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15: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能医疗市场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公司给出的数据非常鼓舞人心,该公司的数据显示2013年下半年,全球有160万台健康腕带和智能手表出售。而这个数字在2014年将成几倍增长,预计2014年全年智能穿戴产品销量将有1700万台。而美国Deloitte公司最新报告将2014年世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销售数量预测为1000万台,销售额为30亿美元,预期2020年可销1亿台。又据市调公司Business Insider估算,2013年世界可穿戴设备市场约25亿美元,2014年激增62%达40.5亿美元,到2018年可望超过120亿美元。
面对扑面而来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世界半导体供应商们同样也信心满满。
S i l i c o n Labs公司美洲区市场营销总监Raman Sharma表示,对于可穿戴产品的研发者,以及为可穿戴产品提供超低功耗小尺寸MCU、无线IC和传感器器件的供应商,2014年都将是成长和充满机遇的一年。今年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型可穿戴产品,从智能手表到健康健身追踪器,再到智能眼镜,甚至智能耳机等等。除了现有Garmin、Samsung和Sony等大型老牌公司的产品之外,今年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灵活的小型创业公司(例如Misfit,Shine健身追踪器制造商)进入可穿戴市场。作为节能型的MCU、无线IC和传感器产品的领先供应商,Silicon Labs把可穿戴市场视为今年在嵌入式业务上的战略性增长机遇,并且认为这个市场在未来几年将更加成熟。
ADI公司亚太区医疗行业市场经理王胜,同样对可穿戴设备市场充满了期待,他预计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将是这一市场的成长发展期,此后将会迎来突破式的增长及海量的相关产品出现。
医疗和健康将成为重要的市场
可穿戴设备的定义是个笼统的概念,如果要为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进行分类,则可以帮助业界人士充分了解市场并抓机遇。
市场调研机构ABI公司较早地将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分为7大领域,分别是可穿戴照相机、智能服装、智能眼镜、医疗保健、运动与活动跟踪器、可穿戴3D运动跟踪器,以及兼容智能手机的手表。
然而就目前已经在售的可穿戴设备产品而言,医疗和健康领域将成为最先爆发的市场。名为埃森哲(Accenture)的咨询公司发表报告指出,虽然如今在市场上能够找到的可穿戴产品似乎多种多样,但销售额几乎全部来自一个产品类别――健身监测器,健身监测器在已销售的可穿戴产品中占据十分之九。
ADI公司亚太区医疗行业市场经理王胜是上述观点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随着移动医疗热潮兴起,穿戴式医疗电子无疑会成为未来的可穿戴设备的热门行业。在医疗保健领域,穿戴式的应用产品已不再是停留在“被谈及”的层面,目前在例如体征信号检测类产品,运动类装备(如腕表,鞋类)以及消费产品等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实际商用产品出现。例如,在手机或手机附件中集成此类功能,尤其是业内的主流手机厂商都在开发并已有面市产品,这必将带同相关技术及市场的快速发展。
ABI的分析师Josh Flood表示:“运动与活动跟踪器是首批热销的产品,仅在2013年,就出货了3200万台设备。我们也预计将在2014年看到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的快速增长。”
Strategy Analytics平板和触摸屏战略总监Matt Wilkins先生认为,某些可穿戴设备产品种类的用例(Use Case)仍未有清晰定义。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的第一阶段,监控和记录健身数据的健身腕带将主导全球产业。市场发展的第二阶段,即2014至2016年间,健身腕带和智能手表将逐步融合,两类产品之间的差异将缩小。在第三阶段,智能眼镜将兴起,成为可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
大量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智能手机的配件
仔细观察现今的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无论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它们都具备与智能手机通信的功能,必须通过智能手机来进行数据处理。
博通公司嵌入式无线暨无线连线事业部业务开发总监Jef Baer先生表示,随着可穿戴设备变得日益纤小、轻薄和高效,要处理和收发数据,与强大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之间的保持良好的连接变得日益重要,智能手机就变成了将一切设备连接起来的中心。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在于,它拥有能够与智能手机或者互联网连接起来、但同时又对电池寿命影响甚微的能力。
Silicon Labs美洲区市场营销总监Raman Sharma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将市场中存在的可穿戴式产品两种类型:可佩戴的外设(例如作为智能手机外设的智能手表、健康健身和活动追踪器等)和独立式的产品(例如 Google眼镜,能够不依赖于智能手机或平板,就可操作和连接互联网)。他相信未来大多数可穿戴产品将作为手机外设而存在。
究其原因是可穿戴产品具有两个关键需求,即小型化和长电池寿命。为了在市场中取得成功,终端用户应该在佩戴上可穿戴产品后显得不唐突、不明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穿戴产品必须具有非常小的尺寸,并且也要能够长时间运行,最好是支持可更换电池。在可穿戴设计中提供复杂的用户界面(例如,惹眼的彩色显示屏)可能会受到成本限制。因而与终端用户共享健身和其它生物识别信息的最理想的方法是通过智能手机或者一些其它移动设备。
短期难成“杀手级”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010-01
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线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无线网络数据标准,如WiFi、Wireless usb、Bluetooth、Z-wave等,不同的协议标准对应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领域。同时,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和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无线传感网络协议标准也日渐规范化。其中不得不提的,广泛应用并且最具增长潜力的协议就是ZigBee协议。
1 什么是ZigBee技术
ZigBee技术是一种面向短距离、架构简单、具备延长电池寿命、低消耗功率与低传输速率的无线通讯技术,具有传输距离长、可靠度高、省电以及高度扩充性等特点,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2 ZigBee的技术特点
2.1 低传输速率
Zigbee标准是为低数据率、短距离无线网络通信定义的一系列通信协议。基于Zigbee无线设备工作在868 MHz,915 MHz和2.4 GHz频段,最大数据数率是250 kpbs。
2.2 低功耗
由于ZigBee的传输最大数据数率是250 kpbs,发射功率极低仅为1 mW,再加上采用了休眠模式,功耗低,因此,ZigBee设备非常省电。据估算,在低耗电模式下,一个ZigBee设备节点仅靠两节5号电池就可以维持长达6个月到2年左右的使用时间。
2.3 低成本
通过大幅简化协议(不到蓝牙的1/10),降低了对通信控制器的要求,按预测分析,以8051的8位微控制器测算,全功能的主节点需要32 KB代码,子功能节点少至4 KB代码,而且ZigBee免协议专利费。低成本对于ZigBee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2.4 近距离
ZigBee传输范围一般介于10~100 m之间,在增加RF发射功率后,也可以增加到1~3 km。这指的是相邻节点间的距离。如果通过路由和节点间通信的接力,传输距离将可以更远。
2.5 短时延
ZigBee的响应速度较快,一般从睡眠转入工作状态只需15 ms,节点连接进入网络只需30 ms,进一步节省了电能。相比较,蓝牙需要3~10 s、WiFi需要3 s。
2.6 高容量
ZigBee可采用星状、片状和网状网络结构,由一个主节点管理若干子节点,最多一个主节点可管理254个子节点,同时主节点还可由上一层网络节点管理,最多可组成65000个节点的大网。
2.7 高安全性
ZigBee提供了三级安全模式,包括无安全设定、使用接入控制清单(ACL)防止非法获取数据以及采用高级加密标准(AES128)的对称密码,各个应用可以灵活确定其安全属性。
3 ZigBee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领域
3.1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如照明系统环境控制安防系统网络家电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到一起。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智能家居全球市场规模或已达1万亿美元,到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产值将会达到2万亿元。与此同时,ZigBee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智能家居设备的应用提供了环境基础,智能家居需求呈上升势头。
智能家居是ZigBee无线网络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智能家居中典型的数据速率仅有10 kps。例如ZigBee抄表系统,不但可以传输每月的水电使用数据,同时检测设备存在的问题,实现对设备的无线管理。如果壁灯和开关都配备了ZigBee设备,那么,室内的任何开关都可以被指派来打开和关闭一盏电灯。
ZigBee智能家居的安装非常简单,不要凿壁布线,用户按照说明书在家就可以就地DIY,且设备移动性强,可以随时更换设备安装地点。
随着全球对能源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ZigBee在智能家居节能方面的效果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智能家居中必将成为将来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3.2 智能医疗
为节省全球人口高龄化所衍生的医疗成本支出,减少民众亲自到医疗院所进行例行性的检查已成为解决之道,而此须依靠内置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型医疗设备来实现。在众多可打造远程医疗设备的无线通信技术中,ZigBee以低功耗、高传输距离,以及较佳的抗干扰能力备受青睐。
在国内,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如诊断、监护、治疗等都将进入智能化时代。其中病人远程监护和居民健康监察是重要的应用场景。家庭医疗用设备的数量将会大幅成长,并远超过目前既有的数目。另外,由于无线连接功能逐渐嵌入到目前许多家用的医疗监控与感应产品中,这使得若干原本只存在于医疗用或长期照护机构内的功能,也逐渐通过无线功能进入到家庭当中,这样的转变增加无线传感技术新的市场机会。对于低数据传输率、抗噪声能力、低功率感应及监控网络的需求而言,ZigBee仍会是首选解决方案。
3.3 工业控制
ZigBee网络的初衷就是为工业现场自动化控制数据传输而建立的,在工业级水平上,ZigBee网络可以用于能源管理、照明控制、过程控制和资产管理。
在工业控制领域,这些应用场景对低数据率、低成本、更长时间的电池寿命有较高的要求。ZigBee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一些ZigBee应用中,无线设备持续处于活动状态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无线设备都处于省电模式,ZigBee设备在电池需要更换以前能够工作数年以上。
4 展望
早在2004年ZigBee技术就被列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前景最广阔的十大最新技术之一。ZigBee技术的目标就是针对工业,家庭自动化,遥测遥控,汽车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和医疗护理等领域。ZigBee非常适合于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的监视、传感网络。但是任何一种技术的成功,并不只由其技术本身的因素决定,市场对技术成败也有很大作用。即便如此,今后若干年,都将是ZigBee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穿戴智能技术从监控物理活动和睡眠情况的腕带开始,最后到服装的内置芯片和能上网的眼镜,开启了再一次的科技转型,智能手机脱离PC也来源于此。该技术系通过计算机和先进的电子技术,把时尚电子产品作为服装及衣着的附件,完成各种相应实用功能的前沿高科技信息技术,该技术系将时尚电子产品利用计算机以及电子技术的先进技术,制作成为服装或者一桌的装饰,将各种实用的前沿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结合到一起,是一由传感器、驱动器、显示器和计算机元素组成的物理世界,这些元素无缝嵌入到我们生活中的物件中,构成通过不间断的网络连接在一起的提供了有趣的数字世界的智能环境,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更舒适和便利的生活方式。其硬件集成度高、嵌入系统更智能,还包括其他配套的创新材料、图形设计、传感与无线传输技术等。为满足用户不中断正在进行的任务,它还能进行多任务操作。它将伴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娱乐中随时提供帮助,就像穿戴一样平常。
一、智能穿戴相关主要技术
智能穿戴技术系统并非简单地把计算机微小化后直接穿戴在人们身上,它需要运用与发展很多关键技术才能真正发展起来,以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主要有:高效能源技术,无线连接技术,无线自组网络技术,移动数据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
二、智能穿戴技术及其产品研发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展望探讨
作为当今科技前沿与热点之一的智能穿戴技术,目前主要以概念性产品为主,多数的研究领域是健康关怀、监控系统和助理系统。尽管该技术系统市场前景广阔光明,甚至有望再现智能手机的辉煌,虽然众多智能穿戴技术系统已经面世,但与大众用户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仍有距离,人们对该技术系统的要求远高于当前所达到的水平,直接影响了用户的购买行为,智能穿戴技术系统成熟之路还很长,真正迈入规模商用尚需时日。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在这项技术发展成熟普及前,制约因素、限制条件、发展定位等仍有诸多关键问题需明晰理顺。
(一)科技水平及成本水平等其他因素的限制
目前昂贵的价格、成熟度还不够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期望水平和性不易做到较高性价比的功能选项,使得它还未能迅速普及。产业成熟与技术积累还需较长时间。智能穿戴技术设备是日常电子消费品,支撑其发展的电子技术、感应技术更新换代极快,电子消费品市场制胜的法宝就是高性价比,相对于手机、电脑,智能穿戴技术设备的集成度高、感应设备多、电池技术先进、成本会较高。智能的高性能与低价格不易平衡,这成为智能穿戴技术设备扩大市场规模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消费市场不可预见的混乱和错位
传统手表市场的特征基本表现为小众、高端、精密机械与奢侈品,会在商场与珠宝、金银饰品一起销售。数据表明,消费者中的10%会通过携带品牌机械表表明身份;消费者很少佩戴像石英与电子手表一类的低端手表,而采取手机计时。智能手表想要重新进入市场,就要面临激发消费者30年前的戴表热情。
(三)无边界竞争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
智能手表将手表、智能手机终端、电子医疗器械等方向结合到一起,没有固定边界,行业竞争边界模糊,不光包括传统的老牌手机品牌,还有电子消费品、互联网厂商,以及医疗器械领域,还包括新出现的创业者、设计者或者山寨厂家更是数不胜数。
(四)应用服务、用户接受度等市场与消费习惯制约是难点,用户使用习惯尚需培养
目前,不少流行的智能穿戴设备并不能为用户提供优良的用户体验。谷歌眼镜作为业界标杆性的产品,在体验上也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眼镜的电池使用时间仅为5小时左右,语音指令交换的准确性较差,屏幕在强光下无法辨清,无法调节音量或显示屏亮度,无法关闭WiFi或蓝牙,无法重新排列用户界面上的应用卡片或设置优先级等功能设计缺陷,都极大地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五)技术制约是瓶颈,产品的硬件尤其是电池技术亟待升级
物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吸盘,将整个世界纳入其中。没有人会清楚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事物具有物联网的特质。不过,从研究机构的各类报告,我们能预估物联网产业的庞大市场前景。
Gartner预测,2015年全球使用中的物联网设备或达到64亿,比2014年增加30%。到2020年实现物联网的事物数量将增长逾3倍,达到近210亿。另据CB Insights统计,过去六年中,迅速发展的物联网领域吸引了近75亿美元投资,发生近900起交易。2010至2014年期间,物联网初创公司吸引的投资金额翻番,交易数量由91起增至221起。研究机构 IDC则预计,物联网设备及相应服务的市场容量将从 2014 年的 6560 亿上升至 2020 年的 1.7 万亿美元,增长速度将随着接入设备的增加、带宽的增长及配套服务的成熟而加速。
麦肯锡的研究认为,基于未来10年中物联网采用率的范围、经济和人口趋势,以及技术的可能发展进程,预计在2025年物联网的经济影响价值可能在3.9万亿美元至11.1万亿美元之间。不过,实际影响将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降低技术的成本,以及消费者和工作人员的接受程度。通过使用物联网,工厂产生的潜在经济影响最高可达3.7万亿/年。潜在影响第二大的将会是城市,在该环境下,物联网应用在2025年产生的潜在影响价值可能高达1.7万亿美元/年。
值得关注的是,物联网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Forrester的调查显示,事实上,在物联网应用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公司甚至比欧美同行还要领先。根据Forrester的数据,全球19%的公司已经在使用物联网产品和服务,31%则希望这样做。而中印两国已经有75%的公司已经开发或计划部署物联网应用,另有20%对此非常感兴趣。调查还表明,已经部署和计划部署物联网技术水平最高的行业是公共事业和电信公司、化学和石油天然气公司、以及交通公司。而对物联网技术的关注一般是在安全和监控、供应链管理、库存和仓库管理、客户订单监控等几个方面。
物联网发展的重点领域
行业应用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物联网多种技术手段,如传感、定位、标识、跟踪、导航等,可以实现动态、实时、无缝、全天候的监控,为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大大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够改进行业运行模式,从技术的角度引发行业管理领域的革命,促使行业领域向着公平、开放、廉洁、高效、节约的方向发展。目前,物联网产业已渗透到城市治理、家居、交通、医疗、汽车、农业等众多领域。
1.智慧城市
物联网一个巨大的应用前景来自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简单来讲,智慧城市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等我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
(1)城市基础设施
物联网主要应用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中。如云计算平台与银行管理结合可以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储存能力以及数据可靠性。利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城市设施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流量、水压和水质,对漏水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以韩国为例,其供水系统管道漏水率平均为14.1%。漏水率每降低1%,D个城市一年可以节约40万美元。仅靠此一项,韩国一个城市一年平均可以节约564万美元。城市智能电网能够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随着物联网科技的发展,全球智能电网应用开始进入发展高峰期。2013年与智能电网配套使用的智能电表安装数量已超过7.6亿只,预计到2020年智能电网预计将覆盖全世界80%的人口。此外,智能建筑在城市发展中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发掘。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2)城市治理
一般来讲,服饰主要包括服装、面料、帽、鞋、袜、手套、领带、围巾等衣着装饰,本文中的智能可穿戴服饰所指的是基于实现健康监测、体感温度调控、湿度调节等特殊功能而将相关可穿戴技术植入到日常普通服饰上构成的智能化服饰。目前,定位服装类[1]、医疗健康类[2]已在特定人员得以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健康的日益关注,通信技术、医疗技术和纺织技术的交叉融合越发紧密,可穿戴智能服饰的应用场景极大提高,适用人群从特殊群体逐渐过渡到追求时尚、健康的普通消费者。目前已可见较多对于可穿戴技术研究的文章,但对于可穿戴技术的专利技术及其专利保护的研究文献还很少涉及,本文从可穿戴专利分析的角度,说明可穿戴服饰的专利现状,统计数据为截至2019年8月30日的发明专利申请。
1智能可穿戴服饰专利申请情况
1.1全球主要国家的历史专利分布经统计
(参见图1),目前智能可穿戴服饰发明专利申请全球主要国家分布在中、美、韩、日、德、英等国(注:2019年数据为不完全统计),其中中国从2012年开始,申请量增长速度迅猛,2018年已超700件;美国在2001-2013年关于智能可穿戴服饰的发明专利申请整体增幅平缓,2014年以后申请量持续走高,2017年的申请数量达到100件;韩国从2010年开始在智能可穿戴服饰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有增长趋势;日本、德国、英国申请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各年有一定波动,但整体发展比较平稳。此外,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发展规模,我国智能服饰的专利申请量在2012年以后的阶段远远超出其他主要国家,处于压倒性优势,可见国内申请人已经意识到该领域的潜在发展市场,开始注重技术研发和技术保护,在智能服饰方面营造了良好的技术与保护相结合的专利生态环境。
1.2全球主要国家创新主体的专利布局
如图2所示,在智能可穿戴服饰申请量方面,中国申请人申请量遥遥领先于美、韩、日、德等主要国家,是位列第二的美国申请量的近5倍,但从跨国申请的比例来讲,中国在主要国家/地区中是最低的,仅达到4.3%,相反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跨国申请量却很高,这些国家的申请人有半数以上的跨国申请量。结合图3可见,瑞士、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平均家族数量均在4个以上,而中国申请人的平均同族数量仅为1.1,说明在智能可穿戴服饰领域,国内申请人创新意识非常强,申请量很高,但专利布局的视野仅局限于国内专利保护,基本上把智能服饰的专利布局在国内市场,很少涉及国外专利布局。这与部分创新主体的战略发展目标有关,部分创新主体在考虑国外专利布局时,往往会考虑智能化服饰产业在国外的潜在市场、发展前景、国外当地的利好政策性因素,从而进行必要的专利组合,但由此说明由于未从时间、地域、技术以及产品等维度构建高效严密的专利保护网络,将导致国内相关创新主体失去智能可穿戴服饰领域的专利竞争优势。
2全球主要国家(地区)智能可穿戴服饰的专利权项布局
如图4所示,在权利要求的平均项数指标方面,对于智能可穿戴服饰领域,在主要国家/地区中,美国以平均每件发明专利申请拥有19.4项权利要求高居榜首,其与排在第二位的荷兰的平均权利要求项数均高于10项,在前10位主要国家/地区中,中国位列最后,甚至整体上低于中国的台湾,说明中国在智能可穿戴服饰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的权项较少,导致主权项的稳定性不高,整体权利要求的权利稳定性相对较低。导致这样的结果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与不同国家/地区的专利法律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国权利要求项数超过10项需要单独加收申请附加费,申请人基于经济效益方面的考量会将权项数限制在10项以内;二是与创新主体或机构对智能可穿戴服饰后续专利有效性、侵权风险的意识把控有关,在该领域,国内申请人为了提高申请本身获得授权的可能性,一般会把独立权利要求写得较长,特征限定较细,后果是导致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过窄,从而未从权利要求深度和广度的统一维度进行考虑。
3智能可穿戴服饰的热点领域及其创新主体
如表1所示,目前可穿戴服饰创新热度最高的技术主题处于外衣领域,其次是与人类运动密切相关的鞋类领域,此外,帽类、机织物类、纤维类(化学特征方面)、针织类、层状品类、紧身衣和乳罩、纱线类均是目前创新主体比较关注的焦点,需要注意的是,外衣、防护服和帽类是最近几年专利申请增长最快的领域(参见表2的左下区),说明外衣、防护服、帽类的智能化集成度越来越高,技术研究和专利开发均处于高度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相关领域申请人应重点在这几个领域进行必要的专利布局。如图5所示,其中在外衣和防护服领域(A41D),以江南大学和东华大学领跑专利申请;在鞋类领域(A43B),国外有耐克和阿迪专业运动鞋类生产商的智能化先导者,同时国内鸿星尔克也开始在鞋类方面进行专利开发;在帽类领域(A42B),达菲玛汽配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高居榜首,主要在安全帽的智能化方面作研发;在机织物方面(D03D),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智能织物专利申请量较多;而在纤维类(D01F,化学特征方面),以韩国晓星集团为创新主体的代表,主要研发氨纶纤维的耐变色性以及聚酰胺纤维的形状记忆功能;在针织领域(D04B),以研究变色织物的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致力于温敏织物开发的MMIIPCO为典型代表;在层状产品(B32B)方面主要以国内申请人为主;此外,红豆集团的智能化服饰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紧身衣和乳罩领域(A41C);而在纱线原材料(D02G)的智能研究方面,国内外申请人均有涉及,其中ASAHICHEM主要研究纱线的防变色性能。
4国内智能可穿戴服饰的热点区域及其创新主体
据悉,“十二五”规划基本构架现已成型,物联网产业将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投资机遇,也是民营企业迈向高科技新领域的福音。
“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仍处于示范应用阶段,由于物联网产业涉及行业复杂,上下游企业众多、资金链长,大型企业若进入其中,在产业发展初期并不一定会起到推动作用。为此,“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不指定大型企业进入物联网产业进行产业推动,而是从部分领域寻求突破,将细分领域的具体应用项目进行公示,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申请。通过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然后再逐渐扩大到更多领域,这也是今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
“十二五”规划作为产业的指导方针,具有极强的引导性,除了会对未来的整体构架作出规划外,还会针对物联网产业涉及的具体应用领域分门别类进行专项规划,每个专项都会对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进行细致规划。至此,物联网产业的投资机会将彻底明朗,而此前市场上的多轮炒作也有望转化成对产业实实在在的资金推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作为物联网产业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将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考虑到具体的行业需求和产业前景,交通、环保、农牧业三大领域市场需求巨大,相关应用有比较好的市场前景,取得实质性发展的机会较大,而且,这王大领域涉及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企业和技术,能产生很好的带动效应,会成为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的方向。因此,未来五年,国家将先行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环保和精细农牧业这三大领域,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出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中图分类号:F49;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035-02
物联网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同时也被许多国家列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概念首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凯文・艾什顿在1999年提出。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的《互联网2005.物联网》中正式采用物联网说法。物联网(IOT)是“物物相连的智能互联网”,它包含了三层含义:(1)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2)物联网的用户端可以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3)物联网是可以进行智能控制、自动监测与自动操作的。
一、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十分重视,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同志,就提出要建设信息网络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又颁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物联网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同时出台了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十二五”期间,共启动了28项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2013年10月又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工作的通知》,财政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共同设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物联网研发项目的支持,已经累计安排物联网专项资金15亿元,陆续支持了500多个研发项目。
近几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综合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充分体现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地方政府出台地方规划和行动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对企业为主体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进行扶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积极推广物联网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物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了纺织、冶金、机械、石化、制药等工业制造领域。尤其是智能交通领域的车联网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物联网,市场前景良好,增长速度不断攀升。到2014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5800亿元,同比增长18.46%。
中投顾问的《“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物联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构成物联网产业链中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从应用领域角度看,2015年占据我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其中智能家居领域由于和日常生活高度融合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发展最快的应用领域。智能交通中的车联网以及智能医疗领域,由于需求空间广阔、产品附加值高,在2015年获得了大量的市场投资,在2016年其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提高。
预计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理念也日趋成熟。当前,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活跃,发展迅速,真正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被认为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辽宁省在物联网产业基础、技术研发能力、网络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物联网产业也必将成为辽宁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加速产业信息化智慧化的核心推动力量。
二、辽宁省物联网产业应用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辽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电网、工业自动控制,数字医疗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物联网试点和示范项目,并且取得了初步进展。
例如,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的基于物联网的绿色通信机房,为维护人员提供机房实时能耗水平并提供能耗优化建议,降低了故障发生概率与整体能耗,体现了物联网的智慧应用的优点。通过部署统一标准的各类感知装置,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环境数据,并且遵循统一信息模型和通信规约,系统统一对感知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加工。
作为“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APEC智慧城市智能产业高端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加快物联网产业化,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基地”。会议希望通过探索环渤海物联网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促进廊坊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行业应用是主要驱动力
计世资讯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发展前景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2010年将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最关键的一年,各级政府的政策出台、各高校院所的技术研发、标准化进展以及重大专项的设立都将对未来几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走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计世资讯预测,“政策先行,技术主导,需求驱动”将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行业应用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中,智能交通、城市安防、智能电网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这些行业传感技术成熟,政府扶持力度大,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医疗卫生、家庭、个人等领域的智能传感应用还尚不成熟,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技术、标准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多产品还处于试验阶段,短时间内不会大规模应用。
打造区域性产业基地
打造区域性物联网产业基地将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模式之一,随着国家和地方产业园区相关配套扶持政策的出台,一大批区域性物联网产业基地的建设和探索将很好地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014年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风生水起,其中小额信贷P2P市场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尤为明显。
(速途研究院制图)
国内P2P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在2010年仅有13.7亿元,而到了2014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已达2514.7亿元,增长了183倍!而仅 2014年一年较2013年交易规模上涨了157.8%。虽然表面上国内互联网小额信贷P2P市场发展速度惊人,但国内项目也有超过1600家之多,但不少项目最后都不能健康发展,老板跑路现象屡见不鲜,不断地透支着投资者对于这一行业的信任。未来随着参与者的增长和制度的完善,P2P市场将会逐渐走向一个成熟稳定的状态。
(速途研究院制图)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方面呈现出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交易额占据了整个交易市场的半壁江山。财付通以19.4%的份额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是银商,交易市场占比11.6%。此外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环迅支付分别占到市场的6.9%、5.3%、3.2%、2.7%。支付宝作为阿里巴巴未来生态系统布局的核心环节之一,表现出了较为强势的一面。
2. 医疗健康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前期问题明显
(速途研究院制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内的移动医疗市场这座“金矿”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发掘。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是30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 89.9%,增势在过去四年表现较为平缓,而随着“挖掘”的深入和移动医疗市场的逐渐成熟,未来几年市场将迎来大跨步的发展,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元。
但移动医疗市场就目前状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主要表现在核心医疗服务“移不动”,盈利模式不甚明朗,信息交互尚不完善等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布局的深入,移动医疗市场的前途也会逐渐明朗起来。
3. 在线教育——已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速途研究院制图)
国内的在线教育市场发展可以到目前为止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线教育的萌芽阶段,不少企业开始对在线教育市场进行探索,大量资本进入市场,但由于制度的不够完善,不少企业最终找不到出路死掉。第二阶段依然免不了公司的更迭,但相较于同一时期的其他互联网行业,在线教育发展缓慢。第三阶段可以说是技术带动下的一次突飞猛进,随着其他互联网行业的逐渐成熟,在线教育作为一座待挖掘的“金矿”再一次回到巨头们的视野中来。
4. O2O——BAT巨头纷纷布局 市场趋于多元化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4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56381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85.5%,涨势较为平缓,究其原因是国内O2O市场目前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诸多行业仍在探索,BAT巨头在O2O行业布局也逐步启动。2015年将有望迎来一次爆发式的发展,预计2015年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会突破59873亿元。
(速途研究院制图)
目前国内O2O市场表现来看,餐饮仍然排在第一位,占到整个市场的43%,其次是休闲娱乐,市场占比26%,第三名酒店占到了25%。此外亲子、美容美发、婚庆等也有涉及。但随着BAT布局的完善以及对O2O有利的探索,包括汽车服务、医疗健康等也将逐渐在O2O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5. 电子商务——天猫一家独大 网民购买潜力惊人
(速途研究院制图)
双十一无疑是国内电子商务的一次狂欢,也是国内网民购买力水平的一次成功的检验。淘宝天猫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2014年双十一仅一天的交易量达到了571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63.1%。这是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和网民购买力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
(速途研究院制图)
双十一期间各大商城的流量分布中,天猫商城的流量占到总流量的53.3%,以绝对的优势夺得榜首。其次是亚马逊,流量占到了22.6%。京东是第三位,流量占比15.3%。第四名是国美在线,流量占2.8%,苏宁占2.2%,一号店占2.0%,当当网占1.4%,聚美优品占到0.3%,唯品会和易迅分别占0.2%和0.1%。天猫商城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仍旧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6. 智能硬件——市场发展迅速 前景一片大好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0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仅有0.9亿元,到了2014年这一规模已达到66.2亿元,增长了72.6倍!而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的这一市场规模增长势头仍将持续。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9.4亿元,到了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 284.6亿元。国内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大部分集中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几乎处于真空,可见正在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潜在用户群十分庞大,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速途研究院制图)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力压群雄,以61.2%的高占比排在了智能设备产品的第一位。位居第二位的是智能手表,占比为 23.7%,智能臂环设备占比仅为8.0%,居第三位。智能跑鞋以3.7%的占比排在第四,智能眼镜和智能纽扣分别占2.6%和0.8%。智能手环由于携带方便,并且相对技术要求比同类产品要略低,成本相对低廉,所以手环设备的市场占有量相对较高。可见国内智能设备市场尤其是高端智能设备还有待发展。
7. 互联网视频——广告、终端设备齐头并进 电商将成新出路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4年国内网络视频市场规模是191.2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205.0%。由于在线视频行业的媒体性,广告收入仍然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拓宽,智能终端设备包括网络电视和智能手机等的销售也将成为网络视频行业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前不久刚刚提出的通过在线视频和电商合作的手段,随着这一想法的普及,在线视频将被带入到新的境界。
8. 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达百亿 汽车搭载智能设备成趋势
(速途研究院制图)
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重要实践,通过车载智能设备实现汽车电商、对汽车的远程控制以及传统导航、定位等功能,也是巨头们生态布局的重要一环。2014年中国车联网渗透率已达7.5%,而这一数据在2010年仅有4%。结合我国2014年民用汽车近1.27亿的拥有量,可估算车联网市场拥有近100亿的规模,可见车载智能设备拥有相当巨大的空间。从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车展和智能家居展来看,搭载有智能设备的“智能汽车”都是展览的重头戏,随着人们对智能汽车的理解深入,以及便捷的网络和快速发展的技术的保驾护航,车联网已经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
9. 地产/家居——线上提供信息渠道 交易还需在线下
(速途研究院制图)
和传统的地产家居相比,互联网技术在地产家居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线上的信息交互渠道。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第一轮筛选,从而节省下一大部分时间和资源,进一步缩短了产品的购买周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地产/家居行业的发展。但也正如前文所讲,互联网在这一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信息交互和支付手段的革新,根本上由于房屋移不动、家居不好移,且价值相对较高等原因,使得其无法完全脱离线下渠道。而且线下渠道仍是交易首付能够达成的主导因素,而线上只起到了一个引导的辅助作用。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与商家的线上交互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产品的真实情况,从而让线上交易成为可能。
10. 手游市场——市场规模超过180亿 ARPG将成手游新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显示器的了解加深与应用环境的增加,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相对单一的基本需求向个性化的细分需求过渡,显示器开始发展到第二个阶段,是典型的感性消费时代。消费者的需求相对复杂,厂商依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对产品和技术进行细分;价格对于消费行为购买决策的影响能力降低,不再成为关键因素。
现在所处的消费者主导时代,理性成熟消费行为取代冲动感性消费,消费者不再盲从广告。应用是这个时代的根本。应用的内涵在于消费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显示器产品,能够在不同应用环境下更加容易地用好显示器产品,就像大众消费者使用傻瓜相机一样。消费者复杂的、个性化需求是满足消费者应用的基础,技术与产品是满足消费者应用的关键,价格则是满足消费者应用的前提。
在此次会上,飞利浦多媒体显示设备事业部郭元龙先生表示,目前已全面转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飞利浦此次推出7系列商用LCD新品,正是瞄准了目前市场前景广阔的商用显示器市场,力图通过细分化的产品迎合日益细分的行业应用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显示器市场商用用户的需求也开始朝时尚、个性、细分的趋势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一些特定的人群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更需要针对性的产品。而2006年飞利浦的产品细分路线正顺应了市场需求,专业的研发技术加上匹配人群特点的产品细分市场,突出行业应用。
面向行业市场,飞利浦的多款显示产品具备了强烈针对性:面向普通普通白领的170B7;面向医疗行业专业级LCD200P7EG;面向高端商务人士的190P7;面向设计人员或媒体排版的超大宽屏230WP7;还有面向网吧等行业用户的S系列LCD,通过细致的产品定位,阐释飞利浦“以人为本”的产品理念。
不纯粹追求极限指标
所有复杂繁琐的科学研究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简单的应用。在此次推出的众多LCD新品中,贯彻其中的就是飞利浦发挥技术实力,从消费者应用角度着想精心打造的“七智”技术。其中包括集安全管理、节电管理、遥控操作管理、资产跟踪管理、在线支持为一体的智能管理系统Smart Manage;绿色无铅的采用TCO’03人体工程学和安全标准的Smart Green;具备清晰明亮的显示效果和色彩的超高饱和度的Smart Image;采用以人体工程学原理为基准的人性化设计的Smart Ergo Base;自动侦测周围环境亮度的变化并自动调节显示器亮度的Smart Bright光感眼技术,能够灵活调整环境展示的飞利浦独有的智能控制软件Smart Control;快速、便捷的双向信息交流渠道的Smart Connectivity USB 2.0端口。
纯粹追求极限指标的科技已经不再是竞争的核心,飞利浦认为,最大的挑战已经不是如何实现技术,而是如何让消费者去自然轻松地使用它。“七智”技术代表的就是这样的理念和行业趋势。 (G2)
飞利浦190P7
19英寸、六种Smart智能技术、1280× 1024分辨率、双DVI数字输入设计。飞利浦200WB7