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岗位职责是基础,工作规程是关键,过错追究是保障。这四个部分是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共同形成了以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与权力为依据,以严密科学的岗位责任体系为基础,以量化细致的工作规程为基点,以评议考核为手段,以过错责任追究为保障,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税收执法行为监督制约机制。

(三)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成效凸显

__州地税局始终把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创新方法,凸显依法治税的中心地位,认真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依法促收履责意识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基本框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在税收执法上要中规中矩,在机制创新上要不拘一格的要求,20__年6月,州局制定了《__州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及相应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涉及基层局征收、管理、稽查等各个方面。20__年5月,经过认真调研,根据县市地税局税收执法现状,确定了州直地税系统42个执法岗位,签订岗位确认书,明确职责和工作规程,并以执法人员岗位公示牌的形式向纳税人公示,真正让执法人员明白了“做什么”和“怎么做”,通过执法检查和评议考核,清楚了执法人员“做得怎么样”,通过严格的过错追究,解决了执法人员“做得不好怎么办”的问题。

为强化基层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真正将执法责任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随意性、盲目性,州局又制定实施了兼职税收法制员制度,在县(市)地税局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基层税务所(稽查局、分局)均设立一名兼职法制员。对基层执法人员做出的每一项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核定税款、减免税审批、停歇业、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审批等),由兼职法制员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一事一审,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关口前移,从源头抓起,严把第一道执法防线。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基层局现已初步建立了以科学的岗责为基础,以明晰的工作规程为重点,以严密的考核评议办法为手段,以严格的过错追究为保障的覆盖税收执法各岗位、贯穿税收执法工作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了执法有依据、操作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控、责任有追究的执法格局。

(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保证了每位税收执法人员对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应该做什么、按照什么方式做、以及出现税收执法过错应当承担什么责任都已心中有数,促使了税收执法人员时时、处处尽心做好每一项执法工作,有效地解决了税收管理中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滥用权力、随意执法的现象也大为减少。

税收执法责任制促使税收执法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处理执法事项,促进了执法行为的规范和执法水平的提升。从近几年税收执法检查和考核结果看,州直地税系统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得到了有效控制,执法行为的过错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据统计,20__年州直地税系统共追究278人次,其中告诫15人次,责令书面检查38人次,通报批评19人次,处罚123人次,处罚金额58415元;20__年追究117人次,其中告诫12人次,责令书面检查21人次,通报批评11人次,处罚98人,处罚金额21343元;20__年追究87人次,其中告诫9人次,责令书面检查21人次,通报批评15人次,处罚43人次,处罚金额12390元。

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还需完善和提高

虽然__州直地税系统在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地调研活动,仍然发现税收执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基层局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参差不齐

一是对工作规程学习培训没有跟上,分解、细化不够,造成部分执法人员不清楚自己岗位的工作规程,工作上仍然存在按照习惯的、想当然的、不规范的方法去操作。

二是在执法评议考核上,基层局虽然做到了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但在考核的方法上还存在着没有从每个岗位考核入手的现象。

(二)税收执法要求与税收法制环境存在着差距

1、税收执法中人为因素使执法过错时有发生。表现在一是少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务机关正常的依法行政活动;二是部门考核机制不合理,税收收入任务完成与否、征管质量指标考核是否达标、排名是否靠前等因素,导致了税务机关变通执法。

2、税收执法要求与税务人员业务素质存在着差距。

(1)部分税收执法人员认为依法治税、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特别是落实税收执法责任过错追究、搞评议考核完全是自己人给自己人“下套子”、上“紧箍咒”,制定的各项税收执法规程把基层税务人员的手脚完全捆死了。

(2)部分税收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低和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税收执法缺乏刚性。具体表现为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该报批的事项不报批,不按法定程序办事,重实体轻程

序,使用文书不规范,适用法律法规不准确,甚至或徇私枉法;或者碍于说情,削弱执法力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原本很严肃的执法行为如同儿戏,执法失去应有的威慑力。 (3)在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上,存在不深不实的问题。

(4)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追究工作由于基层局主要依靠手工进行,考核工作存在着人情、面子问题,追究方法也过于单一和表面化。一方面从历年的税务日常管理和税务稽查工作情况看,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普遍存在,这固然与纳税人的法律意识不强有关,但与税务干部对纳税人的纳税辅导不到位也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从历年执法检查情况看税务执法人员执法不到位、随意执法现象也普遍存在,特别是对诸如:“应收而未收”、“应处罚而不处罚”“应移送案件而未移送”等违法现象,由于过错责任的主客观原因难以彻底追查清楚,因此责任追究难以实施。

(三)责任追究难以到位

1、经济惩戒标准难统一。

由于基层局工作条件、工作人数、工作任务等均有所不同,考核系数大小也不一样,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只是整个税收工作考核中的一个部分,部分统一难,整体统一就更难。

2、执法过错责任难发现。

当前,地税税收执法监督领域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尚不能实现对税收执法的完全监控。同时,内部各执法环节间的工作衔接有时不够紧密,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一些过错行为不能及时发现。

3、执法考核重追究轻激励。

执法责任制的考核与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公务员年终考核等缺乏有机结合,也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特别是目前经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更是缺乏奖励经费的来源。

三、创新和深化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意见

(一)进一步端正对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认识

1、继续提高对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今后税收执法工作的重心必须是以执法人员为基础,坚持依法治税,公平税负,提高服务,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管用、统一、革新”的指导思想,结合上级和新形势下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特别在横向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建设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并把深入推进机制创新、促进税收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作为长期坚持的税收执法工作指导方针。

2、增强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自觉性。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建平台、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是解决执法制度缺失、执法责任不落实、消除执法失职违法行为的有效举措。充分认识到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落实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的自觉性,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上不甘落后,勇往直前。

(二)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规划和目标

1、做好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和推行工作。州局岗责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在霍城局进行试点,按照修改后的《税收执法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开始运行,对所定的岗、所定的职、所定的责、所定的流程、所定的评议、所定的奖惩,从效果上进行检验。

2、积极探索州地税局本级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建设,难度主要在于综合执法岗责事务纷杂、不便量化,反反复复在所难免。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自觉融入到探索实践中去,尽快闯出路子。实现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从基层局向上级局延伸、上级局与下级局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的联动。

3、统一规范各项考核。结合州党委效能建设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局《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与绩效考核融入一体,减少各种考核名目和考核次数,把集中考核、重复考核、多头考核向日常化的联动监督考核转化,真正为基层减压减负。

4、实现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到20__年底,基本达到岗位设置合理、责任明确清晰、流程运转顺畅、评价标准统一、制度管人管事、监督考核到位、执法质量效率提高、执法工作绩效明显。

(三)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发挥信息化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一是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的信息化培训力度,提高税务人员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执法水平;二是要想方设法加快信息化建设步文秘站:伐,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更新硬件设备,提高办税效率;三是要通过软件设计在工作流程上对执法程序进行约束,减少和避免随意执法或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发生。

(四)认真做好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保障工作

1、加强领导。要发挥各级党组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进一步加强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力量,加大对基层局的指导力度。提高抓好当前、注重长远的能力,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上做实干家,在持续发展上当好谋略家。

2、统一协调。各基层局在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中,必须按照区局的要求和州局的统一部署,步调一致,积极行动,不能畏缩不前,以各种理由和借口迟滞拖延。

3、对干部加强遵章守纪、爱岗守责的教育,使每个干部熟知岗位职责,熟知工作程序,熟知质量考核点,做到人人遵章守责、个个照章办事。

4、不断巩固作风整顿成果,把作风整顿与效能建设作为促进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的动力,使地税执法工作达到严谨、科学、规范、高效,保证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完善和落实。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社会基础。税收执法岗责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系统工程,需举全局之力、需全方位举动、需全员积极参与,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服务性、启发性作用,引导群众,发动群众,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全面落实。

篇8

二、强化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的措施

1.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机构

目前,巴州各县都建立健全了畜牧兽医工作机构,乡镇畜牧兽医站是薄弱环节,但是没有真正发挥有效的职责和功能。因此,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起“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保障有力、素质优良”的基层动物防疫和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担负动物卫生检疫监督、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等科技服务推广公共职能,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保证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机构正常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然而,巴州乡镇基层工作环境差,办公条件比较恶劣,特别是科技推广技术手段落后,一些正常的疫病防治设备相对缺乏。要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编制全州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增加资金投入,采取项目拉动,组织实施好、管理好资金项目,重点向乡镇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倾斜,充实、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改善办公条件和检疫防疫设施,建设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

3.真正落实公共财政经费保障制度

畜牧兽医体系建设滞后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工作经费、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投入少,造成基础设施陈旧,人员队伍不稳定,一切正常的工作无法开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从政策、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层面加强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真正落实公共财政经费保障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动物防疫法》、国发〔2005〕15号文件和农业部要求,把基层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畜禽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按照建立稳定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经费,以及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等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拨付、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4.重点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对于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我国的《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农业部有关规定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巴州建立健全了各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但是,目前,个别乡镇畜牧兽医站环境艰苦,条件差,开展工作很艰难。因此,今后重点工作是加强乡镇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乡镇畜牧兽医作为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在乡镇或区域派出的机构,既要履行好县级畜牧兽医部门作为乡镇派出机构的职责,又要主动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协调和指导。

篇9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正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由以手工劳动为主向以机械作业为主转变,农业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对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新变化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把农业发展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1兴城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叶决定曳、叶国务: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曳(国发[2006]30号)、叶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曳(农科教发[2007]7号)、叶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曳(辽政发[2008]13号)、叶省农委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工作的通知曳(辽农[2010]189号)精神,2010年兴城市被农业部定为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近年来,兴城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农技推广中心为核心的公益性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中心的软硬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为全额拨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起到了带动作用。先后承担了农技推广、科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应用等多个项目。虽经历几次改革,兴城市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仍保持了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全市共有100名指导员,80%以上纳入财政拨款。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的实施,逐渐形成农业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推广机制,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全面推广[3]。

2存在的问题

兴城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按照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对基层推广站建设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多次机构改革的合并,乡镇农业站的资产被平调和变卖,大量流失,部分乡镇推广服务站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还在乡政府机关内办公。乡镇农业推广服务站面临着缺少经费、缺少服务手段等诸多困难。

2.2运作机制不健全

虽然乡镇农业站、农机站、果树站的技术人员存在编制,但占用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的编制,不从事推广专业工作的现象非常突出,如从事秘书、文书、统计、妇联等工作。乡镇农技人员围绕中心工作在防讯、防火、抗旱、抢险岗位,村支部、村委换届也如此。

2.3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乡镇农技人员中无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仅3名,且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服务能力弱。同时,现有的农技人员也存在着对农产品高产栽培技术比较熟悉,但对农产品销售、加工、储藏等方面却并不熟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4-5]。

3建议

3.1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一是完善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落实到人。技术指导员下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与技术指导户签订工作协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做到建章立制管理,严格监督约,束考评绩效激励。二是完善专家技术负责制。充实专家队伍,聘请省、市专家,实行专家技术负责制。主要围绕着果树、蔬菜、玉米、花生四大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三是加强培育科技示范户,完善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制度。技术员因户制宜,制定农技指导方案,明确指导的技术内容和要求,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科技示范户10户。四是完善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作用。每个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10耀20户农民,主动传播农业技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2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建立优势产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基地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试验、技术集成和对比展示等,组织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到基地学习、观摩,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3.3做好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

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农业实用技术为学习重点,积极农技人员参加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通过短期培训、长期培训、到外地学习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农技人员不仅熟悉自身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农产品加工、销售、贮藏等内容,培养野一专多能冶的农业复合型人才,改善现有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农技人员知识水平,促进农业技术更新,农产品提质增效的本领[6]。

3.4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由于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推广站的条件极为简陋,科研设备陈旧、落后,导致农技推广落实慢,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经费,在不断涌现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农民之间架起野致富桥冶,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拓创新提供条件,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4参考文献

[1]陈新忠,李芳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回溯与展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24-33.

[2]李立秋,刘万才.树立公共推广理念加速农技体系建设[J].中国农技推广,2008(6):4-7.

[3]王萍,周振宇,李文骅.扬中市镇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16,4(7):3-6.

[4]张锋.浅谈成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创新做法[J].基层农技推广,2014,2(1):50-52.

篇10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河北省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急需进一步完善。

一、河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面向基层,加大了服务设施建设

河北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充分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与供给,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尤其是农村数字院线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建立了16家股份制的公司,实现了每县都有数字影院的目标。

(二)活化机制,提高了基层服务实效性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局面。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按照项目管理方法制定各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工作台账,明确任务和要求,确保任务按时完成。三是为基层提供个性化公共文化服务。针对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出台了梯次化的扶持政策,提高针对性实效性。[1]

(三)创新模式,形成了基层文化活动品牌

加快基层基层公共服务建设,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霸州市自1996年以来实施了三馆、益津书院等“十大精品文化工程”,培养了绘画之家、戏曲之家等1000多户“特色文化家庭”。 该市连续14年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的光荣称号。

二、河北基层公共服务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意识薄弱,内生动力不足

不管是基层干部还是基层群众职业道德都存在思想意识淡漠的情况。首先,一些市县的基层党委、政府片面强调“GDP”,重经济建设清文化建设,重文化产业轻文化事业,对基层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重形式轻利用。其次,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参与意识薄弱,对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也导致推动基层公共服务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

总的来收,还没有建立完全以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缺乏有效表达参与机制。在文化需求的诉求上缺少表达的途径,导致群众兴趣不高,知晓率不高,参与率更低。二是投入机制不完善,许多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缺乏和简陋落后,基层文化经费持续投入不足。其次社会投融资渠道不通畅,缺乏多元参与。三是监督评估机制不健全,基层文化设施成了摆设,馆舍经常被挤占、被挪用,在遇到检查时,提前安排人员“作秀”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基层文化人才匮乏素质不高,基层文化能人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特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基层公共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基层服务形式单一设施低效运行。

三、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的路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内生动力

目前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党政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基层群众和干部认识到基层文化建设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推手,不仅能够富民脑袋,也能富民口袋,不断激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基层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要加强学习和培训,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能够营造区域文化氛围,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要把基层文化服务纳入各级领导的工作日程,纳入干部的考核指标。

(二)完善长效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要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必须要提供制度性保障,要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必须完善基层文化服务长效机制。一要完善多元供给机制。要多元投入,不仅要加大政府投入,也要激活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意调动社会力量,发挥非盈利性机构的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为基层群众建设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制度设计建立相对稳定的低收入群体文化经费保障机制。二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基层文化设施要高效运行,后续资金的投入十分重要,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基层群体文化经费保障机制。每年要有专项资金保证基层文化设施的维护、维修和设备器材的更新、添置。要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参与,促进基层设施更好地发挥作用。三要完善基层群众参与机制。要多渠道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市民知晓率。让群众知晓公共文化机构的建设情况和服务内容和方式等信息。让基层群众能够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成果,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监督。四要完善激励和监督评价机制。地方政府应该逐步建立健全文化资源建设的管理标准和评估体系,接受基层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判。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要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评估并让基层群众参与评估。

(三)加大人才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要加大基层文化人才建设,培养一支能够扎根基层,热情饱满、素质较高的基层文化服务队伍。要保障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待遇,稳定现有基层文化队伍。要出台政策,激励有专业素养的年轻人、专业文艺团体改革分流人员或退休人员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充分挖掘民间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要支持基层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建设,提升基层群众的自我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